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54512B - 一种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254512B CN111254512B CN202010200387.0A CN202010200387A CN111254512B CN 111254512 B CN111254512 B CN 111254512B CN 202010200387 A CN202010200387 A CN 202010200387A CN 111254512 B CN111254512 B CN 11125451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xed solution
- polyvinyl alcohol
- mass concentration
- antibacterial composite
- hour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44—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D01F6/5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of polyalcohols, polyacetals or polyketal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 D01F1/103—Agents inhibiting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0/00—Physical treatment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e.g. ultrasonic, corona discharge, irradiation,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Physical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treatment with chemical compounds or elements
- D06M10/001—Treatment with visible light,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X-ray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2101/00—Chemical constitution of the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to be treated
- D06M2101/16—Synthetic fibres, other than mineral fibres
- D06M2101/18—Synthetic fibres consisting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6M2101/24—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lkenylalcohols or esters thereof; 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lkenylethers, acetals or keto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茶多酚和硝酸银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硝酸银的质量浓度为0.5%~3%,茶多酚的质量浓度为2.5%~4.0%;(2)将聚乙烯醇溶解在混合溶液A中,并在80~100℃下搅拌3~5小时,所述聚乙烯醇与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5~15:100;(3)加入石墨烯分散均匀后静置;(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液进行纺丝后在紫外光下照射,得到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本发明的方法将聚乙烯醇、茶多酚、硝酸银和氯化锂混合溶液在80~100℃下搅拌3~5小时后添加石墨烯静置后纺丝,并且通过在紫外光下照射,提高了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抗菌性能,利用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制备得到的无纺布的抗菌性能更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菌纤维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最初用于卫生用品的无纺布采用丙纶、涤纶等生产,生产时对温度要求比较苛刻,操作难度大,且整体硬度比较大,后来采用ES纤维生产无纺布,具有蓬松性、柔软性、高强度、吸油、吸水等特点,可以用于口罩、纸尿裤、卫生巾等一次性卫生用品,但性能有限,不具有抗菌性。
申请号为201911020794.7的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高性能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聚合物、天然抗菌剂、硝酸银按照质量比3:1:1的比例溶于纺丝液中,所得混合体系在0~15℃的温度下搅拌反应2~24小时后在20~25kV静电压及喷丝口距接受板间距为30-50cm的条件下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得到抗菌聚合物层;步骤2,梳理和研磨棉纤维,通过梳理机将棉纤维层平放在ES纤维无纺布层的表面上;步骤3,进行单面或双面水刺工艺,将绵柔层的棉纤维固结在ES纤维无纺布层上表面;步骤4,将所述抗菌聚合物层贴合于ES纤维无纺布层上。但是,该申请只是将聚合物、天然抗菌剂、硝酸银进行了简单混合后形成纺丝液制备纤维后形成无纺布,抗菌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茶多酚、硝酸银和氯化锂制备得到混合溶液A,所述混合溶液A中硝酸银的质量浓度为0.5%~3%,茶多酚的质量浓度为2.5%~4.0%,所述混合溶液A中氯化锂的质量浓度为0.1%~0.5%;
(2)将聚乙烯醇溶解在混合溶液A中,得到混合溶液B,并在80~100℃下搅拌3~5小时,所述聚乙烯醇与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5~15:100;
(3)向混合溶液B加入石墨烯分散均匀后静置;
(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液进行纺丝后在紫外光下照射,得到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
