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8347294B - 一种数据检测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检测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47294B
CN108347294B CN201710056353.7A CN201710056353A CN108347294B CN 108347294 B CN108347294 B CN 108347294B CN 201710056353 A CN201710056353 A CN 201710056353A CN 108347294 B CN108347294 B CN 1083472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etected
detection
termina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563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47294A (zh
Inventor
赵锐
彭莹
赵丽
房家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71005635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47294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77530 priority patent/WO2018137719A1/zh
Priority to US16/480,841 priority patent/US10827512B2/en
Publication of CN108347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72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472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72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7Scheduling of signalling, e.g. occurrenc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H04W72/569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of the traffic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8Blind format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6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V2V]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检测方法及终端,应用于第一终端,其方法包括: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待检测数据的传输资源的调度分配SA信息;根据SA信息,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根据检测权值,在第一终端的数据检测能力内对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本发明根据检测到的SA信息,确定对应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并进一步根据检测权值对待检测数据继续筛选,以在第一终端的数据检测能力内优先检测重要数据,避免在待检测数据超过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时,无法明确待检测数据取舍而造成的重要数据丢失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检测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检测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在LTE系统中基于PC-5接口的车辆之间的直接通信(V2V,Vehicle to vehicleCommunication)中,用户根据接收到的调度分配信息(SA,Scheduling assignment)获得数据传输占用资源指示,以及调制编码方案(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等信息,从而进行对应的数据的检测。
在检测的过程中,终端(UE,User Equipment)包括对SA的检测,以及根据接收到的SA的指示,对相应的数据的进行检测。从UE的处理能力上来说,UE处理能力具有一定上限,例如:在接收到SA时候,需要限制在一个子帧中能够盲检到的、可用于传输SA的最大的信道资源个数;以及,在接收数据的时候,UE能够最大检测的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resource block)的个数。具体地,在系统中需要定义UE的处理能力,例如:最大盲检SA信道资源的个数X;以及UE在检测数据的时候能够检测的PRB个数Y。
目前,在LTE-based V2V技术中,确定采用基于LTE 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与设备直接通信)的方式进行改进,其中SA信息与数据信息(Data)是通过不同的信道进行传输,接收端首先通过检测控制信道中携带的SA信息,从而根据接收到的SA信息进行数据信息的接收。在LTE-based V2V技术中,具有两种资源选择模式,一种是如图1所示的UE自发的选择资源方式,另一种是如图2所示的基站辅助的资源选择方式,当车辆在网络覆盖内时,基站可通过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或Enhance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EPDCCH)对V2V通信进行调度,基站通过发送V2Vgrant消息指示车辆发送SA信息和data所占用的资源位置。
进一步地,在LTE Rel-14V2V中,同一个用户的SA信息以及与SA信息关联的data在同一个子帧中发送,并且给出两种SA信息和data频分复用传输的方式,一种是如图3所示的邻频方式传输,在邻频方式下,SA信道与数据信道相邻,其中,一个SA信道中传输的SA信息可调度多个跨子信道的数据信道,这时两个数据信道之间的SA信道可用于传输数据信息,而另一种是如图4所示的非邻频方式传输,在非邻频方式下,SA信道与其对应的数据信道不相邻,即SA信道与数据信道分开配置,其中,SA信道与data占用的子信道位置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当终端需要检测的SA的信道资源的个数,或者终端接收到的PRB个数超过其处理能力的时候,需要有明确的处理策略。例如,在车辆之间直接通信中,由于终端可能采用自主的资源分配方法,从而不同终端分配的资源有可能出现重叠的情况,从而总的需要接收到PRB个数有可能会超出终端的最大处理能力。如图5所示,示出了资源池的配置情况(SA信道的资源位置,以及各个终端所占用的数据信道),终端支持检测的PRB个数为全带宽Yband,其中,UE1的传输可能占用全带宽Y1=Yband,UE2和UE3的传输可能至占用一个子信道Y2和Y3,如果某个终端接收到UE1、UE2和UE3的SA,那么需要分别检测UE1、UE2和UE3的资源,即需要检测的PRB个数为Yall=Y1+Y2+Y3,这时已经超出的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
因此,为保证V2V通信系统中,在终端采用自主的资源分配方法、且根据接收到的SA确定需要检测的PRB超过UE的数据检测能力时,无法确定合理的检测策略,有可能造成重要数据丢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检测方法及终端,解决了现有的V2V通信系统中,在待检测数据超过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时,无法明确待检测数据取舍而造成的重要数据丢失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检测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包括:
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待检测数据的传输资源的调度分配SA信息;
根据SA信息,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
根据检测权值,在第一终端的数据检测能力内对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其中,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待检测数据的传输资源的调度分配SA信息的步骤,包括:
通过盲检方式检测至少一个第二终端通过预设SA信道资源发送的、用于指示待检测数据的传输资源的SA信息;其中,预设SA信道资源是根据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中最小的SA盲检能力预配置的;和/或,预设SA信道资源是基站根据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中最小的SA盲检能力配置的。
其中,根据SA信息,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的步骤,包括:
根据SA信息包括的待检测数据的优先级信息、SA信息包括的待检测数据的传输类型信息、SA信息对应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SA信息所指示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信号接收功率中的至少一项,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
