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7806101A - 柔光箱及其基座 - Google Patents

柔光箱及其基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06101A
CN117806101A CN202211174217.5A CN202211174217A CN117806101A CN 117806101 A CN117806101 A CN 117806101A CN 202211174217 A CN202211174217 A CN 202211174217A CN 117806101 A CN117806101 A CN 1178061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uck
limiting
connecting piece
connecting member
box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7421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金华
朱昔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Dashan Photographi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Dashan Photograph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Dashan Photographi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Dashan Photograph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7421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06101A/zh
Priority to EP22209678.6A priority patent/EP4343428A1/en
Priority to US17/994,377 priority patent/US11822213B1/en
Publication of CN117806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061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 G03B15/06Special arrangements of screening, diffusing, or reflecting devices, e.g. in studio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2215/05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electronic flash units
    • G03B2215/0582Refle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光箱基座及柔光箱。该柔光箱基座包括:卡盘,沿周向间隔开设有多个卡槽;多个连接件,分别与多个卡槽一一对应,每一连接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对应的卡槽内;多个限位组件,分别可活动地设于卡槽,限位组件包括抵接部;连接件可相对卡盘转动至第一位置,使连接件的第一端部与抵接部相互抵顶从而将连接件锁定;限位件可被移动以释放抵接部对第一端部的抵顶,从而使连接件能够相对卡盘转动至第二位置;在不对限位件施加外力的情况下,转动在第二位置的连接件,连接件能抵压限位组件的抵接部而回到第一位置。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柔光箱连接件收拢和张开困难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柔光箱及其基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光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光箱及其基座。
背景技术
柔光箱是摄影器材附件,其与影室灯配合使用,能使发出的光更柔和,消除拍摄的照片上的光斑和阴影。柔光箱通常由柔光布、多个支撑条、基座等部分组成。多个支撑条连接在基座外围,柔光布附接在支撑条上。支撑条设计成可展开折叠构造,以便于撑开时支撑柔光布、反光布,且在不使用时可折叠收拢以便于存放、携带。现有的柔光箱结构复杂、在使用时展开折叠操作极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柔光箱以及柔光箱基座。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柔光箱基座,包括:卡盘,沿周向间隔开设有多个卡槽;多个连接件,分别与多个所述卡槽一一对应,每一连接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对应的卡槽内;多个限位组件,分别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卡槽,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抵接部;所述连接件可相对所述卡盘转动至第一位置,使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部与所述抵接部相互抵顶从而将所述连接件锁定;所述限位件可被移动以释放所述抵接部对所述第一端部的抵顶,从而使所述连接件能够相对所述卡盘转动至第二位置;在不对所述限位件施加外力的情况下,转动在第二位置的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能抵压所述限位组件的抵接部而回到第一