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193680B - 触摸面板和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摸面板和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3680B
CN102193680B CN201110060180.9A CN201110060180A CN102193680B CN 102193680 B CN102193680 B CN 102193680B CN 201110060180 A CN201110060180 A CN 201110060180A CN 102193680 B CN102193680 B CN 1021936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substrate
metal frame
conductive film
light
electr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601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3680A (zh
Inventor
小川真司
中村守
小林幸久
樫井义清
吉山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193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36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36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36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OR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OR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3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associated to a digitizer, e.g. laptops that can be used as pen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OR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OR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触摸面板和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该触摸面板包括:用于输入位置检测的传感器基板,固定到设置在该传感器基板的输入操作面侧的相反侧的金属框架上,金属框架和传感器基板之间夹设有粘结构件;透光导电膜,形成在传感器基板的输入操作面的相反侧的面上,并延伸到传感器基板的边缘,与金属框架的电势不同的电势施加到透光导电膜;以及疏水性涂层,从传感器基板的侧端面到金属框架连续地覆盖。<pb pnum="1" />

Description

触摸面板和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其中传感器基板固定到金属框架的触摸面板以及包括该触摸面板的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
背景技术
包括透射式或半透射反射式液晶面板的液晶设备或者包括由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构成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有机电致发光设备广泛地用于诸如便携式电话机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DA)的电子设备的显示部分。近年来已经提出,在如上所述的电光装置中,触摸面板设置在诸如液晶面板或者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电光面板上,以形成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例如,见日本特开2009-8703号公报。
在电光面板是液晶面板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电光面板10与背光装置80一起被下金属框架40以及至少在下金属框架40的内侧与下金属框架40一体形成或者分开形成的树脂框架30从下面支撑。此外,上金属框架50设置在电光面板10的上侧。上金属框架50包括具有开口530并且与电光面板10的端部重叠的上板部分53。触摸面板1的传感器基板20由粘合剂79等固定到上板部分53的上部。
如果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以这样的方式构造,则来自电光面板10侧的电磁波噪声可能会影响传感器基板20。因此,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用于屏蔽的透光导电膜28形成在传感器基板20的与输入操作面侧相反的一侧,并且屏蔽电势施加给透光导电膜28。
发明内容
然而,在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以上面参考图7描述的方式构造的情况下,具有下面的问题。特别是,如果在与上金属框架50的电势(接地电势)不同的电势作为屏蔽电势施加给透光导电膜28时湿气W附着到传感器基板20的侧端面20g,则透光导电膜28和上金属框架50被短路,导致透光导电膜28的电势变化。
例如,在触摸面板1为电容型的情况下,与提供给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的信号具有相同波形的屏蔽电势施加给透光导电膜28,以防止在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和透光导电膜28之间出现寄生电容。在此情况下,如果透光导电膜28和上金属框架50被短路,并且接地电势施加给透光导电膜28,则电容寄生在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和透光导电膜28之间。该寄生电容使位置检测精度显著下降。
因此,本发明所需要的是提供触摸面板和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并且在传感器基板也固定到金属框架的情况下,可以防止因湿气引起的传感器基板的金属框架侧面和金属框架上形成的导电膜的短路。
为了实现上述需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摸面板包括:用于输入位置检测的传感器基板,固定到设置在该传感器基板的输入操作面侧的相反侧的金属框架上,金属框架和传感器基板之间夹设有粘结构件;透光导电膜,形成在传感器基板的输入操作面的相反侧的面上,并延伸到所述传感器基板的边缘,与金属框架的电势不同的电势施加到透光导电膜;以及疏水性涂层,从传感器基板的侧端面到金属框架连续地覆盖。
