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8584A - 吞吐量优化的载波分配 - Google Patents
吞吐量优化的载波分配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78584A CN101278584A CNA200580051745XA CN200580051745A CN101278584A CN 101278584 A CN101278584 A CN 101278584A CN A200580051745X A CNA200580051745X A CN A200580051745XA CN 200580051745 A CN200580051745 A CN 200580051745A CN 101278584 A CN101278584 A CN 10127858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rier
- rot
- uen
- channel
- ma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06—Hybrid resource partitioning, e.g. channel borrowing
- H04W16/08—Load shedd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小区规划操作、例程和基站,其中分配用户实体至系统(node B)的至少一个小区(A;B)内的至少两个载波(C1;C2),第一载波(C1)至少有第一信道(DPCH),第二载波(C2)至少有第二信道(DPCH),该至少两个载波不会导致相互干扰,其中,可以选择性地将用户实体(UE)分配给第一信道和/或第二信道。收集各个度量信息,这些信息涉及在至少一个小区内各个普遍用户的噪声容忍能力(MAX_ROT(UEn)_UE)。将具有低噪声容忍能力的用户实体分配给第一载波(C1)上的信道,而将具有高噪声容忍能力(MAX_ROT(UEn))的用户实体分配给第二载波(C2)上的信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所述发明涉及通信系统,例如码分复用(CDMA)系统的功率控制。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高速分组)上行链路分组接入通信方面,例如UMTS系统(W-CDMA)中的增强型上行链路业务(EUL)。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宽带直接序列CDMA系统中,信号由调制载波的不同伪随机二进制序列组成。因此,信号的频谱在很宽的频率范围上扩展,并为系统的许多信道所共用。由于直接序列编码,可以获到信号之间的正交性,使共用频率范围的信号能够被单独译码。
编码原理有很多优势。例如,直接序列扩展频谱编码大幅地降低多径衰落的严重程度,得到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
由于信号在频域/时域内占据相同的间隔,单个信道的精确功率调节是CDMA系统的重要方面。
CDMA系统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上使用功率控制。功率控制的目标之一是在基站接收器内调节每个移动台发射器的操作,这样不管各个移动台的位置或传播损失如何,在基站接收器处,信号具有相同的功率电平。应该注意到,每个用户实体(UE)的功率电平与传输数据率成比例。
当这样控制小区范围内的所有移动台发射器时,如果所有UE使用相同的数据率,那么基站接收器处的总信号功率相等于标称接收功率乘以移动台的数量。
基站接收到的每个被选中的信号被转换为携带窄带数字信息的信号,反之其它未被选中的信号构成宽带噪声信号。然而,根据解码过程完成的带宽降低将信噪比从负值提高到以可接受的误码率允许操作的水平。
整体系统容量,例如可以同时在小区内操作的用户数量,取决于产生给定可接受误码率的最低信噪比。
用于第三代移动电话系统的第三代移动通信伙伴项目(3GPP)规范标准为不同的用户支持不同的用户数据率。
根据W-CDMA规范,如下执行上行链路分组数据会话:
尝试连接到网络的用户实体获悉各个小区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和可用载波。用户实体传输关于其标示和其现有传输上行功率电平的信息。众所周知,为了避免突发变化,基站Node B根据TPC(传输功率控制)环而逐步调节各个相应用户实体的输出功率。
由于来自所有用户的上行链路业务共享RACH信道,过高的负载可能产生拥塞。因此,数据吞吐量可能限制于这样的环境。
所以,给定用户可能分配到专用分组信道DPCH,该信道根据特定的哈达码编码(Hadamard code)而对用户实体来说是唯一的。相应小区内和相应载波上的给定用户都可以使用DPCH信道。作为选择,用户实体可以保留在RACH信道上。
从用户实体UE至Node B的第一个消息总是在RACH信道上传送,而后续消息可以在RACH信道或DPCH信道上传送。因此,如果不能传送RACH消息,UE不能启动网络接入。
小区内的实际干扰级、用户数据率、信道质量和请求的数据传输质量为用户确定需要的传输功率电平。上行链路传输-特别是在大型小区内-经常是功率受限的,也就是,最大传输功率未高到达到所希望的用户数据率或传输质量的程度。
确定上行链路小区负载的一般方法是确定总接收功率电平与系统噪声电平的比率。该度量经常被称为“热增量噪声(RoT)”:
其中,N_T是基站接收器的热噪声。
对于给定链接表现为
C_MAX(UEn)=P_MAX(UEn)-L(UEn)
其中,C_MAX(UEn)是用户实体以其最大允许功率P_MAX和路径损耗L传输时(L主要依赖于至Node B的距离)Node B处接收到的最大功率。
从给定用户实体(例如UE1)至Node B的接收信号信噪比可以如下表示:
路径损耗(从UE至Node B)可能改变,而这种改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UE和Node B之间的距离,也取决于UE是在室内或是在室外。此外,本小区和邻近小区之间的隔离也因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UE的位置而有所不同。
由于很难估计路径损耗和初始小区规划特性,有效地分配频谱资源是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第一个目标是将用户实体有效地分配给各个载波信道,使得至少优先优化吞吐量和接入。
