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04213A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04213A CN109904213A CN201910253333.8A CN201910253333A CN109904213A CN 109904213 A CN109904213 A CN 109904213A CN 201910253333 A CN201910253333 A CN 201910253333A CN 109904213 A CN109904213 A CN 1099042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column
- display panel
- sub
- array substrate
- column gro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acrylic acid group Chemical group C(C=C)(=O)O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27146 Melanoder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16 impac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71 impai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37 deposi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1 electroluminesc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13 electron-beam-induced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60 hair shin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37 ion beam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8 laser ab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3 mas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44 sputte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支撑柱组,所述支撑柱组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每个所述支撑柱组包括至少两个高度相同的子支撑柱,并且相邻两个所述子支撑柱相对的侧面与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显示面板抗冲击性能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又称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是一种新型的平板显示装置。由于其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功耗小、发光亮度高、响应速度快,而且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更轻薄,具有更好的视角和对比度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但是显示面板在受到外力冲击时,显示面板易产生显示不良,使得显示面板可靠性较低。示例性的,在显示面板被重物击中的瞬间,会出现黑斑、彩斑以及不能全彩显示等显示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显示面板抗冲击性能较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阵列基板;
支撑柱组,所述支撑柱组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
每个所述支撑柱组包括至少两个高度相同的子支撑柱,并且相邻两个所述子支撑柱相对的侧面与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在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的一侧设置多个支撑柱组用于对显示面板进行支撑,并且每个支撑柱组包括至少两个高度相同的子支撑柱,能够对该支撑柱组受到的冲击力进行横向分散,并且相邻两个子支撑柱相对的侧面与阵列基板所在平面之间存在小于90°的夹角,使得子支撑柱存在横向应力分散的趋势,将垂直于显示面板的冲击力在平行于显示面板的横向方向上进行分散,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对显示面板进行保护,提高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可选的,所述子支撑柱采用弹性材料。重物在对显示面板进行冲击时,弹性材料的子支撑柱会向远离重物撞击处进行弯曲,从而进一步在横向方向上进行应力分散,降低重物对显示面板的冲击力,并在冲击力消失时,能够快速回复原状,保护有机发光层不被损坏。
可选的,所述子支撑柱包括亚克力材料或者聚酰亚胺材料。亚力克具有很好的拉伸、弯曲及压缩力学性能,故对于重物冲击,相邻两个子支撑柱易于弯曲,减少重物对显示面板的损害。聚酰亚胺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即拉伸强度较高,降低子支撑柱在拉伸过程中被损坏的可能性,并使子支撑柱在弯曲后能够快速恢复原状。
可选的,所述子支撑柱朝向所述阵列基板的底面直径为5~15μm。使得相邻像素之间的遮挡区能够设置多个子支撑柱,多个子支撑柱能够将冲击力分散的更加均匀,进一步增强支撑柱组的缓冲效果。
可选的,所述支撑柱组中相邻设置的两个子支撑柱一体设置,则相邻两个子支撑柱朝向所述阵列基板的底面为一个整体设置。在子支撑柱弯折时,两个子支撑柱构成一个整体,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力,增大了支撑柱组的整体强度。
可选的,所述支撑柱组中相邻设置的两个子支撑柱朝向所述阵列基板的底面边界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的距离范围为5~10μm。相邻子支撑柱间隔一定的间隙设置,能够从整体上增加子支撑柱的分布面积,从而能够分散更好的分散冲击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为子支撑柱设置更大的弯折空间,从而能够分散更强的冲击力。
