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9443395B - 一种用能强度多点计量差值超过限值判断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能强度多点计量差值超过限值判断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43395B
CN109443395B CN201811087929.7A CN201811087929A CN109443395B CN 109443395 B CN109443395 B CN 109443395B CN 201811087929 A CN201811087929 A CN 201811087929A CN 109443395 B CN109443395 B CN 1094433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value
intensity
metering
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8792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43395A (zh
Inventor
郑国权
卢继哲
刘宣
唐悦
阿辽沙·叶
张海龙
窦健
郑安刚
夏水斌
余鹤
唐登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filed Critical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Priority to CN20181108792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433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43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433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433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433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4/00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 G01D4/10Maximum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apparatus, i.e. where the tariff for a period is based on a maximum demand within that perio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1/00Electromechanical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ime integral of electric power or current, e.g. of consumption
    • G01R11/56Special tariff meters
    • G01R11/63Over-consumption meters, e.g. measuring consumption while a predetermined level of power is exceed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asuring Volume Flow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能强度多点计量差值超过限值判断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通过能源计量管理系统主站获取当日用能侧计量设备的用能强度数据以及其对应的供能侧计量设备的用能强度数据;确认用能侧计量设备当日的供能流量值是否在预设的区间内;若未超出,计算用户当日用能强度误差值;根据所述用户当日用能强度误差值与预设的误差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当日用户侧用能强度是否超出限值;所述方法及系统根据在同一能源输送线路上的2个不同计量设备的用能强度比较结果,分析计量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以及用户是否存在非正常用能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一种用能强度多点计量差值超过限值判断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能强度多点计量差值超过限值判断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国内已开展电水气热能源计量管理系统的建设,累计覆盖用户已达数百万户。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系统和设备的运维难度大幅提高,为有效降低运维工作量,精准定位系统和设备的故障,合理分析用户用能状态,应基于自动化采集手段高效采集设备数据,并通过合理的计算方法自动分析得出相应结论,支撑现场运维工作。
电水气热能源计量管理系统的建设借鉴了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近十年的建设经验,以针对电能表的电能信息采集技术为核心,同时接入并采集水表、燃气表和热量表的数据,在系统主站进行数据整合,实现多单合一等便民功能。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经过多年建设和运维,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有力促进了智能量测技术的发展,提升了电网智能化水平,采集的各类数据已经在电力交易、电费回收、用电检查、市场需求侧、线损精益分析、配电网运行监测、供电质量监测以及故障抢修等多个专业业务应用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已成为重要基础数据来源。
