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82067B - 一种应答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通信设备及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答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通信设备及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82067B CN110582067B CN201810588498.6A CN201810588498A CN110582067B CN 110582067 B CN110582067 B CN 110582067B CN 201810588498 A CN201810588498 A CN 201810588498A CN 110582067 B CN110582067 B CN 11058206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device
- resource
- group
- control information
- intr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7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a scrambling cod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3—Point-to-multi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groups of terminals or u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应答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通信设备及系统,涉及车车通信技术,V2X,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其中发送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所述第一资源上向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属于第一通信设备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均具有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所述第二资源上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应答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属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由此,提高了V2X通信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的实施例涉及通信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答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通信设备及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车与车(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车与行人V2P(Vehicle to Pedestrian,V2P)通信或车与基建/网络V2I/N(Vehicle toInfrastructure/Network,V2I/N)通信是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之间直接进行通信的技术,V2V、V2P以及V2I/N统称为V2X,即车与任何事物相通信。
以V2X通信为例,第一终端设备会将自身的一些信息,例如位置、速度、意图等信息周期性地向以组播或广播的方式向多个其它终端设备发送,以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在现有技术中,第一终端设备是无法获知多个其它终端设备是否正确地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述信息,无法满足V2X通信对可靠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答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通信设备、网络设备及系统,能够提高V2X通信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应答信息的接收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所述第一资源上向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属于第一通信设备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均具有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中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资源、所述第二资源和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所述第二资源上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应答信息,所述应答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是否正确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属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并在第一资源上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在第二资源上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应答信息,因此,提高了V2X通信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加扰;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通过解扰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获取所述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通过对下行控制信息用组标识加扰,只有属于第一通信设备组的通信设备才能够对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解扰并获得此下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之前,还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三资源上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调度请求,所述第三资源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具有对应关系,其中,所述调度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调度所述第一资源和所述第二资源;且,用于加扰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为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获得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缓冲状态报告和调度请求,所述缓冲状态报告中包含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属的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所述缓冲状态报告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调度所述第二资源,所述调度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调度所述第一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从资源池中选择所述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所述第一资源上向至少一个组外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所述第一数据,所述至少一个组外通信设备不属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所述至少一个组外通信设备不具有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由此,组外通信设备也可以根据第一控制信息从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一数据,可以提高除第一通信设备组之外的通信设备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控制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与所述第二资源之间间隔k个时隙,所述第一资源属于时隙n,则所述第二资源属于时隙n+k或时隙n+k-1,所述n为整数,所述k为正整数。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第一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资源上向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属于第一通信设备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均具有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中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资源、所述第二资源和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资源上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应答信息,所述应答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是否正确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属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并在第一资源上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在第二资源上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应答信息,因此,提高了V2X通信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加扰;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包括:所述处理单元通过解扰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获取所述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通过对下行控制信息用组标识加扰,只有属于第一通信设备组的通信设备才能够对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解扰并获得此下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接收单元从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之前,还包括: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三资源上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调度请求,所述第三资源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具有对应关系,其中,所述调度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调度所述第一资源和所述第二资源;且,用于加扰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为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获得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缓冲状态报告和调度请求,所述缓冲状态报告中包含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属的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所述缓冲状态报告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调度所述第二资源,所述调度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调度所述第一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包括:所述处理单元从资源池中选择所述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资源上向至少一个组外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所述第一数据,所述至少一个组外通信设备不属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所述至少一个组外通信设备不具有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由此,组外通信设备也可以根据第一控制信息从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一数据,可以提高除第一通信设备组之外的通信设备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控制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与所述第二资源之间间隔k个时隙,所述第一资源属于时隙n,则所述第二资源属于时隙n+k或时隙n+k-1,所述n为整数,所述k为正整数。