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7463246A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63246A
CN107463246A CN201610391237.6A CN201610391237A CN107463246A CN 107463246 A CN107463246 A CN 107463246A CN 201610391237 A CN201610391237 A CN 201610391237A CN 107463246 A CN107463246 A CN 1074632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input area
vibration
determining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9123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书贤
马逵
李先宏
李胜春
王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9123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63246A/zh
Publication of CN107463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632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OR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OR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OR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9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pointing device, e.g. trackball in the palm rest area, mini-joystick integrated between keyboard keys, touch pads or touch strip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OR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OR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1
    • G06F2203/014Force feedback applied to GUI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电子设备由于反馈能力较弱而无法对用户所进行的触控操作进行有效反馈的技术问题。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到作用于电子设备的触控部件的触控操作;其中,所述触控部件包括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所述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中的每个触控输入区域对应设置有按键标记;确定所述触控操作作用于所述触控部件的触控位置;根据所述触控位置,确定所述触控操作作用于所述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中的第一触控输入区域;确定与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入反馈效果;以所述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反馈;其中,所述第一输入反馈效果能够被用户感知。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电子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在对电子设备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多的同时,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便携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例如,为了降低电子设备的整体厚度以便于用户携带,目前有些笔记本电脑的C面(即传统笔记本电脑的键盘面)已被设计成一个平面,这样可以尽量省去由于键盘凸起所占据的空间,达到降低整机的厚度的目的。并且,为了方便用户进行输入,在C面中设置有触摸式键盘,用户可以直接对触摸式键盘中的按键进行触控操作来实现信息的输入。
然而,由于触摸式键盘是纯平面的,无法像机械键盘一样为用户提供良好的触感,用户较难对自己所进行的触控操作进行感知,用户使用的代入感较弱,使用体验不佳,对于例如游戏玩家这类对按键操作的触感要求较高的用户来说更为明显,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由于反馈能力较弱而无法对用户所进行的触控操作进行有效反馈,导致用户的使用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电子设备由于反馈能力较弱而无法对用户所进行的触控操作进行有效反馈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检测到作用于电子设备的触控部件的触控操作;其中,所述触控部件包括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所述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中的每个触控输入区域对应设置有按键标记;
确定所述触控操作作用于所述触控部件的触控位置;
根据所述触控位置,确定所述触控操作作用于所述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中的第一触控输入区域;
确定与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入反馈效果;
以所述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反馈;其中,所述第一输入反馈效果能够被用户感知。
可选的,以所述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对所述第一触控操作进行反馈,包括:
以震动、声音、显示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反馈。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至少在第一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震动器件、在第二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震动器件,通过所述第一震动器件、所述第二震动器件中的至少一个的震动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震动反馈。
可选的,确定与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距离,以及与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二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确定所述第一震动器件、所述第二震动器件中的至少一个震动器件进行震动以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震动反馈。
可选的,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确定所述第一震动器件、所述第二震动器件中的至少一个震动器件进行震动以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震动反馈,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震动器件、所述第二震动器件中与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的距离较近的震动器件;
控制所确定的震动器件进行震动以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震动反馈。
可选的,确定与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的面积,确定震动器件的震动强度和/或震动时长。
可选的,确定与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包括:
确定所述触控操作触控到所述触控部件的至少两个触控输入区域;
确定所述触控操作触控所述至少两个触控输入区域的触控先后顺序;
根据所述触控先后顺序,控制与所述至少两个触控输入区域分别对应的震动器件按照第一时间间隔依次进行震动;其中,与所述至少两个触控输入区域分别对应的震动器件是指与相应的触控输入区域距离最近的震动器件。