在该触摸面板中,透光导电膜形成在传感器基板的输入操作面的相反侧的面上,并且延伸到传感器基板的边缘。因为传感器基板在其形成透光导电膜的面上固定到金属框架,所以透光导电膜和金属框架彼此靠近定位。还是在如上所述这样构造的情况下,因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摸面板包括疏水性涂层,用于从传感器基板的侧端面到金属框架连续地覆盖,所以,即使湿气倾向于附着到传感器基板的侧端面等,透光导电膜和上金属框架也不遭受短路。
优选地,电容变化被监测的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形成在传感器基板的输入操作面侧,并且透光导电膜是被施加与金属框架的电势不同的电势的屏蔽电极。如果触摸面板是电容型的,则波形与提供给输入位置检测电极的信号的波形相同的屏蔽电势施加给透光导电膜,以防止某种电容寄生在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和透光导电膜之间,从而进行屏蔽。即使本发明的触摸面板采用刚刚描述的有源屏蔽法(activeshieldmethod),也可以防止透光导电膜和金属框架短路导致接地电势施加到透光导电膜的情形。因此,可以有利地采用透光导电膜进行有源屏蔽。
优选地,金属框架具有上板部和侧板部,在上板部上安装传感器基板,侧板部从上板部的外周缘向下延伸,并且疏水性涂层从传感器基板的侧端面到金属框架的侧板部连续地覆盖。利用这样的构造,可以确定地防止由湿气引起的透光导电膜和金属框架之间的短路。
优选地,凹部构造于传感器基板和金属框架之间,并且疏水性涂层在凹部中的部分的厚度比在覆盖传感器基板的侧端面的部分和覆盖金属框架的部分的厚度更厚。在凹部构造在传感器基板和金属框架之间的情况下,在涂敷疏水性涂覆溶液时凹部用作液体容置部分。此外,疏水性涂层的膜厚在凹部中比在其覆盖传感器基板的侧端面的部分及其覆盖金属框架的部分厚。从而,甚至在使疏水性涂层的膜厚在其覆盖传感器基板的侧端面的部分及其覆盖金属框架的部分制作为更薄以抑制外部尺寸变化的情况下,疏水性涂层也可以从传感器基板的侧端面到金属框架连续地覆盖。
优选地,间隙形式的凹部构造于传感器基板和金属框架之间,并且疏水性涂层填充在间隙内。在间隙形式的凹部构造在传感器基板和金属框架之间的情况下,在涂敷疏水性涂覆溶液时凹部用作液体容置部分。此外,疏水性涂层的膜厚在凹部中变得比其覆盖传感器基板的侧端面的部分及其覆盖金属框架的部分厚。从而,甚至在使疏水性涂层的膜厚在其覆盖传感器基板的侧端面的部分及其覆盖金属框架的部分制作为更薄以抑制外部尺寸变化的情况下,疏水性涂层也可以从传感器基板的侧端面到金属框架连续地覆盖。
优选地,疏水性涂层是有色的。在疏水性涂层是有色的情况下,即使疏水性涂层的膜厚较薄,也可以确定地确认是否形成了疏水性涂层。
触摸面板可以构造为,在传感器基板的输入操作面的相反侧的面上,绝缘膜形成在透光导电膜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包括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摸面板以及支持在金属框架上的电光面板。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用于诸如便携式电话机或者个人数字助理的电子设备中。
附图说明
图1A和1B分别是透视图和侧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以具有输入功能的液晶装置的形式)的总体构造;
图2是图1A和1B的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3A和3B是图1A和1B的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的截面图;
图4A和4B分别为示意性平面图和截面图,示出了图1A和1B的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中采用的传感器基板的构造;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的端部的截面图;
图6A和6B是示出包括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的不同电子设备的示意性透视图;以及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参考示例的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当注意的是,在下面的描述中所参考的附图中,为了各层和构件以它们各自在图上可识别的尺寸被示出,它们的比例可适当地彼此不同。此外,为了便于识别与上面参考图7描述的构造的关系,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实施例1]
(总体构造)
图1A和1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具有输入功能的液晶装置)的总体构造。更具体地讲,图1A和1B分别是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和侧视图。应当注意的是,在图1A中,触摸面板由点划线表示并省略了盖板(cover)。图2以分解透视图的方式示出了图1A和1B的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同样,图3A和3B示出了图1A和1B的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的截面构造,具体地分别为具有输入功能的整个电光装置的截面图和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的端部的放大截面图。
首先参考图1A、1B和2,本实施例的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100包括背光装置80、以重叠关系设置在背光装置80的上面上的电光面板10以及电容型的触摸面板1。电光面板10由透射式或半透射反射式的液晶面板形成。
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100包括:树脂框架30,由树脂制造,用于在其内侧支持电光面板10和背光装置80;下金属框架40,设置在树脂框架30的远离显示面的下侧;以及上金属框架50,设置在树脂框架30的上侧,也就是,显示面侧或输入操作面侧。树脂框架30和下金属框架40有时通过夹物模压(insertmolding)或外嵌成型(outsertmolding)彼此一体地形成。此外,在上金属框架50的内侧,树脂部分有时与上金属框架50一起通过夹物模压或外嵌成型形成。
参考图2、3A和3B,电光面板10具有矩形的平面形状,并且包括其上形成有像素电极15等的器件基板11、以与器件基板11相对的关系而设置的对向基板12以及用于将对向基板12和器件基板11彼此粘合的密封构件14,其中器件基板11与对向基板12之间留下预定的间隙。液晶层13保持在由密封构件14围绕的区域中。器件基板11和对向基板12的每一个都由诸如玻璃基板的透光基板形成。在本实施例中,对向基板12设置在显示光出射侧,而器件基板11设置在背光装置80侧。在本实施例中,电光面板10构造为TN(扭曲向列)型、ECB(电控双折射)型或者VAN(垂直取向向列)型的液晶面板。像素电极15形成在器件基板11上,而公共电极16形成在对向基板12上。应当注意的是,在电光面板10是IPS(平面内转换)型或者FFS(边缘场转换)型的液晶面板的情况下,公共电极16提供在器件基板11侧。器件基板11有时设置在相对于对向基板12的显示光出射侧。