这个目标已经由权利要求1的主题而实现。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标是提出吞吐量优化的基站。
这个目标已经由权利要求9完成。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标是提供吞吐量优化的小区规划操作。
这个目标已经由在权利要求10中提出的主题达到。
下列对发明的详细描述将体现更多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蜂窝式无线电系统的2个小区的第一实施例。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蜂窝式无线电系统的2个小区的第二个实施例。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的第一分布例程的流程图。
图4显示了根据发明的结果小区覆盖情况。
图5是使用图3中分布例程的第一场景的图示。
图6是使用图3中分布例程的第二场景的图示。
图7是使用图3中分布例程的第三场景的图示。
图8是使用图3中分布例程的第四场景的图示。
图9显示了根据发明的基站。
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图1显示了根据发明的小区规划的第一个实施例,带有2个涉及W-CDMA上行链路业务的小区A和B。载波频率C1携带多个专用分组信道DPCH和一个随机接入信道RACH,而载波频率C2携带多个专用分组信道DPCH,以时分多工的方式获得用户实体的单独分配,但没有随机接入信道RACH。C1和C2互相不干扰。
区域中的UE1至UEn的所有用户实体N应该在不同信道上被分配或再分配给以上两个载波之一。两个小区可以为相同的用户实体提供服务,在这个范围内由于使用相同的信道化(哈达码)编码而存在的覆盖。从CDMA可清楚明白,处于软切换状态时,用户实体可以间歇地或几乎同时地传输至小区A和B。
在上面图1的小区规划中,单个用户实体所需的数据传输和用户实体的实际位置随时间改变。因此,单个或多个小区的负载随时间改变。就像上面陈述的,为了以给定的间隔优化吞吐量,本发明的目标是完成用户实体的分配或再分配。从运营商角度看,收益和吞吐量是联系在一起的,应该被最大化,虽然这不应该以恶化可接入性为代价。在这方面,用户实体的输出功率最小化-可能导致延长单个用户实体的电池寿命-是次要优先的考虑。
在进一步涉及优选实施例前,我们应该讨论一些根据发明的参数和定义。
例如在图1中所示的,主要条件是小区内位置最差的UE总是可以在RACH信道上传输。换句话说,应该控制传输功率分配或单个用户实体和被确认进入小区的潜在用户实体数量的功率需求,以使得作为结果的实际负载满足这样的标准,即小区内位置最差的UE总是可以在RACH信道上传输。
根据发明,涉及在至少一个小区内相应普遍用户(prevalent user)的噪声容忍能力(noise enduring capability)MAX_ROT(UEn)的度量被定义为为了传输能被基站成功接收而被特定UE接受的相关于给定位置的给定真实普遍用户实体的最大载波负载。该值取决于相关于涉及基站和为获得给定QoS(服务质量)所需的信噪比SIR的给定用户实体的方位和环境与其它用户实体的位置和传输特性关系。
MAX_ROT(UEn)值可以根据下式来估计:
MAX_ROT(UEn)=((P_MAX(UEn)-P_MARGIN)[dBm]-
(P_USED(UEn)-RSSI(UEn))[dBc])-SIR(UEn)[dBc]其中
-RSSI(UEn):特定UE的由基站估计的测量的接收信号强度,
-P_USED(UEn):特定UE的使用功率,该值由UE报告至基站,
-P_MARGIN:确保UE-基站的连接可以在调度间隔内处理信道变化的功率余量
-SIR(UEn):特定UE的由基站估计的估计信噪比,
根据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为了有效地分配或再分配资源,Node B为所有普遍用户实体实现MAX_ROT的迭代估计。图3显示相应的分配例程。
就像上面提到的,载波上的总负载可以由ROT来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各个载波上的负载被表示为ROT_C1和ROT_C2。
然而,不能假定给定情况下的现行(prevalent)最坏用户实体(最小MAX_ROT(UEn))代表可能的最坏情况。因此,出于小区规划的目的,定义预定的最大负载-为保证RACH覆盖MRCR(例如,在前文的图1中:RACH载波C1的覆盖)。
MRCR值以这样的方式设定,具有最大可能路径损耗的给定UE可以传送其第一个RACH消息至Node B,该路径损耗被预期在想要的小区覆盖区域内发生。换句话说,应该这样选择MRCR,使有特定最大路径损耗的UE总是可以以特定最低数据率传输。此外,应该这样选择MRCR,使对邻近小区的干扰不超过给定的等级。
为了限制实际负载ROT,有几个方面与确定适当的MRCR值相联系。其中,注意到:
-给定小区的负载越高,小区内可达到的上行链路传输数据率上限越高;
-给定小区的负载越高,邻近小区内出现的干扰越高;
-给定小区的负载越高,为了达到给定的数据率,UE必须使用的上行功率越高。
因此,如果MRCR设得太高,小区内有大路径损耗的UE(例如,在小区边缘或室内的UE)可能不能够以想要的(最小-最大)数据率传输,尽管UE使用其最大的传输功率。
进一步的定义:
-N:小区内的UE数量
-C_INDEX:单个用户实体(UE1-UEn)被分配到的每个信道的顺序号(1-N),
-i:例程迭代数
-N_LEVEL(C):所用载波的热噪声系数。
-IOC(C):给定载波的来自邻近小区的估计干扰。干扰可以通过知道热噪声水平N_LEVEL和来自所有属于本小区的UE的接收信号强度来估计。
-MRNCR:可以用于优先载波C2(例如图1无RACH载波)而在小区内没有不稳定功率控制环的风险的最大RoT值。注意到,一般MRCR<=MRNCR。
-TMP_ROT_Cn:临时计算负载值,可以这样计算:
在分配任何UE前,可以如下初始化:
ROT_C1=(N_LEVEL_C1+IOC(1))/N_LEVEL_C1
ROT_C2=(N_LEVEL_C2+IOC(2))/N_LEVEL_C2
小区的临时ROT值可以在分配UE(Cn_INDEX)时估计,通过执行下列伪码。(注意‘FOR UE_INDEX=1 TO Cn_INDEX’对C1有效。如果是C2,则该行应该改变为FOR UE_INDEX=N TO Cn_INDEX’,其中N是被分配的UE数量。)
TMP_ROT_Cn=ROT_Cn
