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72859B - Ap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Ap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72859B CN110572859B CN201910936064.5A CN201910936064A CN110572859B CN 110572859 B CN110572859 B CN 110572859B CN 201910936064 A CN201910936064 A CN 201910936064A CN 110572859 B CN110572859 B CN 11057285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rrently connected
- packet loss
- loss rate
- aps
- thresho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58—Transmission of hand-off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e.g.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04W36/0088—Scheduling hand-off measur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P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用于实现AP切换。该方法通过获取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平均网络延迟值和丢包率,当平均网络延迟值或丢包率大于对应的第一阈值时,说明当前连接的AP的网络质量较差,不符合使用要求,需要切换AP,为了保证通信质量,在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中,确定目标AP,切换到目标AP。因为其他AP中的目标AP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当前连接的AP的接收信号强度,因此切换后的AP符合使用要求,从而实现了AP切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AP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和智能家居设备的普及,2.4G频段网络越来越拥挤,网络性能下降,频谱资源被利用到极限。而与2.4G频段网络相比,5G频段网络的优势明显,能够提供更大的宽带以及更快速的响应。
每种频段的网络都会部署相应数量的无线访问点(Wireless Access Point,AP),而智能终端在被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存在AP的切换。而现有技术中并没有相应的AP切换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AP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用以实现AP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AP切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网络质量参数,其中,所述网络质量参数包括网络延迟值和丢包率;
判断所述平均网络延迟值或丢包率是否大于对应的第一阈值;
若是,在所述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目标AP中,确定目标AP,切换到所述目标AP。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网络质量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其他AP的数量是否大于设定数量阈值;
若是,则进行获取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网络质量参数的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网络质量参数包括:
通过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向预先保存的IP对应的设备发送设定数量的数据包;
根据所述IP的设备返回的数据包,确定所述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网络质量参数。
进一步地,若所述平均网络延迟值或丢包率大于对应的第一阈值,但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其他AP中、不存在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丢包率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丢包率对应的第一阈值;
若是,切换到所述已保存密码的其他AP中接收信号强度最大的AP。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丢包率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则保持当前连接的AP不变。
进一步地,所述在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中,确定目标AP包括:
在所述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中,将接收信号强度值最大的AP确定为目标AP,或;
在所述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中,任意选择一个AP作为目标AP。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平均网络延迟值和所述丢包率均小于对应的第一阈值,则保持当前连接的AP不变。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AP切换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网络质量参数,其中,所述网络质量参数包括平均网络延迟值和丢包率;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平均网络延迟值或丢包率是否大于对应的第一阈值;
切换模块,用于若所述平均网络延迟值或丢包率大于对应的第一阈值,在所述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中,确定目标AP,切换到所述目标AP。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其他AP的数量是否大于设定数量阈值;若是,则触发获取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通过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向预先保存的IP对应的设备发送设定数量的数据包;根据所述IP的设备返回的数据包,确定所述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网络质量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若所述平均网络延迟值或丢包率大于对应的第一阈值,但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其他AP中、不存在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时,判断所述丢包率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丢包率对应的第一阈值;
