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25931B - 玻璃板的制造方法以及玻璃板的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玻璃板的制造方法以及玻璃板的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025931B CN114025931B CN202080046645.2A CN202080046645A CN114025931B CN 114025931 B CN114025931 B CN 114025931B CN 202080046645 A CN202080046645 A CN 202080046645A CN 114025931 B CN114025931 B CN 11402593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lass ribbon
- breaking
- glass
- scoring
- 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0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137 ann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280 down draw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46 thermal 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00 overflow downdraw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3/00—Severing cooled glass
- C03B33/02—Cutting or splitting sheet glass or ribbons;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 C03B33/0215—Cutting or splitting sheet glass or ribbons;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the ribbon being in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plan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F—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F3/00—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pparatu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D—WORKING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 B28D1/00—Working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e.g. brick, concrete or glas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Machines, devices, tools therefor
- B28D1/22—Working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e.g. brick, concrete or glas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Machines, devices, tools therefor by cutting, e.g. incising
- B28D1/222—Working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e.g. brick, concrete or glas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Machines, devices, tools therefor by cutting, e.g. incising by pressing, e.g. press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D—WORKING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 B28D1/00—Working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e.g. brick, concrete or glas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Machines, devices, tools therefor
- B28D1/22—Working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e.g. brick, concrete or glas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Machines, devices, tools therefor by cutting, e.g. incising
- B28D1/225—Working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e.g. brick, concrete or glas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Machines, devices, tools therefor by cutting, e.g. incising for scoring or breaking, e.g. ti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D—WORKING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 B28D5/00—Fine working of gems, jewels, crystals, e.g. 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 apparatus or devices therefo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3/00—Severing cooled glass