可选的,所述子支撑柱的高度范围为4000~6000μm。在保证显示面板具有较薄的厚度的同时,使子支撑柱具有一定的高度易实现受力弯曲。
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子支撑柱相对的侧面与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50°~70°。子支撑柱的侧面与阵列基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在上述范围内时,子支撑柱易进行弯曲,从而对冲击力进行横向分散。
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子支撑柱相对的侧面包括圆台侧面、台阶侧面或弧形侧面。
可选的,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支撑柱组之间还设置有像素限定层;所述支撑柱组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像素限定层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内。像素限定层用于隔离各个像素单元,支撑柱组位于像素限定层上,不影响显示面板的出光率,且能够将部分冲击力传输至像素限定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冲击力对像素单元的损害。
可选的,所述像素限定层包括多个开口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发光结构;所述发光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有机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像素限定层之间;所述有机发光层位于所述开口区内;所述第二电极层设置于所述支撑柱组背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发光结构中的有机发光层位于像素限定层之间的开口区内,当显示面板受到重物撞击时,支撑柱组能够在平行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将冲击力进行分散,从而对有机发光层进行保护,防止冲击力对有机发光层产生损坏。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中,在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的一侧设置支撑柱组,且每个支撑柱组包括至少两个高度相同的子支撑柱,则子支撑柱能够将显示面板收到的垂直于显示面板的冲击力进行横向分散,并且相邻两个子支撑柱相对的侧面与阵列基板所在平面存在小于90°的夹角,为子支撑柱在平行于显示面板方向上提供形变空间,使得子支撑柱存在横向弯折的趋势,从而将显示面板接收到的冲击力在平行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有效分散,对重物冲击进行缓冲,进而对显示面板进行保护,防止显示面板因重物冲击而失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支撑柱组在受到重物冲击时的受力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比例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支撑柱组在受到重物冲击时的受力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现有技术中在完成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后,通过会对显示面板记性可靠性测试,例如,采用落球实验检测屏体可靠性,示例性的,具体的实验条件为:使用质量为32.65g,直径为20mm的落球,并将落球从2~62.5cm的高度上落下,击中屏幕,上述落球可以为钢球。对于现有结构的显示面板,会存在大量的屏体在被落球集中之后,被击中的区域出现黑斑、亮斑等显示不良的情况,所以现有显示面板抗冲击能力较差。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抗冲击能力较差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阵列基板;
支撑柱组,支撑柱组设置于阵列基板的一侧;
每个支撑柱组包括至少两个高度相同的子支撑柱,并且相邻两个子支撑柱相对的侧面与阵列基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的一侧设置支撑柱组,且每个支撑柱组包括至少两个高度相同的子支撑柱,则子支撑柱能够将显示面板收到的垂直于显示面板的冲击力进行横向分散,并且相邻两个子支撑柱相对的侧面与阵列基板所在平面存在小于90°的夹角,为子支撑柱在平行于显示面板方向上提供形变空间,使得子支撑柱存在横向弯折的趋势,从而将显示面板接收到的冲击力在平行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有效分散,对重物冲击进行缓冲,进而对显示面板进行保护,防止显示面板因重物冲击而失效。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中阵列基板11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柱组12,支撑柱组12可包括多组,支撑柱组12一般可设置于阵列基板11的显示侧,用于对显示侧的重物撞击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如图1所示,每个支撑柱组12包括至少两个高度相同的子支撑柱13,参考图2,图2是图1中支撑柱组在受到重物冲击时的受力示意图,两个子支撑柱13高度相同,则重物2撞击到显示面板1时,各子支撑柱13会将冲击力分为两个方向的冲击分量,即垂直于阵列基板11的垂直冲击分量F1和平行于阵列基板11所在平面的平行冲击分量F2,而平行冲击分量F2不会对显示面板造成影响。各子支撑柱13将重物冲击产生的冲击力分成多个分量,避免冲击力全部集中在垂直于阵列基板11的方向,从而避免冲击力对阵列基板11及显示面板1造成损坏,参考图3和图4,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比例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支撑柱组在受到重物冲击时的受力示意图,图3中的显示面板结构作为本实施例方案的对比例,本实施例中在图3中设置一个矩形支撑柱14的位置处设置一个支撑柱组12,支撑柱组12中各子支撑柱13同时对冲击力进行缓冲,并将冲击力形成平行冲击分量F2,以减少阵列基板11垂向方向收到的冲击力,而对比例中的支撑柱14不能形成这样的技术效果,如图4所示,当重物2撞击显示面板时,因为支撑柱14为一个整体,支撑柱14受到冲击力时,仅能产生垂直于阵列基板11的垂直冲击分量F3,而不会产生平行于阵列基板11的平行分量,使得重物冲击产生的冲击力全部作为垂直冲击分量F3,对比例中的垂直冲击分量F3大于本实施例方案中的垂直冲击分量F1,则本实施例方案中的显示面板相对于对比例中的显示面板能够对冲击力进行更好的缓冲,减少阵列基板11及显示面板1的受力,从而防止显示面板出现显示异常的情况,例如,黑斑或彩斑等情况。此外,相对于对比例中的显示面板1,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能够抵御更强的冲击力,增强显示面板强度。