UE_CARR(CnJNDEX)=ROT_Cn*N_LEVEL_Cn*SIR(CnJNDEX)
TMP_ROT_Cn=TMP_ROT_Cn+UE-CARR(Cn_INDEX)/N_LEVEL_Cn
REPEAT
CONVERGENCE_ROT=TMP_ROT_Cn
FOR UE_INDEX=1 TO Cn_INDEX
TMP_CARR=(TMP_ROT_Cn*N_LEVEL_Cn-UE_CARR(UE_INDEX))*SIR(UE_INDEX)
TMP_ROT_Cn=TMP_ROT_Cn+(TMP_CARR-UE_CARR(UE_INDEX))/N_LEVEL_Cn
UE_CARR(UE_INDEX)=TMP_CARR
NEXT UE_INDEX
UNTIL(TMP_ROT_Cn-CONVERGENCE_ROT)<CONVERGENCE_REQ
基站
图9显示了根据发明的基站(Node B)的优选实施例。
基站Node B包含下行链路用户实体处理器DL_UE_HANDLER、调度器和多个上行链路用户实体处理器UL_UE_HANDLER。每个上行处理器包含MAX_ROT确定单元和信道SIR和RSSI估计单元。
下行链路数据被传送到下行链路处理器,并根据调度功能而被传输到正涉及的(in question)不同用户实体。
上行链路数据从用户实体被接收,通过上行链路处理器进一步传送到中枢网络(没有显示)。
上行处理器完成不同MAX_ROT的确定。此外,调度器使用MRCR值和MRNCR值加之来自UL_UE_HANDLER的信息,来为每个UE确定载波分配。最后,上行链路处理器和下行链路处理器执行用户实体的断言分配(resolved allocation)和再分配,就如调度器中计算的那样。
由相应单元执行的估计根据前述定义而完成,而执行优化分配的例程应该如下处理。
例程
图3显示了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
现在,所述方法应该由图5中给出的第一个典型方案来解释。
为了优化网络中的吞吐量,用于载波(再)分配的例程在预定间隔处发生。在步骤1,已经开始这样的间隔。
在步骤2,涉及所有普遍用户实体1-N至少之一内的相应普遍用户的噪声容忍能力(例如MAX_ROT(UEn))的相应度量的搜索接入信息被搜集。
此外,在步骤2,根据例如MAX_ROT(n)>MAX_ROT(n+1)这样的已知值,估计和分类涉及噪声容忍能力(MAX_ROT(UEn))的相应度量。
在步骤3,将载波1的索引C1_INDEX设置为N,将载波2的索引C2_INDEX设置为1。在步骤4,将迭代数i初始化为0。
在步骤5,判断是否满足ROT(C1_INDEX)<ROT(C2_INDEX)。在下面,通常可互换地将用户实体分配给载波1和载波2,如图5所示,其中具有最低ROTMAX值的用户实体以升序被分配给C1,而具有最高ROTMAX值的用户实体以降序被分配给C2。在本实例中,在5次迭代后,用户实体UE#1、UE#11和UE#23被分配给C1,而UE#3和UE#10被分配给C2。
在图3的左列,对应于步骤6至9,为了分配给载波C2而检查候选的用户实体,而在右列,对应于步骤11至14,为了分配给载波C1而检查候选的用户实体。
在步骤11,假设以YES回答步骤5,根据当前候选者用户实体和早先被分配的候选者的负载,而计算临时估计负载值TMP_ROT。
在步骤12,如果临时负载可比较于MAX_ROT(N),对应于最低的普遍MAX_ROT值。如果不是,过程继续载波2的分配。
在步骤13,临时负载值与预定的用于保证RACH载波操作的最大负载进行比较。如果小于后者值,过程继续步骤14,如果不是,过程继续步骤6。
在步骤14,分配给定索引的用户实体到载波1,估计载波1的负载ROT_C1。就如从图6看到的,对UEN=UE#2,负载较小。此外,用于载波分配的索引值降低,C1_INDEX按序降低,就是说,过程对具有下一较高MAX_ROT的用户实体已经就绪。
同样地,根据步骤7至9,具有最高可接受MAX_ROT值的用户实体以降序被分配到非RACH载波C2。
如果临时负载值TMP_ROT大于候选者用户的可接受负载值,步骤7,没有更多的候选能够被分配给载波,并且就会检测到拥塞情况,步骤10。
相同地应用可选步骤8,其中为超过上面定义的值MRNCR而测试临时负载值。
总之,例程涉及将用户实体分配给系统(Node B)的至少一个小区(A;B)内的至少两个载波(C1,C2)上,第一载波(C1)至少有第一信道(DPCH),第二载波(C2)至少有第二信道(DPCH),至少两个载波不会导致相互干扰,其中,可以选择性地将用户实体(UE)分配给第一信道和/或第二信道。例程包含步骤:
-收集相应度量信息,这些信息涉及至少一个小区内相应普遍用户的噪声容忍能力(MAX_ROT(UEn),
-根据其相应噪声容忍能力(MAX_ROT(UEn)_UE)排序(order)普遍用户实体,
-将具有低噪声容忍能力的用户实体分配或再分配给第一载波(C1)上的信道,而
-将具有高噪声容忍能力(MAX_ROT(UEn))的用户实体分配或再分配给第二载波(C2)上的信道。
根据图3所示的例程完成的UE分配可以实现,将那些只能处理低ROT的UE分配到C1,而将那些可以处理高ROT的UE分配到C2。图4描述的场景对应于这样的场景,其中可以分配所有UE而C1中的负载无需受限于MRCR或MAX_ROT(UE#1)。在给定的方案中,例程将生效,总负载将在C1和C2之间平等分配。就像从单独MAX_ROT(UEn)值见到的,通常,C2的覆盖小于C1的覆盖,这是由于具有最高优先级条件的用户被分配到C2,而具有最坏条件(也就是,一般在小区的边缘)的用户被分配到C1。
应该注意的,信道(再)分配不需要在步骤14的特殊时刻实现,而是在其他时间,例如步骤10或步骤17。因此,上面描述的分配过程可以制定规划过程。而且,分配例程同时适合分配之前未被分配的用户和再分配已被分配的用户。
图6显示另一个场景。
图6描述的场景对应于这样的场景,其中为了保证RACH的覆盖,由MRCR来限制C1的负载。只要C1的负载低于MRCR,即图3的步骤13,例程实现UE的分配,所以临时负载最初平等地在C1和C2间上升。当C1的负载达到MRCR,所有剩余的UE被分配到C2。在这种情况下,所有UE被分配。C1的负载受限于RACH覆盖要求。
图7仍然显示另一个场景。
图7描述的情形对应于这样的场景,其中C1的负载受限于具有最低MAX_ROT值的UE(也就是MAX_ROT(N)),即图3的步骤12。如果C1的负载超过这个最低MAX_ROT值,相应的UE已经不在小区的范围内。只要C1的负载低于最低MAX_ROT,系统分配UE,所以负载平等地在C1和C2间上升。那么,当C1的负载达到MAX_ROT,所有剩余的UE被分配到C2。所有UE被分配。UE#2的允许MAX_ROT限制C1的负载。
图8仍然显示另一个场景。