所述切换模块,还用于所述丢包率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切换到所述已保存密码的其他AP中接收信号强度最大的AP。
进一步地,所述切换模块,还用于若所述丢包率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则保持当前连接的AP不变。
进一步地,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中,将接收信号强度值最大的AP确定为目标AP,或;在所述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中,任意选择一个AP作为目标AP。
进一步地,所述切换模块,还用于若所述平均网络延迟值和所述丢包率均小于对应的第一阈值,则保持当前连接的AP不变。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AP切换方法中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上述AP切换方法时实现中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平均网络延迟值和丢包率,当平均网络延迟值或丢包率大于对应的第一阈值时,说明当前连接的AP的网络质量较差,不符合使用要求,需要切换AP,为了保证通信质量,在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中,确定目标AP,切换到目标AP。因为其他AP中的目标AP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当前连接的AP的接收信号强度,因此切换后的AP符合使用要求,从而实现了AP切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AP切换过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AP切换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一种AP切换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8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实现AP切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AP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实施例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AP切换过程示意图,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网络质量参数,其中,所述网络质量参数包括平均网络延迟值和丢包率。
其中,AP是一类可以使智能终端通过WI-FI、蓝牙等连接到互联网的设备,其功能是把有线网络转化为无线网络,AP连接着有线网络,在智能终端与有线网络之间起中继的作用,具体可以是无线路由器、交换机等接入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AP切换方法应用于智能终端,智能终端通过AP连接到互联网,使得用户可以使用互联网上的资源,该智能终端具体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具有连接无线网络功能的设备。
在进行切换之前,智能终端需要判断当前连接的AP的网络质量是否符合使用要求,因此需要获取当前连接的AP的网络质量参数,具体的,网络质量参数包括平均网络延迟值和丢包率。
其中,网络延迟的定义是指数据在传输介质中传输所用的时间,即从数据开始进入网络到开始离开网络之间的时间,该平均网络延迟值是在当前连接的网络中设定数量的数据包在传输介质中传输所需要的平均时间,丢包率是指在当前连接的网络中丢失的数据包占总发送的数据包的比例。
S102:判断所述平均网络延迟值或丢包率是否大于对应的第一阈值。
为了实现AP的切换,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是针对AP的网络质量参数进行判断的,因此为了方便判断,该平均网络延迟值和丢包率对应的第一阈值是预先设定的,是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和实际的网络情况来预先设定。
较佳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平均网络延迟值对应的第一阈值可以是300、290等,该丢包率对应的第一阈值可以是0.3、0.28等。
S103:若是,在所述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中,确定目标AP,切换到所述目标AP。
具体的,通过判断当前连接的AP的平均网络延迟值或丢包率是否大于对应的第一阈值,可以确定当前连接的AP的网络质量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当该平均网络延迟值大于对应的网络延迟值的第一阈值时,说明数据包在网络中传输所需要的时间已经使用户有明显的等待感受,用户的使用体验下降,因此当前连接的AP的网络质量不符合使用要求,需要切换AP。
当该丢包率大于对应的丢包率的第一阈值时,说明通过当前连接的AP接收到的目的IP对应的设备发送的数据包过少,已经明显影响了智能终端与目的IP对应的设备的交互,使用户的使用体验下降,因此当前连接的AP的网络质量不符合使用要求,需要进行AP切换。
上述两个判断条件满足任意一种或者两个判断条件全部满足,即当该平均网络延迟值大于对应的网络延迟值的第一阈值、或该丢包率大于对应的丢包率的第一阈值、或该平均网络延迟值和丢包率均大于对应的第一阈值时,说明当前连接的AP的网络质量不符合使用要求,需要切换AP。
当平均网络延迟值或丢包率大于对应的第一阈值时,即当前连接的AP的网络质量不符合使用要求,需要切换AP。
在进行切换时,可以通过扫描获取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其他AP的信息。为了保证切换后的网络质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查询已保存密码的其他AP的接收信号强度,从已保存密码的其他AP中确定出接收信号强度大于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的AP,如果切换到的目标AP的接收信号强度比当前连接的AP的接收信号强度大,则可以较好的满足使用要求,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确定出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的其他AP中,确定目标AP,从而切换到该目标AP。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判断是否进行AP的切换时,能够及时的获取到平均网络延迟值和丢包率,针对平均网络延迟值和丢包率进行判断,从而可以提高AP切换的及时性。
当平均网络延迟值和丢包率均小于对应的第一阈值时,确定当前连接的AP的网络质量符合使用要求,不需要切换AP。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当前连接的AP的网络质量参数,作为判断是否切换AP的依据;判断平均网络延迟值或丢包率是否大于对应的第一阈值,若是,在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中,确定目标AP,切换到目标AP;当平均网络延迟值或丢包率大于对应的第一阈值时,说明当前连接的AP的网络质量差,不符合用户的使用要求需要切换AP,并且从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其他AP中确定其他AP,因为其他AP中的目标AP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当前连接的AP的接收信号强度,因此切换后的AP符合用户的使用要求,在不同频段网络间的AP切换。