可选的,确定与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为手势输入区域;
确定所述触控操作从开始触控到结束触控所形成的触控方向;
控制位于所述触控方向上的震动器件按照第二时间间隔依次进行震动。
可选的,确定与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包括:
通过查找触控输入区域与输出反馈效果之间的对应关系表,确定与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所述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其中,所述对应关系表是预先设置的。
第二方面,提供第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触控部件,包括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所述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中的每个触控输入区域对应设置有按键标记;
处理器,与所述触控部件连接,用于检测到作用于所述触控部件的触控操作;确定所述触控操作作用于所述触控部件的触控位置;根据所述触控位置,确定所述触控操作作用于所述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中的第一触控输入区域;确定与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入反馈效果;以所述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反馈;其中,所述第一输入反馈效果能够被用户感知。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震动组件、音频输出组件和显示组件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通过所述震动组件进行震动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震动反馈,通过所述音频输出组件进行音频输出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声音反馈,通过所述显示组件显示信息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显示反馈。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至少在第一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震动器件、在第二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震动器件,通过所述第一震动器件、所述第二震动器件中的至少一个的震动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震动反馈。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距离,以及与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二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确定所述第一震动器件、所述第二震动器件中的至少一个震动器件进行震动以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震动反馈。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震动器件、所述第二震动器件中与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的距离较近的震动器件;
控制所确定的震动器件进行震动以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震动反馈。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的面积,确定震动器件的震动强度和/或震动时长。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用于:
确定所述触控操作触控到所述触控部件的至少两个触控输入区域;
确定所述触控操作触控所述至少两个触控输入区域的触控先后顺序;
根据所述触控先后顺序,控制与所述至少两个触控输入区域分别对应的震动器件按照第一时间间隔依次进行震动;其中,与所述至少两个触控输入区域分别对应的震动器件是指与相应的触控输入区域距离最近的震动器件。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为手势输入区域;
确定所述触控操作从开始触控到结束触控所形成的触控方向;
控制位于所述触控方向上的震动器件按照第二时间间隔依次进行震动。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存储装置,用于存储触控输入区域与输出反馈效果之间的对应关系表,所述对应关系表是预先设置的;
所述处理器用于:
通过查找所述对应关系表,确定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所述第一输入反馈效果。
第三方面,提供第二种电子设备,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到作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触控部件的触控操作;其中,所述触控部件包括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所述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中的每个触控输入区域对应设置有按键标记;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触控操作作用于所述触控部件的触控位置;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触控位置,确定所述触控操作作用于所述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中的第一触控输入区域;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入反馈效果;
反馈模块,用于以所述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反馈;其中,所述第一输入反馈效果能够被用户感知第二方面,提供第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检测到作用于电子设备的触控部件的触控操作之后,可以确定触控操作作用于触控部件的触控位置,并可以根据触控位置确定触控操作作用于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中的哪一个或哪几个区域,例如确定作用于其中的第一触控输入区域,进而可以确定与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输入反馈效果,例如为第一输入反馈效果,进一步可以控制电子设备以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对触控操作进行反馈,而第一输入反馈效果是能够被用户感知的,也就是说,电子设备可以能够被用户感知的输入反馈效果对触控操作进行反馈,达到增强电子设备的反馈能力的目的,同时可以增加操作的趣味性,增强电子设备的可操作性,使得用户能够感知到其所进行的触控操作,这样可以增强用户的使用代入感。
并且,由于是基于触控位置确定所作用的触控输入区域,进而确定与该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输入反馈效果,相当于是可以针对不同的触控输入区域提供不同的输入反馈效果,从而可以对不同的触控输入区域进行不同方式的反馈,使得用户对每次触控操作所针对的触控输入区域能够直接从感知上进行区分,进一步地增强了用户的使用代入感,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操作同时触控相邻的两个触控输入区域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为触控操作为组合按键操作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震动器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在不做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包括触控部件的电子设备,其中,触控部件是指能够检测用户进行的触控操作的部件,例如触摸式键盘或者触控板,或者,该触控部件还可以同时具备显示能力,此时触控部件例如为触控显示屏,等等。并且,触控部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中的每个触控输入区域对应设置有按键标记,也就是说,可以将触控部件划分为多个触控输入区域,并且每个触控输入区域中可以设置有按键标记,通过对触控输入区域进行触控操作,例如可以获得与按键标记对应的键符。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等设备,只要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触控部件即可,本发明对该电子设备具体为何种设备不做限制。
