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26492B - 解调参考信号的峰均比修正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解调参考信号的峰均比修正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726492B CN114726492B CN202210226703.0A CN202210226703A CN114726492B CN 114726492 B CN114726492 B CN 114726492B CN 202210226703 A CN202210226703 A CN 202210226703A CN 114726492 B CN114726492 B CN 11472649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equency domain
- sequence
- peak
- domain sequence
- average rati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物联网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解调参考信号的峰均比修正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该方法以下步骤:基于上层指令信息,获取第一频域序列;对第一频域序列进行物理资源映射,获取第一频域位置;基于第一频域序列,获取第一时域信号;基于第一时域信号,计算第一时域信号的峰均比;判断第一时域信号的峰均比是否小于预设的门限值,若否,则基于第一频域位置,对第一频域序列进行处理,得到第二频域序列;若是,则对第一频域序列不做处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峰均比修正方法,能够降低窄带系统上行链路解调参考信号序列的峰均比,解决了目前窄带系统上行多载波传输场景下部分解调参考信号序列的峰均比较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物联网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解调参考信号的峰均比修正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的需求越来越多,出现了诸多物联网通信解决方案和标准。其中,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是一种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无线通信标准,具有广覆盖、大连接、低功耗以及低成本的特点。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DMRS),是窄带系统中发送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发送的解调参考信号,以便接收端设备根据解调参考信号DMRS进行数据解调。
Rel-13版本协议规定解调参考信号DMRS在频域上可以占用1、3、6或12个子载波。当子载波个数为12时,建议直接沿用LTE(Long Term Evolution)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序列。而对于子载波个数为1、3或6的情况,需要设计新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序列。考虑到网络一般是在覆盖较好的情况下调度上行多载波传输,因此多载波解调参考信号DMRS序列设计应该首先保证良好的互相关性、足够多的序列个数,在此基础上,解调参考信号DMRS序列应具有低的峰均比(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PAPR)。Rel-13版本协议规定了12种子载波个数为3以及14种子载波个数为6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序列,其中部分序列的峰均比PAPR较高。较高的峰均比PAPR使得发射端对功率放大器的线性要求很高,意味着更高的功耗。在多载波传输场景下,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窄带系统NB-IoT低功耗,广覆盖的优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调参考信号的峰均比修正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解决目前窄带系统上行多载波传输场景下,部分解调参考信号序列的峰均比较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解调参考信号的峰均比修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上层指令信息,获取第一频域序列;所述第一频域序列为与所述上层指令信息相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的频域序列;对所述第一频域序列进行物理资源映射,获取第一频域位置;所述第一频域位置为所述第一频域序列在频域资源中的频域位置;基于第一频域序列,获取第一时域信号;所述第一时域信号与所述第一频域序列相对应;基于所述第一时域信号,计算所述第一时域信号的峰均比;判断所述第一时域信号的峰均比是否小于预设的门限值,若否,则基于所述第一频域位置,对所述第一频域序列进行处理,得到第二频域序列;所述第二频域序列的时域信号的峰均比小于预设的门限值;若是,则对所述第一频域序列不做处理。
另外,所述频域资源包括多个依次排布的子载波;以子载波数量的中点为界将所述频域资源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子载波的序号值小于所述第二区域内子载波的序号值;基于所述第一频域位置,对所述第一频域序列进行处理,得到第二频域序列,包括:若所述第一频域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则在所述第一频域序列的第一个符号之前增加随机符号序列,组合形成第二频域序列,如下式(1)所示:
Fi=[Pi,S] (1)
若所述第一频域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则在所述第一频域序列的最后一个符号之前增加随机符号序列,组合形成第二频域序列,如下式(2)所示:
Fi=[S,Pi] (2)
其中,Fi为第二频域序列,Pi为随机符号序列,S为第一频域序列。