实施例2:
为了实现AP切换,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网络质量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其他AP的数量是否大于设定数量阈值;
若是,则进行获取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网络质量参数的操作。
通过扫描可以确定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AP的信息,因为已保存密码的AP都是可用于切换的,因此为了能够从已保存密码的AP中确定出网络质量最好的网络对应的AP进行切换,需要判断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其他AP的数量是否大于设定数量阈值。
其中,设定数量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设置。为了确定出网络质量最好的AP进行切换,该设定数量阈值最小为1,也就是说,可供使用的AP最少要有2个,智能终端需要从两个以上的AP中确定出网络质量最好的AP进行切换。因为当可供使用的AP数量少于2时,智能终端只能选择当前连接的该唯一的AP,也就没办法切换。
当然该设定数量阈值也可以为其他大于1的数值,例如可以是2、3等,在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设置,如果需要比较好的满足需求,可以将该设定数量阈值设置的较大,如果为了保证能够切换,可以将该设定数量阈值设置的较小。
实施例3:
为了确定当前连接的AP的网络质量参数,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网络质量参数包括:
通过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向预先保存的IP对应的设备发送设定数量的数据包;
根据所述IP的设备返回的数据包,确定所述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网络质量参数。
其中,该预先保存的IP是由用户确定的可靠的IP,该IP可以是网络上的大型机构公共服务器的IP,也可以是互联网上其他可靠的IP。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较佳的,该IP可以是网络上的大型机构公共服务器的IP,例如可以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DNS服务器的网络IP、114DNS服务器的网络IP和GOOGLE DNS服务器的网络IP等。
为了获取当前连接的AP的网络质量参数,智能终端通过当前连接的AP向预先保存的IP对应的设备发送设定数量的数据包;再根据该IP的设备返回的数据包,就可以确定当前连接的AP的平均网络延迟值和丢包率。
具体的,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的ping方法来发送设定数量的数据包,从而确定当前连接的AP的平均网络延迟值和丢包率,也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tracerouter等其他方法来确定当前连接的AP的平均网络延迟值和丢包率。
其中,该设定数量可以是用户预先设定的,也可以是系统自动设置的,为了保证确定的当前连接的AP的网络质量参数的准确性和速度,较佳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设定数量为10、11等。
实施例4:
为了实现AP切换,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所述平均网络延迟值或丢包率大于对应的第一阈值,但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其他AP中、不存在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丢包率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丢包率对应的第一阈值;
若是,切换到所述已保存密码的其他AP中接收信号强度最大的AP。
若所述丢包率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则保持当前连接的AP不变。
其中,当前连接的AP的平均网络延迟值或丢包率大于对应的第一阈值时,说明当前连接的AP的网络质量差,不符合使用要求,需要进行AP切换,但不存在较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时,说明即使切换到其他AP,可能还是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因此为了判断是否有切换的必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需要对丢包率进行后续判断。
具体的,判断当前连接的AP的丢包率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其中,该第二阈值是大于丢包率对应的第一阈值的,如果当前连接的AP的丢包率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则可以确定当前连接的AP已经完全无法满足最低的使用要求,此时虽然不存在较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但还是要进行AP切换。
其中,第二阈值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设定的,若对网络质量的要求高,可以将该第二阈值设置的较小,这样可以在当前连接的AP的网络质量差到一定程度时就进行AP切换;若对网络质量的要求不高,可以将该第二阈值设置的较大一些。较佳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二阈值可以是0.8到0.99中任意一个数值。
若当前连接的AP的丢包率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时,说明当前连接的AP已经无法满足最低的使用要求,因此必须要切换AP。为了使切换后的网络最大可能地满足使用要求,切换到已保存密码的其他AP中接收信号强度最大的AP。
若当前连接的AP的丢包率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时,证明当前连接的AP的网络质量满足最低使用要求,可以不切换AP,因此保持当前连接的AP不变。
实施例5:
为了实现AP切换,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时,确定目标AP包括:
在所述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中,将接收信号强度值最大的AP确定为目标AP,或;
在所述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中,任意选择一个AP作为目标AP。
因为已经确定出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因此该其他AP中的任意一个AP均比当前连接的AP的信号接收强度大,均可以作为目标AP。
为了保证通信质量,当存在较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时,可以选择接收信号强度最大的AP作为目标。为了实现快速切换,在存在较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时,可以任意选择一个AP作为目标。
