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73534A - 纤维瘤消融定位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纤维瘤消融定位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873534A CN105873534A CN201480062380.XA CN201480062380A CN105873534A CN 105873534 A CN105873534 A CN 105873534A CN 201480062380 A CN201480062380 A CN 201480062380A CN 105873534 A CN105873534 A CN 10587353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blation
- electrode
- sensing
- probe
- electrod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92—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having a flexible, catheter-like structure, e.g. for heart abla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206—Generators therefo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77—Needle-like prob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315—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treatment of particular body parts
- A61B2018/00559—Female reproductive orga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577—Abla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636—Sens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 A61B2018/00642—Sens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with feedback, i.e. closed loop control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636—Sens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 A61B2018/00773—Sensed parameters
- A61B2018/00875—Resistance or impedanc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636—Sens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 A61B2018/00904—Automatic detection of target tissu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2018/1405—Electrodes having a specific shape
- A61B2018/1425—Needl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6—Indifferent or passive electrodes for grounding
- A61B2018/162—Indifferent or passive electrodes for grounding located on the probe bod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ardiolog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通过生物电治疗患者的单极感测和消融系统(220A)。所述系统包括以下元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探针(222),其构造为插入到患者的解剖结构中用于消融患者解剖结构中的体组织;感测电路,其仅包括两个电极,所述的两个电极为第一电极(226A)和第二电极(228A),所述第一电极(226A)为活性电极,所述活性电极构造为与电极能量源联接并由其提供能量,所述第二电极(228A)构造为实施测量信号,用于确定患者解剖结构中的复阻抗,同时第一电极被提供能量;以及消融电路,其构造为发送来自探针的源消融信号,所述源消融信号构造为成为消融返回信号,所述消融电路构造为接收返回装置上的所述消融返回信号,所述返回装置设置为与所述探针相隔一段距离。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11月13日提交的临时美国专利申请第 61/903,703号的权益,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消融装置以及用于实行组织消融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本节的声明仅提供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并且可以构成或者可以不构成现有技术。
消融针目前用于产生大面积坏死组织。它们可用于大量不同的手术应用,例如,基于舌头体积减小或者纤维瘤和/或肿瘤消融。
需要在尽可能较小地影响邻近组织的同时将针电极适当放置在肿瘤内。进一步地,不正确地放置的消融电极可能会导致肿瘤的不能令人满意的坏死和生长的复发。能量的正确应用和能量发送端点的检测也保证了适当的组织坏死量。
这些消融技术目前的状态要求:采用附加的观测装置来确保电极针适当地放置在体组织内;在整个组织修饰进程中,检测组织情况,并且检测完成组织修饰的时间。在诸如心房和心室导管消融区域,结合生物电分析使用荧光镜检查已经认为是一种确保将消融导管正确放置抵靠心脏组织处而不是置于在患者的血流内以保证心脏组织的适当消融的附加方法。这在以下文件中已经提到:US 7,179,258、US 2009/0163904、US 2010/0274239、US2010/0298823、US2012/0323237以及US7,854,740。
这些附加的系统要求外科医生具有这些可视化系统的使用的详细知识,并且在手术中可以使用它们。进一步地,这些先进的系统需要附加的资本,这减损了针基消融技术的综合指标。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定位和/或监测需要针坏死的组织的改进型系统。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改进型消融针和执行组织消融的方法。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设想提供了一种通过生物电治疗患者的单极感测和消融系统,其包括一个或者多个以下元件:探针,其构造为插入到患者的解剖结构中用于消融患者解剖结构中的体组织;感测电路,其仅包括两个电极,这两个电极为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为活性电极,活性电极构造为与电极能量源联接并由其提供能量,第二电极构造为当第一电极被提供能量时执行测量信号用于确定患者解剖结构中的复阻抗;以及消融电路,其构造为发送来自探针的源消融信号,该源消融信号构造为成为消融返回信号,消融电路构造为接收返回装置上的消融返回信号,返回装置设置为与探针相隔一段距离。
本发明进一步的特征可以在于本文描述的特征中的一个或者任何组合,诸如:其中,探针为针;其中,第一电极构造为发送源消融信号;其中,第二电极构造为接收消融返回信号;其中,第二电极为中性电极,中性电极不构造为由能量源提供能量;其中,第一电极构造为发送源消融信号;消融电路包括:第三电极,第三电极构造为接收消融返回信号;其中,返回装置为消融信号返回装置,第二电极设置在测量返回装置上,测量返回装置设置为与探针相隔一段距离;以及其中,第二电极与探针联接。
进一步的方面、优点和适用领域将通过本文提供的描述而变得明显。应该理解,该描述和具体示例仅仅旨在进行示出,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本文描述的附图仅仅用于示出,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图1A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1Ai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如本文所理解的复阻抗原理的示意图;
图1B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另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1C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1D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2A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2B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2C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2D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2E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2F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2G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3A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3B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3C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3D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3E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3F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3G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3H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3I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3J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3K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3L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3M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3N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3O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3P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3Q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3R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4A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两个探针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4B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两个探针的另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4C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两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4D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两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4E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两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4F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两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4G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两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4H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两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4I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两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4J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两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单极消融针形式的两个探针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附加变量的表;
图6A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6B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另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6C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6D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6E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6F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6G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6H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6I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6J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6K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6L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6M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6N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6O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6P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6Q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6R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6S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6T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6U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7A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7B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7C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7D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7E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7F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7G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7H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7I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7J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7K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8A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附加变量的表;