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部设有第一抵接面,所述限位组件的抵接部设有第二抵接面,所述连接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抵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盘大致呈环形,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卡槽贯穿所述卡盘的外围和第二端面以及外围与第二端面的连接处,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部自所述卡盘的外围伸出,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部自所述卡盘的第二端面伸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为斜面,在沿所述第二端面朝向所述第一端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朝所述卡盘的中心倾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还形成一抵压面,所述抵压面设置于所述第二抵接面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二抵接面之间形成一拐角部,当所述连接部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时,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部抵压所述抵压面,并经由所述拐角部滑动至所述第一抵接面与第二抵接面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可沿所述卡盘的轴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件和弹性件,所述限位件包括所述抵接部,所述弹性件抵接于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卡盘之间,用于使移动后的所述限位件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盘的第一端面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开口,所述多个第一开口与所述多个卡槽分别一一对应并连通,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按压部,所述按压部穿过所述第一开口而外露于所述卡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还包括一导向部,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部上。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柔光箱,包括上述的柔光箱基座;多个支撑条,分别与所述柔光箱基座的所述多个连接件的第二端部连接;以及柔光布,附接在所述多个支撑条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光箱基座设置有分别与卡盘活动连接的连接件和限位组件,所述连接件可相对所述卡盘转动至第一位置,使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部与所述抵接部相互抵顶从而将所述连接件锁定;所述限位件可被移动以释放所述抵接部对所述第一端部的抵顶,从而使所述连接件能够相对所述卡盘转动至第二位置;在不对所述限位件施加外力的情况下,转动在第二位置的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能抵压所述限位组件的抵接部而回到第一位置。本实施例的柔光箱基座构造简单且操作便捷,只需要分别转动连接件和移动限位组件,即可达到收拢和展开连接件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柔光箱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柔光箱去除柔光布后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柔光箱基座与卡环的立体图。
图4为图2所示柔光箱基座与卡环的另一立体图。
图5为图3所示柔光箱基座与卡环的分解图。
图6为图3所示柔光箱基座与卡环的另一分解图。
图7为图6所示柔光箱基座的连接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8为图6所示柔光箱基座的限位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9为图6所示柔光箱基座的立体剖视图。
图10为图6所示柔光箱基座的剖视图,其中连接件和限位组件处于第一位置。
图11为图6所示柔光箱基座的剖视图,其中连接件和限位组件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
图12为图11中A处的放大图。
图13为图6所示柔光箱基座的剖视图,其中连接件和限位组件处于第二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纵向”、“横向”、“水平”、“顶”、“底”、“内”、“外”、“轴向”、“中”“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
参阅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柔光箱100包括基座10、卡环40、与基座10连接的多个支撑条50,以及附接在所述多个支撑条50上的柔光布60。
所述多个支撑条50被构造为可折叠展开结构,从而在展开时将柔光布60撑开以便配合影室灯使用,支撑条50折叠后便于收纳。
具体的,卡环40为环形,其一端通过调节旋钮70可转动地设于卡盘11,以实现旋转调节,另一端用于与光源配合,卡环中间形成通孔用于供光线通过。通过卡环40的设置,可实现柔光箱的转动。支撑条50设有多个,分别与多个连接件20对应连接。柔光布60上可设有logo标识。
