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31104A - 一种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731104A CN109731104A CN201811637920.9A CN201811637920A CN109731104A CN 109731104 A CN109731104 A CN 109731104A CN 201811637920 A CN201811637920 A CN 201811637920A CN 109731104 A CN109731104 A CN 1097311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ypeptide
- pmi
- rare earth
- delivery system
- ing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及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包括:纳米团簇(LDN)、两种不同的抗癌肽(BIM和PMI)和一个环肽iNGR。该纳米团簇由镧系元素掺杂的纳米颗粒自组装而成,多肽BIM、PMI、iNGR通过半胱氨酸的巯基与纳米团簇的表面直接结合,本发明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增强了多肽药物对蛋白酶水解的抗性,响应于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的还原条件而被分解,在体内抑制癌细胞生长,在癌症的靶向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材料和纳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及其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是两个或多个蛋白质之间的一类高特异性接触,是几乎所有生命过程中的代谢反应的结果。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存在大量对质子泵抑制剂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的基础研究,并且发现在人类蛋白质组中的 650,000PPIs中,至少有40%是由蛋白质球状结构域和另一个蛋白质的肽或片段之间的键相互作用组成的。因此,这些天然的多肽或蛋白质片段可以作为开发多肽疗法的良好框架。更妙的是,与传统的小分子相比,多肽毒性小,特异性高,易于合成,因此对杀虫剂的效果被寄予很大希望。然而,大多数人总是选择小分子或重组生物疗法(如抗体和融合蛋白)而不是多肽作为他们解决新目标的首选治疗方式。因此,多肽药物仅占全球药品市场的一小部分,其销售额还不到全球药品总销售额的5%。尽管如此,几乎所有被批准用于临床使用的多肽都只在细胞外起作用。然而,绝大多数PPIs发生在细胞内。这些突出缺失的原因是肽的先天缺陷:多肽是膜不渗透以及生物学上不稳定。
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和提高多肽药物的疗效,我们开发了多种策略,如D-异构化、化学修饰、主干循环、纳米工程和载体封装。受益于这些方法学,近5 年来,临床各阶段有170个多肽以及临床前阶段有200多个多肽处于开发中。然而,据我们所知,到2017年底,只有三种细胞内多肽药物完成了临床试验的第一阶段(Cilengitide,SAH-p53-8和AT-406)。这些临床试验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认为这些修饰和封装的缺点(如低特异性、低负载能力和高副作用)超过了它们自身的优势。因此,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特别是关于如何有效地将肽传递到感兴趣的部位,如肿瘤而非健康组织的细胞上的问题。
由于增强的渗透性和保留效应(EPR)和可控的表面化学修饰,纳米技术为抗癌肽的传递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然而,各种纳米药物的临床抗肿瘤应用总是受到低肿瘤特异性定位和安全缺陷的制约。尽管一些精细的纳米系统可以实现具有生物安全性的靶向抗肿瘤治疗,但这些纳米载体大多具有相对复杂的结构和成分,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耗时耗力的化学过程。此外,在这些费力的合成之后,生物性不安全的有机试剂总是存在不可避免的残留,导致生物相容性降低。此外,由于肽的复杂物理和化学性质,包括不可思议的拓扑结构和电荷特性,纳米递送系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药物装载量低的固有问题。更糟的糕是,肽的复杂化学性质(疏水性、电荷性和氧化还原)也会破坏胶体纳米粒子偶联后的稳态。稳定纳米粒子在生理条件下聚集沉淀,不可避免的会导致体内颗粒循环动力学的不稳定。其次,对于癌症治疗,不稳定性会导致抗癌肽过早释放,网状内皮系统摄取增加,从而导致传递无效和靶外毒性。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及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多肽-稀土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克服上述缺陷。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包括LaOF:Ce, Tb、抗癌肽BIM、抗癌肽PMI、和环肽iNGR。
较佳的,所述抗癌肽PMI的氨基酸组成为:TSFAEYWALLSP。
较佳的,所述抗癌肽BIM的氨基酸组成为:IWIAQELRRIGDEFNAYYARR。