上述的方法将聚乙烯醇、茶多酚、硝酸银和氯化锂混合溶液在80~100℃下搅拌3~5小时后添加石墨烯静置后纺丝,并且通过在紫外光下照射,提高了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抗菌性能,利用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制备得到的无纺布的抗菌性能更好。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静置的时间为6~12小时,所述步骤(4)中,所述紫外光的波长为180~250nm,紫外光照射的时间为0.5~1.5小时。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在上述条件下制备得到的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抗菌效果更好。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所述石墨烯的用量为:所述石墨烯和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0.05~0.2):100。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当石墨烯和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0.05~0.2):100时,制备得到的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抗菌效果更好。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所述石墨烯的用量为:所述石墨烯和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0.1~0.15):100。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当石墨烯和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0.1~0.15):100时,制备得到的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抗菌效果更好。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混合溶液A中硝酸银的质量浓度为1%~2%。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当所述混合溶液A中硝酸银的质量浓度为1%~2%时,制备得到的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抗菌效果更好。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混合溶液A中硝酸银的质量浓度为1.5%。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混合溶液A中氯化锂的质量浓度为0.3%~0.4%。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当混合溶液A中氯化锂的质量浓度为0.3%~0.4%时,制备得到的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抗菌效果更好。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混合溶液A中茶多酚的质量浓度为3.0%~3.5%。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当混合溶液A中茶多酚的质量浓度为3.0%~3.5%,制备得到的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抗菌效果更好。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所述聚乙烯醇与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8~12:100。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当聚乙烯醇与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8~12:100时,制备得到的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抗菌效果更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任一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所述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制备得到的无纺布。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所述的无纺布在医用防护品中的应用,所述医用防护品包括口罩、防护服和防护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将聚乙烯醇、茶多酚、硝酸银和氯化锂混合溶液在80~100℃下搅拌3~5小时后添加石墨烯静置后纺丝,并且通过在紫外光下照射,提高了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抗菌性能,利用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制备得到的无纺布的抗菌性能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茶多酚、硝酸银和氯化锂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所述混合溶液A中硝酸银的质量浓度为1.5%,茶多酚的质量浓度为3.0%,氯化锂的质量浓度为0.3%;
(2)将聚乙烯醇溶解在混合溶液A中,得到混合溶液B,并在90℃下搅拌3小时,所述聚乙烯醇与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12:100;
(3)向混合溶液B加入石墨烯分散均匀后静置8小时;所述石墨烯和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0.1:100;
(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液进行纺丝后在180~250nm的紫外光下照射40分钟,得到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
实施例2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茶多酚、硝酸银和氯化锂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所述混合溶液A中硝酸银的质量浓度为0.5%,茶多酚的质量浓度为3.0%,氯化锂的质量浓度为0.3%;
(2)将聚乙烯醇溶解在混合溶液A中,得到混合溶液B,并在90℃下搅拌3小时,所述聚乙烯醇与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12:100;
(3)向混合溶液B加入石墨烯分散均匀后静置8小时;所述石墨烯和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0.1:100;
(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液进行纺丝后在180~250nm的紫外光下照射40分钟,得到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
实施例3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茶多酚、硝酸银和氯化锂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所述混合溶液A中硝酸银的质量浓度为1%,茶多酚的质量浓度为3.0%,氯化锂的质量浓度为0.3%;
(2)将聚乙烯醇溶解在混合溶液A中,得到混合溶液B,并在90℃下搅拌3小时,所述聚乙烯醇与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12:100;
(3)向混合溶液B加入石墨烯分散均匀后静置8小时;所述石墨烯和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0.1:100;
(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液进行纺丝后在180~250nm的紫外光下照射40分钟,得到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
实施例4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茶多酚、硝酸银和氯化锂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所述混合溶液A中硝酸银的质量浓度为2%,茶多酚的质量浓度为3.0%,氯化锂的质量浓度为0.3%;