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应答信息的发送方法,包括:第二通信设备在第一资源上从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属于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属于第一通信设备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均具有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中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资源、第二资源和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在所述第二资源上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应答信息,所述应答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是否正确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并在第一资源上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在第二资源上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应答信息,因此,提高了V2X通信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加扰;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通过解扰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获取所述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第二通信设备,包括: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一资源上从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属于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属于第一通信设备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均具有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中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资源、第二资源和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资源上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应答信息,所述应答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是否正确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并在第一资源上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在第二资源上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应答信息,因此,提高了V2X通信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加扰;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还包括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通过解扰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获取所述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在第三资源上从第一通信设备接收调度请求,其中,所述第三资源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具有对应关系,所述调度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调度传输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的第一资源和传输应答信息的第二资源,所述第一资源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资源用于第二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应答信息,所述应答信息用于反馈第二通信设备是否正确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属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属于第一通信设备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均具有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三资源和所述对应关系获得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属的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加扰。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并在第一资源上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在第二资源上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应答信息,因此,提高了V2X通信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控制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与所述第二资源之间间隔k个时隙,所述第一资源属于时隙n,则所述第二资源属于时隙n+k或时隙n+k-1,所述n为整数,所述k为正整数。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三资源上从第一通信设备接收调度请求,其中,所述第三资源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具有对应关系,所述调度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调度传输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的第一资源和传输应答信息的第二资源,所述第一资源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资源用于第二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应答信息,所述应答信息用于反馈第二通信设备是否正确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属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属于第一通信设备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均具有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资源和所述对应关系获得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属的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加扰。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并在第一资源上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在第二资源上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应答信息,因此,提高了V2X通信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控制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与所述第二资源之间间隔k个时隙,所述第一资源属于时隙n,则所述第二资源属于时隙n+k或时隙n+k-1,所述n为整数,所述k为正整数。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包括:网络设备从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缓冲状态报告和调度请求,所述缓冲状态报告中包含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属的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所述缓冲状态报告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调度传输应答信息的第二资源,所述调度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调度传输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的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资源用于第二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应答信息,所述应答信息用于反馈第二通信设备是否正确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属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属于第一通信设备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均具有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加扰。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并在第一资源上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在第二资源上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应答信息,因此,提高了V2X通信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控制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与所述第二资源之间间隔k个时隙,所述第一资源属于时隙n,则所述第二资源属于时隙n+k或时隙n+k-1,所述n为整数,所述k为正整数。