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65295B - 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865295B CN115865295B CN202211474529.8A CN202211474529A CN115865295B CN 115865295 B CN115865295 B CN 115865295B CN 202211474529 A CN202211474529 A CN 202211474529A CN 115865295 B CN115865295 B CN 11586529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dci
- group
- information field
- prior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21—Group acknowledgement,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defining a range of identifiers, e.g. of sequence numb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04W72/232—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the control data signalling from the physical layer, e.g. DCI signa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H04W72/569—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of the traffic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应用于终端设备,方法包括:确定第一DCI对应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分组传输ACK/NACK信息,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关联优先级信息。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可保证ACK/NACK信息的传输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工作于免许可频段的新空口(NR-based Access to Unlicensed Spectrum,NR-U)支持基于分组的正确应答(Acknowledge,ACK)/错误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NACK)反馈方式,该反馈方式用于分组传输ACK/NACK信息,因此如何分组传输ACK/NACK信息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DCI对应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分组传输ACK/NACK信息,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关联优先级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DCI对应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分组传输ACK/NACK信息,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关联优先级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实现了通过DCI调度分组传输ACK/NACK信息,保证了ACK/NACK信息的传输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构架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重新生成的示意图;
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构架示意图,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如图1所示,网络设备可以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该通信系统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C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microwave access,WiMAX)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5G通信系统(例如新空口(new radio,NR))、多种通信技术融合的通信系统(例如LTE技术和NR技术融合的通信系统)、或者后续演进通信系统。图1中所示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形态和数量仅用于举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本申请中的终端设备是一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可穿戴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卫星上等)。该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grid)中的无线终端、智能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机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等。在不同的网络中终端设备可以叫做不同的名称,例如:终端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5G网络或未来演进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
本申请中的网络设备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用以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例如,网络设备可以是蜂窝网络中接入网侧的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设备,所谓RAN设备即是一种将终端设备接入到无线网络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 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再例如,网络设备也可以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中的节点设备,例如接入控制器(access controller,AC),网关,或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再例如,网络设备也可以是NR系统中的传输节点或收发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或TP)等。
免授权频谱是国家和地区划分的可用于无线电设备通信的频谱,该频谱通常被认为是共享频谱,即不同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设备只要满足国家或地区在该频谱上设置的法规要求,就可以使用该频谱,不需要向政府申请专有的频谱授权。为了让使用免授权频谱进行无线通信的各个通信系统在该频谱上能够友好共存,一些国家或地区规定了使用免授权频谱必须满足的法规要求。例如,在一些地区,通信设备遵循“先听后说”原则,即通信设备在免授权频谱的信道上进行信号发送前,需要先进行信道侦听,只有当信道侦听结果为信道空闲时,该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信号发送,如果通信设备在免授权频谱的信道上的信道侦听结果为信道忙,该通信设备不能进行信号发送。为了保证公平性,在一次传输中,通信设备使用免授权频谱的信道进行信号传输的时长不能超过最大信道占用时间(MaximumChannel Occupation Time,MCOT)。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和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都会考虑在免授权频谱上布网,以利用免授权频谱来进行数据业务的传输。
