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81593A - 数据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781593A CN116781593A CN202210230941.9A CN202210230941A CN116781593A CN 116781593 A CN116781593 A CN 116781593A CN 202210230941 A CN202210230941 A CN 202210230941A CN 116781593 A CN116781593 A CN 1167815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th
- node
- bidirectional
-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 mess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4—Source rou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04L45/04—Interdomain routing, e.g. hierarchical rou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3—Evaluation of link metr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第一节点获取第一测量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第一测量信息是第一SR路径的测量信息,第二测量信息是第二SR路径的测量信息,第一SR路径是从第一节点至第二节点的SR路径,第二SR路径是从第二节点至第一节点的SR路径;基于第一测量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确定双向路径检测结果,双向路径检测结果用于指示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双向SR路径的质量,双向SR路径包括第一SR路径和第二SR路径;向控制器发送通告消息,通告消息携带双向路径检测结果。本申请能够确定双向路径检测结果并发送给控制器,以使控制器为每个业务选出更合适的SR路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分段路由(segment routing,SR)技术是一种在网络入口的头节点处部署SR路径来转发报文的一种技术。通过SR转发的报文中携带一个段标识(segment identification,SID)列表,该SID列表中包括多个节点的SID,能够指导报文经过该多个节点,实现报文的转发。为了确定SR路径的质量(或性能)是否满足要求,通常需要获取SR路径的检测结果。因此如何获取这些数据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确定双向路径检测结果并发送给控制器,以使控制器为每个业务选出更合适的SR路径。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获取方法,在该方法中,第一节点获取第一测量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所述第一测量信息是第一分段路由SR路径的测量信息,所述第二测量信息是第二SR路径的测量信息,所述第一SR路径是从所述第一节点至第二节点的SR路径,所述第二SR路径是从所述第二节点至所述第一节点的SR路径;所述第一节点基于所述第一测量信息和所述第二测量信息,确定双向路径检测结果,所述双向路径检测结果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双向SR路径的质量,所述双向SR路径包括所述第一SR路径和所述第二SR路径;所述第一节点向控制器发送通告消息,所述通告消息携带所述双向路径检测结果。
在本申请中,通过第一测量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确定出双向路径检测结果之后,将双向路径检测结果上报给控制器。这样,控制器可以将双向路径检测结果作为双向SR路径的约束,将双向SR路径参与到端到端算路场景中,从而便于控制器为每个业务选出更合适的SR路径,也便于控制器对SR路径进行维护和管理。
由于第一SR路径是从第一节点至第二节点的SR路径,第二SR路径是从第二节点至第一节点的SR路径,所以,对于第一SR路径来说,第一节点为头节点,第二节点为尾节点。对于第二SR路径来说,第二节点为头节点,第一节点为尾节点。而且,对于第一节点来说,第一SR路径为正向路径,第二SR路径为反向路径。对于第二节点来说,第二SR路径为正向路径,第一SR路径为反向路径。
可选地,所述第一节点获取第二测量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测量报文,所述测量报文包括所述第二测量信息和第二路径标识,所述第二路径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SR路径。
由于本申请需要确定双向路径检测结果,所以,在第一节点接收到该测量报文之后,不仅通过该测量报文能够获取到第二测量信息,还能够将该测量报文携带的第二路径标识作为反向路径的标识,为后续确定双向路径检测结果提供便利。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节点基于第一路径标识和所述第二路径标识,关联所述第一测量信息和所述第二测量信息,所述第一路径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SR路径。
在某些情况下,第一节点可能为多条SR路径的头节点,所以,为了便于第一节点确定双向SR路径的检测结果,在测量报文包括第二测量信息和第二路径标识的情况下,该测量报文还可以包括第一路径标识。这样,第一节点可以基于第一路径标识和第二路径标识,关联第一测量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也即是,确定第一测量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为双向SR路径的测量信息。
可选地,第一节点中也可以存储互为反向的SR路径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即是,存储第一路径标识与第二路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在测量报文仅携带一个路径标识的情况下,第一节点还可以从该对应关系中获取另外一个路径标识,进而基于第一路径标识和第二路径标识,关联第一测量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节点获取第一测量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第一SR策略,所述第一SR策略包括第一路径信息和第二路径标识,所述第一路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SR路径的信息,所述第二路径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SR路径。也即是,在第一节点获取第一测量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之前,控制器还可以向第一节点下发第一SR策略,以在第一节点处部署第一SR路径。同理,控制器还可以向第二节点下发第二SR策略,以在第二节点处部署第二SR路径,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
由于本申请需要获取双向SR路径的检测结果,所以,控制器向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SR策略中不仅包括第一路径信息,还包括第二路径标识。这样,在第一节点接收到第一SR策略之后,不仅通过第一路径信息能够确定出第一SR路径,还能够获知第一SR路径的反向路径的标识为第二路径标识,也即是,通过第二路径标识能够确定出第一SR路径的反向路径为第二SR路径。
可选地,所述第一SR路径与所述第二SR路径双向共路。双向共路是指第一SR路径所经过的节点和链路,与第二SR路径所经过的节点和链路相同。其中,链路是指两个节点的端口之间的链路,在一个节点包括多个端口的情况下,两个节点之间会存在多条链路。而且,通常情况下,路径存在方向,链路不存在方向。
可选地,所述通告消息还携带第一路径标识和第二路径标识,所述第一路径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SR路径,所述第二路径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SR路径。这样,便于控制器按照第一路径标识和第二路径标识,对互为正反向的第一SR路径和第二SR路径进行管理和维护。
