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先腌制调味再烹调的自动烹饪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烹饪研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在自动烹饪机中先腌制调味再烹调的自动烹饪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都市人群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夫妻双方皆是上班族的家庭,为了每日三餐的准备,不得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再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于食材原料的购买、清洗、切菜及烹调等处理,大多人都不堪重负。
近年来,随着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动烹饪设备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从最开始的烹饪腔体内的自动翻炒,到烹饪物料的自动投放,再到完成菜肴的自动盛出、烹饪容器的自动清洗,自动烹饪设备可以辅助人们完成的工作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甚至包括生鲜食材的预制以及配送、烹饪程序通过网络自动获取等,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实现方法。
对于传统中式烹饪而言,食材入锅烹饪前的腌制是非常重要的,所需用到的腌汁、腌制工艺次序、时间均会极大地影响食材烹饪出来的风味,而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食材腌制的时间一般不能太长,如大多数的鱼肉润嫩多孔,腌汁的浸泡时间仅需10~15分钟,而去皮鸡肉可能需要几十分钟,若是浸泡时间过长,腌汁会导致肉的蛋白质分子重组为更密、更细小的形状,使表面变硬,会极大地影响食材最终烹饪出来的风味。
但现有的自动烹饪机及其烹饪方法中,要么不具有腌制功能,要么直接采用腌制食材,腌制食材一般是购买配菜公司预先腌制好的食材,这些食材在存储、运输等步骤中会因为腌制时间过长而导致肉质变老,这对整个自动烹饪过程来说,仍是很不完善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先腌制调味再烹调的自动烹饪方法,该方法能在对生鲜食材实施自动烹饪之前,先对其中需要腌制的部分进行自动腌制,从而为最终的成品提供更佳的烹调风味。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先腌制调味再烹调的自动烹饪方法,包括步骤:
(1)往烹饪机的烹饪容器内自动投入调配腌汁所需的烹调用调料,所述调料包括液态、颗粒、粉状或浆体状的烹调用调料,或者是已经调配好的腌制用料;
(2)根据腌汁调配程序,将烹饪容器内的调料搅拌至均匀,形成可满足腌制食材所需体积的腌汁;
(3)往烹饪容器内投入待腌制的食材,根据食材腌制控制程序控制食材在腌汁中翻动搅拌,控制内容包括翻动频率、翻动次数、间隔时长;
(4)将腌制完成后的食材根据自动烹饪程序的要求进行后续的自动烹饪。
优选的,在步骤(2)中,根据腌汁调配程序,若需要新加入清水、油、酱或其它液体状辅助调料,则自动投入上述辅助调料。
优选的,存储食材的食材盒为标准外形尺寸的单腔/多腔容器,内部腔体数量与容积根据不同菜式的需求进行不同的分隔设计。该食材盒用于存放待烹饪食材与配料,统一规格,便于后面的批量加工、生产和配送。