请参阅图3-5及图13,柔光箱基座10包括卡盘11、与卡盘11可活动连接的多个连接件20、以及用于对连接件20限位的多个限位组件30。多个连接件20分别与多个支撑条50一一对应并连接。连接件20可相对卡盘11转动而运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当连接件20处于第一位置时,连接件20与支撑条50连接的一端在径向上相对远离卡盘11的中心,以使得连接件20与支撑条50处于展开位置。此时,连接件20与限位组件30相互抵顶从而将连接件20锁定在第一位置。限位组件30可被移动以释放对连接件20的抵顶,从而使连接件20能够相对卡盘11转动至第二位置。当连接件20处于第二位置时,连接件20与支撑条50连接的一端在径向上相对靠近卡盘11的中心,以使得连接件20与支撑条50收拢。其中,在不对限位组件30施加外力的情况下,转动在第二位置的连接件20,连接件20能抵压限位组件30而回到第一位置。
具体地,卡盘11总体呈圆盘形,其中央具有一通孔。卡盘11具有在其径向上相对的内周面111和外周面112,以及在其轴向上相对的第一端面113和第二端面114。下文中,所述径向指卡盘11的径向方向,所述轴向均指卡盘11的轴向方向。卡盘11的周缘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卡槽115。卡槽115贯穿卡盘11的外周面112和第二端面114及其之间的连接处,并终止于卡盘11的外周面112的第一边缘1121。第一边缘1121与第一端面113在轴向具有一定距离,在连接件20转动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第一边缘1121的存在不会产生干扰。本实施例中,各卡槽115的形状、结构和尺寸一致。
请参阅图6,卡盘11由上壳体118与下壳体119构成,下壳体119与上壳体118可拆卸连接。具体的,下壳体119与上壳体118之间通过多组螺钉连接件实现可拆卸配合,需要进行说明的是,通过螺钉连接件实现可拆卸配合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手段,故此不再详细阐述。
同时参阅图7,连接件20大致呈杆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21和第二端部22。第一端部21与卡盘11可转动地连接。如图3所示,第二端部22开设有用于安装支撑条50的孔道221,从而将支撑条50可转动地连接至卡盘11。
具体地,各连接件20的第一端部21可转动地设置于相应的卡槽115内。第一端部21与卡槽115的壁部可转动地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0工作时(即展开时)处于第一位置,连接件20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卡盘11的径向方向,即连接件20沿卡盘11的径向定向。此时,第一端部21位于卡槽115内,第二端部22可从卡槽115穿出而外露于卡盘11的外周面112。或者,连接件20整体也可全部位于卡槽115内。由于第一边缘1121的存在,当连接件20位于第一位置时,会被第一边缘1121抵顶而无法继续往上转动。由于卡槽115贯穿卡盘11的第二端面114,故可将第一位置的连接件20朝向卡盘11的第二端面114转动至第二位置。本实施例中,处于第二位置的连接件20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卡盘11的轴向方向。因此,连接件20可相对卡盘11在其径向和轴向之间转动,从而达到收拢和展开的目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位置也可为在卡盘10径向和轴向之间的其他位置。
为节省空间,使得连接件20处于第一位置时与第一边缘1121尽可能贴合,优选地,第一边缘1121与水平面齐平,且当连接件20位于第一位置时,其朝向卡盘11的第一端面113的部分为平面,如图7所示。
为使连接件20相对卡盘11的活动更平稳,如图7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每个连接件20还具有两个枢转轴23,两个枢转轴23对称地固定于连接件20的两侧。卡槽115沿卡盘11径向相对的两侧壁部对应开设有定位槽1151。两个枢转轴23与定位槽1151转动配合,以实现连接件20相对卡盘11转动的目的。本实施例中,枢转轴23靠近第一端部21设置,定位槽1151相对卡盘11的内周面111更靠近卡盘11的外周面112。
所述多个限位组件30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卡槽115处,对应各连接件20。当连接件20处于第一位置时,限位组件30将连接件20限位,阻止连接件20相对卡盘11转动,将连接件20定位于第一位置处,定义此时限位组件30的位置为第一位置。需要说明的是,限位组件30与连接件20可通过卡接、抵接或磁吸等方式实现限位。限位组件30的复位可通过配置弹性件32等部件或借助外力来实现。
本实施例中,限位组件30被构造为受到外力作用时可相对所述卡盘11移动,从而解除对连接件20的限位。限位组件30的移动方向可沿卡盘11轴向也可沿卡盘11径向以及其他方向。例如,限位组件30可受到沿卡盘11轴向上的力使其在卡盘11的轴向移动;或者受到沿卡盘11径向的力使其在卡盘11的径向移动。本实施例中,限位组件30沿卡盘11的轴向移动。优选地,为使限位组件30相对卡盘11的移动更平稳,在上述每个卡槽115的壁部设有沿卡盘11轴向延伸的滑槽1152,限位组件30设有与所述滑槽1152配合的滑动部311,滑动部311收容在滑槽1152内并可沿滑槽1152滑动。通过滑动部311与该滑槽1152的滑动配合,使得限位组件30在进行上下滑动时不易发生位置的偏移,实现其滑动更加平稳。本实施例中,每一卡槽115的沿卡盘11径向相对的两侧壁部分别设有一滑槽1152,滑动部311对应地设有两个,两个滑动部311对称地固定于限位组件30的两侧端部。此外,本实施例中,滑槽1152相对卡盘11的外周面112更靠近卡盘11的内周面111设置。滑动部311呈圆柱状。如图9所示,滑槽1152与定位槽1151沿卡盘11径向间隔设置于卡槽115的壁部,且两者之间的径向距离配置为使得连接件20在第一位置时与限位组件30抵接。优选地,定位槽1151的中点在轴向高于滑槽1152的中点。
