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746514B - 一种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46514B
CN102746514B CN201210270800.6A CN201210270800A CN102746514B CN 102746514 B CN102746514 B CN 102746514B CN 201210270800 A CN201210270800 A CN 201210270800A CN 102746514 B CN102746514 B CN 1027465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aniline
hyperbranched polysiloxane
preparation
acid
modified polyani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708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46514A (zh
Inventor
梁国正
强志翔
顾嫒娟
张志勇
袁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27080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465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46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65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465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65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ilicon Polymers (AREA)
  •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orming Nitrogen-Containing Linkag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及其制备方法。在N2保护下,将聚苯胺溶解于二甲基亚砜中,滴加含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再加入盐酸,在20~50℃的温度条件下反应,结束后经洗涤、抽滤,得到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在保持聚苯胺良好导电性的基础上,产物具有更优的耐热性和溶解性;同时,含有大量的活性反应基团,为进一步改性与应用、新型高分子材料的研发、聚合物改性与高性能化、多官能化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发明提供的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制备方法,操作工艺简单,产率高达68~74%,且原材料来源丰富,适用性广。

Description

一种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改性聚苯胺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苯胺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本征导电聚合物,在质子掺杂或氧化反应之后能显示出导电性。聚苯胺合成工艺简单、廉价易得、具有优良的环境稳定性、颗粒形貌可控、与其他高分子材料相容性好等特点。随着聚苯胺合成技术的进步,其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价格也逐步降低,为大规模开展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可能。
近几十年国内外学者展开对聚苯胺大量研究的结果表明,聚苯胺的热稳定性及溶解性有待进一步改善,以满足现代工业对功能材料的需求。因此,聚苯胺分子优化改性成为聚苯胺研发的重要内容。
在本发明做出之前,中国发明专利(CN 100523048 C)公开了一种水溶性自掺杂聚苯胺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它将聚苯胺接枝到苯乙烯磺酸和氨基苯乙烯的共聚物上,形成的接枝共聚物溶解性较好,在较宽 pH范围内能防止掺杂剂迁移而导致相分离。但是该方法合成路线复杂,产率不高但是该方法合成步骤较多,且第一步的产率仅为40%,极大的限制了其工业运用;此外,分子链上存在较多的磺酸基团,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材料的热性能。
中国发明专利(CN 101643544 B)公开了一种磺化聚苯胺及其制备方法,它是具有磺化苯胺链段与苯胺链段的嵌段共聚物,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热性。但是,该共聚物为线型分子,所含的活性官能团种类和数量有限,结构单一,难以满足现代工业对材料多功能化的要求。
中国发明专利(CN 102300907 A)公开了一种聚苯胺加成预聚物、聚苯胺接枝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它是将聚苯胺与含缩水甘油基或含异氰酸酯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反应获得双键,再与另一含双键的单体共聚得到聚苯胺接枝聚合物,并进一步交联成网状结构。但是接枝的聚合物为热降解温度较低的丙烯酸酯类,必然会导致该聚苯胺接枝聚合物整体热性能下降;反应过程中掺杂位点较少,导致电导率较低。
由上述现有技术可以看到,目前的聚苯胺改性技术基本只能改善聚苯胺的某个或某些不足,而难以采用简单易行的制备方法,在基本保持聚苯胺原有良好的导电性的基础上,同时提高聚苯胺的热稳定性和溶解性。因此,研制新型的高性能聚苯胺及其制备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聚苯胺、超支化聚硅氧烷分子结构与性能优势,且含有活性基团的新型聚苯胺及其制备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N2保护下,按质量比,将10份聚苯胺溶解于500~1000份二甲基亚砜中,得到聚苯胺溶液;在聚苯胺溶液中逐滴加入1~3份含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和0.05~0.1份盐酸,在20~50℃的温度条件下搅拌5~72小时;反应结束后,洗涤、抽滤,去除溶剂,得到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