Rel-16的NR-U支持基于分组的ACK/NACK反馈方式,目前指示最大两个下行信道组。网络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令(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指示该DCI调度的物理下辖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或承载该DCI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所属于的组信息。当网络设备发送触发信令,指示终端设备反馈某个组对应的ACK/NACK信息时,终端设备将属于该组的所有PDSCH或PDCCH对应的ACK/NACK信息一起反馈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可以多次触发终端设备发送某一个组的ACK/NACK信息,即实现ACK/NACK重传。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确定在格式为DCI格式1_1的DCI中包括以下内容:
(1)PDSCH组索引(group index)信息域,用于指示该DCI对应的下行物理信道所属的组信息。具体有,显示指示组0或组1。
(2)新反馈指示(New feedback indicator,NFI)信息域,用于指示重新生成该DCI调度的下行物理信道所属于的组信息。具体的,如图2所示,对于组0对应NFI=0的三个DCI(其中,下行链路分配索引(Downlink assignment index,DAI)用于指示当前DCI在该组内的索引信息)的ACK/NACK信息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息(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PUCCH)成功反馈之后,网络设备可以在后续调度组0时将NFI设置成1(比特翻转的工作方式),表示组0重新开始组织,即将之前NFI=0对应ACK/NACK信息释放掉。
(3)触发下行信道组数量(Number of requested PDSCH group(s))信息域,用于指示该DCI触发进行反馈的下行物理信道的组信息,该信息域的比特指“0”表示触发传输当前DCI对应的下行物理信道所在的信道组的反馈信息,该信息域的比特指“1”表示触发传输两个信道组的反馈信息。
格式为DCI格式1_0的DCI不包括上述三种信息域。约定该DCI对应的下行物理信道属于组0。该DCI只能触发终端设备传输组0对应的反馈信息。该DCI不支持重新生成组0。
5G NR支持多种类型业务,如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URLLC)等。其中,eMBB业务的特征是数据量大,传输速率高,通常采用较长的时域调度单元进行传输,对时延不敏感。URLLC业务特征是数据包的产生具有突发性和随机性,对时延要求高。
NR Rel-16 URLLC中对于上行信息支持两级(2-level)优先级。只有优先级相同的上行信息可以复用传输。一个高优先级上行信道与一个低优先级上行信道重叠时,低优先级信道被放弃。DCI中包括优先级指示(Priority indicator)信息域,用于指示该DCI对应的物理信道的优先级信息。对于某些DCI中未包括优先级指示信息域的情况,物理信道的优先级信息可通过高层信令配置,或协议约定(目前约定为低优先级)。
Rel-16 URLLC为了提高DCI的可靠性,支持了压缩的DCI格式,即DCI格式1_2。该DCI格式1_2的DCI比特数量较小,高层信令配置各信息域是否存在及比特数量。在Rel-17中,如果在NR-U载波上支持URLLC业务,假如使用现有的DCI格式1_2的DCI进行调度,会无法支持基于分组的ACK/NACK反馈方式传输ACK/NACK信息,进而导致ACK/NACK信息性能损失,无法满足URLLC性能需求。若要支持基于分组的ACK/NACK反馈方式,则需要使用DCI格式1_2的DCI,由于该DCI开销较大,会降低下行控制信令传输的可靠性,无法满足URLLC性能需求。因此,如何将DCI格式1_2的DCI与基于分组的ACK/NACK反馈方式结合使用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请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终端设备确定第一DCI对应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分组传输ACK/NACK信息,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关联优先级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对应的组信息、新反馈信息、触发反馈组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对应的组信息指的是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所属的物理信道组的组信息。
其中,所述新反馈信息用于是否重新生成信道组。所述第一DCI对应的新反馈信息是基于所述第一DCI确定的。
其中,触发反馈组信息为触发传输ACK/NACK信息的组信息。所述第一DCI对应的触发反馈组信息是基于所述第一DCI确定的。
其中,所述第一DCI的格式为DCI格式1_2。
其中,所述第一DCI包括的信息域的比特长度由网络设备指示,如网络设备通过高层信令(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等),专用信令指示等。
举例来说,所述第一DCI包括PDSCH组索引信息域,网络设备指示该信息域的比特长度为0、1或是其他值。又举例来说,所述第一DCI包括新反馈指示信息域,网络设备指示该信息域的比特长度为0、1、2、4或是其他值。又举例来说,所述第一DCI包括触发下行信道组数量信息域,网络设备指示该信息域的比特长度为0、1、2或是其他值。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指示终端设备采用基于分组的ACK/NACK反馈方式。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包括所述第一DCI调度的PDSCH,或者,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包括承载所述第一DCI的PDCCH。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分组传输ACK/NACK信息,包括:通过一个上行信道复用传输目标组包括的物理信道对应的ACK/NACK信息,所述目标组为触发传输ACK/NACK信息的组。
或者,所述分组传输ACK/NACK信息,包括:基于分组的ACK/NACK反馈方式传输ACK/NACK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DCI中的PDSCH组索引信息域的比特长度为0;所述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关联的优先级信息确定。
其中,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关联的优先级信息由以下方式之一确定:所述第一DCI中的优先级指示信息域指示、高层信令指示、以及协议约定。
其中,所述第一DCI中的PDSCH组索引信息域的比特长度为0表示第一DCI不包括PDSCH组索引信息域。
举例来说,假设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关联的优先级信息为0,那么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对应的组信息为组0;又假设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关联的优先级信息为1,那么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对应的组信息为组1;假设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关联的优先级信息为1,那么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对应的组信息为组0;又假设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关联的优先级信息为0,那么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对应的组信息为组1。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DCI中的PDSCH组索引信息域的比特长度为0;所述组信息与第二DCI对应的物理信道组的组信息相同或不相同,所述第二DCI的格式为DCI格式1_0。
具体地,由于约定第二DCI对应的物理信道组的组信息为组0,在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对应的组信息与第二DCI对应的物理信道组的组信息相同的情况下,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对应的组信息也为组0;由于目前最大支持两个组(组0和组1),在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对应的组信息与第二DCI对应的物理信道组的组信息不相同的情况下,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对应的组信息为组1。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DCI中的PDSCH组索引信息域的比特长度为0;所述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DCI的传输资源确定。
