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563270A - 使用多传送和接收点的无线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使用多传送和接收点的无线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63270A
CN103563270A CN201280017159.3A CN201280017159A CN103563270A CN 103563270 A CN103563270 A CN 103563270A CN 201280017159 A CN201280017159 A CN 201280017159A CN 103563270 A CN103563270 A CN 1035632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
terminal
recep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71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祚
卢泰昀
李熙秀
徐邦源
安载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ETRI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E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ETRI filed Critical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ETRI
Priority to CN20161041659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273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63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32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4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with feedback of measurements to the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04J11/0079Acquisition of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s, e.g. detection of cell-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使用多传送和接收点的无线通信系统。在具有属于相同小区的第一传送和接收点与至少一个第二传送和接收点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该第一传送和接收点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送和接收点具有更宽的传送区域,并且该第一传送和接收点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送和接收点使用向每一终端分配的相同物理层小区ID或虚拟小区ID来生成下行链路传送信号,并然后终端通过使用所分配的虚拟小区ID来生成上行链路传送信号。

Description

使用多传送和接收点的无线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并更具体地,涉及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无线通信系统,并能应用到在小区中具有地理上彼此隔开的多个传送/接收点的无线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传送速率连同有线通信系统的数据传送速率一起正变得非常高。随着这样的当前趋势,正在进行协同多点(CoMP)传送/接收方法的标准化,用于作为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三代伙伴项目(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
CoMP传送/接收方法涉及至少两个点(站点、小区、基站、分布天线等)和至少一个终端之间的传送/接收操作,并可被划分为上行链路CoMP传送和下行链路CoMP传送。
上行链路CoMP传送是其中预定终端向地理上彼此隔开的多个点传送信号、并且多个点执行从终端接收的信号的共同处理的传送方法。在上行链路CoMP传送中,终端不需要知道已从哪个网络节点传送了信号、或者已对接收的信号执行了哪类处理,并仅需要知道与上行链路传送相关地提供了哪类下行链路信今。由此,可采用上行链路CoMP传送,而没有无线接口的标准中的重大改变。
下行链路CoMP传送是其中地理上彼此隔开的多个点向至少一个终端协作传送信号的方法。在3GPP技术报告(TR)36.814中,将下行链路CoMP类别划分为共同处理(JP)和协同波束形成/协同调度(CB/CS),并且将JP再次划分为其中多个点同时执行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传送的共同传送(JT)、和其中一个点执行PDSCH传送的动态点选择(DPS)。
JT使用其中CoMP协作集的每一传送点能使用数据的分布天线的概念。在JT中,需要关于无线信道的精确信息,并且性能随着延迟、估计误差等而容易地改变。
DPS是其中CoMP协作集的一个点在特定时刻执行PDSCH传送的方法。在DPS中,传送点可动态改变,并且性能可由于反馈延迟而恶化。
CB/CS是其中仅服务点在特定时刻向终端传送数据的方法。由于CB/CS是避免传送点之间的干扰的无源方法,所以不期望给予大容量增加。而且,当用户调度/波束形成需要不同基站之间的信息交换、用于与CoMP协作集对应的点之间的协作时,可使用回程用于不同基站之间的交换。
其间,在3GPP LTE版本8和版本9以及LTE先进版本10标准中,所有传送点一般具有不同物理小区身份(PCI)。由此,当向这些标准应用使用多点的前述传送方法时,将在其中各个传送点具有单独小区覆盖范围的环境中执行使用多点的传送。
为了该原因,不能向其中多个点属于相同小区并且具有相同PCI的多点传送环境应用现有标准。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专注于提供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无线通信系统,并使能在其中多个点属于相同小区并且具有相同物理小区身份(PCI)的网络环境中使用多个点的通信。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使用多传送/接收点并包括属于相同小区的第一传送/接收点和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其中该第一传送/接收点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具有更宽的传送覆盖范围,并且该第一传送/接收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使用相同物理小区身份(PCI)来生成下行链路传送信号。
这里,该第一传送/接收点可传送与该PCI对应的同步信号和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可以不在传送该同步信号和该CRS的该第一传送/接收点所使用的无线电资源上传送信号。
这里,该第一传送/接收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可传送使用PCI生成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参考信号(RS),以及该第一传送/接收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可具有不同CSI-RS配置以及与所述CSI-RS配置对应的无线电资源的不同映射。
这里,该第一传送/接收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可使用PCI来生成物理多播信道(PMCH)或多播广播单频网络(MBSFN)-RS,并相同无线电资源来传送PMCH或MBSFN-RS。
这里,该第一传送/接收点可传送使用该PCI生成的物理广播信道(PB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物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ARQ)指示符信道(PHICH)、或定位参考信号(PRS),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可以不在传送该PBCH、PCFICH、PDCCH、PHICH、或PRS的该第一传送/接收点所使用的无线电资源上传送信号。
这里,该第一传送/接收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可使用相同无线电资源来同时传送PBCH、PCFICH、PDCCH、PHICH、和PRS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使用多传送/接收点并包括基站、以及属于该基站所管理的相同小区的第一传送/接收点和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其中该第一传送/接收点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具有更宽的传送覆盖范围,并且该第一传送/接收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使用向终端分配的虚拟小区身份(ID),来生成要向该终端传送的信号。
这里,该第一传送/接收点可传送使用虚拟小区ID所生成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并且当该终端使用CSI-RS和用户设备(UE)特定RS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可以将使用该虚拟小区ID所生成的PDSCH和UE特定RS传送到终端。
