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1029A - 用于涂敷金属条的方法和设备及其制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涂敷金属条的方法和设备及其制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029A
CN1181029A CN 95197807 CN95197807A CN1181029A CN 1181029 A CN1181029 A CN 1181029A CN 95197807 CN95197807 CN 95197807 CN 95197807 A CN95197807 A CN 95197807A CN 1181029 A CN1181029 A CN 11810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nding jumper
polymer
roller
coating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519780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006C (zh
Inventor
托马斯·L·利文德斯基
罗伯特·B·拉森
文森特·J·唐纳德
罗伊·B·施泰德列
唐·A·阿姆菲尔德
保罗·H·富尼耶
小约翰·B·卡普丝泰
杰弗里·B·佩齐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co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luminum Company of Amer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uminum Company of America filed Critical Aluminum Company of America
Priority to CN951978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006C/zh
Publication of CN1181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0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00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00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用于挤压涂敷金属条(10)两侧的方法与设备。诸如铝合金条之类的金属条(10)移经一预调节器(20),两个挤压模(22、32),一后加热器(42)以及一冷却系统(44)。金属条(10)的两侧涂有热塑聚合物构成的薄涂层。涂敷后的金属条(11)可用于诸如罐和罐封之类的容器以及汽车、仪表、航空、建筑和电子器件。

Description

用于涂敷金属条的方法和设备及其制品
本发明涉及到用于将聚合物涂层涂敷到金属条上的方法和设备,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到用来自挤压机和挤压模的热塑树脂涂敷铝条的两侧的方法,所说的挤压机和挤压模定位成能将热塑树脂涂到铝条的相反两侧上。本发明的产品是诸如铝之类的金属条,该金属条在其两侧上带有薄聚合物涂层并且有多种应用,但该金属条特别适合用于诸如罐封和罐体之类的包装应用。
周知在金属片或金属条的一侧或两侧上涂敷热塑树脂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抗腐蚀性、可模塑性、外观或其它性质。可以用诸如辊涂、反辊涂、喷涂、电涂、粉末涂敷以及层叠之类多种方法来涂敷所说的涂层。涂敷后的金属条可用于诸如内罐和罐封、箔盒、有盖的存储装置、仪表、电子设备、建筑物、宇航或机动车身板之类的应用。
Heyes等人的美国专利5093208号公开了用于形成分层金属板的方法,其中,将预制的热塑聚酯薄膜紧贴到金属板的一个或两个表面上以便以非晶态的形式将该薄膜粘合于金属板上。将未涂敷的金属板加热至聚酯薄膜熔点以上的温度,并且,在加压状态下将所述薄膜涂敷到金属板上以形成一种层叠材料。然后,将这种层叠材料加热至所述薄膜熔点以上以促使所述塑材薄膜粘合到金属上,并且,迅速地使层叠材料淬冷至聚酯的玻璃转变点以下的温度以形成非晶态的聚酯。所说的淬冷是通过使前述层叠材料穿过一水幕而进行的。
以Taiyo钢铁公司名义申请的欧洲专利申请书0067060号公开了一种通过直接将热塑树脂挤压到金属板的受热表面上来生产涂敷金属板的方法。依照该专利申请书,在不将树脂形成为独立薄膜的情况下,将熔融的树脂从挤压模中直接涂到金属板上。薄膜的厚度可小于50微米,最好降至35到5微米。所述专利申请书指出:由于略去了形成独立薄膜这一步骤,所以,会减少生产涂敷金属的成本。用作金属表面涂层的适当热塑树脂包括聚烯烃、聚丙烯树脂、聚酯、聚酰胺、聚氯乙烯以及上述公开的专利说明书中所列举的多种其它树脂。可以按照由相同或不同树脂构成的单层或多层的方式来涂敷所说的树脂。上述专利申请书公开了将树脂仅涂到金属条的一侧上。
需要有一种改进型的方法以便将薄的聚合物涂层涂敷到适用于诸如包装之类应用的金属条的两侧上。需要有这样一种方法,它可以将聚合物紧紧地粘合于或熔接于金属条,从而,所述聚合物不会在随后形成金属条或使用由该金属条制成的产品时出现脱层。
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方法,它用于将热塑聚合物树脂涂到金属条的两侧上以便形成适用于包装和其它应用的涂敷金属条。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聚酯树脂粘合到金属条两侧上的改进型方法。
参照以下说明及与说明有关的附图可以更完全地了解和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及优点。
图1是本发明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概略侧剖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部分的概略侧剖图;
图3和图4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概略侧剖图;
图5是放大的图4中金属条和挤压模的局部剖面图,它示出了将树脂涂到金属条上;
图6至图14是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概略侧剖图。
附图说明了这样的系统,该系统用于在金属条从第一卷绕架移至第二卷绕架上时涂敷该金属条的两侧,金属被涂敷后会卷绕在第二卷绕架上。具体参照图1,铝合金条10从卷绕架12上展开、绕张力辊14移动、在辊16上垂直向上移动、然后从辊16向下移经涂敷设备。支撑辊18用于使金属条10在移过支承辊16时保持于扁平状态。
当金属条10从辊16向下移动时,加热器20先将该金属条加热至接近或高于要涂到金属条上的聚合物的熔点的温度。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是一感应加热器,但也可以单独或以组合的方式使用其它诸如火焰处理、红外线、等离子体和/或电晕放电之类的加热器或预调节器。可以以串列(一边一个)的方式或仅在一侧使用火焰加热器以提高效率(提高粘合与加热效率)。还可以使用因诸如滚轧或热处理之类先前工序而仍保持为热的卷绕架12,以便减少甚至消除用加热器20来加热的需要。根据多种因素主要是根据要涂到金属条上的具体聚合物的不同,在涂敷热塑材料之前将金属加热至的温度典型地在约121°~260℃(250°~500°F)的范围内。
提供了两个独立的挤压涂敷系统21和31,它们用于将诸如聚酯树脂之类的热塑聚合物薄条涂到加热后的金属条的两个表面上。系统21、31均设在感应加热器20的正下方。挤压涂敷系统21、23各包括一挤压机,它用于经由带有狭窄出口狭槽的压片模22、23来提供熔融的聚合物挤出物,以形成穿过三辊组件的挤出物薄条24、34。另外,也可由一个挤压机通过传递管或其它歧管向挤压模供料。