而在计量设备的实际应用中,用户可能会存在非正常的用能情况,而识别用户用能是否正常的途径复杂,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识别用户存在的非正常用能情况效果较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能强度多点计量差值超过限值判断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及系统通过通过获取并解析能源计量管理系统的数据,根据预设的条件判断用能强度多点计量差值是否超过限值,进而判断是否存在非正常用能情况,所述一种用能强度多点计量差值超过限值判断方法包括:
通过能源计量管理系统主站获取当日用能侧计量设备的用能强度数据以及其对应的供能侧计量设备的用能强度数据;
确认用能侧计量设备当日的供能流量值是否在预设的区间内;若超出,则反馈用能强度异常;所述预设区间根据用户标准供能流量值设定;
若未超出,计算用户当日用能强度误差值;所述用能强度误差值通过计算用能侧计量设备每秒用能量值减去能侧计量设备每秒用能量值的差与供能侧计量设备每秒用能量值的比值获得;
根据所述用户当日用能强度误差值与预设的误差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当日用户侧用能强度是否超出限值。
进一步的,所述计量设备包括电能表,当所述计量设备为电能表时,所述计量设备的每秒用能量值按视在功率值计算,供能流量值按电流值计算,用户标准供能流量值按额定电流计算。
进一步的,当计量设备为电能表时,所述预设的误差阈值为15%。
进一步的,所述计量设备包括水表、燃气表以及热量表;当所述计量设备为水表、燃气表以及热量表中的任一种时,所述计量设备的供能流量值和每秒用能量值按水表当前瞬时流速计算,用户标准供能流量值按最大流量计算。
进一步的,当计量设备为水表、燃气表以及热量表中的任一种时,所述预设的误差阈值为10%。
进一步的,确定所述当日用户侧用能强度是否超出限值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同一用能侧计量设备连续M日的每一日均超出限值,则生成用能强度计量差值超过限值事件,以M日中用户当日用能强度误差值的最小值作为事件等级。
进一步的,所述计量设备包括电能表、水表、燃气表以及热量表;若针对同一用户的一个或多个用能侧计量设备均发生用能强度计量差值超过限值事件,则对应该用户的用能强度计量差值超过限值事件为该用户的一个或多个计量设备各自对应的用能强度计量差值超过限值事件等级的加权平均值。
进一步的,所述电能表的权值为1.5,所述水表的权值为1.2,所述燃气表的权值为1.2,所述热量表的权值为1.1。
所述一种用能强度多点计量差值超过限值判断系统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所述数据获取单元用于通过能源计量管理系统主站获取当日用能侧计量设备的用能强度数据以及其对应的供能侧计量设备的用能强度数据;
异常监控单元,所述异常监控单元用于确认用能侧计量设备当日的供能流量值是否在预设的区间内;若超出,则反馈用能强度异常;所述预设区间根据用户标准供能流量值设定;
误差计算单元,所述误差计算单元用于计算用户当日用能强度误差值;所述用能强度误差值通过计算用能侧计量设备每秒用能量值减去能侧计量设备每秒用能量值的差与供能侧计量设备每秒用能量值的比值获得;
限值判断单元,所述限值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当日用能强度误差值与预设的误差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当日用户侧用能强度是否超出限值。
进一步的,所述计量设备包括电能表,当所述计量设备为电能表时,所述计量设备的每秒用能量值按视在功率值计算,供能流量值按电流值计算,用户标准供能流量值按额定电流计算。当计量设备为电能表时,所述预设的误差阈值为15%。
进一步的,所述计量设备包括水表、燃气表以及热量表;当所述计量设备为水表、燃气表以及热量表中的任一种时,所述计量设备的供能流量值和每秒用能量值按水表当前瞬时流速计算,用户标准供能流量值按最大流量计算。当计量设备为水表、燃气表以及热量表中的任一种时,所述预设的误差阈值为10%。
进一步的,所述限值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同一用能侧计量设备连续M日的每一日均超出限值时,生成用能强度计量差值超过限值事件,并以M日中用户当日用能强度误差值的最小值作为事件等级。
进一步的,所述计量设备包括电能表、水表、燃气表以及热量表;若针对同一用户的一个或多个用能侧计量设备均发生用能强度计量差值超过限值事件,则对应该用户的用能强度计量差值超过限值事件为该用户的一个或多个计量设备各自对应的用能强度计量差值超过限值事件等级的加权平均值。
进一步的,所述电能表的权值为1.5,所述水表的权值为1.2,所述燃气表的权值为1.2,所述热量表的权值为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给出了一种用能强度多点计量差值超过限值判断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及系统通过通过获取并解析能源计量管理系统的数据,根据预设的条件判断用能强度多点计量差值是否超过限值,进而判断是否存在非正常用能情况,所述方法及系统根据在同一能源输送线路上的2个不同计量设备的用能强度比较结果,分析计量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以及用户是否存在非正常用能的可能性。所述方法及系统用于电水气热能源计量管理系统,适用于系统主站、采集设备和计量设备共同构建的系统结构,由采集设备采集计量设备数据,在系统主站进行数据分析,判断用能强度多点计量差值超过限值状态和事件,分析结果可支撑能源计量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系统运行可靠性。