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0629403B - 薄片、薄片处理装置和薄片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薄片、薄片处理装置和薄片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29403B
CN110629403B CN201910530905.2A CN201910530905A CN110629403B CN 110629403 B CN110629403 B CN 110629403B CN 201910530905 A CN201910530905 A CN 201910530905A CN 110629403 B CN110629403 B CN 1106294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fibers
binder
section
we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3090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29403A (zh
Inventor
上野芳弘
佐合拓己
仓田纮树
関俊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629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294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294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294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35Structure of thermal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35Uncoated pa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02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multilayer material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 D04H1/4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 D04H1/4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in combination with at least one other method of consolidation
    • D04H1/48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in combination with at least one other method of consolid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bonding ag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7/00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use in image-receiving members, i.e. for reversal by physical contact; Manufacture thereof
    • G03G7/006Substrates for image-receiving members; Image-receiving members comprising only one layer
    • G03G7/0073Organic components thereof
    • G03G7/008Organic components thereof being macromolecula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7/00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use in image-receiving members, i.e. for reversal by physical contact; Manufacture thereof
    • G03G7/0093Image-receiving members, based on materials other than paper or plastic sheets, e.g. textiles, met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片、薄片处理装置和薄片处理方法。所述薄片为能够在高温环境下具有充分的刚性的薄片。激光打印机用的薄片为包含多个纤维和使所述多个纤维粘合的粘合剂在内的薄片,所述薄片的表面上的所述粘合剂的存在量小于,所述薄片的厚度方向的中心处的所述粘合剂的存在量。

Description

薄片、薄片处理装置和薄片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片、薄片处理装置和薄片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很早以来,实施了如下的动作,即,使纤维状的物质堆积,并使结合力作用于堆积的纤维的相互之间,从而获得薄片状或薄膜状的成形体。作为该典型例,可以例举出通过使用水的抄造(抄纸)来制造纸的情况。抄造所使用的装置较多地需要水、电力、排水设备等大型的公共设施,难以小型化。根据这些观点,作为代替抄造法的薄片的制造方法,期待完全不使用或者几乎不使用水的称为干式法的方法。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被使用于以干式的方式来形成薄片的方法中、并用于对在薄片中使用的纤维进行粘合的树脂。另外,在该文献中,记载了在以干式的方式来形成薄片时、难以使树脂从纤维之间进行脱离的情况等。
但是,通过干式工艺而被形成的薄片有时在通过加热辊等的热处理工序中无法确保充分的刚性。作为这种薄片所需求的性能之一,可例举出高温环境中的充分的刚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454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涉及的薄片的一个方式为包含多个纤维、和使所述多个纤维粘合的粘合剂在内的薄片,所述薄片的表面上的所述粘合剂的存在量小于,所述薄片的厚度方向的中心的所述粘合剂的存在量,且被使用于激光打印机中。
在所述薄片的一个方式中,所述粘合剂所含有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经过所述激光打印机的热处理部之后的所述薄片的温度Ts(℃)、和所述薄片的厚度D(μm)满足下式(1)的关系,
Tg≥Ts-0.3×D…(1)。
在所述薄片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薄片的表面电阻率Rs(Ω/□)在1.0×1012(Ω/□)以下。
本发明所涉及的薄片处理方法的一个方式包括对包含多个纤维、和使所述多个纤维粘合的粘合剂在内的薄片进行热处理的工序,所述粘合剂所含有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所述热处理后的所述薄片的温度Ts(℃)、和所述薄片的厚度D(μm)满足下式(1)的关系,
Tg≥Ts-0.3×D…(1)。
在所述薄片处理方法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通过进行所述热处理的工序来粘合所述多个纤维。
在所述薄片处理方法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通过进行所述热处理的工序而将调色剂定影在所述薄片上。
本发明所涉及的薄片处理装置的一个方式包含热处理部,所述热处理部对包含多个纤维、和使所述多个纤维粘合的粘合剂在内的薄片进行加热,所述粘合剂所含有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经过所述热处理部之后的所述薄片的温度Ts(℃)、和所述薄片的厚度D(μm)满足下式(1)的关系,
Tg≥Ts-0.3×D…(1)。
在所述薄片处理装置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通过所述热处理部来粘合所述多个纤维。
在所述薄片处理装置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在所述薄片的输送方向上的与所述热处理部相比靠上游侧包含加压部,所述加压部对所述薄片进行加压。
在所述薄片处理装置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加压部为辊,所述辊的表面的材质包含聚硅氧烷、聚氯乙烯、丙烯腈和1,3-丁二烯的共聚物以及氯丁橡胶中的一种以上。
在所述薄片处理装置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通过所述热处理部而将调色剂定影在所述薄片上。
在所述薄片处理装置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热处理部为加热辊。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的厚度方向上的粘合剂的分布的示例的坐标图。