本实施例中,限位组件30被构造为仅在连接件20处于第一位置时对其抵接,当与连接件20脱离后,限位组件30不会对连接件20的转动产生干扰。例如,连接件20的第一端部21的尺寸略微增大,即其横截面尺寸大于其他部分的横截面尺寸。该构造能利于连接件20的第一端部21与限位组件30抵接,同时避免连接件20的其他部分在转动过程中与限位组件30接触,从而使得连接件20的转动更顺畅。
本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当连接件20转动至第一位置时,限位组件30分别与卡盘10和连接件20抵接而被限位,使得其无法在径向发生移动。连接件20朝向第一端面113的部分与第一边缘1121抵接,第一端部21与限位组件30抵接,即连接件20在枢转轴23的两侧部分分别被第一边缘1121和限位组件30抵接限位,使其无法在径向发生移动。因此,连接件20在第一位置时能相对卡盘11稳定地固定于卡盘11的径向方向上。
由于连接件20处于第一位置时通过与限位组件30抵接被限位,当对限位组件30施力使其发生移动时,可使之与连接件20解除限位,连接件20被解除限位后可转动至第二位置,从而使连接件20被收拢。需要说明的是,限位组件30与连接件20解除限位后,连接件20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相对卡盘11转动,也可在外力辅助作用下转动。
本实施例中,当连接件20与限位组件30解除限位后,可通过转动连接件20,使连接件20运动到第一位置而与限位组件30发生抵顶接触而再次限位。具体操作如下,当连接件20和限位组件30处于第一位置时,可对限位组件30施力使其发生移动,使得连接件20与限位组件30解除限位而被释放,此时可撤销对限位组件30施加的力,限位组件30可复位。随后可将连接件20转动至第二位置而将其收拢。当需要再次展开连接件20时,可将连接件20从第二位置转动,当连接件20转动至临近第一位置时,如图11所示,连接件20的第一端部21与已复位的限位组件30开始接触,继续转动连接件20,第一端部21绕枢转轴23向下转动,从而挤压与之接触的限位组件30使其发生轴向向下的位移,两者接触运动直至连接件20位于枢转轴223两侧的部分分别被卡盘11的第一边缘1121和限位组件30抵接,限位组件30在径向两侧也分别被卡盘10和连接件20抵接,此时连接件20的第一端部21无法继续向下转动,故再次回到第一位置,从而实现将连接件20展开。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组件30也可配置成例如沿卡盘11径向或其他方向运动,只要在第一位置时,能够移动限位组件30以解除与连接件20的限位;以及在第二位置时,转动连接件20,连接件20能抵压限位组件30使其运动回第一位置即可。
优选地,连接件20具有第一抵接面211,限位组件30具有位于卡槽115的第二抵接面3131。当连接件20和限位组件3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抵接面211和第二抵接面3131彼此贴合抵顶。具体地,第一抵接面211位于第一端部21的的末端下部。在沿卡盘的第二端面朝向第一端面的方向上,第一抵接面211和第二抵接面3131均朝靠近卡盘11通孔倾斜。优选地,第一抵接面211和/或第二抵接面3131的倾斜角度相同,优选在30°-80°范围内。
如图7和图10所示,第一抵接面211自第一端部21的底端边缘向上朝向卡盘的通孔方向倾斜延伸。第二抵接面3131与第一抵接面211在第一位置时相对且互补地设置。如图8所示,抵接部313还设置有位于第二抵接面3131上方的抵压面3133。优选地,抵压面3133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抵压面3133与第二抵接面3131之间形成一拐角部3130。当转动连接件20至临近至第一位置时,连接件20的第一端部21的底端先接触该拐角部3130或抵压面3133,如图7、图8、图11和图12所示。由于限位组件30在轴向上是可移动的,随着连接件20的继续转动,第一端部21的底端经由拐角部3130滑动至第二抵接面3131,此时连接件20的第一抵接面211的底部与限位组件30的第二抵接面3131的顶部接合,随着连接件20的进一步转动,第一抵接面211继续沿第二抵接面3131滑动,直至第一抵接面211和第二抵接面3131完全贴合,即第一抵接面211的顶部与第二抵接面3131的顶部正对,第一抵接面211的底部与第二抵接面3131的底部正对,此时连接件20转动至第一位置。本实施例中,拐角部的角度为θ,其中90°≤θ<180°,优选地90°<θ<120°。优选地,拐角部3130为流线型设计。
也就是说该过程无需另外调整限位组件30,只需转动连接件20,连接件20即能使限位组件30发生运动而回到第一位置,从而使两者实现抵接。需要进行说明的是,连接件20与限位组件30相互抵接的表面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构造,还可选择弧面或其他的实施方式实现相互抵接。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8,限位组件30包括限位件31,限位件31可分别与连接件20及卡盘10抵接,在第一位置时对连接件20限位。具体地,限位件31包括一收容于卡槽115内的抵接部313,用于与连接件20抵接。第二抵接面3131形成于所述抵接部313上,且位于抵接部313朝向连接件20的一侧。抵接部313背离连接件20的一侧与卡槽115的槽壁抵接。具体地,抵接部313背离连接件20的一侧沿径向外凸延伸形成凸部3132。参考图9,卡盘10包括限定卡槽115的壁面1111,壁面1111与内周面111相对。凸部3132与卡槽115的壁面1111抵顶,以避免限位组件30在卡槽115运动时发生径向移动。当限位组件30和连接件20位于第一位置时,连接件20的第二端部22由于受到自身重力及支撑条50重力的作用或受到一向下的压力时,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故连接件20的第一端部21有向上运动的趋势,第一抵接面211会对限位组件30的第二抵接面3131产生斜向上的挤压力,该挤压力具有径向分力,使得限位件31有径向运动的趋势。而此时限位件31的凸部3132与卡槽的壁面1111抵顶,阻止限位组件30的径向移动,故连接件20的转动也被限制。从而使得连接件20在第一位置被限位组件30限位。因此,连接件20能够保持在第一位置,从而能够将与之连接的支撑条50保持在展开状态。