系统21、31的第一辊26、36是定位和压延辊,它们保持在这样的温度,该温度有助于聚合物挤出物胶合或粘合于所述压延辊的抛光表面上。按着所使用的树脂的不同,用于上述目的温度典型地在约120°至180℃(248°-356°F)范围内。辊26、36的表面速度基本上要比离开模22、32的挤压物的速度快,从而能将该聚合物压延至减少了的厚度。压延速度与挤出物速度的典型速率比在5∶1至40∶1的范围内。来自挤压机的树脂一般约为0.127-0.635mm(0.005-0.025英寸)并且被压延至约0.0076-0.038mm(0.0003-0.0015英寸)的减少了的厚度。
第二辊28、38要比第一个辊凉并设计成通过该第二辊与挤出物之间的辊压接触而对挤出物进行研磨和冷却。第二辊28、38还将挤出物传递至第三辊,第三辊是涂敷器辊。第三辊30、40用弹簧、液压装置、气动装置或类似装置有拉伸负荷并且最好具有弹性(诸如抗高温弹性体之类)的外表面或辊缘,以便将半冷却的挤出物压到加热后的金属条10上。所述两个挤压装置的第三辊30、40逆着彼此的压力或力支承着金属条10的相反两侧,因此,可以在第三辊30、40的压力下使半冷却的挤出物24、34紧贴在金属条上。
涂敷后的金属条11继续垂直向下移过或移经第二加热器42,此加热器特别是在金属与塑料之间的界面处将金属或塑料或者将金属和塑料均匀地加热至这样的温度,该温度在基本上不降低或不会对金属条或金属条上塑料涂层的所需性质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使聚合物粘合于金属条。所述预定温度取决于要作为涂层涂敷的特定聚合物材料,大约在200°至260℃(392-500°F)的范围内。第二加热器42最好是一感应式加热器,它在本技术中是周知的。另外,加热器42可以是热对流炉或红外加热器。
一旦离开第二加热器42并且在沿垂直向下方向继续移动的同时,涂敷后的金属条11会被水帘44、水幕或其它适当的冷却装置迅速冷却。这种冷却必须使前述复合结构的温度降至足够低的温度,以便在不会对涂层或金属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使涂敷后的金属条绕辊转向。在用聚酯树脂涂敷诸如合金3004即金属罐板材之类铝合金的最佳方法中,最好使复合结构在接触到辊48之前冷却至约40℃(104°F)以下。在这一最佳实施例中,冷却进行得足够快,从而铝合金上的聚酯涂层会以基本上为非晶态的形式固化。实现这一点的冷却速度取决于所说的聚酯。通过控制流过涂敷后金属条的冷却水流的温度和体积变化率,可以控制所说的冷却速度。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涂敷后的金属条在涂层干燥之前移过诸如水槽之类的槽46并且在该槽相反的两端绕过辊48和50。所述水槽可实现前述冷却过程。
涂敷后的金属条11最好从水槽46垂直向上移经一干燥系统52,以便在重新卷绕之前从金属条上除去残余的水气。干燥系统52一般可包括暖风机。然后,复合金属条经过辊54、56和58移至重绕器60。上述干燥系统可包括未示出的收集器以适应带卷变化或条卷变化并且还包括用于在涂敷了金属之后校平该金属的装置。上述系统还最好包括未示出的修整器,这些修整器用于修整涂敷后金属条11的边缘或除指延伸超过金属边缘的任何聚合物。所述修整器可以沿诸如紧位于将聚合物树脂涂到金属条上之后、喷雾冷却器之后或干燥系统之后之类的金属条路径定位于不同位置。
根据铝条所要有的用途的不同,本发明所涂敷的铝条可由多种合金构成并有不同的硬度。某些适于构成罐封和罐体的典型铝合金包括中等硬度的其中包括H-14、H-19和H-39硬度的铝协会(AluminumAssociation)合金5042、5182和3004。所说的金属条一般为0.1778-0.356mm(0.007至0.014英寸)厚。
依照本发明,可用诸如聚酯之类多种热塑聚合物来涂敷铝条,而铝条则设计成用于诸如罐或罐封之类的包装。最佳的聚酯树脂是这种类型的高熔融粘度(HMV)树脂,它已经用于涂敷金属烤盘、液体的箔包装以及隔热的箔包装。E.I Du Pont de Nemours Company(杜邦公司)出售的SELARPT8307 HMV共聚物树脂就是适于在本发明中使用的高效聚合物树脂。这种共聚物还可以与诸如有约0.72IV以上内粘度的瓶装等级聚酯之类其它热塑聚酯相混合。例如,Hoescht-Celanese出售的SELARPT8307 HMV共聚物与T89PET的混合物可为按本发明涂敷的用于制造诸如饮料罐用的罐封之类产品的铝条提供有所改进的性能。适用于这种应用的其它热塑聚合物包括聚丙烯、聚乙烯、聚酰胺(尼龙)、聚酰亚胺、聚碳酸酯以及聚氯乙烯(PVC)等。
图2示出了实施本发明的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一部分。在该系统中,当金属条70最好垂直向上而不是象在图1中那样垂直向下移动时,涂敷该金属条的两侧。金属条70绕过进给辊72并从该辊垂直向上地移过诸如感应加热系统之类的预加热器74。然后,金属条移经一可选的火焰处理器76并在相对的挤压系统78、80之间移过以便涂敷金属条的两侧。火焰处理器能提高金属条对树脂涂层粘合的接收性。
图2中的挤压涂敷系统78、80除每一个均仅包括两个辊而不是象在图1中那样包括三个辊以外均与图1中的系统相似。定位和压延辊82、84的表面速度比聚合物离开挤压模90、92的速度快若干倍,以便如在图1的系统中那样压延并使挤出物变薄。比辊82、84凉的辊86、88接收来自辊82、84的挤出物并且将该挤出物涂到金属条70上。
金属条70在两侧已被涂敷之后会继续垂直向上移进绝热箱94,此箱包含有一冷却与转向辊96,它用于冷却金属条并且将该金属条改为垂直向下的方向。箱94最好是绝热的,以便能在金属条移过冷却与转向辊96时对该金属条进行精确的温度控制。辊96最好具有至少约三英尺的外缘直径。该辊的大直径可以使因弯曲效应引起的金属应力最小化。用辊外缘97与内缘95之间的环形箱93内的流体91来控制辊96和金属条71的温度。环形箱93最好未被填满以便使惯性效应最小化(提供粘性阻尼)并能进行速度控制和跟踪。
涂敷后的复合条71从转向与冷却辊96垂直向下移过后加热器98,该后加热器98将复合条加热至约204-260℃(400-500°F)以便如在图1的实施例中那样增强诸如聚酯树脂之类聚合物对金属条的粘合性。加热器98可以是通常的感应加热器、热对流炉或红外加热器。复合条71从加热器98经由未示出的冷却或淬冷装置移至第二冷却与转向辊99并从该辊移至一未示出的重绕辊。辊99在结构与尺寸上与所说的辊96相类似。
图3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概略图,其中,经过净化的处于正常状态的室温薄板材料100从一展开器102上展开并向上填加到压延辊组件104上,压延辊组件104包括辊103和一位于此处理组件顶部的可选支撑辊105。包括有未示出的收集器以适应展开器102上的卷的变化。
金属条100从压延辊组件104沿垂直且向下的方向移动并最好相对垂直线倾斜30-45度。这种倾斜有利于下游的挤压涂敷和机械布置。金属条100经过预加热106,在该预加热处,会产生一感应场以便将金属均匀地加热至这样的温度,该温度会在不显著降低或不对预定金属性质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提高粘合到金属条上的聚合物的在下游处的“原始剥离”强度。正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原始剥离”强度是指聚合物以足够的维持力粘合于金属条,从而在后续的处理过程中聚合物不会脱离金属条。上述预定温度在涂敷聚酯时应在约204°-260℃(400-500°F)最好在约215°-246℃(425°-475°F)的范围内。
经预加热后的金属条100沿向下倾斜的方向继续并且经过一可选的火焰表面处理器108。该火焰处理器可以使预加热后的金属的表面还原,以消除、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增加氧化层,从而增加以后要涂到金属条上的聚合物的粘合力。
然后,加热和处理过的金属条100进入两个挤压涂敷站中的第一个。一未示出的挤压机以熔融方式使PET聚合物或其它热塑树脂增塑并将其传给一压片模110,该模垂直定位或相对垂直线倾斜地定位并且具有一狭窄的出口槽。此槽设置成能向挤压机产生反压力,从而使挤出物112扩展至至少与金属条100同宽的宽度。上述狭槽按诸如聚合物树脂的特性和厚度,挤压机和金属条的相对速度及压片模的形状、挤出物薄膜的形状等因素之类的若干因素而具有小于金属条100的宽度的宽度。挤出物112被压延进辊组114以便使厚度降至可涂至金属条上的最终厚度。根据挤出的聚合物的不同,压延厚度比应为约10-25∶1。