图8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单个探针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更多附加变量的表;
图9A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两个探针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9B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两个探针的另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9C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两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9D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两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9E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两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9F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两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9G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两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9H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两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9I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两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9J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两个探针的又一感测和消融系统的侧视图;
图10A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两个探针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附加变量的表;
图10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两个探针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更多附加变量的表;
图10C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双极消融针形式的两个探针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甚至更多附加变量的表;以及
图1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用生物电系统治疗患者的方法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应用或者使用。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组织消融装置、系统和方法。公开了不同形式的针消融电极和系统。各个系统具有感测电路和消融电路。感测电路构造为将测量信号发送到患者的组织中并且测量体组织特性和/或确定阻抗,以便决定是否适当放置好探针。一旦适当放置好探针,便可以用消融电路消融组织。
例如,参照图1A,示出了一种通过生物电治疗患者的感测和消融系统,并且该系统通常表示为20A。系统20A包括针形式的、具有尖远端24的探针22。探针22构造为插入到患者的解剖结构中用于消融患者解剖结构中的体组织。探针22可以是刚性的、有延展性的、或者可选择性地偏转的。
探针22本身为单极消融电极,该单极消融电极构造为发出电流信号用于邻近组织的消融。因此,探针22通常放置在需要进行坏死或者其它消融的组织附近。如本文(除非另有说明)所用的,术语“单极”表示一种支承电极的设备,该电极构造为发出电流信号传到返回电极,其中,返回电极位于远离设备处,或者与设备隔开一段距离。如本文所用的,除非另有说明,“双极”指位于探针装置上的消融电路,其中,双极电路的各个电极与探针设备联接。在“双极”电路中,在两个第二电极之间发送信号,这两个电极都联接至探针装置并且在装置上都插入到患者。
探针22具有第一电极26A,该第一电极26A附接至探针22的远端24。第一电极26A为活性电极,该活性电极与电极能量源联接并且由其提供能量。当提供能量时,将功率应用到电极中。本示例中的皮肤贴片电极28位于患者的皮肤(未示出)上。第一电极26A和贴片电极28组成感测电路。贴片电极28为中性电极,该中性电极未构造为由能量源提供能量。换言之,贴片电极28是接地的、或者电系至地面。
贴片电极28构造为接收来自第一电极26A的测量信号,并且当第一电极26A被提供能量时,实施来自测量信号的数据以确定患者解剖结构中的复阻抗。例如,阻抗的大小可从电压降和电流来计算。例如,阻抗(或者电阻)的大小等于所施加的电压降除以电流。电抗可基于频率和电容来计算。相位角可基于电阻与电抗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不同的组织具有不同的电阻抗和电阻,正因为如此,使用者可基于从感测电路收集的数据获知探针22是否适当地放置。
在一种变型中,阻抗,诸如复阻抗,基于体组织特性或者测得的特性来确定,诸如电阻、电抗、电容和/或电感。复阻抗包括电阻和电抗。例如,见图1Ai。图1Ai示出了复阻抗Z的复性质。复阻抗Z是电路对电流的整体反作用的测量,或者是电路对电流流动的阻碍为何种程度。复阻抗Z考虑了电容和电感的影响。电容和电感的影响随着电流流过电路的频率而变化,正因为如此,复阻抗Z随频率变化。复阻抗Z具有恒定分量,该恒定分量可称为电阻R,或者简阻抗。复阻抗Z还具有电抗X分量,由于电容和电感,该电抗X分量是随频率变化的部分。总电抗X为容抗Xc与感抗XL之差。电容和电感使电流与电压之间产生相移。因此,为了确定复阻抗Z,必须添加呈直角的简阻抗或电阻R以及电抗X作为矢量,如图1Ai所示。因此,复阻抗Z等于电阻R的平方与电抗X的平方之和的平方根,或者。
感测和消融系统20A还包括消融电路,该消融电路由探针22本身、和贴片电极28或者另一电极组成。在替代方案中,消融电路也可包括第一电极26A。消融电路构造为发送来自探针22(或者来自位于探针22上的第一电极26)的源消融信号。探针22(或者第一电极26)构造为将源消融信号发送到患者的组织中,并且源消融信号构造为行进穿过组织并且成为消融返回信号。消融电路构造为在贴片电极28(或者另一电极)上接收消融返回信号,该贴片电极28设置为与探针22相隔一段距离。因此,当组织被消融电路消融时,贴片电极28接收消融返回信号。消融信号的功率大于测量信号的功率。因此,测量信号优选地不改变组织,反之,消融信号优选地使组织坏死。
现在参照图1B,在图1A中用附图标记20A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20B示出。图1B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0B可与图1A中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0A相同,除了第一电极26B示出为在探针22的针部30后面。换言之,第一电极26B位于针部30的近侧,或者比针部30更接近探针22的近端32。
现在参照图1C,在图1A和图1B中用附图标记20A和20B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20C示出。图1C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0C可与图1A或者1B中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0A或者20B相同,除了第一电极26C示出为在探针22的针部30的侧面29上。
现在参照图1D,在图1A、图1B和图1C中用附图标记20A、20B和20C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20D示出。图1D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0D可与1A、图1B和图1C中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0A、20B和20C相同,除了第一电极26D示出为探针本身22的针部30。
在另一种变型中,在图2A中示出了感测和消融系统,并且该系统通常表示为附图标记120A。在这种变型中,第一电极126A与第二电极128A都位于探针122上,该探针122成具有尖远端124的针的形式。与图1A至图1D的探针22一样,图2A的探针122构造为插入到患者的解剖结构中用于消融患者解剖结构中的体组织,并且探针122本身为单极消融电极。
第一电极126A和第二电极128A分别附接至探针122的针部130的侧面129,并且第一电极126A和第二电极128A沿着针部130的侧面129的长度彼此隔开一段距离。第一电极126A和第二电极128A组成感测电路。第一电极126A和第二电极128A中的一个为活性电极,该活性电极与电极能量源联接并由其提供能量。第一电极126A和第二电极128A中的另一个为测量返回电极,该测量返回电极为中性电极,该中性电极不构造为由能量源提供能量。测量返回电极构造为基于测量信号为系统提供数据,用于当活性电极如上所述被提供能量时,确定患者解剖结构中的复阻抗。因此,测量信号在第一电极126A与第二电极128A之间穿过。
感测和消融系统120A还包括消融电路,该消融电路由探针122(或者电极126A与128A中的一个)和另一电极(诸如皮肤贴片电极(未示出))组成。消融电路构造为发送来自探针122或者来自第一电极126A和第二电极128A中的一个的源消融信号,该第一电极126A和第二电极128A中的一个为消融活性电极。该消融活性电极构造为将源消融信号发送到患者的组织,并且源消融信号构造为行进穿过组织并且成为消融返回信号。消融电路构造为通过消融返回电极接收消融返回信号,例如,该消融返回电极可为皮肤贴片电极(未示出)。尽管在图2A中未示出,但是在图1A至图1D中示意性地示出了皮肤贴片28,该皮肤贴片28可与图2A的系统120A结合使用。例如,皮肤贴片可从外部附接至患者皮肤。因此,当组织被消融电路消融时,消融返回电极接收消融返回信号。
现在参照图2B,在图2A中用附图标记120A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120B示出。图2B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120B可与图2A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120A相同,除了第二电极128B示出为在探针122的针部130后面。换言之,第二电极128B位于针部130的近侧,或者比针部130更接近探针122的近端132。
现在参照图2C,在图2A和图2B中用附图标记120A和120B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120C示出。图2C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120C可与图2A或者2B中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120A或者120B相同,除了第二电极128C示出为在探针122的针部130的远端124上。
现在参照图2D,在图2A、图2B和图2C中用附图标记120A、120B和120C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120D示出。图2D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120D可与图2A、图2B或者图2C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120A、120B或者120C相同,除了第二电极128D示出为探针本身122的针部130。
现在参照图2E,在图2A至图2D中用附图标记120A至120D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120E示出。图2E中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120E可与图2A至图2D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120A至120D相同,除了第二电极128E示出为在探针122的针部130的远端124上并且第一电极126E位于针部130的近侧,或者比针部130更接近探针122的近端132。
现在参照图2F,在图2A至图2E中用附图标记120A至120E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120F示出。图2F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120F可与图2A至图2E中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120A至120E相同,除了第一电极126F位于针部130的近侧,或者比针部130更接近探针122的近端132,并且第二电极128F示出为探针本身122的针部130。
现在参照图2G,在图2A至图2F中用附图标记120A至120F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120G示出。图2G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120G可与图2A至图2F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120A至120F相同,除了第一电极126G示出为探针本身122的针部130,并且第二电极128G示出为在探针122的针部130的远端124上。
图1A至2G示出了感测和消融系统,该感测和消融系统仅具有两个用于感测电路的电极。现在参照图3A,示出了感测和消融系统,并且该系统通常表示为附图标记220A。在这种变型中,第一电极226A和第二电极228A都位于探针222上,该探针222成具有尖远端224的针的形式。与如上所述的探针22和探针122相似,探针222是用于消融电路的电极。除了第一电极226A、第二电极228A和探针222为电极之外,探针222上还设置有第三感测电极234A。与图1A至2G中的探针22和探针122一样,图3A中的探针222构造为插入到患者的解剖结构中用于消融患者解剖结构中的体组织。
第一电极226A、第二电极228A和第三电极234A各自附接至探针222的针部230的侧面229,并且第一电极126A、第二电极228A和第三电极234A的每个均沿着针部230的侧面229的长度彼此隔开一段距离。第一电极226A、第二电极228A和第三电极234A中的两个组成感测电路。因此,第一电极226A、第二电极228A和第三电极234A中的一个为活性电极,该活性电极与电极能量源联接并由其提供能量。第一电极226A、第二电极228A和第三电极234A的另一个为中性电极,该中性电极不构造为由能量源提供能量;该中性电极构造为基于测量信号提供数据,用于当活性电极如上所述被提供能量时,确定患者解剖结构中的复阻抗。(在一些变型中,活性电极也可充当返回电极。)因此,测量信号在第一电极226A、第二电极228A和第三电极234A中的两个之间穿过。