继续参考图1,每组支撑柱组12中相邻两个子支撑柱13相对的侧面P与阵列基板11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α小于90°,则每个子支撑柱13的侧面P不垂直于阵列基板11,而是与阵列基板11之间存在一定的坡度,从而相邻两个子支撑柱13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当重物撞击显示面板1时,子支撑柱13受力会产生一个形变趋势,该形变趋势能够进一步降低垂直于阵列基板11的垂直冲击分量F1,增大平行于阵列基板11所在平面的平行冲击分量F2,增强支撑柱组12的缓冲作用,对显示面板进行保护。而图3和图4中示出的显示面板1中的支撑柱14为矩形,支撑柱14的侧面与阵列基板11所在平面垂直,更不易产生平行于阵列基板11所在平面的平行冲击分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显示面板1除了阵列基板11,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支撑柱组12远离阵列基板11一侧的发光结构,以及覆盖发光结构的薄膜封装层、偏光片以及上保护膜层等结构,各子支撑柱13在对阵列基板11进行保护的同时,还能够保护发光结构以及其他结构层。发光结构具体包括第一电极层、有机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阵列基板11具体包括衬底、缓冲层以及TFT器件,各子支撑柱13主要用于保护有机发光层和TFT器件,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
可选的,子支撑柱13可采用弹性材料。重物2在对显示面板进行冲击时,弹性材料的子支撑柱13会向远离重物撞击处进行弯曲,从而进一步在平行于阵列基板11的方向上进行应力分散,降低重物2对显示面板1的冲击力,保护显示面板中的有机发光层不被损坏,并且,在冲击力消失时,能够快速回复原状,增强显示面板稳定性。
可选的,子支撑柱13的弹性模量的数值范围为3~4GPa重物2在对显示面板1进行冲击时,子支撑柱13会向远离重物撞击处进行弯曲,可设置子支撑柱13的弹性模量为3~4GPa,在该范围内,弹性模量不会过大,子支撑柱13容易随着冲击力的增加而增大形变量,从而在平行于显示面板1的方向上的应力分散效果更强,子支撑柱13对重物撞击的缓冲作用更佳。并且该范围内的弹性模量不至于过小,使得冲击力消失后,子支撑柱13能够快速回弹,避免子支撑柱13随着时间的增长发生不可逆形变,从而延长子支撑柱13及显示面板的寿命。
可选的,子支撑柱13可包括亚克力材料或者聚酰亚胺材料。亚力克具有很好的拉伸、弯曲及压缩力学性能,故对于重物冲击,相邻两个子支撑柱13易于弯曲,减少重物2对显示面板1的损害。聚酰亚胺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即拉伸强度较高,降低子支撑柱13在拉伸过程中被损坏的可能性,并使子支撑柱13在弯曲后能够快速恢复原状。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子支撑柱13朝向阵列基板的底面直径a可为5~15μm。显示面板1上一般设置有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每相邻像素单元之间的遮挡区的宽度范围为20~30μm,将子支撑柱13朝向阵列基板的底面直径a设置为5~15μm,使得相邻像素之间的遮挡区能够设置多个子支撑柱13,多个子支撑柱13能够将冲击力分散的更加均匀,进一步增强支撑柱组12的缓冲效果。
参考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每相邻像素单元之间的遮挡区可设置阵列排布的多个子支撑柱13,当重物2撞击该处显示面板时,多个子支撑柱13在平行于阵列基板11的多个方向上产生平行冲击分量F2,从而进一步降低垂直于阵列基板11的冲击分量。
可选的,参考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支撑柱组12中相邻设置的两个子支撑柱13一体设置,则两个子支撑柱13朝向阵列基板11的底面为一个受力整体。在子支撑柱弯折时,两个子支撑柱13产生的拉力会在底面产生部分抵消,从而子支撑柱13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力,增大了支撑柱组12的整体强度。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支撑柱组12中相邻设置的两个子支撑柱13朝向阵列基板11的底面边界之间具有间隙b,间隙b的距离范围可以是0~10μm,优选的,间隙b的距离范围可为5~10μm。相邻子支撑柱13间隔5~10μm的间隙b设置,能够从整体上增加子支撑柱13的分布面积,从而能够更好的分散分散冲击力,并且为子支撑柱13设置了更大的弯折空间,便于子支撑柱13分散更强的冲击力。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子支撑柱13的高度范围可为4000~6000μm。子支撑柱13的高度h在4000~6000μm的范围内,在保证显示面板1具有较薄的厚度的同时,使子支撑柱13具有一定的高度易实现受力弯曲。
可选的,参考图1,相邻两个子支撑柱13相对的侧面P与阵列基板11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α的范围可为50°~70°。子支撑柱13的侧面P与阵列基板11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α在上述范围内时,子支撑柱13易进行弯曲,从而对冲击力进行横向分散。可选的,子支撑柱13的侧面P可通过半掩膜工艺实现,进一步的,可通过半掩膜的工艺参数调节子支撑柱13的侧面P与阵列基板11所在平面的夹角α的大小。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可选的,参考图1、图7和图8,相邻两个子支撑柱13相对的侧面P包括圆台侧面、台阶侧面或弧形侧面。图1示出了侧面P为圆台侧面的子支撑柱13的结构,图7示出了相邻子支撑柱13相对的侧面P为台阶侧面的子支撑柱13的结构,图7中仅将相邻子支撑柱13的相对侧面P设计为台阶面,将不相对的侧面P设计为圆台侧面,当然本实施例还可以将子支撑柱13之间不相对的侧面P同样设置为台阶侧面,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并且图7示出了两个子支撑柱13朝向阵列基板11的底面边界接触设置的结构,本实施例中,当子支撑柱13的侧面P为台阶侧面时上述底面边界也可不接触设置。图8则示出了子支撑柱13的侧面P为弧形侧面的结构。图1、图7和图8设置的子支撑柱13的侧面结构便于实现子支撑柱13的弯曲,以达到冲击缓冲效果。