优选的,食材盒上带有对应内部食材的识别标识,烹饪机识别该标识后,根据识别数据自动从网络服务器上下载对应的自动烹饪程序,所述自动烹饪程序中至少包括食材所对应的腌汁调配程序与食材腌制控制程序。
更进一步的,通过移动设备上的摄像头扫描食材盒上的标识,或通过近场通讯方式获取食材盒对应的标识,再通过移动设备连接服务器,获取食材盒对应的自动烹饪程序,在移动终端上根据各食材盒对应的自动烹饪程序进行编辑,然后传入自动烹饪机的控制系统中,实施整体的自动控制。通过用户的参与进行自主编辑,提高适用性。
优选的,要执行自动烹饪方法,通过自动烹饪机的操作界面按下对应的实体按钮或虚拟按钮启动,或者通过在操作界面或移动设备提前预设启动的时间,烹饪机在预设时间到达后自动启动。
优选的,步骤(4)中,在腌制完成后,将烹饪容器内多余的腌汁排走。从而避免多余的腌汁影响到后面的烹饪过程。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烹饪容器包括上锅盖和下锅体,在需要将烹饪容器中液体排走时,旋转机构驱动烹饪容器整体转动,上锅盖和下锅体之间的开合度调整至仅容液体流出。从而保证在倾倒多余腌汁的同时不会将腌制完成的食材也同时倒出。
更进一步的,所述上锅盖和下锅体之间采用铰链翻转开合式,或者上锅盖采用抽取推拉方式驱动的抽板式锅盖。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烹饪容器一侧设有抽取管道,在需要抽取多余的腌汁时,抽取管道一端伸入到烹饪容器中,在外部负压泵驱动下将多余的腌汁抽取至烹饪容器外排走。
优选的,在烹饪容器的下方设有盛装食具,腌制完成后的食材自动盛出到所述盛装食具中;自动烹饪机中设有用于进行蒸/烤/发酵等烹饪程序的食材静态处理系统,上述盛装食具被搬送到所述食材静态处理系统中,完成后续的蒸/烤/发酵等处理。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先腌制调味再烹饪的自动烹饪方法,可以将预制在食材盒中的新鲜食材在自动烹饪机中进行自动腌制,然后再自动烹饪,解决了预约烹饪时需要将食材提前腌制,导致食材因为腌制时间过长而出现的肉质变老影响口味的问题,可以保证在自动烹饪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保证食材的新鲜度及烹饪的风味。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实现本发明所述先腌制调味再烹调的自动烹饪方法的自动烹饪机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采用的自动烹饪机的功能区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采用的自动烹饪机的自动投料系统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采用的自动烹饪机中自动投料系统在投放食材时的工作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采用的食材盒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采用的自动烹饪机中完成食材存放腔体加热装置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采用的自动烹饪机中完成食材存放腔体蒸汽发生装置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采用的自动烹饪机中盛出装置与食材动态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采用的自动烹饪机中烹饪容器自动清洗后废水处理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施例先腌制调味再烹调的自动烹饪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
