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174983B - 一种环网通信的输出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网通信的输出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74983B
CN118174983B CN202410283129.1A CN202410283129A CN118174983B CN 118174983 B CN118174983 B CN 118174983B CN 202410283129 A CN202410283129 A CN 202410283129A CN 118174983 B CN118174983 B CN 1181749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diode
operational amplifier
cathode
a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831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174983A (zh
Inventor
陈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Xiangneng Intelligent Power Distribu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Xiangneng Intelligent Power Distribu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Xiangneng Intelligent Power Distribu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Xiangneng Intelligent Power Distribu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8312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1749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81749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749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1749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749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2Loop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2Loop networks
    • H04L12/437Ring fault isol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网通信的输出电路,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阻一端和第二电阻一端连接,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子,第二电阻另一端和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一MOS管的漏极和第三电阻一端连接,第四电阻一端和电源连接,第五电阻一端和第四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同相端连接在第一MOS管的漏极和第三电阻之间,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连接在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之间;本发明能在电缆损毁时由损毁位置的上游节点进行自动检测并开启补环,并在损毁位置的下游节点完成自动补环,可在任两个节点设备间的电缆损毁时都能够完成整个环网的补环操作以防止因电缆损毁导致环网通信受损。

Description

一种环网通信的输出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网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网通信的输出电路。
背景技术
各节点通过物理连接的方式组成环网,其目的是使任一台节点设备上发送的通信信号都能够被环网内其余节点设备接收以保证其信号传输的效率及可靠性,其组网方式简单可灵活应用在各个领域,但现有的环网通信在电缆损毁时无法进行自动补环且无法在任两个节点设备间的电缆损毁时完成整个环网的补环操作,无法防止因电缆损毁导致的环网通信受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网通信的输出电路,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连接端子、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一MOS管,所述第一电阻一端和第二电阻一端连接,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子,第二电阻另一端和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一MOS管的漏极和第三电阻一端连接,第四电阻一端和电源连接,第五电阻一端和第四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同相端连接在第一MOS管的漏极和第三电阻之间,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连接在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之间,第一电阻、第三电阻、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三运算放大器、第四运算放大器、第一电容,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六电阻一端和电源连接,第七电阻一端和第六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在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之间,第八电阻一端和电源连接,第九电阻一端和第八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同相端连接在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之间,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连接在第八电阻和第九电阻之间,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和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在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六电阻、第七电阻之间;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同相端连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和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之间,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连接在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之间,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和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一电容一端连接,第十电阻一端连接在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一电容之间,第四运算放大器的同相端连接在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第一电容、第十电阻之间,第四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连接在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之间,第四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和第十一电阻一端连接,第七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二MOS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五运算放大器、第二连接端子、第三连接端子,所述第十二电阻一端和电源连接,第十三电阻一端和第十二电阻另一端连接,第十四电阻一端和电源连接,第十五电阻一端和第十四电阻另一端连接,第十六电阻一端连接在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之间,第二MOS管的漏极和第十六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源极和第十七电阻一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栅极和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五运算放大器的同相端连接在第十二电阻和第十三电阻之间,第五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连接在第十四电阻和第十五电阻之间,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五