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推进式搅拌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动推进式搅拌器,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变密度熔(溶)液的手动推进式搅拌器。
背景技术
在相关的材料类试验中,在处理不同密度熔(溶)液混合问题时,经常会出现小密度熔(溶)液和大密度熔(溶)液由于密度不同而导致的分层现象,不能很好的接触,从而使反应不充分,得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又比如在压铸行业中,当不同密度的合金液体需要相互融合时,仅仅利用重力或附加简单的搅拌,往往不能很有效的使熔(溶)液接触融合。例如有色金属压铸过程中的A合金和B合金(A合金的密度大于B合金),A的密度是ag/cm3,而B的密度是bg/cm3,即a>b。当把B合金加入A液中,会浮在A液上,会造成压铸过程中的比重偏析问题,使合金元素产生偏析,合金元素分布不均匀从而影响铸件的质量,同时不方便实验或生产过程;又如实验室中的熔(溶)液配比问题,当需要按先后次序分别加入不同密度的熔(溶)液时,传统的方法不方便操作。另外,在熔(溶)液中,离子,原子等质子的传递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电迁移,扩散和对流,其中搅拌对3种传质方式(即电迁移,扩散和对流)的影响中,对于对流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因此搅拌强度越大,对流传质越快,越有利于熔(溶)液的混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手动推进式搅拌器,适用于不同密度的熔(溶)液,不仅可以解决不同密度液体相混合的操作不便问题,而且可以利用小型电泵将小密度液体从大密度液体底部加入,同时加入有规律的均匀的搅拌过程,促使其传质传递均匀,从而提高熔(溶)液配比实验的精度和可操作性。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动推进式搅拌器,包括进料斗、凹形手柄、中空提杆、中空横梁、轴承、搅拌器主体和桶体,所述进料斗的下方设有凹形手柄、凹形手柄的下方设有中空提杆,中空提杆位于桶体内,所述的中空提杆的底端设有中空横梁,中空横梁的末端通过轴承与其下的搅拌器主体相连;其中所述进料斗的下端和轴承均开有孔洞,所述中空提杆、中空横梁和搅拌器主体的中间均开有管道,液体通过孔洞和管道进入桶体的底部。
在本发明中:所述桶体的桶壁自上而下设有螺旋卡槽;所述的轴承为滚珠轴承。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搅拌器主体呈圆柱形结构,其四周设置有四根十字交叉的长短不一的带孔洞搅拌棒,所述最长的带孔洞搅拌棒与桶体的螺旋卡槽相契合,保证与在螺旋卡槽的接触中,由螺旋卡槽将其上下的运动方向分解为旋转运动,带动液体的均匀混合。
在本发明中:所述带孔洞搅拌棒的内部设有管道,所述的管道与轴承以及中空横梁内部的管道相互连接,且尺寸相符,从而实现液体的流动。
在本发明中:所述进料斗的上部呈直壁圆筒形结构,下部呈小角度圆锥形结构,在下部小角度圆锥形结构的中间开有孔洞。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中空提杆呈中空的圆柱体结构,中间开有管道,所述的中空提杆的长度等于桶体的高度。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中空横梁呈中空的圆柱体结构,中间开有管道,并且管道与中空提杆的管道是相互连接的,起到液体的通道作用。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凹形手柄内部安装有小型电泵,小型电泵的是对加入进料斗的液体施加一个向下的吸力,将其从进料斗中吸入中空提杆中,同时后续液体对已经进入中空提杆的液体施加一个压力,使其向下一直到桶体的底部。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桶体的桶壁上开有孔洞,孔洞与中空提杆配合,形成中空提杆的上下运动的通道,同时,也能够稳定中空提杆的运动轨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解决不同密度熔(溶)液的搅拌混合问题,能有效避免传统熔(溶)液配比问题中存在的不同密度熔(溶)液相互接触不均匀,产生成分偏析的问题,同时占据空间小,操作简便,能较好地处理实验过程中的熔(溶)液配比问题,节约实验开销,具有很好的普及应用前景;