10—自动烹饪机外壳、20—食材盒放置区、30—控制系统、40—食材动态处理系统、50—油烟处理系统、60—盛出装置、70—烹饪容器清洗装置、80—净水箱、90—自动投料系统;
201—食材盒、2011—食材盒分隔腔体、2012—食材盒标识、202—食材盒放置区开合门、203—食材盒取出抽屉、204—食材盒编码读取窗口、205—冷却降温装置;
401—翻动搅拌装置驱动电机、402—上锅盖、403—烹饪容器转动驱动电机、404—翻动搅拌装置、405—下锅体、406—下锅体加热装置;
601—完成食材存放腔体开合门、602—废水导流伸缩风琴管道、603—完成食材存放抽屉拉动驱动电机、604—完成食材存放抽屉对接拉勾、605—完成食材存放抽屉、606—完成食材存放抽屉导轨底板、607—盛装食具、608—自动盛出装置升降导轨、609—自动盛出装置升降驱动电机、610—完成食材存放腔体温度检测传感器、611—完成食材存放腔体、612—完成食材存放腔体加热器、613—完成食材存放腔体水位检测传感器、614—完成食材存放腔体储水区、615—完成食材存放区蒸汽通孔、616—完成食材存放腔体储水区加热器、617—废水导流盒、619—废水收集箱;
701—烹饪容器清洗喷头自动伸缩杆;
901—食材盒盖板、902—食材盒盖板活门、903—食材盒盖板升降控制电机、904—自动投料装置拉出食材盒导轨底板、905—食材盒取出抽屉对接拉勾、906—食材盒拉出驱动电机、907—自动投料装置升降机构底板、908—自动投料装置升降导杆、909—食料盒翻转投料驱动电机、910—自动投料装置升降驱动电机、911—食材盒拉出装置导杆、912—食材盒编码读取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一种先腌制调味再烹调的自动烹饪方法基于图1-9所示的自动烹饪机,该自动烹饪机包括用于进行腌制调味的食材动态处理系统,以及用于在腌制调味后进行蒸/烤/发酵等处理的食材静态处理系统,该自动烹饪机仅为本发明提出的先腌制调味再烹调的自动烹饪方法的一种实现设备,该设备并不构成对方法的限定。下面结合该自动烹饪机的结构对实现本发明先腌制调味再烹调的自动烹饪方法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自动烹饪机的外观如图1所示,该自动烹饪机外壳10上部为食材盒放置区20的开合门,用户手动打开该开合门,可将购买好的食材盒放入烹饪机内;食材盒放置区20的下方为控制系统30,带有操作界面,用户可通过该操作界面对自动烹饪机进行控制,也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手提电脑等带有网络连接功能的移动设备或台式设备对该自动烹饪机进行网络控制;控制系统30的下方为盛出装置60的开合门,自动烹饪完成的食材自动分层存放在开合门后的完成食材存放腔体内,用户只要手动打开该开合门,即可将存放腔体内的烹饪完成食材取出食用。
更具体的,自动烹饪机功能划分可参考图2,食材盒放置区20中食材放置区开合门202后方为食材盒放置腔体,该腔体采用多层结构,可放置多个食材盒201,用户可以将家庭用餐所需的菜肴组合,包括主食(如米或面或粉或其他谷物)、汤料、炒菜或蒸菜用食材等在内的多个食材盒,分别放入该腔体的分层结构内,将开合门202合上,自动烹饪机即可按照控制系统30上操作界面输入的指令,或根据网络控制的指令进入烹饪状态。食材自动投料系统90可在垂直方向上下移动,自动烹饪时由控制系统控制,先移动至目标食材盒存放对应的位置与食材盒存放抽屉面板对接,再将目标食材盒拉出至食材动态处理系统40的正上方,然后控制食材盒翻转并根据自动烹饪程序的时序需要将食材盒内的不同食材分步自动投入到烹饪容器内,对于本发明的腌制调味步骤来说,腌制是在该食材动态处理系统40内实现。