参考图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可选的,阵列基板11和支撑柱组12之间还可设置有像素限定层15;支撑柱组12在阵列基板11上的垂直投影位于像素限定层15在阵列基板11上的垂直投影内。如图9所示,阵列基板11上的像素限定层15用于限定各个像素单元。支撑柱组12设置于像素限定层15上,不影响显示面板1的出光率,且能够将部分冲击力传输至像素限定层15,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冲击力对像素单元的损害。
继续参考图9,具体的,阵列基板11可依次包括衬底111、有源层112、栅极绝缘层116、栅极层113、电容介质层117、层间绝缘层118、源极114和漏极115,以及设置于源极114和漏极115上的平坦化层119。像素限定层15则位于平坦化层119的上方,有源层112、栅极层113、源极114和漏极115构成TFT器件,用于驱动发光结构发光。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9,像素限定层15可包括多个开口区151;显示面板1还包括发光结构;发光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161、有机发光层162和第二电极层163;第一电极层161位于阵列基板11和像素限定层15之间;有机发光层162位于开口区151内;第二电极层163设置于支撑柱组12背离阵列基板11的一侧。
第一电极层161设置于阵列基板11和像素限定层15之间,并且通过开口区151露出,则第一电极层161可通过源极114获取电源电压以为有机发光层162提供发光所需能量。有机发光层162位于开口区151内,第二电极层163位于有机发光层162远离阵列基板11的一侧,则有机发光层162的两侧分别接触第一电极层161和第二电极层163,以实现有机发光层162发出显示所需光线。并且,第二电极层163延伸覆盖支撑柱组12。发光结构中的有机发光层162位于像素限定层15之间的开口区151内,当显示面板1受到重物撞击时,支撑柱组12能够在平行于显示面板1的方向上将冲击力进行分散,从而对有机发光层15进行保护,防止冲击力对有机发光层15产生损坏。
显示面板1的有机发光层162可通过蒸镀法形成,显示面板1的第一电极161及第二电极163可通过蒸镀法、溅射法、气相沉积法、离子束沉积法、电子束沉积法或激光烧蚀法来形成。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1。显示装置可以为如图10中所示的手机,也可以为电脑、电视机、智能穿戴设备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阵列基板;
支撑柱组,所述支撑柱组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
每个所述支撑柱组包括至少两个高度相同的子支撑柱,并且相邻两个所述子支撑柱相对的侧面与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支撑柱采用弹性材料;
优选的,所述子支撑柱包括亚克力材料或者聚酰亚胺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支撑柱朝向所述阵列基板的底面直径为5~15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柱组中相邻设置的两个子支撑柱一体设置;
或者,所述支撑柱组中相邻设置的两个子支撑柱朝向所述阵列基板的底面边界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的距离范围为5~1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支撑柱的高度范围为4000~600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相邻两个所述子支撑柱相对的侧面与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50°~7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子支撑柱相对的侧面包括圆台侧面、台阶侧面或弧形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支撑柱组之间还设置有像素限定层;
所述支撑柱组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像素限定层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限定层包括多个开口区;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发光结构;
所述发光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有机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
所述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像素限定层之间;所述有机发光层位于所述开口区内;所述第二电极层设置于所述支撑柱组背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1910253333.8A CN109904213A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1910253333.8A CN109904213A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09904213A true CN109904213A (zh) | 2019-06-18 |
Family
ID=66955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1910253333.8A Pending CN109904213A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 Country | Link |
|---|---|
| CN (1) | CN109904213A (zh) |
