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5106B - 一种引流装置、引流方法以及引流装置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引流装置、引流方法以及引流装置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425106B CN114425106B CN202011095444.XA CN202011095444A CN114425106B CN 114425106 B CN114425106 B CN 114425106B CN 202011095444 A CN202011095444 A CN 202011095444A CN 114425106 B CN114425106 B CN 11442510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be
- drainage
- balloon
- pipe
- clamp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10000001035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1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6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7
- 210000005077 saccul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8
- 238000011049 fi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7
- 239000002775 capsu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0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1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2657 fib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29920002545 silicone oil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0214 mouth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29920001343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4810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08000031481 Pathologic Constriction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41000252185 Cobitidae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36262 stenosi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08000037804 stenosis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572 peristal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41000283070 Equus zebra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6254 polymer film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314 lubric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279 drainage procedure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06010061218 Inflammation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4054 inflamma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10000000232 gallbladd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3
- 210000002784 stomac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7
- 210000001519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5
- 210000002700 uri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5
- 210000003708 urethr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4
- 210000003932 urinary bladd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7514 tu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29920002725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9
- 210000000683 abdominal cav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8
- 210000001198 duoden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2496 gastr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10000002307 prostat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8
- 229920001577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7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FAPWRFPIFSIZLT-UHFFFAOYSA-M Sodium 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Na+].[Cl-] FAPWRFPIFSIZLT-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1282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4952 Poly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10000000436 anu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4
- 210000003928 nasal cav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4
- 229920002647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10000001630 jejun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3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2
- 208000015181 infectious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2
- 150000003673 uretha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10412 per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1780 sodium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WNLRTRBMVRJNCN-UHFFFAOYSA-N adipic acid Chemical group OC(=O)CCCCC(O)=O WNLRTRBMVRJNC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10000003238 esophagu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20000098 polyolef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0
- 210000000664 rect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06010028980 Neopla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9
- 210000000038 che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9
- 210000001953 common bile duc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9
- 210000005070 sphinct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38 stim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10000003462 ve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9
- 206010030113 Oede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8
- TVIDDXQYHWJXFK-UHFFFAOYSA-N dodecanedioic acid Chemical group OC(=O)CCCCCCCCCCC(O)=O TVIDDXQYHWJXF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NAQMVNRVTILPCV-UHFFFAOYSA-N hexane-1,6-diamine Chemical group NCCCCCCN NAQMVNRVTILPC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5000016709 nutritio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20001643 poly(ether keto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861 polyme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10000003815 abdominal wa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7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7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40079593 drug Drug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976 improv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968 intesti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1989 nasopharynx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6
- 150000001336 alke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0941 bi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3445 biliary trac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71 blow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JBKVHLHDHHXQEQ-UHFFFAOYSA-N epsilon-caprolactam Chemical group O=C1CCCCCN1 JBKVHLHDHHXQE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3041 ligame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4185 liv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27939 mictur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5764 nutr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JRZJOMJEPLMPRA-UHFFFAOYSA-N olefin Natural products CCCCCCCC=C JRZJOMJEPLMPR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5 peristalsi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08000033809 Suppur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0013 bile duc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684 chro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748 compress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2747 oment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3899 peni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1187 pyloru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PBLZLIFKVPJDCO-UHFFFAOYSA-N 12-aminododecanoic acid Chemical group NCCCCCCCCCCCC(O)=O PBLZLIFKVPJDC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06010004446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JHWNWJKBPDFINM-UHFFFAOYSA-N Laurolactam Chemical compound O=C1CCCCCCCCCCCN1 JHWNWJKBPDFIN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2302 Nylon 6,6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572 Nylon 6/12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04403 Prostatic Hyperplas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1361 adipic acid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1037 adipic aci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31513 cys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598 dipp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295 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0416 exudates and transudat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3608 fec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876 he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50000002576 keto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338 local blood flow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338 necro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BDJRBEYXGGNYIS-UHFFFAOYSA-N nonanedioic acid Chemical group OC(=O)CCCCCCCC(O)=O BDJRBEYXGGNYI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5097 nutrien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1652 poly(etherketoneketo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CXMXRPHRNRROMY-UHFFFAOYSA-N sebacic acid Chemical group OC(=O)CCCCCCCCC(O)=O CXMXRPHRNRROM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28327 secr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4872 soft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356 surgical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753 texti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06010048946 Anal absc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JOYRKODLDBILNP-UHFFFAOYSA-N Ethyl ur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COC(N)=O JOYRKODLDBIL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62575 Muscle contractur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5662 Paraffin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36790 Productive cough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00269 absc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125000001931 aliphat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47 cardia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072 col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06111 contractur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3872 defe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50000002170 ether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4907 glan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943 imp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02 inf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03243 intestinal obstru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0936 intesti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228 intrahepatic bile duc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94 irr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28867 ischem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2445 nipp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0056 orga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150000008116 organic polysulf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300 oropharynx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6112 polar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594 polymer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783 reinforcing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802 sput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24794 sputu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6132 styrene block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169 thermo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6344 thermoplastic co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6346 thermoplastic polyester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416 thermosoftening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GUOSQNAUYHMCRU-UHFFFAOYSA-N 11-Aminoundecanoic acid Chemical group NCCCCCCCCCCC(O)=O GUOSQNAUYHMCR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SLXKOJJOQWFEFD-UHFFFAOYSA-N 6-aminohexanoic acid Chemical group NCCCCCC(O)=O SLXKOJJOQWF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03445 Ascit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VTYYLEPIZMXCLO-UHFFFAOYSA-L Calcium carbonate Chemical compound [Ca+2].[O-]C([O-])=O VTYYLEPIZMXCLO-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63560 Excessive granulation tissu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2843 Hemorrhag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05 High-molecular-weight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5924 Lithia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410 Micro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571 Nylon 11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299 Nylon 12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189 Nylon 4,6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292 Nylon 6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305 Nylon 6,10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33 PVDF bin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33645 Pancreatit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96 Poly ether ether ket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328 Polyvinylidene chl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99 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46555 Urinary reten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52428 Wound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015 abdome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60 aram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TZCXTZWJZNENPQ-UHFFFAOYSA-L barium sulfate Chemical compound [Ba+2].[O-]S([O-])(=O)=O TZCXTZWJZNENPQ-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954 brai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93 cadm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192 cholecystectom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7976 chronic inflamm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020 chronic inflam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87 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459 common hepatic duc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04 debrid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02 di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39 di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JMLPVHXESHXUSV-UHFFFAOYSA-N dodecane-1,1-diamine Chemical group CCCCCCCCCCCC(N)N JMLPVHXESHXUS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83 duode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64 dys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01 extrusion blow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195 fasci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550 fe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1389 fruit/vegetable ju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126 granulation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19 gre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513 impla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338 in vitro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57 inflamm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66 inser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990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2 irri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973 irr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16 latex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26 latex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5228 liver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684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02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11 maligna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00010 microbial pathogen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658 micro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5036 nerv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8 niob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407 pai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277 pancreatic duc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33675 panniculit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575 patholog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1000003144 pneumothorax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707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530 