为便于操作限位件31移动,限位件31还包括按压部312。优选地,按压部312位于限位件31的顶部,且可部分外露于卡槽115之外,用于受力以便对其操作,使限位件31相对卡盘11发生轴向的移动。
优选地,卡盘11的第一端面113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开口1131,第一开口1131与卡槽115分别对应并连通,按压部312穿过第一开口1131外露于卡盘11。当连接件20位于第二位置时,连接件20的第一端部21也可外露于第一开口113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开口1131的尺寸设置为能允许限位组件30的至少一部分和连接件20的第一端部21露出。通过设置第一开口1131,卡盘11可容纳径向长度更大的连接件20,使其转动不受卡盘11第一端面113的限制,且能节省卡盘制作的材料成本。
具体地,如图8所示,按压部312呈倒“L”型设置,具有彼此连接的横向部分和纵向部分。其横向部分外露于第一开口1131,便于对其进行按压操作。纵向部分与抵接部313连接。且按压部312的纵向部分沿卡盘11轴向的尺寸设置为:当连接件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时,第一端部21可在按压部312和抵接部313之间的空间转动而不被干涉。优选地,按压部312的纵向部分沿卡盘11径向的尺寸小于抵接部313沿卡盘11径向的尺寸,以便于连接件20的转动。
本实施例中,为便于限位组件30移动后复位,限位组件30还包括抵接于限位件31与卡盘11之间的弹性件32。当需要收拢处于第一位置的连接件20时,对限位件施加压力,限位件31离开第一位置并压缩弹性件32,此时限位件31与连接件20脱离抵接,连接件30离开第一位置。此后撤销对限位件31施加的力,弹性件32推动限位件31复位。通过弹性件32的设置,能使限位组件30实现自动复位,且操作便捷。优选地,弹性件32为弹簧。
本实施例中,为使限位件31相对卡盘11运动更平稳,限位件31还可包括与抵接部313连接的导向部314。如图8所示,导向部314大致呈杆状,具有沿卡盘11的第二端面轴向延伸的第三端部3141。使得限位组件30整体大致呈“F”型。弹簧套设于导向部314外周。卡盘11的第二端面114还设有呈环形的凸环116,凸环116内部中空且分别与多个卡槽115连通。如图4和图9所示,凸环116靠近内周面111并沿轴向凸出于卡盘11的第二端面114,其轴向内壁用于与抵接部313抵接,限制抵接部313在轴向上的运动。凸环116分别对应于卡槽115开设有多个第二开口1161。当对按压部312施力使得抵接部313抵接于凸环116的轴向内壁时,导向部314的第三端部3141可外露于第二开口1161。该构造能使导向部314与弹簧运动的方向一致,使得导向部314的移动更平稳,不易发生晃动,且导向部314的运动不会受到卡盘11第二端面114的限制。
优选地,凸环116于第二开口1161处的外缘沿轴向进一步凸出延伸形成多个中空的导向座117。导向座117分别与第二开口1161对应。导向座117上开设有与第二开口1161连通的第三开口1171。弹簧位于导向座117内,并套设于导向部314的外周,弹簧一端抵接于抵接部313、另一端于抵接导向座117。优选地,导向部314、弹簧、第二开口1161及第三开口1171均同轴。当对按压部312施加一定轴向向下的压力至抵接部313与凸环116的轴向内壁抵接时,弹簧被压缩,导向部314的第三端部3141从第三开口1171伸出。当对按压部312施加一定轴向向下的压力至抵接部313与凸环116的轴向内壁抵接时,弹簧被压缩,当撤销对按压部312的压力时,弹簧回弹,推动抵接部313沿轴向向上运动直至复位。导向座117的设置使得弹簧的轴向运动更平稳,进而使得抵接部313在卡盘11的运动更平稳,由于第二开口1161和第三开口的设置1171,导向部314的运动不会受到限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件31也可不设置导向部314,弹簧可直接抵接于抵接部313与卡盘10之间,此种情况下,也无需设置导向座314及第二开口1161。
再如图4所示,凸环116还具有轴向端面1163以及与外周面112同轴的周面1164,卡槽115贯穿卡盘11的第二端面114与凸环116的轴向周面1164及其之间的连接处,并在凸环116的周面形成第二边缘1162,第二边缘1162与凸环1162的轴向端面在轴向具有一定距离。当连接件20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由于第二边缘1162的存在,使得连接件20无法继续转动,因此连接件20被限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即其转动角度为90°。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或者工作原理为:
当连接件20和限位组件30处于第一位置时,连接件20的第一抵接面211与限位组件31的第二抵接面3131相互抵接,限位组件30的径向两侧分别与连接件20和卡盘10抵接,连接件20在枢转轴23的两侧部分分别被第一边缘1121和限位组件30抵接。因此,连接件20在径向被限位,使得连接件20能稳定地固定在卡盘11上,从而实现连接件20的展开。
当需要收拢连接件20时,首先向下按压限位件31的按压部312,限位件31发生移动使弹簧发生形变,抵接部313随即释放对连接件20的抵顶(此时无需施加外力,弹簧在回弹力的作用下推动限位件31复位),此时,可对连接件20的第二端部22施力使其向下转动,连接件20可绕枢转轴23转动至第二位置,从而实现连接件20的收拢。
