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168268B - 一种飞行器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飞行器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68268B
CN118168268B CN202410504126.6A CN202410504126A CN118168268B CN 118168268 B CN118168268 B CN 118168268B CN 202410504126 A CN202410504126 A CN 202410504126A CN 118168268 B CN118168268 B CN 1181682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unit
unit
liquid storage
liquid
inf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50412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168268A (zh
Inventor
孙志传
戚家源
高赞军
詹宏波
刘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IC Jincheng Nanjing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Aircraft Systems
Original Assignee
AVIC Jincheng Nanjing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Aircraft System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IC Jincheng Nanjing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Aircraft Systems filed Critical AVIC Jincheng Nanjing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Aircraft Systems
Priority to CN20241050412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1682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8168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682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1682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682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1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air-treatment apparatus for aircraft crew or passengers, or freight space
    • B64D13/06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air-treatment apparatus for aircraft crew or passengers, or freight space the air being conditioned
    • B64D13/08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air-treatment apparatus for aircraft crew or passengers, or freight space the air being conditioned the air being heated or cool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06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for mount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compon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31/00Other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31/00Other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 F25D31/005Combined cooling and hea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飞行器制冷装置。装置包括供液组件、散热组件。供液组件的驱动单元与储液单元可拆卸连接。部分驱动单元穿透储液单元的外壁并延伸至储液单元的封闭腔室内。输液单元的进液部穿透储液单元的底壁并与储液单元连通。进液部的中心轴线与储液单元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进液部、第一输液段、第二输液段、第三输液段依次连通并沿储液单元靠近底壁的外周壁设置。驱动单元移动过程中改变储液单元分隔的两个封闭空间的体积大小。散热组件的吸热单元与降温单元连通。降温单元与第三输液段连通。这样就解决了如何满足飞行器不同飞行姿态下的散热需求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飞行器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飞行器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未来飞行器的飞行速度至少会超过5马赫且飞行高度逼近甚至超过30km。在3马赫的巡航速度下,飞行器蒙皮的表面温度会升高到360℃,当飞行速度提升至6马赫时,飞行器头部区域温度预计会达到惊人的1360℃。飞行器的高空高速飞行使得飞行器周围的空气无法成为可用的散热介质,燃油成为其飞行过程中仅有的散热介质。但是,燃油的温度可以随飞行时间增加而快速升高,无法维持机上关键电子设备的适宜工作温度区间,将会降低相关设备的运行可靠性。而选用蒸馏水作为散热介质的飞行器制冷装置,其可以利用水的蒸发吸热对飞行器的关键电子设备进行散热。
