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034028A - 投影机 - Google Patents

投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4028A
CN103034028A CN2012103588783A CN201210358878A CN103034028A CN 103034028 A CN103034028 A CN 103034028A CN 2012103588783 A CN2012103588783 A CN 2012103588783A CN 201210358878 A CN201210358878 A CN 201210358878A CN 103034028 A CN103034028 A CN 1030340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discharge lamp
period
current
polar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5887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34028B (zh
Inventor
寺岛彻生
佐藤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34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40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340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402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06Lamp hou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G03B21/2026Gas discharge type light sources, e.g. arc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53Intensity control of illuminating ligh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26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 H05B41/28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 H05B41/288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lamps without preheating electrodes, e.g. for high-intensity discharge lamps, high-pressure mercury or sodium lamps or low-pressure sodium lamps
    • H05B41/2881Load circuits; Control thereof
    • H05B41/2882Load circuits; Control thereof the control resulting from an action on the static converter
    • H05B41/2883Load circuits; Control thereof the control resulting from an action on the static converter the controlled element being a DC/AC converter in the final stage, e.g. by harmonic mode start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26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 H05B41/28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 H05B41/288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lamps without preheating electrodes, e.g. for high-intensity discharge lamps, high-pressure mercury or sodium lamps or low-pressure sodium lamps
    • H05B41/292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lamps or circuits against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H05B41/2921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lamps or circuits against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protecting the circuit against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26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 H05B41/28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 H05B41/288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lamps without preheating electrodes, e.g. for high-intensity discharge lamps, high-pressure mercury or sodium lamps or low-pressure sodium lamps
    • H05B41/292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lamps or circuits against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H05B41/2928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lamps or circuits against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protecting the lamp against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ischarge Lamp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投影机。控制部使供给于放电灯的电流的绝对值在第1期间相对地变小、在第2期间相对地变大;在第2期间,进行使交流电流供给于放电灯的第1控制、使第1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比第1控制中的第1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长的电流供给于放电灯的第2控制和使第2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比第1控制中的第2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长的电流供给于放电灯的第3控制中的任一种;伴随劣化状态的发展,使第2控制中第1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以及第3控制中第2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的至少任一方变小。

Description

投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投影机。
背景技术
使用了高压水银灯和/或金属卤化物灯等放电灯的投影机得到实用化。作为这样的投影机,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与图像信号同步地相应于色分离单元等使光源的强度变化的单元的投影机。但是,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若单纯地使光源的强度变化,则放电灯的电极的消耗变得显著的问题。
另外,近年,使用高压水银灯和/或金属卤化物灯等放电灯,输出立体图像的投影机得到实用化。
作为输出立体图像的方式之一,有切换并交替地输出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的方式(例如,“XPAND beyond cinema(X6D有限公司的商标)”方式等主动快门眼镜方式)。在该方式中,使用与图像信号同步的主动快门眼镜等,使右眼观看右眼用图像,使左眼观看左眼用图像,由此利用左右眼的视差立体地观看图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020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37302号公报
在以交替地输出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的方式投影立体图像的情况下,与现有的投影平面图像(2维图像)的情况相比较,进入右眼和左眼的光量变为一半以下。另外,若产生右眼用图像进入左眼、左眼用图像进入右眼的串扰,则由于不会立体地感知图像,所以需要主动快门双方都关闭的期间。因而,存在以下问题:在以交替地输出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的方式投影立体图像的情况下,与现有的投影平面图像的情况相比,图像看起来暗。为了使图像看起来明亮,也考虑过单纯地提高驱动电力,但是会存在提高投影机的功耗、促进与提高驱动电力相伴的周边部件的劣化等问题点。
另外,若为了使图像看起来明亮而进行在主动快门双方都关闭的期间降低放电灯的辉度、在主动快门的任意一方打开的期间提高放电灯的辉度的控制,则由于在降低放电灯的辉度的期间放电灯的电极的温度下降,电极前端的熔融性不足,所以存在电极变形的可能性。若电极变形,则存在引起闪烁的发生等的可能性。若闪烁发生,则在投影机的使用中投影的图像的明亮度会变动。
特别是,在放电灯的驱动电流伴随着放电灯的劣化状态的发展而变小的情况下,放电灯的明亮度会下降,并且电极前端的熔融性变得不足,电极容易变形。因而,为了抑制电极的变形,且将立体图像投影得看起来明亮,需要特别的考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问题而提出的。根据本发明的几种方式,能够提供一种投影机,其能够抑制放电灯的电极的变形,且以使图像看起来明亮的方式进行投影。
本发明所涉及的投影机,以给定的切换定时,切换并交替地输出第1图像和第2图像,包括:放电灯,其包括第1电极以及第2电极;放电灯驱动部,其对前述放电灯供给驱动前述放电灯的电流;状态检测部,其检测前述放电灯的劣化状态;以及控制部,其控制前述放电灯驱动部;其中,由时间上相邻的前述切换定时夹着的期间以第1期间开始,以第2期间结束;前述控制部:以前述电流的绝对值在前述第1期间相对地变小、在前述第2期间相对地变大的方式控制前述放电灯驱动部,并且在前述第2期间,进行第1控制、第2控制和第3控制中的任一种,所述第1控制以使交流电流供给于前述放电灯的方式控制前述放电灯驱动部,所述第2控制以使前述第1电极成为阳极的第1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比前述第1控制中的前述第1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长的电流供给于前述放电灯的方式控制前述放电灯驱动部,所述第3控制以使前述第2电极成为阳极的第2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比前述第1控制中的前述第2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长的电流供给于前述放电灯的方式控制前述放电灯驱动部;伴随前述劣化状态的发展,使前述第2控制中前述第1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以及前述第3控制中前述第2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的至少任一方变小。