2.本发明能够利用电泵将小密度熔(溶)液从上自下吸入,从大密度熔(溶)液的底部加入,并在熔(溶)液加入的过程中,利用桶壁内部的螺旋槽结构对搅拌棒的运动方向的分解,使小密度熔(溶)液自下而上有规律的与大密度熔(溶)液相接触,从而保证不同密度熔(溶)液的配比均匀,提高实验精度,同时方便实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搅拌器主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进料斗和凹形手柄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带孔洞搅拌棒的头部受力分解示意图。
图中:1.进料斗;2.小型电泵;3.凹形手柄;4.中空提杆;5.螺旋卡槽;6.中空横梁;7.轴承;8.搅拌器主体;9.带孔洞搅拌棒;10.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由图1-4可见,一种手动推进式搅拌器,包括进料斗1、凹形手柄3、中空提杆4、中空横梁6、轴承7、搅拌器主体8和桶体10,所述进料斗1的下方设有凹形手柄3、凹形手柄3的下方设有中空提杆4,中空提杆4位于桶体10内,所述的中空提杆4的底端设有中空横梁6,中空横梁6的末端通过轴承7与其下的搅拌器主体8相连;所述的轴承7为滚珠轴承,其中所述进料斗1的下端和轴承7均开有孔洞,所述中空提杆4、中空横梁6和搅拌器主体8的中间均开有管道,液体通过孔洞和管道进入桶体10的底部。所述的搅拌器主体8呈圆柱形结构,其四周设置有四根十字交叉的长短不一的带孔洞搅拌棒9,所述最长的带孔洞搅拌棒9与桶体10自上而下设有的螺旋卡槽5相契合,保证与在螺旋卡槽5的接触中,由螺旋卡槽5将其上下的运动方向分解为旋转运动,带动液体的均匀混合。所述带孔洞搅拌棒9的内部设有管道,所述的管道与轴承7以及中空横梁4内部的管道相互连接,且尺寸相符,从而实现液体的流动。所述进料斗1的上部呈直壁圆筒形结构,下部呈小角度圆锥形结构,在下部小角度圆锥形结构的中间开有孔洞;所述的中空提杆4呈中空的圆柱体结构,中间开有管道,所述的中空提杆4的长度等于桶体10的高度;所述的中空横梁6呈中空的圆柱体结构,中间开有管道,并且管道与中空提杆4的管道是相互连接的,起到液体的通道作用。所述的凹形手柄3内部安装有小型电泵2,小型电泵2的是对加入进料斗1的液体施加一个向下的吸力,将其从进料斗1中吸入中空提杆4中,同时后续液体对已经进入中空提杆4的液体施加一个压力,使其向下一直到桶体10的底部。
具体实施时,带孔洞搅拌棒9与螺旋卡槽5相配合,自上而下,带孔洞搅拌棒9沿着桶体10的螺旋卡槽5旋入至桶体10底部。开始工作时,首先接通小型电泵2的电气系统,使其开始工作,根据桶体10内所要加入的熔(溶)液密度大小调整小型电泵2的功率,选择最适合功率。再将大密度熔(溶)液放入桶体10中,接着将所要配比的小密度熔(溶)液缓慢加入进料斗1中,加入进料斗1中的熔(溶)液沿着中间的孔洞向下流动,在小型电泵2的作用下,孔洞中的熔(溶)液被吸入中空提杆4中,接着沿着管道依次流入中空横梁6、轴承7、搅拌器主体8,最后到达带孔洞搅拌棒9,并从其上的孔洞中流入桶体10内大密度熔(溶)液中。
实验操作员手握住凹形手柄3,将搅拌器整体向上提,此时作用于搅拌器整体的力将由螺旋卡槽5分解,并将分解的力作用于带孔洞搅拌棒9上(如图5所示带孔洞搅拌棒9的头部的受力分解),接着带孔洞搅拌棒9就会沿着螺旋卡槽5向上作螺旋上升运动,使从其上孔洞渗出的小密度熔(溶)液也跟随作螺旋上升运动,从而与桶体10内的大密度熔(溶)液均匀接触反应,实现搅拌功能。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在桶体10的桶壁上开有孔洞,孔洞与中空提杆4配合,起到中空提杆4的上下运动通道的作用,同时,也能够起到稳定中空提杆4的运动轨迹的作用,在搅拌器静置时,还能很好的保护和隐藏中空提杆4,起到美观外形的作用 。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技术方案的同等修改和替代都是在本发明的范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