本发明所述的聚苯胺的制备方法,在N2保护下,按摩尔比,将1份苯胺类单体与0.5~1份掺杂酸的水溶液混合;在温度为0~5℃的搅拌条件下,按摩尔比,滴加1份引发剂的水溶液;滴加完毕后,反应5~24小时,再分别用掺杂酸的水溶液、丙酮、去离子水洗涤,经抽滤,干燥后,得到聚苯胺。
所述的苯胺类单体为苯胺、邻甲苯胺、间氨基苯磺酸、2,3-二甲基苯胺、间甲苯胺、邻氨基苯磺酸、邻氨基苯甲酸、间氨基苯甲酸的均聚物或他们任意组合的共聚物。
所述的掺杂酸为盐酸、硫酸、硝酸、高氯酸、氨基磺酸、对甲苯磺酸、β-萘磺酸、樟脑磺酸或十二烷基苯磺酸。
所述的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或过硫酸钾。
所述的含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按摩尔比,将11~16份蒸馏水与10份含环氧基团的三烷氧基硅烷混合均匀,加入30~60份溶剂无水乙醇,再在搅拌条件下缓慢滴加0.001~0.003份催化剂;滴加完毕后升温至50~60℃,反应4~7小时后,经洗涤、干燥,得到含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
所述的催化剂为盐酸、硫酸、对甲苯磺酸、四甲基氢氧化铵、四乙基氢氧化铵、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所述的含环氧基的三烷氧基硅烷为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烷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烷烷基)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本发明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按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利用超支化聚硅氧烷空间立体球形结构的特点,经过反应,在超支化聚硅氧烷的末端化学接枝多条聚苯胺链,形成空间多支链结构,而非单一线型聚合物链,确保了改性聚苯胺仍然具有高的导电率。
2、超支化聚硅氧烷的存在赋予改性聚苯胺具有大量的活性反应基团数量上增倍,为聚苯胺的进一步改性与应用、新型高分子材料的研发、聚合物改性与高性能化、多官能化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3、本发明所制备的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集成了超支化聚硅氧烷的突出耐热性和良好溶解性,因此具有优于未改性的聚苯胺的耐热性和溶解性。
4、本发明提供的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制备方法具有操作工艺简单、产率高达68~74%、原材料来源丰富、适用性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超支化聚硅氧烷、聚苯胺、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红外谱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聚苯胺、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紫外-可见光谱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聚苯胺、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13C核磁共振谱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聚苯胺、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聚苯胺、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X射线衍射谱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聚苯胺、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电导率曲线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聚苯胺、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热失重曲线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聚苯胺、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分别溶解于十种溶剂中的数码照片图,图中,从左到右的溶剂依次为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四氢呋喃、二氯甲烷、冰醋酸、丙酮、乙醇、四氯化碳和苯;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聚苯胺、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透过率柱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1、含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的合成
取20mL无水乙醇作溶剂,向其中加入23.6g 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室温、N2保护、磁力搅拌条件下缓慢逐滴加入2.2g pH为2的HCl溶液;滴加完毕,升温至50℃继续反应4小时;反应完毕后,进行减压蒸馏,得到透明粘稠的含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重均分子量7500。
2、聚苯胺的制备
分别将0.9g苯胺、1.1g邻甲苯胺和1.7g间氨基苯磺酸混合,向混合物中加入150mL盐酸溶液(0.2mol/L);在N2保护和0~5℃条件下,机械搅拌30min。随后逐滴加入100mL过硫酸铵(0.3mol/L)溶液,并剧烈搅拌。滴加完毕后,保温5小时直至反应结束,分别用稀盐酸溶液、丙酮、去离子水洗涤、抽滤,并在50℃下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聚苯胺。特性粘度0.32dL/g。
3、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制备