(2)将聚乙烯醇溶解在混合溶液A中,得到混合溶液B,并在90℃下搅拌3小时,所述聚乙烯醇与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12:100;
(3)向混合溶液B加入石墨烯分散均匀后静置8小时;所述石墨烯和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0.1:100;
(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液进行纺丝后在180~250nm的紫外光下照射40分钟,得到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
实施例5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茶多酚、硝酸银和氯化锂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所述混合溶液A中硝酸银的质量浓度为2.5%,茶多酚的质量浓度为3.0%,氯化锂的质量浓度为0.3%;
(2)将聚乙烯醇溶解在混合溶液A中,得到混合溶液B,并在90℃下搅拌3小时,所述聚乙烯醇与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12:100;
(3)向混合溶液B加入石墨烯分散均匀后静置8小时;所述石墨烯和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0.1:100;
(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液进行纺丝后在180~250nm的紫外光下照射40分钟,得到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
实施例6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茶多酚、硝酸银和氯化锂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所述混合溶液A中硝酸银的质量浓度为1.5%,茶多酚的质量浓度为2.5%,氯化锂的质量浓度为0.3%;
(2)将聚乙烯醇溶解在混合溶液A中,得到混合溶液B,并在90℃下搅拌3小时,所述聚乙烯醇与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12:100;
(3)向混合溶液B加入石墨烯分散均匀后静置8小时;所述石墨烯和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0.1:100;
(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液进行纺丝后在180~250nm的紫外光下照射40分钟,得到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
实施例7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茶多酚、硝酸银和氯化锂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所述混合溶液A中硝酸银的质量浓度为1.5%,茶多酚的质量浓度为3.5%,氯化锂的质量浓度为0.3%;
(2)将聚乙烯醇溶解在混合溶液A中,得到混合溶液B,并在90℃下搅拌3小时,所述聚乙烯醇与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12:100;
(3)向混合溶液B加入石墨烯分散均匀后静置8小时;所述石墨烯和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0.1:100;
(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液进行纺丝后在180~250nm的紫外光下照射40分钟,得到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
实施例8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茶多酚、硝酸银和氯化锂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所述混合溶液A中硝酸银的质量浓度为1.5%,茶多酚的质量浓度为4.0%,氯化锂的质量浓度为0.3%;
(2)将聚乙烯醇溶解在混合溶液A中,得到混合溶液B,并在90℃下搅拌3小时,所述聚乙烯醇与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12:100;
(3)向混合溶液B加入石墨烯分散均匀后静置8小时;所述石墨烯和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0.1:100;
(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液进行纺丝后在180~250nm的紫外光下照射40分钟,得到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
实施例9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茶多酚、硝酸银和氯化锂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所述混合溶液A中硝酸银的质量浓度为1.5%,茶多酚的质量浓度为3.0%,氯化锂的质量浓度为0.3%;
(2)将聚乙烯醇溶解在混合溶液A中,得到混合溶液B,并在90℃下搅拌3小时,所述聚乙烯醇与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12:100;
(3)向混合溶液B加入石墨烯分散均匀后静置8小时;所述石墨烯和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0.05:100;
(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液进行纺丝后在180~250nm的紫外光下照射40分钟,得到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
实施例10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茶多酚、硝酸银和氯化锂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所述混合溶液A中硝酸银的质量浓度为1.5%,茶多酚的质量浓度为3.0%,氯化锂的质量浓度为0.3%;
(2)将聚乙烯醇溶解在混合溶液A中,得到混合溶液B,并在90℃下搅拌3小时,所述聚乙烯醇与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12:100;
(3)向混合溶液B加入石墨烯分散均匀后静置8小时;所述石墨烯和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0.15:100;
(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液进行纺丝后在180~250nm的紫外光下照射40分钟,得到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
实施例11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茶多酚、硝酸银和氯化锂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所述混合溶液A中硝酸银的质量浓度为1.5%,茶多酚的质量浓度为3.0%,氯化锂的质量浓度为0.3%;
(2)将聚乙烯醇溶解在混合溶液A中,得到混合溶液B,并在90℃下搅拌3小时,所述聚乙烯醇与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12:100;