- C03B33/02—Cutting or splitting sheet glass or ribbons;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 Processing Of Stones Or Stones Resemblance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在对以纵姿势向下移动的玻璃带(2)形成沿着该玻璃带(2)的宽度方向的刻划线(3)之后,在利用支承机构(4)对玻璃带(2)的存在于比刻划线(3)靠下方的位置的切出预定部(2x)进行支承的状态下,将玻璃带(2)沿着刻划线(3)折断,将切出预定部(2x)作为玻璃板切出,此时,在使支承机构(4)进行动作而使玻璃带(2)的刻划线形成区域(2s)在纵向上弯曲的状态下,将折断杆(5)按压于刻划线形成区域(2s),从而折断玻璃带(2)。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以纵姿势向下移动的玻璃带形成沿着宽度方向的刻划线并将玻璃带沿着刻划线折断从而从玻璃带切出玻璃板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以及玻璃板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如公知那样,在玻璃板的制造的领域中,进行从利用下拉法成形并向下移动的玻璃带切出玻璃板的处理。作为如此制造玻璃板的方法以及装置的具体例,可以列举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方案。
该文献所公开的装置具备:刻划机构,其在以纵姿势向下移动的玻璃带形成刻划线;折断杆(在该文献中为支点杆),其被按压于玻璃带的刻划线形成区域;以及支承机构(在该文献中为折断臂),其支承玻璃带的切出预定部。并且,在用于使用该装置来切出玻璃板的该公报所公开的方法中,在利用刻划机构在玻璃带形成了沿着宽度方向的刻划线之后,首先,将折断杆按压于玻璃带的刻划线形成区域。接着,使处于支承着玻璃带的切出预定部的状态的支承机构进行动作,将折断杆作为支点使刻划线形成区域弯曲。由此,将玻璃带沿着刻划线折断,从玻璃带切出玻璃板。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904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在玻璃带形成了刻划线之后,首先,将折断杆按压于刻划线形成区域,然后,将折断杆作为支点使刻划线形成区域弯曲,从而折断玻璃带,根据该结构,会产生以下所示的问题。
即,在以纵姿势向下移动的玻璃带由于成形时的热量的影响、例如退火时的热应力等而产生翘曲、形变(以下,简称为“翘曲”)是通例。该翘曲不仅沿着玻璃带的长度方向(纵向)产生,也沿着与纵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产生。该玻璃带的翘曲在形成了刻划线之后也保持原样地残留。因此,在将折断杆按压到玻璃带的刻划线形成区域时折断杆与刻划线形成区域局部接触。该状态下,在将折断杆作为支点使刻划线形成区域弯曲的情况下,有可能导致在从刻划线偏离的位置进行玻璃带的折断或者玻璃带将与折断杆接触的接触部作为起点而破裂等割断错误。
另外,对于考虑到这种割断错误而进行玻璃带的折断而言,需要将用于使刻划线形成区域弯曲的支承机构的动作速度设为低速。因此,进行折断时的生产间隔时间变长,有可能导致作业效率的劣化。
出于以上的观点,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抑制在使用折断杆折断玻璃带时的割断错误并且能够缩短生产间隔时间,而实现被切出的玻璃板的品质的改善以及作业效率的改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刻划工序,对以纵姿势向下移动的玻璃带形成沿着所述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的刻划线;以及折断工序,在利用支承机构对所述玻璃带的存在于比所述刻划线靠下方的位置的切出预定部进行支承的状态下,将所述玻璃带沿着所述刻划线折断,并将所述切出预定部作为玻璃板切出,所述玻璃板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折断工序中,在使所述支承机构进行动作而使所述玻璃带的所述刻划线的形成区域在纵向上弯曲的状态下,将折断杆按压于所述刻划线的形成区域,从而折断所述玻璃带。
根据该方法,即使在以纵姿势向下移动的玻璃带产生沿着长度方向(纵向)、以及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翘曲,也不易受到由该翘曲带来的负面影响而能够适当地折断玻璃带。详细叙述而言,在该方法中,在执行了刻划工序之后的割断工序中,首先,使玻璃带的刻划线的形成区域(以下,称作刻划线形成区域)在纵向上弯曲,因此在此时通过在该区域强制产生的弯曲变形从而使翘曲自然而然地消失。接着,通过将折断杆按压于在翘曲已消失的状态下弯曲的刻划线形成区域,从而折断杆与该区域不局部接触而是均等接触。并且,由于维持与折断杆均等的接触状态地折断玻璃带,因此不易产生割断错误。而且,由于在进行折断时考虑割断错误的必要性减小,因此能够使支承机构以高速进行动作,能够缩短生产间隔时间。以上的结果是,实现所切出的玻璃板的品质的改善以及作业效率的改善。
在该方法中,也可以是,在所述支承机构的动作结束之后,将所述折断杆按压于所述刻划线形成区域。
如此一来,能够对玻璃带的摆动等适当地进行应对。即,在支承机构在支承着玻璃带的状态下进行动作的期间,由于在玻璃带产生摆动等,因此不易进行适当的折断。根据这里的结构,伴随着支承机构的动作的结束而在玻璃带产生的摆动等减少。在该状态下,由于在刻划线形成区域按压折断杆而进行玻璃带的折断,因此能够更进一步可靠地抑制割断错误。
在该方法的构成以外,也可以是,在使所述支承机构进行动作的中途,将所述折断杆按压于所述刻划线形成区域。
如此一来,在进行了玻璃带的折断后,支承机构也继续进行动作。因此,在进行了折断之后,被切出的玻璃板与被继续动作的支承机构支承的玻璃带瞬间分离。由此,避免由于玻璃板与玻璃带的不当接触而导致它们破损等不良情况。并且,在到玻璃带的折断完成为止的时间没有浪费,能够实现生产间隔时间的进一步缩短,并且能够顺畅地进行折断进行过后的玻璃板的搬运处理等。