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常常需要切换飞行姿态(例如倒飞、侧飞、俯冲、爬升等),一般的以水蒸发为制冷的装置无法满足飞行器在不同飞行姿态下的散热需求,常常会因飞行器倒飞或侧飞时导致装置内的水无法控制流量,使得大量的水快速地排出机外,造成蒸馏水浪费的同时还无法有效稳定地为飞行器的关键电子设备进行散热处理。
发明内容
为解决如何满足飞行器不同飞行姿态下的散热需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飞行器制冷装置,所述飞行器制冷装置包括:
供液组件,所述供液组件包括储液单元、驱动单元、输液单元;所述储液单元内部形成封闭腔室;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储液单元的一端可拆卸连接;部分所述驱动单元穿透所述储液单元的外壁并延伸至所述储液单元的封闭腔室内,将所述储液单元的封闭腔室分隔成两个封闭空间;所述输液单元包括输液通道;所述输液通道包括进液部、第一输液段、第二输液段、第三输液段;所述进液部穿透所述储液单元远离所述驱动单元的封闭腔室的底壁,所述进液部与所述储液单元连通;所述进液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储液单元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输液段设置在所述储液单元的底壁外侧;所述第一输液段的一端与所述进液部连通,另一端朝靠近所述储液单元远离所述进液部的一侧外周壁延伸;所述第二输液段设置在所述储液单元的外周壁;所述第二输液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液段连通,另一端朝靠近所述储液单元的顶壁方向延伸;所述第三输液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输液段连通,另一端朝靠近所述储液单元的底壁方向延伸;所述驱动单元移动过程中改变所述储液单元分隔的两个封闭空间的体积大小;
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吸热单元、降温单元;所述吸热单元与所述降温单元连通;所述降温单元与所述第三输液段远离所述第二输液段的一端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飞行器制冷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供液组件还包括加热单元;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加热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吸热单元电连接;所述加热单元包括第一加热器;所述第一加热器设置在邻近所述第一输液段与所述第二输液段的连通处;部分所述第一加热器位于所述储液单元沿其中心轴线方向的投影区域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单元还包括第二加热器;所述第二加热器设置在邻近所述第二输液段与所述第三输液段的连通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液通道还包括输液缓冲腔;所述输液缓冲腔与所述第二输液段靠近所述第一输液段的一端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输液缓冲腔与所述第二输液段连通;部分所述第一加热器设置在所述输液缓冲腔的腔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第一螺杆、第二螺杆、连接部、隔液板;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螺杆驱动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储液单元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第一螺杆驱动连接;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储液单元的外壁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储液单元活动连接;所述连接部、所述隔液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储液单元的封闭腔室内;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隔液板活动连接;所述隔液板将所述储液单元的封闭腔室分隔成两个封闭空间;所述第二螺杆通过所述连接部驱动所述隔液板移动过程中改变所述储液单元分隔的两个封闭空间的体积大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螺杆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储液单元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并靠近所述进液部的中心轴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滑轮部;所述滑轮部与所述隔液板远离所述进液部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所述滑轮部与所述储液单元的内周壁滑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液单元包括第一壳体、连通部、补液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形成封闭腔室;所述隔液板将所述第一壳体的封闭腔室分隔成两个封闭空间;所述连通部与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进液部的封闭空间连通;所述隔液板