polyetherether keto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306 polyurethane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33 polyvinylidene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981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KIDHWZJUCRJVML-UHFFFAOYSA-N putrescine Chemical group NCCCCN KIDHWZJUCRJVM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744 reinfor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345 respiratory syste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60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66 seal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99 sigmoid col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20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304 subcutaneous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52 swallow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225 therapeu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115 thoracic cav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779 thoracic wa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785 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85 urina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92 vasc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QNRATNLHPGXHMA-XZHTYLCXSA-N (r)-(6-ethoxyquinolin-4-yl)-[(2s,4s,5r)-5-ethyl-1-azabicyclo[2.2.2]octan-2-yl]methanol;hydro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C([C@H]([C@H](C1)CC)C2)CN1[C@@H]2[C@H](O)C1=CC=NC2=CC=C(OCC)C=C21 QNRATNLHPGXHMA-XZHTYLCX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00050 Abdominal adhesion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0197 Acute Cholecystit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02091 Anaesthes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5143 Bacterial infe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61698 Bladder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631457 Cannul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8380 Chemical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08614 Cholecystitis acut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5841 Cholecystokini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800001982 Cholecystokin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4845 Cholecystolithia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391944 Commicarpus scand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10774 Constip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7518 Cu Z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7752 Cu-Z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7943 Cu—Z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11985 Decubitus ulc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9505 Deglutition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13613 Double uret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17533 Fungal infe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43261 Hevea brasiliens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58914 Hypotonic urinary bladd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484259 Lacun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62062 Larg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465754 Metazo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8643 Mn—Si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49816 Muscle tight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1888 Mycos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459 Nitril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2151 Pleural effu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93 Polystyr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72 Polyvinyl alcoh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4210 Pressure Ulc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2287 Prolap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51482 Prostatomegal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4680 Rectal Fistul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5634 Rectal Neoplas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4189 Sclero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41101 Small intestinal obstru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4933 Ter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7570 Zn-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7610 Zn—S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005 anaesthesia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02156 anal fistul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872 anastomosi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864 aqueous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231 aramid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235 aromatic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82 arthroplast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80 bacter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2362 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8 bar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DSAJWYNOEDNPEQ-UHFFFAOYSA-N bar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Ba] DSAJWYNOEDNPE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40 bl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530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204 blood vesse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549 butyl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019 calcium carbona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29 carbon bla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41 carbon nanotub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393 carbon nanotub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845 cartilag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512 chemothera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3167 cholangit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1352 cholecystit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107137 cholecystokini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1883 cholelithia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49 cleanli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9742 colonic neopla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72 contrast media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586 coronary angi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093 cyano group Chemical group *C#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911 die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213 die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16 dilat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90 disso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069 ear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713 exacerb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29 fi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46 foo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06 food intak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631 food intak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3 gall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051 gastric juic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736 gastrointestinal conte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943 hot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6 hydro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20718 hyperplas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55 ileostom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05 ile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8384 ileu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27 in vivo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61 inert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02 injection blow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0214 inner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78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244 kidney pelvi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40 kni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98 laser cu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1056 liquid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8 load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690 local anesthesia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72 mea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83 med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75 menstr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QSHDDOUJBYECFT-UHFFFAOYSA-N mercury Chemical compound [Hg] QSHDDOUJBYECF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3 mercur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092 metal group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13 microb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877 mucos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400 mucous membra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52 natural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94 natural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237 neck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074 necrotic cell dea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825 nitril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113 non-polar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20 organic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399 orthope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04 osmo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3 palla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695 paranasal sinu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197 pelvi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303 peritone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53 phys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66 physiolog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504 physiological saline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697 plati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084 poly(chlorop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223 polysty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451 polyvinyl alcohol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915 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00 polyvinyl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80 postope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7497 prostate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061 pubic symphysi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85 radioa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2 reflux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000 reproductive trac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271 res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764 rhythm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49 sedi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87 sel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53 sens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58 se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45 silicone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IZTQOLKUZKXIRV-YRVFCXMDSA-N sincalide Chemical compound C([C@@H](C(=O)N[C@@H](CCSC)C(=O)NCC(=O)N[C@@H](CC=1C2=CC=CC=C2NC=1)C(=O)N[C@@H](CCSC)C(=O)N[C@@H](CC(O)=O)C(=O)N[C@@H](CC=1C=CC=CC=1)C(N)=O)NC(=O)[C@@H](N)CC(O)=O)C1=CC=C(OS(O)(=O)=O)C=C1 IZTQOLKUZKXIRV-YRVFCXMD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91 sk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93 sla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813 small intesti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4680 small intestine neopla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48 styrene butadie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81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4891 sympto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435 tend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560 therapeutic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19 thicken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888 thoracic abdominal cav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8 ti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451 tissue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827 tissue damage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37 trache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627 tracheal intub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054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33 trauma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269 treatment regime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944 turbinat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6533 urinary bladder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71 vacuum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11 vegetabl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9663 wound he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14 wound repai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09—Making of catheters or other medical or surgical tub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21—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 A61M25/002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by the form of the lumen, e.g. cross-section, variable diamete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5/005—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with embedded materials for reinforcement, e.g. wires, coils, braid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5/005—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with embedded materials for reinforcement, e.g. wires, coils, braids
- A61M25/0052—Localized reinforcement, e.g. where only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atheter is reinforced, for rapid exchange guidewire por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5/0054—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with regions for increasing flexibilit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68—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eter tip, e.g. shape, atraumatic tip, curved tip or tip structur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68—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eter tip, e.g. shape, atraumatic tip, curved tip or tip structure
- A61M25/007—Side holes, e.g. their profiles or arrangements; Provisions to keep side holes unblocke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8—Strength or flexi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eter tip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A61M25/1011—Multiple balloon cathet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A61M25/1018—Balloon inflating or inflation-control devic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A61M25/1025—Connections between catheter tubes and inflation tub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A61M25/1027—Making of balloon cathet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与所述引流管连接的卡位球囊,卡位球囊填充物,连通管及锁闭装置,以及,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引流装置中的支架管;至少一段引流管管壁为柔性管壁。所述引流装置在非引流状态时,引流通道的柔性引流管管体随形性能好,对引流管周围组织挤压、扩张程度小,局部炎症反应轻;需要引流时,支架管沿着引流管壁内侧移动到引流通道狭窄部位,完成引流过程。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制作卡位球囊、引流管、连通管以及与三者相关结构的制作方法,首先制作基本管路,随后对该基本管路进行加工、组合、配置相关配件。本发明所述引流装置同样具有逆向输送作用,尤其是在上段消化道的食物输送中起重要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流装置及引流方法、以及一种该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医学引流的目的是将积存于体腔内、关节内、器官或组织内部的气体、液体(包括血液、脓液、炎性渗液、胆汁、胃液、肠液、尿液、分泌液等)引离原处和排出体外,以防止在体腔或手术野内蓄积,继发压迫症状、感染或组织损害。通过观察引流情况还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血液、渗出液及组织分泌液、气体等通过引流后,可以达到减轻局部压力、减少液体或气体对周围组织的损害作用、减少合并感染的可能性、有利于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和促进伤口愈合等目的。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常需放置各种引流管。