较佳的,所述环肽iNGR的氨基酸组成为:CRNGRGPDC。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通过高沸点溶剂法将三氟乙酸前体合成油胺包覆的30%-50%铈和 5%-35%铽共掺杂氟氧化镧,之后将其与聚丙烯酸发生强配体交换反应以及与精氨酸发生EDC/NHS化学反应,最后得到LaOF:Ce,Tb;
步骤b,将所制备的LDN按0.5mg/ml浓度重新分散在浓度为10%-30%的乙腈中,然后分别加入0.5-2mgBIM-Cys、0.5-2mg PMI-Cys、0.5-2mg SH-PEGn-iNGR, 15-50摄氏度下搅拌孵育10-30分钟;最后加入1mL浓度为0.5-2mg/ml的 HS-PEG-SH溶液,20-45摄氏度下搅拌孵育0.5-1.5小时,8000-13000rpm离心沉淀去掉上清后收集产物,干燥,即得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
较佳的,步骤b中,是分别加入1mg BIM-Cys、1mg PMI-Cys、1mg SH-PEGn-iNGR。
较佳的,步骤b中,是浓度为20%的乙腈。
较佳的,步骤b中,30摄氏度下搅拌孵育20分钟。
较佳的,步骤b中,加入1mL浓度为1mg/ml的HS-PEG-SH溶液,30摄氏度下搅拌孵育1小时,10000rpm离心沉淀去掉上清后收集产物。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的应用,将抗癌肽BIM和抗癌肽PMI递送到癌细胞内,导致癌细胞凋亡,或者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包括:纳米团簇(LDN)、两种不同的抗癌肽(BIM 和PMI)和一个环肽iNGR。该纳米团簇由镧系元素掺杂的纳米颗粒自组装而成,多肽BIM、PMI、iNGR通过半胱氨酸的巯基与纳米团簇的表面直接结合,本发明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增强了多肽药物对蛋白酶水解的抗性,响应于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的还原条件而被分解,在体内抑制癌细胞生长,在癌症的靶向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用于肿瘤细胞靶向分子治疗的肽-镧系纳米颗粒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LDN-iNGR-PMI-BIM的理化性质图;
图中,(A)LDN-iNGR-PMI-BIM的流体动力学直径;(B)LDN-iNGR-PMI-BIM 的HRTEM的图像;(C)LDN和LDN-iNGR-PMI-BIM的UV-His图;(D)LDN和 LDN-iNGR-PMI-BIM的FTIR谱。(E)在pH7.4的10mm PBS缓冲液中LDN和 LDN-iNGR-PMI-BIM的ZETA电位;
图3是本发明的LDN-iNGR-PMI-BIM的肿瘤特异性积累及肿瘤细胞靶向研究;
图中,(A)荧光显微镜观察LDN-iNGR-PMI-BIM在肿瘤和主要器官中的生物分布。(B)LDN-iNGR-PMI-BIM在肿瘤和主要器官中的相对荧光强度。(C) LDN-iNGR-PMI-BIM靶向癌细胞的示意图。(D)流式细胞术分析定量表征纳米颗粒对HCT116和PMBC的细胞摄取;
图4是本发明实施的体外LDN-iNGR-PMI-BIM对肿瘤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图中,(A)HCT116p53+/+按上述不同纳米颗粒药物处理24h,采用Annexin V-PI染色法及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细胞周期。(B)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CT116 和HCT116p53+/+细胞凋亡情况。PBS作为(A)和(B)的对照组;
图5是本发明实施的LDN-iNGR-PMI-BIM对HCT116p53+/+肿瘤小鼠的抗癌作用;
图中,(A)不同处理组小鼠HCT116p53+/+肿瘤生长曲线。(B)12天治疗后平均肿瘤重量,**P<0.01。治疗12天后肿瘤的H&E(C)和TUNEL(D)染色。所有的图像都是肿瘤组织放大200倍的图像。
图6是给药12天后裸鼠体重及血液相关生理指标评估;
图中,(A)研究期间每天记录裸鼠的体重。实验结束时,在处死小鼠前采集小鼠血液。接下来用常规方法检测WBC(B)、PTL(C)、RBC(D)、HB(E)的水平。
图7是不同组裸鼠肝脏重量(A)、AST(B)、ALT(C)、BUN(D)、CRE(E)、脾脏重量(F)的变化图。
图8为药物处理后裸鼠的主要器官的代表性组织学H&E染色。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元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
本发明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及其制备和应用
本发明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包括镧系纳米团簇LaOF:Ce,Tb(以下简称LDN,lanthanide-doped fluorescent nanoparticles,或者以LDN代表LaOF: Ce,Tb)、抗癌肽BIM、抗癌肽PMI、和环肽iNGR(LDN)。,所述抗癌肽PMI的氨基酸组成为:TSFAEYWALLSP。所述抗癌肽BIM的氨基酸组成为: IWIAQELRRIGDEFNAYYARR。所述环肽iNGR的氨基酸组成为:CRNGRGPDC。
本发明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的制备方法如下:
首先,通过高沸点溶剂法将三氟乙酸前体合成油胺包覆的30%-50%(例如 30%、45%、50%)铈和5%-35%(例如5%、10%、15%、20%、25%、30%、35%)铽共掺杂氟氧化镧,之后将其与聚丙烯酸(PAA)发生强配体交换反应以及与精氨酸发生EDC/NHS化学反应,最后得到稀土材料LaOF:Ce,Tb(以下以LDN代表 LaOF:Ce,Tb),例如(LaOF:45%Ce,15%Tb),或者(GdOF:35%Ce,25%Tb),或者 (GdOF:30%Ce,35%Tb),或者(GdOF:50%Ce,30%Tb)。
接着,用FMOC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合成纯化得到iNGR、PMI-Cys和 BIM-Cys。iNGR被SH-PEH-SH和马来酰亚胺基乙酸N-琥珀酰亚胺酯聚乙二醇化,得SH-PEG-iNGR。
最后,将5mg LDN分散于10ml含10%-30%(例如,10%、20%、30%)乙腈的 PBS缓冲液(例如,PH7.4),即按0.5mg/ml浓度重新分散在浓度为10%-30%的乙腈中,取0.5-2mg(例如0.5mg、1.0mg、2mg)PMI-Cys、0.5-2mg(例如0.5 mg、1.0mg、2mg)BIM-Cys、0.5-2mg(例如0.5mg、1.0mg、2mg)SH-PEG-iNGR 同时加入到LDN溶液中。在15-50(例如15、20、30、45、50)摄氏度搅拌10—30 (例如10、20、30)分钟后,加入1ml浓度为0.5-2mg/ml,(例如0.5mg/ml、1mg/ml、1.5mg/ml、2mg/ml)的SH-PEG-SH溶液,20-45℃(例如20℃、25℃、 30℃、35℃、45℃)下搅拌0.5-1.5小时(例如30分钟、40分钟、1小时、1.2 小时、1.5小时),8000-13000rpm(例如8000、10000、12000、13000)rpm离心收集产物,冷冻干燥可以得到LDN-iNGR-PMI-BIM粉末。
本发明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LDN-iNGR-PMI-BIM的理化性质
通过动态光散射(DLS)、高分变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来进一步测定所制备的纳米晶体形态,尺寸和物理结构。肽偶联后,在PBS缓冲液(pH 7.4) 中,LDN-iNGR-PMI-BIM的流体动力学直径从LDN的3.4nm-6.1nm(例如4.1nm、 4.6nm、5.0nm)增加到9.5nm-12.5nm(例如9.5nm、11.0nm、12.5nm) (图2A)。此外,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HRTEM)显示LDN-iNGR-PMI-BIM 了单分散的纳米结构均匀的直径为6.0±0.5-8.0±0.5nm(例如7.5±0.5nm)(图 2B)。与动态光散射(DLS)测得的粒径相比,HRTEM测得的粒径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纳米粒子在水溶液中形成了水化层,说明LDN-iNGR-PMI-BIM在水溶液中具有很好的溶解性。此外,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证实了多肽功能化的成功。在280nm和214nm处有两个典型的 UV-vis吸收峰,分别是芳香结构和多肽(图2C)。此外,位于3500和1700cm-1 的两个红外光谱谱分别与来自多肽的N-H和C=O官能团有关(图2D)。多肽偶联后LDN的表面电位(ZETA电位)由-21.3mV变为18.2mV(图2E),这些都进一步表明了LDN-iNGR-PMI-BIM连接的成功。
检测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LDN-iNGR-PMI-BIM靶向肿瘤细胞的情况
为了验证我们的肿瘤靶向设计,我们使用氯化罗丹明101(一种红色荧光染料)标记的LDN-iNGR-PMI-BIM来检测其在HCT116(结肠癌)小鼠的生物分布。如 (图3A)所示,在注射200μL的纳米粒子(剂量:2毫克/公斤)4h后在肿瘤部位可以观察到明亮的荧光。通过进一步半定量这些结果(图3B),尽管肾脏和肝脏中存在一些LDN-iNGR-PMI-BIM分布,但肿瘤中积累的LDN-iNGR-PMI-BIM远多于非肿瘤器官,这些说明LDN-iNGR-PMI-BIM可以在肿瘤处特异性积累。此外, iNGR结合也可以赋予纳米粒子以癌细胞特异性。正如之前的报道,细胞内化可以通过癌细胞表面的蛋白水解过程激活CendR motif CRNGR来触发。这种策略只允许在靶向癌细胞中激活CendR motif,避免在其他细胞中发生内化过程(图 3B)。为验证这一说法,分别用染料标记的LDN-iNGR-PMI-BIM和染料标记的 LDN-PMI-BIM孵育HCT116细胞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4小时。如图3D流式细胞术测量的细胞吞噬情况所示,LDN-iNGR-PMI-BIM被癌细胞占据的比例高达 91.3%,而几乎没有发现细胞对不存在iNGR的药物的吸收。更重要的是,无论是LDN-iNGR-PMI-BIM还是LDN-PMI-BIM均未显示对健康PBMC有明显的细胞摄取。综上所述,这些结果证实了LDN-iNGR-PMI-BIM具有极好的肿瘤细胞特异性靶向能力。
本发明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LDN-iNGR-PMI-BIM体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周期阻滞