食材动态处理系统40包括加热装置406和翻动搅拌装置404,可对烹饪容器内食材实施如腌制、自动翻炒、焖煮或油炸等不同的烹饪工艺。烹饪完成后的食材可由下锅体405转动至开口部朝下,倾倒入下方盛出装置60控制的盛装食具607中;盛出装置60可将该盛装食具自动搬送至完成食材存放腔体对应的位置存放,等待用户取出食用。
在一个菜肴烹饪完成后,食材动态处理系统40可由烹饪容器清洗装置70实施自动清洗,为下一菜肴的自动烹饪做准备,烹饪容器清洗装置70通过高压水喷头往烹饪容器内喷射高压高温水以实现对烹饪容器体的冲刷清洗,所述高压水喷头由自动伸缩杆701带动,在不需清洗时缩回到烹饪容器体外部,当需要清洗时烹饪容器上烹饪容器盖402打开,自动伸缩杆701伸出,将高压水喷头深入烹饪容器内部,喷出高温高压的水射流到烹饪容器体上实现自动冲刷清洗。除了由伸缩杆带动喷头移动进行清洗之外,所述清洗喷头也可安装在烹饪容器体或者翻动搅拌装置等其它可以进行烹饪容器体内壁清洗的位置,清洗时所用的清水由净水箱80供给。该净水箱80中存放的净水,可由用户手动添加,也可以由与该净水箱相连接的入水控制阀门控制实现自动补水的功能。在实际操作中,满足食用需求的水质要求更高,一般需要使用纯净水或其他经过滤净化的水,而烹饪容器清洗则无这些要求,使用一般住宅管道提供的自来水即可,为更好的满足烹饪与清洗的需求,该净水箱还可以根据需要细分为清洁用水的水箱与食用用水的水箱,以分别满足不同工艺的需求。
为了减少烹饪过程中油烟的产生,食材动态处理系统40的加热装置406会严格控制烹饪容器锅体的温度,以免锅体过热从而造成油温过热而产生的大量有害油烟,但即使是采用了这样的控制,少量油烟的产生仍不可避免,故在系统中布置了油烟处理系统50。在烹饪过程中,上锅盖402应与下锅体405闭合,防止油烟外泄,锅体中产生的油烟由下锅体405上的抽风口抽取至油烟处理系统50中进行油烟的过滤处理。该过滤处理包括过滤网的物理过滤处理,以及使用循环水喷淋降温和/或碱性液体对油烟中有害物质的醇化处理。油烟处理产生的废水可自动流入废水收集箱619中,由用户手动取出倾倒或由控制阀门控制自动排出。除了烹饪容器腔体内产生的油烟需要执行此油烟处理,在完成食材存放腔体611内执行蒸或烤炙操作时所产生的油烟也可以通过抽风装置引入此油烟处理装置进行过滤净化操作。
下面结合附图,对烹饪机各个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具体说明。
食材自动投料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可参考图3,在食材盒存放腔体的分层结构内,为防止生鲜食材的气味会相互影响,每一层可以采用空间完全分隔的设计,以确保不同食材盒内的食材之间不会相互窜味;每个分隔空间均有冷却降温装置205,本实施例采用半导体降温设计,朝向腔体内侧使用风扇驱动腔体内气体循环,气体流经半导体芯片的低温侧降温,半导体芯片的高温侧朝向腔体外侧,由铝制散热片加循环风扇散热,食材盒存放腔体内经此半导体降温片实现独立空间中食材盒的冷藏保鲜效果;食材盒存放区也可以采用多个空间相互连通的设计,以简化冷藏降温机构,除了采用半导体降温芯片降温外,也可以使用压缩机降温、插入冰块降温、化学能降温等其他的降温方式,以实现冷藏保鲜效果。
