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59151B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无线接入网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无线接入网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59151B CN108259151B CN201611266389.XA CN201611266389A CN108259151B CN 108259151 B CN108259151 B CN 108259151B CN 201611266389 A CN201611266389 A CN 201611266389A CN 108259151 B CN108259151 B CN 10825915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resource
- cell
- information
- mess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7—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access poi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04L5/0039—Frequency-contiguous, i.e. with no allocation of frequencies for one user or terminal between the frequencies allocated to anoth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llocation of payload; Allocation of data channels, e.g. PDSCH or PUSC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12—Fixed resource partition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6—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 H04W28/0861—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between base st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based on requested quality, e.g. Qo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0—Actions related to the user profile or the type of traffic
- H04L47/803—Application awa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无线接入网设备,涉及通信领域,解决了以小区为粒度进行资源状态信息交互和负荷信息交互时,不利于实现精细化的RRM操作和干扰控制的问题。具体方案为:第一基站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资源状态信息,资源状态信息包括业务分类标识,以及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资源状态,或者,第一基站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负荷信息,负荷信息包括业务分类标识,以及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负荷量,业务分类标识为业务类型的标识或slice标识信息。本发明实施例用于信息传输的过程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无线接入网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无线通信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如要求业务传输速率更快,时延更短、频带更宽等。目前,可以通过负荷均衡、负荷控制等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RRM)操作来满足用户对无线通信系统的要求,在进行RRM操作之前,基站间需要进行资源状态(resource status)信息的交互。在现有技术中,基站间进行资源状态信息交互的具体过程是:在基站1所在小区的负荷达到预设阈值时,基站1可以向基站2发送资源状态请求(resource status request)信息,以指示基站2上报基站2所在小区的资源状态信息。在基站2接收到资源状态请求信息之后,可以在确定接受该资源状态请求信息后,向基站1发送资源状态响应(resource status response)信息,并通过资源状态更新(resource status update)信息向基站1发送基站2所在小区的资源状态信息。这样,基站1便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资源状态信息进行负荷均衡或负荷控制等操作,以降低基站1所在小区的负荷。
另外,在现有无线通信系统中,通常会通过在一地理范围内,混合部署发射功率不同或接入类型不同的多个基站,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但是这种混合部署方式下,基站间可能会存在干扰。在现有技术中,基站间通过负荷信息(load information)的交互,以便可以根据负荷信息进行干扰控制管理,从而降低基站间的干扰。基站间进行负荷信息交互的具体过程是:基站可以周期性的或事件性的上报自身所在小区的负荷信息到周围基站。这样,周围基站便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负荷信息进行干扰控制管理。
在实现上述资源状态信息交互和负荷信息交互的过程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现有技术中,基站间无论是进行资源状态信息交互,还是负荷信息交互,均是以小区为粒度进行的,这样不利于实现精细化的RRM操作和干扰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无线接入网设备,解决了以小区为粒度进行资源状态信息交互和负荷信息交互时,不利于实现精细化的RRM操作和干扰控制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第一基站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资源状态信息,该资源状态信息可以包括业务分类标识,以及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资源状态,业务分类标识为业务类型的标识或切片(slice)标识信息。
其中,业务类型的标识可以包括: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参数集中的若干QoS参数、QoS参数集索引值、QoS参数集索引值所在组的组标识中的至少一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第一基站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包括业务分类标识,以及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资源状态的资源状态信息,这样,第一基站可以根据不同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资源状态,获知不同业务的负荷情况,从而可以按照不同业务的负荷情况,精确的发起切换、负荷均衡、负荷控制等RRM操作,实现了业务级别的精细化的RRM操作,提高了网络利用率和用户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基站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资源状态信息之后,该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基站根据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资源状态,确定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业务的RRM策略。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基站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资源状态信息之前,该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请求第二基站上报资源状态;其中,第一消息可以包括:指示信息、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一资源种类集合,或者,第一消息可以包括:业务分类标识、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一资源种类集合;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基站按照业务分类的不同分别上报资源状态,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包括需上报资源状态的小区的标识,第一资源种类集合包括需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的种类。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第一消息之后,还包括:
第一基站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第二小区标识列表、第二资源种类集合;第二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第一小区标识列表中能够上报资源状态的小区的标识,第二资源种类集合中包括:第一资源种类集合中能够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的种类。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消息还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业务分类标识集合、失败小区标识列表、失败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的小区的标识对应的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的种类、失败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的小区的标识对应的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失败原因;业务分类标识集合中包括: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业务的业务分类标识,失败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第一小区标识列表中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小区的标识。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第一消息之后,该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基站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用于指示无法上报资源状态;其中,第三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业务分类标识集合、失败小区标识列表、失败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的小区的标识对应的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的种类、失败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的小区的标识对应的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失败原因。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还可以包括:上报周期、上报启动指示、上报终止指示中的至少一种;其中,上报周期用于指示上报资源状态的周期,上报启动指示用于指示上报资源状态的启动,上报终止指示用于指示上报资源状态的终止。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消息包括:业务分类标识、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一资源种类集合时,该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基站生成第一消息,其中,第一消息中不同业务分类标识对应不同的资源种类集合、不同的小区标识列表、不同的上报周期、不同的上报启动指示以及不同的上报终止指示中的至少一种。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消息包括:业务分类标识、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一资源种类集合时,在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第一消息之前,该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基站获取第二基站服务的业务的业务分类标识。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业务类型可以包括: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业务、巨量机器通信(massive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mMTC)业务、超可靠低时延(ultra-reliable and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业务中的至少一项。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第二基站获取资源状态信息,资源状态信息包括业务分类标识,以及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资源状态,业务分类标识为业务类型的标识或slice标识信息;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发送资源状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第二基站获取并向第一基站发送包括业务分类标识,以及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资源状态的资源状态信息,这样,以便于第一基站可以根据不同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资源状态,获知不同业务的负荷情况,从而可以按照不同业务的负荷情况,精确的发起切换、负荷均衡、负荷控制等RRM操作,实现了业务级别的精细化的RRM操作,提高了网络利用率和用户体验。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基站获取资源状态信息之前,该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基站接收来自第一基站的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请求第二基站上报资源状态;第一消息可以包括:指示信息、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一资源种类集合,或者,第一消息可以包括:业务分类标识、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一资源种类集合;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基站按照业务分类的不同分别上报资源状态,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包括需上报资源状态的小区的标识,第一资源种类集合包括需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的种类;当第一消息包括指示信息、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一资源种类集合时,第二基站获取资源状态信息具体的可以包括:第二基站根据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一资源种类集合,按照业务分类的不同,获取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业务的资源状态,以获得资源状态信息;当第一消息包括:业务分类标识、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一资源种类集合时,第二基站获取资源状态信息具体的可以包括:第二基站根据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一资源种类集合,获取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业务的资源状态,以获得资源状态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基站获取资源状态信息之前,该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基站确定接受第一基站上报资源状态的请求,并根据第一消息确定第二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二资源种类集合;第二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第一小区标识列表中能够上报资源状态的小区的标识,第二资源种类集合中包括:第一资源种类集合中能够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的种类;第二基站根据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一资源种类集合,按照业务分类的不同,获取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业务的资源状态,以获得资源状态信息具体的可以包括:第二基站根据第二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二资源种类集合,按照业务分类的不同,获取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业务的资源状态,以获得资源状态信息;第二基站根据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一资源种类集合,获取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业务的资源状态,以获得资源状态信息具体的可以包括:第二基站根据第二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二资源种类集合,获取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业务的资源状态,以获得资源状态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基站确定接受第一基站上报资源状态的请求之后,该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第二小区标识列表、第二资源种类集合。