可选的,所述第一DCI的传输资源包括承载所述第一DCI的搜索空间,或者承载所述第一DCI所使用的控制资源单元(Control channel element,CCE)。
其中,搜索空间有公共搜索空间、终端设备专属搜索空间等。
可选的,网络设备配置第二对应关系,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为搜索空间与组信息的对应关系。
举例来说,配置公共搜索空间对应组0,终端设备专属搜索空间对应组1,如果承载第一DCI的搜索空间为公共搜索空间,那么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对应的组信息也为组0;如果承载第一DCI的搜索空间为终端设备专属搜索空间,那么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对应的组信息也为组1。
又举例来说,配置公共搜索空间对应组1,终端设备专属搜索空间对应组0,如果承载第一DCI的搜索空间为公共搜索空间,那么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对应的组信息也为组1;如果承载第一DCI的搜索空间为终端设备专属搜索空间,那么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对应的组信息也为组0。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DCI中的PDSCH组索引信息域的比特长度为0;所述组信息是约定的。
其中,所述组信息是约定的,包括:所述组信息是协议规定的;或者所述组信息是所述网络设备和所述终端设备事先约定的。例如,约定组0或组1。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DCI中的PDSCH组索引信息域的比特长度为0;所述组信息由网络设备配置。
具体地,网络设备可通过高层信令或是其他信令配置,例如配置组0或组1。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DCI中的第一信息域确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DCI中的PDSCH组索引信息域的比特长度为正整数。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息域为PDSCH组索引信息域;或者,所述第一信息域为优先级指示信息域。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域的指示结果确定。
可选的,在所述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域的指示结果确定的情况下,同一个组包括的物理信道的优先级相同。
具体地,终端设备维护2个组,同一个组包括的物理信道的优先级相同,终端设备可通过PDSCH组索引信息域和优先级指示信息域中的任一信息域确定。举例来说,假如PDSCH组索引信息域的指示结果为0,那么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对应的组信息为组0,假如PDSCH组索引信息域的指示结果为1,那么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对应的组信息为组1。举例来说,假如优先级指示信息域的指示结果为0,那么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对应的组信息为组0,假如优先级指示信息域的指示结果为1,那么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对应的组信息为组1。
另外,终端设备维护2个组,同一个组包括的物理信道的优先级不相同,终端设备通过PDSCH组索引信息域定。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域的指示结果和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关联的优先级信息确定。
具体地,终端设备维护4个组,终端设备通过PDSCH组索引信息域的指示结果和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关联的优先级信息,确定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对应的组信息。举例来说,假如PDSCH组索引信息域的指示结果为0,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关联的优先级信息为0,那么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对应的组信息为优先级0的组0;又假如PDSCH组索引信息域的指示结果为0,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关联的优先级信息为1,那么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对应的组信息为优先级0的组1;又假如PDSCH组索引信息域的指示结果为1,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关联的优先级信息为0,那么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对应的组信息为优先级1的组0;又假如PDSCH组索引信息域的指示结果为1,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关联的优先级信息为1,那么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对应的组信息为优先级1的组1。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DCI中的第二信息域的比特长度为0,所述新反馈信息为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组不重新生成,或者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所有组不重新生成。
其中,所述第一DCI中的第二信息域的比特长度为0表示所述第一DCI不包括第二信息域。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新反馈信息基于所述第一DCI中的第二信息域确定,所述第一DCI中的第二信息域的比特长度为1,所述第二信息域的1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组是否重新生成。
举例来说,所述第二信息域的1比特的值为0,指示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组不重新生成,所述第二信息域的1比特的值为1,指示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组重新生成。又举例来说,所述第二信息域的1比特的值为1,指示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组不重新生成,所述第二信息域的1比特的值为0,指示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组重新生成。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新反馈信息是基于所述第一DCI中的第二信息域确定的,所述第二信息域的比特长度为N,N为正整数;
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域的N个比特分别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的优先级相同的N个组是否重新生成;
或者,所述第二信息域的N个比特分别用于指示优先级最高的N个组是否重新生成;
或者,所述第二信息域的N个比特分别用于指示优先级最低的N个组是否重新生成;
或者,所述第二信息域的N个比特分别用于指示N个组是否重新生成,所述N个组包括优先级不同的N个组,或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所有组;
所述N个比特域所述N个组一一对应。
举例来说,假设N=2,一个比特对应一个组,如第一个比特对应与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的优先级相同的组0,第二个比特对应与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的优先级相同的组1;假如第二信息域的值为00,指示与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的优先级相同的2个组不重新生成;假如第二信息域的值为11,指示与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的优先级相同的2个组重新生成;假如第二信息域的值为01,指示与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的优先级相同的组0不重新生成,与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的优先级相同的组1重新生成;假如第二信息域的值为10,指示与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的优先级相同的组0重新生成,与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的优先级相同的组1不重新生成,等等。