图8描述的情形对应于这样的场景,其中不是所有UE都能被分配给小区。为了确保RACH覆盖,C1的负载受限制于MRCR值,即步骤13。此外,C2的负载达到对应于被最后分配的UE的MAX_ROT的水平。由于所有剩余的未被分配的UE有低于TMP_ROT_C2值的MAX_ROT值,它们不能被分配。因此,检测到拥塞情况。
只要C1的负载低于MRCR,图3的例程实现负载最初平等地在C1和C2间上升。当C1的负载达到MRCR时,例程继续将UE分配给C2。然而,C2的负载达到超过相应索引的用户实体的MAX_ROT值的水平,则表示许多UE不能被分配。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网络的其它度量来限制单独用户实体的QoS。
图2显示选择性的载波分配,其中第一载波C1至少有第一专用信道DPCH,第二载波C2至少有第二专用信道DPCH,而第三载波C3有随机接入信道RACH。随机接入载波C3被排序这样来运行以提供完整的覆盖。一旦有更多的小区,出于以上给出的理由,C3提供有利的连接区域。专用载波C1是用于大覆盖的强健载波,而优先载波C2特别地被分配给带有高噪声容忍能力的用户实体。因此,上面陈述的分配机制也可以用来将用户实体分配给两个专用信道。
根据发明并和图1和图2相符合,载波C1也可以被称为强健载波,而载波C2可以被称为优先载波。
就像上面提及的,路经损耗(从UE到Node B)可以改变,而这种改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UE和Node B之间的距离,也依赖于UE在室内或室外。而且,本小区和邻近小区之间的分离将不同,而这种不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UE的位置。在现有的描述中,本小区和邻近小区之间的分离可以如下定义:UE和邻近小区内的Node B之间的路径损耗(以dB为单位)减去UE和本小区内Node B之间的路径损耗(以dB为单位)。
通过分离所有UE,具有高路经损耗的UE被分配给处理RACH的载波,所有其它具有低路经损耗的UE被分配给另一载波,总数据吞吐量可以大幅度提高。
因此,根据发明的一个方面,至少一个随机接入信道RACH和至少一个专用信道的小区半径-或覆盖-随小区当前负载情况而动态改变。
根据发明,从网络角度会发生下列限制/可能性:
-对于载波C1(带有MAX_ROT的保守设定),应该完整覆盖网络,也就是,总是可以在两个邻近小区之间实现软切换。而且,这个载波处理RACH。
-对于载波C2(其中MAX_ROT适应于当前负载情况),小区覆盖允许被限制到这样的程度,不可以实现小区A和B之间的软切换。
因此,本发明也关系到包含至少一个小区(A;B)的系统的小区规划操作,其中该至少一个小区包含至少两个载波,载波携带来自用户实体的至少上行链路业务,载波不导致相互干扰,其中用户实体(UE)可以选择性地被分配给第一载波和/或第二载波,其中具有低噪声容忍能力的用户实体被分配给第一载波(C1)上的信道,而具有高噪声容忍能力(MAX_ROT(UEn))的用户实体被分配给第二载波(C2)上的信道。
在小区规划中,第一载波(C1)的覆盖被控制为高于第二载波的覆盖。
小区规划操作也关系到多个小区(A,B),在所有小区内至少具有相同的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其中第一载波(C1)的覆盖区域形成邻接区域,而第二载波(C1)的覆盖区域形成多个分离小区的小区模式。
通过将带有强健MAX_ROT(UEn)的用户实体分配给载波C2,可以释放RACH载波C1上的资源,因而确保了载波C1的最大覆盖。载波C1将处理带有高路经损耗的UE,而载波C2将处理带有低路经损耗的UE。因而,载波2的最大数据吞吐量可以高于载波1的最大数据吞吐量。此外,通过在两个载波C1+C2上提供特定的UE分配,可以最大化总吞吐量。与如果已经任意执行的UE分配相比,这导致的高ROT可以由C2来使用。高ROT和高数据吞吐量联系在一起。
通过为每个UE确定分离(isolation)和路径损耗,可以在给定时刻单独将普遍UE优化到合适的载波。带有大分离和低路径损耗的UE的载波能够使用较高的MAX_ROT。通过从能够建立较高C/I的UE当中分离出需要“覆盖”的UE,与带有未执行此分离的载波的系统相比,可以提高所有载波的总传输率。通过降低网络中的小区半径,网络内小区之间的分离可以被增加。较小半径也将达到较高的C/I值。因而,可以建立较高的数据率。
实例:
可以定义信道的最大利用对应于100%的接收功率是信号功率而0%的接收功率是噪声。
假设一个带有2个载波的传统系统,其中两个载波处理RACH和DPCH。为了建立RACH覆盖,MAX_ROT被选择为3dB。换句话说,50%的接收功率是噪声而50%的接收功率是信号功率。这意味着,带有2个载波的传统系统使用大约2*50%=100%的传输能力。(用于两个载波的最大传输对应于2*100%=200%。)
相反,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系统可以如下设置:如图1所示,载波1处理RACH。出于这个理由,必须在整个小区内保证覆盖。因此,一般选择3dB的MAX_ROT。不处理RACH的载波2被控制来专门处理带有低路径损耗的UE。就像上面显示的,MAX_ROT依赖于被处理UE的实际路径损耗(和分离)而被适应性地设定。例如,MAX_ROT=10dB,RoT=10dB对应于90%的信号和10%的噪声。根据发明的给定简单化实例使用大约50%+90%=140%的给定数据吞吐量值。
这意味着载波2的传输能力已经从50%提高到90%。因此,与传统系统相比,根据发明的系统大约提供40%的提高的传输能力。
Claims (13)
1.一种将用户实体分配给系统(Node B)的至少一个小区(A;B)中的至少两个载波(C1,C2)的例程,所述第一载波(C1)具有至少第一信道(DPCH),所述第二载波(C2)具有至少第二信道(DPCH),所述至少两个载波不会引起相互干扰,其中,可选择性地将用户实体(UE)分配给所述第一信道和/或所述第二信道,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收集涉及所述至少一个小区内的相应普遍用户的噪声容忍能力(MAX_ROT(UEn))的相应度量上的信息,
-依照其相应噪声容忍能力(MAX_ROT(UEn)_UE)而排序所述普遍用户实体,
-将具有低噪声容忍能力的用户实体分配或再分配给所述第一载波(C1)上的信道,而
