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031006A - 无机纳微粒子的表面处理方法及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机纳微粒子的表面处理方法及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1006A
CN103031006A CN2012103783979A CN201210378397A CN103031006A CN 103031006 A CN103031006 A CN 103031006A CN 2012103783979 A CN2012103783979 A CN 2012103783979A CN 201210378397 A CN201210378397 A CN 201210378397A CN 103031006 A CN103031006 A CN 1030310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organic
receiving
surface treatment
treatment method
micropar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783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元荣
肖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d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d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37839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31006A/zh
Publication of CN103031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10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igments, Carbon Blacks, Or Wood Stai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机纳微粒子的表面处理方法及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中,将无机纳微粒子加入到由含苯并噁嗪官能团的硅烷偶联剂、水、有机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并加热、搅拌该混合溶剂,从中提炼出经表面改性后的无机纳微粒子,可以有效改善无机纳微粒子在聚合物中的团聚现象,提高无机纳微粒子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而且,由于无机纳微粒子表面的苯并噁嗪官能团可以自聚,也可以同环氧树脂、苯并噁嗪、氰酸酯等聚合物单体进行共聚聚合,因此可以由含苯并噁嗪官能团的硅烷偶联剂处理的无机纳微粒子制备聚合物复合材料。

Description

无机纳微粒子的表面处理方法及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对无机纳微粒子进行表面处理及其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背景技术
无机材料通常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高硬度、高模量等)和物理性能(光学、导热、导电、磁性、电磁学等),但其制备成型与加工性能差。高分子基的复合材料是纳微尺度的无机材料与有机高分子材料进行复合制备的材料,它不但能兼顾无机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优点,还能进一步通过各组分协同作用产生更加优异的综合性能。这种复合材料既具有高分子材料的柔韧性、易加工成型性等特点,又具有无机材料优异的机械性能(高硬度、高模量等)和良好的耐热性、高导热性等优点,或者体现出无机纳米材料的特种功能(导热、导电、抗老化、高折射率、光致变色、紫外光屏蔽、发光、非线性光学等)。同时通过协同作用,纳微尺度的无机填料还能实现对高分子基体的力学增强。
然而,由于无机纳微粒子粒径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很容易出现团聚,因此很难均匀分散到高分子材料中。为了提高无机纳微粒子的分散性,通常采用机械搅拌、密炼、超声分散等方法,但是分散效果不甚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机纳微粒子的表面处理方法及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有效改善无机纳微粒子的团聚现象,大大提高了无机纳微粒子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无机纳微粒子的表面处理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将所述无机纳微粒子加入到由含苯并噁嗪官能团的硅烷偶联剂、水、有机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中;
加热并搅拌所述加入无机纳微粒子的混合溶剂;
从所述混合溶剂中提炼出经表面改性后的无机纳微粒子。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采用上述的无机纳微粒子的表面处理方法,得到经表面改性后的无机纳微粒子;
将所述得到的无机纳微粒子,与基体树脂或聚合物,制备成聚合物复合材料。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利用含苯并噁嗪官能团的硅烷偶联剂,对无机纳微粒子的表面进行处理。由于含苯并噁嗪官能团的硅烷偶联剂,能像其他偶联剂一样对无机填料进行处理,其苯并噁嗪官能团还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开环聚合。因此,将无机纳微粒子加入到由含苯并噁嗪官能团的硅烷偶联剂、水、有机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并加热、搅拌该混合溶剂,从中提炼出经表面改性后的无机纳微粒子,可以有效改善无机纳微粒子的团聚现象。而且,由于无机纳微粒子表面的苯并噁嗪官能团可以自聚,也可以同环氧树脂、苯并噁嗪、氰酸酯等聚合物单体进行共聚聚合,因此采用由含苯并噁嗪官能团的硅烷偶联剂处理的无机纳微粒子,制备聚合物复合材料,也大大提高了无机纳微粒子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
另外,无机纳微粒子为纳米或者微米级的金属粉或纳米或者微米级的陶瓷粉。进一步地,金属粉可以是铝粉、钛粉、铜粉、银粉等;陶瓷粉可以是钛酸钡、碳酸钙、氧化镁、氧化锌、二氧化钛、二氧化硅、二氧化锆、硫化锌、氮化铝、氮化硼等。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场景。
另外,在加热并搅拌该混合溶剂之前,对加入无机纳微粒子的混合溶剂进行超声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无机纳微粒子的分散性。