在45mL二甲基亚砜中加入0.5g聚苯胺,N2保护、25oC条件下,机械搅拌30min使其充分溶解,取0.1g超支化聚硅氧烷和0.005g盐酸逐滴加入到该混合溶液中,继续搅拌48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加入过量的甲醇中,反复洗涤、抽滤,并在50℃下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产率为74.17%。
参见附图1,它是本发明提供的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 
Figure 2012102708006100002DEST_PATH_IMAGE002
参见附图2,它是本实施例中的超支化聚硅氧烷、聚苯胺、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红外谱图。由图2可以看出以下几点:(1)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保留了聚苯胺的骨架结构,在1090~1180cm-1处存在较强较宽吸收带,是Si-O-Si的特征吸收峰,表明聚苯胺已成功连接到超支化聚硅氧烷的外围,(2)在814 cm-1处存在较弱的环氧吸收峰,表明虽然聚苯胺上的氨基可以与超支化聚硅氧烷中得环氧基团反应,但超支化聚硅氧烷为球形立体结构,空间位阻较大,环氧基团不能完全反应,为聚苯胺的进一步改性与应用、新型高分子材料的研发、聚合物改性与高性能化、多官能化提供了可能。
参见附图3,它是本实施例中聚苯胺、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紫外-可见光谱图。由图比较可知,与聚苯胺相比,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两个强度较高的吸收带的波长都出现了强烈的蓝移现象,表明聚合物的共轭程度降低,超支化分子成功引入聚苯胺中。
参见附图4,它是本实施例中聚苯胺与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13C核磁共振谱图。与聚苯胺曲线对比可以发现,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谱图中出现许多新的13C信号峰,表明超支化聚硅氧烷已经通过环氧基与氨基的反应而被引入到聚苯胺中。
参见表1,它是本实施例制得的三元共聚苯胺与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元素分析EDS表。由EDS数据可知,共聚苯胺中C、N、S、O的原子百分含量与加入的单体中各元素含量类似,表明其确实为苯胺的三元共聚物;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中Si、O含量增加,C、N、S含量略有降低,表明通过聚苯胺上的氨基与超支化聚硅氧烷上的环氧基团反应,超支化结构已被引入聚苯胺链中,证明了具有超支化结构的聚苯胺的合成。
表1. 聚苯胺、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EDS数据
参见附图5,它是本实施例中聚苯胺、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图a为聚苯胺放大20K,图b为聚苯胺放大5K,图c为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放大20K,图d为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放大5K。由比较可以看到,聚苯胺颗粒周边比较清晰规整,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颗粒较模糊,四周粗糙,表明其结晶不太完善,超支化聚硅氧烷成功引入聚苯胺中。
参见附图6,它为聚苯胺、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X射线衍射图谱图,由图可知,聚苯胺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有四个峰,2θ值分别为8.5°、15.0°、20.1°和24.7°,其中8.5°、24.7°处峰形较尖锐,剩余两处峰形平缓,表明聚苯胺有一定的结晶能力,结晶结构和无定形结构共存。对于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其衍射峰的数目、峰形、出峰的位置都与聚苯胺近似,表明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具有与聚苯胺相似的相结构;然而各衍射峰强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弱,表明结晶能力下降,晶形不完善,无定形结构增多。
参见附图7,它为室温下聚苯胺及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电导率随频率的变化曲线。由图可见,两者的电导率-频率曲线相似,且导电率大小相近,表明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基本保持了聚苯胺的良好导电率。
参见附图8,它为聚苯胺及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TGA曲线。初始热分解温度(Tdi)常被用于表征材料的热稳定性,由图可知,聚苯胺和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Tdi分别为282℃和360℃,表明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热稳定性明显高于聚苯胺,这主要归结于聚硅氧烷分子链的存在。
参见附图9,它为聚苯胺、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分别溶解于十种溶剂中的数码照片,图中,从左到右,溶剂依次为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四氢呋喃、二氯甲烷、冰醋酸、丙酮、乙醇、四氯化碳和苯。由照片可知,聚苯胺能溶于强极性的溶剂(如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部分溶于极性相对较低的四氢呋喃,在剩余溶剂中的溶解性较差。而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在各溶剂中的溶解性提高,颜色加深,最明显的是在四氢呋喃中,颜色由浅蓝转变为深蓝,表明经改性后,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大。
