CN105227516A - 智能家居的访问方法、控制中心设备及穿戴终端 - Google Patents
智能家居的访问方法、控制中心设备及穿戴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27516A CN105227516A CN201410232567.1A CN201410232567A CN105227516A CN 105227516 A CN105227516 A CN 105227516A CN 201410232567 A CN201410232567 A CN 201410232567A CN 105227516 A CN105227516 A CN 10522751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uthentication
- fingerprint
- digital fingerprint
- terminal
- control cen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27 ir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00 validation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家居的访问方法、控制中心设备及穿戴终端,访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远程终端访问本地终端时,在所述远程终端将穿戴终端发送的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发送控制中心设备时,控制中心设备接收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根据存储的密钥对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进行解密,并将解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与预先存储的初始数字指纹进行匹配;在匹配成功时,允许所述远程终端访问并控制所述本地终端,本发明能够提高智能家居访问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家居的访问方法、控制中心设备及穿戴终端。
背景技术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等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能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可以看出,智能家居是融合了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于一体的网络化智能化的家居控制系统,它让用户有更方便的手段来管理家庭设备,比如,通过触摸屏、无线遥控器、电话、互联网或者语音识别等来控制家庭设备。
现有的智能家居系统是通过路由器登录到系统主机的设置界面进行访问家庭设备,这种方式给非法人员提供便利,非法人员可以用市场上常见的破解工具破解无线密码,再破解系统主机的密码,就可以控制家庭设备,如可以随时开关灯光窗帘、打开音箱、关闭安防系统等,甚至远程录下摄像机里面的画面。对于普通用户而言,系统主机不可能像美国的control4的主机一样提供访问的权限及应用的私密性,这会造成高额的成本,因此,一种安全、低成本的智能家居访问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家居的访问方法、控制中心设备及穿戴终端,旨在提高智能家居访问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家居的访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远程终端访问本地终端时,在所述远程终端将穿戴终端发送的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发送给控制中心设备时,控制中心设备接收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
根据存储的密钥对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进行解密,并将解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与预先存储的初始数字指纹进行匹配;
在匹配成功时,允许所述远程终端访问并控制所述本地终端。
优选地,所述访问方法还包括:通过近场通信接收并存储穿戴终端发送的初始数字指纹,根据所述初始数字指纹生成对应的密钥,存储所述密钥并将所述密钥通过近场通信发送给所述穿戴终端。
优选地,所述根据存储的密钥对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进行解密,并将解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与预先存储的初始数字指纹进行匹配的步骤包括:
将解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进行分离,得到认证指纹特征数据及附加信息,其中,所述附加信息包括扫描日期、穿戴终端标识信息、时间戳及序列号;
对所述附加信息进行认证处理;
在所述附加信息通过验证后,将所述认证指纹特征数据与初始数字指纹中的初始指纹特征数据进行匹配。
优选地,所述访问方法还包括:控制中心设备与本地终端进行认证,并在认证通过后,控制所述本地终端的访问权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家居的访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远程终端访问本地终端时,在远程终端接收到业务平台服务器的发送的认证指令后,穿戴终端根据所述认证指令获取认证指纹特征数据并将所述认证指纹特征数据生成认证数字指纹;
根据存储的密钥对所述认证数字指纹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发送给远程终端。
优选地,还包括:
穿戴终端接收控制中心设备的输入指令,根据所述输入指令获取初始指纹特征数据并将所述初始指纹特征数据生成初始数字指纹,发送所述初始数字指纹给控制中心设备;
接收所述控制中心设备根据所述初始数字指纹生成的密钥,存储所述密钥。
优选地,所述穿戴终端接收控制中心设备的输入指令,根据所述输入指令获取初始指纹特征数据并将所述初始指纹特征数据生成初始数字指纹,发送所述初始数字指纹给控制中心设备的步骤包括:
扫描并获取初始指纹特征数据,在所述初始指纹特征数据中添加附加信息并生成初始数字指纹,发送所述初始数字指纹给控制中心设备,其中,所述附加信息包括穿戴终端标识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控制中心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远程终端访问本地终端时,在所述远程终端将穿戴终端发送的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发送给控制中心设备时,接收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
匹配模块,用于根据存储的密钥对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进行解密,并将解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与预先存储的初始数字指纹进行匹配;
访问模块,用于在匹配成功时,允许所述远程终端访问并控制所述本地终端。
优选地,还包括:
交互模块,用于通过近场通信接收并存储穿戴终端发送的初始数字指纹,根据所述初始数字指纹生成对应的密钥,存储所述密钥并将所述密钥通过近场通信发送给所述穿戴终端。
优选地,所述匹配模块包括:
分离单元,用于将解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进行分离,得到认证指纹特征数据及附加信息,其中,所述附加信息包括扫描日期、穿戴终端标识信息、时间戳及序列号;
认证单元,用于对所述附加信息进行认证处理;