另外,将提炼出的经表面改性后的无机纳微粒子,与以下物质之一或其任意组合,制备成聚合物复合材料:环氧树脂、苯并噁嗪、氰酸酯、双马来酰亚胺树脂、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聚氨酯、氟树脂、硅树脂。可使得上述改善了团聚现象的无机纳微粒子,能有效应用到导电复合材料、高导热复合材料、高介电复合材料的制备中,也可以用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耐候性、耐热性等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无机纳微粒子的表面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TES-BZ的结构式;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TES-BZ中的R1为乙基的结构式;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未处理铝粉与处理过的铝粉的红外光谱对比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聚合物复合材料截面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不同含量铝粉的聚合物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与介电损耗随频率变化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无机纳微粒子的表面处理方法。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在步骤110中,将无机纳微粒子加入到由含苯并噁嗪官能团的硅烷偶联剂、水、有机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中。
其中,含苯并噁嗪官能团的硅烷偶联剂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R1可以是甲基、乙基等;R2为结构式中苯环的取代基,可以是C1到C20的烷烃、烯烃或炔烃,或者是芳香烃取代基,也可以是甲氧基、乙氧基等基团。本实施方式中的无机纳微粒子可以是纳米或者微米级的金属粉,如铝粉、钛粉、铜粉、银粉等;也可以是陶瓷粉,如钛酸钡、碳酸钙、氧化镁、氧化锌、二氧化钛、二氧化硅、二氧化锆、硫化锌、氮化铝、氮化硼等。有机溶剂为以下之一或其任意组合:甲醇、乙醇、异丙醇、二氧六环、乙酸乙酯、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乙腈、丙酮、丁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需对混合溶剂进行超声处理,以进一步确保无机纳微粒子的分散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先将含苯并噁嗪官能团的硅烷偶联剂TES-BZ加入到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再加入无机纳微粒子。也可以先将无机纳微粒子加入到有机溶剂与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再加入TES-BZ,即加料顺序对反应的影响不大。以无机纳微粒子为微米铝粉为例,将10份微米铝粉加入到20-200份的有机溶剂(可以是甲醇、乙醇、异丙醇、二氧六环、乙酸乙酯、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乙腈、丙酮、丁酮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中,再加入1-50份的水,超声分散后,加入0.5-20份的硅烷偶联剂(TES-BZ)。
接着,在步骤120中,加热并搅拌加入无机纳微粒子的混合溶剂。其中,加热温度可以为室温至100°C,搅拌时长可以为0.5至30小时。另外,可以根据需要利用酸或者碱调节溶液的pH值,pH值范围为2-10。
接着,在步骤130中,从混合溶剂中提炼出经表面改性后的无机纳微粒子。比如说,可以采用离心或者过滤方式提炼出经表面改性后的无机纳微粒子。
接着,在步骤140中,利用有机溶剂除去提炼出的无机纳微粒子上未反应的硅烷偶联剂。针对上述案例,在将无机纳微粒子加入到由含苯并噁嗪官能团的硅烷偶联剂、水、有机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后,室温到100°C加热搅拌0.5-30小时。表面处理之后,通过离心或者过滤得到铝粉,利用甲醇、乙醇、异丙醇或者丙酮、丁酮等有机溶剂除去未反应的硅烷偶联剂,干燥备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硅烷偶联剂是一系列最常用的有机改性剂,它把两种性质悬殊的材料连接在一起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增加粘接强度,如KH-550,560,570等,它们通常含有巯基、氨基、双键或者环氧等活性官能团。而含苯并噁嗪官能团的硅氧烷作为一种新型的硅烷偶联剂,它能像其他偶联剂一样对无机纳微粒子进行处理,其苯并噁嗪官能团还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开环聚合。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含苯并噁嗪官能团的硅烷偶联剂,对无机纳微粒子的表面进行处理。可以有效改善无机纳微粒子的团聚现象。
比如说,将1.0g含苯并噁嗪官能团的硅烷偶联剂TES-BZ(其结构式如图3所示)加入到5ml水和95ml的丙酮混合溶剂中,再加入到10.0g微米铝粉。超声处理1小时后,60°C回流10小时。过滤得到表面处理后的铝粉,丙酮淋洗除去未作用的TES-BZ。其红外光谱(如图4所示)表明苯并噁嗪偶联剂成功地修饰在微米铝粉表面,其中,曲线1表示未采用该方法处理的铝粉的红外光谱,曲线2表示采用该方法处理过的铝粉的红外光谱,横坐标表示红外光波数,纵坐标表示吸光度。
而且,无机纳微粒子为纳米或者微米级的金属粉或纳米或者微米级的陶瓷粉。进一步地,金属粉可以是铝粉、钛粉、铜粉、银粉等;陶瓷粉可以是钛酸钡、碳酸钙、氧化镁、氧化锌、二氧化钛、二氧化硅、二氧化锆、硫化锌、氮化铝、氮化硼等。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场景。
本实施方式中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含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采用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得到的表面改性后的无机纳微粒子,制备聚合物复合材料。也就是说,利用苯并噁嗪硅烷偶联剂TES-BZ处理后的微米铝粉来制备其聚合物复合材料。基体树脂或者聚合物可以是环氧树脂、苯并噁嗪、氰酸酯、双马来酰亚胺树脂、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聚氨酯、氟树脂、硅树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下面以制备双酚A型苯并噁嗪/环氧树脂-铝粉复合材料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聚合物基体用双酚A型苯并噁嗪和环氧树脂按照摩尔比1:1混匀后,加入一定量的微米铝粉和少量丁酮,混合均匀。将混合物涂成薄片,230°C固化1小时,制备了其聚合物复合材料。通过截面扫描电镜表征(如图5所示,图5中的(a)为未处理微米铝粉,(b)为处理过的微米铝粉)可以看到,利用含苯并噁嗪官能团的硅烷偶联剂处理过的铝粉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相分离减少。如图6所示,这种聚合物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随着微米铝粉的含量(分别为60%,70%,80%)增加而增加,同时介电损耗在100kHz处变化不大,损耗因子小于0.05。图6中的横坐标表示频率(单位Hz),左侧纵坐标表示介电常数,右侧纵坐标表示损耗因子。
