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0787A - 仿生老化系统及其老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仿生老化系统及其老化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50787A CN101650787A CN200810303738A CN200810303738A CN101650787A CN 101650787 A CN101650787 A CN 101650787A CN 200810303738 A CN200810303738 A CN 200810303738A CN 200810303738 A CN200810303738 A CN 200810303738A CN 101650787 A CN101650787 A CN 10165078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program segment
- aging
- unit
- parame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OR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60—Software deploymen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OR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60—Software deployment
- G06F8/61—Installation
- G06F8/62—Uninstal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Manipulator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老化系统,其包括一个时钟单元,一个环境录入单元,一个判定单元,一个处理单元,一个参数生成单元,一个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数据或者程序段。所述时钟单元用于产生并输出表征等距侦测时间间隔的时隙信号。所述环境录入单元用于记录环境信息。所述判定单元用于判断并标示数据或者程序段的老化程度。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按预定的时隙信号定时侦测所述存储单元内的数据或者程序段,并按侦测结果更新数据或者程序段的老化信息,以及根据受环境影响的老化程度控制所述参数生成单元。所述参数生成单元用于生成一修正参数,以修正老化信息。所述的仿生老化系统可以更为真实的模拟人类记忆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老化系统及仿生老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今的智能机器人等人工智能系统,已能够具有与人类相似的学习记忆能力以及模仿人类做出各种动作的能力。
由于机器人所面对的复杂的工作环境,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数据存储于其记忆单元,而且其中很多数据是以后不会用到的,这就需要对数据进行老化处理,以清除那些没有用处的数据,节省存储空间,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
对机器人等人工智能系统来说,存储于其存储单元内的数据或者程序段相当于人脑对事物的记忆,而每一次对数据或者程序段的访问有相当于人类将原来记忆的事物巩固一遍。从仿生学的角度来说,人工智能系统存储单元内的某一数据或者程序段在固定时间长度内被访问的次数越频繁,该数据或者程序段就应该记得越牢,反之则该数据或者程序段的记忆容易丧失。对丧失“记忆”的数据或者程序段则要做老化处理。现有的对数据或者程序段的老化处理中,人们往往根据某一数据或者程序段在固定时间长度内被访问的次数来判断是否需要老化处理以及老化处理的程度。
但是,人类对事物的记忆能力除了受时间因素影响外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人们通常对感兴趣的事记得更牢更久,另外在安静的环境中记忆的效果较嘈杂的环境中要好。另外,不同的个体即使在相同的环境下,也会有不同的记忆效果。现有的老化处理未有此方面的仿生研究,因此现有老化系统仿生的真实感不够强。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更为真实仿生的仿生老化系统及仿生老化方法。
一种仿生老化系统,其包括一个时钟单元,一个环境录入单元,一个与所述时钟单元及所述环境录入单元相连的判定单元,一个与所述判定单元相连的处理单元,一个与所述处理单元相连的参数生成单元,一个与所述处理单元及所述参数生成单元相连的存储单元。
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数据或者程序段。
所述时钟单元用于产生并输出表征等距侦测时间间隔的时隙信号。
所述环境录入单元用于记录存储或者访问数据或者程序段时的环境信息。
所述判定单元用于判断并标示所述存储单元中的数据或者程序段的老化程度。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按预定的时隙信号定时侦测所述存储单元内的数据或者程序段,并按侦测结果更新数据或者程序段的老化信息,以及根据所述环境判定单元得出的老化受环境影响的程度控制所述参数生成单元。
所述参数生成单元用于生成一修正参数,以修正所述数据或者程序段的老化信息。所述的参数生成单元包括一环境参数生成单元以及一随机数生成单元。所述环境参数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环境判定单元得出的老化受环境影响的程度生成一环境参数,以修正所述数据或者程序段的老化信息。所述随机数生成单元,用于随机生成一可以改变所述数据或者程序段的老化信息的随机参数,所述环境参数与所述随机参数共同构成所述修正参数。
一种仿生老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预设的侦测时间间隔侦测数据或者程序段;
判断数据或者程序段是否被访问过,如果是,则将老化映射值按照访问次数对应的老化程度增加;
访问环境信息;
依据所访问的环境信息生成相应的参数;
将所述参数写入老化映射值;
判断老化映射值是否大于预设的老化标准值,如果是,则对该数据或者程序段作老化处理,如果否,则返回执行数据或者程序段的侦测;
上述判断数据或者程序段是否被访问过的步骤中,如果所述数据或者程序段未被访问过,则将老化映射值按一个侦测时间间隔增加,然后判断老化映射值是否大于预设的老化标准值,如果是,对该数据或者程序段作老化处理,如果否,则返回执行数据或者程序段的侦测。
相对于现有技术,所述的仿生老化系统及其仿生老化方法在老化处理的过程中,在以时间因素为老化标准的基础上,通过侦测环境因素,并将环境因素的影响加入到数据或者程序段的老化信息当中,以修正数据或者程序段的老化速度,达到更为真实的模拟人类记忆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仿生老化系统的模块图。