在前述的方法中,也可以是,在使所述支承机构在进行动作的中途暂时停止之后,将所述折断杆按压于所述刻划线形成区域,之后使所述支承机构再次进行动作。
如此一来,在使支承机构的动作暂时停止的期间减少玻璃带的摆动等。因而,能够将折断杆按压于处于摆动等已减少的状态的玻璃带的刻划线形成区域,与已叙述的情况相同,能够更进一步可靠地抑制割断错误。
在该方法的构成以外,也可以是,使所述支承机构在相对地以高速进行动作之后相对地以低速进行动作,然后,将所述折断杆按压于所述刻划线形成区域。
如此一来,在支承机构的动作的后半段动作速度成为相对低速,从而能够减少玻璃带的摆动等,并在该状态下将折断杆按压于刻划线形成区域。因而,在这种情况下,与已叙述的情况相同,也能够更进一步抑制进行折断时的割断错误。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到进行折断为止支承机构的动作不停止,因此能够抑制生产间隔时间变长。因而,根据这里的结构,能够更进一步可靠地兼顾割断错误的抑制与生产间隔时间的缩短。需要说明的是,在使支承机构相对地以低速进行动作时,可以在其动作结束之后将折断杆按压于刻划线形成区域,或者也可以在使支承机构相对地以低速进行动作的中途将折断杆按压于刻划线形成区域。
在以上的方法中,也可以是,将所述折断杆按压于所述玻璃带的形成区域中的比所述刻划线靠上侧的部位。
如此一来,由于在将玻璃带沿着刻划线折断时,折断杆被按压于比刻划线靠上侧的部位,因此折断杆的按压位置与刻划线的形成位置在上下方向分离。因此,以刻划线为起点而裂纹沿上下进展的概率减小,能够不易产生玻璃的破裂、损伤等。
在该方法中,也可以是,将所述折断杆按压于所述玻璃带中的从所述刻划线起向上侧在5mm以上且小于70mm的范围内分离的部位,或者也可以是,将所述折断杆按压于所述玻璃带中的从所述刻划线起向上侧在5mm以上且到有效区域的下端为止的范围内分离的部位。这里,上述的玻璃带的有效区域的意思是指折断进行过后的成为玻璃板的产品的区域。详细而言,在玻璃带中存在进行了折断后被切断而去除的不需要区域以及未被去除的有效区域。
在以上的方法中,也可以是,将所述折断杆的按压侧端部按压于沿着与所述纵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形状呈向一侧凸出的弯曲形状的所述刻划线的形成区域,所述按压侧端部的沿着宽度方向的形状呈向与所述刻划线的形成区域相同侧凸出的弯曲形状。
如此一来,在将玻璃带沿着刻划线折断时,即使假设是沿着与纵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翘曲未完全消失的情况,也能够适当地应对。即,在将沿着宽度方向的形状呈向一侧凸出的弯曲形状的玻璃带折断时,使用具有沿着宽度方向的形状呈向与玻璃带相同侧凸出的弯曲形状的按压侧端部的折断杆。因而,能够抑制在使用按压侧端部呈在宽度方向上沿着一条直线的形状的折断杆将在宽度方向上弯曲的玻璃带折断的情况下的破裂、割断错误的产生。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具备:刻划机构,其对以纵姿势向下移动的玻璃带形成沿着所述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的刻划线;支承机构,其对所述玻璃带的存在于比所述刻划线靠下方的位置的切出预定部进行支承;折断杆,其被按压于所述玻璃带的所述刻划线的形成区域;以及控制机构,其控制所述支承机构以及所述折断杆的各动作,以便将所述玻璃带沿着所述刻划线折断,并将所述切出预定部作为玻璃板切出,所述玻璃板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支承机构以及所述折断杆的各动作,以使得在将所述玻璃带折断时,能够在使所述刻划线的形成区域在纵向上弯曲的状态下,将所述折断杆按压于所述刻划线的形成区域。
根据该制造装置,在折断玻璃带时,通过控制机构控制支承机构以及折断杆的各动作,从而能够在使刻划线形成区域已弯曲的状态下,将折断杆按压于刻划线形成区域。因而,利用该制造装置,与已叙述的制造方法的情况相同,也能够抑制割断错误,并且缩短生产间隔时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抑制使用折断杆折断玻璃带时的割断错误,并且能够缩短生产间隔时间,而实现被切出的玻璃板的品质的改善以及作业效率的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的概要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的概要结构的主视图(按照图1的箭头X观察时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的实施状况的概要侧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的实施状况的概要侧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的实施状况的概要侧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的实施状况的概要侧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的实施状况(该实施状况的第一变形例)的概要侧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的实施状况(该实施状况的第二变形例)的概要侧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的实施状况(该实施状况的第三变形例)的概要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例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按照图1的箭头X观察该制造装置时的主视图。如这些各图所示,制造装置1具备:刻划机构S,其对以纵姿势沿箭头Z方向向下移动的玻璃带2形成沿着该玻璃带2的宽度方向的刻划线3;支承机构4,其对玻璃带2的存在于比刻划线3靠下方的位置的切出预定部2x进行支承;以及折断杆5,其被按压于玻璃带2的刻划线形成区域2s。而且,制造装置1具备对支承机构4以及折断杆5的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机构6,以便将玻璃带2沿着刻划线3折断,并将切出预定部2x作为玻璃板切出。详细叙述而言,控制机构6在将玻璃带2折断时,如图1中实线所示的形态那样,在使刻划线形成区域2s弯曲了的状态下,控制支承机构4以及折断杆5的各动作,使得能够将折断杆5按压于刻划线形成区域2s。