其中,当SA信息包括:待检测数据的优先级信息时;根据SA信息,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的步骤,包括:
根据待检测数据的优先级信息,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其中,优先级信息指示的待检测数据的优先级越高,对应的检测权值越高。
其中,当SA信息包括:待检测数据的传输类型信息;其中,根据SA信息,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的步骤,包括:
根据待检测数据的传输类型信息,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其中,传输类型信息所指示的传输类型包括:初传和重传,初传失败且进行重传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检测权值高于初传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
其中,根据SA信息,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的步骤,包括:
根据SA信息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其中,SA信息对应的DMRS的RSRP越高,对应的检测权值越高。
其中,根据SA信息,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的步骤,包括:
根据SA信息所指示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DMRS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其中,SA信息所指示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DMRS的信号接收功率越高,对应的检测权值越高。
其中,SA信息所指示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DMRS的信号接收功率包括:待检测数据对应的DMRS的RSRP,或待检测数据对应的DMRS的信号接收总功率。
其中,根据检测权值,在第一终端的数据检测能力内对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的步骤,包括:
根据检测权值,在第一终端的数据检测能力内筛选待检测数据;
对筛选出的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其中,根据检测权值,在第一终端的数据检测能力内筛选待检测数据的步骤,包括:
将检测权值进行降序排序,得到一检测权值序列;
在检测权值序列中依次抽取相应的待检测数据;
判断抽取出的待检测数据所需的累积检测能力是否超出第一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
若未超出,则继续抽取检测权值序列中的下一待检测数据,直至抽取出的待检测数据所需的累积检测能力达到第一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
否则,将抽取出的待检测数据中检测权值最低的待检测数据去除,并继续抽取检测权值序列中的下一待检测数据,直至抽取出的待检测数据所需的累积检测能力达到第一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应用于第一终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待检测数据的传输资源的调度分配SA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SA信息,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
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检测权值,在第一终端的数据检测能力内对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其中,接收模块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通过盲检方式检测至少一个第二终端通过预设SA信道资源发送的、用于指示待检测数据的传输资源的SA信息;其中,预设SA信道资源是根据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中最小的SA盲检能力预配置的;和/或,预设SA信道资源是基站根据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中最小的SA盲检能力配置的。
其中,处理模块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SA信息包括的待检测数据的优先级信息、SA信息包括的待检测数据的传输类型信息、SA信息对应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SA信息所指示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信号接收功率中的至少一项,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
其中,当SA信息包括:待检测数据的优先级信息时;处理单元包括:
第一处理子单元,用于根据待检测数据的优先级信息,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其中,优先级信息指示的待检测数据的优先级越高,对应的检测权值越高。
其中,当SA信息包括:待检测数据的传输类型信息;处理单元包括:
第二处理子单元,用于根据待检测数据的传输类型信息,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其中,传输类型信息所指示的传输类型包括:初传和重传,初传失败且进行重传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检测权值高于初传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
其中,处理单元还包括:
第三处理子单元,用于根据SA信息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其中,SA信息对应的DMRS的RSRP越高,对应的检测权值越高。
其中,处理单元还包括:
第四处理子单元,用于根据SA信息所指示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DMRS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其中,SA信息所指示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DMRS的信号接收功率越高,对应的检测权值越高。
其中,SA信息所指示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DMRS的信号接收功率包括:待检测数据对应的DMRS的RSRP,或待检测数据对应的DMRS的信号接收总功率。
其中,检测模块包括:
筛选单元,用于根据检测权值,在第一终端的数据检测能力内筛选待检测数据;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对筛选出的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其中,筛选单元包括:
排序子单元,用于将检测权值进行降序排序,得到一检测权值序列;
抽取子单元,用于在检测权值序列中依次抽取相应的待检测数据;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抽取出的待检测数据所需的累积检测能力是否超出第一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
第一筛选子单元,用于当抽取出的待检测数据所需的累积检测能力未超出第一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时,继续抽取检测权值序列中的下一待检测数据,直至抽取出的待检测数据所需的累积检测能力达到第一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
第二筛选子单元,用于当抽取出的待检测数据所需的累积检测能力超出第一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时,将抽取出的待检测数据中检测权值最低的待检测数据去除,并继续抽取检测权值序列中的下一待检测数据,直至抽取出的待检测数据所需的累积检测能力达到第一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检测到的SA信息,确定对应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并进一步根据检测权值对待检测数据继续筛选,以在第一终端的数据检测能力内优先检测重要数据,避免在待检测数据超过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时,无法明确待检测数据取舍而造成的重要数据丢失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表示UE自发的选择资源方式的V2V系统架构图;
图2表示基站辅助的资源选择方式的V2V系统架构图;
图3表示邻频方式传输的资源池配置示意图;
图4表示非邻频方式传输的资源池配置示意图;
图5表示背景技术中资源池的配置示意图;
图6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数据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数据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表示图7中步骤73的具体实现方式流程图;
图9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终端的模块示意图;