参见附图10,它为聚苯胺、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在各溶剂中的透过率柱状图。可以看出,改性前后,聚苯胺在强极性溶剂中透过率较低,在极性较低溶剂中透过率较高;在各溶剂中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透过率普遍低于聚苯胺,且在四氢呋喃中透过率降低程度最明显,表明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溶解性明显优于聚苯胺的溶解性。溶解性的提高归因于聚苯胺分子链上连接超支化聚硅氧烷,无定形结构增加,使得溶剂分子比较容易扩散进入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分子间,改善了溶解性。
根据以上性能数据可以看出,与聚苯胺相比,本发明制备的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在保持良好导电性的基础上,具有更好的耐热性和溶解性,可用于制备耐热的导电材料、高介电常数材料等,应用前景广阔。
实施例2
1、含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的合成
取30mL无水乙醇作溶剂,向其中加入35g 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室温、N2保护、磁力搅拌条件下缓慢逐滴加入3.5g pH为2的H2SO4溶液;滴加完毕,升温至50℃继续反应5小时;待反应完毕,进行减压蒸馏,得到透明粘稠的含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重均分子量7800。
2、聚苯胺的制备
分别取1.9g苯胺、2.1g邻甲苯胺、3.5g间氨基苯磺酸,并向其中加入300mLHCl溶液(0.2mol/L),N2保护、0~5℃条件下,机械搅拌30min。随后逐滴加入100mL过硫酸钾(0.6mol/L)溶液,并剧烈搅拌。滴加完毕后,保温6小时直至反应结束,分别用稀盐酸溶液、丙酮、去离子水洗涤、抽滤,并在50℃下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聚苯胺。特性粘度0.33dL/g。
3、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制备
在80mL二甲基亚砜中加入1g聚苯胺,N2保护、20oC条件下,机械搅拌30min使其充分溶解,取0.2g超支化聚硅氧烷和0.005g盐酸逐滴加入到该混合溶液中,继续搅拌72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加入过量的甲醇中,反复洗涤、抽滤,并在50℃下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产率为70.39%。
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结构示意图参见附图1,其中,  
 。
实施例3
1、含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的合成
取20mL无水乙醇作溶剂,向其中加入23.6g 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室温、N2保护、磁力搅拌条件下缓慢逐滴加入2.2g pH为2的HCl溶液;滴加完毕,升温至50℃继续反应4小时;待反应完毕,进行减压蒸馏,得到透明粘稠的含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
2、聚苯胺的制备
分别取0.9g苯胺、1.1g邻甲苯胺、1.7g间氨基苯磺酸,并向其中加入150mL十二烷基苯磺酸溶液(0.2mol/L),N2保护、0~5℃条件下,机械搅拌30min。随后逐滴加入100mL过硫酸铵(0.3mol/L)溶液,并剧烈搅拌。滴加完毕后,保温5小时直至反应结束,将反应液加入过量的甲醇中破乳,过滤后分别用稀盐酸溶液、丙酮、去离子水洗涤、抽滤,并在50下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聚苯胺。
3、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制备
在80mL二甲基亚砜中加入1.0g聚苯胺,N2保护、50oC条件下,机械搅拌30min使其充分溶解,取0.2g超支化聚硅氧烷和0.01g盐酸加入到该混合溶液中,继续搅拌5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加入过量的甲醇中,反复洗涤、抽滤,并在50℃下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产率为72.73%。
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结构示意图参见附图1,其中,
实施例4
1、含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的合成
取20mL无水乙醇作溶剂,向其中加入23.6g 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室温、N2保护、磁力搅拌条件下缓慢逐滴加入2.2g pH为10的NaOH溶液;滴加完毕,升温至50℃继续反应6小时;待反应完毕,进行减压蒸馏,得到透明粘稠的含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
2、聚苯胺的制备
分别取1.9g苯胺、2.1g邻甲苯胺、3.5g间氨基苯磺酸,并向其中加入300mL十二烷基苯磺酸溶液(0.2mol/L),N2保护、0~5℃条件下,机械搅拌45min。随后逐滴加入100mL过硫酸钾(0.6mol/L)溶液,并剧烈搅拌。滴加完毕后,保温5小时直至反应结束,将上述反应液加入过量的甲醇中破乳、过滤,分别用稀盐酸溶液、丙酮、去离子水洗涤、抽滤,并在50℃下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聚苯胺。
3、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制备
在80mL二甲基亚砜中加入1g聚苯胺,N2保护、25oC条件下,机械搅拌30min使其充分溶解,取0.2g超支化聚硅氧烷和0.005g盐酸逐滴加入到该混合溶液中,继续搅拌48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加入过量的甲醇中,反复洗涤、抽滤,并在50℃下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产率为68.33%。
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结构示意图参见附图1,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0
实施例5
1、含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的合成