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接收单元,用于从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缓冲状态报告和调度请求,所述缓冲状态报告中包含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属的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所述缓冲状态报告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调度传输应答信息的第二资源,所述调度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调度传输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的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资源用于第二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应答信息,所述应答信息用于反馈第二通信设备是否正确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属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属于第一通信设备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均具有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加扰。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并在第一资源上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在第二资源上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应答信息,因此,提高了V2X通信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控制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与所述第二资源之间间隔k个时隙,所述第一资源属于时隙n,则所述第二资源属于时隙n+k或时隙n+k-1,所述n为整数,所述k为正整数。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储存有上述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该计算机软件指令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述方案的程序。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用以执行上述方面所涉及的方法,该芯片可以包含具有存储器、处理器、发送器、接收器和/或收发器功能的部分,此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代码和/或数据,用以执行上述方面所涉及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上述方面的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系统的示意性架构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第一通信设备。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第二通信设备。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第三通信设备。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第四通信设备。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第五通信设备。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网络设备。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答信息传输方法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获取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方法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选择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方法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答信息传输资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组播或广播V2X通信为例,在图1中,第一通信设备向一个或多个其它通信设备发送数据,此数据可以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位置、速度、意图等信息,其中意图信息可以为转向、并线、掉头、加速、刹车等信息或为音频、视频等信息,其中,多个其它通信设备可以与第一通信设备构成一个通信设备组,例如,在车辆编组行驶(Platooning)的情况下,若干辆车构成一个车队,以车队为单位编组行驶,在图1中,第一通信设备可以为头车,多个其它通信设备例如可以包括第二至第四通信设备,第二至第四通信设备与该第一通信设备同属于一个通信设备组,因此可以称第二至第四通信设备为组内通信设备,第一至第四通信设备组成车队行驶。第二至第四通信设备在接收到所述数据后,如果第二、第三或第四通信设备正确地接收了所述数据,则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确认(acknowledgement,ACK)应答信息,此时,第一通信设备将不会再向第二、第三或第四通信设备发送所述数据,如果第二、第三或第四通信设备没有正确地接收所述数据,则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否定性确认(negativeacknowledgement,NACK)应答信息,此时,第一通信设备会再次将所述数据向第二、第三或第四通信设备发送,则第二、第三或第四通信设备可以再次接收所述数据,提高了组播或广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当然,多个其它通信设备还可以包括更多的通信设备,这些通信设备并不属于第一至第四通信设备构成的通信设备组,即这些通信设备为组外通信设备,例如,第五通信设备为组外通信设备,第一通信设备也可以向第五通信设备广播数据。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至第四通信设备进行V2X通信的资源在模式3V2X通信中可以由网络设备分配,而在模式4V2X通信中可以由第一通信设备自主选择。
本申请所涉及到的网络设备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用以为第一至第五通信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网络设备可以为基站(Base Station,BS),例如,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或接入点等等,还可以是其它形式的设备,例如路灯、路边单元(Road SideUnit,RSU)。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网络设备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其为第五代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基站,在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网络中,称为演进的节点B(evolved NodeB,简称:eNB或者eNodeB),在第三代3G网络中,称为节点B(Node B)等等,或者V2X通信中的路边单元(Road Side Unit,RSU),或者为上述网络设备或者基站内部的芯片或者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为方便描述,本申请中,上述为第一至第五通信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统称为网络设备。
本申请所涉及到的第一至第五通信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或者此设备中的单元、部件、装置、芯片或者SOC,所述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例如可以是,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设备,移动台(Mobilestation,MS),终端(terminal)或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等。
下面结合具体例子,以第一至第五通信设备和网络设备为例,更加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第一至第五通信设备、网络设备及系统。如图2所示,第一通信设备包括发送单元21、处理单元22以及接收单元23,其中,发送单元21与接收单元23可以由收发单元代替。如图3所示,第二通信设备包括发送单元31、处理单元32以及接收单元33,其中,发送单元31与接收单元33可以由收发单元代替。如图4所示,第三通信设备包括发送单元41、处理单元42以及接收单元43,其中,发送单元41与接收单元43可以由收发单元代替。如图11所示,第四通信设备包括发送单元51、处理单元52以及接收单元53,其中,发送单元51与接收单元53可以由收发单元代替。如图6所示,第五通信设备包括发送单元61、处理单元62以及接收单元63,其中,发送单元61与接收单元63可以由收发单元代替。如图7所示,网络设备包括发送单元71、处理单元72以及接收单元73,发送单元71和接收单元73可以由收发单元代替。
当第一至第五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或者用户设备时,当网络设备为基站时,处理单元22至处理单元72可以为处理器,发送单元21至发送单元71、接收单元23至接收单元73可以为收发器,发送单元21至发送单元71可以为发射器,接收单元23至接收单元73可以为接收器,此收发器、发射器或接收器可以为射频电路,当第一至第五通信设备或网络设备包含存储单元时,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该处理器与存储器通信连接,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使第一至第五通信设备或网络设备执行图2实施例涉及的方法。其中,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rgrated Circuit,ASIC)。
当第一至第五通信设备或网络设备为芯片时,所述处理单元22至处理单元72例如可以是处理器,发送单元21至发送单元71可以是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接收单元23至接收单元73可以是输入接口、管脚或电路等,所述收发单元例如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单元可执行存储单元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第一至第五通信设备内或网络设备内的芯片执行图8-10所涉及的方法。可选地,所述存储单元为所述芯片内的存储单元,如寄存器、缓存等,所述存储单元还可以是所述终端内的位于所述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图8实施例所涉及的应答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的步骤包括:
步骤81,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第一通信设备与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共同构成第一通信设备组,例如在图8中,第二至第四通信设备属于上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第一至第四通信设备构成第一通信设备组,其所属的车辆组成一个车队,其中第一通信设备所属车辆是车队的头车,图8中的第五通信设备不属于第一通信设备组,第五通信设备所属车辆并不在上述车队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称其为组外通信设备。第一资源将会用于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至第五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此第一控制信息为侧行直连链路控制信息,此第一数据为侧行直连链路数据。第二资源将会用于第二至第四通信设备向第一通信设备传输应答信息。当然,第二资源还可以用于第二至第四通信设备向第一通信设备传输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第二资源也可以用于第二至第四通信设备向第一通信设备传输应答信息和CSI。
第一通信设备组可以由第一通信设备自主建立,例如,第一通信设备将第一至第四通信设备建立为第一通信设备组,并在预设的组标识范围内选择一个作为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并将此组标识发送给网络设备确认。第一通信设备组还可以由网络设备建立,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将第一至第四通信设备建立为第一通信设备组,并给第一通信设备组分配组标识。此组标识可以由网络设备发送给第二至第四通信设备,也可以由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给第二至第四通信设备。组标识例如可以为组车联网无线网络临时标识(Group V2X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G-V2X-RNTI)。当通信设备组建立后,组内的所有通信设备均具备此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
