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35119B - 一种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35119B CN101735119B CN 200910155470 CN200910155470A CN101735119B CN 101735119 B CN101735119 B CN 101735119B CN 200910155470 CN200910155470 CN 200910155470 CN 200910155470 A CN200910155470 A CN 200910155470A CN 101735119 B CN101735119 B CN 10173511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ynthetic method
- reaction
- rearrangement
- trione compounds
- formul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如式(I)所示的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式(I)中,X为Cl或NO2。所述合成方法为:在有机溶剂中,式(II)所示的烯醇酯在碱性试剂和重排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重排反应,反应完毕后所得反应液经酸化、分离得到所述的三酮类化合物;所述的重排催化剂为嘌呤类化合物。本发明的三酮类化合物(磺草酮、硝草酮)合成方法,所用的催化剂毒性小,对环境友好,产品收率较高,适宜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尤其是磺草酮、硝草酮的合成方法。
(二)背景技术:
三酮类除草剂(磺草酮、硝草酮)主要用于防除玉米等作物田间的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具有除草谱广、环境相容性好、对哺乳动物和水生生物毒性很低、对后茬轮作作物无药害等特性。
已有的合成方法主要是以相应的烯醇酯为起始原料,在碱性条件下,经由重排试剂的重排作用来制备磺草酮和硝草酮。例如美国专利(US4762551、US4775411和US20030232984)报道了以三乙胺为碱性试剂,相应的烯醇酯在丙酮氰醇的作用下,重排生成磺草酮和硝草酮。该路线的缺点主要是重排试剂丙酮氰醇剧毒。美国专利(US5886231)报道了以碳酸钠为碱性试剂,相应的烯醇酯在氰化钠的作用下,重排生成磺草酮和硝草酮。该路线的缺点也主要是重排试剂氰化钠剧毒。此外,美国专利(US6218579)报道了以碳酸钾为碱性试剂,相应的烯醇酯在三氮唑的作用下,重排生成磺草酮和硝草酮。该路线的缺点主要是重排反应不完全且反应时间长。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环境友好、产品收率较高、适宜工业化生产的三酮类化合物(磺草酮、硝草酮)的合成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如式(I)所示的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方法为:在有机溶剂中,式(II)所示的烯醇酯在碱性试剂和重排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重排反应,反应完毕后所得反应液经酸化、分离得到所述的三酮类化合物;所述的重排催化剂为嘌呤类化合物;
式(I)或式(II)中,X为Cl或NO2。
本发明所述的重排催化剂的加入摩尔数优选为烯醇酯摩尔数的1~5%。所述的重排催化剂优选为嘌呤、6-氯嘌呤或6-羟基嘌呤,更优选为6-氯嘌呤。
本发明所述的有机溶剂可选自下列之一:1,2-二氯乙烷、氯代苯、氯仿、二氯甲烷、三氟甲苯、邻氯甲苯、间氯甲苯、对氯甲苯、乙腈、甲苯、乙酸乙酯。所述的有机溶剂的体积用量推荐为1~5L/mol烯醇酯。
本发明所述的碱性试剂选自下列之一:三乙胺、碳酸钾、碳酸钠、三正丙胺、二异丙胺;优选三乙胺。所述的烯醇酯和碱性试剂的摩尔比为1∶1~10;优选为1∶2~4。
本发明所述的重排反应的温度为20~80℃,以30~50℃为佳。
所述的重排反应的时间跟温度有关,温度低,反应时间长,温度高,反应时间短,通常为2~5小时。
本发明在重排反应结束后,优选使用盐酸进行酸化,盐酸质量浓度可在5~37%。
本发明具体推荐所述的酸化、分离为:重排反应完成后,加入质量浓度为5~37%的盐酸将反应液酸化至pH<1,静置分层,有机相脱溶,得到三酮类化合物。
本发明的三酮类化合物(磺草酮、硝草酮)合成方法,所用的催化剂毒性小,对环境友好,产品收率较高,适宜工业化生产。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磺草酮的制备:在三口烧瓶中,加入328g(1.0mol)3-(2-氯-4-甲砜基苯甲酰氧基)-2-环己烯-1-酮、2L 1,2-二氯乙烷、222.6g(2.2mol)三乙胺、6.8g(0.05mol)6-羟基嘌呤,搅拌,加热,反应温度在45~50℃,反应5h,冷却,用10%盐酸酸化,使pH值<1,静止分层,有机相脱溶,得到278g磺草酮,收率85%。
实施例2
硝草酮的制备:在三口烧瓶中,加入339g(1.0mol)3-(2-硝基-4-甲砜基苯甲酰氧基)-2-环己烯-1-酮、2.5L 1,2-二氯乙烷、222.6g(2.2mol)三乙胺、6.8g(0.05mol)6-羟基嘌呤,搅拌,加热,反应温度在45~50℃,反应5h,冷却,用10%盐酸酸化,使pH值<1,静止分层,有机相脱溶,得到284.6g硝草酮,收率84%。
