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51804B - 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351804B CN110351804B CN201910523813.1A CN201910523813A CN110351804B CN 110351804 B CN110351804 B CN 110351804B CN 201910523813 A CN201910523813 A CN 201910523813A CN 110351804 B CN110351804 B CN 11035180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twork
- communication
- access
- entity
- network ent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6—Resource reserv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2—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resource information of target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4—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vehicles and infrastructures, e.g. vehicle-to-cloud [V2C] or vehicle-to-home [V2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2—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04W36/083—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wherein at least one of the access points is a moving nod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04W36/14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 H04W36/1443—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between licensed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该通信方法包括:第一网络的核心网实体与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进行通信协商,以获取所述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向处于所述第一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分配的通信资源池,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网络共用接入网;将所述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分配的所述通信资源池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在移动至所述第二网络中后采用所述通信资源池中的通信资源进行通信。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保证终端设备在网络切换过程中的通信连续性,有利于提高终端设备的通信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终端设备获取通信资源的方式主要包括调度模式及资源池模式,如果终端设备始终处于同一个网络的覆盖范围内,那么可以在该网络范围内方便地获取到通信资源。但是如果终端设备在不同的网络之间进行移动,比如V2X(vehicle to Everything,车辆对外界)终端从4G网络移动至5G网络,那么如何能够保证终端设备通信的连续性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终端设备在网络切换过程中的通信连续性,有利于提高终端设备的通信效率。
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第一网络的核心网实体与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进行通信协商,以获取所述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向处于所述第一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分配的通信资源池,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网络共用接入网;将所述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分配的所述通信资源池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在移动至所述第二网络中后采用所述通信资源池中的通信资源进行通信。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确定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与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之间是否允许进行跨无线接入技术的资源控制,所述第三网络与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不相同;若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与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之间允许进行跨无线接入技术的资源控制,则在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三网络移动至所述第四网络时,通过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获取终端设备的通信能力;若所述通信能力表示所述终端设备仅支持第三网络的网络模式,则在所述终端设备移动至第四网络内时,通过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实体分配的通信资源池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实体分配的通信资源池与所述第四网络的网络实体分配的通信资源池不相同;若所述通信能力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第三网络及第四网络的网络模式,则在所述终端设备移动至第四网络内时,保持所述第三网络的资源配置信息,直至获取到所述第四网络的网络实体分配的通信资源。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在终端设备从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的过程中,检测所述终端设备所连接的接入网实体是否发生变化,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网络共用接入网;若所述终端设备所连接的接入网实体未发生变化,则继续通过所述接入网实体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若所述终端设备所连接的接入网实体发生变化,则由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源接入网实体将资源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目标接入网实体,以使所述目标接入网实体根据所述资源配置信息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协商单元,用于第一网络的核心网实体与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进行通信协商,以获取所述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向处于所述第一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分配的通信资源池,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网络共用接入网;配置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分配的所述通信资源池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在移动至所述第二网络中后采用所述通信资源池中的通信资源进行通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通信协商单元配置为:与多个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进行通信协商,以分别获取各个所述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向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通信资源池。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通信协商单元配置为: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运动轨迹;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运动轨迹预测所述终端设备将要移动到的目标第二网络;与所述目标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进行通信协商,以获取所述目标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向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通信资源池。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包括共用接入网的EPC网络和5GC网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与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之间是否允许进行跨无线接入技术的资源控制,所述第三网络与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不相同;调度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与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之间允许进行跨无线接入技术的资源控制的情况下,若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三网络移动至所述第四网络,则通过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调度单元还配置为:若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与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之间不能进行跨无线接入技术的资源控制,则在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三网络移动至所述第四网络时,控制所述终端设备释放掉所述第三网络的通信资源,以由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重新向所述终端设备分配通信资源。