为了进一步证实LDN-iNGR-PMI-BIM可将肽转运到癌细胞中,导致细胞凋亡。我们把HCT116(野生型p53)分别与浓度1μm的LDN-iNGR-PMI-BIM LDN-iNGR-PMI 进行孵育,在培养24h后,结果显示:LDN-iNGR-PMI-BIM和LDN-iNGR-PMI均显著诱导HCT116细胞在G0/G1期的周期阻滞(图4A),这从机制上验证了PMI的作用模式。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将HCT116(p53野生型)和HCT116p53-/-(p53 缺陷)分别与LDN-iNGR-PMI-BIM和LDN-iNGR-PMI孵育48h进行细胞凋亡检测。与细胞周期结果一致,FACS分析证实HCT116细胞(p53野生型)在使用 LDN-iNGR-PMI-BIM和LDN-iNGR-PMI治疗48h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凋亡(图4B)。同时,LDN-iNGR-PMI-BIM组的细胞凋亡百分比(从基础水平约等于10%)高于LDN-iNGR-PMI(图4B),这说明BIM增强了PMI诱导凋亡的功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LDN-iNGR-PMI处理的HCT116p53-/-细胞中未观察到高于对照组的凋亡诱导,LDN-iNGR-PMI-BIM处理的样本中未发现超过30%的凋亡(图4B),这说明LDN-iNGR-PMI-BIM主要以p53依赖的方式诱导癌细胞凋亡。
本发明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LDN-iNGR-PMI-BIM对肝癌治疗效果的载体评价
为构建HCT116皮下肝癌模型,取雌性BALB/c裸鼠(5周龄)30只,200μ L HCT116(包含5×106细胞)悬浮细胞注射到皮下组织在右臀部,将小鼠分成 6组(N=5):LDN-iNGR-PMI-BIM,LDN-iNGR-PMI,PMI,PMI+BIM,DOX,PBS(空白对照组)。在接种第12天以后给予药物治疗,按照1.5mg/Kg,200μL,1天次,共12次,皮下注射。每两天测量一次肿瘤体积。肿瘤体积公式:V(mm3)=长度(mm) ×宽度(毫米)×宽度(毫米)/2。如图5A所示,与PBS对照组相比,LDN-iNGR-PMI-BIM组肿瘤生长得到明显抑制(图5A)。在12天的治疗后,老鼠处死后剥离肿瘤称重,结果显示,PMI或PMI/BIM联合治疗对肿瘤体重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可能是由于游离肽不能在肿瘤部位聚集并穿过癌细胞细胞膜。此外, LDN-iNGR-PMI-BIM治疗组肿瘤的重量显著低于LDN-iNGR-PMI治疗组肿瘤的重量 (图5B),这再次支持了PMI和BIM的协同作用。此外,在H&E组织学分析(图 5C)和TUNEL细胞凋亡染色(图5D)结果中,PBS-、PMI-和PMI/BIM联合治疗的肿瘤无凋亡,而在DOX、LDN-iNGR-PMI和LDN-iNGR-PMI-BIM治疗组中可见大量肿瘤凋亡。值得注意的是,LDN-iNGR-PMI-BIM治疗肿瘤的tunel阳性细胞多于 LDN-iNGR-PMI治疗的细胞(图5D),再次说明BIM增强了PMI诱导凋亡的功能,即,实现将抗癌肽BIM和抗癌肽PMI共同递送到癌细胞内(穿透爱细胞膜),并在癌细胞内聚集促使癌细胞凋亡。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结果为 LDN-iNGR-PMI-BIM在体内具有强大的抗癌作用提供了大量证据。
本发明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LDN-iNGR-PMI-BIM在体内的安全性评价
为了评价LDN-iNGR-PMI-BIM在体内的安全性,在12天给药期间,记录了成瘤小鼠的体重变化,结果显示:DOX组小鼠体重明显降低(图6A)。此外,PBS 对照组的体重有轻微下降的趋势(图6A),可能是由于肿瘤生长引起的功能低下。但是经过LDN-iNGR-PMI-BIM和LDN-iNGR-PMI处理的小鼠在治疗期间体重几乎没什么变化(图6A)。同时我们发现DOX导致白细胞(图6B)和血小板(图6C)严重减少,但这两种情况在LDN-iNGR-PMI-BIM和LDN-iNGR-PMI处理小鼠中均未观察到。此外,两种纳米颗粒处理的小鼠未发现溶血(图6C和6D),这些结果证实LDN-iNGR-PMI-BIM对血液系统无毒。
同样地,肝肾在药物代谢中起关键作用,因此我们通过免疫和生化手段评价了LDN-iNGR-PMI-BIM对两器官功能的影响。肝脏方面,LDN-iNGR-PMI-BIM给药后,与对照组相比,肝脏重量和两种酶(AST和ALT)的活性没有差异,而DOX 给药小鼠肝脏重量明显下降,肝功能明显紊乱(图7A-C)。肾脏方面, LDN-iNGR-PMI-BIM治疗后,血液中尿素氮(BUN,图7D)和血清肌酐(CRE,图7E) 无变化,提示LDN-iNGR-PMI-BIM对肾脏是安全的。此外,DOX治疗也会导致严重的脾脏衰竭,而LDN-iNGR-PMI-BIM治疗的小鼠保持脾脏健康(图7F)。在组织学方面,LDN-iNGR-PMI-BIM组和对照组中没有观察到老鼠器主要器官病变,但在DOX组中存在,包括肝坏死,肾炎症和肺的肺泡壁增厚(图8)。这些结果表明,LDN-iNGR-PMI-BIM无明显毒副作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用以治疗肝癌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肝癌,亦可用于其他癌症,例如肾癌、食管癌等均可达到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在此不再详述。
综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包括:纳米团簇(LDN)、两种不同的抗癌肽(BIM和PMI) 和一个环肽iNGR。该纳米团簇由镧系元素掺杂的纳米颗粒自组装而成,多肽BIM、 PMI、iNGR通过半胱氨酸的巯基与纳米团簇的表面直接结合,本发明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增强了多肽药物对蛋白酶水解的抗性,响应于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的还原条件而被分解,在体内抑制癌细胞生长,在癌症的靶向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LaOF:Ce,Tb、抗癌肽BIM、抗癌肽PMI、和环肽iNGR。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癌肽PMI的氨基酸组成为:TSFAEYWALLSP。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癌肽BIM的氨基酸组成为:IWIAQELRRIGDEFNAYYARR。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肽iNGR的氨基酸组成为:CRNGRGPDC。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通过高沸点溶剂法将三氟乙酸前体合成油胺包覆的30%-50%铈和5%-35%铽共掺杂氟氧化镧,之后将其与聚丙烯酸发生强配体交换反应以及与精氨酸发生EDC/NHS化学反应,最后得到LaOF:Ce,Tb;
