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7840B - 寻呼方法及无线网络 - Google Patents
寻呼方法及无线网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07840B CN101207840B CN2006101691483A CN200610169148A CN101207840B CN 101207840 B CN101207840 B CN 101207840B CN 2006101691483 A CN2006101691483 A CN 2006101691483A CN 200610169148 A CN200610169148 A CN 200610169148A CN 101207840 B CN101207840 B CN 10120784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ging
- relay station
- terminal
- message
- base s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寻呼方法及无线网络,使得在网络中设置中继站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寻呼终端。本发明中,基站或中继站在收到空闲模式终端的寻呼消息时,在自身范围内寻呼并逐级下发寻呼消息。基站或中继站收到空闲模式终端的寻呼消息后,可以直接向下级中继站下发寻呼消息;也可以先在该基站或中继站的覆盖范围内发起寻呼,如果在预设时限内未收到该终端的响应消息,再向下级中继站下发寻呼消息。中继站或基站在收到来自下级中继站或终端的位置更新或网络重入请求时,或寻呼次数达到最大寻呼次数时,停止下发寻呼消息:中继站还可以在收到来自上级中继站或基站的停止寻呼消息时,停止下发寻呼消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涉及空闲模式终端的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宽带无线通信需求的日益增长,对无线带宽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因此越来越高的载频被使用到新的协议和无线通信系统中,然而,由于无线电波的衰减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高载频必然面临着高衰减的问题,使用高载频限制了基站的覆盖范围。另外,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于电磁波的路径衰减或者建筑物遮挡等原因,使得有些地区无线通信信号强度较低,位于这些地区的移动终端的通信质量将变得很差。
为了增加基站的覆盖范围,提高信号强度较低区域的通信质量,通常需要采用中继站对基站和移动终端之间的无线通信信号进行增强。中继站与基站之间不需要有线传输,只通过无线链路进行通信,因此具有布网成本低,部署简单的优点。由于一些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比如狭长区域),在使用中继站进行转发时,可以采用多个中继站级连进行多跳传输的方式。
含有中继站的多跳无线通信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基站与核心网通过光缆或电缆连接,基站覆盖范围有限,无法直接覆盖移动终端1-4所在区域,但可以通过中继站1-4,覆盖这些区域。各中继站与核心网和基站之间均没有线缆连接,其中中继站1和中继站2通过无线链路与基站通信,中继站3与和中继站4与基站没有直接通信链路,而是通过中继站2进行转发。对于移动终端3,从基站发送的数据传输需要经过3跳,第一跳为基站到中继站2,第二跳为中继站2到中继站3,第三跳为中继站3到移动终端3。为 方便起见,将中继站2和中继站3分别称为移动终端3的第一和第二跳中继站。考虑到各基站之间的服务关系,将为下一跳中继站提供服务的基站或中继站称为服务站,如基站为中继站1和中继站2的服务站,中继站2为中继站3和中继站4的服务站。如果将基站和中继站看作是拓扑网络中的节点,当数据传输链路建立起来后,可以将中继站的服务中继站及其上层节点称为该中继站的上游节点,将该中继站的下一跳节点一直到为终端服务的节点称为下游节点。
以上对中继站的引入及其作用进行了简单介绍,下面对无线通信系统对终端空闲模式的支持进行说明。提供对终端空闲模式的支持是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在空闲模式下,终端不需要注册到特定的基站,不需要进行切换,不需要进行所有常规的操作过程。空闲模式提供一种机制,使得终端可以周期性地被网络侧寻呼,而不至于断网。提供对终端空闲模式的支持可以大大节省终端的电源消耗,同时也节省了系统的资源。空闲模式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过程:终端进入空闲模式、终端进行位置更新、网络侧寻呼终端,以及终端退出空闲模式。当终端结束了正常的操作后,可以进入空闲模式;进入空闲模式后,在移动过程中,需要进行位置更新,以保证网络侧能动态地获知终端的状态和位置;当有终端的业务到来时,网络侧需要发起对终端的寻呼,要求终端退出空闲模式;终端退出空闲模式后,可进行网络重入,进入正常模式。
下面以微波接入全球互通(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Access,简称“WiMAX”)网络为例,对终端进入空闲模式,终端进行位置更新,基站寻呼终端,终端退出空闲模式四个过程进行具体说明。
终端进入空闲模式:
如图2所示,在步骤201中,终端向其服务基站发送注销请求(DREG-REQ)消息,消息中包含寻呼周期、空闲模式需要为其保留的信息 等,还可以包括跳过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简称“MAC”)哈希地址的次数门限值等信息。
接着进入步骤202,服务基站收到该消息后,向网络侧的接入服务网络网关(Access Service Network GateWay,简称“ASN-GW”)/本地寻呼控制器(Paging Controller,简称“PC”)/数据通道功能模块(Data Path Function,简称“DPF”)发送数据通道释放请求,其中包含终端的标识(MSID)、基站标识(BSID)等信息。
接着进入步骤203,网络侧的ASN-GW/PC/DPF对基站发送的数据通道撤销请求进行响应,并发送数据通道释放响应。
接着进入步骤204和205,两个步骤没有固定的先后关系。在步骤204中,服务基站收到数据通道释放响应后,向终端发送注销命令(DREG-CMD),其中包含寻呼参数、锚寻呼控制器标识、空闲模式保留信息等参数。在步骤205中,服务基站返回数据通道释放确认。
终端收到注销命令后,进入空闲模式。
终端进行位置更新:
终端进入空闲模式后,需要进行位置更新。具体地说,当终端位置更新的条件触发时,或者收到网络侧通知其进行位置更新的消息时,需要进行位置更新过程。终端位置更新的触发条件包括以下四种情况:终端进入新的寻呼区,终端的空闲模式定时器超时,终端关机,终端的Hash Skip Counter(哈希跳数)超过Hash Skip Threshold(哈希跳数门限)。当终端位置更新的条件触发时,终端位置更新过程如图3所示:
在步骤301中,终端向其目前同步的基站发送位置更新请求,该请求通过测距请求(RNG-REQ)消息进行承载,其中包含锚寻呼控制器标识。
接着进入步骤302,收到终端位置更新请求的基站向终端的锚寻呼控制 器发送位置更新请求,其中包含终端的标识,基站标识等必要的信息。
接着进入步骤303,锚寻呼控制器收到请求后,向相应的基站发送位置更新响应。
基站收到位置更新响应后,接着进入步骤304和305,两个步骤没有固定的先后关系。在步骤304中,基站生成位置更新响应信息,该信息通过测距响应(RNG-RSP)消息进行承载,其中包含位置更新状态(成功或失败),如果位置更新成功,则包含寻呼信息及其它必要的信息。在步骤305中,基站向锚寻呼控制器返回位置更新确认。
网络侧寻呼终端:
当触发条件满足时,锚PC需要给终端当前所在的寻呼组的所有基站发送寻呼宣告(Paging Announce),以通知这些基站发送寻呼广播消息或停止寻呼。锚PC发送寻呼宣告的触发条件为以下之一:有需要发送给终端的数据到达;网络侧需要强制让终端进行位置更新;网络侧需要强制终端进行网络重入;锚PC获知终端已退出空闲模式,通知相关基站停止寻呼。
如果锚PC知道相关寻呼组中各基站的地址,则锚PC直接向这些基站发送寻呼宣告;否则,需要通过中继PC(Relay PC)将寻呼宣告发送给相关的基站,如图4所示。
各基站收到寻呼宣告后,如果该寻呼宣告不是停止寻呼的命令,则生成寻呼消息MOB_PAG-ADV消息,在终端的寻呼监听时间间隔(ListeningInterval)将其广播出去。各个基站发送寻呼消息的物理帧在时间上可以不同,只要在终端的监听时间间隔之内即可。在基站寻呼时间间隔(Paging Interval)内,基站可以发送一到多次对同一终端的寻呼消息。在一个寻呼时间间隔内发送的所有寻呼消息均作为一次寻呼,相应的寻呼重试次数(Paging RetryCount)减一,除了在寻呼消息的Action Code设置为No Action时,即在该寻呼消息无操作时,不更改寻呼重试次数。当寻呼重试次数减为零时,基站 停止寻呼,并认为该终端无法获得(unavailable),但基站并不需要将无法获得此终端的信息汇报给PC,PC如果一直没有收到基站上报的寻呼成功消息,则自动认为此终端无法获得。
寻呼过程中,几个参数之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图中可见,在每个寻呼周期中有一段时间为终端监听时间间隔,基站必须在该时间段下发寻呼消息,因此又可以称为基站寻呼时间间隔。
终端退出空闲模式:
如果网络侧有业务数据需要发送给终端,则会给终端发送寻呼,当终端收到对其的寻呼后,应及时结束空闲模式,终端结束空闲模式的过程如图6所示:
在步骤601中,终端向其当前服务基站同步后,发送测距请求(RNG-REQ)消息,请求重新接入网络。
接着进入步骤602,基站收到终端接入网络的请求后,向网络侧的ASN-GW/PC/DPF发送对该终端的信息的请求,其中包括该终端的标识,基站标识等必要的信息。
接着进入步骤603,网络侧的ASN-GW/PC/DPF收到该请求后,生成终端信息响应,发送给相应的基站,其中包含终端的信息。
接着进入步骤604,基站收到响应后,便向终端发送测距响应(RNG-RSP)消息,告知终端重入网络成功。
接着进入步骤605-607,基站与网络侧协商,为该终端建立数据通道。
以上对终端进入退出空闲模式、在空闲模式下进行位置更新、以及网络侧寻呼空闲模式下终端的过程进行了说明,然而,现有的许多网络中均新增了中继站,现有技术不能直接应用于多跳中继系统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各实施方式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寻呼方法及无线网络,使得在网络中设置中继站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寻呼终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寻呼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基站在收到用于寻呼空闲模式下的终端的寻呼消息时,在该基站覆盖范围内发起寻呼,并向该基站的下级中继站转发该寻呼消息;中继站收到该寻呼消息后,在该中继站覆盖范围内发起寻呼,如果该中继站不是末级中继站,则继续向该中继站的下级中继站转发该寻呼消息;
所述中继站在以下情况之一停止寻呼所述终端:从下级中继站或所述终端接收到寻呼响应;或收到来自上级中继站或所述基站的停止寻呼消息;或所述中继站寻呼该终端达到最大寻呼次数;所述基站在以下情况之一停止寻呼所述终端:从下级中继站或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寻呼响应;或所述基站寻呼该终端达到最大寻呼次数。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包含至少一个基站和至少一个中继站,基站还包含:在收到用于寻呼空闲模式下的终端的寻呼消息时,在该基站覆盖范围内寻呼该终端的第一寻呼单元;将所收到的寻呼消息转发给该基站的下级中继站的第一发送单元;中继站还包含:收到该寻呼消息后,在该中继站覆盖范围内发起寻呼的第二寻呼单元;在该中继站不是末级中继站时,将所收到的寻呼消息向该中继站的下级中继站转发的第二发送单元;
所述第一寻呼单元在以下情况之一停止寻呼所述终端:从下级中继站或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寻呼响应;或所述基站寻呼该终端达到最大寻呼次数;所述第二寻呼单元在以下情况之一停止寻呼所述终端:从下级中继站或所述终端接收到寻呼响应;或收到来自上级中继站或所述基站的停止寻呼消息;或所述中继站寻呼该终端达到最大寻呼次数。
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区别及其效果在于:
基站在收到空闲模式终端的寻呼消息时,在该基站覆盖范围内发起寻呼,并向下级中继站转发该寻呼消息;下级中继站收到该寻呼消息后,在该 中继站覆盖范围内发起寻呼,并向再下级中继站转发该寻呼消息,通过逐级下发并各自寻呼,使得在基站和中继站覆盖范围内均被寻呼,确保该终端在任意范围内均能成功接收网络侧的寻呼消息。
基站或中继站收到空闲模式终端的寻呼消息后,可以直接向下级中继站下发寻呼消息,以减少下发寻呼消息所占用的时间,加快中继站下发寻呼消息的速度;或者,基站或中继站收到空闲模式终端的寻呼消息后,先在该基站或中继站的覆盖范围内发起寻呼,如果在预设时限内未收到该终端的响应消息,再向下级中继站下发寻呼消息,从而在避免下发不必要的寻呼消息,使得下级中继站进行不必要的寻呼,减少下级中继站的负担。