另外,所述随机符号序列为多个复数符号的集合;基于所述第一时域信号的峰均比,选取所述复数符号的模值和相角值;所述随机符号序列如下式(3)所示:
其中,Pi为随机符号序列,A为复数符号的模值,αi和φi均为复数符号的相角值。
另外,所述复数符号的模值和相角满足如下公式(4):
其中,A为复数符号的模值,αi和φi均为复数符号的相角值。
另外,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频域位置,对所述第一频域序列进行处理,得到第二频域序列,还包括:基于所述第二频域序列,获取第二时域信号;所述第二时域信号与所述第二频域序列相对应;基于所述第二时域信号,计算所述第二时域信号的峰均比;判断所述第二时域信号的峰均比是否小于预设的门限值,若否,则继续对所述第一频域序列进行处理,直至所述第二频域序列的时域信号的峰均比小于预设的门限值。
另外,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频域位置,对所述第一频域序列进行处理,得到第二频域序列,还包括:分别在所述第一频域序列中增加不同的随机符号序列,获取多个第三频域序列;基于所述第三频域序列,获取第三时域信号;计算每个第三频域序列对应的第三时域信号的峰均比,获取最小峰均比;选取所述最小峰均比对应的所述第三频域序列,作为所述第二频域序列。
另外,在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频域位置,对所述第一频域序列进行处理,得到第二频域序列之后,包括:基于所述第二频域序列,获取时域基带信号。
另外,所述基于第一频域序列,获取第一时域信号,包括:通过对所述第一频域序列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获取第一时域信号。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解调参考信号的峰均比修正方法。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解调参考信号的峰均比修正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解调参考信号的峰均比修正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该方法首先获取第一频域序列,对其进行物理资源映射后,获取第一频域位置;然后将第一频域序列转化为第一频域信号,计算峰均比;接下来,设定门限值,判断第一时域信号的峰均比是否小于预设的门限值,若否,则基于所述第一频域位置,对所述第一频域序列进行处理,得到第二频域序列;所述第二频域序列的时域信号的峰均比小于预设的门限值;若是,则对所述第一频域序列不做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峰均比修正方法,一方面,根据第一频域序列在频域资源中的频域位置,对第一频域序列进行处理,在第一频域序列中增加随机符号序列,增加的随机符号序列位置位于窄带系统信号带宽外,不会影响解调参考信号本身的信号质量;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通过改变随机符号的幅值和相角,以及第一时域信号的峰均比门限值,灵活生成符合要求的随机符号集合,从而在满足窄带系统相关射频指标,充分降低解调参考信号信号的峰均比。此外,本申请实施例在时域信号的峰均比小于预设的门限值时,则不对该时域序列进行降低峰均比的处理,节约了处理时间以及计算量。随机符号集合以及最优的第二频域序列可以预先离线计算生成并配置,不需要根据不同的解调参考信号配置参数进行实时计算,极大地节约了计算资源。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调参考信号的峰均比修正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当第一时域信号的峰均比大于预设的门限值时,对第一频域序列进行处理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申请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窄带物联网NB-IoT是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3GPP)制定的一种基于蜂窝的物联网无线通信标准,具有广覆盖、大连接、低功耗以及低成本的特点。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由全球标准组织合作而成,目标是为了制定3G技术规范。3GPP是指以GSMMAP核心网为基础,以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WCDMA)为无线接口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通用移动电话系统(Universul Mobile Telephone System,UMTS),同时负责在无线接口上定义与ANSl-41核心网兼容的协议。为了保证各个厂商设计的3G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并共享设计资源,建立3GPP标准,以对宽带码分多址WCDMA进行标准化。
在窄带物联网NB-IoT系统中,通常采用解调参考信号DMRS进行数据解调。解调参考信号DMRS是窄带物联网NB-IoT系统中发送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发送的解调参考信号,以便接收端设备根据解调参考信号DMRS进行数据解调。在上行链路中,发送端设备为终端设备,接收端设备为网络设备。
在LTE Rel-13版本协议规定的窄带物联网NB-IoT标准化进程中,考虑到小区间干扰协调以及单载波(Narrowband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NPUSCH)和多载波NPUSCH之间的频域复用,首先明确了解调参考信号DMRS对应的子载波个数应和数据相同,即解调参考信号DMRS在频域上可以占用1、3、6或12个子载波。由背景技术可知,解调参考信号DMRS在频域上可以占用1、3、6或12个子载波,其中部分解调参考信号DMRS序列的峰均比PAPR较高。比如:在协议规定的14种子载波个数为6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序列中,其中,第0、6、9、11种解调参考信号DMRS序列的峰均比PAPR较高,高峰均比PAPR使得发射端对功率放大器的线性要求很高,功耗更高;因此,需要对解调参考信号DMRS序列进行降峰均比PAPR的处理。