通告消息可以为任意一种消息,只要该消息能够携带双向路径检测结果即可。作为一种示例,所述通告消息为边界网关协议BGP更新消息,所述BGP更新消息包括网络层可达信息NLRI,所述NLRI包括至少一个类型-长度-值TLV字段,所述至少一个TLV字段用于携带所述双向路径检测结果。作为另一个示例,所述通告消息为路径计算单元协议PCEP报文,所述PCEP报文包括至少一个度量对象,所述至少一个度量对象用于携带所述双向路径检测结果。
可选地,所述双向路径检测结果包括双向时延、双向时延最大值、双向时延最小值、双向时延差值、双向丢包率和双向误码率中的至少一个。当然,双向路径检测结果还可以包括其他的数据。
双向时延是指第一SR路径的时延与第二SR路径的时延之和。第一SR路径的时延是指同一个报文出入第一SR路径的时间差。第二SR路径的时延是指同一个报文出入第二SR路径的时间差。出入SR路径可以理解为,SR路径的头节点接收报文至到尾节点发出报文。
双向时延最大值是指截止当前时间的参考时间段内的多个双向时延中的最大值。双向时延最小值是指截止当前时间的参考时间段内的多个双向时延中的最小值。该参考时间段的时长可以事先设置,而且还可以按照不同的需求来调整。
双向时延差值是指第一时延差值与第二时延差值之和。第一时延差值是指相邻两个报文出入第一SR路径的时间差的差值。第二时延差值是指相邻两个报文出入第二SR路径的时间差的差值。在某些情况下,双向时延差值也称为双向抖动。
双向丢包率是指第一SR路径的丢包率与第二SR路径的丢包率之和。第一SR路径的丢包率是指截止当前时间的参考时间段内第一SR路径的丢包数量与发包数量之间的比值。第二SR路径的丢包率是指截止当前时间的参考时间段内第二SR路径的丢包数量占发包数量的比值。丢包数量是指头节点发送的报文数量与尾节点接收的报文数量之间的差值,发包数量是指头节点发送的报文数量。
双向误码率是指第一SR路径的误码率与第二SR路径的误码率之和。第一SR路径的误码率是指截止当前时间的参考时间段内第一SR路径传输出错的比特数与发送的总比特数之间的比值。第二SR路径是指截止当前时间的参考时间段内第二SR路径传输出错的比特数与发送的总比特数之间的比值。
上述是第一节点向控制器发送双向SR路径的检测结果的相关内容。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节点还可以向控制器发送单向SR路径的检测结果。比如,第一节点基于第一测量信息确定第一SR路径的单向路径检测结果。该单向路径检测结果包括单向时延、单向时延最大值、单向时延最小值、单向时延差值、单向丢包率、单向误码率等等。
单向时延是指第一SR路径的时延。单向时延最大值是指截止当前时间的参考时间段内的多个单向时延中的最大值。单向时延最小值是指截止当前时间的参考时间段内的多个单向时延中的最小值。单向时延差值是指相邻两个报文出入第一SR路径的时间差的差值。单向丢包率是指第一SR路径的丢包率。单向误码率是指第一SR路径的误码率。
在第一节点通过通告消息向控制器发送单向路径检测结果的情况下,该通告消息也可以为BGP更新消息或者PCEP报文。在该通告消息为BGP更新消息的情况下,该BGP更新消息包括至少一个TLV字段,该至少一个TLV字段用于携带单向路径检测结果。在该通告消息为PCEP报文的情况下,该PCEP报文可以为PCRep报文,也可以为PCRpt报文。与双向路径检测结果类似,这两个报文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度量对象,该至少一个度量对象用于携带单向路径检测结果。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获取装置,所述数据获取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数据获取方法行为的功能。所述数据获取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模块,该至少一个模块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数据获取方法。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数据获取方法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获取方法。
可选地,所述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通信总线,该通信总线用于该处理器与存储器之间建立连接。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程序指令,当所述芯片在计算机上运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获取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内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获取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获取方法。或者说,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获取方法。
上述第二方面至第六方面所获得的技术效果与第一方面中对应的技术手段获得的技术效果近似,在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RH扩展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施环境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NLRI的格式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路状态NLRI的格式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携带双向时延的TLV字段的格式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携带双向时延最大值和双向时延最小值的TLV字段的格式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携带双向时延差值的TLV字段的格式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携带双向丢包率的TLV字段的格式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携带双向误码率的TLV字段的格式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度量对象的格式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携带单向误码率的TLV字段的格式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获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SR技术是一种在网络入口的头节点处部署SR路径来转发报文的一种技术。通过SR技术能够转发第六版网络互连协议(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6,IPv6)报文、第四版网络互连协议(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4,IPv4)报文、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label switching,MPLS)报文等等。接下来,以IPv6报文为例进行介绍。
通过SR转发IPv6报文的技术称为SRv6技术,用于转发IPv6报文的SR路径称为SRv6路径。SRv6技术是指在IPv6报文中插入一个SID列表,位于SRv6路径上的每个节点通过该SID列表对IPv6报文头中的目的地址进行不断地更新,从而完成IPv6报文的逐跳转发。其中,该SID列表包括多个SID,该多个SID用于标识SRv6路径上的多个节点,且该SID列表可以通过扩展头的形式携带在IPv6报文中,也即是,在该IPv6报文中插入一个扩展头,该扩展头包括该SID列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扩展头可以为分段路由头(segment routing header,SRH),一种可能的SRH扩展头结构如图1所示,这里就该SRH扩展头结构中的关键字段进行描述。
1.下一报文头(Next Header),8比特,用于标识紧跟在SRH扩展头之后的报文头的类型。
2.扩展头的长度(Hdr Ext Len),8比特,指不包括前8字节(前8字节为固定长度)的SRH的长度。
3.路由头类型(Routing Type),8比特,值为4,用于指示当前的扩展头为SRH扩展头。
4.剩下的部分(Segments Left,SL),8比特,用于指示到达SRv6路径的尾节点前仍然应当访问的中间节点数。
5.最后一项(Last Entry),8比特,用于指示SID列表中包含SID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的索引。
6.标记(Flags),8比特,是指报文的一些标识。
7.标签(Tag),16比特,用于标识同组报文。
8.SID列表(Segment List[0]~Segment List[n]),128比特,且该SID列表从SRv6路径的最后一段开始编码。Segment List(分段列表)是IPv6地址形式。
