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969950A - 一种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69950A
CN115969950A CN202211680606.5A CN202211680606A CN115969950A CN 115969950 A CN115969950 A CN 115969950A CN 202211680606 A CN202211680606 A CN 202211680606A CN 115969950 A CN115969950 A CN 1159699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e composition
peripheral neuropathy
traditional chinese
diabetic periph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8060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隶书
程东岩
高军
陈昕
王超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Clinical Hospital of Jilin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Clinical Hospital of Jilin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Clinical Hospital of Jilin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First Clinical Hospital of Jilin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221168060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699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69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699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黄芪20~60份,白芍20~60份,桂枝20~60份,生姜40~120份,大枣20~50份。置适宜容器中,加4~8倍量体积水,煎煮30~90分钟,滤过,滤液直接冷冻干燥,或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35的稠膏,减压或冷冻干燥,即得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有益效果是抓住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的病机关键,以益气活血、温经通痹为治疗原则,精选中药组方,温、补、通、调并用,获得了专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中药组合物,该方君臣佐使搭配合理,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突出。

Description

一种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临床多表现为四肢远端感觉异常、肢软无力、自发性疼痛、四肢末梢发凉、麻木,是糖尿病的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糖尿病病程5年、10年和20年后,其发病率分别达到30%、60%和90%。该病致残率较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严重者会形成溃疡或坏疽,最终选择截肢,严重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负担。因此,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已然成为了全世界重点钻研和攻克的课题之一。
现代医学认为高血糖是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致病因素包括代谢紊乱、血管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细胞因子异常、氧化应激及免疫因素等,李光善,黄达,李鸣镝,等.温阳活血通痹方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阳虚寒凝血瘀证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浆Hcy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6,57,(17):1486-1489。西医主要从改善代谢紊乱、改善微循环、抗氧化、营养神经、对症止痛及外科手术等方面予以治疗,常运用胰岛素、甲钴胺、依帕司他、贝前列腺素钠等药物,其治疗副作用较多且临床效果多不理想。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控制症状、改善客观指标及远期疗效方面显示了一定的优势。祖国医学根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将其属于“消渴脉痹”、“痹症”等范畴,认为其病因为“本虚标实”,又因虚致瘀,虚瘀相兼。中医学辨证论治后以内治或外治法治疗本病均取得较好效果,并在基础研究中得到证实。中医药治疗该病以整体调节为主,治疗作用往往是多途径、多靶点、多方面和多系统的,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及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效果突出,因此更受患者欢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
黄芪20~60份,白芍20~60份,桂枝20~60份,生姜40~120份,大枣20~50份。
优选的是,该中药组合物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
黄芪40份,白芍40份,桂枝40份,生姜80份,大枣35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以上五味,置适宜容器中,加4~8倍量体积水,煎煮30~90分钟,滤过,滤液直接冷冻干燥,或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35(80℃)的稠膏,减压或冷冻干燥,即得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在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可以添加常用的药用辅料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口服制剂如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且所述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均可采用相应种类制剂的常规制备方法来制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抓住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的病机关键,以益气活血、温经通痹为治疗原则,精选5味中药组方,温、补、通、调并用,获得了专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中药组合物。该方君臣佐使搭配合理,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突出。