例如该电子设备可以具有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通过连接件连接,第一本体的第一面内具有显示单元,第二本体的第一面内具有触控输入单元,并可以将该触控输入单元理解为前述的触控部件。以电子设备是笔记本电脑为例,请参见图1,可以将笔记本电脑的翻盖101、用于容置处理器和电池等部件的主体102、用于连接翻盖101和主体102的连接组件103分别理解为是前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连接件,同时,可以将笔记本电脑的B面(即矩形框104)和C面(即矩形框105)分别理解为是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的第一面和第二本体的第一面,以及可以将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即矩形框106)和用于接收触控输入以进行信息输入的触控部件(即矩形框107)分别理解为是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和输入单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显示单元也可以同时具备触控输入的能力,即显示单元是一块触控显示屏。
例如,C面中的触控输入单元为触摸式键盘,即可以将该触摸式键盘看作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触控部件,可以将触摸式键盘的每个键符所对应的输入区域理解为是触控部件包括的多个输入区域,如图1中所示,示意了10个输入区域,即分别是与键符R、T、U、P、A、H、Enter、Ctrl、V、空格对应的输入区域,通过矩形框的方式设定了输入区域与输入区域之间的间隔,可以将矩形框以及矩形框内的键符标记理解为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按键标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在触控部件上设置更多数量的按键标记,但是为了简化,在图1中仅是以上述10个按键标记进行示意性说明。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图1中所示的触摸式键盘可以制作为一整块玻璃,这样可以省去凸起式的物理键盘所占据的物理空间从而可以降低电子设备的整机厚度,但正由于是触摸式键盘,用户在进行输入时就很难感知到自己所进行的触控操作,尤其是对于经常使用机械性键盘的用户来说,使用的代入感较弱。另外,按键标记例如可以以丝印、镭射或者粘贴的设置于该玻璃的表面,同时,可以为触摸式键盘设置背光源,当背光源开启时可以照亮按键标记,当设置了一个常用键盘的所有按键标记时,就类似于在触控部件上投射了一个虚拟键盘,根据按键标记的指示,用户可以直观看到进而进行准确的输入,当关闭背光源时,用户则可能无法再看到按键标记,此时的触摸式键盘就类似一块处于关闭状态的显示屏。
另外,不仅可以将触控部件作为触摸式键盘使用,同时触控部件还可以作为电子手写笔进行触控输入的触控屏,例如可以通过接触式触控输入或通过电磁笔以电磁感应的方式进行输入,可以设置一切换按钮,用于通过对切换按钮进行操作,以实现在触摸式键盘和触控屏之间进行随意切换。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触控部件可以是第二本体的第一面的全部区域或部分区域,继续以图1为例,矩形框107和矩形框105的面积可以一样且完全重合,或者矩形框107的面积可以是矩形框105的面积的一部分,而在图1中是以第二本体的第一面的部分区域作为触控部件的,即是以矩形框107的面积是矩形框105的部分面积进行图示举例说明。
请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描述如下。
步骤201:检测到作用于电子设备的触控部件的触控操作。
步骤202:确定触控操作作用于触控部件的触控位置。
当用户在触控部件上进行了触控操作时,例如用户通过手指进行了触控操作,电子设备对该触控操作可以进行感应,进而可以确定检测到了该触控操作,并且,同时可以获得该触控操作作用于触控部件的触控位置,具体来说,可以将操作体(例如前述的用户的手指)与触控部件的接触位置确定为触控位置。
例如可以在触控部件上建立二维坐标系,那么当操作体与触控部件接触时,则可以获得触控位置的坐标,并且由于操作体与触控部件的接触位置一般呈面状,所以触控位置的坐标实质上可以是理解为是一个坐标范围。
步骤203:根据触控位置,确定触控操作作用于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中的第一触控输入区域。
由于触控部件包括多个触控输入区域,那么用户进行的触控操作究竟是针对哪一个或哪几个触控输入区域的呢?并且由于触控部件的触控区域有限,用户在进行一次触控操作时可能同时触控到相邻的两个或者多个触控输入区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按照触控位置的坐标范围与输入区域的相交面积来确定,具体来说,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情形,并采用对应的确定方式。
情形1,当触控位置的坐标范围直接位于某一个触控输入区域之内时,则可以直接将该触控输入区域确定为第一触控输入区域。
情形2,当触控位置的坐标范围与某一个触控输入区域相交的面积大于该坐标范围的预定比例,例如大于坐标范围的80%,可以直接将该触控输入区域确定为第一触控输入区域。
情形3,坐标区域同时与相邻的两个触控输入区域相交。请参见图3A,其中覆盖于按键标记R和按键标记T上的椭圆形区域表示触控位置的坐标区域,可见此时坐标区域与按键标记R的触控输入区域(例如称作触控输入区域R)和按键标记T的触控输入区域(例如称作触控输入区域T)均相交,那么此时可以以下述任意一种方式确定被作用的触控输入区域。
例如,可以将相交面积较大的触控输入区域确定为被作用的触控输入区域,即确定为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在图3A中,可见相交面积较大的触控输入区域是触控输入区域T,所以可以直接将触控输入区域T确定为第一触控输入区域。
或者例如,可以将先检测到触控操作的触控输入区域确定为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因为用户一般是有目的的进行操作的,所以一般先检测到触控操作的区域是用户实际希望触控的输入区域的可能性较大,继续以图3A为例,假设触控输入区域R先于触控输入区域T检测到触控操作,则可以将触控输入区域R确定为第一触控输入区域。
再例如,可以同时将触控输入区域R和触控输入区域T确定为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即此时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包括两个触控输入区域。在将相邻的两个触控输入区域均确定为第一触控输入区域之后,进一步可以按照接收触控操作的先后顺序输入对应的按键信息。例如,在同时将触控输入区域R和触控输入区域T确定为第一触控输入区域时,假设触控输入区域R先于触控输入区域T接收到触控操作,则可以先输入R,再输入T。
情形4,用户通过一次触控操作可能进行按键组合的输入,请参见图3B,例如在使用粘贴的快捷功能时,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两个手指几乎同时触控Ctrl和V,由于Ctrl和V相隔较远,用户进行误操作的可能性也较低,并且电子设备可以确定Ctrl和V的组合键是对应于粘贴的快捷功能,那么此时则可以同时将按键标记Ctrl对应的触控输入区域和按键标记V对应的触控输入标记均确定为第一输入区域,这样可以提升触控部件的输入效率和可操作性。
以上列举了几种情形用以说明确定第一触控输入区域的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以包括其它的方式,此处就不一一举例说明了。
步骤204:确定与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入反馈效果。
步骤205:以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对触控操作进行反馈。其中,第一输入反馈效果能够被用户感知。
第一输入反馈效果例如可以是震动、声音、显示等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反馈。可选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震动组件、音频输出组件和显示组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用以对应作为震动反馈、声音反馈和显示反馈中的硬件支持,即,可以通过震动组件进行震动对触控操作进行震动反馈,可以通过音频输出组件进行音频输出对触控操作进行声音反馈,以及可以通过显示组件显示信息对触控操作进行显示反馈。