其中,Segment List[0]用于指示SRv6路径上的倒数第一个节点,即尾节点;Segment List[1]用于指示SRv6路径上的倒数第二个节点;Segment List[n-1]用于指示SRv6路径上的第二个节点;Segment List[n]用于指示SRv6路径的第一个节点,即头节点。
当通过上述SRH扩展头携带SID列表时,在IPv6报文的转发过程中,每经过一个节点,该节点需要按照SID列表,将IPv6报文头中的目的地址修改为下一跳节点的SID,同时,将SRH扩展头中的SL字段减1。也就是说,在SRv6中,IPv6报文头中的目的地址仅标识当前报文的下一跳节点,是不断变换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通过SRH扩展头中的SL字段和SID列表共同决定IPv6报文头中的目的地址。比如,如果SL字段的值是n,则IPv6报文头中的目的地址的取值就是Segment List[n]的值。如果SL字段的值是n-1,则IPv6报文头中的目的地址的取值就是Segment List[n-1]的值。如果SL字段的值是1,则IPv6报文头中的目的地址的取值就是Segment List[1]的值。如果SL字段的值是0,则IPv6报文头中的目的地址的取值就是Segment List[0]的值。
通过SR技术转发IPv4报文、MPLS报文的方式与上述类似。比如,在通过SR技术转发IPv4报文的情况下,上述的报文头为IPv4报文头,上述的SID列表中的Segment List是IPv4地址形式。在通过SR技术转发MPLS报文的情况下,上述的SID列表中的Segment List是MPLS标签形式,此时,该SID列表也可以称为MPLS标签栈,但与SRv6不同的是,SR MPLS通过对MPLS报文中的MPLS标签进行交换来实现MPLS报文的转发。
请参考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施环境的示意图。该实施环境包括第一用户端设备201、第二用户端设备202、多个网络设备203和控制器204。其中,第一用户端设备201和第二用户端设备202为用户侧处理业务的设备,该多个网络设备203为运营商的网络侧按照SR技术转发报文的设备。第一用户端设备201与第二用户端设备202之间通过该多个网络设备203中的部分或者全部进行通信,该多个网络设备203分别与控制器204通信连接。其中,图2仅仅将部分网络设备203与控制器204连接,并未示出所有的网络设备203与控制器204连接。
第一用户端设备201可以通过该多个网络设备203向第二用户端设备202发送报文,当然,第二用户端设备202也可以通过该多个网络设备203向第一用户端设备201发送报文。而且,该多个网络设备203包括头节点、中间节点和尾节点。在第一用户端设备201向第二用户端设备202发送报文的情况下,图2中的节点0为头节点,节点9为尾节点,其他节点为中间节点。在第二用户端设备202向第一用户端设备201发送报文的情况下,图2中的节点9为头节点,节点0为尾节点,其他节点为中间节点。
控制器204用于接收每个网络设备203上报的设备信息,以收集网络拓扑信息,并确定SR策略(SR Policy)。然后,将SR策略下发给该多个网络设备203包括的头节点。比如,在第一用户端设备201向第二用户端设备202发送报文的情况下,控制器204确定出第一SR策略,将第一SR策略下发给节点0。在第二用户端设备202向第一用户端设备201发送报文的情况下,控制器204确定出第二SR策略,将第二SR策略下发给节点9。
在头节点接收到控制器204下发的SR策略之后,该多个网络设备203能够按照SR策略对应的SID列表,对第一用户端设备201与第二用户端设备202之间的报文进行转发。比如,在第一用户端设备201向第二用户端设备202发送报文的情况下,该多个网络设备203能够按照第一SR策略对应的SID列表,将第一用户端设备201发送的报文转发至第二用户端设备202。即,在头节点(节点0)接收到第一用户端设备201发送的报文时,在该报文中插入第一SR策略对应的SID列表。接着,对于头节点、中间节点和尾节点来说,都可以按照第一SR策略对应的SID列表转发该报文,直到该报文到达第二用户端设备202。
又比如,在第二用户端设备202向第一用户端设备201发送报文的情况下,该多个网络设备203能够按照第二SR策略对应的SID列表,将第二用户端设备202发送的报文转发至第一用户端设备201。即,在头节点(节点9)接收到第二用户端设备202发送的报文时,在该报文中插入第二SR策略对应的SID列表。接着,对于头节点、中间节点和尾节点来说,都可以按照第二SR策略对应的SID列表转发该报文,直到该报文到达第一用户端设备201。
在某些场景中,不管是通过SR技术转发IPv6报文、IPv4报文、还是MPLS报文,在通过SR路径转发报文的过程中,还需要对SR路径的质量进行测量,以得到路径检测结果,比如时延、丢包率等等。然后,基于路径检测结果来确定该SR路径的质量是否满足要求,进而对SR路径进行维护和管理。比如,在跨域的端到端算路场景中,控制器204通常需要将SR路径作为一个域内的逻辑链路参与到端到端路径计算中。所以,通过上述多个网络设备203转发报文的过程中,还可以对SR路径的质量进行测量,以得到路径检测结果,并将路径检测结果发送给控制器204。
在某些场景中,不仅需要单向SR路径的检测结果,可能还需要双向SR路径的检测结果。比如,在企业和分支机构互联的场景中,通常需要对上下行的业务进行识别,这样就要上下行流量通过相同的路径。所以,在确定SR路径的检测结果时,需要统计正反向SR路径的检测结果,作为链路的数据上报给控制器204,这样,当正向SR路径或反向SR路径中有一个方向的路径检测结果不满足要求时,双向SR路径的检测结果就不满足要求,控制器204可以基于双向路径检测结果进行双向SR路径的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用户端设备201和第二用户端设备202可以为用户侧的网络设备,比如用户边缘路由器等。网络设备203可以为运营商侧的网络设备,比如头节点和尾节点可以为运营商边缘路由器,中间节点可以为运营商骨干路由器等。
请参考图3,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设备可以是图2中所示的第一用户端设备、第二用户端设备、头节点、中间节点以及尾节点。该网络设备300可以为交换机、路由器或者其他转发报文的网络设备。在该实施例中,该网络设备300包括:主控板310、接口板330和接口板340。在该网络设备300包括多个接口板的情况下,该网络设备300还可以包括交换网板(图中未示出),该交换网板用于完成各接口板(接口板也称为线卡或业务板)之间的数据交换。
主控板310用于完成系统管理、设备维护、协议处理等功能。接口板330和接口板340用于提供一个或多个网络接口,例如,以太(ethernet)接口、快速以太(fast ethernet,FE)接口或千兆以太(gigabit ethernet,GE)接口等,通过这些接口实现报文的转发。主控板310、接口板330以及接口板340之间通过系统总线与系统背板相连实现互通。接口板330上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31。处理器331用于对接口板进行控制管理并与主控板上的中央处理器进行通信,以及用于报文的转发处理。接口板330上的存储器332用于存储转发表项,处理器331通过查找存储器332中存储的转发表项进行报文的转发。其中,报文的转发过程请参考下述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做阐述。
可以理解,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包括多个接口板,采用分布式的转发机制,这种机制下,接口板340上的操作与所述接口板330的操作基本相似,为了简洁,不再赘述。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图3中的接口板330中的处理器331和/或341可以是专用硬件或芯片,如网络处理器或者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来实现上述功能,这种实现方式即为通常所说的转发面采用专用硬件或芯片处理的方式。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331和/或341也可以采用通用的处理器,如通用的CPU来实现以上描述的功能。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主控板可能有一块或多块,有多块的时候可以包括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接口板可能有一块或多块,该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越强,提供的接口板越多。多块接口板的情况下,该多块接口板之间可以通过一块或多块交换网板通信,有多块的时候可以共同实现负荷分担冗余备份。在集中式转发架构下,该设备可以不需要交换网板,接口板承担整个系统的业务数据的处理功能。在分布式转发架构下,该设备包括多块接口板,可以通过交换网板实现多块接口板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大容量的数据交换和处理能力。所以,分布式架构的网络设备的数据接入和处理能力要大于集中式架构的设备。具体采用哪种架构,取决于具体的组网部署场景,此处不做任何限定。