实施例6:
为了实现AP切换,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所述平均网络延迟值和所述丢包率均小于对应的第一阈值,则保持当前连接的AP不变。
因为当前连接的AP的平均网络延迟值和丢包率均小于对应的第一阈值,说明当前连接的AP的网络质量符合使用要求,因此可以不进行AP切换,保持当前连接的AP不变。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AP切换方法进行说明,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AP切换过程示意图,具体步骤如下:
S201:扫描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的其他AP,记录已保存密码的其他AP的信息。
S202:已保存密码的其他AP的数量是否大于等于2,若是,则执行S203;若否,则执行S201。
S203:通过ping网址1.2.4.8发送10个数据包,确定当前连接的AP的平均网络延迟值和丢包率。
S204:平均网络延迟值是否大于等于300ms或丢包率是否大于等于0.3,若是,则执行S205,若否,则执行S201。
S205:查询已保存密码的其他AP的接收信号强度。
S206:是否存在较当前连接的AP的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若是,则执行S207,若否,则执行S208。
S207:切换到已保存密码的其他AP中接收信号强度最大的AP。切换完成后,执行S201。
S208:当前连接的AP的丢包率是否大于等于0.9,若是,则执行S207,若否,则执行S201。
实施例7: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一种AP切换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网络质量参数,其中,所述网络质量参数包括平均网络延迟值和丢包率;
判断模块302,用于判断所述平均网络延迟值或丢包率是否大于对应的第一阈值;
切换模块303,用于若所述平均网络延迟值或丢包率大于对应的第一阈值,在所述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中,确定目标AP,切换到所述目标AP。
所述判断模块302,还用于判断所述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其他AP的数量是否大于设定数量阈值;若是,则触发获取模块303。
所述获取模块301,具体用于通过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向预先保存的IP对应的设备发送设定数量的数据包;根据所述IP的设备返回的数据包,确定所述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网络质量参数。
所述判断模块302,还用于若所述平均网络延迟值或丢包率大于对应的第一阈值,但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其他AP中、不存在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时,判断所述丢包率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丢包率对应的第一阈值;
所述切换模块303,还用于所述丢包率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切换到所述已保存密码的其他AP中接收信号强度最大的AP。
所述切换模块303,还用于若所述丢包率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则保持当前连接的AP不变。
所述切换模块303,具体用于在所述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中,将接收信号强度值最大的AP确定为目标AP,或;在所述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中,任意选择一个AP作为目标AP。
所述切换模块303,还用于若所述平均网络延迟值和所述丢包率均小于对应的第一阈值,则保持当前连接的AP不变。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平均网络延迟值和丢包率,当平均网络延迟值或丢包率大于对应的第一阈值时,说明当前连接的AP的网络质量较差,不符合使用要求,需要切换AP,为了保证通信质量,在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中,确定目标AP,切换到目标AP。因为其他AP中的目标AP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当前连接的AP的接收信号强度,因此切换后的AP符合使用要求,从而实现了AP切换。
实施例8: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8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401和存储器402,处理器401用于执行存储器4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AP切换方法的步骤。
可选的,处理器401可以是CPU(中央处埋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
处理器401,用于按照存储器4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如下步骤:
获取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网络质量参数,其中,所述网络质量参数包括平均网络延迟值和丢包率;
判断所述平均网络延迟值或丢包率是否大于对应的第一阈值;
若是,在所述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中,确定目标AP,切换到所述目标AP。
所述获取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网络质量参数之前,判断所述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其他AP的数量是否大于设定数量阈值;
若是,则进行获取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网络质量参数的操作。
所述获取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网络质量参数包括:
通过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向预先保存的IP对应的设备发送设定数量的数据包;
根据所述IP的设备返回的数据包,确定所述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网络质量参数。
若所述平均网络延迟值或丢包率大于对应的第一阈值,但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其他AP中、不存在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时,判断所述丢包率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丢包率对应的第一阈值;
若是,切换到所述已保存密码的其他AP中接收信号强度最大的AP。
若所述丢包率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则保持当前连接的AP不变。
所述在所述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中,确定目标AP包括:
在所述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中,将接收信号强度值最大的AP确定为目标AP,或;