无论第一输入反馈效果是通过何种反馈方式达到的,第一输入反馈效果都能够被用户感知到,例如当震动反馈时,用户能够进行触觉感知,当声音反馈时,用户能够进行听觉感知,当显示反馈时,用户能够通过视觉感知。当通过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对触控操作进行反馈后,可以增强电子设备的反馈能力,并且用户能对进行的触控操作通过一种或多种感知方式感知,可以增加操作的趣味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代入感,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针对第一触控输入区域确定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并以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对触控操作进行反馈,也就是说,电子设备可以为不同的触控输入区域提供不同的输入反馈效果,进而以不同的输入反馈效果对不同的触控输入区进行反馈以便用户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感知。例如,对于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可以以震动反馈进行反馈,对于第二触控输入区域,可以同时以震动和声音进行反馈,或者,对于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可以以第一震动强度进行反馈,对于第二触控输入区域,可以以第二震动强度进行反馈,等等。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来确定与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入反馈效果。
第一种,在确定第一触控输入区域之后,可以根据触控操作的操作信息和第一触控输入区域的面积中的一种或两种信息来实时确定第一输入反馈效果,也就是说,对于第一输入反馈效果来说,是电子设备实时确定的,例如通过预定的算法实时计算确定,这样的确定方式实时性较强,变化也较多,能够动态地为用户提供不同的反馈效果。
第二种,通过查找触控输入区域与输出反馈效果之间的对应关系表,进而确定与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其中,而对应关系表是预先设置的,例如可以预先采用第一种方式进行设置,或者在电子设备出厂之前由设备厂商设置好该对应关系表。以按键标记A、按键标记Enter和空格键进行举例,例如与按键标记A、按键标记Enter和空格键所设置的输入反馈效果如表1所示。
表1
例如表1所示的对应关系表是为了便于用户进行理解而以文字和表格的形式进行举例说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述对应关系表可以是以代码的形式保存在电子设备的内存中,例如一个配置文件,并且可以将该配置文件以哈希表进行存储,这样可以尽量减少数据存储量,并且还可以提高查询速度。当需要对触控输入区域进行反馈时,可以通过运行对应的代码以控制反馈组件进行工作以进行对应的反馈。
由于第二种方式是可以先采用第一种方式的确定对应关系表,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方案进行理解,以下对第一种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对于多种反馈方式来说,震动反馈可以使得用户能够直接从触觉上进行感知,可以省去声音或显示反馈可能导致的干扰,所以以下以震动方式进行举例介绍。
电子设备至少在第一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震动器件、在第二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震动器件,即电子设备中可以在一个位置设置一个震动器件,或者也可以在多个位置对应设置多个震动器件,电子设备所包括的所有震动器件可以看作是前述的震动组件,通过一个或多个震动器件的震动对触控操作进行震动反馈。以电子设备只包括第一震动器件和第二震动器件,通过控制第一震动器件、第二震动器件中的至少一个的震动对触控操作进行震动反馈。
其中,震动器件可以是振动马达,为了便于对触控操作进行多种类型的反馈,可以采用震动强度的级别较多的振动马达,另外为了便于集成设置于电子设备中,可以采用小型、低功耗的振动马达。
继续以电子设备是笔记本电脑为例,请参见图4,笔记本电脑中设置有4个震动器件,椭圆401-404即表示这4个震动器件,第一震动器件和第二震动器件可以是其中的任意两个震动器件。在实际中,震动器件以内嵌的方式设置在笔记本电脑中,直观地讲,用户无法从外表面看到震动器件,而在图4中是为了便于阅读者理解,所以将其突出标示。另外,震动器件可以靠近第二本体的侧边设置,或者可以设置在第二本体的四角,这样可以尽量利用侧边或四角的空间进行对震动器件进行容置。
如图4所示,假设第一触控输入区域是键符标记Ctrl对应的触控输入区域,而椭圆401和椭圆402分别表示第一震动器件和第二震动器件,可以先确定第一触控输入区域与第一震动器件的第一距离,以及确定第一触控输入区域与第二震动器件的第二距离,进而再根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确定第一震动器件和第二震动器件中的哪些震动器件进行震动以对触控操作进行反馈。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控制第一震动器件和第二震动器件中与第一触控输入区域的距离较近的震动器件进行震动,例如第一距离为4cm,第二距离为34cm,可以确定第一震动器件与第一触控输入区域的距离较近,此时则可以控制第一震动器件进行震动,由于第一震动器件与第一触控输入区域的距离较近,那么通过较近的震动器件进行震动反馈可以使得用户能够更加容易地感知到触控操作,增强电子设备的反馈效果。
另外,如果确定第一触控输入区域与第一震动器件和第二震动器件的距离相等的话,则可以只控制两个震动器件中的任意一个进行震动,或者可以控制两个震动器件同时进行震动以增强反馈效果。
可选的,还可以根据第一触控输入区域的面积,确定需要震动的震动器件,或者还可以确定震动器件的震动强度和/或震动时长。
如果第一触控输入区域的面积较小,例如图4中A所对应的触控输入区域,此时可以控制其中一个震动器件低强度的震动,以及,可以控制其中一个震动器件震动较短时长,例如0.2秒。
如果第一触控输入区域的面积较大,例如图4中的空格键所对应的重输入区域,此时则可以控制第一震动器件和第二震动器件进行高强度震动,以及,还可以控制其中一个震动器件震动较长时长,例如0.6秒。
根据触控输入区域的面积来确定需要震动的振动器件和震动的方式,可以尽量贴近用户的实际操作,例如对于触控输入区域较大的空格键来说,在使用机械键盘时用户习惯性会以较大力度敲击,那么此时如果以较强且较长时间的震动进行反馈的话,可以增强用户的代入感,感觉更加真实。
以下对用户进行的组合按键操作进行震动反馈说明。
当确定触控操作触控到至少两个触控输入区域时,可以先确定触控操作触控至少两个触控输入区域的触控先后顺序,进而再根据触控先后顺序,控制与至少两个触控输入区域分别对应的震动器件按照第一时间间隔依次进行震动;其中,与至少两个触控输入区域分别对应的震动器件是指与相应的触控输入区域距离最近的震动器件。
继续以图4进行说明,例如组合按键操作是Ctrl+P,且用户通过两个手指先后触控Ctrl和P对应的触控输入区域,即触控先后顺序是从Ctrl到P,并且可以确定与Ctrl最近的是椭圆401表示的震动器件(例如第一震动器件),与P最近的是椭圆404表示的震动器件(例如第二震动器件),那么则可以控制第一震动器件和第二震动先后进行震动,以对用户所进行的组合按键按照触控的先后趋势进行震动反馈,使得震动可以呈现层次,增强反馈效果。并且,可以按照第一时间间先后进行震动,例如间隔0.1秒,使得用户对于自己进行的组合按键操作的按键顺序能够从触觉上通过间隔停顿的方式感知,提升用户的使用代入感。
另外,触控输入区域还可以为手势输入区域,例如常规笔记本电脑中的触控板,或者电子设备中的触控显示屏,当确定第一触控输入区域为手势输入区域时,在接收到用户所进行的触控操作时,可以确定触控操作从开始触控到结束触控所形成的触控方向,进而再控制位于触控方向上的振动器件按照第二时间间隔依次进行震动。
例如,当检测到从左往右的滑动手势时,可以控制图4中的椭圆401和椭圆402表示的两个震动器件依次进行震动,或者可以控制椭圆403和椭圆404表示的两个震动器件依次进行震动,也就是说,可以控制震动器件按照从左往右的方向依次进行震动,以对用户进行的从左往右的滑动手势进行类比反馈。
以上通过两个震动器件对震动反馈效果进行了一些举例说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以包括其它的震动反馈方式,例如可以同时采用4个震动器件,等等,此处就不一一进行扩展说明了,凡是根据触控输入区域的面积和触控操作的触控信息等所确定的震动反馈方式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检测到作用于电子设备的触控部件的触控操作之后,可以确定触控操作作用于触控部件的触控位置,并可以根据触控位置确定触控操作作用于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中的哪一个或哪几个区域,例如确定作用于其中的第一触控输入区域,进而可以确定与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输入反馈效果,例如为第一输入反馈效果,进一步可以控制电子设备以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对触控操作进行反馈,而第一输入反馈效果是能够被用户感知的,也就是说,电子设备可以能够被用户感知的输入反馈效果对触控操作进行反馈,达到增强电子设备的反馈能力的目的,同时可以增加操作的趣味性,增强电子设备的可操作性,使得用户能够感知到其所进行的触控操作,这样可以增强用户的使用代入感。