图2为图1中的一种仿生老化系统的数据或程序段的存储原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一个老化映射值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仿生老化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仿生老化系统100,其包括:一个时钟单元10,一个环境录入单元20,一个与所述时钟单元10及所述环境录入单元20相连的判定单元30,一个与所述判定单元30相连的处理单元40,一个与所述处理单元40相连的参数生成单元50,一个与所述处理单元40及所述参数生成单元50相连的存储单元60。
该存储单元60用于存储数据或者程序段601,所述数据或者程序段601包括一个逻辑指针6011及一个标志位6012,所述标志位6012用于表征该数据或者程序段601是否被访问过,在数据或者程序段601刚存储于所述存储单元60时,所述标志位为0,当所述数据或者程序段601被访问,则所述标志位6012变更为1,访问结束,所述的标志位6012重新清零。所述存储单元60内还存储有一与所述数据或者程序段601的逻辑指针6011对应的老化映射值602,所述老化映射值602表征该数据或者程序段601的老化信息。
所述时钟单元10用于产生并输出表征等距侦测时间间隔的时隙信号。该侦测时间间隔的长度可以依据用户需求而设定。
所述环境录入单元20用于记录存储或者访问数据或者程序段601时的环境信息,比如一次记忆的信息量,记忆所用时间,记忆是否有外界干扰,两次访问的时间差等等。
所述判定单元30用于判断并标示所述存储单元中60的数据或者程序段601的老化程度。该判定单元30包括一预设值判定单元301,一环境判定单元302以及一内设的计数单元303。所述预设值判定单元301存储有预设的老化标准值,用于判断数据或者程序段601的老化程度是否超过此标准。所述环境判定单元302用于将环境对老化的影响作出综合判断,得出受环境影响的老化程度并将该受环境影响的程度反映给所述处理单元40。所述计数单元303用于记录数据或者程序段601在一次侦测时间间隔内是否被访问过以及被访问的次数,其通过记录所述数据或者程序段601的标志位6012的变更次数以确定程序或者数据段601被访问的次数。
所述处理单元40用于按预定的侦测时间间隔定时侦测所述存储单元60内的数据或者程序段601,并按侦测结果更新数据或者程序段601的表征老化程度的老化映射值602,以及根据所述环境判定单元302得出的受环境影响的老化程度控制所述参数生成单元50。
本实施方式中,如果侦测到数据或者程序段601未被访问过,则将与其对应的老化映射值602按一个侦测时间间隔对应的老化程度增加;如果侦测到数据或者程序段601被访问过,则将与其对应的老化映射值602按照访问次数对应的老化程度增加,一个侦测时间间隔内数据或者程序段601被访问的次数越多,则其对应的老化映射值602增加幅度越小。而且未被访问过的程序或者程序段601的老化映射值602增加的幅度大于被访问过的程序或者程序段601老化映射值602增加的幅度。
所述参数生成单元50用于生成一修正参数,以修正所述数据或者程序段601的老化信息。所述的参数生成单元50包括一环境参数生成单元501以及一随机数生成单元502。所述环境参数生成单元501用于根据所述环境判定单元30得出的老化受环境影响的程度生成一环境参数,以修正所述数据或者程序段601的老化信息。所述随机数生成单元502用于随机生成一可以改变所述数据或者程序段601的老化信息的随机参数。所述环境参数与所述随机参数共同构成所述修正参数。
所述随机数生成单元502为一随机数字生成器,其生成的数字在概率统计上遵循正态分布规律,其中不改变所述老化信息的数字生成的概率最大,对所述老化信息改变越大的数字其生成概率越小。
请参阅图3,所述每一老化映射值602为一系列表征老化程度的比特数,本实施方式中设定该系列比特数为n位,其中所述老化映射值602预留m位作为修正位6021。所述参数生成单元50生成的修正参数被写入所述老化映射值602的修正位6021。其中m小于n。
请参阅图4,一种仿生老化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701,按照预设的侦测时间间隔侦测数据或者程序段;
S702,判断数据或者程序段是否被访问过,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703将与其对应老化映射值按照访问次数对应的老化程度增加;
S704,访问环境信息;
S705,依据所访问的环境信息生成相应的环境参数;
S706,生成随机参数;
S707,将所述环境参数及所述随机参数写入老化映射值;
S708,判断老化映射值是否大于预设的老化标准值,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709,对该数据或者程序段作老化处理,如果否,则返回步骤S701;
步骤S702中,如果数据或者程序段未被访问过,则执行步骤S710,将与其对应的老化映射值按一个侦测时间间隔增加;然后执行步骤S711,生成随机参数;S712,将所述环境参数及所述随机参数写入老化映射值;执行步骤S708,判断老化映射值是否大于预设的老化标准值,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709,对该数据或者程序段作老化处理,如果否,则返回步骤S701。
其中,步骤S709中,对数据或者程序段作老化处理为将该数据或者程序段删除。
本发明所提供的仿生老化系统及仿生老化方法在老化处理的过程中,在以时间因素为老化标准的基础上,通过侦测环境因素,并将环境因素的影响加入到数据或者程序段的老化信息当中,以修改数据或者程序段的老化速度,同时加入一随机参数来增加数据或者程序段老化的偶然性,达到更为真实的模拟人类记忆力的目的。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仿生老化系统,其包括:一个时钟单元,一个环境录入单元,一个与所述时钟单元及所述环境录入单元相连的判定单元,一个与所述判定单元相连的处理单元,一个与所述处理单元相连的参数生成单元,一个与所述处理单元及所述参数生成单元相连的存储单元;
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数据或者程序段;
所述时钟单元用于产生并输出表征等距侦测时间间隔的时隙信号;
所述环境录入单元用于记录存储或者访问数据或者程序段时的环境信息;
所述判定单元用于判断并标示所述存储单元中的数据或者程序段的老化程度;
所述计数单元用于记录数据或者程序段两次被访问以及每一轮侦测所间隔的时隙信号数;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在按预定的时隙信号定时侦测所述存储单元内的数据或者程序段,并按侦测结果更新数据或者程序段的老化信息,以及根据所述环境判定单元得出的老化受环境影响的程度控制所述参数生成单元;