匹配单元,用于在所述附加信息通过验证后,将所述认证指纹特征数据与初始指纹特征数据进行匹配。
优选地,还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与本地终端进行认证,并在认证通过后,控制所述本地终端的访问权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穿戴终端,包括: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在远程终端访问本地终端时,在远程终端接收到业务平台服务器的发送的认证指令后,穿戴终端根据所述认证指令获取认证指纹特征数据并将所述认证指纹特征数据生成认证数字指纹;
加密模块,用于根据存储的密钥对所述认证数字指纹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发送给远程终端。
优选地,还包括: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接收控制中心设备的输入指令,根据所述输入指令获取初始指纹特征数据并将所述初始指纹特征数据生成初始数字指纹,发送所述初始数字指纹给控制中心设备;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中心设备根据所述初始数字指纹生成的密钥,存储所述密钥。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家居的访问方法、控制中心设备及穿戴终端,在远程终端访问本地终端时,用户必须需要穿戴终端且由穿戴终端扫描指纹才能通过与控制中心设备的认证,由于穿戴终端与用户的绑定程度较高,因此,遗失的概率较小,其结合指纹认证的方式安全度较高;即使穿戴终端丢失,而其他人拾到该穿戴终端后,若没有用户的指纹,也不能完成与控制中心设备的认证,无法访问本地终端;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路由器登录到系统主机的设置界面进行访问的方式,由于本发明必须使用与用户绑定度高的穿戴终端,因此,访问方式更加安全,且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智能家居的访问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智能家居的访问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智能家居的访问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步骤102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智能家居的访问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智能家居的访问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控制中心设备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控制中心设备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控制中心设备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所示匹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穿戴终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穿戴终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家居的访问方法,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该访问方法包括:
步骤S101,在远程终端访问本地终端时,在所述远程终端将穿戴终端发送的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发送给控制中心设备时,控制中心设备接收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
在本实施例中,本地终端有很多,可以是电视机、遥控器、空调或者安防设备等。穿戴终端例如可以是智能手表、手环等,其内置智能集成电路卡(SmartIC),智能集成电路卡用于存储密钥及加密算法,另外,穿戴终端还可以扫描指纹及与远程终端进行近场通信。远程终端是具有移动和近场通信功能的设备,远程终端例如是智能手机、PAD、笔记本电脑等。远程终端内置智能家居应用客户端,为用户提供操作智能家居的本地终端的界面,远程终端也具有近场通信功能,通过近场通信与穿戴终端交互。控制中心设备为居于住所内的设备,该设备一接口可通过有线方式或无线方式连接业务平台服务器,另一接口通过有线方式或无线方式连接一个或多个本地终端。
其中,远程终端使用已经申请的账户信息登陆业务平台服务器,该账户信息由控制中心设备向业务平台服务器申请。在远程终端访问本地终端时,由业务平台服务器向远程终端发送指纹输入的请求,远程终端接收到该指纹输入的请求后,穿戴终端获取认证指纹特征数据并生成认证数字指纹,使用预先与控制中心设备约定的密钥加密认证数字指纹后发送给远程终端,远程终端将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发送至控制中心设备。
步骤S102,根据存储的密钥对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进行解密,并将解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与预先存储的初始数字指纹进行匹配;
本实施例中,控制中心设备中存储有初始数字指纹以及与穿戴终端中的密钥相同的密钥。其中,初始数字指纹为在初始化时由穿戴终端发送给控制中心设备的。在接收到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后,根据存储的密钥对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进行解密,解密后可以得到认证数字指纹。
步骤S103,在匹配成功时,允许所述远程终端访问并控制所述本地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在初始数字指纹与认证数字指纹匹配成功后,控制中心设备允许远程终端访问并控制本地终端,如可以通过远程终端打开电视机、空调等。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在远程终端访问本地终端时,用户必须需要穿戴终端且由穿戴终端扫描指纹才能通过与控制中心设备的认证,由于穿戴终端与用户的绑定程度较高,因此,遗失的概率较小,其结合指纹认证的方式安全度较高;其次,即使穿戴终端丢失,而其他人拾到该穿戴终端后,若没有用户的指纹,也不能完成与控制中心设备的认证,无法访问本地终端;本实施例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路由器登录到系统主机的设置界面进行访问的方式,由于本实施例必须使用与用户绑定度高的穿戴终端,因此,访问方式更加安全,且成本较低。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上述步骤S101之前,本实施例还包括:
步骤S100,通过近场通信接收并存储穿戴终端发送的初始数字指纹,根据所述初始数字指纹生成对应的密钥,存储所述密钥并将所述密钥通过近场通信发送给所述穿戴终端。
本实施例中,穿戴终端与控制中心设备使用近场通信的方式:穿戴终端通过近场通信将初始数字指纹发送给控制中心设备,控制中心设备根据初始数字指纹生成对应的密钥并存储密钥。其中,密钥与初始数字指纹呈对应关系,一种指纹对应一种密钥。本实施例在穿戴终端与控制中心设备初始化时,两者事先约定密钥,在控制中心设备生成对应的密钥后,将该密钥通过近场通信的方式发送给穿戴终端。
本实施例在穿戴终端与控制中心设备约定密钥时使用近场通信的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路由器登录到系统主机的设置界面直接访问的方式而言,能够防止非法人员从中截取密钥,访问方式更加安全。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上述图1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上述步骤S101之前,本实施例还包括:
步骤S099,控制中心设备与本地终端进行认证,并在认证通过后,控制所述本地终端的访问权限。
本地终端预先配置控制中心设备的通讯地址,如配置IP地址或通讯标识如WiFi热点标识(SSID),本地终端通过IP地址或WiFi热点标识连接控制中心设备。本地终端连接控制中心设备后,发起双向的认证请求,认证请求包括加密的数字标签,数字标签中加入当前日期并进行加密处理。
控制中心设备中预先存储本地终端的数字标签。控制中心设备收到认证请求后,解密数字标签,并跟存储的数字标签进行比较,如果匹配表示该本地终端通过认证;控制中心设备发送存储的数字标签至本地终端,如果不匹配,则该本地终端认证未通过,本地终端断开与控制中心设备的连接。
本地终端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直接连接控制中心设备。本地终端分控制终端和被控制终端,控制终端例如是遥控器,被控制终端例如是电视机,控制终端可以发出指令由被控制终端来执行,而被控制终端不能发送指令,但可以向控制中心设备反馈警告信息等信息。
若采用有线接入时,本地终端连接控制中心设备后,不考虑两者的认证。若时采用无线接入时,按控制终端和被控制终端分别接入。对于本地的控制终端可通过远程终端来间接处理,即利用远程终端的通信功能,来获得加密数字标签的密钥;而被控制终端根据其具有的功能做不同处理:
如果被控制终端轻便且支持近场通信,其可直接与控制中心设备进行认证。如果被控制终端不方便移动或不支持近场通信,可通过远程终端间接完成身份认证。认证开始前,远程终端与本地终端及控制中心设备建立连接,通过远程终端的摄像头扫描本地终端的标签,将图像形式的标签生成数字标签发送给控制中心设备,控制中心设备存储数字标签并生成密钥,返回给远程终端,远程终端把标签和密钥都发送给被控制终端,密钥作加密使用,被控制终端进行存储。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上述图1实施例的基础上,步骤S102包括:
步骤S1021,将解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进行分离,得到认证指纹特征数据及附加信息;
步骤S1022,对所述附加信息进行认证处理;
步骤S1023,在所述附加信息通过验证后,将所述认证指纹特征数据与初始数字指纹中的初始指纹特征数据进行匹配。
控制中心设备根据存储的密钥对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进行解密,将解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进行分离,得到认证指纹特征数据及附加信息,同时获取初始数字指纹中的初始指纹特征数据及穿戴终端标识信息。其中附加信息包括扫描日期、穿戴终端标识信息、时间戳及序列号,控制中心设备首先对附加信息进行认证,对于扫描日期不是当前日期的、序列号小于控制中心设备当前存储的序列号的、时间戳过期的或穿戴终端标识信息与初始数字指纹中的穿戴终端标识信息不一致的认证数字指纹丢弃,且不对认证指纹特征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认证,返回认证失败信息。
若扫描日期是当前日期的、序列号大于控制中心设备当前存储的序列号的、时间戳没有过期的及穿戴终端标识信息与初始数字指纹中的穿戴终端标识信息一致的认证数字指纹,控制中心设备对认证指纹特征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认证,即将认证指纹特征数据与存储在控制中心设备的SmartIC中的初始指纹特征数据进行匹配,如果能匹配,验证通过,进入后续操作。如果不匹配,则验证失败,流程终止。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智能家居的访问方法,如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
步骤S201,在远程终端访问本地终端时,在远程终端接收到业务平台服务器的发送的认证指令后,穿戴终端根据所述认证指令获取认证指纹特征数据并将所述认证指纹特征数据生成认证数字指纹;
步骤S202,根据存储的密钥对所述认证数字指纹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发送给远程终端。
在远程终端访问本地终端时,远程终端必须通过网络侧的业务平台服务器及居于住所内的控制中心设备。远程终端使用已经申请的账户信息登陆业务平台服务器,业务平台服务器向远程终端发送认证指令,远程终端接收到该认证指令后,提示穿戴终端扫描并获取指纹,在指纹中提取若干的特征点,再使用特定的指纹算法将其转化为认证指纹特征数据,在认证指纹特征数据中添加扫描日期、穿戴终端标识信息、时间戳及序列号后生成认证数字指纹。其中,穿戴终端标识信息为制造商生产时标定,标识信息唯一;序列号由穿戴终端生成,每次指纹扫描时序列号的值递增1,该序列号也唯一;时间戳由穿戴终端生成,包括数字指纹的生成时间、本次认证数字指纹的生命期,即本次认证数字指纹的有效时间,默认是60秒。控制中心设备根据认证数字指纹的生成时间,来判定该认证数字指纹是否在有效时间内,如果不在有效时间内,控制中心设备拒绝本次远程终端的访问请求。
这里特定的指纹算法是指在指纹提取的特征点中,按照一定算法选择其中的特征点,为了提高识别率,还需要有冗余的特征点,指纹提取算法不可逆,即通过指纹特征数据无法逆推用户的指纹图像或是仿制出用户的物理指纹。
出于隐私保护的需求,穿戴终端及控制中心设备都不保存用户的指纹。
本实施例中,在远程终端访问本地终端时,用户必须需要穿戴终端且由穿戴终端扫描指纹才能通过与控制中心设备的认证,由于穿戴终端与用户的绑定程度较高,因此,遗失的概率较小,其结合指纹认证的方式安全度较高;其次,即使穿戴终端丢失,而其他人拾到该穿戴终端后,若没有用户的指纹,也不能完成与控制中心设备的认证,无法访问本地终端;再者,在穿戴终端与控制中心设备约定密钥的过程使用近场通信的方式,可以防止认证数字指纹或者密钥在网络传输时被截取或被篡改,安全性较高。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上述图5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步骤S201之前,还包括步骤S203及步骤S204,其中:
步骤S203,穿戴终端接收控制中心设备的输入指令,根据所述输入指令获取初始指纹特征数据并将所述初始指纹特征数据生成初始数字指纹,发送所述初始数字指纹给控制中心设备;
步骤S204,接收所述控制中心设备根据所述初始数字指纹生成的密钥,存储所述密钥。
在控制中心设备初始化时,穿戴终端与控制中心设备通过近场通信方式进行连接,穿戴终端接收控制中心设备的输入指令,用户在穿戴终端进行指纹扫描,扫描完成后得到指纹,在指纹中提取若干的特征点,再使用特定的指纹算法将其转化为初始指纹特征数据,穿戴终端在该初始指纹特征数据中添加穿戴终端标识信息的附加信息后生成初始数字指纹,将初始数字指纹通过近场通信发送给控制中心设备。
控制中心设备接收初始数字指纹,分离出附加信息及初始指纹特征数据,并将初始指纹特征数据写入控制中心设备内置的SmartIC,并根据初始指纹特征数据生成密钥,通过近场通信的方式返回给穿戴终端,穿戴终端将密钥写入自身内置的SmartIC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控制中心设备,如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控制中心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101,用于在远程终端访问本地终端时,在所述远程终端将穿戴终端发送的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发送给控制中心设备时,接收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
在本实施例中,本地终端有很多,可以是电视机、遥控器、空调或者安防设备等。穿戴终端例如可以是智能手表、手环等,其内置智能集成电路卡(SmartIC),智能集成电路卡用于存储密钥及加密算法,另外,穿戴终端还可以扫描指纹及与远程终端进行近场通信。远程终端是具有移动和近场通信功能的设备,远程终端例如是智能手机、PAD、笔记本电脑等。远程终端内置智能家居应用客户端,为用户提供操作智能家居的本地终端的界面,远程终端也具有近场通信功能,通过近场通信与穿戴终端交互。控制中心设备为居于住所内的设备,该设备一接口可通过有线方式或无线方式连接业务平台服务器,另一接口通过有线方式或无线方式连接一个或多个本地终端。