驱动IC140安装在从对向基板12的边缘外伸的器件基板11的外伸部分110的上面上,并且柔性电路板200连接到外伸部分110的端部。上偏光片18以重叠关系设置在电光面板10的上面上,并且下偏光片17设置在电光面板10的下面和背光装置80之间。
背光装置80包括以重叠关系设置在电光面板10的下面上的矩形的光导板81和由平面安装型的LED形成的发光器件89。连接到电光面板10的柔性电路板200是双面板(double-sidedboard),并且发光器件89等安装在柔性电路板200上。光导板81具有四个侧端面,侧端面中在电光面板10的器件基板11从对向基板12外伸的一个端侧的一个侧端面是入射端面810。在光导板81的情况下,入射到入射端面810的光在光导板81中传播,从光导板81的上面出射。在本实施例中,反射片87与光导板81的下面成重叠关系设置。诸如散射片82以及棱镜片83和84的多个光学片以重叠关系设置在光导板81的上面上。
树脂框架30具有矩形的框架形状,并且具有与电光面板10的侧端部分相对的四个侧壁31。在四个侧壁31当中的三个侧壁的内侧,形成台阶部分36。在这样的台阶部分36上,由双面胶带73等固定电光面板10,并且背光装置80设置在台阶部分36的内侧。
下金属框架40通过厚度约为0.15mm的诸如SUS板的薄金属板的压力加工形成。下金属框架40具有底板部分43和从底板部分43的外周缘竖立的四个侧板部分41,并且具有上面敞开的矩形盒子的形状。树脂框架30被支持在下金属框架40的底板部分43上。
另外,上金属框架50通过厚度约为0.15mm的诸如SUS板的薄金属板的压力加工形成。上金属框架50具有矩形的上板部分53和从上板部分53的外周缘向下延伸的四个侧板部分51。因此,上金属框架50具有下面敞开的矩形盒子的形状。侧板部分51覆盖电光面板10的侧端部分,并且上板部分53覆盖电光面板10的显示光出射面10a。这里,矩形开口530形成在上金属框架50的上板部分53中,从电光面板10出射的光通过该矩形开口530出射。因此,上金属框架50覆盖在电光面板10的显示光出射面10a的外周边端部的整个区域。
倾斜向下定向的钩部45通过切割及弯折加工侧板部分41而形成在下金属框架40的侧板部分41上,而倾斜向上定向的钩部55通过切割及弯折加工侧板部分51而形成在上金属框架50的侧板部分51上。这里,钩部45倾斜形成使其末端指向外侧,而钩部55倾斜形成使其末端指向内侧。因此,如果上金属框架50以下金属框架40和上金属框架50设置在电光面板10、背光装置80和树脂框架30上的状态朝着下金属框架40向下按压,则上金属框架50的侧板部分51与下金属框架40的侧板部分41的外侧重叠。在此状态下,如果上金属框架50进一步压向下金属框架40,则钩部55的末端部分进入下金属框架40的钩部45的内侧,并且钩部45和55彼此自动接合,以建立上金属框架50和下金属框架40在其侧板部分41和51彼此连接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的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100中,如果进入由树脂框架30、下金属框架40和上金属框架50围绕的空间的外界物质通过电光面板10和上金属框架50之间的间隙来到显示光出射面10a侧,则发生显示质量下降的问题。因此,本实施例的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100在电光面板10和上金属框架50彼此重叠的位置处包括粘合剂层70,用于密闭电光面板10和上金属框架50之间的间隙。
(触摸面板的构造)
触摸面板1包括传感器基板20和略大于传感器基板20的玻璃盖板90。传感器基板20在平面图中看的中心区域用作输入区域2a。同时,电光面板10在平面图中看与输入区域2a重叠的区域用作图像信息区域。柔性电路板300连接到传感器基板20的四个侧端面20e至20h当中的侧端面20e所在的一侧。驱动IC350安装在柔性电路板300上。
传感器基板20由玻璃板或塑料板等形成。在本实施例中,玻璃板用作传感器基板20。应当注意的是,在传感器基板20由塑料材料构造的情况下,该塑料材料可以是环烯烃树脂的耐热透光片,例如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C(聚碳酸酯)、PES(聚醚砜)、PI(聚酰亚胺)或者聚降冰片烯(polynorbornene)。玻璃盖板90由化学钢化玻璃制造。
传感器基板20位于输入操作面侧的基板面是第一面20a,并且位于远离输入操作面侧的基板面是第二面20b。下层侧导电膜4a、层间绝缘膜23、上层侧导电膜4b和透光外覆层24从传感器基板20看从下面侧朝着上面侧依次形成在传感器基板20的第一面20a上。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由下层侧导电膜4a和上层侧导电膜4b当中的下层侧导电膜4a形成。此外,中继电极215由上层侧导电膜4b形成。在侧端面20e所在的传感器基板20侧,安装端子24a形成在第一面20a上,并且柔性电路板300的安装区域240由安装端子24a形成。
玻璃盖板90通过压感粘合剂95粘合到传感器基板20的第一面20a侧,并且绝缘的遮光层91印刷在玻璃盖板90与传感器基板20的外侧区域2b(即,周边区域)重叠的区域中。遮光层91围绕的区域成为输入区域2a。遮光层91具有将安装端子24a等隐藏的作用。
(传感器基板的构造)
图4A和4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100中所用的传感器基板20的构造。更具体地讲,图4A和4B分别为传感器基板20的平面图和沿着图4A的C1-C1’线剖取的示意性截面图。应当注意的是,在图4A中,输入区域2a由各自表示四个拐角位置的L状标记表示。
参考图4A和4B,在采用本实施例的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100的触摸面板1中,下层侧导电膜4a、层间绝缘膜23、上层侧导电膜4b和透光外覆层24从传感器基板20看从下层侧朝着上层侧依次形成在传感器基板20的第一面20a侧。在本实施例中,下层侧导电膜4a和上层侧导电膜4b的每一个都由厚度为10至40nm的诸如ITO膜或者IZO膜的透光导电膜形成。同时,层间绝缘膜23是透光绝缘膜,由厚度为200至600nm的氧化硅膜或者光敏树脂形成。另外,外覆层24与层间绝缘膜23类似地由氧化硅膜或者光敏树脂膜等形成。由氧化硅膜等形成的基板保护膜有时形成在传感器基板20的第一面20a的整个区域上。在此情况下,下层侧导电膜4a、层间绝缘膜23和上层侧导电膜4b依次层叠在基板保护膜上。