这里,当该终端使用CRS时,该第一传送/接收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可同时向该终端传送PDSCH。
这里,该第一传送/接收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可使用通过该虚拟小区ID所确定的无线电资源,用于通过天线端口5向该终端传送的信号的无线电资源映射。
这里,该第一传送/接收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可使用该虚拟小区ID来生成分别执行PDCCH和PHICH的功能的物理信道、以及PRS,并且可以使用能由该第一传送/接收点用于PDSCH传送的无线电资源,来传送所生成的分别执行PDCCH和PHICH的功能的物理信道。
这里,该基站可利用至少一个传送/接收点形成协作点集合,以基于终端所报告的CSI来执行向终端的协作传送,以及该协作点集合中包括的至少一个传送/接收点可使用相同无线电资源向终端同时传送使用该终端的虚拟小区ID生成的PDSCH和用于解调的UE特定RS。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使用多传送/接收点并包括基站、以及属于该基站所管理的相同小区的第一传送/接收点和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其中该基站向终端传送包括该第一传送/接收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之中的至少一个传送/接收点所传送的一个CSI-RS或多个CSI-RS的CSI-RS测量信息,从终端接收与该CSI-RS测量信息对应的一个CSI-RS或多个CSI-RS的测量结果,并然后基于接收的测量结果来向终端传送该终端所要测量的至少一个CSI-RS图案。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使用多传送/接收点并包括基站、以及属于该基站所管理的相同小区的第一传送/接收点和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其中至少一个终端使用该基站向至少一个终端分别分配的不同虚拟小区ID来生成上行链路信道和RS,并然后向该第一传送/接收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之中的至少一个传送/接收点传送该上行链路信道和该RS。
这里,相应的至少一个终端可使用所分配的不同虚拟小区ID,来生成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解调(DM)RS、和探测参考信号(SRS)之中的至少一个信号。
【有利效果】
在其中属于相同小区的多个传送/接收点具有相同物理小区身份(PCI)的通信环境中,如上所述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无线通信系统提供物理信道传送方法和参考信号(RS)传送方法用于使用多个传送/接收点的下行链路通信,并提供通过引入虚拟小区身份(ID)来传送物理信道和RS的方法,由此在使得现有标准的改变最小化的同时,使能使用多个传送/接收点的有效传送。
而且,提供使用属于同一小区的多个传送/接收点的协作传送方法,使得能改进下行链路通信效率。
此外,在其中属于相同小区的多个传送/接收点具有相同PCI的通信环境中,引入虚拟小区ID用于使用多个传送/接收点的上行链路通信,以提供上行链路信道和RS传送方法,由此在使得现有标准的改变最小化的同时改进上行链路通信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构思图。
图2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通信方法。
图3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下行链路传送中的虚拟小区身份(ID)的使用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4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下行链路通信方法中的基于信道状态信息(CSI)参考信号(RS)的测量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下行链路通信方法中的执行协同多点(CoMP)传送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发明易受到各种修改和替换形式,但是其特定实施例在图中作为示例示出,并将在这里详细描述。
然而,应理解的是,不存在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形式的意图,而是相反,本发明将覆盖落入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等效和替换。
这里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意欲成为本发明的限制。如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和“该”也意欲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进行了清楚指示。将进一步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括”、“包含”和/或“包含”当在这里使用时,指定所阐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是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组的存在或添加。
除非按照别的方式进行了定义,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的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具有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将进一步理解的是,诸如在普遍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术语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和相关领域的上下文中的其含义一致的含义,并将不按照理想或过分正式的含义解释,除非这里进行了明确定义。
这里使用的术语“终端”可被称为移动站(MS)、移动终端(MT)、用户设备(UE)、用户终端(UT)、无线终端、接入终端(AT)、终端、订户单元、订户站(SS)、无线装置、无线通信装置、无线传送/接收单元(WTRU)、移动节点、移动台、或其他术语。
这里使用的术语“基站”一般表示与终端通信的固定点,并可被称为节点B、演进节点B(eNB)、基本收发信机系统(BTS)、接入点(AP)、和其他术语。
这里使用的术语“点”或“传送/接收点”表示具有至少一个传送和接收天线并能与通过光纤、微波等连接的基站交换信息的传送/接收设备,并可被称为远程无线电头端(RRH)、远程无线电单元(RRU)、站点、分布天线等。
其后,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相同数字在附图的整个描述中表示相同元素,并且将不重复相同元素的描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构思图。
参考图1,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可包括基站110、大区域传送/接收点130和小区域传送/接收点150,并且大区域传送/接收点130和小区域传送/接收点150可在基站110管理的小区111中存在。大区域传送/接收点130使用高传送功率形成大传送覆盖范围131,而小区域传送/接收点150使用比大区域传送/接收点130低的传送功率形成比大区域传送/接收点130的大传送覆盖范围131小的传送覆盖范围151。
而且,如图1中所示,多个小区域传送/接收点150的各个传送覆盖范围151可被布置为包括在大区域传送/接收点130的传送覆盖范围131中,并且小区域传送/接收点150可无线地或通过线缆与大区域传送/接收点130连接,以交换控制信息和/或数据。多个小区域传送/接收点150和大区域传送/接收点130通过光纤、微波等与基站110连接,以与基站110交换信息,并经由基站110与其他传送/接收点交换信息。
在图1中示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可使用两种方法来向传送/接收点130和150分别分配物理小区身份(PCI)。
在第一种PCI分配方法中,执行分配,使得所有传送/接收点130和150具有不同PCI,并且传送/接收点130和150中的每一个形成单独小区覆盖范围。第三代伙伴项目(3GPP)长期演进(LTE)版本8和版本9以及LTE先进版本10标准可被应用到第一种方法并使用。
在第二种PCI分配方法中,向属于相同小区的所有传送/接收点130和150分配相同PCI。前述3GPP LTE或LTE先进标准不能被应用到第二种方法。
当所有传送/接收点属于相同小区并被分配相应小区身份(ID)时,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无线通信系统提供下行链路通信方法和上行链路通信方法用于传送/接收点的通信。在下面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中,假设基站和终端的通信符合3GPP LTE先进版本10标准。
首先,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下行链路通信方法。
图2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通信方法。
下面将参考图2根据各个下行链路物理信道和参考信号(RS),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通信方法。
帧同步
在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下行链路通信方法中,假设所有传送/接收点传送的无线电帧彼此同步。由于所有无线电帧彼此同步,所以还假设构成无线电帧的子帧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码元同步。
同步信号和小区特定参考信号