中医学中虽没有明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概念的描述,但根据该病“麻、痛、凉、痿”等症候特点,将之归于“消渴脉痹”、“消渴”、“痹证”、“痿证”等范畴。金《兰室秘藏》便有消渴病人“上下齿皆麻,舌根强硬,肿痛、四肢痿弱,前阴如冰”的记载。《王旭高医案》曰:“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肢冷如冰”。戴元礼《证治要诀》记载“消渴日久,精血亏耗,可致雀盲或四肢麻木疼痛”。“肿痛”、“痿弱”、“麻木”即是对本病临床表现的描述。《素问·痹论》云:“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故具此五者,则不痛也。凡痹之类,逢寒则虫,逢热则纵。”《内经》云:“五脏皆柔弱,善病消瘅”,提纲挈领地指出消渴病的病机乃本虚标实。消渴日久,气阴亏耗,阴虚内热而灼伤营血,血行不畅而致脉络瘀阻;或病久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脉道瘀阻,阳气不达四末,四肢机体失养而出现肢体麻木、疼痛、局部发凉等症状,最终导致四肢痿废不用,发为本病。由于气虚血瘀为本病的病机关键,故治疗当以益气活血、温经通痹为治疗大法。
发明人抓住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的病机关键,以益气活血、温经通痹为治疗原则,精选5味中药组方。全方以黄芪为君,甘温益气,补在表之卫气。桂枝散风寒而温经通痹,与黄芪配伍,益气温阳,活血通经。桂枝得黄芪益气而振奋卫阳;黄芪得桂枝,固表而不致留邪。白芍养血和营而通血痹,与桂枝合用,调营卫而和表里,两药为臣。生姜辛温,疏散风邪,以助桂枝之力;大枣甘温,养血益气,以资黄芪、芍药之功;与生姜为伍,又能和营卫,调诸药,以为佐使。全方药虽仅五味,但温、补、通、调并用,共奏益气活血、温经通痹之功,使营卫调和、气血得行、筋脉通利、肌肤得养、诸症可除。
方中各药味中医论述及现代药理研究结果如下:
黄芪:甘,微温,归脾,肺两经。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释其名曰:“黄芪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本品具补益脾肺之气,益气固表,补血活血之功,还有升阳举陷之效。《本经疏证》中云“黄芪浚三焦之根,利营卫之气,故凡营卫间阻滞,无不尽通”。黄芪可益脾肺之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瘀去络通,营卫调和,温煦濡养筋脉肌肉皮肤腠理。现代药理表明黄芪具有调节机体免疫,抗炎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延缓DPN进展。黄芪中含有多种有效成份,其中黄芪多糖成分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功能调节作用,并且能够提高免疫力和调控血糖。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该药辛甘温煦,能发汗解表,温通经脉,散寒止痛。《长沙药解》中“入肝家而行血分,走经络而达营郁……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之壅阻,通经络而开痹涩,甚去湿寒”。桂枝的有效成分中,桂皮醛有抗炎、镇痛、降血糖等作用;桂皮酸则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肉桂醇可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对神经起保护作用。
芍药:苦,微寒,归肝经。主要功效为清热凉血,且有活血散瘀止痛之功。《本草纲目》中曰:芍药可散邪以“行血中之滞”。入肝经,清肝凉血,化瘀行血,肝主筋,筋脉得以滋养,缓解不容不通之症。芍药活血化瘀而止痛之效用于本病不通则痛之病机尤为适宜。药理研究证实芍药中的多种苷类成分,具有保护肝脏、抑制肿瘤、扩张微血管、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应激反应等多种神经保护的作用。
生姜:辛,温,归肺、脾、胃经,具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之功。《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名医别录》:“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去痰下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姜具有止吐、抑菌、抗炎镇痛、抗氧化、抗肿瘤、抗糖尿病、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等药理作用。研究表明,生姜中姜酮成分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能显著降低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生姜醇提物亦可提高糖尿病小鼠体内葡萄糖利用率,调节其血糖水平,显著缓解糖尿病小鼠的多饮、多食和因体内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而导致的体重减轻等症状。此外,亦有研究表明生姜提取物对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性白内障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大枣:甘,温,归脾、胃两经,具补脾和胃、益气补血、生津、调营卫、解药毒之功。《本经》云“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孟诜言“大枣主补津液,洗心腹邪气,和百药毒,通九窍,补不足气,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小儿患秋痢,与虫枣食,良”。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大枣所含成分通过增强肌力、增强体重和耐力而具有抗疲劳作用,能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增强免疫力,改善肠道环境,减少肠道黏膜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此外,还具有镇静、催眠、抗氧化、延缓衰老、保肝、抗突变、抗肿瘤、抗过敏、抗炎及降血脂等作用。大枣的益气补血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糖尿病患者出现的贫血状况。