中继站或基站在收到来自下级中继站或终端的位置更新或网络重入请求时,或寻呼次数达到最大寻呼次数时,停止下发寻呼消息:中继站还可以在收到来自上级中继站或基站的停止寻呼消息时,停止下发寻呼消息。从而一旦确定该终端接收到寻呼或寻呼超时,基站或中继站均会立即停止寻呼,减少不必要的寻呼操作,节约网络资源。
在基站或中继站下发的寻呼消息中包含已寻呼的次数,下级中继站根据预设最大寻呼次数与该已寻呼次数确定本中继站的最大寻呼次数,从而确保基站和中继站总的寻呼次数不会超过预设门限,使得基站等待终端寻呼响应的时间不会过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包含中继站的无线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终端进入空闲模式的流程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终端进行位置更新的流程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网络侧寻呼终端的流程图;
图5是现有技术中寻呼参数的关系示意图;
图6是现有技术中终端退出空闲模式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寻呼方法中基站的寻呼方法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寻呼方法中中继站的寻呼方法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寻呼方法中基站的寻呼方法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寻呼方法中中继站的寻呼方法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终端进入空闲模式的方法流程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终端位置更新的方法流程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中终端退出空闲模式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基站在收到空闲模式终端的寻呼消息时,在该基站覆盖范围内发起寻呼,并向下级中继站转发该寻呼消息;下级中继站收到该寻呼消息后,在该中继站覆盖范围内发起寻呼,并向再下级中继站转发该寻呼消息,通过逐级下发并各自寻呼,使得在基站和中继站覆盖范围内均被寻呼,确保该终端在任意范围内均能成功接收网络侧的寻呼消息。
下面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寻呼方法,如图7所示是基站的寻呼流程。
在步骤701中,基站在收到空闲模式下终端的寻呼消息时,在该基站覆盖范围内寻呼该终端,并将该寻呼消息广播给其下所有中继站,将该终端的最大寻呼次数减1。其中,基站在该终端的寻呼监听时间间隔内下发属于该终端的寻呼消息,在该监听时间间隔内基站可下发一次或多次寻呼消息。
由于终端在收到网络侧的寻呼消息时,会向下发该寻呼消息的基站或中继站返回寻呼响应(也就是说该终端在该基站的覆盖范围内则向基站返回寻呼响应,在中继站覆盖范围内则会向中继站返回响应),并且,基站的下级中继站在收到终端的寻呼响应时,会将该寻呼响应上报到基站。其中,该寻呼响应可以是终端的位置更新请求,或网络重入请求等。结合上述两点,在步骤702中,基站等待接收终端的寻呼响应,如果在下一个终端寻呼监听时间间隔到来之前,基站收到寻呼响应(包括从终端收到或从下级中继站收到),则进入步骤706,反之则进入步骤703。
在步骤703中,基站判断该终端的最大寻呼次数是否为0,如果是则进入步骤705;反之则进入步骤704,基站将终端的最大寻呼次数减1,并在该下一个寻呼监听时间间隔内寻呼该终端,接着进入步骤702,基站继续等待接收终端的寻呼响应。
在步骤705中,基站在该终端的最大寻呼次数为0时,依然未收到终端的寻呼响应,则停止寻呼该终端,认为该终端无法获得,结束本流程。或者,考虑到中继站上报该寻呼消息所需的时延,可以停止寻呼该终端,并继续等待一段时间,该段时间长度可以是与基站间隔最远的中继站到该基站所需的传输时间,即各中继站的最大传输时间。如果在该段时间内,终端依然未收到终端的寻呼响应,则最终确定该终端无法获得。
在步骤706中,基站收到该终端的寻呼响应,将该寻呼响应上报PC,停止下发寻呼消息,向该基站的下级中继站下发停止寻呼消息,在该停止寻呼消息中包含停止寻呼标识,以便在已确定终端位置的情况下,各中继站能够及时停止寻呼,减少不必要的寻呼操作,降低中继站的负担。其中,如果该基站直接从终端接收到该寻呼响应,则向其下级所有中继站发送停止寻呼消息,如果该基站从下级中继站收到该寻呼响应,则向除该下级中继站外的其它下级中继站下发该停止寻呼消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也可能从网络侧PC收到停止寻呼消息,基站需要向其下级中继站转发该停止寻呼消息。
如图8所示是中继站的寻呼流程。
中继站在收到基站或上级中继站的寻呼消息时,进入步骤801,在该中继站覆盖范围内寻呼该终端,将该终端的最大寻呼次数减1,如果该中继站不是末级中继站,则还将该寻呼消息转发给其下所有中继站。其中,该中继站在该终端的寻呼监听时间间隔内下发属于该终端的寻呼消息,在该监听时间间隔内基站可下发一次或多次寻呼消息。
接着进入步骤802,该中继站等待接收终端的寻呼响应,如果在下一个终端寻呼监听时间间隔到来之前,该中继站收到该终端的寻呼响应(包括从终端收到或从下级中继站收到),则进入步骤803,该中继站停止下发寻呼消息,向上级中继站或基站上报该寻呼响应,并向其下级中继站下发停止寻呼消息,在该停止寻呼消息中包含停止寻呼标识,从而在已确定终端位置的情况下,各中继站和基站能够及时停止寻呼,减少不必要的寻呼操作,降低中继站的负担,其中,如果该中继站直接从终端接收到该寻呼响应,则向其下级所有中继站发送停止寻呼消息,如果该中继站从下级中继站收到该寻呼响应,则向除该下级中继站外的其它下级中继站下发该停止寻呼消息;如果收到了来自基站或上级中继站的停止寻呼消息,则进入步骤804,该中继站停止下发寻呼消息,并向其下级中继站转发该停止寻呼消息;如果既未收到终端的寻呼响应,也未收到停止寻呼消息,则进入步骤805。
在步骤805中,中继站判断该终端的最大寻呼次数是否为0,如果是则进入步骤806,停止寻呼该终端,结束本流程;反之则进入步骤807,中继站将终端的最大寻呼次数减1,并在该下一个寻呼监听时间间隔内寻呼该终端,接着进入步骤802,中继站继续等待接收终端的寻呼响应或基站的停止寻呼消息。