双辊组件114设置成经由这两个辊的中心线的平面相对水平线倾斜约30度。“内侧”或转向辊116最好有由抗高温弹性体制成的弹性表面并且在内部和/或外部受到冷却以便使所述弹性体的退化达到最小。
外侧或压力辊118是镀铬的钢并经过了抛光且最好保持在低于约150°F或66℃(就聚酯而言)的温度,此温度低于熔融聚合物的“粘着”温度,而所述“粘着”温度则会在将聚合物涂到金属条材料上时将线性压力施加给聚合物。这就会增强聚合物对金属100的粘合力并改进表面外观。辊116、118的表面速度约比挤出物离开挤压模110的速度快10倍,从而将聚合物压延到金属条100上达预定的厚度,此厚度约.00762mm至0.02032mm(0.3-0.8密耳)并且最好约为0.01016mm(0.4密耳)双辊组件114按适当的“初始剥离”强度涂敷金属条100的第一侧,以便在后续处理过程中阻止聚合物与金属相分离。
此后,涂敷了一侧的金属条100离开组件114并在包有弹性体的辊116上(因第二挤压站的最佳定位)转向约60度,从而使金属条相对垂直线向下倾斜30-45度(相对进入第一组件的入口位置约60度)。经预加热并涂敷了一侧的金属条100沿倾斜30-45度且向下的方向继续,通过一可选的第二(可能是较大的)火焰或其它类型增温加热器120,在此,对预加热的金属的表面进行处理以消除/最大限度地减少第二表面上的氧化物并提高聚合物的粘合力,同时提供任何所需的温度“升高”以获得最佳的粘结状态。
然后,预加热和预处理过的金属条101进入所述两个挤压涂敷站中的第二个,以便涂敷未由第一涂敷站涂敷的金属条另一侧。就第二挤压机而言,挤压机性能要求、结构和处理过程均与第一挤压机相同。来自挤压模124的熔融挤出物122进入双辊组件126的辊隙,所述双辊组件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经过辊128、130的中心线的平面相对水平线倾斜约30-45度(相对第一组件114的中心线位置倾斜45-60度)。
辊128、130的几何形状、结构、性能和功能与第一组件114的相同。将挤出物122涂到预加热后的金属条101的第二侧上以便如以上对第一侧所说明的那样形成适当的“初始剥离”强度。此后,涂敷了两侧的金属条103离开组件126并在所述包有橡胶的辊上最好转向约45-90度,以相对感应粘合加热器132沿向下的方向按与垂直线成约30-45度实现最佳定位。
已涂敷的金属条103沿倾斜和向下的方向继续并且经过最好是感应加热器的第二加热器132,以便将金属/塑料界面均匀地加热至这样的温度,该温度能在基本上不降低或不对预定金属性能或塑料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使塑料粘合于金属条。所述温度最好约400-550°F(204-228℃)并且就聚酯而言最好为约425-475°F(215-246℃)。
一旦离开了感应加热器132并且在沿倾斜且向下的方向继续时,喷嘴134(或其它适当的装置)会将所述复合结构冷却至足够低的温度,从而在不会对复合材料的最终使用性能要求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绕辊136转向。半冷却的复合物103转向并经过一水平的水槽138以完成冷却过程。
在复合物103离开水槽138之后使用一干燥系统140以便在重绕之前除掉多余的水分。进行校平以消除金属条100在所说的辊上转向或粘合而产生的应力。然后,重绕器142重新卷绕完成后的材料103。可以使用未示出的收集器以适应重绕器142上的带卷变化和条卷变化。
图4和图5说明了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其中,金属条150在涂敷过程中垂直向上移动,并且,挤压模152、154直接将熔融的树脂涂到金属条相反的两侧上。图4的系统包括一展开器156,金属条150从该展开器上向上移经一感应预加热器158,然后在两个挤压模152、154之间移过。模152、154由未示出的通常挤压机供料。
图5是模152、154在将挤出物160、162直接涂到金属条150上时的放大图。该模的模口定位于靠近金属条的位置处,因此,从该模中排出的挤出物的力会作用于金属条。该模定位在距金属条约5至20mm的范围内并且最好距金属条小于10mm。金属条150移动比从模中出的挤出物移动速度快约10-20倍,因此,通过在挤出物上牵拉金属条,挤出物就会被压延并且厚度会减小。挤出物在金属条的各表面上厚度处于0.0127至0.0508mm(0.0005-0.002英寸)的范围内。
模152、154最好在金属条150的相反表面处彼此直接相对,因此,来自金属条相反两侧的挤出物的压力会集中到模之间的金属条上。熔融的聚合物几乎在挤出物离开所说的模之后立即与金属条的表面作紧密接触,因此,聚合物在涂到金属条之前不会冷却或收缩。这就有助于确保将均匀的树脂涂层涂敷到金属条的两面上。
涂敷后的金属条151最好从挤压模152、154移经一感应式后加热器164,此加热器将复合条加热至聚酯树脂的熔点以上,以增强树脂对复合条的粘合力。然后,复合条被未示出的装置快速冷却并经过辊166和168移至一重绕器170。
图6至图14示出了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它们用于涂敷诸如铝、钢、铜、金属片或类似材料之类的条形金属的两个表面。这些实施例均包括用于预热金属条的装置、包括有模和涂敷辊的第一和第二挤压涂敷设备、用于在涂敷了金属条两侧表面之后随后加热该金属条的装置以及用于冷却金属条的装置。所述系统还以可选择的方式包括在所述第一与第二涂敷设备之间用来重新加热金属条的装置。所述系统均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将聚合物挤出物提供给所述模具的挤压机。所述系统内的第一和第二挤压涂敷设备均包括:一铸塑辊,它与聚合物挤出物条相接触以使之紧贴在金属条上;以及,一支撑辊,它支承着条形金属并且提供用于将条形金属与聚合物条挤压到一起的辊隙以便将聚合物粘合到金属条的表面上。上述系统以可选择的方式包括一支承辊,它用于一个或两个支撑辊以便支承上述支撑辊并有助于冷却该支撑辊。
所述系统内的预加热器,重新加热器和后加热器可以有诸如感应、火焰、红外、辐射、电子、矿物燃料、热对流炉、加热辊或这些装置的任意组合之类的多种形式。还可以按卷状形式或从对金属条作前处理开始就预热该金属条以补充或取代预热装置。加热器的最佳形式是TFX感应加热器,它可从英格兰Poole的Davy Mckee(Poole)公司买到。
上述系统中的模具定位在距各对辊之间的模具间隙约4-12英寸(10.2-30.5cm)范围内最好是约6-8英寸或15.2-20.3cm范围内(取决于模具和辊的大小)。挤压后的聚合物条最好在辊隙处基本上同时与金属条及铸塑辊相接触或者刚好在辊隙之前与金属条相接触。另外,挤压后的聚合物条可在进入辊隙之前与铸塑辊接触若干旋转角度。铸塑辊在辊隙之前的这种接触不应超过该辊的诸如0-25°之类的旋转角度,以便在聚合物于辊隙处接触到金属条之前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聚合物的冷却。
挤压后的聚合物条约为0.005至0.030英尺(0.127-0.254mm)厚并且最好被金属条及所说的辊向下压延,以减小聚合物条的厚度。压延比在约1∶1至200∶1的范围内并且最好约为10∶1至40∶1。正如本文中所使用的那样,压延比是指聚合物条在被挤压时的厚度与聚合物条在被涂到条形金属上时的厚度之比。压延比一般取决于所述模具的挤压比与所涂敷的条形金属的速度之间的差值。例如,20∶1的压延比一般是指金属条正以比聚合物条离开模腔的速度快约20倍的速度移动。用于压延挤压后聚合物条并使之变薄的技术在本技术中是周知的。
对某些系统来说,最好在成对的辊前面提供辅助装置以便将挤压后的聚合物条定位或涂到条形金属的表面上。辅助定位装置可包括气刀、静电装置以及真空定位装置等。聚合物条可铸塑成完全位于条形金属上或者铸塑成比所述金属宽,然后加以修整以除掉多余的涂层。
对大多数应用来说,铸塑辊最好是硬金属辊,它具有镀铬、氧化铬、氧化铝或其它硬金属的辊表面。这种辊表面可以是拖光的或者是有纹理的。铸塑辊最好能被冷却至聚合物粘着或软化点以下的温度,因此,聚合物不会粘到该辊上。对大多数应用来说,所述支撑辊最好具有弹性外表面部分,它由硅橡胶、聚氨酯、诸如VITON或KEL-F之类的三氟氯乙烯聚合物、诸如TEFLON之类的碳氟四氟乙烯聚合物或其它耐高温的合成橡胶或弹性材料或者这些材料的组合构成。VITON、KEL-F和TEFLON均为杜邦公司(E.I Du Pont de NemoursCompany)的商标。这种弹性材料的外表面最好有约75-85肖氏A级硬度的硬度计级硬度(Durometer hardness)。对某些应用来说,应在诸如天然或合成橡胶之类更具弹性的材料上带有诸如TEFLON、VITON或KEL-F之类的硬表面,以提供耐磨表面和适当的可压缩性。铸塑辊和支撑辊均应有在约2-20均方根值(rms)范围内的较平滑表面。对某些应用而言,铸塑辊还可以如就支撑辊所作说明那样具有一耐高温的硬合成橡胶表面。