图10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的终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下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另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可互换使用。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理解,“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检测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V2V通信系统中,在待检测数据超过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时,无法明确待检测数据取舍而造成的重要数据丢失的问题。
第一实施例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检测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1: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待检测数据的传输资源的调度分配SA信息。
其中,第二终端是与第一终端建立有无线通信链路的其他终端,具体地,第一终端为第一车辆,第二终端为距离第一车辆预设范围的第二车辆。值得指出的是,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为完全等同的终端设备,本实施例仅以第一终端作为接收端作为举例说明,第二终端的接收过程亦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实现方式。此外,第二终端是一类终端的集合,而并非为一个特定终端,其数量根据第一终端所处位置和环境有关。这里步骤61指的是,第一终端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送的SA信息,其中SA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所对应的传输资源。
步骤62:根据SA信息,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
SA信息用于指示数据信息对应的传输资源,第一终端根据接收到的多个第二终端发送的SA信息后,通过解析SA信息,确定与SA信息相关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其中,不同的SA信息所对应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不同。
步骤63:根据检测权值,在第一终端的数据检测能力内对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通过步骤62确定各个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在第一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内,优先对检测权值高的数据进行检测,即当全部待检测数据所需的检测能力超过第一终端的最大检测能力时,优先检测重要性高的待检测数据,并进一步对检测到的数据对应的事件进行处理,保证车辆的良好行驶状态,提高行车安全性。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检测方法,第一终端根据检测到的、第二终端发送的SA信息,确定对应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并进一步根据检测权值对待检测数据继续筛选,以在第一终端的数据检测能力内优先检测重要数据,避免在待检测数据超过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时,无法明确待检测数据取舍而造成的重要数据丢失的问题。
第二实施例
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检测方法,假设UE能力包括:SA盲检能力X和数据检测能力Y,其中X表示UE支持的盲检的SA信道资源的个数,Y表示UE能够支持的进行数据检测的PRB的个数。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检测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1:通过盲检方式检测至少一个第二终端通过预设SA信道资源发送的、用于指示待检测数据的传输资源的SA信息。
其中,预设SA信道资源是根据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中最小的SA盲检能力预配置的;和/或,预设SA信道资源是基站根据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中最小的SA盲检能力配置的。
第一终端在接收过程中,首先需要对SA信道资源的位置进行盲检测,进行SA信息的检测和接收,其中该检测处理过程与LTE系统中盲检DCI的方式基本一致。当第一终端接收到SA信息之后,根据SA中的信息指示确定对应的数据传输的资源以及对应的MCS,从而进行数据的检测。特别地,当配置或预配置的SA信道资源个数大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最大SA盲检次数时,若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最大SA盲检次数相同,即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盲检能力相同,那么可根据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盲检能力来配置SA信道资源的个数。但是,当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盲检能力不同时,基站可按照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中最小的SA盲检能力进行SA信道资源的配置,或者,在基站的覆盖范围内,可依据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中最小的SA盲检能力预配置对应的SA信道资源个数,以保证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不会漏检SA信息。
也就是说,在配置或者预配置SA信道资源的时候,由于不同UE可能有着多个不同的SA盲检能力,例如:UE1和UE2的最大的能够支持的盲检的SA信道资源的个数分别为X1和X2。那么在SA信道资源配置和预配置的时候,为了不同能力的UE都能够检测到所有的SA信息,需要将配置或者预配置的SA信道资源的个数按照UE1和UE2中最小的SA盲检能力进行配置,相当于配置或者预配置的SA信道资源的个数X小于或等于Min(X1,X2)。
进一步地,SA信息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信息:待检测数据的优先级信息、资源预约周期信息、另一次传输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初传/重传的时间间隔信息,调制与编码信息、重传指示信息和预留/padding比特信息等。例如,SA信息中包括3bits用于指示SA信息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优先级信息,4bits用于指示资源预约周期信息,不大于8bits用于指示另一次传输的频域资源起始位置信息或长度信息,4bits用于指示初传/重传的时间间隔信息,5bits用于指示调制与编码信息,不小于7bits的重传指示信息和预留/padding比特信息。
步骤72:根据SA信息包括的待检测数据的优先级信息、SA信息包括的待检测数据的传输类型信息、SA信息对应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SA信息所指示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信号接收功率中的至少一项,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
其中,第一终端接收到其它第二终端的SA信息的子帧,与接收到的SA信息中指示的待检测数据的子帧可以位于相同或者不同子帧。例如:当SA信息与其关联的数据不在同一个子帧中传输的时候,或者SA信息中指示初传和重传的数据资源占用指示信息,当第一终端接收到初传数据关联的SA信息时,可以获知重传数据发送的子帧。具体地,假设第一终端成功接收到与初传数据关联的SA信息,但未成功接收初传数据时,由于与初传数据相关联的SA信息中亦携带有指示重传数据的指示信息,当第一终端未成功接收到与重传数据相关联的SA信息时,可通过解析接收到的与初传数据相关联的SA信息,来获知重传数据的优先级、资源位置等信息,以确定重传数据的检测权值。
根据SA信息能够解析得到SA信息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优先级信息、SA信息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传输类型信息、SA信息对应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SA信息所指示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信号接收功率中的至少一项。其中,SA信息的优先级信息、SA信息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传输类型信息、SA信息对应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SA信息所指示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信号接收功率中的任一项不同,所对应的检测权值可能不同。
以上简单介绍了不同参数信息对待检测输数据的检测权值的影响,下面将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对其做进一步说明。