在对引流腔隙的引流物进行引流的同时,在许多情况下需要向引流间隙输入物质,比如说各种药物、清洗或冲洗液体、食物、放射学检查的对比剂,特殊情况下这种将流体反向灌注的过程可能早于引流过程,比如向置于胃部的胃管输入钡剂进行x线检查,如果发现消化道运转通畅,则不必进行胃肠减压引流,可以直接给予输入食物,尤其是流质食物。在一些特殊的前列腺疾病或膀胱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反复向膀胱输入冲洗液或者药物。所以引流间隙引流物被引流的同时往往需要输入药物,这些药物通常以流体形式或被流体携带进入引流间隙,在特殊的情况下可能仅需要向引流间隙输入物质就能完成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引流装置进行单纯引流就不能解决问题,还需要兼具输入流体类物质的功能,尤其是能够通过狭窄部位将流体类物质反复输入。
目前为大众所熟知的引流管多为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为了维持引流过程流畅,引流管必须保持一定的刚度来抵抗引流通道持续性或间断性扭曲、挤压、牵拉,并以此来维持管腔在空间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另一个方面,为了使引流更为通畅,尤其是当需要引流一些粘稠度高的液体或者是含有颗粒物或者含有组织团块的时候,采用尽可能大的管腔的引流管的引流效果更好,也更加不容易阻塞;但是同等条件下更大的管腔意味着对引流通道更大力量的扭曲、挤压、牵拉,这必然引起引流通道及周围软组织张力升高,进而引起局部血液循环减少、使得局部更容易引起炎症状态,局部抵抗力下降进而容易诱发细菌性或者真菌性感染。
临床医学中表现得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留置导尿后局部的不适甚至是疼痛,尤其是老年男性病人常常因为前列腺增生使得尿道前列腺部扭曲狭窄,排尿阻力增大,排尿费力,排尿过程断断续续、滴沥不尽,不得不采取口服药物、导尿术、前列腺相关手术等治疗措施,手术后也需要留置导尿一段时间维持尿路通畅。传统导尿管是一种硬度高的高分子材料管,尽管在置入的时候会用液体浸湿导尿管表面,或者在表面涂敷各种润滑材料,甚至有些厂商的导尿管表面预先做了各种表面处理和材料涂敷使得导尿管更加光滑、组织友好性更突出;但是传统导尿管为一圆管状结构,当导尿管被安置完毕,从前列腺整体上看,由于导尿管的置入增加了前列腺包膜内部质量和体积,增加了前列腺包膜的张力;从尿道前列腺部局部来讲,经过前列腺部的导尿管管壁无法与扭曲狭窄的尿道相吻合,必然导致某些尿道局部及相邻的前列腺组织承受到的张力比整个前列腺平均水平要高,这些地方受到的张力损伤及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的程度最明显,这些局部的损伤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局部炎症水肿,局部水肿的出现很大可能导致前列腺部张力增加,此过程恶性循环导致前列腺无法自我调控,进入长时间慢性炎症状态。不只如此,由于前列腺的开口本身就位于尿道前列腺部,传统导尿管置入扭曲狭窄的尿道前列腺部必然直接或间接对前列腺开口部位造成张力改变,前列腺开口处软组织受到同样的张力损伤及张力损伤引起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的影响,从而引起前列腺开口处炎症发生,进而引起前列腺感染状态。
放置鼻胃管是医学上很常见的处理措施,由于吞咽功能障碍进食水困难、引流胃肠道液体等情况,需要经鼻腔放置鼻胃管,同样作为一种刚性高分子材料管,鼻胃管在经过鼻腔和鼻咽部时,由于鼻腔壁、鼻甲及鼻咽部多为软骨、骨性结构,其表面仅有少量软组织及粘膜覆盖,可变形余地少,鼻胃管途径此处被弯折,鼻胃管被弯折时局部结构的着力点的面积小,鼻胃管被弯曲的应力集中于较小范围,对鼻腔和咽后壁的刺激引发鼻腔和鼻咽部严重的不适和损害。同样的道理,经鼻空肠管、鼻胆管也对鼻咽部鼻腔造成同样的不适感和损害。
另外,在幽门以下输入食物,食物反流风险低很多,对于幽门以下的消化道需要放置引流管的时候,目前常见的胃管并不能顺利通过盲插的办法通过幽门。另外,在胰腺炎的情况下,将流体食物输入到屈氏韧带以下的消化道更有助于减轻胰腺负担,有利于疾病康复,使用一般的传统空肠管通过盲插的办法很难完成屈氏韧带以下的消化道置管。
消化道肿瘤、炎症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往往造成病人肠梗阻,使病人丧失了进一步从消化道摄取营养的渠道,非消化道营养增加了感染风险和经济负担,并且其营养效果也不如经消化道营养。对于上消化道梗阻可以进行胃造瘘置入胃部造瘘管,也可以行空肠造瘘放置空肠管维持食物摄入;对于回肠和结肠部位的梗阻需要解决消化道梗阻问题,一般的方法包括通过结肠或回肠造瘘及人工肛门成型术解决粪便排除途径,这种方法在感觉体验上往往不被接受,一种经口、或者经肛门、或者经体表穿刺放置管道来解决营养问题,同时及时排除粪便就很有必要。
在一些血气胸需要置管引流的时候,引流管需要穿过两根肋骨之间的间隙,因为要引流的量大,管径属于所有传统引流管中最大一类,引流管要保持足够的刚度很重要,管壁及固定用缝线对局部皮肤牵拉造成局部不适,尤其是在改变卧位的时候这种不适就更明显。有些病人甚至因为放置了硬度较高的胸腔引流管限制了体位的摆放,增加了全身特殊部位皮肤受压的机会,增加了压疮发生的可能性;当病情逐步稳定,胸腔积液或气体引流量逐渐减少的时候,就没有必要维持大引流量的设置,原先放置的管路就不合适了,此时如果再维持原来的大口径设置就增加了病人的不适,承担了不必要的局部炎症风险。
身体的某些器官比如说肝脏会形成的囊肿,在囊肿发展到一定大小的时候就会影响肌体的正常运转,穿刺引流是一种解决方法,既往的方法包括放置一段刚性引流管,同样具有引流管阻塞及皮肤出口不适感的缺点。
在一些化脓性疾病发病后,特别是一些慢性化脓性疾病,尤其是肛门周围脓肿及后期的肛瘘,感染局部拥有复杂的窦道,局部包括慢性肉芽组织、病原微生物及坏死组织。感染部位周围有重要结构(比如肛门括约肌),不可能将所有坏死组织手术清除干净达到一期愈合目标,往往需要手术中放置引流管,术后继续一段时间引流,将渗出物、脱落的坏死组织、部分病原微生物引流出来,减轻局部张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延期愈合的目的。另外一种情况是肌体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复杂的长时间的麻醉及手术操作,医生只能简单地处理积液部位,有些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的简单的引流管放置术。常规放置的引流管存在管路侧孔阻塞,引流效果下降的问题,同时一般管路对皮肤出口处的接触刺激会影响使用感受。
因为微生物感染、物理化学因子损伤、肿瘤、缺血等原因造成的慢性窦道是不规则的,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即使手术也只能够切除大部分窦道,剩余部分也是复杂的,传统引流管存在着不能很好地与窦道相吻合的问题,窦道的局部存在张力过高的损伤机制(如前所述),同时窦道本身就处在慢性炎症状态,新的更大范围炎症被诱发出来的可能性增加,从而影响愈合过程。
总之,维持引流的稳定与通畅往往是治疗所需要的,传统的引流管管径越大引流能力越强,越不容易阻塞,但是管径越大的传统引流管对引流通道,特别是对局部狭窄扭曲不规则的引流通道损伤越大。传统引流管引流能力与对引流通道本身的损伤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本发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引流装置引流能力与引流装置对引流通道的损伤的矛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疗装置和医疗套件,所述医疗装置和医疗套件便于尽可能温和、高效地对被引流间隙进行间断或持续引流,由此避免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缺点。更优选地,所述医疗装置和医疗套件特别适合被引流物需要经过一个易损区域,比如增生的前列腺、两个肋骨间隙、有炎症的皮肤或皮下软组织、以及有炎症的肌肉神经肌腱血管骨骼等组织、易被碰触的皮肤出口处;优选地,适合引流通道附近有不容易变形的结构,比如经过鼻腔;优选地,适合消化道远离口腔部位的引流与灌注,本发明所提供的引流装置和引流套件具有更低局部炎症诱发风险和更高的效率及使用舒适度。
此问题通过本发明提出的医疗装置和本发明提出的医疗套件适当地解决,另外通过本发明提出的制作引流装置中卡位球囊及相连接结构制作方法为引流装置制作提供了帮助,本发明还给出了优选实施方式;另外,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引流方法,为引流装置的实施提供了帮助,本发明还提出了优选实施方式。
通过如说明书中定义的用于引流的治疗装置和治疗方法进一步适当地解决了本发明潜在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医疗装置对各种流体引流(优选地液体,特别是被储留的尿液)特别有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引流装置中引流管腔无特别限制液体流动方向的导向结构,引流装置中液体的流动方向受控于引流装置头尾两端液体的压力差,所以在不改变引流装置结构的前提下,本发明所涉及的引流装置同时具有向引流腔隙输入流体的作用。为方便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结构及设计思想,本说明书主要针对引流过程进行阐述,与引流过程相反的输入过程通过相关专业的专业人员能够凭常识理解。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引流装置,所述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与所述引流管连接的卡位球囊,隔离件,卡位球囊填充物,填充物充放附件,以及,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引流装置中的支架管,所述引流管至少一部分包括柔性材料。
引流是指医学上利用管道将流体物质转移到体外;灌注是为了更好的引流或治疗目的,利用管道的输送作用将药物、冲洗液、营养液等输送到特定腔隙。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往往以其中引流作用或灌注作用之一为主,甚至是只是利用了其中一个作用,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双向流体转移作用,可以将本发明的装置或方法称为引流灌注装置,为描述方便期间,通常称呼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为引流装置或引流方法;一个方面为了更好的引流,所有的实施例中的引流装置均可以向引流通道或引流腔隙输送冲洗液、药物;在一些特殊的实施例中,例如胃部引流管在某个时间段、甚至整个使用过程中的主要目的就是输送营养物,为了达到输送流体的目的,在一些特殊实施例中,专门配有贴敷在引流装置上独立的输入管道,用来配合持续性冲洗治疗方案。本发明中所述引流管、引流装置、引流方法在不特定说明的情况下,等同于灌注管、灌注装置、灌注方法,为了全文统一及描述方便,本说明书主要对引流过程或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引流间隙是引流物聚集所在的空间,这个空间大部分的壁可以产生引流物,也可以是引流物通过与引流间隙相连通的孔由别处输送而来。
引流间隙包括身体本身具有的空隙,例如气管、鼻窦、胃、食管、肠腔、膀胱、子宫腔、阴道穹窿部、胸腔、腹腔、盆腔、肾盂、关节腔、胆囊、胆管、心包腔、脑室以及发生于身体各部位的囊肿;引流间隙也包括一些由于感染、创伤、肿瘤、缺血出血、化学损伤等因素诱发的组织溶解吸收或者脱离固有位置造成的腔隙;引流间隙还包括为解决疾病而采取的外科操作对肌体内部结构完整性所做的破坏而形成的腔隙,例如肿瘤切除、矫形手术、脓肿清创、器官移植、假体植入,创伤修复所形成的腔隙。
引流通道是引流物从引流腔隙离开肌体所经过的组织管道,包括身体固有的与外界相通的管道如呼吸道、生殖道、鼻窦及鼻腔、消化道,以上腔隙与身体体表在正常情况下都有固有的开口。
引流通道还包括通过手术操作制作出来的孔道,包括临时孔道或者永久性孔道,如胃造瘘、空肠造瘘、膀胱造瘘、各种身体固有腔隙的穿刺引流通道,引流通道还包括由于组织受到感染、化学因子损伤、肿瘤、缺血坏死、创伤以及手术操作造成的非身体固有通道;这些人为制作出来的通道开口可以在体表的表面,也可以开口在人体各种固有引流通道的壁上。
引流通道与引流间隙之间的接口为引流通道内口,引流液被输送出体外,引流通道在体表的开口是引流通道外口。引流间隙与引流通道之间的界限在一些脓肿窦道引流情况下比较模糊,例如各种脓肿由深部逐渐向皮肤扩张最终在皮肤上形成外口,脓液产生及聚集之处立体分布复杂,卡位球囊往往被放在脓腔的最远部,或者腔隙最大之处,引流管引流孔分布范围适当扩大有利于充分引流,尤其是卡位球囊近侧具有更长的引流管段设有引流物入口,该引流管入口分布段尽可能覆盖能够产生引流物的引流通道,有利于脓液及坏死组织引流;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甚至可以采用多个引流装置进行引流。
通常情况下引流通道中狭窄部位表述的是引流通道中对于引流液自然流出具有减缓引流物流出或完全阻止引流物流出的部位,例如尿道前列腺部、尿道括约肌部、肛肠的肛门括约肌部、引流通道穿过筋膜皮肤等处,由于本发明中引流管包括柔性材料,其柔性材料管管腔往往为潜在性管腔,随着引流通道延长、引流液体粘稠度升高等因素造成引流液通过的速度过于缓慢,即使引流通道处于正常的均匀的组织间隙或通道中,这种情况也属于引流通道狭窄的一种;尤其是在需要使用负压源来促进引流物流动速度的情况下,从引流物入口到负压源接口处的柔性管道均需要支架管的支撑,柔性的管道在负压下无法完成引流操作,负压引流下的柔性引流管所经过的引流通道也属于引流通道狭窄部位的一种,本发明中柔性管路长度占总引流管长度的比值的优选值包括5%至99%。
出于本发明的目的,所有关于方向及相对位置的表述做如下统一安排。图例中的左侧代表阅读者的左侧方向,图例中的右侧代表阅读者的右侧方向。左侧代表了图例所表示的头侧方向、远侧方向、远心方向,同时图例中由“A”、“B”等表示两种结构顺序或先后次序的情形下,“A”所指的结构或方向位于左侧;右侧代表了图例所表示的尾侧方向、近侧方向、近心方向,同时图例中由“A”、“B”等表示两种结构顺序或先后次序的情形下,“B”所指的结构或方向位于右侧;出于本发明的目的、图例中“0”刻度位于头端,大于零的数值位于“0”刻度右侧,更大的刻度位于更右侧方向。出于本发明的目的,一个方面,说明书中的刻度表示该引流装置上的具体刻度标识,另一个方面说明书中所指的刻度表示该处距离该结构头端的实际距离。
出于本发明的目的,说明书中所提到的“远”是指远离该引流装置操作者的方向,“近”是指接近该引流装置操作者的方向。
本发明中充放附件、填充附件、充填附件所表达意义相同。
说明书中引流物交通孔或口都表示引流物进入某个管道的入口,它们在引流装置中引流管或支架管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支架管入口或引流管入口。
在本发明的大部分实施例中,出于对卡位球囊和引流管进行体外定位的需求,在引流装置的卡位球囊、引流管、连通管、密封块、支架管等结构的全部或部分添加含有硫酸钡、碳酸钙、含铁微粒等物质,目的是增加对x线或电磁信号的吸收阻挡作用,从而实现在x线下或者电磁信号下显示其轮廓和位置。这与目前市面上的多数体内置入管道的定位方法一致。
在本发明中,厚度比表示一段管状结构中管壁厚度与该处管壁外表面周长之比,卡位球囊囊壁的厚度比表示卡位球囊囊壁的厚度与该卡位球囊填充物扩张状态下最大切面外缘周长的比值。
塑形比反应卡位球囊在塑形条约束下,在填充物填充压力作用下卡位球囊在塑形条轴向上向外扩张受到限制的程度;设塑形条与卡位球囊相连接的两个连接点间的距离为X,塑形条连接状态下向卡位球囊输入填充物,两个连接点的长度为X1;设定塑形条被当中切断情况下,在输入相同测试压力下向卡位球囊输入填充物,两个连接点的长度为X2;具有塑形功能的卡位球囊的塑形比用参数X1除以X2的百分数表示。该测试压力大于30cm水柱。
出于本发明目的,所有本发明所提及的刚性管的刚性都是指最低有限刚性,其实际意义在于刚性管表示在一定程度上径向不可压缩或者有限压缩,这个有限的程度是指要超过肌体组织局部对刚性管的径向挤压,例如引流管穿过的前列腺、筋膜、心包壁、胃肠壁、肋骨间隙等。要求引流装置中刚性结构能够承受径向挤压的压力。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刚性管包括支架管、移动式连通管尤其包括穿过密封块之刚性部分、破毁刀具管部、破毁套管之外套管和内套管、引流装置输送导管、推送管等。一些实施例中密封块边缘、引流管及固定式连通管近端接口处也有少量刚性结构被采用,主要是便于固定和握持。
出于本发明的目的,采用管路十字交叉压扁实验来测量刚性管径向抗压强度,具体方法:两块正方形平板作为底板和顶板,平板的材质为不锈钢或玻璃,厚度大于3mm,平板边长为100mm,一块为底板,另一块为顶板,两者水平设置,其边缘互相平行;柔性输压软管,输压软管周长等于被测试刚性管周长,测试过程中,输压软管输入液体后其管壁周长被扩大,在测试过程中,输压管周长扩大的幅度低于10%,输压软管长度不限,以透明者尤宜,输压软管的硬挺度实验方法及硬挺度优选数值参考本发明中引流管柔性材料的选用方法和优选数值。被测量刚性管长度等于其本身周长,被测试刚性管截取之处距离其堆放状态下头端距离不少于300mm,截取被测试段刚性管路过程中应在被截取部位插入圆型支撑砧木,该砧木周长比被测试管路管壁内侧周长稍小,取材完毕后该刚性被测试管肉眼外观为圆管状结构,表面不得出现折痕、凹陷或突起,被测试管路切口处所在平面垂直于被测试管路轴心。被测试管路被水平放置于底板上中心位置,其中心轴线与测试底板一个边相平行,并且其中心轴的中点到底板各边的距离相等,底板与水平面平行;将输压管与被测试管中心位置交叉放置,输压管与被测试管轴心相垂直,柔性输压管以垂直于被测试刚性管轴线方向向两侧延伸出两片测试板间隙,输压管两端分别从顶板两侧向上延伸。输压管的厚度比优选值包括0.001至0.03。
顶板位于底板正上方,顶板各边与底板各边分别平行,顶板呈水平状态下降,降至两板距离达到开始测试距离L1,L1=Dc+2Hs+2Hc,Dc表示被测试刚性管路原始管腔直径,Hs代表输压管管壁厚度,Hc表示被测试刚性管路管壁厚度。输压软管的壁厚与其本身周长的比值越小,柔软程度越大,对实验数据的影响程度越小。在完全理想状态下输压软管足够柔软的情况下,输压管路在重力作用下其管壁会贴合在一起,输压管路水平放置时,其边缘的转弯半径等于输压管路的厚度Hs,当两块测试版距离为L1时,被测量刚性管路只是受到自身重量以及与之相接触的输压管路重量的影响;实际情况下,输压管路被完全压扁时总要产生一个抵抗力,所谓完全压扁是指输压管路被压变扁时,其两边缘的转弯半径为其管壁厚度;所以当顶板和底板距离为L1时,被测试管路还要受到输压管路变形带来的压力,测试点刚性管管腔高度W1要小于Dc,
测试点表示顶板和底板之间被测试刚性管轴心线与输压管轴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交叉点;测试点刚性管管腔高度W表示测试点所在垂直线与测试点刚性管内壁的两个接触点之间的距离,反应的是水平放置的被测试刚性管路管腔中心点的管腔高度。
W1与Dc的比值越接近1说明被测试刚性管相对于输压管越不容易变形,被测试管的相对径向强度越大,输压管的相对柔软程度越好,实验结果越精确,本方法要求W1与Dc的比值大于85%。
在顶板和底板之间的距离为L1时,向输压管注入水,被测试管与输压管交叉处受到顶板和底板的限制,被测试管受到来自输压管静水压的压迫,进一步被压扁变形,此时的被测试管的管路内测试点管腔高度为W2,当W2与W1的值达到0.5的时候,输压管水柱的相对高度为H50,H50的值=底板表面至输压管水柱凹面底部的高度-W2-2Hc-Hs。
W的观察计算办法,采用在底板边缘垂直树立刻度尺,刻度尺的0点位于底板上表面,观察者眼睛与被测试刚性管道内部上部中央最低点保持同一水平位置,该最低点在刻度尺上的刻度减去测试管路壁厚度Hc就是被测试刚性管管腔高度W值。
本发明中刚性管的H50取值范围包括10cm水柱至5000cm水柱,优选地,30cm水柱至800cm水柱。H50反应的是一种压力,其他能够反映输压管路压力的实验方法同样有效,例如使用水银替代水来进行实验需要进行压力单位转换,使用空气替代水进行实验需要使用气压表测量压力,并进行相应压力单位转换。
本发明中刚性管状结构包含如下高分子化合物或者由如下化合物制作,这些化合物可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聚烯烃、聚酯、聚酰胺、聚氨酯、弹性体(诸如,热塑性弹性体)、聚醚酮、有机多硫化物、所述聚合物中的至少两者的共聚物和所述聚合物中的至少两者的混合物(掺合物)。
聚烯烃可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高分子量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四氟丙烯、聚六氟丙烯、所述聚烯烃中的至少两者的共聚物和所述聚烯烃中的至少两者的混合物(掺合物)。
聚酯可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所述聚酯中的至少两者的共聚物和所述聚酯中的至少两者的混合物(掺合物)。
聚酰胺可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聚酰胺6(ε-己内酰胺或ω-氨基己酸单元的聚合物)、聚酰胺66(六亚甲基二胺单元和己二酸单元的聚合物)、聚酰胺69(六亚甲基二胺单元和壬二酸单元的聚合物)、聚酰胺612(六亚甲基二胺单元和十二烷二酸单元的聚合物)、聚酰胺11(11-氨基十一烷酸单元的聚合物)、聚酰胺12(月桂内酰胺酸单元和ω-氨基十二烷酸单元的聚合物)、聚酰胺46(四亚甲基二胺单元和己二酸单元的聚合物)、聚酰胺1213(十二烷二胺单元和十二烷二酸单元的聚合物)、聚酰胺6/12(己内酰胺单元和月桂内酰胺单元的聚合物)、聚酰胺66/610(六亚甲基二胺单元、己二酸单元和癸二酸单元的聚合物)、所述聚酰胺中的至少两者的共聚物和所述聚酰胺中的至少两者的混合物(掺合物)。
聚氨酯可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脂族聚碳酸酯型氨酯、硅聚碳酸酯型氨酯、聚醚型氨酯、硅树脂聚醚型氨酯、聚氨酯型醚、所述聚氨酯中的至少两者的共聚物和所述聚氨酯中的至少两者的混合物(掺合物)。
热塑性弹性体可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热塑性共聚酰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热塑性共聚酯、基于烯烃的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基于氨酯的热塑性弹性体、基于烯烃的交联热塑性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中的至少两者的共聚物和所述弹性体中的至少两者的混合物(掺合物)。
聚醚酮可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聚醚酮酮、聚醚醚酮、聚醚醚酮酮、聚醚酮醚酮酮、所述聚醚酮中的至少两者的共聚物和所述聚醚酮中的至少两者的混合物(掺合物)。
本发明中引流装置中卡位球囊、引流管、固定式连通管绝大部分、个别实施例中移动式连通管一部分材料为柔性材料,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引流装置的随形性,减少引流装置对引流通道的牵拉挤压损伤,减少该引流装置通过引流通道的阻力,另外的原因是通过柔性材料的可皱褶翻折的特性,为引流管轴向长度上的拉伸与缩短提供可能。
柔性材料使用2cm×10cm的试验片、通过以JIS L-1096的硬挺性A法中规定的悬臂试验法为基准的方法测定的、本发明该引流管柔性材料的硬挺度优选为低于15cm。如果所述硬挺度超过15cm,则有时柔软性不充分而不能顺应引流通道走行及形状。
在能够保持材料强度的基础上,柔性材料厚度越小,其本身越柔顺,本发明中柔性材料使用在引流管、连通管中,其厚度比优选值包括:0.001至0.12,优选地数值是0.005至0.02;柔性材料使用在卡位球囊中的时候,其厚度比优选值包括0.0001至0.01。
出于本发明的目的,柔性材料被使用在卡位球囊、引流管、固定式连通管、隔离件上,尤其是进入引流通道内部的部件,以及需要通过皱褶翻转为支架管运动提供空间的引流管管壁,本发明中进入引流通道的部件在满足抗撕裂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使用柔性的薄壁的材料降低通过阻力,提高使用舒适度。
出于本发明的目的,柔性材料包括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以及无纺布、纺织物、编织物、以及以上种类的联合使用;高分子薄膜可以与无纺布、纺织物、编织物分层成型,也可以分别成型后黏贴或焊接在一起。尤其包括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将高分子聚合物通过浸渍、涂敷等方法附加到纺织物上的制作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管管壁使用膨体聚四氟乙烯来制作,尤其包括双向拉伸的聚四氟乙烯管。
所述纺织物优选针织物,针织物中使用的纤维材料包括尼龙、聚四氟乙烯、聚氨酯、聚酯、聚烯烃、芳纶等聚合物纤维。
制作柔性管壁、卡位球囊囊壁以及涂布、浸渍到织物上的高分子化合物包含如下高分子化合物或者由如下化合物制作,这些化合物可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聚烯烃、聚酯、聚酰胺、聚氨酯、弹性体(诸如,热塑性弹性体)、聚醚酮、有机多硫化物、所述聚合物中的至少两者的共聚物和所述聚合物中的至少两者的混合物(掺合物)。
聚烯烃可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高分子量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四氟丙烯、聚六氟丙烯、所述聚烯烃中的至少两者的共聚物和所述聚烯烃中的至少两者的混合物(掺合物)。
聚酯可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所述聚酯中的至少两者的共聚物和所述聚酯中的至少两者的混合物(掺合物)。
聚酰胺可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聚酰胺6(ε-己内酰胺或ω-氨基己酸单元的聚合物)、聚酰胺66(六亚甲基二胺单元和己二酸单元的聚合物)、聚酰胺69(六亚甲基二胺单元和壬二酸单元的聚合物)、聚酰胺612(六亚甲基二胺单元和十二烷二酸单元的聚合物)、聚酰胺11(11-氨基十一烷酸单元的聚合物)、聚酰胺12(月桂内酰胺酸单元和ω-氨基十二烷酸单元的聚合物)、聚酰胺46(四亚甲基二胺单元和己二酸单元的聚合物)、聚酰胺1213(十二烷二胺单元和十二烷二酸单元的聚合物)、聚酰胺6/12(己内酰胺单元和月桂内酰胺单元的聚合物)、聚酰胺66/610(六亚甲基二胺单元、己二酸单元和癸二酸单元的聚合物)、所述聚酰胺中的至少两者的共聚物和所述聚酰胺中的至少两者的混合物(掺合物)。
聚氨酯可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脂族聚碳酸酯型氨酯、硅聚碳酸酯型氨酯、聚醚型氨酯、硅树脂聚醚型氨酯、聚氨酯型醚、所述聚氨酯中的至少两者的共聚物和所述聚氨酯中的至少两者的混合物(掺合物)。
热塑性弹性体可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热塑性共聚酰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热塑性共聚酯、基于烯烃的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基于氨酯的热塑性弹性体、基于烯烃的交联热塑性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中的至少两者的共聚物和所述弹性体中的至少两者的混合物(掺合物)。
聚醚酮可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聚醚酮酮、聚醚醚酮、聚醚醚酮酮、聚醚酮醚酮酮、所述聚醚酮中的至少两者的共聚物和所述聚醚酮中的至少两者的混合物(掺合物)。
引流管是走行在引流通道和引流间隙的管状结构,这个管状结构内部的管腔是引流物、药物、冲洗液、营养液离开或到达引流腔隙所经过的管路。该引流管包括:引流管头部、引流管体部。
本发明中引流管起到三个作用,一是引导作用,包括引导引流物和输入到引流间隙的液体、支架管、移动式连通管、破毁刀具及破毁套管、导引导丝;二是连接作用,引流管的一部分与卡位球囊相连接才能使得引流管与引流间隙和引流通道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三是隔离作用,引流管的一部分管壁作为引流管与所述卡位球囊、连通管之间的间隔,保持该填充物在卡位球囊及固定式连通管内部的密封性。
引流管长度指引流管头端至引流管尾端长度,随引流部位的不同,引流管的长度至少包括引流通道长度+体外部分以及位于引流腔隙的头部长度,引流管总长度选择范围包括50mm至7000mm。引流管周长范围包括5mm至80mm。
出于本发明的目的,一些实施例中引流装置中引流管体部末端的接口包括刚性材料,引流管管壁包括柔性材料,柔性管壁长度占引流管总长度的比值为5%-99%。
引流管头部和体部成型方式取自由以下方式项组成的组,包括:挤出成型、吹塑、压模、吸铸、涂覆、浸渍、真空沉积、缝制、粘结、焊接(包括振动焊接、热熔焊接)、以及至少以上两种方式的组合。加工过程还包括:引流管分层加工的情况下,头部和体部在同一层面包括不同的加工的方式,如对不同部位进行二次加热加压等物理方法;头部与体部局部加层加厚处理等。
在引流管头部与体部制作材料里可以加入高分子聚合物纤维材料的短切纤维,也可以将长纤维材料在引流管的加工过程中排列或者编织到引流管上,这些纤维材料排列方式取自由以下方式项组成的组:多根纵行单根纤维、多股纵行预编制纤维束、螺旋排列的多根纤维单丝、螺旋排列的多股预编制纤维束、多根单丝编织的网、多股预编制纤维编织束的网、以及至少以上两种方式的组合。
优选地,在使用纤维材料进行强化处理的情况下,引流管壁的强化纤维的排列方向方面讲,纵向纤维的数量大于横向纤维的数量;特别地,引流管管壁内层单纯采用纵向纤维强化。引流管纵向纤维主要承受引流管内部支架管通过时支架管头端对引流管内侧壁纵向摩擦力。同时纵向排列的纤维材料较少影响引流管在径向维度上的柔软性。
作为引流管体部和头部制备材料可以由其他微小纤维材料补强,该微小纤维材料包括如下成分:炭黑、碳纳米管、高分子纤维材料短切纤维,该类方法的补强强度各向同性。
柔性材料还包括双向拉伸的管型材料和球型材料,尤其包括双向拉伸的聚四氟乙烯、聚乙烯、尼龙、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等薄膜材料。
本方案所指的头端、头段、头部分别是指引流装置在置入到引流通道时最先进入引流通道、并远离操作者的一端、一段、一部分。与头端相对应的另一端为尾端,包括尾端的一段或一部分为尾段或尾部。体部是指该引流管除头部以外的引流管部分。所说的远是指远离置入操作者的方向,也就是该引流装置头端的方向;所说的近是指靠近置入操作者的方向,也就是该引流装置尾端的方向。引流管引流状态是指支架管保持对引流通道狭窄部位的支撑并且支架管入口与引流管入口对引流物保持连通的状态,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种连通是引流物实际上可以流通的状态,包括但不限于支架管入口与引流管入口完全吻合。引流管非引流状态是指支架管撤离到引流通道狭窄处近侧或远侧的状态。
该引流管头部的主要作用有四个方面,一是与卡位球囊相连接,对整个引流装置起到固定作用;二是通过设在头部管壁上的孔实现对引流物的收集,与支架管上的孔相连通,实现引流物的转移;三是在置入引流装置的时候头部可以附着在支架管上带动整个引流装置进入到相应位置;四是在有的实施例中,引流管头部设有导引孔,引流装置沿着穿过导引孔的导引导丝向前推送。
引流管头部指引流管头端与最近心处的一个引流管上的入口近侧边缘之间的一段引流管,也可以是该引流管卡位球囊在该引流管上连接处最近心点与引流管头端之间的一部分引流管,当两种方法所标定的引流管头部长度数值不一致的时候,引流管头部以两种标定方法所标定的引流管头部长度数值较大的一种方法进行标定;根据卡位球囊与其在引流管轴向所处的相对位置的不同,引流管头部包括囊段、囊前段、囊后段三种部位描述,引流管头部还包括孔段。
孔段是指数个引流物入口连续分布的一段引流管或支架管,孔段的孔不包括引流管尾端的出口;囊段是指引流管与卡位球囊互相重叠的一段引流管头部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引流管穿过所述卡位球囊,位于卡位球囊前侧的引流管结构为囊前段,引流管头部囊前段通常设有引流物入口;囊后段是指引流管头部位于卡位球囊近侧一段。囊前段与囊后段引流管的孔段被设定为两个孔段。在一些实施例中,引流管头部侧壁与卡位球囊囊壁连接,该连接处远侧引流管为囊前段,该连接处近侧引流管头部为囊后段,该连接处引流管段为囊段,孔段可以分布在囊前段、囊后段、囊段。
引流管头部的长度占整个引流管长度的比例包括10%至90%。
该引流管入口目的有四个,一是提供引流物的入口,是引流的必要条件,另一个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增加引流物入口在引流管上的分布范围,使得头部延伸到引流通道中,使在引流管壁和引流通道之间的成分与引流管内部引流物互相交换,提供一种自清洁作用,与传统引流管相比较,引流管管壁与引流通道之间的腔隙成分被更新得更快;另外的目的是引流管管壁上的孔能够增加引流管的柔软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头部前端为盲端,该盲端中央设有导引孔,该导引孔允许导丝穿过,使得引流装置攀附在导丝上,引流装置沿导丝被推送进入引流间隙。
引流管入口制备过程包括直接以纤维材料针织或编织成孔状结构,也可以在加工成型的引流管上采用金属刀具切割、激光切割等方法成型,也可以经模压成型。
管道表面孔隙率表示一段被支架管扩张后的引流管或者自然状态下的支架管孔的密集程度,一段管道引流物入口面积之和是Sk,该孔段的外表总面积为Sz,Sk与Sz比值为管道表面孔隙率,孔在引流管轴向分布密度大体一致的情况下,该孔段管道表面孔隙率包括10%至99%,管道表面孔隙率在引流管轴向上也可以出现变化。支架管在进入引流腔隙后其走行不再受引流通道的扭曲,支架管头端对引流管管壁的摩擦剪切力减小,对设置在引流腔隙的引流管段管壁的机械强度要求相对降低,该段引流管孔的数目增多和引流孔周长的增大更有助于实现更快的引流速度。
引流状态下,由于引流管入口与该支架管入口并不具有相互对应的位置关系,在引流管头部和支架管前段的管壁上尽可能的设有多的孔,当支架管孔段与引流管头部孔段相重叠的时候,随着两者管道表面孔隙率增高,两者管壁上的孔总有一部分互相连通,引流物可以穿过互相连通的孔实现移动;另一个方面引流物也可以先进入到引流管与支架管之间的间隙,然后进入支架管流出引流通道。引流速度受引流管和支架管中引流阻力共同影响。
引流管头部孔隙率在引流管头部轴向上可以出现变化,例如有的孔段需要提供引流物流出通道,有的孔段上的孔具有改善引流管局部柔软性的作用,有的孔段具有管腔内外少量引流物交换以改善局部清洁度的作用。适当减少引流通道内部孔段的管道表面孔隙率可以在不增加引流管厚度的情况下增加其机械强度。改变孔隙率的方法包括改变局部孔的周长大小和孔的个数。