当条形金属和聚合物条移经铸塑辊和支撑辊的辊隙时,铸塑辊和支撑辊均会紧贴在条形金属和聚合物条上,从而将聚合物条贴合于条形金属。彼此对向地挤压所说的辊会使金属条紧贴到支撑辊上的弹性材料并有助于确保聚合物条在辊隙的整个范围内以接触无间隙的方式紧贴于金属条。辊隙两端的力会因辊未对齐或金属条厚度的微小变化以及辊光洁度等而略有改变但必须没有不适当的辊压力空白。将辊挤到一起会挤压支撑辊和/或铸塑辊上的弹性材料,从而沿辊的长度在辊隙处形成一接触带,据信这可以调节在找平由金属条的不平性构成的起伏时的误差并且使聚合物条的力更均匀地分布在金属条上以便有更好的涂敷均匀性和粘合性。用于提供压力以使辊彼此贴合并用于调节或调整所说的力的设备本技术中是周知的且包括气压和液压缸、千斤顶和起重器,它们作用于所说的辊。
本发明所涂敷的聚合物涂层可以是如以上参照图1所述那样的多种树脂中的任何一种。所述树脂最好是其中不带有会挥发的溶剂的基本为100%的聚合物。可将相同或不同的树脂涂到金属条的相反两侧上,并且,一侧或两侧的涂层可包含颜料或其它添加剂。所述条形金属最好是中等硬度的铝合金,它如以上参照图1所述那样具有约0.007至0.014英寸(0.1778-0.3556mm)的厚度,但该条形金属也可以是诸如钢或铜或叠片之类的其它金属。所述条形金属最好是经过预净化的并且通过阳极化处理或热对流涂敷(最好是非铬涂层)或表面糙化而经过预处理,以改进性能并提高聚合物涂层对金属条的粘合性。例如,可以用磷酸钛或磷酸锆处理、硅酸盐处理或BETZ METCHEM热对流涂敷来净化和处理铝条。BETZ METCHEM是宾州Horsham的Betz实验公司的注册商标。还可以将有机涂层或保护层预先涂到金层条的一侧或两侧上,以便促使聚合物粘合于金属条。
在上述系统的操作过程中,金属条按在约300-1500英尺/分(fpm)或约90-450米/分(mpm)且最好在约600-1200fpm(180-360mpm)范围内的速度移经所述系统。较高的速度会明显地提高生产率并且还会减少金属处在高温下的时间(驻留时间)。较短的驻留时间有时对最大限度地减小金属性能下降是最佳的。
参照图6,涂敷系统被说明为包括一辊172,金属条174经过该辊,从而被填加至并经过诸如感应加热器之类的预加热装置173,此加热装置根据金属条的金属和硬度,涂敷后金属条的预定性质以及要涂敷的聚合物质因素将金属条加热至约250-550°F(121-288℃)范围内的温度。就要用供包装应用中的涂敷金属条使用的聚酯树脂加以涂敷的铝条而言,更佳的预热范围约为400至550°F(204-288℃)。预热温度以及重新加热和后加热温度不必太高以致于对条形金属或该金属上的聚合物涂层的预定性质产生不利影响。
用两个挤压模176、178和两对辊180、182及184、186来顺序地涂敷经预热的金属条174的两相反表面。一个或两个未示出的挤压机将熔融的聚合物树脂提供给挤压模176、178。所述树脂在提供给模176,178时可具有约350至650°F(177-343℃)范围的温度,并且,所述挤压模最好由电阻装置加热以便将树脂保持在上述预定温度。挤压模176、178具有细长且狭窄的模腔,其长度大致等于正在涂敷的金属条174的宽度,约为10-85英寸(25.4-215.9cm)或更多。上述模腔的长度最好与金属条174的宽度相同或者比金属条174的宽度宽,因此,从各模中挤出的聚合物条会完全覆盖住金属条。所述模腔长且窄以便能挤出薄的聚合物条。所述模腔可达0.030英寸(0.762mm),最好在约0.005至0.015英寸(0.127-0.381mm)的范围内。所述挤压模一般是通常的挤压模并且可从多个经销商处买到。模176和178排出薄的聚合物条188和190,它们被成对辊180、182和184、186涂到金属条174的相反两侧上。
在第一对辊中,辊182是铸塑辊,它与从模176中排出的聚合物条188相接触,辊180是支撑辊,它将金属条174支承在铸塑辊上。如上所述,铸塑辊182最好是硬金属辊,支撑辊180最好具有弹性的外部辊表面或辊缘,例如其上带有硅橡胶外层。辊180、182最好由在它们中循环的诸如水之类冷却剂所冷却。铸塑辊被冷却至低于约150°F(66℃),因此,聚合物条不会粘附于该辊。支撑辊180最好从内部和/或外部冷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该辊的弹性层的热损伤。以可选择的方式提供有支承辊181以支承着支撑辊180并有助于对支撑辊加以冷却。
如图所示,辊180、182平行地定位,它们的轴线并排地位于一基本上水平的平面内,因此,金属条174和聚合物条188可向下填加进辊隙内并经由辊隙的底部离开。金属条174在离开支撑辊的外表面移向再加热器192之前会随所述表面绕约0至120°的弧。条形金属174上的聚合物条188最好与铸塑辊182作最少的接触,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辊对聚合物条的可能粘着或辊对聚合物条的负作用。这种接触的最小化特别适用于聚酯树脂,而就聚丙烯树脂而言,铸塑辊对树脂的较多接触和较强的冷却是附合要求的(见图14)。用约每线性英寸50-300磅(pli)或约9.0-537kg/cm最好约120-180pli(21.5-32.2kg/cm)更好为约150pli(26.9kg/cm)的力沿辊隙的长度将辊180、182挤压在一起。这个力会使支撑辊180的可弹性压缩的外部略有变形或受影响,以便确保在有辊作用于金属条的力的情况下辊隙的整个长度上没有间隙,并且,所说的力是一种消除或调节由片状材料的起伏或不平构成的非准直性的手段。但是,这个力不会降低所述聚合物或材料的规格。如前所述,将可压缩层挤压到支撑辊180上会在辊隙处形成辊180、182与金属条174相接触的狭窄接触带。依照将辊挤压到一起的力的大小以及支承辊180的弹性和其它因素,典型的接触带约1/4至1英寸(0.64-2.54cm)宽、通常约为3/4英寸(1.9cm)宽。
在涂敷了金属条174的一面之后,例如用感应加热器192或类似装置有选择地对该金属条再度加热。可根据所涂敷的聚合物将金属条再加热至约250至550°F(120-288℃)范围内的温度,对聚酯涂层来说,最好将金属条再加热至约400至550°F(204-288℃)。对某些应用和某些聚酯来说,在涂敷金属条174的另一表面之前不必再加热该金属条。
金属条174从再加热器192移至第二挤压模178和成对辊184、186及可选的冷却辊187,它们用于将第二聚合物条190涂敷到金属条的与被第一聚合物条188所涂敷的表面相反的那个侧面上。从第一辊隙的出口到第二辊隙的距离最好较短,以便当所述金属在两个辊隙之间移动时控制该金属的热损失。第二个模178和第二对辊184、186除了辊是反转的以外均与第一个模176和成对辊180、182相类似,第二铸塑辊位于来自第一铸塑辊的金属条的另一侧,所说的辊的轴线处于不同的平面,并且,第二个模178处于不同的方向。为使金属条174沿一基本平直于线经过第二个模的间隙,经由辊184、186轴线的平面基本上垂直地移经所述模间隙的金属条的平面并与垂直线成一定的角度。所以,除了支撑辊186外部的弹性材料的弹性变形所产生的狭窄接触带以外,金属条174与辊184、186有最少的接触。如前所述,对某些聚酯树脂而言辊184、186与金属条174上聚合物的这种最少接触据信有助于提高涂敷后的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对诸如聚丙烯之类其它聚合物来说,最好在涂敷后的金属条离开所说的辊之前基本上用辊卷绕和冷却该聚合物。
同第一组辊一样,第二组辊184、186必须用足够的力紧贴在金属条174和聚合物条上,以便确保聚合物条190在辊隙的整个宽度上都紧贴个于金属条。第二组辊184、186之间的力应在约50-300pli(9.0-53.7kg/cm)并且最好约为120-180(21.5-32.2kg/cm)。
在用聚合物条188、190涂敷了金属条174的两侧或表面之后,经完全涂敷的金属条移经后加热器194和用于冷却涂敷后金属的系统。尽管对本发明来说不是必要的,但是,据信应在聚合物已因冷却而固化时使涂敷后的金属条与辊或位于涂敷辊184、186之间的其它机械装置作最少的接触。例如,金属条174最好从辊184、186沿基本上平直的线移经后加热器194和未示出的用于至少局部地将金属条冷却至至少在涂于金属条上的聚合物的熔点以下温度的装置。通过这种方式,可在聚合物固化之前防止用辊或类似装置与金属条上的聚合物相接触,并且,辊或类似装置不可能对涂层产生不利影响。