在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下行链路通信方法中,一般存在用于传送同步信号和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的两种方法。这里,使用CRS用于由终端估计下行链路信道并基于估计的下行链路信道来解调接收的信号。
在第一种方法中,传送/接收点之中的特定传送/接收点(例如,大区域传送/接收点)使用特定传送/接收点自己的传送天线来传送与PCI对应的同步信号和CRS,并且其他特定传送/接收点(例如,小区域传送/接收点)不在传送同步信号和CRS的特定传送/接收点所使用的无线电资源上传送信号。
在第二种方法中,所有传送/接收点使用相同无线电资源同时传送与PCI对应的同步信号和CRS。
这里,无线电资源表示在3GPP LTE和LTE先进标准中定义的时间频率域中的资源元素。
CSI参考信号
每一传送/接收点可传送其信道状态信息(CSI)-RS。这里,CSI-RS是终端测量下行链路信道的质量所使用的RS。各个传送/接收点所传送的CSI-RS的配置和与所述配置对应的无线电资源的映射可彼此不同。而且,当每一传送/接收点传送其CSI-RS时使用的CSI-RS序列可使用PCI来生成。
物理多播信道或PMCH
属于同一小区的所有传送/接收点可使用相同无线电资源来传送物理多播信道(PMCH)。这里,PMCH表示对于多播广播单频网络(MBSFN)操作所使用的物理信道。
物理广播信道或PBCH
物理广播信道(PBCH)是用来传送终端接入网络所需的系统信息的物理信道。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下行链路通信方法提供两种用于传送PBCH的方法。
在第一种方法中,大区域传送/接收点传送PBCH。在PBCH传送中,大区域传送/接收点使用PCI来生成LTE和LTE先进标准中定义的用于比特级别加扰的加扰序列。其间,至少一个小区域传送/接收点不在传送PBCH的大区域传送/接收点所使用的无线电资源上传送信号。
在第二种方法中,属于向一小区的所有传送/接收点使用相同无线电资源来同时传送相同PBCH。在PBCH传送中,各个传送/接收点使用PCI来生成LTE和LTE先进标准中定义的用于比特级别加扰的加扰序列。
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或PCFICH
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是用来向终端提供用于解码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所需的信息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下行链路通信方法提供两种用于传送PCFICH的方法。
在第一种方法中,大区域传送/接收点传送PCFICH。这里,大区域传送/接收点使用PCI,用于LTE和LTE先进标准中定义的PCFICH传送的无线电资源映射、以及用于比特级别加扰的加扰序列的生成。其间,至少一个小区域传送/接收点不在传送PCFICH的大区域传送/接收点所使用的无线电资源上传送信号。
在第二种方法中,属于同一小区的所有传送/接收点使用相同无线电资源来同时传送相同PCFICH。在PCFICH传送中,各个传送/接收点使用PCI来生成LTE和LTE先进标准中定义的用于比特级别加扰的加扰序列。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或PDCCH
PDCCH是用来传送终端接收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所需要的诸如调度分配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用来传送终端传送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诸如调度准许的信息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
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下行链路通信方法提供两种用于传送PDCCH的方法。
在第一种方法中,大区域传送/接收点传送PDCCH。在PDCCH传送中,大区域传送/接收点使用PCI,用于LTE和LTE先进标准中定义的无线电资源映射、以及用于比特级别加扰的加扰序列的生成。其间,至少一个小区域传送/接收点不在传送PDCCH的大区域传送/接收点所使用的无线电资源上传送信号。
在第二种方法中,属于同一小区的所有传送/接收点使用相同无线电资源来同时传送相同PDCCH。在PDCCH传送中,各个传送/接收点使用PCI来生成LTE和LTE先进标准中定义的用于比特级别加扰的加扰序列。
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或PHICH
物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ARQ)指示符信道(PHICH)是用来传送向终端通知是否存在传输块的重传的混合ARQ(HARQ)确认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
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下行链路通信方法提供两种用于传送PHICH的方法。
在第一种方法中,大区域传送/接收点传送PHICH。在PHICH传送中,大区域传送/接收点使用PCI来生成LTE和LTE先进标准中定义的小区特定加扰序列。其间,至少一个小区域传送/接收点不在传送PHICH的大区域传送/接收点所使用的无线电资源上传送信号。
在第二种方法中,属于同一小区的所有传送/接收点使用相同无线电资源来同时传送相同PHICH。在PHICH传送中,各个传送/接收点使用PCI来生成LTE和LTE先进标准中定义的用于比特级别加扰的加扰序列。
MBSFN参考信号
MBSFN-RS是用来测量传送/接收点的复合信道的RS,终端向每一传送/接收点传送MBSFN数据。在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下行链路通信方法中,每一传送/接收点可传送MBSFN-RS。这里,各个传送/接收点可使用相同无线电资源和相同序列来传送MBSFN-RS。
定位参考信号
定位参考信号(PRS)是为了基站和/或传送/接收点能有效估计终端的位置而传送的信号。终端测量PRS,基于测量的值计算其位置,并向基站和/或传送/接收点传送位置,或传送计算终端的位置所需的信息,由此使得基站和/或传送/接收点能够确定终端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下行链路通信方法提供两种用于传送PRS的方法。
在第一种方法中,大区域传送/接收点传送PRS。这里,大区域传送/接收点使用PCI用于LTE先进标准中定义的PRS的序列的生成和PRS的无线电资源映射。其间,至少一个小区域传送/接收点不在传送PRS的大区域传送/接收点所使用的无线电资源上传送信号。
在第二种方法中,属于同一小区的所有传送/接收点使用相同无线电资源来同时传送相同PRS。这里,各个传送/接收点使用PCI用于LTE先进标准中定义的PRS的序列的生成和PRS的无线电资源映射。
虚拟小区ID的引入
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下行链路通信方法引入虚拟小区ID,用于在其中多个传送/接收点属于同一小区的网络部署环境中支持LTE先进版本11标准或更新标准的终端。
在LTE先进版本10标准中,用于UE特定RS的RS序列被定义为伪随机序列,而用于生成伪随机序列的初始值被定义为根据PCI改变。由此,具有不同PCI的小区使用不同伪随机序列作为RS序列。按照该方式,不同小区使用不同PCI生成不同伪随机序列,以便减轻小区间干扰。特别是,所有小区对于与天线端口7、8、9、10、11、12、13和14对应的RS使用相同无线电资源,并由此相邻小区需要使用不同RS序列,来减轻由从相邻小区传送的RS所引起的干扰。
其间,当多个传送/接收点在其中如图1所示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传送环境中使用相同资源来传送不同数据时,彼此相邻的传送/接收点需要使用不同RS序列。
优选地,为了如上所述使用不同RS,当生成用于生成UE特定RS序列所使用的伪随机序列时,各个传送/接收点使用不同初始值。
图3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下行链路传送中的虚拟小区ID的使用的示例的流程图。
参考图3,基站110向终端171和173分别通知虚拟小区ID(步骤S310)。
随后,基站110通过使用虚拟小区ID代替PCI来生成伪随机序列,由此生成RS序列(步骤S320)。其后,基站110使用生成的RS序列生成相应终端171和173的特定RS(步骤S330),并然后向对应终端传送所生成的相应终端171和173的特定RS(步骤S340)。这里,可向不同终端分配不同值作为虚拟小区ID。
相应终端171和173使用基站110分配的虚拟小区ID来生成RS序列(步骤S350),并使用生成的RS序列来检测UE特定RS(步骤S360)。
在PDSCH传送的情况下,为了生成用于每一码字的比特级别加扰的加扰序列,基站可通过应用虚拟小区ID代替PCI来生成伪随机序列。在该情况下,终端使用基站分配的虚拟小区ID来生成加扰序列,并然后使用生成的加扰序列来执行PDSCH检测。
下面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下行链路通信方法中的使用虚拟小区ID的方法。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或PDSCH
对于支持LTE或LTE先进版本8/9/10标准的终端,使用PCI生成伪随机序列,由此生成用于每一码字的比特级别加扰的加扰序列。
对于支持LTE先进版本11标准或以后标准并被分配虚拟小区ID的终端,使用虚拟小区ID代替PCI来生成加扰序列。
当支持LTE先进版本11标准或以后标准的终端没有被分配虚拟小区ID时,可使用PCI来生成加扰序列。例如,在其中终端执行随机接入来接入网络的处理中,终端还没有被分配虚拟小区ID。由此,基站通过对终端的随机接入和消息传送的应答应用PCI来生成加扰序列,并然后使用生成的加扰序列来执行编码码字的比特级别加扰。
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下行链路通信方法提供两种用于传送PDSCH的方法。
在第一种方法中,大区域传送/接收点传送PDSCH。终端可根据传送模式使用CRS或UE特定RS来解调从大区域传送/接收点接收的PDSCH。
其间,当用其中终端使用CSI-RS获得信道估计和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信息、并使用UE特定RS执行数据解调的传送模式来配置终端时,至少一个小区域传送/接收点可向终端传送PDSCH和UE特定RS。