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下面的附图,可以更为完整地理解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用能强度多点计量差值超过限值判断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用能强度多点计量差值超过限值判断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介绍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局限于此处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详尽地且完全地公开本发明,并且向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对于表示在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术语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相同的单元/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除非另有说明,此处使用的术语(包括科技术语)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具有通常的理解含义。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以通常使用的词典限定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与其相关领域的语境具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该被理解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义。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用能强度多点计量差值超过限值判断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10,通过能源计量管理系统主站获取当日用能侧计量设备的用能强度数据以及其对应的供能侧计量设备的用能强度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计量设备包括电能表,当所述计量设备为电能表时,所述计量设备的每秒用能量值按视在功率值计算,供能流量值按电流值计算,用户标准供能流量值按额定电流计算;当计量设备为电能表时,所述预设的误差阈值为15%。
进一步的,所述计量设备包括水表、燃气表以及热量表;当所述计量设备为水表、燃气表以及热量表中的任一种时,所述计量设备的供能流量值和每秒用能量值按水表当前瞬时流速计算,用户标准供能流量值按最大流量计算;当计量设备为水表、燃气表以及热量表中的任一种时,所述预设的误差阈值为10%。
步骤120,确认用能侧计量设备当日的供能流量值是否在预设的区间内;若超出,则反馈用能强度异常;所述预设区间根据用户标准供能流量值设定;
以本实施例为例:用能侧计量设备供能流量值大于用户标准供能流量值的10%;用能侧计量设备供能流量值小于用户标准供能流量值的5倍。
步骤130,若未超出,计算用户当日用能强度误差值;所述用能强度误差值通过计算用能侧计量设备每秒用能量值减去能侧计量设备每秒用能量值的差与供能侧计量设备每秒用能量值的比值获得;
在正常用能情况下,用能侧计量设备和供能侧计量设备满足:一组用能侧计量设备和一个供能侧计量设备,流经用能侧计量设备的能源必流经供能侧计量设备,流经供能侧计量设备的能源必流经用能侧计量设备。
步骤140,根据所述用户当日用能强度误差值与预设的误差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当日用户侧用能强度是否超出限值。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同一用能侧计量设备连续M日的每一日均超出限值,则生成用能强度计量差值超过限值事件,以M日中用户当日用能强度误差值的最小值作为事件等级。
进一步的,所述计量设备包括电能表、水表、燃气表以及热量表;若针对同一用户的一个或多个用能侧计量设备均发生用能强度计量差值超过限值事件,则对应该用户的用能强度计量差值超过限值事件为该用户的一个或多个计量设备各自对应的用能强度计量差值超过限值事件等级的加权平均值。
进一步的,所述电能表的权值为1.5,所述水表的权值为1.2,所述燃气表的权值为1.2,所述热量表的权值为1.1。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用能强度多点计量差值超过限值判断系统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210,所述数据获取单元210用于通过能源计量管理系统主站获取当日用能侧计量设备的用能强度数据以及其对应的供能侧计量设备的用能强度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计量设备包括电能表,当所述计量设备为电能表时,所述计量设备的每秒用能量值按视在功率值计算,供能流量值按电流值计算,用户标准供能流量值按额定电流计算。当计量设备为电能表时,所述预设的误差阈值为15%。
进一步的,所述计量设备包括水表、燃气表以及热量表;当所述计量设备为水表、燃气表以及热量表中的任一种时,所述计量设备的供能流量值和每秒用能量值按水表当前瞬时流速计算,用户标准供能流量值按最大流量计算。当计量设备为水表、燃气表以及热量表中的任一种时,所述预设的误差阈值为10%。
异常监控单元220,所述异常监控单元220用于确认用能侧计量设备当日的供能流量值是否在预设的区间内;若超出,则反馈用能强度异常;所述预设区间根据用户标准供能流量值设定;
误差计算单元230,所述误差计算单元230用于计算用户当日用能强度误差值;所述用能强度误差值通过计算用能侧计量设备每秒用能量值减去能侧计量设备每秒用能量值的差与供能侧计量设备每秒用能量值的比值获得;
限值判断单元240,所述限值判断单元240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当日用能强度误差值与预设的误差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当日用户侧用能强度是否超出限值。
进一步的,所述限值判断单元240用于在所述同一用能侧计量设备连续M日的每一日均超出限值时,生成用能强度计量差值超过限值事件,并以M日中用户当日用能强度误差值的最小值作为事件等级。
进一步的,所述计量设备包括电能表、水表、燃气表以及热量表;若针对同一用户的一个或多个用能侧计量设备均发生用能强度计量差值超过限值事件,则对应该用户的用能强度计量差值超过限值事件为该用户的一个或多个计量设备各自对应的用能强度计量差值超过限值事件等级的加权平均值。