状态检测部可以检测例如放电灯的驱动电压、放电灯的驱动电压的随时间变化、放电灯的光量、放电灯的光量的随时间变化、放电灯的累积点亮时间等作为表示劣化状态的程度的值。
若劣化状态发展,则电极的熔融性下降,有可能电极变形。根据本发明,伴随放电灯的劣化状态的发展,使第2控制中第1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以及第3控制中第2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中的至少任一方变小,由此能够使放电灯的一个电极成为阴极的状态持续的时间缩短。因此,能够抑制在电极的温度低的状态下金属离子等正电荷的微粒碰撞电极。因而,能够抑制电极的变形。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控制部以使供给于放电灯的电流的绝对值在第1期间相对地变小、在第2期间相对地变大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所以能够实现能够以使图像看起来明亮的方式进行投影的投影机。
本发明所涉及的投影机,以给定的切换定时,切换并交替地输出第1图像和第2图像,包括:放电灯,其包括第1电极以及第2电极;放电灯驱动部,其对前述放电灯供给驱动前述放电灯的电流;状态检测部,其检测前述放电灯的劣化状态;以及控制部,其控制前述放电灯驱动部;其中,由时间上相邻的前述切换定时夹着的期间以第1期间开始,以第2期间结束;前述控制部:以前述电流的绝对值在前述第1期间相对地变小、在前述第2期间相对地变大的方式控制前述放电灯驱动部,并且在前述第2期间,进行第1控制、第2控制和第3控制中的任一种,所述第1控制以使交流电流供给于前述放电灯的方式控制前述放电灯驱动部,所述第2控制以使包含前述第1电极成为阳极的第1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比前述第1控制中的前述第1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长的期间的电流供给于前述放电灯的方式控制前述放电灯驱动部,所述第3控制以使包含前述第2电极成为阳极的第2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比前述第1控制中的前述第2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长的期间的电流供给于前述放电灯的方式控制前述放电灯驱动部;伴随前述劣化状态的发展,使进行前述第2控制以及前述第3控制的时间的合计值相对于进行前述第1控制、前述第2控制以及前述第3控制的时间的合计值之比变小。
若劣化状态发展,则电极的熔融性下降,有可能电极变形。根据本发明,伴随放电灯的劣化状态的发展,使进行第2控制以及第3控制的时间的合计值相对于进行第1控制、第2控制以及第3控制的时间的合计值之比变小,由此能够使放电灯的一个电极成为阴极的状态长时间持续的时间相对于放电灯的点亮时间的比率变小。因此,能够抑制在电极的温度低的状态下金属离子等正电荷的微粒碰撞电极。因而,能够抑制电极的变形。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控制部以使供给于放电灯的电流的绝对值在第1期间相对地变小、在第2期间相对地变大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所以能够实现能够以使图像看起来明亮的方式进行投影的投影机。
在上述的投影机中,前述控制部,可以伴随前述劣化状态的发展,提高前述第1控制中的频率。
由此,能够在放电灯的劣化状态发展了的情况下使放电起点稳定。
在上述的投影机中,前述控制部,也可以作为前述第1控制,包括进行第1交流控制的情况和进行第2交流控制的情况,所述第1交流控制以使第1频率的交流电流供给于前述放电灯的方式控制前述放电灯驱动部,所述第2交流控制以使与前述第1频率不同的第2频率的交流电流供给于前述放电灯的方式控制前述放电灯驱动部。
通过在第1控制中将不同的频率的电流供给于放电灯,能够抑制成为放电起点的电极上的突起的变形,使放电起点稳定。
在上述的投影机中,前述控制部,也可以伴随前述劣化状态的发展,使前述第1控制中频率成为最高值的时间的合计值相对于进行前述第1控制的时间的合计值之比变大。
由此,由于提高相对高的频率的电流供给于放电灯的比率,所以在放电灯的劣化状态发展了的情况下放电起点也容易固定。
在上述的投影机中,控制部也可以伴随前述劣化状态的发展,使前述第1控制中频率成为最低值的时间的合计值相对于进行前述第1控制的时间的合计值之比变小。
由此,由于提高相对高的频率的电流供给于放电灯的比率,所以在放电灯的劣化状态发展了的情况下放电起点也容易固定。
在上述的投影机中,前述第2期间的长度可以比前述第1期间的长度长。
第2期间的长度越变长,第2期间中因电极的温度低的状态持续引起的对放电灯的影响越大。因而,在第2期间的长度比第1期间的长度长的情况下,抑制电极变形的效果更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机500的立体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机500的光学系统的图。
图3是表示光源装置200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机500的电路结构的电路图。
图5是表示放电灯点亮装置1的电路结构的电路图。
图6(A)至图6(D)是表示对放电灯90供给的电流I的极性与电极的温度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7是用于说明第1期间、第2期间以及切换定时的图。
图8A是表示在第2期间进行第1控制的情况下的电流I的波形例的时序图。
图8B是表示在第2期间进行第2控制的情况下的电流I的波形例的时序图。
图8C是表示在第2期间进行第3控制的情况下的电流I的波形例的时序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机500的控制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第1具体例的驱动条件的表。
图11是表示第2具体例的驱动条件的表。
图12是表示第3具体例的驱动条件的表。
图13是表示第4具体例的驱动条件的表。
符号说明
1放电灯点亮装置,20电力控制电路,21开关元件,22二极管,23线圈,24电容器,30极性反转电路,31第1开关元件,32第2开关元件,33第3开关元件,34第4开关元件,40控制部,41系统控制器,42电力控制部,43极性反转控制部,44存储部,50副反射镜,61电压检测部,62电流检测部,63电阻,70点火电路,80直流电源,90放电灯,90e1第1端部,90e2第2端部,91第1电极,92第2电极,93放电空间,112主反射镜,200光源装置,210光源单元,305平行化透镜,310照明光学系统,320色分离光学系统,330R、330G、330B液晶光阀,340十字分色棱镜,350投影光学系统,400投影机系统,410主动快门眼镜,412右快门,414左快门,500投影机,502图像信号,510图像信号变换部、512R、512G、512B图像信号,514同步信号,560R、560G、560B液晶面板,570图像处理装置,572R、572G、572B驱动信号,580CPU,582通信信号,584通信信号,586控制信号,600交流电源,700屏幕,710图像,911突起,921突起,941、942导电性部件,951第1端子,952第2端子,961、962固定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使用附图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权利要求记载的本发明的内容不当的限定。另外,以下说明的构成的全部不一定是本发明的必须构成要件。
1.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机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机500的立体图。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投影机500将图像710投影于屏幕700。
1-1.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机的光学系统
图2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机500的光学系统的图。投影机500具有光源装置200、平行化透镜305、照明光学系统310、色分离光学系统320、3个液晶光阀330R、330G、330B、十字分色棱镜340和投影光学系统350。
光源装置200具有放电灯点亮装置1和光源单元210。光源单元210具有主反射镜112、副反射镜50(详情后述)和放电灯90。放电灯点亮装置1对放电灯90供给电力,使放电灯90点亮。主反射镜112将从放电灯90放出的光朝向照射方向D反射。照射方向D与光轴AX平行。来自光源单元210的光,通过平行化透镜305入射到照明光学系统310。该平行化透镜305将来自光源单元210的光平行化。
照明光学系统310使来自光源装置200的光的发光强度在液晶光阀330R、330G、330B中均匀化。另外,照明光学系统310使来自光源装置200的光的偏振方向一致于一个方向。其理由是为了在液晶光阀330R、330G、330B中有效地利用来自光源装置200的光。调整了发光强度分布和偏振方向后的光入射到色分离光学系统320。色分离光学系统320将入射光分离为红(R)、绿(G)、蓝(B)三种色光。三种色光通过对应于各色的液晶光阀330R、330G、330B分别进行调制。液晶光阀330R、330G、330B具备液晶面板560R、560G、560B和配置于液晶面板560R、560G、560B的各自的光入射侧以及出射侧的偏振板。调制后的三种色光通过十字分色棱镜340合成。合成光入射到投影光学系统350。投影光学系统350将入射光投影到屏幕700。由此,在屏幕700上显示图像710。
另外,作为平行化透镜305、照明光学系统310、色分离光学系统320、十字分色棱镜340和投影光学系统350的各自的结构,可采用公知的各种结构。
图3是表示光源装置200的结构的说明图。光源装置200具有光源单元210和放电灯点亮装置1。图中示出了光源单元210的剖面图。光源单元210具有主反射镜112、副反射镜50和放电灯90。
放电灯90的形状是从第1端部90e1到第2端部90e2,沿着照射方向D延伸的棒形状。放电灯90的材料,例如是石英玻璃等透光性材料。放电灯90的中央部膨胀为球状,在其内部形成放电空间93。在放电空间93内密封有作为含有稀有气体、金属卤素化合物等的放电介质的气体。
另外,在放电空间93内,第1电极91以及第2电极92从放电灯90突出。第1电极91配置于放电空间93的第1端部90e1侧,第2电极92配置于放电空间93的第2端部90e2侧。第1电极91以及第2电极92的形状为沿着光轴AX延伸的棒形状。在放电空间93内,第1电极91的电极前端部(也称为“放电端”)与第2电极92的电极前端部,分离预定距离相互相对。另外,第1电极91以及第2电极92的材料,例如是钨等金属。
在放电灯90的第1端部90e1设置有第1端子951。第1端子951与第1电极91通过穿通放电灯90内部的导电性部件941电连接。同样,在放电灯90的第2端部90e2设置有第2端子952。第2端子952与第2电极92,通过穿通放电灯90内部的导电性部件942电连接。第1端子951和第2端子952的材料,例如是钨等金属。另外,作为导电性部件941、942,例如利用钼箔。
第1端子951以及第2端子952连接于放电灯点亮装置1。放电灯点亮装置1对第1端子951以及第2端子952供给交流电流。其结果,在第1电极91与第2电极92之间引起电弧放电。因电弧放电产生的光(放电光)如由虚线的箭头所示,从放电位置朝向全部方向放射。
在放电灯90的第1端部90e1,通过固定部件961固定有主反射镜112。主反射镜112的反射面(放电灯90侧的面)的形状为旋转椭圆形状。主反射镜112朝向照射方向D反射放电光。另外,作为主反射镜112的反射面的形状,不限于旋转椭圆形状,而可以采用朝向照射方向D反射放电光的各种形状。例如,也可以采用旋转抛物线形状。在此情况下,主反射镜112能够将放电光变换为大致平行于光轴AX的光。因而,能够省略平行化透镜305。
在放电灯90的第2端部90e2侧,通过固定部件962固定有副反射镜50。副反射镜50的反射面(放电灯90侧的面)的形状为包围放电空间93的第2端部90e2侧的球面形状。副反射镜50将放电光朝向主反射镜112反射。由此,能够提高从放电空间93放射的光的利用效率。
另外,作为固定部件961、962的材料,可以采用耐放电灯90的发热的任意耐热材料(例如无机粘接剂)。另外,作为将主反射镜112以及副反射镜50与放电灯90的配置固定的方法,不限于将主反射镜112以及副反射镜50固定于放电灯90的方法,而可以采用任意的方法。例如,也可以将放电灯90和主反射镜112独立地固定于投影机500的壳体(未图示)。关于副反射镜50也同样。