第二实施方式同样涉及一种寻呼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基站或中继站收到寻呼消息时,立即将其下发给下级中继站;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到终端的寻呼监听时间间隔比较短,而两个寻呼监听时间间隔之间有比较长的空余时间,在这些空余时间内,由于终端不监听寻呼信道,因此基站和中继站无法在这段时间内寻呼该终端,针对这一点,将第一实施方式进一步优化。优化的基本思路如下:如果基站或中继站在终端寻呼监听时间间隔内收到寻呼消息并且能在此期间进行寻呼,但将该寻呼消息发送给下级中继站后,下级中继站来不及在该寻呼监听时间间隔内进行寻呼,也就是说,即使该基站或中继站将寻呼消息转发给下级中继站,下级中继站仍然需要等到下次寻呼监听时间间隔到来时才能发送寻呼消息,因此,该基站或中继站的最好的做法是先不将寻呼消息转发给下级中继站,首先尝试是否能在下次寻呼监听时间间隔到来之前,接收到终端的寻呼响应,如果能接收到,则不需要再向下级转发该寻呼消息,如果不能收到,则再将该寻呼消息转发给下级基站。从而避免下发不必要的寻呼消息,使得下级中继站进行不必要的寻呼,减少下级中继站的负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该中继站是末级中继站,即该中继站不存在任何下级中继站,则无需进行相应的寻呼消息以及停止寻呼消息的转发。
图9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基站的寻呼流程。
在步骤901中,基站接收来自PC的寻呼消息。
接着进入步骤902,基站判断当前是否需要立即转发该寻呼消息,即判断如果当前立即将该寻呼消息转发给下级中继站,下级中继站是否来得及在当前最近的一个寻呼监听时间间隔(如当前正处于的寻呼监听时间间隔)内寻呼该终端,下级中继站是否需要等到下一个寻呼监听时间间隔到来时才能寻呼该终端。如果来得及则当前需要立即转发该寻呼消息,进入步骤907,否则当前不需要立即转发该寻呼消息,进入步骤903。
在步骤903中,该基站在当前最近的一个寻呼监听时间间隔,在该基站的覆盖范围内寻呼该终端,并将该终端的最大寻呼次数减1。接着进入步骤905。
在步骤905中,基站等待预设时长,该预设时长小于等于从基站寻呼该终端起到下一个寻呼监听时间间隔到来之间的时间差。
接着进入步骤906,基站判断是否收到终端的寻呼响应,如果收到则进入步骤914,基站停止寻呼,将收到的寻呼响应上报PC;反之则进入步骤907。
在步骤907中,基站在寻呼消息中设置已寻呼次数,将该已寻呼次数加1。
接着进入步骤908,基站将设置后的寻呼消息下发给下级中继站。
在步骤909中,基站判断该终端的最大寻呼次数是否为0,如果是则进入步骤912,否则进入步骤910。
在步骤910中,基站将终端的最大寻呼次数减1,并在该下一个寻呼监听时间间隔内寻呼该终端。
接着进入步骤911,基站等待接收终端的寻呼响应,如果在下一个终端寻呼监听时间间隔到来之前,基站收到寻呼响应(包括从终端收到或从下级中继站收到),则进入步骤915,反之则进入步骤909。
在步骤912中,基站继续等待一段时间,该段时间长度可以是与基站间隔最远的中继站到该基站所需的传输时间,即各中继站的最大传输时间。
接着进入步骤913,基站判断在该段时间内,是否收到终端的寻呼响应,如果收到则进入步骤915,否则确定该终端无法获得,结束本流程。
在步骤915中,基站停止寻呼该终端,将收到的寻呼响应上报PC,并生成停止寻呼消息发送给下级中继站,该停止寻呼消息中包含停止寻呼标识。其中,如果该基站直接从终端接收到该寻呼响应,则向其下级所有中继站发 送停止寻呼消息,如果该基站从下级中继站收到该寻呼响应,则向除该下级中继站外的其它中继站下发该停止寻呼消息。
另外,如果基站在上述过程中,从上级PC接收到停止寻呼消息,则停止寻呼该终端,并向其下级中继站转发该停止寻呼消息。
图10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中继站的寻呼流程。
在步骤1001中,中继站接收来自上级中继站或基站的寻呼消息。
接着进入步骤1002,中继站从寻呼消息中获取该终端已寻呼次数,根据预设的最大寻呼次数和该以寻呼次数确定本中继站的实际最大寻呼次数。可以将预设的终端最大寻呼次数减去已寻呼次数,将其差值作为本中继站的实际最大寻呼次数。如果该终端之前未被寻呼,则该已寻呼次数默认为0,此时中继站预设的最大寻呼次数即该中继站实际可以寻呼该终端的最大寻呼次数;否则该中继站实际可以寻呼终端的最大次数为预设的终端最大寻呼次数与已寻呼次数之差。通过传输已寻呼次数,使得终端实际的寻呼次数能够被控制在预设范围内,避免实际的寻呼次数超过预设的最大寻呼次数,使得基站长时间等待终端的响应。
步骤1003-步骤1015与步骤902-步骤914相类似,其区别仅在于,步骤902-步骤914中的操作实体为基站,基站在收到寻呼响应时,将寻呼响应上报PC,而步骤1003-步骤1015中的操作实体为中继站,中继站在收到寻呼响应时,将寻呼响应上报基站。
在步骤1016中,中继站收到终端的寻呼响应,该中继站停止下发寻呼消息,向上级中继站或基站上报该寻呼响应,并向其下级中继站下发停止寻呼消息,在该停止寻呼消息中包含停止寻呼标识,从而在已确定终端位置的情况下,各中继站和基站能够及时停止寻呼,减少不必要的寻呼操作,降低中继站的负担。其中,如果该中继站直接从终端接收到该寻呼响应,则向其下级所有中继站发送停止寻呼消息,如果该基站从下级中继站收到该寻呼响 应,则向除该下级中继站外的其它中继站下发该停止寻呼消息。
另外,在该流程中,在中继站收到终端的寻呼响应之前,如果从基站或上级中继站收到停止寻呼消息,则停止寻呼该终端,并向其下级中继站转发该停止寻呼消息。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了支持基站和中继站传送寻呼消息、停止寻呼消息,以及在寻呼消息中设置已寻呼次数,需要对原寻呼消息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寻呼消息格式如表1所示。将原消息中的6个保留比特修改为3个保留比特,同时利用其中的1个比特作为停止寻呼标识,指示是否停止寻呼,用2个比特指示终端的已寻呼次数,使得基站和下级中继站发送寻呼消息的次数之和不会超过预设的最大寻呼次数,从而更好地控制了基站等待终端寻呼响应的时间。表1中阴影部分为对IEEE802.16e协议中定义的MOB_PAG-ADV消息相应域的更改。
寻呼消息格式(MOB_PAG-ADV):
表1
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终端进入空闲模式的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中继站转发终端的注销请求和基站的数据通道撤销响应,如图11所示。
在步骤1101中,终端向中继站发送注销请求(DREG-REQ)消息,消息中包含寻呼周期、空闲模式需要为其保留的信息等,还可以包括跳过MAC哈希地址的次数门限值等信息。
接着进入步骤1102,中继站将该注销请求消息发送给上级基站。在此过程中,中继站可以对该注销请求消息进行重封装。
接着进入步骤1103,基站收到该消息后,向网络侧的ASN-GW/PC/DPF发送数据通道释放请求,其中包含终端的标识(MSID)、基站标识(BSID)等信息。
接着进入步骤1104,ASN-GW/PC/DPF对基站发送的数据通道撤销请求进行响应,返回数据通道释放响应。
接着进入步骤1105和1107,两个步骤没有固定的先后关系。
在步骤1105中,基站收到数据通道释放响应后,向中继站返回注销命令(DREG-CMD),其中包含寻呼参数、锚PC标识、空闲模式保留信息等参数,接着进入步骤1106。