每个分隔空间包括存放食材盒取出抽屉203,以及放置在其上的标准食材盒201。标准食材盒201的结构可参考图5,采用标准尺寸的外形,由多个大小不一分隔腔体2011组成,可根据自动烹饪菜谱的需求分别存放不同的食材主料与配料。如用于本实施例的腌制,那么食材盒中存放烹调用调料和辅助调料,烹调用调料可包括液态、颗粒、粉状或浆体状的烹调用调料,或者是已经调配好的腌制用料;辅助调料可包括清水、油、酱或其它液体状辅助调料。该食材盒内的食材由专业的生鲜食材生产厂家制作并封装,并在盒体上装配食材对应的标识2012,该标识可为条形码、二维码或RFID等可被识别装置自动识别的标识,烹饪机的控制系统根据该标识自动获取对应的自动烹饪程序。
用户获取食材盒后,可以立即投入烹饪机中开始自动烹饪,也可以放置入冰箱中,在提示的保鲜期内投入烹饪机中开始自动烹饪。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在食材盒放入烹饪机之前,需先将封装的封装体,如薄膜等,先手动撕开,通过食材颜色、气味等特征确认食材盒中存放的食材无变质,然后再投入烹饪机中。因为虽然食材生产厂家采用了多种保鲜措施,并实施冷链配送,但物流过程是否会导致食材变质无法由机器自动辨识,如果将已经变质的食材自动烹饪,将会浪费用户的等待时间及机器的工作能源,且有可能对用户的饮食健康造成影响。
当然,如果能确保食材新鲜无变质,也可将未撕开封装薄膜的食材盒直接放入食材盒放置区,然后采用类似中国专利授权公开号:CN1250141C中采用的自动撕膜机构将封装自动打开,该方案中的食材盒上部热封接口,热压膜前部为舌状,向盒外伸出,上有一条状突起,可插入一转动轴的对接槽中,插入后电机控制转动轴自动转动从而使热压膜与盒体分离,盒体向前滑动,盒内物体就可落入下方的炒锅内,类似的自动撕膜结构已有很多公开方案,此处不再详述。
在图3、4中可见,食材盒取出抽屉采用底板与腔体开口部封闭板一体的结构,开口部封闭板上带有对接机构,在自动烹饪程序需要取出食材盒时,自动投料装置升降驱动电机910驱动自动投料装置整体升降移动至目标食材盒对准位置略低的位置,接着食材盒拉出驱动电机906驱动食材盒取出抽屉对接拉勾905移动至与食材盒抽屉面板对接的位置,然后升降驱动电机910驱动投料装置整体继续往上小幅移动,直至对接拉勾905与抽屉面板上的对接口完全扣合,完成对接;对接完成后,食材盒拉出驱动电机906驱动对接拉勾905带动抽屉与食材盒,沿着拉出食材盒导轨底板904上的导轨与食材盒拉出装置导杆911,移动至食材动态处理系统40中烹饪容器的上方;食材盒201上方的食材盒盖板901在升降驱动电机910的控制下,向下移动至与食材盒盖板901密封扣合,然后食材盒翻转投料驱动电机909驱动投料装置转动180度至食材盒开口部水平朝下,面向烹饪容器;食材盒盖板901上对应着食材盒201上的分隔腔体2011装有食材盒盖板活门902,自动烹饪程序需要投放具体的食材盒分隔腔体2011中的食材时,对应的食材盒盖板活门902打开,食材盒中的食材、调配腌汁所用的腌料、食材配料或调味料等在重力作用下落入烹饪容器腔体中,以执行对应的操作。
投料完成后的空食材盒在翻转投料驱动电机909的驱动下回转180度至原来拉出时的水平向上的状态,再在对接拉勾905的驱动下推回存放腔体内;食材盒投放后,空食材盒中如果留有尚未投放的食材,或是投料后不可避免留有的少量残余食材或调料,在高温天气下很容易变质腐坏,产生难闻气味,故在空食材盒重新回到存放腔体时,仍需根据具体天气的气温,或具体的环境温度以判断是否执行低温冷藏保存,该温度可由设备中的温度传感器检测,也可以由网络服务器中对应地理位置的天气温度来辅助判断。
食材盒抽屉面板上带有食材盒编码读取窗口204,该读取窗口与食材盒201上的编码标识2012位置对应,标识读取装置可通过此读取窗口204,获取窗口后方食材盒上的标识编码,从而获取对应的烹饪程序。在自动投料装置拉出食盒导轨底板904面向食材盒存放区的一侧装有食材盒编码读取摄像头912,该摄像头在自动投料装置的带动下可实现上下移动,当移动至对应食材盒放置抽屉的读取窗口时,可以通过窗口204读取腔体内食材盒的编码,当该摄像头由食材盒存放区的上部移动至下部,遍历所有食材盒存放位置时,存放区内所有食材盒的编码以及对应的位置均能读入控制系统中,控制系统可以根据读取的食材盒标识,利用控制系统30中的网络单元登录服务器系统,自动获取食材盒对应的自动烹饪程序,然后再根据各食材盒对应的自动烹饪程序对整个烹饪流程实施整体的协调与执行。