在所述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中,任意选择一个AP作为目标AP。
若所述平均网络延迟值和所述丢包率均小于对应的第一阈值,则保持当前连接的AP不变。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平均网络延迟值和丢包率,当平均网络延迟值或丢包率大于对应的第一阈值时,说明当前连接的AP的网络质量较差,不符合使用要求,需要切换AP,为了保证通信质量,在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中,确定目标AP,切换到目标AP。因为其他AP中的目标AP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当前连接的AP的接收信号强度,因此切换后的AP符合使用要求,从而实现了AP切换。
实施例9: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获取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网络质量参数,其中,所述网络质量参数包括平均网络延迟值和丢包率;
判断所述平均网络延迟值或丢包率是否大于对应的第一阈值;
若是,在所述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中,确定目标AP,切换到所述目标AP。
所述获取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网络质量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其他AP的数量是否大于设定数量阈值;
若是,则进行获取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网络质量参数的操作。
所述获取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网络质量参数包括:
通过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向预先保存的IP对应的设备发送设定数量的数据包;
根据所述IP的设备返回的数据包,确定所述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网络质量参数。
若所述平均网络延迟值或丢包率大于对应的第一阈值,但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其他AP中、不存在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时,判断所述丢包率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丢包率对应的第一阈值;
若是,切换到所述已保存密码的其他AP中接收信号强度最大的AP。
若所述丢包率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则保持当前连接的AP不变。
所述在所述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中,确定目标AP包括:
在所述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中,将接收信号强度值最大的AP确定为目标AP,或;
在所述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中,任意选择一个AP作为目标AP。
若所述平均网络延迟值和所述丢包率均小于对应的第一阈值,则保持当前连接的AP不变。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平均网络延迟值和丢包率,当平均网络延迟值或丢包率大于对应的第一阈值时,说明当前连接的AP的网络质量较差,不符合使用要求,需要切换AP,为了保证通信质量,在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中,确定目标AP,切换到目标AP。因为其他AP中的目标AP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当前连接的AP的接收信号强度,因此切换后的AP符合使用要求,从而实现了AP切换。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数据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性存储器如软盘、硬盘、磁带、磁光盘(MO)等、光学存储器如CD、DVD、BD、HVD等、以及半导体存储器如ROM、EPROM、EEPROM、非易失性存储器(NANDFLASH)、固态硬盘(SSD)等。
对于系统/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一个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者另一个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者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应用实施例、或结合应用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无线接入点AP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网络质量参数,其中,所述网络质量参数包括平均网络延迟值和丢包率;
判断所述平均网络延迟值或丢包率是否大于对应的第一阈值;
若是,在所述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中,确定目标AP,切换到所述目标AP;
其中,若所述平均网络延迟值或丢包率大于对应的第一阈值,但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其他AP中不存在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丢包率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丢包率对应的第一阈值;
若是,切换到所述已保存密码的其他AP中接收信号强度最大的AP;
若所述丢包率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则保持当前连接的AP不变;
所述获取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网络质量参数包括:
通过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向预先保存的IP对应的设备发送设定数量的数据包;
根据所述IP的设备返回的数据包,确定所述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平均网络延迟值;
其中,所述获取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网络质量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其他AP的数量是否大于设定数量阈值,所述设定数量阈值为不小于1的数值;
若是,则进行获取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网络质量参数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中,确定目标AP包括:
在所述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中,将接收信号强度值最大的AP确定为目标AP,或;
在所述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中,任意选择一个AP作为目标AP。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平均网络延迟值和所述丢包率均小于对应的第一阈值,则保持当前连接的AP不变。