又举例来说,假设N=2,一个比特对应一个组,如第一个比特对应优先级最高的组0,第二个比特对应优先级最高的组1,假如第二信息域的值为00,指示优先级最高的2个组不重新生成;假如第二信息域的值为11,指示优先级最高的2个组重新生成;假如第二信息域的值为01,指示优先级最高的组0不重新生成,指示优先级最高的组1重新生成;假如第二信息域的值为10,指示优先级最高的组0重新生成,指示优先级最高的组1不重新生成,等等。
又举例来说,假设N=4,一个比特对应一个组,如第一个比特对应优先级0的组0,第二个比特对应优先级0的组1,第三个比特对应优先级1的组0,第四个比特对应优先级1的组1,假如第二信息域的值为0000,指示4个组不重新生成;假如第二信息域的值为1111,指示4个组重新生成;假如第二信息域的值为1100,指示优先级0的组0和优先级0的组1组重新生成,优先级1的组0和优先级1的组1不重新生成;假如第二信息域的值为0011,指示优先级0的组0和优先级0的组1组不重新生成,优先级1的组0和优先级1的组1重新生成,等等。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息域为新反馈指示信息域。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DCI中的第三信息域的比特长度为0,所述触发反馈组信息为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对应的组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DCI中的第三信息域的比特长度为0表示所述第一DCI不包括第三信息域。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触发反馈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DCI中的第三信息域确定,所述第三信息域的比特长度为1;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域用于指示传输所有组的反馈信息;
或者,所述第三信息域用于指示传输与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的优先级相同的组的反馈信息;
或者,所述第三信息域用于指示传输优先级最高的组的反馈信息;
或者,所述第三信息域用于指示传输优先级最低的组的反馈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触发反馈组信息基于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一DCI中的第四信息域确定,所述第四信息域的比特长度为正整数,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信息域的指示结果与组信息的对应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是协议规定的,或是网络设备配置的(如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
举例来说,假设第四信息域的比特长度为2,第一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信息域或所述第四信息域为触发下行信道组数量信息域。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实现了使用DCI格式1_2的DCI支持基于分组的ACK/NACK反馈方式,且实现了根据实际需求配置该DCI的开销,保证了ACK/NACK信息的传输性能,以及合理的控制下行控制信令的开销。
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确定第一DCI对应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分组传输ACK/NACK信息,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关联优先级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对应的组信息、新反馈信息、触发反馈组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关联的优先级信息确定,其中,所述优先级信息由以下方式之一确定:所述第一DCI中的优先级指示信息域指示、高层信令指示、或者协议约定;
或者,所述组信息与第二DCI对应的物理信道组的组信息相同或不相同,所述第二DCI的格式为DCI格式1_0;
或者,所述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DCI的传输资源确定;
或者,所述组信息是约定的;
或者,所述组信息由网络设备配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DCI的传输资源包括承载所述第一DCI的搜索空间,或者承载所述第一DCI所使用的控制资源单元。
可选的,所述第一DCI中的PDSCH组索引信息域的比特长度为0。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DCI中的第一信息域确定。
可选的,所述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域的指示结果确定;
或者,所述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域的指示结果和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关联的优先级信息确定。
可选的,在所述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域的指示结果确定的情况下,同一个组包括的物理信道的优先级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息域为PDSCH组索引信息域;或者,述第一信息域为优先级指示信息域。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新反馈信息基于所述第一DCI中的第二信息域确定,所述第二信息域的比特长度为N,N为正整数;
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域的N个比特分别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的优先级相同的N个组是否重新生成;
或者,所述第二信息域的N个比特分别用于指示优先级最高的N个组是否重新生成;
或者,所述第二信息域的N个比特分别用于指示优先级最低的N个组是否重新生成;
或者,所述第二信息域的N个比特分别用于指示N个组是否重新生成,所述N个组包括优先级不同的N个组,或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所有组;
所述N个比特与所述N个组一一对应。
可选的,所述第二信息域为新反馈指示信息域。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触发反馈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DCI中的第三信息域确定,所述第三信息域的比特长度为1;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域用于指示传输所有组的反馈信息;
或者,所述第三信息域用于指示传输与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的优先级相同的组的反馈信息;
或者,所述第三信息域用于指示传输优先级最高的组的反馈信息;
或者,所述第三信息域用于指示传输优先级最低的组的反馈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触发反馈组信息基于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一DCI中的第四信息域确定,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信息域的指示结果与组信息的对应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信息域或所述第四信息域为触发下行信道组数量信息域。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包括所述第一DCI调度的PDSCH;或者,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包括承载所述第一DCI的PDCCH。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分组传输ACK/NACK信息,包括:通过一个上行信道复用传输目标组包括的物理信道对应的ACK/NACK信息,所述目标组为触发传输ACK/NACK信息的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具体实现过程,在此不再叙述。