因此,为了降低窄带系统上行链路解调参考信号序列的峰均比,解决了目前窄带系统上行多载波传输场景下部分解调参考信号序列的峰均比较高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解调参考信号的峰均比修正方法,首先,获取第一频域序列,对其进行物理资源映射,获取第一频域位置;然后将第一频域序列转化为第一频域信号,计算峰均比PAPR;设定门限值,当第一频域信号的峰均比PAPR大于或等于门限值,对第一频域序列进行降峰均比PAPR处理,使第一频域信号的峰均比PAPR小于门限值。当第一频域信号的峰均比PAPR小于门限值,对第一频域序列对所述第一频域序列不做处理。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峰均比修正方法具体进行解释和说明。
参见图1,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解调参考信号的峰均比修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基于上层指令信息,获取第一频域序列;第一频域序列为与上层指令信息相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的频域序列。
步骤S2、对第一频域序列进行物理资源映射,获取第一频域位置;第一频域位置为第一频域序列在频域资源中的频域位置。
步骤S3、基于第一频域序列,获取第一时域信号;第一时域信号与第一频域序列相对应。
步骤S4、基于第一时域信号,计算第一时域信号的峰均比。
步骤S5、判断第一时域信号的峰均比是否小于预设的门限值。
若否,则进行步骤S6:基于第一频域位置,对第一频域序列进行处理,得到第二频域序列;第二频域序列的时域信号的峰均比小于预设的门限值。
步骤S7、基于第二频域序列,获取时域基带信号。
若是,则对第一频域序列不做处理,此时,第一频域序列等于第二频域序列,直接进入步骤S7,基于第二频域序列,获取时域基带信号。
峰均比PAPR是一种对波形的测量参数,等于波形的振幅平方除以有效值(RMS)平方所得到的一个比值。窄带物联网NB-IoT系统通常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由于OFDM符号是由多个独立经过调制的子载波信号叠加而成的,当各个子载波相位相同或者相近时,叠加信号便会受到相同初始相位信号的调制,从而产生较大的瞬时功率峰值,由此进一步带来较高的峰值平均功率比,简称峰均比PAPR。峰均比PAPR可根据公式E{max(y2)/E(y2)}进行计算,其中y为多载波叠加在一起的波形信号,假设载波数较多,可将其看做高斯信号,根据高斯分布函数,可以计算出峰均比PAPR与载波数的关系。在OFDM中,N载波的峰均比最大值是单载波的N倍。
影响窄带物联网NB-IoT系统峰均比的主要有四个因素,一是基带信号的峰均比,二是由于基带滤波器造成的振铃现象,也就是过冲带来的峰均比;三是多载波功率叠加带入的峰均比;四是载波本身带来的峰值因子(3dB)。对于正弦波来说,电压峰均比为1.414/1,那么功率峰均比就是2,10*log2=3dB。峰均比PAPR较高时,会影响很多射频器件的应用效率,因此,需要进行降峰均比PAPR处理。
上行参考信号的主要作用包括上下行信道测量、数据解调等。解调参考信号DMRS用于物理信道的信道估计和相关解调,解调参考信号DMRS也用于上下行数据解调。参考信号的设计包括随机序列生成的设计和物理资源映射的设计。其中随机序列的生成部分可以直接参考标准3GPP 36.211中各个信道参考信号序列生成部分。解调参考信号DMRS可以映射到物理广播信道PB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等物理信道,在LTE里,我们不需要使用解调参考信号DMRS来估计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是因为LTE使用的是常开的CRS信号(小区参考信号)。而在5G里,3GPP取消了常开的CRS信号,转而使用解调参考信号DMRS来估计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这两个信道,在将比特数据调制为复数的星座图符号后,映射到具体的时频资源位置。映射的具体过程由先频域后时域,即一个OFDM符号的RB子载波上映射完成后,再映射下一个OFDM符号的RB子载波。通常根据高层配置参数dmrs-Type来确定解调参考信号DMRS向物理资源的映射。
本申请实施例首先根据上层指令信息,即根据通信系统中上层控制指令,生成对应的频域序列;将得到的频域序列进行物理资源映射(时频资源映射),映射到具体的时频资源位置,得到频域序列对应的频域位置;然后,根据3GPP 36.211协议规定,对频域序列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处理,将频域变换到时域,得时域信号,据时域信号计算峰均比;设定合适的门限值,判断第一时域信号的峰均比是否小于门限值。若第一时域信号的峰均比不小于门限值,那么对第一频域序列进行处理,直到频域序列的峰均比小于门限值,此时,频域序列为第二频域序列,最后再基于第二频域序列,获取时域基带信号。若第一时域信号的峰均比小于门限值,那么对第一频域序列不做处理,即从步骤S5直接进入步骤S7,此时,第一频域序列即为第二频域序列,最后再基于第二频域序列,获取时域基带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频域资源包括多个依次排布的子载波;以子载波数量的中点为界将频域资源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内子载波的序号值小于第二区域内子载波的序号值;
参见图2,基于第一频域位置,对第一频域序列进行处理,得到第二频域序列,包括:若第一频域位置位于第一区域,则在第一频域序列的第一个符号之前增加随机符号序列,组合形成第二频域序列,如下式(1)所示:
Fi=[Pi,S] (1)
若第一频域位置位于第二区域,则在第一频域序列的最后一个符号之前增加随机符号序列,组合形成第二频域序列,如下式(2)所示:
Fi=[S,Pi] (2)
其中,Fi为第二频域序列,Pi为随机符号序列,S为第一频域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第一频域序列进行处理,是在第一频域序列内增加随机符号序列,增加的随机符号序列的位置取决于第一频域位置,第一频域位置是由步骤S2中在对第一频域序列进行物理资源映射时,获取的第一频域序列在频域资源中的频域位置,即第一频域位置。将频域资源分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其中,上半部分为编号为0~5号子载波,下半部分为6~11号子载波,子载波的编号即为时频资源的K值,上半部分的时频资源K为0~5,下半部分的时频资源K为6~11。