进一步的,所述电能表的权值为1.5,所述水表的权值为1.2,所述燃气表的权值为1.2,所述热量表的权值为1.1。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步骤编号仅用于区别各步骤,而并不用于限制各步骤之间的时间或逻辑的关系,除非文中有明确的限定,否则各个步骤之间的关系包括各种可能的情况。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公开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公开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公开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系统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公开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公开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公开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系统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系统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的前提下,可以作出若干改进、修改、和变形,这些改进、修改、和变形都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能强度多点计量差值超过限值判断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能源计量管理系统主站获取当日用能侧计量设备的用能强度数据以及其对应的供能侧计量设备的用能强度数据;
确认用能侧计量设备当日的供能流量值是否在预设的区间内;若超出,则反馈用能强度异常;所述预设区间根据用户标准供能流量值设定;
若未超出,计算用户当日用能强度误差值;所述用能强度误差值通过计算用能侧计量设备每秒用能量值减去供能侧计量设备每秒用能量值的差与供能侧计量设备每秒用能量值的比值获得;
根据所述用户当日用能强度误差值与预设的误差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当日用能侧用能强度是否超出限值;
确定所述当日用能侧用能强度是否超出限值后, 若同一用能侧计量设备连续M日的每一日均超出限值,则生成用能强度计量差值超过限值事件,以M日中用户当日用能强度误差值的最小值作为事件等级;
所述计量设备包括电能表、水表、燃气表以及热量表;若针对同一用户的多个用能侧计量设备均发生用能强度计量差值超过限值事件,则对应该用户的用能强度计量差值超过限值事件为该用户的多个计量设备各自对应的用能强度计量差值超过限值事件等级的加权平均值;
所述电能表的权值为1.5,所述水表的权值为1.2,所述燃气表的权值为1.2,所述热量表的权值为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量设备为电能表时,所述计量设备的每秒用能量值按视在功率值计算,供能流量值按电流值计算,用户标准供能流量值按额定电流计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计量设备为电能表时,所述预设的误差阈值为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量设备为水表、燃气表以及热量表中的任一种时,所述计量设备的供能流量值和每秒用能量值按水表、燃气表以及热量表当前瞬时流速计算,用户标准供能流量值按最大流量计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计量设备为水表、燃气表以及热量表中的任一种时,所述预设的误差阈值为10%。
6.一种用能强度多点计量差值超过限值判断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所述数据获取单元用于通过能源计量管理系统主站获取当日用能侧计量设备的用能强度数据以及其对应的供能侧计量设备的用能强度数据;
异常监控单元,所述异常监控单元用于确认用能侧计量设备当日的供能流量值是否在预设的区间内;若超出,则反馈用能强度异常;所述预设区间根据用户标准供能流量值设定;
误差计算单元,所述误差计算单元用于计算用户当日用能强度误差值;所述用能强度误差值通过计算用能侧计量设备每秒用能量值减去供能侧计量设备每秒用能量值的差与供能侧计量设备每秒用能量值的比值获得;
限值判断单元,所述限值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当日用能强度误差值与预设的误差阈值进行比较,确定所述当日用能侧用能强度是否超出限值;
所述限值判断单元用于在同一用能侧计量设备连续M日的每一日均超出限值时,生成用能强度计量差值超过限值事件,并以M日中用户当日用能强度误差值的最小值作为事件等级;
所述计量设备包括电能表、水表、燃气表以及热量表;若针对同一用户的多个用能侧计量设备均发生用能强度计量差值超过限值事件,则对应该用户的用能强度计量差值超过限值事件为该用户的多个计量设备各自对应的用能强度计量差值超过限值事件等级的加权平均值;
所述电能表的权值为1.5,所述水表的权值为1.2,所述燃气表的权值为1.2,所述热量表的权值为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量设备为电能表时,所述计量设备的每秒用能量值按视在功率值计算,供能流量值按电流值计算,用户标准供能流量值按额定电流计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计量设备为电能表时,所述预设的误差阈值为15%。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量设备为水表、燃气表以及热量表中的任一种时,所述计量设备的供能流量值和每秒用能量值按水表、燃气表以及热量表当前瞬时流速计算,用户标准供能流量值按最大流量计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计量设备为水表、燃气表以及热量表中的任一种时,所述预设的误差阈值为10%。