所述参数生成单元用于生成一修正参数,以修正所述数据或者程序段的老化信息,所述的参数生成单元包括一环境参数生成单元以及一随机数生成单元,所述环境参数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环境判定单元得出的老化受环境影响的程度生成一环境参数,以修正所述数据或者程序段的老化信息,所述随机数生成单元,用于随机生成一可以改变所述数据或者程序段的老化信息的随机参数,所述环境参数与所述随机参数共同构成所述修正参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老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或者程序段包括一个逻辑指针及一个标志位,所述标志位用于表征该数据或者程序段是否被访问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生老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数据或者程序段刚存储于所述存储单元时,所述标志位为0,当所述数据或者程序段被访问,则所述标志位变更为1,访问结束,所述的标志位重新清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老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单元内还存储有一与所述数据或者程序段的逻辑指针对应的老化映射值,所述老化映射值表征该数据或者程序段的老化程度,每一轮的侦测之后,所述的数据或者程序段的老化映射值做相应变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仿生老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老化映射值为一系列表示老化程度的比特数,所述老化映射值预留有修正位,所述修正参数写入该修正位。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仿生老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如果侦测到数据或者程序段未被访问过,对应的老化映射值按一个侦测时间间隔对应的老化程度增加,如果侦测到数据或者程序段被访问过,对应的老化映射值按照被访问次数对应的老化程度增加。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老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判定单元包括一预设值判定单元,一环境判定单元以及一内设的计数单元,所述预设值判定单元存储有预设的老化标准值,用于判断数据或者程序段的老化程度是否超过此标准,所述环境判定单元用于将环境对老化的影响作出综合判断,得出老化受环境影响的程度并将该受环境影响的程度反映给所述处理单元,所述计数单元用于记录数据或者程序段在一次侦测时间间隔内是否被访问过以及被访问的次数。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老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数生成单元为一随机数字生成器,其生成的数字在概率统计上遵循正态分布规律,其中不改变所述老化信息的数字生成的概率最大,对所述老化信息改变越大的数字其生成概率越小。
9.一种仿生老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预设的侦测时间间隔侦测数据或者程序段;
判断数据或者程序段是否被访问过,如果是,则将老化映射值按照访问次数对应的老化程度增加;
访问环境信息;
依据所访问的环境信息生成相应的环境参数;
生成随机参数;
将所述环境参数及所述随机参数写入老化映射值;
判断所述老化映射值是否大于预设的老化标准值,如果是,则对该数据或者程序段作老化处理,如果否,则返回执行数据或者程序段的侦测;
上述判断数据或者程序段的标志位是否为零的步骤中,如果所述数据或者程序段未被访问过,则将与其对应的老化映射值按一个侦测时间间隔增加,然后生成一随机参数,将所述随机参数写入老化映射值,然后判断所述老化映射值是否大于预设的老化标准值,如果是,对该数据或者程序段作老化处理,如果否,则返回执行数据或者程序段的侦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仿生老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数据或者程序段作老化处理为将该数据或者程序段删除。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0810303738A CN101650787A (zh) | 2008-08-13 | 2008-08-13 | 仿生老化系统及其老化方法 |
| US12/346,840 US20100042864A1 (en) | 2008-08-13 | 2008-12-31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pplication |
| JP2009187279A JP2010044765A (ja) | 2008-08-13 | 2009-08-12 |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その管理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0810303738A CN101650787A (zh) | 2008-08-13 | 2008-08-13 | 仿生老化系统及其老化方法 |
Publications (1)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01650787A true CN101650787A (zh) | 2010-02-17 |
Family
ID=41673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0810303738A Pending CN101650787A (zh) | 2008-08-13 | 2008-08-13 | 仿生老化系统及其老化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 Country | Link |
|---|---|
| US (1) | US20100042864A1 (zh) |
| JP (1) | JP2010044765A (zh) |
| CN (1) | CN101650787A (zh) |
Cited By (1)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4584015B (zh) * | 2012-05-24 | 2018-08-31 | 李景雅 | 数字老化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5373485A (zh) * | 2014-09-01 | 2016-03-02 |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内存清理系统、方法及终端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US5485574A (en) * | 1993-11-04 | 1996-01-16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Operating system based performance monitoring of programs |