具体的实施例中,存储器33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或者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332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总线与处理器331相连接。存储器332也可以和处理器331集成在一起。
存储器332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程序代码,处理器331可以执行存储器33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来控制执行,以实现下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获取方法。其中,存储器33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软件模块。这一个或多个软件模块可以为下面实施例中提供的软件模块。
基于上文描述,通过上述多个网络设备203转发报文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取单向SR路径的检测结果,还可以获取双向SR路径的检测结果。接下来先对双向SR路径的检测结果的获取过程进行介绍。请参考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获取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401:第一节点获取第一测量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第一测量信息是第一SR路径的测量信息,第二测量信息是第二SR路径的测量信息,第一SR路径是从第一节点至第二节点的SR路径,第二SR路径是从第二节点至第一节点的SR路径。
在通过第一SR路径转发报文的过程中,可以对这些报文进行测量,来获取第一测量信息。同理,在通过第二SR路径转发报文的过程中,可以对这些报文进行测量,来获取第二测量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按照端到端测量方式,对第一SR路径转发的报文进行测量,以及按照端到端测量方式,对第二SR路径转发的报文进行测量。即,在通过第一SR路径转发报文的过程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均可以对这些报文进行测量。在通过第二SR路径转发报文的过程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均可以对这些报文进行测量。
第一测量信息可能包括多个测量信息,该多个测量信息中的一部分测量信息由第一节点测量得到,另一部分测量信息由第二节点测量得到,所以,第二节点可以将自身测量到的信息发送给第一节点,这样,第一节点即可获取到第一测量信息。
作为一种示例,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测量报文,该测量报文包括第一测量信息和第一路径标识,第一路径标识用于标识第一SR路径。通过该测量报文能够获取到第一SR路径的测量信息。
同理,第二测量信息可能包括多个测量信息,该多个测量信息中的一部分测量信息由第一节点测量得到,另一部分测量信息由第二节点测量得到,所以,第二节点可以将自身测量到的信息发送给第一节点,这样,第一节点即可获取到第二测量信息。
作为一种示例,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测量报文,该测量报文包括第二测量信息和第二路径标识,第二路径标识用于标识第二SR路径。通过该测量报文能够获取到第二SR路径的测量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随流信息遥测(in-situ flow informationtelemetry,IFIT)协议,按照端到端测量方式,对第一SR路径和第二SR路径转发的报文进行测量。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协议,按照端到端测量方式,对第一SR路径和第二SR路径转发的报文进行测量。比如双向主动测量协议(two-way active measurement protocol,TWAMP)。
以IFIT协议为例,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对第一SR路径转发的报文进行测量之后,第一节点生成IFIT测量报文,该IFIT测量报文包括第一节点测量到的信息。第一节点将该IFIT测量报文发送给中间节点,由中间节点将该IFIT测量报文发送给第二节点。第二节点接收到该IFIT测量报文之后,在该IFIT测量报文中添加第二节点测量到的信息,此时,第一IFIT测量报文包括第一节点测量到的信息以及第二节点测量到的信息,即第一测量信息。然后,第二节点通过中间节点将该IFIT测量报文发送给第一节点。这样,第一节点即可获取到第一测量信息。
同理,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对第二SR路径转发的报文进行测量之后,第二节点生成IFIT测量报文,该IFIT测量报文包括第二节点测量到的信息。第二节点将该IFIT测量报文发送给中间节点,由中间节点将该IFIT测量报文发送给第一节点。第一节点接收到该IFIT测量报文之后,在该IFIT测量报文中添加第一节点测量到的信息,此时,该IFIT测量报文包括第一节点测量到的信息以及第二节点测量到的信息,即第二测量信息。这样,第一节点即可获取到第二测量信息。
在某些情况下,第一节点可能为多条SR路径的头节点,所以,为了便于第一节点确定双向SR路径的检测结果,在测量报文包括第一测量信息和第一路径标识的情况下,该测量报文还可以包括第二路径标识。这样,第一节点可以基于第一路径标识和第二路径标识,关联第一测量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也即是,确定第一测量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为双向SR路径的测量信息。
同理,在测量报文包括第二测量信息和第二路径标识的情况下,该测量报文还可以包括第一路径标识。这样,第一节点可以基于第一路径标识和第二路径标识,关联第一测量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也即是,确定第一测量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为双向SR路径的测量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节点中也可以存储互为反向的SR路径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即是,存储第一路径标识与第二路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在测量报文仅携带一个路径标识的情况下,第一节点还可以从该对应关系中获取另外一个路径标识,进而基于第一路径标识和第二路径标识,关联第一测量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
由于第一SR路径是从第一节点至第二节点的SR路径,第二SR路径是从第二节点至第一节点的SR路径,所以,对于第一SR路径来说,第一节点为头节点,第二节点为尾节点。对于第二SR路径来说,第二节点为头节点,第一节点为尾节点。而且,对于第一节点来说,第一SR路径为正向路径,第二SR路径为反向路径。对于第二节点来说,第二SR路径为正向路径,第一SR路径为反向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SR路径与第二SR路径双向共路(bidirectional co-route)。双向共路是指第一SR路径所经过的节点和链路,与第二SR路径所经过的节点和链路相同。其中,链路是指两个节点的端口之间的链路,在一个节点包括多个端口的情况下,两个节点之间会存在多条链路。而且,通常情况下,路径存在方向,链路不存在方向。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SR路径和第二SR路径为双向关联路径。也即是,第一SR路径所经过的节点和链路,与第二SR路径所经过的节点和链路可以不相同,只要第一SR路径和第二SR路径互为正反向路径即可。