下层侧导电膜4a在输入区域2a中形成为多个菱形形状区域,并且这样的菱形形状区域构成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具体地讲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的焊盘部分211a和212a或者大面积部分。焊盘部分211a和212a交替地排列在X方向和Y方向上。在X方向或者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设置的那些焊盘部分211a通过连接部分211c彼此连接,并且焊盘部分211a和连接部分211c构造X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相反,尽管焊盘部分212a构造在Y方向或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但是Y方向上彼此相邻设置的焊盘部分212a之间的部分,即与连接部分211c重叠的部分,形成断开部分218a。
下层侧导电膜4a在输入区域2a的外侧区域2b中形成为从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即从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延伸的多个配线27,并且还在侧端面20e附近形成多个安装端子24a。层间绝缘膜23形成在整个输入区域2a上。层间绝缘膜23具有形成在其中的接触孔23a。接触孔23a形成在与通过断开部分218a相对的焊盘部分212a的端部重叠的位置。上层侧导电膜4b在输入区域2a的与接触孔23a重叠的区域中形成为中继电极215。应当注意的是,在配线27或安装端子24a上,铬、银、铝或银铝合金等金属层有时形成为相对于下层侧导电膜4a的上层或下层。如果采用如刚刚所述的多层结构,则可以减小配线27的配线电阻。
如果以如上所述方式构造的下层侧导电膜4a、层间绝缘膜23和上层侧导电膜4b依次设置,则多个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形成在输入区域2a的内侧。在本实施例中,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包括延伸在X方向上的多行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和延伸在Y方向上的多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即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由下层侧导电膜4a和上层侧导电膜4b当中的下层侧导电膜4a形成,从而由相同的层形成。因此,在传感器基板20的第一面20a上,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和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之间存在多个交叉部分218。这里,尽管第一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1延伸的同时它们还由下层侧导电膜4a形成的连接部分211c在交叉部分218处在X方向上彼此连接,但是断开部分218a形成在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上的交叉部分218处。然而,在交叉部分218处,由上层侧导电膜4b构成的中继电极215形成在层间绝缘膜23的上层中,并且这样的中继电极215通过层间绝缘膜23的接触孔23a将彼此相邻且其间插设有断开部分218a的焊盘部分212a彼此电连接。因此,第二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2在Y方向上彼此电连接。应当注意的是,因为中继电极215与连接部分211c重叠且其间插设有层间绝缘膜23,所以它们之间不会发生短路。
(屏蔽结构)
参考图3A和3B,在本实施例的触摸面板1中,用于屏蔽的透光导电膜28形成在传感器基板20的第二面20b侧。具体地讲,透光导电膜28形成为延伸到传感器基板20的边缘。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透光导电膜28由ITO膜形成。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氧化硅膜形成的绝缘膜29作为透光导电膜28的上层形成在传感器基板20的第二面20b侧。绝缘膜29是透光导电膜28的保护膜。尽管绝缘膜29形成为延伸到传感器基板20的三个边缘,但是它形成为没有延伸到侧端面20e所在的一侧的边缘,从而暴露透光导电膜28。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300的分支部分310电连接到透光导电膜28。从而,屏蔽电势可以施加给透光导电膜28,并且因此施加给柔性电路板300。
(输入位置检测的操作)
在本实施例的触摸面板1中,其上安装驱动IC350的柔性电路板300连接到传感器基板20的安装端子24a。这里,驱动IC350通过柔性电路板300以脉冲形式连续输出位置检测信号到传感器基板20。从而,如果没有电容寄生在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上,则驱动IC350检测到波形与输出到传感器基板20的脉冲位置检测信号的波形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信号。
另一方面,如果某种电容寄生在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上,则发生由电容引起的波形的某种变形。因此,可以检测某种电容是否寄生在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上。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位置检测信号连续地输出到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以监测寄生在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的每一个上的电容。因此,如果手指位于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的任何一个附近,则位于手指附近的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的电容增加对应于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和手指之间产生的电容的量。因此,可以检测位于手指附近的电极。
在执行这样的位置检测操作时,驱动IC350通过柔性电路板300输出屏蔽电势到透光导电膜28。因此,即使电磁波噪声倾向于从位于传感器基板20的输入操作面侧的相反侧的电光面板10进入传感器基板20,它也被透光导电膜28阻挡。因此,传感器基板20几乎不可能遭受由电磁波噪声引起的故障。
这里,驱动IC350给透光导电膜28提供波形与提供到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的脉冲位置检测信号的波形相同的信号作为屏蔽电势。根据如刚刚所述的有源屏蔽法,对于在电流操作周期上作为检测目标的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可以实现没有电容在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和透光导电膜28之间寄生的状态。因此,即使屏蔽电势施加给透光导电膜28,它也不会干扰位置检测。
(对于湿气引起短路的对策)