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间设置有第三连接端子,第五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和第五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五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和第五二极管的阳极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端子,第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在第十二电阻和第十三电阻之间,第六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在第五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五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之间,第六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在第一MOS管的栅极和第二MOS管的栅极之间,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在第四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和第十一电阻之间,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在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之间,第七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在第四二极管阳极、第四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第十一电阻之间,第七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在第八电阻和第九电阻之间,第十三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七电阻的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第六运算放大器、第八二极管、第九二极管、第十八电阻、第三MOS管、第四连接端子,所述第八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九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八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九二极管的阳极之间设置有第四连接端子,第八二极管的阴极和第六运算放大器的同相端连接,第九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连接,第十八电阻一端连接在第六运算放大器的同相端和第八二极管的阴极之间,第六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连接在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之间,第六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和第三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三MOS管的漏极连接在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第一电容、第十电阻之间,第十八电阻另一端、第三MOS管的源极和接地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四MOS管、第十发光二极管,所述第十九电阻一端和电源连接,第二十电阻一端和第十九电阻另一端连接,第四MOS管的漏极连接在第十九电阻和第二十电阻之间,第四MOS管的栅极连接在第六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和第三MOS管的栅极之间,第四MOS管的源极和第二十一电阻一端连接,第十发光二极管一端和第二十一电阻另一端连接,第十八电阻、第十发光二极管的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二十二电阻,所述第二十二电阻一端连接在第一MOS管的栅极、第二MOS管的栅极、第六二极管的阴极之间,第二十二电阻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二十三电阻,所述第二十三电阻一端连接在第三MOS管的栅极和第六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之间,第二十三电阻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能在电缆损毁时由损毁位置的上游节点进行自动检测并开启补环,并在损毁位置的下游节点完成自动补环,可在任两个节点设备间的电缆损毁时都能够完成整个环网的补环操作以防止因电缆损毁导致环网通信受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环网通信的输出电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参阅附图1,一种环网通信的输出电路,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连接端子P1、第一运算放大器U1、第一MOS管Q1,第一电阻R1一端和第二电阻R2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子P1,第二电阻R2另一端和第一MOS管Q1的源极连接,第一MOS管Q1的漏极和第三电阻R3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一端和电源连接,第五电阻R5一端和第四电阻R4另一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端连接在第一MOS管Q1的漏极和第三电阻R3之间,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端连接在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之间,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
在此实施例中,环网由多组通信节点设备环形连接,环网通信具有两组通信信号的输送通道,每个节点设备具备两组信号输入端及信号输出端,两组通信信号的输送方向按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设置,在环网通信运转正常时由主输送通道进行信号输送,通过此链路可以使环中所有节点都能够同步信息,当节点设备任一信号输入端获得信号反馈时,信号同步反馈到当前设备的控制单元的第一连接端子P1上,第一连接端子P1获得信号反馈时,信号一路经第一电阻R1到接地端回路,另一路经第二电阻R2、第一MOS管Q1的源极、第一MOS管Q1的漏极、第三电阻R3到接地端回路,第一MOS管Q1的漏极和第三电阻R3间信号反馈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端,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间信号反馈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端,第一运算放大器U1输出。
参阅附图1,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二运算放大器U2、第三运算放大器U3、第四运算放大器U4、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阳极和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连接,第六电阻R6一端和电源连接,第七电阻R7一端和第六电阻R6另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在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之间,第八电阻R8一端和电源连接,第九电阻R9一端和第八电阻R8另一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端连接在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之间,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端连接在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之间,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在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之间。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同相端连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之间,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反相端连接在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之间,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和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和第一电容C1一端连接,第十电阻R10一端连接在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和第一电容C1之间,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同相端连接在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一电容C1、第十电阻R10之间,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反相端连接在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之间,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输出端和第十一电阻R11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