步骤b,将所制备的LDN按0.5mg/ml浓度重新分散在浓度为10%-30%的乙腈中,然后分别加入0.5-2mgBIM-Cys、0.5-2mg PMI-Cys、0.5-2mg SH-PEGn-iNGR,15-50摄氏度下搅拌孵育10-30分钟;最后加入1mL浓度为0.5-2mg/ml的HS-PEG-SH溶液,20-45摄氏度下搅拌孵育0.5-1.5小时,8000-13000rpm离心沉淀去掉上清后收集产物,干燥,即得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是分别加入1mg BIM-Cys、1mg PMI-Cys、1mg SH-PEGn-iNGR。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是浓度为20%的乙腈。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30摄氏度下搅拌孵育20分钟。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加入1mL浓度为1mg/ml的HS-PEG-SH溶液,30摄氏度下搅拌孵育1小时,10000rpm离心沉淀去掉上清后收集产物。
10.如权利要求5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抗癌肽BIM和抗癌肽PMI递送到癌细胞内,导致癌细胞凋亡,或者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1811637920.9A CN109731104A (zh) | 2018-12-29 | 2018-12-29 | 一种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1811637920.9A CN109731104A (zh) | 2018-12-29 | 2018-12-29 | 一种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Publications (1)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09731104A true CN109731104A (zh) | 2019-05-10 |
Family
ID=66362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1811637920.9A Withdrawn CN109731104A (zh) | 2018-12-29 | 2018-12-29 | 一种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 Country | Link |
|---|---|
| CN (1) | CN109731104A (zh) |
Cited By (2)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11909241A (zh) * | 2020-07-09 | 2020-11-10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一种多肽纳米杂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4452405A (zh) * | 2022-02-28 | 2022-05-10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一种具有诱导铁死亡和激活p53功能的金属有机超分子 |
Citations (6)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5853355A (zh) * | 2015-01-23 | 2016-08-17 | 复旦大学 | 一种用于抗癌的装订肽聚合物胶束制剂 |
| CN107033873A (zh) * | 2017-03-10 | 2017-08-11 | 苏州明基医院有限公司 | 一种稀土染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7551277A (zh) * | 2017-08-14 | 2018-01-09 | 天津医科大学 | 用于包载抗肿瘤药物的pH敏感靶向磷脂聚组氨酸纳米粒 |
| CN108348571A (zh) * | 2015-09-03 | 2018-07-31 | 艾瑞朗医疗公司 | 拟肽大环化合物及其用途 |
| CN108368161A (zh) * | 2015-09-10 | 2018-08-03 | 艾瑞朗医疗公司 | 作为mcl-1调节剂的拟肽大环化合物 |
| US20180273587A1 (en) * | 2017-03-09 | 2018-09-27 | Aileron Therapeutics, Inc. | Warhead-containing peptidomimetic macrocycles as modulators of bfl-1 |
-
2018
- 2018-12-29 CN CN201811637920.9A patent/CN109731104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6)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5853355A (zh) * | 2015-01-23 | 2016-08-17 | 复旦大学 | 一种用于抗癌的装订肽聚合物胶束制剂 |