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用于在通过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之前,获取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配置的通信资源;所述调度单元通过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的过程包括:通过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调度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配置的通信资源进行通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在通过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之后,向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发送切换指令,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在接入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后,由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确定单元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与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进行通信协商,以确定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与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之间是否允许进行跨无线接入技术的资源控制;或通过所述第三网络的核心网实体与所述第四网络的核心网实体进行通信协商,以确定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与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之间是否允许进行跨无线接入技术的资源控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第三网络和所述第四网络包括具有不同接入网的EPC网络和5GC网络;或者所述第三网络和所述第四网络包括接入网不同的5GC网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终端设备的通信能力;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通信能力表示所述终端设备仅支持第三网络的网络模式的情况下,若所述终端设备移动至第四网络内,则通过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实体分配的通信资源池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实体分配的通信资源池与所述第四网络的网络实体分配的通信资源池不相同;并用于在所述通信能力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第三网络及第四网络的网络模式的情况下,若所述终端设备移动至第四网络内,则保持所述第三网络的资源配置信息,直至获取到所述第四网络的网络实体分配的通信资源。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检测单元,用于在终端设备从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的过程中,检测所述终端设备所连接的接入网实体是否发生变化,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网络共用接入网;调度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所连接的接入网实体未发生变化时,继续通过所述接入网实体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并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所连接的接入网实体发生变化时,由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源接入网实体将资源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目标接入网实体,以使所述目标接入网实体根据所述资源配置信息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通信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通信方法。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网络的核心网实体通过与共用接入网的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进行通信协商,以获取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向处于第一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分配的通信资源池,进而将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分配的通信资源池配置给终端设备,使得在终端设备移动至第二网络之前,可以预先向终端设备分配通信资源池,以在终端设备移动至第二网络中后可以直接采用该通信资源池中的通信资源进行通信,进而可以保证终端设备在网络切换过程中的通信连续性,有利于提高终端设备的通信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与接入网不相同的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之间允许进行跨无线接入技术的资源控制的情况下,若终端设备从第三网络移动至第四网络,则通过该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对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使得能够在网络侧支持跨无线接入技术的资源控制的情况下,保证终端设备在网络切换过程中的通信连续性,进而有利于提高终端设备的通信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获取终端设备的通信能力,以在终端设备仅支持第三网络的网络模式的情况下,若终端设备移动至第四网络内,则通过第三网络的网络实体分配的通信资源池进行通信,使得终端设备在网络切换过程中,能够通过原有网络的通信资源池进行通信,进而能够保证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连续性,同时也能够实现不同网络制式的终端设备在同一网络中的共存。此外,若终端设备支持第三网络及第四网络的网络模式,则通过在终端设备移动至第四网络内时,保持第三网络的资源配置信息,直至获取到第四网络的网络实体分配的通信资源,同样使得终端设备在网络切换过程中,能够保证通信的连续性,进而有利于提高终端设备的通信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终端设备从第一网络切换至共用接入网的第二网络的过程中,若终端设备所连接的接入网实体未发生变化,则继续通过该接入网实体对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使得终端设备在网络切换过程中,能够通过同一个接入网实体进行资源调度,进而能够保证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连续性。此外,若终端设备所连接的接入网实体发生变化,通过由终端设备连接的源接入网实体将资源配置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连接的目标接入网实体,使得能够通过该目标接入网实体对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同样能够实现在网络切换过程中的通信连续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一种示例性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可以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一种示例性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可以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一种示例性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12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申请的各方面。
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操作/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一种示例性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系统架构可以包括车辆通信终端101、共用接入网的两个网络,这两个网络的核心网分别是核心网1和核心网2。
应该理解,图1中所示的车辆通信终端101和网络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车辆通信终端101和网络。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当车辆通信终端101处于核心网1的覆盖范围内时(即通过接入网与核心网1交互时),核心网1中的核心网实体可以与核心网2中的核心网实体进行通信协商,以获取核心网2中的核心网实体向车辆通信终端101分配的通信资源池。然后核心网1中的核心网实体可以通过接入网将核心网2中的核心网实体分配的通信资源池配置给车辆通信终端101,以使车辆通信终端101在移动至核心网2的覆盖范围内之后采用该通信资源池中的通信资源进行通信。可见,该实施例基于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车辆通信终端101可以采用资源池模式进行通信。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车辆通信终端101也可以基于调度模式获取到通信资源。具体地,接入网可以在车辆通信终端101从核心网1的覆盖范围内切换至核心网2的覆盖范围内的过程中,检测车辆通信终端101所连接的接入网实体是否发生变化。如果车辆通信终端101所连接的接入网实体未发生变化,则继续通过车辆通信终端101所连接的接入网实体对车辆通信终端101进行资源调度;如果车辆通信终端101所连接的接入网实体发生变化,则由车辆通信终端101连接的源接入网实体(源接入网实体即车辆通信终端101处于核心网1时所连接的接入网实体)将资源配置信息发送至车辆通信终端101连接的目标接入网实体(目标接入网实体即车辆通信终端101切换至核心网2之后所连接的接入网实体),以使该目标接入网实体根据该资源配置信息对车辆通信终端101进行资源调度。可见,该实施例基于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车辆通信终端101可以采用调度模式进行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中的接入网可以是E-UTRA(Evolved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演进的UMTS陆面无线接入),核心网1与核心网2可以是EPC(Evolved Packet Core,演进的分组核心网)和5GC(5G Core,5G核心网)。比如若核心网1是EPC,那么核心网2是5GC;若核心网1是5GC,那么核心网2是EPC。
图2示出了可以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一种示例性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该系统架构可以包括车辆通信终端201、接入网202、接入网203,以及与接入网202和接入网203连接的核心网。
应该理解,图2中所示的车辆通信终端201和网络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车辆通信终端201和网络。
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系统架构中的核心网可以是5GC。接入网202与接入网203可以是E-UTRA与NR(New Radio,新空口)。比如若接入网202是E-UTRA,那么接入网203是NR;若接入网202是NR,那么接入网203是E-UTRA。
作为图2的一种变形性的系统架构,如图3所示,接入网202和接入网203连接的核心网也可以不相同,比如接入网202连接的核心网为核心网1,接入网203连接的核心网为核心网2。
需要说明的是,图3所示的系统架构中的接入网202与接入网203可以是E-UTRA与NR。比如若接入网202是E-UTRA,那么接入网203是NR;若接入网202是NR,那么接入网203是E-UTRA。若接入网202是E-UTRA、接入网203是NR,那么核心网1可以是EPC,核心网2可以是5GC;若接入网202是NR、接入网203是E-UTRA,那么核心网1可以是5GC,核心网2可以是EPC。