自动烹饪程序的获取也可以由用户通过手机摄像头扫描食材盒上的条形码或二维码等可识别编码,或通过NFC、RFID等近场通讯方式获取食材盒对应的标识,再通过移动设备连接服务器,获取食材盒对应的自动烹饪程序,然后再传入自动烹饪机的控制系统中,实施整体的自动控制。自动烹饪程序还可以通过安装在自动烹饪机外壳上固定位置的摄像头来读取食材盒的标识然后再通过网络单元自动获取,读取食材盒标识的摄像头安装在自动烹饪机正面的机壳上,用户将食材盒放入烹饪机之前,先将标识2012靠近所述摄像头,控制系统即可读入其标识,控制系统还可以给出食材盒放置位置,提示用户按照位置提示放置该食材盒,从而可以获取食材盒标识及其位置的对应关系。
食材、腌料、腌汁、食材配料或调料落入下锅体405中后,可在自动烹饪程序的控制下实施自动烹饪。食材落入后,上锅盖可自动闭合,下锅体加热装置406根据自动烹饪程序的指令开始对锅体加热,以加热锅内的被烹调物,在被烹调物加热过程中,如果需要实施翻动操作,翻动搅拌装置404可以在翻动搅拌装置驱动电机401的驱动下,来回往复翻动,以带动被烹调物在下锅体405内翻动,完成翻炒、腌制或其他相关的烹调工艺。在烹调过程中,可由控制系统发出指令,控制净水箱80往烹饪容器腔体内注入所需数量的烹饪净水,或者由食材盒中投入所需的食用油、酱料等其它烹调辅料。
烹饪容器转动驱动电机403可以驱动烹饪容器整体转动,当烹饪完成,烹饪容器整体在烹饪容器转动驱动电机403的驱动下,下锅体405的开口部由朝上转动至朝下时,烹饪容器内的被烹调物被倾倒至烹饪容器下方的盛装食具607上,如图8所示,该盛装食具607被固定放置于完成食材存放抽屉605上,该抽屉面板可参考食材盒存放区的抽屉面板,盛出装置60中包括升降导轨608及升降驱动电机609,可带动完成食材存放抽屉导轨底板606在垂直方向上下移动,该抽屉导轨底板606上安装有完成食材存放抽屉拉动驱动电机603与对接拉勾604,参考食材盒取出抽屉的拉出方式,对接拉勾604也可通过相同的驱动方式将放置有盛装食具607的完成食材存放抽屉605由完成食材存放腔体611中拉出至烹饪容器的正下方,然后再通过升降系统将盛装食具上升至接近下锅体开口部的位置,以方便盛接由下锅体倾倒出来的完成烹饪食材。除了采用倾倒的方式自动将烹饪容器腔体内的食材盛出,还可以采用专用的盛出装置,从烹饪容器腔体内取出食材,再搬运到盛装食具上。
完成食材存放抽屉605上除了可以放置盛装食具607,还可以放置废水导流盒617,如图9所示,该废水导流盒可以将烹饪容器腔体内倾倒出来的废水或其他烹饪废料导流入导轨底板606下方的废水导流伸缩风琴管道602,并通过该伸缩管道流入废水收集箱619中。该废水导流风琴管道上侧与导轨底板606的下方固接,下方与废水收集箱619连接,采用风琴折叠的原理,可在盛出装置升降的时候通过折叠伸缩保持上下两端的连接。烹饪容器腔体内倾倒出来的烹饪废料可以包括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如对食材进行腌制的多余腌汁、对食材进行焯水而产生的废水、对食材油炸而在后续盛出时不需留用的多余废油等。上锅盖402的开合度可根据烹饪程序进行自动控制调整,在需要倒出锅体内液态烹饪废料时,可将上锅盖402与下锅体405之间的开合度自动调整至小缝状态,仅容液体流出,即可保证在倾倒出液体烹饪废料时不会将食材也同时倒出。该上锅盖既可以使用如图8中所示的铰链转轴翻转开合式,也可以采用抽取推拉方式驱动的抽板式锅盖,皆为现有技术常见的锅盖开合方法,不再详述。锅体内液态或半液态烹饪废料的排出,除了上述的倾倒方式,还可由连通锅体内的管道通过液体泵采用负压的形式直接抽取至烹饪容器外。