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壁抵接时,所述补液部与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所述进液部的封闭空间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降温单元包括第二壳体、盘管、排出管;所述第二壳体形成内部空腔;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三输液段连通;所述盘管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空腔;所述盘管穿过所述第二壳体的壁体与所述吸热单元连通;部分所述排出管穿过所述第二壳体的壁体并朝靠近所述盘管的方向延伸;所述排出管与所述第二壳体连通;所述排出管靠近所述盘管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于另一端的横截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热单元包括换热冷板、液体泵;所述换热冷板一端与所述液体泵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盘管连通;所述液体泵与所述盘管连通。
为解决如何满足飞行器不同飞行姿态下的散热需求的问题,本发明有以下优点:
在供液组件中,驱动单元可以通过改变储液单元分隔的两个封闭空间的体积大小将冷却介质供给至输液通道内。输液通道的进液部穿透储液单元的底壁,其中心轴线与储液单元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使得储液单元在飞行器处于倾斜飞行姿态时的可存储冷却介质量增大,减少流入输液通道的冷却介质流量,避免频繁补充储液单元存储的冷却介质量。输液通道的第一输液段设置在邻近储液单元的底壁,第二输液段设置在邻近储液单元的外周壁,从而可以与储液单元形成双层壳体结构以改变冷却介质的流向并减缓其流速,使得飞行器由正常飞行姿态切换至其他飞行姿态时储液单元内的冷却介质仍需要驱动单元的驱动才可以供给至散热组件的降温单元中。第三输液段一端与第二输液段连通,另一端朝靠近储液单元的底壁方向延伸,从而可以再一次改变冷却介质的流向,进一步减缓冷却介质的流速,使得储液单元内的冷却介质难以自行通过输液通道流入降温单元中,实现不同飞行姿态下储液单元供给的冷却介质流量可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一种实施例的飞行器制冷装置示意图;
图2示出了第一种实施例的供液组件示意图;
图3示出了第二种实施例的供液组件示意图;
图4示出了第三种实施例的供液组件示意图;
图5示出了第四种实施例的供液组件示意图;
图6示出了第五种实施例的供液组件示意图;
图7示出了第六种实施例的供液组件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4实施例中的A-A剖面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3实施例中的B-B剖面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3实施例中的C-C剖面示意图;
图11示出了第一种实施例的降温单元示意图;
图12示出了第二种实施例的降温单元示意图;
图13示出了第三种实施例的降温单元示意图;
图14示出了第四种实施例的降温单元示意图;
图15示出了一种实施例的阻液盖示意图。
附图标记:01控制器;02供液组件;21储液单元;211第一壳体;212连通部;213补液部;22驱动单元;221第三壳体;222电机;223第一螺杆;224第二螺杆;225连接部;226隔液板;227滑轮部;23输液单元;231输液通道;2311进液部;2312第一输液段;2313第二输液段;2314第三输液段;2315输液缓冲腔;232第一过滤器;233第一切断阀;24加热单元;241第一加热器;242第二加热器;243第一温度计;03散热组件;31吸热单元;311换热冷板;312第二过滤器;313液体泵;314第二切断阀;32降温单元;321第二壳体;322盘管;3221第一弯曲段;3222第二弯曲段;3223第三弯曲段;323排出管;324阻液盖;325压力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若干示例性实施例来论述本公开的内容。应当理解,论述了这些实施例仅是为了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且因此实现本公开的内容,而不是暗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任何限制。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体要被解读为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的开放式术语。术语“基于”要被解读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和“一种实施例”要被解读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个实施例”要被解读为“至少一个其他实施例”。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系统、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系统、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系统、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系统、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飞行器制冷装置,如图1所示,可以包括:
供液组件02,供液组件02包括储液单元21、驱动单元22、输液单元23;储液单元21内部形成封闭腔室;驱动单元22与储液单元2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部分驱动单元22穿透储液单元21的外壁并延伸至储液单元21的封闭腔室内,将储液单元21的封闭腔室分隔成两个封闭空间;输液单元23包括输液通道231;输液通道231包括进液部2311、第一输液段2312、第二输液段2313、第三输液段2314;进液部2311穿透储液单元21远离驱动单元22的封闭腔室的底壁,进液部2311与储液单元21连通;进液部2311的中心轴线与储液单元21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第一输液段2312设置在储液单元21的底壁外侧;第一输液段2312的一端与进液部2311连通,另一端朝靠近储液单元21远离进液部2311的一侧外周壁延伸;第二输液段2313设置在储液单元21的外周壁;第二输液段2313的一端与第一输液段2312连通,另一端朝靠近储液单元21的顶壁方向延伸;第三输液段2314的一端与第二输液段2313连通,另一端朝靠近储液单元21的底壁方向延伸;驱动单元22移动过程中改变储液单元21分隔的两个封闭空间的体积大小;
散热组件03,散热组件03包括吸热单元31、降温单元32;吸热单元31与降温单元32连通;降温单元32与第三输液段2314远离第二输液段2313的一端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飞行器在高空高速飞行过程中需要切换飞行姿态,飞行姿态可以是倒飞、侧飞、俯冲等。飞行器制冷装置由于飞行器的飞行姿态变化,在重力作用的影响下,供给冷却介质的流量常常会不稳定可控,容易出现自动大量流出储液单元21的问题。为了满足不同飞行姿态下飞行器的电子设备散热需求,减少冷却介质的消耗成本,需要一种新的飞行器制冷装置。如图1所示,飞行器制冷装置可以包括供液组件02、散热组件03。供液组件02可以用于向散热组件03提供冷却介质,使得散热组件03可以对飞行器的发热部件进行散热处理。供液组件02可以包括储液单元21、驱动单元22、输液单元23。储液单元21的内部可以形成封闭腔室,便于存储冷却介质。驱动单元22可以与储液单元2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便于驱动单元22检修更换。部分驱动单元22可以穿透储液单元21的外壁并延伸至储液单元21的封闭腔室内,使得储液单元21的封闭腔室可以分隔成两个封闭空间,其中一个远离驱动单元22的封闭空间可以用于存储冷却介质。输液单元23可以包括输液通道231,输液通道231一端可以与储液单元21存储冷却介质的封闭空间连通,另一端可以与散热组件03连通。驱动单元22可以在移动过程中改变储液单元21分隔出的两个封闭空间的体积大小,从而可以将封闭空间内存储的冷却介质通过输液通道231输送至散热组件03之中,便于后续对飞行器发热部件进行散热处理。输液通道231可以包括进液部2311、第一输液段2312、第二输液段2313、第三输液段2314。如图9、图10所示,进液部2311可以穿透储液单元21远离驱动单元22的封闭腔室的底壁,使得进液部2311可以与储液单元21连通,使得冷却介质可以通过进液部2311排出。进液部2311的中心轴线可以与储液单元21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如图3所示,进液部2311可以是设置在储液单元21的底壁靠右侧),可以使得在倾斜状态下的储液单元21内自行流出的冷却介质流量减少,增加在倾斜状态下储液单元21的冷却介质存储量,避免频繁补充冷却介质。第一输液段2312可以设置在储液单元21的底壁外侧,其一端可以与进液部2311连通,另一端可以朝靠近储液单元21远离进液部2311的一侧外周壁延伸,从而使得冷却介质可以从进液部2311流入第一输液段2312。第二输液段2313可以设置在储液单元21的外周壁(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储液单元21的左侧外周壁),第二输液段2313的一端可以与第一输液段2312连通,另一端可以朝靠近储液单元21的顶壁方向延伸,从而可以改变冷却介质从第一输液段2312流入第二输液段2313时的流动方向,通过设置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可以减缓冷却介质的流速。第三输液段2314的一端可以与第二输液段2313连通,另一端可以朝靠近储液单元21的底壁方向延伸,从而可以再次改变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进一步减缓冷却介质的流速。同时,当供液组件02处于正置(如图4所示)、倒置(如图5所示)、倾斜(可以是如图6、图7所示)状态时,第二输液段2313和第三输液段2314可以避免储液单元21内的冷却介质自行流入散热组件03中,而是需要驱动单元22驱动冷却介质进行供给,从而可以控制冷却介质的流量,便于后续冷却介质在散热组件03内吸热发生相变以达到更好的换热效果。散热组件03可以包括吸热单元31、降温单元32。吸热单元31可以与降温单元32连通,从而使得与飞行器的发热部件换热后的吸热单元31可以将热量传递至降温单元32中进行散热处理。降温单元32可以与第三输液段2314远离第二输液段2313的一端连通,从而使得第三输液段2314内的冷却介质可以进入降温单元32中。降温单元32中的冷却介质可以吸收热量并发生相变,从而可以快速带走发热部件的热量,降低飞行器发热部件的温度。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输液单元23还可以包括第一过滤器232、第一切断阀233。输液通道231、第一过滤器232、第一切断阀233可以依次连通。第一过滤器232可以过滤冷却介质中的杂质,避免影响冷却介质在降温单元32中发生相变换热。第一切断阀233可以控制输液通道231与降温单元32之间的开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飞行器制冷装置还包括控制器01;供液组件02还包括加热单元24;控制器01与加热单元24电连接;控制器01与驱动单元22电连接;控制器01与吸热单元31电连接;加热单元24包括第一加热器241;第一加热器241设置在邻近第一输液段2312与第二输液段2313的连通处;部分第一加热器241位于储液单元21沿其中心轴线方向的投影区域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飞行器制冷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器01。供液组件02还可以包括加热单元24。控制器01可以分别与加热单元24、驱动单元22、吸热单元31进行电连接,从而可以合理控制加热单元24、驱动单元22、吸热单元31的开关时间,使得飞行器制冷装置可以更好地对飞行器发热部件进行散热处理。