感测和消融系统220A还包括消融电路,该消融电路由探针222本身(或者第一电极226A、第二电极228A和第三电极234A中的一个)和返回电极(未示出)组成,诸如前面所描述的皮肤贴片电极28。消融电路构造为发送来自消融源电极的源消融信号。消融源电极构造为将源消融信号发送到患者组织,并且源消融信号构造为行进穿过组织并且成为消融返回信号。消融电路构造为通过消融返回电极(未示出)接收消融返回信号。因此,当组织由消融电路消融时,消融返回电极接收消融返回信号。
利用图3A中的变型,测量源电极与消融源电极可为与第一电极226A、第二电极228A和第三电极234A中的相同电极,但是它们也可为与第一电极226A、第二电极228A和第三电极234A中的两种不同电极。相似地,测量返回电极与消融返回电极可为与第一电极226A、第二电极228A和第三电极234A中的相同电极,或者消融返回电极可为另一电极(未示出),例如,诸如在图 3H、图 3J、图 3K或者图 3M至图3R中示出的皮肤贴片电极。
由于测量电路具有三个电极226A、228A、234A,所以,同一时间可以使用其中两个电极来感测不同区域的电压降,以便更微调地估计探针222的位置。测量电路可以在使用的感测电极226A、228A和、234A中的两个感测电极之间切换。
现在参照图3B,在图3A中用附图标记120A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220B示出。图3B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20B可与图3A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20A相同,除了第一电极226B示出为在探针222的针部230后面。换言之,第一电极226B位于针部230的近侧,或者比针部230更接近探针222的近端232处。第二电极228B和第三电极234B设置在探针222的侧面229上。
现在参照图3C,在图3A和图3B中用附图标记220A和220B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220C示出。图3C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20C可与图3A或者3B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20A或者220B相同,除了第一电极226C示出为在探针222的针部230的远端224上。第二电极228C和第三电极234C设置在探针222的侧面229上。
现在参照图3D,在图3A、图3B和图3C中用附图标记220A、220B和220C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220D示出。图3D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20D可与3A、图3B或者图3C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20A、220B或者220C相同,除了第一电极226D示出为探针本身222的针部230。第二电极228D和第三电极234D设置在探针222的侧面229上。
现在参照图3E,在图3A至图3D中用附图标记220A至220D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220E示出。图3E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20E可与图3A至图3D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20A至220D相同,除了第一电极226E是定位为与探针222相隔一段距离的贴片电极。第二电极228E和第三电极234E设置在探针222的侧面229上。
现在参照图3F,在图3A至图3E中用附图标记220A至220E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220F示出。图3F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20F可与图3A至图3E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20A至220E相同,除了第一电极226F位于针部230的近侧,或者比针部230更接近探针222的近端232,并且第三电极234F位于探针222的远端224上。第二电极228F设置在探针222的侧面229上。
现在参照图3G,在图3A至图3F中用附图标记220A至220F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220G示出。图3G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20G可与图3A至图3F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20A至220F相同,除了第一电极226G位于针部230的近侧,或者比针部230更接近探针222的近端232,第二电极228G设置在探针222的侧面229上,并且第三电极234G为针230本身。
现在参照图3H,在图3A至图3G中用附图标记220A至220G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220H示出。图3H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20H可与图3A至图3G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20A至220G相同,除了第一电极226H位于针部230的近侧,或者比针部230更接近探针222的近端232,第二电极228H设置在探针222的侧面229上,并且第三电极234H为贴片电极,该贴片电极设置为与探针222的远端224相隔一段距离。
现在参照图3I,在图3A至图3H中用附图标记220A至220H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220I示出。图3I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20I可与图3A至图3H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20A至220H相同,除了第一电极226I为针部230本身,第二电极228I设置在探针222的侧面229上,并且第三电极234I设置在探针222的远端224上。
现在参照图3J,在图3A至图3I中用附图标记220A至220I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220J示出。图3J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20J可与图3A至图3I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20A至220I相同,除了第一电极226J设置在探针222的远端224处,第二电极228J设置在探针222的侧面229上,并且第三电极234J为贴片电极,该贴片电极设置为与探针222相隔一段距离。
现在参照图3K,在图3A至图3J中用附图标记220A至220J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220K示出。图3K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20K可与图3A至图3J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20A至220J相同,除了第一电极226K为贴片电极,该贴片电极设置为与探针222相隔一段距离,第二电极228K设置在探针222的侧面229上,并且第三电极234K为贴片电极,该贴片电极设置为与探针222相隔一段距离。
现在参照图3L,在图3A至图3K中用附图标记220A至220K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220L示出。图3L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20L可与图3A至图3K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20A至220K相同,除了第一电极226L设置在探针222的针部230的近侧,或者比针部230更接近远端232,第二电极228L为针部230本身,并且第三电极234L设置在探针222的远端224。
现在参照图3M,在图3A至图3L中用附图标记220A至220L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220M示出。图3M中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20M可与图3A至图3L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20A至220L相同,除了第一电极226M设置在探针222的针部230的近侧,或者比针部230更接近近端232,第二电极228M设置在探针222的远端224处,并且第三电极234M为贴片电极,该贴片电极设置为与探针222相隔一段距离。
现在参照图3N,在图3A至图3M中用附图标记220A至220M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220N示出。图3N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20N可与图3A至图3M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20A至220M相同,除了第一电极226N设置在针部230的近侧,或者比针部230更接近近端232,并且第二电极228N和第三电极234N为贴片电极,该贴片电极设置为与探针222相隔一段距离并且彼此相隔一段距离。
现在参照图3O,在图3A至图3N中用附图标记220A至220N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220O示出。图3O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20O可与图3A至图3N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20A至220N相同,除了第一电极2260为针部230本身,第二电极2280,设置在探针222O的远端224处,并且第三电极2340为贴片电极,该贴片电极设置为与探针222相隔一段距离。
现在参照图3P,在图3A至图3O中用附图标记220A至220O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220P示出。图3P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20P可与图3A至图3O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20A至220O相同,除了第一电极226P设置在探针222的远端224处,并且第二电极228P和第三电极234P为贴片电极,该贴片电极设置为与探针222相隔一段距离并且彼此相隔一段距离。
现在参照图3Q,在图3A至图3P中用附图标记220A至220P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220Q示出。图3Q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20Q可与图3A至图3P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20A至220P相同,除了第一电极226Q为针部230本身,并且第二电极228Q和第三电极234Q为贴片电极,该贴片电极设置为与探针222相隔一段距离并且彼此相隔一段距离。
现在参照图3R,在图3A至图3Q中用附图标记220A至220Q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220R示出。图3R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20R可与图3A至图3Q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20A至220Q相同,除了所有三个电极226R、228R和234R都为贴片电极,该贴片电极设置为与探针222相隔一段距离并且彼此相隔一段距离。电极226R、电极228R、电极234R中没有一个与探针222联接。
在另一变型中,本公开的感测和消融系统是包括多于一个探针的系统。例如,图4A至图4J示出了具有多个针的感测和消融系统320A至320J的多个实施例。在图4A中,图4A示出了感测和消融系统,并且该系统通常表示为附图标记320A。在该变型中,第一电极326A位于第一探针322上,并且第二电极328A位于第二探针336上。第一探针322、336成具有尖远端324的针的形式,其中,探针322、336本身为如上所述的消融电极。与上文中描述的探针22、探针122和探针222一样,图4A中的探针322、336构造为插入到患者的解剖结构中用于消融患者解剖结构中的体组织。第一电极326A和第二电极328A分别设置在探针322、336的远端324处。
第一电极326A与第二电极328A组成感测电路。第一电极326A和第二电极328A中的一个为活性电极,该活性电极与电极能量源联接并且由其提供能量。第一电极326A和第二电极328A中的另一个为测量返回电极,该测量返回电极为中性电极,该中性电极不构造为由能量源提供能量。(在一些变型中,活性电极也可充当返回电极。)测量返回电极构造为基于测量信号提供数据,用于当活性电极如上所述被提供能量时,确定患者解剖结构中的复阻抗。因此,测量信号在第一电极326A与第二电极328A之间穿过。
感测和消融系统320A还包括消融电路,该消融电路由本身为电极的探针322、336中的至少一个、或者第一电极326A和第二电极328A中的一个组成。消融电路构造为发送来自探针322、336中的至少一个或者第一电极326A和第二电极328A的源消融信号,该第一电极326A和第二电极328A是消融活性电极。消融活性电极构造为将源消融信号发送到患者组织,并且源消融信号构造为行进穿过组织并且成为消融返回信号。消融电路构造为通过消融返回电极接收消融返回信号,该消融返回电极可为探针322、336中的一个、第一电极326A和第二电极328A中的一个、或者皮肤贴片电极(在图4A中未示出)。因此,当组织被消融电路消融时,消融返回电极接收到消融返回信号。
现在参照图4B,在图4A中用附图标记320A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320B示出。图4B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320B可与图4A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320A相同,除了第二电极328B示出为在探针322的针部330后面。换言之,第二电极328B位于针部330的近侧,或者比针部330更接近探针322的近端332。
现在参照图4C,在图4A和图4B中用附图标记320A和320B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320C示出。图4C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320C可与图4A或者4B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320A或者320B相同,除了第二电极328C为第二探针336的针部330本身。
现在参照图4D,在图4A、图4B和图4C中用附图标记320A、320B和320C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320D示出。图4D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320D可与4A、图4B或者图4C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320A、320B或者320C相同,除了第一电极326D和第二电极328D示出为探针322、336本身的针部330。换言之,第一电极326D为第一探针322的针部330,并且第二电极328D为第二探针336的针部330。
现在参照图4E,在图4A至图4D中用附图标记320A至320D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320E示出。图4E中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320E可与图4A至图4D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320A至320D相同,除了第一电极326E设置在第一探针322的针部330的侧面329上,并且第二电极328E设置在第二探针336的针部320的侧面329上。