| CN108348571A (zh) * | 2015-09-03 | 2018-07-31 | 艾瑞朗医疗公司 | 拟肽大环化合物及其用途 |
| CN108368161A (zh) * | 2015-09-10 | 2018-08-03 | 艾瑞朗医疗公司 | 作为mcl-1调节剂的拟肽大环化合物 |
| US20180273587A1 (en) * | 2017-03-09 | 2018-09-27 | Aileron Therapeutics, Inc. | Warhead-containing peptidomimetic macrocycles as modulators of bfl-1 |
| CN107033873A (zh) * | 2017-03-10 | 2017-08-11 | 苏州明基医院有限公司 | 一种稀土染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7551277A (zh) * | 2017-08-14 | 2018-01-09 | 天津医科大学 | 用于包载抗肿瘤药物的pH敏感靶向磷脂聚组氨酸纳米粒 |
Non-Patent Citations (4)
| Title |
|---|
| JAMES L. LABELLE等: "A stapled BIM peptide overcomes apoptotic resistance in hematologic cancers",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 |
| JIN YAN等: "Self-Assembled Peptide-Lanthanide Nanoclusters for Safe Tumor Therapy:Overcoming and Utilizing Biological Barriers to Peptide Drug Delivery", 《ACS NANO》 * |
| PAZGIER M等: "Structural basis for high-affinity peptide inhibition of p53 interactions with MDM2 and MDMX",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 |
| YA-PING DU等: "Luminescent Monodisperse Nanocrystals of Lanthanide Oxyfluorides Synthesized from Trifluoroacetate Precursors in High-Boiling Solvents", 《J. PHYS. CHEM. C》 * |
Cited By (3)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11909241A (zh) * | 2020-07-09 | 2020-11-10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一种多肽纳米杂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1909241B (zh) * | 2020-07-09 | 2021-12-17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一种多肽纳米杂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4452405A (zh) * | 2022-02-28 | 2022-05-10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一种具有诱导铁死亡和激活p53功能的金属有机超分子 |
Similar Documents
|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 Ding et al. | A multimodal Metal-Organic framework based on unsaturated metal site for enhancing antitumor cytotoxicity through Chemo-Photodynamic therapy | |
| Hua et al. | Multistage-responsive clustered nanosystem to improve tumor accumulation and penetration for photothermal/enhanced radiation synergistic therapy | |
| US11497809B2 (en) | Multifunctional nanoparticle compositions and uses thereof | |
| Lu et al. | Nanoscal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therapeutic, imaging, and sensing applications | |
| Sun et al. | PEG-mediated synthesis of highly dispersive multifunctional superparamagnetic nanoparticles: thei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function in vivo | |
| Zhang et al. | Intrinsic nucleus-targeted ultra-small metal–organic framework for the type I sonodynamic treatment of orthotopic pancreatic carcinoma | |