另一方面,当用其中终端使用CRS获得信道估计和CQI信息并执行数据解调的传送模式来配置终端时,至少一个小区域传送/接收点可以不向终端传送PDSCH。这是因为在第一种方法中至少一个小区域传送/接收点不向终端传送CRS。
在第二种方法中,当用其中终端使用CSI-RS获得信道估计和CQI信息并使用UE特定RS执行数据解调的传送模式来配置终端时,属于同一小区的各个传送/接收点向终端传送PDSCH和UE特定RS。
另一方面,当用其中终端使用CSI-RS获得信道估计和CQI信息并执行数据解调的传送模式来配置终端时,属于同一小区的所有传送/接收点同时向终端传送相同PDSCH。
UE特定参考信号
属于同一小区的每一传送/接收点可利用PDSCH传送UE特定RS。
这里,每一传送/接收点使用虚拟小区ID代替PCI生成用于被分配了虚拟小区ID的终端的UE特定RS序列,并向终端传送UE特定RS序列,并且接收到UE特定RS序列的终端使用利用所分配的虚拟小区ID生成的RS序列来检测UE特定RS。
而且,每一传送/接收点使用虚拟小区ID代替PCI生成UE特定RS序列并向被分配了虚拟小区ID的终端传送UE特定RS序列,并且接收到UE特定RS序列的终端使用该虚拟小区ID生成RS序列,并检测UE特定RS。
此外,对于被分配了虚拟小区ID的终端,每一传送/接收点在通过天线端口5传送的信号(例如,UE特定RS)的无线电资源映射中,使用利用虚拟小区ID代替PCI而确定的无线电资源。
另一方面,每一传送/接收点使用PCI生成UE特定RS序列并向没有被分配虚拟小区ID的终端传送UE特定RS序列,并且接收到UE特定RS序列的终端使用利用PCI生成的RS序列来检测UE特定RS。
而且,对于没有被分配虚拟小区ID的终端,每一传送/接收点在通过天线端口5传送的信号的无线电资源映射中,使用通过PCI确定的无线电资源。
RRH-PDCCH和RRH-PHICH的引入
在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下行链路通信方法中,属于同一小区的各个传送/接收点引入能分别执行LTE或LTE先进标准中定义的PDCCH和PHICH的功能的新物理信道。
在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中,能够执行PDCCH的功能的新物理信道被称为RRH-PDCCH,而能够执行PHICH的功能的新物理信道被称为RRH-PHICH。
属于同一小区的每一传送/接收点利用UE特定RS传送RRH-PDCCH和RRH-PHICH,使得终端能解调RRH-PDCCH和RRH-PHICH。这里,RRH-PDCCH和RRH-PHICH可使用能由大区域传送/接收点用于PDSCH传送的无线电资源中的一些来传送。
而且,每一传送/接收点可使用虚拟小区ID用于RRH-PDCCH和RRH-PHICH的无线电资源映射以及用于比特级别加扰的加扰序列的生成。
RRH-PRS的引入
在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下行链路通信方法中,引入新RS以改进终端定位的精度。在本发明中,新RS被称作RRH-PRS。
属于同一小区的多个传送/接收点可传送RRH-PRS用于终端定位。这里,每一传送/接收点可使用虚拟小区ID用于RRH-PRS的序列的生成和RRH-PRS的无线电资源映射。
基于CSI参考信号的测量
在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下行链路通信方法中,执行基于CSI-RS的测量。
图4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下行链路通信方法中的基于CSI-RS的测量处理的流程图。
参考图4,基站110向终端传送终端特定的CSI-RS测量信息(步骤S410)。这里,CSI-RS测量信息可包括与各个传送/接收点所传送的CSI-RS中的全部或一些对应的配置信息,并被设置为使得终端170能根据预定映射规则从配置信息获得关于CSI-RS的时间频率域的无线电资源图案信息。
从基站110接收CSI-RS测量的信息的终端170测量CSI-RS测量信息中包括的CSI-RS(步骤S420),并向基站110传送测量结果(步骤S430)。
基站110基于从终端170接收的测量结果,来确定需要由终端170测量的一个CSI-RS图案或多个CSI-RS图案(步骤S440),并将确定的一个CSI-RS图案或多个CSI-RS图案传送到终端170(步骤S450)。
终端170使用从基站110接收的一个CSI-RS图案或多个CSI-RS图案获得用于链路适配的CSI(步骤S460),并向基站110报告获得的CSI(步骤S470)。
基站110基于从终端170接收的CSI执行链路适配(步骤S480)。
多个传送/接收点之间的协作传送
在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下行链路通信方法中,基站可使用多个传送/接收点执行向终端传送数据或控制信息的协作多传送/接收点传送。
在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下行链路通信方法中,对于终端执行协作传送的传送/接收点的集合将被称作“协作点集合”。
图5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下行链路通信方法中的执行协同多点(CoMP)传送的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基站110从每一终端170接收CSI(步骤S510)。
然后,基站110基于接收的CSI来确定将对于终端170执行协作多传送/接收点传送的协作点集合(步骤S520)。换言之,协作点集合可取决于每一终端170的信道环境而不同。
对于终端170执行协作多传送/接收点传送的协作点集合中包括的多个传送/接收点151和153生成传送信号,将向终端170传送使用相同无线电资源的相同数据(步骤S530),并然后向终端170传送生成的传送信号连同用于终端170的解调的UE特定RS(步骤S540)。
这里,执行协作多传送/接收点传送的多个传送/接收点也需要同时传送UE特定RS,并需要使用相同RS序列。为此,正执行协作多传送/接收点传送的多个传送/接收点传送使用基站向终端通知的虚拟小区ID、所生成的PDSCH和UE特定RS序列。
下面将描述当所有传送/接收点属于相同小区并被分配相同小区ID时、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上行链路通信方法。
在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上行链路通信方法中,终端可通过上行链路来传送PUS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解调(DM)RS和探测RS(SRS)。
根据LTE版本8/9和LTE先进版本10标准,使用PCI生成PUSCH、PUCCH、DM RS和SRS,用于以下功能:
-PUSCH的加扰序列的生成
-PUCCH格式1、1a、1b、2、2a和2b的小区特定码元级别循环移位跳转
-PUCCH格式3的比特级别加扰序列生成、小区特定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码元级别循环移位跳转、和小区特定SC-FDMA码元级别加扰
-SRS和DM RS的基本序列跳转、序列组跳转和序列跳转
-PUSCH DM RS的RS序列生成和小区特定时隙级别循环移位跳转
-PUCCH DM RS的小区特定码元级别循环移位跳转
由于支持LTE版本8/9/10标准的终端根据对应标准生成信号,所以终端使用相同PCI生成前述信号,并传送生成的信号。
而且,为了增加频率使用效率,终端使用的资源可根据终端的地点而被重新使用。换言之,施加干扰的相对小影向的终端可使用相同资源来传送前述信号。
作为选择,为了通过空间重新使用频率资源来增加频率使用效率,可基于接收从终端传送的信号的传送/接收点,来重新使用终端所使用的资源。
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上行链路通信方法提供终端使用虚拟小区ID来执行上行链路传送的方法。
特别是,基站向终端分配虚拟小区ID,终端使用所分配的虚拟小区ID代替PCI来生成上行链路信道和信号的一些或全部(例如,PUSCH、PUCCH、DM RS和SRS),并传送生成的信号。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上行链路通信方法允许与彼此相邻的传送/接收点关联的终端使用不同的虚拟小区ID,由此减轻在传送/接收点处的接收信号之间的干扰。
而且,上述上行链路通信方法提供与使得各个传送/接收点形成具有唯一PCI的小区类似的效果。换言之,使得属于相同小区中的不同传送/接收点的终端如同属于不同小区的终端一样。
上述根据本发明示范实施例的使用多传送/接收点的上行链路通信方法可被引入到LTE先进版本11标准或后面标准,并被应用到支持这些标准的终端。
然而,在支持LTE先进版本11标准或后面标准的终端之中,没有被分配虚拟小区ID的终端可使用PCI生成前述信道和信号。
例如,当终端执行对于小区的初始随机接入时,终端还没有被分配虚拟小区ID,并由此能使用PCI用于随机接入消息、PUCCH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等的传送。
尽管已参考本发明的某些示范实施例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可在这里进行形式和细节的各种改变,而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使用多传送/接收点并包括属于相同小区的第一传送/接收点和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其中该第一传送/接收点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具有更宽的传送覆盖范围,并且
该第一传送/接收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使用相同物理小区身份(PCI)来生成下行链路传送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该第一传送/接收点传送与该PCI对应的同步信号和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不在传送该同步信号和该CRS的该第一传送/接收点所使用的无线电资源上传送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该第一传送/接收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传送使用PCI生成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参考信号(RS),以及