结合第二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消息还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业务分类标识集合、失败小区标识列表、失败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的小区的标识对应的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的种类、失败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的小区的标识对应的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失败原因;业务分类标识集合中包括: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业务的业务分类标识,失败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第一小区标识列表中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小区的标识。
结合第二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基站确定无法接受第一基站上报资源状态的请求;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用于指示无法上报资源状态;其中,第三消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业务分类标识集合、失败小区标识列表、失败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的小区的标识对应的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的种类、失败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的小区的标识对应的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失败原因。
结合第二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还可以包括:上报周期、上报启动指示、上报终止指示中的至少一种;其中,上报周期用于指示上报资源状态的周期,上报启动指示用于指示上报资源状态的启动,上报终止指示用于指示上报资源状态的终止;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发送资源状态信息具体的可以包括:第二基站根据第一消息,向第一基站发送资源状态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业务类型可以包括:eMBB业务、mMTC业务、URLLC业务中的至少一项。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负荷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第一基站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负荷信息,负荷信息包括业务分类标识,以及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负荷量,业务分类标识为业务类型的标识或slice标识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荷信息传输方法,第一基站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包括业务分类标识,以及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负荷量的负荷信息,这样,第一基站可以根据不同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负荷量,获知不同业务的负荷情况,从而可以按照不同业务的负荷情况,精确的进行干扰控制,实现了业务级别的精细化的干扰控制,提高了网络利用率和用户体验。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基站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负荷信息之后,该负荷信息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基站根据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负荷量,执行干扰控制。
结合第三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负荷量可以包括:上行干扰过载指示(UL Interference Overload Indication)、相对窄带发射功率(relative narrowband Tx power,RNTP)和上行高干扰指示(UL High InterferenceIndication)中的至少一种。
结合第三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业务类型可以包括:eMBB业务、mMTC业务、URLLC业务中的至少一项。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负荷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第二基站获取负荷信息,该负荷信息包括业务分类标识,以及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负荷量,业务分类标识为业务类型的标识或slice标识信息;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发送负荷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荷信息传输方法,第二基站获取并向第一基站发送包括业务分类标识,以及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负荷量的负荷信息,这样,以便于第一基站可以根据不同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负荷量,获知不同业务的负荷情况,从而可以按照不同业务的负荷情况,精确的进行干扰控制,实现了业务级别的精细化的干扰控制,提高了网络利用率和用户体验。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负荷量可以包括:UL InterferenceOverload Indication、RNTP和UL High Interference Indication中的至少一种。
结合第四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业务类型可以包括:eMBB业务、mMTC业务、URLLC业务中的至少一项。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第一基站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或部分物理无线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的优先级信息或类型信息;PRB的类型信息为PRB对应的命理(numerology)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第一基站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或部分PRB的优先级信息或类型信息,这样,第一基站可以根据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或部分PRB的优先级信息或类型信息,分配第一基站所管理小区的资源使用情况。
结合第五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基站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第二基站所在小区包括的所有或部分PRB的优先级信息或类型信息具体的可以包括:第一基站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负荷信息,该负荷信息中携带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或部分PRB的优先级信息或类型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基站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第二基站所在小区包括的所有或部分PRB的优先级信息或类型信息具体的可以包括:第一基站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中携带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或部分PRB的优先级信息或类型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包括:
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或部分PRB的优先级信息或类型信息;PRB的类型信息为PRB对应的numerology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第二基站通过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或部分PRB的优先级信息或类型信息,这样,以使得第一基站可以根据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或部分PRB的优先级信息或类型信息,分配第一基站所管理小区的资源使用情况。
结合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二基站所在小区包括的所有或部分PRB的优先级信息或类型信息具体的可以包括: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发送负荷信息,该负荷信息中携带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或部分PRB的优先级信息或类型信息。
结合第六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二基站所在小区包括的所有或部分PRB的优先级信息或类型信息具体的可以包括: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中携带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或部分PRB的优先级信息或类型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第一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资源状态信息,资源状态信息包括业务分类标识,以及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资源状态,业务分类标识为业务类型的标识或slice标识信息。
结合第七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资源状态,确定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业务的无线资源管理RRM策略。
结合第七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基站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请求第二基站上报资源状态;其中,第一消息包括:指示信息、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一资源种类集合,或者,第一消息包括:业务分类标识、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一资源种类集合;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基站按照业务分类的不同分别上报资源状态,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包括需上报资源状态的小区的标识,第一资源种类集合包括需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的种类。
结合第七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第二小区标识列表、第二资源种类集合;第二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第一小区标识列表中能够上报资源状态的小区的标识,第二资源种类集合中包括:第一资源种类集合中能够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的种类。
结合第七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第二消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业务分类标识集合、失败小区标识列表、失败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的小区的标识对应的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的种类、失败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的小区的标识对应的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失败原因;业务分类标识集合中包括: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业务的业务分类标识,失败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第一小区标识列表中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小区的标识。
结合第七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第三消息,第三消息用于指示无法上报资源状态;其中,第三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业务分类标识集合、失败小区标识列表、失败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的小区的标识对应的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的种类、失败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的小区的标识对应的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失败原因。
结合第七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单元发送的第一消息还包括:上报周期、上报启动指示、上报终止指示中的至少一种;其中,上报周期用于指示上报资源状态的周期,上报启动指示用于指示上报资源状态的启动,上报终止指示用于指示上报资源状态的终止。
结合第七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消息包括:业务分类标识、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一资源种类集合时,还包括: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第一消息,其中,第一消息中不同业务分类标识对应不同的资源种类集合、不同的小区标识列表、不同的上报周期、不同的上报启动指示以及不同的上报终止指示中的至少一种。
结合第七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消息包括:业务分类标识、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一资源种类集合时,还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基站服务的业务的业务分类标识。
结合第七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业务类型可以包括:eMBB业务、mMTC业务、URLLC业务中的至少一项。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第二基站,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资源状态信息,资源状态信息包括业务分类标识,以及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资源状态,业务分类标识为业务类型的标识或slice标识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基站发送获取单元获取到的资源状态信息。
结合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第一基站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请求第二基站上报资源状态;第一消息包括:指示信息、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一资源种类集合,或者,第一消息包括:业务分类标识、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一资源种类集合;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基站按照业务分类的不同分别上报资源状态,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包括需上报资源状态的小区的标识,第一资源种类集合包括需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的种类;当第一消息包括指示信息、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一资源种类集合时,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一资源种类集合,按照业务分类的不同,获取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业务的资源状态,以获得资源状态信息;当第一消息包括:业务分类标识、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一资源种类集合时,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一资源种类集合,获取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业务的资源状态,以获得资源状态信息。