在此实施例中,当因节点间的连接电缆损毁导致下游节点设备信号输入端无法获得当前节点设备信号输出端的信号反馈时,信号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间信号反馈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端,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间信号反馈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端,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信号经第一二极管D1反馈到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之间,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间信号幅值上升,第二运算放大器U2输出,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信号经第二二极管D2反馈到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之间使第二运算放大器U2常态输出,同时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之间反馈到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同相端,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间信号反馈到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反相端,第三运算放大器U3输出,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信号经第三二极管D3、第十电阻R10到接地端回路,第一电容C1电位上升,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间信号反馈到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反相端,当第一电容C1电位上升一定幅值时,第四运算放大器U4输出,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输出端信号经第十一电阻R11到接地端回路,以此在电缆损毁时导致下游设备在设置响应时间内无法接收通信信号时能够及时开启备用输送通道并进行补环操作,响应时间可通过调整第一电容C1电容值进行设置。
参阅附图1,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还包括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二MOS管Q2、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五运算放大器U5、第二连接端子P2、第三连接端子P3,第十二电阻R12一端和电源连接,第十三电阻R13一端和第十二电阻R12另一端连接,第十四电阻R14一端和电源连接,第十五电阻R15一端和第十四电阻R14另一端连接,第十六电阻R16一端连接在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之间,第二MOS管Q2的漏极和第十六电阻R16另一端连接,第二MOS管Q2的源极和第十七电阻R17一端连接,第二MOS管Q2的栅极和第一MOS管Q1的栅极连接,第五运算放大器U5的同相端连接在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之间,第五运算放大器U5的反相端连接在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五电阻R15之间,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五运算放大器U5的反相端间设置有第三连接端子P3,第五运算放大器U5的输出端和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第五运算放大器U5的输出端和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端子P2,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在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之间,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在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和第五运算放大器U5的输出端之间,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在第一MOS管Q1的栅极和第二MOS管Q2的栅极之间,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在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输出端和第十一电阻R11之间,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在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之间,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在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输出端、第十一电阻R11之间,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在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之间,第十三电阻R13、第十五电阻R15、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
在此实施例中,考虑到当电缆损毁时,损毁位置两端节点无法进行信号传输,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间信号反馈到第五运算放大器U5的同相端,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五电阻R15间信号反馈到第五运算放大器U5的反相端,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输出端和第十一电阻R11间信号经第七二极管D7反馈到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之间,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间信号幅值上升,第二运算放大器U2截止,同时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输出端和第十一电阻R11间信号经第四二极管D4反馈到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之间,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间信号幅值上升,第五运算放大器U5输出,第五运算放大器U5的输出端信号经第六二极管D6反馈到第一MOS管Q1的栅极和第二MOS管Q2的栅极,第一MOS管Q1的栅极和第一MOS管Q1的源极间压差高于导通阈值,第一MOS管Q1截止,第二MOS管Q2的栅极和第二MOS管Q2的源极间压差高于导通阈值,第二MOS管Q2导通,第一连接端子P1端信号经第十六电阻R16、第二MOS管Q2的漏极、第二MOS管Q2的源极、第十七电阻R17到接地端连接,第二十二电阻R22用于泄放第一MOS管Q1的栅极、第二MOS管Q2的栅极的寄生电容,同时第五运算放大器U5的输出端信号经第五二极管D5反馈到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之间,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间信号幅值上升,第五运算放大器U5常态输出,第五运算放大器U5的输出端信号经第二连接端子P2反馈到当前节点设备,使其节点设备的主通道信号输入端接收到的信号反馈到当前节点设备备用通道的信号输入端,并通过备用通道的信号输出端反馈到上游节点备用通道的信号输入端,以此使电缆损毁点的上游节点设备开启备用通道并进行补环,补环后通信信号经备用通道进行信号输送,当信号输送到电缆损毁点的下游节点设备时,信号反馈到电缆损毁点的下游节点设备的控制单元的第一连接端子P1上使其对应的控制单元上的第一电容C1电位上升且其上升一定幅值后,第五运算放大器U5输出,第五运算放大器U5输出端信号经第二连接端子P2反馈到其对应的节点设备,电缆损毁点的下游节点设备通过第二连接端子P2获得信号反馈时开启备用通道以对电缆损毁点的下游节点设备的传输环路进行补环,以此在任两个节点设备间的电缆损毁时能够完成整个环网的补环操作,当损毁的电缆重新连接后,人工控制节点设备进行复位,节点设备的复位信号经第三连接端子P3反馈到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五电阻R15之间,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五电阻R15间信号幅值上升,第五运算放大器U5截止,节点设备恢复初始状态。