在步骤1106中,中继站将该注销命令返回给终端,使得终端收到注销命令后,能够进入空闲模式。
在步骤1107中,基站向ASN-GW/PC/DPF返回数据通道释放确认。
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转发的中继站可以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
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空闲模式终端位置更新的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中继站转发终端的位置更新请求和基站的位置更新响应信息,如图12所示。
在步骤1201中,终端向中继站发送位置更新请求,该请求通过测距请求(RNG-REQ)消息进行承载,其中包含锚PC标识。
接着进入步骤1202,该中继站将该位置更新请求发送给上级基站。在此过程中,中继站可以对该位置更新请求进行重封装。
接着进入步骤1203,收到终端位置更新请求的基站向终端的锚PC发送位置更新请求,其中包含终端的标识,基站标识等必要的信息。
接着进入步骤1204,锚PC收到请求后,向相应的基站发送位置更新响应。
基站收到位置更新响应后,接着进入步骤1205和1207,两个步骤没有固定的先后关系。
在步骤1205中,基站生成位置更新响应信息,该信息通过测距响应(RNG-RSP)消息进行承载,其中包含位置更新状态(成功或失败),如果位置更新成功,则包含寻呼信息及其它必要的信息。基站将该位置响应信息发送到中继站,接着进入步骤1206,由中继站将该位置响应消息返回终端。
在步骤1207中,基站向锚PC返回位置更新确认。
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转发的中继站同样可以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
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终端退出空闲模式的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中继站转发终端的测距请求(请求网络重入)和基站的测距响应信息,如图13所示。
在步骤1301中,终端向中继站发送测距请求(RNG-REQ)消息,请求重新接入网络。
接着进入步骤1302,该中继站将该测距请求消息发送到基站。
接着进入步骤1303,基站收到终端接入网络的请求后,向网络侧的ASN-GW/PC/DPF发送对该终端的信息的请求,其中包括该终端的标识,基站标识等必要的信息。
接着进入步骤1304,网络侧的ASN-GW/PC/DPF收到该请求后,生成终端信息响应,发送给相应的基站,其中包含终端的信息。
接着进入步骤1305,基站收到响应后,向中继站发送测距响应(RNG-RSP)消息。
接着进入步骤1306,中继站向该终端返回测距响应消息,告知终端重入网络成功。
接着进入步骤1307-1309,基站与网络侧协商,为该终端建立数据通道。
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无线网络,包含至少一个基站和至少一个中继站,该基站还包含:第一寻呼单元,用于在收到寻呼消息时,在该基站覆盖范围内发起寻呼;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所收到的寻呼消息转发给该基站的下级中继站。该中继站还包含:第二寻呼单元,用于收到该寻呼消息后,在该中继站覆盖范围内发起寻呼;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该中继站不是末级中继站时,将所收到的寻呼消息向该中继站的下级中继站转发。通过基站和中继站分别在其覆盖范围内进行寻呼,确保该终端在任意范围内均能成功接收网络侧的寻呼消息。
该第一发送单元可以在收到寻呼消息后,直接向下级中继站转发该寻呼消息;或者,暂时不转发该寻呼消息,在该基站中包含第一寻呼控制单元,如果在第一寻呼单元寻呼该终端后的预设时限内未收到该终端的响应消息, 则第一寻呼控制单元指示第一发送单元向下级中继站转发寻呼消息;否则,第一寻呼控制单元禁止第一发送单元向下级中继站转发寻呼消息。从而避免下发不必要的寻呼消息,使得下级中继站进行不必要的寻呼,减少下级中继站的负担。
同样,该第二发送单元可以在收到寻呼消息后,直接向下级中继站转发该寻呼消息,或者,暂时不转发该寻呼消息,在该中继站中包含第二寻呼控制单元,如果在第二寻呼单元寻呼该终端后的预设时限内未收到该终端的响应消息,则第二寻呼控制单元指示第二发送单元向下级中继站转发寻呼消息;否则,第二寻呼控制单元禁止第二发送单元向下级中继站转发寻呼消息。
其中,第一发送单元和第二发送单元在终端的寻呼监听时间间隔内寻呼该终端。上述的预设时限小于等于从基站或中继站开始寻呼终端起到下一个寻呼监听时间间隔到来之间的时间差,使得不会延误下级中继站寻呼终端。
该基站还包含:在收到终端的寻呼响应后,向该基站的下级中继站发送停止寻呼消息,在该停止寻呼消息中包含停止寻呼标识的单元。该中继站还包含:在收到终端的寻呼响应后,向该中继站的上级中继站或基站转发寻呼响应的单元;向该中继站的下级中继站发送停止寻呼消息,在该停止寻呼消息中包含停止寻呼标识的单元;以及,在收到停止寻呼消息时,如果该中继站不是末级中继站,则向该中继站的下级中继站转发停止寻呼消息的单元。从而一旦确定该终端接收到寻呼或寻呼超时,基站或中继站均会立即停止寻呼,减少不必要的寻呼操作,节约网络资源。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寻呼单元在以下情况之一停止寻呼终端:从下级中继站或终端接收到寻呼响应;或基站寻呼该终端达到最大寻呼次数。第二寻呼单元在以下情况之一停止寻呼终端:从下级中继站或终端接收到寻呼响应;或收到来自上级中继站或基站的停止寻呼消息;或中继站寻呼该终端达到最大寻呼次数。该最大寻呼次数可以是预设的最大寻呼次数,或为预设最 大寻呼次数与已寻呼次数之差,或根据预设最大寻呼次数与已寻呼次数采用其它算法确定。后者能更好地确保基站和中继站总的寻呼次数不会超过预设门限,使得基站等待终端寻呼响应的时间过长不会过长。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基站在收到空闲模式终端的寻呼消息时,在该基站覆盖范围内发起寻呼,并向下级中继站转发该寻呼消息;下级中继站收到该寻呼消息后,在该中继站覆盖范围内发起寻呼,并向再下级中继站转发该寻呼消息,通过逐级下发并各自寻呼,使得在基站和中继站覆盖范围内均被寻呼,确保该终端在任意范围内均能成功接收网络侧的寻呼消息。
基站或中继站收到空闲模式终端的寻呼消息后,可以直接向下级中继站下发寻呼消息,以减少下发寻呼消息所占用的时间,加快中继站下发寻呼消息的速度;或者,基站或中继站收到空闲模式终端的寻呼消息后,先在该基站或中继站的覆盖范围内发起寻呼,如果在预设时限内未收到该终端的响应消息,再向下级中继站下发寻呼消息,从而在避免下发不必要的寻呼消息,使得下级中继站进行不必要的寻呼,减少下级中继站的负担。