图2为表示形成薄片中的粘合剂的分布的方法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3为表示形成薄片中的粘合剂的分布的方法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4为表示形成薄片中的粘合剂的分布的方法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5为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6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激光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概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为对本发明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方式。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不对本发明的主旨进行变更的范围内被实施的各种变形方式。并且,以下说明的结构并非全部为本发明的必要结构。
1.薄片
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包括多个纤维、和使多个纤维粘合的粘合剂。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薄片优选为使用于后述的激光打印机中。而且,薄片的表面上的粘合剂的存在量与薄片的厚度方向的中心处的粘合剂的存在量相比较小。以下,依次对纤维、粘合剂、薄片中的粘合剂的分布和薄片中的粘合剂的分布的形成方法进行说明。
1.1.纤维
在本实施方式的薄片中,纤维作为原料的一部分而被使用,在薄片中包含多个纤维。作为所涉及的纤维,可以列举出天然纤维(动物纤维、植物纤维)、化学纤维(有机纤维、无机纤维、有机无机复合纤维)等。更加详细而言,作为纤维,可以列举出纤维素、丝、羊毛、棉、大麻、洋麻、亚麻、苎麻、黄麻、马尼拉麻、剑麻、针叶树、阔叶树等构成的纤维,既可以单独使用这些物质,也可以适当地混合并使用,还可以作为实施精制等的再生纤维来使用。另外,纤维也可以被干燥,也可以含有或浸渍水、有机溶剂等液体。而且,纤维也可以被实施各种表面处理。
本实施方式的薄片所含的多个纤维中的一个纤维被设为独立的一根纤维时,其平均直径(在截面不是圆的情况下,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中的最大的长度、或假设了具有与截面的面积相等的面积的圆时的该圆的直径(当量圆直径))平均在1μm以上且1000μm以下。
虽然本实施方式的薄片所含的纤维的长度并未被特别限定,但作为独立的一根纤维,该纤维的沿着长度方向的长度在1μm以上且5mm以下。另外,纤维的平均的长度被设为长度-长度加权平均纤维长度,并在20μm以上且3600μm以下。而且,纤维的长度也可以具有偏差(分布)。
在本说明书中,当说到纤维时,存在是指一根纤维的情况、和是指多根纤维的集合体(例如如棉那样的状态)的情况。纤维也可以为通过对被解纤物进行解纤处理而被开解为纤维状的纤维(解纤物)。在此,作为被解纤物,例如是指纸浆薄片、纸、废纸、餐巾纸、厨房用纸、清洁器、过滤器、液体吸收材料、吸音体、缓冲材料、垫子、瓦楞纸等的纤维被相互缠绕或者粘合在一起而获得的物质。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被解纤物也可以为本实施方式的薄片或使用后的该薄片(旧薄片)。另外,在被解纤物中,也可以包含由人造丝、丽塞尔(Lyocell)纤维、铜氨纤维(Cupra)、维尼纶、丙烯、尼龙、芳纶、聚酯、聚乙烯、聚丙烯、聚氨酯、聚酰亚胺、碳、玻璃、金属构成的纤维等(有机纤维、无机纤维、有机无机复合纤维)。
1.2.粘合剂
1.2.1.粘合剂
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包含粘合剂。粘合剂具有使纤维和纤维进行粘合的功能。粘合剂除了具有使纤维和纤维进行粘合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其他的功能。另外,粘合剂并不一定需要全部发挥特定的功能。粘合剂也可以为包含着色材料、凝集抑制剂等的复合体。粘合剂也可以包含有机溶剂、界面活性剂、防菌剂或防腐剂、抗氧化剂或紫外线吸收剂、氧吸收剂等。
粘合剂能够对薄片赋予例如纤维与纤维之间的粘合、着色、薄片彼此或薄片与其他的物体之间的粘接或贴附、薄片的阻燃化等的功能。另外,粘合剂也可以具有抑制其他的功能材料(着色剂等)从薄片上脱落的功能。作为一次粒子,粘合剂也可以为粒子状、纤维状中的任意一个。另外,即使一次粒子为粒子状、纤维状中的任意一个,粘合剂也作为粉体而与纤维混合,并被配合至薄片中。
在粘合剂中包含树脂。作为树脂的种类,即可以为天然树脂、合成树脂中的任意一个,另外,虽然也可以为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中的任一个,但是在期待通过实施加热加压而产生的效果的情况、即使粘合剂熔融的情况下,优选为,使用热塑性树脂。而且,在欲提高薄片的耐水性的情况下,优选为,粘合剂所含的树脂为非水溶解性。
作为天然树脂,可以列举出松香、达马树脂、胶粘剂、珂巴脂、琥珀、虫胶、麒麟血、山达脂、松香等,可以列举出将这些物质单独或适当混合后获得的树脂,另外,这些物质也可以被适当地改性。另外,在合成树脂中,作为热固性树脂,可以列举出酚树脂、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尿素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醇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等热固性树脂。另外,作为合成树脂中的热塑性树脂,可以列举出AS树脂、ABS树脂、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尼龙、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缩醛、聚苯硫醚、聚醚醚酮等。这些树脂亦可以单独或适当地混合使用。另外,也可以实施共聚物化或改性,作为这样的树脂的系统,可以列举出苯乙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苯乙烯-丙烯酸类共聚树脂、烯烃类树脂、氯乙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聚乙烯醇类树脂、乙烯基醚类树脂、N-乙烯基类树脂、苯乙烯-丁二烯类树脂等。
另外,粘合剂所含的树脂优选为,在200℃以下熔融或软化,在节能的观点上,更加优选为,在160℃以下熔融或软化。
虽然在高温耐性的观点上,粘合剂所含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较高的一方较好,但在树脂或粘合剂制造上,当考虑节能等各种情况时,存在适当的范围。例如,根据后述的条件,能够根据薄片的厚度或被热处理时的温度而适当地被选择。优选为,在45.0℃以上,更加优选为,在50.0℃以上。另外,Tg的上限值优选为,在95.0℃以下,更加优选为,在90.0℃以下。如果玻璃化转变温度在45.0℃以上,则抑制了高温时的粘合剂的软化,并能够获得刚性良好的薄片。
粘合剂也可以为由与纤维的直径相比较小的体积平均粒径的粒子构成的粉体。若为粉体,则能够易于改变相对于纤维的配合量。另外,由于是粉体,因此,提高了相对于纤维的附着的均一性。另外,为了实现粉体的均一的纤维附着,由于粘合剂的粒子彼此的静电的排斥作用是重要的,因此,粘合剂优选为,易于带电(例如绝缘性较高)的种类的粘合剂。
粘合剂例如在使用捏合机、班伯里混合机、单轴挤压机、多轴挤压机、双辊、三辊、连续式捏合机、连续式双辊等来进行混炼之后,能够通过用适当的方法来造粒并粉碎而得。有时,在粘合剂中包含各种各样的大小的粒子,并也可以利用公知的分级装置来进行分级。另外,粘合剂的粒子的外形形状并未被特别限定,也可以为球状、圆盘状、纤维状、不定形等形状。
在本说明书中,“使纤维和粘合剂进行粘合”是指,纤维和粘合剂难以分离的状态、或在纤维与纤维之间配置有粘合剂而使纤维和纤维通过粘合剂而难以分离的状态。另外,粘合为包含粘接的概念,且包括两种以上的物体接触而难以分离的状态。另外,在纤维和纤维通过粘合剂而粘合时,纤维和纤维既可以平行地交叉,也可以在一根纤维上粘合有多根纤维。
在本实施方式的薄片中,使纤维和纤维进行粘合的方法只要能够使粘合剂熔融或软化而使纤维之间进行粘合,则并未被特别限定。作为实现这样的粘合的结构,例如,可以列举出热冲压、加热辊等。另外,薄片既可以由热冲压成形机、热板、暖风鼓风机、红外线加热器、闪光定影器等构成,也可以被构成为,包含压延辊。
1.3.薄片中的粘合剂的分布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具有设为一个面侧的表面、和被设为相对于一个面而处于表背的关系的另一个面侧的背面。表面和背面的选择方式是任意的。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表现的表面设为,相当于薄片的一个面侧和/或另一个面侧(背面)的面。在本实施方式的薄片中,薄片的表面上的粘合剂的存在量小于薄片的厚度方向的中心处的粘合剂的存在量。图1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薄片中的粘合剂的分布的一个示例的坐标图。
图1的坐标图的横轴以相对于厚度的比例(%)而表示将薄片整体的厚度设为100%时的薄片的厚度方向的位置,纵轴表示将存在于薄片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处的粘合剂的存在量设为100%时的粘合剂的存在量的比例(%)。即,图1的坐标图的横轴通过薄片的厚度而使薄片的厚度方向的深度标准化,纵轴通过存在于薄片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处的粘合剂的浓度使粘合剂的浓度标准化。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薄片上的厚度方向的粘合剂的分布为,在厚度方向中心较多,并在厚度方向的两端(薄片的表面或背面)较少。薄片的厚度方向的中心可以具有特定的范围,也可以设为包含薄片的厚度方向的中心在内而在整体的厚度上的三分之一的厚度的范围,更加优选为,设为包含薄片的厚度方向的中心在内而在整体的厚度的四分之一的厚度的范围。另外,作为薄片的厚度方向的两端,也可以设为,从薄片的表面朝向厚度方向的中心而在整体的厚度上的三分之一的厚度的范围,更加优选为,从薄片的表面朝向薄片的厚度方向的中心而在整体的厚度上的四分之一的厚度的范围。
