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96260B - 配置系统、客户端设备、嵌入式设备配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配置系统、客户端设备、嵌入式设备配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96260B CN109996260B CN201810000714.0A CN201810000714A CN109996260B CN 109996260 B CN109996260 B CN 109996260B CN 201810000714 A CN201810000714 A CN 201810000714A CN 109996260 B CN109996260 B CN 10999626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uter
- embedded
- connection
- equipment
- client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60 site-specific infrared dichroism spectrosco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H04W12/047—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without using a trusted network node as an ancho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30—Security of mobile devices; Security of mobile applications
- H04W12/37—Managing security policies for mobile devices or for controlling mobile appl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9—Identity-dependent
- H04W12/77—Graphical ident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0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user and terminal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置系统,包括:客户端设备、嵌入式设备和路由器;其中,所述客户端设备,用于与所述嵌入式设备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建立第一连接;获取所述路由器的接入信息;并将所述接入信息发送给所述嵌入式设备;所述嵌入式设备,用于在保持与所述客户端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接入信息采用Wi‑Fi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二连接。本发明同时还公开了一种客户端设备、嵌入式设备的配置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置系统、客户端设备、嵌入式设备的配置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嵌入式设备采用有线接入的方式对网络进行配置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方便用户使用,目前很多嵌入式设备,如家庭网关、智能家居设备、物联网设备以及工业设备等,不再局限于采用有线接入的方式,而可以通过无线局域网的方式对网络进行配置。
这些嵌入式设备一般没有屏幕和键盘等输入输出接口,其网络配置方式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嵌入式设备对外提供一个独立的无线局域网接入热点(AP,AccessPoint),热点名称(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一般以特定的字符串开头。客户端设备(如个人计算机(PC,Personal Computer)和智能手机等)连接上该AP的无线保真(Wi-Fi,Wireless Fidelity)网络后,客户端设备相应的软件采用该嵌入式设备特定的协议(如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与该嵌入式设备进行连接,并执行与无线路由器的连接配置操作。
第二阶段,该嵌入式设备经过客户端设备相应软件的配置后可以切换到Wi-Fi客户端(Station)模式,并接入到所处环境中的无线路由器,此时,客户端设备也切换到无线路由器上。这样,嵌入式设备和客户端设备就处于同一无线局域网中,从而实现了对该嵌入式设备的网络配置;然后,客户端设备相应的软件就可以通过特定的协议与嵌入式设备进行通信并使用相关服务。
然而,由于嵌入式设备由AP模式切换到Station模式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因此,该网络配置方式存在配网速度慢以及配网效率低的弊端。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置系统、客户端设备、嵌入式设备的配置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置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客户端设备、嵌入式设备和路由器;其中,
所述客户端设备,用于与所述嵌入式设备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建立第一连接;获取所述路由器的接入信息;并将所述接入信息发送给所述嵌入式设备;
所述嵌入式设备,用于在保持与所述客户端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接入信息采用Wi-Fi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二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嵌入式设备,还用于向所述客户端设备实时反馈接入所述路由器的进度,并在结束时反馈接入所述路由器的结果。
上述方案中,所述客户端设备,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到的针对嵌入式设备的选择指令,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所选择的嵌入式设备建立第一连接;或者,获取所述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并根据所述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相应的嵌入式设备建立第一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客户端设备,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到的针对路由器的操作指令,获取所述接入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客户端设备,具体用于获取所述路由器的标识信息;在保持与所述嵌入式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路由器的标识信息,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三连接;若所述路由器允许所述客户端设备发送的标识信息对应的嵌入式设备接入,接收所述路由器发送的接入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路由器,用于判定是否允许所述客户端设备发送的标识信息对应的嵌入式设备接入,当确定允许接入目标嵌入式设备时,将所述目标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发送给所述客户端设备;所述目标嵌入式设备为在所述客户端设备发送的标识信息对应的嵌入式设备中允许接入的嵌入式设备;
所述客户端设备,具体用于接收所述路由器发送的目标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根据所述目标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将所述接入信息发送给相应的目标嵌入式设备;
所述目标嵌入式设备,用于在保持与所述客户端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接入信息采用Wi-Fi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二连接。
上述方案中,当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为Wi-Fi直连方式或蓝牙连接方式时,所述配置系统中包括多台嵌入式设备;其中,在所述配置系统中,客户端设备为群管理主设备,嵌入式设备和路由器为群管理客户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客户端设备,所述客户端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嵌入式设备建立第一连接;
获取路由器的接入信息;