现在参照图4F,在图4A至图4E中用附图标记320A至320E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320F示出。图4F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320F可与图4A至图4E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320A至320E相同,除了第一电极326F设置在第一探针322的针部330的侧面329上,而第二电极328F为皮肤贴片电极,该皮肤贴片电极设置为与第一探针322和第二探针336相隔一段距离。
现在参照图4G,在图4A至图4F中用附图标记320A至320F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320G示出。图4G中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320G可与图4A至图4F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320A至320F相同,除了第一电极326G和第二电极328G都为皮肤贴片电极,该皮肤贴片电极设置为与第一探针322和第二探针336相隔一段距离并且彼此相隔一段距离。
现在参照图4H,在图4A至图4G中用附图标记320A至320G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320H示出。图4H中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320H可与图4A至图4G中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320A至320G相同,除了第一电极326H和第二电极328H都与第一探针322联接。第一电极326H设置在针部330的近侧,从而使得第一电极326H设置为比针部330更接近第一探针322的近端332。第二电极328H附接至第一探针322的远端324。
现在参照图4I,在图4A至图4H中用附图标记320A至320H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320I示出。图4I中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320I可与图4A至图4H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320A至320H相同,除了第一电极326I和第二电极328I都与第一探针322联接,其中,第一电极326I为针部330本身,并且第二电极328I附接至第一探针322的远端324。
现在参照图4J,在图4A至图4I中用附图标记320A至320I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320J示出。图4J中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320J可与图4A至图4I中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320A至320I相同,除了第一电极326J为第一探针322的针部330本身,并且第二电极328J设置在第二探针336的针部330的近侧,从而使得第二电极326J设置为比针部330更接近第二探针336的近端332。
图5中示出了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双探针系统的进一步变型。
现在参照图6A,示出了包括四个电极的感测和消融系统,并且该系统通常表示为420A。在图6A的实施例中,一对消融电位电极438A、440A设置在探针422上,该探针成具有尖远端424的针的形式。因此,探针422为双极消融装置。非提供能量部442将这对消融电位电极438A、440A隔开。与图1A至图4J中的探针22、122、222和322一样,图6A中的探针422构造为插入到患者解剖结构中用于消融患者解剖结构中的体组织。
这对消融电极438A、440A形成消融电路。这对消融电极438A、440A中的第一消融电极438A发送源消融信号,该源消融信号行进穿过探针422附近的组织并且变成消融返回信号,该消融返回信号由第二消融电极440A接收。同样,第二消融电极440A发送源消融信号,该源消融信号行进穿过探针422附近的组织并且变成消融返回信号,该消融返回信号由第一消融电极438A接收。因此,各个消融电极438A、440A将消融信号发送到患者组织中以进行组织消融。在替代方案中,这对消融电极438A、440A中的一个消融电极可发送消融信号,而这对消融电极438A、440A中的另一个消融电极接收消融返回信号。另一电极也可充当返回电极。
第一皮肤贴片电极444A和第二皮肤贴片电极446A组成感测电路。贴片电极444A、446A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发出感测信号,该感测信号由贴片电极444A、446A中的另一个接收。因此,贴片电极444A、446A中的至少一个为活性电极,该活性电极与电极能量源联接并且由其提供能量。接收贴片电极444A、446A构造为基于测量信号提供数据,用于当活性电极如上所述被提供能量时,确定患者解剖结构中的复阻抗。因此,测量信号在贴片电极444A与贴片电极446A之间穿过。
利用图6A的变型,测量源电极和消融源电极、以及测量返回电极和消融返回电极可为不同电极或者相同电极。例如,虽然将这对电极438A、440A描述为形成消融电路并且将这对电极444A、446A描述为形成测量电路,但是在必要时,电极438A、440A、444A和446A中的任何一个都可形成消融电路和/或测量电路的一部分。在图6A中,用在消融电路中的各个电极438A、440A与探针422联接,而用在感测电路中的各个电极444A、446A为皮肤贴片电极,该皮肤贴片电极设置为与探针422相隔一段距离。
现在参照图6B,在图6A中用附图标记420A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420B示出。图6B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B可与图6A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A相同,除了感测电路电极中的仅一个为贴片电极446B,而组成感测电路的另一个电极444B设置在第一消融电极438B上的探针422的针部430的侧面429上。第一消融电极438B和第二消融电极440B 如图6A所示的保持在探针422上。
现在参照图6C,在图6A和图6B中用附图标记420A和420B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420C示出。图6C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C可与图6A或者图6B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A或者420B相同,除了第一感测电极444C设置在第二消融电极440C上的探针422的针部430的侧面429上,其中,第二消融电极440C延伸到针部430的远端424。第二感测电极446C如前面图6A和图6B所示为贴片电极,并且第一消融电极438C和第二消融电极440C如图6A与图6B中所示的保持在探针422上。
现在参照图6D,在图6A、图6B和图6C中用附图标记420A、420B和420C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420D示出。图6D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D可与图6A、图6B或者图6C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A、420B或者420C相同,除了第一消融电极438D也用作感测电路中的第一感测电极444D。第二感测电极446D如前面图6A至图6C中所示为贴片电极,并且第二消融电极440D如图6A至图6C所示的保持在探针422的远端424上。
现在参照图6E,在图6A至图6D中用附图标记420A至420D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420E示出。图6E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E可与图6A至图6D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A至420D相同,除了设置在远端424的第二消融电极440E在感测电路中也用作第一感测电极444E。第二感测电极446E如前面图6A至图6D中所示为贴片电极,并且第一消融电极440E如图6A至图6D中所示的保持在探针422上。
现在参照图6F,在图6A至图6E中用附图标记420A至420E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420F示出。图6F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F可与图6A至图6E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A至420E相同,除了第一感测电极444F设置在第一消融电极438F与第二消融电极440F之间的区域442中探针422上,第一消融电极438F和第二消融电极440F设置在如图6A至图6E所示出的探针422上。第二感测电极446F如前面图6A至图6E中所示为贴片电极,其与探针422隔开一段距离。
现在参照图6G,在图6A至图6F中用附图标记420A至420F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420G示出。图6G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G可与图6A至图6F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A至420F相同,除了第一感测电极444G设置在探针422的远端424、第二消融电极440G的远侧,或者比消融电极438G、440G更远离探针422的近端432。第二感测电极446G如前面图6A至图6F所示为贴片电极,其与探针422隔开一段距离。第一消融电极438G和第二消融电极440G如图6A至图6F所示的保持在探针422上。
现在参照图6H,在图6A至图6G中用附图标记420A至420G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420H示出。图6H中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H可与图6A至图6G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A至420G相同,除了第一感测电极444H设置在探针422的近端432,比第一消融电极438H、第二消融电极440H更远离远端424。第二感测电极446H如前面图6A至图6G所示为贴片电极,该贴片电极与探针422隔开一段距离。第一消融电极438H和第二消融电极440H如图6A至图6G所示的保持在探针422上。
现在参照图6I,在图6A至图6H中用附图标记420A至420H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420I示出。图6I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I可与图6A至图6H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A至420H相同,除了第一感测电极444I设置在第一消融电极438I上的探针422的针部430的侧面429上,并且第二感测电极446I设置在第二消融电极440I上的探针422的针部430的侧面429上。在另一种变型中(未绘图),第一感测电极444I和第二感测电极446I两者可位于相同的消融电极438I、440I上。第一消融电极438I和第二消融电极440I如图6A至图6H所示的保持在探针422上。
现在参照图6J,在图6A至图6I中用附图标记420A至420I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420J示出。图6J中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J可与图6A至图6I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A至420I相同,除了第一感测电极444J设置在第一消融电极438J上的探针422的针部430的侧面429上,并且第一消融电极438J用作第二感测电极446J。第一消融电极438J和第二消融电极440J如图6A至图6I所示的保持在探针422上。
现在参照图6K,在图6A至图6J中用附图标记420A至420J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420K示出。图6K中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K可与图6A至图6J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A至420J相同,除了第一感测电极444K设置在第一消融电极438K上的探针422的针部430的侧面429上,并且第二消融电极440K用作第二感测电极446K。第一消融电极438K和第二消融电极440K如图6A至图6J中所示的保持在探针422上。
现在参照图6L,在图6A至图6K中用附图标记420A至420K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420L示出。图6L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L可与图6A至图6K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A至420K相同,除了第一感测电极444L设置在第一消融电极438L上的探针422的针部430的侧面429上,并且第二消融电极440L设置在第一消融电极438L与第二消融电极440L之间的区域442中。第一消融电极438L和第二消融电极440L如图6A至图6K中所示的保持在探针422上。
现在参照图6M,在图6A至图6L中用附图标记420A至420L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420M示出。图6M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M可与图6A至图6L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A至420L相同,除了第一感测电极444M设置在第一消融电极438M上的探针422的针部430的侧面429上,并且第二感测电极446M设置在探针422的远端424、第二消融电极440M的远侧上,或者比消融电极438M、440M更远离探针422的近端432。第一消融电极438M和第二消融极440M如图6A至图6L所示的保持在探针422上。
现在参照图6N,在图6A至图6M中用附图标记420A至420M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420N示出。图6N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N可与图6A至图6M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A至420M相同,除了第一感测电极444N设置在第一消融电极438N与第二消融电极440N的近侧,或者比第一消融电极438N和第二消融电极440N更接近探针422的近端432。第二感测电极446N设置在第二消融电极440N上的探针422的针部430的侧面429上。第一消融电极438N和第二消融电极440N如图6A至图6M所示的保持在探针422上。
现在参照图6O,在图6A至图6N中用附图标记420A至420N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420O示出。图6O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O可与图6A至图6N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A至420N相同,除了第一消融电极4380用作第一感测电极4440,并且第二消融电极440O用作第二感测电极4460。第一消融电极4380和第二消融电极440O如图6A至图6N所示的保持在探针422上。
现在参照图6P,在图6A至图6O中用附图标记420A至420O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420P示出。图6P中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P可与图6A至图6O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A至420O相同,除了第一消融电极438P用作第一感测电极444P,并且第二感测电极446P设置在第一消融电极438P与第二消融电极440P之间的区域442中。第一消融电极438P和第二消融电极440P如图6A至图6O所示的保持在探针422上。