1~2.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机的电路结构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机500的电路结构的电路图。投影机500,除了先前说明的光学系统之外,还可以包含图像信号变换部510、直流电源80、图像处理装置570、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580。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包含投影机500和主动快门眼镜410的投影机系统400。
图像信号变换部510,将从外部输入的图像信号502(辉度-色差信号和/或模拟RGB信号等)变换为预定字长的数字RGB信号而生成图像信号512R、512G、512B,并供给于图像处理装置570。
图像处理装置570对3个图像信号512R、512G、512B分别进行图像处理,对液晶面板560R、560G、560B供给分别用于驱动液晶面板560R、560G、560B的驱动信号572R、572G、572B。基于输入至液晶面板560R、560G、560B的驱动信号572R、572G、572B,通过使用图2说明的光学系统,在屏幕700投影图像710。
直流电源80将从外部的交流电源600供给的交流电压变换为一定的直流电压,对处于变压器(未图示,但包含于直流电源80)的次级侧的图像信号变换部510、图像处理装置570以及处于变压器的初级侧的放电灯点亮装置1供给直流电压。
放电灯点亮装置1,在启动时在放电灯90的电极间产生高电压并绝缘击穿而形成放电路径(discharge path),以后,供给用于放电灯90维持放电的电流I(放电灯90的驱动电流)。
液晶面板560R、560G、560B,分别基于驱动信号572R、572G、572B,对经由先前说明的光学系统入射到各液晶面板的色光的辉度进行调制。
CPU580控制从投影机500的点亮开始到熄灭为止的工作。例如,可以将点亮命令和/或熄灭命令经由通信信号582输出到放电灯点亮装置1。另外,CPU580也可以经由通信信号584从放电灯点亮装置1接收表示放电灯90的点亮状态的点亮信息。
进而,CPU580也可以基于从图像信号变换部510输出的同步信号514,将用于与图像信号502同步地控制主动快门眼镜410的控制信号586经由有线或无线通信单元输出到主动快门眼镜410。
主动快门眼镜410可以含有右快门412和左快门414。右快门412以及左快门414,基于控制信号586被进行开关控制。在用户佩戴了主动快门眼镜410的情况下,通过关闭右快门412,能够遮挡右眼侧的视野。另外,在用户佩戴了主动快门眼镜410的情况下,通过关闭左快门414,能够遮挡左眼侧的视野。右快门412以及左快门414例如可以由液晶快门构成。
1~3.放电灯点亮装置的结构
图5是表示放电灯点亮装置1的电路结构的电路图。
放电灯点亮装置1包含电力控制电路20。电力控制电路20生成供给于放电灯90的驱动电力。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力控制电路20包括以直流电源80为输入、对该输入电压进行降压而输出直流电流Id的降压斩波电路。
电力控制电路20能够构成为包含开关元件21、二极管22、线圈23以及电容器24。开关元件21例如能够包括晶体管。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关元件21的一端连接于直流电源80的正电压侧,另一端连接于二极管22的阴极端子以及线圈23的一端。另外,在线圈2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器24的一端,电容器24的另一端连接于二极管22的阳极端子以及直流电源80的负电压侧。对开关元件21的控制端子从控制部40(后述)输入电力控制信号而控制开关元件21的导通/截止。电力控制信号,可以使用例如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控制信号。
在此,若开关元件21导通,则电流向线圈23流动,在线圈23蓄积能量。此后,若开关元件21截止,则线圈23中蓄积的能量由通过电容器24和二极管22的路径释放。其结果,产生与开关元件21导通的时间比例相应的直流电流Id。
放电灯点亮装置1包括极性反转电路30。极性反转电路30输入从电力控制电路20输出的直流电流Id,通过以给定的定时进行极性反转,生成输出作为持续所控制的时间的直流或具有任意的频率的交流的电流I。在本实施方式中,极性反转电路30包括逆变器桥电路(全桥电路)。
极性反转电路30例如包含由晶体管等构成的第1开关元件31、第2开关元件32、第3开关元件33以及第4开关元件34,构成为串联连接的第1开关元件31以及第2开关元件32与串联连接的第3开关元件33以及第4开关元件34相互并联连接。在第1开关元件31、第2开关元件32、第3开关元件33以及第4开关元件34的控制端子,分别从控制部40输入极性反转控制信号,基于极性反转控制信号控制第1开关元件31、第2开关元件32、第3开关元件33以及第4开关元件34的导通/截止。
极性反转电路30,通过使第1开关元件31以及第4开关元件34与第2开关元件32以及第3开关元件33反复交替导通/截止,交替地反转从电力控制电路20输出的直流电流Id的极性,从第1开关元件31与第2开关元件32的共同连接点以及第3开关元件33与第4开关元件34的共同连接点,生成并输出作为持续所控制的时间的直流或具有被控制的频率的交流的电流I。
也就是说,以在第1开关元件31以及第4开关元件34导通时将第2开关元件32以及第3开关元件33设为截止,在第1开关元件31以及第4开关元件34截止时将第2开关元件32以及第3开关元件33设为导通的方式进行控制。因而,在将第1开关元件31以及第4开关元件34设为导通时,产生从电容器24的一端起按照第1开关元件31、放电灯90、第4开关元件34的顺序流动的电流I。另外,在第2开关元件32以及第3开关元件33导通时,产生从电容器24的一端起按照第3开关元件33、放电灯90、第2开关元件32的顺序流动的电流I。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力控制电路20与极性反转回路30合起来对应于放电灯驱动部230。即,放电灯驱动部230对放电灯90供给驱动放电灯90的电流I。由此,对放电灯90供给驱动电力。
放电灯点亮装置1包括控制部40。控制部40通过控制电力控制电路20以及极性反转电路30,来控制向放电灯90供给的驱动电力、电流I以同一极性持续的保持时间、电流I的电流值、频率等。控制部40,对电力控制电路20进行通过控制输出的直流电流Id的电流值,来控制向放电灯90供给的电流I的电流控制。另外,对极性反转电路30进行根据电流I的极性反转定时,控制电流I以同一极性持续的保持时间、电流I的频率等的极性反转控制。
控制部40的构成,没有特别限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40构成为包括系统控制器41、电力控制部42以及极性反转控制部43。另外,控制部40也可以由半导体集成电路构成其一部分或全部。
系统控制器41通过控制电力控制部42以及极性反转控制部43,来控制电力控制电路20和极性反转电路30。系统控制器41可以基于由电压检测部61(后述)检测出的放电灯90的驱动电压V1a以及由电流检测部62(后述)检测出的对放电灯90供给的电流I,来控制电力控制部42以及极性反转控制部43。
在本实施方式中,系统控制器41构成为包括存储部44。另外,存储部44也可以独立于系统控制器41地设置。
系统控制器41,可以基于在存储部44中存储的信息来控制电力控制电路20以及极性反转电路30。在存储部44,可以存储例如与电流I以同一极性持续的保持时间、电流I的电流值、频率、波形、调制模式等驱动条件相关的信息。
电力控制部42,基于来自系统控制器41的控制信号,向电力控制电路20输出电力控制信号,由此来控制电力控制电路20。
极性反转控制部43,基于来自系统控制器41的控制信号,向极性反转电路30输出极性反转控制信号,由此来控制极性反转电路30。
另外,控制部40能够通过专用电路实现而进行上述的控制和/或后述的处理的各种控制,但也能够通过例如使CPU执行存储部44等中存储的控制程序来作为计算机起作用,进行这些处理的各种控制。
另外,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控制部40构成为放电灯点亮装置1的一部分,但也可以构成为使CPU580承担控制部40的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
放电灯点亮装置1包括电压检测部61。电压检测部61检测放电灯90的驱动电压V1a,将驱动电压信息输出到控制部40。电压检测部61对应于本发明中的状态检测部。即,状态检测部(电压检测部61)检测驱动电压V1a,作为表示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的程度的值。
若放电灯90的第1电极91以及第2电极92的劣化状态发展,则第1电极91与第2电极92的距离(电极间的距离)变大。若电极间距离变大,则驱动电压V1a上升。即,伴随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的发展,驱动电压V1a上升。
状态检测部,也可以代替放电灯90的驱动电压V1a而、或除了放电灯90的驱动电压V1a之外还,例如检测放电灯90的驱动电压V1a的随时间变化、放电灯90的光量、放电灯90的光量的随时间变化、放电灯90的累积点亮时间等,作为表示劣化状态的程度的值。
放电灯点亮装置1也可以构成为包括电流检测部62。电流检测部62检测对放电灯90供给的电流I,将驱动电流信息输出到控制部40。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流检测部62检测在串联连接于放电灯90的电阻63上产生的电压,由此检测对放电灯90供给的电流I。
另外,电压检测部61以及电流检测部62也能够分别通过专用电路实现而进行上述的检测,但也能够通过例如使CPU执行未图示的存储部44等中存储的控制程序来作为计算机起作用,进行上述的检测。
另外,控制部40与电压检测部61以及电流检测部62既可以独立地构成,也可以通过一个CPU构成为一体。
放电灯点亮装置1也可以包括点火电路70。点火电路70仅在放电灯90的点亮开始时工作,在放电灯90的点亮开始时对放电灯90的电极间(第1电极91与第2电极92之间)供给用于将放电灯90的电极间(第1电极91与第2电极92之间)绝缘击穿而形成放电路径所需要的高电压(比放电灯90的通常点亮时高的电压)。在本实施方式中,点火电路70与放电灯90并联连接。
1-4.驱动电流的极性与电极的温度的关系
图6(A)至图6(D)是表示对放电灯90供给的电流I的极性与电极的温度的关系的说明图。图6(A)以及图6(B)表示第1电极91以及第2电极92的工作状态。在图中,表示了第1电极91以及第2电极92的前端部分。在第1电极91以及第2电极92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突起911、921。在第1电极91与第2电极92之间产生的放电,主要是在突起911与突起921之间产生。在图6(A)以及图6(B)所示的例子中,与没有突起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第1电极91以及第2电极92的放电位置(电弧位置)的移动。但是,也可以省略这样的突起。
图6(A)表示第1电极91作为阳极工作、第2电极92作为阴极工作的第1极性状态P1。在第1极性状态P1下,通过放电,电子从第2电极92(阴极)向第1电极91(阳极)移动。从阴极(第2电极92)放出电子。从阴极(第2电极92)放出的电子,在阳极(第1电极91)的前端碰撞。通过该碰撞而产生热,然后,阳极(第1电极91)的前端(突起911)的温度上升。
图6(B)表示第1电极91作为阴极工作、第2电极92作为阳极工作的第2极性状态P2。在第2极性状态P2下,与第1极性状态P1相反,电子从第1电极91向第2电极92移动。其结果,第2电极92的前端(突起921)的温度上升。
这样,阳极的温度,与阴极相比较容易变高。在此,持续一个电极的温度比另一个电极高的状态(另一个电极的温度比一个电极低的状态),可引起各种不良状况。例如,在高温电极的前端过多熔化的情况下,可产生非预期的电极变形。其结果,有时电弧长度会偏离于适合值。又例如,在低温电极的前端的熔融不充分的情况下,在前端产生的微小的凹凸可能不熔化而残留。其结果,有时会产生所谓电弧跳跃(电弧位置不稳定而移动)。
作为抑制这样的不良状况的技术,可以利用对放电灯90供给使各电极的极性反复交替的交流电流作为电流I的交流驱动。图6(C)是表示对放电灯90供给的电流I的一例的时序图。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电流I的电流值。电流I表示在放电灯90中流动的电流。正值表示第1极性状态P1,负值表示第2极性状态P2。在图6(C)所示的例子中,作为电流I利用矩形波交流电流。并且,在图6(C)所示的例子中,第1极性状态P1与第2极性状态P2交替地反复。在此,第1极性区间Tp表示第1极性状态P1持续的时间,第2极性区间Tn表示第2极性状态P2持续的时间。另外,在图6(C)所示的例子中,第1极性区间Tp的平均电流值为Im1,第2极性区间Tn的平均电流值为-Im2。另外,适合于放电灯90的驱动的电流I的频率,可以配合放电灯90的特性而实验性地确定(例如,采用30Hz~1kHz的范围的值)。其他的值Im1、-Im2、Tp、Tn,也可以同样实验性地确定。