薄片的表面附近处的粘合剂的存在量在将薄片的厚度方向的中心处的粘合剂的存在量设为100.0%的情况下,为20.0%以上且80.0%以下,优选为,30.0%以上且70.0%以下,更加优选为,35.0%以上且6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0%以上且60.0%以下。如果薄片中的粘合剂的分布在这样的范围内,则当薄片穿过加热辊等热处理部时,难以贴附于加热辊等,并且能够充分地获得穿过时的薄片的刚性。并且,薄片的刚性能够称为薄片的韧劲。
并且,虽然在图示的示例中,粘合剂的分布相对于薄片的厚度方向的中心而成为对称,但只要粘合剂的存在量在表面和背面变少,则也可以为非对称。粘合剂的浓度例如能够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FTIR)等并通过ATR测量来进行测量。而且,在测量中,通过在从薄片表面起按每个恒定厚度而对薄片进行切削的同时,针对每个露出面而实施测量,从而能够求出粘合剂的存在比例和厚度方向的分布。另外,也能够通过电子显微镜等来对薄片的截面进行观察,并根据需要,通过实施图像处理来进行掌握。
1.4.薄片中的粘合剂的分布的形成方法
作为形成本实施方式的薄片中的粘合剂的分布的方法,可以列举出穿过一对辊的方法、穿过一对带之间的方法、通过刮片而进行刮取的方法等。虽然图2~图4表示各自的方法的示例,但为了便于说明,各部件、纤维、粘合剂的尺寸、比例尺、配合比与实际不同。
图2示意性地表示通过一对辊而对上述的纤维和上述的粘合剂的混合物的堆积物进行输送的情况。在图2中,对纤维和粘合剂的混合物的堆积物标记符号W,对纤维标记符号F,并对粘合剂标记符号B。另外,对辊标记符号CR。本实施方式的薄片中的粘合剂的分布能够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即,在使粘合剂熔融之前,以不使粘合剂熔融的方式,使纤维F和粘合剂B的混合物的堆积物W(以下,有时称为“料片”。)在一对辊CR之间以被夹持的方式而穿过。在该情况下,在通过粘合剂B而使纤维F和纤维F被粘合在一起之前的状态下,实现了本实施方式的粘合剂B的分布。
可以认为,能够以图2所示的方式来去除粘合剂B的理由之一在于如下的作用,即,通过在使粘合剂热定型之前而使料片W在辊CR中通过,从而由于非意愿的分离(泣き別れ)而使料片W的表面附近的粘合剂B被转印在辊CR表面上。另外,如果将适当的偏置电压进一步施加在辊CR上等,则也能够利用静电力来对粘合剂B的料片W所含的浓度或分布进行调节。根据该方式,能够通过非常简单的方法来减少表面附近的粘合剂B的浓度。而且,也可以对辊CR的温度进行调节,并利用粘合剂的粘性来提高向辊CR附着的附着效率。
虽然辊CR的材质并未被特别限定,但当考虑由非意愿的分离而产生的转印作用时,优选为,铁、SUS等金属。辊CR的表面也可以被施加适当的表面处理。另外,在辊CR的表面上,例如,也可以通过聚硅氧烷、聚氯乙烯、丙烯腈和1,3-丁二烯的共聚物、以及、氯丁橡胶的1种以上来施加涂布或内衬。如果采用这样的方式,则有时能够有效地从料片W的表面上去除粘合剂B,且易于使被转印在辊CR上的粘合剂B从辊CR上剥离。并且,虽然在图2的方式中,省略了从辊CR上去除粘合剂B的结构,但例如,通过设置刮片而能够易于去除。关于这样的刮片,与以下的图3的方式相同。
图3示意性地表示由一对带而对上述的纤维和粘合剂的混合物的堆积物进行输送的情况。图3中的符号W、符号F、符号B与图2同样。对带标记符号BE,对刮片标记符号BL。本实施方式的薄片中的粘合剂B的分布也能够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即,在使粘合剂B熔融之前,能够以不使粘合剂B熔融的方式,使料片W在该一对带BE之间以被夹持的方式而穿过。在该情况下,在通过粘合剂B而使纤维F与纤维F被粘合在一起之前的状态下,实现了本实施方式的粘合剂B的分布。
如图3所示,即使利用带BE等接触部件,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的辊CR(图2参照)同样的效果。作为带BE的材质,可以列举金属、金属氧化物、树脂、弹性体,并能够根据用途来进行选择,也可以实施表面处理或涂布等。并且,在图3的方式中,作为从带BE上去除粘合剂B的结构,也设置有刮片BL。刮片BL与带BE和料片W不接触的带BE的部分抵接。由此,能够易于从带BE上去除粘合剂B。这样的刮片BL也可以使用于上述的辊CR。也可以对刮片BL施加表面处理或涂布等。
图4为示意性地表示通过刮片来擦除上述的纤维和粘合剂的混合物的堆积物的情况。图4中的符号W、符号F、符号B、符号BL与图3相同。本实施方式的薄片中的粘合剂B的分布也能够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即,在使粘合剂B熔融之前,也能够以不使粘合剂B熔融的方式,通过与料片W的表面和背面抵接的刮片BL来进行擦除。在图4的示例中,虽然刮片BL与行进的料片W抵接,但可以理解,料片W和刮片BL只要相对地进行移动即可。另外,虽然在图4的示例中,表面和背面的两个刮片BL相对于料片W而被对称地配置,但也可以未被对称地配置。另外,刮片BL也可以被实施表面处理或涂布。通过这样以抵接的方式对刮片BL进行擦除,也会在通过粘合剂B而使纤维F和纤维F被粘合在一起之前的状态下,实现本实施方式的粘合剂B的分布。
通过对实现了预定的粘合剂B的分布的料片W实施加热辊等的加热处理,从而能够形成被薄片化且具有本实施方式的粘合剂B的分布的薄片。加热处理的方式并未被特别限定。
上述例示的方法既可以多次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地使用。另外,作为上述例示的方法中的、易于对粘合剂B的薄片表面上的浓度进行调节的方法,使用如图2所示的一对辊CR的方法,使用粘合剂B的非意愿的分离的方法的成本较低,易于使用。非意愿的分离,是指以从料片W的表面上剥离粘合剂B的方式进行去除。另外,如果是该方法,则在对粘合剂B的浓度进行了调节之后,例如,在穿过加热辊的情况下,由于能够仅在一对辊的下游设置加热辊而构成,因此,例如,易于使用于根据料片W来形成薄片的装置的结构小型化。
通过采用上述例示的结构,从而在薄片深度方向的粘合剂浓度上形成如图1所示的浓度分布。在通过这样的分布而确保薄片表面的纤维的粘合力的同时,能够减少因与加热辊等的工艺表面之间的树脂熔融而产生的粘性。而且,由于能够充分地确保薄片内部的粘合剂浓度,因此,作为结果,保持了薄片的刚性或强度。由此,能够确保热处理工艺中的薄片的刚度或强度,例如,能够易于在高温工艺中穿过加热辊等。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薄片能够优选地使用于伴随着在高温工艺中穿过加热辊等的情况的激光打印机中。关于激光打印机,将在后文叙述。
1.5.薄片的表面电阻率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薄片的表面附近的粘合剂的存在量与内部相比较少。因此,与粘合剂的存在量在表面附近和内部为相同程度的薄片相比,呈现了更小的表面电阻率。
表面电阻率为,被称为薄片电阻、面电阻率的表示薄膜状物体的电阻的量的一种。由于表面电阻率的量纲与电阻的量纲相同,因此,单位成为Ω,但在本说明书中,单位使用Ω每平方(Ω/□)(ohms per square)。该值能够解释为,电流在任意大小的正方形的区域中从一个端部向对置的端部流动时的电阻。
本实施方式的薄片的表面电阻率为1.0×1012(Ω/□)以下,优选为,9.9×1011(Ω/□)以下,更加优选为,9.0×1011(Ω/□)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5×1011(Ω/□)以下。本实施方式的薄片所具有的表面电阻率接近于在湿式抄纸中被制造出的纸的表面电阻率。另外,为以干式的方式被制造出、且粘合剂的存在量在表面附近和内部为相同程度的薄片的表面电阻率的三分之一以下左右。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薄片的表面电阻率较小,因此,抑制了静电的产生。例如在高速行进在装置内时较少因与装置部件之间的摩擦而产生静电,易于确保良好的行进性。另外,由于难以带静电,因此,托盘等上的堆叠性变得良好。而且,减少了薄片彼此的贴附,提高了薄片的处理容易度。这样的效果在湿度较低的环境中更加显著地显现。
1.6.薄片的形状等
本实施方式的薄片也可以为板状、料片状、或具有凹凸的形状。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薄片能够分类为纸或无纺布。纸例如包括将纸浆或废纸作为原料并成形为薄片状的方式等,包括以笔记或印刷作为目的的记录纸、壁纸、包装纸、彩色纸、画图纸、制图纸等。无纺布厚于纸并具有低密度,其包括普通的无纺布、纤维板、餐巾纸、厨房用纸、清洁器、过滤器、液体吸收材料、吸音体、缓冲材料、垫子等。而且,对纸或无纺布赋予油墨,从而能够形成文字或图像。并且,虽然一般是对纸赋予油墨,但即使对无纺布赋予油墨,也能够形成产品名称或制造编号、用途、注意事项等的信息,或者能够通过形成图像来进行装饰。
2.薄片处理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处理装置为,具有对薄片进行加热的热处理部,并能够实施热处理的装置。薄片处理装置的一个方式为薄片制造装置。即,处理的一个方式为制造。另外,薄片处理装置的一个方式为激光打印机。即,处理的一个方式为由激光打印机实施的印刷。以下,对薄片制造装置和激光打印机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
2.1.薄片制造装置
图5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片制造装置100的结构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所记载的薄片制造装置100为,例如在对作为原料的机密纸等使用完毕的废纸进行干式解纤并纤维化后,通过加压、加热、切断而制造新纸时优选的装置。也可以通过在被纤维化的原料中混合各种各样的添加物,从而根据用途,来提高纸制品的结合强度或白色度,或者附加颜色、香味、阻燃等功能。另外,通过对纸的密度或厚度、形状进行控制而成形,从而根据A4或A3的办公纸张、名片纸张等用途,而能够制造各种各样的厚度或尺寸的纸。
