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错齿件的医用吻合器,以解决现有吻合器控制钉仓组件转向不够精准且控制方式单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含错齿件的医用吻合器,包括枪身组件、枪管组件和钉仓组件,所述枪身组件和枪管组件之间设有转向装置和旋转头,所述转向装置包括错齿件和形成于所述错齿件边缘的齿槽,所述错齿件与所述钉仓组件活动连接且所述错齿件能够带动所述钉仓组件转动,所述旋转头包括活动件,初始状态下,所述活动件与所述齿槽啮合,以固定所述钉仓组件的角度;所述包含错齿件的医用吻合器包括手动模式,具体为:施加外力使所述错齿件转动,所述错齿件推动所述活动件相对于所述错齿件前后移动,所述钉仓组件跟随所述错齿件转动至使用角度,所述活动件与所述齿槽再次啮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包含错齿件的医用吻合器还包括自动模式,具体为:拉动所述旋转头,使所述活动件脱离所述齿槽,对所述钉仓组件施加外力使得所述钉仓组件带动所述错齿件转动至使用角度,释放所述旋转头,使得所述活动件与所述齿槽啮合,所述钉仓组件的转动角度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错齿件包括上下堆叠设置的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所述齿槽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转动件边缘的若干个第一齿槽和形成于所述第二转动件边缘的若干个第二齿槽,所述第一齿槽与所述第二齿槽相互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一齿槽的齿廓曲面的斜率小于所述第二齿槽的齿廓曲面的斜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件包括卡合件,所述卡合件的一端具有向外突伸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收容在所述第一齿槽和所述第二齿槽内,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时,所述第一齿槽和所述第二齿槽分别与所述抵接部相互抵接,以推动所述抵接部相对于所述错齿件前后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定义所述错齿件的转动方向为所述第一齿槽和第二齿槽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齿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齿槽的宽度,所述第一齿槽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齿槽的长度,使得所述第一齿槽优先与所述抵接部抵接,随后所述第二齿槽再与所述抵接部抵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转动件上设有限位块,所述第二转动件上对应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块相配合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尺寸大于所述限位块的尺寸,使得所述限位块能够在所述限位槽内移动并带动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转动件的中心位置处还设有转轴,所述限位块设有两个,且该两个限位块相对于所述转轴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二转动件上对应开设有供收容所述转轴的转轴孔,所述限位槽也设有两个,且该两个限位槽相对于所述转轴孔呈中心对称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转动件远离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一侧还设有拨叉柱,所述转向装置包括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拨叉柱相互配合,以在拨动所述把手时,所述拨叉柱能够同步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