其中,远程终端使用已经申请的账户信息登录业务平台服务器,该账户信息由控制中心设备向业务平台服务器申请。在远程终端访问本地终端时,由业务平台服务器向远程终端发送指纹输入的请求,远程终端接收到该指纹输入的请求后,穿戴终端获取认证指纹特征数据并生成认证数字指纹,使用预先与控制中心设备约定的密钥加密认证数字指纹后发送给远程终端,远程终端将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发送至控制中心设备。
匹配模块102,用于根据存储的密钥对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进行解密,并将解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与预先存储的初始数字指纹进行匹配;
本实施例中,控制中心设备中存储有初始数字指纹以及与穿戴终端中的密钥相同的密钥。其中,初始数字指纹为在初始化时由穿戴终端发送给控制中心设备的。在接收到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后,根据存储的密钥对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进行解密,解密后可以得到认证数字指纹。
访问模块103,用于在匹配成功时,允许所述远程终端访问并控制所述本地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在初始数字指纹与认证数字指纹匹配成功后,控制中心设备允许远程终端访问并控制本地终端,如可以通过远程终端打开电视机、空调等。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在远程终端访问本地终端时,用户必须需要穿戴终端且由穿戴终端扫描指纹才能通过与控制中心设备的认证,由于穿戴终端与用户的绑定程度较高,因此,遗失的概率较小,其结合指纹认证的方式安全度较高;其次,即使穿戴终端丢失,而其他人拾到该穿戴终端后,若没有用户的指纹,也不能完成与控制中心设备的认证,无法访问本地终端;本实施例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路由器登录到系统主机的设置界面进行访问的方式,由于本实施例必须使用与用户绑定度高的穿戴终端,因此,访问方式更加安全。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控制中心设备还包括:
交互模块100,用于通过近场通信接收并存储穿戴终端发送的初始数字指纹,根据所述初始数字指纹生成对应的密钥,存储所述密钥并将所述密钥通过近场通信发送给所述穿戴终端。
本实施例中,穿戴终端与控制中心设备的交互模块100使用近场通信的方式:穿戴终端通过近场通信将初始数字指纹发送给交互模块100,交互模块100根据初始数字指纹生成对应的密钥并存储密钥。其中,密钥与初始数字指纹呈对应关系,一种指纹对应一种密钥。本实施例在穿戴终端与控制中心设备初始化时,两者事先约定密钥,在控制中心设备生成对应的密钥后,将该密钥通过近场通信的方式发送给穿戴终端。
本实施例在穿戴终端与控制中心设备约定密钥时使用近场通信的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路由器登录到系统主机的设置界面直接访问的方式而言,能够防止非法人员从中截取密钥,访问方式更加安全。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控制中心设备还包括:
控制模块099,用于与本地终端进行认证,并在认证通过后,控制所述本地终端的访问权限。
本地终端预先配置控制中心设备的通讯地址,如配置IP地址或通讯标识如WiFi热点标识(SSID),本地终端通过IP地址或WiFi热点标识连接控制中心设备。本地终端连接控制中心设备后,发起双向认证请求,认证请求包括加密的数字标签,数字标签中加入当前日期并进行加密处理。
控制中心设备中预先存储本地终端的数字标签。控制中心设备收到认证请求后,解密数字标签,并跟存储的数字标签进行比较,如果匹配表示该本地终端通过认证;控制中心设备发送存储的数字标签至本地终端,如果不匹配,则该本地终端认证未通过,本地终端断开与控制中心设备的连接。
本地终端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直接连接控制中心设备。本地终端分控制终端和被控制终端,控制终端例如是遥控器,被控制终端例如是电视机,控制终端可以发出指令由被控制终端来执行,而被控制终端不能发送指令,但可以向控制中心设备反馈警告信息等信息。
若采用有线接入时,本地终端连接控制中心设备后,不考虑两者的认证。若时采用无线接入时,按控制终端和被控制终端分别接入。对于本地的控制终端可通过远程终端来间接处理,即利用远程终端的通信功能,来获得加密数字标签的密钥;而被控制终端根据其具有的功能做不同处理:
如果被控制终端轻便且支持近场通信,其可直接与控制中心设备进行认证。如果被控制终端不方便移动或不支持近场通信,可通过远程终端间接完成认证。认证开始前,远程终端与本地终端及控制中心设备建立连接,通过远程终端的摄像头扫描本地终端的标签,将图像形式的标签生成数字标签发送给控制中心设备,控制中心设备存储数字标签并生成密钥,返回给远程终端,远程终端把标签和密钥都发送给被控制终端,密钥作为加密使用,被控制终端进行存储。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匹配模块102包括:
分离单元1021,用于将解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进行分离,得到认证指纹特征数据及附加信息;
认证单元1022,用于对所述附加信息进行认证处理;
匹配单元1023,用于在所述附加信息通过验证后,将所述认证指纹特征数据与初始数字指纹中的初始指纹特征数据进行匹配。
控制中心设备的匹配模块102根据存储的密钥对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进行解密,将解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进行分离,得到认证指纹特征数据及附加信息,同时获取初始数字指纹中的初始指纹特征数据及穿戴终端标识信息。其中附加信息包括扫描日期、穿戴终端标识信息、时间戳及序列号,控制中心设备首先对附加信息进行认证,对于扫描日期不是当前日期的、序列号小于控制中心设备当前存储的序列号的、时间戳过期的或穿戴终端标识信息与初始数字指纹中的穿戴终端标识信息不一致的认证数字指纹丢弃,且不对认证指纹特征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认证,返回认证失败信息。
若扫描日期是当前日期的、序列号大于控制中心设备当前存储的序列号的、时间戳没有过期的及穿戴终端标识信息与初始数字指纹中的穿戴终端标识信息一致的认证数字指纹,控制中心设备对认证指纹特征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认证,即将认证指纹特征数据与存储在控制中心设备的SmartIC中的初始指纹特征数据进行匹配,如果能匹配,验证通过,进入后续操作。如果不匹配,则验证失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穿戴终端,如图11所示,该穿戴终端包括:
第一生成模块201,用于在远程终端访问本地终端时,在远程终端接收到业务平台服务器的发送的认证指令后,穿戴终端根据所述认证指令获取认证指纹特征数据并将所述认证指纹特征数据生成认证数字指纹;
加密模块202,用于根据存储的密钥对所述认证数字指纹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发送给远程终端。
在远程终端访问本地终端时,远程终端必须通过网络侧的业务平台服务器及居于住所内的控制中心设备。远程终端使用已经申请的账户信息登录业务平台服务器,业务平台服务器向远程终端发送认证指令,远程终端接收到该认证指令后,提示穿戴终端的第一生成模块201扫描并获取指纹,在指纹中提取若干的特征点,再使用特定的指纹算法将其转化为认证指纹特征数据,在认证指纹特征数据中添加扫描日期、穿戴终端标识信息、时间戳及序列号后生成认证数字指纹。其中,穿戴终端标识信息为制造商生产时标定,标识信息唯一;序列号由穿戴终端生成,每次指纹扫描时序列号的值递增1,该序列号也唯一;时间戳由穿戴终端生成,包括数字指纹的生成时间、本次认证数字指纹的生命期,即本次认证数字指纹的有效时间,默认是60秒。控制中心设备根据认证数字指纹的生成时间,来判定该认证数字指纹是否在有效时间内,如果不在有效时间内,控制中心设备拒绝本次远程终端的访问请求。