后加热器194最好是感应加热器、红外加热器、热对流炉或它们中两种或三种的组合,这可以将片状的树脂快速加热至至少约为软化温度、最好加热至聚合物的熔点以上。重要的是,这种加热不能太高以致于会对条形金属或涂在该金属条上的聚合物的性质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将聚合物加热至至少约为其熔点会使该聚合物流动,从而修复任何缺陷和/或使金属条上的不平涂层变得平滑。
在业已对金属条进行了后加热之后,使该金属条快速冷却以便使涂层固化成基本上为非晶态的形式。首先应该用空气或其它气体将金属条局部地冷却至聚合物的熔点以下,然后用水帘或水槽淬冷所述局部冷却了的金属条。用空气局部冷却金属条据信可以将水对仍处于熔融状态的聚合物的可能不利影响减至最小,正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快速冷却”是指涂敷后的金属条在以约300-1500fpm移动最好以约600-1200fpm移动的同时离开后加热器之后迅速地冷却聚合物涂层。冷却或淬冷装置定位在距后加热器几英尺例如约5-50英尺的范围内,因此,在涂敷后的金属条离开后加热器之后,聚合物涂层较佳地是被固化了不超过约10秒、更佳地是不超过约一秒。
在业已冷却了金属条之后,通过修整边缘、纵切、校平、卷绕到卷绕架上而对金属条作进一步处理或者在重新卷绕或不重新卷绕的情况下将金属条制成诸如罐封或罐体之类的成品。
图7示出了另一种系统,它除了上部成对辊202、204定位成辊轴线设置在垂直于穿过辊隙的金属条196的平面内以外均与图6所示的系统相类似。可增加未示出的冷却辊以有助于对辊202、208和212进行冷却。在这一系统中,金属条与支撑辊有最少的接触,所以,从金属条到支撑辊有较少的热传导并且对支撑辊202的弹性外部有较少的热损伤。这还意味着会对条形金属有较少的冷却,从而能在涂敷金属条的另一侧之前免除任何对金属条加温或再加热的需求。如果需要再加热,一侧被涂敷了的金属条具有被辊208所转向了的方向并经过增温加热器210。然后,金属条的另一侧被模216和辊212、214所涂敷。此后,按类似于以上参照图6所述的方式对完全涂敷了的金属条进行后加热和冷却/淬冷。
图8说明了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它除了以下的不同外均与图6的实施例相类似:下部涂敷站中的辊218、220以并排的方式水平设置,这两个辊的轴线处于一基本上水平的平面内并且金属条222随支撑辊210旋转约90°,此后,金属条移至未示的后加热  和冷却装置。图8还用虚线示出了金属条在离开下部涂敷站内的辊隙之后行进的若干条可选路径。
图9说明了本发明的还一实施例,它具有条形金属230经过预加热器231的基本上为垂直的方向、第一组辊232、增温加热器234以及第二组辊236。两次涂敷的金属条从第二组辊移经未示出的后加热器和未示出的冷却系统。如果空间允许,后加热器最好以垂直成一行的方式定位在所述两个涂敷辊的下方,并且,金属条最好在与一转向辊接触之前被冷却至聚合物的熔点之下。这种冷却至聚合物的熔点之下的工作可由空气冷却进行,此后,金属条去经受诸如水淬之类的流体淬冷。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还一个实施例,其中,金属条240在两个挤压模242、244及成对的辊之间基本上水平地通过。在该系统中,金属条240绕支撑辊246转向,而支撑辊246则与铸塑辊248形成了辊隙。挤压模242在辊隙的上方挤出要在紧贴且粘合于金属条之前被压延并减少厚度的薄聚合物条250。如在前述系统中那样冷却铸塑辊248和支撑辊246。
金属条240从支撑辊246水平地移经一可选择的增温加热器252,然后绕过另一个支撑辊254,该支撑辊254与铸塑辊256形成了一辊隙。挤压模244挤出第二聚合物条258,该聚合物条在辊254,256间的辊隙处被压延以减少厚度并紧贴在金属条240上。最好如在第一对辊内那样冷却辊254、256。然后,被涂敷两次的金属条移经后加热器260,再移经冷却器/淬冷系统262,以形成可重卷绕到卷绕架264上的或作进一步处理的最终产品。
图11示出了用于涂敷金属条264的又一实施例,其中,金属条在转向辊265上移过并移经预加热器266,而且,基本上同时将聚合物条268、270涂敷到金属条的相反两侧上。本系统中的挤压模272、274挤出聚合物条268、270,它们被铸塑辊276,278压延进辊隙并紧贴在金属条的相反两侧上。如果不是铸塑辊276、278中的两个,则其中至少一个最好有诸如TEFLON、VITON、KEL-F、弹性体之类的可压缩外层,以确保在辊隙的整个长度上有连续的粘合力。所述系统最好包括冷却辊280、282以便有助于冷却铸塑辊276、278并延长这些铸塑辊的寿命。所述系统还包括一后加热器284以及诸如水帘286之类与以上附图中所示的相似的淬冷装置。
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其中,诸如铝条290之类的条形材料移过转向辊292、移经预加热器294并且在上部铸塑辊300与上部支撑辊302之间移动,从而第一侧面上被从上部模296中挤出的聚合物条298所涂敷。铸塑辊最好是抛光的钢辊,并且,支撑辊最好具有可压缩的外层。最好包括一上部冷却辊303以延长支撑辊302上的可压缩材料的寿命。涂敷了一侧的金属条最好从辊300、302之间的辊隙移经一加热器304,以重新加热或提高金属条的温度,从而用下部挤压模310挤出的第二聚合物条312涂敷金属条的另一侧。一下部铸塑辊308和支撑辊306将聚合物条312紧贴在金属条上,以使聚合物条粘合于金属条。下部铸塑辊308最好是抛光的钢辊,下部支撑辊306具有诸如TEFLON、VITON或KEL-F、弹性体之类的可压缩外表面。可以同上部辊组一样有选择地包括一下部冷却辊314。在涂敷了第二聚合物条之后,两侧均被涂敷了的金属条被加热器316后加热至聚合物的熔点以上,然后被水帘318快速冷却。
图13示出了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其中,当金属条材料320在通常为“S”形的路径内移过系统时,可按顺序地涂敷该金属条的相反两侧。在这一系统中,金属条320移过转向辊322,移经预加热器324并在铸塑辊330与支撑辊332之间移动,以便将来自模328的第一聚合物条326粘合于金属条的一侧。最好包括一冷却辊348以延长支撑辊上可压缩材料的寿命。在这一系统中,铸塑辊330与支撑辊332的位置能使条形金属320根据该条形金属相对经过所述两个辊的轴线的平面行进的方向部分地卷绕到所述辊上约45-90°度。
在接收到第一涂层之后,金属条320最好被转向辊336所转向并移经一加热器338以增高金属条的温度,然后,由铸塑辊344、支撑辊346、冷却辊348以及将聚合物条342挤进辊隙的挤压模340将涂层涂敷到金属条的另一侧上。辊344、346相对金属条320的行进方向的位置与上部涂敷站相类似,因此,金属条在移经下部涂敷站时也会部分地卷绕在所说的辊上。两侧均带有涂层的金属条320最好从下部涂敷站被后加热至聚合物的熔点以上,然后被快速冷却以使金属条上的聚合物固化。
图14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它特别适用于将聚丙烯涂层涂敷到铝条材料的两侧上。在这一系统中,条形金属352在转向辊354上移过、向下以与垂直线成约30-60°角的方式移经预加热器356并且移进支撑辊358与铸塑/冷铸辊360之间的辊隙,以便将来自模362的聚合物条364涂到金属条上。在这一系统中,条形金属352部分地卷绕在铸塑/冷铸辊360上以使该辊能冷却金属条上的聚合物,从而确保所述聚合物特别是聚丙烯材料会剥离于所说的辊但会留在金属条上。可以使用一牵引辊370以便如图所示那样使金属条352随动于铸塑/冷铸辊360。铸塑/冷铸辊最好在内部冷却并且具有诸如约3-6英尺(0.91-1.83米)之类的较大直径,以便能充分地冷却金属条及该金属条上的聚合物。支撑辊最好具有可压缩的外层并且最好在内部和/或外部受到冷却。
金属条352从上部涂敷站移过转向辊372、移经一加热器374,以便由基本上与上部涂敷站相同的下部涂敷站将第二涂层涂敷到金属条上。下部涂敷站包括一挤压模382、一支撑辊376、一铸塑/冷铸辊378以及一牵引辊384,它们用于将诸如聚丙烯之类聚合物条涂敷到金属条上。然后,来自牵引辊384的涂敷了两次的金属条最好同本文所述的其它系统一样被后加热和快速冷却。