在V2X的网络设备调度模式通信中,例如模式3中,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的具体步骤如图9所示。网络设备调度模式3通信是基于基站调度的V2X通信,第一通信设备向其它通信设备发送控制信息和数据的资源都是由基站分配的。
在图9的步骤91中,第一通信设备的发送单元21会在第三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网络设备会对系统中不同的通信设备组分配发送调度请求的资源,每个通信设备组会有一个发送调度请求的资源与其对应,例如,第一通信设备组与第三资源具有对应关系,当网络设备的接收单元73在第三资源上从属于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第一通信设备接收到调度请求时,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三资源和第三资源与第一通信设备组的对应关系确定是第一通信设备组的通信设备在请求传输控制信息、数据和/或应答信息的资源,用于加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可以由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获得,此第三资源可以属于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PUCCH)。所述调度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调度传输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的第一资源和/或传输所述应答信息的第二资源。可选的,第一通信设备可以通过发送不同序列的调度请求来通知网络设备是否需要分配传输应答信息的第二资源,例如,第一通信设备向网路设备发送调度请求序列A时,表明第一通信设备需要网络设备分配传输应答信息的第二资源,则此时,网络设备会调度传输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的第一资源和传输所述应答信息的第二资源;第一通信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调度请求序列B时,表明第一通信设备不需要网络设备分配传输应答信息的第二资源,则此时,网络设备只会调度传输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的第一资源。第二资源可以包含在基站发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授权(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Grant,HARQ-Grant)中,也可以包含在信道状态信息授权(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Grant,CSI-Grant)中。
在图9的步骤91中,第一通信设备的发送单元21也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调度请求和缓冲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其中,所述缓冲状态报告中包含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属的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所述缓冲状态报告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调度传输所述应答信息的第二资源,所述调度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调度传输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的第一资源。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PUSCH)上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调度请求和缓冲状态报告。此缓冲状态报告除包含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外,还可以包含1比特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是否需要分配传输应答信息的第二资源,例如,当此1比特的指示信息为1时,网络设备会分配传输应答信息的第二资源,当此1比特的指示信息为0时,网络设备不会分配传输应答信息的第二资源。可选的,所述缓冲状态报告可以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调度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二资源,或所述缓冲状态报告可以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调度传输应答信息和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二资源。即基站调度的第二资源既可以用于传输应答信息,又可以用于传输信道状态信息,还可以用于传输应答信息和信道状态信息。
步骤92,网络设备的处理单元72响应于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调度请求或调度请求与缓冲状态报告的组合而分配用于传输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的第一资源以及传输应答信息的第二资源。可选的,此第二资源可以用于传输信道状态信息,或此第二资源可以用于传输应答信息和信道状态信息。
步骤93,网络设备的发送单元71向第一通信设备至第四通信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加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可以包含侧行链路资源配置信息、侧行传输所采用的调制与编码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侧行反馈资源配置信息以及发起组播或广播数据发送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User Equipment Identifier,UE-ID)中的至少一种信息,其中,侧行链路资源配置信息用于指示侧行控制信息和侧行数据传输所用的第一资源,侧行反馈资源配置信息用以指示侧行链路上传输应答信息的第二资源,发起组播或广播数据发送的用户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用于第一至第四通信设备获知将要在侧行链路上发起组播或广播数据发送的通信设备。例如,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第一通信设备的用户设备标识,则第一至第四通信设备在收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后便可获知第一通信设备是将要进行侧行信息发送的通信设备,而第二至第四通信设备则为将要进行侧行信息接收的通信设备。对于第一通信设备组内哪一个通信设备是发起组播或广播数据发送的通信设备可以由网络设备在创建第一通信设备组时设置,或者由创建第一通信设备组的通信设备在创建第一通信设备组时设置。
步骤94,第一通信设备至第四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是由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加扰的,因此,只有属于第一通信设备组的成员的通信设备才能够对加扰后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解扰并获取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即第一至第四通信设备通过解扰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获取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例如,第一通信设备的接收单元23从网络设备接收由所述组标识加扰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第一通信设备会根据所述组标识对由所述组标识加扰后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进行解扰,由此获取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并获取传输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的第一资源,以及获取传输应答信息的第二资源。
在V2X的用户自选模式通信中,例如模式4中,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的具体步骤如图4所示。用户自选模式通信是基于通信设备自主选取传输控制信息和数据的资源的V2X通信,第一通信设备会在资源池中选取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并通过侧行链路控制信息将第一通信设备选取的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告知其它的通信设备。
在图10的步骤101中,第一通信设备的处理单元22在资源池中选择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可选的,第一通信设备在侧行控制信息和侧行数据资源池中选择所述第一资源,在应答信息资源池中选择所述第二资源,当然,第一通信设备也可以在一个通用的资源池中选择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
步骤102,第一通信设备的发送单元21在第一资源上将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资源、所述第二资源和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发送给其它通信设备,具体的,步骤102与步骤82相同。
步骤82,第一通信设备的发送单元21在第一资源上向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的接收单元在第一资源上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是指属于第一通信设备组内的除第一通信设备之外的多个其它通信设备,在图8中,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具体包括第二至第四通信设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属于第一通信设备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均具有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中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资源、所述第二资源和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第一控制信息可以为侧行控制信息(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SCI)。
在步骤82中,第一通信设备的发送单元21还可以在所述第一资源上向至少一个组外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所述第一数据,所述至少一个组外通信设备的接收单元在所述第一资源上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所述第一数据,所述至少一个组外通信设备不属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通信设备均不具有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组外通信设备是指不属于第一通信设备组的多个其它通信设备,在图8中,以所述至少一个组外通信设备为第五通信设备为例。即,第一通信设备是在第一资源上向其周边的其它通信设备广播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其周边的其它通信设备既包括属于第一通信设备组的除第一通信设备外的其它通信设备,也包括不属于第一通信设备组的通信设备。由此,组外通信设备也可以根据第一控制信息从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一数据,可以提高除第一通信设备组之外的通信设备的可靠性。但是,由于第五通信设备可以根据第一通信设备组标识确定是组外通信设备,因此,第五通信设备不需要向第一通信设备反馈应答信息。