将所述接入信息发送给所述嵌入式设备,所述接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嵌入式设备在保持与所述客户端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采用Wi-Fi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二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根据接收到的针对嵌入式设备的选择指令,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所选择的嵌入式设备建立第一连接;或者,
获取所述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并根据所述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相应的嵌入式设备建立第一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根据接收到的针对路由器的操作指令,获取所述接入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获取所述路由器的标识信息;
在保持与所述嵌入式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路由器的标识信息,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三连接;
若所述路由器允许所述客户端设备发送的标识信息对应的嵌入式设备接入,接收所述路由器发送的接入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若所述路由器允许所述客户端设备发送的标识信息对应的嵌入式设备接入时,根据所述路由器发送的目标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将所述接入信息发送给相应的目标嵌入式设备,以使所述接入信息指示所述目标嵌入式设备在保持与所述客户端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采用Wi-Fi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二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客户端设备,所述客户端设备包括:连接模块、获取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连接模块,用于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嵌入式设备建立第一连接;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路由器的接入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接入信息发送给所述嵌入式设备,所述接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嵌入式设备在保持与所述客户端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采用Wi-Fi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二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嵌入式设备的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客户端设备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嵌入式设备建立第一连接;
所述客户端设备获取路由器的接入信息;
所述客户端设备将所述接入信息发送给所述嵌入式设备,所述接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嵌入式设备在保持与所述客户端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采用Wi-Fi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二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接入信息指示所述嵌入式设备在保持与所述客户端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采用Wi-Fi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二连接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嵌入式设备向所述客户端设备实时反馈接入所述路由器的进度,并在结束时反馈接入所述路由器的结果。
上述方案中,所述客户端设备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嵌入式设备建立第一连接,包括:
所述客户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针对嵌入式设备的选择指令,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所选择的嵌入式设备建立第一连接;或者,
所述客户端设备获取所述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并根据所述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相应的嵌入式设备建立第一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客户端设备获取路由器的接入信息,包括:
所述客户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针对路由器的操作指令,获取所述接入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客户端设备获取路由器的接入信息,包括:
所述客户端设备获取所述路由器的标识信息;
所述客户端设备在保持与所述嵌入式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路由器的标识信息,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三连接;
若所述路由器允许所述客户端设备发送的标识信息对应的嵌入式设备接入,所述客户端设备接收所述路由器发送的接入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客户端设备接收所述路由器发送的接入信息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客户端设备接收所述路由器发送的目标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目标嵌入式设备为所述路由器在所述客户端设备发送的标识信息对应的嵌入式设备中确定的允许接入的嵌入式设备;
相应地,所述客户端设备将所述接入信息发送给所述嵌入式设备,包括:
所述客户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将所述接入信息发送给相应的目标嵌入式设备;以使所述接入信息指示所述目标嵌入式设备在保持与所述客户端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采用Wi-Fi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二连接。
上述方案中,当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为Wi-Fi直连方式或蓝牙连接方式时,配置系统中包括多台嵌入式设备;其中,在所述配置系统中,客户端设备为群管理主设备,嵌入式设备和路由器为群管理客户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嵌入式设备的配置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置系统、客户端设备、嵌入式设备的配置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配置系统中客户端设备与所述配置系统中嵌入式设备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建立第一连接;所述客户端设备获取所述配置系统中路由器的接入信息;并将所述接入信息发送给所述嵌入式设备;所述嵌入式设备在保持与所述客户端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接入信息采用Wi-Fi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二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Wi-Fi配置方式与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相结合,使嵌入式设备可以以点对点连接方式与客户端设备建立第一连接的情况下,还可以以Wi-Fi方式与路由器建立第二连接;从而使嵌入式设备在配置过程中无需由AP模式切换到Station模式,进而能够大大缩短嵌入式设备的配置时间,提高配置速度以及配置效率。
附图说明