并且,由于是基于触控位置确定所作用的触控输入区域,进而确定与该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输入反馈效果,相当于是可以针对不同的触控输入区域提供不同的输入反馈效果,从而可以对不同的触控输入区域进行不同方式的反馈,使得用户对每次触控操作所针对的触控输入区域能够直接从感知上进行区分,进一步地增强了用户的使用代入感,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见图5,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第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
触控部件501,包括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中的每个触控输入区域对应设置有按键标记;
处理器502,与触控部件501连接,用于检测到作用于触控部件501的触控操作;确定触控操作作用于触控部件501的触控位置;根据触控位置,确定触控操作作用于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中的第一触控输入区域;确定与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入反馈效果;以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对触控操作进行反馈;其中,第一输入反馈效果能够被用户感知。
处理器502具体可以是通用的中央处理器(CPU),或者可以是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处理器502与触控部件501之间可以通过连接线进行电性连接,该连接线具有信号传输的作用,用于获得通过触控部件501所接收的触控操作的操作信息,并可以对触控部件501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磁盘存储器。
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显示屏,显示屏例如可以包括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Diode,LED)显示屏、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平面转换(In-Plane Switching,IPS)显示屏,等等。
可选的,电子设备还包括震动组件、音频输出组件和显示组件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通过震动组件进行震动对触控操作进行震动反馈,通过音频输出组件进行音频输出对触控操作进行声音反馈,通过显示组件显示信息对触控操作进行显示反馈。
可选的,电子设备至少在第一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震动器件、在第二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震动器件,通过第一震动器件、第二震动器件中的至少一个的震动对触控操作进行震动反馈。
可选的,处理器502用于:
确定第一触控输入区域与第一位置的第一距离,以及与第二位置的第二距离;
根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确定第一震动器件、第二震动器件中的至少一个震动器件进行震动以对触控操作进行震动反馈。
可选的,处理器502用于:
确定第一震动器件、第二震动器件中与第一触控输入区域的距离较近的震动器件;
控制所确定的震动器件进行震动以对触控操作进行震动反馈。
可选的,处理器502用于:
根据第一触控输入区域的面积,确定震动器件的震动强度和/或震动时长。
可选的,处理器502用于:
确定触控操作触控到触控部件的至少两个触控输入区域;
确定触控操作触控至少两个触控输入区域的触控先后顺序;
根据触控先后顺序,控制与至少两个触控输入区域分别对应的震动器件按照第一时间间隔依次进行震动;其中,与至少两个触控输入区域分别对应的震动器件是指与相应的触控输入区域距离最近的震动器件。
可选的,处理器502用于:
确定第一触控输入区域为手势输入区域;
确定触控操作从开始触控到结束触控所形成的触控方向;
控制位于触控方向上的震动器件按照第二时间间隔依次进行震动。
可选的,电子设备的存储器,用于存储触控输入区域与输出反馈效果之间的对应关系表,对应关系表是预先设置的;
处理器502用于:
通过查找对应关系表,确定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入反馈效果。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与图2中的信息处理方法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图2中信息处理方法的实施,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检测到作用于电子设备的触控部件的触控操作之后,可以确定触控操作作用于触控部件的触控位置,并可以根据触控位置确定触控操作作用于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中的哪一个或哪几个区域,例如确定作用于其中的第一触控输入区域,进而可以确定与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输入反馈效果,例如为第一输入反馈效果,进一步可以控制电子设备以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对触控操作进行反馈,而第一输入反馈效果是能够被用户感知的,也就是说,电子设备可以能够被用户感知的输入反馈效果对触控操作进行反馈,达到增强电子设备的反馈能力的目的,同时可以增加操作的趣味性,增强电子设备的可操作性,使得用户能够感知到其所进行的触控操作,这样可以增强用户的使用代入感。
并且,由于是基于触控位置确定所作用的触控输入区域,进而确定与该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输入反馈效果,相当于是可以针对不同的触控输入区域提供不同的输入反馈效果,从而可以对不同的触控输入区域进行不同方式的反馈,使得用户对每次触控操作所针对的触控输入区域能够直接从感知上进行区分,进一步地增强了用户的使用代入感,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见图6,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第二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检测模块601、第一确定模块602、第二确定模块603、第三确定模块604和反馈模块605。而且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检测模块601、第一确定模块602、第二确定模块603、第三确定模块604和反馈模块605可以通过硬件处理器来实现相关功能单元。其中,
检测模块601,用于检测到作用于电子设备的触控部件的触控操作;其中,触控部件包括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中的每个触控输入区域对应设置有按键标记;
第一确定模块602,用于确定触控操作作用于触控部件的触控位置;
第二确定模块603,用于根据触控位置,确定触控操作作用于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中的第一触控输入区域;
第三确定模块604,用于确定与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入反馈效果;
反馈模块605,用于以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对触控操作进行反馈;其中,第一输入反馈效果能够被用户感知。
可选的,反馈模块605用于:
以震动、声音、显示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对触控操作进行反馈。
可选的,电子设备至少在第一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震动器件、在第二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震动器件,通过第一震动器件、第二震动器件中的至少一个的震动对触控操作进行震动反馈。
可选的,第三确定模块604用于:
确定第一触控输入区域与第一位置的第一距离,以及与第二位置的第二距离;
根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确定第一震动器件、第二震动器件中的至少一个震动器件进行震动以对触控操作进行震动反馈。
可选的,第三确定模块604用于:
确定第一震动器件、第二震动器件中与第一触控输入区域的距离较近的震动器件;
控制所确定的震动器件进行震动以对触控操作进行震动反馈。
可选的,第三确定模块604用于:
根据第一触控输入区域的面积,确定震动器件的震动强度和/或震动时长。
可选的,第三确定模块604用于:
确定触控操作触控到触控部件的至少两个触控输入区域;