参考图3A和3B,在本实施例的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100中,触摸面板1的传感器基板20由诸如粘合剂或双面胶带等的粘合构件72固定到上金属框架50的上板部分53。在此情况下,传感器基板20的第二面20b上形成的透光导电膜28和上金属框架50彼此靠近设置,并且存在如上参考图7描述的由湿气W引起的短路的可能性。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脉冲屏蔽电势施加给透光导电膜28,而上金属框架50保持在接地电势。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传感器基板20的侧端面20e至20h当中除了建立柔性电路板300连接的侧端面20e外的三侧端面20f至20h上,形成疏水性涂层6,从而它从侧端面20f至20h到上金属框架50的侧板部分51的上端部连续地覆盖。因此,可以防止湿气附着到传感器基板20的侧端面20e至20h。
在本实施例中,有色的疏水性涂层用作疏水性涂层6。具体地讲,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疏水性涂层6是蓝色透明层。
这里,疏水性涂层6这样来制作,涂敷溶解或分散在溶剂中的碳氟化合物树脂基疏水性材料,并且干燥该材料以蒸发溶剂。从而,尽管具有可形成薄的疏水性涂层6的优点,但是可能会出现局部没有形成疏水性涂层6的位置。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基板20的外部尺寸设定为略小于上金属框架50的外部尺寸,从而内凹部61由传感器基板20的侧端面20f至20h和上金属框架50的上板部分53限定。凹部61用作形成疏水性涂层6的涂覆液的液体容置部分。
从而,即使为了不出现未形成疏水性涂层6的位置而涂敷过多的涂覆液体,则因为过量的涂覆液体容置在凹部61,所以疏水性涂层6也可以形成为薄的并且从传感器基板20的侧端面20f至20h连续覆盖到上金属框架50的侧板部分51。因此,即使提供疏水性涂层6,它也能够防止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100的尺寸精度下降。应当注意的是,因为凹部61用作液体容置部分,所以疏水性涂层6形成为在凹部61中的部分比其覆盖传感器基板20的侧端面20f至20h的部分以及其覆盖上金属框架50的部分厚。
应当注意的是,在传感器基板20的建立柔性电路板300的连接的侧端面20e上,疏水性涂层6可以形成为避开分支部分310。此外,对于传感器基板20的建立柔性电路板300的连接的侧端面20e,可以应用针对湿气的某些其他对策。
(本实施例的主要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触摸面板1和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100中,因为传感器基板20在其上形成透光导电膜28的第二面20b上通过粘合构件72固定到上金属框架50,所以透光导电膜28和上金属框架50彼此靠近设置。还是在如刚刚所述的构造的情况下,在本实施例中,因为提供从传感器基板20的侧端面20f至20h到上金属框架50连续地覆盖的疏水性涂层6,所以即使湿气倾向于附着到传感器基板20的侧端面20f至20h等,透光导电膜28和上金属框架50也不会遭受短路。因此,即使采用其中进行屏蔽并且波形与提供到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的信号的波形相同的屏蔽电势提供给透光导电膜28以防止某种电容寄生在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和透光导电膜28之间的有源屏蔽法,也可以防止透光导电膜28和上金属框架50短路导致接地电势施加到透光导电膜28的情形。因此,可有利地采用透光导电膜28执行有源屏蔽。
此外,疏水性涂层6从传感器基板20的侧端面20f至20h到上金属框架50的侧板部分51连续地覆盖。因此,可以确定地防止湿气引起的透光导电膜28和上金属框架50之间的短路。
此外,因为凹部61形成在传感器基板20和上金属框架50之间,所以它们用作涂敷涂覆液体时的液体容置部分,并且疏水性涂层6的膜厚变为在凹部61比在其覆盖传感器基板20的侧端面20f至20h的部分及其覆盖上金属框架50的部分厚。从而,甚至在疏水性涂层6的膜厚制作为在其覆盖传感器基板20的侧端面20f至20h的部分及其覆盖上金属框架50的部分较薄以抑制外部尺寸变化的情况下,疏水性涂层6也可以从传感器基板20的侧端面20f至20h到上金属框架50连续地覆盖。
此外,因为上金属框架50在上板部分53和侧板部分51之间的部分具有R形状,所以疏水性涂层6可以确定地从传感器基板20的侧端面20f至20h到上金属框架50连续地覆盖。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因为疏水性涂层6是有色的,所以,即使疏水性涂层6的膜厚是薄的,它也能通过视觉观察等确定地确认是否形成疏水性涂层6。
[实施例2]
图5以放大的比例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100的端部的截面图。应当注意的是,本实施例具有类似于实施例1的基本构造,因此,与实施例1相同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为了避免冗余省略了它们的重复描述。
参考图5,还是在本实施例的触摸面板1中,用于屏蔽的透光导电膜28形成在传感器基板20的第二面20b侧。具体地讲,透光导电膜28形成为延伸到传感器基板20的边缘。此外,波形与提供给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的脉冲位置检测信号的波形相同的屏蔽电势施加到透光导电膜28。此外,传感器基板20的第二面20b上形成的透光导电膜28和上金属框架50彼此靠近设置。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疏水性涂层6提供为从传感器基板20的四个侧端面20e至20h中除了建立柔性电路板300的连接的侧端面20e外的侧端面20f至20h到上金属框架50的侧板部分51连续地覆盖。从而,可以防止湿气附着到传感器基板20的侧端面20e至20h。还是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类似,有色的疏水性涂层用作疏水性涂层6。具体地讲,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疏水性涂层6是蓝色透明层。
这里,疏水性涂层6这样制作的,涂敷溶解或分散在溶剂中的碳氟化合物树脂基疏水性材料,并且干燥该材料以蒸发溶剂。从而,尽管具有可形成薄的疏水性涂层6的优点,但是可能会出现局部没有形成疏水性涂层6的位置。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尽管传感器基板20的外部尺寸等于上金属框架50的外部尺寸,但是粘合构件72的外部尺寸制作为小于传感器基板20的外部尺寸和上金属框架50的外部尺寸。因此,如间隙凹陷的凹部62形成在传感器基板20的侧端面20f至20h和上金属框架50的上板部分53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凹部62用作形成疏水性涂层6的涂覆液体的液体容置部分。应当注意的是,除了上金属框架50在上板部分53和侧板部分51之间的部分具有R形状的构造外,粘合构件72的外部尺寸制作为小于传感器基板20的外部尺寸和上金属框架50的外部尺寸。因此,以具有允许凹部62用作液体容置器的足够深度的间隙形式的凹部62形成在传感器基板20的侧端面20f至20h和上金属框架50的上板部分53之间。