在附图(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可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不同字母后缀的相似附图标记可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示例。附图以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大体示出了本文中所讨论的各个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嵌入式设备的配置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应用实施例一中嵌入式设备的配置方法实现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应用实施例二中嵌入式设备的配置方法实现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应用实施例三中嵌入式设备的配置方法实现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应用实施例四中嵌入式设备的配置方法实现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客户端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客户端设备的硬件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配置系统中客户端设备与所述配置系统中嵌入式设备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建立第一连接;所述客户端设备获取所述配置系统中路由器的接入信息;并将所述接入信息发送给所述嵌入式设备;所述嵌入式设备在保持与所述客户端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接入信息采用Wi-Fi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二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Wi-Fi配置方式与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相结合,使嵌入式设备可以以点对点连接方式与客户端设备建立第一连接的情况下,还可以以Wi-Fi方式与路由器建立第二连接;从而使嵌入式设备在配置过程中无需由AP模式切换到Station模式,进而能够大大缩短嵌入式设备的配置时间,提高配置速度以及配置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嵌入式设备的配置方法,应用于包括客户端设备、嵌入式设备和路由器的配置系统中,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所述配置系统中客户端设备与所述配置系统中嵌入式设备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建立第一连接;
这里,所述客户端设备可以是诸如手机、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等设备,所述嵌入式设备可以是诸如机顶盒、冰箱、智能电视等设备。
这里,所述第一连接指的是直接连接,即两个设备无需通过路由器而建立的一种连接。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可以与WI-FI方式共存,也就是说,一个设备既可以以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另一个设备建立直接连接,同时还可以以WI-FI方式与路由器建立网络连接。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可以为WI-FI直连(Direct)方式,也可以为蓝牙连接方式,还可以为近距离无线通信(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连接方式等等;相应地,客户端设备和嵌入式设备可以配置有相同模式的无线通信模块,从而通过各自的无线通信模块建立第一连接。
在以下实施例中,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将以WI-FI直连方式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客户端设备可以有两种方式与嵌入式设备建立第一连接:
第一种为手动连接方式,客户端设备开启Wi-Fi Direct功能,并搜索周边的所有嵌入式设备,客户端设备的界面上显示出所有周边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即搜索到的嵌入式设备;用户在界面上点击所述标识信息选择与所述标识信息相应的嵌入式设备后,所述客户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针对该嵌入式设备的选择指令,即可与此嵌入式设备之间建立Wi-Fi Direct连接。
第二种为自动连接方式,通常,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印刷或粘贴在设备表面和/或用户手册上,同时,嵌入式设备上也可以贴有包含标识信息的二维码;因此,客户端设备通过摄像头扫描该二维码,可以获取到该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或者,嵌入式设备上也可以贴有包含标识信息的NFC标签,客户端设备通过NFC模块近距离接触该NFC标签,可以获取到该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如此,客户端设备通过自动扫描就可以获取相应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从而使用户无需手动选择即可与该嵌入式设备之间建立Wi-Fi Direct连接。
应当说明的是,所述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可以包括嵌入式设备的名称和物理地址(即MAC地址)等信息。
步骤102,所述客户端设备获取所述配置系统中路由器的接入信息;并将所述接入信息发送给所述嵌入式设备;
这里,所述路由器主要为无线路由器,所述路由器的接入信息可以包括SSID、MAC地址、频段、信道以及加密方式等信息,在所述路由器加密的情况下,所述接入信息还可以包括连接密码。
具体地,所述客户端设备可以有两种方式获取所述接入信息:
第一种为手动获取方式,所述客户端设备在保持与嵌入式设备之间的Wi-FiDirect连接的情况下,通过相应的配置软件扫描并在界面上显示当前环境下所有路由器的标识信息,同时还可以显示路由器的接入信息。用户根据显示的标识信息选择欲连接的路由器,如果该路由器以加密方式运行,则用户一并输入相应密码;相应地,客户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针对路由器的操作指令,即可获取所述接入信息。
第二种为自动获取方式,所述客户端设备通过摄像头扫描包含路由器的标识信息的二维码,或者,通过NFC模块近距离接触包含路由器的标识信息的NFC标签,建立与路由器之间的Wi-Fi Direct连接;在建立Wi-Fi Direct连接后,接收该路由器在允许接入的情况下发送的包含密码的同意消息,从而获取路由器的接入信息。如此,客户端设备通过自动扫描就可以与路由器之间建立Wi-Fi Direct连接,从而获取路由器的接入信息,进而使用户无需手动选择即可获取所述接入信息。
这里,路由器的标识信息可以包括路由器的SSID和MAC地址等信息。
应当说明的是,如果采用自动获取方式,由于客户端设备需要保持与嵌入式设备之间已经建立的Wi-Fi Direct连接,因此,所述客户端设备在此次建立与路由器之间的Wi-Fi Direct连接中,要求所述客户端设备充当群管理主设备(Group Owner),嵌入式设备和路由器充当群管理客户设备(Group Client),也就是说,客户端设备、嵌入式设备和路由器均在统一Wi-Fi Direct的Group中,客户端设备为Group Owner,嵌入式设备和路由器均为Group Client,从而使客户端设备同时可以与多个设备建立Wi-Fi Direct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设置客户端设备、嵌入式设备和路由器充当Group Owner的意愿值,来确定哪个设备为Group Owner。具体地,若哪个设备充当Group Owner的意愿值越大,则该设备即为Group Owner;例如,可以预先设置客户端设备充当Group Owner的意愿值大于嵌入式设备和路由器充当Group Owner的意愿值,从而在所述配置系统中客户端设备充当Group Owner,嵌入式设备和路由器充当Group Client。
进一步地,由于所述客户端设备有两种方式获取所述接入信息,因此,针对各获取方式,所述客户端设备可以采用相应的方式将获取的接入信息发送给嵌入式设备。
具体地,当采用手动获取方式获取所述接入信息时,所述客户端设备直接将用户选择的路由器的接入信息通过Wi-Fi Direct通道发送给嵌入式设备。
当采用自动获取方式获取所述接入信息时,所述客户端设备相应的配置软件通过与路由器之间建立的Wi-Fi Direct连接,将嵌入式设备的设备名称、设备类型、MAC地址等信息告知路由器,以为所述嵌入式设备请求是否允许接入该路由器。若路由器根据安全准则以及业务逻辑等规则,判定允许所述嵌入式设备接入,则通过Wi-Fi Direct连接向客户端设备回复包含密码的同意消息;否则,回复拒绝消息。当路由器允许所述嵌入式设备接入时,客户端设备通过与所述嵌入式设备之间建立的Wi-Fi Direct连接,向所述嵌入式设备发送路由器的接入信息。
步骤103,所述嵌入式设备在保持与所述客户端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接入信息采用Wi-Fi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二连接。
这里,所述嵌入式设备在保持与客户端设备之间的Wi-Fi Direct连接的情况下,可以以Station模式连接到相应的路由器。