该第一传送/接收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具有不同CSI-RS配置以及与所述CSI-RS配置对应的无线电资源的映射。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该第一传送/接收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使用相同无线电资源来传送物理多播信道(PMCH)或多播广播单频网络(MBSFN)参考信号(RS)。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该第一传送/接收点传送使用该PCI生成的物理广播信道(PB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物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ARQ)指示符信道(PHICH)、或定位参考信号(PRS),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不在传送该PBCH、PCFICH、PDCCH、PHICH、或PRS的该第一传送/接收点所使用的无线电资源上传送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该第一传送/接收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使用相同无线电资源来同时传送PBCH、PCFICH、PDCCH、PHICH、和PRS中的至少一个。
7.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使用多传送/接收点并包括基站、以及属于该基站所管理的相同小区的第一传送/接收点和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其中该第一传送/接收点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具有更宽的传送覆盖范围,并且
该第一传送/接收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使用向终端分配的虚拟小区身份(ID),来生成要向该终端传送的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该第一传送/接收点传送使用该虚拟小区ID所生成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并且
当该终端使用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和用户设备(UE)特定参考信号(RS)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将使用该虚拟小区ID所生成的PDSCH和UE特定RS传送到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当该终端使用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时,该第一传送/接收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同时向该终端传送PDSCH。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该第一传送/接收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使用通过该虚拟小区ID所确定的无线电资源,用于通过天线端口5向该终端传送的信号的无线电资源映射。
11.根据权利要求7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该第一传送/接收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使用该虚拟小区ID生成分别执行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和物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ARQ)指示符信道(PHICH)的功能的物理信道、以及定位参考信号(PRS),以及
使用能由该第一传送/接收点用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传送的无线电资源,来传送所生成的分别执行PDCCH和PHICH的功能的物理信道。
12.根据权利要求7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该基站利用至少一个传送/接收点形成协作点集合,以基于终端所报告的信道状态信息(CSI)来执行向终端的协作传送,以及
该协作点集合中包括的至少一个传送/接收点使用相同无线电资源向终端同时传送使用该终端的虚拟小区ID生成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和用于终端的解调的用户设备(UE)特定参考信号(RS)。
13.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使用多传送/接收点并包括基站、以及属于该基站所管理的相同小区的第一传送/接收点和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其中该基站向终端传送包括该第一传送/接收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之中的至少一个传送/接收点所传送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的CSI-RS测量信息,从终端接收与该CSI-RS测量信息对应的CSI-RS的测量结果,并然后基于接收的测量结果来向终端传送终端所要测量的至少一个CSI-RS图案。
14.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使用多传送/接收点并包括基站、以及属于该基站所管理的相同小区的第一传送/接收点和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其中至少一个终端使用该基站向至少一个终端分别分配的不同虚拟小区身份(ID)来生成上行链路信道和参考信号(RS),并然后向该第一传送/接收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送/接收点之中的至少一个传送/接收点传送该上行链路信道和该RS。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相应的至少一个终端使用所分配的不同虚拟小区ID,来生成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解调参考信号(DM RS)、和探测参考信号(SRS)之中的至少一个信号。
CN201280017159.3A 2011-02-11 2012-02-10 使用多传送和接收点的无线通信系统 Pending CN1035632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16596.2A CN105827386B (zh) 2011-02-11 2012-02-10 从传送点接收/向终端传送控制信息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10012547 2011-02-11
KR10-2011-0012547 2011-02-11
KR20110012798 2011-02-14
KR10-2011-0012798 2011-02-14
PCT/KR2012/001001 WO2012108716A2 (ko) 2011-02-11 2012-02-10 다중 송수신 포인트를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16596.2A Division CN105827386B (zh) 2011-02-11 2012-02-10 从传送点接收/向终端传送控制信息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63270A true CN103563270A (zh) 2014-02-05

Family

ID=4663907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7159.3A Pending CN103563270A (zh) 2011-02-11 2012-02-10 使用多传送和接收点的无线通信系统
CN201610416596.2A Active CN105827386B (zh) 2011-02-11 2012-02-10 从传送点接收/向终端传送控制信息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16596.2A Active CN105827386B (zh) 2011-02-11 2012-02-10 从传送点接收/向终端传送控制信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6) US9560663B2 (zh)
EP (2) EP2675078A4 (zh)
JP (3) JP2014505447A (zh)
KR (3) KR101856235B1 (zh)
CN (2) CN103563270A (zh)
WO (1) WO2012108716A2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04679A (zh) * 2016-10-13 2019-05-24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执行的侧链路同步信号发送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CN110557731A (zh) * 2019-09-17 2019-12-10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水资源优化调度与配置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4071737A (zh) * 2020-08-06 2022-02-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送信号的协商方法及网络侧节点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09943B2 (en) 2004-04-02 2022-04-19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lanned evolution and obsolescence of multiuser spectrum