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供给部10、粗碎部12、解纤部20、筛选部40、第一料片形成部45、旋转体49、混合部50、堆积部60、第二料片形成部70、输送部79、薄片形成部80、切断部90和控制部110。
另外,薄片制造装置100以针对原料的加湿、和/或对原料移动的空间进行加湿的目的,而具备加湿部202、204、206、208、210、212。这些加湿部202、204、206、208、210、212的具体结构是任意的,可以列举出蒸汽式、气化式、暖风气化式、超声波式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气化式或暖风气化式的加湿器而构成加湿部202、204、206、208。即,加湿部202、204、206、208具有使水浸润的过滤器(省略图示),并通过使空气穿过过滤器,而供给提高了湿度的加湿空气。另外,加湿部202、204、206、208也可以具备有效地提高加湿空气的湿度的加热器(省略图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超声波式加湿器而构成加湿部210和加湿部212。即,加湿部210、212具有使水雾化的振动部(省略图示),并供给由振动部产生的水雾。
供给部10向粗碎部12供给原料。薄片制造装置100制造薄片的原料只要包含纤维即可,例如,可以列举出纸、纸浆、纸浆薄片、包含无纺布的布、或者织物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薄片制造装置100以废纸作为原料的结构。供给部10例如能够设为,具备使废纸重叠地存储的堆叠器、和从堆叠器向粗碎部12送出废纸的自动投入装置在内的结构。
粗碎部12通过粗碎刃14而对由供给部10供给的原料进行裁断(粗碎),从而形成粗碎片。粗碎刃14在大气中(空气中)等的气体中对原料进行裁断。粗碎部12例如具备将原料夹持并对原料进行裁断的一对粗碎刃14、和使粗碎刃14旋转的驱动部,并能够设为与所谓的碎纸机同样的结构。粗碎片的形状或大小是任意的,只要适于解纤部20的解纤处理即可。粗碎部12将原料裁断为例如1~几cm见方或其以下的尺寸的纸片。
粗碎部12具有接受通过粗碎刃14而被裁断并下落的粗碎片的斜槽(料斗)9。斜槽9例如具有在粗碎片流动的方向(行进的方向)上宽度逐渐变窄的锥形形状。因此,斜槽9能够承接很多的粗碎片。在斜槽9上,连结有与解纤部20连通的管2,管2形成用于将由粗碎刃14裁断后的原料(粗碎片)向解纤部20进行输送的输送路径。粗碎片通过斜槽9而被收集,并穿过管2而向解纤部20进行移送(输送)。粗碎片通过例如鼓风机(省略图示)所产生的气流,而在管中朝向解纤部20进行输送。
在粗碎部12所具有的斜槽9、或者斜槽9的附近,通过加湿部202而供给有加湿空气。由此,能够抑制由粗碎刃14裁断后的粗碎物因静电而吸附在斜槽9或管2的内表面上的现象。另外,由于粗碎刃14所裁断出的粗碎物与被加湿后的(高湿度的)空气一起被向解纤部20进行移送,因此,也能够期待抑制解纤物在解纤部20的内部的附着的效果。另外,加湿部202也可以设为将加湿空气向粗碎刃14供给、并为对供给部10所供给的原料进行除电的结构。另外,也可以与加湿部202一起,利用离子发生器来进行除电。
解纤部20对通过粗碎部12而被裁断后的粗碎物进行解纤。更加具体而言,解纤部20对通过粗碎部12而被裁断后的原料(粗碎片)进行解纤处理,并生成解纤物。在此,“进行解纤”是指,将多根纤维粘合而成的原料(被解纤物)解开形成一根一根的纤维。解纤部20也还具有使附着在原料上的树脂粒或油墨、色粉、防渗剂等物质从纤维中分离开来的功能。
将通过了解纤部20的物质称为“解纤物”。在“解纤物”中,除了包含被解开的解纤物纤维之外,还存在包括在解开纤维时从纤维中分离出的树脂(用于使多个纤维彼此粘合的树脂)颗粒、或油墨、色粉等颜色材料、或防渗材料、纸力增强剂等添加剂的情况。被解开后的解纤物的形状为绳(string)状或带(ribbon)状。被解开后的解纤物既可以以不与其他被解开的纤维缠绕的状态(独立的状态)而存在,也可以以与其他被解开的解纤物缠绕而成为块状的状态(形成所谓的“团块”的状态)而存在。
解纤部20以干式的方式实施解纤。在此,将并非在液体中而是在大气中(空气中)等气体中实施解纤等处理的方式称为干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解纤部20设为使用叶轮磨机的结构。具体而言,解纤部20具备进行高速旋转的转子(省略图示)、和位于转子的外周的衬垫(省略图示)。由粗碎部12裁断后的粗碎片以被夹持在解纤部20的转子与衬垫之间的方式而被解纤。解纤部20通过转子的旋转而产生气流。通过该气流,解纤部20能够从管2中抽吸作为原料的粗碎片,并将解纤物向排出口24输送。解纤物被从排出口24向管3送出,并经由管3而被向筛选部40移送。
这样,由解纤部20生成的解纤物通过解纤部20所发生的气流而从解纤部20向筛选部40进行输送。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作为气流产生装置的解纤部鼓风机26,并通过解纤部鼓风机26所产生的气流而将解纤物向筛选部40进行输送。解纤部鼓风机26被安装在管3上,并将空气与解纤物一起从解纤部20进行抽吸,并向筛选部40进行送风。
筛选部40具有供由解纤部20解纤出的解纤物与气流一起从管3中流入的导入口42。筛选部40根据纤维的长度而对向导入口42导入的解纤物进行筛选。详细而言,筛选部40将由解纤部20解纤出的解纤物中的、预先规定的尺寸以下的解纤物作为第一筛选物,并将大于第一筛选物的解纤物作为第二筛选物,从而进行筛选。第一筛选物包括纤维或颗粒等,第二筛选物例如包括较大的纤维、未解纤片(未被充分解纤的粗碎片)、被解纤的纤维凝集或缠绕在一起而成的团块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筛选部40具有滚筒部(筛子部)41、对滚筒部41进行收纳的壳体部(覆盖部)43。
滚筒部41为,通过电机而被旋转驱动的圆筒的筛子。滚筒部41具有网(过滤器、筛网),并作为筛子(sieve)而发挥功能。根据该网的网眼,滚筒部41对与网的筛孔(开口)的大小相比较小的第一筛选物、和与网的筛孔相比较大的第二筛选物进行筛选。作为滚筒部41的网,例如使用金属丝网、将设有切缝的金属板拉伸而成的多孔金属网(expand metal)、通过冲压机等而在金属板上形成有孔的冲孔金属网。
被导入至导入口42中的解纤物与气流一起被送入至滚筒部41的内部,并通过滚筒部41的旋转而使第一筛选物从滚筒部41的网的网眼向下方下落。未通过滚筒部41的网的网眼的第二筛选物通过从导入口42流入滚筒部41的气流而流动,被导入至排出口44,并被向管8送出。
管8对滚筒部41的内部和管2进行连结。穿过管8而流动的第二筛选物与由粗碎部12裁断出的粗碎片一起流动于管2中,并被向解纤部20的导入口22引导。由此,第二筛选物返回至解纤部20,并被实施解纤处理。
另外,由滚筒部41筛选的第一筛选物穿过滚筒部41的网的网眼而分散在空气中,并朝向位于滚筒部41的下方的第一料片形成部45的网状带46下降。
第一料片形成部45(分离部)包括网状带46(分离带)、辊47、抽吸部(抽吸机构)48。网状带46为无接头形状的带,并被悬挂在三个辊47上,通过辊47的运动而被向图中用箭头标记表示的方向进行输送。网状带46的表面由预定尺寸的开口排列的网构成。从筛选部40下降的第一筛选物中的、穿过网的网眼的尺寸的微粒向网状带46的下方下落,无法穿过网的网眼的尺寸的纤维堆积在网状带46上,并与网状带46一起被向箭头标记方向进行输送。从网状带46下落的微粒包括在解纤物中较小的微粒或密度较低的微粒(树脂颗粒或颜色材料或添加剂等),且为薄片制造装置100未使用于薄片S的制造中的去除物。
网状带46在对薄片S进行制造的通常动作中以恒定的速度V1进行移动。在此,通常动作中是指,除去薄片制造装置100的起动控制、和停止控制的执行中之外的动作中,更加详细而言,是指薄片制造装置100制造优选品质的薄片S的期间。
因此,由解纤部20进行解纤处理后的解纤物通过筛选部40而被筛选为第一筛选物和第二筛选物,第二筛选物返回至解纤部20。另外,通过第一料片形成部45而从第一筛选物中将去除物去除。从第一筛选物中去除了去除物后的剩余物为适于薄片S的制造的材料,该材料堆积在网状带46上,从而形成第一料片W1。
抽吸部48从网状带46的下方抽吸空气。抽吸部48经由管23而与集尘部27连结。集尘部27为过滤器式或旋风分离器式的集尘装置,并使微粒从气流中分离。在集尘部27的下游设置有捕集鼓风机28,捕集鼓风机28作为从集尘部27抽吸空气的集尘用抽吸部而发挥功能。另外,捕集鼓风机28所排出的空气经过管29而被向薄片制造装置100的外部排出。
在该结构中,通过捕集鼓风机28,从而使空气从抽吸部48穿过集尘部27而被抽吸。在抽吸部48中,穿过网状带46的网的网眼的微粒与空气一起被抽吸,并穿过管23而被送向集尘部27。集尘部27将穿过网状带46后的微粒从气流中分离并进行储存。
因此,在网状带46上堆积将去除物从第一筛选物中去除后获得的纤维,从而形成第一料片W1。通过捕集鼓风机28实施抽吸,而促进了网状带46上的第一料片W1的形成,并且,去除物被迅速地去除。
在包含滚筒部41在内的空间中,通过加湿部204而被供给加湿空气。通过该加湿空气,而在筛选部40的内部对第一筛选物进行加湿。由此,使由静电力导致的第一筛选物向网状带46的附着变弱,能够易于将第一筛选物从网状带46上剥离。而且,能够抑制通过静电力而使第一筛选物附着在旋转体49或壳体部43的内壁上的情况。另外,能够通过抽吸部48而有效地抽吸去除物。
并且,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中,对第一解纤物和第二解纤物进行筛选并分离的结构并未被限定于具备滚筒部41的筛选部40。例如,也可以采用通过分级机而将由解纤部20解纤处理后的解纤物进行分级的结构。作为分级机,例如,能够使用旋风分离器分级机、弯管射流分级机、涡流分级机。如果利用这些分级机,则能够对第一筛选物和第二筛选物进行筛选并分离。而且,能够实现如下的结构,即,通过上述的分级机,而将包括解纤物中较小的物质或密度较低的物质(树脂颗粒或颜色材料或添加剂等)在内的去除物进行分离并进行去除的结构。例如,也可以设为通过分级机而将第一筛选物所含的微粒从第一筛选物中去除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能够设为如下的结构,即,第二筛选物例如返回至解纤部20,去除物通过集尘部27而被集尘,除去去除物之外的第一筛选物被送向管54的结构。
在网状带46的输送路径上,在筛选部40的下游侧,通过加湿部210而被供给包含水雾在内的空气。加湿部210所生成的水的微粒即水雾朝向第一料片W1下降,并向第一料片W1供给水分。由此,能够对第一料片W1所含的水分量进行调节,并能够抑制由静电导致的纤维向网状带46的吸附等。