这里特定的指纹算法是指在指纹提取的特征点中,按照一定算法选择其中的特征点,为了提高识别率,还需要有冗余的特征点,指纹提取算法不可逆,即通过指纹特征数据无法逆推用户的指纹图像或是仿制出用户的物理指纹。
出于隐私保护的需求,穿戴终端及控制中心设备都不保存用户的指纹。
本实施例中,在远程终端访问本地终端时,用户必须需要穿戴终端且由穿戴终端扫描指纹才能通过与控制中心设备的认证,由于穿戴终端与用户的绑定程度较高,因此,遗失的概率较小,其结合指纹认证的方式安全度较高;其次,即使穿戴终端丢失,而其他人拾到该穿戴终端后,若没有用户的指纹,也不能完成与控制中心设备的认证,无法访问本地终端;再者,在穿戴终端与控制中心设备约定密钥的过程使用近场通信的方式,可以防止认证数字指纹或者密钥在网络传输时被截取或被篡改,安全性较高。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该穿戴终端还包括:
第二生成模块203,用于接收控制中心设备的输入指令,根据所述输入指令获取初始指纹特征数据并将所述初始指纹特征数据生成初始数字指纹,发送所述初始数字指纹给控制中心设备;
接收模块204,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中心设备根据所述初始数字指纹生成的密钥,存储所述密钥。
在控制中心设备初始化时,穿戴终端与控制中心设备通过近场通信方式进行连接,穿戴终端的第二生成模块203接收控制中心设备的输入指令,用户在穿戴终端进行指纹扫描,扫描完成后得到指纹,在指纹中提取若干的特征点,再使用特定的指纹算法将其转化为初始指纹特征数据,第二生成模块203在该初始指纹特征数据中添加穿戴终端标识信息的附加信息后生成初始数字指纹,将初始数字指纹通过近场通信发送给控制中心设备。
控制中心设备从接收的初始数字指纹中分离出附加信息及初始指纹特征数据,并将初始指纹特征数据写入控制中心设备内置的SmartIC,并根据初始指纹特征数据生成密钥,通过近场通信的方式返回,穿戴终端的接收模块204接收后将密钥写入自身内置的SmartIC中。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智能家居的访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远程终端访问本地终端时,在所述远程终端将穿戴终端发送的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发送给控制中心设备时,控制中心设备接收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
根据存储的密钥对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进行解密,并将解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与预先存储的初始数字指纹进行匹配;
在匹配成功时,允许所述远程终端访问并控制所述本地终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访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访问方法还包括:通过近场通信接收并存储穿戴终端发送的初始数字指纹,根据所述初始数字指纹生成对应的密钥,存储所述密钥并将所述密钥通过近场通信发送给所述穿戴终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访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存储的密钥对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进行解密,并将解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与预先存储的初始数字指纹进行匹配的步骤包括:
将解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进行分离,得到认证指纹特征数据及附加信息,其中,所述附加信息包括扫描日期、穿戴终端标识信息、时间戳及序列号;
对所述附加信息进行认证处理;
在所述附加信息通过验证后,将所述认证指纹特征数据与初始数字指纹中的初始指纹特征数据进行匹配。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访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访问方法还包括:控制中心设备与本地终端进行认证,并在认证通过后,控制所述本地终端的访问权限。
5.一种智能家居的访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远程终端访问本地终端时,在远程终端接收到业务平台服务器的发送的认证指令后,穿戴终端根据所述认证指令获取认证指纹特征数据并将所述认证指纹特征数据生成认证数字指纹;
根据存储的密钥对所述认证数字指纹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发送给远程终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访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穿戴终端接收控制中心设备的输入指令,根据所述输入指令获取初始指纹特征数据并将所述初始指纹特征数据生成初始数字指纹,发送所述初始数字指纹给控制中心设备;
接收所述控制中心设备根据所述初始数字指纹生成的密钥,存储所述密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访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终端接收控制中心设备的输入指令,根据所述输入指令获取初始指纹特征数据并将所述初始指纹特征数据生成初始数字指纹,发送所述初始数字指纹给控制中心设备的步骤包括:
扫描并获取初始指纹特征数据,在所述初始指纹特征数据中添加附加信息并生成初始数字指纹,发送所述初始数字指纹给控制中心设备,其中,所述附加信息包括穿戴终端标识信息。
8.一种控制中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远程终端访问本地终端时,在所述远程终端将穿戴终端发送的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发送给控制中心设备时,接收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
匹配模块,用于根据存储的密钥对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进行解密,并将解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与预先存储的初始数字指纹进行匹配;
访问模块,用于在匹配成功时,允许所述远程终端访问并控制所述本地终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中心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交互模块,用于通过近场通信接收并存储穿戴终端发送的初始数字指纹,根据所述初始数字指纹生成对应的密钥,存储所述密钥并将所述密钥通过近场通信发送给所述穿戴终端。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控制中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模块包括:
分离单元,用于将解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进行分离,得到认证指纹特征数据及附加信息,其中,所述附加信息包括扫描日期、穿戴终端标识信息、时间戳及序列号;
认证单元,用于对所述附加信息进行认证处理;
匹配单元,用于在所述附加信息通过验证后,将所述认证指纹特征数据与初始指纹特征数据进行匹配。
11.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控制中心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与本地终端进行认证,并在认证通过后,控制所述本地终端的访问权限。