结合第八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接受第一基站上报资源状态的请求,并根据第一消息确定第二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二资源种类集合;第二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第一小区标识列表中能够上报资源状态的小区的标识,第二资源种类集合中包括:第一资源种类集合中能够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的种类;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二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二资源种类集合,按照业务分类的不同,获取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业务的资源状态,以获得资源状态信息;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二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二资源种类集合,获取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业务的资源状态,以获得资源状态信息。
结合第八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单元,还用于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第二小区标识列表、第二资源种类集合。
结合第八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单元发送的第二消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业务分类标识集合、失败小区标识列表、失败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的小区的标识对应的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的种类、失败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的小区的标识对应的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失败原因;业务分类标识集合中包括: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业务的业务分类标识,失败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第一小区标识列表中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小区的标识。
结合第八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无法接受第一基站上报资源状态的请求;发送单元,还用于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用于指示无法上报资源状态;其中,第三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业务分类标识集合、失败小区标识列表、失败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的小区的标识对应的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的种类、失败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的小区的标识对应的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失败原因。
结合第八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第一消息还包括:上报周期、上报启动指示、上报终止指示中的至少一种;其中,上报周期用于指示上报资源状态的周期,上报启动指示用于指示上报资源状态的启动,上报终止指示用于指示上报资源状态的终止;发送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第一消息,向第一基站发送资源状态信息。
结合第八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业务类型可以包括:eMBB业务、mMTC业务、URLLC业务中的至少一项。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九方面,提供一种第一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负荷信息,负荷信息包括业务分类标识,以及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负荷量,业务分类标识为业务类型的标识或slice标识信息。
结合第九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负荷量,执行干扰控制。
结合第九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负荷量包括:UL Interference Overload Indication、RNTP和上行高干扰指示UL High InterferenceIndication中的至少一种。
结合第九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业务类型可以包括:eMBB业务、mMTC业务、URLLC业务中的至少一项。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十方面,提供一种第二基站,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负荷信息,负荷信息包括业务分类标识,以及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负荷量,业务分类标识为业务类型的标识或slice标识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基站发送获取单元获取到的负荷信息。
结合第十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负荷量包括:UL InterferenceOverload Indication、RNTP和UL High Interference Indication中的至少一种。
结合第十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业务类型可以包括:eMBB业务、mMTC业务、URLLC业务中的至少一项。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第一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或部分PRB的优先级信息或类型信息;PRB的类型信息为PRB对应的numerology类型。
结合第十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负荷信息,负荷信息中携带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或部分PRB的优先级信息或类型信息。
结合第十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中携带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或部分PRB的优先级信息或类型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第二基站,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或部分PRB的优先级信息或类型信息;PRB的类型信息为PRB对应的numerology类型。
结合第十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向第一基站发送负荷信息,该负荷信息中携带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或部分PRB的优先级信息或类型信息。
结合第十二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中携带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或部分PRB的优先级信息或类型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基站,该基站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收发器、总线;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通过总线连接,当基站运行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基站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所述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或者,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所述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或者,执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所述的负荷信息传输方法,或者,执行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所述的负荷信息传输方法,或者,执行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或者,执行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包括:输入输出接口,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总线;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当芯片系统运行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芯片系统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所述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或者,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所述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或者,执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所述的负荷信息传输方法,或者,执行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所述的负荷信息传输方法,或者,执行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或者,执行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十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上述基站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该计算机软件指令包含用于执行上述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所设计的程序,或者,用于执行上述负荷信息传输方法所设计的程序,或者,用于执行上述信息传输方法所设计的程序。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十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如第七方面或第七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所述的第一基站,以及如第八方面或第八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所述的第二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十七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如第九方面或第九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所述的第一基站,以及如第十方面或第十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所述的第二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十八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如第十一方面或第十一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所述的第一基站,以及如第十二方面或第十二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所述的第二基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简化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各种类型的PRB在频域上的分布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荷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基站的组成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基站的组成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基站的组成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基站的组成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芯片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以小区为粒度进行资源状态信息交互时,不利于实现精细化的RRM操作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第一基站通过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包括业务分类标识以及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资源状态的资源状态信息,以便于能够根据不同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资源状态,获知不同业务的负荷情况,从而可以按照不同业务的负荷情况,精确的发起切换、负荷均衡、负荷控制等RRM操作,实现了业务级别的精细化的RRM操作。
另外,为了解决以小区为粒度进行负荷信息交互时,不利于实现精细化的干扰控制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荷信息传输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第一基站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包括业务分类标识以及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负荷量的负荷信息,以便于能够根据不同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负荷量,获知不同业务的负荷情况,从而可以按照不同业务的负荷情况,精确的进行干扰控制,实现了业务级别的精细化的干扰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业务分类标识可以为业务类型的标识。还可以为slice标识信息。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以及负荷信息传输方法使用的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单链接场景、双链接场景、中继(Relay)场景和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场景。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图1示出的是可以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简化示意图。其中,该通信系统可以是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fifth generation telecommunication,5G)系统以及后续演进通信系统,也可以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第3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third generation telecommunication,3G)系统、第2代移动通信技术(thesecond generation telecommunication,2G)系统、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系统等通信系统。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无线接入网络(radio accessnetwork,RAN)控制器11、基站12、核心网网元13、终端设备14。
其中,RAN控制器11和基站12属于RAN侧网元。
RAN控制器负责无线接入网络的控制,如进行资源的分配、移动性管理等功能。