-将具有高噪声容忍能力(MAX_ROT(UEn))的用户实体分配或再分配给所述第二载波(C2)上的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例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波(C1)具有至少第一专用信道(DPCH)和随机接入信道(RACH),所述第二载波(C2)具有至少第二专用信道(DPC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例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波(C1)具有至少第一专用信道(DPCH),所述第二载波(C2)具有至少第二专用信道(DPCH),且第三载波(C3)具有随机接入信道(RAC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例程,其特征在于,根据正被涉及的候选者用户实体(11)以及在先被分配的用户实体(UE)候选者的负载而计算临时估计负载值(TMP_ROT)。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例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临时负载值(TMP_ROT)大于所述候选者用户的可接受噪声容忍能力时(7),不再有更多的候选者用户能够被分配到所述载波,并且检测到拥塞情况(1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例程,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负载值(TMP_ROT)与用于保证的(RACH)载波操作的预定最大负载相比较(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例程,其特征在于,在就绪状态(17)或检测到拥塞的状态(10)完成后执行所述信道分配和再分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例程,其特征在于,涉及普遍用户实体(UEn)的所述噪声容忍能力(MAX_ROT(UEn))的度量根据下式估计:
MAX_ROT(UEn)=((P_MAX(UEn)-P_MARGIN)-
(P-USED(UEn)-RSSI(UEn)))-SIR(UEn)
其中,
-RSSI(UEn)是特定UE的度量的接收信号强度,
-P_USED(UEn)是特定UE的使用功率,及
-P_MARGIN是确保连接能够在调度间隔内处理信道变化的功率余量。
-SIR(UEn)是特定UE的度量的信噪比。
9.一种基站(Node B),包括:下行链路用户实体处理器(DL_UE_HANDLER)、调度器和上行链路用户实体处理器(UL_UE_HANDLER),上行链路处理器又包括MAX_ROT确定单元和信道SIR和RSSI估计单元,其中,
下行链路数据被传送到所述下行链路处理器,并根据调度功能而被发射到正被涉及的不同用户实体,
上行链路数据从所述用户实体被接收,并经过上行链路处理器而传送,其中,
上行链路处理器执行:
-收集涉及至少一个小区内的相应普遍用户的噪声容忍能力(MAX_ROT(UEn))的相应度量上的信息,
-根据其相应噪声容忍能力(MAX_ROT(UEn)_UE)而排序所述普遍用户实体
-将具有低噪声容忍能力的用户实体分配或再分配给所述第一载波(C1)上的信道,
-将具有高噪声容忍能力(MAX_ROT(UEn))的用户实体分配或再分配给所述第二载波(C2)上的信道。
10.一种包括至少一个小区(A;B)的系统的小区规划操作,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小区包含至少两个载波,所述至少两个载波载送来自用户实体的至少上行链路业务,所述载波不引起相互干扰,其中,用户实体(UE)可选择性地被分配到所述第一信道和/或所述第二信道,其中
具有低噪声容忍能力的用户实体被分配到所述第一载波(C1)上的信道,而
具有高噪声容忍能力(MAX_ROT(UEn))的用户实体被分配到所述第二载波(C2)上的信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小区规划操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波(C1)包括由多个用户实体共享接入的至少随机接入信道(RACH)和至少专用信道(DPCH),其中用户实体可以用时分多工方式被独立分配到所述至少专用信道(DPCH),所述第二载波(C2)包括至少专用信道(DPCH)。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小区规划操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波(C1)的覆盖被控制为高于所述第二载波的覆盖。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所述的小区规划操作,其特征在于,提供多个小区(A,B),在所有小区中具有至少相同的第一载波和相同的第二载波,其中,所述第一载波(C1)的覆盖区域形成相连区域,而所述第二载波(C2)的覆盖区域形成多个隔离小区的小区模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PCT/IB2005/053243 WO2007039789A1 (en) | 2005-10-03 | 2005-10-03 | Throughput optimized carrier allocation |
Publications (2)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01278584A true CN101278584A (zh) | 2008-10-01 |
| CN101278584B CN101278584B (zh) | 2012-11-28 |
Family
ID=37905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058005174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78584B (zh) | 2005-10-03 | 2005-10-03 | 吞吐量优化的载波分配 |
Country Status (6)
| Country | Link |
|---|---|
| US (1) | US8179866B2 (zh) |
| EP (1) | EP1932382B1 (zh) |
| JP (1) | JP4921475B2 (zh) |