柔性引流管头部孔段在与之相匹配的支架管扩张状态下,引流管头部入口边缘形状包括圆型、椭圆形、正方形、矩形、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不规则多边形、缝隙;由于大部分引流管头部柔性段要经受支架管反复扩张,引流管入口长轴与引流管轴向相平行有利于减少支架管穿过引流管孔段的摩擦力。
引流管或支架管引流物交通孔的个数包括1-1000个,优选2-100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引流管头部管段由纺织的网来实现,引流管头部孔段大部分重量由纤维材料提供,纤维材料重量占引流管头部孔段重量比值,包括1%-99%。
网眼头部中所用纤维包括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烯烃纤维、芳纶纤维、聚氨酯纤维、植物纤维、动物纤维,以及以上至少两种纤维的组合。
头部孔段网眼结构中包含与引流管纵轴轴向相平行的纵行纤维大于与引流管纵轴轴向相垂直的横向纤维数量。
一些实施例中,引流管头部包括刚性管状结构,包括两种情况,1)该引流管本身为刚性管状结构;2)一段刚性支架管被固定或放置在引流管头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引流管头部孔段维持刚性圆管状态,这样的刚度状态特别适合于引流通道狭小、敏感、引流过程容易引发不适感的情况,例如在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因为尿储留需要留置尿管,因为尿液粘度小,短时间就可以将尿液清空,刚性引流管头部孔段为其提供足够多的尿液入口,当支架管一部分进入到刚性的引流管头部,整个引流管头部的入口都可以提供尿液入口,从而尽快把尿液排出,稍后引流管支架管就可以很快退出膀胱区范围。理论上柔性引流管头部也可以满足引流量的需求,这需要支架管更多地进入到柔性的引流管头部,才能连通更多的柔性引流管头部引流物入口,引流速度也越来越快,尿液引流完毕,支架管要走更多的行程才能退出膀胱区,这对前列腺部就有了更多的刺激时间和强度。保持引流管头部刚性结构使得引流管支架管的活动范围更小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引流时引流管支架管行程范围,减少支架管在尿道前列腺部维持时间,有利于预防置管后的感染预防;另一个方面快速的尿液引流有助于排尿感觉建立,为膀胱功能恢复提供帮助。
在一些实施例中,刚性引流管头部具有弹性弯曲形状,通过对该引流管头部牵拉可以实现该刚性引流管头部在引流通道中的移动,从而实现对引流通道的扩张。
另外的实施例中,在胸腔置入设有刚性引流管头部的引流管后,支架管不需要更多的进入胸腔的行程,减少逆行感染机会。在设计理念上讲,刚性引流管头部相当于支架管的一段被固定在引流管头部,或者说相当于一段支架管替代了引流管头部,所以刚性引流管头部孔段关于管径、管壁厚度、管壁材料、管路强度等参考该引流装置支架管设置。刚性引流管头部孔段上所设孔参数包括大小、个数、形状、分布参考柔性引流管头部孔段关于孔的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引流管头部前端扩张为球形,球形头部与卡位球囊大小相适应,从卡位球囊外部包绕卡位球囊,进一步,在球形头部设孔,减少球形头部与卡位球囊之间的死腔,有利于局部引流物循环流动。当卡位球囊大部被引流管球形头部包绕的情况下,卡位球囊被填充后,卡位球囊体积变大,不能通过将之包绕的引流管球形头部的孔脱出,卡位球囊被固定在引流管球形头部内;卡位球囊某处亦可以与球形头部以一定方式相连接,该连接能够例举的制作方式包括黏贴、焊接、材料延伸等。
本发明中引流管前端伸出卡位球囊的情况有两种:a引流管从卡位球囊内部穿过卡位球囊;b引流管从卡位球囊一侧超过该卡位球囊并延伸到该卡位球囊远侧。
引流管头部盲端是指引流管最前端管壁闭合圆端。引流管头部管壁直径开始变小之处到引流管头端最远点的引流管轴向距离为引流管盲端长度,该盲端长度与该引流管周长的比值包括0.1至10。
在一些实施例中,引流管头部穿过卡位球囊,在引流管头部盲端中心设有导引孔,导引孔设为圆孔,该圆孔周长包括3mm至6mm,该导引孔的作用在于使导丝够从该导引孔穿入引流管并从该引流管尾端穿出,该引流管在导丝的引导下被推送到指定位置。该导丝可以来源于本发明所包括的配件,也可以来源于另外的医学装置,比如深静脉置管所用的导引钢丝,经鼻胆道引流管的导丝;引流管被沿着导丝向前推送,推送装置可以使用支架管,也可以使用外配的刚性管状结构,比如一段吸痰管、一段传统导尿管、一根静脉导管等,还可以使用推送管。
推送管的物质组成及制作办法参考支架管,该推送管在头尾两端保持开口设计来确保导引导丝通过。推送管的周长包括8mm至20mm,其厚度比包括0.01至0.1。
引流管壁至少有一段是柔性管道是本发明区别于其他传统引流管的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在本发明大部分实施例中,引流管管壁大部分为柔性材料制作完成,管壁的主要成分是高分子聚合物及复合在聚合物中的纤维材料。由于不需要管壁来支撑管腔的稳定性,它的硬度(邵尔A):10度至40度。
管壁材料抗张强度来源于管壁聚合物以及复合在聚合物中的纤维材料,纤维补强材料所占比重WT%为0%至90%。
引流管体部是将引流物与外界隔离并导出到指定位置的管状结构,引流管体部包括体内段和体外段,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体内与体外部分无明显界限,引流管体部非柔性材料包括在接口、与支架管之间的卡位结构、以及延长结构等部位使用。
体部柔性材料保持对引流物的密封性,约束引流物在引流管内部流动,体部柔性材料的使用主要目的是通过引流管管壁皱褶与翻折等变形缩短引流管局部长度,通过引流管柔性管壁皱褶与翻折部位被拉平整延长引流管局部长度,引流管局部轴向长度的变化为位于引流管体部内侧的支架管的移动提供了可能,并且引流管柔性体部具有良好的随型性。
引流管体部是指引流管头部近侧的部分,在本发明中引流管除了引流管头部以外的部分都称作引流管体部,为表述方便,引流管体部的近心端也称作尾端,引流管体部包括尾端的一段表述为尾段,其长度小于该引流管体部长度一半,引流管在置入到相应的位置后,引流管以引流通道体表开口处分为体内段和体外段。引流管体外段长度100mm至1500mm,这个体外长度主要是为了日常使用操作方便或支架管完全退出引流通道狭窄部位的需要。
引流管体部尾端通常为开放的端口,其主要作用是包括:a提供一定强度及刚度便于握持,为其他管道插接或容纳提供结构支持;b引流物及输入物的进出口;c支架管、导丝、推送管的进出口。优选地,引流管体部尾端附近5-50mm范围内的引流管管壁为刚性结构,其硬度较相邻的柔性管壁高,引流管管壁具有更高的硬度有利于和外接管道进行对接、适配;特别地,引流管体部尾端附接一卡口,这个卡口包括:鲁尔锁连接口公口、鲁尔锁连接口母口、带有螺丝的连接口内口、带有螺丝的连接口外口。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引流物出口位于引流管尾段的一侧并形成一个管状分叉,该分叉段的轴向与主引流管轴向不一致,通常用来输送引流物;主引流管尾端可以设置开关,例如夹子、塞子。打开主引流管尾端的开关,就可以更换引支架管。在有的实施例中引流装置早期需要较大的引流量,需要较粗管径的支架管连通引流管头部,后期随着引流量的减少,或者引流物逐渐清澈,或者是引流腔隙及引流通道(比如窦道)在愈合过程中新鲜肉芽组织增生、局部水肿减轻,窦道收缩,前期所使用的支架管就不合适,更换一个细一点的支架管就有其必要性,打开引流管体部尾端的封闭结构,拉出原有的支架管,置入新的支架管更方便;另外的更换该支架管的情况是早期使用一个周长相对较小支架管完成引流装置放置过程,因为支架管周长小,对引流通道的刺激小,容易置入并且置入过程舒适度高;随后更换一个大口径支架管有利于颗粒状组织块、食物、结石、异物等的引流,由于有了引流管的保护,更大周长的支架管的置入就更容易。
本发明中引流装置中引流管随着周长的增大其耐受的牵拉力增大,该引流管两端被牵拉断裂时承受的力(单位:N)与该引流管未受牵拉时周长(单位:mm)的比值大于0.2N/mm,优选地,大于1N/mm,更优选地,大于10N/mm。被牵拉的两端被夹持受力范围至少包括轴向10mm长度的引流管。
支架管第一个作用是通过在引流管内部的移动,实现柔性引流管管壁在狭窄部位的扩张,保持引流通路的畅通;支架管被移出引流通道狭窄部位时,引流管柔性管壁萎陷,引流通道关闭或者进入缓慢引流过程;第二个作用是支架管顶住引流管头端,将引流管及卡位球囊向引流间隙推送;第三个作用是支架管沿着引流管内侧或外侧被用力向卡位球囊推送,卡位球囊张力增大,该卡位球囊结构中受力最大或最薄弱之处破裂,卡位球囊填充物被移除该卡位球囊;第四个作用是引导卡位球囊破毁刀具到适当的位置;第五个作用,支架管与引流装置中移动式连通管串联,辅助卡位球囊置入及输入卡位球囊填充物的作用;第六个作用,随着支架管深入引流间隙深度不同,可以对引流通道或引流间隙不同部位进行引流或流体输送;第七个作用,特殊情况下,引流管的一段和支架管的至少一部分合二为一,起到共同的作用;第八个作用,特殊情况下支架管整体位于引流腔隙内部,该支架管与引流管一段合而为一,随着引流管运动进出引流通道狭窄部位,实现引流过程。
支架管被可移动地设置在引流装置内部,支架管被设置成一个中空的刚性管,在管道的头段设有引流物入口,在支架管尾段和/或尾端设有引流物出口;优选地,除了在支架管尾端设有引流物出口,在支架管尾段设有多个引流物出口,在支架管头段设有多个引流物入口,提高了引流物进入支架管的速度;相应地,在引流管支架管尾段增设多个引流物出口,加快了引流物离开支架管的速度。特别地,在有的案例中支架管尾端与引流管尾端相固定,两者共用一个出口,支架管尾段多个引流物出口避免了引流管尾段与支架管尾段之间的腔隙成为死腔,所谓死腔是指本发明中只有一个开口与外界连通的腔隙。特殊情况下,该支架管入口只包括一个前端开口,或者该支架管前段开口集中在一段,这样情况下,支架管的引流点和输送物质到达点就集中在某一处,这对消化道引流装置具有特殊意义,可以实现对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内容物引流,以达到治疗和诊断的目的;对消化道不同部位进行流体输入,以达到不同的治疗目的。
这个支架管径向上保持刚度但是提供横向柔性,具有的横向柔性大于1200°/英寸-磅.另外,理想地,例如将通过例如Tinius-OlsenTM刚性试验机测量的情况下,该部分具有的横向柔性(刚性)为至少1200度的偏转/英寸-磅(在20度至30度的偏转测量,具有0.005lb负载,在0.25"跨度上),优选地,大于3600度的偏转/英寸-磅。
支架管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它的硬度优选值包括(邵尔A):10度至50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管的头端为一盲端,通常盲端的中央设有导引孔,该导引孔的周长长度优选值包括3mm至6mm,导丝穿过该导引孔以及引流管盲端的导引孔,引导该引流装置向引流间隙移动,该盲端外弧面外接圆的最小半径与支架管的半径之比为0.1至10;优选地,0.5至2;
该盲端的加工方法包括:对开放的支架管管路端口进行封堵一段高分子材料块,然后进行打磨,以及盲端与支架管一体化成型。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支架管的头端为支架管被横截后的开口,该开口处管壁被抹圆处理,方法包括车削、打磨、加温塑形、涂敷高分子材料等。
在制作支架管过程中,将纤维材料排列或者编织到支架管上,这些纤维材料排列方式包括:螺旋排列的多根纤维单丝、螺旋排列的多股预编制纤维束、多根单丝编织的网、多股预编制纤维束编织的网、以及至少以上两种方式的组合。优选地,支架管的强化纤维的排列方向方面:支架管的管壁强化纤维采用螺旋排列的方式进行强化,螺旋排列的纤维材料在轴向1cm长度上螺旋排列圈数优选值为1至10圈。
作为支架管的补强材料还包括金属丝,金属丝的直径小于支架管管壁厚度,优选地,金属丝以螺旋方式围绕管壁排列。金属丝中可以列举的合金组合包括,Au-Cd、Ag-Cd、Cu-Zn、Cu-Zn-Al、Cu-Zn-Sn、Cu-Zn-Si、Cu-Sn、Cu-Zn-Ga、In-Ti、Au-Cu-Zn、NiAl、Fe-Pt、Ti-Ni、Ti-Ni-Pd、Ti-Nb、U-Nb和Fe-Mn-Si,合金丝中其中一种金属的的含量wt%优选值为1%至98%。螺旋排列的金属丝在轴向1cm长度上螺旋排列圈数为1至10圈。另外地,该金属丝包括不锈钢丝、银丝、铜丝。
出于本发明的目的支架管的横截面外周周长的决定因素在于与之相适配的引流管内径,出于减少支架管在引流管内部移动阻力的目的,引流支架管外表面周长长度与引流管内侧面周长长度差包括1mm至20mm。
随实施例不同,本发明中支架管周长不同,相应地,支架管厚度也会有所不同,出于本发明的目的,支架管厚度比为0.002至0.12,优选地数值是0.005至0.02。
支架管的成型方式包括:挤出成型、吹塑成型、模压成型,也可以从市面上选购医学使用的静脉置管、胃管、导尿管、吸痰管、输尿管双j管、鼻胆管、胆道T型管等传统成型的导管等进行二次加工制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管入口连续分布在支架管靠近头端的一段支架管,该段为支架管孔段,该支架管孔段占支架管管状结构的长度百分比优选值为1%至70%,该支架管孔段包括最远的支架管侧孔与最近的支架管侧孔之间的管段,该支架管孔段被移动到经过某一段引流间隙或引流通道的引流管内部,就可以对局部进行引流或灌注,优选地配置包括该处引流管管壁设置有引流物入口。例如引流管头端已经放置到十二指肠屈氏韧带以下的引流装置中,支架管可以在胃部、十二指肠、空肠等处进行引流或灌注,提高了医疗介入的精确度。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支架管仅包括头端和尾端两个开口,可以实现点对点的引流或灌注操作。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支架管设有遍布整个支架管轴向长度上的支架管出入口。
支架管入口孔连续等距离分布的一段支架管孔段,两个相邻支架管入口孔间最小距离包括0.1mm至20mm,优选地,1mm至15mm。
支架管入口孔的形状包括:圆型、椭圆型、长方形、菱形、条状缝隙。长方形及菱形支架管入口孔顶点处具有抹圆形状;优选地,支架管入口的长轴与引流管轴向相垂直或接近于垂直。支架管入口表面边缘周长长度与支架管周长长度比值包括0.1至10。
优选地,出于对径向强度尽可能保留的目的,支架管前半段支架管入口形状包括如下几种形式中的一种或几种:C形缝隙、螺旋型缝隙、直线缝隙,该缝隙的宽度包括0.1mm至3mm,该缝隙的周长长度与支架管的周长长度比值包括0.2至100,在使用缝隙作为支架管入口的实施例中,缝隙与缝隙之间的管壁材料大部分也是一种螺旋型形状,尤其是螺旋形状的金属丝,这种结构有利于支架管横向位移。螺旋分布的缝隙的螺旋周圈数在该支架管每10mm轴向长度上个数包括1至10。该C型缝隙的C型表示环形的一部分,该环形形状包括该支架管无孔段横截面形状。
支架管入口在支架管上的分布可以使得支架管在原来基础上的强度变小,该支架管入口的长轴方向与该支架管轴向相平行的情况下,该支架管更容易被压扁;该支架管入口的长轴方向与该支架管轴向相垂直或接近垂直的情形下,该支架管更容易被弯曲。优选地,为了改善支架管的综合通过能力及引流能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至少包括支架管长度20%头段采用支架管入口长轴与支架管轴向相垂直或接近于垂直的角度的分布结构,该支架管入口所在平面与支架管轴向的夹角包括65°至90°;在至少包括该支架管长度30%的尾段含有支架管出口所在平面与支架管轴向相平行或接近于平行的分布结构,该支架管入口所在平面与支架管轴向的夹角包括0°至15°后一种结构更有利于该支架管轴向强度的保留,有利于该支架管沿引流通道的轴向推送。
在大部分实施例中,支架管应当被固定在引流管内部避免该支架管在重力作用下滑脱出引流管,固定的一种方式包括了支架管尾端与引流管尾端固定性连接,固定的办法包括粘结、热缩、焊接、弹性卡环凹突相嵌;另外的固定包括设置一段引流管管壁周长缩小,从而挡住了支架管滑出,引流管壁周长缩小的方式包括热缩、套贴更小周长的弹性管材等。另一种方法是在引流管尾端设置卡环,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在一些实施例中卡环或者缩小的引流管管壁具有弹性可扩张性能,在使用更大的力气的时候,支架管可以被移出卡环或者该引流管壁缩窄处。优选地,该引流管尾端卡环为可脱卸卡环,包括使用螺丝结构固定的可脱卸卡环。
一些实施例中,支架管与移动式连通管串联使用,连接方式包括移动式连通管插入支架管前端并向支架管前段管腔内延伸,两者靠摩擦力或者螺丝旋转固定在一起;或者移动式连通管尾端被扩张后,支架管插入扩张后的移动式连通管尾端内部,两者靠摩擦力或者螺丝旋转固定在一起;两者串联在一起使得两者的管腔互相连通,该连接在一起的支架管和移动式连通管共同拥有前端与后端两个开口,从而使得两者连为一体具有填充物传输能力;两者之间的该种连接方式能够封闭该支架管与该移动式连通管相互插接管段侧壁上的支架管入口。另外的支架管和移动式连通管串联方式包括两者一体化成型,该类实施例中可以多选配一个支架管,在拔除支架管和连通管后,在需要的时候置入另外一根支架管。
为了避免该支架管头端穿出该引流管上的孔导致引流通道或引流间隙周围组织损伤,可移动的支架管头端至少一处横切面周长大于该引流管入口周长,该横截面所在支架管管壁为支架管安全点,特殊情况下,该安全点近侧的支架管段横切面周长可以小于该引流管上孔的周长,该安全点近侧的支架管管壁可以设置更大周长的孔,支架管更大周长的孔用于提供具有弧形头部结构的破毁刀具在支架管上的出口,更大周长的孔使得该处支架管壁较临近管壁凹陷,在支架管带动卡位球囊向引流间隙推进时,该凹陷处可以尽可能容纳卡位球囊及卡位球囊附接的结构(如:密封块),这样的设计使得该引流装置在置入引流间隙的时候更平稳顺滑。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破毁刀具管部、破毁套管内外套管、推送管、扩张管、移动式连通管的管体性能参数参考该支架管的性能参数,在不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该破毁刀具管部、破毁套管内外套管、推送管、扩张管、移动式连通管的性能参数指的是径向强度、抗张强度。该破毁刀具管部、破毁套管内外套管、推送管、扩张管、移动式连通管的径向强度、抗张强度与支架管的径向强度、抗张强度比值包括30%至200%。
所述卡位球囊本体是一个柔性薄壁囊状结构,该类结构与现在的市场上的导尿管的卡位囊及气管插管上的密封球囊相类似,需要使用流体类物质对其进行填充,这些流体物质被称为卡位球囊填充物。填充后的球囊囊壁扩张,这个球囊本体及球囊本体所连接的结构均被固定在引流间隙,实现其在本发明中的卡位功能。球囊本体内对其填充物的密封性决定了其卡位功能持续时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卡位球囊靠自身材料所具有的弹性使得卡位球囊内部持续保持高于卡位球囊外部的压力,该卡位球囊密封性被破坏以后,该卡位球囊内部填充物在囊内压力驱动下流出该卡位球囊以外,卡位球囊囊壁面积缩小到扩张状态的60%以下,更优选的缩小幅度为10%以下,这类球囊被称为弹性卡位球囊;另一类卡位球囊为非弹性卡位球囊,非弹性卡位球囊囊壁为柔性的非弹性材料制作,该卡位球囊囊壁密封性能被破坏后,自身不能维持球囊内部持续压力,填充物被移除球囊本体外部需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将卡位球囊填充物挤出或吸出球囊本体,通常的做法是对卡位球囊持续性牵拉形成球囊内部的压力,从而驱动卡位球囊填充物移出该卡位球囊,非弹性卡位球囊填充物被释放后,卡位球囊囊壁面积大于等于扩张状态卡位球囊囊壁面积的80%。
该弹性卡位球囊由弹性材料制作而成,该弹性卡位球囊囊壁包含如下高分子化合物或者由如下化合物制作,这些化合物可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聚氨酯、弹性体(诸如,热塑性弹性体)、有机多硫化物、所述聚合物中的至少两者的共聚物和所述聚合物中的至少两者的混合物(掺合物),弹性卡位球囊囊壁尤其包括乳胶成分。
聚氨酯可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脂族聚碳酸酯型氨酯、硅聚碳酸酯型氨酯、聚醚型氨酯、硅树脂聚醚型氨酯、聚氨酯型醚、所述聚氨酯中的至少两者的共聚物和所述聚氨酯中的至少两者的混合物(掺合物)。
热塑性弹性体可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热塑性共聚酰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热塑性共聚酯、基于烯烃的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基于氨酯的热塑性弹性体、基于烯烃的交联热塑性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中的至少两者的共聚物和所述弹性体中的至少两者的混合物(掺合物)。
非弹性卡位球囊的制作材料参考本发明关于柔性材料的阐述,由于卡位球囊不需要设置与引流间隙开放的孔,卡位球囊囊壁受到支架管摩擦的机会少,其对于强化材料的方向性要求与引流管比要低。
球囊的成型方式包括:挤出成型、吹塑成型、模压成型、涂覆成型,后续加工方法包括多层贴合、浸渍、缠绕、粘结、焊接、纤维材料加固、至少以上两种方式的组合。具体地,卡位球囊与引流管、连通管一体加工,或者至少一层由同一种方法加工而成,尤其是采用吹塑拉伸一体化成型。
该卡位球囊被置于引流间隙输入填充物后,球囊成扩张状态下,该卡位球囊除了与其他管路的接口部位以外的囊壁平均厚度优选值包括:0.01mm至1mm。
卡位球囊最大切面周长表示卡位球囊扩张状态下任意切面外缘周长最大的数值,卡位球囊最大切面边缘周长与引流管周长之比值包括:2至100。
据一般原理,卡位球囊被填充物扩张后,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卡位球囊囊壁任意点沿着与该点切面垂直方向向外突出,卡位球囊与引流管接合之处也具有向卡位球囊外突出外形及倾向,当引流管被牵拉时,卡位球囊与引流管接合之处沿着牵拉方向突出更为明显,当突出部分被牵拉进入引流通道时,引流通道体内开口处受到该突出部的扩张和牵拉,造成局部张力上升,进而引发局部损伤,为了避免引流管与卡位球囊相连接处对引流通道的损伤,塑形卡位球囊的设计就有必要,其主要的方法是设置卡位球囊塑形条及减少该卡位球囊近侧引流管附属结构。塑形卡位球囊的目的是对卡位球囊近侧塑形,塑形卡位球囊也称为近侧塑形卡位球囊。
塑形条为一条被设置在卡位球囊内部的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该塑形条两端穿出卡位球囊的相对立的两处管壁并与该两处管壁密封性连接,塑形条为非弹性管状结构,通常情况下其制作材料包括前述柔性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引流管穿过该卡位球囊,并且引流管与卡位球囊固定性连接,该穿过卡位球囊的引流管具有塑形条相同的作用。
由于塑形条对卡位球囊扩张的限制,塑形条两端的卡位球囊囊壁呈凹陷状态,引流管就通过该卡位球囊凹陷处与塑形条连接,实现引流管与卡位球囊的固定,避免了卡位球囊对引流通道内口的扩张牵拉损伤。
卡位球囊填充物种类包括水、空气、硅油、白油。由于空气的粘滞系数小,所以在小口径固定式连通管中使用效果好。水、硅油、白油的粘滞系数高,适合移动式连通管使用,由于水的组织安全性,为避免卡位球囊破裂后填充物对周围组织的影响,采用水作为填充物更安全。
气体填充物在卡位球囊突发性破裂后会对周围组织产生一定的冲击影响,因此使用空气作为卡位球囊填充物要控制输入压力,输入卡位球囊内部填充物压力优选值包括20cm至500cm水柱。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位球囊填充物包括空气,空气的粘滞系数小,易于输入和输出,缺点是容易渗漏,随着时间的延长,卡位球囊内部的压力下降,失去卡位球囊的塑形特性,甚至随着卡位球囊萎缩,导致该引流装置滑脱出引流通道。所以空气作为卡位球囊填充物主要使用在具有固定式连通管的引流装置中,通常配有填充物储备囊。通过对填充物储备囊的压力感知,初步判断卡位球囊内部填充物是否需要补充,如果需要补充,可以通过该引流装置的锁闭装置输入空气。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的连通管为移动式连通管,该卡位球囊被注入空气后移动式连通管被移除,该卡位球囊内空气不再得到补充,为尽量保持卡位球囊对空气的密封性,要求卡位球囊的厚度加大、卡位球囊使用极性高分子材料,如聚氨酯、含有极性基团的弹性体、尼龙、氰基橡胶等,已及含有以上材料的复合材料膜,尤其包括聚乙烯与尼龙成分的共挤复合膜,以空气作为卡位球囊填充物的实施例主要应用在消化道、膀胱、胸腔腹腔等空间较大的引流间隙,由于空间较大,允许卡位球囊囊壁的硬度和厚度有更大的取值范围。
隔离件是卡位球囊内部填充物与引流管中引流物的隔离部位,并且起到连接卡位球囊与引流管的作用。隔离件随着引流管与卡位球囊及充放附件之间的相互连接位置关系的不同而变化,在多数实施例中,隔离件往往是卡位球囊与引流管两者相互之间粘结或共用的一段材料或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设有固定式连通管,该引流管与该连通管并行排列并互相贴合在一起,该隔离件包括两者之间的管壁和粘结剂;当固定式连通管与引流管互相穿套排列的时候,该隔离件还包括两者之间的一段引流管或者连通管。
充放附件包括固定式连通管和锁闭装置,以及移动式连通管和锁闭装置;连通管提供对卡位球囊内部填充物进行填充所要经过的管路,锁闭装置在需要的时候对卡位球囊内部填充物填充通路进行开启和密封;连通管与所述卡位球囊相连通。
固定式连通管可以与卡位球囊一体成型,也可以单独成型后与卡位球囊连接连通,本发明中固定式连通管的制作材料选自与卡位球囊、引流管相同的材料,大多数实施例中固定式连通管在置入引流装置时将卡位球囊填充物输入至卡位球囊,在移除引流装置时通过连通管放出卡位球囊填充物,填充物在连通管管腔内部通过速度要求相对要低,基于此,连通管管径小于引流管,固定式连通管周长与引流管周长的比值包括0.05至1;特殊情况下,为保持引流通道的密封性,增大固定式连通管的周长来封堵引流通道,或者引流管穿过固定式连通管的设置情况下,该固定式连通管的周长与该引流管周长比值包括1至30。
随着连通管管腔变细,在输入卡位球囊填充物的时候,阻力会增大,优选地,采用固定式连通管的引流装置中,卡位球囊填充物采用气体具有更低的阻力。
在固定式连通管的体外端连接一个柔性材料填充物储备囊,该储备囊囊壁的制作材料包括卡位球囊囊壁的材料。储备囊上连接鲁尔锁接口或者密封块,填充物储备囊具有储备填充物的作用,在需要临时加大卡位球囊内容物数量的时候具有随时可用的输入能力;另外一个方面,填充物储备囊具有测试卡位球囊填充物压力的作用,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专业人士往往可以通过手感触摸大体判断卡位球囊内部填充物压力,以避免卡位球囊填充物渗漏后该卡位球囊脱离引流腔隙,填充物储备囊位于体外,其体积主要决定于携带方便程度和感知其压力变化的方便程度,一般情况下,其体积包括2ml至100ml。在另外的实施例中,需要通过挤压填充物储备囊来推动更多的填充物到达卡位球囊,该卡位球囊得到扩张后,与该卡位球囊远侧囊壁相连接的支架管随着卡位球囊的扩张被向远处移动;当卡位球囊远侧囊壁被牵拉,该卡位球囊内部压力上升,该卡位球囊内部填充物进入该填充物储备囊,该卡位球囊体积缩小,与该卡位球囊远侧囊壁相连接的支架管被向近处移动。
通常情况下由于固定式连通管与引流管相比具有更细小的结构特征,在使用破毁套管的时候,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固定式连通管游离于该引流管,该破毁套管可以沿着游离的固定式连通管到达卡位球囊,继而实现对该卡位球囊的破毁。
为减少引流通道中引流装置在非引流状态下对引流通道的刺激或影响,尽量减少引流通道中置入物的体积是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一些实施例中连通管在完成了输入填充物的作用之后,就被从引流装置中移除,连通管被移出卡位球囊后所形成的孔隙需要由密封块来封闭。在本发明中使用移动式连通管的实施例中,移动式连通管通常与密封块来联合使用。
移动式连通管具有刚性管状结构,尤其是被设置在密封块内部一段连通管具有刚性管状结构。移动式连通管的强度和制作使用的原材料参考支架管的强度和制作使用的原材料。该移动式连通管厚度比为0.002至0.12,其横截面外侧缘周长与引流管横截面内侧缘周长比值为0.01至0.5。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式连通管穿过支架管,该移动式连通管周长小于支架管管腔周长。
优选地,在一些单管外扩张实施例中,尤其是使用在胃部、十二指肠、空肠、胆道等身体深部的引流装置,随着引流通道的延长,连通管的长度也需要相应的延长,连通管内部填充物通过阻力增大,尤其是在填充物为粘滞系数大的白油和硅油的实施例中阻力的增大就更加明显。优选的方案包括在保证移动式连通管能够通过引流通道前提下,适当扩大移动式连通管在密封块近侧管壁周经,以及使用柔性材料管壁;更优选地,移动式连通管与支架管串联为一个整体,特别地适合引流装置被置入到体内后暂时不需要从引流间隙进行引流,仅需要输入流体,此种实施例下支架管和移动式连通管被一并移除出引流装置,由于结构减少,置入时输入填充物阻力更小。
如同本发明中弹性高分子块被用作密封块应用,弹性高分子块也在一般传统的导尿管中被大量使用,弹性高分子聚合物这类物质本身具有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静电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力,这些力学特征使得高分子块中高分子本身具有弹性变形能力,这些材料的组成包括乳胶、聚氨酯、尼龙、热塑性弹性体,密封块成型后,该移动式连通管刺穿密封块进入密封块的另一侧,输入填充物后,该移动式连通管撤出密封块,穿刺形成的通道周围高分子由于具有弹性变形性能回弹封闭穿刺通道,从而达到密封效果。
密封效果的来源还包括密封块材料与填充物是否具有极性,一般来讲,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密封块与填充物极性相同的情况下密封性能差,密封块与填充物极性不相同的情况下密封效果好。水是极性物质,硅油、白油、空气是非极性物质,在选择密封材料和填充物的时候尽可能的使两者极性不同有助于保持良好密封性。
密封效果的另一个因素是填充物的粘滞系数,如硅油和白油随着分子量的增大,其流动粘滞系数增高,也会提高密封性能,气体的粘滞系数小于水、白油、硅油等液体。
少量水、硅油、白油以及市面常用密封脂类产品填充到卡位球囊内部提高卡位球囊和密封块对空气的密封性,由于液体填充物对密封块缝隙的浸润,使得密封块整体对空气的密封性能得到提高。当密封块是极性高分子物质的情况下选择水作为密封增强剂,当密封块是非极性物质的情况下,选择硅油、白油以及市面常用密封脂作为密封增强剂。
卡位球囊填充物为水或者含有水的电解质一类的极性液体时,天然橡胶、丁苯橡胶、丁基橡胶,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硅橡胶、不含极性基团的热塑性弹性体这些非极性高分子物质制作的弹性密封块的密封性更好。另一个方面,在以空气、石蜡油、白油等非极性物质作为填充物,使用聚酰胺、聚乙烯醇、聚氨酯、腈基聚合物、聚氯乙烯、氯丁橡胶、丁腈橡胶极性聚合物等作为弹性密封块的密封性能好,由于非极性填充物在极性弹性密封块的扩散速度慢,有利于保持弹性密封块的密封性。聚四氟乙烯由于其特殊的分子对称结构,其对绝大部分极性及非极性流体均保持排斥性,很难浸润,膨体聚四氟乙烯具有随形性能好的特点,作为密封块的材料特别适合具有液体类填充物的引流装置,由于膨体聚四氟乙烯回弹性能差,优选地实施结构包括在膨体聚四氟乙烯四周包裹橡胶、尼龙、热塑性弹性体结构。
在使用移动式连通管的情况下,以密封块与卡位球囊囊壁或隔离件密封性连接位置来分,连接方式包括三种,其一,密封块位于卡位球囊内部一侧;其二,密封块位于卡位球囊外部一侧;其三,密封块与卡位球囊或隔离件连为一体,包括密封块位于卡位球囊或隔离件的两侧,以及密封块穿透卡位球囊或隔离件的情况。
通常密封块成型后再通过穿刺方式制作移动式连通管通路,该穿刺过程在引流装置向体内置入过程之前就已经完成,尤其是在完成包装之前就已经完成。该移动式连通管穿过密封块的过程包括:先将一段带有尖端的管状结构刺穿该密封块,然后移动式连通管沿着该带有尖端的管状结构穿过该密封块,最后撤出该带有尖端的管状结构。另外的移动式连通管穿过密封块的方法包括:该移动式连通管的前端为尖端,刺穿密封块后该尖端被移除,该尖端被移除后形成的断端边缘做抹圆处理。
与固定式连通管相连接的锁闭装置包括鲁尔锁接口、塞子、夹子、胶粘剂、带有螺丝的接口、密封块、阀门、填充物储备囊;该阀门尤其包括在注射器乳头顶压下被打开的设置,注射器乳头离开后由于该阀门弹簧机构回弹使得该阀门被关闭;该鲁尔锁接口包括公口和母口,取下该鲁尔锁近侧公口或母口,输入卡位球囊填充物,重新接入该近侧公口或母口;优选地,该填充物储备囊备有密封块或鲁尔锁接口。
本发明的所有采用移动式连通管的实施例中,引流装置被取出的时候首先需要破坏该卡位球囊的密封性,使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支架管可以对顶囊结构的引流装置卡位球囊进行破坏,具体方式为支架管头端在外力作用下直接顶破卡位球囊,由于支架管头端不可能被设计成尖锐头端,卡位球囊被破坏的确定性受到限制,为保证对卡位球囊破坏的确定性,优选的方案是采用图2所示具有尖端的卡位球囊破毁刀具进行破坏;
该破毁刀具包括,管部、金属尖部、填充物交通孔、填充物出口;该管部为刚性管,该管部头段管壁设有填充物交通孔,该管部头段在非约束状态下,其外形包括直形管状结构或弧形管状结构。优选地,该金属尖部与该管部之间设有过渡部件圆锥部。
破毁刀具金属尖部具有较小的轴向长度尺寸避免影响破毁刀具随支架管转向,优选地,金属部件总长度不大于管部的周长的六分之一,破毁刀具的圆锥部主要是为了固定金属尖部,以及连接破毁刀具管部,实现由尖部到管部的平稳过渡,圆椎部具有向外突出的圆弧面,圆锥部和管部的制作材料包括制作支架管的材料,也可以把圆锥部作为破毁刀具管部的前端,由管部结构逐渐收缩为凸型圆椎结构,该圆锥结构及金属尖部接合在一起的总体长度不大于管部的周长的四分之一。为提高金属尖部刺破卡位球囊时该卡位球囊填充物流出速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圆锥部表面和/或管部表面设有沟槽,沟槽的延伸方向与该处破毁刀具的轴向相平行。金属尖部的金属种类包括不锈钢、铝合金等;破毁刀具管部的制作参考该引流装置的支架管,该破毁刀具管部外径小于该引流装置支架管内径;破毁刀具管部中心设有中空的管腔,该管部管壁设有多个圆型的或椭圆形孔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引流管穿过卡位球囊,卡位球囊包绕引流管头部,破毁刀具沿支架管直行伸出不容易破坏卡位球囊,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破毁刀具具有弯曲的圆锥部及管部前段,管部前段中心轴的转弯半径为破毁刀具管部管壁外侧面周长的0.5至2倍,破毁刀具前段弯曲部分长度与管部周长的比值包括0.5至2。破毁刀具管部外表面具有长度刻度,破毁刀具的管部管壁厚度比包括0.002至0.12。