基站12可以是无线通信的基站(base station,BS)或基站控制器等。基站12具体的可以包括用户面基站和控制面基站。基站12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用以为终端设备14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其主要功能有:进行无线资源的管理、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IP)头的压缩及用户数据流的加密、用户设备附着时进行移动管理实体(mobilemanagement entity,MME)的选择、路由用户面数据至服务网关(service gateway,SGW)、寻呼消息的组织和发送、广播消息的组织和发送、以移动性或调度为目的的测量及测量报告的配置等等。基站12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接入点等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LTE系统中,称为演进的基站(evolved NodeB,eNB或eNodeB),在3G系统中,称为基站(Node B),在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称为gNB等等。随着通信技术的演进,“基站”这一名称可能会变化。此外,在其它可能的情况下,基站12可以是其它为终端设备14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为方便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为终端设备14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称为基站12。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12具体的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到的第一基站,也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到的第二基站。且,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到的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可以是相同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例如,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均为LTE系统中的基站(eNB)。再例如,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均为5G系统中的基站。当然,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也可以是不同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例如,第一基站为LTE系统中的基站(eNB),第二基站为5G系统中的基站。再例如,第一基站为5G系统中的基站,第二基站为LTE系统中的基站(eNB)。
通信系统可以是采用了CU分离技术的通信系统,此时,核心网网元13具体的可以包括控制面核心网网元(如图1中所示的CN_CP)和用户面核心网网元(如图1中所示的CN_UP)。控制面核心网网元主要负责终端设备14的会话管理,移动性管理、QoS控制,签约信息的管理等等功能。用户面核心网网元主要负责数据转发等功能。示例性的,CN_CP可以包括MME和GW-C。另外,在5G系统中,CN_CP还可以包括移动性管理(mobility management,MM)、控制面会话管理(session management control,SM-C)等逻辑功能模块组成的网元。CN_UP可以包括GW-U,GW-U可以为用户面会话管理(session management user,SM-U)等逻辑功能模块组成的网元。
终端设备14,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如手机、智能终端、多媒体设备或流媒体设备等)、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等等。为方便描述,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终端设备14。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组成示意图,如图2所示,基站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1,存储器22、收发器23、总线24。
下面结合图2对基站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处理器21是基站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21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其中,处理器21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22内的数据,执行基站的各种功能。
在具体的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2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2中所示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基站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2中所示的处理器21和处理器25。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single-CPU),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multi-CPU)。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存储器2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22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24与处理器21相连接。存储器22也可以和处理器21集成在一起。
其中,所述存储器22用于存储执行本发明方案的软件程序,并由处理器21来控制执行。
收发器23,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收发器23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实现接收功能,以及发送单元实现发送功能。
总线24,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2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图2中示出的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第一基站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可以通过向第二基站发送第一消息,以指示第二基站针对不同业务分类分别上报资源状态。这样,第一基站可以根据不同业务分类对应的资源状态,对不同业务进行精细化的负荷控制、负荷均衡等RRM操作。
在具体实现时,第一基站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指示第二基站针对不同业务分类分别上报资源状态:
方式一、在第一消息中携带需上报资源状态的业务的业务分类标识。
方式二、在第一消息中携带一用于指示按照业务分类的不同分别上报资源状态的指示信息。
如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将根据指示第二基站针对不同业务分类分别上报资源状态的具体方式的不同,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具体介绍。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以第一基站通过在第一消息携带需上报资源状态的业务的业务分类标识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进行具体介绍。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401、第一基站获取第二基站服务的业务的业务分类标识。
其中,在具体实现中,可以根据业务类型的不同对基站服务的业务进行分类,还可以根据slice的不同对基站服务的业务进行分类。在根据业务类型的不同对基站服务的业务进行分类的场景下,业务分类标识为业务类型的标识。在根据slice的不同对基站服务的业务进行分类的场景下,业务分类标识为slice标识信息。其中,第一基站可以通过和第二基站进行业务信息的交互,以获取第二基站服务的业务的业务分类标识。
示例性的,在根据业务类型的不同对基站服务的业务进行分类的场景下,第一基站可以通过和第二基站交互支持不同业务类型的能力信息、第二基站已经服务的业务类型中的一个或多个,获取第二基站服务的业务的业务类型的标识。例如,第一基站获取到的第二基站服务的业务的业务类型的标识包括:eMBB业务的标识、mMTC业务的标识和URLLC业务的标识。
在具体实现中,业务类型的标识可以包括:QoS参数集中的若干QoS参数、QoS参数集索引值、QoS参数集索引值所在组的组标识等中的至少一项。其中,一个业务的QoS参数集可包含:时延、丢包率、误码率、优先级、最大速率、保证速率、分配保留优先级等其中至少一项。QoS参数集可以用一个索引值来表示。QoS参数集和索引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由标准协议配置,或者由某一网元配置并通过信令在网元间传递。且,多个索引值可以分成若干组,不同组对应不同类型的业务,每个组可以用一个组标识来表示。例如,eMBB业务可以用一个组标识来表示,eMBB业务可以包含多个业务,其中的每个业务可以用一个索引值来表示。
在根据slice的不同对基站服务的业务进行分类的场景下,第一基站可以通过和第二基站交互slice信息,获取第二基站服务的业务的slice标识信息。其中,slice信息可以包括:用于指示是否支持slice的信息,若用于指示是否支持slice的信息为支持slice,则slice信息还包括:支持的slice标识信息。该slice标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slice标识(id)、slice类型(type)、租户类型、租户标识、网络功能标识等。其中,在具体实现中,可以用slice标识信息的存在来指示支持slice。Slice即网络切片,网络切片为支持特定用例通信业务需求的逻辑网络功能组合。网络切片将使用逻辑资源,而不是物理资源,帮助运营商提供以业务为基础的网络架构,这样的网络服务将提供分配和重新分配资源与需求,允许独立网络功能模块的可扩展性与物理与虚拟化功能的灵活部署,实现网络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的同时,满足业务性能的需求。
其中,在第一基站获取到第二基站服务的业务的业务分类标识之后,第一基站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情况,确定需要上报资源状态的业务,以确定第一消息中需携带的业务分类标识。例如,在根据业务类型的不同对基站服务的业务进行分类的场景下,假设第二基站服务的业务包括:eMBB业务、mMTC业务和URLLC业务,第一基站中仅有eMBB业务,那么,此时第一基站可以仅在第一消息中携带eMBB业务的标识。再例如,第一基站中包括多种类型的业务,但是仅准备对mMTC业务和URLLC业务进行负荷均衡操作,那么,此时第一基站可以仅在第一消息中携带mMTC业务的标识和URLLC业务的标识。
402、第一基站生成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请求第二基站上报资源状态。
其中,第一消息可以为资源状态请求信息。该第一消息可以包括:业务分类标识、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一资源种类集合。
业务分类标识可以包括第一基站确定出的需要上报资源状态的业务的业务分类标识。例如,在根据业务类型的不同对基站服务的业务进行分类的场景下,业务分类标识包括:mMTC业务的标识和URLLC业务的标识。
第一资源种类集合包括需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的种类。例如,第一资源种类集合中可以包括以下资源中的至少一种:PRB、传输网络层(transport network layer,TNL)、硬件(hard ware,HW)、复合可用容量(Composite Available Capacity)、空子帧状态(almostblank subframe status,ABS status)、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power,RSRP)、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state information,CSI)。
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包括需上报资源状态的小区的标识。
可选的,第一消息还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上报周期、上报启动指示、上报终止指示。上报周期用于指示上报资源状态的周期,上报启动指示用于指示上报资源状态的启动,上报终止指示用于指示上报资源状态的终止。另外,第一资源种类集合中的不同资源种类可采用不同的上报周期、上报启动指示、上报终止指示中的至少一种。例如,PRB对应的上报周期和TNL对应的上报周期不同。
可选的,在第一基站获取到第二基站服务的业务的业务分类标识,并确定出在第一消息中需携带的业务分类标识之后,第一基站可以按照业务分类标识的不同配置第一消息,以生成第一消息。示例性的,第一消息包括:业务分类标识、第一小区标识列表、第一资源种类集合、上报周期、上报启动指示、上报终止指示,此时第一基站可以为不同业务分类标识配置不同的需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的种类、不同的需上报资源状态的小区的标识、不同的上报周期、不同的上报启动指示以及不同的上报终止指示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在根据业务类型的不同对基站服务的业务进行分类的场景下,第一消息中携带的业务分类标识包括:mMTC业务的标识和URLLC业务的标识,那么可以为mMTC业务和URLLC业务配置不同的需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的种类以及不同的上报周期,其他参数采用相同或不同的配置。
例如,在根据业务类型的不同对基站服务的业务进行分类的场景下,在第一消息中,业务分类标识包括:mMTC业务的标识和URLLC业务的标识,且mMTC业务的标识对应的需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的种类为PRB和TNL,URLLC业务的标识对应的需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的种类为HW和CSI,mMTC业务的标识和URLLC业务的标识对应的需上报资源状态的小区的标识均为小区1、小区2、小区3和小区5,mMTC业务的标识对应的上报周期为10ms,URLLC业务的标识对应的上报周期为5ms。
当然,第一基站也可以为所有的业务分类标识配置相同的需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的种类、需上报资源状态的小区的标识、上报周期、上报启动指示和上报终止指示。
例如,在根据业务类型的不同对基站服务的业务进行分类的场景下,在第一消息中,业务分类标识包括:mMTC业务的标识和URLLC业务的标识,第一资源种类集合包括:PRB、TNL、HW和CSI,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包括:小区1、小区2、小区3和小区5,且第一消息中还包括上报周期为10ms。
403、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第一消息。
404、第二基站接收来自第一基站的第一消息。
405、第二基站判断是否接受第一基站上报资源状态的请求。
在第二基站接收到第一消息之后,可以判断是否接受第一基站上报资源状态的请求,若确定无法接受第一基站上报资源状态的请求,则执行以下步骤406,若确定接受第一基站上报资源状态的请求,则执行以下步骤407-步骤413:
406、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三消息。
第三消息用于指示无法上报资源状态。
其中,在第二基站确定出无法接受第一基站上报资源状态的请求,即确定出无法接受所有业务、所有需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和所有需上报资源状态的小区的资源状态时,第二基站可以向第一基站发送资源状态失败信息,即第三消息,以告知第一基站无法上报资源状态。
第三消息中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业务分类标识集合、失败小区标识列表、失败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的小区的标识对应的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的种类、失败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的小区的标识对应的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失败原因。业务分类标识集合中可以包括: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业务的业务分类标识。失败小区标识列表中可以包括:第一小区标识列表中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小区的标识。失败原因包含测量目标不支持、目标业务类型不支持、目标基站不支持等其中之一。
407、第一基站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第三消息。
其中,在第一基站接收到第三消息之后,第一基站可以决定是否再次发送第一消息。例如第一基站可以根据第三消息中携带的失败原因决定是否再次发送第一消息。第一基站还可以根据第三消息中携带的失败原因决定向除第二基站外的其它基站发送第一消息。另外,第一基站可以将第二基站作为发起切换、负荷均衡等RRM操作的低优先级的目标基站。
408、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二消息。
其中,在第二基站确定出接受第一基站上报资源状态的请求,即确定出接受部分或所有业务,和/或,部分或所有需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和/或,部分或所有需上报资源状态的小区的资源状态时,第二基站可以向第一基站发送资源状态响应信息,即第二消息,以告知第一基站会上报哪些业务和/或小区和/或资源的资源状态。
第二消息中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第二小区标识列表、第二资源种类集合。第二小区标识列表中可以包括:第一小区标识列表中能够上报资源状态的小区的标识。第二资源种类集合中可以包括:第一资源种类集合中能够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的种类。