现在参照图6Q,在图6A至图6P中用附图标记420A至420P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420Q示出。图6Q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Q可与图6A至图6P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A至420P相同,除了第一消融电极438Q用作第一感测电极444Q,并且第二感测电极446Q设置在探针422的远端424、第二消融电极440Q的远侧,或者比消融电极438Q、440Q更远离探针422的近端432。第一消融电极438Q和第二消融电极440Q如图6A至图6P所示的保持在探针422上。
现在参照图6R,在图6A至图6Q中用附图标记420A至420Q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420R示出。图6R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R可与图6A至图6Q中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A至420Q相同,除了第一感测电极444R设置在第一消融电极438R、第二消融电极440R的近侧,或者比第一消融电极438R和第二消融电极440R更接近探针422的近端432。第二消融电极440R用作第二感测电极446R。第一消融电极438R和第二消融电极440R如图6A至图6Q所示的保持在探针422上。
现在参照图6S,在图6A至图6R中用附图标记420A至420R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420S示出。图6S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S可与图6A至图6R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A至420R相同,除了第一消融电极438S设置在第一消融电极438S、第二消融电极440S之间的区域442中,并且第二感测电极446S设置在探针422的远端424、第二消融电极440S的远侧,或者比消融电极438S、440S更远离探针422的近端432。第一消融电极438S和第二消融电极440S如图6A至图6R所示的保持在探针422上。
现在参照图6T,在图6A至图6S中用附图标记420A至420S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420T示出。图6T中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T可与图6A至图6S中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A至420S相同,除了第一感测电极444T设置在第一消融电极438T、第二消融电极440T的近侧,或者比第一消融电极438T和第二消融电极440T更接近探针422的近端432。第二感测电极446T设置在第一消融电极438T与第二消融电极440T之间的区域442中。第一消融电极438T和第二消融电极440T如图6A至图6S所示的保持在探针422上。
现在参照图6U,在图6A至图6T中用附图标记420A至420T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420U示出。图6U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U可与图6A至图6T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420A至420T相同,除了第一感测电极444U设置在第一消融电极438U与第二消融电极440U的近侧,或者比第一消融电极438U和第二消融电极440U更接近探针422的近端432。第二感测电极446U设置在探针422的远端424处,比消融电极438U、440U更远离近端432。第一消融电极438U和第二消融电极440U如图6A至图6T中所示的保持在探针422上。
现在参照图7A,示出了包括五个电极的感测和消融系统,并且该系统通常表示为520A。在图7A的实施例中,一对消融电位电极538A、540A设置在探针522上,与图6A至图6U所示的变型相似,该探针522成具有尖远端524的针的形式。因此,探针522为双极消融装置。非提供能量部542将这对消融电位电极538A、540A隔开。与图1A至图4J和图6A至图6U中的探针22、122、222、322和422一样,图7A中的探针522构造为插入到患者解剖结构中用于消融患者解剖结构中的体组织。
这对消融电极538A、540A形成消融电路。这对消融电极538A、540A中的第一消融电极538A发送源消融信号,该源消融信号行进穿过探针522附近的组织并且变成消融返回信号,该消融返回信号由第二消融电极540A接收。同样,第二消融电极540A发送源消融信号,该源消融信号行进穿过探针522附近的组织并且变成消融返回信号,该消融返回信号由第一消融电极538A接收。因此,各个消融电极538A、540A将消融信号发送到患者组织中以进行组织消融。在替代方案中,这对消融电极538A、540A中的单个消融电极可发送消融信号,而这对消融电极538A、540A中的另一个消融电极接收消融返回信号。
第一感测电极544A、第二感测电极546A和第三感测电极550A组成感测电路。感测电极544A、546A和550A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发出感测信号,该感测信号由感测电极544A、546A和550A中的另一个接收。因此,感测电极544A、546A和550A中的至少一个为活性电极,该活性电极与电极能量源联接并且由其提供能量。接收感测电极544A、546A、550A构造为基于测量信号提供数据,用于当活性电极如上所述被提供能量时,确定患者解剖结构中的复阻抗。因此,测量信号在感测电极544A、546A和550A中的两个或者三个之间穿过。与图3A至图3R的实施例一样,虽然可以同一时间使用感测电极544A、546A和550A中的两个,但是可以在这三个感测电极中切换以允许测量多于一个位置。
利用图7A的变型,测量源电极和消融源电极、以及测量返回电极和消融返回电极可为不同电极或者相同电极。例如,虽然将这对电极538A、540A描述为形成消融电路并且将电极544A、546A、550A描述为形成测量电路,但是在需要时,电极538A、540A、544A、546A、550A中的任何一个可形成消融电路和/或测量电路的一部分。
在图7A中,用在消融电路中的各个电极438A、440A与探针422联接。第一感测电极544A也与探针522联接并且设置在探针522的近端532,比第一消融电极538A和第二消融电极540A更远离远端524。第二感测电极546A与探针522联接并且设置在探针522的远端524处。第三感测电极550A为皮肤贴片电极,该皮肤贴片电极设置为与探针522相隔一段距离,比如在患者皮肤的表面上。
现在参照图7B,在图7A中用附图标记520A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520B示出。图7B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520B可与图7A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520A相同,除了第一消融电极538B和第二消融电极540B用作第一感测电极544B和第二感测电极546B。第三感测电极 550B保持为与探针522相隔一段距离的贴片电极。第一消融电极538B和第二消融电极540B 如图7A中所示的保持在探针522上。
现在参照图7C,在图7A和图7B中用附图标记520A和520B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520C示出。图7C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520C可与图7A或者图7B中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520A或者520B相同,除了第一感测电极544C设置在第一消融电极538C上的探针522的针部530的侧面529上,并且第二感测电极546C设置在第二消融电极540C上的探针522的针部530的侧面529上。第三感测电极550C如前面图7A和图7B所示为贴片电极,并且第一消融电极538C和第二消融电极540C如图7A与图7B中所示的保持在探针522上。
现在参照图7D,在图7A至图7C中用附图标记520A至520C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520D示出。图7D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520D可与图7A至图7C中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520A至520C相同,除了第一感测电极544D设置在探针522的近端532处,比第一消融电极538D和第二消融电极 540D更远离远端524。第二感测电极546D和第三感测电极550D都为贴片电极,该贴片电极设置为与探针522相隔一段距离并且彼此相隔一段距离。第一消融电极538D和第二消融电极540D如图7A至图7C中所示的保持在探针522上。
现在参照图7E,在图7A至图7D中用附图标记520A至520D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520E示出。图7E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520E可与图7A至图7D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520A至520D相同,除了第一感测电极544E设置在第一消融电极538E与第二消融电极540E之间的区域542中。第二感测电极546E和第三感测电极550E都为贴片电极,该贴片电极设置为与探针522相隔一段距离并且彼此相隔一段距离。第一消融电极538E和第二消融电极540E如图7A至图7D所示的保持在探针522上。
现在参照图7F,在图7A至图7E中用附图标记520A至520E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520F示出。图7F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520E可与图7A至图7E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520A至520E相同,除了第一感测电极544F设置在探针522的近端532处探针522上,比第一消融电极538F和第二消融电极540F更远离远端524。第二感测电极546F设置在第一消融电极538F与第二消融电极540F之间的区域542中探针522上,该第一消融电极538F与第二消融电极540F如图7A至图7E所示出的设置在探针522上。第三感测电极550F设置在探针522的远端524处。
现在参照图7G,在图7A至图7F中用附图标记520A至520F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520G示出。图7G中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520G可与图7A至图7F中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520A至520F相同,除了第一感测电极544G设置在第一消融电极538G上的探针522的针部530的侧面529上,第二感测电极546G设置在第一消融电极538G与第二消融电极540G之间的区域542上,并且第三感测电极550G设置在第二消融电极540G上的探针522的针部530的侧面529上。第一消融电极 538G和第二消融电极540G 如图7A至图7F所示的保持在探针522上。
现在参照图7H,在图7A至图7G中用附图标记520A至520G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520H示出。图7H中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520H可与图7A至图7G中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520A至520G相同,除了第一感测电极544H设置在第一消融电极538H上的探针522的针部530的侧面529上,第二消融电极540H用作第二感测电极546H,并且第三感测电极550H为与探针522隔开一段距离的贴片电极。第一消融电极 538H和第二消融电极540H 如图7A至图7G所示的保持在探针522上。
现在参照图7I,在图7A至图7H中用附图标记520A至520H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520I示出。图7I中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520I可与图7A至图7H中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520A至520H相同,除了第一感测电极 544I设置在探针522的近端532处探针522上,比第一消融电极538I和第二消融电极540I更远离远端524。第二消融电极540I用作第二感测电极546I,并且第三感测电极550I为与探针522隔开一段距离的贴片电极。第一消融电极 538I和第二消融电极540I 如图7A至图7H所示的保持在探针522上。
现在参照图7J,在图7A至图7I中用附图标记520A至520I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520J示出。图7J中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520J可与图7A至图7I中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520A至520I相同,除了第一消融电极 538J用作第一感测电极544J,第二感测电极 546J设置在探针522的远端524处,并且第三感测电极550J是与探针522隔开一段距离的贴片电极。第一消融电极538J和第二消融电极540J 如图7A至图7I中所示的保持在探针522上。
现在参照图7K,在图7A至图7J中用附图标记520A至520J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520K示出。图7K中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520K可与图7A至图7J中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520A至520J相同,除了第一感测电极544K设置在第一消融电极538K与第二消融电极540K的近侧,或者比第一消融电极538K和第二消融电极540K更接近探针522的近端532。另外,第一消融电极 538K用作第二感测电极546K,并且第二消融电极540K用作第三感测电极546K。第一消融电极538K和第二消融电极540K如图7A至图7J中所示的保持在探针522上。
图8A和图8B中示出了具有带三个电极的感测电路和带两个电极的消融电路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进一步的变型。
这些教导可以进一步扩展到包括仪器,该仪器包括带四个或者更多个电极的至少两个探针。例如,图9A至图9J示出了具有多个针的感测和消融系统920A至920J的多个实施例,各个针具有至少两个设置在其上的电极。
在图9A中,图9A示出了感测和消融系统,并且该系统通常表示为附图标记 620A。在这种变型中,一对消融电位电极 638A、640A设置在第一探针622上,该第一探针622成具有尖远端624的针的形式。相似地,另一对消融电位电极654A、656A设置在第二探针636(成具有尖远端658的针的形式)上,该第二探针636与第一探针622隔开一段距离。因此,探针622和636为双极消融装置。非提供能量部642、660分别将消融电位电极638A、640A、654A、656A对隔开。与图1A至图4J和图6A至图7K的探针22、122、222、322、422、522一样,图9A的探针622、636构造为插入到患者的解剖结构中用于消融患者解剖结构中的体组织。
消融电位电极638A、640A、654A、656A对形成一个或者多个消融电路。例如,消融电极638A、640A、654A和656A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发送源消融信号,该源消融信号行进穿过探针622、636附近的组织并且变为消融返回信号,该消融返回信号由消融电极638A、640A、654A、656A中的另一个接收。因此,消融电极638A、640A、654A、656A中的至少一个将消融信号发送到患者的组织中以进行组织消融。
第一感测电极 644A设置在第一探针622上,并且第二感测电极 646A设置在第二探针636上,其中,第一感测电极 644A和第二感测电极 646A组成感测电路。感测电极644A、646A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发出感测信号或者测量信号,该感测信号或者测量信号由感测电极644A、646A中的另一个接收。因此,贴片电极644A、646A中的至少一个为活性电极,该活性电极与电极能量源联接并由其提供能量。接收感测电极644A、646A 构造为基于测量信号提供数据,用于当活性电极如上所述被提供能量时,确定患者解剖结构中的复阻抗。因此,测量信号在感测电极644A与感测电极646A之间穿过。