转动件远离所述第一转动件的一侧设有连接柱,所述枪管组件包括连接块和开设在所述连接块上的连接孔,所述连接柱伸入所述连接孔内,使得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时能够通过所述连接柱带动所述连接块前后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枪管组件还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钉仓组件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头包括壳体和开设在所述壳体内的通孔,所述活动件包括卡合件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卡合件连接,使得所述卡合件能够在所述通孔内前后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还包括设于所述通孔旁侧的支撑板和开设在所述支撑板上的滑槽,所述卡合件上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伸入所述滑槽内并能够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述旋转头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枪身组件之间的复位件,所述复位件能够使得所述旋转头相对于所述枪身组件前后移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包含错齿件的医用吻合器通过在枪身组件和枪管组件之间设置能够相互啮合的错齿件和活动件,当活动件与错齿件啮合时,能够通过施加外力使得错齿件转动,以带动钉仓组件转动至使用角度,实现了手动控制钉仓组件的转动;除此之外,由于活动件在错齿件转动的同时能够相对于错齿件前后移动,在错齿件停止转动时,活动件能够再次与错齿件啮合,提高了手动控制下钉仓组件的转动精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包含错齿件的医用吻合器100(以下简称“吻合器100”),具有两种调节钉仓组件200转动角度的模式,以满足不同医护人员使用吻合器100时的操作习惯。具体的,吻合器100包括枪身组件600、钉仓组件200以及连接枪身组件600和钉仓组件200的枪管组件300,在枪身组件600和枪管组件300之间还设有转向装置400和旋转头500,其中,转向装置400包括错齿件4和形成于错齿件4边缘的齿槽5,错齿件4与钉仓组件200活动连接且错齿件4能够带动钉仓组件200转动,旋转头500包括能够与齿槽5相啮合的活动件1,旋转头500套设在枪身组件600和枪管组件300的连接处,并能够相对于枪身组件600前后移动,如此设置,使得旋转头500的活动件1能够与齿槽5啮合或分离,实现错齿件4的固定或自由转动,初始状态下,活动件1与齿槽5啮合,以固定错齿件4,进一步固定钉仓组件200的转动角度。
本发明中,钉仓组件200的具体结构、枪管组件300的具体结构、枪身组件600的具体结构以及其连接方式均可按照现有技术进行设计,此处不做限制。本发明的改进点在于吻合器100钉仓组件200的控制方式以及转向装置400和旋转头500的具体结构,以下说明书内容将针对该改进点进行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中,定义吻合器100自枪身组件600朝向钉仓组件200的方向为前方,钉仓组件200自钉仓组件200朝向枪身组件600的方向为后方。
吻合器100中调节钉仓组件200转动角度的方式包括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具体的:
在自动模式下,拉动旋转头500,使得旋转头500朝向枪身组件600方向移动,使活动件1脱离齿槽5,对钉仓组件200施加外力使得钉仓组件200带动错齿件4转动至使用角度,释放旋转头500后,旋转头500朝向枪管组件300移动,使得活动件1与齿槽5啮合,以固定错齿件4,进一步固定钉仓组件200的转动角度。
也就是说,在自动模式下,钉仓组件200处于自由状态,通过对钉仓组件200施加外力,使得钉仓组件200带动错齿件4转动,此时,错齿件4的作用仅仅是与卡合件11啮合,以固定钉仓组件200的转动角度,该模式使得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体内的实际情况进行钉仓组件200的自动调节,减小了医护人员手动调节产生的误差。