在第一节点获取第一测量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之前,控制器还可以向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下发SR策略,以在第一节点处部署第一SR路径,在第二节点处部署第二SR路径。即,控制器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SR策略,第一节点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一SR策略,第一SR策略包括第一路径信息和第二路径标识,第一路径信息包括第一SR路径的信息,第二路径标识用于标识第二SR路径。控制器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SR策略,第二节点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二SR策略,第二SR策略包括第二路径信息和第一路径标识,第二路径信息包括第二SR路径的信息,第一路径标识用于标识第一SR路径。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需要获取双向SR路径的检测结果,所以,控制器向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SR策略中不仅包括第一路径信息,还包括第二路径标识。这样,在第一节点接收到第一SR策略之后,不仅通过第一路径信息能够确定出第一SR路径,还能够获知第一SR路径的反向路径的标识为第二路径标识,也即是,通过第二路径标识能够确定出第一SR路径的反向路径为第二SR路径。同理,控制器向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SR策略中不仅包括第二路径信息,还包括第一路径标识。这样,在第二节点接收到第二SR策略之后,不仅通过第二路径信息能够确定出第二SR路径,还能够获知第二SR路径的反向路径的标识为第一路径标识,也即是,通过第一路径标识能够确定出第二SR路径的反向路径为第一SR路径。
可选地,第一SR策略还可以包括第一路径标识,第二SR策略还可以包括第二路径标识。
上述第一路径信息可以为第一SR路径的SID列表,也可以为其他的信息。比如,对于SR MPLS来说,第一路径信息可以为第一SR路径上的各个节点的IP地址。这样,在第一节点接收到第一路径信息之后,可以将各个节点的IP地址转换为对应的MPLS标签,从而得到第一SR路径的SID列表。同理,第二路径信息可以为第二SR路径的SID列表,也可以为其他的信息。比如,对于SR MPLS来说,第二路径信息可以为第二SR路径上的各个节点的IP地址。这样,在第一节点接收到第二路径信息之后,可以将各个节点的IP地址转换为对应的MPLS标签,从而得到第二SR路径的SID列表。
上述第一路径标识可以为控制器为第一SR路径分配的编号,也可以是控制器基于第一SR路径上的各个节点的标识,按照一定的规则确定得到。同理,第二路径标识可以为控制器为第二SR路径分配的编号,也可以是控制器基于第二SR路径上的各个节点的标识,按照一定的规则确定得到。
上述是以控制器向第一节点下发第一SR策略为例进行介绍,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事先在第一节点中配置第一SR策略。也即是,通过用户在第一节点中手动配置第一SR策略。同理,对于第二SR策略来说,也可以事先在第二节点中配置第二SR策略。
步骤402:第一节点基于第一测量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确定双向路径检测结果,该双向路径检测结果用于指示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双向SR路径的质量,该双向SR路径包括第一SR路径和第二SR路径。
双向路径检测结果包括双向时延、双向时延最大值、双向时延最小值、双向时延差值、双向丢包率和双向误码率中的至少一个。当然,双向路径检测结果还可以包括其他的数据。
双向时延是指第一SR路径的时延与第二SR路径的时延之和。第一SR路径的时延是指同一个报文出入第一SR路径的时间差。第二SR路径的时延是指同一个报文出入第二SR路径的时间差。出入SR路径可以理解为,SR路径的头节点接收报文至到尾节点发出报文。
双向时延最大值是指截止当前时间的参考时间段内的多个双向时延中的最大值。双向时延最小值是指截止当前时间的参考时间段内的多个双向时延中的最小值。该参考时间段的时长可以事先设置,而且还可以按照不同的需求来调整。
双向时延差值是指第一时延差值与第二时延差值之和。第一时延差值是指相邻两个报文出入第一SR路径的时间差的差值。第二时延差值是指相邻两个报文出入第二SR路径的时间差的差值。在某些情况下,双向时延差值也称为双向抖动。
双向丢包率是指第一SR路径的丢包率与第二SR路径的丢包率之和。第一SR路径的丢包率是指截止当前时间的参考时间段内第一SR路径的丢包数量与发包数量之间的比值。第二SR路径的丢包率是指截止当前时间的参考时间段内第二SR路径的丢包数量占发包数量的比值。丢包数量是指头节点发送的报文数量与尾节点接收的报文数量之间的差值,发包数量是指头节点发送的报文数量。
双向误码率是指第一SR路径的误码率与第二SR路径的误码率之和。第一SR路径的误码率是指截止当前时间的参考时间段内第一SR路径传输出错的比特数与发送的总比特数之间的比值。第二SR路径是指截止当前时间的参考时间段内第二SR路径传输出错的比特数与发送的总比特数之间的比值。
在第一测量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包括的数据不同的情况下,第一节点确定的双向路径检测结果也会不同。在第一测量信息包括第一发送时间戳和第一接收时间戳,且第二测量信息包括第二发送时间戳和第二接收时间戳的情况下,第一节点基于第一发送时间戳和第一接收时间戳,可以确定第一SR路径的时延。基于第二发送时间戳和第二接收时间戳,可以确定第二SR路径的时延。然后,第一节点将第一SR路径的时延和第二SR路径的时延相加,得到双向时延。其中,第一发送时间戳和第一接收时间戳是指报文出入第一SR路径的时间戳,第二发送时间戳和第二接收时间戳是指报文出入第二SR路径的时间戳。
第一节点在当前时间确定出双向时延之后,还可以基于参考时间段内在当前时间之前确定出的双向时延,来确定双向时延最大值和双向时延最小值。而且,还可以基于第一SR路径和第二SR路径转发上一个报文的时延,来确定第一时延差值和第二时延差值,进而能够确定出双向时延差值。
在第一测量信息包括第一SR路径在截止当前时间的参考时间段内的丢包数量和发包数量,以及第二测量信息包括第二SR路径在截止当前时间的参考时间段内的丢包数量和发包数量的情况下,第一节点可以直接将第一测量信息包括的丢包数量与发包数量之间的比值确定为第一SR路径的丢包率,将第二测量信息包括的丢包数量与发包数量之间的比值确定为第二SR路径的丢包率,进而将第一SR路径的丢包率与第二SR路径的丢包率相加,得到双向丢包率。
当然,第一测量信息也可以只包括第一SR路径本次转发的报文是否丢弃的信息,这样,能够确定本次的丢包数量和发包数量,同理,第二测量信息也可以只包括第二SR路径本次转发的报文是否丢弃的信息,这样,能够确定本次的丢包数量和发包数量。之后,基于截止当前时间的参考时间段内的历史丢包数量和发包数量,确定双向丢包率。
在第一测量信息包括第一SR路径本次转发的报文的总比特数和传输出错的比特数,第二测量信息包括第二SR路径本次转发的报文的总比特数和传输出错的比特数的情况下,第一节点可以直接将第一测量信息包括的传输出错的比特数与总比特数之间的比值确定为第一SR路径的误码率,将第二测量信息包括的传输出错的比特数与总比特数之间的比值确定为第二SR路径的误码率,进而将第一SR路径的误码率与第二SR路径的误码率相加,得到双向误码率率。
步骤403:第一节点向控制器发送通告消息,该通告消息携带双向路径检测结果。
在第一节点确定出双向路径检测结果之后,第一节点可以向控制器发送通告消息,以将双向路径检测结果发送控制器,从而便于控制器对双向SR路径进行管理和维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通告消息还可以携带第一路径标识和第二路径标识。这样,便于控制器按照第一路径标识和第二路径标识,对互为正反向的第一SR路径和第二SR路径进行管理和维护。
通告消息可以为任意一种消息,只要该消息能够携带双向路径检测结果即可。作为一种示例,该通告消息为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更新消息,该BGP更新消息包括网络层可达信息(network layer reachability information,NLRI),该NLRI包括至少一个类型-长度-值(type-length-value,TLV)字段,该至少一个TLV字段用于携带该双向路径检测结果。
BGP更新消息包括的NLRI格式如图5所示。请参考图5,该NLRI包括三个字段,分别为NLRI类型(NLRI Type)、NLRI总长度(Total NLRI Length)、链路状态NLRI(Link-StateNLRI)。NLRI类型用于指示NLRI的类型,对于流量工程策略(traffic engineering policy,TE policy)来说,NLRI类型的取值为5。NLRI总长度用于指示NLRI所占的总比特数,链路状态NLRI用于上报TE的相关信息。而且,链路状态NLRI的长度可变(variable)。
其中,链路状态NLRI的格式如图6所示,请参考图6,链路状态NLRI包括四个字段,分别为协议标识(Protocol-ID)、标识符(Identifier)、节点描述符(Headend(NodeDescriptors))流程工程策略描述符(TE Policy Descriptors)。TE策略描述符的长度可变(variable)。而且,TE策略描述符可以包括至少一个TLV字段,该至少一个TLV字段用于携带该双向路径检测结果。
用于携带双向时延的TLV字段的格式如图7所示。请参考图7,该TLV字段包括四个子字段,分别为类型(Type)、长度(Length)、预留(Reserved)、时延(Delay)。类型用于指示该TLV字段为双向时延的TLV字段。长度用于指示该TLV字段所占的比特数,4字节。时延用于指示双向时延(bidirectional delay)。