当需要将连接件20再次展开时,只需对处于第二位置的连接件20再次施力,使其第二端部22向上转动,当连接件20转动至临近第一位置时,连接件20的第一端部21的底端与已复位的限位件31的拐角部3130或抵压面3133开始接触,此时再继续转动连接件20可使第一抵接面211与第二抵接面3131互相接触并相对滑动至完全贴合,即连接件20和限位组件30回到第一位置,连接件20得以再次展开。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上述卡槽115、限位组件30以及连接件20的数量均相等。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连接件20、限位组件30、第一开口1131、导向座117等其他部件与卡槽115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柔光箱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卡盘,沿周向间隔开设有多个卡槽;
多个连接件,分别与多个所述卡槽一一对应,每一连接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对应的卡槽内;
多个限位组件,分别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卡槽,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抵接部;
所述连接件可相对所述卡盘转动至第一位置,使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部与所述抵接部相互抵顶从而将所述连接件锁定;
所述限位件可被移动以释放所述抵接部对所述第一端部的抵顶,从而使所述连接件能够相对所述卡盘转动至第二位置;在不对所述限位件施加外力的情况下,转动在第二位置的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能抵压所述限位组件的抵接部而回到第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光箱基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部设有第一抵接面,所述限位组件的抵接部设有第二抵接面,所述连接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抵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光箱基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盘大致呈环形,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卡槽贯穿所述卡盘的外围和第二端面以及外围与第二端面的连接处,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部自所述卡盘的外围伸出,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部自所述卡盘的第二端面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柔光箱基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为斜面,在沿所述第二端面朝向所述第一端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朝所述卡盘的中心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柔光箱基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部还形成一抵压面,所述抵压面设置于所述第二抵接面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二抵接面之间形成一拐角部,当所述连接部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时,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部抵压所述抵压面,并经由所述拐角部滑动至所述第一抵接面与第二抵接面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柔光箱基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组件可沿所述卡盘的轴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柔光箱基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件和弹性件,所述限位件包括所述抵接部,所述弹性件抵接于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卡盘之间,用于使移动后的所述限位件复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柔光箱基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盘的第一端面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开口,所述多个第一开口与所述多个卡槽分别一一对应并连通,所述限位件还包括按压部,所述按压部穿过所述第一开口而外露于所述卡盘。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柔光箱基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件还包括一导向部,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部上。
10.一种柔光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柔光箱基座;
多个支撑条,分别与所述柔光箱基座的所述多个连接件的第二端部连接;以及
柔光布,附接在所述多个支撑条上。
CN202211174217.5A 2022-09-26 2022-09-26 柔光箱及其基座 Pending CN1178061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74217.5A CN117806101A (zh) 2022-09-26 2022-09-26 柔光箱及其基座