US10425134B2 (en) 2004-04-02 2019-09-24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lanned evolution and obsolescence of multiuser spectrum
US10985811B2 (en) 2004-04-02 2021-04-20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886979B2 (en) 2004-04-02 2021-01-05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nk adaptation in DIDO multicarrier systems
US11451275B2 (en) 2004-04-02 2022-09-20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749582B2 (en) 2004-04-02 2020-08-18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coordinate transmissions in distributed wireless systems via user clustering
US11394436B2 (en) 2004-04-02 2022-07-19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685997B2 (en) 2007-08-20 2017-06-2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enhance spatial diversity in distributed-input distributed-output wireless systems
CN103563270A (zh) * 2011-02-11 2014-02-05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使用多传送和接收点的无线通信系统
US9258718B2 (en) 2011-02-22 2016-0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sitioning location for remote radio heads (RRH) with same physical cell identity (PCI)
EP2738991B1 (en) * 2011-07-27 2019-09-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 uplink reference signal in a multi-node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US20130182680A1 (en) * 2012-01-18 2013-07-1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user equipment to connect to evolved node-b and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CN104170448B (zh) * 2012-03-19 2018-05-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站以及无线终端
US8838119B2 (en) 2012-06-26 2014-09-1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cell configuration
JP6179009B2 (ja) * 2012-09-20 2017-08-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KR101909043B1 (ko) * 2012-09-25 2018-10-1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분산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US11190947B2 (en) 2014-04-16 2021-11-3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current spectrum usage within actively used spectrum
US10194346B2 (en) 2012-11-26 2019-01-29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via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technology
US11050468B2 (en) * 2014-04-16 2021-06-29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within actively used spectrum
US11189917B2 (en) 2014-04-16 2021-11-3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tributing radioheads
KR102086752B1 (ko) * 2012-12-21 2020-03-09 주식회사 케이티 기지국, 측위 장치, 및 그의 측위 방법
GB2509162B (en) * 2012-12-21 2018-09-26 Sony Corp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JP6389189B2 (ja) * 2012-12-27 2018-09-12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でスモールセルの高速なスイッチングが可能なセル操作方法及び装置
GB2509840B (en) 2013-01-15 2015-03-25 Zte Wistron Telecom Ab Operation of a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 by determining location of a wireless device
EP2957132B1 (en) * 2013-02-18 2020-06-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ata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164698B2 (en) 2013-03-12 2018-12-25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via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technology
RU2767777C2 (ru) 2013-03-15 2022-03-21 Риарден, Ллк Системы и способы радиочастотной калибровки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принципа взаимности каналов в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с распределенным входом - распределенным выходом
CN104158578A (zh) * 2013-05-14 2014-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间的协作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219022B (zh) 2013-05-31 2019-0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多天线系统的信令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FR3007617A1 (fr) * 2013-06-19 2014-12-26 France Telecom Dispositifs de fourniture d'informations de service pour une liaison par faisceau microondes
CN105706520B (zh) * 2013-11-05 2019-12-31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具有双连接性的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US11290162B2 (en) 2014-04-16 2022-03-29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within actively used spectrum
WO2015199392A1 (ko) * 2014-06-23 2015-12-30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포지셔닝(Positioning)을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6032265A1 (ko) * 2014-08-29 2016-03-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포지셔닝 지원을 위한 측정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포지셔닝을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위치 서버와 포지셔닝을 지원하는 기지국