若第一频域位置位于频域资源的上半部分,则在第一频域序列的第一个符号之前增加随机符号序列,组合形成第二频域序列;若第一频域位置位于频域资源的下半部分,则在第一频域序列的最后一个符号之前增加随机符号序列,组合形成第二频域序列。根据3GPP 36.211协议,将频域序列Fi变换为时域DMRS信号fi,并计算该信号的峰均比PAPR,判断该信号的峰均比PAPR是否小于预设的门限值T1dB,若否,则继续选取随机符号集合中的随机符号进行处理,直到满足解调参考信号DMRS信号fi的峰均比PAPR小于预设的门限T1dB,也可以遍历随机符号集合,选择峰均比PAPR最小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信号fi。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随机符号序列为多个复数符号的集合;基于所述第一时域信号的峰均比,选取所述复数符号的模值和相角值;所述随机符号序列如下式(3)所示:
其中,Pi为随机符号序列,A为复数符号的模值,αi和φi均为复数符号的相角值。
具体的,在步骤S2中获取解调参考信号DMRS序列在频域资源位置,即第一频域位置,若第一频域位置位于窄带物联网NB-IoT信号带宽的上半部分,则在第一频域序列S的第一个符号之前添加一个随机符号Pi,组合形成新的序列Fi=[Pi,S]。若第一频域序列位于窄带物联网NB-IoT信号带宽的下半部分,则在第一频域序列S的最后一个符号之前添加一个随机符号Pi,组合形成新的序列Fi=[S,Pi]。
根据协议,将频域序列Fi变换为时域DMRS信号fi,并计算该信号的峰均比PAPR,判断PAPR是否小于门限T1dB。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采用最小立方度量预设门限值,或通过统计学计算获取门限T1,用于与第一时域信号的峰均比比较,以进行后续的降峰均比PAPR处理。
若峰均比PAPR小于门限值,则直接跳到步骤S7;否则,继续选取随机符号集合中的随机符号进行处理,直到满足频域信号fi的峰均比PAPR小于门限值T1dB,也可以遍历随机符号集合,选择峰均比PAPR最小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信号fi,以其对应的频域序列作为第二频域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数符号的模值和相角满足如下公式(4):
其中,A为复数符号的模值,αi和φi均为复数符号的相角值。
考虑到算法性能及算法复杂度的折中,经过大量仿真实验,本实施例对所提出的实施方案中的参数采取了如下选择和配置方式:T=5.5,T1=6。对于随机符号的选取,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了如下模值和相角都可变的复数符号,即在所提出的方法中,随机符号的集合满足:/> φi∈{-π,π,-3π,3π}。实际应用中,轮询选择随机符号集合中的符号,直到满足峰均比PAPR小于T1dB,得第二频域信号,按照协议,完成后续的基带信号产生。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解调参考信号DMRS序列的频域位置判断,增加的随机符号位置位于窄带物联网NB-IoT信号带宽外,不会影响解调参考信号DMRS本身的信号质量。在对频域序列降峰均比PAPR处理时,可以改变随机符号的幅值和相角,以及对应的峰均比PAPR门限T和T1,灵活生成符合要求的随机符号集合,从而在满足窄带物联网NB-IoT相关射频指标,如在ACLR(Adjacent Channel Leakage Ratio)等的条件下,充分降低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峰均比PAPR。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频域位置,对所述第一频域序列进行处理,得到第二频域序列,还包括:基于所述第二频域序列,获取第二时域信号;所述第二时域信号与所述第二频域序列相对应;基于所述第二时域信号,计算所述第二时域信号的峰均比;判断所述第二时域信号的峰均比是否小于预设的门限值,若否,则继续对所述第一频域序列进行处理,直至所述第二频域序列的时域信号的峰均比小于预设的门限值。
在判断第二时域信号的峰均比是否小于预设的门限值时,若峰均比PAPR小于门限值T1dB,则不对该序列进行降低峰均比PAPR的处理,节约了处理时间以及计算量。随机符号集合以及最优频域序列Fi可以预先离线计算生成并配置,不需要根据不同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配置参数进行实时计算,极大地节约了计算资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频域位置,对所述第一频域序列进行处理,得到第二频域序列,还包括:分别在所述第一频域序列中增加不同的随机符号序列,获取多个第三频域序列;基于所述第三频域序列,获取第三时域信号;计算每个第三频域序列对应的第三时域信号的峰均比,获取最小峰均比;选取所述最小峰均比对应的所述第三频域序列,作为所述第二频域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遍历随机符号集合,选择峰均比PAPR最小的模值和相角取值,得到峰均比小于预设的门限值的第二频域序列。当然,根据实际需求和问题,也可以采用和以上不同的参数及随机符号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频域位置,对所述第一频域序列进行处理,得到第二频域序列之后,包括:基于所述第二频域序列,获取时域基带信号。
再完成上述步骤S5或步骤S6后,进行步骤S7的操作,基于第二频域序列(DMRS),根据协议,生成后续的时域基带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第一频域序列,获取第一时域信号,包括:通过对所述第一频域序列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获取第一时域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将DMRS序列的频域变换到时域,完成频域序列到频域信号的变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解调参考信号的峰均比修正方法,一方面,根据第一频域序列在频域资源中的频域位置,对第一频域序列进行处理,在第一频域序列中增加随机符号序列,增加的随机符号序列位置位于窄带系统信号带宽外,不会影响解调参考信号本身的信号质量;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通过改变随机符号的幅值和相角,以及第一时域信号的峰均比门限值,灵活生成符合要求的随机符号集合,从而在满足窄带系统相关射频指标,充分降低解调参考信号信号的峰均比。此外,本申请实施例在时域信号的峰均比小于预设的门限值时,则不对该时域序列进行降低峰均比的处理,节约了处理时间以及计算量。随机符号集合以及最优的第二频域序列可以预先离线计算生成并配置,不需要根据不同的解调参考信号配置参数进行实时计算,极大地节约了计算资源。