第一资源与第二资源之间在时域上的间隔可以为预定义的时间长度,例如,第一资源与第二资源间隔z个时隙、微时隙、子帧或其它时间单元。第一控制信息还可以用于指示第一资源与所述第二资源之间间隔k个时隙,所述第一资源属于时隙n,则所述第二资源属于时隙n+k或时隙n+k-1,所述n为整数,所述k为正整数。优选的,可以利用第一控制信息中的预约字段或预约信息来指示所述k个时隙,此第一控制信息中还可以包含1个比特的HARQ预约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控制信息中的预约字段或预约信息是否用来指示传输HARQ信息的第二资源。
步骤83,第二通信设备至第四通信设备的发送单元在所述第二资源上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应答信息,第一通信设备的接收单元23在所述第二资源上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至第四通信设备接收所述应答信息,所述应答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至第四通信设备是否正确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可选的,第二通信设备至第四通信设备的发送单元可以在所述第二资源上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信道状态信息,或第二通信设备至第四通信设备的发送单元也可以在所述第二资源上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应答信息和信道状态信息。
以第二通信设备为例,第二通信设备属于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也是属于第一通信设备组的通信设备,第二通信设备具有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后,第二通信设备会根据第一控制信息中携带的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来确定第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是属于同一个通信设备组,即属于第一通信设备组,则第二通信设备会在第二资源上向第一通信设备反馈应答信息,例如,当第二通信设备正确或成功地接收了所述第一数据,则第二通信设备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ACK应答信息,当第二通信设备没有正确或成功地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则第二通信设备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NACK应答信息。第三通信设备和第四通信设备也是属于第一通信设备组的通信设备,因此,第三通信设备和第四通信设备发送应答信息的具体步骤与第二通信设备相同,不再赘述。
第一通信设备还可以在第一资源上向第二至第四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时同时发送参考信号,而第二至第四通信设备的确定单元可以对此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并生成信道状态信息。此时,第二至第四通信设备可以在第二资源上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信道状态信息,由此,第一通信设备可以通过接收到的信道状态信息获取侧行链路的信道状态。第二至第四通信设备可以在第二资源上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和应答信息,此处不再赘述。
以第五通信设备为例,第五通信设备属于至少一个组外通信设备,第五通信设备不是属于第一通信设备组的通信设备,第五通信设备不具有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因此,第五通信设备接收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后,第五通信设备根据第一控制信息中携带的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来确定第五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不属于同一个通信设备组,即不属于第一通信设备组,因此,第五通信设备在接收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后,不需要向第一通信设备反馈应答信息。
以图8实施例的组播反馈为例,第一至第四通信设备构成第一通信设备组,第二至第四通信设备在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后会反馈应答信息,应答信息的反馈可以有多种方式:
方式一,第二资源在频域上分为若干个资源单元,例如每个资源单元为1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则每个RB都对应一个通信设备,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根据接收的应答信息的RB位置确定是哪个通信设备发送的应答信息,例如图11所示,第二通信设备对应RB0,第三通信设备对应RB1,第四通信设备对应RB2,则第一通信设备在RB0接收到的应答信息是由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以此类推。此时,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根据收到的ACK或NACK的数量占应答信息的总数量的比例来决定是否进行组播重传,即向第二至第四通信设备重新发送第一数据。第一通信设备也可以根据接收到NACK应答信息的RB位置来确定向没有正确或成功接收第一数据的通信设备进行单播重传所述第一数据。
方式二,正确或成功接收第一数据的通信设备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ACK应答信息,而没有正确或成功接收第一数据的通信设备不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任何应答信息,第一通信设备不区分接收到的ACK应答信息是哪个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接收到的ACK应答信息的数量占第一通信设备组内除第一通信设备外的通信设备数量的比值与预设的阈值确定是否进行组播重传,即向第二至第四通信设备组播重传所述第一数据。例如,第二和第三通信设备正确或成功地接收了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则第二和第三通信设备均在第二资源上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ACK应答信息,第四通信设备没有正确或成功地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则第四通信设备不会向第一通信设备反馈任何应答信息,因此,第一通信设备共接收到2个ACK应答信息,第一通信设备组中除第一通信设备外共有3个通信设备,因此,第一通信设备接收到的ACK应答信息的数量占第一通信设备组内除第一通信设备外的通信设备数量的比值为66.7%,预设的阈值假设为80%,因此,第一通信设备判断正确接收到第一数据的组内通信设备仅为66.7%,小于预设的阈值80%,则第一通信设备会向第二至第四通信设备组播重传所述第一数据。第一通信设备也可以根据接收到的ACK应答信息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是否大于预设的阈值来决定是否向第二至第四通信设备组播重传所述第一数据,例如,第一通信设备接收到的ACK应答信息的RSSI大于预设的阈值,则说明正确或成功接收到第一数据的组内通信设备数量比较多,则第一通信设备判断第二至第四通信设备正确或成功地接收到了所述第一数据,因此,不向第二至第四通信设备进行组播重传,如果第一通信设备接收到的ACK应答信息的RSSI小于预设的阈值,则第一通信设备会向第二至第四通信设备进行组播重传所述第一数据。
方式三,没有正确或成功接收第一数据的通信设备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NACK应答信息,而正确或成功接收第一数据的通信设备不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任何应答信息,第一通信设备不区分接收到的NACK应答信息是哪个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接收到的NACK应答信息的数量占第一通信设备组内除第一通信设备外的通信设备数量的比值与预设的阈值确定是否进行组播重传,即向第二至第四通信设备组播重传所述第一数据。例如,第二和第三通信设备没有正确或成功地接收了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则第二和第三通信设备均在第二资源上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NACK应答信息,第四通信设备正确或成功地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则第四通信设备不会向第一通信设备反馈任何应答信息,因此,第一通信设备共接收到2个NACK应答信息,第一通信设备组中除第一通信设备外共有3个通信设备,因此,第一通信设备接收到的NACK应答信息的数量占第一通信设备组内除第一通信设备外的通信设备数量的比值为66.7%,预设的阈值假设为30%,因此,第一通信设备判断没有正确或成功接收到第一数据的组内通信设备高达66.7%,大于预设的阈值30%,则第一通信设备会向第二至第四通信设备组播重传所述第一数据。第一通信设备也可以根据接收到的NACK应答信息的RSSI是否大于预设的阈值来决定是否向第二至第四通信设备组播重传所述第一数据,例如,第一通信设备接收到的NACK应答信息的RSSI大于预设的阈值,则说明没有正确或成功接收到第一数据的组内通信设备数量比较多,则第一通信设备判断第二至第四通信设备没有正确或成功地接收到了所述第一数据,因此,第一通信设备会向第二至第四通信设备进行组播重传所述第一数据,如果第一通信设备接收到的NACK应答信息的RSSI小于预设的阈值,则第一通信设备不会向第二至第四通信设备进行组播重传所述第一数据。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并在第一资源上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在第二资源上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应答信息,因此,提高了V2X通信的可靠性。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21)
1.一种应答信息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所述第一资源上向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属于第一通信设备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均具有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中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资源、所述第二资源和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所述第二资源用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传输应答信息;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所述第二资源上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应答信息,所述应答信息用于反馈是否正确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属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加扰;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获取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通过解扰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获取所述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三资源上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调度请求,所述第三资源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具有对应关系,其中,所述调度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调度所述第一资源和所述第二资源;