| CN (1) | CN101278584B (zh) |
| ES (1) | ES2391025T3 (zh) |
| WO (1) | WO2007039789A1 (zh) |
Cited By (3)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2550109A (zh) * | 2009-08-20 | 2012-07-04 | 株式会社泛泰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分量载波分配资源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2687444A (zh) * | 2009-10-30 | 2012-09-19 |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 类型2中继网络中的下行链路mcs选择 |
| CN101394671B (zh) * | 2008-10-14 | 2013-02-27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为接入终端选择接入载频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JP5152472B2 (ja) * | 2007-04-28 | 2013-02-27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リソース割当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
| US9204456B2 (en) | 2007-09-28 | 2015-12-01 | Alcatel Lucent | Load control for wireless base station |
| US8583137B2 (en) * | 2008-05-16 | 2013-11-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ynamic coverage adjustment 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5160333B2 (ja) * | 2008-07-29 | 2013-03-13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 US9370021B2 (en) | 2008-07-31 | 2016-06-14 |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 Interference reduction for terminals operating on neighboring band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US8520617B2 (en) | 2009-11-06 | 2013-08-27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 US9408187B2 (en) | 2010-08-18 | 2016-08-02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networks |
| WO2013129419A1 (ja) * | 2012-02-29 | 2013-09-06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端末 |
| US10484918B2 (en) | 2017-06-14 | 2019-11-19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Load balanc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for improved user equipment throughput |
| JP2017225163A (ja) * | 2017-08-09 | 2017-12-2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情報取得方法、パラメター最適化方法及びその装置、システム |
| KR102572700B1 (ko) * | 2018-01-03 | 2023-08-3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 개의 셀을 처리하는 기지국 및 그 동작 방법 |
| US11064411B2 (en) | 2018-06-08 | 2021-07-13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Load balanc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to enhance user experien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WO1997046038A2 (en) * | 1996-05-28 | 1997-12-04 |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 Cellular radio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eir operation |
| FI103856B (fi) * | 1996-11-15 | 1999-09-30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Dynaaminen kanava-allokointi |
| US6011970A (en) * | 1997-07-23 | 2000-01-04 |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ssuring near uniform capacity and quality of channels in cell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having cellular architectures |