CN201811087929.7A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用能强度多点计量差值超过限值判断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94433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87929.7A CN109443395B (zh)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用能强度多点计量差值超过限值判断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87929.7A CN109443395B (zh)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用能强度多点计量差值超过限值判断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43395A CN109443395A (zh) 2019-03-08
CN109443395B true CN109443395B (zh) 2022-03-04

Family

ID=65530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87929.7A Active CN109443395B (zh)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用能强度多点计量差值超过限值判断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433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5577B (zh) * 2020-01-20 2021-05-07 广州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燃气异常工况信息处理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2205402A1 (zh) * 2021-04-02 2022-10-06 广州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燃气异常工况信息处理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6657B (zh) * 2008-04-22 2011-12-14 深圳浩宁达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输电线路在线计量、实时监测方法及其系统
CN106022951A (zh) * 2016-05-09 2016-10-12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电异常分析的方法及装置
US20180143057A1 (en) * 2016-11-22 2018-05-24 Wint Wi Ltd Aggregated demographic data
CN107390572A (zh) * 2017-06-26 2017-11-24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宁津县供电公司 一种远程反窃电检查报警装置及反窃电方法
CN107478926B (zh) * 2017-07-14 2020-10-09 宁波三星医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电监视装置及方法
CN107478882A (zh) * 2017-09-06 2017-12-15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电表远程监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43395A (zh) 2019-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54209B (zh) 基于决策树算法的电能表故障预测方法
CN106443556A (zh) 电能表智能诊断方法
CN110703009B (zh) 台区线损率异常分析及处理方法
CN103700025B (zh) 一种基于风险分析的电力系统设备重要度的评估排序方法
CN106405475A (zh) 电能表异常诊断方法
CN110311709B (zh)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故障判别方法
CN106022951A (zh) 一种用电异常分析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71448A (zh) 一种电能表分流分析防窃电预警分析方法
CN110750760A (zh) 一种基于态势感知和控制图的异常理论线损检测方法
CN105277910B (zh) 远程评估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可靠性的方法及系统
CN108152665A (zh) 用电异常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8962573B (zh) 一种用户用电负荷辨识智能电能表检测方法
CN109443395B (zh) 一种用能强度多点计量差值超过限值判断方法及系统
CN119026056A (zh)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储能系统健康监测方法
CN104502692A (zh) 电量异动的检测方法及中央处理设备
CN109470289B (zh) 一种识别计量设备用能流量值反向事件的方法和系统
CN110187247A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的电弧故障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09492184B (zh) 一种用能量值多点计量差值超过限值判断方法及系统
CN113269478B (zh) 一种基于多模型的集中器异常数据提醒方法及系统
CN105954580A (zh) 远程电能计量监测系统
CN205720421U (zh) 远程电能计量监测系统
CN109377407B (zh) 一种用能强度周期统计最大值超过限值判断方法及系统
CN112561230B (zh) 基于电气特征的环保设备状态监测方法
CN115941435A (zh) 一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异常信息的智能诊断系统及方法
CN107622078B (zh) 一种实时监控用电信息采集设备健康状态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