由于无机纳微粒子表面的苯并噁嗪官能团可以自聚,也可以同环氧树脂、苯并噁嗪、氰酸酯等聚合物单体进行共聚聚合。因此,采用由含苯并噁嗪官能团的硅烷偶联剂处理的无机纳微粒子,制备聚合物复合材料,也大大提高了无机纳微粒子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即使得第一实施方式中改善了团聚现象的无机纳微粒子,能有效应用到导电复合材料、高导热复合材料、高介电复合材料的制备中,也可以用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耐候性、耐热性等等。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无机纳微粒子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将所述无机纳微粒子加入到由含苯并噁嗪官能团的硅烷偶联剂、水、有机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中;
加热并搅拌所述加入无机纳微粒子的混合溶剂;
从所述混合溶剂中提炼出经表面改性后的无机纳微粒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纳微粒子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苯并噁嗪官能团的硅烷偶联剂的结构为:
Figure FDA00002217924500011
其中,R1为甲基或乙基;R2为结构式中苯环的取代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机纳微粒子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苯环的取代基R2为C1到C20的烷烃、烯烃或炔烃;或者,所述苯环的取代基R2为芳香烃取代基;或者,所述苯环的取代基R2为甲氧基或乙氧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纳微粒子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机纳微粒子为纳米或者微米级的金属粉或纳米或者微米级的陶瓷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机纳微粒子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粉包含:铝粉、钛粉、铜粉、银粉;
所述陶瓷粉包含:钛酸钡、碳酸钙、氧化镁、氧化锌、二氧化钛、二氧化硅、二氧化锆、硫化锌、氮化铝、氮化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纳微粒子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并搅拌所述加入无机纳微粒子的混合溶剂的步骤中,
加热温度为室温至100°C,搅拌时长为0.5至30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纳微粒子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在加热并搅拌所述混合溶剂之前,对所述加入无机纳微粒子的混合溶剂进行超声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纳微粒子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混合溶剂中提炼出经表面改性后的无机纳微粒子的步骤中,采用离心或者过滤方式提炼出经表面改性后的无机纳微粒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纳微粒子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在从所述混合溶剂中提炼出经表面改性后的无机纳微粒子后,利用所述有机溶剂除去所述提炼出的无机纳微粒子上未反应的硅烷偶联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纳微粒子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以下之一或其任意组合:
甲醇、乙醇、异丙醇、二氧六环、乙酸乙酯、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乙腈、丙酮、丁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纳微粒子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溶剂的pH值范围为2-10。
12.一种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无机纳微粒子的表面处理方法,得到经表面改性后的无机纳微粒子;
将所述得到的无机纳微粒子,与基体树脂或聚合物,制备成聚合物复合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树脂或聚合物包含以下任意一种或其任意组合:
环氧树脂、苯并噁嗪、氰酸酯、双马来酰亚胺树脂、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聚氨酯、氟树脂、硅树脂。
CN2012103783979A 2012-09-29 2012-09-29 无机纳微粒子的表面处理方法及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30310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783979A CN103031006A (zh) 2012-09-29 2012-09-29 无机纳微粒子的表面处理方法及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783979A CN103031006A (zh) 2012-09-29 2012-09-29 无机纳微粒子的表面处理方法及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1006A true CN103031006A (zh) 2013-04-10

Family

ID=48018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783979A Pending CN103031006A (zh) 2012-09-29 2012-09-29 无机纳微粒子的表面处理方法及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31006A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1801A (zh) * 2013-10-30 2014-01-22 合肥恒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改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13459A (zh) * 2014-12-01 2015-04-15 佛山市铂利欧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环氧树脂基塑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559181A (zh) * 2013-10-22 2015-04-29 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 光半导体用有机硅树脂组合物及其固化物