可选的,第二消息中还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业务分类标识集合、失败小区标识列表、失败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的小区的标识对应的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的种类、失败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的小区的标识对应的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失败原因。失败原因包含测量目标不支持、目标业务类型不支持、目标基站不支持等其中之一。所述业务分类标识集合,是指针对该集合中的业务类型的测量请求失败。
409、第一基站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第二消息。
410、第二基站根据第一消息确定第二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二资源种类集合,并获取资源状态信息。
资源状态信息包括业务分类标识,以及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资源状态。
其中,在第二基站确定接受第一基站上报资源状态的请求之后,第二基站可以获取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业务的资源状态,以获得资源状态信息。
示例性的,第二基站可以先根据第一消息中携带的业务分类标识、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一资源种类集合确定出哪些业务、哪些小区以及小区中的哪些资源可以上报资源状态,即可以确定出第二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二资源种类集合,然后按照业务分类标识,对需要统计的小区以及小区中需要统计的资源,分别统计每个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资源状态。例如,在根据业务类型的不同对基站服务的业务进行分类的场景下,在第一消息中,业务分类标识包括:mMTC业务的标识和URLLC业务的标识,第一资源种类集合包括:PRB、TNL、HW和CSI,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包括:小区1、小区2、小区3和小区5。且,第二基站确定出针对mMTC业务,小区1中的PRB和TNL资源以及小区3中的HW和CSI资源可以上报资源状态,针对URLLC业务,小区5中的TNL、HW和CSI资源可以上报资源。此时,第二基站可以针对mMTC业务,对小区1中的PRB和TNL资源以及小区3中的HW和CSI资源进行统计,以获得与该mMTC业务的标识对应的资源状态。并且,第二基站可以针对URLLC业务,对小区5中的TNL、HW和CSI资源进行统计,以获得与该URLLC业务的标识对应的资源状态。
当然,针对第一基站对不同业务分类标识配置不同需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的种类、不同的需上报资源状态的小区的标识、不同的上报周期、不同的上报启动指示以及不同的上报终止指示中的至少一种的情况,第二基站可以按照不同的配置,统计不同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资源状态。
411、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发送资源状态信息。
其中,若第二基站接收到的第一消息中包括上报周期、上报启动指示、上报终止指示中的至少一种时,第二基站可以按照第一消息中包括的上报周期和/或上报启动指示和/或上报终止指示,向第一基站发送资源状态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资源状态信息中包括的每个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资源状态,可以按照资源种类的不同分别上报,即每个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资源状态具体的可以包含以下至少一种:PRB的资源状态、TNL的资源状态、HW的资源状态、Composite AvailableCapacity的资源状态、ABS status的资源状态、RSRP的资源状态、CSI的资源状态。
PRB的资源状态为小区中PRB的利用率。
TNL的资源状态为基站和核心网接口的传输层带宽的负荷信息,该负荷信息可以是低负载(Low Load)、中负载(Medium Load)、高负载(High Load)、过负载(Over load)。
HW的资源状态为小区的硬件资源状态,可以是Low Load、Medium Load、HighLoad、Over load。
Composite Available Capacity的资源状态为小区中可容纳业务量的状态,可由两部组成:小区的总业务容量,小区总业务容量的可用比例。
ABS status的资源状态为小区中空子帧的已使用比例。
RSRP的资源状态是指第二基站中的UE测量若干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CSI的资源状态是指第二基站中的UE测量若干小区的信道状态。
且,上述资源状态均可区分上行和下行。
412、第一基站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资源状态信息。
413、第一基站根据资源状态信息中包括的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资源状态,确定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业务的RRM策略。
其中,在第一基站接收到第二基站上报的资源状态信息之后,第一基站可以根据不同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资源状态,获知不同业务的负荷情况,这样便可以按照不同业务的负荷情况,确定出不同业务的负荷均衡策略,从而针对不同业务精确的发起切换、负荷均衡、负荷控制等RRM操作。例如,可以得知第二基站所在小区可以容纳业务类型为mMTC业务的业务的容量,从而针对业务类型为mMTC业务的业务进行负荷均衡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根据slice的不同对基站服务的业务进行分类的场景下,第一消息中包含的业务分类标识为slice标识信息,接收第一消息的第二基站可以根据slice标识信息分别统计和上报资源状态。具体实施步骤与本实施例中根据业务类型分别统计和上报资源状态的对应步骤的具体描述类似,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并且,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二基站在接收到来自第一基站的第一消息之后,可以保留第一消息中的配置。如,保留第一消息中携带的业务分类标识、第一小区标识列表、第一资源种类集合、上报周期、上报启动指示、上报终止指示。且在第二基站接收到来自第一基站的第四消息后,可以激活保留的配置,进行资源状态的统计和上报。其中,该第四消息可以是独立的资源状态请求的激活消息,或者是其它消息的重用,例如切换请求消息的重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可以是同系统内的基站,也可以是不同系统的基站。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间可以通过基站间的直接接口传输信令或者通过间接接口传输信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第一基站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包括业务分类标识,以及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资源状态的资源状态信息,这样,第一基站可以根据不同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资源状态,获知不同业务的负荷情况,从而可以按照不同业务的负荷情况,精确的发起切换、负荷均衡、负荷控制等RRM操作,实现了业务级别的精细化的RRM操作,提高了网络利用率和用户体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以第一基站通过在第一消息携带一用于指示按照业务分类的不同分别上报资源状态的指示信息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进行具体介绍。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501、第一基站生成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请求第二基站上报资源状态。
其中,该第一消息可以包括:指示信息、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一资源种类集合。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基站按照业务分类的不同分别上报资源状态。
另一种实现方式是,若第一消息中不包含用于指示第二基站按照业务分类的不同分别上报资源状态的指示信息,则接收第一消息的基站(如第二基站)可默认按照业务分类的不同分别上报资源状态。
可选的,第一消息还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上报周期、上报启动指示、上报终止指示。
502、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第一消息。
503、第二基站接收来自第一基站的第一消息。
504、第二基站判断是否接受第一基站上报资源状态的请求。
在第二基站接收到第一消息之后,可以判断是否接受第一基站上报资源状态的请求,若确定无法接受第一基站上报资源状态的请求,则执行以下步骤505,若确定接受第一基站上报资源状态的请求,则执行以下步骤506-步骤512:
505、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三消息。
第三消息用于指示无法上报资源状态。
506、第一基站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第三消息。
507、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二消息。
508、第一基站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第二消息。
509、第二基站根据第一消息确定第二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二资源种类集合,并获取资源状态信息。
资源状态信息包括业务分类标识,以及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资源状态。
其中,在第二基站确定接受第一基站上报资源状态的请求之后,第二基站可以根据第一消息确定第二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二资源种类集合,并按照自身业务分类的不同,获取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业务的资源状态,以获得资源状态信息。
示例性的,第二基站可以先根据自身支持的业务分类,确定第一消息中包括的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一资源种类集合中哪些小区以及小区中的哪些资源可以上报资源状态,即可以确定出第二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二资源种类集合,然后按照支持的业务分类的不同,对需要统计的小区以及小区中需要统计的资源,分别统计每个业务对应的资源状态。例如,在根据业务类型的不同对基站服务的业务进行分类的场景下,第二基站支持:mMTC业务,第一资源种类集合包括:PRB、TNL、HW和CSI,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包括:小区1、小区2、小区3和小区5。且,第一基站确定出针对mMTC业务,小区5中的TNL、HW和CSI资源可以上报资源。此时,第一基站可以针对mMTC业务,对小区5中的TNL、HW和CSI资源进行统计,以获得与该mMTC业务的标识对应的资源状态。再例如,在根据slice的不同对基站服务的业务进行分类的场景下,第二基站根据自身支持的slice的不同,分别统计不同slice对应的资源状态。
510、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发送资源状态信息。
511、第一基站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资源状态信息。
512、第一基站根据资源状态信息中包括的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资源状态,确定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业务的RRM策略。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可以是同系统内的基站,也可以是不同系统的基站。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间可以通过基站间的直接接口传输信令或者通过间接接口传输信令。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501-步骤512中各步骤的具体描述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步骤401-步骤413中对应步骤的具体描述类似,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501-步骤512中各步骤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步骤401-步骤413中对应步骤的具体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第一基站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包括业务分类标识,以及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资源状态的资源状态信息,这样,第一基站可以根据不同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资源状态,获知不同业务的负荷情况,从而可以按照不同业务的负荷情况,精确的发起切换、负荷均衡、负荷控制等RRM操作,实现了业务级别的精细化的RRM操作,提高了网络利用率和用户体验。
另外,在如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资源种类集合中包括PRB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进一步的还可以包括:第二基站可以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或部分PRB的类型信息。该PRB的类型信息为PRB对应的numerology类型,numerology类型不同,PRB对应的时域资源和频域资源不同。例如,采用不同的载波带宽,不同的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长度,不同的子帧中的符号数等。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不同索引值的方式来表示不同的PRB类型。第二基站可以通过资源状态信息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或部分PRB的类型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独立的消息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或部分PRB的类型信息。
进一步可选的,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基站还可以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PRB的模式信息,该PRB的模式信息是指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各种类型的PRB在时域和/或频域上的分布模式。其中,第二基站可以通过资源状态信息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PRB的模式信息(具体的可以将PRB的模式信息携带在资源状态信息中包括的PRB的资源状态中),或者,第二基站也可以通过其他基站间的消息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PRB的模式信息。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基站可以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PRB的数量信息,该PRB的数量信息也用于指示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各种类型的PRB在时域和/或频域上的分布模式。不同numerology类型的PRB的数量可以不同。
例如,在具体实现中,假设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各种类型的PRB在频域上的分布如图5所示。即,占用频域最宽的PRB的数量为1,且其它类型的PRB在频域上采用不同的数量,使得PRB在频域上的宽度相同。具体的,如图5所示,以8f0为基准,4f0的PRB在频域上的数量为2,2f0的PRB在频域上的数量为4。其中,f0指的是载波宽度。
对应于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PRB的类型信息,以及模式信息或数量信息的情况,对于在时域上数量大于1的PRB,在第二基站针对PRB进行资源状态统计时,第二基站可以采用不同的统计算法:例如,在时域上一组PRB中,若存在若干个PRB被使用则该组PRB认为被使用,这种算法可以归一化为时域最长的PRB的资源使用状态。相应的,在资源状态信息中,对于在时域上数量大于1的PRB,时域上一组PRB可以采用相同的资源状态信息表示。再例如,在时域上一组PRB中,对于每个PRB的使用情况独立统计使用率。其中,时域上一组PRB,是指与时域最长的PRB在时域上对齐的一组PRB。
或者,对于在频域上数量大于1的PRB,在第二基站针对PRB进行资源状态统计时,第二基站可以采用不同的统计算法:例如,在频域上一组PRB中,若存在若干个PRB被使用则该组PRB认为被使用,这种算法可以归一化为频域最宽的PRB的资源使用状态。相应的,在资源状态信息中,对于在频域上数量大于1的PRB,频域上一组PRB可以采用相同的资源状态信息表示。再例如,在频域上一组PRB中,对于每个PRB的使用情况独立统计使用率。其中。频域上一组PRB,是指与频域最宽的PRB在频域上对齐的一组PRB。
或者,一组PRB可同时采用频域和时域上的PRB的大小粒度,即,使得时频域上一组PRB对应的时域和频域的大小,与时域最大的PRB所占的时域大小和频域最大的PRB所占的频域大小相同。相应的,在资源状态信息中,时频域上一组PRB可以采用归一化的资源状态信息表示,或者,时频域上一组PRB中的每个PRB采用独立的资源状态信息表示。
另外,进一步的,第一基站可以在第一消息中指示PRB的资源状态的统计粒度。该PRB的资源状态的统计粒度,是指第二基站在统计PRB的资源状态时的作为统计基准的PRB单元。PRB单元可以是某种类型的PRB,或者是某类型PRB组,例如在时频域上由若干类型的PRB组成的PRB组。这样,第二基站可以按照第一消息中指示的PRB的资源状态的统计粒度进行统计和上报。