图6(D)是表示第1电极91的温度变化的时序图。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温度H。在第1极性状态P1下,第1电极91的温度H上升,在第2极性状态P2下,第1电极91的温度H下降。另外,由于第1极性状态P1与第2极性状态P2反复,所以温度H在最小值Hmin与最大值Hmax之间周期性地变化。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第2电极92的温度以与第1电极91的温度H反相位变化。也就是说,在第1极性状态P1下,第2电极92的温度下降,在第2极性状态P2下,第2电极92的温度上升。
在第1极性状态P1下,由于第1电极91(突起911)的前端熔融,所以第1电极91(突起911)的前端变得光滑。由此,能够抑制第1电极91中的放电位置的移动。另外,由于第2电极92(突起921)的前端的温度下降,所以抑制第2电极92(突起921)的过多的溶融。由此,能够抑制非预期的电极变形。在第2极性状态P2下,第1电极91和第2电极92的处境相反。因而,通过反复第1极性状态P1和第2极性状态P2,能够抑制第1电极91以及第2电极92各自的不良状况。
在此,在电流I的波形对称的情况下,即在电流I的波形满足“|Im1|=|-Im2|、Tp=Tn”这样的条件的情况下,在第1电极91与第2电极92之间,所供给的电力的条件相同。因而,如果第1电极91以及第2电极92的热性条件(温度的上升容易性和/或下降容易性)相同,则可推定为第1电极91与第2电极92之间的温度差变小。
另外,若电极遍及宽幅范围被过度加热(电弧点(电极表面上的、伴随电弧放电的热点)变大),则电极的形状会由于过多的熔融而变形。相反地,若电极过冷,则电极的前端不能够充分溶融,不能使前端恢复光滑,即电极的前端容易变形。
1-5.本实施方式中的驱动电流的控制例
接下来,关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机500中的电流I的控制的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1-5-1.第1期间、第2期间以及切换定时
图7是用于说明第1期间、第2期间以及切换定时的图。在图7中,从上方顺序地表示:驱动信号572R、572G、572B的内容,右快门412的开关状态,左快门414的开关状态,第1期间与第2期间、切换定时的时间关系。图7的横轴是时间。以下,关于将第1图像以及第2图像分别作为左眼用图像以及右眼用图像使观察者立体观看显示图像的例子进行说明。
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驱动信号572R、572G、572B,为从时刻t1到时刻t3之间对应于作为第1图像的右眼用图像、从时刻t3到时刻t5之间对应于作为第2图像的左眼用图像、从时刻t5到时刻t7之间对应于作为第1图像的右眼用图像、从时刻t7到时刻t9之间对应于作为第2图像的左眼用图像的驱动信号。因而,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投影机500以时刻t1、时刻t3、时刻t5、时刻t7、时刻t9作为切换定时,切换并交替地输出作为第1图像的右眼用图像和作为第2图像的左眼用图像。
由时间上相邻的切换定时夹着的期间,以第1期间开始,以第2期间结束。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例如,由成为切换定时的时刻t1和时刻t3夹着的期间,以从时刻t1到时刻t2之间的第1期间开始,以从时刻t2到时刻t3之间的第2期间结束。关于由成为切换定时的时刻t3和时刻t5夹着的期间、由成为切换定时的时刻t5和时刻t7夹着的期间、由成为切换定时的时刻t7和时刻t9夹着的期间也是同样的。另外,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例示了第2期间的长度比第1期间的长度长的情况。例如,可以设为第1期间的长度:第2期间的长度=1:3。另外,第1期间的长度和第2期间的长度,能够根据需要分别适宜设定。另外,除了第1期间和第2期间以外,也可以存在第3期间。在第3期间中,可以进行与后述的第1期间以及第2期间中的电流I的控制不同的控制。
右快门412,在与作为第1图像的右眼用图像对应的驱动信号572R、572G、572B输入到液晶面板560R、560G、560B的期间的至少一部分期间成为打开的状态。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右快门412,在从时刻t1到时刻t2之间为关闭的状态,在从时刻t2到时刻t3之间为打开的状态。另外,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在与作为第2图像的左眼用图像对应的驱动信号572R、572G、572B输入到液晶面板560R、560G、560B的期间,右快门412从时刻t3开始关闭,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关闭结束,从时刻t4到时刻t5之间为关闭的状态。右快门412在从时刻t5到时刻t9之间的开关状态的变化,与从时刻t1到时刻t5之间的开关状态的变化同样。
左快门414,在与作为第2图像的左眼用图像对应的驱动信号572R、572G、572B输入到液晶面板560R、560G、560B的期间的至少一部分期间成为打开的状态。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左快门414,在从时刻t3到时刻t4之间为关闭的状态,从时刻t4到时刻t5之间为打开的状态。另外,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在与作为第1图像的右眼用图像对应的驱动信号572R、572G、572B输入到液晶面板560R、560G、560B的期间,左快门414从时刻t1开始关闭,在从时刻t1到时刻t2之间关闭结束,从时刻t2到时刻t3之间为关闭的状态。左快门414在从时刻t5到时刻t9之间的开关状态的变化,与从时刻t1到时刻t5之间的开关的变化同样。
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在与作为第1图像的右眼用图像对应的驱动信号572R、572G、572B输入到液晶面板560R、560G、560B的期间,右快门412关闭的期间对应于第1期间,右快门412打开的期间对应于第2期间。另外,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在与作为第2图像的左眼用图像对应的驱动信号572R、572G、572B输入到液晶面板560R、560G、560B的期间,左快门414关闭的期间对应于第1期间,左快门414打开的期间对应于第2期间。另外,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在第1期间,也存在右快门412及左快门414中的任一快门都关闭的期间。
1-5-2.第1控制、第2控制以及第3控制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机500的控制部40,以电流I的绝对值在第1期间相对变小、在第2期间与第1期间相比较相对变大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机500的控制部40,在第2期间进行以下的某一种控制:以作为电流I使交流电流供给于放电灯90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的第1控制;以使第1电极91成为阳极的第1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比第1控制中的第1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长的电流I供给于放电灯90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的第2控制;以使第2电极92成为阳极的第2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比第1控制中的第2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长的电流I供给于放电灯90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的第3控制。
图8A是表示在第2期间中进行第1控制的情况下的电流I的波形例的时序图,图8B是表示在第2期间中进行第2控制的情况下的电流I的波形例的时序图,图8C是表示在第2期间中进行第3控制的情况下的电流I的波形例的时序图。图8A~图8C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电流I的电流值。另外,将第1电极91成为阳极的第1极性的情况下的电流I表示为正,将第2电极92成为阳极的第2极性的情况下的电流I表示为负。
在图8A~图8C所示的例子中,电流I的绝对值在第1期间相对变小,在第2期间与第1期间相比较相对变大。由此,贯通第1期间以及第2期间的平均电力不会变大,能够增大作为使观察者看得到图像的期间的第2期间中的电流I。因而,能够实现能以明亮地观看图像的方式进行投影的投影机500。
在图8A~图8C所示的例子中,第1期间中的电流I是矩形波交流电流。第1期间中的电流I的频率,能够根据放电灯90的规格实验性地确定。在图8A~图8C所示的例子中,在第1期间电流I成为以第1极性开始、以第2极性结束的1周期的交流电流。
在第1期间中,由于电流I的电流值的绝对值与第2期间相比较变小,所以与第2期相比较放电灯90的电极温度容易变低。因而,控制部40,在第1期间以使交流电流作为电流I供给于放电灯90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由此使一个电极成为阴极(容易成为更低温的电极)的持续时间缩短,能够抑制电极的变形。
在图8A所示的例子中,进行第1控制的第2期间中的电流I是矩形波交流电流。第1控制中的电流I的频率,能够根据放电灯90的规格实验性地确定。在图8A所示的例子中,在进行第1控制的第2期间,电流I成为以第2极性开始、以第1极性结束的2周期的交流电流。在第1控制中,第1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是交流电流的0.5周期,图8A所示的第2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是交流电流的0.5周期。
在图8B所示的例子中,进行第2控制的第2期间中的电流I包括矩形波交流电流和矩形波交流电流之后的直流电流。第2控制中的直流电流的持续时间以及交流电流的频率,能够根据放电灯90的规格实验性地确定。例如,在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发展了的情况下,能够将电流I的最高频率设定为大于等于400Hz小于等于600Hz。在图8B所示的例子中,在进行第2控制的第2期间中,电流I包括以第2极性开始且以第1极性结束的1周期的交流电流和第1极性的直流电流。在图8B所示的第2控制中,第1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是交流电流的0.5周期与直流电流持续的时间的合计。即,在图8B所示的第2控制中,对放电灯90供给第1极性持续的时间最大值比第1控制中的第1极性持续的时间最大值长的电流I。
在图8C所示的例子中,进行第3控制的第2期间中的电流I包括直流电流和直流电流之后的矩形波交流电流。第3控制中的直流电流的持续时间以及交流电流的频率,能够根据放电灯90的规格实验性地确定。例如,在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发展了的情况下,能够将电流I的最高频率设定为大于等于400Hz小于等于600Hz。在图8C所示的例子中,在进行第3控制的第2期间中,电流I包括第2极性的直流电流和以第2极性开始且以第1极性结束的1周期的交流电流。在图8C所示的第3控制中,第2极性持续的时间最大值是直流电流持续的时间与交流电流的0.5周期的合计。即,在图8C所示的第3控制中,对放电灯90供给第2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比第1控制中的第2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长的电流I。
1-5-3.与放电灯的劣化状态相应的控制的第1具体例
在与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相应的控制的第1具体例中,控制部40,伴随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的发展,使第2控制中第1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以及第3控制中第2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中的至少任一方变小。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机500的控制例的流程图。在图9所示的流程图中,表示了从放电灯90稳定地点亮后到熄灭为止的控制。