12.一种穿戴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在远程终端访问本地终端时,在远程终端接收到业务平台服务器的发送的认证指令后,穿戴终端根据所述认证指令获取认证指纹特征数据并将所述认证指纹特征数据生成认证数字指纹;
加密模块,用于根据存储的密钥对所述认证数字指纹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认证数字指纹发送给远程终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穿戴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接收控制中心设备的输入指令,根据所述输入指令获取初始指纹特征数据并将所述初始指纹特征数据生成初始数字指纹,发送所述初始数字指纹给控制中心设备;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中心设备根据所述初始数字指纹生成的密钥,存储所述密钥。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1410232567.1A CN105227516A (zh) | 2014-05-28 | 2014-05-28 | 智能家居的访问方法、控制中心设备及穿戴终端 |
| PCT/CN2014/083826 WO2015180261A1 (zh) | 2014-05-28 | 2014-08-06 | 智能家居的访问方法、控制中心设备及穿戴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1410232567.1A CN105227516A (zh) | 2014-05-28 | 2014-05-28 | 智能家居的访问方法、控制中心设备及穿戴终端 |
Publications (1)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05227516A true CN105227516A (zh) | 2016-01-06 |
Family
ID=54697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1410232567.1A Withdrawn CN105227516A (zh) | 2014-05-28 | 2014-05-28 | 智能家居的访问方法、控制中心设备及穿戴终端 |
Country Status (2)
| Country | Link |
|---|---|
| CN (1) | CN105227516A (zh) |
| WO (1) | WO2015180261A1 (zh) |
Cited By (19)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6130958A (zh) * | 2016-06-08 | 2016-11-16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家电设备与终端的通讯系统及方法、家电设备、终端 |
| CN106162280A (zh) * | 2016-07-05 | 2016-11-23 | 深圳市魔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生物特征加密的指纹遥控器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6792440A (zh) * | 2016-11-29 | 2017-05-31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开启车门的方法、移动终端、车载终端及系统 |
| CN106792661A (zh) * | 2016-04-29 | 2017-05-31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wlan接入方法及装置 |
| CN106789456A (zh) * | 2016-11-25 | 2017-05-31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家居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7104950A (zh) * | 2017-03-29 | 2017-08-29 | 宁夏灵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家居中数据采集、分析加密方法及系统 |
| CN107273738A (zh) * | 2017-06-22 | 2017-10-20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安全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17185711A1 (zh) * | 2016-04-27 | 2017-11-02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控制智能设备的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
| CN107315938A (zh) * | 2017-06-26 | 2017-11-03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第三方设备的智能设备应急指纹解锁方法及系统 |
| WO2017206524A1 (zh) * | 2016-06-02 | 2017-12-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终端和控制系统 |
| CN107948178A (zh) * | 2017-12-04 | 2018-04-20 |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家居系统与信息加密方法及装置、终端 |
| CN109510798A (zh) * | 2017-09-14 | 2019-03-22 |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鉴权方法及控制设备、中控服务设备 |
| CN109981519A (zh) * | 2017-12-27 | 2019-07-05 | 西安比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 |
| CN109981518A (zh) * | 2017-12-27 | 2019-07-05 | 西安比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家居的连接验证服务器 |
| CN110225054A (zh) * | 2019-06-20 | 2019-09-10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远程协助连接建立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 TWI672641B (zh) * | 2018-11-01 | 2019-09-21 |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驗證系統、驗證方法以及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
| CN111813007A (zh) * | 2019-04-12 | 2020-10-23 | 南宁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家电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