| JP4048510B2 (ja) * | 1998-03-05 | 2008-02-2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Cdma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基地局 |
| JP3107048B2 (ja) * | 1998-06-09 | 2000-11-06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Cdma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cdma通信システムおける周波数割り当て方法 |
| CN1126391C (zh) | 1998-06-19 | 2003-10-29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提供多通信业务的通信系统的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控制器和移动通信系统 |
| FI106901B (fi) * | 1999-02-23 | 2001-04-30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y pakettidatan siirron hallitsemiseksi solukkojärjestelmässä |
| US6804214B1 (en) * | 1999-04-19 | 2004-10-1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multiple carriers in cellular networks |
| EP1596621B1 (en) | 2000-01-19 | 2007-03-07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apparatus |
| GB2369003A (en) * | 2000-11-07 | 2002-05-15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Channel switching in UMTS |
| US6422902B1 (en) | 2000-11-10 | 2002-07-23 |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 Low profile telecommunications jack with lamp switch |
| JP2002159047A (ja) | 2000-11-22 | 2002-05-31 | Yrp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Key Tech Res Lab Co Ltd | Cdma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 US7321780B2 (en) * | 2003-04-30 | 2008-01-22 | Motorola, Inc. | Enhanced uplink rate selection by a communication device during soft handoff |
| US7801490B1 (en) * | 2004-03-17 | 2010-09-21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Interference based scheduling using cognitive radios |
| US7349699B1 (en) * | 2004-08-11 | 2008-03-25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traffic on overlay and underlay carriers |
-
2005
- 2005-10-03 ES ES05805382T patent/ES2391025T3/es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10-03 CN CN200580051745XA patent/CN10127858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10-03 US US12/089,144 patent/US817986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10-03 WO PCT/IB2005/053243 patent/WO2007039789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5-10-03 JP JP2008532890A patent/JP492147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10-03 EP EP05805382A patent/EP1932382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5)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1394671B (zh) * | 2008-10-14 | 2013-02-27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为接入终端选择接入载频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02550109A (zh) * | 2009-08-20 | 2012-07-04 | 株式会社泛泰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分量载波分配资源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2687444A (zh) * | 2009-10-30 | 2012-09-19 |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 类型2中继网络中的下行链路mcs选择 |