基于图2或图3所示的系统架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当车辆通信终端201处于接入网202的覆盖范围内时,接入网202可以确定接入网202中的接入网实体与接入网203中的接入网实体之间是否允许进行跨无线接入技术的资源控制。如果接入网202中的接入网实体与接入网203中的接入网实体之间允许进行跨无线接入技术的资源控制,则在车辆通信终端201从接入网202的覆盖范围移动至接入网203的覆盖范围内时,可以继续通过接入网202内的接入网实体对车辆通信终端201进行资源调度。可见,该实施例基于图2或图3所示的系统架构,车辆通信终端201可以采用调度模式进行通信。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图2或图3所示的系统架构,车辆通信终端201也可以基于资源池模式获取到通信资源。具体地,车辆通信终端201可以根据自身的通信能力确定所支持的网络模式,如果车辆通信终端201仅支持接入网202的网络模式,则在车辆通信终端201移动至接入网203内时,可以继续通过接入网202中的网络实体分配的通信资源池进行通信;如果车辆通信终端201支持接入网202和接入网203的网络模式,则在车辆通信终端201移动至接入网204内时,保持接入网203的资源配置信息,直至获取到接入网204中的网络实体分配的通信资源。可见,该实施例基于图2或图3所示的系统架构,车辆通信终端201可以采用资源池模式进行通信。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实现细节进行详细阐述: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通信方法可以由第一网络的核心网实体来执行。参照图4所示,该通信方法至少包括步骤S410至步骤S420,详细介绍如下:
在步骤S410中,第一网络的核心网实体与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进行通信协商,以获取所述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向处于所述第一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分配的通信资源池,其中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网络共用接入网。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可以与多个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进行通信协商,以分别获取各个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向终端设备分配的通信资源池。比如,第一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可以先确定周边存在的所有第二网络,然后与周边存在的各个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进行通信协商,以获取到各个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向终端设备分配的通信资源池。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可以获取终端设备的运动轨迹,然后根据终端设备的运动轨迹预测终端设备将要移动到的目标第二网络,进而与目标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进行通信协商,以获取目标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向终端设备分配的通信资源池。比如,若第一网络周边存在第二网络1、第二网络2和第二网络3,假设第一网络的核心网实体根据终端设备的运动轨迹确定终端设备将要移动到第二网络2,那么可以将第二网络2作为目标第二网络,然后第一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可以与该目标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进行通信协商,以获取目标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向终端设备分配的通信资源池,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核心网实体之间的通信次数,进而有利于提高通信效率。
继续参照图4所示,在步骤S420中,将所述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分配的所述通信资源池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在移动至所述第二网络中后采用所述通信资源池中的通信资源进行通信。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移动至第二网络中后采用通信资源池中的通信资源进行通信可以是从通信资源池中选择用于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是基于前述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即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是接入网相同,但核心网不同的网络。比如,若第一网络是4G网络,那么第一网络的核心网是EPC,第一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可以是CF(Control Function,控制功能),第二网络可以是5G网络,那么第二网络的核心网是5GC,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可以是PCF(Policy Control Function,策略控制功能)。类似地,若第一网络是5G网络,那么第二网络可以是4G网络。具体地,图4所示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在终端设备从采用E-UTRA的EPC网络移动至采用E-UTRA的5GC网络的场景中,或者也可以应用在终端设备从采用E-UTRA的5GC网络移动至采用E-UTRA的EPC网络的场景中,终端设备可以是V2X终端。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通信方法可以由接入网实体来执行,比如可以是第一网络的接入网实体。参照图5所示,该通信方法至少包括步骤S510至步骤S530,详细介绍如下:
在步骤S510中,在终端设备从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的过程中,检测所述终端设备所连接的接入网实体是否发生变化,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网络共用接入网。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若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共用接入网,则终端设备从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的过程中,终端设备所连接的接入网实体可以是同一个接入网实体,也可以是不同的接入网实体。
在步骤S520中,若所述终端设备所连接的接入网实体未发生变化,则继续通过所述接入网实体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若终端设备从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的过程中,终端设备所连接的接入网实体未发生变化,则可以通过该接入网实体对终端设备进行连续的调度过程,即虽然核心网可能发生变化,但是终端设备可能还连接至同一接入网的接入网实体(如基站)。
在步骤S530中,若所述终端设备所连接的接入网实体发生变化,则由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源接入网实体将资源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目标接入网实体,以使所述目标接入网实体根据所述资源配置信息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若终端设备从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的过程中,终端设备所连接的接入网实体发生了变化,那么由于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共用接入网,因此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都支持相同的无线资源,进而可以由源接入网实体将资源配置信息发送给目标接入网实体,以便于目标接入网实体根据资源配置信息对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比如若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共用的接入网是E-UTRA,那么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都支持E-UTRA radio resources,进而源接入网实体(如基站)可以将PC5资源配置信息作为切换上下文传递到目标接入网实体,如果目标接入网实体判断能够进行连续的资源调度,则可以通知终端设备,进而对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
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是基于前述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即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是接入网相同,但核心网不同的网络。比如,若第一网络是4G网络,那么第二网络可以是5G网络;若第一网络是5G网络,那么第二网络可以是4G网络。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的接入网可以是E-UTRA,第一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与第二网络的接入网实体都可以是基站。具体地,图5所示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在终端设备从采用E-UTRA的EPC网络移动至采用E-UTRA的5GC网络的场景中,或者也可以应用在终端设备从采用E-UTRA的5GC网络移动至采用E-UTRA的EPC网络的场景中,终端设备可以是V2X终端。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通信方法可以由接入网实体来执行,比如可以是第一网络的接入网实体。参照图6所示,该通信方法至少包括步骤S610至步骤S620,详细介绍如下:
在步骤S610中,确定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与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之间是否允许进行跨无线接入技术的资源控制,所述第三网络与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不相同。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若第三网络与第四网络的接入网不相同,那么第三网络与第四网络的核心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比如第三网络与第四网络可以是采用E-UTRA的EPC网络和采用NR的5GC网络,或者可以是采用E-UTRA的5GC网络和采用NR的5GC网络。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与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进行通信协商,以确定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与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之间是否允许进行跨无线接入技术的资源控制。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第三网络的核心网实体与第四网络的核心网实体进行通信协商,以确定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与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之间是否允许进行跨无线接入技术的资源控制。