确定触控操作触控至少两个触控输入区域的触控先后顺序;
根据触控先后顺序,控制与至少两个触控输入区域分别对应的震动器件按照第一时间间隔依次进行震动;其中,与至少两个触控输入区域分别对应的震动器件是指与相应的触控输入区域距离最近的震动器件。
可选的,第三确定模块604用于:
确定第一触控输入区域为手势输入区域;
确定触控操作从开始触控到结束触控所形成的触控方向;
控制位于触控方向上的震动器件按照第二时间间隔依次进行震动。
可选的,第三确定模块604用于:
通过查找触控输入区域与输出反馈效果之间的对应关系表,确定与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其中,对应关系表是预先设置的。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与图2中的信息处理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图2中信息处理方法的实施,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processor(处理器)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具体来讲,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被存储在光盘,硬盘,U盘等存储介质上,当存储介质中的与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电子设备读取或被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到作用于电子设备的触控部件的触控操作;其中,触控部件包括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中的每个触控输入区域对应设置有按键标记;
确定触控操作作用于触控部件的触控位置;
根据触控位置,确定触控操作作用于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中的第一触控输入区域;
确定与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入反馈效果;
以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对触控操作进行反馈;其中,第一输入反馈效果能够被用户感知。
可选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以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对第一触控操作进行反馈,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被执行的过程之中,包括:
以震动、声音、显示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对触控操作进行反馈。
可选的,电子设备至少在第一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震动器件、在第二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震动器件,通过第一震动器件、第二震动器件中的至少一个的震动对触控操作进行震动反馈。
可选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确定与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被执行的过程之中,包括:
确定第一触控输入区域与第一位置的第一距离,以及与第二位置的第二距离;
根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确定第一震动器件、第二震动器件中的至少一个震动器件进行震动以对触控操作进行震动反馈。
可选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根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确定第一震动器件、第二震动器件中的至少一个震动器件进行震动以对触控操作进行震动反馈,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被执行的过程之中,包括:
确定第一震动器件、第二震动器件中与第一触控输入区域的距离较近的震动器件;
控制所确定的震动器件进行震动以对触控操作进行震动反馈。
可选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确定与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被执行的过程之中,包括:
根据第一触控输入区域的面积,确定震动器件的震动强度和/或震动时长。
可选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确定与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被执行的过程之中,包括:
确定触控操作触控到触控部件的至少两个触控输入区域;
确定触控操作触控至少两个触控输入区域的触控先后顺序;
根据触控先后顺序,控制与至少两个触控输入区域分别对应的震动器件按照第一时间间隔依次进行震动;其中,与至少两个触控输入区域分别对应的震动器件是指与相应的触控输入区域距离最近的震动器件。
可选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确定与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被执行的过程之中,包括:
确定第一触控输入区域为手势输入区域;
确定触控操作从开始触控到结束触控所形成的触控方向;
控制位于触控方向上的震动器件按照第二时间间隔依次进行震动。
可选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确定与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被执行的过程之中,包括:
通过查找触控输入区域与输出反馈效果之间的对应关系表,确定与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其中,对应关系表是预先设置的。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但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检测到作用于电子设备的触控部件的触控操作;其中,所述触控部件包括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所述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中的每个触控输入区域对应设置有按键标记;
确定所述触控操作作用于所述触控部件的触控位置;
根据所述触控位置,确定所述触控操作作用于所述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中的第一触控输入区域;
确定与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入反馈效果;
以所述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反馈;其中,所述第一输入反馈效果能够被用户感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对所述第一触控操作进行反馈,包括:
以震动、声音、显示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反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至少在第一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震动器件、在第二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震动器件,通过所述第一震动器件、所述第二震动器件中的至少一个的震动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震动反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距离,以及与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二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确定所述第一震动器件、所述第二震动器件中的至少一个震动器件进行震动以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震动反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确定所述第一震动器件、所述第二震动器件中的至少一个震动器件进行震动以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震动反馈,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震动器件、所述第二震动器件中与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的距离较近的震动器件;