中继站或基站在收到来自下级中继站或终端的位置更新或网络重入请求时,或寻呼次数达到最大寻呼次数时,停止下发寻呼消息:中继站还可以在收到来自上级中继站或基站的停止寻呼消息时,停止下发寻呼消息。从而一旦确定该终端接收到寻呼或寻呼超时,基站或中继站均会立即停止寻呼,减少不必要的寻呼操作,节约网络资源。
在基站或中继站下发的寻呼消息中包含已寻呼的次数,下级中继站根据预设最大寻呼次数与该已寻呼次数确定本中继站的最大寻呼次数,从而确保基站和中继站总的寻呼次数不会超过预设门限,使得基站等待终端寻呼响应的时间过长不会过长。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 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寻呼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基站在收到用于寻呼空闲模式下终端的寻呼消息时,在该基站覆盖范围内发起寻呼,并向该基站的下级中继站转发该寻呼消息;
所述中继站收到该寻呼消息后,在该中继站覆盖范围内发起寻呼,如果该中继站不是末级中继站,则继续向该中继站的下级中继站转发该寻呼消息;
所述中继站在以下情况之一停止寻呼所述终端:从下级中继站或所述终端接收到寻呼响应;或收到来自上级中继站或所述基站的停止寻呼消息;或所述中继站寻呼该终端达到最大寻呼次数;
所述基站在以下情况之一停止寻呼所述终端:从下级中继站或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寻呼响应;或所述基站寻呼该终端达到最大寻呼次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寻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或中继站收到所述寻呼消息后,直接向下级中继站转发该寻呼消息;或
所述基站或中继站收到所述寻呼消息后,在该基站或中继站的覆盖范围内发起寻呼,如果在预设时限内未收到终端的响应消息,则向下级中继站转发该寻呼消息,否则禁止向所述下级中继站转发该寻呼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寻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和/或中继站在所述终端的寻呼监听时间间隔内寻呼所述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寻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时限小于等于从所述基站或中继站发起寻呼开始到下一个寻呼监听时间间隔到来之间的时间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寻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收到所述 寻呼消息后返回寻呼响应;
所述基站或中继站从所述终端直接接收所述寻呼响应,或通过下级中继站间接接收所述寻呼响应;
所述基站在收到所述寻呼响应后,向下级中继站发送第一停止寻呼消息,在该第一停止寻呼消息中包含停止寻呼标识;
所述中继站在收到所述寻呼响应后,向其上级中继站或所述基站转发所述寻呼响应,并向该中继站的下级中继站下发第二停止寻呼消息,该第二停止寻呼消息中包含停止寻呼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寻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站在收到所述第一停止寻呼消息时,如果该中继站不是末级中继站,则向该中继站的下级中继站转发所述第一停止寻呼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寻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寻呼消息中包含所述终端的已寻呼次数,所述下级中继站根据预设最大寻呼次数与该已寻呼次数确定该中继站的最大寻呼次数。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寻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寻呼响应是所述终端的位置更新请求或网络重入请求。
9.一种无线网络,包含至少一个基站和至少一个中继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含:
在收到用于寻呼空闲模式下终端的寻呼消息时,在该基站覆盖范围内寻呼该终端的第一寻呼单元;
将所收到的寻呼消息转发给该基站的下级中继站的第一发送单元;
所述中继站还包含:收到该寻呼消息后,在该中继站覆盖范围内发起寻呼的第二寻呼单元;
在该中继站不是末级中继站时,将所收到的寻呼消息向该中继站的下级 中继站转发的第二发送单元;
所述第一寻呼单元在以下情况之一停止寻呼所述终端:从下级中继站或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寻呼响应;或所述基站寻呼该终端达到最大寻呼次数;
所述第二寻呼单元在以下情况之一停止寻呼所述终端:从下级中继站或所述终端接收到寻呼响应;或收到来自上级中继站或所述基站的停止寻呼消息;或所述中继站寻呼该终端达到最大寻呼次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含第一寻呼控制单元,用于:如果在所述第一寻呼单元寻呼所述终端后的预设时限内,未收到该终端的响应消息,则指示所述第一发送单元向下级中继站转发所述寻呼消息;否则,禁止所述第一发送单元向下级中继站转发所述寻呼消息;
所述中继站还包含第二寻呼控制单元,用于:如果在所述第二寻呼单元寻呼所述终端后的预设时限内,未收到该终端的响应消息,则指示所述第二发送单元向下级中继站转发所述寻呼消息;否则,禁止所述第二发送单元向下级中继站转发所述寻呼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含:在收到所述终端的寻呼响应后,向该基站的下级中继站发送第一停止寻呼消息,在该第一停止寻呼消息中包含停止寻呼标识的单元;
所述中继站还包含:在收到所述终端的寻呼响应后,向该中继站的上级中继站或所述基站转发所述寻呼响应的单元;向该中继站的下级中继站发送第二停止寻呼消息,在该第二停止寻呼消息中包含停止寻呼标识的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站还包含:在收到所述第一停止寻呼消息时,如果该中继站不是末级中继站,则向该中继站的下级中继站转发该第一停止寻呼消息的单元。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06101691483A CN101207840B (zh) | 2006-12-18 | 2006-12-18 | 寻呼方法及无线网络 |