加热单元24可以包括第一加热器241,第一加热器241可以设置在邻近第一输液段2312与第二输液段2313的连通处,从而可以对冷却介质进行局部加热,避免输液通道231中的冷却介质在飞行器高空低温的环境下凝固堵塞输液通道231,还可以将冷却介质的温度加热至接近自身沸点温度,便于提高后续冷却介质在降温单元32中的相变率,提高换热效果。部分第一加热器241可以位于储液单元21沿其中心轴线方向的投影区域,使得储液单元21在倾斜状态(如图7所示)时,第一加热器241仍可以对冷却介质进行加热,维持冷却介质在合适的温度区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加热单元24还包括第二加热器242;第二加热器242设置在邻近第二输液段2313与第三输液段2314的连通处。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加热单元24还可以包括第二加热器242。第二加热器242可以设置在邻近第二输液段2313与第三输液段2314的连通处,可以进一步避免输液通道231中的冷却介质在飞行器高空低温的环境下凝固堵塞输液通道231。当储液单元21处于倒置状态时(如图5所示),冷却介质可以在第二加热器242的位置进行加热,使得冷却介质的温度可以维持在邻近沸点的温度区间内,从而可以提高冷却介质在降温单元32内的相变率以提高换热效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加热单元24还可以包括第一温度计243、第二温度计、第三温度计。第一温度计243可以检测第三输液段2314与降温单元32连通处的冷却介质温度,从而可以确保输液通道231输送的冷却介质温度邻近沸点温度,便于提高冷却介质的相变率。第二温度计可以检测第一加热器241附近的冷却介质温度,第三温度计可以检测第二加热器242附近的冷却介质温度,从而使得第一加热器241、第二加热器242可以更精准地控制加热冷却介质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输液通道231还包括输液缓冲腔2315;输液缓冲腔2315与第二输液段2313靠近第一输液段2312的一端外侧壁固定连接;输液缓冲腔2315与第二输液段2313连通;部分第一加热器241设置在输液缓冲腔2315的腔体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输液通道231还可以包括输液缓冲腔2315。输液缓冲腔2315可以与第二输液段2313靠近第一输液段2312的一端外侧壁固定连接,使得输液缓冲腔2315可以与第二输液段2313连通,从而可以更好地减缓冷却介质在输液通道231内的流速。同时,部分第一加热器241可以设置在输液缓冲腔2315的腔体内,从而使得临时存储在输液缓冲腔2315内的冷却介质可以得到加热,使得冷却介质的温度维持在邻近沸点的温度区间内,便于提高后续冷却介质在降温单元32内换热时的相变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驱动单元22包括电机222、第一螺杆223、第二螺杆224、连接部225、隔液板226;电机222与第一螺杆223驱动连接;电机222与储液单元21可拆卸连接;第二螺杆224与第一螺杆223驱动连接;第二螺杆224的一端穿过储液单元21的外壁与连接部225固定连接;第二螺杆224与储液单元21活动连接;连接部225、隔液板226分别设置在储液单元21的封闭腔室内;连接部225与隔液板226活动连接;隔液板226将储液单元21的封闭腔室分隔成两个封闭空间;第二螺杆224通过连接部225驱动隔液板226移动过程中改变储液单元21分隔的两个封闭空间的体积大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驱动单元22可以包括电机222、第一螺杆223、第二螺杆224、连接部225、隔液板226。电机222可以与第一螺杆223驱动连接,从而可以使得第一螺杆223旋转。电机222可以与储液单元21可拆卸连接,便于后期对电机222检修更换。第二螺杆224可以与第一螺杆223驱动连接,使得第一螺杆223可以带动第二螺杆224旋转,其中,第一螺杆223与第二螺杆224的旋转方向可以相反,便于后续驱动储液单元21内的冷却介质排出。第二螺杆224的一端可以穿过储液单元21的外壁与连接部225固定连接,第二螺杆224可以与储液单元21活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二螺杆224可以驱动连接部225移动。连接部225、隔液板226可以分别设置在储液单元21的封闭腔室内,连接部225可以与隔液板226活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二螺杆224可以通过连接部225驱动隔液板226移动。隔液板226将储液单元21的封闭腔室分隔成两个封闭空间,从而使得在隔液板226移动过程中可以改变储液单元21分隔的两个封闭空间的体积大小,进而可以挤压封闭空间内的冷却介质从进液部2311排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单元22还可以包括第三壳体221。第三壳体221可以与储液单元21可拆卸连接,电机222、第一螺杆223、部分第二螺杆224可以设置在第三壳体221的内部空腔中,从而可以避免外部杂质干扰驱动单元22正常工作。第二螺杆224的一端可以依次穿透第三壳体221、储液单元21的壁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螺杆224的中心轴线与储液单元21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并靠近进液部2311的中心轴线。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当第二螺杆224驱动隔液板226向下移动的过程中,隔液板226可以挤压储液单元21内的冷却介质排入输液通道231中,储液单元21远离进液部2311的一侧的压力可以大于另一侧,为了避免隔液板226发生严重倾斜导致冷却介质无法正常排出,第二螺杆224的中心轴线可以与储液单元21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并且靠近进液部2311的中心轴线,从而可以改变隔液板226与连接部225连接处的受力点,使得隔液板226挤压冷却介质时可以均匀受力,减小隔液板226的倾斜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驱动单元22还包括滑轮部227;滑轮部227与隔液板226远离进液部2311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滑轮部227与储液单元21的内周壁滑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驱动单元22还可以包括滑轮部227。