破毁刀具使用步骤1,确认该引流装置使用结束,需要被移除;步骤2,将该破毁刀具插入该支架管,优选地,先将支架管撤出引流管,必要时可以破坏引流管体外部分一处,将破毁刀具装入支架管,设置该破毁刀具尖端位于该支架管前端开口近侧,该支架管头端前伸顶住该隔离件或顶住卡位球囊;步骤3,牵拉该引流管,向前推送破毁刀具,该破毁刀具刺穿隔离件或卡位球囊,该填充物至少一部分通过该破毁刀具前段管壁所设置的孔进入破毁刀具管腔,流出到该引流管或者流出体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引流管穿过该卡位球囊,支架管头端前伸引流管囊内段的时候,其头端并不能与卡位球囊或隔离件相顶撞,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该破毁刀具具有弧形前段设计,使用方法包括:步骤1,确认该引流装置需要被移除;步骤2,将置入破毁刀具的该支架管头端前伸到该管状隔离件近心段;步骤3,向前推送具有弧形管状结构前段的破毁刀具,该破毁刀具伸出该支架管前端后,该破毁刀具尖端按照该破毁刀具前段固有弧度转向一侧,该破毁刀具尖端刺穿位于该引流管侧方的隔离件或卡位球囊,该填充物至少一部分通过该破毁刀具前段管壁所设置的填充物交通孔进入破毁刀具管腔,流出到体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卡位球囊被破坏后卡位球囊填充物可以溢出到引流间隙起到同样的效果;在穿囊结构的引流装置中,卡位球囊位于引流管头部的周围,隔离件位于该支架管的侧方,优选的方案包括使用头段具有弧形结构的破毁刀具,优选地,该刀具从支架管的侧壁的破毁刀具出口伸出该支架管,该出口形状包括椭圆形,该椭圆形出口的长轴与该处支架管长轴平行。当该支架管头端到达该引流管头端时,该支架管侧壁破毁刀具出口位于该卡位球囊与引流管连接的隔离件处,在向前推送该前端带有弧度的破毁刀具,该刀具按照其固有弧度伸出该支架管侧壁的破毁刀具出口,刺穿该隔离件。支架管侧壁上的破毁刀具出口周长与支架管周长的比值包括0.5至2,并且该破毁刀具出口周长大于破毁刀具管部及圆锥部的周长。
图1所示破毁套管包括刚性外套管和刚性内套管,该外套管,包括管体和金属刀刃,该金属刀刃被设置在该外套管前端管壁内侧,该金属刀刃朝向该外套管管腔中心方向,并且该刀刃所在平面与该外套管头端轴向相平行;该内套管前端管壁外侧配有与该金属刀刃相适配的保护凹槽。该金属刀刃的个数包括1个、2个、3个,优选地,该金属刀刃先固定共同的金属环形基座或金属C形基座上,然后再与高分子外套管相融合;该内套管前端管壁外侧配有与该金属刀刃相适配的保护凹槽;优选地,该内套管的凹槽长度及深度分别大于该金属刀刃长度及深度(刀刃深度与刀刃宽度为同一意义词),内套管的前端伸出到外套管前端前侧,优选地外套管的管壁上设有孔,外套管的管壁管腔一侧设有与该外套管轴向相平行的沟槽,该外套管上的沟槽以及该外套管管壁上的孔在该管壁上的分布范围包括该外套管的前段、中段、后段。优选地,该外套管上的孔为圆型、椭圆形、长方形、缝隙。嵌合状态指的是外套管的金属刀刃与内套管的金属刀刃保护凹槽相互套嵌在一起的状态。优选地,破毁套管嵌合状态下,金属刀刃分布段的近侧内外套管管壁设有连续性缺口,该缺口延续到该内套管外套管的尾端,并且该内套管外套管嵌合在一起时两者的缺口互相重合;该连续性缺口在破毁套管上所占弧度值包括0°至60°,0°缺口表示该处缺口为潜在的缺口,在该内套管自然摆放状态下,该连续性缺口的边缘对合在一起互相接触,在外力的作用下该0°缺口可以被分开并扩大;更优选地,金属刀刃分布段近侧10mm至20mm的范围内的内外套管的缺口包括两条,该双缺口的目的是更方便地将固定式连通管或者引流管穿过该破毁套管的金属刀刃分布段。另外的优选实施例中,金属刀刃分布段的内外套管在嵌合状态下,内外套管设有重合的0°缺口,通过该缺口可以将柔性的连通管或引流管从侧方塞入嵌合状态的内套管外套管的内部。
使用破毁套管的方法:破毁套管内套管与外套管互相嵌合,固定式连通管或引流管被穿过内外套管的金属刀刃分布段,并从嵌合状态内外套管的侧方缺口处拉出,然后该连通管或引流管经过内外套管上的侧方缺口被移入到嵌合状态内套管内部,并且穿出内套管的尾端。破毁套管前端沿着该引流管管壁或固定式连通管管壁被推送到该卡位球囊处,凭手感和/或者通过观察引流管或固定式连通管刻度,确认破毁套管前端接触到卡位球囊,向近心方向后撤该破毁套管内套管,固定该破毁套管外套管,牵拉引流管或者该固定式连通管,破毁套管前端内侧刀刃破坏卡位球囊囊壁,该卡位球囊填充物流出到卡位球囊以外;牵拉引流管或连通管尾端,将引流装置拉出引流通道。
该引流装置连通管和锁闭装置包括以下两种形式:a移动式连通管和锁闭装置,该锁闭装置包括密封块,该密封块与卡位球囊囊壁或隔离件密封性连接,该移动式连通管至少一段为刚性管状结构,并且该刚性管状结构密封性地可移动性地穿过该密封块与该卡位球囊相连通;b固定式连通管和锁闭装置包括,该固定式连通管与该卡位球囊相连通,优选地该固定式连通管管壁与该卡位球囊囊壁相延续,与该固定式连通管相连接的该锁闭装置包括如下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或其中两种的组合:鲁尔锁公口、鲁尔锁母口、塞子、夹子、带有螺丝的接口、密封块、阀门、填充物储备囊。在使用固定式连通管的一些实施例中,连通管与卡位球囊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优选地,一些固定式连通管使用柔性材料的实施例中,卡位球囊填充物包括空气,因为气体的粘滞系数最小,仅需较小的缝隙就可以完成快速通行,制作固定式连通管需要的材料少,对引流通道的影响小;由于空气在高分子材料中具有渗透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卡位球囊中的气体必然越来越少,优选地,卡位球囊填充物包括空气的实施例中,锁闭装置包括填充物储备囊,储备囊的功能包括粗略检测卡位球囊压力,再决定是否需要添加卡位球囊填充物,必要的时候挤压填充物储备囊具有临时扩张卡位球囊的作用。在使用移动式连通管的实施例中,卡位球囊填充物优选液体类填充物,液体类填充物的渗透扩散损失小。更优选地,填充物储备囊设有密封块或阀门。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式连通管与支架管相串联,该支架管位于该移动式连通管近侧,两者互相连通。在两者采用互相插入的连接方式下,两者互相套嵌在一起的结构封闭了支架管头段的全部引流物入口,在通过支架管及移动式连通管输入填充物后,将该支架管连同移动式连通管一起拔出引流装置,在以后的时间再将该支架管置入引流管,在将支架管置入前,该类实施例可以完成流体向引流间隙输送而不必使用支架管;在需要的时候重新置入支架管,该支架管可以是先前所使用的与移动式连通管插接的支架管,也可以是另配的一根支架管。优选地,该支架管与连通管串联使用的实施例中,该支架管仅在尾端设有单一轴向开口。
该引流装置中引流管头部与卡位球囊的连接方式包括:a顶囊连接,一些实施例中,该引流管头部顶端与该卡位球囊相连接,具体地,引流管头端与卡位球囊囊壁表面直接连接,或者引流管头端插入卡位球囊中但是不穿过该卡位球囊,该引流管管壁与卡位球囊囊壁相连接;b穿囊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引流管头部穿过卡位球囊,该卡位球囊包绕该引流管头部;c包囊连接,引流管头部包绕卡位球囊,该引流管头部包括球形囊状结构,该球形囊状结构包绕在卡位球囊的周围;优选地,该引流管头部球形囊状结构与卡位球囊的至少一点保持结构上的直接连接。具体地,该引流管头部球形囊状结构包括纤维编织或纺织的网;d侧囊连接,引流管的侧壁与卡位球囊囊壁相连接,或者引流管侧壁通过与固定式连通管前段管壁附接,从而间接连接该卡位球囊。
连通管与引流管之间的位置关系包括:a连通管至少一段走行于引流管内部,可以理解为该引流管包绕该段连通管,这种连接方式简称包连连接;b一些实施例中,引流管至少一段走行于连通管内部,并且所述连通管为固定式连通管,在该类实施例中,引流管一并穿过该卡位球囊和固定式连通管,也可以理解为该引流管穿过该连通管,简称穿连连接;c引流管与连通管分别与卡位球囊相连接,两者互不穿套,优选地两者管壁互相贴近并附接,也可以理解为两者互相并行,简称并连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设有刚性输送导管,该输送导管包括高分子聚合物,所述输送导管两端开口。该刚性输送导管的整体物理性质及制作参考该引流装置支架管。在使用前将该支架管暂时从该引流装置中撤出,该引流装置其余部分被纳入输送导管内部,以上过程可以在工厂内完成,输送导管前端被推送至引流间隙,使用支架管将该输送导管内部结构向前推动,当该卡位球囊被推送至引流间隙后,输入填充物扩张卡位球囊,退出输送导管;优选地,该输送导管具有至少两条可撕裂预切线,预切线沿着该输送导管纵向分布,该预切线分别延伸到该输送导管的近心端口之内外侧边缘,以及远心端口外侧边缘;优选地,该预切线深度占所切割部位输送导管管壁厚度的30%至90%,该预切线的宽度与该预切线所切割部位管壁厚度比值包括5%至80%,该输送导管近心端被两条预切线分成两部分,优选地,每一部分近侧端口处附接一片可供撕裂时把持贴片,该把持贴片的制作成分和制作工艺包括管体的制作成分和制作工艺。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医疗套件,该医疗套件包括引流装置和至少一个部件,该部件选自由以下项组成的组:负压或真空源、延伸管、流体物收集容器、无菌过滤器、润滑剂、注射器、缝合线、鲁尔锁接口公口、鲁尔锁接口母口、塞子、夹子、吻合管、泥鳅导丝、斑马导丝,扩张管、推送管、导引导管。
该延伸管或吻合管用于与引流装置中的引流管相连接并连通;该延伸管或吻合管的连接口的周长与引流管出口内侧一处管壁周长相等,或者该延伸管或吻合管的连接口内侧一处管壁周长与引流管周长相等,以上两种情况使得两者能够互相套接,进一步地,互相对接之处的材料具有弹性,以此提供更好的接合摩擦力。
泥鳅导丝为螺旋走行的钢丝或者其他金属合金丝,这种泥鳅导丝已经广泛使用在静脉穿刺套件、胃管套件、胸腔穿刺引流管套件、腹腔穿刺引流管套件等医疗器械。斑马导丝为包括金属芯的双股螺旋缠绕的导丝,头端2cm范围内具有更加柔软设计。
扩张管是由前端到尾端逐渐增粗的刚性高分子管或金属管,尤其包括前端30mm内管壁逐渐增粗的刚性高分子管,该扩张管前端管腔周长包括3mm至6mm,该扩张管的长度包括100mm至300mm。这种扩张管已经广泛使用在静脉穿刺套件、胸腔穿刺引流管套件、腹腔穿刺引流管套件等医疗器械。
导引导管包括可以购买到的用于冠脉造影的导引导管或者血管介入治疗导管,该类导引导管可以穿过该引流管盲端的导引孔实现导丝同样的作用。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制作该引流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制作基本管路(如图3所示);步骤2包括如下步骤的一项或至少两项的组合,如:对该基本管路进行编排接合、设孔、设置移动式连通管、设置锁闭装置、设置引流管支架。
进一步地,该方法中基本管路包括:囊管结构基本管路和管状结构基本管路;囊管结构基本管路包括:囊部和管部,两者互相连接并且连通,囊部的结构包括单个的囊状结构或两个囊状结构组成的双囊串,该双囊串两个囊状结构通过囊间管互相连接连通;该囊管结构基本管路包括如下几种基本管路:单囊管、双通单囊管、双通双囊管、单通双囊管、单盲双囊管、单盲单囊管;该管状结构基本管路包括直管和盲端管;该盲端管为一带有盲端的管状结构;该直管包括两端开口的管;以上基本管路绝大部分为柔性材料,柔性材料管壁长度占总长度比包括95%至100%,非柔性部位主要使用在接口部位。在大部分实施例中,基本管路中囊部被用来制作卡位球囊,少部分实施例中囊部被用来制作引流管球状头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囊管结构的基本管路中管部被用来制作引流管、连通管、塑形条的部分或全部。
基本管路中囊部的最大横切面边缘周长大于基本管路中管部的周长,囊管结构基本管路中管部和囊间管的周长并不要求相一致,图例中的基本管路的A、B管周长比例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基本管路中囊部两侧的管状结构的周长也没有必须对称的设计要求。
出于本发明的目的,对囊管结构基本管路中双通单囊管、双通双囊管具有的两侧管状结构分别命名为A管和B管,在不做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在对基本管路进行操作的开始阶段,该A管位于图例的左方,也就是引流装置的前方;该B管位于图例的右方,也就是引流装置的后方,并且关于A管或B管的描述不包括双通双囊管的中间管;按照同样道理对于双通双囊管中双囊分别命名为A囊和B囊,单通双囊管、单盲双囊管的与外界有开放端口的管部直接连接的囊命名为B囊,另外一个囊命名为A囊,通常情况下,出于本发明的目的,图例中A囊位于左侧,代表引流装置前侧;B囊位于右侧,代表引流装置后侧。基本管路中管部的长度包括50mm至7000mm,该管部周长范围包括5mm至80mm,基本管路中囊壁或管壁的厚度包括0.001mm至2mm。
进一步地,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达到减少该卡位球囊对引流通道与引流间隙连接处的局部损伤,需要制作近侧塑形卡位球囊,该制作方法包括:对双通单囊管进行塑形设置:步骤1,首先设置连囊孔或者囊壁填充物交通孔(两者中设置一个),连囊孔设置:在该双通单囊管的B管一处设置连囊孔,该连囊孔距离该B管根部距离小于塑形条的长度;或者在双通单囊管囊部设置囊壁填充物交通孔;步骤2,该双通单囊管B管开口内翻,并且穿过该双通单囊管囊部后至少与A管根部相密封性连接;塑形条包括该A、B两管的根部之间的管状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双通单囊管内翻的B管与该双通单囊管A管根部密封性接合后,该A管和/或B管继续向该A管开口方向延伸,成为该引流装置的连通管。
另外一种对双通单囊管进行塑形设置的方法包括使用盲端管,步骤1,首先设置连囊孔或者囊壁填充物交通孔(两者中设置一个),连囊孔设置,该盲端管的一处设置连囊孔,或者在双通单囊管囊部设置囊壁填充物交通孔;步骤2,该双通单囊管的B管一段向该双通单囊管囊部内翻,该段长度包括该段管壁周长20%至80%,该盲端管依次穿过该双通单囊管A管和B管根部,并且使得连囊孔位于该A、B两管根部之间,该盲端管与该A、B两管根部密封性接合。该塑形条包括该双通单囊管A管和B管根部之间的一段盲端管管壁。
设塑形条与卡位球囊相连接的两个连接点间的距离为X,塑形条连接状态下向卡位球囊输入一定测试压力填充物,两个连接点的距离为X1;当塑形条被当中切断后断端封闭情况下,在相同测试压力下向卡位球囊输入填充物,两个连接点的距离为X2;具有塑形功能的卡位球囊的塑形比用参数X1除以X2表示,优选地,塑形比的优选值包括10%至95%;在使用非弹性卡位球囊的情况下,该囊内部正压测试压力包括30cm水柱以上。非弹性卡位球囊的塑形比主要取决于卡位球囊及塑形条的固有形状,弹性卡位球囊的塑形比与使用时输入填充物的压力有关,随着输入压力增大,卡位球囊扩张倍数越大,塑形比数值变小,塑形卡位球囊的凹陷程度越大。
双通双囊管可以被理解为两个相串联的双通单囊管,在卡位球囊制作过程中,完全可以使用双通双囊管替代双通单囊管,包括使用双通双囊管双囊串替代双通单囊管囊部,使用双通双囊管两侧的管部A、B管替代双通单囊管两侧的管部A、B管。
填充物进入塑形球囊入口包括:通过囊壁填充物交通孔和塑形条连囊孔,该囊壁填充物交通孔位于该基本管路囊部囊壁上,该处囊壁不包括塑形条结构;该塑形条连囊孔包括塑形条管壁上设的孔;
出于本发明的目的,塑形条填充物交通孔与连囊孔表示同一个孔。
通过塑形条连囊孔进行填充物填充的路径包括:
a通过塑形条远端输入填充物,该情形下塑形条连囊孔近侧端被密封,塑形条远端连通连通管,或者该连通管就是该塑形条向远侧延伸的结构;
b通过塑形条连囊孔近端输入填充物:
该情形下,塑形条连囊孔之远侧端被密封,塑形条连囊孔近侧与盲端管密封性连接,该充放附件中设有移动性连通管,该移动式连通管穿过该盲端管盲端以及与该盲端管盲端相连接的密封块,向塑形条管内输入该填充物,该填充物通过塑形条连囊孔进入该囊部;
或者该引流装置设有移动式连通管,与该移动式连通管相适配的密封块与该塑形条连囊孔密封性连接于该引流装置卡位球囊内部,该引流装置移动式连通管通过该塑形条内部穿过该密封块与该卡位球囊相连通。
通过囊壁填充物交通孔进行填充物填充的路径包括:该填充物通过与该囊壁填充物交通孔相连通的固定式连通管及锁闭装置进行填充;或者该填充物通过移动式连通管输入,该移动式连通管穿过该囊壁填充物交通孔以及与该囊壁填充物交通孔密封性连接的密封块,并与该卡位球囊连通。
从整体上看,具有塑形卡位球囊的引流装置与柔性的引流管连接于该卡位球囊凹陷处的外观结构,该凹陷处被引流管牵拉固定在引流通道在引流间隙的开口处,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卡位球囊对引流通道在引流间隙开口处的损伤。
基本管路囊管结构制作方法包括,分别制作基本管路一半,然后将两半结构对合后形成基本管路,优选地基本管路两半的对接线位于基本管路前后两部分之间,优选地该对接线垂直于基本管路的长轴线;优选地,从基本管路一端向外或向内翻折,使整个基本管路的壁的内外面发生相互转换,对接产生的接缝处多余结构被翻入基本管路内部;优选地,对于具有双囊结构的双通双囊管的加工包括先加工双通单囊管,然后将两个双通单囊管串联连接并连通。
出于本发明的目的,翻折包括向内翻折和向外翻折两种形式,向内翻折是指基本管路一处发生囊壁或管壁在外力作用下向内翻转,原来壁的外侧面翻转成为翻转后内侧面,原来壁的内侧面翻转后与相邻未翻转部分内侧面相面对;翻折的另外一种形式是基本管路管部管壁或球囊囊壁一处发生管壁或囊壁在外力作用下向外翻转,原来壁的内侧面翻转成为翻转后外侧面,原来壁的外侧面翻转后与相邻未翻转部分外侧面相面对。进一步地,两端开放的基本管路,随着翻转过程继续,整个基本管路的内外侧面发生完全转变。翻折过程中,管壁或者囊壁发生内外侧面转化的环形线为翻折线。
基本管路的加工方法包括:成型方法、成型辅助措施、以及局部增强。
该成型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方法之一以及至少两种方法的组合:模压成型、吸塑成型、注射吹塑成型、挤出吹塑成型、拉伸吹塑成型、涂敷成型、层压成型、缠绕成型,尤其包括吹塑拉伸成型,过程包括先将原材料加工成管胚然后进行吹塑拉伸成型;
该辅助措施包括如下措施之一种以及至少两种方法的组合:加热、加压、紫外线照射、放射线照射、真空及惰性气体保护气氛;
该局部增强方法包括:对该基本管路其中一部分进行拉伸吹塑成型、涂敷、切削、沉淀补强、缠绕、层压贴片。
本发明所公开的制作方法中柔性材料使用部位包括:卡位球囊、引流管、固定式连通管、隔离件中任意一个结构的全部或部分。
卡位球囊相连接结构制作方法包括对基本管路进行编排接合:其中,a管路套合,不具有连续性的两个基本管路全部或部分重叠;b管路开口内翻,该基本管路中的囊或管的一端开口向内翻折,被翻折管壁原内侧管壁与临近的未被翻折的管路的内侧管壁相面对,被翻折管壁原外侧管壁成为翻折后该基本管路的内侧壁,新的管腔与原管腔之间相互连通成为新的通路,翻折线成为新的管路开口边缘;c管路盲端内翻,该基本管路中该囊或管的盲端处被向该结构腔内部推动,该盲端内陷处边缘形成翻折线,盲端周围的管壁被向管路内部翻折,被翻折管壁原管壁内侧面与临近的未被翻折的管路管壁内侧面相贴合,被翻折管壁部分原外侧面被翻折后成为翻折段管路的管壁内侧面,新的管腔与原管腔之间因为原盲端的阻隔互不连通,翻折线成为新管路开口边缘;d管路开口外翻,该基本管路中的囊或管的一端开口向外翻折,被翻折段管路原外侧面翻转后与临近未翻折段路管外侧面相贴合,被反折段管路管壁原内侧面成为翻折后管路管壁外侧面,翻折线成为翻折后管路的开口边缘,翻折后管路与原管路相通;e管向囊突出,囊管结构基本管路中管部之根部管壁向囊内内陷翻折,使得内陷管状结构原内侧面与囊部囊壁内侧面相对,内陷管状结构翻折后原外侧面与另一部分未翻折外侧面相贴合,原管路与突出后管路依旧相通,该球囊囊壁不发生翻折;f管路接合,包括:管路口对口的接合、管路管壁对管壁的贴合、管路口与管路壁开口的接合;g折叠加厚:其一,一段需要加厚管段的一端向临近管路内部插入并向前推进,造成临近管路内翻,内翻段形成突向需要加厚管路外侧的双层突出部,该突出部覆盖于需要加层的管段外部;其二,一段需要加厚管段的一端向临近管路外扩推进包涵临近管路,造成临近管路外翻,外翻段形成突向需要加厚管路内侧的双层突出部,该突出部覆盖于需要被加层的管段内部;h通过密封块串接:密封块之一部与基本管路的一部相连接,然后密封块与另一管路连接。
一种引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置入该引流装置,步骤2,输送卡位球囊填充物至该卡位球囊后封闭该卡位球囊;步骤3,引流与停止引流,该引流过程包括:支架管被移动到引流通道狭窄部位,并从柔性引流管内部扩张引流通道狭窄部位;停止引流,支架管被移出引流通道狭窄部位,位于引流通道狭窄部位的柔性引流管塌陷闭合,该引流过程结束或者引流进入缓慢过程,引流装置处于待用状态;步骤4,拔出引流装置,破坏卡位球囊密封性,该卡位球囊填充物被移除,拔出引流装置。
该置入引流装置的方法包括:a)使用支架管从引流管内部顶住引流管顶端或卡位球囊,带动卡位球囊进入引流间隙,进一步地,这个过程包括使用导引导丝或导引导管,该引流装置沿着导引导丝或导引导管被置入到引流间隙;b)支架管头端先与该移动式连通管串联,该移动式连通管穿过该密封块,该支架管与移动式连通管一起顶住该密封块,随着支架管被向引流间隙方向推送,与该密封块相连接的卡位球囊被带入引流间隙;c)使用输送导管包裹引流装置至少一部分,通过输导管将卡位球囊送至引流腔隙,然后使用支架管或推送管将该卡位球囊推入引流间隙,撤出输送导管和推送管;d)使用推送管顶住引流管头部盲端,将引流装置顶入引流间隙,该推送管周长小于引流管头部管腔周长,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具有刚性引流管头部的引流装置(也同样可以理解为支架管被固定在引流管头部的引流装置);e)卡位球囊及引流装置其他结构通过以上四种方法中的一种被放置到胃部,然后在消化道内部随着消化道蠕动到达指定的引流间隙,尤其包括到达幽门更远部位的消化道;f)卡位球囊及引流装置其他结构通过以上a、b、c、d四种方法中的一种被放置到腹腔,置入到腹腔的卡位球囊在重力作用下到达腹腔最低部位。
通过连通管输入填充物并封闭该卡位球囊过程包括两种方式:a通过该移动式连通管输入该填充物,拔出该移动式连通管,密封块自动封闭该移动式连通管被拔出后所遗留空隙;b打开与该固定式连通管相连接的锁闭装置,通过固定式连通管输入该填充物,关闭与该固定式连通管连接的锁闭装置。
该引流步骤包括两种方式移动该支架管到引流通道狭窄部位:a该引流装置在非引流状态下,支架管位于引流通道狭窄部位近心处或者引流通道近侧,由于引流管管壁具有柔性管壁,支架管可以被从引流通道外部移动到引流通道狭窄处,并穿过该引流通道狭窄部位,完成引流;b该引流装置在非引流状态下,该支架管位于引流间隙,支架管被固定在引流管头部,这部分支架管结构具有可复位设置,该可复位设置尤其包括支架管为弹性螺旋结构、填充物可被挤压到填充物储备囊、设有空气为主的卡位球囊填充物,当牵拉引流管体部一点时,该点近侧引流管柔性管壁可皱折翻折性能提供了该引流管可移动性,具有弹性螺旋结构的支架管被拉直,其一部分被移动到引流通道狭窄处,引流通道被打开,完成引流过程。
将支架管从该引流通道狭窄部位移除的方法包括两种方式:a)支架管从引流通道狭窄部位外部(近侧)扩张方式下,在引流管外部牵拉该支架管,由于柔性引流管管壁具有可皱缩及伸展性能,支架管被从引流管壁外部夹持拽出该引流通道狭窄部位,引流通道狭窄部位引流管壁塌陷,引流过程结束或进入缓慢引流阶段;b)支架管从引流间隙内部扩张方式下,引流结束后,松开被牵拉的引流管管壁,与引流管头端连接的引流支架被从引流通道向引流腔隙方向移出,移除的动力包括可复位设置,尤其包括弹性螺旋结构的支架管回缩退出引流通道,以及填充物储备囊被挤压后向卡位球囊输送填充物,从而导致于该卡位球囊远侧囊壁相连接的支架管向引流间隙移动并撤出引流通道狭窄部位。
该破坏卡位球囊密封性方法包括:a)该支架管头端从引流管内部或外部沿着被牵拉的引流管管壁被推移并与卡位球囊接触,随着支架管向前推进力量加大,卡位球囊囊壁薄弱点或受力最大部位破裂;b)使用破毁刀具,将该破毁刀具置入支架管,凭手感或观察刻度计算引流管与引流支架相对长度,确认支架管头端到达引流管前端,固定引流管和支架管,破毁刀具被向前推出支架管,破毁刀具尖端刺穿卡位球囊囊壁或者隔离件;c使用破毁套管,破毁套管内外套管互相嵌合,破毁套管沿着该引流管管壁或固定式连通管管壁被推送到该卡位球囊,凭手感或者通过观察引流管或固定式连通管刻度,确认破毁套管前端接触到该卡位球囊,向近心端后撤该破毁套管内套管,牵拉引流管或者固定式连通管,向前推送破毁套管外套管,破毁套管前端内侧刀刃破坏卡位球囊囊壁,该填充物流出到卡位球囊以外;d打开固定式连通管的锁闭装置或者在体外破毁固定式连通管密封性,填充物被移出卡位球囊。
实施例中命名原则与该命名下的结构关系:
前两个字表示引流管头部与卡位球囊的关系,分为四种方式:第一种方式,顶囊,表示引流管顶端与卡位球囊连接,引流管顶端可以伸入到卡位球囊内部但是不穿过该卡位球囊,引流管入口位于卡位球囊近侧引流管段;第二种方式,穿囊,表示引流管头部从卡位球囊内部穿出,引流管入口位于卡位球囊近侧和/或远侧;第三种方式,包囊,表示引流管头部程球形包绕卡位球囊,引流管入口位于卡位球囊近侧引流管孔段或球形头部表面。第四种方式,侧囊,引流管头部位于卡位球囊一侧,引流管入口位于该引流管与该卡位球囊接触部位以外的引流管头部。
第3、4个字表示引流管与连通管的关系,分为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包连,引流管包裹连通管,连通管穿过引流管内部;第二种方式,穿连,引流管穿过连通管,这种方式下引流管往往同时穿过卡位球囊;第三种方式,并连,引流管与连通管分别与卡位球囊连接,连接点位于卡位球囊不同位置,引流管与连通管互不穿套。
第5、6字表示连通管是否为移动式连通管,以及由此导致进出引流通道管道是双管还是单管,包括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双管,该引流装置置入过程结束进入非引流状态下引流通道狭窄部位内部包含两个管道,引流管和固定式连通管;第二种方式,单管,该引流装置置入过程结束进入非引流状态下,引流通道狭窄部位只有一根引流管,移动式连通管在完成输入填充物的步骤后被移出引流装置。
第5、6、7字用来表示狭窄部位扩张方式是从引流腔隙向外扩张还是从体外沿引流通道向体内扩张。包括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内扩张,包括该支架管前段与该引流管前端相连接、以及引流装置具有支架管可复位设置,牵拉引流管的时候,刚性支架管与引流管头部被拉进引流通道狭窄段,从引流间隙内部扩张引流通道;第二种方式,外扩张,指支架管被从体外推入引流通道狭窄部位,从外扩张引流通道狭窄部位。在不特别声明是内扩张还是外扩张的情况下,本发明中装置所采用的扩张方法均表示为外扩张
本发明中在“装置”、“方法”的前部,加用命名方法中9个字中的第1和第2、第3和第4、第5和第6、第7第8及第9中的一组或几组,被提及的字段表示该组或几组字段命名下的结构特点,其余未被提及的字段的含义表示该字段在本发明中所列举的所有可能性。在引流装置命名中加入的其他字段含义参考说明书所做说明及解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破毁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破毁刀具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基本管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顶囊并连单管引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具有塑形条的顶囊并连单管引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顶囊包连单管引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顶囊包连单管塑形卡位球囊引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包囊并连单管外扩张引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包囊包连单管引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顶囊并连双管引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包囊包连双管引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顶囊包连双管引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侧囊并连双管引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3穿囊包连单管引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4穿囊并连双管引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穿囊并连单管引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穿囊穿连双管引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穿囊穿连双管塑形卡位球囊引流装置制作方法1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穿囊穿连双管塑形卡位球囊引流装置制作方法2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穿囊穿连双管双囊引流装置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穿囊穿连双管内扩张引流装置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输送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保护内容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在不背离发明构思的精神和范围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变化和优点都被包括在本发明中,并且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保护范围。
图1a-1d中,501-0°缺口;510-内套管;511-刀刃适配凹槽;520-外套管;521-金属刀刃。从左到右分别是:内套管510头端横切面;外套管520头端横切面;嵌合状态下内外套管头端横切面;设有0°缺口的嵌合状态下内外套管头端横切面。
图2中,400-管部;401-金属尖部;402-填充物交通孔;403-填充物出口;404-圆锥部。
图3中,901-单囊管;902-双通单囊管;903-直管;904-盲端管;905-双通双囊管;907-单通双囊管;908-单盲双囊管;909-单盲单囊管。
图4中,100-卡位球囊;12-隔离件;200-引流管;201-引流管入口;202-引流管出口;210-引流管头部;310-移动式连通管;331-密封块;600-支架管;601-支架管入口;602-支架管出口;902-双通单囊管;904-盲端管。
图4B中,100-卡位球囊;14-塑形条;140-连囊孔;310-移动式连通管;331-密封块;201-引流管入口;202-引流管出口;200-引流管;600-支架管;601-支架管入口;602-支架管出口;902-双通单囊管;904-盲端管。
图5中,100-卡位球囊;12-隔离件;200-引流管;201-引流管入口;202-引流管出口;310-移动式连通管;331-密封块;600-支架管;601-支架管入口;602-支架管出口;904-盲端管;901-单囊管。
图6中,100-卡位球囊;14-塑形条;140-连囊孔;200-引流管;201-引流管入口;202-引流管出口;210-引流管头部;310-移动式连通管;331-密封块;600-支架管;601-支架管入口;602-支架管出口;902-双通单囊管;904-盲端管。
图7中,100-卡位球囊;201-引流管入口;202-引流管出口;211-引流管头部球段;212-引流管头部管段;220-引流管体部;310-移动式连通管;331-密封块;600-支架管;601-支架管引流物入口;602-支架管出口;901-单囊管。
图8中,100-卡位球囊;201-引流管入口;202-引流管出口;210-引流管头部;220-引流管体部;310-移动式连通管;331-密封块;600-支架管;601-支架管入口;602-支架管出口;901-单囊管。
图9中,100-卡位球囊;12-隔离件;200-引流管;201-引流管入口;202-引流管出口;210-引流管头部;220-引流管体部;320-固定式连通管;330-锁闭装置;600-支架管;601-支架管入口;602-支架管出口;902-双通单囊管;904-盲端管。
图10中,100-卡位球囊;201-引流管入口;202-引流管出口;211-引流管头部球段;320-固定式连通管;330-锁闭装置;600-支架管;601-支架管入口;602-支架管出口;901-单囊管。
图11中,100-卡位球囊;201-引流管入口;202-引流管出口;210-引流管头部;220-引流管体部;320-固定式连通管;330-锁闭装置;600-支架管;601-支架管入口;602-支架管出口;901-单囊管。
图12中,100-卡位球囊;200-引流管;201-引流管入口;202-引流管出口;215-引流管附接点;218-导引孔;320-固定式连通管;330-锁闭装置;901-单囊管;904-盲端管。
图13中,100-卡位球囊;200-引流管;201-引流管入口;202-引流管出口;218-导引孔;310-移动式连通管;331-密封块;600-支架管;601-支架管入口;602-支架管出口;902-双通单囊管;904-盲端管。
图14中,100-卡位球囊;200-引流管;201-引流管入口;202-引流管出口;210-引流管头部;218-导引孔;320-固定式连通管;330-锁闭装置;332-填充物储备囊;600-支架管;601-支架管入口;602-支架管出口;902-双通单囊管;903-直管;904-盲端管。
图15中,100-卡位球囊;200-引流管;201-引流管入口;202-引流管出口;218-导引孔;310-移动式连通管;331-密封块;600-支架管;601-支架管入口;602-支架管出口;902-双通单囊管;904-盲端管。
图16中,100-卡位球囊;201-引流管入口;202-引流管出口;210-引流管头部;218-导引孔;220-引流管体部;214-远侧连接点;217-近侧连接点;320-固定式连通管;330-锁闭装置;3311-联合囊管;600-支架管;601-支架管入口;602-支架管出口;902-双通单囊管;904-盲端管;909-单盲单囊管。
图17中,100-卡位球囊;140-连囊孔;200-引流管;201-引流管入口;202-引流管出口;218-导引孔;320-固定式连通管;330-锁闭装置;900-翻折线;902-双通单囊管;904-盲端管。
图18中,100-卡位球囊;140-连囊孔;201-引流管入口;202-引流管体部;210-引流管头部;218-导引孔;220-引流管体部;320-固定式连通管;330-锁闭装置;902-双通单囊管;903-直管;904-盲端管;934-环形连接。
图19中,100-卡位球囊;120-囊间管;201-引流管入口;210-引流管头部;218-导引孔;220-引流管体部;320-固定式连通管;330-锁闭装置;601-支架管入口;602-支架管出口。
图20中,100-卡位球囊;200-引流管;201-引流管入口;218-导引孔;230-牵拉副管;231-牵拉点;320-固定式连通管;330-锁闭装置;332-填充物储备囊;600-支架管。
图21中,100-卡位球囊;12-隔离件;200-引流管;201-引流管入口;202-引流管出口;300-连通管;330-锁闭装置;600-支架管;601-支架管入口;602-支架管出口。
图22中,701-管体;702-预切线;703-把持贴片。