请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处理单元501,用于确定第一DCI对应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分组传输ACK/NACK信息,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关联优先级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对应的组信息、新反馈信息、触发反馈组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关联的优先级信息确定,其中,所述优先级信息由以下方式之一确定:所述第一DCI中的优先级指示信息域指示、高层信令指示、或者协议约定;
或者,所述组信息与第二DCI对应的物理信道组的组信息相同或不相同,所述第二DCI的格式为DCI格式1_0;
或者,所述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DCI的传输资源确定;
或者,所述组信息是约定的;
或者,所述组信息由网络设备配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DCI的传输资源包括承载所述第一DCI的搜索空间,或者承载所述第一DCI所使用的控制资源单元。
可选的,所述第一DCI中的PDSCH组索引信息域的比特长度为0。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DCI中的第一信息域确定。
可选的,所述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域的指示结果确定;
或者,所述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域的指示结果和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关联的优先级信息确定。
可选的,在所述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域的指示结果确定的情况下,同一个组包括的物理信道的优先级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息域为PDSCH组索引信息域;或者,述第一信息域为优先级指示信息域。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新反馈信息基于所述第一DCI中的第二信息域确定,所述第二信息域的比特长度为N,N为正整数;
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域的N个比特分别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的优先级相同的N个组是否重新生成;
或者,所述第二信息域的N个比特分别用于指示优先级最高的N个组是否重新生成;
或者,所述第二信息域的N个比特分别用于指示优先级最低的N个组是否重新生成;
或者,所述第二信息域的N个比特分别用于指示N个组是否重新生成,所述N个组包括优先级不同的N个组,或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所有组;
所述N个比特与所述N个组一一对应。
可选的,所述第二信息域为新反馈指示信息域。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触发反馈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DCI中的第三信息域确定,所述第三信息域的比特长度为1;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域用于指示传输所有组的反馈信息;
或者,所述第三信息域用于指示传输与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的优先级相同的组的反馈信息;
或者,所述第三信息域用于指示传输优先级最高的组的反馈信息;
或者,所述第三信息域用于指示传输优先级最低的组的反馈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触发反馈组信息基于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一DCI中的第四信息域确定,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信息域的指示结果与组信息的对应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信息域或所述第四信息域为触发下行信道组数量信息域。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包括所述第一DCI调度的PDSCH;或者,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包括承载所述第一DCI的PDCCH。
在本申请的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分组传输ACK/NACK信息,包括:通过一个上行信道复用传输目标组包括的物理信道对应的ACK/NACK信息,所述目标组为触发传输ACK/NACK信息的组。
需要说明的是,信息处理单元501可通过处理器来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上述计算机包括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上述计算机包括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其中,该芯片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上述计算机包括用户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上述计算机包括用户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28)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下行控制信令DCI对应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分组传输正确应答ACK/错误应答NACK信息,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关联优先级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触发反馈组信息;
其中,所述触发反馈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DCI中的第三信息域确定,所述第三信息域的比特长度为1;或者,所述触发反馈组信息基于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一DCI中的第四信息域确定,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信息域的指示结果与组信息的对应关系;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域用于指示传输所有组的反馈信息;
或者,所述第三信息域用于指示传输与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的优先级相同的组的反馈信息;
或者,所述第三信息域用于指示传输优先级最高的组的反馈信息;
或者,所述第三信息域用于指示传输优先级最低的组的反馈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对应的组信息、新反馈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关联的优先级信息确定,其中,所述优先级信息由以下方式之一确定:所述第一DCI中的优先级指示信息域指示、高层信令指示、以及协议约定;
或者,所述组信息与第二DCI对应的物理信道组的组信息相同或不相同,所述第二DCI的格式为DCI格式1_0;
或者,所述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DCI的传输资源确定;
或者,所述组信息是约定的;
或者,所述组信息由网络设备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DCI的传输资源包括承载所述第一DCI的搜索空间,或者承载所述第一DCI的控制资源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DCI中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组索引信息域的比特长度为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DCI中的第一信息域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域的指示结果确定;
或者,所述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域的指示结果和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关联的优先级信息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域的指示结果确定的情况下,同一个组包括的物理信道的优先级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域为PDSCH组索引信息域;