对某些应用或本发明来说,金属条相反两侧上的涂层可以是不同的聚合物并且可以有不同的厚度。例如,一个表面上的涂层是高熔融粘度的聚酯和瓶装级别的聚酯的混合体,另一个表面上的涂层则可以是聚乙烯或乙烯基树脂。一个或两个表面上的涂层中还可以包括颜料或染色材料。
按照本发明涂敷条形金属以用于诸如制造罐体或罐封之类的包装应用需要将涂层紧密地粘合于金属条。将所述金属条用于包装应用还需要涂层的表面是光滑和平滑的。所述表面应具有最少的诸如凸起或表面缺陷之类的瑕疵。金属的诸如抗拉强度、抗屈强度、延伸率。可成形性以及耐蚀性之类的机械性能也应该是最好的。所述涂层还必须是挠性的,因此,在把金属条加工成诸如罐体、罐封或其它成品之类的最终成品时,所说的涂层不会断裂或脱层。用于包装应用的涂层还要相当的薄,例如约半个密耳,并且,该涂层的厚度应基本上是均匀的。
在实施本发明时,金属条通过成对辊、后加热装置以及冷却/淬冷系统的路径在涂敷后金属条的质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体地说,在涂层被冷却至至少为涂层中聚合物的熔点或软化点以下之前,应使金属条上的涂层与辊的接触达到最少。对某些系统来说,应该在后加热之后水淬之前用空气将涂敷后的金属条冷却降至聚合物的熔点以下。这种空气冷却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淬冷时水对熔融涂层的可能的不利影响。
按本发明涂敷的铝条与按先有技术方法涂敷或层叠的金属条相比有多种优点。一个重要的优点是:所述涂层会紧密粘合或粘着于金属基层的两侧,并且,在将金属条制成诸如压延或压延及压平的罐体,罐封或者汽车装饰或仪表之类的制品时,所述涂层不会剥离或脱层。还可以按比先有技术的金属条有更少的成本来制成所说的金属条。这是因为,本发明省略了使得由先有技术层压到金属条上的薄膜成形、卷绕和展开等二次加工。
所以,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将热塑涂层涂到金属条两侧上的改进型连续过程以及一种按这种方式形成的改进型金属条。尽管已说明了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某些交替模式,但是,应该清楚,后附的权利要求包含了所有属于本发明精神之内的模式和实施例。例如,在涂层接近熔点或在熔点之上时,用一抛光的接触辊来研磨金属条上的涂层,而所说的涂敷后金属条则在后加热后且在冷却了涂层之前从前述接触辊上经过。按着本文所包含的说明,可以看出其它处理方法。

Claims (38)

1.一种用于挤压涂敷金属条以生产涂敷金属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提供约为0.007至0.014英寸(0.1778-0.356mm)厚的金属条;
将所述金属条加热至至少约400°F(204℃),但不加热得太高以致于对该金属条的预定性质产生不利影响;
将聚合物树脂挤压到上述加热后的金属条的两侧上以形成至少部分地粘合于该金属条上的涂层,该涂层具有在约0.0003英寸至0.0015英寸(0.0076-0.038mm)范围内的厚度;
将上述涂敷后的金属条加热至至少为前述树脂的玻璃转换点(glass tramsition point),但不加热得太高以致于对该金属条的预定性质产生不利影响,从而,所述树脂会粘合于前述金属条;以及
将上述涂敷后的金属条冷却至低于约104°F(40℃)以便以基本上为非晶态的方式固化所说的树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条形金属离开第一对辊之后进入第二对辊之前加热该条形金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前述金属条离开所说的第二组辊之后,将该金属条加热至至少约为所述聚合物条的玻璃转换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前述金属条离开所说的第二组辊之后,将该金属条加热至至少为所述聚合物的熔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种聚合物条中的聚合物是聚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聚合物条中的聚合物基本上都不包含溶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条是100%的聚合物材料。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前述涂敷后的条形金属快速冷却至低于约150°F(66℃)以固化所说的聚合物。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快速冷却前述涂敷后的条形金属以便以基本上为非晶态的方式固化该条形金属的两个表面上的聚合物。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合物条是与第二聚合物条相同的合成物。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合物条是与第二聚合物条不同的合成物。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条中的至少一个包含有颜料。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金属是铝合金。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聚合物条压延至约为0.0001至0.005英寸范围内的厚度。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聚合物条压延至约为0.0002至0.002英寸范围内的厚度。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条向下移动经过前述第一与第二对辊之间的辊隙。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辊的轴线基本上是水平的,所述金属条按与水平线成约30°-70°范围内的角度向下移动以进入第一对辊之间的辊隙并且按与聚合物条移进该对辊的方向成约60°至140°范围内的角度沿向下的方向离开第一对辊。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条按与水平线成约45°的角进入第一对辊,并按与水线成约45°的角离该第一对辊。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条在一基本上为平直的路径内从第一对辊移至并移过第二对辊中的辊。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辊中的辊的轴线设置在这样的平面内,该平面与所述金属条移经第二对辊的平面成约90°的角。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条基本上垂直向下地移经上述第一与第二组辊之间的辊隙。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金属条离开第二对辊之后并且在金属条上的涂层与任何辊或其它机械装置相接触之前迅速地进行所说的冷却。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冷却所述涂敷后金属条之前将其加热至至少为前述聚合物的熔点。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压延所述第一和第二聚合物条以便按约1∶1至200∶1的压延比(draw ratio)来减少它们的厚度。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延比在约10∶1至40∶1的范围内。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延比约为25∶1。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条中的一条在厚度上比另一条减少的多。