| PCT/CN2007/071254 WO2008074258A1 (fr) | 2006-12-18 | 2007-12-18 | Procédé d'appel de radiomessagerie, réseau sans fil, station de base et station de relai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06101691483A CN101207840B (zh) | 2006-12-18 | 2006-12-18 | 寻呼方法及无线网络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 201110058662 Division CN102088772B (zh) | 2006-12-18 | 2006-12-18 | 寻呼方法及无线网络 |
Publications (2)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01207840A CN101207840A (zh) | 2008-06-25 |
| CN101207840B true CN101207840B (zh) | 2011-04-06 |
Family
ID=39536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06101691483A Active CN101207840B (zh) | 2006-12-18 | 2006-12-18 | 寻呼方法及无线网络 |
Country Status (2)
| Country | Link |
|---|---|
| CN (1) | CN101207840B (zh) |
| WO (1) | WO200807425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US8185138B2 (en) * | 2008-10-13 | 2012-05-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aging messages for power saving in a mobile WiMAX system |
| CN101860961B (zh) * | 2009-04-08 | 2012-08-0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中继节点系统的寻呼方法及设备 |
| CN102342133B (zh) | 2009-04-28 | 2014-04-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 |
| WO2011022874A1 (zh) * | 2009-08-25 | 2011-03-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扁平化移动通信网络的寻呼系统及方法 |
| WO2011029226A1 (zh) * | 2009-09-10 | 2011-03-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扁平化移动通信网络的寻呼系统及方法 |
| EP2491661A4 (en) * | 2009-10-19 | 2017-08-09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sion of paging messages in relay network |
| CN102076087B (zh) * | 2009-11-19 | 2014-01-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寻呼方法及基站控制器 |
| CN101959283B (zh) * | 2010-08-27 | 2016-01-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在移动台接入过程中发送寻呼信道消息的方法及基站 |
| CN102413566B (zh) * | 2010-09-25 | 2014-04-02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 |
| TWI442806B (zh) * | 2011-03-03 | 2014-06-21 | Acer Inc | 行動通訊裝置以及位置註冊之方法 |
| CN102202273A (zh) * | 2011-06-10 | 2011-09-28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位置指示方法、家庭基站和通信系统 |
| CN107466101B (zh) * | 2016-06-03 | 2021-11-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终端位置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 CN106714126A (zh) | 2016-12-30 | 2017-05-24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下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 |
| WO2018137284A1 (zh) * | 2017-01-25 | 2018-08-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寻呼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8901043B (zh) * | 2018-07-23 | 2022-02-15 |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多级中继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
Citations (3)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592480A (zh) * | 2003-08-12 | 2005-03-09 | 诺基亚公司 | 用于寻呼的设备和方法以及蜂窝无线系统 |
| CN1802011A (zh) * | 2005-01-05 | 2006-07-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实现寻呼的方法及系统 |
| CN1842207A (zh) * | 2005-03-31 | 2006-10-04 |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分布式多跳无线网络的接入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US7386036B2 (en) * | 2003-12-31 | 2008-06-10 | Spyder Navigations, L.L.C. | Wireless multi-hop system with macroscopic multiplexing |