或者,所述第一信息域为优先级指示信息域。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反馈信息基于所述第一DCI中的第二信息域确定,所述第二信息域的比特长度为N,N为正整数;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域的N个比特分别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的优先级相同的N个组是否重新生成;
或者,所述第二信息域的N个比特分别用于指示优先级最高的N个组是否重新生成;
或者,所述第二信息域的N个比特分别用于指示优先级最低的N个组是否重新生成;
或者,所述第二信息域的N个比特分别用于指示N个组是否重新生成,所述N个组包括优先级不同的N个组,或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所有组;
其中,所述N个比特与所述N个组一一对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域为新反馈指示信息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息域或所述第四信息域为触发下行信道组数量信息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包括所述第一DCI调度的PDSCH;
或者,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包括承载所述第一DCI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14.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传输ACK/NACK信息,包括:通过一个上行信道复用传输目标组包括的物理信道对应的ACK/NACK信息,所述目标组为触发传输ACK/NACK信息的组。
15.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下行控制信令DCI对应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分组传输正确应答ACK/错误应答NACK信息,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关联优先级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触发反馈组信息;
其中,所述触发反馈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DCI中的第三信息域确定,所述第三信息域的比特长度为1;或者,所述触发反馈组信息基于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一DCI中的第四信息域确定,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信息域的指示结果与组信息的对应关系;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域用于指示传输所有组的反馈信息;
或者,所述第三信息域用于指示传输与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的优先级相同的组的反馈信息;
或者,所述第三信息域用于指示传输优先级最高的组的反馈信息;
或者,所述第三信息域用于指示传输优先级最低的组的反馈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对应的组信息、新反馈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关联的优先级信息确定,其中,所述优先级信息由以下方式之一确定:所述第一DCI中的优先级指示信息域指示、高层信令指示、以及协议约定;
或者,所述组信息与第二DCI对应的物理信道组的组信息相同或不相同,所述第二DCI的格式为DCI格式1_0;
或者,所述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DCI的传输资源确定;
或者,所述组信息是约定的;
或者,所述组信息由网络设备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DCI的传输资源包括承载所述第一DCI的搜索空间,或者承载所述第一DCI所使用的控制资源单元。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DCI中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组索引信息域的比特长度为0。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DCI中的第一信息域确定。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域的指示结果确定;
或者,所述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域的指示结果和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关联的优先级信息确定。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组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域的指示结果确定的情况下,同一个组包括的物理信道的优先级相同。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域为PDSCH组索引信息域;
或者,所述第一信息域为优先级指示信息域。
24.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反馈信息基于所述第一DCI中的第二信息域确定,所述第二信息域的比特长度为N,N为正整数;
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域的N个比特分别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的优先级相同的N个组是否重新生成;
或者,所述第二信息域的N个比特分别用于指示优先级最高的N个组是否重新生成;
或者,所述第二信息域的N个比特分别用于指示优先级最低的N个组是否重新生成;
或者,所述第二信息域的N个比特分别用于指示N个组是否重新生成,所述N个组包括优先级不同的N个组,或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的所有组;
其中,所述N个比特与所述N个组一一对应。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域为新反馈指示信息域。
2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息域或所述第四信息域为触发下行信道组数量信息域。
27.根据权利要求15-2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包括所述第一DCI调度的PDSCH;
或者,所述第一DCI对应的物理信道包括承载所述第一DCI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28.根据权利要求15-2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传输ACK/NACK信息,包括:通过一个上行信道复用传输目标组包括的物理信道对应的ACK/NACK信息,所述目标组为触发传输ACK/NACK信息的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2211474529.8A CN115865295B (zh) | 2020-02-07 | 2020-02-07 | 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2211474529.8A CN115865295B (zh) | 2020-02-07 | 2020-02-07 | 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
| PCT/CN2020/074558 WO2021155604A1 (zh) | 2020-02-07 | 2020-02-07 | 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
| CN202080095003.1A CN115023914A (zh) | 2020-02-07 | 2020-02-07 | 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2080095003.1A Division CN115023914A (zh) | 2020-02-07 | 2020-02-07 | 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
Publications (2)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15865295A CN115865295A (zh) | 2023-03-28 |
| CN115865295B true CN115865295B (zh) | 2024-07-09 |
Family
ID=77199730