CN106160823B (zh) * 2015-04-03 2021-02-05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US10820351B2 (en) * 2016-01-18 2020-10-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JP6682898B2 (ja) 2016-02-17 2020-04-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基地局の処理方法
WO2017171369A2 (ko) * 2016-03-28 2017-10-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비면허 대역에서 협력 전송
KR101997461B1 (ko) * 2016-05-10 2019-07-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과 단말이 데이터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CN107734632B (zh) * 2016-08-12 2019-11-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CN117354947A (zh) * 2017-05-03 2024-01-05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传输适配和无授权接入
CN108988978B (zh) * 2017-06-01 2021-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扰码序列生成方法及装置
WO2019022577A1 (ko) 2017-07-28 2019-01-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채널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1283540B2 (en) * 2017-10-06 2022-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ll-specific interleaving, rate-matching, and/or resource element mapping
US11627478B2 (en) * 2017-10-18 2023-04-11 Parallel Wireless, Inc. Virtualized cell architecture
WO2020033888A1 (en) * 2018-08-10 2020-02-13 Intel Corporation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transmission framework
CN111277377B (zh) * 2018-12-27 2022-01-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方法、终端、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2028161B2 (en) * 2019-01-18 2024-07-02 Apple Inc. Methods for data repetition transmission for high reliable communication
WO2020222611A1 (ko) * 2019-05-02 2020-11-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US11844120B2 (en) * 2020-04-22 2023-12-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physical cell identification
US11581916B2 (en) * 2020-06-18 2023-0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deband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processing via sub-nyquist sampling
KR20220003202A (ko) 2020-07-01 2022-01-10 임성택 교류 메탈 히터와 면상 발열체가 조합된 혼합 동파방지 시스템
KR20220003214A (ko) 2020-07-01 2022-01-10 임성택 면상 발열체와 히팅 케이블이 조합된 혼합 동파방지 시스템
US20230058859A1 (en) * 2021-08-17 2023-02-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 (trp) information exchang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4539A (zh) * 2008-03-11 2009-09-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小区搜索方法及装置
US20100278132A1 (en) * 2009-05-01 2010-11-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and detection of overhead channels and signals i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11017515A2 (en) * 2009-08-07 2011-02-1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virtual carrier for multi-carrier and coordinated multi-point network oper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79431A1 (en) * 2003-06-04 2007-04-12 Mitch Junkins Ratcheted Toilet Seat and Lid
US20060023687A1 (en) * 2004-07-27 2006-02-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ast reliable downlink signaling to support enhanced uplink service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795046B2 (ja) * 2006-02-15 2011-10-1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周辺セル情報報知方法
US7873710B2 (en) * 2007-02-06 2011-01-18 5O9, Inc. Contextual data communication platform
CN101330318B (zh) * 2007-06-20 2012-06-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同步系统中辅同步信道序列的加扰和解扰方法
KR100921769B1 (ko) * 2007-07-12 2009-10-1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하향링크 프레임 생성 방법 및 셀 탐색 방법
US8289946B2 (en) * 2007-08-14 2012-10-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 gen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014155B2 (en) * 2007-11-19 2015-04-21 Rajarshi Gupta Access point configuration schemes
EP2104295B3 (en) * 2008-03-17 2018-04-18 LG Electronics Inc. Reference signal generation using gold sequences
US9544776B2 (en) * 2008-03-25 2017-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dedicated reference signals
US8654623B2 (en) * 2008-06-25 2014-0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rambling under an extended physical-layer cell identity space
KR100898009B1 (ko) 2008-10-07 2009-05-19 (주)씨앤드에스 마이크로 웨이브 더블유시디엠에이 이동통신망에서 단말기 측위 시스템과 그에 사용되는 중계기 보조 장치
WO2010068011A2 (en) * 2008-12-08 2010-06-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A2747974C (en) * 2008-12-26 2015-03-1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ase station device, mobil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8934417B2 (en) * 2009-03-16 2015-01-13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NL1036914C2 (nl) * 2009-04-29 2010-11-01 Wouter Garot Verankeringsorgaan.