利用图9A的变型,测量源电极和消融源电极、以及测量返回电极和消融返回电极可为不同电极或者相同电极。例如,虽然将电极638A、640A、654A、656A对描述为形成消融电路并且将电极644A、646A对描述为形成测量电路,但是在需要时,电极638A、640A、654A、656A、644A、646A中的任何一个都可形成消融电路和/或测量电路的一部分。
在图9A中,所有电极638A、640A、654A、656A、644A、646A都与探针622联接。第一感测电极644A设置在第一消融电极 638A与第二消融电极640A之间的区域642上。第二感测电极646A设置在第三消融电极 654A与第四消融电极656A之间的区域660上。
现在参照图9B,在图9A中用附图标记620A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620B示出。图9B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620B可与图9A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620A相同,除了第一感测电极644B设置在第一探针622的远端624,并且第二感测电极646B设置在第二探针636的远端658上。如图9A中所示,第一消融电极638B和第二消融电极640B保持在第一探针622上,并且第三消融电极654B和第四消融电极656B保持在第二探针636上。
现在参照图9C,在图9A和图9B中用附图标记620A和620B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620C示出。图9C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620C可与图9A或者9B中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620A或者620B相同,除了第二消融电极640C用作第一感测电极 644C并且第三消融电极654C用作第二感测电极 646C。如图9A和图9B中所示,第一消融电极638C和第二消融电极640C保持在第一探针622上,并且第三消融电极654C和第四消融电极656C保持在第二探针636上。
现在参照图9D,在图9A、图9B和图9C中用附图标记620A、620B和620C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620D示出。图9D中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620D可与9A、图9B或者图9C中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620A、620B或者620C相同,除了感测电极644D和646D都设置在第一探针622上。第一消融电极 638D用作第一感测电极644D,并且第二消融电极640D 用作第二感测电极646D。如图9A至图9C所示,第一消融电极638D和第二消融电极640D保持在第一探针622上,并且第三消融电极654D和第四消融电极656D保持在第二探针636上。
现在参照图9E,在图9A至图9D中用附图标记620A至620D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620E示出。图9E中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620E可与图9A至9D中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620A至620D相同,除了第二消融电极640E用作第一感测电极 644E,并且第二感测电极646E为与探针622和636隔开一段距离的贴片电极。如图9A至图9D所示,第一消融电极638E和第二消融电极640E保持在第一探针622上,并且第三消融电极654E和第四消融电极656E保持在第二探针636上。
现在参照图9F,在图9A至图9E中用附图标记620A至620E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620F示出。图9F中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620F可与图9A至9E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620A至620E相同,除了第一消融电极 638F用作第一感测电极 644F,并且第二感测电极646F为与第一探针622和第二探针636隔开一段距离的贴片电极。如图9A至图9E所示,第一消融电极638F和第二消融电极640F保持在第一探针622上,并且第三消融电极654F和第四消融电极656F保持在第二探针636上。
现在参照图9G,在图9A至图9F中用附图标记620A至620F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620G示出。图9G中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620G可与图9A至9F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620A至620F相同,除了第一感测电极644G设置在第一探针622的远端624处,并且第二感测电极646G为设置成与第一探针622和第二探针636隔开一段距离的贴片电极。如图9A至图9F所示,第一消融电极638G和第二消融电极640G保持在第一探针622上,并且第三消融电极654G和第四消融电极656G保持在第二探针636上。
现在参照图9H,在图9A至图9G中用附图标记620A至620G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620H示出。图9H中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620H可与图9A至9G中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620A至620G相同,除了第一感测电极644H设置在第一探针622的远端624处,并且第二感测电极646H设置在第二探针636的针部630的近侧,从而使得第二感测电极646H设置在比针部630更接近第二探针636的近端632。换言之,第二感测电极646H设置成比第三消融电极654H和第四消融电极656H 更远离第二探针636的远端624。如图9A至图9G所示,第一消融电极638H和第二消融电极640H保持在第一探针622上,并且第三消融电极654H和第四消融电极656H保持在第二探针636上。
现在参照图9I,在图9A至图9H中用附图标记620A至620H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620I示出。图9I中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620I可与图9A至9H中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620A至620H相同,除了第一消融电极638I用作第一感测电极 644I,并且第三消融电极654I用作第二感测电极646I。如图9A至图9H所示,第一消融电极638I和第二消融电极640I保持在第一探针622上,并且第三消融电极654I和第四消融电极656I保持在第二探针636上。
现在参照图9J,在图9A至图9I中用附图标记620A至620I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的变型现在用附图标记620J示出。图9J中所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620J可与图9A至9I所示出的感测和消融系统620A至620I相同,除了第一感测电极 644J设置在第二消融电极640J上的第一探针622的针部630的侧面629上,并且第二感测电极 646J设置在第三消融电极 654J上的第二探针636的针部630的侧面629上。如图9A至图9I中所示,第一消融电极638J和第二消融电极640J保持在第一探针622上,并且第三消融电极654J和第四消融电极656J保持在第二探针636上。
图10A至图10C中示出了在探针上具有两组电极以及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的双探针系统的进一步变型。相似地,在不超出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三个或者更多个探针。
本公开的进一步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如图11的框图中示出的消融装置来治疗患者的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包括使用生物电阻抗分析(BIA)进行消融装置定位、电力应用和端点检测。如本文所用的,BIA包括使低电平电流穿过组织,并且在这样做的同时,测量电阻和/或电抗、相位角偏移和/或电容和电感来确定阻抗。从电抗和电阻,可以计算出复阻抗。可以对组织的复阻抗(包括电阻、标量阻抗和相位角)进行分析以确定组织的类型或者状态。
可以采用以上所述的探针或者针中的一个,以通过将能量引入组织束或者器官中并且通过电外科能量的应用,对组织加热直到组织不再存活来形成坏死的组织。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在消融装置上使用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既能发出不同类型的信号也能接收不同类型的信号。例如,该方法包括发出至少低电平的“测量电平”信号和高电平的“消融电平”信号。例如,在大约50 kHz和 800 μΑ处,可以应用测量信号。例如,在大约400 kHz到500 kHz时,可以应用消融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包括使用以上所述的感测和消融系统20A至20D、120A至120G、220A至220R、320A至320J、420A至420U、520A至520K和620A至620J中的一个、或者另一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包括用功率的测量电平为第一电极提供能量的步骤702。例如,被提供能量的第一电极可以为如上所述的与探针联接的皮肤贴片电极或者电极。可以将探针(诸如以上针探针中的一个)插入到患者解剖结构内的一部位中。功率的测量电平是足以确定或者测量体组织特性(诸如电压降、电容、电阻、电抗或者阻抗)的量,但是其优选地不会足够高到显著地改变组织。换言之,将功率的测量电平应用到患者的解剖结构允许测量一定的体组织特性。在一种变型中,阻抗,诸如复阻抗,基于所测量的一个或多个体组织特性来确定。因此,该方法可以包括测量体组织特性和/或确定患者解剖结构的阻抗的步骤704。该复阻抗包括电阻和电抗。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步骤706:基于体组织特性和/或阻抗来确定探针的第一位置是否为探针的期望位置。如果探针未位于期望位置,那么可以重新放置探针。然后可以重复步骤702:用功率的测量电平为第一电极提供能量,直到确定探针位于期望位置中。期望位置是对患者中的组织消融所需的位置。基于确定的阻抗或者测量的体组织特性,操作者可以估计探针是否位于期望位置中。
一旦探针位于期望位置中,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708:通过用功率的消融电平为电极提供能量来消融探针附近的组织。消融电平可以设置成高到足以消融组织,诸如肿瘤。由功率的测量电平和功率的消融电平提供能量的电极可以为如图1A至图10C所描述的不同电极中的相同电极。功率的消融电平比功率的测量电平更高。凭借更高的驱动电流电平、更高的驱动电压电平、相同的电压和电流但有更长的工作周期、更低的瞬时驱动电流或者电压但有甚至更长的工作周期,功率的消融电平可以更高。
因此,功率的测量电平仅使电极发送测量信号或者感测信号,该信号直接引导到患者的组织中。感测信号可以为低电平信号,该低电平信号不会导致患者的组织显著改变。将感测信号发送到组织中仅用以确定组织特性,从而使得操作者可以获知消融探针是否合适地放置以使得组织消融。另一方面,例如,消融信号足够高以使得组织坏死。因此,感测信号比消融信号更小或者更弱。
可以通过测量患者的特性(诸如体组织特性)来确定阻抗。例如,阻抗可以确定为复阻抗,包括电阻(标量阻抗)和相位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所述的附加的步骤和改进。例如,该方法可以包括:当第一电极提供能量时发送来自第一电极的源测量信号,该源测量信号构造为行进穿过组织并且成为返回测量信号,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通过系统的第二电极接收返回测量信号。该第二电极可以设置在测量返回装置上,该装置与探针隔开一段距离,诸如以上所示和所描述的皮肤贴片电极。在替代方案中,第二电极可以与探针联接,例如,以在任何一个如上所示和所描述的构造中,其中,第二(或者第一)感测电极设置在探针上,或者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都设置在探针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发送来自消融电极(诸如在系统20A、120A、220A、320A、420A、520A和 620A中的一个的电极中的一个)的源消融信号。通常,如上所述,消融电极设置在探针上。例如,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当消融电极(其可以为第一电极或者另一电极)被提供能量时发送来自消融电极的源消融信号,该源消融信号构造为行进穿过组织并且成为消融返回信号,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通过系统的消融返回电极接收消融返回信号。例如,该消融返回电极可以为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或者另一个电极。消融返回电极可以设置在返回设备上,该返回设备与探针隔开一段距离,诸如以上所述和所描述的皮肤贴片电极。在替代方案中,例如,在以上所示出和所描述的任何一个构造中,消融返回电极可以与探针联接。
在一种变型中,充当测量信号和消融信号源的一个或者多个电极为活性电极,而返回电极为未提供能量的中性电极。然而,在另一种变型中,源电极和返回电极都提供能量,从而使得测量源电极和测量返回电极以彼此相反的极性提供能量。相似地,消融源电极和消融返回电极两者可以以彼此相反的极性提供能量。在另一种变型中,测量电路或者消融电路中的一个可以采用中性返回电极,而测量电路和消融电路中的另一个具有返回电极,该返回电极充电为具有与源电极相反的极性。
当两个电极在消融电路中以彼此相反的极性提供能量时,例如,自第一消融电极发送第一源消融信号,并且自第二消融电极发送第二源消融信号。各个消融信号变为返回信号,使得第一消融返回信号由第二消融电极接收并且第二消融返回信号由第一消融电极接收。在这种电路中,同一时间电子在一个方向上从各个消融电子流动。当信号在各个消融电极之间振荡时,电子奔向任何一个具有更正极的端子的电极。
测量电路可以按照同样的方式运转。测量电极和消融电极可以为共同电极或者不同电极。例如,当两种电极在测量电路中以相反的极性提供能量时,自第一感测电极发送第一测量源信号,并且自第二感测电极发送第二测量源信号。各个测量信号变为返回信号,使得第一测量返回信号由第二感测电极接收并且第二测量返回信号由第一感测电极接收。
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该方法可以包括:通过在患者的解剖结构上执行生物电阻抗分析(BIA),包括在患者的解剖结构中确定复阻抗,定位在患者的解剖结构中的目标对象,比如肿瘤、纤维瘤、组织、或者患者解剖结构中需要消融或者 BIA治疗的其它部分。如上所述,使用以上所述的设备中的一个或者另一设备,这可以通过为电极提供功率的测量电平来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基于由定位目标对象的步骤所确定的目标对象的位置,将探针定位于期望位置中用于消融目标对象。
在一些变型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在装置使用期间切换不同电极组之间的感测。可以连续或者不连续地发送测量信号。例如,可以每隔一段设定的时间、在触发点处(例如,在另一个活动已经发生之后)、或者按照外科医生控制的间隔发送测量信号。测量信号可以应用为交流电(AC)或者低电平直流电(DC)。例如,DC测量信号可以用于确定块状组织特性(诸如,电阻)的系统中。当确定复阻抗时,可以采用AC信号。消融信号通常应用为AC,但是在一些应用中可替代地应用为DC。任一个信号可以施加有可变电压或者恒定电压。通常,消融信号施加有大约400kHz至500 kHz的AC以防止肌肉痉挛。
测量电路可以提供用于操纵的数据,并且,一旦对数据进行操纵,例如,系统可以确定阻抗,以便做出关于目标对象的定位或者位置/情况的估计。例如,系统可以确定探针与某一组织接触并且因此适当地放置(例如,在肿瘤的中间)。系统可以分析的因素可为阻抗(电抗和/或输出电压与输出电流之间的相位角)、流动经过组织的输出电流的量、电阻、温度、或者其组合。