在步骤S620中,若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与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之间允许进行跨无线接入技术的资源控制,则在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三网络移动至所述第四网络时,通过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通过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对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之前,还可以获取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配置的通信资源。比如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与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事先通过协商获取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配置的通信资源。进而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对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时可以是调度终端设备使用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配置的通信资源进行通信。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通过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对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之后,还可以向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发送切换指令,以使终端设备在接入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后,由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对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果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与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之间不能进行跨无线接入技术的资源控制,则在终端设备从第三网络移动至第四网络时,可以控制终端设备释放掉第三网络的通信资源,以由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重新向终端设备分配通信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图6所示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是基于前述图2或图3所示的系统架构,即第三网络与第四网络是接入网相同,但核心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的网络。具体地,图6所示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在终端设备从采用E-UTRA的EPC网络移动至采用NR的5GC网络的场景中,或者也可以应用在终端设备从采用E-UTRA的5GC网络移动至采用NR的5GC网络的场景中,或者也可以应用在终端设备从采用NR的5GC网络移动至采用E-UTRA的EPC网络的场景中,或者也可以应用在终端设备从采用采用NR的5GC网络移动至E-UTRA的5GC网络的场景中,终端设备可以是V2X终端。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通信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来执行。参照图7所示,该通信方法至少包括步骤S710至步骤S730,详细介绍如下:
在步骤S710中,获取终端设备的通信能力。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通信能力可以是终端设备是单模终端还是双模终端,即终端设备是否能够同时支持第三网络及第四网络的网络制式。
在步骤S720中,若所述通信能力表示所述终端设备仅支持第三网络的网络模式,则在所述终端设备移动至第四网络内时,通过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实体分配的通信资源池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实体分配的通信资源池与所述第四网络的网络实体分配的通信资源池不相同。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果终端设备仅支持第三网络的网络模式,那么在终端设备移动至第四网络内时,通过第三网络的网络实体分配的通信资源池进行通信,一方面能够保证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连续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实现不同网络制式的终端设备在同一网络中的共存。
在步骤S730中,若所述通信能力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第三网络及第四网络的网络模式,则在所述终端设备移动至第四网络内时,保持所述第三网络的资源配置信息,直至获取到所述第四网络的网络实体分配的通信资源。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获取到的第四网络的网络实体分配的通信资源可以是第四网络的网络实体动态分配的,也可以是预配置的。其中第四网络的网络实体可以是接入网实体,也可以是核心网实体。
需要说明的是:图7所示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是基于前述图2或图3所示的系统架构,即第三网络与第四网络是接入网相同,但核心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的网络。具体地,图7所示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在终端设备从采用E-UTRA的EPC网络移动至采用NR的5GC网络的场景中,或者也可以应用在终端设备从采用E-UTRA的5GC网络移动至采用NR的5GC网络的场景中,或者也可以应用在终端设备从采用NR的5GC网络移动至采用E-UTRA的EPC网络的场景中,或者也可以应用在终端设备从采用采用NR的5GC网络移动至E-UTRA的5GC网络的场景中,终端设备可以是V2X终端。
以下介绍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上述的通信方法的实施例。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框图。
参照图8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800,包括:通信协商单元802和配置单元804。
其中,通信协商单元802用于第一网络的核心网实体与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进行通信协商,以获取所述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向处于所述第一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分配的通信资源池,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网络共用接入网;配置单元804用于将所述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分配的所述通信资源池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在移动至所述第二网络中后采用所述通信资源池中的通信资源进行通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信协商单元802配置为:与多个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进行通信协商,以分别获取各个所述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向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通信资源池。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信协商单元802配置为: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运动轨迹;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运动轨迹预测所述终端设备将要移动到的目标第二网络;与所述目标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进行通信协商,以获取所述目标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向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通信资源池。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包括共用接入网的EPC网络和5GC网络。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框图。
参照图9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900,包括:确定单元902和调度单元904。
其中,确定单元902用于确定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与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之间是否允许进行跨无线接入技术的资源控制,所述第三网络与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不相同;调度单元904用于在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与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之间允许进行跨无线接入技术的资源控制的情况下,若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三网络移动至所述第四网络,则通过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调度单元904还配置为:若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与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之间不能进行跨无线接入技术的资源控制,则在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三网络移动至所述第四网络时,控制所述终端设备释放掉所述第三网络的通信资源,以由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重新向所述终端设备分配通信资源。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通信装置900还包括:获取单元,用于在通过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之前,获取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配置的通信资源;调度单元904通过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的过程包括:通过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调度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配置的通信资源进行通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通信装置900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在通过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之后,向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发送切换指令,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在接入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后,由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单元902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与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进行通信协商,以确定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与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之间是否允许进行跨无线接入技术的资源控制;或通过所述第三网络的核心网实体与所述第四网络的核心网实体进行通信协商,以确定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与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之间是否允许进行跨无线接入技术的资源控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网络和所述第四网络包括具有不同接入网的EPC网络和5GC网络;或者所述第三网络和所述第四网络包括接入网不同的5GC网络。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框图。