刻划机构S具备:轮式刀具7,其在向下移动的玻璃带2的表面2a上沿宽度方向(在图1中,相对于纸面铅垂的方向)行进的同时形成刻划线3;以及支承杆8,其在宽度方向上呈长条且从背面2b侧支承玻璃带2的供轮式刀具7行进的部位。轮式刀具7在行进时进行旋转的周部具有刃(边缘)且形成为圆盘状。支承杆8具有与供轮式刀具7行进的部位抵接的抵接面,且从玻璃带2的宽度方向两端伸出。
折断杆5具有按压侧端部5a,该按压侧端部5a被按压于刻划线形成区域2s的背面2b,且与刻划线形成区域2s抵接的纵截面为凸形状(例如半圆形状或者弯曲形状)。按压侧端部5a以沿着宽度方向呈一条直线状延伸的方式形成,且从玻璃带2的宽度方向两端伸出。这里,折断杆5所按压的刻划线形成区域2s的背面2b严格来说是指包含刻划线3且沿着玻璃带2的厚度方向的假想平面包含与玻璃带2的背面2b交叉的直线的背面部。另外,刻划线形成区域2s是指玻璃带2的从刻划线3起沿上下分别分离80~120mm的部位的相互间的区域。
在隔着玻璃带2而与折断杆5对置的位置配置有对因折断产生的玻璃粉进行吸引的吸引嘴9。吸引嘴9具备与玻璃带2的表面2a相面对的开口部9a,并在负压泵等负压产生装置(省略图示)的动作的作用下通过开口部9a进行玻璃粉的吸引。
支承机构4具备:臂10,其沿着玻璃带2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及夹持件组11,其由相互隔开间隔地安装于臂10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五个)夹持件11a形成。臂10以及夹持件组11分别配置于玻璃带2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以及另一侧。多个夹持件11a分别具备将玻璃带2的切出预定部2x沿厚度方向把持的一对爪11ax。
而且,支承机构4成为在支承着切出预定部2x的状态之下从在图1中由点划线表示的基本姿势使姿势变化为在该图中由实线表示的倾斜姿势的结构。该支承机构4的姿势的变化通过以折断杆5的位置(图1实线所示的位置)为中心的支承机构4的旋转动作来实现。而且,支承机构4的姿势的变化在与玻璃带2以相同的速度向下方移动的同时进行。并且,支承机构4通过上述的旋转动作,使刻划线形成区域2s以在纵向上表面2a侧变得凸出的方式弯曲。这种支承机构4的旋转动作与将折断杆5按压于刻划线形成区域2s的动作协同配合,并承担将玻璃带2沿着刻划线3折断的作用。并且,进行折断时的支承机构4的旋转动作以及将折断杆5按压的动作由控制机构6定时进行控制。
在该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配置于玻璃带2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的臂10及夹持件组11与配置于玻璃带2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臂10及夹持件组11成为一体地进行旋转动作。但是,也可以是该两侧的臂10及夹持件组11分别单独地进行旋转动作,在该情况下控制机构6以使两侧的臂10及夹持件组11同步地进行旋转动作的方式进行控制。
制造装置1的各构成要素中的、折断杆5以及支承杆8搭载于在玻璃带2的背面2b侧配置的第一壳体(省略图示),并且轮式刀具7以及吸引嘴9搭载于在玻璃带2的表面2a侧配置的第二壳体(省略图示)。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能够分别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由此,折断杆5以及支承杆8成为在维持它们的上下方向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状态下与第一壳体成为一体地上下移动的结构。另外,轮式刀具7以及吸引嘴9成为在维持它们的上下方向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状态下与第二壳体成为一体地上下移动的结构。
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各自能够以与玻璃带2的向下移动速度相同的速度跟随玻璃带2向下移动。由此,折断杆5、支承杆8、轮式刀具7以及吸引嘴9各自成为如下结构:伴随着上述的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跟随玻璃带2的向下移动而在以与玻璃带2的向下移动速度相同的速度向下移动的同时,发挥自身的功能。同样地,关于支承机构4也是成为如下结构:在以与玻璃带2的向下移动速度相同的速度向下移动的同时,发挥自身的功能。因而,制造装置1的上述的各构成要素在发挥自身的功能时,成为相对于玻璃带2的沿着上下方向的相对速度为零的状态。
上述的各构成要素中的、折断杆5、支承杆8、轮式刀具7以及吸引嘴9成为如图1中各箭头所示那样在用于发挥自身的功能的工作位置与用于从玻璃带2分离而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沿着玻璃带2的厚度方向移动的结构。这些各构成要素的沿着厚度方向的移动在以与玻璃带2相同的速度向下移动的同时进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折断杆5以及吸引嘴9而言,在图1中由实线表示的位置是工作位置,在该图中由点划线表示的位置是退避位置。另一方面,对于轮式刀具7以及支承杆8而言,在图1中由点划线表示的位置是工作位置,在该图中由实线表示的位置是退避位置。
也可以根据需要,为了对折断工序中的玻璃带2的摆动进行限制,而在刻划机构S与折断杆5之间设置成对的自由辊(限制辊)。成对的自由辊成为分别搭载于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且在工作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沿着玻璃带2的厚度方向移动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刻划机构S的上方位置,夹持玻璃带2的多对辊12(在图1中仅图示两对辊12)以逐对地在上下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这些辊12是退火炉内的退火辊、位于比退火炉靠下方的位置的支承辊等。
接下来,参照图3~图9对使用了上述的制造装置1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中,成为折断的对象的玻璃带2例如利用下拉法(溢流下拉法等)成形。玻璃带2例如成形为1000μm以下(优选为700μm以下且250μm以上)的厚度,且具有能够通过外力的作用而弯曲的挠性。