参阅附图1,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还包括第六运算放大器U6、第八二极管D8、第九二极管D9、第十八电阻R18、第三MOS管Q3、第四连接端子P4,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和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连接,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和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之间设置有第四连接端子P4,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和第六运算放大器U6的同相端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端连接,第十八电阻R18一端连接在第六运算放大器U6的同相端和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之间,第六运算放大器U6的反相端连接在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之间,第六运算放大器U6的输出端和第三MOS管Q3的栅极连接,第三MOS管Q3的漏极连接在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一电容C1、第十电阻R10之间,第十八电阻R18另一端、第三MOS管Q3的源极和接地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还包括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第四MOS管Q4、第十发光二极管D10,第十九电阻R19一端和电源连接,第二十电阻R20一端和第十九电阻R19另一端连接,第四MOS管Q4的漏极连接在第十九电阻R19和第二十电阻R20之间,第四MOS管Q4的栅极连接在第六运算放大器U6的输出端和第三MOS管Q3的栅极之间,第四MOS管Q4的源极和第二十一电阻R21一端连接,第十发光二极管D10一端和第二十一电阻R21另一端连接,第十八电阻R18、第十发光二极管D10的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二电阻R22一端连接在第一MOS管Q1的栅极、第二MOS管Q2的栅极、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之间,第二十二电阻R22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三电阻R23一端连接在第三MOS管Q3的栅极和第六运算放大器U6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十三电阻R23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
在此实施例中,电缆未损毁使环网内节点间通信信号输送正常时,下游节点设备获得上游节点设备通信信号反馈时,信号同步反馈到第四连接端子P4,第四连接端子P4获得信号时信号经第九二极管D9反馈到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之间,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间信号幅值上升,第二运算放大器U2截止,同时信号经第八二极管D8反馈到第六运算放大器U6同相端,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间信号反馈到第六运算放大器U6的反相端,第十八电阻R18为第六运算放大器U6的同相端下拉电阻,第六运算放大器U6的同相端获得信号反馈时,第六运算放大器U6输出,第六运算放大器U6的输出端信号反馈到第三MOS管Q3的栅极,第三MOS管Q3的栅极和第三MOS管Q3的源极间压差高于导通阈值,第三MOS管Q3导通,第三二极管D3和第一电容C1间信号经第三MOS管Q3的漏极、第三MOS管Q3的源极到接地端回路,以此重置当前节点设备的响应时间,同时第六运算放大器U6的输出端信号同步反馈到第四MOS管Q4的栅极,第二十三电阻R23用于泄放第三MOS管Q3的栅极、第四MOS管Q4的栅极的寄生电容,第四MOS管Q4的栅极和第四MOS管Q4的源极间压差高于导通阈值,第十九电阻R19和第二十电阻R20间信号经第四MOS管Q4的漏极、第四MOS管Q4的源极、第二十一电阻R21、第十发光二极管D10到接地端回路,第十发光二极管D10导通,第十发光二极管D10导通表为节点间信号输送状态正常的指示信号灯。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5)

1.一种环网通信的输出电路,包括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连接端子、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一MOS管,所述第一电阻一端和第二电阻一端连接,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子,第二电阻另一端和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一MOS管的漏极和第三电阻一端连接,第四电阻一端和电源连接,第五电阻一端和第四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同相端连接在第一MOS管的漏极和第三电阻之间,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连接在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之间,第一电阻、第三电阻、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三运算放大器、第四运算放大器、第一电容,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六电阻一端和电源连接,第七电阻一端和第六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在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之间,第八电阻一端和电源连接,第九电阻一端和第八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同相端连接在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之间,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连接在第八电阻和第九电阻之间,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和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在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六电阻、第七电阻之间;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同相端连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和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之间,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连接在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之间,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和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一电容一端连接,第十电阻一端连接在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一电容之间,第四运算放大器的同相端连接在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第一电容、第十电阻之间,第四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连接在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之间,第四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和第十一电阻一端连接,第七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二MOS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五运算放大器、第二连接端子、第三连接端子,所述第十二电阻一端和电源连接,第十三电阻一端和第十二电阻另一端连接,第十四电阻一端和电源连接,第十五电阻一端和第十四电阻另一端连接,第十六电阻一端连接在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之间,第二MOS管的漏极和第十六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源极和第十七电阻一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栅极和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五运算放大器的同相端连接在第十二电阻和第十三电阻之间,第五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连接在第十四电阻和第十五电阻之间,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五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间设置有第三连接端子,第五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和第五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五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和第五二极管的阳极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