用于携带双向时延最大值和双向时延最小值的TLV字段的格式如图8所示。请参考图8,该TLV字段包括七个子字段,分别为类型(Type)、长度(Length)、A(Anomalous,异常)、预留(Reserved)、最小时延(Min Delay)、预留(Reserved)、最大时延(Max Delay)。类型用于指示该TLV字段为双向时延最大值和双向时延最小值的TLV字段。长度用于指示该TLV字段所占的比特数,8字节。A用于指示双向时延最大值与双向时延最小值的差值是否异常。如果双向时延最大值与双向时延最小值的差值超过最大波动阈值,则表明双向时延最大值与双向时延最小值的差值异常,A为1,否则,A为0。最小时延用于指示双向时延最小值(bidirectional min delay)。最大时延用于指示双向时延最大值(bidirectional maxdelay)。
用于携带双向时延差值的TLV字段的格式如图9所示。请参考图9,该TLV字段包括四个子字段,分别为类型(Type)、长度(Length)、预留(Reserved)、时延变化(delayvariation)。类型用于指示该TLV字段为双向时延差值的TLV字段。长度用于指示该TLV字段所占的比特数,8字节。时延变化用于指示双向时延差值。
用于携带双向丢包率的TLV字段的格式如图10所示。请参考图10,该TLV字段包括五个子字段,分别为类型(Type)、长度(Length)、A(Anomalous,异常)、预留(Reserved)、链路丢失(Link Loss)。类型用于指示该TLV字段为双向丢包率的TLV字段。长度用于指示该TLV字段所占的比特数,4字节。A用于指示该双向丢包率是否异常。如果该双向丢包率超过最大丢包率阈值,则表明双向丢包率异常,A为1,否则,A为0。链路丢失用于指示双向丢包率。
用于携带双向误码率的TLV字段的格式如图11所示。请参考图11,该TLV字段包括五个子字段,分别为类型(Type)、长度(Length)、A(Anomalous,异常)、预留(Reserved)、误码率(Bit Error Ratio)。类型用于指示该TLV字段为双向误码率的TLV字段。长度用于指示该TLV字段所占的比特数,4字节。A用于指示双向误码率是否异常。如果双向误码率超过最大误码率阈值,则表明双向误码率异常,A为1,否则,A为0。误码率用于指示双向误码率。
上述最大波动阈值、最大丢包率阈值、最大误码率阈值是事先设置的,在不同的情况下,还可以对这些阈值进行调整。
作为另一种示例,该通告消息为路径计算单元协议(path computation elementprotocol,PCEP)报文,该PCEP报文包括至少一个度量对象,该至少一个度量对象用于携带该双向路径检测结果。
该PCEP报文可以为路径计算回复(path computation reply,PCRep)报文,也可以为路径计算状态报告(path computation state report,PCRpt)报文。
PCRep报文的格式如下:
<PCRep Message>::=<Common Header>
<response-list>
其中:
PCRpt报文的格式如下:
<PCRpt Message>::=<Common Header>
<state-report-list>
其中:
其中:
在PCRep报文中,attribute-list中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度量对象(metric)。在PCRpt报文中,actual-attribute-list的metric-list包括至少一个度量对象。该至少一个度量对象用于携带上述双向时延、双向时延最大值、双向时延最小值、双向时延差值、双向丢包率、双向误码率。
其中,度量对象的格式如图12所示。请参考图12,度量对象可以包括六个字段,分别为预留(Reserved)、标志(Flags)、C、B、T、度量值(metric-value)。标志是指一些标志位,当前定义了两个标志位,分别为C和B。T是指度量类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T的取值为2,用于指示TE。度量值用于指示上述任一双向检测结果。
上述是第一节点向控制器发送双向SR路径的检测结果的相关内容。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节点还可以向控制器发送单向SR路径的检测结果。比如,第一节点基于第一测量信息确定第一SR路径的单向路径检测结果。该单向路径检测结果包括单向时延、单向时延最大值、单向时延最小值、单向时延差值、单向丢包率、单向误码率等等。
单向时延是指第一SR路径的时延。单向时延最大值是指截止当前时间的参考时间段内的多个单向时延中的最大值。单向时延最小值是指截止当前时间的参考时间段内的多个单向时延中的最小值。单向时延差值是指相邻两个报文出入第一SR路径的时间差的差值。单向丢包率是指第一SR路径的丢包率。单向误码率是指第一SR路径的误码率。
在第一节点通过通告消息向控制器发送单向路径检测结果的情况下,该通告消息也可以为BGP更新消息或者PCEP报文。在该通告消息为BGP更新消息的情况下,该BGP更新消息包括至少一个TLV字段,该至少一个TLV字段用于携带单向路径检测结果。其中,用于携带单向路径检测结果的TLV字段的格式与双向的类似。以单向误码率为例,用于携带单向误码率的TLV字段的格式如图13所示,请参考图13,该TLV字段包括5个子字段,分别为类型(Type)、长度(Length)、A(Anomalous,异常)、预留(Reserved)、误码率(Bit Error Ratio)。类型用于指示该TLV字段为单向误码率的TLV字段。长度用于指示该TLV字段所占的比特数,4字节。A用于指示单向误码率是否异常。如果单向误码率超过最大误码率阈值,则表明单向误码率异常,A为1,否则,A为0。误码率用于指示单向误码率。
在该通告消息为PCEP报文的情况下,该PCEP报文可以为PCRep报文,也可以为PCRpt报文。与双向路径检测结果类似,这两个报文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度量对象,该至少一个度量对象用于携带单向路径检测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是以第一节点为例来介绍双向路径检测结果和单向路径检测结果的上报过程。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节点也可以向控制器上报双向路径检测结果和单向路径检测结果。此时,第二节点上报的单向路径检测结果为第二SR路径的检测结果,而且,第二节点确定双向路径检测结果的方式与第一节点确定双向路径检测结果的方式类似,第二节点确定第二SR路径的检测结果的方式与第一节点确定第一SR路径的检测结果的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测量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确定出双向路径检测结果之后,将双向路径检测结果上报给控制器。这样,控制器可以将双向路径检测结果作为双向SR路径的约束,将双向SR路径参与到端到端算路场景中,从而便于控制器为每个业务选出更合适的SR路径,也便于控制器对SR路径进行维护和管理。而且,本申请实施例不仅能够上报双向路径检测结果,还能够上报单向路径检测结果,这样可以覆盖不同的场景,提升适用范围。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获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获取装置可以由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网络设备的部分或者全部,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上述所示的第一节点。参见图14,该装置包括:测量信息获取模块1401、检测结果确定模块1402和消息发送模块1403。
测量信息获取模块1401,用于获取第一测量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第一测量信息是第一分段路由SR路径的测量信息,第二测量信息是第二SR路径的测量信息,第一SR路径是从第一节点至第二节点的SR路径,第二SR路径是从第二节点至第一节点的SR路径;
检测结果确定模块1402,用于基于第一测量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确定双向路径检测结果,双向路径检测结果用于指示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双向SR路径的质量,双向SR路径包括第一SR路径和第二SR路径;
消息发送模块1403,用于向控制器发送通告消息,通告消息携带双向路径检测结果。
可选地,测量信息获取模块1401具体用于:
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测量报文,测量报文包括第二测量信息和第二路径标识,第二路径标识用于标识第二SR路径。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测量信息关联模块,用于基于第一路径标识和第二路径标识,关联第一测量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第一路径标识用于标识第一SR路径。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SR策略获取模块,用于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一SR策略,第一SR策略包括第一路径信息和第二路径标识,第一路径信息包括第一SR路径的信息,第二路径标识用于标识第二SR路径。
可选地,第一SR路径与第二SR路径双向共路。
可选地,通告消息还携带第一路径标识和第二路径标识,第一路径标识用于标识第一SR路径,第二路径标识用于标识第二SR路径。
可选地,通告消息为边界网关协议BGP更新消息,BGP更新消息包括网络层可达信息NLRI,NLRI包括至少一个类型-长度-值TLV字段,至少一个TLV字段用于携带双向路径检测结果。
可选地,通告消息为路径计算单元协议PCEP报文,PCEP报文包括至少一个度量对象,至少一个度量对象用于携带双向路径检测结果。
可选地,双向路径检测结果包括双向时延、双向时延最大值、双向时延最小值、双向时延差值、双向丢包率和双向误码率中的至少一个。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测量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确定出双向路径检测结果之后,将双向路径检测结果上报给控制器。这样,控制器可以将双向路径检测结果作为双向SR路径的约束,将双向SR路径参与到端到端算路场景中,从而便于控制器为每个业务选出更合适的SR路径,也便于控制器对SR路径进行维护和管理。而且,本申请实施例不仅能够上报双向路径检测结果,还能够上报单向路径检测结果,这样可以覆盖不同的场景,提升适用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获取装置在获取双向路径检测结果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获取装置与数据获取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或代码,该程序或代码被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或程序指令,该芯片运行时用于实现如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结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据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换句话说,可以是非瞬时性存储介质。
应当理解的是,本文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以及信号,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以上所述为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数据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节点获取第一测量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所述第一测量信息是第一分段路由SR路径的测量信息,所述第二测量信息是第二SR路径的测量信息,所述第一SR路径是从所述第一节点至第二节点的SR路径,所述第二SR路径是从所述第二节点至所述第一节点的SR路径;
所述第一节点基于所述第一测量信息和所述第二测量信息,确定双向路径检测结果,所述双向路径检测结果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双向SR路径的质量,所述双向SR路径包括所述第一SR路径和所述第二SR路径;
所述第一节点向控制器发送通告消息,所述通告消息携带所述双向路径检测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获取第二测量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测量报文,所述测量报文包括所述第二测量信息和第二路径标识,所述第二路径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SR路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基于第一路径标识和所述第二路径标识,关联所述第一测量信息和所述第二测量信息,所述第一路径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SR路径。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获取第一测量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第一SR策略,所述第一SR策略包括第一路径信息和第二路径标识,所述第一路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SR路径的信息,所述第二路径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SR路径。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SR路径与所述第二SR路径双向共路。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告消息还携带第一路径标识和第二路径标识,所述第一路径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SR路径,所述第二路径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SR路径。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告消息为边界网关协议BGP更新消息,所述BGP更新消息包括网络层可达信息NLRI,所述NLRI包括至少一个类型-长度-值TLV字段,所述至少一个TLV字段用于携带所述双向路径检测结果。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告消息为路径计算单元协议PCEP报文,所述PCEP报文包括至少一个度量对象,所述至少一个度量对象用于携带所述双向路径检测结果。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路径检测结果包括双向时延、双向时延最大值、双向时延最小值、双向时延差值、双向丢包率和双向误码率中的至少一个。
10.一种数据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测量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测量信息和第二测量信息,所述第一测量信息是第一分段路由SR路径的测量信息,所述第二测量信息是第二SR路径的测量信息,所述第一SR路径是从第一节点至第二节点的SR路径,所述第二SR路径是从所述第二节点至所述第一节点的SR路径;
检测结果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测量信息和所述第二测量信息,确定双向路径检测结果,所述双向路径检测结果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双向SR路径的质量,所述双向SR路径包括所述第一SR路径和所述第二SR路径;
消息发送模块,用于向控制器发送通告消息,所述通告消息携带所述双向路径检测结果。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信息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测量报文,所述测量报文包括所述第二测量信息和第二路径标识,所述第二路径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SR路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测量信息关联模块,用于基于第一路径标识和所述第二路径标识,关联所述第一测量信息和所述第二测量信息,所述第一路径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SR路径。
13.如权利要求10-12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SR策略获取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第一SR策略,所述第一SR策略包括第一路径信息和第二路径标识,所述第一路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SR路径的信息,所述第二路径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SR路径。
14.如权利要求10-13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SR路径与所述第二SR路径双向共路。