当大致区分时,本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在玻璃带2形成刻划线3的刻划工序、以及沿着由刻划工序形成的刻划线3将玻璃带2折断并切出玻璃板的折断工序。
在刻划工序中,如图3所示,首先,在支承机构4的多个夹持件11a支承着切出预定部2x的状态下,使轮式刀具7以及支承杆8从退避位置向工作位置移动。接着,使移动到工作位置的轮式刀具7在玻璃带2的表面2a上沿着宽度方向行进而形成刻划线3。
在如以上那样完成了刻划工序之后,使轮式刀具7以及支承杆8从工作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在该情况下,由支承机构4的多个夹持件11a对切出预定部2x进行的支承在刻划工序的完成后也继续。这里,在刻划工序完成的时间点,轮式刀具7以及支承杆8成为处于与刻划线3相同的高度位置的状态。作为从该状态执行折断工序的准备,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这两方相对于玻璃带2相对地向上移动。由此,如图4所示,代替轮式刀具7以及支承杆8,折断杆5以及吸引嘴9被保持在与刻划线3相同的高度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限制辊的情况下,使限制辊从退避位置向工作位置移动。
在折断工序中,如图5所示,在将折断杆5以及吸引嘴9保持在退避位置的状态下,使支承机构4如箭头C所示那样进行旋转动作。由此,支承机构4的姿势从基本姿势向倾斜姿势变化,玻璃带2的刻划线形成区域2s以在纵向上表面2a侧变得凸出的方式弯曲。此时,玻璃带2的比刻划线形成区域2s靠上侧的部分被多对辊12夹持,进而根据需要被限制辊夹持。因此,适当地进行使刻划线形成区域2s在纵向上弯曲的动作。并且,在支承机构4相对于铅垂线的角度α达到预先设定的倾斜角度的时间点、即刻划线形成区域2s的曲率变大到规定的曲率的时间点,使支承机构4的旋转动作停止。这里,使支承机构4的旋转动作停止的时机被预先设定,控制机构6基于该设定而进行用于使支承机构4的旋转动作停止的控制。
在如以上那样支承机构4的旋转动作结束了之后使折断杆5以及吸引嘴9从退避位置向工作位置移动。由此,如图6所示,折断杆5被按压于处于弯曲的状态的刻划线形成区域2s的背面2b。通过这种动作,玻璃带2被沿着刻划线3折断,切出预定部2x作为玻璃板2y被切出。伴随着该弯折而产生的玻璃粉被吸引嘴9吸引。这里,将折断杆5按压于刻划线形成区域2s的时机通过与支承机构4的旋转动作的关系被预先设定,控制机构6基于该设定而进行用于将折断杆5按压于刻划线形成区域2s的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执行以上那样的折断工序,而获得以下所示那样的作用效果。即,在以纵姿势向下移动的玻璃带2例如由于热应力、与辊12的接触等而产生翘曲。该翘曲不仅沿着玻璃带2的长度方向产生,也沿着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产生。该玻璃带2的翘曲在由刻划工序在玻璃带2形成了刻划线3之后也保持原样地残留。但是,在上述的割断工序中,首先,使玻璃带2的刻划线形成区域2s在纵向上弯曲,因此在此时通过在刻划线形成区域2s强制产生的弯曲变形从而使翘曲自然而然地消失。接着,由于将折断杆5按压于在翘曲已消失的状态下弯曲的刻划线形成区域2s,因此折断杆5与该刻划线形成区域2s均等接触。之后,由于维持与折断杆5均等的接触状态地进行玻璃带2的折断,因此抑制割断错误。而且,由于在进行折断时考虑割断错误的必要性减小,因此能够使支承机构4以高速进行旋转动作,能够缩短生产间隔时间。以上的结果是,实现从玻璃带2切出的玻璃板的品质的改善以及作业效率的改善。另外,根据上述的割断工序,能够对玻璃带2的摆动等适当进行应对。即,在支承机构4以支承着玻璃带2的状态进行旋转动作的期间,由于在玻璃带2产生摆动等,因此难以进行适当的折断。但是,在上述的折断工序中,由于伴随着支承机构4的旋转动作的结束而玻璃带2的摆动等减少,因此折断杆5被按压于处于摆动等减少而稳定的状态的刻划线形成区域2s。由此,更进一步可靠地抑制折断时的割断错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折断工序中,在支承机构4的旋转动作结束之后,将折断杆5按压于刻划线形成区域2s,但能够代替于此而采用以下所示那样的结构。即,构成为在将折断杆5按压于刻划线形成区域2s而进行玻璃带2的折断之后,如图7所示那样继续使支承机构4进行旋转动作。换言之,构成为在使支承机构4进行旋转动作的中途将折断杆5按压于刻划线形成区域2s。如此一来,如该图所示,玻璃带2、被切出的玻璃板2y在刚进行了折断之后就瞬间分离,因此不易产生由它们不当接触而导致破损等不良情况。并且,到玻璃带2的折断完成为止的时间不存在浪费,能够进一步缩短生产间隔时间,并且能够顺畅地进行折断进行过后的玻璃板2y的搬运处理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动作开始时起到动作结束时为止连续地以恒定的速度进行支承机构4的旋转动作,但能够代替于此而采用以下所示那样的结构。即,构成为在支承机构4从开始进行旋转动作起到成为折断时的倾斜姿势的期间暂时停止支承机构4的旋转动作。详细而言,如图8所示,在使支承机构4进行旋转动作的中途,在支承机构4成为由点划线表示的倾斜姿势(相对于铅垂线以角度α1倾斜的姿势)时,使支承机构的旋转动作暂时停止。之后,使支承机构4再次进行旋转动作,在成为在该图中由实线表示的倾斜姿势(相对于铅垂线以角度(α1+α2)倾斜的姿势)的时间点,将折断杆5按压于刻划线形成区域2s并进行折断。在该情况下,该图所示的角度α1比角度α2大。因而,从支承机构4开始旋转动作起到暂时停止为止的时间比从支承机构4暂时停止起到成为折断时的倾斜姿势为止的时间长。换言之,暂时停止之前的支承机构4沿着圆轨道的移动距离比暂时停止之后的支承机构4沿着圆轨道的移动距离长。需要说明的是,使支承机构4的旋转动作暂时停止的时机以及使支承机构4再次开始旋转动作的时机被预先设定,控制机构6基于它们的设定而进行支承机构4的旋转动作的控制。根据这种结构,在使支承机构4的旋转动作暂时停止的期间,减少玻璃带2的摆动等。因而,与已叙述的情况相同,能够将折断杆5按压于处于摆动等减少而稳定的状态的刻划线形成区域2s,能够更进一步可靠地抑制折断时的割断错误。需要说明的是,在使支承机构4再次进行旋转动作时,可以在其旋转动作结束之后将折断杆5按压于刻划线形成区域2s,或者也可以在使支承机构4再次进行旋转动作的中途将折断杆5按压于刻划线形成区域2s。