发明人曾将本发明的组方和制备方法获得的药物应用于临床,发现其可以显著改善中医证候评分,缩短症状缓解时间。药理试验亦证实,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可通过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保护胰岛细胞而发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组合物对胰腺组织病理程度改变的影响图,图中A.对照组;B.模型组;C.阳性药组;D.高剂量组;E.中剂量组;F.低剂量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原料及辅料均采用商购获得。
实施例1一种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
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
黄芪40g,白芍40g,桂枝40g,生姜80g,大枣35g。
以上五味,置煎药壶中,加6倍量体积水,煎煮60分钟,滤过,滤液冷冻干燥,即得。
实施例2一种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颗粒剂)的制备
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
黄芪60g,白芍60g,桂枝60g,生姜120g,大枣50g。
以上五味,置煎药壶中,加8倍量体积水,煎煮9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80℃)的稠膏,减压干燥,加入适量糊精、可溶性淀粉、甜菊糖苷等,混匀,制成颗粒,即得。
实施例3一种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片剂)的制备
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
黄芪20g,白芍20g,桂枝20g,生姜40g,大枣20g。
以上五味,置煎药壶中,加4倍量体积水,煎煮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80℃)的稠膏,减压干燥,加入适量淀粉、硬脂酸镁等,混匀,制颗粒,干燥,压片,包衣,即得。
下面通过具体动物实验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
1.实验材料
1.1试验动物
SD大鼠,180~220g,购自辽宁长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动物等级:SPF级,辽宁省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NO:211002300005370。许可证号:SCXK(辽)2010-0001。
1.2实验环境
清洁级动物室,许可证号:SYXK(吉)2010-0006,动物室温度:19~23℃,相对湿度45~65%。
1.3饲料
实验动物高脂饲料,原料组成:牛油10%、胆固醇2.5%、胆酸钠0.5%、蛋黄粉5%、鼠基础饲料82%。生产商:长春市亿斯实验动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许可证:吉饲证(2014)01092。
实验动物配合颗粒饲料,原料组成:玉米、鱼粉、豆粕、碳酸氢钙、面粉、石粉等组成。生产商:长春市亿斯实验动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许可证:SCXK-(吉)2003-0008。
1.4药物
受试物:实施例1制得的组合物,性状:黄白色粉末,10.87g生药/g,由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新药中心提供。
阳性药:消渴降糖胶囊:主要成份番石榴叶。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5粒,一日3次。规格:每粒装0.3g(相当于原药材3g)。功能主治:生津止渴,甘平养胃,涩敛固阴。用于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倦无力、尿糖及血糖升高之消渴症;轻度及中度成年型糖尿病。产品批号:131202。生产商:黑龙江省济仁药业有限公司。
1.5制作模型药物
链脲佐菌素(STZ):美仑生物。生产批号:A1126A。
1.6试剂盒和试剂
妙手血糖试纸:中美合资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410020723。糖化血清蛋白(GSP)测试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批号:20150326。游离脂肪酸(NEFA)测试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批号:2015031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试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批号:2015021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试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批号:20150203。胰岛素试剂盒:美国RD生物科学公司产品,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装,批号20150301A。甘油三酯(TG)测定试剂盒:浙江东瓯诊断产品有限公司,批号:2014120008。总胆固醇(TC)测定试剂盒:浙江东瓯诊断产品有限公司,批号:2014110033。柠檬酸:北京化工厂,批号:20121128。柠檬酸钠:北京化工厂,批号:20121116。
1.7仪器
AG-606血糖测试仪,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DNM-9602酶标仪,北京普朗新技术有限公司。752紫外光栅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制造。LBY-N6K半自动血液流变仪,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HC-3618R高速冷冻离心机,安徽中科中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CS-600B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长春迪瑞实业有限公司。
2.试验方法和结果
2.1试验方法