从而,即使为了不会出现没有形成疏水性涂层6的位置而涂敷过多的涂覆液体,因为过多的涂覆液体容置在凹部62中,所以疏水性涂层6也可以以从基板300的侧端面20f至20h连续地覆盖到上金属框架50的侧板部分51的方式形成为薄的。因此,即使提供疏水性涂层6,它也能够防止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100的尺寸精度的下降。应当注意的是,因为凹部62用作液体容置部分,所以疏水性涂层6填充了间隙形式的凹部62。
应当注意的是,在传感器基板20的建立柔性电路板300的连接的侧端面20e上,疏水性涂层6可以形成为避开分支部分310。此外,对于传感器基板20的建立柔性电路板300的连接的侧端面20e,可以采用针对湿气的某些其他对策。
如上所述,还是在本实施例的触摸面板1和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100中,因为从传感器基板20的侧端面20f至20h到上金属框架50连续地覆盖的疏水性涂层6与实施例1类似地提供,所以,即使湿气倾向于附着到传感器基板20的侧端面20f至20h等,透光导电膜28和上金属框架50也不遭受短路。以这样的方式,实现了类似于实施例1的效果。
此外,因为间隙形式的凹部62形成在传感器基板20和上金属框架50之间,所以它们用作涂敷涂覆液体时的液体容置部分,并且填充有疏水性涂层6。从而,甚至在疏水性涂层6的膜厚制作为在其覆盖传感器基板20的侧端面20f至20h的部分及其覆盖上金属框架50的部分较薄以抑制外部尺寸变化的情况下,疏水性涂层6也能从传感器基板20的侧端面20f至20h到上金属框架50连续地覆盖。
[其他实施例]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传感器基板20的第二面20b侧,由氧化硅膜形成的绝缘膜29形成为透光导电膜28的上层,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没有形成如上所述的绝缘膜29的情况。
此外,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形成在传感器基板20的第一面20a侧,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另一种类型的触摸面板,其中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形成在传感器基板20的第二面20b侧,并且透光导电膜28形成在比输入位置检测电极21更靠近上金属框架50的一侧。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液晶面板用作电光面板10,但是本发明可以应用于诸如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或者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不同显示面板用作电光面板10的情况。
[结合在电子设备中的示例]
下面,将描述其中应用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100的电子设备。图6A示出了包括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100的便携式电话机的构造。参考图6A,便携式电话机3000包括多个操作按钮3001、滚动按钮3002以及作为显示单元的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100。如果操作滚动按钮3002,则滚动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100上显示的屏幕图像。图6B示出了应用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100的个人数字助理的构造。参考图6B,个人数字助理4000包括多个操作按钮4001、电源开关4002以及作为显示单元的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100。如果操作电源开关4002,则诸如地址簿和日程表等的各种信息显示在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100上。
应当注意的是,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100不仅可以应用于上面参考图6A和6B描述的电子设备,而且可以应用于各种其他电子设备,包括具有触摸面板的数字静态相机、液晶电视机、取景器型(viewfindertype)或者直观型(monitordirect-viewtype)摄像机、汽车导航系统、寻呼机、电子笔记本、台式计算器、文字处理器、工作站、可视电话机、POS(销售点)终端和设备等。上述的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100可以用作这样的各种电子设备的显示部分。
本申请包含2010年3月19日提交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2010-063869中公开的相关主题,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权利要求或其等同方案的范围内,根据设计需要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结合、部分结合和替换。

Claims (8)

1.一种触摸面板,包括:
用于输入位置检测的传感器基板,固定到设置在该传感器基板的输入操作面侧的相反侧的金属框架上,所述金属框架和所述传感器基板之间夹设有粘结构件;
透光导电膜,形成在所述传感器基板的所述输入操作面的相反侧的面上,并延伸到所述传感器基板的边缘,与所述金属框架的电势不同的电势施加到所述透光导电膜;以及
疏水性涂层,从所述传感器基板的侧端面到所述金属框架连续地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
电容变化被监测的输入位置检测电极形成在所述传感器基板的输入操作面侧,并且
所述透光导电膜是被施加与所述金属框架的电势不同的电势的屏蔽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
所述金属框架具有上板部和侧板部,在所述上板部上安装所述传感器基板,所述侧板部从所述上板部的外周缘向下弯曲延伸,并且
所述疏水性涂层从所述传感器基板的所述侧端面到所述金属框架的所述侧板部连续地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
凹部构造于所述传感器基板和所述金属框架之间,并且
所述疏水性涂层在所述凹部中的部分的厚度比覆盖所述传感器基板的所述侧端面的部分和覆盖所述金属框架的部分的厚度更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