| KR101042163B1 (ko) * | 2004-07-30 | 2011-06-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페이징 주기 할당방법 |
-
2006
- 2006-12-18 CN CN2006101691483A patent/CN101207840B/zh active Active
-
2007
- 2007-12-18 WO PCT/CN2007/071254 patent/WO2008074258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3)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592480A (zh) * | 2003-08-12 | 2005-03-09 | 诺基亚公司 | 用于寻呼的设备和方法以及蜂窝无线系统 |
| CN1802011A (zh) * | 2005-01-05 | 2006-07-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实现寻呼的方法及系统 |
| CN1842207A (zh) * | 2005-03-31 | 2006-10-04 |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分布式多跳无线网络的接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WO2008074258A1 (fr) | 2008-06-26 |
| CN101207840A (zh) | 2008-06-25 |
Similar Documents
|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 CN101207840B (zh) | 寻呼方法及无线网络 | |
| JP5860888B2 (ja) | 階層的に構造化された移動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で非アクティブな動作モードからよりアクティブな動作モードに基地局を切り替える方法および対応するシステム | |
| JP6578377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端末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 |
| CA2569210C (en) | A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data in a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 CN101411225B (zh) | 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中在频率分配之间进行越区切换的方法 | |
| JP4893830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移動機、及び無線基地局側装置 | |
| US20050054389A1 (en) | Method for a fast state transition from a sleep mode to an awake mode in a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 EP1903815A2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leep-mode oper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
| CN105580488A (zh) | 通信装置和方法 | |
| EP2386181A2 (en) | Special management connection between base station and relay stations in multihop relay systems | |
| WO2010009587A1 (zh) | 一种寻呼消息的发送方法 | |
| CA2600993C (en) | Methods for performing client to client communication in a wlan | |
| US20170026901A1 (en) | Neighbor aware network data link presence indication | |
| EP3443787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aging an inactive ue in a wireless network | |
| KR101950791B1 (ko) | 이중 연결 지원 네트워크에서의 기지국 전력 소모 절감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 |
| US9907049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idle m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 US20240007908A1 (en) |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s | |
| KR101606789B1 (ko) | 멀티미디어 서비스를 수신하는 유휴 모드 상태의 단말들을 고려한 효과적인 멀티미디어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 |
| CN111699703A (zh) | 无线电接入网中对数据进行路由 | |
| CN102088772B (zh) | 寻呼方法及无线网络 | |
| CN102256340B (zh) | 一种寻呼闲置模式的终端的方法、先进网元设备及系统 | |
| WO2015144075A1 (zh) | 扩展式集群通信系统的异常保护方法及中转台 | |
| KR100893862B1 (ko) |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 적용되는 유휴모드 제어 방법 | |
| KR100875419B1 (ko) | 광대역 무선접속 시스템에서 유휴모드 단말의 유효성 확인방법 | |
| JP2023501860A (ja) | バッファリング時間の管理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 C06 | Publica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