此外,在连接到相应的路由器的过程中,所述嵌入式设备可以通过与客户端设备之间建立的Wi-Fi Direct连接,向客户端设备实时反馈接入所述路由器的进度,并在结束时反馈接入所述路由器的结果。相应地,所述客户端设备可以将接入结果以及以进度条的方式将接入进度实时反馈给用户,从而使用户可以得到嵌入式设备的接入过程信息以及联网成功或失败的反馈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在客户端设备充当Group Owner的情况下,所述配置系统可包括多台嵌入式设备,这些嵌入式设备在配置系统中都充当Group Client。
在包括多个嵌入式设备的配置系统中,对嵌入式设备的配置的具体实现过程为:
首先,客户端设备与这些嵌入式设备分别建立Wi-Fi Direct连接。
然后,在建立连接之后,当采用手动获取方式获取路由器的接入信息时,客户端设备直接将路由器的接入信息发送给各嵌入式设备。当采用自动获取方式获取路由器的接入信息时,客户端设备将已建立第一连接的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告知路由器,若路由器根据安全准则、业务逻辑等规则判定允许部分或全部嵌入式设备接入,则通过与客户端设备已建立的Wi-Fi Direct连接,向客户端设备回复包含允许接入的目标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列表和密码的同意消息;否则,回复拒绝消息。相应地,客户端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同意消息之后,向标识信息列表中标识信息对应的目标嵌入式设备通过各自的Wi-Fi Direct连接分别发送路由器的接入信息。
最后,各目标嵌入式设备在保持与客户端设备之间的Wi-Fi Direct连接的情况下,以Station模式连接到路由器。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配置方案无法实现批量配置多个嵌入式设备的问题。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Wi-Fi配置方式与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相结合,使嵌入式设备可以以点对点连接方式与客户端设备建立第一连接的情况下,还可以以Wi-Fi方式与路由器建立第二连接;从而使嵌入式设备在配置过程中无需由AP模式切换到Station模式,进而能够大大缩短嵌入式设备的配置时间,提高配置速度以及配置效率。
由于嵌入式设备在与路由器建立第二连接的情况下,还保持与客户端设备建立第一连接,因此,客户端设备还可以接收到嵌入式设备反馈的接入所述路由器的进度和接入所述路由器的结果。
其次,客户端设备可以通过自动扫描的方式与嵌入式设备和路由器设备以点对点连接方式建立连接,自动化程度非常高,快捷方便,简单高效。并且,客户端设备通过与路由器以点对点连接方式建立连接,可以快速传递允许接入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和密码,从而能够实现完全无需用户手动输入和选择的自动化配置。
此外,配置系统可包括多个嵌入式设备,在该配置系统中,客户端设备充当GroupOwner,嵌入式设备和路由器充当Group Client,从而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传统配置方案无法实现批量配置多个嵌入式设备的问题。
下面结合几个应用实施例对本发明再次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应用实施例一
该应用实施例为用户手动选择路由器并输入密码进行单个嵌入式设备配置的应用场景,在该应用场景中,配置系统包括客户端设备,单个嵌入式设备和路由器,客户端设备与嵌入式设备和路由器建立的点对点连接为Wi-Fi Direct连接。
以下将详细介绍该应用场景下嵌入式设备的配置的具体实现过程。
如图2所示,首先,客户端设备通过上述提到的手动连接方式或者自动连接方式与嵌入式设备建立Wi-Fi Direct连接;
然后,客户端设备通过在界面上显示路由器的标识信息提示用户选择对应的路由器以及输入密码,并根据接收到的针对路由器的操作指令,获取路由器的接入信息;
接着,客户端设备将获取的接入信息发送给嵌入式设备;
接着,嵌入式设备以Station模式接入路由器;
最后,嵌入式设备在接入过程中,向客户端设备实时反馈接入所述路由器的进度,并在结束时反馈接入所述路由器的结果。
应用实施例二
该应用实施例为根据包含路由器的标识信息的二维码或NFC标签自动进行单个嵌入式设备配置的应用场景,在该应用场景中,配置系统包括客户端设备,单个嵌入式设备和路由器,客户端设备与嵌入式设备和路由器建立的点对点连接为Wi-Fi Direct连接,且在该配置系统中,客户端设备为Group Owner,嵌入式设备和路由器为Group Client。
以下将详细介绍该应用场景下嵌入式设备的配置的具体实现过程。
如图3所示,首先,客户端设备通过上述提到的手动连接方式或者自动连接方式与嵌入式设备建立Wi-Fi Direct连接;
然后,客户端设备自动扫描包含路由器的标识信息的二维码,或者近距离接触包含路由器的标识信息的NFC标签,与该路由器建立Wi-Fi Direct连接;
接着,客户端设备将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发送给路由器;
接着,路由器根据安全准则以及业务逻辑等规则,判定是否允许所述嵌入式设备接入;
接着,若路由器判定允许接入该嵌入式设备,将包含有密码的同意消息发送给客户端设备;否则,将拒绝消息发送给客户端设备;
接着,客户端设备将获取的接入信息发送给嵌入式设备;
所述接入信息中包括路由器的连接密码。
接着,嵌入式设备以Station模式接入路由器;
最后,嵌入式设备在接入过程中,向客户端设备实时反馈接入所述路由器的进度,并在结束时反馈接入所述路由器的结果。
应用实施例三
该应用实施例为用户手动选择路由器并输入密码进行多个嵌入式设备批量配置的应用场景,在该应用场景中,配置系统包括客户端设备,至少两个嵌入式设备和路由器,客户端设备与嵌入式设备和路由器建立的点对点连接为Wi-Fi Direct连接,且在该配置系统中,客户端设备为Group Owner,嵌入式设备和路由器为Group Client。
以下将详细介绍该应用场景下嵌入式设备的配置的具体实现过程。
如图4所示,首先,客户端设备通过上述提到的手动连接方式或者自动连接方式分别与嵌入式设备建立Wi-Fi Direct连接;
然后,客户端设备通过在界面上显示路由器的标识信息提示用户选择对应的路由器以及输入密码,并根据接收到的针对路由器的操作指令,获取所述接入信息;
接着,客户端设备将获取的接入信息分别发送给嵌入式设备;
接着,嵌入式设备分别以Station模式接入路由器;
最后,嵌入式设备在接入过程中,分别向客户端设备实时反馈接入所述路由器的进度,并在结束时反馈接入所述路由器的结果。
应用实施例四
该应用实施例为根据包含路由器的标识信息的二维码或NFC标签自动进行多个嵌入式设备批量配置的应用场景,在该应用场景中,配置系统包括客户端设备,至少两个嵌入式设备和路由器,客户端设备与嵌入式设备和路由器建立的点对点连接为Wi-Fi Direct连接,且在该配置系统中,客户端设备为Group Owner,嵌入式设备和路由器为Group Client。
以下将详细介绍该应用场景下嵌入式设备的配置的具体实现过程。
如图5所示,首先,客户端设备通过上述提到的手动连接方式或者自动连接方式分别与嵌入式设备建立Wi-Fi Direct连接;
然后,客户端设备自动扫描包含路由器的标识信息的二维码,或者近距离接触包含路由器的标识信息的NFC标签,与该路由器建立Wi-Fi Direct连接;
接着,客户端设备将各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发送给路由器;
接着,路由器根据安全准则以及业务逻辑等规则,判定是否允许这些嵌入式设备接入;
接着,若路由器判定允许接入部分或全部嵌入式设备,将包含有允许接入的目标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列表和密码的同意消息发送给客户端设备;否则,将拒绝消息发送给客户端设备;
接着,客户端设备将获取的接入信息发送给标识信息列表中标识信息对应的目标嵌入式设备;
所述接入信息中包括路由器的连接密码。
接着,各目标嵌入式设备以Station模式接入路由器;
最后,各目标嵌入式设备在接入过程中,分别向客户端设备实时反馈接入所述路由器的进度,并在结束时反馈接入所述路由器的结果。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配置系统,该配置系统包括:客户端设备、嵌入式设备和路由器;其中,
所述客户端设备,用于与所述嵌入式设备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建立第一连接;获取所述路由器的接入信息;并将所述接入信息发送给所述嵌入式设备;
所述嵌入式设备,用于在保持与所述客户端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接入信息采用Wi-Fi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二连接。
可选地,所述嵌入式设备,还用于向所述客户端设备实时反馈接入所述路由器的进度,并在结束时反馈接入所述路由器的结果。
可选地,所述客户端设备,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到的针对嵌入式设备的选择指令,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所选择的嵌入式设备建立第一连接;或者,获取所述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并根据所述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相应的嵌入式设备建立第一连接。