4.一种无线接入点AP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网络质量参数,其中,所述网络质量参数包括平均网络延迟值和丢包率;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平均网络延迟值或丢包率是否大于对应的第一阈值;
切换模块,用于若所述平均网络延迟值或丢包率大于对应的第一阈值,在所述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中,确定目标AP,切换到所述目标AP;
其中,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若所述平均网络延迟值或丢包率大于对应的第一阈值,但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其他AP中不存在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时,判断所述丢包率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丢包率对应的第一阈值;
所述切换模块,还用于所述丢包率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切换到所述已保存密码的其他AP中接收信号强度最大的AP;还用于若所述丢包率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则保持当前连接的AP不变;
其中,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通过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向预先保存的IP对应的设备发送设定数量的数据包;根据所述IP的设备返回的数据包,确定所述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的平均网络延迟值;
其中,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当前连接的无线接入点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其他AP的数量是否大于设定数量阈值,所述设定数量阈值为不小于1的数值;若是,则触发获取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中,将接收信号强度值最大的AP确定为目标AP,或;在所述当前连接的AP监控范围内已保存密码的、较所述当前连接的AP接收信号强度大的其他AP中,任意选择一个AP作为目标AP。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还用于若所述平均网络延迟值和所述丢包率均小于对应的第一阈值,则保持当前连接的AP不变。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1910936064.5A CN110572859B (zh) | 2019-09-29 | 2019-09-29 | Ap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1910936064.5A CN110572859B (zh) | 2019-09-29 | 2019-09-29 | Ap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Publications (2)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10572859A CN110572859A (zh) | 2019-12-13 |
| CN110572859B true CN110572859B (zh) | 2021-04-16 |
Family
ID=68783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1910936064.5A Active CN110572859B (zh) | 2019-09-29 | 2019-09-29 | Ap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 Country | Link |
|---|---|
| CN (1) | CN11057285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11148170A (zh) * | 2019-12-26 | 2020-05-12 | 苏宁智能终端有限公司 | 多热点配网方法、装置、网卡、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1405639B (zh) * | 2020-03-09 | 2022-05-13 | 深圳前海百递网络有限公司 | 无线网络连接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 CN113576370B (zh) * | 2020-04-30 | 2023-04-07 | 深圳硅基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 接收胶囊内窥镜的数据的通信装置 |
| CN113595960A (zh) * | 2020-04-30 | 2021-11-02 | 深圳硅基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 接收胶囊内窥镜的数据的通信装置的通信方法 |
| CN114650573B (zh) * | 2020-12-21 | 2023-10-27 |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 网络延迟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113993158B (zh) * | 2021-10-28 | 2023-05-23 | 成都长虹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网络质量监测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5460662B (zh) * | 2022-11-10 | 2023-03-10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和链路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5942354B (zh) * | 2022-12-28 | 2025-08-19 | 深圳创维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多链路通信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6)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2497658A (zh) * | 2011-12-22 | 2012-06-13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异构网络的多模切换方法 |
| CN104602312A (zh) * | 2015-01-30 | 2015-05-06 |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信道切换方法及ap |
| CN105263154A (zh) * | 2015-09-17 | 2016-01-20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Wi-Fi设备切换无线访问接入点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6231640A (zh) * | 2016-07-29 | 2016-12-14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无线接入点切换方法及装置 |