| CN112672344A (zh) * | 2019-09-30 | 2021-04-16 | 菜鸟智能物流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间的数据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16318750A (zh) * | 2022-09-07 | 2023-06-23 | 海尔(深圳)研发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控制家电设备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6059869B (zh) * | 2016-07-26 | 2019-06-18 | 北京握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设备安全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14698066B (zh) * | 2022-03-17 | 2024-07-23 | 杭州控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智能家居设备自动入网方法及系统 |
| CN115682393B (zh) * | 2022-10-14 | 2025-06-06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空气调节装置、操作终端和无线通信系统 |
Citations (5)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1141348A (zh) * | 2007-09-20 | 2008-03-12 | 成都方程式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及其安全实现方法 |
| CN201048392Y (zh) * | 2007-01-18 | 2008-04-16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一种基于多生物特征的远程网络身份认证系统 |
| CN102437975A (zh) * | 2011-12-12 | 2012-05-02 | 河海大学 | 一种基于arm9的家庭智能网关系统 |
| CN103310142A (zh) * | 2013-05-22 | 2013-09-18 | 复旦大学 |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人机融合安全认证方法 |
| CN103533059A (zh) * | 2013-10-17 | 2014-01-22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一种基于微信的物联网安全远程控制方法 |
-
2014
- 2014-05-28 CN CN201410232567.1A patent/CN105227516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4-08-06 WO PCT/CN2014/083826 patent/WO201518026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201048392Y (zh) * | 2007-01-18 | 2008-04-16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一种基于多生物特征的远程网络身份认证系统 |
| CN101141348A (zh) * | 2007-09-20 | 2008-03-12 | 成都方程式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及其安全实现方法 |
| CN102437975A (zh) * | 2011-12-12 | 2012-05-02 | 河海大学 | 一种基于arm9的家庭智能网关系统 |
| CN103310142A (zh) * | 2013-05-22 | 2013-09-18 | 复旦大学 |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人机融合安全认证方法 |
| CN103533059A (zh) * | 2013-10-17 | 2014-01-22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一种基于微信的物联网安全远程控制方法 |
Cited By (26)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WO2017185711A1 (zh) * | 2016-04-27 | 2017-11-02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控制智能设备的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
| US10547609B2 (en) | 2016-04-27 | 2020-01-28 |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intelligent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US11057376B2 (en) | 2016-04-27 | 2021-07-06 |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intelligent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06792661A (zh) * | 2016-04-29 | 2017-05-31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wlan接入方法及装置 |
| WO2017206524A1 (zh) * | 2016-06-02 | 2017-12-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终端和控制系统 |
| CN107465649A (zh) * | 2016-06-02 | 2017-12-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终端和控制系统 |
| CN106130958A (zh) * | 2016-06-08 | 2016-11-16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家电设备与终端的通讯系统及方法、家电设备、终端 |
| CN106130958B (zh) * | 2016-06-08 | 2019-02-01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家电设备与终端的通讯系统及方法、家电设备、终端 |
| CN106162280A (zh) * | 2016-07-05 | 2016-11-23 | 深圳市魔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生物特征加密的指纹遥控器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6789456A (zh) * | 2016-11-25 | 2017-05-31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家居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6792440A (zh) * | 2016-11-29 | 2017-05-31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开启车门的方法、移动终端、车载终端及系统 |
| WO2018098886A1 (zh) * | 2016-11-29 | 2018-06-07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开启车门的方法、移动终端、车载终端及系统 |
| CN107104950A (zh) * | 2017-03-29 | 2017-08-29 | 宁夏灵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家居中数据采集、分析加密方法及系统 |
| CN107104950B (zh) * | 2017-03-29 | 2018-05-04 | 宁夏灵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家居中数据采集、分析加密方法及系统 |