且,用于加扰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为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获得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缓冲状态报告和调度请求,所述缓冲状态报告中包含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属的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所述缓冲状态报告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调度所述第二资源,所述调度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调度所述第一资源。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所述第一资源上向至少一个组外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所述第一数据,所述至少一个组外通信设备不属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所述至少一个组外通信设备不具有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与所述第二资源之间间隔k个时隙,所述第一资源属于时隙n,则所述第二资源属于时隙n+k或时隙n+k-1,所述n为整数,所述k为正整数。
6.一种第一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资源上向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属于第一通信设备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均具有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中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资源、所述第二资源和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所述第二资源用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传输应答信息;
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资源上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应答信息,所述应答信息用于反馈是否正确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属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加扰;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包括:
所述处理单元通过解扰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获取所述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从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三资源上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调度请求,所述第三资源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具有对应关系,其中,所述调度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调度所述第一资源和所述第二资源;且,用于加扰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为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获得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缓冲状态报告和调度请求,所述缓冲状态报告中包含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属的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所述缓冲状态报告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调度所述第二资源,所述调度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调度所述第一资源。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意一项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资源上向至少一个组外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所述第一数据,所述至少一个组外通信设备不属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所述至少一个组外通信设备不具有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6-8任意一项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与所述第二资源之间间隔k个时隙,所述第一资源属于时隙n,则所述第二资源属于时隙n+k或时隙n+k-1,所述n为整数,所述k为正整数。
11.一种应答信息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通信设备在第一资源上从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属于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属于第一通信设备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均具有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中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资源、第二资源和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所述第二资源用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传输应答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在所述第二资源上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应答信息,所述应答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是否正确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加扰;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通过解扰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获取所述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
12.一种第二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一资源上从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属于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属于第一通信设备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均具有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中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的资源、第二资源和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所述第二资源用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传输应答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资源上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应答信息,所述应答信息用于反馈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是否正确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加扰;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还包括处理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通过解扰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获取所述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
13.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在第三资源上从第一通信设备接收调度请求,其中,所述第三资源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具有对应关系,所述调度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调度传输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的第一资源和传输应答信息的第二资源,所述第一资源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资源用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应答信息,所述应答信息用于反馈是否正确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属于第一通信设备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均具有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三资源和所述对应关系获得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属的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和所述第二资源,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加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与所述第二资源之间间隔k个时隙,所述第一资源属于时隙n,则所述第二资源属于时隙n+k或时隙n+k-1,所述n为整数,所述k为正整数。
15.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三资源上从第一通信设备接收调度请求,其中,所述第三资源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具有对应关系,所述调度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调度传输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的第一资源和传输应答信息的第二资源,所述第一资源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资源用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应答信息,所述应答信息用于反馈是否正确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属于第一通信设备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均具有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资源和所述对应关系获得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属的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和所述第二资源,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加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与所述第二资源之间间隔k个时隙,所述第一资源属于时隙n,则所述第二资源属于时隙n+k或时隙n+k-1,所述n为整数,所述k为正整数。