场景一:当SA信息包括:待检测数据的优先级信息时,根据待检测数据的优先级信息,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其中,优先级信息指示的待检测数据的优先级越高,对应的检测权值越高。
场景二:当SA信息包括:待检测数据的传输类型信息时,根据待检测数据的传输类型信息,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其中,传输类型信息所指示的传输类型包括:初传和重传,初传失败且进行重传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检测权值高于初传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
对于一个数据包,最大进行两次传输(其中传输次数是在1次和2次之间可配置的),如果一个数据包传输两次,那么一次为所述数据包的初传,一次为所述数据包的重传。且初传数据关联的SA和重传数据关联的SA信息中都携带两次传输的资源指示信息。如果初传SA接收错误,而重传数据对应的SA信息接收正确,那么UE无需根据重传数据对应的SA信息中指示的初传数据的资源指示,对初传的数据进行检测。
场景三:根据SA信息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其中,SA信息对应的DMRS的RSRP越高,对应的检测权值越高。
场景四:根据SA信息所指示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DMRS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其中,SA信息所指示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DMRS的信号接收功率越高,对应的检测权值越高。
其中,SA信息所指示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DMRS的信号接收功率包括:待检测数据对应的DMRS的RSRP,或待检测数据对应的DMRS的信号接收总功率。即,SA信息所指示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MNRS的信号接收功率可以是:待检测数据的发送资源中每个DMRS的资源单元RE上接收功率的线性平均,也可以是待检测数据的发送资源中全部DMRS的信号接收总功率,以LTE系统中的V2V的导频结果为例,其包括4列DMRS符号,可以是4列DMRS符号的接收功率线性平均RSRP。也可以是全部DMRS符号的接收总功率,即等效为RSRP与待检测数据的发送资源中一个OFDM符号中的DMRS RE个数的乘积。其中,DMRS的信号接收总功率可以更精确的计算出路损大小,从而优先接收距离比较接近的第二终端发送的待检测数据。
具体地,检测权值与上述权值参数中的一种相关联时,检测权值由对应的参数信息确定。例如,解析SA信息得到SA信息的优先级信息,那么根据SA信息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优先级信息得到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另外,当检测权值与上述权值参数中的多种参数信息相关联时,检测权值由各个权值参数对应的检测权值确定,其中不同的权值参数影响检测权值的系数可能不同。例如:根据SA信息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优先级信息得到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第一检测权值,根据SA信息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传输类型信息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第二检测权值,根据SA信息对应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第三检测权值,以及根据SA信息所指示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第四检测权值。那么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由第一检测权值、第二检测权值、第三检测权值和第四检测权值联合确定。一般地,检测权值W=a*W1+b*W2+c*W3+d*W4。其中,a、b、c和d分别对上述不同权值参数对检测权值的影响系数,W1、W2、W3和W4分别为上述不同权值参数确定的检测权值,当不考虑某种权值参数对检测权值的影响时,其影响系数为0。值得指出的是,根据对检测权值的影响程度不同,不同权值参数可分为主权值参数和辅权值参数,例如假设SA信息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优先级信息为主权值参数,第一终端接收到SA1和SA2,且SA1比SA2的优先级高,那么无需考虑SA信息对应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SA信息所指示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信号接收功率对检测权值的影响,确定SA1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高于SA2对应的待检测数据。仅有当SA1和SA2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优先级相同时,才需要考虑SA信息对应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SA信息所指示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信号接收功率对检测权值的影响。
步骤73:根据检测权值,在第一终端的数据检测能力内筛选待检测数据。
下面将结合以上场景一、场景二、场景三和场景四对步骤73做进一步说明。
针对于场景一,当根据待检测数据的优先级信息确定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时,第一终端可以对不同第二终端的SA信息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优先级新型排序,优先接收优先级高的待检测数据,直到达到第一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具体地,假设第一终端(接收UE)在同一个子帧中能够进行数据检测的PRB的个数为100,接收UE通过SA信道资源的盲检测获取SA信息,假定发现有4个UE在当前子帧中需要发送数据,其中UE1发送数据占用的PRB个数为48个PRB,其优先级是5;而UE2发送数据占用的PRB个数为48个PRB,其优先级是4;UE3发送数据占用的PRB个数为8个PRB,其优先级是3;UE4发送数据占用的PRB个数为8个,其优先级是2。考虑到接收UE在同一个子帧中能够进行数据检测的PRB的个数为100,按照数据的优先级信息排序,接收UE仅能对UE1和UE2的数据进行检测,总的检测的数据的PRB个数为48+48=96,仅剩余4个PRB的数据检测能力,而UE3和UE4的数据都占用了8个PRB,因此接收UE无法检测UE3和UE4中任何一个的数据资源。
针对于场景二,根据待检测数据的传输类型信息,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当一个数据包配置为两次传输的情况,如果第一终端对其它第二终端的初传接收是否正确,第一终端会有不同的处理过程。具体地,当第一终端对第二终端的初传接收正确的情况下,第一终端不再在第二终端对应的重传的数据资源进行检测。当第一终端对第二终端的初传接收不正确的情况下,第一终端需要优先对第二终端对应的重传的数据资源进行检测。假设,第一终端(接收UE)在同一个子帧中能够进行数据检测的PRB的个数为100,且一个数据包传输两次,一次为初传,一次为重传。假定发现有2个第二终端(发送UE,UE1和UE2)在当前子帧中需要发送数据,且业务的优先级相同。UE1是初传,且发送数据占用的PRB个数为48,UE2是重传,占用的PRB个数为54个,但是UE2的初次传输已经接收正确,因此接收UE仅需要对UE1进行接收。又假设,接收UE在同一个子帧中能够进行数据检测的PRB的个数为100,且一个数据包传输两次,一次为初传,一次为重传。假定发现有2个第二终端(发送UE,UE1和UE2)在当前子帧中需要发送数据,且业务的优先级相同。UE1是初传且发送数据占用的PRB个数为48,UE2是重传占用的PRB个数为54个,但是UE2的初次传输未能正确接收,由于48+54=102PRB已经超出了接收UE的100个PRB的处理能力,因此接收UE优先对UE2重传的54个PRB进行接收。
针对于场景三:根据SA信息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第一终端根据接收到的其它第二终端发送的SA信息的DMRS的RSRP测量结果,优先对RSRP比较高的SA信息所指示的数据进行检测。假设第一终端(接收UE)在同一个子帧中能够进行数据检测的PRB的个数为100,接收UE通过SA信道资源的盲检测获取SA信息,假定发现有4个第二终端(发送UE,UE1、UE2、UE3和UE4)在当前子帧中需要发送数据,其中UE1发送数据占用的PRB个数为48个PRB;UE2发送数据占用的PRB个数为48个PRB;UE3发送数据占用的PRB个数为8个PRB;UE4发送数据占用的PRB个数为8个。所有4个发送UE发送的数据的优先级相同,那么接收UE可以根据接收到的4个UE发送的CA信息的DMRS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来判断优先进行那些数据的检测。假设接收UE接收到的4个发送UE发送的CA信息的DMRS的RSRP为P1>P3>P4>P2,接收UE会优先检测UE1的48个PRB、UE3的8个PRB、以及UE4的8个PRB,而UE2的48个PRB无法被检测。进一步地,接收功率P可以是SA信息的DMRS的RSRP或者SA每个OFDM符号的总功率的线性平均,由于不同SA信息对应相同个数的DMRS,因此SA信息的DMRS的RSRP的排序与DMRS的接收总功率的排序相同。