端子,第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在第十二电阻和第十三电阻之间,第六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在第五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五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之间,第六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在第一MOS管的栅极和第二MOS管的栅极之间,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在第四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和第十一电阻之间,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在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之间,第七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在第四二极管阳极、第四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第十一电阻之间,第七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在第八电阻和第九电阻之间,第十三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七电阻的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当节点设备任一信号输入端获得信号反馈时,信号同步反馈到当前设备的控制单元的第一连接端子上,第五运算放大器输出端信号经第二连接端子反馈到其对应的节点设备,节点设备的复位信号经第三连接端子反馈到第十四电阻和第十五电阻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网通信的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第六运算放大器、第八二极管、第九二极管、第十八电阻、第三MOS管、第四连接端子,所述第八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九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八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九二极管的阳极之间设置有第四连接端子,第八二极管的阴极和第六运算放大器的同相端连接,第九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连接,第十八电阻一端连接在第六运算放大器的同相端和第八二极管的阴极之间,第六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连接在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之间,第六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和第三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三MOS管的漏极连接在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第一电容、第十电阻之间,第十八电阻另一端、第三MOS管的源极和接地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环网通信的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四MOS管、第十发光二极管,所述第十九电阻一端和电源连接,第二十电阻一端和第十九电阻另一端连接,第四MOS管的漏极连接在第十九电阻和第二十电阻之间,第四MOS管的栅极连接在第六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和第三MOS管的栅极之间,第四MOS管的源极和第二十一电阻一端连接,第十发光二极管一端和第二十一电阻另一端连接,第十八电阻、第十发光二极管的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网通信的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二十二电阻,所述第二十二电阻一端连接在第一MOS管的栅极、第二MOS管的栅极、第六二极管的阴极之间,第二十二电阻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环网通信的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二十三电阻,所述第二十三电阻一端连接在第三MOS管的栅极和第六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之间,第二十三电阻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
CN202410283129.1A 2024-03-13 2024-03-13 一种环网通信的输出电路 Active CN1181749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83129.1A CN118174983B (zh) 2024-03-13 2024-03-13 一种环网通信的输出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83129.1A CN118174983B (zh) 2024-03-13 2024-03-13 一种环网通信的输出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74983A CN118174983A (zh) 2024-06-11
CN118174983B true CN118174983B (zh) 2024-08-02

Family

ID=91346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83129.1A Active CN118174983B (zh) 2024-03-13 2024-03-13 一种环网通信的输出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74983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0558A (zh) * 2014-11-12 2015-03-11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基于电网保护装置的环网物理链路自愈装置
CN116633793A (zh) * 2023-06-25 2023-08-2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网通讯系统的补环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9702685D0 (sv) * 1997-07-11 1997-07-1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Self-healing ring network and a method for fault detection and rectifying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0558A (zh) * 2014-11-12 2015-03-11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基于电网保护装置的环网物理链路自愈装置
CN116633793A (zh) * 2023-06-25 2023-08-2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网通讯系统的补环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74983A (zh) 2024-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3166895A1 (zh) 一种无源射频识别上电复位电路及无源射频识别标签
CN107069953A (zh) 一种基于电源总线信息的监测系统
CN109462388A (zh) GaN HEMT控制电路
CN107395243A (zh) 一种单线通讯电路
CN118174983B (zh) 一种环网通信的输出电路
CN105610125B (zh) 网络设备过热保护电路
CN205335844U (zh) 一种冗余电源备份控制系统
CN117269851B (zh) 一种端子插接检测装置
CN213402972U (zh) 一种电平转换电路及用电设备
CN117666411B (zh) 一种石材切割控制系统
CN117978934B (zh) 一种补光同步信号电路及其电子设备
CN221994002U (zh) 一种自供电低功耗式开关量输入遥测装置
CN211183409U (zh) 一种有源以太网防雷电路
CN208539909U (zh) 光纤信号接收电路
CN215773087U (zh) 低压开关柜消防联动智能控制装置
CN213068992U (zh) 一种高效的多通道隔离的电流环采集电路
CN216056964U (zh) 一种通讯隔离电路以及蓄电池检测系统
CN109471825B (zh) 一种Mbus接口控制电路
CN101697564B (zh) 网络通信终端设备实现致命故障信号产生功能的电路结构
CN222954034U (zh) Can通讯电路及can通讯设备
CN108683514A (zh) 一种供电电路及供电装置
CN118092255B (zh) 一种总线的分布式控制系统
CN211880078U (zh) 短路保护电路、电源适配器和电子设备
CN221509126U (zh) 一种双进单出主副电源的防串流电路
CN219420370U (zh) 电源切换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