参照图10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00,包括:获取单元1002和处理单元1004。
其中,获取单元1002用于获取终端设备的通信能力;处理单元1004用于在所述通信能力表示所述终端设备仅支持第三网络的网络模式的情况下,若所述终端设备移动至第四网络内,则通过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实体分配的通信资源池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实体分配的通信资源池与所述第四网络的网络实体分配的通信资源池不相同;并用于在所述通信能力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第三网络及第四网络的网络模式的情况下,若所述终端设备移动至第四网络内,则保持所述第三网络的资源配置信息,直至获取到所述第四网络的网络实体分配的通信资源。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框图。
参照图11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100,包括:检测单元1102和调度单元1104。
其中,检测单元1102用于在终端设备从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的过程中,检测所述终端设备所连接的接入网实体是否发生变化,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网络共用接入网;调度单元1104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所连接的接入网实体未发生变化时,继续通过所述接入网实体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并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所连接的接入网实体发生变化时,由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源接入网实体将资源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目标接入网实体,以使所述目标接入网实体根据所述资源配置信息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
图12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12示出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1200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2所示,计算机系统12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12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12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12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12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例如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在RAM 1203中,还存储有系统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1201、ROM 1202以及RAM 1203通过总线12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接口1205也连接至总线12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12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12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12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1208;以及包括诸如LAN(Local AreaNetwork,局域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1209。通信部分12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12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1205。可拆卸介质12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12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1208。
特别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12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12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12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系统中限定的各种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计算机程序。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计算机程序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其中,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作为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触控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施方式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9)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络的核心网实体与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进行通信协商,以获取所述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向处于所述第一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分配的通信资源池,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网络共用接入网,所述通信资源池是通信资源的集合;
将所述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分配的所述通信资源池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在移动至所述第二网络中后采用所述通信资源池中的通信资源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与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进行通信协商,以获取所述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向处于所述第一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分配的通信资源池,包括:
与多个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进行通信协商,以分别获取各个所述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向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通信资源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与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进行通信协商,以获取所述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向处于所述第一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分配的通信资源池,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运动轨迹;
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运动轨迹预测所述终端设备将要移动到的目标第二网络;
与所述目标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进行通信协商,以获取所述目标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向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通信资源池。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包括共用接入网的EPC网络和5GC网络。
5.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与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之间是否允许进行跨无线接入技术的资源控制,所述第三网络与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不相同;
若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与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之间允许进行跨无线接入技术的资源控制,则在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三网络移动至所述第四网络时,通过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与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之间不能进行跨无线接入技术的资源控制,则在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三网络移动至所述第四网络时,控制所述终端设备释放掉所述第三网络的通信资源,以由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重新向所述终端设备分配通信资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之前,还包括:获取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配置的通信资源;
通过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包括:通过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调度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配置的通信资源进行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之后,还包括:
向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发送切换指令,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在接入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后,由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与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之间是否允许进行跨无线接入技术的资源控制,包括:
通过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与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进行通信协商,以确定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与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之间是否允许进行跨无线接入技术的资源控制;或
通过所述第三网络的核心网实体与所述第四网络的核心网实体进行通信协商,以确定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与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之间是否允许进行跨无线接入技术的资源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网络和所述第四网络包括具有不同接入网的EPC网络和5GC网络;或者