| JPH09231148A (ja) * | 1996-02-28 | 1997-09-05 | Toshiba Corp | 分散システム |
| US6247175B1 (en) * | 1998-12-22 | 2001-06-12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and removing unused software procedures |
| AU2001273000A1 (en) * | 2000-06-26 | 2002-01-08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nomous memory usage optimization and downloading of software features |
| JP2002268910A (ja) * | 2001-03-09 | 2002-09-20 | Hitachi Ltd | セルフテスト機能を有する半導体装置 |
| JP3807390B2 (ja) * | 2003-07-16 | 2006-08-0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乱数発生装置 |
| JP2006202028A (ja) * | 2005-01-20 | 2006-08-03 | Canon Inc | プログラム管理システムとそ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記憶媒体 |
| GB0519597D0 (en) * | 2005-09-26 | 2005-11-02 | Imagination Tech Ltd | Scalable multi-threaded media processing architecture |
| JP2008129794A (ja) * | 2006-11-20 | 2008-06-05 | Fujitsu Ltd | バックアップシステム及びバックアップ装置 |
-
2008
- 2008-08-13 CN CN200810303738A patent/CN101650787A/zh active Pending
- 2008-12-31 US US12/346,840 patent/US2010004286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9
- 2009-08-12 JP JP2009187279A patent/JP2010044765A/ja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4584015B (zh) * | 2012-05-24 | 2018-08-31 | 李景雅 | 数字老化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US20100042864A1 (en) | 2010-02-18 |
| JP2010044765A (ja) | 2010-02-25 |
Similar Documents
|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 CN102682841B (zh) | 具有存储设备的温度传感器的使用 | |
| CN101529526B (zh) | 用于估计和报告闪存盘存储器的预期寿命的方法 | |
| GB2419979A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ading non-volatile computer memory | |
| CN110068110B (zh) | 一种中央空调负荷预测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 |
| CN110221959A (zh) | 应用程序的测试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
| CN115374709B (zh) | 一种基于深度森林模型和flus模型的土地分析方法及系统 | |
| CN110221770A (zh) | 在存储装置当中改进数据分布的方法 | |
| CN107527186A (zh) | 电子阅读管理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 |
| Griffith et al. | Uncertainty-related research issues in spatial analysis | |
| CN101650787A (zh) | 仿生老化系统及其老化方法 | |
| CN105302474B (zh) | 控制闪存的写操作的方法和闪存的控制器 | |
| CN105988936B (zh) | 非挥发性储存装置与控制器 | |
| CN103970967A (zh) | 一种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分析系统 | |
| JPWO2020008869A1 (ja) | 演算処理システム、センサシステム、演算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 CN118655927A (zh) | 基于智能感知的文物存储环境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 |
| CN106023131A (zh) | 地图信息分析方法及其装置 | |
| KR101957916B1 (ko) | 건물 에너지 시뮬레이션 서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운영 시스템 | |
| CN101625731A (zh) | 程序仿生老化系统及其老化方法 | |
| CN109800102A (zh) | 存储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
| CN109213720A (zh) | 电子书的翻页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 CN116108645A (zh) | 基于元宇宙的工程数字孪生方法 | |
| CN114398380A (zh) | 一种电网技能培训的资源关联关系自动更新方法及系统 | |
| TW201702859A (zh) | 記憶體控制器 | |
| CN105093985A (zh) | 一种控制传感器上电方法 | |
| CN100517253C (zh) | 参数数据测试方法 |
Legal Events
|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 C06 | Publica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100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