如图4所示的顶囊并连单管引流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卡位球囊不同部位分别与连通管和引流管连接,并且该连通管为移动式连通管,引流管的头端与卡位球囊连接。该类实施例中,隔离件与密封块位于卡位球囊的不同部位,优点是塑形条设置更自由,密封块可以位于卡位球囊内部,密封块也可以设置在卡位球囊的外部,两种方式均不容易影响卡位球囊与引流通道内口接触舒适度。缺点是将引流装置向引流间隙方向推送时需要使用输送导管对移动式连通管进行保护,引流装置置入过程结束后,向该卡位球囊输入卡位球囊填充物,撤出移动式连通管及输送导管,置入支架管;优选地,该引流管末端设有可拆卸卡环或弹性可扩张的卡环。在不使用输送导管仅使用支架管进行推送置入的情况下,该移动式连通管310与支架管600并行推送卡位球囊进入引流间隙,容易引起该移动式连通管脱落。
含基本管路双通单囊管、盲端管、密封块、支架管、移动式连通管,卡位球囊由该双通单囊管中的囊部制作;连通管制作,使用移动式连通管制作,盲端管盲端制作隔离件,该移动式连通管穿过密封块,该密封块与该双通单囊管A管根部密封性连接;引流管制作,由盲端管贴合在该双通单囊管B管根部制作;该盲端管管体设引流管入口,该引流装置设有支架管该类实施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
优选地,如图4B所示的基本管路中该双通单囊管B管向囊内翻折制作塑形条,并设置连囊孔,盲端管的盲端密封性接合于塑形条连囊孔近段,在盲端管管体设孔,密封块密封性连接在该塑形条连囊孔的远侧,该移动式连通管可移动性密封性穿过该密封块。
如图5所示的顶囊包连单管外扩张实施例,在此类实施例中,在置入该引流装置前,移动式连通管穿过引流管及设置在该引流管内部的支架管,进而穿过密封块与卡位球囊囊腔连通,该过程优选地在出厂之前设定。该密封块被设置在该隔离件的卡位球囊内部一侧或者卡位球囊外部一侧,并与之密封性连接;或者,密封块在制作过程中与隔离件融合,成为隔离件的一部分;或者,密封块穿过该隔离件;或者密封块一端与该卡位球囊相连接,另一端与该引流管相连接。
如图5所示的顶囊包连单管外扩张引流装置的加工方法:
第一种方法:使用单囊管、移动式连通管、密封块、支架管,该卡位球囊由该单囊管囊部制作;该引流管由该单囊管管部制作,并且该单囊管管部上设有引流物入口及引流物出口;该隔离件制作,由密封块密封性接合于单囊管管部之根部制作,该移动式连通管通过支架管,穿过密封块与该单囊管囊部连通;该种方法结构简单,制作效率高。
第二种方法,包括单囊管、盲端管,移动式连通管,密封块、支架管;该卡位球囊由单囊管囊部制作;该引流管由盲端管盲端密封性连接到单囊管管部根部制作,并且在该盲端管管壁上设有引流管入口;隔离件包括盲端管盲端;密封块设置,该密封块密封性连接于盲端管前端管腔内部;置入支架管及移动式连通管。
如图6所示的引流装置,该类实施例包括近侧塑形卡位球囊的顶囊包连单管引流装置,该塑形卡位球囊设有塑形条及连囊孔,该连囊孔近侧段管壁与引流管盲端相密封性连接,该引流装置中密封块与该引流管之盲端密封性连接,移动式连通管头端穿过密封块及引流管盲端进入塑形条内部并与之连通,并且该塑形条远端封闭,封闭的方式包括加入塞子、塑形管直接加热焊接或震动焊接、套贴另外一个盲端管之盲端等。
配有塑形卡位球囊的顶囊包连单管外扩张引流装置制作包括双通单囊管和盲端管,使用双通单囊管制作带有塑形条及连囊孔的塑形卡位球囊(如前述)。盲端管盲端密封性连接到塑形条连囊孔近侧段,并且该盲端管管壁设孔;封闭塑形条远端;密封块密封性连接于盲端管盲端内部;配置移动式连通管及支架管。
如图7所示的包囊并连单管外扩张引流装置,包括,密封块、移动式连通管,该密封块与该卡位球囊相连接,该引流管与该移动式连通管位于卡位球囊的两侧,该引流管头部包括球段和管段,并且该引流管头部球段包绕该卡位球囊,该引流管头部球段和/或管段设有引流管入口;该球段与卡位球囊之间的连接包括结构性连接或者卡位性间接性连接,该卡位性间接连接方式中,该卡位球囊在非填充状态下,可以通过设在引流管头部球段上的孔被送入该引流管头部球段内部,在该卡位球囊被输入填充物后,该卡位球囊体积扩大,不能从该引流管球形头段所设孔中脱离,从而与引流管起到固定作用。
包囊并连单管引流装置制作方法:包括移动式连通管、密封块、支架管、两个单囊管,两个单囊管分别为第一个和第二个,其中,第一个单囊管的囊部和/或管部的根部设有引流管入口,第二个单囊管囊部通过第一个单囊管囊部所设的孔,被送入到第一个单囊管囊部内;该卡位球囊包括该第二个单囊管囊部;该引流管包括该第一个单囊管囊部和管部;该隔离件包括该第二个单囊管囊部囊壁;密封块设置:第二个单囊管管部之根部与该密封块密封性连接;连通管设置:该移动式连通管穿过该密封块,并且与该第二个单囊管囊部相连通;置入支架管;塑形条无需制作。使用该种方法制作的引流装置,该卡位球囊在该引流装置放置结束后可以在该引流管球形头段内自由旋转。
如图8所示的包囊包连单管引流装置,本类实施例中,引流管头部设有球形头段,卡位球囊被包裹在引流管球形头段内,两者之间无结构上的连接,被填充物扩张后的该卡位球囊其本身体积远大于引流管之通过能力而被固定在引流管头部球段;该密封块密封性固定在卡位球囊囊壁上;该引流管头部球段和/或管段设有引流管入口;该移动式连通管的一部分走行于引流管及支架管内部,并且该移动式连通管穿过密封块与卡位球囊连通。
本实施例的制作理念是两个同向套叠在一起的单囊管,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
如图8所示的包囊包连单管引流装置制作包括两个单囊管,第一个单囊管和第二个单囊管,其中该第一个单囊管套在该第二个单囊管的外面,并且两个单囊管管部开口朝向相同;该引流管包括该第一个套在外面的单囊管囊部和管部,并且在该囊部和/或管部设有孔;该卡位球囊包括该第二个单囊管囊部;置入支架管;移动式连通管及密封块设置:包括该密封块与该第二个单囊管管部之根部密封性连接,该移动式连通管穿过该支架管及该密封块,并且与该第二个单囊管囊部连通。
如图9所示的顶囊并连双管引流装置,该引流装置引流管头部与卡位球囊密封性连接,该引流装置充放附件包括锁闭装置和固定式连通管,该固定式连通管的一端与该卡位球囊相连接并且连通,该固定式连通管的另一端与该锁闭装置密封性连接,该固定式连通管与该引流管分别连接于卡位球囊的不同部位。
如图9所示的顶囊并连双管引流装置制作方法包括使用双通单囊管、锁闭装置、支架管、盲端管并且该盲端管上设有孔。
该方法包括:包括双通单囊管、盲端管,该盲端管贴合固定在该双通单囊管B管的根部,该卡位球囊包括双通单囊管的囊部,该引流管包括该盲端管,该连通管包括该双通单囊管A管,该隔离件包括该盲端管盲端;配置支架管及锁闭装置。
进一步地,使用双通单囊管制作近侧塑形卡位球囊,该双通单囊管B管具有足够的长度,其内翻后穿过该双通单囊管囊部与A管根部密封性接合,该双通单囊管A或B管继续向远侧延续,成为固定式连通管,该固定式连通管外侧端口连接锁闭装置,其中双通单囊管A和B管根部之间的管状结构为塑形条,该塑形条设有连囊孔,该连囊孔在该双通单囊管B管内翻之前已经设置;该盲端管盲端与塑形条连囊孔近侧段塑形条密封性连接,该盲端管与塑形条连接处近侧管壁设有引流管入口。该实施例中卡位球囊包括双通单囊管囊部,固定式连通管包括该双通单囊管B管翻折后穿过该双通单囊管囊部并向远处延伸部分,或者包括该双通单囊管A管;引流管包括盲端管;配置锁闭装置及支架管,优选地,该锁闭装置包括鲁尔锁公口和/或母口、塞子、夹子、密封块、填充物储存囊、以及以上锁闭装置中两种的组合(以上本段文字所描述的具有塑形卡位球囊的顶囊并连双管引流装置无配图说明,可根据图9进行推演)。
本实施例中最大的优点是引流结构简单,引流间隙中置入物很少,支架管能够很好地发挥导引作用,置入取出方便。
本实施例中双通单囊管管部的两管的管壁周长可以不一样,为减少引流通道内部置入物的体积,通常用来制备连通管的基本管路中的管部的周长相对于制备引流管的管部的周长要小;在一些需要对非引流状态下保持引流通道密封避免引流物流出的实施例中,该连通管的周长可以适当扩大,甚至超过引流管周长,这在基本管路的设计制作过程中,就可以预先设计不同的A、B管周长。周长扩大的柔性连通管在卡位球囊填充物的扩张作用下能够塞满引流通道同时又有一定的随形性能,例如在对胸腔腹腔进行引流的情况下,需要更严密的防止引流管壁与引流通道之间引流物渗出的情况,周长扩大的柔性连通管更能适用这种需求。该引流装置两根管道可以互相游离,特别地,两者管壁外侧至少一段互相粘贴或焊接在一起,使得引流装置更紧凑,更容易放置。两个周长不一致的管路进行连接时可以通过单纯物理拉伸,加热扩张拉伸、加热缩口处理。
如图10所示的包囊包连双管引流装置,引流管头部包括球段、并且完整包绕卡位球囊,该充放附件包括锁闭装置和固定式连通管,该固定式连通管的一端与该卡位球囊相连通,该固定式连通管的另一端与该锁闭装置密封性连接,该连通管至少一部分走行于该支架管内部,支架管位于引流管管壁内侧。
如图10所示的包囊包连双管制作包括两个单囊管,分别为第一个和第二个,并且第一个单囊管的囊部和管部设有孔,该第一个单囊管套在该第二个单囊管的外面,并且两个该单囊管管部开口方向一致,该卡位球囊包括该第二个单囊管囊部,该隔离件包括该第二个该单囊管囊部和部分管部;该固定式连通管包括该第二个单囊管管部,并且该固定式连通管与锁闭装置相连接;该引流管包括第一个单囊管囊部和管部。优选地,该引流装置中该固定式连通管近端穿出该引流管出口,并且该固定式连通管侧壁与该引流管出口密封性连接,并且在该引流管侧壁上设孔并连接一段管路作为该引流管的外接管路的连接管。
如图11所示的顶囊包连双管引流装置是在图10所示的包囊包连双管引流装置基础上的进一步加工,包括该如图10所示的包囊包连双管引流装置中的引流管头部球段贴合固定于卡位球囊囊壁,或者该引流管头部管段前段贴合连接于固定式连通管前段一处(图中未标示);该图11所示的顶囊包连双管引流装置其余制作过程同图10所示的包囊包连双管
引流装置。
在图10或图11所示的包囊或顶囊包连双管引流装置中,该支架管沿着固定式连通管和引流管之间移动,能够被引流管和固定式连通管的共同约束和引导,对引流通道的损伤可以降到最低,同时对引流管入口的周长的限制减少,在需要引流含有大颗粒引流物的情况下,引流管的入口周长可以大于该支架管头端横截面周长,引流能力增大。
如图12所示的侧囊并连双管引流装置,一些实施例中,引流管头部至少一处与卡位球囊和/或固定式连通管连接,引流管头端从卡位球囊一侧超越该该卡位球囊,伸出到卡位球囊远侧。该侧囊结构引流装置结构简单,特别适合于制作胃管等输入目的为主的引流灌注装置。侧囊双管引流装置的设计思想来源于顶囊并连双管引流,在顶囊结构的基础之上,引流管头部一部分继续从侧方向远侧越过该卡位球囊。该固定式连通管近端连接锁闭装置,其远段连通卡位球囊
其制作过程包括使用单囊管和盲端管,该盲端管前段一处管壁与单囊管囊部囊壁相附接于引流管附接点,进一步地,引流管附接点还包括该盲端管的一段管壁的一侧与该单囊管一处管部侧壁的连接点。支架管被设置在盲端管内部,单囊管管部近端连接锁闭装置;盲端管前段设有引流管入口,该盲端管开口为引流管出口;该固定式连通管包括单囊管管部;卡位球囊包括单囊管囊部;引流管包括盲端管;优选地,该盲端管前端设有导引孔。
进一步地,使用单通双囊管替代单囊管,该实施例中盲端管与双囊结构中至少一个囊相附接,该附接方式包括黏贴、焊接、捆绑,单通双囊管替代单囊管后的引流装置命名为侧囊并连双管双囊引流装置。由于双囊结构的存在,使得该引流装置具有双向固定作用,该双囊结构之间的囊间管长度改变可以调节该双囊结构在身体上的相对位置。
如图13所示的穿囊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引流管穿过卡位球囊,卡位球囊包绕引流管头部一段,该引流装置隔离件为一管型结构,该引流管头部至少包括囊前段和囊段,囊段等同于隔离件一段,该囊前段位于该卡位球囊前侧,该囊前段包括孔段和盲端。该连通管与卡位球囊的连通开口位置包括连囊孔,该连囊孔位于隔离件管壁,该隔离件同时具有塑形条之作用。
本类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引流管穿过卡位球囊,引流物可以通过囊前段的孔段进入引流管,即使在卡位球囊与引流通道在引流间隙开口密切接触的情况下,引流管可以完成引流过程。在该实施例中,引流管前端伸出卡位球囊前侧,使用时当支架管进入引流管前端时,引流物直接通过该卡位球囊前侧引流管入口完成进入过程,避免了卡位球囊与引流通道开口之间接触比较密切的情况下引流物从卡位球囊近侧孔段进行引流时阻力大的缺点,尤其是需要尽快完成引流或者灌注过程的情况,例如在导尿的实施过程中,膀胱内部尿液迅速被引流出膀胱,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
导引性能良好,由于支架管可以直接顶住引流管盲端,依次带动相连接部件向引流间隙方向推进,支架管前端与引流管盲端固定良好,这有利于放置过程顺利进行。在放置该装置的情况下,由于密封块位于支架管的侧面,在置入过程中,密封块与支架管重叠处形成突出部,增加了置入难度和对引流通道的损伤风险,为了减少密封块与支架管重叠处突出部的突出程度,与该密封块相适配的支架管重叠处设有凹陷的管壁结构,或者在该重叠处支架管管壁上设孔,该孔的周长与该密封块周长相接近;该引流装置置入到引流间隙后,通过旋转或后撤该支架管,使得该密封块与该支架管上的凹陷或孔不再相重叠,对引流过程影响很小。
穿囊模式下,引流管头部囊前段多孔的结构有利于提高引流管头部的柔软程度,更优选地,引流管头部位由纤维材料编织或纺织成的网眼材料来制作。
图13所示的穿囊包连单管引流装置,充填附件包括密封块和移动式连通管,密封块与该卡位球囊密封性连接,该移动式连通管可移动地密封地穿过该密封块与该卡位球囊相连通;该密封块与该卡位球囊连接的位置包括隔离件,该移动式连通管通过该引流管内部,穿过隔离件及密封块,然后与该卡位球囊连通,通常该移动式连通管走行于该支架管外部与该引流管内部之间。该移动式连通管穿过该隔离件之处的缺口等同于塑形条上的连囊孔。
如图13所示的穿囊包连单管引流装置制作包括双通单囊管、盲端管、支架管、密封块、移动式连通管,首先该盲端管前段外侧壁一处与密封块密封性连接,设置移动式连通管从该盲端管内部穿过该盲端管管壁及该密封块;随后将该盲端管与该双通单囊管的A、B两管的根部相密封性连接,并且使得该密封块位于该两管根部之间,控制该双通单囊管A、B两管根部之间的距离来控制该卡位球囊的塑形比;最后在该盲端管与该双通单囊管A管根部相连接部位远处的盲端管的管壁设置引流管入口;放入支架管。优选地,该双通单囊管B管根部一段管壁先向该双通单囊管囊部内翻折,然后再与该盲端管相密封性连接,这样连接的优点是减少了卡位球囊近侧结构的数量。
如图14所示的穿囊并连双管引流装置是穿囊引流装置的一种,该充放附件包括固定式连通管,该固定式连通管的一端与该卡位球囊相连通,该连通位置位于非隔离件的卡位球囊囊壁(囊壁填充物交通孔),该固定式连通管另一端与锁闭装置相连接。优选地,该固定式连通管近端与填充物储备囊相连通,并且该填充物储备囊连接密封块或者鲁尔锁接口。
图14所示穿囊并连双管引流装置,该装置引流管穿过该卡位球囊,该卡位球囊包绕该引流管一段,该段引流管的远侧段设有引流管入口。
图14所示穿囊并连双管引流装置的制作:包括双通单囊管、盲端管、支架管、锁闭装置、直管。首先该直管远侧端与双通单囊管近侧囊壁连接并连通,该直管近侧端连接锁闭装置,优选地,该锁闭装置包括填充物储备囊;随后将该盲端管与该双通单囊管的A、B两管的根部相密封性连接,控制该双通单囊管A、B两管根部之间的距离来控制卡位球囊的塑形比;最后在该盲端管与该双通单囊管A管根部相连接部位远处的盲端管的管壁设置引流管入口;放入支架管。优选地,该双通单囊管B管根部一段管壁先向该双通单囊管囊部内翻折,然后再与该盲端管相密封性连接,这样连接的优点是减少了卡位球囊近侧结构的数量。
如图15所示的穿囊并连单管引流装置,穿囊结构的引流装置中配有移动式连通管穿过卡位球囊囊壁及与囊壁相密封性连接的密封块,并且该移动式连通管与该卡位球囊相连通,该支架管被安置在引流管内部,引流管穿过该卡位球囊,该卡位球囊包绕该引流管一段,该段引流管的远侧段设有引流管入口;另外地,该段引流管的近侧段引流管设有引流管入口。
如图15所示的穿囊并连单管引流装置制作:包括双通单囊管、盲端管、支架管、密封块、移动式连通管;该制作过程包括:密封块与双通单囊管囊部近侧囊壁密封性连接,移动式连通管穿过该双通单囊管囊部近侧囊壁及密封块;随后将该盲端管与该双通单囊管的A、B两管的根部相密封性连接,控制该双通单囊管A、B两管根部之间的距离来控制卡位球囊的塑形比;最后在该盲端管与该双通单囊管A管根部相连接部位远处的盲端管的管壁设置引流管入口;放入支架管。优选地,该双通单囊管B管根部一段管壁先向该双通单囊管囊部内翻折,然后再与该盲端管相密封性连接,这样连接的优点是减少了卡位球囊近侧结构的数量。
如图16所示的穿囊穿连双管引流装置,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式连通管的一端与该卡位球囊相连通,该固定式连通管的另一端与该锁闭装置相连接,该卡位球囊与该固定式连通管形成一个联合囊管;该联合囊管从外周包绕该引流管,该引流管纵向穿过该联合囊管,该隔离件包括被该联合囊管包绕的一段引流管,并且该引流管与该卡位球囊远侧面相连接于远侧连接点,该引流管与该固定式连通管相连接于近侧连接点;该引流管位于该卡位球囊前侧部分为囊前段,该囊前段包括引流管入口和盲端,优选地,该盲端设有导引孔。
如图16所示的穿囊穿连双管引流装置制作,第一种方法,包括基本管路双通单囊管和盲端管、支架管、锁闭装置,该盲端管头端依次穿过该双通单囊管B管整体、囊部及A管根部,并与该A管根部密封性连接,并且该双通单囊管B管开口与盲端管管壁外侧密封性连接,该双通单囊管A管根部与该盲端管盲端之间为引流管囊前段,该囊前段设有引流管入口,该锁闭装置与该双通单囊管B管近段连接并连通,该支架管被设置在盲端管内部。
如图16所示的穿囊穿连双管引流装置卡位球囊包括该双通单囊管囊部;该引流装置固定式连通管包括该双通单囊管B管,该固定式连通管管腔包括该盲端管与双通单囊管B管之间的间隙;该固定式连通管管腔与该卡位球囊囊腔连通;该隔离件包括被该卡位球囊和该固定式连通管共同包绕的该盲端管管壁;该引流管包括该盲端管。
第二种方法,包括该基本管路单盲单囊管、锁闭装置、支架管,设定该单盲单囊管近侧管为B管,该B管为带有盲端的管状结构。首先,该B管盲端内陷带动该管路单盲单囊管B管内翻,该B管盲端穿过该单盲单囊管囊部及单盲单囊管A管根部,该B管与该A管根部密封性套贴连接,该单盲单囊管B管盲端与单盲单囊管A管根部之间该B管管段为引流管囊前段,囊前段设有孔;该锁闭装置连接于该单盲单囊管B管翻折线与该单盲单囊管囊部之间;置入支架管。
如图16所示的穿囊穿连双管引流装置卡位球囊包括该单盲单囊管囊部,该隔离件包括部分该单盲单囊管翻折后B管管壁近侧一部分,该固定式连通管管腔包括单盲单囊管B管未翻折部分与该单盲单囊管B管翻折后部分之间的腔隙;该引流管包括该单盲单囊管B管翻折后盲端与该单盲单囊管B管翻折线之间的管道;进一步地,在该引流管翻折线处连通一段外接管路,该外接管路包括基本管路直管以延长该引流管长度。
优选地,如图16所示的穿囊穿连双管引流装置卡位球囊设有塑形条,该塑形条第一端位于该卡位球囊远侧壁与该引流管连接点,该塑形条第二端位于该卡位球囊与该固定式连通管相连接处,优选地,该塑形条为管状并且为柔性材料。设有塑形条的穿囊穿连双管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如图17或图18所示的两种方法。
如图17所示的穿囊穿连双管单囊引流装置制作的第一种方法,包括使用双通单囊管和盲端管、支架管、锁闭装置,步骤1,该盲端管开口朝向远侧,在盲端管近开口端一段设连囊孔,该盲端管开口端依次穿过该双通单囊管B管、囊部及A管根部,并且该盲端管与该双通单囊管A管、B管根部套贴连接,并且该连囊孔位于该双通单囊管A管、B管根部之间,该双通单囊管A管、B管根部之间的盲端管管壁为塑形条;优选地,该基本管路双通单囊管B管在与盲端管进行套贴时可以先向双通单囊管囊部内翻折,然后再与盲端管套贴,该双通单囊管B管向双通单囊管囊部内翻折段的最大长度不大于其自身周长的一半,其目的避免影响盲端管与该双通单囊管A管的套贴过程,同时还要避免对连囊孔的覆盖。步骤2,该盲端管盲端向管内凹陷,引发该盲端管盲端段向内翻折并且穿过该塑形条,该盲端管盲端段与该双通单囊管A管直接或者间接套贴,该间接套贴表示该盲端管盲端段与该双通单囊管A管之间间隔该盲端管开口段之一部分,该部分在前一步的操作中已经与该双通单囊管A管套贴连接,该囊前段包括盲端管盲端与该双通单囊管A管根部之间的盲端管管壁结构,在囊前段设引流管入口。该设有塑形条的穿囊穿连双管引流装置卡位球囊包括双通单囊管囊部;该固定式连通管管腔包括,该盲端管翻折后部分与盲端管未翻折部分之间的腔隙;该引流管包括该盲端管翻折后部分。在该连通管管腔外侧壁近段连接锁闭装置;步骤3,在引流管内部放置支架管。
该实施例中引流管与固定式连通管在翻折线处相延续,该方法制作的引流装置近端为双层结构,在该双层结构外侧对支架管的移动受到该双层结构的影响,尤其是填充物为液体物质的情况下,支架管的移动受限更明显,为改进对支架管的移动的操控性能,优选地,在引流管内侧壁近端附接一段柔性软管,比如直管作为该引流管的延伸,该支架管在引流管内部活动容易控制。图17中短斜线部分表示两层结构之间的粘合剂或者两层之间熔合之处。
如图18所示的设有塑形条的穿囊穿连双管单囊引流装置第二种制作方法,包括双通单囊管、盲端管、直管、支架管、锁闭装置,步骤1,在直管远端一段设连囊孔,该双通单囊管A、B两管根部套贴在该直管外部,并且使得该连囊孔位于该双通单囊管A、B两管根部之间,优选地,该双通单囊管B管先向该双通单囊管囊部内翻折,然后再与该直管套贴,该翻折部分长度小于其自身周长的二分之一,其目的在于避免影响直管与该双通单囊管A管的套贴过程,以及避免该翻折部分覆盖该连囊孔。该双通单囊管A管、B管根部之间的该直管管壁成为塑形条;步骤2,该盲端管穿入该直管内侧,该盲端管盲端段与该双通单囊管A管直接或间接套贴连接,所谓间接连接是指两者之间间隔一段直管,该段直管在前一步的制作过程中已经与该双通单囊管A管至少根部连接,该双通单囊管A管根部远侧管状结构上设引流管入口;该直管近端与盲端管一处管壁外侧面密封性连接后形成环形连接;该卡位球囊包括该双通单囊管囊部;该引流管包括盲端管;该固定式连通管管腔包括:该卡位球囊近侧该直管与该盲端管之间的腔隙,该管腔通过连囊孔与该卡位球囊相互连通;步骤3,该锁闭装置与固定式连通管的近端连接或连通;该引流管内部设置支架管。优选地,该引流管盲端设置导引孔。
如图19所示的穿囊穿连双管双囊引流装置,优选地,在图16所示的制作穿囊穿连双管单囊引流装置的方法的基础上,该穿囊穿连双管引流装置中卡位球囊包括两个囊体,以及,与两个卡位球囊囊体相连通的囊间管,该囊间管具有与该固定式连通管相同的材料和相接近的管壁周长,该穿囊穿连双管双囊引流装置中的双囊结构具有单囊结构的作用,只是在形状上具有空间上的优势,尤其是在卡位作用方面,比如从引流通道的两端卡住引流管。
如图19所示的穿囊穿连双管双囊引流装置第一种制作方法,用该双通双囊管作为一个整体,替代图16所示的穿囊穿连双管单囊引流装置制作过程中所使用的双通单囊管,尤其是该双通双囊管的双囊结构作为一个整体替代该双通单囊管囊部;其余制作方法如穿囊穿连双管单囊引流装置上述制作方法;
如图19所示的穿囊穿连双管双囊引流装置第二种制作方法,用单盲双囊管作为一个整体替代图16所示的穿囊穿连双管单囊引流装置制作过程中单盲单囊管;尤其是该单盲双囊管的双囊结构作为一个整体,替代该单盲单囊管的囊部;其余制作方法如图16所示的穿囊穿连双管单囊引流装置制作方法;
如图19所示的穿囊穿连双管双囊引流装置第三种制作方法包括,在穿囊穿连双管单囊引流装置的球囊近侧与锁闭装置之间的固定式连通管管壁外侧,套贴一个附加的双通单囊管,在套贴之前,在该附加双通单囊管A管和B管根部之间的固定式连通管管壁设孔,形成塑形条上的连囊孔。
进一步地,对穿囊穿连双管双囊引流装置设置塑形条,该设置塑形条的方法参考如图17和图18所示的穿囊穿连双管单囊引流装置的塑形设置,具体地,使用双通双囊管整体替代该图17和图18所示的设有塑形条的穿囊穿连双管单囊引流装置两种制作方法中使用的双通单囊管,尤其强调的是用该双通双囊管的双囊结构替代该双通单囊管的囊部,使用该双通双囊管中双囊结构两侧的A、B两管替代该双通单囊管中的囊部两侧的A、B两管。
如图20所示的穿囊穿连双管内扩张引流装置是在穿囊穿连双管外扩张引流装置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设计理念包括对支架管放置位置的改进,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引流间隙空间大,可以放置相对大一些的卡位球囊或者具有双囊结构的卡位球囊,例如膀胱、胃部、结肠、直肠、胸腔、腹腔等部位。在这些情况下,可把支架管整体固定在引流管囊内段和囊前段,尤其包括支架管位于卡位球囊内部一部分呈螺旋状态,通过牵拉穿囊穿连双管引流装置中的引流管,将支架管牵拉进入引流通道,从而达到扩张引流通道狭窄部位之作用。
在如图16所示的穿囊穿连双管外扩张引流装置的基础上设置前置支架管、支架管可复位设置、牵拉副管,该前置支架管包括:支架管整体与引流管头部相固定,也可以理解为支架管整体地成为引流管头部一部分,两者引流物入口相连通,在非引流状态下,该支架管近心端位于卡位球囊内部,支架管位于卡位球囊内部部分命名为支架管囊内段;该支架管可复位设置包括:a卡位球囊弹性囊壁,b卡位球囊填充物包括空气,c该支架管囊内段呈弹性弯曲状态,尤其包括一种螺旋状态,d柔性填充物储备囊、以及以上至少两种方式的组合;该牵拉副管附接于隔离件内侧牵拉点,并与该隔离件管壁密封性连接,该牵拉点与非引流状态下该装置中固定式连通管管腔近端设有一段距离,该段距离上的隔离件管壁(也就是引流管管壁)的可翻折及皱褶功能提供了该引流管牵拉点远侧引流管头部的可移动性,当牵拉副管牵拉该隔离件的管壁情况下,该引流管头部连同该引流管头部内的支架管(或者两者合二为一的刚性引流管头部)被牵拉进入引流通道并且扩张引流通道狭窄部位,引流过程得以实现,在本实施例中,该引流管入口与该支架管入口相互重合。该实施例中填充物储备囊具有临时储存填充物的作用。
如20所示的穿囊穿连双管内扩张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如图16所示的在穿囊穿连双管引流装置的基础上,将一段为螺旋结构的支架管固定到该引流管头段,将牵拉副管连接到该穿囊穿连双管引流装置的隔离件内侧管壁,进一步地,在连通管体外段设置填充物储备囊,该填充物储备囊连接锁闭装置或者该填充物储备囊自备锁闭装置;优选地,该引流装置中填充物包括空气;更优选地,该引流装置卡位球囊囊壁为弹性囊壁。
如图20所示的穿囊穿连双管内扩张引流装置的放置,该引流装置的移动支架被前置,放置引流装置的方法包括:a直接将引流装置前段插入引流通道,在引流通道相对比较短的情况下,该卡位球囊部分已经进入引流间隙,通过锁闭装置向连通管输入卡位球囊填充物,卡位球囊进入引流间隙部分扩张,将整个卡位球囊拉入引流间隙。b使用推送管,选择周长小于该支架管管腔周长的推送管或者一般的临床使用的吸痰管、导尿管等插入前置支架管内部前端,推动该前置支架管及卡位球囊进入引流间隙,输入卡位球囊填充物,撤出推送管或者其他推送管道。C选择输送导管管腔周长大于引流装置前部结构周长的输送导管,将引流管卡位球囊输送到引流间隙后,使用推送管将输送导管内部结构向引流间隙推移;该卡位球囊进入引流间隙后输入卡位球囊填充物,撤出推送管及输送导管;D优选地,在引流管盲端设置导引孔,导引导丝穿过该导引孔,该引流装置沿导丝被推送管推进引流间隙。
如图20所示的穿囊穿连双管内扩张引流装置,放置完毕后,向外牵拉该引流装置的牵拉副管,由于可移动设置的原因,该前置支架管近心端被牵拉进入引流通道并通过引流通道狭窄部位实现引流。该牵拉副管被牵拉时,可列举的可移动设置的作用机制包括:a弹性卡位球囊囊壁扩张及卡位球囊轴向被压缩;b弹性填充物被压缩导致卡位球囊轴向被压缩;c弹性螺旋状的支架管被拉伸;d填充物被移送到填充物储备囊导致卡位球囊轴向压缩,以上四项机制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同时设置。卡位球囊轴向通常是指与该卡位球囊相连接的引流管的牵拉方向。
如图20所示的穿囊穿连双管内扩张引流装置,引流结束,松开该牵拉副管,在可移动设置的反向作用机理下,支架管尾端缩回到卡位球囊内部,该过程可以通过挤压填充物储备囊而得到实施或加速。优选地,引流管囊内段的螺旋形引流管表面设有纵向沟槽,该沟槽有利于填充物移动。
如图20所示的穿囊穿连双管内扩张引流装置的取出方法包括:a打开锁闭装置或者在体外破坏该固定式连通管密封性放出卡位球囊填充物,取出该引流装置;b使用破毁套管或者破毁刀具破坏卡位球囊完整性,从而取出该引流装置。
胃管
传统的鼻饲管主要应用到以下几种情况,由于负责吞咽活动的神经支配系统的损伤或功能减退而不能自主完成吞咽动作,上段消化道某一段不宜受到食物刺激例如食道手术后等情况。胰腺炎发作时食物对屈氏韧带以上部位的消化道的刺激都会造成胰腺炎症加重,这时候就需要通过一种管道将食物输送到消化道特定的位置,例如胃部、十二指肠、空肠,在本发明中,这种以输送食物药物为目的的输送管路统称为鼻饲管。鼻饲管的卡位球囊与引流管的关系可以列举的方式有顶囊、穿囊、包囊,卡位球囊的囊壁包括弹性囊壁和非弹性囊壁,优选地,该鼻饲管卡位球囊填充物包括水、石蜡油、硅油不同成分的组合来调整填充物的流动性或者比重,尤其包括一种高浓度氯化钠水溶液,该高浓度氯化钠的比重大于水,有利于调整卡位球囊的比重,通过调整体位诱导该卡位球囊进入消化道更远离口腔的位置,另外通过进一步调整该鼻饲管卡位球囊的填充比使得该卡位球囊在物理性质上更接近一团初步消化的食物,优选地,该鼻饲管实施例中连通管选择移动式连通管,进一步地,该移动式连通管与该支架管串联设置于引流管内部,尤其包括该连通管与该支架管一体成型的设置。在将引流管置入胃部后,通过连通管或者通过串连在一起的连通管与支架管向卡位球囊输入填充物;拔出移动式连通管,该鼻饲管处于备用状态,优选地该鼻饲管末端设有塞子或夹子。另外地,该鼻饲管包括固定式连通管,该固定式连通管的长度至少包括400mm至650mm,该固定式连通管可以走行在引流管外部并与引流管并行,该固定式连通管也可以走行在引流管内部,在400mm至650mm刻度范围穿出引流管,这个400mm至650mm长度的固定式连通管只能保证卡位球囊进入到胃部部位,在向卡位球囊输入合适的填充物后,封闭该固定式连通管末端,该封闭方式包括使用粘结剂、焊接、或在该固定式连通管末端设置密封块;所输入卡位球囊填充物的数量通常小于100ml,优选的使用非弹性卡位球囊;将该鼻饲管置入到胃部后拔出支架管。进一步地,如果需要鼻饲管向十二指肠或空肠进入,则需要给与引流装置一定的富裕长度,胃肠道的蠕动促使卡位球囊球部运动,同时固定式连通管近端会被带入到上段消化道内部,比如食道或者胃部,这样情况下,经过咽喉及鼻腔部位的结构只有柔性的引流管结构。
优选地,鼻饲管的卡位球囊最大横切面周长包括30mm至45mm,优选地该卡位球囊包括近似圆柱形,圆柱的周长包括15mm至45mm,该圆柱的长轴与引流管轴向相平行。鼻饲管的卡位球囊的卡位功能大部分是依靠其重力及胃肠道蠕动功能,在使用非弹性卡位球囊并且低填充比的情况下,大部分卡位球囊在填充状态下可以通过鼻腔被拉出。该种限制卡位球囊横切面周长的主要目的是鼻饲管被意外牵拉出食道时,避免过大的卡位球囊对食道的损伤。
使用移动式连通管的实施例中,可以使用破毁刀具或破毁套管来破坏卡位球囊的完整性。在使用破毁刀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另外一根备用的支架管,或者将置入操作中拔出的支架管保留并消毒后使用。在使用固定式连通管的实施例中,打开与固定式连通管相连接的锁闭装置就可以释放出卡位球囊填充物;特殊情况下,如果该鼻饲管被置入体内的引流装置长度大于该固定式连通管,需要将鼻饲管向外牵拉,直至该固定式连通管末端被牵拉出鼻孔后才能释放卡位球囊填充物。尽管卡位球囊的横切面周长受到限制,能够被连同卡位球囊填充物一并牵拉出食道,但是为避免食道损伤,还是要尽可能地释放卡位球囊内部的填充物后更安全撤出引流装置。
由于该鼻饲管被置入到相应的位置后该引流装置支架管被移出引流管,鼻饲管输送能力和舒适度明显提高。
该鼻饲管引流管总长度可以设置为700mm至2500mm,单纯放置到胃部的引流装置中引流管的长度可取范围包括700mm至1200mm,在对十二指肠、空肠部位进行灌注所使用的鼻饲管长度取值范围包括1200mm至2500mm,进行放置的时候可以使用输送导管,该输送导管的长度可以小于该引流管长度,输送导管的长度包括500mm至650mm,该长度下引流装置仅能被放置到胃部,该类装置到达十二指肠和空肠依靠的是胃肠道的蠕动;由于胃到十二指肠甚至是空肠这段消化道临近的组织以及血管和韧带的牵拉、挤压,该段消化道过于迂曲,一般的刚性管在没有内窥镜或放射影像学指引下很难完成放置程序。从胃部到十二指肠以及更远的消化道部位,柔性引流管头部及低填充比卡位球囊在胃肠道蠕动下被推送到需要到达的部位。优选地,这些引流装置中多配备一根支架管并被单独无菌包装,在需要使用的时候,直接置入支架管完成引流工作。优选地,卡位球囊选择为非弹性卡位球囊,非弹性卡位球囊形状随填充物的数量的不同而变化,卡位球囊填充比是填充物体积占该卡位球囊最大填充体积百分比,该柔性卡位球囊都有一定的可扩张性,随着该卡位球囊填充物数量的增加,该卡位球囊内部压力增加,该卡位球囊体积也随之增加直至该卡位球囊破裂,该卡位球囊破裂前的体积就是该卡位球囊的最大填充体积。该类实施例中卡位球囊填充比优选值中包括10%至85%,在填充物数量少的情况下,该卡位球囊的性状更接近一团液体随外界形状改变而变,能够更容易通过幽门及十二指肠,进一步越过屈氏韧带到达空肠。
一般情况下,食道、胃部、十二指肠、空肠对引流管周长的限制相对较小,上部消化道使用的鼻饲管中引流管的周长优选值包括15mm至45mm。鼻饲管的柔性管段主要目的是与口咽、鼻咽、及鼻腔相适应,过多的柔性管有可能堆积在口腔阻塞呼吸道及引发不适感。优选的方案是鼻饲管中无支架管支撑的柔性管段长度限制在200mm至400mm;为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在引流管体内段和体外段分别放置支架管,来限制鼻饲管中单纯柔性管段的长度;优选地,该体外段支架管末端与引流管末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一些鼻饲管实施例中,另配有牵拉设置,该牵拉设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鼻饲管体外部分的牵拉,将鼻饲管中的卡位球囊向贲门处牵拉,受到牵拉的卡位球囊与贲门开口处相对密封,能够阻断胃内容物向食管返流或者减轻食物自胃部向食管返流,该牵拉设置包括悬挂重物,该悬挂重物对在鼻饲管出鼻孔的位置进行持续牵拉,该重物重量大于鼻饲管体内部分的重量,该重物包括金属环、或者金属块,或者陶瓷环或块,该重物的重量包括1g至100g;该牵拉设置还包括能够被牵拉后发生弹性变形的束带,该束带一端连接鼻饲管管壁,另一端悬挂在颈部、头部,耳朵等突出部位。优选地,该鼻饲管卡位球囊填充物包括空气,空气的质量轻,有利于减轻牵拉固定的力量;该鼻饲管包括穿囊或侧囊结构引流装置,该实施例中卡位球囊近侧的引流管上不配有引流物入口,优选地,该鼻饲管设有支架管体内段及体外段,该支架管体内段被设置在该卡位球囊近侧,该支架管体外段被设置在引流管体外段,引流管位于口咽部、鼻咽部、鼻腔部分为单纯柔性结构;这种结构可以维持鼻饲管体内段及体外段的硬度,避免阻塞气道,优选地,该类卡位球囊采用近侧塑形卡位球囊,减少对贲门部位损伤。
一些消化道梗阻的病人往往失去了经消化道进行营养支持的途径,以至于不得不进行复杂的、风险更高的经静脉营养,本实施例能够解决部分消化道梗阻的情况下的经消化道营养支持的难题,其主要设计思想是对消化道梗阻部位以上的物质进行间断吸引,梗阻部位以上的物质包括未消化的食物和脱落的消化道细胞组织及多余的气体和液体,有了这个排泄系统,患有消化道梗阻的个体就可以经口或者经胃部或空肠上段造瘘口摄入食物,优选的食物包括低渣食物或者要素饮食。梗阻的部位距离肛门越近,吸收食物的消化道越长,效果越好。本实施例从鼻腔置入引流装置,较小影响经口进食,优选地,引流管在经行空肠上段、十二指肠段、胃部段设有引流管入口,通过体外支架管段头端开口可以定点吸引局部气体或液体,也可以投放流质食物,不同部位投放食物对消化道的影响具有不同的意义。该实施例中卡位球囊主要的作用是在较低的填充比下,具有随消化道蠕动带动整个引流系统前进的作用。其卡位作用主要是利用消化道向前蠕动的牵引力、以及其在消化道低垂部位的重力牵引作用。本实施例中卡位球囊填充物包括水或氯化钠水溶液,填充比包括10%至80%,优选的卡位球囊囊壁为非弹性卡位球囊。本实施例中固定式连通管或移动式连通管的长度不需要大于引流管体内段,引流装置头端被放入胃部并确认后,就可以向卡位球囊注入填充物,拔除移动式连通管,或者通过锁闭装置及输入填充物;为了置入方便,固定式连通管或者移动式连通管可以在引流管外部或内部伴随引流管走行至400mm至650mm刻度处,走行在引流管内部的连通管可以在这种情况下从400mm至650mm处穿出引流管,拔出移动式连通管后在引流管上遗留的孔可以封闭也可以不封闭,与固定式连通管适配的锁闭装置优选的包括密封块或者胶粘剂.