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对堆积在网状带46上的第一料片W1进行分断的旋转体49。第一料片W1在网状带46通过辊47而折回的位置处从网状带46上剥离,并且通过旋转体49而被分断。
第一料片W1为纤维堆积从而成为料片形状的柔软的材料,旋转体49解开第一料片W1的纤维,从而加工成在后述的混合部50中易于混合树脂的状态。
虽然旋转体49的结构是任意的,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设为具有板状的叶片并进行旋转的旋转叶片形状。旋转体49被配置于从网状带46上剥离的第一料片W1与叶片接触的位置。通过旋转体49的旋转(例如向图中用箭头标记R表示的方向的旋转),而使叶片与从网状带46上剥离并被输送的第一料片W1碰撞,并进行分断,从而生成细分体P。
并且,旋转体49优选为,被设置于旋转体49的叶片不与网状带46碰撞的位置。例如,能够将旋转体49的叶片的顶端与网状带46之间的间隔设为0.05mm以上且0.5mm以下,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旋转体49而在不给网状带46带来损伤的情况下有效地对第一料片W1进行分断。
由旋转体49分断后的细分体P在管7的内部下降,并通过在管7的内部流动的气流而被向混合部50进行移送(输送)。
另外,在包括旋转体49的空间中,通过加湿部206而被供给有加湿空气。由此,能够抑制通过静电而使纤维吸附在管7的内部或旋转体49的叶片上的现象。另外,由于湿度较高的空气穿过管7而被向混合部50供给,因此,即使在混合部50中也能够抑制由静电产生的影响。
混合部50具备:供给包含树脂在内的添加物的添加物供给部52、与管7连通且供包含细分体P的气流流动的管54、和混合鼓风机56。在此处所说的添加物中,包含上述的粘合剂。另外,添加物也可以为上述的粘合剂其本身。
细分体P为,如上所述从穿过筛选部40后的第一筛选物中将去除物去除后获得的纤维。混合部50在构成细分体P的纤维中混合包含树脂在内的添加物。
在混合部50中,通过混合鼓风机56而使气流产生,在管54中,使细分体P和添加物混合,同时进行输送。另外,细分体P在管7和管54的内部流动的过程中被解开,并成为更细的纤维状。
添加物供给部52与对添加物进行储存的添加物盒(省略图示)连接,并向管54供给添加物盒内部的添加物。添加物盒也可以为能够相对于添加物供给部52进行拆装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具备将添加物向添加物盒补充的结构。添加物供给部52临时对由添加物盒内部的微粉或微粒构成的添加物进行贮留。添加物供给部52具有将临时贮留的添加物送向管54的排出部52a。
排出部52a具备向管54送出被贮留于添加物供给部52中的添加物的供料器(省略图示)、和对使将供料器和管54连接在一起的管道进行开闭的开闭装置(省略图示)。当关闭该开闭装置时,将排出部52a和管54连结在一起的管道或开口被封闭,添加物从添加物供给部52向管54的供给被中断。
虽然在排出部52a的供料器未进行动作的状态下,未从排出部52a向管54供给添加物,但在管54内产负压的情况等下,即使排出部52a的供料器停止,添加物也有可能流向管54。通过关闭排出部52a,从而能够可靠地隔断这样的添加物的流动。
添加物所含的粘合剂中所含有的树脂通过加热而进行熔融,从而使多个纤维彼此粘合。因此,在使树脂与纤维混合的状态下,在未被加热至树脂熔融的温度的状态下,纤维彼此未被粘合在一起。
另外,添加物供给部52所供给的添加物除了包括使纤维粘合的粘合剂之外,也可以根据制造的薄片的种类,而包括用于对纤维进行着色的着色剂、用于对纤维的凝集或树脂的凝集进行抑制的凝集抑制剂、用于使纤维等难以燃烧的阻燃剂。
在管7中下降的细分体P、和由添加物供给部52供给的添加物通过混合鼓风机56所产生的气流而被向管54的内部抽吸,并穿过混合鼓风机56内部。由于混合鼓风机56所产生的气流和/或混合鼓风机56所具有的叶片等旋转部的作用,而使构成细分体P的纤维和添加物被混合,该混合物(第一筛选物和添加物的混合物)穿过管54而被向堆积部60进行移送。
并且,使第一筛选物和添加物混合的机构并未被特别限定,既可以通过高速旋转的叶片而进行搅拌,也可以如V型搅拌器那样利用容器的旋转,还可以将这样的机构设置在混合鼓风机56的前方或后方。
堆积部60使由解纤部20解纤后的解纤物堆积。更加具体而言,堆积部60将穿过了混合部50后的混合物从导入口62中导入,并将相互缠绕在一起的解纤物(纤维)解开,从而在空气中分散并下降。由此,堆积部60能够将混合物均匀良好地堆积在第二料片形成部70上。
堆积部60具有滚筒部61、和对滚筒部61进行收纳的壳体部(覆盖部)63。滚筒部61为通过电机而被旋转驱动的圆筒的筛子。滚筒部61具有网(过滤器、筛网),并作为筛子(筛子)而发挥功能。根据该网的网眼,滚筒部61使与网的筛孔(开口)相比较小的纤维或颗粒通过,并从滚筒部61下降。滚筒部61的结构例如与滚筒部41的结构相同。
并且,滚筒部61的“筛子”也可以不具有对特定的对象物进行筛选的功能。即,作为滚筒部61而被使用的“筛子”是指具备网的装置,滚筒部61也可以使被导入至滚筒部61中的混合物全部下降。
在滚筒部61的下方配置有第二料片形成部70。第二料片形成部70使穿过了堆积部60后的通过物堆积,从而形成第二料片W2。第二料片形成部70例如具有网状带72、辊74和抽吸机构76。
网状带72为无接头形状的带,并被悬挂在多个辊74上,通过辊74的运动而被向图中用箭头标记表示的方向进行输送。网状带72例如为金属制、树脂制、布制或者无纺布等。网状带72的表面由预定尺寸的开口排列的网构成。从滚筒部61下降的纤维或颗粒中的、穿过网的网眼的尺寸的微粒向网状带72的下方下落,无法穿过网的网眼的尺寸的纤维堆积在网状带72上,并与网状带72一起被向箭头标记方向进行输送。网状带72在对薄片S进行制造的通常动作中以恒定的速度V2进行移动。通常动作中如上所述。
网状带72的网的网眼微细,并能够设为使从滚筒部61下降的纤维或颗粒的大部分不通过的尺寸。
抽吸机构76被设置于网状带72的下方(与堆积部60侧相反的一侧)。抽吸机构76具备抽吸鼓风机77,并通过抽吸鼓风机77的抽吸力而使抽吸机构76产生朝向下方的气流(从堆积部60朝向网状带72的气流)。
通过抽吸机构76而将由堆积部60分散在空气中的混合物抽吸在网状带72上。由此,能够促进网状带72上的第二料片W2的形成,并使来自堆积部60的排出速度增大。而且,通过抽吸机构76而能够在混合物的下落路径上形成下降气流,并能够防止在下落过程中解纤物或添加物缠绕在一起的情况。
抽吸鼓风机77(堆积抽吸部)也可以将从抽吸机构76抽吸的空气经由捕集过滤器(省略图示)而向薄片制造装置100之外排出。或者,也可以将由抽吸鼓风机77抽吸到的空气向集尘部27送入,并对抽吸机构76所抽吸的空气所含的去除物进行捕集。
在包括滚筒部61的空间中,通过加湿部208而供给有加湿空气。通过该加湿空气,而能够对堆积部60的内部进行加湿,并能够抑制由静电力导致的纤维或颗粒向壳体部63的附着,使纤维或颗粒向网状带72迅速下降,从而形成优选的形状的第二料片W2。
如上所示,通过经由堆积部60和第二料片形成部70(料片形成工序),而形成含有大量空气并柔软蓬松的状态的第二料片W2。被堆积在网状带72上的第二料片W2被向薄片形成部80输送。
在网状带72的输送路径上,在堆积部60的下游侧,通过加湿部212而被供给有包含水雾的空气。由此,加湿部212所生成的水雾被向第二料片W2供给,并对第二料片W2所含的水分量进行调节。由此,能够抑制由静电产生的纤维向网状带72的吸附等。
薄片制造装置100中设置有将网状带72上的第二料片W2向薄片形成部80进行输送的输送部79。输送部79例如具有网状带79a、辊79b和抽吸机构79c。
抽吸机构79c具备鼓风机(省略图示),并通过鼓风机的抽吸力而使网状带79a产生向上的气流。该气流对第二料片W2进行抽吸,第二料片W2从网状带72上分离并被吸附在网状带79a上。网状带79a通过辊79b的自转而进行移动,并将第二料片W2向薄片形成部80进行输送。网状带72的移动速度和网状带79a的移动速度例如相同。
这样,输送部79将被形成在网状带72上的第二料片W2从网状带72上剥离并进行输送。
薄片形成部80由在堆积部60上堆积的堆积物而形成薄片S。更加具体而言,薄片形成部80对堆积在网状带72上并通过输送部79而被输送的第二料片W2(堆积物)进行加压加热,从而使薄片S成形。在薄片形成部80中,通过对第二料片W2所含的解纤物的纤维和添加物施加热量,从而使混合物中的多个纤维相互经由添加物中的粘合剂(树脂)而被粘合在一起。
薄片形成部80具备对第二料片W2进行加压的加压部82、和对由加压部82加压后的第二料片W2进行加热的加热部84。
加压部82由一对压延辊85构成,并以预定的夹持压力来对第二料片W2进行夹持并加压。第二料片W2通过被加压而使其厚度变小,第二料片W2的密度升高。一对压延辊85的一方为通过电机(省略图示)而被驱动的驱动辊,另一方为从动辊。压延辊85通过电机的驱动力而进行旋转,从而将通过加压而成为高密度的第二料片W2向加热部84进行输送。
加热部84具备一对加热辊86。加热辊86通过被设置于内部或外部的加热器而被加热至预先设定的温度。加热辊86对由压延辊85加压后的第二料片W2进行夹持并施加热量,从而形成薄片S。
一对的加热辊86的一方为通过电机(省略图示)而被驱动的驱动辊,另一方为从动辊。加热辊86通过电机的驱动力而进行旋转,从而将加热后的薄片S向切断部90进行输送。
这样,在堆积部60上被形成的第二料片W2通过薄片形成部80而被加压和加热,从而成为薄片S。
并且,加压部82所具备的压延辊85的数量、和加热部84所具备的加热辊86的数量并未被特别限定。
切断部90对通过薄片形成部80而被成形的薄片S进行切断。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断部90具有:在与薄片S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对薄片S进行切断的第一切断部92、和在与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对薄片S进行切断的第二切断部94。第二切断部94例如对穿过第一切断部92后的薄片S进行切断。