Cited By (1)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14220833A (zh) * | 2021-12-13 | 2022-03-22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Citations (4)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WO2018179047A1 (ja) * | 2017-03-27 | 2018-10-0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9065574A (zh) * | 2018-07-24 | 2018-12-21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9103225A (zh) * | 2018-08-20 | 2018-12-28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208622725U (zh) * | 2018-08-20 | 2019-03-19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2019
- 2019-03-29 CN CN201910253333.8A patent/CN10990421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WO2018179047A1 (ja) * | 2017-03-27 | 2018-10-0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9065574A (zh) * | 2018-07-24 | 2018-12-21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9103225A (zh) * | 2018-08-20 | 2018-12-28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208622725U (zh) * | 2018-08-20 | 2019-03-19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ited By (1)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14220833A (zh) * | 2021-12-13 | 2022-03-22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Similar Documents
|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 US10950666B2 (en) | Pixel structure, OLED display screen and evaporation mask | |
| CN206480628U (zh)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 |
| CN108054291B (zh) |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 |
| CN109103225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 US20210135167A1 (en)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microlense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 |
| CN109148531A (zh)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 |
| CN106910841B (zh) |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有机发光显示器 | |
| CN109065574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 US20160315287A1 (en) | Optical Member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Same | |
| US9431633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 |
| CN109830506A (zh) | 显示屏体及显示装置 | |
| WO2020019759A1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
| CN109166883A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
| CN106449719B (zh)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装置及制作方法 | |
| CN208622725U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 CN109148521B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屏 | |
| CN109427846A (zh) |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
| CN109036137A (zh) | 一种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 |
| CN109413244A (zh) | 柔性oled手机模组 | |
| CN108845416A (zh) | 光路径调整装置以及显示器件 | |
| CN109904213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 CN203644785U (zh) | Oled显示装置 | |
| CN110299397A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 |
| CN109192756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 CN109148520B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屏 |
Legal Events
|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8 |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