| US8989033B2 (en) | 2009-10-30 | 2015-03-24 | Blackberry Limited | Downlink MCS selection in a type 2 relay network |
| CN102687444B (zh) * | 2009-10-30 | 2016-02-24 | 黑莓有限公司 | 用于选择小区的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ES2391025T3 (es) | 2012-11-20 |
| WO2007039789A1 (en) | 2007-04-12 |
| CN101278584B (zh) | 2012-11-28 |
| US20080247365A1 (en) | 2008-10-09 |
| JP2009510872A (ja) | 2009-03-12 |
| EP1932382B1 (en) | 2012-08-15 |
| EP1932382A1 (en) | 2008-06-18 |
| US8179866B2 (en) | 2012-05-15 |
| JP4921475B2 (ja) | 2012-04-25 |
| EP1932382A4 (en) | 2011-11-16 |
Similar Documents
|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 JP4445933B2 (ja) | 上り無線リソース割当方法、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回線制御局 | |
| JP4726662B2 (ja) | 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方法 | |
| EP2218273B1 (en) | Resource sca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 DK1997334T3 (en) | Measuring supported dynamic frequency re-use i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 |
| KR101268196B1 (ko) | 고속 패킷 데이터 전송에 대한 전력 제어 | |
| JP4546399B2 (ja) | 符号分割多元アクセス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チャンネルのリソース割当ておよび速度制御方法 | |
| CN101278584B (zh) | 吞吐量优化的载波分配 | |
| US10264592B2 (en) | Method and radio network node for scheduling of wireless devices in a cellular network | |
| AU2007202054A1 (en) | Dynamic channel quality measurement procedure for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techniques | |
| WO2002067606A2 (en) |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
| KR200329161Y1 (ko) | 사용자 장치 측정값 정보를 피어 투 피어 방식으로교환하는 무선 네트워크 제어기 | |
| EP1452065B1 (en) | A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allocation the quantity of a channel to a mobile station as a function of the measured quality | |
| EP1804534B1 (en) | Base station using an enhanced dedicated channel | |
| JP4354989B2 (ja) | 無線資源を効率的に割り振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 KR20060061398A (ko) | 호출 수락 제어에서의 코드 트리 단편화 | |
| US20080132266A1 (en) | Maximum Allowable Transmission Rate Deciding Method, Mobile Station And Wireless Base Station | |
| RU2389160C2 (ru) | Оптимизированное по пропускной способности назначение несущей | |
| GB2391755A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ell selection in mobile communcation system. | |
| KR20090077821A (ko) | 간섭 제어 목적으로 사용될 수 있는 정보를 결정, 통신 및 사용하기 위한 방법들 및 장치 | |
| KR20010064267A (ko) | 멀티 셀의 구조를 가지는 다중 코드 분할 방식 셀룰러환경에서 전송 품질보장 및 시스템 용량을 증대시키기위한 스케쥴링 방법 | |
| CN101263726A (zh) | 设计功率序列 | |
| KR20060016024A (ko) | 상향링크 패킷 데이터 서비스를 지원하는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율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장치 |
Legal Events
|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 C06 | Publica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 GR01 | Patent grant |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 Termination date: 20181003 |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