取25mL无水乙醇作溶剂,向其中加入23.6g 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室温、N2保护、磁力搅拌条件下缓慢逐滴加入2.2g pH为10的NaOH溶液;滴加完毕,升温至55℃继续反应5小时;待反应完毕,进行减压蒸馏,得到透明粘稠的含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
2、聚苯胺的制备
取2.8g苯胺,并向其中加入150mL对甲苯磺酸溶液(0.2mol/L),N2保护、0~5℃条件下,机械搅拌30min。随后逐滴加入100mL过硫酸铵(0.3mol/L)溶液,并剧烈搅拌。滴加完毕后,保温6小时直至反应结束,分别用稀盐酸溶液、丙酮、去离子水洗涤、抽滤,并在50下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聚苯胺。
3、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制备
在45mL二甲基亚砜中加入0.5g上述聚苯胺,N2保护、20oC条件下,机械搅拌30min使其充分溶解,取0.1g超支化聚硅氧烷和0.005g盐酸逐滴加入到该混合溶液中,继续搅拌72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加入过量的甲醇中,反复洗涤、抽滤,并在50℃下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产率为71.92%。
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结构示意图参见附图1,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2
实施例6
1、含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的合成
取30mL无水乙醇作溶剂,向其中加入28.3g 2-(3,4-环氧环己烷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室温、N2保护、磁力搅拌条件下缓慢逐滴加入2.2g pH为10的KOH溶液;滴加完毕,升温至60℃继续反应4小时;待反应完毕,进行减压蒸馏,得到透明粘稠的含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
2、聚苯胺的制备
分别取0.9g苯胺、1.1g邻甲苯胺、1.7g间氨基苯磺酸,并向其中加入150mL樟脑磺酸溶液(0.2mol/L),N2保护、0~5℃条件下,机械搅拌30min。随后逐滴加入100mL过硫酸铵(0.3mol/L)溶液,并剧烈搅拌。滴加完毕后,保温6小时直至反应结束,分别用稀盐酸溶液、丙酮、去离子水洗涤、抽滤,并在50℃下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聚苯胺。
3、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制备
在45mL二甲基亚砜中加入0.5g聚苯胺,N2保护、25oC条件下,机械搅拌30min使其充分溶解,取0.1g超支化聚硅氧烷和0.005g盐酸逐滴加入到该混合溶液中,继续搅拌48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加入过量的甲醇中,反复洗涤、抽滤,并在50℃下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产率为68.25%。
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结构示意图参见附图1,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4
实施例7
1、含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的合成
取30mL无水乙醇作溶剂,向其中加入11.8g 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室温、N2保护、磁力搅拌条件下缓慢逐滴加入1.2g pH为10的NaOH溶液;滴加完毕,升温至60℃继续反应4小时;待反应完毕,进行减压蒸馏,得到透明粘稠的含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
2、聚苯胺的制备
取3.3g邻甲苯胺,并向其中加入150mL十二烷基苯磺酸溶液(0.2mol/L),N2保护、0~5℃条件下,机械搅拌30min。随后逐滴加入100mL过硫酸铵(0.3mol/L)溶液,并剧烈搅拌。滴加完毕后,保温 6小时直至反应结束,将上述反应液加入过量的甲醇中破乳,过滤后分别用稀盐酸溶液、丙酮、去离子水洗涤、抽滤,并在50℃下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聚苯胺。
3、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制备
在45mL二甲基亚砜中加入0.5g上述聚苯胺,N2保护、25oC条件下,机械搅拌30min使其充分溶解,取0.1g超支化聚硅氧烷和0.005g盐酸逐滴加入到该混合溶液中,继续搅拌48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加入过量的甲醇中,反复洗涤、抽滤,并在50℃下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产率为73.48%。
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结构示意图参见附图1,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6
 。
实施例8
1、含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的合成
取30mL乙醇作溶剂,向其中加入15.7g2-(3,4-环氧环己烷烷基)乙基三乙氧基硅烷,在室温、N2保护、磁力搅拌条件下缓慢逐滴加入1.2g pH为10的NaOH溶液;滴加完毕,升温至50℃继续反应5小时;待反应完毕,进行减压蒸馏,得到透明粘稠的含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
2、聚苯胺的制备
分别取1.9g苯胺、2.1g邻甲苯胺、3.1g间氨基苯磺酸,并向其中加入300mLβ-萘磺酸(0.2mol/L),N2保护、0~5℃条件下,机械搅拌30min。随后逐滴加入100mL过硫酸铵(0.3mol/L)溶液,并剧烈搅拌。滴加完毕后,保温 6小时直至反应结束,将上述反应液过滤后分别用稀盐酸溶液、丙酮、去离子水洗涤、抽滤,并在50℃下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聚苯胺。
3、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制备