该引流管的卡位球囊远侧段和/或近侧段设有引流物交通孔,引流物交通孔所在的部位的肠液更容易被吸引出体外,理论上梗阻部位以上的气体或液体都会通过其自身的运动到达附近的引流物交通孔,引流物交通孔附近气体或液体被吸引完毕后会被贴附的肠壁覆盖封闭;具体的,引流管的长度包括1500mm至6000mm,体外部分长度600至800mm;支架管总长度包括1300mm至5400mm,并且支架管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位于体内,支架管另一部分位于体外,体外长度500至700mm,消化道梗阻部位不同,采用的引流管及支架管的长度也不相同,优选地,引流装置支架管体内段近口腔端近侧引流管为不透气的柔性薄膜材料,这个设置有利于引流管负压的保持。引流管体内段周长优选值包括15mm至30mm。
例如,当回肠段发生梗阻时候,根据相关专业判断,引流管需要被放置到距离鼻孔约4000mm的消化道,选用一个引流管总长为4800mm的引流装置,体内段长度为4000mm,体外段为800mm,引流管体内段与体外段没有严格区分界线,优选地,体外段周长大于体内段,体外段周长增大更容易皱褶,体外段周长与体内段周长比值包括1至5;支架管体内部分长度3600mm,支架管体外段长度800mm,该引流管长度与该两段支架管总长度的差额为该引流装置柔软段长度,这个柔软段长度400mm,随着该引流装置放置深度的不同该柔软段所处的位置有所变化,在设计引流装置长度的时候就要优先考虑体内部分长度,该体内段长度在使用时有所浮动,原则是刚性支架管体内段近端距离咽部的距离大于100mm,优选地大于200mm,这个距离使得咽部被刚性管刺激的可能性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优选地,支架管体外段外径较支架管体内段外径小,其主要目的是细一点的体外段支架管周长可减少对口咽、鼻咽、鼻腔的刺激;优选地,该支架管体内段与引流管前段固定,或者两者合二为一刚性管状结构,该刚性管状结构作用等同于支架管和引流管,该刚性管状结构上设有孔,可以列举的孔的形状包括长方形、椭圆形、缝隙,孔的边缘的周长优选值包括6mm至30mm,该刚性管状结构每100mm长度上孔的数量为1个至50个;引流管上引流物入口分布范围在引流装置刻度50mm至3500mm处范围之内。该支架管体外段前端包括一个轴向开口,支架管体外段尾端与引流管尾端密封性接合。
该引流装置的置入胃部方法如其他传统的胃管、或三腔二囊管的置管方式一样,将引流装置头端输送到胃部,此时向卡位球囊注入填充物,封闭卡位球囊或者拔出移动式连通管,卡位球囊随胃肠道蠕动进入到小肠内部,凭体外部分引流管长度推算引流管头端位置,直到该引流装置头端到达距离鼻孔4000mm处。过程中更换体位、将体外支架管与体内支架管对接后反复吸引肠内容物或注入少量液体、向前推送支架管等措施有利于引流管向前运动;置入完毕,将支架管体外段退回到引流管体外部分,此时食管上段到鼻孔处引流管为柔性管壁,局部舒适度好;引流管体外段被固定。将该引流装置经过胃部造瘘口或空肠造瘘口置入过程更简单。
此时经口进食后流质食物经过胃部、十二指肠、空肠、到达回肠梗阻部位。此过程中大部分营养物质被吸收,少量未被吸收食物、肠液及气体逐渐聚集在肠道,此时将支架管体外段向前推送与体内支架管对接,启动负压吸引器或者接通负压源,负压值包括-600mmHg至-100mmHg,肠管内气体或液体被吸引出后,将支架管体外部分撤回到引流管体外部分,引流过程结束。
洗胃一般启动过程都比较紧急,操作过程需要使用负压促进胃内容物的快速流出,另外负压还有利于较大块状物流出引流管,洗胃过程中的一个困难是负压吸引下引流管引流物中的颗粒物堵塞了置于胃部的传统洗胃管的入口,通常的做法包括向胃内再输入一定量的洗胃用液体将阻塞物暂时冲开,这种情况下,洗胃过程会被延长,增加了病人的痛苦。本发明中支架管在引流管头部的移动可以推开阻塞引流管入口的引流物中的颗粒,在这些实施例中,支架管尾端与引流管尾端密封性连接。优选地该引流管周长的值为20mm至60mm,周长的选择适当考虑胃部食物颗粒大小。该引流装置引流管的长度为1000至1400mm,支架管长度800mm至1000mm之间。优选地,该实施例设有两根支架管,周长较小的一个支架管用于开始洗胃将引流装置置入胃部的时候使用,为了避免周长小的支架管穿透引流管孔段的孔,该实施例中引流管近盲端一段100mm范围内的孔的边缘周长小于该细支架管周长,必要时更换为另一个周长更大的支架管。优选地,危重病人洗胃有的情况下需要重复洗胃,或者需要留置胃管一段时间,此时可以将支架管移出体外固定在引流管体外部分,待需要的时候将支架管置入引流管;优选地,该管径较粗的支架管分为体内段和体外段。
一种经肛门通过消化道狭窄部位置入的引流管,使该卡位球囊被放置到消化道梗阻部位近口腔一侧,解决一部分消化道阻塞的情况,尤其是解决小肠、结肠或直肠肿瘤造成的梗阻以及术后肠粘连造成肠梗阻的情况,卡位球囊被送入到梗阻部位近口腔一侧往往需要手术操作,单纯为放入卡位球囊而进行开腹手术可行性很小,在进行解除梗阻手术的时候,发现造成梗阻的原因不可能完全解除,或者手术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解除梗阻,在手术过程中由术者帮助下从肛门置入引流装置,并将卡位球囊送达梗阻部位近口腔一侧,这个过程也可以通过结肠镜辅助或者使用x线成像设备得到帮助。对于肿瘤造成的肠梗阻,该实施例设置有更长的刚性引流管贯穿卡位球囊前后段,该段刚性管状结构在设计理念上可以理解为引流管与支架管合二为一的结构,优选的卡位球囊前后的刚性段长度包括500mm至1000mm,该引流装置贯穿卡位球囊的刚性管状结构的周长包括25mm至40mm,其管壁上设有孔,孔的周长包括10mm至50mm,每100mm长度的引流管的刚性管状结构设有孔的个数包括1至5个;该引流装置中柔性引流管周长包括20mm至60mm,其管壁上设有孔,孔的周长包括10mm至20mm,每100mm长度的引流管的柔性管壁设有孔的个数包括1至5个;该柔性引流管管段的长度包括1000至2000mm。该实施例中柔性引流管壁对肛门及肛周皮肤的刺激性减小,支架管体外段在非引流状态下停留在引流管体外部分或者被暂时撤出,被引流到梗阻部位近肛门一侧的食物能够刺激该处肠道发挥作用,保持消化道完整性,肛门口的柔性管壁不影响正常的排便,结肠与直肠的粪便储存功能得到保留。
一种便秘情况下使用的引流管,便秘的主要表现在于大量的粪便聚集在直肠中或乙状结肠中,由于直肠及乙状结肠内部空间被粪便扩张,其本身丧失了主动收缩能力,有时还伴有肛门括约肌紧张度升高,排便的困难程度增加。本实施例中采用穿囊式设计,该囊前段包括刚性管段,该刚性管段长度优选值包括100mm至500mm,非引流状态下,支架管位于肛门外的引流管内部;该囊前段前端为盲端,该囊前段引流管周长包括20mm至90mm,囊前段设有孔,孔的形状包括圆型、椭圆形、矩形、缝隙,孔的边缘周长优选值20mm至100mm,由于卡位球囊距离体表近,充放附件形式无特殊要求。引流管囊后段、囊段均为无孔柔性管壁,其中囊后段中行走于肛门内部一部分的周长与囊内段周长接近,其差值不大于该囊内段周长的50%,并且经行肛门一段的引流管为柔性管;由于消化道功能不稳定性,在直肠突发排便的情况下,该体外段引流管需要具有空间代偿能力,其周长设计考虑突然大量气体或液体涌出的情况。体外段的周长的优选值包括30mm至90mm,优选地支架管尾端出口与引流管尾端出口口密封性连接形成一个共同管口结构,该引流装置引流管体外段长度包括约300mm至1000mm,此长度主要是为了方便操作,支架管体外段长度小于引流管体外段长度50mm至100mm。在使用该引流装置时,该支架管体外段沿着柔性引流管插入到肛门内部,并与支架管体内段接触,启动负压吸引器,支架管体内段内部所存留的粪便被吸入到支架管体外段内部。为了方便对直肠内部硬结粪便进行软化,可通过引流管体外段向直肠内输入生理盐水、石蜡油、肥皂水等液体,反复输入软化粪便的液体并反复吸引,随着粪便被移除肠道,肠道的运转得到康复。该引流管囊前段的作用在于:负压下肠内粪便被移送到引流管囊前段,而肠壁因为引流管壁的阻挡作用不会被插入的支架管体外段牵拉推挤造成损伤。优选地,该负压间断性启动,负压值优选-300mmHg至-100mmHg。
进一步地,该实施例同样适用于人工肛门的情况,由于人工肛门不具有肛门括约肌,优选地采用穿囊穿连双管引流装置。由于腹壁造瘘口逐渐进行性挛缩,支架管体外段插入囊前段的过程有利于挛缩的造瘘口的扩张。
导尿管被使用在尿液不能被排除体外或者不能按照一定的要求排除体外的情况,比如记录每小时尿量。本发明的特点是非引流状态下,对膀胱固有的允许尿液暂时贮存功能影响很小,对前列腺和尿道括约肌肉以及尿道粘膜的刺激小,支架管通过尿道并进入到膀胱,尿液被引出;尤其包括穿囊结构的外扩张引流装置,尤其包括卡位球囊近侧塑形设计,引流管被牵拉时膀胱内尿道口与该近侧塑形卡位球囊的凹陷处吻合,避免了局部挤压刺激。一般情况下卡位球囊近侧引流管为完整的无引流物交通孔设置,保证尿液被收集后完整导出。
一种男性导尿管,膀胱功能失控造成尿潴留的原因包括神经原因、逼尿肌肉无力、尿道及膀胱颈部肌肉紧张挛缩或者结构性狭窄,尤其包括前列腺增生、炎症、肿瘤等原因,长期尿潴留导致膀胱慢性损伤难以康复。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采用具有近侧塑形卡位球囊设置的单管引流装置,本实施例中引流管外周周长优选值包括10mm至40mm,更优选地15mm至30mm;该引流管头部囊前段设有孔,其前端为盲端,优选地,该引流管头部囊前段为刚性管状结构,优选地,该刚性管状结构长度包括10mm至30mm;由于尿液的粘滞系数小,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使用负压来促进尿液流出。优选地,在引流管经过前列腺节段上设有孔或者该节段引流管采用具有网状形状的编织管或纺织而成的管,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减少局部引流管单位长度上的体积总量,也就是说引流管前列腺段随着孔的数量增多、单个孔的周长增加、相邻孔的最小距离减少该段引流管总的物质质量减少,经过前列腺部位的引流管节段柔顺性更好,对前列腺局部的刺激更小;引流管经过前列腺节段设有孔有利于尿液与前列腺部分泌物交换,具有清洁作用。该类实施方案的另一个优点是具有膀胱功能恢复促进作用,常规的膀胱功能锻炼依靠对传统导尿管的人工夹闭及定时开放,传统的导尿管置入后,专业人员判断可以进行自主排尿时,拔出导尿管,如果仍不能排尿,则需要再次置入导尿管。本实施例中引流管的夹闭依靠前列腺和尿道括约肌的自然张力、以及病理状态下的尿道前列腺部的扭曲和前列腺内部病理性张力增加,在膀胱功能恢复或者前列腺增生水肿减轻后前列腺部逐渐松弛,患者主观上就可以试着自行排尿,随着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松弛,尿液可以进入引流管入口,进一步流出前列腺部及外括约肌部以外,并沿着引流管和支架管及尿道壁共同围成的管腔流出尿道外部。优选地,卡位球囊囊后段孔段范围限于距离卡位球囊近侧100mm以内,防止收纳到引流管内部的尿液外溢到引流管外部。优选地,该支架管前端为抹圆盲端,盲端的中央设有周长3mm至6mm的导引孔,其作用是导丝穿过该导引孔,该盲端被支架管沿着导丝推动,带动卡位球囊沿着导丝进入膀胱。优选地该引流装置囊前段长度包括5mm至20mm,优选地,该引流装置引流管长度包括200mm至550mm;优选地,该引流装置卡位球囊设有塑形条。
一种采用穿囊穿连双管内扩张引流装置导尿管,其连通管的外周周长优选值包括10mm至40mm,更优选地20m至30mm,该装置囊前段管壁设孔,盲端中央设导引孔,该导尿管采用以下设置中的一种或几种:弹性卡位球囊、弹性弯曲的支架管囊内段设置、以及填充物储备囊、填充物中包括空气;尤其是包括弹性螺旋弯曲的支架管囊内段设置,该段支架管的拉伸后长度优选值包括40mm至100mm;优选地,该引流装置配有牵拉副管,该牵拉副管被牵拉过程简单,单手就可以完成,连通管管壁与尿道内侧壁密封性能好。优选地,该牵拉副管设有夹子或塞子,方便临时关闭牵拉副管,尤其是尿道外部牵拉副管体外部分可以设置得更短,优选地,该引流管长度数值包括200mm至500mm,更加方便随身转移,优选地,该穿囊穿连双管引流装置的卡位球囊设有塑形条,并且该塑形条上设有连囊孔。
一种带有磁铁的隐形内扩张导尿管,该导尿管包括穿囊穿连双管内扩张引流装置,该导尿管锁闭装置采用密封块,该实施例中固定式连通管的锁闭装置位于尿道内部近尿道外口处,该固定式连通管周长包括20mm至30mm,该牵拉副管起始位置位于卡位球囊近侧40mm至50mm,牵拉副管连接卡位短管,该卡位短管为刚性管状结构,该管状结构周长的优选值包括35mm至45mm,该周长的管状刚性结构难以进入到尿道前列腺部,从而避免了该引流装置自动滑入膀胱,致使该引流装置失效;该装置设有弹性螺旋弯曲的支架管囊内段,该卡位短管末端在非引流状态下位于尿道海绵体部内部。当需要引流尿液时,在阴茎皮肤外侧慢慢将卡位短管向外牵拉,由于阴茎的可伸展性能,内置的支架管被牵拉进尿道前列腺部,前列腺部狭窄的尿道被扩张,尿液开始引流;引流结束松开该牵拉短管,该支架管回弹进入引流间隙,引流过程结束。优选地,该卡位短管包括具有软磁性能的含铁结构,该含铁结构能够受到阴茎皮肤外侧的磁铁的吸引从而带动该牵拉副管向阴茎外口运动,优选地,使用电磁铁,尤其是能套入阴茎的电磁线圈,特别是能够通过控制电流强度和频率来改变磁场强度的电磁线圈。
一种体腔引流管,此类引流装置表浅,多为抢救性治疗或有创治疗,这类情况使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装置和方法具有如下优点,在非引流状态下,该引流装置穿出皮肤部位为柔性管,舒适度高;其次支架管反复置入体腔段引流管,有利于保持局部通畅性;该类实施例中优选穿囊式引流装置,其引流管囊内段包括柔性管壁,引流管与卡位球囊及连通管的关系没有特殊要求,为达到密封的效果,卡位球囊近侧的引流管管壁为无孔设置,囊前段引流管设有孔,优选地,该引流装置设有双囊串的卡位球囊,该双囊串的近侧囊位于体表,具有固定作用。
一种胸腔引流装置,出于血气胸引流的流量需求,本类实施例中引流管的外周周长优选值包括20mm至45mm,优选地,该胸腔引流装置包括穿囊穿连双管引流装置,固定式连通管的外侧管壁周长优选值包括20mm至45mm,支架管在需要持续引流的情况下,该支架管从体外沿着引流管管壁穿过胸壁与该引流管头部重合,两者头段上的孔段重叠,两者的孔段长度优选值为50mm至100mm,两者孔段孔的形状包括长方形、椭圆型、缝隙等,孔的边缘周长优选值为该装置支架管周长的0.5至0.8倍,相邻孔最短距离小于50mm,该固定式连通管在卡位球囊填充物填充压力作用下与胸壁组织密切接触,封闭性能良好。另外地,该胸腔引流装置囊前段包括刚性管,刚性管的引流速度更快。
一种腹腔引流装置,腹腔液体引流及药物输入对速度的要求低于对胸腔部位引流物引流速度的要求,长期置管主要是为了腹膜透析、腹水引流、腹腔化疗等目的。由于大网膜的游走覆盖功能,使得引流过程阻力增大,尤其是引流过程中大网膜形成单向组织瓣,阻碍腹水流出,为了长期置管并且保持引流管通畅,通常的做法是将引流管的头部放入盆腔,放入大网膜覆盖不到的地方,通常要放到盆腔直肠前凹陷处,传统腹腔引流管置入方法包括在耻骨联合上方120mm以上旁正中线20mm切开或穿刺置入引流用管道,还可以在腹腔镜指示下置入腹腔引流管,在使用过程中还要判断该引流管是否位于合适的位置,如果引流管脱离盆腔导致大网膜包绕进而影响液体进出腹腔。
使用本发明中顶囊、包囊、穿囊、侧囊结构的引流装置能够解决传统腹腔透析管以及其他腹腔引流管的置入难题。该引流装置卡位球囊填充物包括水或者盐水,优选地,该卡位球囊填充物包括糖水或盐水,盐水中氯化钠的含量包括10%至35%,通常中下腹部肠内容物包括气体,整体中下腹腔内部结构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使用水或者在水里添加氯化钠或葡萄糖、乳酸盐、醋酸盐等溶质的卡位球囊填充物具有比水更高的密度。包括高密度的液体填充物的卡位球囊随运动或体位变化向下沉降,通过调控体位和运动能够使得该卡位球囊达到腹腔最低位置,优选地,该类实施例中卡位球囊采用非弹性卡位球囊,卡位球囊填充比包括10%至80%,该引流装置总长度包括150mm至500mm,孔段长度包括10mm至50mm,孔的形状包括长方形、椭圆型、缝隙等,孔的边缘周长优选值为该装置支架管周长长度的0.3至0.5倍,相邻孔最短距离5mm至10mm,该引流装置引流管直径包括10mm至30mm,优选地该引流装置支架管头端设有孔段,孔段长度优选值为10mm至50mm,孔的形状包括长方形、椭圆型、缝隙等,孔的边缘周长优选值为该支架管周长长度的0.3至0.5倍,相邻孔最短距离小于5mm;优选地,在使用穿囊结构的实施例中,引流管囊前段为刚性管,有利于提高引流速度。该实施例的放置过程包括使用输送导管穿透腹壁进入腹腔。在穿囊结构的实施例中引流管前端为盲端,盲端的中央设有导引孔,导引孔的周长长度包括2mm至3mm。该导丝等同于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深静脉置管套件中的泥鳅导丝,该导丝的置入需要穿刺针及扩张管的辅助,例如arrow牌的静脉置管套件中的导丝、穿刺针及扩张组件。使用过程中,使用穿刺针刺入腹腔沿针心管腔置入导丝,沿导丝穿入扩张管扩张腹壁各层结构,撤出扩张管,导丝尾端通过引流管导引孔穿过支架管,通过支架管向前推动,该引流装置沿导丝进入到腹腔,通过连通管输入卡位球囊填充物,移除导丝,拔出移动式连通管或封闭固定式连通管的锁闭装置,撤出支架管到引流管体外段,使躯干处于直立位或半坐位,该卡位球囊在重力作用下,沉入直肠前间隙,置管完成。优选地,该支架管分为两部分,其前段与引流管前段固定并且其入口互相连通或者两者合二为一,此类设置使得支架管体外段只需要与体内段对接就可以引流,减少了行程,缺点是引流装置前段刚性提高,影响卡位球囊下沉到直肠前凹陷处。更优选地,采用穿囊穿连双管双囊引流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双囊间的距离优选值包括100mm至250mm之间,双囊中近侧囊在使用时紧贴腹壁内侧,防止引流装置被牵拉后改变该引流装置前端在腹腔内的位置。
一种心包腔引流装置,心包腔空间狭小,局部组织运动幅度大及速度快,一般来讲引流量不大,引流装置可采用穿囊单管结构,避免局部损伤,囊前段为柔性材料管壁,卡位球囊包括非弹性卡位球囊囊壁,引流管外径优选值包括6mm至15mm。该引流管头端及支架管头端为盲端,盲端的中央设有周长为3mm的导引孔,该导丝等同于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深静脉置管用导丝,该引流装置的置入需要穿刺针及扩张管的辅助,例如arrow牌的静脉置管套件中的导丝、穿刺针及扩张管。使用过程中,使用穿刺针刺入心包腔沿针心管腔置入导丝,撤出穿刺针,沿导丝穿入扩张管扩张由皮肤到心包腔的各层结构,撤出扩张管,导丝尾端通过引流管导引孔穿过引流管及支架管,通过支架管向前推动,该引流装置沿导丝进入到心包腔,通过连通管输入卡位球囊填充物,移除导丝,拔出移动式连通管或封闭固定式连通管的锁闭装置,撤出支架管到引流管体外段。
一种肛周脓肿引流装置,肛周脓肿是外科常见疾病,对于该处的手术往往难以一次清创缝合,引流装置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该引流管外侧壁周长优选值包括6mm至30mm,该引流管长度优选值包括100mm至400mm,该实施例的置入方式包括手术中直接放入和体外盲探后置入。
一种胆囊引流管,胆道炎症在中年以后的人群中发病率很高,一些胆囊结石的病人接受了胆囊切除术,胆囊的缺失导致相当一部分病人消化道功能失调,从而诱发了慢性消化道炎症。胆囊结石病是由于胆囊本身的原因,即使结石被取出仍旧具有再发结石的病理学基础,胆结石病往往复发,使得胆囊失去功能康复的可能性。在一些老年体弱的胆道炎症病人当中进行胆囊切除有更大风险,当一般的药物治疗失去效果的时候,尤其是胆囊颈部被结石阻塞造成胆囊内部张力上升及局部感染互相促进导致恶性循环,此时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是一项经常被选择的治疗方法。以前传统的做法是在胆囊内部置入一根刚性高分子管,穿刺管经过皮肤、皮下组织、腹壁肌肉、腹膜、肝脏包膜、肝脏实质、胆囊壁进入胆囊腔内。该管在引出体表后固定在皮肤表面,这种做法有管道前端对胆囊内部损伤、管道脱落、及引流管阻塞等弊端。由于穿刺胆囊需要经过覆盖在胆囊上面的肝脏组织,脱落的刚性导管侧孔或前端与肝组织接触就会导致出血,成为传统胆囊穿刺的一个并发症。
该实施例主要引流的部位是胆囊,在急性胆囊炎症期,将胆囊内的结石及胆汁或脓液引流出体外,配合其他的治疗方法使得胆囊的炎症减轻并得到控制,随着时间推移在胆囊腔与皮肤表面形成窦道。本实施例中引流管的长度优选值包括300mm至400mm,该引流管的外侧壁周长优选值包括15mm至40mm。除了个别肥胖的个体,胆囊距离皮肤表面的距离小于150mm。优选地,采用穿囊穿连双管结构引流装置,柔性的连通管具有与胆囊穿刺口相吻合阻止胆囊内容物溢出的作用。由于胆汁中往往含有泥沙样颗粒及其他沉淀物,为更方便取出胆囊内的结石,优选地,该引流装置包括两段支架管,该引流管囊前段与支架管体内段合二为一或一体化成型,该刚性管侧孔大小不受限制,有利于大一点的结石进入引流管头部被输送的体外。该引流装置引流管囊前段设引流管入口,该引流管入口周长优选值包括30mm至70mm,孔的形状包括椭圆形、长方形、缝隙。该引流装置中引流管前端和支架管的前端为均为盲端,两者盲端的中央设有导丝导引孔,该导引孔的周长包括3mm至6mm,该导丝等同于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深静脉置管导丝,该装置的置入需要穿刺针、导丝、扩张管的辅助,例如arrow牌的静脉置管套件中的导丝、穿刺针及扩张管。使用过程中,使用穿刺针刺入胆囊腔内部,沿针心管腔置入导丝,撤出穿刺针,沿导丝穿入扩张管扩张腹壁各层结构及胆囊壁,撤出扩张管,导丝尾端通过引流管导引孔穿过引流管及支架管,通过支架管向前推动,该引流装置沿导丝进入到胆囊,通过连通管输入卡位球囊填充物,拔出移动式连通管或封闭固定式连通管的锁闭装置,撤出导丝,置管完成。
另外的用于胆囊引流的实施例包括顶囊包连双管结构引流装置,这样的结构在于支架管受到固定式连通管的限制,支架管走行到引流管外部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引流管的侧孔周长就可以设计得大于支架管周长,支架管沿着连通管和引流管进入胆囊内部,由于胆囊的收缩或者负压吸引的作用,胆汁沿着支架管流出体外,同时颗粒状的结石随着胆汁引流出胆囊。本实施例的置入需要输送导管协助下将卡位球囊置入到胆囊内部,该输送导管置入胆囊需要导丝及扩张管的协助,例如arrow牌的静脉置管套件中的导丝、穿刺针及扩张管。使用过程中,使用穿刺针刺入胆囊沿针心管腔置入导丝,拔出穿刺针,沿导丝穿入扩张管扩张腹壁各层结构及胆囊壁,撤出扩张管,沿导丝置入输送导管到达胆囊,撤出导丝,通过支架管向前推动该引流装置沿输送导管进入胆囊腔,通过与连通管相连接的锁闭装置输入卡位球囊填充物,撤出支架管到引流管体外段,撤出输送导管,引流装置处于备用状态。本实施例中引流管的长度优选值包括300mm至1000mm,该引流管的周长优选值包括10mm至45mm,该引流装置孔段紧贴卡位球囊的近侧,孔段被设置在胆囊内部,该孔段长度包括30mm至80mm,引流管管壁孔的周长包括10mm至80mm,为最大限度容许结石通过孔段。特别地,该引流管孔段的除了孔以外的管壁为2至5条纵行条索状管壁,该条索状管壁宽度包括1mm至3mm;该支架管周长12mm至45mm,支架管前段孔的结构包括多个沿支架管纵轴排列缝隙,缝隙长度30mm至50mm,优选地,该支架管孔段除了孔以外的管壁为2至5条纵行条索状管壁结构,该条索状管壁宽度包括1mm至3mm,并且该纵行条索状管壁具有向支架管外周凸出的弧度;较大结石从相对宽大缝隙进入到支架管内部,有机会被带出体外。
在非引流装态下可以通过引流管尾端输入冲洗液,或者通过一段附贴在引流管外侧的一段管状结构输入冲洗液,处于炎症状态的胆囊或与之相连接的胆囊管、胆总管经过一段时间的引流后,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其炎症逐渐消退,拔出引流装置,治疗暂告一段落;本实施例的另外一个优点是可以先后使用不同管径的支架管实现对胆囊穿刺口进行扩张,为可能的更粗的医疗装置进入胆囊提供通路,例如插入胆囊镜可以进行更多操作。
一种经皮经肝置入的胆总管康复引流装置,胆总管的功能障碍的原因很多,能够列举的原因包括胆管炎、胆管结石、胆管硬化、胆总管及周围组织肿瘤。为改善胆总管的阻塞状态,通常的做法是通过十二指肠在胆总管处放置支架管,随着时间的推移放置的胆总管支架在3个月后有一定比例的支架管会堵塞,这在塑料制品的支架管中表现更明显,肿瘤原因造成的阻塞的情况尤其严重。本实施例采用经皮经肝置入胆总管引流装置,该装置的卡位球囊放置于十二指肠。该装置使用的步骤1包括经皮放置导引导丝,该导丝经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肝脏、肝内胆管、胆总管到十二指肠。步骤2沿导引导丝扩张穿刺通道,尤其是扩张皮肤、皮下、肌肉、肝脏、肝内胆管壁,撤出扩张管,导丝尾端穿过引流管及支架管,沿着导丝方向推送支架管,带动该引流装置进入十二指肠;步骤3输入卡位球囊填充物,该填充物优选空气或水,拔出移动式连通管或关闭锁闭装置;步骤4引流与间歇;步骤5取出引流装置。该引流装置的置入办法还包括手术台上,由手术者逆向置入导丝,再沿导丝置入该引流装置。
该种引流方法的优点是1.不影响胆囊管的胆汁流动;2.不容易发生阻塞;3.不影响胆汁分泌的节奏;4.较少影响胰腺导管的活动。
出于本发明的目的,该实施例优选穿囊结构或者侧囊结构的引流装置,穿囊结构或侧囊结构有利于通过设置在引流管盲端的导丝导引孔引导整个装置沿导丝进入相应位置;该实施例中引流管处于胆管内部分为多孔的柔性管,尤其包括纤维编织的网眼管或在双向拉伸的聚四氟乙烯材料设孔的网眼管,该纤维编织网眼管的纤维材料包括涤纶纤维、聚乙烯纤维、聚氨酯纤维、尼龙纤维,以及以上纤维至少两者的组合,该引流管的周经的优选值包括15mm至45mm,该实施例引流管入口分布在该引流管囊前段及囊后段,该囊后段引流管上的引流管入口接受肝内胆管、左肝管或右肝管、胆囊管的胆汁汇入。胰腺导管的分泌物可以单独排放到十二指肠,也可以通过引流管上的孔进入到引流管内部。
该实施例中卡位球囊位于十二指肠,优选地使用近侧塑形卡位球囊更有利于十二指肠乳头的保护。该实施例中引流管孔段及穿行于其内部支架管孔段孔的形状包括圆型、椭圆形、长方形、缝隙,引流管入口的边缘的周长是该支架管的周长的0.1至0.8倍,相邻孔间最小距离小于20mm;孔段的长度包括20mm至200mm。该引流管盲端中央导引孔周长包括3mm至6mm。该导丝以及放置该导丝的穿刺针及扩张管结构特点包括arrow牌的静脉穿刺包组件中的相关配件。
本发明的保护内容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背离发明构思的精神和范围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变化和优点都被包括在本发明中,并且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200),与所述引流管(200)连接的卡位球囊(100),填充物充放附件(30),以及,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引流装置中的支架管(600);所述引流管(200)包括:引流管头部(210)、引流管体部(220);其中,所述引流管头部设有引流管入口(201),所述引流管体部设有引流管出口(202);引流管至少一部分管壁为柔性管壁;所述支架管(600)包括刚性管状结构;所述支架管头段设支架管入口(601)、所述支架管尾段设有支架管出口(602);所述卡位球囊(100)的囊壁包括高分子薄膜材料,所述卡位球囊(100)与所述填充物充放附件(30)相连通,与所述引流管(200)连接;所述卡位球囊(100)内部设有塑形条(14),所述塑形条(14)为管状结构,并且该塑形条(14)管壁两端与所述卡位球囊(100)囊壁密封性连接或者相延续;所述填充物充放附件包括:连通管(300)以及与所述连通管(300)相连接的锁闭装置(330);所述连通管(300)与所述卡位球囊(100)相连通;其中,所述连通管(300)和锁闭装置(330)被配置为移动式连通管(310)和锁闭装置(330),所述移动式连通管(310)至少一段为刚性管状结构,并且所述刚性管状结构密封性地可移动性地穿过所述锁闭装置(330),与所述移动式连通管(310)相连接的锁闭装置(330)包括密封块(331),所述密封块(331)与所述卡位球囊(100)囊壁或隔离件(12)密封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卡位球囊填充物;所述卡位球囊填充物包括流体;所述流体包括气体和/或液体;和/或,所述引流管头部(210)设有多个引流管入口,并且所述引流管前端为盲端,所述盲端的中央设有导引孔;和/或,所述引流管(200)包括纤维材料编织或纺织的多孔材料,或者双向拉伸的聚四氟乙烯材料;和/或,所述支架管(600)包括以下结构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螺旋形状金属丝、螺旋形缝隙、C形缝隙;和/或,所述支架管(600)的形状和与引流管(200)的位置关系包括以下四种的一种:a)所述支架管(600)固定在引流管头部,其中一段具有弹性弯曲形状;b)所述支架管(600)包括两段互相分离的刚性管状结构,至少其中一段被可移动地设置在引流管内部;c)所述支架管(600)至少一部分被固定于引流管内部;d)所述支架管(600)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引流管出口(202)可移动性密封性连接;和/或,所述支架管(600)与所述引流管(200)的固定方式包括以下三种的一种:a)所述引流管(200)一处与所述支架管(600)一处相连接,所述连接的部位包括所述引流管头端与所述支架管头端相连接,或者所述引流管尾端与所述支架管尾端相连接;b)支架管至少一处的横截面缠绕周长大于引流管体部一处之引流管管腔横截面内缘周长;c)所述引流管体部设有刚性圆型卡口,所述圆型卡口内缘的周长小于所述支架管一处的周长;和/或,