可选地,所述客户端设备,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到的针对路由器的操作指令,获取所述接入信息。
可选地,所述客户端设备,具体用于获取所述路由器的标识信息;在保持与所述嵌入式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路由器的标识信息,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三连接;若所述路由器允许所述客户端设备发送的标识信息对应的嵌入式设备接入,接收所述路由器发送的接入信息。
可选地,所述路由器,用于判定是否允许所述客户端设备发送的标识信息对应的嵌入式设备接入,当确定允许接入目标嵌入式设备时,将所述目标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发送给所述客户端设备;所述目标嵌入式设备为在所述客户端设备发送的标识信息对应的嵌入式设备中允许接入的嵌入式设备;
所述客户端设备,具体用于接收所述路由器发送的目标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根据所述目标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将所述接入信息发送给相应的目标嵌入式设备;
所述目标嵌入式设备,用于在保持与所述客户端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接入信息采用Wi-Fi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二连接。
可选地,当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为Wi-Fi直连方式或蓝牙连接方式时,所述配置系统中可包括多台嵌入式设备;其中,在所述配置系统中,客户端设备为群管理主设备,嵌入式设备和路由器为群管理客户设备。
根据以上描述可见,对于客户端设备而言,客户端设备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嵌入式设备建立第一连接;所述客户端设备获取所述配置系统中路由器的接入信息;所述客户端设备将所述接入信息发送给所述嵌入式设备,所述接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嵌入式设备在保持与所述客户端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采用Wi-Fi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二连接。各步骤的具体实现与以上描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嵌入式设备的配置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客户端设备,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客户端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参照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客户端设备包括:连接模块21、获取模块22和发送模块23;其中,
所述连接模块21,用于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嵌入式设备建立第一连接;
所述获取模块22,用于获取路由器的接入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23,用于将所述接入信息发送给所述嵌入式设备,所述接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嵌入式设备在保持与所述客户端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采用Wi-Fi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二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模块21,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到的针对嵌入式设备的选择指令,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所选择的嵌入式设备建立第一连接;或者,获取所述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并根据所述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相应的嵌入式设备建立第一连接。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22,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到的针对路由器的操作指令,获取所述接入信息。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22,具体用于获取所述路由器的标识信息;在保持与所述嵌入式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路由器的标识信息,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三连接;若所述路由器允许所述客户端设备发送的标识信息对应的嵌入式设备接入,接收所述路由器发送的接入信息。
可选地,所述发送模块23,具体用于若所述路由器允许所述客户端设备发送的标识信息对应的嵌入式设备接入时,根据所述路由器发送的目标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将所述接入信息发送给相应的目标嵌入式设备,以使所述接入信息指示所述目标嵌入式设备在保持与所述客户端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采用Wi-Fi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二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连接模块21、获取模块22和发送模块23均可由位于客户端设备中的处理器结合用户接口实现。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客户端设备在进行嵌入式设备的配置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客户端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客户端设备,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客户端设备的硬件组成结构示意图,参照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客户端设备包括:处理器31、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3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32、以及用户接口33;其中,
所述用户接口33,用于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
所述处理器31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嵌入式设备建立第一连接;
获取路由器的接入信息;
将所述接入信息发送给所述嵌入式设备,所述接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嵌入式设备在保持与所述客户端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采用Wi-Fi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二连接。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31,还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根据接收到的针对嵌入式设备的选择指令,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所选择的嵌入式设备建立第一连接;或者,
获取所述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并根据所述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相应的嵌入式设备建立第一连接。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31,还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根据接收到的针对路由器的操作指令,获取所述接入信息。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31,还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获取所述路由器的标识信息;
在保持与所述嵌入式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路由器的标识信息,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三连接;