间隙形式的凹部构造于所述传感器基板和所述金属框架之间,并且
所述疏水性涂层填充在所述间隙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所述疏水性涂层是有色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中在所述传感器基板的所述输入操作面的相反侧的面上,绝缘膜形成在所述透光导电膜上。
8.一种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包括:触摸面板,该触摸面板包括:
用于输入位置检测的传感器基板,固定到设置在该传感器基板的输入操作面侧的相反侧的金属框架上,所述金属框架和所述传感器基板之间夹设有粘结构件;
透光导电膜,形成在所述传感器基板的所述输入操作面的相反侧的面上,并延伸到所述传感器基板的边缘,与所述金属框架的电势不同的电势施加到所述透光导电膜;以及
疏水性涂层,从所述传感器基板的侧端面到所述金属框架连续地覆盖;以及
电光面板,支持在所述金属框架上。
CN201110060180.9A 2010-03-19 2011-03-14 触摸面板和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36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63869A JP5370945B2 (ja) 2010-03-19 2010-03-19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入力機能付き電気光学装置
JP063869/10 2010-03-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3680A CN102193680A (zh) 2011-09-21
CN102193680B true CN102193680B (zh) 2015-11-11

Family

ID=44601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6018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3680B (zh) 2010-03-19 2011-03-14 触摸面板和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27867A1 (zh)
JP (1) JP5370945B2 (zh)
CN (1) CN1021936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32193B2 (ja) * 2011-01-18 2014-03-0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TWI457652B (zh) * 2011-05-12 2014-10-21 Wistron Corp 全平面觸控面板
CN103049120A (zh) * 2011-10-13 2013-04-17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JP5926050B2 (ja) * 2011-12-22 2016-05-2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US9250726B2 (en) 2011-12-23 2016-02-02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ouch display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02372727U (zh) * 2011-12-23 2012-08-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显示器
JP2015057678A (ja) * 2012-01-12 2015-03-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WO2013108564A1 (ja) * 2012-01-18 2013-07-25 京セラ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846930B2 (ja) * 2012-01-24 2016-01-2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3325441A (zh) * 2012-03-21 2013-09-25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之导电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US8803004B2 (en) * 2012-06-28 2014-08-12 Atmel Corporation Complex adhesive boundaries for touch sensors
US8941014B2 (en) 2012-06-28 2015-01-27 Atmel Corporation Complex adhesive boundaries for touch sensors
KR101431752B1 (ko) * 2012-12-11 2014-08-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측면 실링 장치
JP2014178368A (ja) * 2013-03-13 2014-09-25 Japan Display Inc 表示モジュール
CN104063085B (zh) * 2013-03-22 2017-08-25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04678625A (zh) * 2013-11-28 2015-06-03 启耀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矩阵电路基板、显示装置及矩阵电路基板的制造方法
CN203775513U (zh) * 2013-12-30 2014-08-13 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电路板
TWM486809U (zh) * 2014-02-18 2014-09-21 Innolux Corp 觸控顯示裝置
KR102237859B1 (ko) * 2014-05-14 2021-04-0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디바이스
JP6342243B2 (ja) * 2014-07-10 2018-06-1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05468186A (zh) * 2014-09-11 2016-04-06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KR102297878B1 (ko) * 2015-01-16 2021-09-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6033134A (zh) * 2015-03-17 2016-10-19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偏光板、屏幕模组及该屏幕模组的制备方法