而且,这里,在支承机构4成为在图8中由点划线表示的倾斜姿势时,使支承机构4的旋转动作暂时停止,但也能够代替于此,采用以下所示那样的结构。即,构成为在支承机构4开始旋转动作到成为在图8中由点划线表示的倾斜姿势为止的期间使支承机构4相对地以高速进行旋转动作,在成为该倾斜姿势之后使支承机构4相对地以低速进行旋转动作。在该情况下,使支承机构4相对地以低速进行旋转动作的情况下的速度T1与使支承机构4相对地以高速进行旋转动作的情况下的速度T2的关系T1/T2为1/5以上且3/5以下(优选为1/4以上且1/2以下)。另外,相对高速下的旋转动作结束的时间点的支承机构4相对于铅垂线的角度α1大于在开始相对低速下的旋转动作起到进行折断为止的期间支承机构4所旋转的角度α2。换言之,相对地以高速进行旋转动作的情况下的支承机构4沿着圆轨道的移动距离比相对地以低速进行旋转动作的情况下的支承机构4沿着圆轨道的移动距离长。需要说明的是,支承机构4的各动作速度的切换时机以及这些各动作速度的值被预先设定,控制机构6基于它们的设定而进行支承机构4的动作速度的控制。根据以上那样的结构,通过在支承机构4的动作的后半段使动作速度成为相对低速,从而能够减少玻璃带2的摆动等并维持该状态来将玻璃带2折断。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支承机构4的动作不停止,因此能够抑制生产间隔时间变长的情况。因而,根据这里的结构,能够更进一步可靠地兼顾割断错误的抑制与生产间隔时间的缩短。需要说明的是,在使支承机构4相对地以低速进行动作时,可以在其动作结束之后将折断杆5按压于刻划线形成区域2s,或者也可以在使支承机构4相对地以低速进行动作的中途将折断杆5按压于刻划线形成区域2s。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使折断杆5沿着水平方向移动,但也可以如图9所示,沿着已弯曲的刻划线形成区域2s的厚度方向(随着接近刻划线3而下降倾斜的方向)移动。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使折断杆5沿着该图所示的假想直线、即通过刻划线3且在已弯曲的刻划线形成区域2s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直线移动。
另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折断杆5被按压于玻璃带2(刻划线形成区域2s)中的与刻划线3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但也可以是,折断杆5被按压于玻璃带2中的比刻划线3靠上侧的部位。这里,比刻划线3靠上侧的部位是指在纵向上未弯曲的玻璃带2中的从刻划线3起向上侧离开规定距离的部位。该规定距离为5mm以上且小于70mm。另外,若考虑在玻璃带2存在有效区域(在折断后成为产品的玻璃板的区域),该规定距离也可以设为5mm以上且小于从刻划线3到有效区域的下端的距离。该情况下的规定距离考虑到该实施方式中的玻璃带2的有效区域,而被设为5mm以上且小于20mm。
而且,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折断杆5的按压侧端部5a以沿着宽度方向呈一条直线状延伸的方式形成。但是,在将玻璃带2沿着刻划线3折断时,由于沿着宽度方向的翘曲未完全消失,而有时玻璃带2的沿着宽度方向的形状呈向一侧(表面2a侧)凸出的弯曲形状。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具有沿着宽度方向的形状(横截面中的形状)呈向与玻璃带2相同侧凸出的弯曲形状的按压侧端部5a的折断杆5来进行折断。即,通过将沿着宽度方向的形状呈向与玻璃带2相同侧凸出的弯曲形状的按压侧端部5a按压于沿着宽度方向的形状呈弯曲形状的玻璃带2的刻划线形成区域2s,从而玻璃带2被沿着刻划线3折断。因而,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抑制在使用按压侧端部5a呈在宽度方向上沿着一条直线的形状的折断杆5将在宽度方向上弯曲的玻璃带折断的情况下的破裂、割断错误的产生。
另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成为支承机构4利用夹持件11a的一对爪11ax支承玻璃带2的切出预定部2x的方案,但也可以代替于此,而设为利用对切出预定部2x的表面或者背面进行吸附的吸盘来支承切出预定部2x的方案等。
而且,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支承机构4进行沿着以折断杆5的位置(在图1中由实线表示的位置)为中心的圆轨道的旋转动作,但也可以进行沿着圆轨道以外的弯曲轨道的旋转动作。而且,支承机构4的动作只要是能够使刻划线形成区域2s弯曲的动作,则也可以是旋转动作以外的动作。另外,支承机构4的动作速度不仅可以如已叙述的那样进行一次从高速切换为低速,也可以进行两次以上从高速切换为低速,或者还可以连续地降低速度。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支承机构4的旋转动作,如图5或者图8所示那样使玻璃带2的刻划线形成区域2s以表面2a侧变得凸出的方式弯曲,但也可以不仅使刻划线形成区域2s弯曲,而使整个位于最下段的辊12与最上段的夹持件11a之间的部位弯曲。若是使用限制辊的情况,则也可以使整个位于限制辊与最上段的夹持件11a之间的部位弯曲。
附图标记说明
1 玻璃板的制造装置
2 玻璃带
2a 玻璃带的表面
2b 玻璃带的背面
2s 刻划线形成区域
2x 切出预定部
2y 玻璃板
3 刻划线
4 支承机构
5 折断杆
5a 折断杆的按压侧端部
6 控制机构
S 刻划机构。
Claims (8)
1.一种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刻划工序,对以纵姿势向下移动的玻璃带形成沿着所述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的刻划线;以及折断工序,在利用支承机构对所述玻璃带的存在于比所述刻划线靠下方的位置的切出预定部进行支承的状态下,将所述玻璃带沿着所述刻划线折断,并将所述切出预定部作为玻璃板切出,