CN104947224A (zh) * 2015-06-26 2015-09-30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塑料长丝的制备方法
CN104987685A (zh) * 2015-06-05 2015-10-21 苏州珍展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冲浪板用不饱和聚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037800A (zh) * 2015-07-13 2015-11-11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南雄材料生产基地 一种含硅聚苯并噁嗪表面改性聚磷酸铵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5793361A (zh) * 2013-12-03 2016-07-20 株式会社Adeka 树脂组合物、导热性固化物、硅化合物、硅烷偶联剂组合物和负载体
CN105969178A (zh) * 2016-05-24 2016-09-28 济南大学 苯并噁嗪型超疏水纳米二氧化硅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317869A (zh) * 2016-08-22 2017-01-11 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纳米陶瓷粉改性苯并噁嗪树脂制备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9627908A (zh) * 2018-11-29 2019-04-16 安徽开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腐蚀耐热环氧树脂涂料
CN111029514A (zh) * 2019-11-14 2020-04-17 珠海冠宇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隔膜及包括该隔膜的高电压电池
CN111961397A (zh) * 2020-06-29 2020-11-20 安徽浩天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用耐高温防火套管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07990A (en) * 1996-01-30 1998-01-13 Ortho Pharmaceutical Corporation 2-substituted amino and thio alkyl benzoxazine antimicrobial agents
US20110105680A1 (en) * 2008-07-09 2011-05-05 Andreas Taden Polymerizable Composit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07990A (en) * 1996-01-30 1998-01-13 Ortho Pharmaceutical Corporation 2-substituted amino and thio alkyl benzoxazine antimicrobial agents
US20110105680A1 (en) * 2008-07-09 2011-05-05 Andreas Taden Polymerizable Composi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UWABUN CHIRACHANCHAI ET AL.: "Silica surface modified with benzoxazine-functional silane", 《COMPOSITE INTERFACES》, vol. 8, no. 5, 31 December 2001 (2001-12-31), pages 355 - 366, XP009004726, DOI: doi:10.1163/156855401753255440 *
YUANRONG CHENG, TIANKE QI, YUNXIA JIN, DUNYING DENG, FEI XIAO: "Benzoxazine-Modified Aluminum Polymer High Dielectric Composites",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PACKAGING TECHNOLOGY & HIGH DENSITY PACKAGING》, 16 August 2012 (2012-08-16), pages 264 - 266, XP032338766, DOI: doi:10.1109/ICEPT-HDP.2012.6474614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59181A (zh) * 2013-10-22 2015-04-29 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 光半导体用有机硅树脂组合物及其固化物
CN103531801A (zh) * 2013-10-30 2014-01-22 合肥恒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改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93361A (zh) * 2013-12-03 2016-07-20 株式会社Adeka 树脂组合物、导热性固化物、硅化合物、硅烷偶联剂组合物和负载体
CN104513459A (zh) * 2014-12-01 2015-04-15 佛山市铂利欧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环氧树脂基塑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987685A (zh) * 2015-06-05 2015-10-21 苏州珍展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冲浪板用不饱和聚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947224A (zh) * 2015-06-26 2015-09-30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塑料长丝的制备方法