在80mL二甲基亚砜中加入1g聚苯胺,N2保护、20oC条件下,机械搅拌30min使其充分溶解,取0.2g超支化聚硅氧烷和0.01g盐酸逐滴加入到该混合溶液中,继续搅拌72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加入过量的甲醇中,反复洗涤、抽滤,并在50℃下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产率为69.55%。
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结构示意图参见附图1,其中,
Figure 607022DEST_PATH_IMAGE014
实施例9
1、含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的合成
取30mL乙醇作溶剂,向其中加入11.8g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室温、N2保护、磁力搅拌条件下缓慢逐滴加入1.2g pH为10的NaOH溶液;滴加完毕,升温至50℃继续反应5小时;待反应完毕,进行减压蒸馏,得到透明粘稠的含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
2、聚苯胺的制备
分别取2.8g苯胺、3.3g邻甲苯胺,并向其中加入300mLHCl溶液(0.2mol/L),N2保护、0~5℃条件下,机械搅拌30min。随后逐滴加入100mL过硫酸铵(0.3mol/L)溶液,并剧烈搅拌。滴加完毕后,保温 6小时直至反应结束,将上述反应液过滤后分别用稀盐酸溶液、丙酮、去离子水洗涤、抽滤,并在50℃下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聚苯胺。
3、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制备
在80mL二甲基亚砜中加入1g聚苯胺,N2保护、25oC条件下,机械搅拌30min使其充分溶解,取0.2g超支化聚硅氧烷和0.01g盐酸逐滴加入到该混合溶液中,继续搅拌48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加入过量的甲醇中,反复洗涤、抽滤,并在50℃下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产率为71.84%。
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结构示意图参见附图1,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8
实施例10
1、含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的合成
取30mL乙醇作溶剂,向其中加入11.8g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室温、N2保护、磁力搅拌条件下缓慢逐滴加入1.2g pH为10的NaOH溶液;滴加完毕,升温至50℃继续反应5小时;待反应完毕,进行减压蒸馏,得到透明粘稠的含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
2、聚苯胺的制备
分别取2.8g苯胺、5.2g间氨基苯磺酸,并向其中加入300mLHCl溶液(0.2mol/L),N2保护、0~5℃条件下,机械搅拌30min。随后逐滴加入100mL过硫酸铵(0.3mol/L)溶液,并剧烈搅拌。滴加完毕后,保温 6小时直至反应结束,将上述反应液过滤后分别用稀盐酸溶液、丙酮、去离子水洗涤、抽滤,并在50℃下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聚苯胺。
3、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制备
在80mL二甲基亚砜中加入1g聚苯胺,N2保护、25oC条件下,机械搅拌30min使其充分溶解,取0.2g超支化聚硅氧烷和0.01g盐酸逐滴加入到该混合溶液中,继续搅拌48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加入过量的甲醇中,反复洗涤、抽滤,并在50℃下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产率为73.69%。
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结构示意图参见附图1,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0
实施例11
1、含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的合成
取30mL乙醇作溶剂,向其中加入11.8g 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室温、N2保护、磁力搅拌条件下缓慢逐滴加入1.2g pH为10的四甲基氢氧化铵溶液;滴加完毕,升温至50℃继续反应5小时;待反应完毕,进行减压蒸馏,得到透明粘稠的含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
2、聚苯胺的制备
分别取3.2g邻甲苯胺、5.2g间氨基苯磺酸,并向其中加入300mL HCl溶液(0.2mol/L),N2保护、0~5℃条件下,机械搅拌30min。随后逐滴加入100mL过硫酸铵(0.3mol/L)溶液,并剧烈搅拌。滴加完毕后,保温 6小时直至反应结束,将上述反应液过滤后分别用稀盐酸溶液、丙酮、去离子水洗涤、抽滤,并在50℃下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聚苯胺。
3、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制备
在80mL二甲基亚砜中加入1g聚苯胺,N2保护、25oC条件下,机械搅拌30min使其充分溶解,取0.2g超支化聚硅氧烷和0.01g盐酸逐滴加入到该混合溶液中,继续搅拌48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加入过量的甲醇中,反复洗涤、抽滤,并在50℃下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产率为72.89%。
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结构示意图参见附图1,其中,
  
实施例12
1、含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的合成
取30mL乙醇作溶剂,向其中加入14.2g2-(3,4-环氧环己烷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室温、N2保护、磁力搅拌条件下缓慢逐滴加入1.3g pH为10的四甲基氢氧化铵溶液;滴加完毕,升温至50℃继续反应5小时;待反应完毕,进行减压蒸馏,得到透明粘稠的含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