在采用远程(贴片)电极和局部电极(在探针上)的系统中,设想该方法可以包括:从装置到装置(在多个电极环境下)、从探针到贴片电极(接地垫)、和/或在探针上,比较整个身体值和分段值,来为使用者提供关于组织状态和/或探针位置的信息。
感测和消融电极20A、120A、220A、320A、420A、520A和620A或者其变型中的任何一个可以用于本文描述的方法。因此,在一些变型中,测量电极和消融电极是共同的或者相同的,并且在其它变型中,不同电极用作感测电路而不是用作消融电路。
在一些变型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发送测量信号,确定阻抗或者体组织特性,并且然后基于阻抗和体组织特性对探针的位置进行估计。如以上所讨论,信号可以作为AC信号发送,或者,在确定简阻抗的情况下,作为DC信号发送。如果阻抗表明探针不在期望的位置中,那么移动探针,并且重复该过程直到确定探针放置在期望的位置中。之后,发送更高的消融信号以导致组织坏死。
本发明的说明本质上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旨在将未偏离本发明主旨的变型囊括入本发明的范围内。这种变型不应该被视为是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例如,在不偏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不同图中的各种变型可以彼此结合。
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在本发明的教导内会出现特定修改。因此,应该研究所附权利要求书来确定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内容。
如果在任何低值与任何高值之间存在至少两个单元的间隔,那么以上应用所列举的数值包括从低值到高值的所有值,增量为一个单元。作为示例,如果说部件的数量或者过程变量的值,诸如,例如,温度、压力、时间等为:例如,1至90,优选地20至80,更优选地30至70,那么旨在将值诸如15 至 85、22 至 68、43 至 51、30 至 32等明确列举在本说明书中。对于小于1的值,一个单元被视为 0.0001 、0.001、0.01 或者0.1 。这些只是具体预期的示例,而之间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组合(包括所列举的最低值和最高值)认为是在本申请中被明确述及。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所有范围包括端点和在端点之间的所有数字,针对范围,“大约”和“接近”的使用适用于该范围的两端。因此,"大约20 至 30"旨在涵盖 "大约20 至大约30",包括至少指定的端点。
本公开的所有文章和引用,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开,出于所有目的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术语“本质上由…组成”用于描述组合应包括确定的元素、原料、成分或者步骤、以及不实质影响该组合的基本和新颖特点的这类其它元素、原料、成分或者步骤。
本文使用的描述元素、原料、成分或者步骤的组合的术语 “包括(comprising)”或者 “包括(including)”,也考虑了本质上由元素、原料、成分或者步骤组成的实施例。
Claims (7)
1.一种通过生物电治疗患者的单极感测和消融系统(220A),所述系统包括:
探针(222),其构造为插入到患者的解剖结构中用于消融患者解剖结构中的体组织;
感测电路,其仅包括两个电极,所述的两个电极为第一电极(226A)和第二电极(228A),所述第一电极(226A)为活性电极,所述活性电极构造为与电极能量源联接并由其提供能量,所述第二电极(228A)构造为基于测量信号提供数据,用于确定患者解剖结构中的复阻抗;以及
消融电路,其构造为发送来自探针的源消融信号,所述源消融信号构造为成为消融返回信号,所述消融电路构造为接收返回装置(234H)上的所述消融返回信号,所述返回装置(234H)设置为与所述探针相隔一段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极感测和消融系统(220A),其中,所述探针(222)为针。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单极感测和消融系统(220A),其中,所述第一电极(226A)构造为发送所述源消融信号,并且所述第二电极(228A)构造为接收所述消融返回信号。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单极感测和消融系统(220A),其中,所述第二电极(228A)为中性电极,所述中性电极不构造为由能量源提供能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极感测和消融系统(220A),其中,所述第一电极(226A)构造为发送所述源消融信号,所述消融电路包括第三电极(234H),所述第三电极(234H)构造为接收所述消融返回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极感测和消融系统(220A),其中,所述返回装置(234H)为消融信号返回装置,所述第二电极(228P)设置在测量返回装置上,所述测量返回装置设置为与所述探针相隔一段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极感测和消融系统(220A),其中,所述第二电极(228A)与所述探针联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US201361903703P | 2013-11-13 | 2013-11-13 | |
| US61/903703 | 2013-11-13 | ||
| PCT/US2014/055333 WO2015073108A1 (en) | 2013-11-13 | 2014-09-12 | Fibroid ablation positioning device and methods |
Publications (1)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05873534A true CN105873534A (zh) | 2016-08-17 |
Family
ID=51656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1480062380.XA Pending CN105873534A (zh) | 2013-11-13 | 2014-09-12 | 纤维瘤消融定位装置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 Country | Link |
|---|---|
| US (3) | US20150133911A1 (zh) |
| EP (1) | EP3046494A1 (zh) |
| JP (1) | JP6342000B2 (zh) |
| CN (1) | CN105873534A (zh) |
| WO (1) | WO2015073108A1 (zh) |
Cited By (2)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10167473A (zh) * | 2017-01-06 | 2019-08-23 | 恩克斯特拉公司 | 经会阴蒸汽消融系统及方法 |
| US11298183B2 (en) | 2013-11-13 | 2022-04-12 | Gyrus Acmi, Inc. | Fibroid ablation positioning device and methods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EP3673877B1 (en) | 2013-10-18 | 2025-08-27 | May Health US Inc. | Systems for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
| US11045244B2 (en) | 2015-03-31 | 2021-06-29 | AblaCare, In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he manipulation of ovarian tissues |
| AU2018216658B2 (en) * | 2017-02-01 | 2023-07-13 | Avent, Inc. | EMG guidance for probe placement, nearby tissue preservation, and lesion confirmation |
| US11751934B2 (en) * | 2017-08-24 | 2023-09-12 | Medtronic Advanced Energy Llc | Surgical instrument and system |
| CN114025693B (zh) * | 2019-01-25 | 2025-06-03 | 梅健康公司 | 用于将能量施加到卵巢组织的系统及方法 |
| US11488361B1 (en) * | 2019-02-15 | 2022-11-01 | 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librating wearables based on impedance levels of users' skin surfaces |
| EP4041112A1 (en) * | 2020-02-04 | 2022-08-17 |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 Medical device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
| EP4159147B1 (de) * | 2021-10-01 | 2025-08-13 | Erbe Elektromedizin GmbH | Einrichtung zur gewebebehandlung |
| US20230301710A1 (en) * | 2022-03-22 | 2023-09-28 | DIXI Neurolab, Inc. | Multi-Sensor Ablation Probe with Treatment Electrode |
Citations (8)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EP1174093A1 (en) * | 1993-05-10 | 2002-01-23 | Arthrocare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osurgical cutting |
| US20020049375A1 (en) * | 1999-05-18 | 2002-04-25 | Mediguide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l time quantitative three-dimensional image reconstruction of a moving organ and intra-body navigation |
| US20030045871A1 (en) * | 2001-08-31 | 2003-03-06 | Jain Mudit K. | Ablation system with selectable current path means |
| US20030093067A1 (en) * | 2001-11-09 | 2003-05-15 |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uiding catheters using registered images |
| US20030109871A1 (en) * | 2000-07-25 | 2003-06-12 | Johnson Theodore C. |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nd treating tumors using locaIized impedance measurement |
| CN101945618A (zh) * | 2007-12-28 | 2011-01-12 | 圣朱德医疗有限公司房颤分公司 | 用于使用导管比如消融导管进行阻抗测量的系统和方法 |
| US20110071516A1 (en) * | 2009-09-24 | 2011-03-24 | Tyco Healthcare Group L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lectrosurgical Output |
| CN103222891A (zh) * | 2012-01-27 | 2013-07-31 | 科维蒂恩有限合伙公司 | 用于相位预测的阻抗损耗模型校准和补偿的系统和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US5697909A (en) * | 1992-01-07 | 1997-12-16 | Arthrocare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rgical cutting |
| US5514131A (en) | 1992-08-12 | 1996-05-07 | Stuart D. Edwards | Method for the ablation treatment of the uvula |
| US5730719A (en) | 1994-05-09 | 1998-03-24 | Somnus Medical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smetically remodeling a body structure |
| US5630426A (en) | 1995-03-03 | 1997-05-20 | Neovision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aracterization and treatment of tumors |
| US6090105A (en) | 1995-08-15 | 2000-07-18 | Rita Medical Systems, Inc. | Multiple electrode abl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
| DE19541566A1 (de) | 1995-11-08 | 1997-05-15 | Laser & Med Tech Gmbh | Applikationssystem für die HF-Chirurgie zur interstitiellen Thermotherapie in bipolarer Technik (HF-ITT) |
| US5782774A (en) | 1996-04-17 | 1998-07-21 | Imagyn Medical Technologies California,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of blood flow |
| US6352536B1 (en) | 2000-02-11 | 2002-03-05 | Sherwood Services Ag | Bipolar electrosurgical instrument for sealing vessels |
| US6131579A (en) | 1998-04-21 | 2000-10-17 | Somnus Medical Technologies, Inc. | Wire based temperature sensing electrode |
| EP2206475A3 (de) | 1998-12-18 | 2010-11-17 | Celon AG Medical Instruments | Elektrodenanordnung für ein chirurgisches Instrument zur elektrothermischen Koagulation im Gewebe |
| DE102004033595A1 (de) | 2004-07-07 | 2006-02-16 | Celon Ag Medical Instruments | Bipolare Koagulationselektrode |
| DE20009426U1 (de) | 2000-05-26 | 2001-10-31 | Desinger, Kai, Dr., 12157 Berlin | Chirurgisches Instrument |
| US6432105B1 (en) | 2000-12-04 | 2002-08-13 | Alan G. Ellman | Bipolar electrosurgical handpiece for treating tissue |