15.如权利要求10-14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告消息还携带第一路径标识和第二路径标识,所述第一路径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SR路径,所述第二路径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SR路径。
16.如权利要求10-15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告消息为边界网关协议BGP更新消息,所述BGP更新消息包括网络层可达信息NLRI,所述NLRI包括至少一个类型-长度-值TLV字段,所述至少一个TLV字段用于携带所述双向路径检测结果。
17.如权利要求10-15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告消息为路径计算单元协议PCEP报文,所述PCEP报文包括至少一个度量对象,所述至少一个度量对象用于携带所述双向路径检测结果。
18.如权利要求10-17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路径检测结果包括双向时延、双向时延最大值、双向时延最小值、双向时延差值、双向丢包率和双向误码率中的至少一个。
19.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方法。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内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所述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2210230941.9A CN116781593A (zh) | 2022-03-10 | 2022-03-10 | 数据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18/180,262 US20230291681A1 (en) | 2022-03-10 | 2023-03-08 | Data obta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EP23161008.0A EP4243368A1 (en) | 2022-03-10 | 2023-03-09 | Data obta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2210230941.9A CN116781593A (zh) | 2022-03-10 | 2022-03-10 | 数据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16781593A true CN116781593A (zh) | 2023-09-19 |
Family
ID=85570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2210230941.9A Pending CN116781593A (zh) | 2022-03-10 | 2022-03-10 | 数据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3)
| Country | Link |
|---|---|
| US (1) | US20230291681A1 (zh) |
| EP (1) | EP4243368A1 (zh) |
| CN (1) | CN116781593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15209482A (zh) * | 2021-03-26 | 2022-10-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节点、控制器及存储介质 |
-
2022
- 2022-03-10 CN CN202210230941.9A patent/CN116781593A/zh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3-08 US US18/180,262 patent/US20230291681A1/en active Pending
- 2023-03-09 EP EP23161008.0A patent/EP4243368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US20230291681A1 (en) | 2023-09-14 |
| EP4243368A1 (en) | 2023-09-13 |
Similar Documents
|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 US11405295B2 (en) | Scalable distributed end-to-end performance delay measurement for segment routing policies | |
| CN112994961B (zh) | 传输质量检测方法及装置、系统、存储介质 | |
| US7881221B2 (en) |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of network testing and performance monitoring in a network device | |
| CN100417080C (zh) | 一种检测网络链路故障并定位故障的方法 | |
| CN113328902B (zh) | 网络性能检测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 |
| US9680720B1 (en) |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OAM) engine | |
| CN113411834A (zh) |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 US12040966B2 (en) | Path switch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
| CN111371634B (zh)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
| CN113949650A (zh) | 随流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 |
| WO2022257854A1 (zh) | 一种报文发布方法、转发路径处理方法及装置 | |
| EP4398535A1 (en) | Fault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and system | |
| US20230379246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Protection Switching in Segment Routing SR Network | |
| CN114124753B (zh) | 一种报文发送方法及设备 | |
| CN115913910A (zh) | 确定报文传输路径故障的方法以及装置 | |
| WO2017011278A1 (en) | Forwarding table management in computer networks | |
| CN116094987B (zh) | 转发路径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
| CN116781593A (zh) | 数据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 CN113162855A (zh) | 组播报文检测方法、网络设备和系统 | |
| US11582156B2 (en) | Traffic detec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 WO2025055769A1 (zh) | 时延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 WO2024087688A1 (zh) |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 | |
| WO2021027420A1 (zh) |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
| CN111600798A (zh) | 一种发送和获取断言报文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 |
| CN114039888A (zh) | 时延测量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