17.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从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缓冲状态报告和调度请求,所述缓冲状态报告中包含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属的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所述缓冲状态报告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调度传输应答信息的第二资源,所述调度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调度传输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的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资源用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应答信息,所述应答信息用于反馈是否正确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属于第一通信设备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均具有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和所述第二资源,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加扰。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与所述第二资源之间间隔k个时隙,所述第一资源属于时隙n,则所述第二资源属于时隙n+k或时隙n+k-1,所述n为整数,所述k为正整数。
19.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从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缓冲状态报告和调度请求,所述缓冲状态报告中包含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属的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所述缓冲状态报告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调度传输应答信息的第二资源,所述调度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调度传输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的第一资源,所述第一资源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资源用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应答信息,所述应答信息用于反馈是否正确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属于第一通信设备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均具有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至少一个组内通信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和所述第二资源,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的组标识加扰。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与所述第二资源之间间隔k个时隙,所述第一资源属于时隙n,则所述第二资源属于时隙n+k或时隙n+k-1,所述n为整数,所述k为正整数。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5、11、13-14或17-18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1810588498.6A CN110582067B (zh) | 2018-06-08 | 2018-06-08 | 一种应答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通信设备及网络设备 |
| PCT/CN2019/087408 WO2019233261A1 (zh) | 2018-06-08 | 2019-05-17 | 一种应答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通信设备及网络设备 |
| EP19815167.2A EP3780672B1 (en) | 2018-06-08 | 2019-05-17 | Response information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US17/113,855 US11496994B2 (en) | 2018-06-08 | 2020-12-07 |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1810588498.6A CN110582067B (zh) | 2018-06-08 | 2018-06-08 | 一种应答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通信设备及网络设备 |
Publications (2)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10582067A CN110582067A (zh) | 2019-12-17 |
| CN110582067B true CN110582067B (zh) | 2022-04-05 |
Family
ID=68769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1810588498.6A Active CN110582067B (zh) | 2018-06-08 | 2018-06-08 | 一种应答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通信设备及网络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 Country | Link |
|---|---|
| US (1) | US11496994B2 (zh) |
| EP (1) | EP3780672B1 (zh) |
| CN (1) | CN110582067B (zh) |
| WO (1) | WO201923326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WO2021102768A1 (en) * | 2019-11-28 | 2021-06-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Group scheduling requests and resource assignments |
| CN113132425B (zh) * | 2019-12-30 | 2023-02-21 | 中信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队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
| WO2021168659A1 (zh) * | 2020-02-25 | 2021-09-0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息发送方法、信息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22110234A1 (zh) * | 2020-11-30 | 2022-06-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15623452B (zh) * | 2021-07-16 | 2025-08-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信道资源的管理方法、设备以及系统 |
| CN116033571A (zh) * | 2021-10-26 | 2023-04-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5)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ATE411661T1 (de) * | 2004-08-31 | 2008-10-15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
| WO2011088619A1 (en) * | 2010-01-22 | 2011-07-28 | Nokia Corporation | Cellular control sensing for multi-cell device-to-device interference control |
| KR102037322B1 (ko) * | 2012-01-30 | 2019-11-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D2d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d2d 전송 데이터에 대한 피드백 정보를 전송 및 수신하는 방법과 이를 위한 장치 |
| US8848591B2 (en) * | 2012-02-27 | 2014-09-30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ssage acknowledgment feedback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overlaid on a cellular network |
| KR102102649B1 (ko) * | 2012-04-02 | 2020-04-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ack/nack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 CN104272633B (zh) * | 2012-04-18 | 2018-01-23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针对装置到装置通信执行harq的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装置 |
| US9516653B2 (en) * | 2012-06-22 | 2016-12-06 | Lg Electronics Inc. | Scheduling method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and apparatus for same |
| CN103546254B (zh) * | 2012-07-09 | 2017-09-15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及其基站与移动装置 |
| KR101941996B1 (ko) * | 2012-10-31 | 2019-01-24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단말간 직접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모바일 디바이스 |
| JP6096926B2 (ja) * | 2012-12-14 | 2017-03-15 |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 無線電機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無線機器間のd2d通信におけるharq送信を可能にして実行するための、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無線機器、およびそれらにおける方法 |
| AU2014252012B2 (en) * | 2013-04-10 | 2017-04-20 | Sony Corporation |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
| CN105306178B (zh) * | 2014-07-31 | 2021-02-09 | 索尼公司 | 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2118078B (zh) * | 2014-11-14 | 2024-02-27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终端、通信系统以及反馈方法 |
| WO2016078905A1 (en) * | 2014-11-18 | 2016-05-26 | Sony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s devices and methods |
| CN104486049A (zh) * | 2014-12-30 | 2015-04-01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数据重传方法、装置和终端 |
| EP3051733B1 (en) * | 2015-01-27 | 2018-11-07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a node, a network and a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
| CN106063176B (zh) * | 2015-01-30 | 2019-10-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设备、网络设备,以及确认信息的传输方法 |