| US7344533B2 (en) | 2001-09-28 | 2008-03-18 | Angiodynamics, Inc. | Impedance controlled tissue abl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
| US6993384B2 (en) * | 2001-12-04 | 2006-01-31 | Advanced Bionics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of neurostimulation leads |
| JP4338631B2 (ja) | 2002-05-27 | 2009-10-07 | セロン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メディカル インスツルメンツ | 体組織をエレクトロサージェリィにより硬化(サーマルスクリローシス)させるための装置 |
| DE10228085A1 (de) | 2002-06-19 | 2004-01-08 | Celon Ag Medical Instruments | Elektrodennadel |
| DE10332564A1 (de) | 2003-07-11 | 2005-01-27 | Celon Ag Medical Instruments | Chirurgische Sonde |
| US7377918B2 (en) | 2004-04-28 | 2008-05-27 | Gyrus Medical Limited | Electrosurgical method and apparatus |
| DE102004041681A1 (de) | 2004-08-20 | 2006-02-23 | Celon Ag Medical Instruments | Vorrichtung zum elektrochirurgischen Veröden von Körpergewebe |
| DE102004042998A1 (de) | 2004-09-01 | 2006-03-02 | Celon Ag Medical Instruments | Elektrochirurgische Sonde |
| WO2006044868A1 (en) | 2004-10-20 | 2006-04-27 | Nervonix, Inc. | An active electrode, bio-impedance based, tissue discrimin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and use |
| US7918795B2 (en) | 2005-02-02 | 2011-04-05 | Gynes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uterine fibroid treatment |
| US8512330B2 (en) | 2005-07-01 | 2013-08-20 | Halt Medical Inc. | Ablation method |
| US9254163B2 (en) | 2005-12-06 | 2016-02-09 | St. Jude Medical, Atrial Fibrillation Division, Inc. | Assessment of electrode coupling for tissue ablation |
| WO2007067939A2 (en) * | 2005-12-06 | 2007-06-14 | St. Jude Medical, Arial Fibrillation Division, Inc. | Assessment of electrode coupling for tissue ablation |
| US8317783B2 (en) | 2005-12-06 | 2012-11-27 | St. Jude Medical, Atrial Fibrillation Division, Inc. | Assessment of electrode coupling for tissue ablation |
| US8449535B2 (en) | 2005-12-06 | 2013-05-28 | St. Jude Medical, Atrial Fibrillation Division,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essing coupling between an electrode and tissue |
| US20070255270A1 (en) | 2006-04-27 | 2007-11-01 | Medtronic Vascular, Inc. | Intraluminal guidance system using bioelectric impedance |
| US8034049B2 (en) | 2006-08-08 | 2011-10-11 | Covidien Ag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initial tissue impedance |
| US8186656B2 (en) | 2006-10-23 | 2012-05-29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Sauna device |
| US7862560B2 (en) | 2007-03-23 | 2011-01-04 | Arthrocare Corporation | Ablation apparatus having reduced nerve stimulation and related methods |
| US8702690B2 (en) | 2007-11-16 | 2014-04-22 | St. Jude Medical, Atrial Fibrillation Division, Inc. |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al-time lesion estimation during ablation |
| US8187263B2 (en) * | 2008-02-04 | 2012-05-29 | Tyco Healthcare Group L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turn electrode monitoring |
| DE102008050635A1 (de) * | 2008-10-07 | 2010-04-15 | Erbe Elektromedizin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Regelung einer gekühlten RF-Ablationssonde |
| US9468492B2 (en) | 2010-06-03 | 2016-10-18 | Covidien Lp |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measurement and energy-delivery device characterization using image analysis |
| US9539050B2 (en) * | 2011-04-12 | 2017-01-10 | Covidien L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 monitoring and intelligent shut-off |
| EP3046494A1 (en) | 2013-11-13 | 2016-07-27 | Gyrus ACMI, Inc., d.b.a. Olympus Surgical Technologies America | Fibroid ablation positioning device and methods |
-
2014
- 2014-09-12 EP EP14777972.2A patent/EP3046494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4-09-12 US US14/484,438 patent/US2015013391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4-09-12 JP JP2016530119A patent/JP634200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09-12 WO PCT/US2014/055333 patent/WO2015073108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9-12 CN CN201480062380.XA patent/CN105873534A/zh active Pending
-
2018
- 2018-02-12 US US15/894,020 patent/US11298183B2/en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3-02 US US17/653,200 patent/US1239027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EP1174093A1 (en) * | 1993-05-10 | 2002-01-23 | Arthrocare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osurgical cutting |
| US20020049375A1 (en) * | 1999-05-18 | 2002-04-25 | Mediguide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l time quantitative three-dimensional image reconstruction of a moving organ and intra-body navigation |
| US20030109871A1 (en) * | 2000-07-25 | 2003-06-12 | Johnson Theodore C. |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nd treating tumors using locaIized impedance measurement |
| US20030045871A1 (en) * | 2001-08-31 | 2003-03-06 | Jain Mudit K. | Ablation system with selectable current path means |
| US20030093067A1 (en) * | 2001-11-09 | 2003-05-15 |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uiding catheters using registered images |
| CN101945618A (zh) * | 2007-12-28 | 2011-01-12 | 圣朱德医疗有限公司房颤分公司 | 用于使用导管比如消融导管进行阻抗测量的系统和方法 |
| US20110071516A1 (en) * | 2009-09-24 | 2011-03-24 | Tyco Healthcare Group L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lectrosurgical Output |
| CN103222891A (zh) * | 2012-01-27 | 2013-07-31 | 科维蒂恩有限合伙公司 | 用于相位预测的阻抗损耗模型校准和补偿的系统和方法 |
Cited By (5)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US11298183B2 (en) | 2013-11-13 | 2022-04-12 | Gyrus Acmi, Inc. | Fibroid ablation positioning device and methods |
| US12390270B2 (en) | 2013-11-13 | 2025-08-19 | Gyrus Acmi, Inc. | Fibroid ablation positioning device and methods |
| CN110167473A (zh) * | 2017-01-06 | 2019-08-23 | 恩克斯特拉公司 | 经会阴蒸汽消融系统及方法 |
| AU2018205314B2 (en) * | 2017-01-06 | 2023-06-15 |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 Transperineal vapor abl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
| US11992254B2 (en) | 2017-01-06 | 2024-05-28 |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 Medical devices and methods |
Also Published As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US20220183749A1 (en) | 2022-06-16 |
| EP3046494A1 (en) | 2016-07-27 |
| WO2015073108A1 (en) | 2015-05-21 |
| JP2016537088A (ja) | 2016-12-01 |
| US12390270B2 (en) | 2025-08-19 |
| JP6342000B2 (ja) | 2018-06-13 |
| US20150133911A1 (en) | 2015-05-14 |
| US11298183B2 (en) | 2022-04-12 |
| US20180161094A1 (en) | 2018-06-14 |
Similar Documents
|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 CN105873534A (zh) | 纤维瘤消融定位装置和方法 | |
| CA2352690C (en) | Multi-electrode catheter, system and method | |
| CA2352681C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electrode-tissue contact | |
| JP7410176B2 (ja) | 癌を治療するために電気刺激を与えるためのシステム | |
| US20210162210A1 (en) | Using 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 on cardiac tissue | |
| CN104582619B (zh) | 用于检测消融期间组织接触的系统 | |
| JP6453853B2 (ja) | 交番電界によって腫瘍を治療し、推定される細胞サイズに基づいて治療周波数を選択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 |
| US8734441B2 (en) | Interfacing media manipulation with non-ablation radiofrequency energy system and method | |
| AU731786B2 (en) | Apparatus for devitalizing teeth using high frequency electric current | |
| AU5180196A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aracterization and treatment of tumors | |
| CN101912261B (zh) | 感测电路与起搏器的隔离 | |
| JP6190447B2 (ja) | ロボット式および腹腔鏡下の手術用の刺激プローブ | |
| CN111466904A (zh) | 心脏附近的电极的放置 | |
| US20230043978A1 (en) | Pacing induced electrical activation grading | |
| JP2023171320A (ja) | Ireのためのインピーダンスベースのアブレーション指標 | |
| WO2006059430A1 (ja) | 痛覚神経刺激用電極 | |
| CN116096318A (zh) | 在手术期间引起平滑肌响应的系统和方法 | |
| CN118973508A (zh) | 定向脉冲电场消融 | |
| CN120661228A (zh) | 一种脉冲消融装置及其控制模块和控制方法 | |
| JPWO2022006068A5 (zh) | ||
| HK1081835B (zh) | 用於檢測電極-細胞組織接觸的系統 |
Legal Events
|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 C06 | Publica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