首先,电压检测部61检测驱动电压Vla(步骤S100)。接着,控制部40,从存储部44中存储的表选择与在步骤S100检测的驱动电压Vla对应的驱动条件(步骤S102)。
图10是表示第1具体例中的驱动条件的表。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与驱动电压Vla相应地在存储部44存储有4种驱动条件。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第1极性或者第2极性的持续时间”,关于第2控制意味着“第1极性的持续时间”,关于第3控制意味着“第2极性的持续时间”。另外,在第1具体例中,如使用图8B以及图8C已说明的,“第1极性的持续时间”以及“第2极性的持续时间”是直流时间与交流频率的0.5周期的长度的合计。
另外,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次数”表示在多少次的第2期间连续进行第1控制、第2控制以及第3控制。另外,在第1具体例中,以第1控制、第2控制、第1控制、第3控制的顺序为一组反复。即,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以第1控制2000次、第2控制50次、第1控制2000次、第3控制50次的顺序为一组反复。通常,由于通过对放电灯90供给电流I实现的对第1电极91和第2电极92提供的能量的累积值优选为相同程度,所以在电流I是图8B以及图8C所示的波形的情况下,第2控制的次数与第3控制的次数优选为相同程度。
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驱动电压Vla越变大(即,伴随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的发展),第2控制中第1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以及第3控制中第2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都越变小。
另外,也可以以第2控制中第1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以及第3控制中第2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中的任一方变小的方式构成驱动条件的表。
在图9的步骤S102选择了驱动条件后,控制部40判断是否存在变更驱动条件的需要(步骤S104)。控制部40,在判断为存在变更驱动条件的需要的情况(步骤S104中“是”的情况)下,变更为在步骤S102选择的驱动条件而驱动放电灯90(步骤S106)。控制部40,在判断为没有变更驱动条件的需要的情况(步骤S104中“否”的情况)下,以先前的驱动条件继续驱动放电灯90。
在步骤S104中“否”的情况下以及步骤S106之后,控制部40判断是否有放电灯90的熄灭命令(步骤S108)。控制部40,在判断为有熄灭命令的情况(步骤S108中“是”的情况)下,结束(熄灭)放电灯90的点亮。控制部40,在判断为没有熄灭命令的情况(步骤S108中“否”的情况)下,反复步骤S100~步骤S108为止的控制,直到有熄灭命令为止。
若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发展,则放电灯90的电极的熔融性下降,有可能放电灯90的电极变形。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第1具体例,伴随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的发展,使第2控制中第1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以及第3控制中第2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中的至少任一方变小,由此能够使放电灯90的一个电极成为阴极的状态持续的时间缩短。因此,能够抑制在放电灯90的电极的温度低的状态下放电空间93内的金属离子等正电荷的微粒碰撞电极。因而,能够抑制放电灯90的电极的变形。
在第1具体例中,控制部40,可以伴随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的发展,提高第1控制中的频率。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驱动电压Vla越变大(即,伴随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的发展),第1控制中的频率越变高。
若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发展,则放电起点的位置变得不稳定。因而,通过伴随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的发展,提高第1控制中的频率来减小电弧点,能够使放电起点稳定。
在第1具体例中,第2期间的长度可以比第1期间的长度长。如使用图7以及图8A~图8C已说明的,在第1具体例中,第2期间的长度比第1期间的长度长。
第2期间的长度越长,第2期间中因电极的温度低的状态持续引起的对放电灯90的影响越大。因而,在第2期间的长度比第1期间的长度长的情况下,抑制放电灯90的电极变形的效果更大。
1-5-4.与放电灯的劣化状态相应的控制的第2具体例
在与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相应的控制的第2具体例中,控制部40,伴随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的发展,使进行第2控制以及第3控制的时间的合计值相对于进行第1控制、第2控制以及第3控制的时间的合计值之比变小。
第1具体例和第2具体例,关于使用图9说明的从放电灯90稳定地点亮后到熄灭为止的控制的流程图是相同的,在步骤S102使用的驱动条件的表不同。因而,以下,主要关于在步骤S102使用的驱动条件的表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第2具体例中的驱动条件的表。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与驱动电压Vla相应地在存储部44存储有4种驱动条件。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次数”表示在多少次的第2期间连续进行第1控制、第2控制以及第3控制。另外,在第2具体例中,以第1控制、第2控制、第1控制、第3控制的顺序为一组反复。通常,由于通过对放电灯90供给电流I实现的对第1电极91和第2电极92提供的能量的累积值优选为相同程度,所以在电流I是图8B以及图8C所示的波形的情况下,第2控制的次数与第3控制的次数优选为相同程度。
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第2控制以及第3控制的比”意味着“进行第2控制以及第3控制的时间的合计值相对于进行第1控制、第2控制以及第3控制的时间的合计值之比”。
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驱动电压Vla越变大(即,伴随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的发展),进行第2控制以及第3控制的时间的合计值相对于进行第1控制、第2控制以及第3控制的时间的合计值之比越变小。
若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发展,则放电灯90的电极的熔融性下降,有可能放电灯90的电极变形。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第2具体例,伴随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的发展,使进行第2控制以及第3控制的时间的合计值相对于进行第1控制、第2控制以及第3控制的时间的合计值之比变小,由此能够使放电灯90的一个电极成为阴极的状态长时间持续的时间相对于放电灯90的点亮时间的比率变小。因此,能够抑制在放电灯90的电极的温度低的状态下金属离子等正电荷的微粒碰撞电极。因而,能够抑制放电灯90的电极的变形。
在第2具体例中,控制部40,可以伴随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的发展,提高第1控制中的频率。
若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发展,则放电起点的位置变得不稳定。因而,通过伴随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的发展,提高第1控制中的频率来减小放电灯90的电极上的电弧点,能够使放电起点稳定。
在第2具体例中,第2期间的长度可以比第1期间的长度长。如使用图7以及图8A~图8C已说明的,在第1具体例中,第2期间的长度比第1期间的长度长。
第2期间的长度越长,第2期间中因电极的温度低的状态持续引起的对放电灯90的影响越大。因而,在第2期间的长度比第1期间的长度长的情况下,抑制放电灯90的电极变形的效果更大。
1-5-5.与放电灯的劣化状态相应的控制的第3具体例
在与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相应的控制的第3具体例中,控制部40,作为第1控制,可以包括进行第1交流控制的情况和进行第2交流控制的情况,所述第1交流控制以使第1频率的交流电流供给于放电灯90作为电流I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所述第2交流控制以使与第1频率不同的第2频率的交流电流供给于放电灯90作为电流I的方式控制放电灯驱动部230。
第1具体例和第3具体例,关于使用图9说明的从放电灯90稳定地点亮后到熄灭为止的控制的流程图是相同的,在步骤S102使用的驱动条件的表不同。因而,以下,主要关于在步骤S102使用的驱动条件的表进行说明。
图12是表示第3具体例中的驱动条件的表。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与驱动电压Vla相应地在存储部44存储有4种驱动条件。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次数”表示在多少次的第2期间持续进行第1控制、第2控制以及第3控制。另外,在第1控制中,关于使第1频率的交流电流供给于放电灯90作为电流I的第1交流控制、使第2频率的交流电流供给于放电灯90作为电流I的第2交流控制、使第3频率的交流电流供给于放电灯90作为电流I的第3交流控制的各个,表示“次数”。第1频率、第2频率以及第3频率是相互不同的频率。如图12所示,在第1控制中使用的频率为3个以上的情况下,任意地选择的2个频率相当于第1频率和第2频率。
在第3具体例中,以第1控制、第2控制、第1控制、第3控制的顺序为一组反复。另外,在第1控制中,按顺序进行第1交流控制、第2交流控制、第3交流控制(“次数”为0的情况除外)。通常,由于通过对放电灯90供给电流I实现的对第1电极91和第2电极92提供的能量的累积值优选为相同程度,所以在电流I是图8B以及图8C所示的波形的情况下,第2控制的次数与第3控制的次数优选为相同程度。
在将相对高的频率的电流I供给于放电灯90的情况下,放电灯90的电极上的电弧点变小,放电起点的位置容易固定。在将相对低的频率的电流I供给于放电灯90的情况下,放电灯90的电极上的电弧点变大,能够使设置于放电灯90的第1电极91以及第2电极92的突起911以及突起921加粗。因而,通过在第1控制中将不同频率的电流I供给于放电灯90,能够抑制成为放电起点的电极上的突起的变形,使放电起点稳定。
在第3具体例中,控制部40,也可以伴随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的发展,使第1控制中频率成为最高值的时间的合计值相对于进行第1控制的时间的合计值之比增大。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最高值的时间比”意味着“第1控制中频率成为最高值的时间的合计值相对于进行第1控制的时间的合计值之比”。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关于驱动电压Vla大于等于85V的情况,表示第3交流控制的“次数”相对于进行第1控制的“次数”的合计值之比。
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驱动电压V1a越变大(即,伴随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的发展),第1控制中频率成为最高值的时间的合计值相对于进行第1控制的时间的合计值之比越变大。