实施例3-5
参考实施例1的方法,改变三乙胺的用量,其他反应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磺草酮,结果如表1。
表1:三乙胺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实施例 | 三乙胺(mol) | 收率(%) |
| 3 | 1.0 | 62 |
| 4 | 5.0 | 83 |
| 5 | 10.0 | 84 |
实施例6-8
参考实施例1的方法,改变反应的温度和反应的时间,其他反应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磺草酮,结果如表2。
表2:温度和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实施例 | 反应温度(℃) | 反应时间(h) | 收率(%) |
| 6 | 20-25 | 5 | 64 |
| 7 | 30-35 | 4 | 85 |
| 8 | 75-80 | 2 | 81 |
实施例9-12
参考实施例1的方法,用不同的碱性试剂替代三乙胺,碱化试剂的摩尔用量保持不变,其他反应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磺草酮,结果如表3。
表3:不同碱性试剂对反应的影响
| 实施例 | 碱性试剂 | 摩尔用量(mol) | 收率(%) |
| 9 | 碳酸钾 | 2.2 | 73 |
| 10 | 碳酸钠 | 2.2 | 65 |
| 11 | 三正丙胺 | 2.2 | 79 |
| 12 | 二异丙胺 | 2.2 | 72 |
实施例13-20
参考实施例1的方法,改变反应所用重排催化剂,其他反应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磺草酮,结果如表4。
表4:不同重排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实施例 | 重排催化剂 | 质量(g) | 摩尔数 | 收率(%) |
| 13 | 嘌呤 | 6.0 | 0.05 | 69 |
| 14 | 嘌呤 | 3.6 | 0.03 | 58 |
| 15 | 嘌呤 | 1.2 | 0.01 | 32 |
| 16 | 6-氯嘌呤 | 7.7 | 0.05 | 81 |
| 17 | 6-氯嘌呤 | 4.6 | 0.03 | 73 |
| 18 | 6-氯嘌呤 | 1.5 | 0.01 | 48 |
| 19 | 6-羟基嘌呤 | 4.1 | 0.03 | 78 |
| 20 | 6-羟基嘌呤 | 1.4 | 0.01 | 62 |
实施例21-25
参考实施例1的方法,用不同的有机溶剂替代1,2-二氯乙烷,其他反应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磺草酮,结果如表5。
表5:不同有机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实施例 | 有机溶剂 | 用量(L) | 收率(%) |
| 21 | 氯代苯 | 1 | 73 |
| 22 | 三氟甲苯 | 2 | 85 |
| 23 | 乙腈 | 3 | 79 |
| 24 | 乙酸乙酯 | 4 | 84 |
| 25 | 甲苯 | 5 | 81 |
实施例26-28
参考实施例2的方法,改变三乙胺的用量,其他反应条件与实施例2相同,得到硝草酮,结果如表6。
表6:三乙胺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实施例 | 三乙胺(mol) | 收率(%) |
| 26 | 1.0 | 57 |
| 27 | 5.0 | 85 |
| 28 | 10.0 | 82 |
实施例29-31
参考实施例2的方法,改变反应的温度和反应的时间,其他反应条件与实施例2相同,得到硝草酮,结果如表6。
表6:温度和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实施例 | 反应温度(℃) | 反应时间(h) | 收率(%) |
| 29 | 20-25 | 5 | 66 |
| 30 | 30-35 | 4 | 85 |
| 31 | 75-80 | 2 | 80 |
实施例32-35
参考实施例2的方法,用不同的碱性试剂替代三乙胺,碱化试剂的摩尔用量保持不变,其他反应条件与实施例2相同,得到硝草酮,结果如表7。
表7:不同碱性试剂对反应的影响
| 实施例 | 碱性试剂 | 摩尔用量(mol) | 收率(%) |
| 32 | 碳酸钾 | 2.2 | 70 |
| 33 | 碳酸钠 | 2.2 | 62 |
| 34 | 三正丙胺 | 2.2 | 81 |
| 35 | 二异丙胺 | 2.2 | 69 |
实施例36-43
参考实施例2的方法,改变反应所用重排催化剂,其他反应条件与实施例2相同,得到硝草酮,结果如表8。
表8:不同重排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实施例 | 重排催化剂 | 质量(g) | 摩尔数 | 收率(%) |
| 36 | 嘌呤 | 6.0 | 0.05 | 66 |
| 37 | 嘌呤 | 3.6 | 0.03 | 53 |
| 38 | 嘌呤 | 1.2 | 0.01 | 37 |
| 39 | 6-氯嘌呤 | 7.7 | 0.05 | 82 |
| 40 | 6-氯嘌呤 | 4.6 | 0.03 | 76 |
| 41 | 6-氯嘌呤 | 1.5 | 0.01 | 47 |
| 42 | 6-羟基嘌呤 | 4.1 | 0.03 | 74 |
| 43 | 6-羟基嘌呤 | 1.4 | 0.01 | 56 |
实施例44-48