完成食材存放腔体611为多层分隔结构,可在烹饪机中设置一列或多列,分层的腔体可为完全分隔独立的空间,也可以为彼此相互连通的整体空间,盛装食具607由用户摆放在完成食材存放抽屉的底板上,该底板上带有与盛装食具607底部凸起配合的限位结构,以防止盛装食具在移动搬送过程中出现过大的移动而影响盛装操作。
使用时,用户先将完成食材存放腔体开合门601手动打开,往该腔体中各分层抽屉的底板上放入对应的盛装食具607,并将开合门601闭合;存放腔体611中带有加热器612,如图6所示,可根据烹饪程序的指令先对空的盛装食具实施高温消毒的加热操作,以保证后续盛装食材过程中的卫生;存放腔体611内还带有与加热器612配合使用的温度检测传感器610,通过检测腔体内的温度并反馈至控制系统以实现对腔体内温度的精确调节,以不同的温度区间,实现对空的盛装食具的高温加热消毒、烹饪完成食材的食用温度调节及保温,或是对未烹饪完成食材执行的高温烤炙等功能。
完成食材存放腔体611还可以与蒸汽发生装置相连通,往该存放腔体内输入水蒸汽,以对腔体内盛装食具中的食材进行蒸煮的操作。参考图7,存放腔体611的下方或其它位置可为储水区614,储水区中包括加热器616,此加热器与存放腔体611中的加热器612可以为彼此独立的加热器,也可共用以减少加热器的数量。储水区614中还包括水位检测传感器613,用于检测储水区614中的水位高低,当水位不足以满足需要执行的蒸煮操作时,控制系统可自动往该储水区中通入定量的水,以确保蒸煮操作不会受到影响。储水区614与存放腔体611之间以蒸汽通孔615彼此连通,水蒸汽由储水区中通过通孔输入至存放腔体内,对其中盛装食具607中的食材实施蒸煮操作。
当食材盒201中的食材需要执行先腌制调味再烹饪的自动操作时,具体的操作流程可以参考图10。
S1:烹饪流程从用户手动打开食材盒存放腔体开合门202,将食材盒201放入烹饪机中开始,放入的食材盒组合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烹饪机的控制系统30利用自动扫描系统调入食材盒对应的自动烹饪程序,这里所述的自动烹饪程序至少包括食材所对应的腌汁调配程序与食材腌制控制程序。
S2:由自动投料装置将腌料投入到烹饪腔体。
具体的操作细节在自动投料系统的说明已经详述,此处不再重复。
S3:根据烹饪程序,判断腌制的是待调配的腌料还是腌汁,如果是腌料的话,需要加入液态的辅助调料,如果是腌汁的话,则可以直接投入待腌制食材。
自动投料系统90先将食材盒中的腌汁投入到烹饪容器内,但如果食材腌制所需的腌汁量过大,超出了食材盒分隔腔体容纳的空间时,将放置在食材盒分隔腔体2011中调配腌汁所用的材料投入到下锅体405中,然后净水箱80往锅体内投入适量的水,或者是往下锅体405中投入存放在其它分隔腔体内的液体状辅助调料,由翻动搅拌装置404搅拌均匀,如有必要,还可辅以适当的加热烹制,在腌汁准备完成后,再往其中投入主食材,利用翻动搅拌装置404进行必要翻动搅拌,和/或利用加热装置406辅以必要的加热。
如肉片在蒸煮之前需要进行短时间简单的腌制,则可先往烹饪容器中加入适当的香油、生粉、料酒等进行搅拌至均匀形成腌汁,然后往其中投入待腌制的肉片,利用翻动搅拌装置对二者执行搅拌翻动的操作,即可实现对肉片的腌制,在利用腌汁增加肉片风味的同时,还可充分锁住肉内水分并令肉片入味,翻动搅拌装置对二者的搅拌翻动可以翻动搅拌一分钟,等待入味三分钟,然后再次搅拌一分钟的间歇方式来确保肉片的充分腌制入味。
在腌制鸡排时,可以先往烹饪容器中投入存放在食材盒分隔腔体2011中的葱末、姜末、蒜末、五香粉的混合物,然后再从净水箱80中投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形成足量的腌汁,必要时还可以从食材盒分隔腔体中投入适当的料酒以增添风味,然后食材盒中的鸡排主食材被投入到腌汁中,利用翻动搅拌装置404进行间歇搅拌,以让鸡排可以与腌汁充分混合入味,30分钟后由控制程序控制将烹饪容器内多余的腌汁排走,即可进行下一步的自动烹制操作。