所述第三网络和所述第四网络包括接入网不同的5GC网络。
11.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网络和所述第四网络包括具有不同接入网的EPC网络和5GC网络;或者
所述第三网络和所述第四网络包括接入网不同的5GC网络。
12.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终端设备的通信能力;
若所述通信能力表示所述终端设备仅支持第三网络的网络模式,则在所述终端设备移动至第四网络内时,通过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实体分配的通信资源池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实体分配的通信资源池与所述第四网络的网络实体分配的通信资源池不相同,所述通信资源池是通信资源的集合;
若所述通信能力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第三网络及第四网络的网络模式,则在所述终端设备移动至第四网络内时,保持所述第三网络的资源配置信息,直至获取到所述第四网络的网络实体分配的通信资源。
13.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终端设备从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的过程中,检测所述终端设备所连接的接入网实体是否发生变化,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网络共用接入网;
若所述终端设备所连接的接入网实体未发生变化,则继续通过所述接入网实体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
若所述终端设备所连接的接入网实体发生变化,则由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源接入网实体将资源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目标接入网实体,以使所述目标接入网实体根据所述资源配置信息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
1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协商单元,用于第一网络的核心网实体与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进行通信协商,以获取所述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向处于所述第一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分配的通信资源池,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网络共用接入网,所述通信资源池是通信资源的集合;
配置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分配的所述通信资源池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在移动至所述第二网络中后采用所述通信资源池中的通信资源进行通信。
1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与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之间是否允许进行跨无线接入技术的资源控制,所述第三网络与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不相同;
调度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与所述第四网络的接入网实体之间允许进行跨无线接入技术的资源控制的情况下,若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三网络移动至所述第四网络,则通过所述第三网络的接入网实体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
1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终端设备的通信能力;
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通信能力表示所述终端设备仅支持第三网络的网络模式的情况下,若所述终端设备移动至第四网络内,则通过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实体分配的通信资源池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实体分配的通信资源池与所述第四网络的网络实体分配的通信资源池不相同,所述通信资源池是通信资源的集合;并用于在所述通信能力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第三网络及第四网络的网络模式的情况下,若所述终端设备移动至第四网络内,则保持所述第三网络的资源配置信息,直至获取到所述第四网络的网络实体分配的通信资源。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在终端设备从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的过程中,检测所述终端设备所连接的接入网实体是否发生变化,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与所述第二网络共用接入网;
调度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所连接的接入网实体未发生变化时,继续通过所述接入网实体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并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所连接的接入网实体发生变化时,由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源接入网实体将资源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目标接入网实体,以使所述目标接入网实体根据所述资源配置信息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调度。
18.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或实现如权利要求5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或实现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方法;或实现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方法。
1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或实现如权利要求5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或实现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方法;或实现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2111605032.0A CN114531714B (zh) | 2019-06-17 | 2019-06-17 | 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201910523813.1A CN110351804B (zh) | 2019-06-17 | 2019-06-17 | 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
| JP2021553354A JP7297915B2 (ja) | 2019-06-17 | 2020-06-05 | 通信方法、装置、コンピュータ読取可能な媒体及び電子機器 |
| EP20826463.0A EP3986054A4 (en) | 2019-06-17 | 2020-06-05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KR1020217029383A KR102714898B1 (ko) | 2019-06-17 | 2020-06-05 |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및 컴퓨터-판독가능 매체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
| PCT/CN2020/094485 WO2020253549A1 (zh) | 2019-06-17 | 2020-06-05 | 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
| US17/463,646 US12101792B2 (en) | 2019-06-17 | 2021-09-01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JP2023098028A JP7639060B2 (ja) | 2019-06-17 | 2023-06-14 | 通信方法、装置、コンピュータ読取可能な媒体及び電子機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1910523813.1A CN110351804B (zh) | 2019-06-17 | 2019-06-17 | 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2111605032.0A Division CN114531714B (zh) | 2019-06-17 | 2019-06-17 | 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10351804A CN110351804A (zh) | 2019-10-18 |
| CN110351804B true CN110351804B (zh) | 2021-11-12 |
Family
ID=68182170
Family Applications (2)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1910523813.1A Active CN110351804B (zh) | 2019-06-17 | 2019-06-17 | 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202111605032.0A Active CN114531714B (zh) | 2019-06-17 | 2019-06-17 | 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2111605032.0A Active CN114531714B (zh) | 2019-06-17 | 2019-06-17 | 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6)
| Country | Link |
|---|---|
| US (1) | US12101792B2 (zh) |
| EP (1) | EP3986054A4 (zh) |
| JP (2) | JP7297915B2 (zh) |
| KR (1) | KR102714898B1 (zh) |
| CN (2) | CN110351804B (zh) |
| WO (1) | WO202025354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10351804B (zh) * | 2019-06-17 | 2021-11-12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13810989B (zh) * | 2020-06-12 | 2023-10-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12312435B (zh) * | 2020-11-02 | 2023-06-23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接入网设备连接数据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5)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7734573A (zh) * | 2016-08-12 | 2018-02-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切换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 |
| CN108632921A (zh) * | 2017-03-23 | 2018-10-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核心网切换方法及装置 |