在手动模式中,活动件1与齿槽5的初始状态为相互啮合,此时,施加外力使错齿件4转动,错齿件4推动活动件1相对于错齿件4前后移动,钉仓组件200跟随错齿件4转动至使用角度,活动件1与齿槽5再次啮合。也就是说,错齿件4转动时,一方面通过齿槽5推动活动件1前后移动,使得错齿件4能够相对于活动件1发生位移,另一方面错齿件4带动钉仓组件200转动至使用角度,此时,活动件1与齿槽5啮合,且对钉仓组件200施加外力,钉仓组件200无法带动错齿件4转动。
具体的,错齿件4在外力的驱动下转动,使得齿槽5在错齿件4的带动下推动活动件1,使得活动件1能够沿齿槽5的外侧面移动,实现了错齿件4相对于活动件1移动,同时带动钉仓组件200同步转动,当钉仓组件200转动至使用角度时,停止外力对错齿件4的驱动,此时,活动件1仍然与齿槽5啮合,对钉仓组件200施加外力,钉仓组件200无法带动错齿件4转动,以实现对钉仓组件200的转动角度进行固定。
也就是说,在手动模式下,通过转动错齿件4来控制钉仓组件200的转动角度,且对钉仓组件200施加外力无法改变钉仓组件200的转动角度,此时错齿件4的作用是为钉仓组件200转动提供驱动力,且与活动件1啮合以固定钉仓组件200的转动角度,使得医护人员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手动控制钉仓组件200的转动角度,实现对钉仓组件200转动角度的手动控制。
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错齿件4包括上下堆叠设置的第一转动件41和第二转动件42,齿槽5包括形成于第一转动件41边缘的若干个第一齿槽51和形成于第二转动件42边缘的若干个第二齿槽52,第一齿槽51与第二齿槽52相互对应设置。具体的,第一转动件41和第二转动件42均呈圆形设置,若干个第一齿槽51相互连接并分布于第一转动件41的部分圆周侧壁上,相对应的,若干第二齿槽52相互连接并分布于第二转动件42的部分圆周侧壁上。优选的,若干个第一齿槽51与若干个第二齿槽52相对应分布,使得第一转动件41和第二转动件42转动至任意位置,活动件1都能够同时伸入第一齿槽51和第二齿槽52内,实现错齿件4和活动件1的啮合锁定。
请参阅图5至图10所示,第一齿槽51设于第一转动件41靠近旋转头500的一侧,第二齿槽52设于第二转动件42靠近旋转头500的一侧,活动件1包括与第一齿槽51和第二齿槽52相对设置的卡合件11,卡合件11靠近错齿件4的一端具有向外突伸的抵接部12,当活动件1与错齿件4啮合时,抵接部12能够收容在第一齿槽51和第二齿槽52内,第一转动件41和第二转动件42转动时,第一齿槽51和第二齿槽52与抵接部12相互抵接,以推动抵接部12相对于错齿件4前后移动。
定义在错齿件4的转动方向为第一齿槽51和第二齿槽52的宽度方向,第一齿槽51的宽度大于第二齿槽52的宽度,第一齿槽51的长度小于第二齿槽52的长度,使得在错齿件4转动时,第一齿槽51优先与抵接部12抵接,随后第二齿槽52再与抵接部12抵接。通过第一齿槽51和第二齿槽52分别与抵接部12抵接并推动抵接部12朝向远离第一齿槽51和第二齿槽52的方向移动,以实现活动件1向对于错齿件4前后移动。
具体的,当活动件1与错齿件4啮合时,抵接部12与第一转动件41相对应的部分收容在第一齿槽51内,抵接部12与第二转动件42相对应的部分与第二齿槽52啮合,即,第一齿槽51与抵接部12之间留有间隙,第二齿槽52与抵接部12贴合,如此设置,使得第一转动件41能够通过第一齿槽51推动抵接部12前后移动,而第二齿槽52与抵接部12贴合,第二转动件42与活动件1保持静止,使得第二转动件42无法推动抵接部12前后移动。
具体参阅图6所示,抵接部12上设有抵接面13,第一齿槽51的齿廓曲面53的斜率小于第二齿槽52的齿廓曲面53的斜率,具体的,抵接部12的形状与第二齿槽52的形状相同,抵接面13设有两个且分别设于抵接部12的两侧,抵接面13呈曲面设置,且曲面的斜率与第二齿槽52的齿廓曲面53的斜率相同,使得抵接部12收容在第二齿槽52内时,抵接面13与第二齿槽52的齿廓曲面53贴合,以增加卡合件11与第二转动件42之间的贴合力和摩擦力。
优选的,在第二转动件42的转动方向上,第二齿槽52对抵接部12朝向远离第二转动件42的力为零或小于第二齿槽52与抵接部12之间的摩擦力,如此设置,使得第二转动件42无法推动抵接部12进行前后移动,增加了抵接部12与第二转动件42之间的连接强度,实现了抵接部12与第二转动件42之间的锁定。