US9264097B2 (en) * 2009-06-04 2016-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or downlin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25056B (zh) * 2009-06-10 2013-08-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加扰或解扰的扰码序列生成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1016560A1 (ja) * 2009-08-07 2011-02-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無線局、制御局、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300587B2 (en) 2009-08-17 2012-10-30 Nokia Corporation Initialization of reference signal scrambling
CN102823186B (zh) * 2009-09-25 2016-04-20 黑莓有限公司 用于多载波网络操作的系统和方法
WO2011035420A1 (en) * 2009-09-25 2011-03-3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carrier network operation
CA2775313A1 (en) * 2009-09-25 2011-03-3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carrier network operation
CA2775371C (en) * 2009-09-25 2018-03-1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carrier network operation
US20110217985A1 (en) * 2009-09-28 2011-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edictive short-term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utilizing reference signals
EP3731451B1 (en) 2009-09-28 2023-01-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xtending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US8923905B2 (en) * 2009-09-30 2014-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rambling sequence initialization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s
US9485060B2 (en) * 2009-10-01 2016-11-0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Uplink control data transmission
KR101594631B1 (ko) * 2010-03-12 2016-02-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일원화된 다중 기지국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 시그널링 방법 및 장치
CN103299556B (zh) * 2011-01-07 2017-05-17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协作多点传输中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接收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KR101967296B1 (ko) * 2011-01-10 2019-04-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참조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1777424B1 (ko) * 2011-01-19 2017-09-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노드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2611486B (zh) * 2011-01-19 2018-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扰码标识信令组的通知方法及系统
CN103430459A (zh) * 2011-02-07 2013-12-04 英特尔公司 来自多个基础设施节点的传送的共定相
CN103339982B (zh) * 2011-02-09 2016-12-2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分层的异构小区部署中的参考符号资源的有效率的使用
US9426703B2 (en) * 2011-02-11 2016-08-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peration and operation of macro node and remote radio head deployment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CN103563270A (zh) 2011-02-11 2014-02-05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使用多传送和接收点的无线通信系统
EP3113567B1 (en) * 2011-02-11 2018-04-1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n enhanced control channel
US9258718B2 (en) * 2011-02-22 2016-0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sitioning location for remote radio heads (RRH) with same physical cell identity (PCI)
KR101840642B1 (ko) * 2011-06-07 2018-03-2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분산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US8995385B2 (en) * 2011-08-05 2015-03-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E-specific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scrambling
JP5703398B2 (ja) * 2011-10-18 2015-04-15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制御チャネルを復調するためのプライマリセル指示方法及び装置
WO2013125839A1 (en) * 2012-02-20 2013-08-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4539A (zh) * 2008-03-11 2009-09-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小区搜索方法及装置
US20100278132A1 (en) * 2009-05-01 2010-11-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and detection of overhead channels and signals i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11017515A2 (en) * 2009-08-07 2011-02-1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virtual carrier for multi-carrier and coordinated multi-point network opera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ST-ERICSSON: "Baseline Schemes and Focus of CoMP Studies", 《3GPP TSG-RAN WG1 #63BIS,R1-110461》 *
ERICSSON, ST-ERICSSON: "Baseline Schemes and Focus of CoMP Studies", 《3GPP TSG-RAN WG1 #63BIS,R1-110461》, 21 January 2011 (2011-01-21)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04679A (zh) * 2016-10-13 2019-05-24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执行的侧链路同步信号发送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US11425671B2 (en) 2016-10-13 2022-08-23 Lg Electronics Inc. Sidelink synchronizatio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performed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US11647473B2 (en) 2016-10-13 2023-05-09 Lg Electronics Inc. Sidelink synchronizatio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performed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CN110557731A (zh) * 2019-09-17 2019-12-10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水资源优化调度与配置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4071737A (zh) * 2020-08-06 2022-02-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送信号的协商方法及网络侧节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315195A1 (en) 2013-11-28
JP6219474B2 (ja) 2017-10-25
KR101856235B1 (ko) 2018-05-10
US11812459B2 (en) 2023-11-07
EP2675078A4 (en) 2018-02-28
KR101938222B1 (ko) 2019-01-14
US20240064792A1 (en) 2024-02-22
US10292169B2 (en) 2019-05-14
US20170134111A1 (en) 2017-05-11
WO2012108716A2 (ko) 2012-08-16
US11284406B2 (en) 2022-03-22
US20220183016A1 (en) 2022-06-09
WO2012108716A3 (ko) 2012-10-04
KR20160075401A (ko) 2016-06-29
CN105827386B (zh) 2019-07-12
JP2017038388A (ja) 2017-02-16
US20250274965A1 (en) 2025-08-28
KR20120092523A (ko) 2012-08-21
CN105827386A (zh) 2016-08-03
KR20180048515A (ko) 2018-05-10
EP2675078A2 (en) 2013-12-18
KR101740465B1 (ko) 2017-05-26
JP2014505447A (ja) 2014-02-27
US9560663B2 (en) 2017-01-31
EP3407506A1 (en) 2018-11-28
US12302374B2 (en) 2025-05-13
JP2015181292A (ja) 2015-10-15
US20190230672A1 (en) 2019-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302374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multipl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s
US10841818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erminal for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of different reference signals and cell measurement report mechanism
JP6639650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位置決定のための参照信号の受信又は送信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US987727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794955B2 (en) Configuration of CSI-RS for CoMP feedback
US9712298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distributed antenna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the same
US10310051B2 (en) Method for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2404055B (zh) 一种测量干扰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EP247294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hannel measurement for cell
US10091758B2 (en) Method for reporting measurement result for determining posi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WO201807073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periodi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massive array antennas
WO2013170690A1 (zh) 一种下行多点信号质量测量方法和装置
WO2014051249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comp를 지원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20140040135A (ko) 무선기지국장치, 이동단말장치, 무선통신방법 및 무선통신시스템
WO2015163642A1 (ko) 채널 상태 보고를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7078475A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준신호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6260799B2 (ja) 複数のチャネル特性の計算及び通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