| CN109076405A (zh) * | 2016-05-13 | 2018-12-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异制式小区间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9309947A (zh) * | 2017-07-26 | 2019-02-0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指示终端接入核心网、接入核心网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
| CN109804667A (zh) * | 2016-08-10 | 2019-05-24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无线接入网节点、无线终端及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5)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US5327577A (en) * | 1988-06-14 | 1994-07-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 Handover method for mobile radio system |
| GB2343330A (en) * | 1998-10-29 | 2000-05-03 | Fujitsu Ltd | Soft handoff method using a backup link |
| US7212821B2 (en) * | 2003-12-05 | 2007-05-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andoffs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JP4302578B2 (ja) * | 2004-06-01 | 2009-07-2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 KR20060032541A (ko) * | 2004-10-12 | 2006-04-1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네트워크 서브 시스템간 하드 핸드오프 시스템 및 그방법 |
| KR101203845B1 (ko) * | 2005-07-05 | 2012-11-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단말의 자원 관리가 가능한 매개체 무관 핸드오버를위한 메시지 송수신방법 |
| CN100550766C (zh) * | 2006-01-24 | 2009-10-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预定任务执行方法和管理任务执行方法、及其终端设备 |
| TWM341358U (en) * | 2006-09-18 | 2008-09-21 | Interdigital Tech Corp | Wireless transmit/receive unit, mobile user and mobile node |
| CN101355793B (zh) * | 2007-07-27 | 2011-08-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识别用户设备的方法和装置及临时标识传递和分配方法 |
| CN101635962B (zh) * | 2008-07-24 | 2012-01-0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用户设备切换时获取承载状况的方法和mme |
| CN101686518A (zh) * | 2008-09-26 | 2010-03-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跨网切换方法和系统及接入网设备 |
| CN102164389B (zh) * | 2010-02-24 | 2018-01-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终端的系统间切换方法及装置 |
| US20140010202A1 (en) * | 2010-08-04 | 2014-01-09 | Portugal Telecom Inovacao S.A. | Managing link layer resources for media independent handover |
| CN108200620B (zh) * | 2011-08-12 | 2021-04-20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无线电台、无线电终端、用于无线电台的方法以及用于无线电终端的方法 |
| CN103491600A (zh) * | 2012-06-13 | 2014-01-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用户设备功能模块的状态控制、状态配置方法及装置 |
| CN103517454A (zh) * | 2012-06-27 | 2014-01-15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增强信令连接释放指示处理方法 |
| WO2014161161A1 (zh) * | 2013-04-02 | 2014-10-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不同无线接入网的切换方法及装置、系统 |
| CN103327529B (zh) * | 2013-05-27 | 2016-01-27 | 北京邮电大学 | 针对移动通信网络的OpenFlow协议架构及业务分片处理方法 |
| US9706553B2 (en) * | 2014-04-08 | 2017-07-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shared multioperator LTE service in unlicensed frequency bands |
| WO2015182111A1 (en) | 2014-05-30 | 2015-12-03 | Nec Corporation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dicated core network |
| CN105519024A (zh) * | 2014-06-23 | 2016-04-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接入承载子流组合rfc的配置指示方法及装置 |
| KR20160092389A (ko) * | 2015-01-27 | 2016-08-04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이동통신 단말의 이동경로에 기반한 기지국에서의 핸드오버 제어 방법 |
| CN104837120B (zh) * | 2015-04-02 | 2018-10-19 | 四川大学 | 一种集群rnti的分配方法和调度机或者核心网 |
| US10652795B2 (en) * | 2015-04-21 | 2020-05-12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Small cell mobility with dual/multi connectivity |
| CN106937347B (zh) * | 2015-12-29 | 2020-01-31 |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跨集群核心网的组呼切换方法及系统 |
| WO2017155361A1 (ko) * | 2016-03-11 | 2017-09-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V2x 통신을 위한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
| US10904703B2 (en) * | 2016-05-13 | 2021-01-2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of in-vehicle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EP3457807B1 (en) * | 2016-07-20 | 2020-09-09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Terminal device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data |
| JP6723506B2 (ja) * | 2016-08-09 | 2020-07-15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 V2xメッセージ送信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
| CN108781396B (zh) * | 2016-08-10 | 2021-04-13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无线电终端、核心网络节点及其方法 |
| CN108024314B (zh) * | 2016-11-03 | 2021-07-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选择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
| US10972913B2 (en) * | 2016-12-23 | 2021-04-0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performing V2X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
| CA3049317C (en) * | 2017-01-05 | 2022-12-06 | Nec Corporation | Radio access network node, radio terminal, and method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a therefor |
| US10524166B2 (en) * | 2017-01-09 | 2019-12-3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interworking betwee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of |
| KR102117098B1 (ko) * | 2017-01-12 | 2020-06-02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이종 네트워크 핸드오버 제어 방법 및 그 장치 |
| EP3361777B1 (en) * | 2017-02-09 | 2022-02-09 | HTC Corporatio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evolved long-term evolution network |
| US11039495B2 (en) * | 2017-03-20 | 2021-06-1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interlayer interaction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 CN108632928B (zh) * | 2017-03-24 | 2020-08-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核心网的方法及装置 |
| US10582432B2 (en) * | 2017-05-04 | 2020-03-03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Communications for network slicing using resource status information |
| CN109257780B (zh) * | 2017-07-14 | 2021-06-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 |
| CN109792396B (zh) * | 2017-09-26 | 2020-04-2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切换网络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JP7036415B2 (ja) | 2017-10-10 | 2022-03-15 | 日本電気通信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 無線基地局装置、移動局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US11356840B2 (en) * | 2017-10-17 | 2022-06-07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Suspending services in a core network |