在第一基站接收到资源状态信息之后,可以根据资源状态信息中包括的PRB的资源状态,如根据时频域上一组PRB中相同或不同的资源状态,来进行负荷控制、负荷均衡等操作。具体的,第一基站可以结合PRB的资源状态和目标小区的PRB的模式信息来进行负荷控制、负荷均衡等操作。例如,第一基站可以参照目标小区中的PRB模式和PRB的资源状态,决定采用合适的负荷控制、负荷均衡等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基站中PRB的资源状态的测量、统计和上报方式,以及第一基站中根据PRB的资源状态进行负荷控制、负荷均衡等操作的方式可以用于资源状态信息按业务类型进行区分的资源状态信息上报的场景中,还可以用于资源状态信息不按业务类型进行区分的资源状态信息上报的场景中,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荷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601、第二基站获取负荷信息,负荷信息包括业务分类标识,以及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负荷量。
其中,业务分类标识为业务类型或slice标识信息。负荷量包括:UL InterferenceOverload Indication和RNTP、UL High Interference Information中的至少一种。
UL Interference Overload Indication,用于表示小区中所有PRB受到的干扰负荷等级,受到的干扰负荷等级可以分为高、中、低,其可以用于负荷较高的场景中。例如,基站1收到基站2的UL Interference Overload Indication,可以根据UL InterferenceOverload Indication,判断干扰是否由基站1引起的,若是,则基站1可以根据基站2的PRB资源使用情况,进行降干扰处理,例如在资源调度时避免调度基站2中受到高干扰的PRB资源。
RNTP,用于表示小区的下行PRB的发射功率是否超过门限。
UL High Interference Information(HII):上行高干扰指示,针对某一邻区的高干扰敏感性的PRB信息。所述邻区中尽量避免使用HII中表示的高敏感性的PRB。
进一步的,第一基站对于一个或多个目标小区,可以按照业务分类的不同,将设置相应的PRB为不同的干扰敏感性,如可以把URLLC业务将使用的PRB设为高干扰敏感性。
第二基站可以根据自身支持的业务分类的不同,获取每个业务分类的负荷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业务类型和slice标识信息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步骤401中相应内容的具体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602、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发送负荷信息。
603、第一基站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负荷信息。
604、第一基站根据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负荷量,执行干扰控制。
例如,针对URLLC业务,第一基站可以尽量避免使用第二基站传输URLLC业务的PRB,从而降低干扰,保证其性能。
再例如,对于第二基站中mMTC业务的PRB,在受到高干扰,且第一基站中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一基站中调度与该mMTC业务的使用PRB资源对应的资源。
再例如,对于第二基站中mMTC业务即将使用的PRB,在第一基站中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一基站中调度与该mMTC业务即将使用PRB资源对应的资源。
另外,在另一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基站可以向第一基站(第一基站为第二基站周围的基站)发送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或部分PRB的优先级信息。这样,第一基站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或部分PRB的优先级信息之后,可以根据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或部分PRB的优先级信息,确定自身小区的资源使用情况。PRB的优先级信息可以与业务类型、用户级别或租户信息相应对。例如,根据业务类型的不同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第一基站可以根据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或部分PRB的优先级信息的不同,对于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高优先级的PRB尽量不使用,对于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中优先级和/或低优先级的PRB限功率使用。且,第二基站可以通过负荷信息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或部分PRB的优先级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独立的消息(例如第一消息)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或部分PRB的优先级信息。且,第二基站可以周期性的或事件性的通知第一基站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或部分PRB的优先级信息。例如,在第二基站确定自身处于高负荷状态,或接收到高干扰时,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或部分PRB的优先级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基站可以向第一基站(第一基站为第二基站周围的基站)发送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或部分PRB的类型信息。PRB的类型信息为PRB对应的numerology类型,numerology类型不同,PRB对应的时域资源和频域资源不同。例如,采用不同的载波带宽,不同的TTI长度,不同的子帧中的符号数等。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不同索引值的方式来表示不同的PRB类型。这样,第一基站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或部分PRB的类型信息之后,可以根据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或部分PRB的类型信息,确定自身小区的资源使用情况。且第二基站可以通过负荷信息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或部分PRB的类型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独立的消息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或部分PRB的类型信息。
进一步可选的,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基站还可以向第一基站(第一基站为第二基站周围的基站)发送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PRB的模式信息,该PRB的模式信息是指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各种类型的PRB在时域和/或频域上的分布模式。其中,第二基站可以通过负荷信息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PRB的模式信息,或者第二基站也可以通过其他基站间的消息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所有PRB的模式信息。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基站可以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PRB的数量信息,该PRB的数量信息也用于指示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各种类型的PRB在时域和/或频域上的分布模式。不同numerology类型的PRB的数量可以不同。
例如,在具体实现中,假设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各种类型的PRB在频域上的分布如图5所示。即占用频域最宽的PRB的数量为1,且其它类型PRB在频域上采用不同的数量,使得PRB在频域上的端口相同。具体的,例如图5中,以8f0为基准,4f0的PRB在频域上的数量为2,2f0的PRB在频域上的数量为4。
对应于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二基站所管理的小区中PRB的类型信息,以及模式信息或数量信息的情况,在负荷信息中,对于在时域上数量大于1的PRB,时域上一组PRB可以采用相同的负荷信息表示,例如时域上一组PRB中,若存在若干个PRB的RNTP为高功率,则该组PRB的RNTP均为高功率,这种情况可以归一化为时域最长的PRB的负荷信息。或者,对于在时域上数量大于1的PRB,时域上一组PRB中的每个PRB采用独立的负荷信息表示。时域上一组PRB,是指与时域最长的PRB在时域上对齐的一组PRB。这样,在第一基站接收到负荷信息之后,可以根据时域上一组PRB中相同或不同的负荷信息,来进行干扰控制。例如,根据不同的PRB的负荷信息进行资源调度,或根据时域上一组PRB的相同负荷信息来进行资源调度。
或者,在负荷信息中,对于在频域上数量大于1的PRB,频域上一组PRB可以采用相同的负荷信息表示,例如频域上一组PRB中,若存在若干个PRB的RNTP为高功率,则该组PRB的RNTP均为高功率,这种情况可以归一化为频域最宽的PRB的负荷信息。或者,对于在频域上数量大于1的PRB,频域上一组PRB中的每个PRB采用独立的负荷信息表示。频域上一组PRB,是指与频域最宽的PRB在频域上对齐的一组PRB。这样,在第一基站接收到负荷信息之后,可以根据频域上一组PRB中相同或不同的负荷信息,来进行干扰控制。例如,根据不同的PRB的负荷信息进行资源调度,或根据频域上一组PRB的相同负荷信息来进行资源调度。
或者,一组PRB可同时采用频域和时域上的PRB的大小粒度,即,使得时频域上一组PRB对应的时域和频域的大小,与时域最大的PRB所占的时域大小和频域最大的PRB所占的频域大小相同,即在时域与频域上分别对齐。相应的,在负荷信息中,时频域上一组PRB可以采用相同的负荷信息表示,或者,时频域上一组PRB中的每个PRB采用独立的负荷信息表示。在第一基站接收到负荷信息之后,可以根据时频域上一组PRB中相同或不同的负荷信息,来进行干扰控制。例如,根据不同的PRB的负荷信息进行资源调度,或根据时频域上一组PRB的相同负荷信息来进行资源调度。
另外,进一步的,第一基站可以向第二基站发送用于指示小区负荷信息统计的PRB粒度的信息。该小区负荷信息统计的PRB粒度,是指第二基站在统计小区负荷信息时的作为统计基准的PRB单元。PRB单元可以是某种类型的PRB,或者是某类型PRB组,例如在时频域上由若干类型的PRB组成的PRB组。这样,第二基站可以指示的小区负荷信息统计的PRB粒度进行统计和上报负荷信息。
第一基站在接收到负荷信息之后,可以结合负荷信息和目标小区的PRB的模式信息来进行调度。例如,第一基站可以参照目标小区中的PRB模式和负荷信息,决定采用合适的PRB模式来调度资源,并参照负荷信息来调度该PRB模式下的PRB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小区负荷信息统计中对不同类型PRB采用相同或不同PRB粒度的方案,可用于按业务类型上报小区负荷信息场景中、上报PRB优先级的场景中,以及不区分业务类型上报小区负荷信息的场景中、PRB优先级的负荷信息上报的场景中,本发明实施例在此并不做具体限制。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基站上报所管理的小区中部分PRB的优先级信息,例如可以只上报高优先级或低优先级的PRB。
Numerology,是指通信技术的命理,具体指通信技术所涉及的参数配置,例如子载波间隔,循环前缀格式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可以是同系统内的基站,也可以是不同系统的基站。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间可以通过基站间的直接接口传输信令或者通过间接接口传输信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荷信息传输方法,第一基站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包括业务分类标识,以及与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负荷量的负荷信息,这样,第一基站可以根据不同业务分类标识对应的负荷量,获知不同业务的负荷情况,从而可以按照不同业务的负荷情况,精确的进行干扰控制,实现了业务级别的精细化的干扰控制,提高了网络利用率和用户体验。所述干扰控制,包含通过调度、RRM等其中至少之一进行降低干扰。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第一基站、第二基站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算法步骤,本发明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第一基站、第二基站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7示出了上述和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一基站的一种可能的组成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第一基站可以包括:接收单元71。
其中,接收单元71,用于支持第一基站执行图3所示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407、步骤409、步骤412,图4所示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506、步骤508、步骤511,图6所示的负荷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60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该第一基站还可以包括:确定单元72、发送单元73、生成单元74、获取单元75。
其中,确定单元72,用于支持第一基站执行图3所示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413,图4所示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512。
发送单元73,用于支持第一基站执行图3所示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403,图4所示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502。
生成单元74,用于支持第一基站执行图3所示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402,图4所示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501。
获取单元75,用于支持第一基站执行图3所示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40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基站,用于执行上述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因此可以达到与上述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相同的效果,或者,用于执行上述负荷信息传输方法,因此可以达到与上述负荷信息传输方法相同的效果。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8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基站的另一种可能的组成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第一基站包括:处理模块81和通信模块82。
处理模块81用于对第一基站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模块81用于支持第一基站执行图3所示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的不走401、步骤402、步骤413,图4所示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501、步骤512、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模块82用于支持服务器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支持第一基站执行图3所示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403、步骤407、步骤409、步骤412,图4所示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502、步骤506、步骤508、步骤511,图6所示的负荷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603、与图1或图9或图10中示出的功能模块或网络实体之间的通信。第一基站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83,用于存储第一基站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模块8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模块82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等。存储模块83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模块81为处理器,通信模块82为收发器,存储模块83为存储器时,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第一基站可以为图2所示的基站。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9示出了上述和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二基站的一种可能的组成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第二基站可以包括:获取单元91、发送单元92。