若所述路由器允许所述客户端设备发送的标识信息对应的嵌入式设备接入,接收所述路由器发送的接入信息。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31,还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若所述路由器允许所述客户端设备发送的标识信息对应的嵌入式设备接入时,根据所述路由器发送的目标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将所述接入信息发送给相应的目标嵌入式设备,以使所述接入信息指示所述目标嵌入式设备在保持与所述客户端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采用Wi-Fi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二连接。
当然,实际应用时,如图7所示,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3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3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3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7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3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客户端设备、嵌入式设备和路由器;其中,
所述客户端设备,用于与所述嵌入式设备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建立第一连接;获取所述路由器的接入信息;并将所述接入信息发送给所述嵌入式设备;
所述嵌入式设备,用于在保持与所述客户端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接入信息采用Wi-Fi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二连接;其中,
所述客户端设备,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路由器的标识信息;在保持与所述嵌入式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路由器的标识信息,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三连接;若所述路由器允许所述客户端设备发送的标识信息对应的嵌入式设备接入,接收所述路由器发送的接入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式设备,还用于向所述客户端设备实时反馈接入所述路由器的进度,并在结束时反馈接入所述路由器的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设备,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到的针对嵌入式设备的选择指令,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所选择的嵌入式设备建立第一连接;或者,获取所述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并根据所述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相应的嵌入式设备建立第一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器,用于判定是否允许所述客户端设备发送的标识信息对应的嵌入式设备接入,当确定允许接入目标嵌入式设备时,将所述目标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发送给所述客户端设备;所述目标嵌入式设备为在所述客户端设备发送的标识信息对应的嵌入式设备中允许接入的嵌入式设备;
所述客户端设备,具体用于接收所述路由器发送的目标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根据所述目标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将所述接入信息发送给相应的目标嵌入式设备;
所述目标嵌入式设备,用于在保持与所述客户端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接入信息采用Wi-Fi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二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为Wi-Fi直连方式或蓝牙连接方式时,所述配置系统中包括多台嵌入式设备;其中,在所述配置系统中,客户端设备为群管理主设备,嵌入式设备和路由器为群管理客户设备。
6.一种客户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嵌入式设备建立第一连接;
获取路由器的接入信息;
将所述接入信息发送给所述嵌入式设备,所述接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嵌入式设备在保持与所述客户端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采用Wi-Fi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二连接;其中,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获取所述路由器的标识信息;在保持与所述嵌入式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路由器的标识信息,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三连接;若所述路由器允许所述客户端设备发送的标识信息对应的嵌入式设备接入,接收所述路由器发送的接入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客户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根据接收到的针对嵌入式设备的选择指令,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所选择的嵌入式设备建立第一连接;或者,
获取所述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并根据所述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相应的嵌入式设备建立第一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客户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若所述路由器允许所述客户端设备发送的标识信息对应的嵌入式设备接入时,根据所述路由器发送的目标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将所述接入信息发送给相应的目标嵌入式设备,以使所述接入信息指示所述目标嵌入式设备在保持与所述客户端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采用Wi-Fi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二连接。
9.一种客户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设备包括:连接模块、获取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连接模块,用于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嵌入式设备建立第一连接;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路由器的接入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接入信息发送给所述嵌入式设备,所述接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嵌入式设备在保持与所述客户端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采用Wi-Fi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二连接;其中,
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路由器的标识信息;在保持与所述嵌入式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路由器的标识信息,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三连接;若所述路由器允许所述客户端设备发送的标识信息对应的嵌入式设备接入,接收所述路由器发送的接入信息。
10.一种嵌入式设备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客户端设备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嵌入式设备建立第一连接;
所述客户端设备获取路由器的接入信息;
所述客户端设备将所述接入信息发送给所述嵌入式设备,所述接入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嵌入式设备在保持与所述客户端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采用Wi-Fi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二连接;其中,