2、聚苯胺的制备
分别取2.8g苯胺、3.2g邻甲苯胺,并向其中加入300mLHCl溶液(0.2mol/L),N2保护、0~5℃条件下,机械搅拌30min。随后逐滴加入100mL过硫酸铵(0.3mol/L)溶液,并剧烈搅拌。滴加完毕后,保温 6小时直至反应结束,将上述反应液过滤后分别用稀盐酸溶液、丙酮、去离子水洗涤、抽滤,并在50℃下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聚苯胺。
3、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制备
在80mL二甲基亚砜中加入1g聚苯胺,N2保护、50oC条件下,机械搅拌30min使其充分溶解,取0.2g超支化聚硅氧烷和0.005g盐酸逐滴加入到该混合溶液中,继续搅拌5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加入过量的甲醇中,反复洗涤、抽滤,并在50℃下真空干燥24小时,得到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产率为74.03%。
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结构示意图参见附图1,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4

Claims (8)

1. 一种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N2保护下,按质量比,将10份聚苯胺溶解于500~1000份二甲基亚砜中,得到聚苯胺溶液;在聚苯胺溶液中逐滴加入1~3份含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和0.05~0.1份的盐酸,在20~50℃的温度条件下搅拌5~72小时;反应结束后,洗涤、抽滤,去除溶剂,得到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苯胺的制备方法,在N2保护下,按摩尔比,将1份苯胺类单体与0.5~1份掺杂酸的水溶液混合;在温度为0~5℃的搅拌条件下,按摩尔比,滴加1份引发剂的水溶液;滴加完毕后,反应5~24小时,再分别用掺杂酸的水溶液、丙酮、去离子水洗涤,经抽滤,干燥后,得到聚苯胺。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掺杂酸为盐酸、硫酸、硝酸、高氯酸、氨基磺酸、对甲苯磺酸、β-萘磺酸、樟脑磺酸或十二烷基苯磺酸。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或过硫酸钾。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按摩尔比,将11~16份蒸馏水与10份含环氧基团的三烷氧基硅烷混合均匀,加入30~60份溶剂无水乙醇,再在搅拌条件下缓慢滴加0.001~0.003份催化剂;滴加完毕后升温至50~60℃,反应4~7小时后,经洗涤、干燥,得到含环氧基的超支化聚硅氧烷。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为盐酸、硫酸、对甲苯磺酸、四甲基氢氧化铵、四乙基氢氧化铵、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环氧基的三烷氧基硅烷为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烷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烷烷基)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8.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
CN201210270800.6A 2012-08-01 2012-08-01 一种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465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70800.6A CN102746514B (zh) 2012-08-01 2012-08-01 一种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70800.6A CN102746514B (zh) 2012-08-01 2012-08-01 一种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6514A CN102746514A (zh) 2012-10-24
CN102746514B true CN102746514B (zh) 2014-02-26

Family

ID=47027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7080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46514B (zh) 2012-08-01 2012-08-01 一种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465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3736B (zh) * 2013-03-01 2014-05-0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高电能密度高聚物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4927029B (zh) * 2014-03-20 2017-04-19 江南大学 一种可紫外光固化的支化型聚噻吩衍生物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751814A (zh) * 2016-12-09 2017-05-3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聚苯胺‑硅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056385B (zh) * 2018-08-09 2021-06-01 清远市宏图助剂有限公司 一种增深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83404B (zh) * 2019-01-21 2022-07-12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超支化共轭聚合物、导电组成物与液晶显示面板