| Ni et al. |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paclitaxel loaded on magnetic Fe3O4@ mSiO2-NH2-FA nanocomposites to MCF-7 cells | |
| EP2860193B1 (en) | Polypeptide with function of targeted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anoparticles carrying same and use thereof | |
| Rejinold et al. | Evaluation of cell penetrating peptide coated Mn: ZnS nanoparticles for paclitaxel delivery to cancer cells | |
| Taheri-Ledari et al. | A magnetic antibody-conjugated nano-system for selective delivery of Ca (OH) 2 and taxotere in ovarian cancer cells | |
| Song et al. | Overcoming blood–brain barrier by HER2-targeted nanosystem to suppress glioblastoma cell migration, invasion and tumor growth | |
| Kopwitthaya et al. | Biocompatible PEGylated gold nanorods as colored contrast agents for targeted in vivocancer applications | |
| Wang et al. | Oligomycin A induces apoptosis‐to‐pyroptosis switch against melanoma with sensitized immunotherapy | |
| Huang et al. | Development of curcumin-loaded galactosylated chitosan-coated nanoparticles for targeted deliver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 |
| Tian et al. | Engineering of an endogenous hydrogen sulfide responsive smart agent for photoacoustic imaging-guided combination of photothermal 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for colon cancer | |
| US12128041B2 (en) | Nanoparticles for delivering drug, whose surface is modified with peptide for targeting brain cancer,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use thereof | |
| CN103446588B (zh) | 靶向型诊疗联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 Tan et al. | Assembly of Metal–Phenolic Networks onto Microbubbles for One‐Step Generation of Functional Microcapsules | |
| Ahmari et al. | A green approach for preparation of chitosan/hydroxyapatite/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hydrogel nanocomposite for improved 5-FU delivery | |
| CN109731104A (zh) | 一种多肽-稀土材料递送系统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
| CN106581683A (zh) | 一种聚乙二醇修饰的金属有机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 |
| CN110013559A (zh) | 一种ha靶向的双金属氢氧化物-超小铁纳米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 |
| Babaei et al. | Harnessing curcumin in a multifunctional biodegradable metal-organic framework (bio-MOF) for targeted colorectal cancer theranostics | |
| Zhang et al. | Integrated platform of oxygen self-enriched nanovesicles: SP94 peptide-directed chemo/sonodynamic therapy for liver cancer | |
| Tullio et al. | Development of an effective tumor-targeted contrast agent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ased on Mn/H-ferritin nanocomplexes |
Legal Events
|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