Family Applications (2)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2080095003.1A Pending CN115023914A (zh) | 2020-02-07 | 2020-02-07 | 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
| CN202211474529.8A Active CN115865295B (zh) | 2020-02-07 | 2020-02-07 | 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2080095003.1A Pending CN115023914A (zh) | 2020-02-07 | 2020-02-07 | 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
Country Status (6)
| Country | Link |
|---|---|
| US (1) | US12225543B2 (zh) |
| EP (1) | EP4087166B1 (zh) |
| JP (1) | JP7544828B2 (zh) |
| KR (1) | KR20220133216A (zh) |
| CN (2) | CN115023914A (zh) |
| WO (1) | WO202115560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JP2021010103A (ja) * | 2019-07-01 | 2021-01-2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 JP7544828B2 (ja) | 2020-02-07 | 2024-09-03 |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 情報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
Citations (2)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10611555A (zh) * | 2019-09-30 | 2019-12-24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中编码块分组反馈方法和设备 |
| CN115023914A (zh) * | 2020-02-07 | 2022-09-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1986591B (zh) * | 2010-11-09 | 2015-08-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及终端、基站 |
| CN103973413B (zh) * | 2013-02-01 | 2017-04-12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04811284B (zh) * | 2014-01-29 | 2019-05-31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为mtc ue进行上行链路传输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6455113B (zh) * | 2015-08-11 | 2019-09-17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设备和系统 |
| US10568081B2 (en) * | 2016-03-21 | 2020-02-1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chedul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
| US10630410B2 (en) * | 2016-05-13 | 2020-04-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Network architecture,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WO2018018620A1 (zh) * | 2016-07-29 | 2018-02-0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反馈ack/nack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
| RU2720977C1 (ru) * | 2016-09-28 | 2020-05-15 | Хуавэ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 Способ для возврата ack/nack-информации для данных ни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и связа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
| KR102019133B1 (ko) | 2017-01-08 | 2019-09-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과 기지국 간 상향링크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
| EP3471322B1 (en) | 2017-03-23 | 2024-02-14 | LG Electronics Inc. | Uplink signal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method for terminal supporting plurality of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plurality of sub-carrier intervals, or plurality of processing tim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 US10574309B2 (en) * | 2017-04-14 | 2020-02-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eedback techniqu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 CN107294667B (zh) * | 2017-06-16 | 2020-11-10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数据收发配置方法及相关装置 |
| WO2018227600A1 (zh) | 2017-06-16 | 2018-12-2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反馈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
| CN109217996B (zh) * | 2017-06-30 | 2021-01-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9842869B (zh) * | 2017-11-17 | 2025-03-07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调度信息接收的方法及设备 |
| US10673573B2 (en) * | 2017-09-29 | 2020-06-0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Up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equipment |
| CN109586877B (zh) | 2017-09-29 | 2023-09-19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上行传输方法和相应设备 |
| CN109639398B (zh) * | 2017-10-09 | 2021-12-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Harq-ack反馈码本的发送方法、装置及设备 |
| EP3725020B1 (en) * | 2018-01-12 | 2021-03-1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ioritiz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s |
| US11153862B2 (en) | 2018-03-22 | 2021-10-19 | Apple Inc. |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CCH) blind decoding in fif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NR) systems |