根据以上内容,使预定的尺寸的单页薄片S成形。被切断后的单页的薄片S被向排出部96排出。排出部96具备放置预定尺寸的薄片S的托盘或堆叠器。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由1台气化式加湿器构成加湿部202、204、206、208。在该情况下,只要设为如下的结构即可,即,1台加湿器所生成的加湿空气被分支地供给至粗碎部12、壳体部43、管7、和壳体部63的结构。该结构能够通过对供给加湿空气的管道(省略图示)进行分支并进行设置而容易实现。另外,当然,也能够通过2台或3台气化式加湿器来构成加湿部202、204、206、208。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既可以通过1台超声波式加湿器来构成加湿部210、212,也可以通过2台超声波式加湿器来构成加湿部210、212。例如,能够设为包含1台加湿器所生成的水雾在内的空气被分支地供给至加湿部210和加湿部212的结构。
另外,虽然在上述结构中,设为最先由粗碎部12对原料进行粗碎、并根据被粗碎后的原料来制造薄片S的结构,但例如,也能够设为利用纤维来作为原料而制造薄片S的结构。例如,也可以为如下的结构,即,能够将与由解纤部20进行解纤处理后的解纤物等同的纤维作为原料、并投入至滚筒部41中的结构。另外,只要为能够将与从解纤物分离出的第一筛选物等同的纤维设为原料、并投入至管54中的结构即可。在该情况下,通过将对废纸或纸浆等进行加工后获得的纤维向薄片制造装置100供给,从而能够制造薄片S。
在上述薄片制造装置100中,加热辊86成为对料片W2进行加热的热处理部。即,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中,通过热处理部而粘合了多个纤维。
在上述薄片制造装置100中,为如下的一个方式,即,压延辊85在使粘合剂熔融之前,在未使粘合剂熔融的条件下,从纤维和粘合剂的混合物的堆积物中去除粘合剂的方式。通过料片W2穿过加压部82的压延辊85,而能够形成上述的薄片中的粘合剂的分布。
而且,在加压部82的下游侧,配置有具备一对加热辊86的加热部84即热处理部。即,在料片或薄片的输送方向上的与热处理部相比靠上游侧配置有加压部。压延辊85的表面的材质也可以包括聚硅氧烷、聚氯乙烯、丙烯腈和1,3-丁二烯的共聚物以及氯丁橡胶一种以上。
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薄片通过例如薄片制造装置100而被制造。
2.2.激光打印机
作为薄片处理装置的一个示例,能够例示激光打印机。以下,对激光打印机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
图6为本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概要的示意图。在图6中,为了进行说明,各部件、调色剂TN、薄片S与实际尺寸不同。本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机300至少包括将调色剂TN转印在薄片上的感光体鼓310、将调色剂TN从感光体鼓310转印在薄片S上的转印辊320、对被转印在薄片S上的调色剂TN进行定影的定影辊330。
激光打印机300为,通过包含曝光、显影、转印、定影在内的一系列的图像形成工艺,而将由调色剂构成的图像记录在薄片等记录介质上的打印机。如图6所示,激光打印机300具有向图示箭头标记方向进行旋转的感光体鼓310,并沿着该旋转方向而依次配置有未图示的带电单元、曝光单元、显影单元等。另外,如图6所示,激光打印机300包括定影辊330。
在激光打印机300中,通过来自未图示的主计算机的指令而使感光体鼓310和转印辊320开始旋转。而且,感光体鼓310在进行旋转的同时通过带电单元而依次被带电。感光体鼓310的被带电的区域伴随着感光体鼓310的旋转而到达曝光位置,并通过曝光单元而使与图像信息相应的潜影被形成在该区域中。
被形成在感光体鼓310上的潜影伴随着感光体鼓310的旋转而到达显影位置,通过用于显影的显影单元并通过调色剂TN而被显影。由此,在感光体鼓310上形成有调色剂TN像。
被形成在感光体鼓310上的调色剂TN像伴随着感光体鼓310的旋转而到达转印位置(在图示的示例中,感光体鼓310与转印辊320的对置部),并通过转印辊320而被转印在薄片S上。在转印辊320上,施加有与调色剂TN的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转印电压(转印偏压)。
并且,虽然未进行图示,但感光体鼓310在经过转印位置之后,通过清洁刮片等而使表面的残存的调色剂被刮落,并为用于形成下一次的潜影的带电而准备。被刮落的调色剂被回收至调色剂回收部。
被转印在薄片S上的调色剂像通过定影辊330而被加热和加压,从而被熔敷在薄片S上。此后,在单面打印的情况下,薄片S通过未图示的排纸辊等而被向激光打印机300的外部排出。
以上为激光打印机300的概要,而激光打印机300也可以构成为具有各种辊、各种转印带等,既可以为黑白打印机,也可以为彩色打印机,还可以设为使双面附着调色剂的结构。
在上述激光打印机300中,定影辊330成为对薄片S进行加热的热处理部。即,在激光打印机中,通过热处理部而在薄片上对调色剂进行定影。
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薄片能够通过激光打印机300而被处理。
3.薄片处理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处理方法包括对包含多个纤维、和使所述多个纤维粘合的粘合剂在内的薄片进行热处理的工序。
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处理方法的、对包含多个纤维和使多个纤维粘合的粘合剂在内的薄片进行热处理的工序能够易于通过上述的薄片制造装置100的加热辊86来实施。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中,加热前的薄片为料片W2,在通过薄片制造装置100来实施薄片处理方法的情况下,通过进行热处理的工序而使多个纤维被粘合在一起。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处理方法的、对包含多个纤维和使多个纤维粘合的粘合剂在内的薄片进行热处理的工序能够通过上述的激光打印机300的定影辊330而容易地实施。在激光打印机300中,加热前的薄片已经粘合了多个纤维,在通过激光打印机300来实施薄片处理方法的情况下,通过进行热处理的工序,而使调色剂被定影在薄片上。
4.薄片处理装置和薄片处理方法中的条件
高性能的激光打印机的处理速度较快,薄片的输送速度也较快,施加于薄片上的应力也较强。在薄片的通过路径上,在高速激光打印机中,偶尔看到薄片被弯折且输送停滞的现象。发明人们重复进行研究的结果为,其原因主要在于,薄片的韧劲的强度不足,当薄片的顶端稍稍卡住时,无法施加使之消除的充分的力,其结果为,导致薄片的弯折。更加详细调查时,可知如下的趋势,即,在即使是在高速激光打印机中,在内部温度的上升较高的机型中也常常看到这样的薄片的输送不良现象的趋势。
薄片根据其用途而具有各种各样的厚度。在热塑性树脂中,Tg由树脂的分子结构而产生的情况较多,适当地选择了用于使薄片具有各种各样的价值而被使用的树脂。因此,当设置在某种用途中所使用的的薄片时,如何进行在粘合剂中所使用的树脂的热方面的设计,需要不断摸索。
本发明人们进行较多的实验的结果为,根据经验发现了,通过满足以下的条件,而在穿过由辊构成的热处理部时,能够减少薄片贴附于辊上的不良现象。所实施的条件为,经过热处理部之后(热处理后)的薄片的温度Ts(℃)、粘合剂所含有的树脂的Tg(℃)和薄片的厚度D(μm)满足下述式(1)的关系。并且,下式(1)为经验式,量纲并不一致。
Tg≥Ts-0.3×D…(1)
关于实用的范围的Ts(℃)和D(μm),表1中示出对成为“Tg=Ts-0.3×D”的Tg进行计算后获得的结果。在表1中,根据薄片厚度与薄片的表面温度之间的关系而发现,在经验上,优选为,将粘合剂所含有的树脂的Tg(℃)设定为根据式(1)而被计算出的数值以上的值。
表1
Figure BDA0002099710820000241
粘合剂所含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设为以以下所示的条件进行测量后获得的值。使用示差扫描热量计(株式会社理学/DSC8231),在铝盘中对样品10mg进行计量,并进行测量。在以升温速度10℃/分而从20℃升温至150℃并在150℃保持10分钟的第一次的升温过程、以降温速度10℃/分而从150℃降温至0℃并在0℃保持10分钟的降温过程、和以升温速度10℃/分而从0℃升温至150℃的第二次的升温过程中,将第二次的升温过程的低温侧的基线的延长线、与在玻璃化转变的阶段状变化部分的曲线的坡度成为最大的点处画出的切线之间的交点设为玻璃化转变温度。并且,在本测量中,由于将测量仪器的炉内设为氮气氛,因此,以2ml/min的流量而使氮气流动。
薄片的厚度D(μm)根据“JIS P8118:2014(纸和板纸-厚度、密度和比容积的实验方法)”而利用测微器进行测量,在厚度测量中,施加于加压面之间的压力设为100kPa±10kPa。
经过热处理部之后的薄片的温度Ts(℃)设为,穿过薄片制造装置的加热辊或激光打印机的定影辊之后的薄片温度。温度通过非接触式的方法而被测量,例如,通过放射温度计而进行测量。
穿过辊之后的薄片的温度Ts(℃)为,在通过旋转的辊而使薄片被输送的状态下,薄片从辊的夹持中出来后的薄片的表面温度。温度Ts(℃)为,在时间上,从辊的夹持中出来后,在经过1.0秒的时间点的位置处被测量的温度。因此,测量位置依赖于由辊所实施的薄片的输送速度。Ts根据工艺的条件而进行各种变化。
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处理方法和薄片处理装置中,满足上述式(1)的关系。另外,上述的激光打印机用的薄片在通过粘合剂的分布而穿过激光打印机的热处理部时,难以粘贴在定影辊上,并难以发生卡纸。但是,此外,通过对经过热处理部之后的薄片的温度Ts(℃)、粘合剂所含有的树脂的Tg(℃)、薄片的厚度D(μm)进行设定,以满足上述式(1)的关系,从而在穿过热处理部时,能够进一步减少卡纸。
另外,通过将上述式(1)关系设为设计方针之一,从而能够根据热处理部通过后的薄片的表面温度、薄片的厚度来对应该满足的树脂的Tg进行计算。因此,例如,为了设计树脂,能够试制材料或薄片,并减少反复进行实验的时间。
5.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这些实施例。以下,“份”“%”只要未被特别记载,则为质量基准。
5.1.表面电阻率的评价