CN105138174B (zh) * 2015-09-06 2017-12-08 黄石瑞视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纯平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CN105428371B (zh) * 2015-12-24 2019-06-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
CN107463299A (zh) * 2017-07-25 2017-12-12 朱智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E102018209024B4 (de) * 2018-06-07 2021-08-19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Vorrichtung mit einer von einer Rahmenstruktur begrenzten Funktionsstruktur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erselben
CN110133923A (zh) * 2019-06-05 2019-08-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5645A (zh) * 2002-03-18 2003-10-01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坐标输入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01715A (ja) * 1988-02-08 1989-08-14 Seiko Epson Corp タッチパネル
JP2003157149A (ja) * 2001-09-06 2003-05-30 Nissha Printing Co Ltd 高耐久性を有するタッチパネル
EP1424625A4 (en) * 2001-09-06 2006-01-18 Nissha Printing TOUCH PANEL WITH LARGE DURABILITY
JP4357389B2 (ja) * 2004-08-20 2009-11-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305338B (zh) * 2006-03-08 2012-04-25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JP5026163B2 (ja) * 2007-06-26 2012-09-12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2009093398A (ja) * 2007-10-09 2009-04-30 Panasonic Corp タッチパネル
US8149223B2 (en) * 2009-02-09 2012-04-03 Teh-Zheng Lin Touch panel with stacking assembly
WO2011001561A1 (ja) * 2009-06-30 2011-01-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5645A (zh) * 2002-03-18 2003-10-01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坐标输入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70945B2 (ja) 2013-12-18
JP2011198008A (ja) 2011-10-06
US20110227867A1 (en) 2011-09-22
CN102193680A (zh) 2011-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3680B (zh) 触摸面板和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
US10635239B2 (en) Electrostatic capacitance-type input device
CN102109939B (zh) 电容性输入装置以及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
CN102053766B (zh) 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带输入功能的电光设备
CN102193679B (zh) 具有输入功能的电光装置
US9778805B2 (en) Electrostatic capacitance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optical device having input device
JP5334197B2 (ja)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の検査方法、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用駆動装置
US8766935B2 (en) Electrostatic capacitance-type input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APAN DISPLAY WEST IN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ONY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2110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108

Address after: Aichi

Applicant after: Japan display West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ony Corp.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02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JAPAN DISPLAY Inc.

Address before: Aichi

Applicant before: Japan display West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1

Termination date: 2019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