EP22209678.6A EP4343428A1 (en) 2022-09-26 2022-11-25 Softbox and substrate thereof
US17/994,377 US11822213B1 (en) 2022-09-26 2022-11-27 Softbox and substrate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74217.5A CN117806101A (zh) 2022-09-26 2022-09-26 柔光箱及其基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06101A true CN117806101A (zh) 2024-04-02

Family

ID=84363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74217.5A Pending CN117806101A (zh) 2022-09-26 2022-09-26 柔光箱及其基座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822213B1 (zh)
EP (1) EP4343428A1 (zh)
CN (1) CN117806101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77534B2 (en) * 2004-04-02 2006-07-18 Calumet Photographic Inc. Soft box assembly and pole support assembly therefor
US11281073B2 (en) * 2018-06-12 2022-03-22 Mgmd Brainpower Llc Obstruction free softbox
CN209044263U (zh) * 2018-10-29 2019-06-28 绍兴上虞明星摄影器材厂 一种外撑八角柔光箱
CN109752899A (zh) * 2019-01-21 2019-05-14 绍兴市上虞区力飞摄影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柔光灯
KR102223232B1 (ko) * 2019-05-24 2021-03-04 고영국 소프트박스용 스피드링 조립체
US11215903B2 (en) * 2019-11-11 2022-01-04 Stefan Karle Soft box mount
CN211786536U (zh) * 2020-03-23 2020-10-27 陈庆元 一种灯笼型柔光箱
CN111474806B (zh) * 2020-04-21 2025-04-25 深圳市神牛摄影器材有限公司 柔光箱及其卡盘组件
KR102324998B1 (ko) * 2020-06-09 2021-11-12 (주)현대포멕스 끼움 조립구조를 갖는 소프트박스용 스피드링 및 이를 이용한 소프트박스
CN114114793A (zh) * 2020-08-31 2022-03-01 乐清市创意影视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柔光箱
CN114764208B (zh) * 2021-01-13 2025-03-11 绍兴市上虞区力飞摄影器材有限公司 折叠式摄影灯反光装置
US20220290846A1 (en) * 2021-03-15 2022-09-15 Shenzhen Nice Photographic Equip Mentco.,Ltd. Quick-install soft box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43428A1 (en) 2024-03-27
US11822213B1 (en) 202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9738B (zh) 铰链机构及应用该铰链机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US11841602B2 (en) Soft light box and chuck assembly thereof
TWM537244U (zh) 省力型轉軸裝置
US12064038B2 (en) Crib frame
CN214306245U (zh) 可收折式脚座
CN218675629U (zh) 柔光箱及其基座
KR102564935B1 (ko) 수납 가능한 선풍기
US11484129B2 (en) Foldable mechanism and infant carrier thereof
CN117806101A (zh) 柔光箱及其基座
WO2019237894A1 (zh) 移动终端
CN114542583A (zh) 锁止结构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WO2024169244A1 (zh) 折叠结构及风扇
KR101597902B1 (ko) 사용 편의성이 개선된 접철장치
JP7250461B2 (ja) タブレット支持装置及びタブレットスタンド
CN113281847A (zh) 光学连接器插座与模块以及其光学连接器模块
CN102336208A (zh) 支撑装置、可收折婴儿车架及婴儿车架收合的操作方法
CN212749495U (zh) 一种折叠柔光箱
CN212749494U (zh) 折叠柔光箱
CN115120033A (zh) 自动锁定机构和工作台
TW201325376A (zh) 滑動機構及帶有該滑動機構的裝置
CN102069679A (zh) 脚轮装置及具有该脚轮装置的婴儿载具
KR20160139836A (ko) 접철장치
KR100468368B1 (ko) 2축 힌지장치
CN222506728U (zh) 一种一键解锁的柔光箱卡盘组件及柔光箱
CN209909485U (zh) 张开角度可调的三脚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