所述客户端设备获取路由器的接入信息,包括:
所述客户端设备获取所述路由器的标识信息;所述客户端设备在保持与所述嵌入式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路由器的标识信息,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三连接;若所述路由器允许所述客户端设备发送的标识信息对应的嵌入式设备接入,所述客户端设备接收所述路由器发送的接入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信息指示所述嵌入式设备在保持与所述客户端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采用Wi-Fi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二连接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嵌入式设备向所述客户端设备实时反馈接入所述路由器的进度,并在结束时反馈接入所述路由器的结果。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设备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嵌入式设备建立第一连接,包括:
所述客户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针对嵌入式设备的选择指令,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所选择的嵌入式设备建立第一连接;或者,
所述客户端设备获取所述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并根据所述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采用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与相应的嵌入式设备建立第一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设备接收所述路由器发送的接入信息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客户端设备接收所述路由器发送的目标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目标嵌入式设备为所述路由器在所述客户端设备发送的标识信息对应的嵌入式设备中确定的允许接入的嵌入式设备;
相应地,所述客户端设备将所述接入信息发送给所述嵌入式设备,包括:
所述客户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嵌入式设备的标识信息,将所述接入信息发送给相应的目标嵌入式设备;以使所述接入信息指示所述目标嵌入式设备在保持与所述客户端设备第一连接的情况下,采用Wi-Fi方式与所述路由器建立第二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点对点无线连接方式为Wi-Fi直连方式或蓝牙连接方式时,配置系统中包括多台嵌入式设备;其中,在所述配置系统中,客户端设备为群管理主设备,嵌入式设备和路由器为群管理客户设备。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0至14任一项所述的嵌入式设备的配置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1810000714.0A CN109996260B (zh) | 2018-01-02 | 2018-01-02 | 配置系统、客户端设备、嵌入式设备配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
| US16/959,563 US11452156B2 (en) | 2018-01-02 | 2018-12-28 | Configuration system, client device, embedded devi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
| PCT/CN2018/125041 WO2019134595A1 (zh) | 2018-01-02 | 2018-12-28 | 配置系统、客户端设备、嵌入式设备配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1810000714.0A CN109996260B (zh) | 2018-01-02 | 2018-01-02 | 配置系统、客户端设备、嵌入式设备配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09996260A CN109996260A (zh) | 2019-07-09 |
| CN109996260B true CN109996260B (zh) | 2021-01-15 |
Family
ID=67128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1810000714.0A Active CN109996260B (zh) | 2018-01-02 | 2018-01-02 | 配置系统、客户端设备、嵌入式设备配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3)
| Country | Link |
|---|---|
| US (1) | US11452156B2 (zh) |
| CN (1) | CN109996260B (zh) |
| WO (1) | WO201913459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10519131B (zh) * | 2019-07-26 | 2021-08-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设备的方法及终端 |
| CN110769442B (zh) * | 2019-10-16 | 2023-07-21 | 海尔优家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用于接入路由器的方法及装置、物联网设备 |
| CN111372226A (zh) * | 2020-02-07 | 2020-07-03 | 苏州博瑞凯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全自动设备间通信方法、介质和装置 |
| CN111417118A (zh) * | 2020-02-24 | 2020-07-1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配网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 CN111465083B (zh) * | 2020-04-15 | 2023-03-31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热点连接结果的反馈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
| CN113259920B (zh) * | 2021-03-16 | 2021-11-30 |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家电产品 |
| CN115567303A (zh) * | 2022-09-29 | 2023-01-03 |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的认证联网方法、装置、系统和介质 |
| CN116133161B (zh) * | 2023-04-14 | 2023-08-22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2)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5245574A (zh) * | 2015-09-09 | 2016-01-13 | 深圳市唯传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移动终端多跳的物联网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06535288A (zh) * | 2015-09-10 | 2017-03-22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和获取wifi联网信息的方法和对应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US8831568B2 (en) * | 2011-09-27 | 2014-09-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of a wireless device |
| US8994800B2 (en) * | 2012-07-25 | 2015-03-31 | Gopro, Inc. | Credential transfer management camera system |
| JP5967454B2 (ja) * | 2012-08-09 | 2016-08-10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KR102060547B1 (ko) * | 2013-06-12 | 2020-02-2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기기 등록 방법 및 장치 |