控制所确定的震动器件进行震动以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震动反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的面积,确定震动器件的震动强度和/或震动时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包括:
确定所述触控操作触控到所述触控部件的至少两个触控输入区域;
确定所述触控操作触控所述至少两个触控输入区域的触控先后顺序;
根据所述触控先后顺序,控制与所述至少两个触控输入区域分别对应的震动器件按照第一时间间隔依次进行震动;其中,与所述至少两个触控输入区域分别对应的震动器件是指与相应的触控输入区域距离最近的震动器件。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为手势输入区域;
确定所述触控操作从开始触控到结束触控所形成的触控方向;
控制位于所述触控方向上的震动器件按照第二时间间隔依次进行震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包括:
通过查找触控输入区域与输出反馈效果之间的对应关系表,确定与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所述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其中,所述对应关系表是预先设置的。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触控部件,包括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所述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中的每个触控输入区域对应设置有按键标记;
处理器,与所述触控部件连接,用于检测到作用于所述触控部件的触控操作;确定所述触控操作作用于所述触控部件的触控位置;根据所述触控位置,确定所述触控操作作用于所述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中的第一触控输入区域;确定与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入反馈效果;以所述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反馈;其中,所述第一输入反馈效果能够被用户感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震动组件、音频输出组件和显示组件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通过所述震动组件进行震动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震动反馈,通过所述音频输出组件进行音频输出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声音反馈,通过所述显示组件显示信息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显示反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至少在第一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震动器件、在第二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震动器件,通过所述第一震动器件、所述第二震动器件中的至少一个的震动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震动反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距离,以及与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二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确定所述第一震动器件、所述第二震动器件中的至少一个震动器件进行震动以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震动反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震动器件、所述第二震动器件中与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的距离较近的震动器件;
控制所确定的震动器件进行震动以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震动反馈。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的面积,确定震动器件的震动强度和/或震动时长。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
确定所述触控操作触控到所述触控部件的至少两个触控输入区域;
确定所述触控操作触控所述至少两个触控输入区域的触控先后顺序;
根据所述触控先后顺序,控制与所述至少两个触控输入区域分别对应的震动器件按照第一时间间隔依次进行震动;其中,与所述至少两个触控输入区域分别对应的震动器件是指与相应的触控输入区域距离最近的震动器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为手势输入区域;
确定所述触控操作从开始触控到结束触控所形成的触控方向;
控制位于所述触控方向上的震动器件按照第二时间间隔依次进行震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存储装置,用于存储触控输入区域与输出反馈效果之间的对应关系表,所述对应关系表是预先设置的;
所述处理器用于:
通过查找所述对应关系表,确定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所述第一输入反馈效果。
1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到作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触控部件的触控操作;其中,所述触控部件包括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所述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中的每个触控输入区域对应设置有按键标记;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触控操作作用于所述触控部件的触控位置;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触控位置,确定所述触控操作作用于所述至少一个触控输入区域中的第一触控输入区域;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触控输入区域对应的第一输入反馈效果;
反馈模块,用于以所述第一输入反馈效果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反馈;其中,所述第一输入反馈效果能够被用户感知。
CN201610391237.6A 2016-06-03 2016-06-03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74632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91237.6A CN107463246A (zh) 2016-06-03 2016-06-03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91237.6A CN107463246A (zh) 2016-06-03 2016-06-03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63246A true CN107463246A (zh) 2017-12-12

Family

ID=60545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91237.6A Pending CN107463246A (zh) 2016-06-03 2016-06-03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6324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1568A (zh) * 2018-03-07 2019-09-17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带震动功能的洗衣机及控制方法
CN111008000A (zh) * 2019-12-12 2020-04-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760127A (zh) * 2021-08-25 2021-12-07 西安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板、触控反馈方法和终端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45100A1 (en) * 2003-12-31 2005-07-07 Christophe Ramstei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haptic effect to a musical instrument