其中,获取单元91,用于支持第二基站执行图3所示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410中的获取资源状态信息,图4所示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509中的获取资源状态信息,图6所示的负荷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601。
发送单元92,用于支持第二基站执行图3所示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406、步骤408、步骤411,图4所示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505、步骤507、步骤510,图6所示的负荷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602。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该第二基站还可以包括:接收单元93、确定单元94。
接收单元93,用于支持第二基站执行图3所示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404,图4所示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503。
确定单元94,用于支持第二基站执行图3所示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405、步骤410中根据第一消息确定第二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二资源种类集合,图4所示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504、步骤509中根据第一消息确定第二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二资源种类集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基站,用于执行上述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因此可以达到与上述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相同的效果,或者,用于执行上述负荷信息传输方法,因此可以达到与上述负荷信息传输方法相同的效果。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0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二基站的另一种可能的组成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第二基站包括:处理模块1001和通信模块1002。
处理模块1001用于对第二基站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模块1001用于支持第二基站执行图3所示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405、步骤410,图4所示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504、步骤509,图6所示的负荷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601。通信模块1002用于支持第二基站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支持第二基站执行图3所示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404、步骤406、步骤408、步骤411,图4所示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503、步骤505、步骤507、步骤510,图6所示的负荷信息传输方法中的步骤602、与图1或图7或图8中示出的功能模块或网络实体之间的通信。第二基站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1003,用于存储第二基站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模块10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模块1002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等。存储模块1003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模块1001为处理器,通信模块1002为收发器,存储模块1003为存储器时,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第二基站可以为图2所示的基站。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
用于执行图3或图4所示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相应步骤的第一基站1101、用于执行图3或图4所示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相应步骤的第二基站1102。
或者,用于执行图6所示的负荷信息传输方法中相应步骤的第一基站1101、用于执行图6所示的负荷信息传输方法中相应步骤的第二基站1102。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芯片系统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接口1201,至少一个处理器1202,存储器1203,总线1204。
存储器1203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1202与存储器1203通过总线1204连接,当芯片系统运行时,处理器1202执行存储器1203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芯片系统执行图3或图4所示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第一基站的行为,或者,执行图6所示的负荷信息传输方法中第一基站的行为。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芯片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芯片系统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接口1301,至少一个处理器1302,存储器1303,总线1304。
存储器1303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1302与存储器1303通过总线1304连接,当芯片系统运行时,处理器1302执行存储器1303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芯片系统执行图3或图4所示的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中第二基站的行为,或者,执行图6所示的负荷信息传输方法中第二基站的行为。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站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资源状态信息,所述资源状态信息包括网络切片的标识信息,以及与所述网络切片的标识信息对应的资源状态,其中,所述网络切片是为支持特定用例通信业务需求的逻辑网络功能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与所述网络切片的标识信息对应的资源状态,确定所述网络切片的标识信息对应的业务的无线资源管理RRM策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来自第二基站的资源状态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基站上报资源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指示信息、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一资源种类集合,或者,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网络切片的标识信息、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一资源种类集合;
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站按照所述网络切片的标识信息上报资源状态,所述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包括需上报资源状态的小区的标识,所述第一资源种类集合包括需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的种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第一消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来自第二基站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第二小区标识列表、第二资源种类集合;所述第二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所述第一小区标识列表中能够上报资源状态的小区的标识,所述第二资源种类集合中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种类集合中能够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的种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消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网络切片的标识信息的集合、失败小区标识列表、所述失败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的小区的标识对应的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的种类、所述失败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的小区的标识对应的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失败原因;
所述网络切片的标识信息的集合中包括: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业务的网络切片的标识信息,所述失败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所述第一小区标识列表中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小区的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网络切片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和所述第一资源种类集合时,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生成所述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中不同网络切片的标识信息对应不同的资源种类集合、不同的小区标识列表、不同的上报周期、不同的上报启动指示以及不同的上报终止指示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网络切片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和所述第一资源种类集合时,在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第一消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获取所述第二基站服务的业务的所述网络切片的标识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需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的种类包括以下中至少一种:物理无线资源块,传输网络层,硬件,以及复合可用容量。
9.一种资源状态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基站获取资源状态信息,所述资源状态信息包括网络切片的标识信息,以及与所述网络切片的标识信息对应的资源状态,其中,所述网络切片是为支持特定用例通信业务需求的逻辑网络功能组合;
所述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发送所述资源状态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基站获取资源状态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基站上报资源状态;
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指示信息、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和第一资源种类集合,或者,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网络切片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和所述第一资源种类集合;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站按照所述网络切片的标识信息上报资源状态,所述第一小区标识列表包括需上报资源状态的小区的标识,所述第一资源种类集合包括需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的种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确定接受所述第一基站上报资源状态的请求;
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第二小区标识列表、第二资源种类集合,所述第二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所述第一小区标识列表中能够上报资源状态的小区的标识,所述第二资源种类集合中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种类集合中能够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的种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消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网络切片的标识信息的集合、失败小区标识列表、所述失败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的小区的标识对应的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的种类、所述失败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的小区的标识对应的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失败原因;
所述网络切片的标识信息的集合中包括: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业务的网络切片的标识信息,所述失败小区标识列表中包括:所述第一小区标识列表中无法上报资源状态的小区的标识。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需上报资源状态的资源的种类包括以下中至少一种:物理无线资源块,传输网络层,硬件,以及复合可用容量。
14.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一基站,所述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指令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5.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二基站,所述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指令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9-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第一基站,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第一基站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第二基站,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第二基站执行如权利要求9-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8.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装置,和/或,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1611266389.XA CN108259151B (zh) | 2016-12-29 | 2016-12-29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无线接入网设备 |
| PCT/CN2017/118616 WO2018121527A1 (zh) | 2016-12-29 | 2017-12-26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无线接入网设备 |
| JP2019535765A JP6926208B2 (ja) | 2016-12-29 | 2017-12-26 | 情報送信方法および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
| EP17888596.8A EP3554124B1 (en) | 2016-12-29 | 2017-12-26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adio access network device |
| MX2019007819A MX2019007819A (es) | 2016-12-29 | 2017-12-26 | Método de transmisión de información y dispositivo de red de acceso de radio. |