CN116333320B (zh) * 2023-03-31 2024-09-17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含聚苯胺嵌段的有机硅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209807B (zh) * 2023-11-09 2024-02-02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杂环芳烃聚合物溶解性的方法及其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29992A1 (en) * 2005-06-03 2006-12-07 Hee Jung Kim Anion receptor and electrolyte using the same
CN101974226A (zh) * 2010-11-11 2011-02-16 苏州大学 一种阻燃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99294A (zh) * 2011-04-12 2011-09-28 苏州大学 一种超支化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19906A (zh) * 2011-05-18 2011-10-19 苏州大学 一种超支化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92173A (zh) * 2011-12-07 2012-06-13 苏州大学 一种表面修饰的埃洛石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29992A1 (en) * 2005-06-03 2006-12-07 Hee Jung Kim Anion receptor and electrolyte using the same
CN101974226A (zh) * 2010-11-11 2011-02-16 苏州大学 一种阻燃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99294A (zh) * 2011-04-12 2011-09-28 苏州大学 一种超支化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19906A (zh) * 2011-05-18 2011-10-19 苏州大学 一种超支化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92173A (zh) * 2011-12-07 2012-06-13 苏州大学 一种表面修饰的埃洛石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6514A (zh) 2012-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6514B (zh) 一种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07674B (zh) 一种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25882B (zh) 一类含非稠环受体单元的n-型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1798386A (zh) 水溶性导电聚苯胺的制备方法
CN109575267B (zh) 聚醚基聚合物、交联网络聚合物及电化学器件
CN101307142B (zh) 葫芦[7]脲苯胺纳米超分子导电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9337047B (zh) 一种双缆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217994B (zh) 一种侧链含有d-a结构的聚芳醚类聚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875973A (zh) 一种改性碳纳米管/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49937B (zh) 一种水醇溶性电致变色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965480B (zh) 一种超支化聚硅氧烷改性偶氮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741259B (zh) 壳核结构芴-三苯胺共聚物/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
CN102875813B (zh) 一种聚硅氧烷改性聚苯胺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67562B (zh) 双异靛蓝单体及其苯并二噻吩双锡共聚物的制备、用途
CN1415645A (zh) 可溶性导电聚苯胺的制备方法
CN104818542B (zh) 一种聚苯胺及其衍生物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KR980009325A (ko) 가용 전기전도성 폴리아닐린의 제조방법
CN108409755B (zh) 一种有机光电转换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3952795A (zh) 铅芯结构聚苯胺/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的制法
CN115490860B (zh) 一种聚硫脲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64135B (zh) 化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化合物的有机光伏器件
CN105524274B (zh) 具有光电活性的含偶氮和苯胺链段的聚芳酯液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0481665B1 (ko) 전기전도성 폴리(싸이오펜) 비-수계 분산액, 이의제조방법 및 이의용도
CN102875976B (zh) 超支化聚苯胺改性碳纳米管/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24906B (zh) 制备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苯乙烯共聚物掺杂态聚苯胺材料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26

Termination date: 2016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