所述玻璃板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折断工序中,在使所述支承机构进行旋转动作而使所述切出预定部为倾斜姿势并且使所述玻璃带的所述刻划线的形成区域在纵向上弯曲的状态下,将折断杆按压于所述刻划线的形成区域,从而折断所述玻璃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承机构的旋转动作结束之后,将所述折断杆按压于所述刻划线的形成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支承机构进行旋转动作的中途,将所述折断杆按压于所述刻划线的形成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支承机构在进行旋转动作的中途暂时停止之后,将所述折断杆按压于所述刻划线的形成区域,之后使所述支承机构再次进行旋转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支承机构在相对地以高速进行旋转动作之后相对地以低速进行旋转动作,然后,将所述折断杆按压于所述刻划线的形成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折断杆按压于所述玻璃带的形成区域中的比所述刻划线靠上侧的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折断杆的按压侧端部按压于沿着与所述纵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形状呈向一侧凸出的弯曲形状的所述刻划线的形成区域,所述按压侧端部的沿着宽度方向的形状呈向与所述刻划线的形成区域相同侧凸出的弯曲形状。
8.一种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具备:刻划机构,其对以纵姿势向下移动的玻璃带形成沿着所述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的刻划线;支承机构,其对所述玻璃带的存在于比所述刻划线靠下方的位置的切出预定部进行支承;折断杆,其被按压于所述玻璃带的所述刻划线的形成区域;以及控制机构,其控制所述支承机构以及所述折断杆的各动作,以便将所述玻璃带沿着所述刻划线折断,并将所述切出预定部作为玻璃板切出,
所述玻璃板的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支承机构以及所述折断杆的各动作,以使得在将所述玻璃带折断时,能够在通过所述支承机构的旋转动作而使所述切出预定部为倾斜姿势并且使所述刻划线的形成区域在纵向上弯曲的状态下,将所述折断杆按压于所述刻划线的形成区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JP2019196472 | 2019-10-29 | ||
| JP2019-196472 | 2019-10-29 | ||
| PCT/JP2020/037859 WO2021085052A1 (ja) | 2019-10-29 | 2020-10-06 |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
Publications (2)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14025931A CN114025931A (zh) | 2022-02-08 |
| CN114025931B true CN114025931B (zh) | 2024-09-10 |
Family
ID=75715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2080046645.2A Active CN114025931B (zh) | 2019-10-29 | 2020-10-06 | 玻璃板的制造方法以及玻璃板的制造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 Country | Link |
|---|---|
| JP (1) | JP7624162B2 (zh) |
| KR (1) | KR20220093088A (zh) |
| CN (1) | CN114025931B (zh) |
| WO (1) | WO202108505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JP2022003001A (ja) * | 2020-06-23 | 2022-01-11 |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
Citations (3)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JP2008019102A (ja) * | 2006-07-10 | 2008-01-31 |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WO2013035528A1 (ja) * | 2011-09-09 | 2013-03-14 |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 帯状板ガラスの割断方法及び割断装置 |
| JP2017226549A (ja) * | 2016-06-20 | 2017-12-28 |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 板ガラス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US8146385B2 (en) * | 2010-04-29 | 2012-04-03 | Corning Incorporated | Methods for separating glass sheets from continuous glass ribbons |
| TWI488824B (zh) * | 2011-12-05 | 2015-06-21 | Mitsuboshi Diamond Ind Co Ltd | The method and scribing device of glass substrate |
| JP5576516B2 (ja) * | 2012-03-27 | 2014-08-20 | 三星ダイヤモンド工業株式会社 | 強化ガラス基板のスクライブ方法およびスクライブ装置 |
| CN103359925B (zh) * | 2012-03-27 | 2016-04-27 | 三星钻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强化玻璃基板的刻划方法及刻划装置 |
| US20140144965A1 (en) * | 2012-11-29 | 2014-05-29 | James William Brown | Method to manipulate brittle material sheet compound shape |
| JP2015143174A (ja) * | 2013-12-27 | 2015-08-06 | AvanStrate株式会社 |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シートガラスのスクライブ装置、及びガラス板の製造装置 |
| JPWO2015129252A1 (ja) * | 2014-02-25 | 2017-03-30 | 坂東機工株式会社 | ガラス板の加工方法及び加工装置 |