| US10880895B2 (en) * | 2018-05-27 | 2020-12-29 | Brian Gordaychik | Variable length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mats for next generation radio technologies |
| CN110661594B (zh) * | 2018-06-29 | 2022-04-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道状态信息与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复用方法及设备 |
| US11563545B2 (en) * | 2019-01-10 | 2023-01-24 | Intel Corporation | HARQ-ACK transmission and re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US11349614B2 (en) * | 2019-04-24 | 2022-05-3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HARQ-ACK reporting with PDSCH grouping |
| CN110535572B (zh) * | 2019-05-15 | 2023-07-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上行信息反馈资源确定方法和装置 |
| CN110536464A (zh) * | 2019-08-14 | 2019-12-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
| CN110493879B (zh) * | 2019-08-16 | 2022-10-04 |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
| CN110708146B (zh) * | 2019-11-22 | 2022-06-21 |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Harq-ack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
-
2020
- 2020-02-07 JP JP2022547166A patent/JP7544828B2/ja active Active
- 2020-02-07 EP EP20917780.7A patent/EP4087166B1/en active Active
- 2020-02-07 CN CN202080095003.1A patent/CN115023914A/zh active Pending
- 2020-02-07 KR KR1020227027244A patent/KR20220133216A/ko active Pending
- 2020-02-07 WO PCT/CN2020/074558 patent/WO2021155604A1/zh not_active Ceased
- 2020-02-07 CN CN202211474529.8A patent/CN115865295B/zh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8-01 US US17/816,663 patent/US12225543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10611555A (zh) * | 2019-09-30 | 2019-12-24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中编码块分组反馈方法和设备 |
| CN115023914A (zh) * | 2020-02-07 | 2022-09-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JP2023518655A (ja) | 2023-05-08 |
| CN115865295A (zh) | 2023-03-28 |
| EP4087166A1 (en) | 2022-11-09 |
| KR20220133216A (ko) | 2022-10-04 |
| EP4087166A4 (en) | 2022-12-21 |
| JP7544828B2 (ja) | 2024-09-03 |
| CN115023914A (zh) | 2022-09-06 |
| WO2021155604A1 (zh) | 2021-08-12 |
| US20220369356A1 (en) | 2022-11-17 |
| US12225543B2 (en) | 2025-02-11 |
| EP4087166B1 (en) | 2024-11-06 |
Similar Documents
|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 US20190159236A1 (en) |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 CN110999365B (zh) |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 |
| WO2020094025A1 (zh) |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
| CN111294140B (zh) | 数据传输方法与通信装置 | |
| WO2015158004A1 (zh) | 一种功率配置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
| CN110868277B (zh) | 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 |
| WO2018157756A1 (zh) |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
| WO2018165987A1 (zh) | 上行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及系统 | |
| CN110730513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 US10873430B2 (en) | Signal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 US20250159680A1 (en) | Methods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 |
| CN111148225B (zh) |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及设备 | |
| CN114826515B (zh) | 一种uci复用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 US12225543B2 (en) | Method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rminal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 CN108934079B (zh) | 资源调度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 |
| CN114514765A (zh) | 终端及通信方法 | |
| CN109067512B (zh) | 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 |
| CN114845405B (zh) | 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 | |
| WO2019191966A1 (zh) | 可靠性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 |
| CN116889022A (zh) |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 |
| CN111491375A (zh) |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
| WO2022056877A1 (zh) |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 CN116633513A (zh) |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 WO2023024930A1 (zh) | 信道调度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 |
| CN117796094A (zh) |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Legal Events
|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GR01 | Patent grant |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