参见图3,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1;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0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102;其中,所述存储器102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01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01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01能够执行上述解调参考信号的峰均比修正方法。
其中,存储器102和处理器101采用总线方式连接,总线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将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1和存储器102的各种电路连接在一起。总线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连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在总线和收发机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101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101。
处理器101负责管理总线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102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
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例是实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解调参考信号的峰均比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上层指令信息,获取第一频域序列;所述第一频域序列为与所述上层指令信息相对应的解调参考信号的频域序列;
对所述第一频域序列进行物理资源映射,获取第一频域位置;所述第一频域位置为所述第一频域序列在频域资源中的频域位置;
基于第一频域序列,获取第一时域信号;所述第一时域信号与所述第一频域序列相对应;
基于所述第一时域信号,计算所述第一时域信号的峰均比;
判断所述第一时域信号的峰均比是否小于预设的门限值,若否,则基于所述第一频域位置,对所述第一频域序列进行处理,得到第二频域序列;所述第二频域序列的时域信号的峰均比小于预设的门限值;若是,则对所述第一频域序列不做处理;
其中,所述频域资源包括多个依次排布的子载波;以子载波数量的中点为界将所述频域资源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子载波的序号值小于所述第二区域内子载波的序号值;
基于所述第一频域位置,对所述第一频域序列进行处理,得到第二频域序列,包括:
若所述第一频域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则在所述第一频域序列的第一个符号之前增加随机符号序列,组合形成第二频域序列,如下式(1)所示:
Fi=[Pi, S] (1)
若所述第一频域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则在所述第一频域序列的最后一个符号之后增加随机符号序列,组合形成第二频域序列,如下式(2)所示:
Fi=[S,Pi] (2)
其中,Fi为第二频域序列,Pi为随机符号序列,S为第一频域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峰均比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符号序列为多个复数符号的集合;
基于所述第一时域信号的峰均比PAPR,选取所述复数符号的模值和相角值;所述随机符号序列如下式(3)所示:
其中,Pi为随机符号序列,A为复数符号的模值,αi和φi均为复数符号的相角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峰均比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符号的模值和相角满足如下公式(4):
其中,A为复数符号的模值,αi和φi均为复数符号的相角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峰均比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频域位置,对所述第一频域序列进行处理,得到第二频域序列,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频域序列,获取第二时域信号;所述第二时域信号与所述第二频域序列相对应;
基于所述第二时域信号,计算所述第二时域信号的峰均比;
判断所述第二时域信号的峰均比是否小于预设的门限值,若否,则继续对所述第一频域序列进行处理,直至所述第二频域序列的时域信号的峰均比小于预设的门限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峰均比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频域位置,对所述第一频域序列进行处理,得到第二频域序列,还包括:
分别在所述第一频域序列中增加不同的随机符号序列,获取多个第三频域序列;
基于所述第三频域序列,获取第三时域信号;
计算每个第三频域序列对应的第三时域信号的峰均比,获取最小峰均比;
选取所述最小峰均比对应的所述第三频域序列,作为所述第二频域序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峰均比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频域位置,对所述第一频域序列进行处理,得到第二频域序列之后,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频域序列,获取时域基带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峰均比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一频域序列,获取第一时域信号,包括:
通过对所述第一频域序列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获取第一时域信号。
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峰均比修正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解调参考信号的峰均比修正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2210226703.0A CN114726492B (zh) | 2022-03-09 | 2022-03-09 | 解调参考信号的峰均比修正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2210226703.0A CN114726492B (zh) | 2022-03-09 | 2022-03-09 | 解调参考信号的峰均比修正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14726492A CN114726492A (zh) | 2022-07-08 |
| CN114726492B true CN114726492B (zh) | 2024-04-12 |
Family
ID=82238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2210226703.0A Active CN114726492B (zh) | 2022-03-09 | 2022-03-09 | 解调参考信号的峰均比修正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 Country | Link |
|---|---|
| CN (1) | CN11472649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15086131B (zh) * | 2022-07-28 | 2023-01-20 |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峰均比降低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Citations (7)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1459648A (zh) * | 2009-01-09 | 2009-06-17 | 北京交通大学 | 基于虚载波预留算法降低ofdm系统峰均比的方法 |
| CN101771652A (zh) * | 2009-12-31 | 2010-07-07 | 北京交通大学 | 基于幅值比例因子的限幅预留子载波降低papr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1951355A (zh) * | 2010-09-16 | 2011-01-19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降低ofdm前导码峰均比的方法 |
| CN103441980A (zh) * | 2013-08-29 | 2013-12-11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基于频率反转镜技术的无边带信息浅海水声通信图样选择峰均比抑制算法 |
| WO2019023283A1 (en) * | 2017-07-25 | 2019-01-31 |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 EFFICIENT POWER CUT REDUCTION TO MEDIUM FOR OFDM AND MIMO-OFDM |
| CN112379338A (zh) * | 2020-10-21 | 2021-02-19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一种近恒模带限随机噪声波形调制方法 |
| CN112968855A (zh) * | 2021-02-25 | 2021-06-15 | 中国传媒大学 | 一种基于空间优选的pts峰均比抑制方法及数据处理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KR100575980B1 (ko) * | 2002-12-24 | 2006-05-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피크대 평균 전력비를 최소화시키는 장치 및 방법 |
| KR100754617B1 (ko) * | 2004-10-11 | 2007-09-0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크대 평균전력비를 최소화시키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WO2018101863A1 (en) * | 2016-11-30 | 2018-06-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daptive subcarrier spacing for reference signals in a multiuser mimo system |
| US11575554B2 (en) * | 2017-08-11 | 2023-02-07 | Apple Inc. | Scrambling sequence initial seed configuration for reference signals, data, and control channel for new radio |
-
2022
- 2022-03-09 CN CN202210226703.0A patent/CN11472649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1459648A (zh) * | 2009-01-09 | 2009-06-17 | 北京交通大学 | 基于虚载波预留算法降低ofdm系统峰均比的方法 |