| CN111345065B (zh) | 2017-11-16 | 2024-11-2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WO2019165463A1 (en) * | 2018-02-26 | 2019-08-29 | Sinclair Broadcast Group, Inc. | A next generation multi-channel-tenant virtualized broadcast platform and 5g convergence |
| US11147112B2 (en) * | 2018-03-09 | 2021-10-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V2X mode 3 operation based on eNB tunneling |
| KR20190108252A (ko) * | 2018-03-14 | 2019-09-2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베어러를 설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US10575358B2 (en) * | 2018-03-23 | 2020-02-25 |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networking with future generation network |
| JP6918742B2 (ja) * | 2018-05-11 | 2021-08-1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UE(User Equipment) |
| RU2763449C1 (ru) * | 2018-06-04 | 2021-12-29 |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 Индикатор базовой сети и обработка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
| WO2020047808A1 (zh) * | 2018-09-06 | 2020-03-1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系统信息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
| CN109862622B (zh) * | 2019-01-16 | 2021-02-2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上报能力信息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14073032A (zh) * | 2019-05-08 | 2022-02-18 | 诺基亚通信公司 | 多载波动态频谱共享下的无线电接入技术间负载均衡 |
| CN110087271A (zh) * | 2019-05-24 | 2019-08-02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 |
| CN110351804B (zh) * | 2019-06-17 | 2021-11-12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
-
2019
- 2019-06-17 CN CN201910523813.1A patent/CN110351804B/zh active Active
- 2019-06-17 CN CN202111605032.0A patent/CN114531714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6-05 WO PCT/CN2020/094485 patent/WO2020253549A1/zh not_active Ceased
- 2020-06-05 EP EP20826463.0A patent/EP3986054A4/en active Pending
- 2020-06-05 KR KR1020217029383A patent/KR102714898B1/ko active Active
- 2020-06-05 JP JP2021553354A patent/JP7297915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9-01 US US17/463,646 patent/US12101792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6-14 JP JP2023098028A patent/JP7639060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9076405A (zh) * | 2016-05-13 | 2018-12-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异制式小区间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9804667A (zh) * | 2016-08-10 | 2019-05-24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无线接入网节点、无线终端及其方法 |
| CN107734573A (zh) * | 2016-08-12 | 2018-02-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切换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 |
| CN108632921A (zh) * | 2017-03-23 | 2018-10-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核心网切换方法及装置 |
| CN109309947A (zh) * | 2017-07-26 | 2019-02-0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指示终端接入核心网、接入核心网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
Non-Patent Citations (3)
| Title |
|---|
| CATT.Clarification of the Scope for LTE connectivity to 5G-CN.《3GPP TSG RAN WG2 Meeting #103bis R2-1814480》.2018, * |
| Discussion on inter-system intra-RAT handove;Huawei;《3GPP TSG-RAN WG3 #95bis R3-171241》;20170324;全文 * |
| Inter-system mobility cases;Huawei;《3GPP TSG-RAN WG3 AH R3-170229》;20170111;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JP2023112020A (ja) | 2023-08-10 |
| JP7639060B2 (ja) | 2025-03-04 |
| KR102714898B1 (ko) | 2024-10-11 |
| WO2020253549A1 (zh) | 2020-12-24 |
| EP3986054A1 (en) | 2022-04-20 |
| US12101792B2 (en) | 2024-09-24 |
| US20210400657A1 (en) | 2021-12-23 |
| JP2022524133A (ja) | 2022-04-27 |
| JP7297915B2 (ja) | 2023-06-26 |
| KR20210126692A (ko) | 2021-10-20 |
| EP3986054A4 (en) | 2022-12-07 |
| CN110351804A (zh) | 2019-10-18 |
| CN114531714A (zh) | 2022-05-24 |
| CN114531714B (zh) | 2025-03-14 |
Similar Documents
|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 CN115484659B (zh) | 网络接入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 |
| CN110062426B (zh) | 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 |
| CN109040322B (zh) | 车辆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 |
| JP7639060B2 (ja) | 通信方法、装置、コンピュータ読取可能な媒体及び電子機器 | |
| CN110831074B (zh) | 一种直连通信的方法、amf、接入网功能实体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 US10624022B2 (en) |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AN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for | |
| CN111800761B (zh) | 车辆通信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 |
| CN112242921A (zh) | 用于无线网络中的共享网络切片实例的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 |
| CN112418389A (zh)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 CN111506426B (zh) | 内存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 CN111625326A (zh) | 任务管线执行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 JP2020088980A (ja) | 制御装置 | |
| CN116828617A (zh) | Tbs的确定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存储介质 | |
| CN113473366B (zh) | 基站间距确定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 |
| US20250150411A1 (en) |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 |
| US20240196382A1 (en) | Resource negotiation method | |
| CN116325551B (zh) | 用于建立通信链路的设备、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
| CN111736976B (zh) | 任务处理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和介质 | |
| US20230309074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irtualized domain proxy control | |
| CN112445219B (zh) | 用于控制无人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 |
| WO2025209856A1 (en) | Fractional measurement gaps | |
| WO2025210296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ractional measurement gaps | |
| WO2025209857A1 (en) | Fractional measurement gaps | |
| WO2024028809A1 (en) |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 |
| WO2024032605A1 (zh) |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终端、服务基站及介质 |
Legal Events
|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GR01 | Patent grant |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