CN101424977A (zh) * 2008-11-28 2009-05-06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采用键盘进行内容输入的输入方法及终端设备
US20100182241A1 (en) * 1999-12-07 2010-07-22 Immersion Corporation Haptic Feedback Using A Keyboard Device
CN101989139A (zh) * 2009-08-07 2011-03-23 介面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式触觉回馈的触控面板
CN103649885A (zh) * 2012-04-27 2014-03-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触觉提示装置、触觉提示方法、驱动信号生成装置以及驱动信号生成方法
US8896524B2 (en) * 2012-08-24 2014-11-25 Immersion Corporation Context-dependent haptic confirmation system
CN104423421A (zh) * 2013-08-19 2015-03-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5518573A (zh) * 2013-05-15 2016-04-20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局部的键击反馈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82241A1 (en) * 1999-12-07 2010-07-22 Immersion Corporation Haptic Feedback Using A Keyboard Device
US20050145100A1 (en) * 2003-12-31 2005-07-07 Christophe Ramstei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haptic effect to a musical instrument
CN101424977A (zh) * 2008-11-28 2009-05-06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采用键盘进行内容输入的输入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1989139A (zh) * 2009-08-07 2011-03-23 介面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式触觉回馈的触控面板
CN103649885A (zh) * 2012-04-27 2014-03-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触觉提示装置、触觉提示方法、驱动信号生成装置以及驱动信号生成方法
US8896524B2 (en) * 2012-08-24 2014-11-25 Immersion Corporation Context-dependent haptic confirmation system
CN105518573A (zh) * 2013-05-15 2016-04-20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局部的键击反馈
CN104423421A (zh) * 2013-08-19 2015-03-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1568A (zh) * 2018-03-07 2019-09-17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带震动功能的洗衣机及控制方法
CN111008000A (zh) * 2019-12-12 2020-04-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008000B (zh) * 2019-12-12 2022-01-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760127A (zh) * 2021-08-25 2021-12-07 西安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板、触控反馈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3760127B (zh) * 2021-08-25 2024-04-09 西安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板、触控反馈方法和终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05773U (zh) 压敏键、键盘和计算系统
US903588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difying virtual keyboards on a user interface
CN106681635B (zh) 一种分屏防误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EP3343341B1 (en) Touch input method through edge scre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8098879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movement instruct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US20130088439A1 (e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virtual keyboard with haptic/tactile feedback
US2014004947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ase with touch sensitive input
WO2019062471A1 (zh) 显示屏、移动终端和显示方法
US9423883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validity of touch key input used for the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3052286A (zh) 手持电子装置
CN110633044B (zh)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100021425A (ko) 정밀 입력 케이퍼빌리티를 갖는 디바이스
CN104077065A (zh) 触摸屏终端显示虚拟键盘的方法及触摸屏终端
CN107463246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615378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KR20170108662A (ko) 터치 패널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EP3350677B1 (en) Coordinate meas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20140184511A1 (en) Accurate data entry into a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US20140049469A1 (en) External support system for mobile devices
CN110658976B (zh) 一种触控轨迹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843539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9710073B2 (en) Detachable device case having an auxiliary touch input device and data handling capability
CN104007916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1654732U (zh) 双型态触控显示器结构
CN202815795U (zh) 一种投影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