S4:排走多余的腌汁。
当控制程序判断烹饪容器内有多余的腌汁需要排走时,可控制烹饪容器转动驱动电机403驱动烹饪容器整体转动,将下锅体405的开口部由朝上转动至朝下,并同时将上锅盖402与下锅体405之间的开合度自动调整至小缝状态,仅容液体流出,即可保证在倾倒出多余腌汁的同时不会将主食材也同时倒出。烹饪容器下方由盛出装置将烹炒废水导流盒617移出,烹饪容器内倾倒出来的多余腌汁导流入导轨底板606下方的废水导流伸缩风琴管道602,并通过该伸缩管道流入废水收集箱619中。
S5:利用腌制好的食材执行剩余的自动烹饪步骤。
如果食材在腌制调味后,需要在烹饪容器内继续烹炒,控制系统可控制自动投料装置在多余的腌汁排走后,往烹饪容器内投入下一步烹炒所需的配料,如食用油、酱料、配菜等,然后启动加热装置406辅助,完成剩余的烹炒过程。
如果食材在腌制调味后,需要转移至完成食材存放腔体内进行蒸烹饪操作,则可由烹饪容器转动驱动电机403驱动烹饪容器整体转动,将下锅体405的开口部由朝上转动至朝下,并同时将上锅盖402与下锅体405之间的开合度自动调整至适合食材倾倒出来的宽度,烹饪容器内的食材倾倒入下方由盛出装置搬送出来的食材盛装食具607上,再整体搬送回完成食材存放腔体611中,进行下一步的蒸操作。该食材存放腔体611的下方为储水区614,储水区中包括加热器616,还包括水位检测传感器613,用于检测储水区614中的水位高低,当蒸煮时间长,蒸汽发生量大,储水区内剩余水位不足以完成需要执行的蒸煮操作时,控制系统可自动往该储水区中通入定量的水,以确保蒸煮操作不会受到影响。储水区614与存放腔体611之间以蒸汽通孔615彼此连通,水蒸汽由储水区中通过通孔输入至存放腔体内,对其中盛装食具607中的食材实施蒸煮操作。自动烹饪程序可以根据食材对应的烹饪工艺控制蒸汽发生量及时间,也可以根据时间-蒸汽量曲线来实现对食材“蒸”的精确控制。
如果食材在腌制调味后,需要执行烤炙/发酵工艺,烹饪流程基本与上述的蒸烹饪操作相同,只是在输入存放腔体611之后,不需由蒸汽发生装置输入水蒸汽,只需通过存放腔体加热器612与温度检测传感器610配合,调整腔体内的温度至适合的烤炙/发酵温度,完成对食材的烤炙/发酵即可。
为了获取更加完美的口感,某些食材需要在蒸汽加热、烤炙、发酵过程中或者过程后,再在表面淋上调节口味的配料,如在蒸鱼时,需要在鱼蒸完后,再在其表面淋上热油,最好是混合了姜丝、香葱之类香菜的现炒调料,在完成食材存放腔体611内进行蒸汽加热的过程中,自动投料系统90将后续所需的食材配料,包括调味料与其他食材,投入到下锅体405中,烹饪容器执行所需的自动翻炒工艺。投入的食材配料可以包括如香油、姜丝、香葱、调味酱料或坚果粒等其他食材配料,加热装置406与翻动搅拌装置404根据自动烹饪程序的指令对该食材配料进行加热、翻炒等操作,等待与蒸后的食材混合。蒸汽加热完成的食材盛装食具607,连同放置在食具中被蒸汽加热完成的食材,由盛出装置取出,移动至烹饪容器的下方,然后驱动其翻转以将腔体内刚烹炒完成的食材配料倾倒入食材盛装食具上607,完成食材配料与蒸后食材的混合;盛出装置将装有混合食材的食材盛装食具重新搬送回完成食材存放腔体。如果加热后从烹饪容器中混合进来的食材配料还需要执行加热操作,在食材盛装食具重新搬送回完成食材存放腔体后,还可以根据自动烹饪程序的指令,进行二次加热,直至全部烹饪操作完成。
全部菜肴自动烹饪完成后,烹饪机发出提示,提示包括由烹饪机本身发出的声音或视觉提示,也包括烹饪机通过网络系统发往服务器或用户移动设备上的进度提示,用户收到该完成提示后,手动打开完成食材存放腔体的开合门601,即可将存放腔体内的多个盛装食具依次取出食用。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