参考实施例2的方法,用不同的有机溶剂替代1,2-二氯乙烷,其他反应条件与实施例2相同,得到硝草酮,结果如表9。
表9:不同有机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实施例 | 有机溶剂 | 用量(L) | 收率(%) |
| 44 | 氯代苯 | 1 | 75 |
| 45 | 三氟甲苯 | 2 | 83 |
| 46 | 乙腈 | 3 | 80 |
| 47 | 乙酸乙酯 | 4 | 81 |
| 48 | 甲苯 | 5 | 82 |
Claims (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排催化剂的加入摩尔数为烯醇酯摩尔数的1~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选自下列之一:1,2-二氯乙烷、氯代苯、氯仿、二氯甲烷、三氟甲苯、邻氯甲苯,间氯甲苯,对氯甲苯、乙腈、甲苯、乙酸乙酯。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的体积用量为1~5L/mol烯醇酯。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试剂选自下列之一:三乙胺、碳酸钾、碳酸钠、三正丙胺、二异丙胺。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烯醇酯和碱性试剂的摩尔比为1∶1~10。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排反应在温度20~80℃下进行,反应时间为2~5小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排反应在温度30~50℃下进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化、分离为:重排反应完成后,加入质量浓度为5~37%的盐酸将反应液酸化至pH<1,静置分层,有机相脱溶,得到三酮类化合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 200910155470 CN101735119B (zh) | 2009-12-12 | 2009-12-12 | 一种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 200910155470 CN101735119B (zh) | 2009-12-12 | 2009-12-12 | 一种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Publications (2)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01735119A CN101735119A (zh) | 2010-06-16 |
| CN101735119B true CN101735119B (zh) | 2013-03-27 |
Family
ID=42459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 200910155470 Active CN101735119B (zh) | 2009-12-12 | 2009-12-12 | 一种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 Country | Link |
|---|---|
| CN (1) | CN10173511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3373946B (zh) * | 2012-04-23 | 2015-04-29 | 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制备稳定晶型硝磺草酮的方法 |
| CN105254543A (zh) * | 2015-11-12 | 2016-01-20 | 上虞颖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一种硝磺草酮的合成方法 |
| CN105613503B (zh) * | 2016-01-29 | 2018-01-30 | 东北农业大学 | 一种用于禾本科作物田的除草剂及其用途 |
| CN108586333A (zh) * | 2017-12-18 | 2018-09-28 | 定远县嘉禾植物保护剂有限责任公司 | 二氯喹啉草酮的合成方法 |
| CN113943235B (zh) * | 2020-07-17 | 2022-06-14 |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 一种制备硝磺草酮除草剂的方法 |
Citations (3)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1198596A (zh) * | 2005-04-14 | 2008-06-11 | 诺华疫苗和诊断公司 | 作为hsp90抑制剂用于治疗增殖疾病的2-氨基-喹唑啉-5-酮 |
| CN101205207A (zh) * | 2006-12-18 | 2008-06-25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6-(2-乙硫基丙基)-2,4-二氧代-3-丙酰基]环己基甲酸乙酯的合成方法 |
| WO2009018925A1 (en) * | 2007-08-03 | 2009-02-12 | Bayer Cropscience Ag | Herbicide triazolylpyridine ketones |