| CN107273738A (zh) * | 2017-06-22 | 2017-10-20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安全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315938A (zh) * | 2017-06-26 | 2017-11-03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第三方设备的智能设备应急指纹解锁方法及系统 |
| CN109510798A (zh) * | 2017-09-14 | 2019-03-22 |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鉴权方法及控制设备、中控服务设备 |
| CN107948178A (zh) * | 2017-12-04 | 2018-04-20 |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家居系统与信息加密方法及装置、终端 |
| CN109981519A (zh) * | 2017-12-27 | 2019-07-05 | 西安比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 |
| CN109981518A (zh) * | 2017-12-27 | 2019-07-05 | 西安比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家居的连接验证服务器 |
| TWI672641B (zh) * | 2018-11-01 | 2019-09-21 |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驗證系統、驗證方法以及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
| CN111813007A (zh) * | 2019-04-12 | 2020-10-23 | 南宁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家电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
| CN110225054A (zh) * | 2019-06-20 | 2019-09-10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远程协助连接建立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 CN110225054B (zh) * | 2019-06-20 | 2021-12-14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远程协助连接建立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 CN112672344A (zh) * | 2019-09-30 | 2021-04-16 | 菜鸟智能物流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间的数据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16318750A (zh) * | 2022-09-07 | 2023-06-23 | 海尔(深圳)研发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控制家电设备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WO2015180261A1 (zh) | 2015-12-03 |
Similar Documents
|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 CN105227516A (zh) | 智能家居的访问方法、控制中心设备及穿戴终端 | |
| US10361857B2 (en) | Electronic stamp system for security intensifica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having computer program recorded thereon | |
| US8923817B2 (en) | Mobility device security | |
| CN106330442B (zh) | 身份认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 |
| WO2017193741A1 (zh) | 机载终端支付鉴权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 |
| US8494164B2 (en) | Method for connec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 CN110995710B (zh) | 一种基于eUICC的智能家居认证方法 | |
| CN114221822B (zh) | 配网方法、网关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 CN109391634A (zh) | 建立通信的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 US11159329B2 (en) | Collaborative operating system | |
| CN105516103A (zh) | 绑定智能家电设备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 US20220417247A1 (en) | Access management system and access management method | |
| CN105100102A (zh) | 一种权限配置以及信息配置方法和装置 | |
| CN107888603A (zh) | 一种物联网智能设备注册、认证方法及物联网 | |
| WO2017206524A1 (zh) |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终端和控制系统 | |
| CN103152326A (zh) | 一种分布式认证方法及认证系统 | |
| CN113132977A (zh) | 配网方法、配网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 WO2019215439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uthenticating devices | |
| CN112053477B (zh) | 智能门锁的控制系统、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
| KR102308859B1 (ko) | 생체 정보 기반 대리 인증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방법 | |
| US8966255B2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 KR101745482B1 (ko) | 스마트홈 시스템에서의 통신 방법 및 그 장치 | |
| US12074865B1 (en) | Techniques for signing into a user account using a trusted client device | |
| KR101853970B1 (ko) | 인증번호 중계 방법 | |
| CN113302607A (zh) | 遥控系统、遥控方法、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Legal Events
|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 C06 | Publica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