| WO2016179835A1 (zh) * | 2015-05-14 | 2016-11-1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边链路信息传输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
| CN106302622B (zh) * | 2015-06-12 | 2021-01-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车联网系统及其中的业务实现方法和装置 |
| US10477620B2 (en) * | 2015-08-20 | 2019-11-12 | Intel IP Corporation |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relaying |
| CN106485947A (zh) * | 2015-08-25 | 2017-03-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联网系统 |
| US10334586B2 (en) * | 2016-01-22 | 2019-06-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for unicast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
| EP3206321B1 (en) * | 2016-02-15 | 2020-07-08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Improved uplink harq operation for prose-enabled ues participating in sidelink discovery operation |
| CN105702018B (zh) * | 2016-03-14 | 2019-01-29 |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车辆组队行驶管理方法 |
| US10863532B2 (en) * | 2016-03-24 | 2020-12-0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 WO2017166115A1 (zh) * | 2016-03-30 | 2017-10-0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的方法、基站及终端设备 |
| CN107295702B (zh) * | 2016-04-01 | 2020-01-31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窄带蜂窝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7645774B (zh) * | 2016-07-20 | 2020-07-28 |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V2x网络中调度pc5口资源的确认方法 |
| JP7209456B2 (ja) * | 2016-08-08 | 2023-01-20 |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EP3846575B1 (en) * | 2016-08-09 | 2022-10-19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Improved radio resource selection and sensing for v2x transmissions |
| EP3282618A1 (en) * | 2016-08-09 | 2018-02-14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Improved initial and retransmissions of data for v2x transmissions |
| CN107733574A (zh) * | 2016-08-11 | 2018-02-23 |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
| US20180091265A1 (en) * | 2016-09-28 | 2018-03-29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2D Communication |
| WO2018084608A2 (en) * | 2016-11-03 | 2018-05-1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etransmission numbers of sidelink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
| US11115789B2 (en) * | 2016-11-04 | 2021-09-07 | Lg Electronics Inc. |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for V2X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 KR102341337B1 (ko) * | 2017-01-13 | 2021-12-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사이드링크를 통해 harqack/nack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단말 |
| JP2018191130A (ja) * | 2017-05-02 | 2018-11-2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 EP3619989B1 (en) * | 2017-05-05 | 2025-04-09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dication |
| US11206107B2 (en) * | 2017-07-28 | 2021-12-21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v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using a feedback timing |
| CN111034075B (zh) * | 2017-08-11 | 2021-11-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适配旁链链路通信中的参数的系统和方法 |
| CN111279768B (zh) * | 2017-09-28 | 2023-11-14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用于侧链路上的探测参考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 US11323213B2 (en) * | 2017-11-10 | 2022-05-0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adio access network node, wireless devices, methods and software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 EP3503635A1 (en) * | 2017-12-22 | 2019-06-26 |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 Emergency notification (urllc) requesting spontaneous grant free transmission for v2x |
| US11140697B2 (en) * | 2018-04-11 | 2021-10-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Technique for sidelink feedback transmissions |
| WO2019215823A1 (ja) * | 2018-05-08 | 2019-11-14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通信装置 |
-
2018
- 2018-06-08 CN CN201810588498.6A patent/CN110582067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5-17 EP EP19815167.2A patent/EP3780672B1/en active Active
- 2019-05-17 WO PCT/CN2019/087408 patent/WO2019233261A1/zh not_active Ceased
-
2020
- 2020-12-07 US US17/113,855 patent/US11496994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EP3780672A4 (en) | 2021-06-23 |
| WO2019233261A1 (zh) | 2019-12-12 |
| EP3780672B1 (en) | 2023-05-24 |
| EP3780672A1 (en) | 2021-02-17 |
| CN110582067A (zh) | 2019-12-17 |
| US20210092716A1 (en) | 2021-03-25 |
| US11496994B2 (en) | 2022-11-08 |
Similar Documents
|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 CN110582067B (zh) | 一种应答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通信设备及网络设备 | |
| US11463204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delink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 JP7401578B2 (ja) | フィードバックを使用した通信のための通信デバイス、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 US20230189330A1 (en) | Method for indicating the allocated resources for a harq message in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or a low-complexity, narrowband terminal | |
| US12267846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HARQ information via sidelink | |
| CN112399588A (zh) | 用于传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 CN115379587A (zh) | 用于处理下一代通信系统中的冲突的方法和设备 | |
| CN112534907A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通信的设备和方法 | |
| CN114270888B (zh) | 用于v2x通信中的资源分配的方法及设备 | |
| CN112787774A (zh) |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处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 |
| CN114375064A (zh) | 侧行链路的信息上报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 |
| CN111436150B (zh) | 信息传输方法、传输调度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 CN113517960B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 CN107431901A (zh) | 蜂窝网络中的调度 | |
| CN107432025B (zh) | 节点及其执行的方法、中继节点及其执行的方法 | |
| WO2020103633A1 (zh) | 一种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终端设备 | |
| CN115868200B (zh) | 处理侧行链路进程的方法及装置 | |
| CN109982290B (zh) | 一种应答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通信设备及系统 | |
| CN112584358A (zh) | 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
Legal Events
|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GR01 | Patent grant |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