| US16/456,100 US11191072B2 (en) | 2016-12-29 | 2019-06-28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adio access network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1611266389.XA CN108259151B (zh) | 2016-12-29 | 2016-12-29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无线接入网设备 |
Publications (2)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08259151A CN108259151A (zh) | 2018-07-06 |
| CN108259151B true CN108259151B (zh) | 2021-03-30 |
Family
ID=62707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1611266389.XA Active CN108259151B (zh) | 2016-12-29 | 2016-12-29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无线接入网设备 |
Country Status (6)
| Country | Link |
|---|---|
| US (1) | US11191072B2 (zh) |
| EP (1) | EP3554124B1 (zh) |
| JP (1) | JP6926208B2 (zh) |
| CN (1) | CN108259151B (zh) |
| MX (1) | MX2019007819A (zh) |
| WO (1) | WO201812152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EP3582414B1 (en) * | 2017-03-05 | 2021-05-0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per slice |
| WO2018195877A1 (zh) * | 2017-04-27 | 2018-11-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10868760B (zh) * | 2018-08-28 | 2022-03-0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10972107B (zh) * | 2018-09-29 | 2021-12-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
| CN111510963B (zh) * | 2019-01-31 | 2021-05-1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信令交互方法、基站及装置 |
| CN111866939B (zh) * | 2019-04-30 | 2022-05-03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无线信道负荷的上报方法、装置及网络侧设备 |
| WO2020222107A1 (en) * | 2019-05-02 | 2020-11-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Determining available capacity per cell partition |
| CN112449387A (zh) * | 2019-09-04 | 2021-03-05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通信方法、终端及基站 |
| TWI804686B (zh) * | 2019-10-03 | 2023-06-11 |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 網路服務裝置、連線管理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
| EP4066538A4 (en) | 2020-05-21 | 2022-12-21 | ZTE Corporation | Slice level load reporting and balanc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 CN115150856A (zh) * | 2021-03-29 | 2022-10-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负荷查询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 CN114258081B (zh) * | 2021-11-16 | 2024-05-03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同覆盖小区的负载均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23132326A1 (ja) * | 2022-01-06 | 2023-07-13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Ranノード及び方法 |
| WO2025092806A1 (en) * | 2023-10-31 | 2025-05-0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slice resource status check |
Citations (4)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2088723A (zh) * | 2009-12-02 | 2011-06-08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确定高干扰指示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2413521A (zh) * | 2011-11-10 | 2012-04-1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移动性管理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 CN102448118A (zh) * | 2010-09-30 | 2012-05-09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中继系统中资源状态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4105135A (zh) * | 2013-04-02 | 2014-10-15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移动负载均衡、空口资源利用率统计方法和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KR100393620B1 (ko) * | 2000-04-12 | 2003-08-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동시 서비스를 지원하는 이동 통신시스템의 핸드오프 방법 |
| CN1182672C (zh) * | 2002-01-30 | 2004-12-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cdma系统中无线资源管理优化的方法 |
| GB2458258A (en) * | 2008-02-04 | 2009-09-16 | Nec Corp | Method of controlling base station loadi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8688117B2 (en) * | 2008-06-13 | 2014-04-01 | Fujitsu Limited | Seamless handover and load balance between macro base stations and publicly accessible femto base stations |
| CN101541041A (zh) * | 2009-04-23 | 2009-09-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负载分担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8774808B2 (en) * | 2009-07-29 | 2014-07-08 | Kyocera Corporation | Radio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 JP5498860B2 (ja) * | 2010-05-27 | 2014-05-21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
| US20140200011A1 (en) * | 2011-06-17 | 2014-07-17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LTE/HSDPA Carrier Aggregation |
| EP3367726B1 (en) * | 2012-07-20 | 2021-04-1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er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system |
| WO2014034118A1 (ja) * | 2012-08-29 | 2014-03-06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
| WO2014129714A1 (en) * | 2013-02-20 | 2014-08-2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ell load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6197989B2 (ja) * | 2013-04-01 | 2017-09-20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装置および負荷情報取得方法 |
| US9591536B2 (en) * | 2013-10-18 | 2017-03-07 | At&T Mobility Ii Llc | Cell user occupancy indicator to enhance intelligent traffic steering |
| US9439097B2 (en) * | 2014-02-10 | 2016-09-06 | Alcatel Lucent | Selective signaling information sharing for CoMP enhancement |
| US10149307B2 (en) * | 2014-08-01 | 2018-12-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feedback between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s through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9775045B2 (en) * | 2015-09-11 | 2017-09-26 | Intel IP Corporation | Slicing architectur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 GB2552844A (en) * | 2016-08-12 | 2018-02-14 | Nec Corp | Communication system |
| EP3582414B1 (en) * | 2017-03-05 | 2021-05-0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per slice |
-
2016
- 2016-12-29 CN CN201611266389.XA patent/CN108259151B/zh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12-26 MX MX2019007819A patent/MX2019007819A/es unknown
- 2017-12-26 WO PCT/CN2017/118616 patent/WO2018121527A1/zh not_active Ceased
- 2017-12-26 JP JP2019535765A patent/JP6926208B2/ja active Active
- 2017-12-26 EP EP17888596.8A patent/EP3554124B1/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6-28 US US16/456,100 patent/US11191072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2088723A (zh) * | 2009-12-02 | 2011-06-08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确定高干扰指示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2448118A (zh) * | 2010-09-30 | 2012-05-09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中继系统中资源状态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2413521A (zh) * | 2011-11-10 | 2012-04-1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移动性管理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 CN104105135A (zh) * | 2013-04-02 | 2014-10-15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移动负载均衡、空口资源利用率统计方法和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EP3554124B1 (en) | 2022-12-07 |
| JP6926208B2 (ja) | 2021-08-25 |
| EP3554124A1 (en) | 2019-10-16 |
| US20190320436A1 (en) | 2019-10-17 |
| CN108259151A (zh) | 2018-07-06 |
| JP2020503778A (ja) | 2020-01-30 |
| WO2018121527A1 (zh) | 2018-07-05 |
| EP3554124A4 (en) | 2019-12-11 |
| MX2019007819A (es) | 2019-12-16 |
| US11191072B2 (en) | 2021-11-30 |
Similar Documents
|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 CN108259151B (zh)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无线接入网设备 | |
| US10660118B2 (en) | Logical channel priority reconfiguration for MAC-CES in NR | |
| US10575291B2 (en) |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 |
| US10098122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 |
| WO2020114058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uffer status report enhancement | |
| KR101825014B1 (ko) | 주의형 및 비주의형 서비스들을 지원하기 위한 eNB 및 이동성 관리 엔티티 및 사용자 장비 및 방법들 | |
| EP3001746B1 (en) | Embms management method,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coordination entity and base station | |
| CN103686858A (zh) | 上行控制信息的反馈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
| JP7683702B2 (ja) | バッファ状態レポートの方法、バッファ状態レポートの構成方法及び装置 | |
| CN111757391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 CN110050415B (zh) | 用于上行链路传送的方法和设备 | |
| WO2016006322A1 (ja) | 装置 | |
| US20190320297A1 (en) | Service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 |
| US20190059096A1 (en) | Extended Scheduling Request (SR) for Enhanced Scheduling Information Indication | |
| US20240121666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ow control | |
| CN114208334B (zh) | 用于协调侧行链路通信的网络设备之间信息交换的方法与产品 | |
| CN104519541A (zh) | 一种在同构网络中配置资源的方法 | |
| WO2015085562A1 (zh) | 协调负载平衡的系统、设备和方法 | |
| CN104521300B (zh) | 一种控制服务质量的方法及装置 | |
| WO2020259256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ow control | |
| EP2901745B1 (en) | Evaluation of radio network feature | |
| JP7392844B2 (ja) | 車両通信サービスの通信方法、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
| CN113938956B (zh) |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 WO2025005840A1 (en) | A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providing grant-based scheduling |
Legal Events
|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GR01 | Patent grant |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