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条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高熔融粘度的树脂。
2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条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高熔融粘度的聚酯树脂与瓶装级别(bottle grade)的聚对酞酸乙二酯树脂的混合物。
3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金属包括中等硬度的厚度在约0.007至0.014范围内的铝合金。
3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金属在涂上聚合物条以前经过净化和处理。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对流涂层(conversion coating)来处理所说的金属条。
33.一种具有薄聚合物涂层的铝条,所述涂层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紧密地粘合在该铝条的两面上。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铝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条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聚合物包括高熔融粘度的聚酯。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铝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条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聚合物包括高熔融粘度的聚酯与瓶装级别的聚酯的混合物。
36.用于将聚合物涂敷到金属条两侧的设备,该设备包括:
用于对金属条进行预热的装置;
第一和第二对辊,每对辊均包括一铸塑辊和一支撑辊,它们构成了金属条和聚合物条从中移过以便将聚合物条粘合于金属条的辊隙;
至少一个挤压机;
第一和第二挤压模,它们用于挤压出厚度小于约0.030英尺的聚合物条;
用于在金属条移过上述第一和第二对辊之后对该金属条进行后加热并使聚合物条粘合到金属条两侧的装置;以及
用于在金属条被后加热之后快速冷却该金属条的装置。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用于在所述金属条移过前述第一对辊与第二对辊之间时对该金属条重新加热的装置。
38.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对辊中的支撑辊均带有可压缩材料作为该辊的外部部分。
CN95197807A 1995-04-12 1995-04-12 用于涂敷金属条的方法和设备及其制品 Expired - Lifetime CN109100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5197807A CN1091006C (zh) 1995-04-12 1995-04-12 用于涂敷金属条的方法和设备及其制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5197807A CN1091006C (zh) 1995-04-12 1995-04-12 用于涂敷金属条的方法和设备及其制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029A true CN1181029A (zh) 1998-05-06
CN1091006C CN1091006C (zh) 2002-09-18

Family

ID=5083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97807A Expired - Lifetime CN1091006C (zh) 1995-04-12 1995-04-12 用于涂敷金属条的方法和设备及其制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006C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3563A (zh) * 2011-03-02 2011-07-27 西南交通大学 无氟化学溶液沉积法动态连续制备高温超导带材设备
CN102378654A (zh) * 2009-03-26 2012-03-14 海德鲁铝业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经挤压涂敷的用于包装体的刚性带体
CN101035926B (zh) * 2004-10-07 2012-09-26 贝洱两合公司 涂覆方法
CN101203328B (zh) * 2005-06-06 2012-10-03 先进光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涂料涂布或漆涂布可卷绕金属片材的设备和方法
CN103624988A (zh) * 2012-08-29 2014-03-12 江苏凯伦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子卷材挤出复合装置
CN104350164A (zh) * 2012-05-30 2015-02-11 索拉劳尼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金属板条的连续固化或干燥的设备
CN104707537A (zh) * 2015-04-07 2015-06-17 南京迦南制药设备有限公司 干法制粒机倾斜式挤压系统
US9677166B2 (en) 2003-03-31 2017-06-13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Method for producing pieces having a modified surface
CN107078285A (zh) * 2014-09-29 2017-08-18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制造线缆型二次电池的阳极的系统
CN108725996A (zh) * 2017-04-24 2018-11-02 上海联净复合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覆铁膜生产装置和覆铁膜的生产方法
CN109789672A (zh) * 2016-05-10 2019-05-21 诺维尔里斯公司 经高温退火的层压的罐盖料
CN111791518A (zh) * 2020-07-06 2020-10-20 嘉兴市布雷塑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高耐热性户外帐篷用pvc复合材料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CN114055836A (zh) * 2021-12-08 2022-02-18 朱涛 一种铝合金用金属添加剂
CN116037387A (zh) * 2023-02-07 2023-05-02 无锡爱德旺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涂布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LU37356A1 (zh) * 1958-08-22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77166B2 (en) 2003-03-31 2017-06-13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Method for producing pieces having a modified surface
CN101035926B (zh) * 2004-10-07 2012-09-26 贝洱两合公司 涂覆方法