| CN107534884A (zh) * | 2015-08-12 | 2018-01-02 |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可用网络的质量在网络之间切换 |
| CN107949024A (zh) * | 2018-01-08 | 2018-04-20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Ap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2711164B (zh) * | 2012-05-15 | 2015-05-13 | 上海交通大学无锡研究院 | 一种移动终端数据通信链路智能管理方法 |
| US20160029279A1 (en) * | 2014-07-22 | 2016-01-28 |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Handover Profiles |
| CN105792290A (zh) * | 2014-12-23 | 2016-07-20 | 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智能终端进行无线漫游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8282381A (zh) * | 2017-09-15 | 2018-07-13 | 广州市动景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 网络丢包率监控方法、装置及测试服务器 |
-
2019
- 2019-09-29 CN CN201910936064.5A patent/CN11057285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2497658A (zh) * | 2011-12-22 | 2012-06-13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异构网络的多模切换方法 |
| CN104602312A (zh) * | 2015-01-30 | 2015-05-06 |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信道切换方法及ap |
| CN107534884A (zh) * | 2015-08-12 | 2018-01-02 |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可用网络的质量在网络之间切换 |
| CN105263154A (zh) * | 2015-09-17 | 2016-01-20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Wi-Fi设备切换无线访问接入点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6231640A (zh) * | 2016-07-29 | 2016-12-14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无线接入点切换方法及装置 |
| CN107949024A (zh) * | 2018-01-08 | 2018-04-20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Ap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Non-Patent Citations (1)
| Title |
|---|
| WLAN中的一种快速安全的切换协议设计;宋倩;《信息技术》;20160825;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10572859A (zh) | 2019-12-13 |
Similar Documents
|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 CN110572859B (zh) | Ap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
| CN109511156B (zh) | 一种选择prach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 |
| CN105451232B (zh) | 伪基站检测方法、系统及终端、服务器 | |
| CN111093235B (zh) | 网络切换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
| CN103619054A (zh) | 一种网络频段选择方法、装置及路由器 | |
| US20230262572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 |
| WO2018103405A1 (zh) | 识别接入点和热点的方法及相关产品 | |
| CN108513361B (zh) | 信道接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 CN113543245A (zh) | 用户设备切换基站的方法和网元设备 | |
| CN114079523A (zh) | 用于切换用户终端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介质以及接入点 | |
| CN103634929B (zh) | Mifi设备的网络切换方法及系统 | |
| US9405591B2 (en) | Method for dynamic load balancing in campus deployments | |
| CN106488495B (zh) | 基于基站信号质量的基站选择方法及装置 | |
| CN102934468A (zh) | 在通信网络中提供服务给用户实体的网络实体和方法 | |
| CN110461023B (zh) | 语音业务的小区驻留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主基站 | |
| CN109041255B (zh) | 一种接入方法和ue | |
| CA3216286A1 (en) | Indication method, reference signal sending method, communication node, and storage medium | |
| WO2025091991A1 (zh) | 随机接入方法、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 |
| CN116208942A (zh) | 近域通信中继节点发现方法及相关设备 | |
| CN107534853A (zh) | 一种启动中继功能的方法及设备 | |
| EP3582546A1 (en) | Handover control method, and network-side device and system | |
| CN110337112B (zh) | 终端接入方法及装置 | |
| CN109561478B (zh) | 用户终端盲重定向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 | |
| JP6355116B2 (ja) | パケットロス検出のための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 |
| CN111787584B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GR01 | Patent grant |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