表面电阻率的测量所使用的薄片样品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2099710820000251
在表2中,“表面浓度减少薄片”为通过上述的薄片制造装置100而制造出的薄片,且为粘合剂的存在量与厚度方向的中央附近相比,在表面附近成为大约50%的薄片。在表2中,“表面浓度通常薄片”为,通过上述的薄片制造装置100来制造,但以未穿过加压部82的压延辊85、加热部84的加热辊86的方式而取出,并通过提高了表面的剥离性的加热冲压而成形并制造出的薄片,且为粘合剂的存在量在厚度方向的中央附近和表面附近几乎相同的薄片。并且,粘合剂使用了采用表3中的树脂拜伦(VYLON)220的粘合剂,薄片所含的比例在投料组分中设为20%。
另外,在表2中,“α生态纸TypeTR”为,株式会社大塚商会制的市场销售的普通纸,“PPC纸张N70”为日本制纸株式会社制的市场销售的普通纸,“复印纸标准类型II”为,株式会社天鹅绒(カウネット)公司制的市场销售的普通纸,“再利用切纸G80”为托庞佛慕斯(TOPPAN FORMS)公司制的市场销售的普通纸。
表面电阻率的测量通过株式会社三菱化学Chemical Analytech公司制、海勒斯特(日文:ハイレスタ)UP(MCP-HT450)而被实施。电极印加电压设为100V,测量时的电压施加设为1分钟。另外,“表面浓度减少薄片”和“表面浓度通常薄片”实施了两次测量(n=2)。表2中示出表面电阻率Rs的测量结果。
5.2.处理条件的评价
使用下表3所示的Tg不同的聚酯而设为粘合剂,利用上述的薄片制造装置100,制作3等级的厚度的薄片。
粘合剂通过以下的方法而制作。将加工成粘合剂的原料的树脂导入至二轴挤出混炼机,并在90℃~130℃进行熔融混炼之后,取出放在冷却辊上,并设为薄片状。通过锤式粉碎机而将该薄片粗粉碎之后,通过喷磨机而进行微粉碎。而且,通过强制涡流离心式分级机而进行分级,并调整粒度分布,从而获得体积平均粒径10~12μm的树脂粉体。体积平均粒径通过Multisizer(日文:マルチサイザー)3(白克曼库特(ベックマン·コールター/BECKMANCOULTER)公司)而进行测量。在该树脂粉体中,将相对于树脂粉体的质量100份而计量出2份日本阿尔欧索(アエロジル/Aerosil)公司制二氧化硅RX200、并通过高速搅拌机而良好地混合后获得的物质作为粘合剂来使用。
表3
Figure BDA0002099710820000271
将制作出的各例的薄片固定于激光打印机(精工爱普生公司制、
LP-S5500)的改造机上,并对定影辊的温度进行调节,以使薄片的表面温度成为表4的值,且以黑白的方式将基于JIS X 6931(ISO/IEC19798)的测试图案印刷100张。定影辊通过后的薄片的表面温度通过手提式放射温度计(株式会社奇诺(日文:チノー)/IR-TAP)来进行测量,关于位于从辊的夹持部通过后经过1秒后的距离的部位,对纸张的宽度方向中央的位置进行测量。而且,以以下的判断基准来对薄片通过率进行评价,并将结果记载在表4中。
A:通过了100张薄片
B:通过了96张至99张的薄片
C:通过的薄片在95张以下
表4
Figure BDA0002099710820000281
在表4中,将成为式(1)的等号“Tg=Ts-0.3×D”的Tg一起进行记载。
5.3.结果的总结
使用了上表中的“Tg=Ts-0.3×D”的Tg以上(即“Tg≥Ts-0.3×D”)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树脂的薄片96%以上通过热处理部(定影辊)。虽然“B”判断具有4例,但其他全部为“A”判断。即,可知,通过根据式(1)来选择材料,从而能够预想到在被设想的工艺条件下的薄片的通过。
另一方面,虽然在“Tg<Ts-0.3×D”中,“B”判断具有两例,但其他全部为如预想的那样的“C”判断。
虽然还不明确了解在“Tg<Ts-0.3×D”的条件下薄片难以通过的原因,但可以认为大致是如下的原因。在具有辊等的工艺中因设备内温度等的影响而使部件表面成为高温的情况下,与该部件表面接触的薄片的温度也会上升。可以认为,被施加于薄片上的热量与接触部件的时间和部件表面温度成比例。当观察到工艺通过失败的情况时,由于薄片折弯的情况较多,因此,由于在工艺刚通过之后薄片的刚性降低,因此,能够预想到能够克服部件的钩挂或与接触部之间的粘性力而经得住输送的薄片的韧劲(刚性)消失的情况。可以认为,薄片的刚性变低的原因在于,表示用于提高薄片强度的树脂在高温下示出软化趋势。树脂的软化温度在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与玻璃化转变温度相关,在超过该温度的区域内,逐渐产生软化。
另外,薄片具有厚度,即使表面温度高于树脂的软化温度,只要薄片内部在该温度以下,则薄片的刚性大致被保证。因此,当薄片的厚度发生变化时,工艺通过率发生变化。由于在热的传导中存在时间依赖性,因此,像较厚的薄片那样,到中心部成为为止,需要时间。尤其,可以认为,由于包含纤维的具有空隙率的薄片所含的空气(空隙)提高隔热效果,因此,薄片的中心部的温度根据薄片的厚度而大幅变化。例如加热辊等为以下工艺,即,由于薄片被加热的时间变短,因此,在中心部达到高温之前完成通过的工艺。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薄片的表面为高温,在中心部中,树脂未软化,保证了薄片的刚性,虽然薄片表面温度较高,但工艺通过率良好。
可以认为,用于形成即使在高温区域中也具有较高的强度的薄片的、使用于粘合剂中的树脂的Tg与薄片的表面温度Ts和厚度D相关联,该关系由上述式(1)表示。并且,由于上述式(1)并非由逻辑计算或数值模拟而得到的数学式,而是通过大量的实验而获得的经验法则,因此,并非完全否定产生不满足的情况的可能性。但是,通过实施满足上述式(1)的材料设计,而能够即使在高温区域内也能够获得具有较高的强度的薄片,由此,能够使激光打印机的输送稳定性可靠。
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实施各种各样的变形。本发明包含与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结构实质上相同的结构(例如,功能、方法以及结果相同的结构,或者目的以及效果相同的结构)。另外,本发明包含对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结构的非本质部分进行置换后获得的结构。此外,本发明包含起到与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结构相同的作用效果的结构、或者能够实现相同目的的结构。另外,本发明包含向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结构中附加了公知技术的结构。
符号说明
2、3、7、8…管;9…斜槽;10…供给部;12…粗碎部;14…粗碎刃;20…解纤部;22…导入口;23…管;24…排出口;26…解纤部鼓风机;27…集尘部;28…捕集鼓风机;29…管;40…筛选部;41…滚筒部;42…导入口;43…壳体部;44…排出口;45…第一料片形成部;46…网状带;47…辊;48…抽吸部;49…旋转体;50…混合部;52…添加物供给部;52a…排出部;54…管;56…混合鼓风机;60…堆积部;61…滚筒部;62…导入口;63…壳体部;70…第二料片形成部;72…网状带;74…辊;76…抽吸机构;77…抽吸鼓风机;79…输送部;79a…网状带;79b…辊;79c…抽吸机构;80…薄片形成部;82…加压部;84…加热部;85…压延辊;86…加热辊;90…切断部;92…第一切断部;94…第二切断部;96…排出部;100…薄片制造装置;110…控制部;202、204、206、208、210、212…加湿部;300…激光打印机;310…感光体鼓;320…转印辊;330…定影辊。

Claims (5)

1.一种激光打印机用的薄片,其为包含多个纤维和使所述多个纤维粘合的粘合剂在内的薄片,
所述薄片的表面上的所述粘合剂的存在量小于,所述薄片的厚度方向的中心处的所述粘合剂的存在量,
所述粘合剂所含有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经过所述激光打印机的由辊构成的热处理部之后的所述薄片的温度Ts(℃)和所述薄片的厚度D(μm)满足下式(1)的关系,
Tg≥Ts-0.3×D …(1),
所述薄片的温度Ts(℃)为,在通过旋转的所述辊而使所述薄片被输送的状态下,所述薄片从所述辊的夹持中出来后,在经过1.0秒的时间点的位置处通过非接触式的方法而被测量的所述薄片的表面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打印机用的薄片,其中,
所述薄片的表面电阻率Rs(Ω/□)在1.0×1012(Ω/□)以下。
3.一种薄片处理方法,
包括对包含多个纤维和使所述多个纤维粘合的粘合剂在内的薄片进行热处理的工序,
所述粘合剂所含有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所述热处理后的所述薄片的温度Ts(℃)和所述薄片的厚度D(μm)满足下式(1)的关系,
Tg≥Ts-0.3×D …(1),
所述薄片的温度Ts(℃)为,在通过旋转的辊而使所述薄片被输送的状态下,所述薄片从所述辊的夹持中出来后,在经过1.0秒的时间点的位置处通过非接触式的方法而被测量的所述薄片的表面温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片处理方法,其中,
通过进行所述热处理的工序来粘合所述多个纤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片处理方法,其中,
通过进行所述热处理的工序而将调色剂定影在所述薄片上。
CN201910530905.2A 2018-06-22 2019-06-19 薄片、薄片处理装置和薄片处理方法 Active CN1106294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18714A JP2019219605A (ja) 2018-06-22 2018-06-22 シート、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シート処理方法
JP2018-118714 2018-06-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29403A CN110629403A (zh) 2019-12-31