滑轮部227可以与隔液板226远离进液部2311的一侧可拆卸连接,便于后续对滑轮部227检修或更换。滑轮部227可以与储液单元21的内周壁滑动连接,从而可以避免隔液板226发生倾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滑轮部227可以在隔液板226上沿周向边缘设置多个,相邻滑轮部227之间的中心轴线夹角可以为90°,使得隔液板226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受力均匀,更好地保持自身水平。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储液单元21包括第一壳体211、连通部212、补液部213;第一壳体211内部形成封闭腔室;隔液板226将第一壳体211的封闭腔室分隔成两个封闭空间;连通部212与第一壳体211远离进液部2311的封闭空间连通;隔液板226与第一壳体211的顶壁抵接时,补液部213与第一壳体211靠近进液部2311的封闭空间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储液单元21可以包括第一壳体211、连通部212、补液部213。第一壳体211的内部可以形成封闭腔室,隔液板226可以将第一壳体211的封闭腔室分隔成两个封闭空间,使得冷却介质可以存储在第一壳体211靠近进液部2311的封闭空间内。连通部212可以与第一壳体211远离进液部2311的封闭空间连通,从而可以连通第一壳体211上部的封闭空间与外部的环境大气,避免隔液板226向下移动时第一壳体211上部封闭空间处于负压状态。如图3所示,隔液板226与第一壳体211的顶壁抵接时,补液部213可以与第一壳体211靠近进液部2311的封闭空间连通,便于补充冷却介质,确保飞行器制冷装置正常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降温单元32包括第二壳体321、盘管322、排出管323;第二壳体321形成内部空腔;第二壳体321与第三输液段2314连通;盘管322设置在第二壳体321的内部空腔;盘管322穿过第二壳体321的壁体与吸热单元31连通;部分排出管323穿过第二壳体321的壁体并朝靠近盘管322的方向延伸;排出管323与第二壳体321连通;排出管323靠近盘管322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于另一端的横截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降温单元32可以包括第二壳体321、盘管322、排出管323。第二壳体321可以形成内部空腔,第二壳体321可以与第三输液段2314连通,使得冷却介质可以流入第二壳体321的内部空腔。盘管322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321的内部空腔中,使得冷却介质可以与盘管322进行换热。盘管322可以穿过第二壳体321的壁体与吸热单元31连通,从而可以将吸热单元31吸收的热量传递至第二壳体321的内部空腔中,使得冷却介质可以带走盘管322传递的热量以完成对飞行器发热部件的散热处理。排出管323可以与第二壳体321连通,使得冷却介质换热发生相变成气态后可以排出飞行器外部。如图12、图13、图14所示,部分排出管323可以穿过第二壳体321的壁体并且朝靠近盘管322的方向延伸,可以减少降温单元32处于倒置或倾斜状态时的液态冷却介质从排出管323泄漏的量,避免冷却介质的浪费。排出管323靠近盘管322一端的横截面积可以小于另一端的横截面积,可以进一步减少降温单元32处于倒置或倾斜状态时的液态冷却介质从排出管323泄漏的量,避免冷却介质的浪费。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降温单元32还可以包括阻液盖324、压力计325。阻液盖324可以内嵌在排出管323靠近盘管322的一端,从而可以更好地阻挡液态冷却介质飞溅。压力计325可以检测排出管323中的气压,便于判断冷却介质换热发生相变的情况。如图15所示,阻液盖324可以是格栅结构。如图11、图12、图13、图14所示,盘管322可以包括第一弯曲段3221、第二弯曲段3222、第三弯曲段3223。第一弯曲段3221和第三弯曲段3223的路径长度可以大于第二弯曲段3222的路径长度,并且第一弯曲段3221和第三弯曲段3223的两侧均朝靠近第二壳体321的侧壁方向延伸。这样可以使得冷却介质与盘管322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可以提高降温单元32在倒置或倾斜状态下盘管322与冷却介质之间的换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吸热单元31包括换热冷板311、液体泵313;换热冷板311一端与液体泵313连通,另一端与盘管322连通;液体泵313与盘管322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吸热单元31可以包括换热冷板311、液体泵313。换热冷板311的一端可以与液体泵313的一端连通,另一端可以与盘管322的一端连通。液体泵313的另一端可以与盘管322的另一端连通。这样使得换热冷板311中的换热介质吸收飞行器发热部件的热量后,液体泵313可以驱动换热冷板311中的换热介质在管道中流动并进入盘管322中,从而使得换热介质的热量可以通过盘管322传递至冷却介质,进而可以完成对飞行器发热部件的散热处理。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吸热单元31还可以包括第二过滤器312、第二切断阀314。换热冷板311、第二过滤器312、液体泵313、第二切断阀314、盘管322可以依次连通形成封闭回路。第二过滤器312可以过滤换热介质中的杂质。第二切断阀314可以根据自身开合程度控制吸热单元31中换热介质的流量。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公开的具体案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公开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飞行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制冷装置包括:
供液组件,所述供液组件包括储液单元、驱动单元、输液单元;所述储液单元内部形成封闭腔室;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储液单元的一端可拆卸连接;部分所述驱动单元穿透所述储液单元的外壁并延伸至所述储液单元的封闭腔室内,将所述储液单元的封闭腔室分隔成两个封闭空间;所述输液单元包括输液通道;所述输液通道包括进液部、第一输液段、第二输液段、第三输液段;所述进液部穿透所述储液单元远离所述驱动单元的封闭腔室的底壁,所述进液部与所述储液单元连通;所述进液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储液单元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输液段设置在所述储液单元的底壁外侧;所述第一输液段的一端与所述进液部连通,另一端朝靠近所述储液单元远离所述进液部的一侧外周壁延伸;所述第二输液段设置在所述储液单元的外周壁;所述第二输液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液段连通,另一端朝靠近所述储液单元的顶壁方向延伸;所述第三输液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输液段连通,另一端朝靠近所述储液单元的底壁方向延伸;所述驱动单元移动过程中改变所述储液单元分隔的两个封闭空间的体积大小;
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吸热单元、降温单元;所述吸热单元与所述降温单元连通;所述降温单元与所述第三输液段远离所述第二输液段的一端连通;
所述飞行器制冷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供液组件还包括加热单元;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加热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吸热单元电连接;所述加热单元包括第一加热器;所述第一加热器设置在邻近所述第一输液段与所述第二输液段的连通处;部分所述第一加热器位于所述储液单元沿其中心轴线方向的投影区域内;
所述加热单元还包括第二加热器;所述第二加热器设置在邻近所述第二输液段与所述第三输液段的连通处;
所述输液通道还包括输液缓冲腔;所述输液缓冲腔与所述第二输液段靠近所述第一输液段的一端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输液缓冲腔与所述第二输液段连通;部分所述第一加热器设置在所述输液缓冲腔的腔体内;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第一螺杆、第二螺杆、连接部、隔液板;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螺杆驱动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储液单元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第一螺杆驱动连接;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储液单元的外壁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储液单元活动连接;所述连接部、所述隔液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储液单元的封闭腔室内;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隔液板活动连接;所述隔液板将所述储液单元的封闭腔室分隔成两个封闭空间;所述第二螺杆通过所述连接部驱动所述隔液板移动过程中改变所述储液单元分隔的两个封闭空间的体积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行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螺杆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储液单元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并靠近所述进液部的中心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飞行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滑轮部;所述滑轮部与所述隔液板远离所述进液部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所述滑轮部与所述储液单元的内周壁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飞行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液单元包括第一壳体、连通部、补液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形成封闭腔室;所述隔液板将所述第一壳体的封闭腔室分隔成两个封闭空间;所述连通部与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进液部的封闭空间连通;所述隔液板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壁抵接时,所述补液部与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所述进液部的封闭空间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飞行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温单元包括第二壳体、盘管、排出管;所述第二壳体形成内部空腔;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三输液段连通;所述盘管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空腔;所述盘管穿过所述第二壳体的壁体与所述吸热单元连通;部分所述排出管穿过所述第二壳体的壁体并朝靠近所述盘管的方向延伸;所述排出管与所述第二壳体连通;所述排出管靠近所述盘管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于另一端的横截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飞行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热单元包括换热冷板、液体泵;所述换热冷板一端与所述液体泵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盘管连通;所述液体泵与所述盘管连通。