CN101203328B (zh) * 2005-06-06 2012-10-03 先进光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涂料涂布或漆涂布可卷绕金属片材的设备和方法
US10441969B2 (en) 2009-03-26 2019-10-15 Hydro Aluminium Deutschland Gmbh Extrusion-coated strip for rigid packagings
CN102378654B (zh) * 2009-03-26 2015-07-01 海德鲁铝业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经挤压涂敷的用于包装体的刚性带体
CN102378654A (zh) * 2009-03-26 2012-03-14 海德鲁铝业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经挤压涂敷的用于包装体的刚性带体
CN102133563A (zh) * 2011-03-02 2011-07-27 西南交通大学 无氟化学溶液沉积法动态连续制备高温超导带材设备
CN104350164A (zh) * 2012-05-30 2015-02-11 索拉劳尼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金属板条的连续固化或干燥的设备
CN103624988A (zh) * 2012-08-29 2014-03-12 江苏凯伦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子卷材挤出复合装置
CN107078285B (zh) * 2014-09-29 2020-07-24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制造线缆型二次电池的阳极的系统
CN107078285A (zh) * 2014-09-29 2017-08-18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制造线缆型二次电池的阳极的系统
CN104707537A (zh) * 2015-04-07 2015-06-17 南京迦南制药设备有限公司 干法制粒机倾斜式挤压系统
CN109789672A (zh) * 2016-05-10 2019-05-21 诺维尔里斯公司 经高温退火的层压的罐盖料
US11241871B2 (en) 2016-05-10 2022-02-08 Novelis Inc. Laminated can end stock with elevated temperature annealing
CN108725996A (zh) * 2017-04-24 2018-11-02 上海联净复合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覆铁膜生产装置和覆铁膜的生产方法
CN111791518A (zh) * 2020-07-06 2020-10-20 嘉兴市布雷塑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高耐热性户外帐篷用pvc复合材料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CN111791518B (zh) * 2020-07-06 2022-03-01 嘉兴市布雷塑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高耐热性户外帐篷用pvc复合材料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CN114055836A (zh) * 2021-12-08 2022-02-18 朱涛 一种铝合金用金属添加剂
CN116037387A (zh) * 2023-02-07 2023-05-02 无锡爱德旺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涂布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006C (zh) 2002-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58903B2 (en) Apparatus for coating metal strip
US5407702A (en) Method for coating a metal strip
CN1181029A (zh) 用于涂敷金属条的方法和设备及其制备
US7452434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rface preparation and dual polymeric layer coating of continuous-strip flat-rolled sheet metal, and coated product
CA2217349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ating a metal strip and the product thereof
AU71959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ating a metal strip and the product thereof
US7279225B2 (en) Polymer-coated metal strip and method of production
EP1023175B1 (en) Method for coating aluminum metal strip
JP7459116B2 (ja) フィルム状の基材を接着結合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それにより得られる複合体
JP3470527B2 (ja) 樹脂金属ラミネート材の製造方法
CN111328309B (zh) 生产用于3件式罐的聚合物涂覆的钢片材的方法及其用途
US20090042055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rface preparation and dual polymeric layer coating of continuous-strip flat-rolled sheet metal, and coated product
JP3470526B2 (ja) 両面樹脂被覆金属ラミネート材の製法
JP2006321237A (ja) 金属帯材を被覆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およびその製品
MXPA97007838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vering a metal strip and product of the mis
HK1008506B (zh) 金屬條塗層設備,塗層技術及塗層產品
HUT78063A (hu) Eljárás és berendezés fémcsík bevonására és az ezekkel előállított termék
JPH06126854A (ja) 機能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シートの連続製造法
US2014013442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ating reactive polymer pre-pregs
JP2001212906A (ja) 熱可塑性樹脂フィルム被覆アルミニウム板の製造方法
JPH0664061A (ja) ラミネート金属板の製造方法
JP2003275678A5 (zh)
NO320678B1 (no) Fremgangsmate for ekstruderingsbelegging av et metallband
JPH0780937A (ja) ラミネート金属板の製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5041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