CN110629403B true CN110629403B (zh) 2021-12-28

Family

ID=67001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30905.2A Active CN110629403B (zh) 2018-06-22 2019-06-19 薄片、薄片处理装置和薄片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59185B2 (zh)
EP (1) EP3587132B1 (zh)
JP (1) JP2019219605A (zh)
CN (1) CN1106294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02300001995A1 (it) * 2023-02-07 2024-08-07 Giampaolo Teti Procedimento per la produzione di un semilavorato in canapa e di un manufatto realizzato tramite detto semilavorato e relativi sistemi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0223A (zh) * 2004-09-30 2007-09-19 日本制纸株式会社 层压片材
JP2011136479A (ja) * 2009-12-28 2011-07-14 Kyocera Mita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処理液、該処理液を用い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6965586A (zh) * 2017-03-23 2017-07-21 江苏耐斯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医用蓝色激光打印胶片及制备方法
WO2017162927A1 (en) * 2016-03-24 2017-09-28 Paptic Ltd Method of producing a fibrous web containing natural and synthetic fibres
CN107849766A (zh) * 2015-07-03 2018-03-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薄片制备装置、薄片制备方法、树脂粉体及薄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36885B2 (ja) * 1995-10-20 2004-06-14 王子製紙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転写シート
JPH10266055A (ja) * 1996-11-14 1998-10-06 Shin Kobe Electric Mach Co Ltd 電気絶縁用樹脂繊維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法ならびに積層板およびプリプレグ
US20030235683A1 (en) * 2002-06-12 2003-12-2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receiving sheet,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process for image formation using the same
JP4744920B2 (ja) * 2005-04-22 2011-08-10 花王株式会社 繊維シートの加工方法
US8721933B2 (en) * 2007-03-16 2014-05-13 Dexerials Corporation Optical sheet manufacture method and optical sheet
WO2012012724A1 (en) 2010-07-23 2012-01-26 International Paper Company Coated printable substrates providing higher print quality and resolution at lower ink usage
JP2015183321A (ja) * 2014-03-25 2015-10-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及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439929B2 (ja) 2015-02-06 2018-12-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方法
US9724910B2 (en) * 2015-03-20 2017-08-08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imited Printing paper for industrial rotary inkjet printing pres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printed material
JP6082055B2 (ja) * 2015-06-03 2017-02-15 ポリ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樹脂含有サーマルボンド不織布
KR101931502B1 (ko) 2017-01-24 2018-12-21 주식회사 로보쓰리 추가 탑승식 발판 접이형 셀프 밸런싱 스쿠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0223A (zh) * 2004-09-30 2007-09-19 日本制纸株式会社 层压片材
JP2011136479A (ja) * 2009-12-28 2011-07-14 Kyocera Mita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処理液、該処理液を用い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7849766A (zh) * 2015-07-03 2018-03-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薄片制备装置、薄片制备方法、树脂粉体及薄片
WO2017162927A1 (en) * 2016-03-24 2017-09-28 Paptic Ltd Method of producing a fibrous web containing natural and synthetic fibres
CN106965586A (zh) * 2017-03-23 2017-07-21 江苏耐斯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医用蓝色激光打印胶片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759185B2 (en) 2020-09-01
US20190389226A1 (en) 2019-12-26
JP2019219605A (ja) 2019-12-26
EP3587132A1 (en) 2020-01-01
EP3587132B1 (en) 2022-02-09
CN110629403A (zh) 2019-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33779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575687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7234525B2 (ja) シート製造用結合素材、収容容器、シート製造装置、シート製造方法及び粉体セット
JP6604428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
TWI728257B (zh) 解纖物製造裝置及片材製造裝置
JP7003422B2 (ja) シート、シート製造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方法
CN110352271A (zh) 薄片制造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薄片制造方法
CN110629403B (zh) 薄片、薄片处理装置和薄片处理方法
JP6687124B2 (ja) ウェブ形成装置およ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JP7081204B2 (ja) 繊維原料再生装置および繊維原料再生方法
CN109996995B (zh) 气化式加湿单元、气化式加湿单元的控制方法以及薄片制造装置
JP6756369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7375368B2 (ja) スリット装置、シート製造装置
JP6787407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2020090762A (ja) シート加工装置およびシート加工方法
WO2018163669A1 (ja) シート
JP6946673B2 (ja) シート
JP7618992B2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
WO2018180822A1 (ja) シート製造システム、解繊装置及びシート製造装置
WO2018163652A1 (ja) シート
WO2018043066A1 (ja) シート製造装置
JP2024117949A (ja) 集塵装置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