| CN108025940B (zh) * | 2015-11-17 | 2020-11-13 |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 玻璃板的刻划方法及玻璃板的刻划装置 |
| JP6628032B2 (ja) * | 2015-12-21 | 2020-01-08 |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 ガラス板の製造装置 |
| JP6589620B2 (ja) * | 2015-12-21 | 2019-10-16 |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 ガラス板の製造装置 |
| JP6647680B2 (ja) * | 2016-05-31 | 2020-02-14 |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 JP6757496B2 (ja) * | 2016-12-02 | 2020-09-23 |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 |
| JP6838373B2 (ja) * | 2016-12-02 | 2021-03-03 |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 板ガラスの製造方法及び板ガラスの折割装置 |
-
2020
- 2020-10-06 JP JP2021554243A patent/JP7624162B2/ja active Active
- 2020-10-06 KR KR1020227007576A patent/KR20220093088A/ko active Pending
- 2020-10-06 CN CN202080046645.2A patent/CN114025931B/zh active Active
- 2020-10-06 WO PCT/JP2020/037859 patent/WO2021085052A1/ja not_active Ceased
Patent Citations (3)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JP2008019102A (ja) * | 2006-07-10 | 2008-01-31 |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WO2013035528A1 (ja) * | 2011-09-09 | 2013-03-14 |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 帯状板ガラスの割断方法及び割断装置 |
| JP2017226549A (ja) * | 2016-06-20 | 2017-12-28 |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 板ガラス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WO2021085052A1 (ja) | 2021-05-06 |
| JP7624162B2 (ja) | 2025-01-30 |
| CN114025931A (zh) | 2022-02-08 |
| KR20220093088A (ko) | 2022-07-05 |
| JPWO2021085052A1 (zh) | 2021-05-06 |
Similar Documents
|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 JP4947488B2 (ja) |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 CN109923079B (zh) | 玻璃板的制造方法 | |
| US8146386B2 (en) | Constant force scor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using same | |
| CN103347828B (zh) | 玻璃板的切断方法及玻璃板的切断装置 | |
| CN102656105B (zh) | 从激光刻划的弯曲玻璃带的玻璃板分离 | |
| CN114025931B (zh) | 玻璃板的制造方法以及玻璃板的制造装置 | |
| JP4325784B2 (ja) |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切断方法 | |
| JP2013514259A5 (zh) | ||
| JP2001002437A (ja) | ブレイク装置 | |
| JP4205664B2 (ja) | 脆性材料のスクライブ方法及びスクライブヘッド並びにこのスクライブヘッドを備えたスクライブ装置 | |
| CN115427363B (zh) | 玻璃板的制造方法、玻璃板的制造装置以及玻璃板 | |
| JP4379807B2 (ja) | ガラス板の切断分離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 CN115427362B (zh) | 玻璃板的制造方法 | |
| CN114929636A (zh) | 玻璃板的制造方法 | |
| CN118696013A (zh) | 玻璃板的制造方法以及玻璃板的制造装置 | |
| CN112895183B (zh) | 一种裂片装置 | |
| JP2002047022A (ja) | ガラス板の分断方法及び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 | |
| WO2024225064A1 (ja) |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 |
| CN117858850A (zh) | 玻璃板的制造方法以及玻璃带的切断装置 | |
| JP2022151004A (ja) | ガラスフィルム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 |
| CN116583388A (zh) | 板玻璃的制造方法以及割断装置 |
Legal Events
|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GR01 | Patent grant |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