由于第一齿槽51的齿廓曲面53的斜率小于第二齿槽52的齿廓曲面53的斜率,使得当抵接部12与第二齿槽52啮合时,抵接部12与第一齿槽51之间留有间隙,且第一齿槽51能够相对于抵接部12发生轻微位移。具体的,在第一转动件41的转动方向上,第一齿槽51的齿廓曲面53与抵接面13接触,并能够相对于抵接面13移动,以推动抵接部12移动,使得抵接部12与第二齿槽52分离,以在手动模式下实现错齿件4相对于活动件1转动。优选的,第一齿槽51对抵接部12朝向远离第一转动件41的力大于第一齿槽51与抵接部12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一转动件41能够推动抵接部12远离第一齿槽51和第二齿槽52,实现在手动模式下错齿件4能够相对于活动件1转动。
具体参阅图8和图9所示,第一转动件41上设有限位块413,第二转动件42上对应开设有与限位块413相配合的限位槽422,限位槽422的尺寸大于限位块413的尺寸,使得限位块413能够在限位槽422内移动并带动第二转动件42转动。具体的,限位块413自第一转动件41朝向第二转动件42的方向延伸,限位槽422自第二转动件42朝向远离第一转动件41的方向凹陷,使得第一转动件41和第二转动件42上下堆叠时,限位件收容在限位槽422内,使得第一转动件41转动时,限位件与限位槽422的侧壁抵接,以带动第二转动件42转动。
在手动模式下,当对第一转动件41施加外力时,第一齿槽51与抵接部12接触并推动抵接部12远离第一齿槽51,同时,限位块413在限位槽422内移动,当限位块413与限位槽422的侧壁抵接时,抵接部12刚好离开第一齿槽51,此时,第一转动件41通过限位件带动第二转动件42转动,第二转动件42靠近活动件1的一端与抵接部12抵接并继续推动抵接部12远离第二齿槽52,定义第二齿槽52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槽和第二槽,当抵接部12被从第一槽内推出,且抵接部12滑过第一槽和第二槽之间的槽顶后,抵接部12滑入第二槽,并与第二槽贴合,将错齿件4与活动件1固定,如此重复,实现了错齿件4相对于活动件1移动。
在手动模式下,对钉仓组件200施加外力时,钉仓组件200将该外力传递至第二转动件42,由于第二齿槽52与抵接部12嵌合,且第二齿槽52的齿廓曲面53与抵接面13贴合,第二齿槽52对抵接部12朝向远离第二转动件42的力为零或小于第二齿槽52与抵接部12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二转动件42无法将抵接部12推离第二齿槽52,因此,钉仓组件200无法带动错齿件4转动,提高了手动模式下吻合器100的控制精度。
优选的,第一转动件41的最大尺寸小于第二转动件42的最大尺寸,第二齿槽52包括呈弧形设置的齿尖,在手动模式下,第一转动件41将卡合件11推出第一齿槽51后,第二齿槽52的齿尖与卡合件11的抵接面13接触,第一转动件41驱动第二转动件42转动,使得第二转动件42的齿尖推动卡合件11与第二齿槽52分离,以实现错齿件4相对于卡合件11移动。
第一转动件41的中心位置处还设有转轴412,限位块413设有两个,且该两个限位块413相对于转轴412呈中心对称设置,限位槽422也设有两个,当第一转动件41带动第二转动件42转动时,两个限位块413分别与两个限位槽422的侧壁抵接,以提高第一转动件41和第二转动件42转动时的稳定性。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两个限位块413分别设置为只有一个与限位槽422的侧壁抵接,具体为,当第一转动件41正转时,其中一个限位块413与限位槽422的侧壁抵接,以带动第二转动件42正转,当第一转动件41反转时,另一个限位块413与另一个限位槽422的侧壁抵接,以带动第二转动件42反转;还可以仅设置一个限位块413和一个限位槽422,当第一齿槽51未与抵接部12接触时,限位块413位于限位槽422的中间位置,当第一转动件41正转时,限位块413与限位槽422的其中一侧抵接,当第一转动件41反转时,限位块413与限位槽422的另一侧抵接,只要能够实现第一转动件41能够相对于第二转动件42转动一段距离,并能够带动第二转动件42转动的目的即可,此处不作限制。
第二转动件42上开设有收容转轴412的转轴孔421,具体的,转轴412自第一转动件41朝向第二转动件42方向延伸,转轴孔421自第二转动件42靠近第一转动件41的一侧向内凹陷,转轴412收容在转轴孔421内,以实现第一转动件41和第二转动件42的同轴转动。优选的,转轴412呈圆柱状设置,转轴孔421为圆孔,以实现第一转动件41能够相对于第二转动件42转动。