所述卡位球囊(100)包括两个囊体;和/或,所述卡位球囊填充物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水、白油、硅油、空气、水和白油或者硅油的组合、空气和水的组合、空气和白油或硅油的组合;和/或,进一步包括破毁刀具,所述破毁刀具包括:管部(400)、金属尖部(401)、填充物交通孔(402)、填充物出口(403)、圆锥部(404);所述管部(400)为刚性管,所述管部(400)头段管壁设有所述填充物交通孔(402),所述管部(400)头段在非约束状态下,其外形包括直形管状结构或弧形弯曲的管状结构;和/或,进一步包括破毁套管,所述破毁套管包括刚性外套管(520)和刚性内套管(510),所述外套管(520)包括管体和金属刀刃(521),所述金属刀刃(521)被设置在所述外套管(520)前端管壁内侧,所述金属刀刃(521)朝向所述外套管(520)轴心方向,并且所述金属刀刃(521)所在平面与所述外套管(520)头端轴心方向相平行;所述内套管(510)前端管壁外侧配有与所述金属刀刃(521)相适配的刀刃适配凹槽(511);和/或,所述连通管(300)和锁闭装置(330)还被配置为:固定式连通管(320)和锁闭装置(330)包括,所述固定式连通管(320)与所述卡位球囊(100)相连通,与所述固定式连通管(320)相连接的所述锁闭装置(330)包括如下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或其中至少两种的组合,包括:鲁尔锁接口、塞子、夹子、胶粘剂、带有螺丝的接口、密封块(331)、阀门、填充物储备囊;和/或,所述移动式连通管(310)与所述支架管(600)相串联,所述支架管(600)位于所述移动式连通管(310)近侧,两者互相连通;和/或,所述引流管头部(210)与所述卡位球囊(100)的连接方式包括如下连接方式的一种:a)所述引流管头部(210)前端与所述卡位球囊(100)相连接;b)所述引流管头部(210)穿过所述卡位球囊(100);c)所述引流管头部(210)包绕所述卡位球囊(100);d)所述引流管头部(210)侧壁与所述卡位球囊(100)囊壁相连接;和/或,所述连通管(300)与所述引流管(200)之间的位置关系包括以下三种形式之一种:a)所述连通管(300)至少一段走行于所述引流管(200)内部;b)所述引流管(200)至少一段走行于所述连通管(300)内部,并且所述连通管(300)为固定式连通管(320),并且所述引流管(200)穿过所述卡位球囊(100);c)所述引流管(200)与所述连通管(300)分别与卡位球囊(100)相连接,两者互不穿套;和/或,所述引流装置体外部分连接有牵拉重物或弹性牵拉束带;和/或,进一步包括刚性输送导管(700),所述输送导管(700)包括刚性高分子聚合物管体(701),所述管体(701)两端开口;和/或,所述输送导管(700)具有至少两条可撕裂预切线(702),所述预切线(702)沿着所述输送导管(700)纵向分布,所述预切线(702)延伸到所述输送导管(700)的近心端口边缘和远心端口边缘。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置入所述引流装置;
步骤2,通过所述连通管输送所述填充物至所述卡位球囊(100),封闭所述卡位球囊(100);
步骤3,包括通过对所述支架管(600)的移动形成引流过程或关闭过程:其中,所述引流过程包括:所述支架管(600)被移动到引流通道狭窄部位,并从所述引流通道狭窄部位内部扩张柔性引流管(200),引流物被移出引流间隙,所述引流装置进入引流状态;其中,所述关闭过程包括:支架管(600)被移出引流通道狭窄部位,所述支架管(600)被从引流通道狭窄处移除,位于引流通道狭窄部位柔性引流管(200)管壁塌陷闭合,所述引流过程结束或者引流过程进入缓慢过程,所述引流装置处于非引流状态;
步骤4,移除所述引流装置,包括:破坏所述卡位球囊(100)密封性,所述卡位球囊(100)填充物被移除,拔出所述引流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入引流装置的方法包括如下方法中的至少一种:a)使用所述支架管(600)从所述引流管(200)内部顶住所述引流管(200)顶端和/或卡位球囊(100),所述支架管(600)带动所述卡位球囊(100)进入所述引流间隙;b)所述支架管(600)头端先与所述移动式连通管(300)串联,所述移动式连通管(300)穿过所述密封块(331),所述支架管(600)头端通过引流管(200)内部,直接或间接顶住所述密封块(331),随着所述支架管(600)被向引流间隙方向推送,所述卡位球囊(100)被带入引流间隙;c)预先将输送导管(700)置入到引流间隙,然后将引流装置卡位球囊(100)沿着输送导管(700)推送进入引流间隙,输入所述卡位球囊填充物后撤出所述输送导管(700);或者使用输送导管(700)包裹引流装置至少一部分,然后带动所述卡位球囊(100)进入引流间隙,输入所述卡位球囊填充物后撤出输送导管(700);d)预先置入引流间隙一根导引导丝,该导丝包括管状导丝或泥鳅导丝,所述导引导丝尾端穿过所述引流管的盲端导引孔(218)或者穿过所述引流管头部(210)的侧孔进入所述引流管(200)管腔及所述支架管(600)管腔,进而从所述支架管(600)尾端及所述引流管(200)尾端穿出,随后所述支架管(600)沿着所述导引导丝向引流间隙推进,并且带动所述卡位球囊(100)进入引流间隙;e)通过以上a、b、c、d四种方法中的一种,被置入到消化道的引流装置,在消化道蠕动作用下和/或重力牵拉下向消化道更远离口腔处移动;f)通过以上a、b、c、d四种方法中的一种置入到腹腔的引流装置,所述卡位球囊(100)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盆腔,包括沉降到直肠前凹陷处;和/或,通过该连通管(300)输入填充物,封闭所述卡位球囊(100)过程包括三种方式之一种:a)通过移动式连通管(310)输入所述填充物,拔出所述移动式连通管(310),密封块(331)自动封闭所述移动式连通管(310)被拔出后所遗留空隙;b)打开与所述固定式连通管(320)相连接的锁闭装置(330),通过固定式连通管(320)输入所述填充物,关闭与所述固定式连通管(320)连接的所述锁闭装置(330);c)通过移动式连通管(310)与引流管(200)支架相串联的结构向卡位球囊(100)输入卡位球囊填充物,拔出所述移动式连通管(310)和与之串联的支架管(600),所述密封块(331)封闭所述卡位球囊(100);和/或,进一步包括通过连通管(300)输送所述填充物至设有所述塑形条(14)的卡位球囊(100);所述卡位球囊(100)填充物进入所述设有塑形条(14)的卡位球囊(100)的方法包括:所述卡位球囊填充物通过囊壁填充物交通孔(141)或塑形条连囊孔(140)进入所述卡位球囊(100);所述囊壁填充物交通孔(141)位于所述卡位球囊游离部囊壁上;所述塑形条连囊孔(140)位于塑形条(14)管壁上;通过塑形条连囊孔(140)进行填充物填充的路径包括以下四种路径中的一种:a)通过塑形条(14)远端输入填充物,该情形下塑形条连囊孔(140)近侧端被与之连接的引流管盲端密封,所述塑形条(14)远端连通所述充放附件(30);b)通过塑形条连囊孔(140)近端输入填充物,该情形下,塑形条连囊孔(140)之远侧端被密封,塑形条连囊孔(140)近侧与所述引流管(200)盲端密封性连接,所述移动式连通管(310)穿过所述引流管(200)盲端以及与所述引流管(200)盲端相连接的所述密封块(331),通过所述移动式连通管(310)向塑形条内输入所述卡位球囊填充物,所述卡位球囊填充物通过塑形条连囊孔(140)进入所述卡位球囊(100)内部;c)所述连囊孔(140)直接与所述密封块(331)密封性连接,所述卡位球囊填充物通过所述移动式连通管(310)穿过所述连囊孔(140)及所述密封块(331)进入所述卡位球囊(100)内部;d)所述固定式连通管(320)直接与所述塑形条连囊孔(140)近侧所述塑形条(14)相连通,所述填充物通过所述固定式连通管(320)经过所述塑形条近端及所述连囊孔(140)进入所述卡位球囊(100);通过囊壁填充物交通孔(141)进行所述填充物填充的路径包括:所述填充物通过与所述囊壁填充物交通孔(141)相连通的所述固定式连通管(320)及所述锁闭装置(330);或者所述卡位球囊填充物通过所述移动式连通管(310)穿过所述囊壁填充物交通孔(141)以及与所述囊壁填充物交通孔(141)密封性连接的所述密封块(331)进入所述卡位球囊(100)内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对所述支架管(600)的移动形成所述引流过程方法包括如下方法中的一种:a)支架管(600)外扩张法:在所述引流管(200)外部推送所述支架管(600),所述引流管(200)非引流状态下,支架管(600)位于引流通道狭窄部位近心处或者引流通道外部,所述支架管(600)前端可以被从引流通道狭窄部位近侧移动到引流通道狭窄处,并穿过所述引流通道狭窄部位,完成引流,同时伴有柔性引流管壁皱褶或柔性引流管管壁翻折;b)支架管(600)内扩张法,所述支架管(600)待引流状态下位于引流间隙,所述引流装置具有支架管(600)可移动设置,支架管(600)被固定在引流管头部(210),当牵拉引流管体部时,与所述引流管(200)相连接的支架管(600)前端被移动到引流通道狭窄处并穿过引流通道狭窄处,引流通道被打开,完成引流过程,同时伴有柔性引流管壁皱褶或柔性引流管管壁翻折;c)支架管(600)直接推拉法,支架管(600)一部分位于引流管(200)以外的情况下,牵拉固定引流管(200),支架管(600)位于引流管(200)外部部分被推送进引流管(200)内部,支架管(600)前端被移动到引流通道狭窄处并穿过引流通道狭窄处,引流通道被打开。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支架管(600)从所述引流通道狭窄部位移出的方法包括3种方式之一种:a)支架管(600)外扩张方式下,在引流管(200)外部牵拉所述支架管(600),支架管(600)可以被移动出所述引流通道狭窄部位,同时伴有柔性引流管壁皱褶处伸展或柔性引流管管壁翻折;b)支架管(600)内扩张方式下,松开被牵拉的所述引流管(200)管壁,与所述引流管头部(210)连接的所述支架管(600)被从引流通道向引流腔隙方向移出,移出过程的动力来源于所述支架管(600)可移动设置的逆向作用机制,同时伴有柔性引流管壁皱褶处伸展或柔性引流管管壁翻折;c)支架管(600)一部分可以移动到引流管(200)以外的情况下,支架管(600)位于引流管(200)近侧外部部分被向引流管(200)外部牵拉,所述支架管(600)被移动到引流通道狭窄处近侧。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破坏卡位球囊密封性方法包括至少如下方式的一种:a)在顶囊或包囊模式下,所述支架管(600)头端从引流管(200)内部沿着被牵拉的引流管(200)管壁被推移并与所述卡位球囊(100)接触,随着支架管(600)向前推进力量加大,卡位球囊(100)薄弱点或受力最大部位破裂;b)使用破毁刀具,将所述破毁刀具置入支架管(600)内部,所述破毁刀具的金属尖部(401)位于支架管(600)的头段破毁刀具出口的近侧,将支架管(600)向所述卡位球囊(100)方向移动,确认所述支架管(600)到达卡位球囊(100)部位,固定引流管(200)和支架管(600),所述破毁刀具金属尖部(401)被推送并伸出支架管(600)上的破毁刀具出口,破毁刀具金属尖部(401)刺穿卡位球囊(100)囊壁或者隔离件(12),所述卡位球囊填充物被移出卡位球囊(100),然后撤出破毁刀具;c)使用破毁套管,破毁套管内外套管(510、520)互相嵌合,破毁套管前端沿着所述引流管(200)管壁或固定式连通管(320)管壁外侧被向前推送,确认破毁套管前端接触到所述卡位球囊(100),向近心端后撤所述破毁套管内套管(510),牵拉引流管(200)或者连通管(300),向前推送破毁套管外套管(520),破毁套管前端内侧金属刀刃(521)破坏卡位球囊(100)囊壁,所述卡位球囊填充物流出到卡位球囊(100)以外;d)通过打开固定式连通管(320)的锁闭装置(330)或者在体外破毁固定式连通管(320)完整性来破坏所述卡位球囊(100)的密封性,所述填充物被移出所述卡位球囊(100);e)支架管(600)被撤出引流管(200),引流管(200)或固定式连通管(320)尾端穿过支架管(600)管腔,支架管(600)前端沿着引流管(200)或固定式连通管(320)被推送到卡位球囊(100)囊壁处,随着支架管(600)被向前推进力量加大,卡位球囊(100)薄弱点或受力最大部位破裂。
8.一种医疗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之任一项所述的引流装置和至少一个部件,所述部件包括:负压或真空源、延伸管、流体物收集容器、无菌过滤器、润滑剂、注射器、缝合线、鲁尔锁接口公口、鲁尔锁接口母口、塞子、夹子、剪刀、吻合管、泥鳅导丝、斑马导丝、扩张管、推送管,引导导管。
9.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引流装置中卡位球囊以及与所述卡位球囊相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制作基本管路,步骤2包括下列各项中的至少一项或至少两项的组合:对所述基本管路进行编排接合、设孔、设置锁闭装置(330)、设置移动式连通管(310)、设置支架管(60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引流装置中卡位球囊以及与所述卡位球囊相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管路包括:囊管结构基本管路和管状结构基本管路;囊管结构基本管路包括:囊部和管部,两者互相连接并且连通,囊部的结构包括单个的囊状结构或两个囊状结构组成的双囊串,所述双囊串两个囊状结构通过囊间管互相连接连通;所述囊管结构基本管路包括如下基本管路:单囊管(901)、双通单囊管(902)、双通双囊管(905)、单通双囊管(907)、单盲双囊管(908)、单盲单囊管(909);所述管状结构基本管路包括直管(903)和盲端管(904);所述基本管路包括柔性材料;和/或,对双通单囊管(902)进行塑形设置:其中一个与所述双通单囊管(902)的囊部连通的B管内翻穿过所述囊部内部,所述B管至少与所述双通单囊管(902)A管根部密封性连接形成塑形条(14);所述塑形条(14)包括所述A、B两管的根部之间的管状结构;和/或,在所述双通单囊管(902)囊部内部正压扩张条件下,塑形条(14)接合状态下两管根部之间的距离X1小于非塑形条接合状态下两管根部距离X2,X1与X2的比值包括5%至9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2011095444.XA CN114425106B (zh) | 2020-10-14 | 2020-10-14 | 一种引流装置、引流方法以及引流装置制作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2011095444.XA CN114425106B (zh) | 2020-10-14 | 2020-10-14 | 一种引流装置、引流方法以及引流装置制作方法 |
Publications (2)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14425106A CN114425106A (zh) | 2022-05-03 |
| CN114425106B true CN114425106B (zh) | 2024-03-29 |
Family
ID=81309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2011095444.XA Active CN114425106B (zh) | 2020-10-14 | 2020-10-14 | 一种引流装置、引流方法以及引流装置制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 Country | Link |
|---|---|
| CN (1) | CN11442510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18873772B (zh) * | 2024-09-29 | 2024-11-29 | 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力学性能稳定的外科引流条 |
Citations (15)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201631859U (zh) * | 2010-03-17 | 2010-11-17 | 丁宝纯 | 伞形套囊气管插管 |
| CN102284089A (zh) * | 2010-11-30 | 2011-12-21 | 俞晓立 | 一组引流手术的器械 |
| CN102430189A (zh) * | 2011-10-09 | 2012-05-02 | 东南大学 | 长度可调控式食管球囊导管 |
| CN103520784A (zh) * | 2013-11-07 | 2014-01-22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一体化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
| CN105343985A (zh) * | 2015-11-16 | 2016-02-24 | 陈勇 | 一种双套管式造瘘管 |
| CN105617508A (zh) * | 2016-03-08 | 2016-06-01 | 黄尚卿 | 一种复合式引流管留置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5867281U (zh) * | 2016-05-27 | 2017-01-11 | 肖国红 | 经皮肾碎石术后止血引流装置 |
| CN108852573A (zh) * | 2018-07-27 | 2018-11-23 | 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覆膜支架输送设备 |
| CN108853683A (zh) * | 2017-05-16 | 2018-11-23 | 张少伟 | 无痛可调式间断性引流管 |
| CN109107024A (zh) * | 2018-08-02 | 2019-01-01 | 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 狭窄扩张引导器 |
| CN109173013A (zh) * | 2018-06-26 | 2019-01-11 | 郑州大学第附属医院 | 一种球囊防活脱胆道引流管 |
| CN209074777U (zh) * | 2018-07-27 | 2019-07-09 | 上海市东方医院 | 带球囊的胆总管探查鞘管 |
| CN210433797U (zh) * | 2019-01-18 | 2020-05-01 | 长兴县中医院 | 一种内科用洗胃装置 |
| CN111467659A (zh) * | 2020-05-26 | 2020-07-31 | 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 一种滤网支架型导尿管 |
| CN211327695U (zh) * | 2019-12-24 | 2020-08-25 | 李茂德 | 一种双囊引流管 |
-
2020
- 2020-10-14 CN CN202011095444.XA patent/CN11442510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5)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201631859U (zh) * | 2010-03-17 | 2010-11-17 | 丁宝纯 | 伞形套囊气管插管 |
| CN102284089A (zh) * | 2010-11-30 | 2011-12-21 | 俞晓立 | 一组引流手术的器械 |
| CN102430189A (zh) * | 2011-10-09 | 2012-05-02 | 东南大学 | 长度可调控式食管球囊导管 |
| CN103520784A (zh) * | 2013-11-07 | 2014-01-22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一体化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
| CN105343985A (zh) * | 2015-11-16 | 2016-02-24 | 陈勇 | 一种双套管式造瘘管 |
| CN105617508A (zh) * | 2016-03-08 | 2016-06-01 | 黄尚卿 | 一种复合式引流管留置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5867281U (zh) * | 2016-05-27 | 2017-01-11 | 肖国红 | 经皮肾碎石术后止血引流装置 |
| CN108853683A (zh) * | 2017-05-16 | 2018-11-23 | 张少伟 | 无痛可调式间断性引流管 |
| CN109173013A (zh) * | 2018-06-26 | 2019-01-11 | 郑州大学第附属医院 | 一种球囊防活脱胆道引流管 |
| CN108852573A (zh) * | 2018-07-27 | 2018-11-23 | 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覆膜支架输送设备 |
| CN209074777U (zh) * | 2018-07-27 | 2019-07-09 | 上海市东方医院 | 带球囊的胆总管探查鞘管 |
| CN109107024A (zh) * | 2018-08-02 | 2019-01-01 | 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 狭窄扩张引导器 |
| CN210433797U (zh) * | 2019-01-18 | 2020-05-01 | 长兴县中医院 | 一种内科用洗胃装置 |
| CN211327695U (zh) * | 2019-12-24 | 2020-08-25 | 李茂德 | 一种双囊引流管 |
| CN111467659A (zh) * | 2020-05-26 | 2020-07-31 | 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 一种滤网支架型导尿管 |
Also Published As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14425106A (zh) | 2022-05-03 |
Similar Documents
|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 US7025753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the urinary bladder | |
| JP6534931B2 (ja) | 陰圧治療装置および陰圧治療装置を製造するためのフィルム | |
| JP6823875B2 (ja) | 組織空洞内にシースを係留するための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 |
| US10369259B2 (en) | Endoluminal vacuum therapy device | |
| JP2017000774A (ja) | 穴を有する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 |
| US8105317B2 (en) | Urethral sealing method and device | |
| JP2018527974A (ja) | 患者の膀胱において負圧を誘発するためのカテーテル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 |
| US20250041096A1 (en)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nchoring a sleeve in a tissue cavity | |
| CN104383620A (zh) | 一种适合内镜下操作的新型双通道腹透管 | |
| CN206228749U (zh) | 一种赋形双囊扩裂导管 | |
| CN102389346B (zh) | 一种无需集尿袋的膀胱造瘘管 | |
| CN114425106B (zh) | 一种引流装置、引流方法以及引流装置制作方法 | |
| CN115461097A (zh) | 医疗系统、装置和相关方法 | |
| CN106924864A (zh) | 一种超疏水疏油的抗反流输尿管支架 | |
| CN219355032U (zh) | 一种小肠排列管 | |
| CN107349515A (zh) | 一种球囊导丝及其应用 | |
| CN202314871U (zh) | 一种单j型气囊导尿支架管 | |
| CN103191514B (zh) | 正反馈导尿管 | |
| CN114343764A (zh) | 一种治疗胃癌术后吻合口瘘的肠腔内真空辅助闭合装置 | |
| CN221787837U (zh) | 一种免固定防位移的排气肛管 | |
| CN220256956U (zh) | 一种严重腹泻患者用多功能肛管 | |
| CN201132003Y (zh) | 一种硅胶球囊导尿管 | |
| CN206404158U (zh) | 导尿管 | |
| AU2022262730B2 (en) | Improved feeding catheter | |
| CN219109861U (zh) | 一种安置于脑室内的网状支架 |
Legal Events
|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GR01 | Patent grant |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