由于通过使第1控制中频率成为最高值的时间的合计值相对于进行第1控制的时间的合计值之比变大,相对高的频率的电流I供给于放电灯90的比率提高,所以在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发展了的情况下,放电起点也容易固定。
在第3具体例中,控制部40,也可以伴随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的发展,使第1控制中频率成为最低值的时间的合计值相对于进行第1控制的时间的合计值之比变小。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最低值的时间比”意味着“第1控制中频率成为最低值的时间的合计值相对于进行第1控制的时间的合计值之比”。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表示第1交流控制的“次数”相对于进行第1控制的“次数”的合计值之比。
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驱动电压Vla越变大(即,伴随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的发展),第1控制中频率成为最低值的时间的合计值相对于进行第1控制的时间的合计值之比越变小。
由于通过使第1控制中频率成为最低值的时间的合计值相对于进行第1控制的时间的合计值之比变小,相对高的频率的电流I供给于放电灯90的比率提高,所以在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发展了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放电起点稳定。
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第2控制以及第3控制的比”,意味着“进行第2控制以及第3控制的时间的合计值相对于进行第1控制、第2控制以及第3控制的时间的合计值之比”。
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驱动电压Vla越变大(即,伴随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的发展),进行第2控制以及第3控制的时间的合计值相对于进行第1控制、第2控制以及第3控制的时间的合计值之比越变小。
若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发展,则放电灯90的电极的熔融性下降,有可能放电灯90的电极变形。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第3具体例,伴随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的发展,使进行第2控制以及第3控制的时间的合计值相对于进行第1控制、第2控制以及第3控制的时间的合计值之比变小,由此能够使放电灯90的一个电极成为阴极的状态长时间持续的时间相对于放电灯90的点亮时间的比率变小。因此,能够抑制在放电灯90的电极的温度低的状态下金属离子等正电荷的微粒碰撞电极。因而,能够抑制放电灯90的电极的变形。
在第3具体例中,第2期间的长度可以比第1期间的长度长。如使用图7以及图8A~图8C已说明的,在第1具体例中,第2期间的长度比第1期间的长度长。
第2期间的长度越长,第2期间中因电极的温度低的状态持续引起的对放电灯90的影响越大。因而,在第2期间的长度比第1期间的长度长的情况下,抑制放电灯90的电极变形的效果更大。
1-5-6.与放电灯的劣化状态相应的控制的第4具体例
第1具体例和第4具体例,关于使用图9说明的从放电灯90稳定地点亮后到熄灭为止的控制的流程图是相同的,在步骤S102使用的驱动条件的表不同。因而,以下,主要关于在步骤S102使用的驱动条件的表进行说明。
图13是表示第4具体例中的驱动条件的表。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与驱动电压Vla相应地在存储部44存储有4种驱动条件。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第1极性或第2极性的持续时间”,关于第2控制意味着“第1极性的持续时间”,关于第3控制意味着“第2极性的持续时间”。另外,在第4具体例中,如使用图8B和图8C已说明的,“第1极性的持续时间”及“第2极性的持续时间”是直流时间与交流频率的0.5周期的长度的合计。
第3具体例与第4具体例,第1控制中的驱动条件相同,第2控制以及第3控制中的驱动条件不同。因而,以下,主要关于第2控制以及第3控制中的驱动条件进行说明。
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驱动电压V1a越变大(即,伴随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的发展),第2控制中第1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以及第3控制中第2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越变小。
若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发展,则放电灯90的电极的熔融性下降,有可能放电灯90的电极变形。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第4具体例,伴随放电灯90的劣化状态的发展,使第2控制中第1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以及第3控制中第2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变小,由此能够使放电灯90的一个电极成为阴极的状态持续的时间缩短。因此,能够抑制在放电灯90的电极的温度低的状态下放电空间93内的金属离子等正电荷的微粒碰撞电极。因而,能够抑制放电灯90的电极的变形。
此外,在第4具体例中,也可达到与关于第1控制的第3具体例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投影机500构成为将第1图像以及第2图像分别作为左眼用图像及右眼用图像使观察者立体观看显示图像,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作为投影机500也可以采用下述构成:将第1图像以及第2图像设为内容不同的图像,使不同的观察者分别观看2个显示图像(第1图像以及第2图像)。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作为主动快门眼镜410只要设置左右设置有与前述的右快门412同样地起作用的快门的眼镜以及左右设置有与前述的左快门414同样地起作用的快门的眼镜这两种眼镜即可。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使用3个液晶面板的投影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应用于使用了一个、两个或四个以上的液晶面板的投影机。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透射型的投影机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应用于反射型的投影机。在此,所谓“透射型”意味着是如透射型的液晶面板等那样作为光调制单元的电光调制装置使光透射的类型,所谓“反射型”意味着是如反射型的液晶面板和/或微镜型光调制装置等那样作为光调制单元的电光调制装置反射光的类型。作为微镜型光调制装置,例如能够使用DMD(数字微镜器件;Texas Instruments公司的商标)。在将该发明应用于反射型的投影机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透射型的投影机同样的效果。
本发明既可以应用于从观察投影图像的一侧进行投影的前投影型投影机的情况,也可以应用于从与观察投影图像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进行投影的背投影型投影机。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电流I的极性反转1/2周期的期间中,电流I的绝对值成为一定。即,电流I的波形为所谓矩形状的波形。电流I的波形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电流I的极性反转半周期的期间中以电流I的绝对值成为第1电流值的期间开始、以成为比第1电流值大的第2电流值的期间结束的波形和/或,在电流I的极性反转半周期的期间中电流I的绝对值单调增加的波形等在电流I的极性反转1周期的期间中电流I的绝对值取不同的值的波形。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而可以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实现各种变形实施。
本发明包括与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实质上相同的构成(例如,功能、方法以及结果相同的构成或目的以及效果相同的构成)。另外,本发明包括对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的非本质的部分进行置换而得到的构成。另外,本发明包括能够产生与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相同的作用效果的构成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构成。另外,本发明包括对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附加了现有技术的构成。

Claims (7)

1.一种投影机,其特征在于,以给定的切换定时,切换并交替地输出第1图像和第2图像,包括:
放电灯,其包括第1电极以及第2电极;
放电灯驱动部,其对前述放电灯供给驱动前述放电灯的电流;
状态检测部,其检测前述放电灯的劣化状态;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前述放电灯驱动部;
其中,由时间上相邻的前述切换定时夹着的期间以第1期间开始,以第2期间结束;
前述控制部:
以前述电流的绝对值在前述第1期间相对地变小、在前述第2期间相对地变大的方式控制前述放电灯驱动部,并且
在前述第2期间,进行第1控制、第2控制和第3控制中的任一种,所述第1控制以使交流电流供给于前述放电灯的方式控制前述放电灯驱动部,所述第2控制以使前述第1电极成为阳极的第1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比前述第1控制中的前述第1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长的电流供给于前述放电灯的方式控制前述放电灯驱动部,所述第3控制以使前述第2电极成为阳极的第2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比前述第1控制中的前述第2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长的电流供给于前述放电灯的方式控制前述放电灯驱动部;
伴随前述劣化状态的发展,使前述第2控制中前述第1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以及前述第3控制中前述第2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的至少任一方变小。
2.一种投影机,其特征在于,以给定的切换定时,切换并交替地输出第1图像和第2图像,包括:
放电灯,其包括第1电极以及第2电极;
放电灯驱动部,其对前述放电灯供给驱动前述放电灯的电流;
状态检测部,其检测前述放电灯的劣化状态;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前述放电灯驱动部;
其中,由时间上相邻的前述切换定时夹着的期间以第1期间开始,以第2期间结束;
前述控制部:
以前述电流的绝对值在前述第1期间相对地变小、在前述第2期间相对地变大的方式控制前述放电灯驱动部,并且
在前述第2期间,进行第1控制、第2控制和第3控制中的任一种,所述第1控制以使交流电流供给于前述放电灯的方式控制前述放电灯驱动部,所述第2控制以使包含前述第1电极成为阳极的第1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比前述第1控制中的前述第1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长的期间的电流供给于前述放电灯的方式控制前述放电灯驱动部,所述第3控制以使包含前述第2电极成为阳极的第2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比前述第1控制中的前述第2极性持续的时间的最大值长的期间的电流供给于前述放电灯的方式控制前述放电灯驱动部;