-
2009
- 2009-12-12 CN CN 200910155470 patent/CN10173511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1198596A (zh) * | 2005-04-14 | 2008-06-11 | 诺华疫苗和诊断公司 | 作为hsp90抑制剂用于治疗增殖疾病的2-氨基-喹唑啉-5-酮 |
| CN101205207A (zh) * | 2006-12-18 | 2008-06-25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6-(2-乙硫基丙基)-2,4-二氧代-3-丙酰基]环己基甲酸乙酯的合成方法 |
| WO2009018925A1 (en) * | 2007-08-03 | 2009-02-12 | Bayer Cropscience Ag | Herbicide triazolylpyridine ketones |
Also Published As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01735119A (zh) | 2010-06-16 |
Similar Documents
|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 CN101735119B (zh) | 一种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
| CN104557739A (zh) | 三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 CN101157657A (zh) | 嘧菌酯及其类似物的制备方法 | |
| CN103570696B (zh) | 一种阿西替尼中间体的制备方法以及在制备阿西替尼中的应用 | |
| CN101830853A (zh) | 硝基亚咪唑烷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 CN102584618A (zh) | 一种4-取代酰氨基环己酮的制备方法 | |
| CN106117143A (zh) | 一种吡唑醚菌酯的制备方法 | |
| CN106854165B (zh) | 一种4,6-双卤代间苯二腈的制备方法 | |
| CN101367746B (zh) | 一种合成(s)-异丙甲草胺的新方法 | |
| CN104402909A (zh) | 一种头孢西丁酸的合成方法 | |
| CN102070586A (zh) | 一种合成4-位杂原子取代环己烯基卤代物的工艺方法 | |
| CN106748807A (zh) | 一种高纯度2‑甲基‑4‑七氟异丙基苯胺制备方法 | |
| CN100522923C (zh) | 2-溴-2-硝基-1,3-丙二醇的制备方法 | |
| CN103351340B (zh) | 唑虫酰胺的新制备方法 | |
| CN103739614B (zh) | 氢化吡啶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 |
| WO2024152641A1 (zh) | 3-氯双环[3.2.1]-3-辛烯-2-醇的制备方法 | |
| CN103073606B (zh) | 5’-s-(4,4’-二甲氧基三苯甲基)-2’-脱氧肌苷的合成与制备方法 | |
| CN102267934A (zh) | 一种6-甲氧羰基吲哚酮的制备方法 | |
| CN105906502A (zh) | 一种3,5-二氯苯甲酰氯的制备方法 | |
| CN105111161B (zh) | 一种高效偶联串联合成2‑苯基苯并恶唑及其衍生物的方法 | |
| CN116583499A (zh) | 用于制备烯草酮的方法 | |
| CN102329207A (zh) | 一种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的合成方法 | |
| CN113845450A (zh) | 一种硝磺草酮及其同系物的合成方法 | |
| CN105669613B (zh) | 高效除草剂呋草酮的生产方法 | |
| CN102898340A (zh) | 一种s-取代邻氨基苯甲酸硫酯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
Legal Events
|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 C06 | Publica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 GR01 | Patent grant |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616 Assignee: Shangyu Yingtai Fine Chemical Co., Ltd. Assignor: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ntract record no.: 201533000028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Composite method of triketone compoun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1218 |
|
| LICC |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