针对场景四,根据SA信息所指示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DMRS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具体地,第一终端可以根据SA信息指示的待检测数据的资源的DMRS的RSRP的测量结果,优先对RSRP高的数据资源进行检测。或者,第一终端还可以根据SA信息指示的数据资源的DMRS的指示信息,对接收到数据资源对应的DMRS的接收总功率进行排序,总功率高的数据资源优先进行检测。具体地,假设第一终端(接收UE)在同一个子帧中能够进行数据检测的PRB的个数为100,接收UE通过SA信道资源的盲检测获取SA的信息,假定发现有4个第二终端(发送UE,UE1、UE2、UE3和UE4)在当前子帧中需要发送数据,其中UE1发送数据占用的PRB个数为48个PRB;UE2发送数据占用的PRB个数为48个PRB;UE3发送数据占用的PRB个数为8个PRB;UE4发送数据占用的PRB个数为8个。所有4个UE发送的数据的优先级相同,那么接收UE可以根据接收到的4个UE发送的SA信息所指示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DMRS的RSRP或者待检测数据的DMRS的每个OFDM符号的接收总功率的线性平均。假设接收UE接收到的4个发送UE发送的CA信息所指示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DMRS的RSRP或者待检测数据的DMRS的每个OFDM符号的接收总功率为P1>P3>P4>P2,接收UE会优先检测UE1的48个PRB、UE3的8个PRB、以及UE4的8个PRB,而UE2的48个PRB无法被检测。
当全部待检测数据所需的检测能力超过第一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时,在确定各个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后,可通过随机选择的方式进行数据检测,直到达到第一终端能够检测的最大PRB个数。或者,将待检测数据分为至少两个集合,其中,将所述检测权值进行降序排序,得到一检测权值序列;将检测权值序列中的前N个检测权值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确定为第一集合,将其他待检测数据确定为第二集合,N为正整数。第一集合中的待检测数据优先进行检测,此外,第一集合中的待检测数据可以是SA信息指示的优先级高于一个配置或者预配置的优先级门限的大检测数据,和/或初传数据接收不正确的重传的待检测数据。第二集合中的待检测数据,在检测完第一集合的待检测数据之后,若第一终端还有剩余的检测能力,可以通过一定的随机化的方式选择性的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步骤73除了采用随机选择方式对待检测数据进行筛选外,还可参照以下步骤进行待检测数据的筛选。具体地,如图8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1:将检测权值进行降序排序,得到一检测权值序列。
步骤82:在检测权值序列中依次抽取相应的待检测数据。
步骤83:判断抽取出的待检测数据所需的累积检测能力是否超出第一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若否,则继续执行步骤84,若是,则继续执行步骤85。
步骤84:继续抽取检测权值序列中的下一待检测数据,直至抽取出的待检测数据所需的累积检测能力达到第一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
步骤85:将抽取出的待检测数据中检测权值最低的待检测数据去除,并继续抽取检测权值序列中的下一待检测数据,直至抽取出的待检测数据所需的累积检测能力达到第一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
假设第一终端(接收UE)在同一个子帧中能够进行数据检测的PRB的个数为100,接收UE通过SA信道资源的盲检测获取SA的信息,假定发现有4个第二终端(发送UE,UE1、UE2、UE3和UE4)在当前子帧中需要发送数据,其中UE1发送数据占用的PRB个数为48个PRB;而UE2发送数据占用的PRB个数为54个PRB;UE3发送数据占用的PRB个数为8个PRB;UE4发送数据占用的PRB个数为8个。其中,检测权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对应UE1、UE2、UE3和UE4,那么优先抽取UE1的待检测数据,所需检测能力为48PRB,再抽取UE2的待检测数据,累积占用检测能力为48PRB+54PRB=102PRB,超过接收UE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这是需丢弃UE2的待检测数据,并依次继续抽取UE3和UE4的待检测数据,重新计算得到累积占用检测能力为48PRB+8PRB+8PRB=64PRB,结束待检测数据的筛选过程。值得指出的是,待检测数据的筛选过程的终止条件一个是抽取出的待检测数据所需的检测能力达到第一终端最大数据检测能力,另一个是已将接收到的SA信息对应的待检测数据全部抽取完。
步骤74:对筛选出的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在第一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内,对筛选出的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能够保证优先检测重要性高的待检测数据,并进一步对检测到的数据对应的事件进行处理,保证车辆的良好行驶状态,提高行车安全性。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检测方法,第一终端根据检测到的SA信息,确定对应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并进一步根据检测权值对待检测数据继续筛选,以在第一终端的数据检测能力内优先检测重要数据,避免在待检测数据超过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时,无法明确待检测数据取舍而造成的重要数据丢失的问题。其中,SA信息所指示的权值参数不同,所确定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不同。
第三实施例
以上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分别就本发明的数据检测方法做出介绍,下面本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其对应的终端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地,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900,应用于第一终端,具体包括:
接收模块910,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待检测数据的传输资源的调度分配SA信息;
处理模块920,用于根据SA信息,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
检测模块930,用于根据检测权值,在第一终端的数据检测能力内对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其中,接收模块910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通过盲检方式检测至少一个第二终端通过预设SA信道资源发送的、用于指示待检测数据的传输资源的SA信息;其中,预设SA信道资源是根据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中最小的SA盲检能力预配置的;和/或,预设SA信道资源是基站根据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中最小的SA盲检能力配置的。
其中,处理模块920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SA信息包括的待检测数据的优先级信息、SA信息包括的待检测数据的传输类型信息、SA信息对应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SA信息所指示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信号接收功率中的至少一项,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
其中,当SA信息包括:待检测数据的优先级信息时;处理单元包括:
第一处理子单元,用于根据待检测数据的优先级信息,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其中,优先级信息指示的待检测数据的优先级越高,对应的检测权值越高。
其中,当SA信息包括:待检测数据的传输类型信息;处理单元包括:
第二处理子单元,用于根据待检测数据的传输类型信息,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其中,传输类型信息所指示的传输类型包括:初传和重传,初传失败且进行重传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检测权值高于初传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
其中,处理单元还包括:
第三处理子单元,用于根据SA信息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其中,SA信息对应的DMRS的RSRP越高,对应的检测权值越高。
其中,处理单元还包括:
第四处理子单元,用于根据SA信息所指示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DMRS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其中,SA信息所指示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DMRS的信号接收功率越高,对应的检测权值越高。
其中,SA信息所指示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DMRS的信号接收功率包括:待检测数据对应的DMRS的RSRP,或待检测数据对应的DMRS的信号接收总功率。
其中,检测模块930包括:
筛选单元,用于根据检测权值,在第一终端的数据检测能力内筛选待检测数据;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对筛选出的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其中,筛选单元包括:
排序子单元,用于将检测权值进行降序排序,得到一检测权值序列;
抽取子单元,用于在检测权值序列中依次抽取相应的待检测数据;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抽取出的待检测数据所需的累积检测能力是否超出第一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
第一筛选子单元,用于当抽取出的待检测数据所需的累积检测能力未超出第一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时,继续抽取检测权值序列中的下一待检测数据,直至抽取出的待检测数据所需的累积检测能力达到第一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
第二筛选子单元,用于当抽取出的待检测数据所需的累积检测能力超出第一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时,将抽取出的待检测数据中检测权值最低的待检测数据去除,并继续抽取检测权值序列中的下一待检测数据,直至抽取出的待检测数据所需的累积检测能力达到第一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
本发明的终端实施例是与上述数据检测方法的实施例对应的,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所有实现手段均适用于该终端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该第一终端根据检测到的、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送的SA信息,确定对应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并进一步根据检测权值对待检测数据继续筛选,以在第一终端的数据检测能力内优先检测重要数据,避免在待检测数据超过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时,无法明确待检测数据取舍而造成的重要数据丢失的问题。
第四实施例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目的,如图10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处理器1010;通过总线接口1020与所述处理器1010相连接的存储器1030,所述存储器1030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101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程序和数据,以及通过总线接口1020与所述处理器1010相连接的收发机1040,用于在处理器101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当处理器1010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1030中所存储的程序和数据时,执行下列过程:
处理器1010控制收发机1040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待检测数据的传输资源的调度分配SA信息;
处理器1010进一步根据该SA信息,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
处理器1010还进一步执行:根据检测权值,在第一终端的数据检测能力内对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0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01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03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04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终端,用户接口1050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处理器101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030可以存储处理器101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者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示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执行上述方法的部分或者全部步骤的指令;且该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一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存储介质。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中,显然,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发明的等效方案。并且,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步骤可以自然地按照说明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但是并不需要一定按照时间顺序执行,某些步骤可以并行或彼此独立地执行。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的全部或者任何步骤或者部件,可以在任何计算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等)或者计算装置的网络中,以硬件、固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加以实现,这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说明的情况下运用他们的基本编程技能就能实现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在任何计算装置上运行一个程序或者一组程序来实现。所述计算装置可以是公知的通用装置。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仅仅通过提供包含实现所述方法或者装置的程序代码的程序产品来实现。也就是说,这样的程序产品也构成本发明,并且存储有这样的程序产品的存储介质也构成本发明。显然,所述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公知的存储介质或者将来所开发出来的任何存储介质。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中,显然,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发明的等效方案。并且,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步骤可以自然地按照说明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但是并不需要一定按照时间顺序执行。某些步骤可以并行或彼此独立地执行。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数据检测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待检测数据的传输资源的调度分配SA信息;
根据所述SA信息,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
根据所述检测权值,在所述第一终端的数据检测能力内对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SA信息,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SA信息包括的待检测数据的传输类型信息、所述SA信息对应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所述SA信息所指示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信号接收功率中的至少一项,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
所述根据所述检测权值,在所述第一终端的数据检测能力内对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包括:在第一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内,优先对检测权值高的数据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待检测数据的传输资源的调度分配SA信息的步骤,包括:
通过盲检方式检测至少一个第二终端通过预设SA信道资源发送的、用于指示待检测数据的传输资源的SA信息;其中,所述预设SA信道资源是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中最小的SA盲检能力预配置的;和/或,所述预设SA信道资源是基站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中最小的SA盲检能力配置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SA信息包括:待检测数据的传输类型信息;其中,所述根据所述SA信息,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的步骤,包括:
根据待检测数据的传输类型信息,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其中,所述传输类型信息所指示的传输类型包括:初传和重传,初传失败且进行重传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检测权值高于初传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SA信息,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SA信息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其中,所述SA信息对应的DMRS的RSRP越高,对应的检测权值越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SA信息,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SA信息所指示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DMRS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所述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其中,所述SA信息所指示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DMRS的信号接收功率越高,对应的检测权值越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A信息所指示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DMRS的信号接收功率包括:待检测数据对应的DMRS的RSRP,或待检测数据对应的DMRS的信号接收总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检测权值,在所述第一终端的数据检测能力内对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检测权值,在所述第一终端的数据检测能力内筛选待检测数据;
对筛选出的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检测权值,在所述第一终端的数据检测能力内筛选待检测数据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检测权值进行降序排序,得到一检测权值序列;
在所述检测权值序列中依次抽取相应的待检测数据;
判断抽取出的待检测数据所需的累积检测能力是否超出所述第一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
若未超出,则继续抽取所述检测权值序列中的下一待检测数据,直至抽取出的待检测数据所需的累积检测能力达到所述第一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
否则,将抽取出的待检测数据中检测权值最低的待检测数据去除,并继续抽取所述检测权值序列中的下一待检测数据,直至抽取出的待检测数据所需的累积检测能力达到所述第一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
9.一种终端,应用于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待检测数据的传输资源的调度分配SA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SA信息,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
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权值,在所述第一终端的数据检测能力内对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其中,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SA信息包括的待检测数据的传输类型信息、所述SA信息对应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所述SA信息所指示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信号接收功率中的至少一项,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在第一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内,优先对检测权值高的数据进行检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通过盲检方式检测至少一个第二终端通过预设SA信道资源发送的、用于指示待检测数据的传输资源的SA信息;其中,所述预设SA信道资源是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中最小的SA盲检能力预配置的;和/或,所述预设SA信道资源是基站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中最小的SA盲检能力配置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SA信息包括:待检测数据的优先级信息时;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第一处理子单元,用于根据待检测数据的优先级信息,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其中,所述优先级信息指示的待检测数据的优先级越高,对应的检测权值越高。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SA信息包括:待检测数据的传输类型信息;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第二处理子单元,用于根据待检测数据的传输类型信息,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其中,所述传输类型信息所指示的传输类型包括:初传和重传,初传失败且进行重传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检测权值高于初传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包括:
第三处理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SA信息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确定对应的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其中,所述SA信息对应的DMRS的RSRP越高,对应的检测权值越高。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包括:
第四处理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SA信息所指示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DMRS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所述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权值;其中,所述SA信息所指示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DMRS的信号接收功率越高,对应的检测权值越高。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SA信息所指示的待检测数据对应的DMRS的信号接收功率包括:待检测数据对应的DMRS的RSRP,或待检测数据对应的DMRS的信号接收总功率。
16.根据权利要求9~15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筛选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权值,在所述第一终端的数据检测能力内筛选待检测数据;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对筛选出的待检测数据进行检测。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单元包括:
排序子单元,用于将所述检测权值进行降序排序,得到一检测权值序列;
抽取子单元,用于在所述检测权值序列中依次抽取相应的待检测数据;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抽取出的待检测数据所需的累积检测能力是否超出所述第一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
第一筛选子单元,用于当抽取出的待检测数据所需的累积检测能力未超出所述第一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时,继续抽取所述检测权值序列中的下一待检测数据,直至抽取出的待检测数据所需的累积检测能力达到所述第一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
第二筛选子单元,用于当抽取出的待检测数据所需的累积检测能力超出所述第一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时,将抽取出的待检测数据中检测权值最低的待检测数据去除,并继续抽取所述检测权值序列中的下一待检测数据,直至抽取出的待检测数据所需的累积检测能力达到所述第一终端的最大数据检测能力。
CN201710056353.7A 2017-01-25 2017-01-25 一种数据检测方法及终端 Active CN1083472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56353.7A CN108347294B (zh) 2017-01-25 2017-01-25 一种数据检测方法及终端
PCT/CN2018/077530 WO2018137719A1 (zh) 2017-01-25 2018-02-28 一种数据检测方法及终端