伴随前述劣化状态的发展,使进行前述第2控制以及前述第3控制的时间的合计值相对于进行前述第1控制、前述第2控制以及前述第3控制的时间的合计值之比变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控制部,伴随前述劣化状态的发展,提高前述第1控制中的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控制部,作为前述第1控制,包括进行第1交流控制的情况和进行第2交流控制的情况,所述第1交流控制以使第1频率的交流电流供给于前述放电灯的方式控制前述放电灯驱动部,所述第2交流控制以使与前述第1频率不同的第2频率的交流电流供给于前述放电灯的方式控制前述放电灯驱动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控制部,伴随前述劣化状态的发展,使前述第1控制中频率成为最高值的时间的合计值相对于进行前述第1控制的时间的合计值之比变大。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伴随前述劣化状态的发展,使前述第1控制中频率成为最低值的时间的合计值相对于进行前述第1控制的时间的合计值之比变小。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2期间的长度比前述第1期间的长度长。
CN201210358878.3A 2011-10-06 2012-09-24 投影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340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21963/2011 2011-10-06
JP2011221963A JP5849587B2 (ja) 2011-10-06 2011-10-06 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4028A true CN103034028A (zh) 2013-04-10
CN103034028B CN103034028B (zh) 2015-04-08

Family

ID=48021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5887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34028B (zh) 2011-10-06 2012-09-24 投影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52027B2 (zh)
JP (1) JP5849587B2 (zh)
CN (1) CN10303402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8615A (zh) * 2015-10-13 2017-08-01 欧司朗股份有限公司 将至少一个图像投影到投影面上的投影设备和对此的方法
CN107231741A (zh) * 2016-03-23 2017-10-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放电灯驱动装置、光源装置、投影机及放电灯驱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91728B2 (ja) * 2013-06-10 2018-03-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プロジェクター、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US10237521B2 (en) * 2015-03-09 2019-03-1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ischarge lamp driving device, projector, and discharge lamp driving method
JP6477048B2 (ja) * 2015-03-09 2019-03-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放電灯駆動装置、光源装置、プロジェクターおよび放電灯駆動方法
US10379427B2 (en) * 2017-09-26 2019-08-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ojector and method of driving projector
WO2020055511A1 (en) 2018-09-14 2020-03-19 Gopro, Inc. Electrical connectivity between detachable components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02030A (ja) * 2001-09-19 2003-04-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色順次表示装置とこれに用いる光源駆動制御装置
JP2006059790A (ja) * 2004-03-18 2006-03-02 Ushio Inc 高圧放電ランプ点灯装置
CN101114116A (zh) * 2006-07-27 2008-01-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US20090001904A1 (en) * 2007-06-29 2009-01-0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gnition controller, light source, projector and ignition control method
CN101400204A (zh) * 2007-09-28 2009-04-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WO2009041367A1 (ja) * 2007-09-27 2009-04-02 Iwasaki Electric Co., Ltd. 高圧放電灯点灯装置、高圧放電灯の点灯方法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09237302A (ja) * 2008-03-27 2009-10-15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画像投影装置、プロジェクタ用の光源点灯装置
CN101828430A (zh) * 2008-09-29 2010-09-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高压放电灯点亮装置、使用了该高压放电灯点亮装置的高压放电灯装置、使用了该高压放电灯装置的投影仪、以及高压放电灯的点亮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57376B1 (en) * 1998-12-17 2003-10-15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ircuit arrangement
AU2003292480A1 (en) * 2003-01-15 2004-08-1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of representing a video image by means of a projector
US8157389B2 (en) * 2003-11-01 2012-04-17 Silicon Quest Kabushiki-Kaisha Synchronous control system for light source and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employed in projection apparatus
WO2005081589A1 (ja) * 2004-02-24 2005-09-0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放電ランプ点灯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EP1594156B1 (en) * 2004-03-18 2013-06-19 Ushiodenki Kabushiki Kaisha Device for operation of a high pressure discharge lamp
WO2006008821A1 (ja) 2004-07-15 2006-01-26 Phoenix Electric Co., Ltd. 投射型システムとその作動方法
CN100576418C (zh) * 2004-08-02 2009-12-30 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高压放电灯照明装置
JP4990490B2 (ja) * 2004-11-11 2012-08-0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高圧放電ランプ点灯装置、高圧放電ランプ装置、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及び高圧放電ランプ点灯方法
KR101300031B1 (ko) * 2005-06-30 2013-08-29 코닌클리즈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프로젝터 시스템의 고압 가스 방전 램프를 구동하기 위한방법
JP2007214010A (ja) * 2006-02-10 2007-08-23 Seiko Epson Corp 放電灯点灯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4853638B2 (ja) 2006-10-17 2012-01-11 岩崎電気株式会社 高圧放電灯点灯装置
EP2103193B1 (de) * 2006-12-18 2010-10-20 Osram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Schaltungs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hochdruckentladungslampe
JP4475433B2 (ja) * 2007-02-13 2010-06-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放電灯点灯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4985184B2 (ja) * 2007-07-26 2012-07-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及び立体映像表示方法
JP4572940B2 (ja) * 2008-02-19 2010-11-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放電灯の駆動方法、駆動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4462358B2 (ja) * 2008-02-26 2010-05-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放電灯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駆動装置、光源装置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JP4525774B2 (ja) * 2008-02-27 2010-08-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放電灯の駆動方法、駆動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4462450B2 (ja) * 2008-03-14 2010-05-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放電灯点灯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ジェクタ