| EP3051744B1 (en) * | 2013-10-28 | 2019-01-02 | Huawei Device (Dongguan) Co., Ltd. | Key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20150138991A1 (en) * | 2013-11-19 | 2015-05-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lay capable wireless apparatuses |
| CN103813473B (zh) | 2014-01-17 | 2017-08-25 |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终端及系统 |
| US10172082B2 (en) * | 2014-02-08 | 2019-01-01 | Switchmate Home Llc | Power optimized video for smart home ecosystem |
| US9900919B1 (en) * | 2014-03-19 | 2018-02-20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Adaptive beacon rate system |
| US20160227474A1 (en) * | 2015-02-03 | 2016-08-04 | Vizio Inc | Multi-device network setup |
| US10785642B2 (en) * | 2015-08-31 | 2020-09-22 | Apple Inc. |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underlying cellular networks |
| US10536886B2 (en) * | 2015-12-18 | 2020-01-14 | Lenovo (Beijing) Limited | Network shar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ystem |
| US10159101B2 (en) * | 2016-05-20 | 2018-12-18 | Blackberry Limited | Using WLAN connectivity of a wireless device |
| WO2018186667A1 (ko) * | 2017-04-03 | 2018-10-1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d2d 동작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
| US11817967B2 (en) * | 2018-09-29 | 2023-11-14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Network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 US11812478B2 (en) * | 2018-09-29 | 2023-11-07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Network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
-
2018
- 2018-01-02 CN CN201810000714.0A patent/CN109996260B/zh active Active
- 2018-12-28 WO PCT/CN2018/125041 patent/WO2019134595A1/zh not_active Ceased
- 2018-12-28 US US16/959,563 patent/US1145215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5245574A (zh) * | 2015-09-09 | 2016-01-13 | 深圳市唯传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移动终端多跳的物联网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06535288A (zh) * | 2015-09-10 | 2017-03-22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和获取wifi联网信息的方法和对应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WO2019134595A1 (zh) | 2019-07-11 |
| US11452156B2 (en) | 2022-09-20 |
| CN109996260A (zh) | 2019-07-09 |
| US20210084703A1 (en) | 2021-03-18 |
Similar Documents
|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 CN109996260B (zh) | 配置系统、客户端设备、嵌入式设备配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 |
| US11405789B1 (en) | Cloud-based secure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group self-forming technologies | |
| US10616232B2 (en) | Network connection method, hotspot terminal and management terminal | |
| WO2022016669A1 (zh) | 蓝牙配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
| US7656847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tilizing bluetooth for WLAN service authentication and discovery | |
| CN110602682A (zh) | 基于蓝牙BLE和mesh混合的网络管理系统和方法 | |
| US9398526B2 (en) | Techniques for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s with a local wireless network | |
| US10110706B2 (en) | Remote access method and device | |
| US20160242033A1 (en) | Communication service u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the same | |
| JP2014534674A (ja) | ワイヤレスローカ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認証方法およびモバイル端末 | |
| CN105188013A (zh) | 网络热点共享方法、装置及系统 | |
| CN102801800B (zh) | 多无线终端之间的资源共享处理方法及系统 | |
| WO2014183404A1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终端 | |
| US10420156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medium saving program | |
| WO2012150526A2 (en) | Efficient creation of wlan connections | |
| CN113141671B (zh) | wifi设备的通信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 CN102685856A (zh) | 无线通信方法与无线直接连接通信系统 | |
| CN104780204A (zh) | 一种用于终端间快速分享文件的方法及系统 | |
| US8862096B1 (en) | Provisioning of multiple wireless devices by an access point | |
| CN107567017A (zh) | 无线连接系统、装置及方法 | |
| CN115942331A (zh) | Matter设备的配网方法和系统 | |
| CN112689316B (zh) | 智能设备的绑定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
| CN104469764A (zh) | 一种wlan组网方法及系统 | |
| CN107509176A (zh) | 一种群组的建立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 |
| EP4075835B1 (en) | Conn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Legal Events
|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GR01 | Patent grant |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