US16/480,841 US10827512B2 (en) 2017-01-25 2018-02-28 Data detec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56353.7A CN108347294B (zh) 2017-01-25 2017-01-25 一种数据检测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47294A CN108347294A (zh) 2018-07-31
CN108347294B true CN108347294B (zh) 2021-03-19

Family

ID=62961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56353.7A Active CN108347294B (zh) 2017-01-25 2017-01-25 一种数据检测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27512B2 (zh)
CN (1) CN108347294B (zh)
WO (1) WO20181377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74677A1 (en) * 2017-03-24 2018-09-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ata transmission based on multiple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for transmitting data by employing multiple ports
CN112544119B (zh) * 2018-08-09 2024-05-10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v2v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13302999B (zh) * 2019-02-15 2022-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289936B (zh) * 2019-07-01 2020-05-12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权值排序的5g下行控制信道盲检测方法
CN113677019B (zh) * 2020-05-15 2024-1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资源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22849A1 (en) * 2014-08-06 2016-02-1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evice-to-device (d2d) pre-emption and access control
CN105955814A (zh) * 2016-05-06 2016-09-21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事件优先级调度的复杂事件检测方法
WO2017003156A1 (ko) * 2015-06-29 2017-01-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d2d 신호를 송신 또는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6332284A (zh) * 2015-06-25 2017-01-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资源预约、确定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71066A1 (en) * 2014-05-09 2015-11-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determining communication priority
US10039119B2 (en) * 2014-05-23 2018-07-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D2D transmission
WO2016028059A1 (ko) * 2014-08-18 2016-02-25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간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22849A1 (en) * 2014-08-06 2016-02-1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evice-to-device (d2d) pre-emption and access control
CN106332284A (zh) * 2015-06-25 2017-01-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资源预约、确定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WO2017003156A1 (ko) * 2015-06-29 2017-01-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d2d 신호를 송신 또는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5955814A (zh) * 2016-05-06 2016-09-21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事件优先级调度的复杂事件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27512B2 (en) 2020-11-03
CN108347294A (zh) 2018-07-31
US20200037339A1 (en) 2020-01-30
WO2018137719A1 (zh) 2018-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55325B (zh) 一种pucch资源映射的方法及装置
US20250008417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arch space settings and monitoring
EP3269067B1 (en) Reducing reference signals when communicating multiple sub-subframes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wireless terminal
CN106658742B (zh) 数据调度及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24111122A (ja) 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8347294B (zh) 一种数据检测方法及终端
CN103096493B (zh) 接收和发送控制信道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KR101643855B1 (ko) 제어 채널 후보들의 개수 및 블라인드 검출 횟수를 할당하는 방법, 기지국, 및 사용자 장비
JP2022525732A (ja) 情報伝送方法、端末デバイス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CN109392134A (zh) 一种资源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6647312A (zh) 终端装置、基站以及用于终端装置和基站的电路及方法
WO2015169050A1 (zh) 基于竞争的资源选择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889268A (zh) 下行调度资源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7852711A (zh) 上行控制信道发送与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8242970B (zh) 基于资源单位的非许可传输的反馈方法及设备
CN110191515B (zh) 一种laa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7682930B (zh) 一种资源选择方法及装置
WO2017132964A1 (zh)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0362594B2 (en) Scheduling in cellular networks
CN111294940A (zh) 发射功率的分配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WO2016033962A1 (zh) 一种信道复用的方法和装置
CN114364039B (zh) 一种载波选择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03427934A (zh) 公共参考信号crs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9544154A (zh) 用于执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213606A1 (en) Use of priority mismatch indication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3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