具体参阅图7和图11所示,第一转动件41远离第二转动件42的一侧还设有拨叉柱411,转向装置400包括把手3,把手3与拨叉柱411相互配合,以在拨动把手3时,拨叉柱411能够同步转动。具体的,拨叉柱411设于第一转动件41的中心位置,把手3能够与拨叉柱411可拆卸连接,把手3上设有与拨叉柱411相对应的收容孔31,使得拨叉柱411远离第一转动件41的一端能够收容在收容孔31内,以实现第一转动件41与把手3的连接。优选的,拨叉柱411呈方形柱状设置,收容孔31呈方形盲孔,以实现把手3带动第一转动件41同步转动。
具体参阅图10所示,第二转动件42远离第一转动件41的一侧设有连接柱423,枪管组件300包括连接块6和开设在连接块6上的连接孔(未图示),连接柱423伸入连接孔内,使得第二转动件42转动时能够通过连接柱423带动连接块6前后移动,枪管组件300还包括连接轴(未图示),连接轴的一端与连接块6连接,另一端与钉仓组件200连接。如此设置,使得第二转动轴能够带动连接块6移动,进一步通过连接轴带动钉仓组件200转动,以实现错齿件4控制钉仓组件200转动至使用角度。优选的,连接柱423、连接块6和连接轴均设有两个,且均分设于枪管组件300的两侧,在钉仓组件200转动时,枪管组件300一侧的连接柱423、连接块6以及连接轴向前移动,另一侧的连接柱423、连接块6以及连接轴向后移动,即枪管组件300两侧的组件移动方向相反,以提高错齿件4控制钉仓组件200转动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2、图13和图6所示,旋转头500包括壳体2和开设在壳体2内的通孔21,活动件1还包括弹性件14,弹性件14的一端穿过通孔21并与壳体2连接、另一端与卡合件11连接,使得卡合件11能够在通孔21内前后移动。具体的,通孔21的位置与错齿件4相对设置,在自动模式下,旋转头500带动活动件1整体移动,使得活动件1远离错齿件4;在手动模式下,错齿件4推动卡合件11向后移动,以压缩弹性件14,当抵接部12滑过第二转动件42的齿顶后,抵接部12在弹性件14的推动下进入下一个齿槽5,以对钉仓组件200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
优选的,壳体2还包括设于通孔21旁侧的支撑板22和开设在支撑板22上的滑槽23,卡合件11上设有凸块15,凸块15伸入滑槽23内并能够在滑槽23内移动,以实现对卡合件11前后移动的导向,提高了卡合件11前后移动的稳定性。
旋转头500还包括设于壳体2与枪身组件600之间的复位件(未图示),复位件能够使得旋转头500相对于枪身组件600前后移动。具体的,自动模式下,拉动旋转头500,即旋转头500朝向枪身组件600移动,以压缩复位件,当钉仓组件200转动至使用角度时,释放旋转头500,旋转头500在复位件的推动下朝向远离枪身组件600的方向移动,以实现活动件1与错齿件4的啮合。优选的,复位件为弹簧。
本实施例中,在卡合件11和壳体2之间设有弹性件14,弹性件14为弹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卡合件11与壳体2之间可以不设置弹性件14,此时,在手动模式下,施加外力使得错齿件4转动,使得第一转动件41推动活动件1朝向远离错齿件4的方向移动,此时复位件被压缩,当卡合件11滑过第二齿槽52的齿尖时,旋转头500在复位件的推动下朝向错齿件4移动,使得抵接部12与齿槽5啮合,以锁定错齿件4。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吻合器100通过在枪身组件600和枪管组件300之间设置转向装置400和旋转头500,转向装置400和旋转头500相互配合,使得吻合器100包括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以满足不同医护人员的操作习惯,进一步提高了吻合器100的实用性;通过将活动件1设置为能够与错齿件4分离和啮合,实现了钉仓组件200的自由转动和锁定钉仓组件200的转动角度;由于活动件1在错齿件4转动的同时能够沿错齿件4前后移动,在错齿件4停止转动时,活动件1能够再次与错齿件4啮合,提高了手动控制下钉仓组件200的转动精度;通过在第一转动件41上设置第一齿槽51,且卡合件11能够收容在第一齿槽51中,使得第一转动件41能够推动卡合件11与第一齿槽51分离,实现错齿件4相对于活动件1转动;通过在第二转动件42上设置第二齿槽52,且卡合件11能够与第二齿槽52啮合,实现活动件1与错齿件4之间的锁紧固定;通过在第一转动件41上设置限位块413,第二转动件42上设置与限位块413相配合的限位槽422,实现第一转动件41能够带动第二转动件42转动;通过在壳体2和卡合件11之间设置弹性件14,实现卡合件11能够相对于壳体2前后移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