JP4462364B2 (ja) * 2008-03-17 2010-05-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放電灯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駆動装置、光源装置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JP4804498B2 (ja) * 2008-03-25 2011-11-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JP4877263B2 (ja) * 2008-04-01 2012-02-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高圧放電ランプ点灯装置、それを用いた高圧放電ランプ装置、その高圧放電ランプ装置を用いたプロジェクタ、および高圧放電ランプの点灯方法
JP5218756B2 (ja) * 2008-10-23 2013-06-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放電灯点灯装置、放電灯点灯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4820856B2 (ja) * 2008-10-29 2011-11-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高圧放電ランプ点灯装置、それを用いた高圧放電ランプ装置、その高圧放電ランプを用いたプロジェクタ、および高圧放電ランプの点灯方法
JP4692611B2 (ja) * 2008-11-27 2011-06-01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高圧放電ランプ点灯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4730428B2 (ja) * 2008-12-01 2011-07-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放電灯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駆動装置、光源装置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JP2010135145A (ja) * 2008-12-03 2010-06-17 Panasonic Corp 高圧放電ランプ点灯装置、それを用いた高圧放電ランプ装置、その高圧放電ランプ装置を用いたプロジェクタ、および高圧放電ランプの点灯方法
JP5277915B2 (ja) * 2008-12-03 2013-08-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点灯装置、光源装置、プロジェクタ及び放電灯の点灯方法
JP5287212B2 (ja) * 2008-12-17 2013-09-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時分割色分離光の光生成方法
JP5158646B2 (ja) * 2008-12-18 2013-03-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放電灯の駆動装置および駆動方法、光源装置、プロジェクタ
JP5267117B2 (ja) * 2008-12-26 2013-08-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放電灯点灯装置、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放電灯点灯装置の制御方法
DE102009006338B4 (de) * 2009-01-27 2018-06-28 Osram G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Gasentladungslampe mit Gleichspannungsphasen und elektronisches Betriebsgerät zum Betreiben einer Gasentladungslampe sowie Projektor, welche dieses Verfahren nutzen
DE102009006339A1 (de) * 2009-01-27 2010-09-16 Osram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Verfahren und elektronisches Betriebsgerät zum Betreiben einer Gasentladungslampe sowie Projektor
JP5293234B2 (ja) * 2009-02-03 2013-09-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放電灯の駆動装置および駆動方法、光源装置、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601439B2 (ja) * 2009-02-09 2014-10-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放電灯点灯装置、放電灯の駆動方法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360683B2 (ja) 2009-04-01 2013-12-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153003B2 (ja) * 2009-08-19 2013-02-27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高圧放電ランプ点灯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4983877B2 (ja) * 2009-09-11 2012-07-25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高圧放電ランプ点灯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4992994B2 (ja) * 2009-12-01 2012-08-08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高圧放電ランプ点灯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5180179B2 (ja) * 2009-12-14 2013-04-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高圧放電ランプ点灯装置、それを用いた高圧放電ランプ装置、その高圧放電ランプ装置を用いたプロジェクタ、および高圧放電ランプの点灯方法
JP5459505B2 (ja) * 2010-07-29 2014-04-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574104B2 (ja) 2010-08-10 2014-08-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585293B2 (ja) 2010-08-19 2014-09-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02030A (ja) * 2001-09-19 2003-04-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色順次表示装置とこれに用いる光源駆動制御装置
JP2006059790A (ja) * 2004-03-18 2006-03-02 Ushio Inc 高圧放電ランプ点灯装置
CN101114116A (zh) * 2006-07-27 2008-01-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US20090001904A1 (en) * 2007-06-29 2009-01-0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gnition controller, light source, projector and ignition control method
WO2009041367A1 (ja) * 2007-09-27 2009-04-02 Iwasaki Electric Co., Ltd. 高圧放電灯点灯装置、高圧放電灯の点灯方法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CN101400204A (zh) * 2007-09-28 2009-04-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JP2009237302A (ja) * 2008-03-27 2009-10-15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画像投影装置、プロジェクタ用の光源点灯装置
CN101828430A (zh) * 2008-09-29 2010-09-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高压放电灯点亮装置、使用了该高压放电灯点亮装置的高压放电灯装置、使用了该高压放电灯装置的投影仪、以及高压放电灯的点亮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8615A (zh) * 2015-10-13 2017-08-01 欧司朗股份有限公司 将至少一个图像投影到投影面上的投影设备和对此的方法
US10362281B2 (en) 2015-10-13 2019-07-23 Osram Gmbh Projection apparatus for projecting at least one frame onto a projection surface and method therefor
CN106998615B (zh) * 2015-10-13 2020-03-03 欧司朗股份有限公司 将至少一个图像投影到投影面上的投影设备和对此的方法
CN107231741A (zh) * 2016-03-23 2017-10-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放电灯驱动装置、光源装置、投影机及放电灯驱动方法
CN107231741B (zh) * 2016-03-23 2019-08-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放电灯驱动装置、光源装置、投影机及放电灯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4028B (zh) 2015-04-08
JP5849587B2 (ja) 2016-01-27
JP2013083711A (ja) 2013-05-09
US20130088687A1 (en) 2013-04-11
US9152027B2 (en) 2015-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16211B (zh) 投影仪以及投影仪系统
CN102566216B (zh) 投影仪
CN102346364B (zh) 投影机
CN103076713B (zh) 投影机
CN103034028B (zh) 投影机
JP5585293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システム
CN103037605B (zh) 放电灯点亮装置及投影机
JP5516893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5574104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US8988006B2 (en) Projector
JP5733545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システム
JP5920611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システム
JP5720911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システム
JP6044803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システム
JP5773025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