CN202410504126.6A 2024-04-25 2024-04-25 一种飞行器制冷装置 Active CN1181682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504126.6A CN118168268B (zh) 2024-04-25 2024-04-25 一种飞行器制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504126.6A CN118168268B (zh) 2024-04-25 2024-04-25 一种飞行器制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68268A CN118168268A (zh) 2024-06-11
CN118168268B true CN118168268B (zh) 2024-07-05

Family

ID=91353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504126.6A Active CN118168268B (zh) 2024-04-25 2024-04-25 一种飞行器制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6826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87588A (zh) * 2023-09-01 2023-10-1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 一种飞行器相变温控系统
CN117308420A (zh) * 2023-11-29 2023-12-29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 一种飞行器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39814A1 (de) * 2009-09-02 2011-03-10 Airbus Operations Gmbh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Kühlen mindestens einer Wärme erzeugenden Einrichtung in einem Flugzeug
CN217881582U (zh) * 2022-08-19 2022-11-22 如果科技有限公司 车载式液氢汽化机构及车辆
CN219806967U (zh) * 2022-09-27 2023-10-10 空间液金技术研究(昆山)有限公司 飞行器辅助动力单元散热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87588A (zh) * 2023-09-01 2023-10-1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 一种飞行器相变温控系统
CN117308420A (zh) * 2023-11-29 2023-12-29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 一种飞行器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68268A (zh) 2024-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177547B1 (en) Ice making assemblies for making clear ice
CN1545002B (zh) 电子机器用冷却系统
CA2670838C (en) Modular ice storage for uninterruptible chilled water
JP3961844B2 (ja) 冷却液タンク
CN108666699B (zh) 车辆电池的温度控制装置、具有这种温度控制装置的车辆以及用于控制车辆电池温度的方法
CN118168268B (zh) 一种飞行器制冷装置
CN111886460A (zh) 制冰机及制作和收获冰的方法
CN112984954A (zh) 制冷组件、液冷装置及体外诊断设备
US20160107558A1 (en) Beverage holder for vehicles
CN107654381B (zh) 自冷却真空泵系统
CN110273728A (zh) 一种内燃机
GB2406636A (en) A constant temperature coolant circulating apparatus with a main tank located within a sub tank
CN217057102U (zh) 行星减速机的油冷却装置
CN109177501B (zh) 一种供墨系统
CN216845215U (zh) 一种冷水机用蒸发桶
JPH11512990A (ja) 自動車用蓄熱装置
CN210832309U (zh) 一种除湿机
CN210769326U (zh) 一种控制冷冻油油量的容器结构及其压缩机
CN218287167U (zh) 一种数码印花设备的墨水降温组件
KR930004386B1 (ko) 흡수 냉동기
CN109958521B (zh) 一种汽车电子节温器总成
CN209207673U (zh) 一种滚刀模切机用电机散热装置
EP3904813A1 (en) Loop-type heat pipe and transporter
CN217995502U (zh) 一种炒锅机导热油储纳罐的冷却回流装置
CN116480602B (zh) 具有定时自动多点补充润滑油功能的防爆离心式冷水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