| CN101771652A (zh) * | 2009-12-31 | 2010-07-07 | 北京交通大学 | 基于幅值比例因子的限幅预留子载波降低papr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1951355A (zh) * | 2010-09-16 | 2011-01-19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降低ofdm前导码峰均比的方法 |
| CN103441980A (zh) * | 2013-08-29 | 2013-12-11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基于频率反转镜技术的无边带信息浅海水声通信图样选择峰均比抑制算法 |
| WO2019023283A1 (en) * | 2017-07-25 | 2019-01-31 |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 EFFICIENT POWER CUT REDUCTION TO MEDIUM FOR OFDM AND MIMO-OFDM |
| CN112379338A (zh) * | 2020-10-21 | 2021-02-19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一种近恒模带限随机噪声波形调制方法 |
| CN112968855A (zh) * | 2021-02-25 | 2021-06-15 | 中国传媒大学 | 一种基于空间优选的pts峰均比抑制方法及数据处理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1)
| Title |
|---|
| 正交频分复用信号峰均比抑制技术研究;孙柏昶 等;无线电通信技术(第1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14726492A (zh) | 2022-07-08 |
Similar Documents
|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 JP6985422B2 (ja) | 信号送信の方法、デバイス、およびシステム | |
| US11184131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 |
| EP3989499B1 (en) | Symbo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 US7715492B2 (en) | Transmitter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 |
| CN108282433B (zh) | 一种上行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 |
| CN109586868B (zh)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发送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 CN108111273A (zh) | 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
| JP7250944B2 (ja) | 基準信号生成方法及び通信機器 | |
| WO2018098692A1 (zh) | 一种降低无线信号的papr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 |
| CN115708336A (zh) | 通信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
| CN110710174A (zh) | 用于无线通信波形生成的方法和装置 | |
| CN111565458B (zh) | 一种下行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 |
| US20240214170A1 (en) | Method for reducing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papr,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 CN114726492B (zh) | 解调参考信号的峰均比修正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
| WO2011009239A1 (en) | Spectral shaping of multicarrier signals | |
| CA3231177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 US11252003B2 (en) | Sequence-base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 CN114520712B (zh) | 传输方法及传输装置 | |
| WO2023084538A1 (en) | Transform-precoding of a selective set of data for transmission ove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 CN113783817B (zh) | 序列的生成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
| CN112838999B (zh) | 一种信号调制方法以及装置 | |
| CN115250221A (zh) | 一种确定ptrs图案的方法和装置 | |
| US12081378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jugate data modulation | |
| EP4521693A1 (en) | Data modu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medium and storage medium | |
| WO2024254883A1 (zh) | 一种编码方式的确定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
Legal Events
|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GR01 | Patent grant |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