取雄性大鼠100只,随机分为2组,其中正常对照组12只大鼠,其余88只大鼠为2型糖尿病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模型组喂以高脂饲料。每周称体重一次,4周后,所有大鼠禁食不禁水12h,乙醚麻醉,眼睛脉采血0.5ml,放置1~2小时,离心5分钟(5000rpm/分),20℃取血清,用CS-600B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去除胆固醇小于2.0mmol/L、大于5.0mmol/L,甘油三酯小于0.9mmol/L大鼠。将剩下的模型组大鼠分两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于pH4.5、0.1mol/L柠檬酸缓冲液中),两次注射量分别为25mg/kg和35mg/kg,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pH4.5、0.1mol/L柠檬酸缓冲液。5天后用血糖仪测空腹血糖,选取空腹血糖值高于9.4mmol/L的大鼠作为2型糖尿病模型。模型组中有65只大鼠造模成功,按空腹血糖值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16只)、阳性药组(13只)、高剂量组(12只)、中剂量组(12只)和低剂量组(12只)。正常对照组按20ml/kg灌胃蒸馏水,同时喂以普通饲料;模型组按20ml/kg灌胃蒸馏水,同时喂以高脂饲料;阳性药组按9.2g生药/kg灌胃消渴降糖胶囊内容物的0.5%CMC-Na混悬液,同时喂以高脂饲料;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相应剂量灌胃组合物,同时喂以高脂饲料。各组大鼠均每日灌胃给药一次,连续灌胃4周。每2周用血糖试纸测定大鼠血糖一次。测定前大鼠禁食不禁水12h,用血糖仪测定大鼠空腹血糖。末次测定血糖后,10%水合氯醛麻醉,腹主动脉取血,离心10min(3000转/min),取上清液,测定血清中游离脂肪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清蛋白、胰岛素的含量,计算胰岛素抵抗值(胰岛素含量*空腹血糖值/22.5)。
2.2结果
2.2.1对高脂饲料造型期间大鼠体重的影响
食用高脂饲料大鼠,体重增长速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在相对应时间上,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或P<0.01)。结果见表1。
表1给予高脂饲料期间大鼠体重变化值
Figure BDA0004019151140000071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表示P<0.01,***P<0.001
2.2.2对饲喂高脂饲料4周大鼠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给予高脂饲料4周后,大鼠总胆固醇含量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甘油三酯含量也增加,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果见表2和表3。
表2给予高脂饲料四周大鼠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Figure BDA0004019151140000072
结果显示,应去除总胆固醇小于2.0mmol/L、大于5.0mmol/L,甘油三酯小于0.9mmol/L大鼠。
2.2.3对给予链脲佐菌素大鼠体重的影响
给予链脲佐菌素后,模型组大鼠体重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结果见表3。
表3给予链脲佐菌素前后大鼠体重
Figure BDA0004019151140000081
2.2.4给予药物治疗后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给予消渴降糖胶囊和组合物治疗后,组合物中、低剂量组体重与模型组比较有所提高,消渴降糖胶囊和组合物高剂量组体重提高不明显。结果见表4。
表4组合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体重(g)的影响
Figure BDA0004019151140000082
2.2.5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相关指标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空腹血糖值与胰岛素抵抗值明显升高(P<0.01),符合2型糖尿病模型的特征。给药2周和4周,阳性药组和组合物的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均能明显降低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值(P<0.05),其中组合物中剂量组效果最佳,与模型组相比能极显著降低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值(P<0.01),高剂量组效果优于低剂量组,阳性药效果和组合物高剂量组接近。糖化血清蛋白方面,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符合2型糖尿病模型的特征。与模型组相比,组合物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血清中糖化血清蛋白含量(P<0.05),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组虽有降低趋势,但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结果见表5。
表5组合物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相关指标的影响
Figure BDA0004019151140000091
注:#表示与模型组比较P<0.05,##表示与模型组比较P<0.01,下同
2.2.6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脂相关指标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中游离脂肪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明显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P<0.01),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P<0.01),符合2型糖尿病模型的特征。游离脂肪酸方面,与模型组比较,组合物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含量(P<0.01),其中组合物低剂量组效果最佳。总胆固醇方面,与模型组相比,组合物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含量(P<0.05),其中组合物中剂量组效果最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阳性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甘油三酯方面,与模型组相比,组合物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药均能明显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P<0.05),其中高剂量组效果最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高密度脂蛋白方面,与模型组比较,组合物高、中、低剂量组能明显升高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含量(P<0.05),而阳性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低密度脂蛋白方面,与模型组比较,组合物高、中、低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含量(P<0.05),而阳性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见表6。