CN105037800A (zh) * 2015-07-13 2015-11-11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南雄材料生产基地 一种含硅聚苯并噁嗪表面改性聚磷酸铵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5969178A (zh) * 2016-05-24 2016-09-28 济南大学 苯并噁嗪型超疏水纳米二氧化硅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969178B (zh) * 2016-05-24 2018-05-01 济南大学 苯并噁嗪型超疏水纳米二氧化硅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317869A (zh) * 2016-08-22 2017-01-11 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纳米陶瓷粉改性苯并噁嗪树脂制备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9627908A (zh) * 2018-11-29 2019-04-16 安徽开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腐蚀耐热环氧树脂涂料
CN111029514A (zh) * 2019-11-14 2020-04-17 珠海冠宇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隔膜及包括该隔膜的高电压电池
CN111029514B (zh) * 2019-11-14 2021-09-28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隔膜及包括该隔膜的高电压电池
CN111961397A (zh) * 2020-06-29 2020-11-20 安徽浩天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用耐高温防火套管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31006A (zh) 无机纳微粒子的表面处理方法及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Shibata et al.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biocomposites composed of bio‐based epoxy resin, tannic acid, and microfibrillated cellulose
Thakur et al. Graft copolymers from natural polymers using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CN110628014A (zh) 一种交联型聚芳醚腈耐高温介电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4817821B (zh) 一种SiO2-TiO2无机杂化热固性酚醛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11423A (zh) 连续聚合熔体直纺功能聚酰胺纤维的生产方法及该功能聚酰胺纤维
CN103387645B (zh) 含氟共聚物接枝改性纳米TiO2复合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84222B (zh) 聚合物基复合介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82275B (zh) 高性能酚醛树脂/介孔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848993A (zh) 空心TiO2微球表面接枝聚酰亚胺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
CN106835326B (zh) 高性能的石墨烯复合聚乙烯醇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Parimalam et al. Effects of nanosilica and titanium oxide on the performance of epoxy–amine nanocoatings
KR20220054333A (ko) 열 전도성 충전제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10482602B (zh) 一种TiO2/硅灰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Ma et al. Preparation of self‐emulsifying waterborne polyamide‐imide sizing for carbon fiber and improvement on mechanical performances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 polymer
Lakshmikandhan et al.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unctionalized Al2O3 and TiO2-reinforced polybenzoxazine nanocomposites
CN103936935B (zh) 一种聚甲基倍半硅氧烷光散射微球的制备方法
Paul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rdanol oil and cassava tuber peel biochar toughened epoxy composite coating for structural application
Latif et al. Reinforcement using undoped carbon quantum dots (CQDs) with a partially carbonized structure doubles the toughness of PVA membranes
CN107573507A (zh) 一种大粒径聚硅氧烷微球的制备方法
Yang et al. Preparation of poly (methyl methacrylate)/titanium oxide composite particles via in‐situ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Yan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ibrous sepiolite modified silane coupling agent/fluororubber nanocomposite
CN102190802B (zh) 交联聚合物蜡微粉的制备方法
CN103224691A (zh) 一种改性硼化物填充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Mallakpour et al. Dispersion of surface modified nanostructure zinc oxide in optically active poly (amide-imide) containing pyromellitoyl-bis-L-isoleucine segments: nanocomposite preparation and morphological investig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