表6组合物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脂相关指标的影响
Figure BDA0004019151140000101
注:#表示与模型组比较P<0.05,##表示与模型组比较P<0.01,下同
2.2.7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胰腺病理组织的影响
正常对照组:胰岛数量较多,轮廓规则整齐,胰岛内细胞排列整齐。
模型组:胰岛数量减少,胰岛形态欠规则,细胞排列紊乱,常有细胞萎缩和塌陷。
阳性药物组:胰岛体积减小,胰岛细胞的萎缩现象减少。
组合物高、中、低剂量组:胰岛体积不同程度减小,数量不同程度减少,但是胰岛细胞的排列优于模型组,胰岛细胞的萎缩现象减少,胰岛细胞肿胀现象减少。
结论:组合物中、高剂量组对胰岛细胞的形态保护程度效果较好。结果见图1。
3.试验结论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可通过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保护胰岛细胞而发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

Claims (6)

1.一种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
黄芪20~60份,白芍20~60份,桂枝20~60份,生姜40~120份,大枣20~5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
黄芪40份,白芍40份,桂枝40份,生姜80份,大枣35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以上五味,置适宜容器中,加4~8倍量体积水,煎煮30~90分钟,滤过,滤液直接冷冻干燥,或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35(80℃)的稠膏,减压或冷冻干燥,即得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中的应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可以添加常用的药用辅料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口服制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口服制剂包括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且所述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均可采用相应种类制剂的常规制备方法来制得。
CN202211680606.5A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59699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80606.5A CN115969950A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80606.5A CN115969950A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69950A true CN115969950A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57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80606.5A Pending CN115969950A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6995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58817B (zh) 一种治疗肝病的藏药制剂
CN105727145A (zh) 用于治疗脾虚痰湿证型高脂血症的中药药物
CN106177183A (zh) 一种包含青钱柳叶、绿茶和桑叶的降血糖保健组合物
CN100471511C (zh) 一种用于治疗便秘的药物组合物
CN106177053A (zh) 一种包含青钱柳叶和陈皮的降血糖保健组合物
CN106177477A (zh) 一种用于降血糖、降血脂和降血压的保健组合物
CN104001045A (zh) 一种用于治疗犬肺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10657A (zh) 一种预防和治疗肺癌的中药组合物
CN111437353A (zh) 一种辅助降血糖的药食同源植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2089783B (zh) 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预防或/和治疗肥胖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12057535B (zh) 一种预防或/和治疗血脂异常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5969950A (zh) 一种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52737A (zh) 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090253B (zh) 一种天然植物降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52743A (zh) 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84878A (zh) 一种用于肺及呼吸系统疾病的生物医药、医用全营养食品及制备方法
CN102579713B (zh) 治疗儿童肥胖症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3735906A (zh) 一种治疗干性支气管扩张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96417B (zh) 一种降血糖中药组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32127B (zh) 一种治疗小儿黄疸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617319A (zh) 一种制备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中药组合物的方法
CN118320039B (zh) 一种治疗高血脂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2057536B (zh) 一种预防或/和治疗血脂异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533835B (zh) 一种具有芳香、祛风利湿功效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13389A (zh) 一种治疗甲状腺肿大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