(3)向混合溶液B加入石墨烯分散均匀后静置8小时;所述石墨烯和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0.2:100;
(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液进行纺丝后在180~250nm的紫外光下照射40分钟,得到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
实施例12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茶多酚、硝酸银和氯化锂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所述混合溶液A中硝酸银的质量浓度为1.5%,茶多酚的质量浓度为3.0%,氯化锂的质量浓度为0.3%;
(2)将聚乙烯醇溶解在混合溶液A中,得到混合溶液B,并在90℃下搅拌3小时,所述聚乙烯醇与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8:100;
(3)向混合溶液B加入石墨烯分散均匀后静置8小时;所述石墨烯和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0.1:100;
(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液进行纺丝后在180~250nm的紫外光下照射40分钟,得到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
实施例13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茶多酚、硝酸银和氯化锂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所述混合溶液A中硝酸银的质量浓度为1.5%,茶多酚的质量浓度为3.0%,氯化锂的质量浓度为0.3%;
(2)将聚乙烯醇溶解在混合溶液A中,得到混合溶液B,并在90℃下搅拌3小时,所述聚乙烯醇与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12:100;
(3)向混合溶液B加入石墨烯分散均匀后静置8小时;所述石墨烯和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0.1:100;
(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液进行纺丝后在180~250nm的紫外光下照射40分钟,得到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
对比例1
作为本发明对比例的一种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茶多酚、硝酸银和氯化锂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所述混合溶液A中硝酸银的质量浓度为1.5%,茶多酚的质量浓度为3.0%,氯化锂的质量浓度为0.3%;
(2)将聚乙烯醇溶解在混合溶液A中,得到混合溶液B,并在90℃下搅拌3小时,所述聚乙烯醇与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12:100;
(3)向混合溶液B加入石墨烯分散均匀后静置8小时;所述石墨烯和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0.1:100;
(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液进行纺丝后,得到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
对比例2
作为本发明对比例的一种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硝酸银和氯化锂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所述混合溶液A中硝酸银的质量浓度为1.5%,氯化锂的质量浓度为0.3%;
(2)将聚乙烯醇溶解在混合溶液A中,得到混合溶液B,并在90℃下搅拌3小时,所述聚乙烯醇与所述硝酸银溶液的重量比为12:100;
(3)向混合溶液B加入石墨烯分散均匀后静置8小时;所述石墨烯和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0.1:100;
(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液进行纺丝后在180~250nm的紫外光下照射40分钟,得到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
对比例3
作为本发明对比例的一种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茶多酚和氯化锂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所述混合溶液A中茶多酚的质量浓度为3.0%,氯化锂的质量浓度为0.3%;
(2)将聚乙烯醇溶解在茶多酚溶液中,得到混合溶液B,并在90℃下搅拌3小时,所述聚乙烯醇与所述茶多酚溶液的重量比为12:100;
(3)向混合溶液B加入石墨烯分散均匀后静置8小时;所述石墨烯和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0.1:100;
(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液进行纺丝后在180~250nm的紫外光下照射40分钟,得到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
对比例4
作为本发明对比例的一种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茶多酚、硝酸银和氯化锂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所述混合溶液A中硝酸银的质量浓度为1.5%,茶多酚的质量浓度为3.0%,氯化锂的质量浓度为0.3%;
(2)将聚乙烯醇溶解在混合溶液A中,得到混合溶液B,并在90℃下搅拌3小时,所述聚乙烯醇与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12:100;
(3)向混合溶液B静置8小时;
(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液进行纺丝后在180~250nm的紫外光下照射40分钟,得到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
对比例5
作为本发明对比例的一种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茶多酚和硝酸银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所述混合溶液A中硝酸银的质量浓度为1.5%,茶多酚的质量浓度为3.0%;
(2)将聚乙烯醇溶解在混合溶液A中,得到混合溶液B,并在90℃下搅拌3小时,所述聚乙烯醇与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12:100;
(3)向混合溶液B加入石墨烯分散均匀后静置8小时;所述石墨烯和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0.1:100;
(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液进行纺丝后在180~250nm的紫外光下照射40分钟,得到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
效果例1
将实施例1-13和对比例1-5的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分别制备为无纺布样品,根据国家标准GB/T 20944.1-2007,通过琼脂扩散法评估两种细菌菌株:E.coli和S.aureus的体外抗菌活性。
将无纺布样品割成直径为20mm的圆形,在具有紫外光的洁净工作台中灭菌30min。将含有1×105个菌落形成单位(CFU/mL)细菌的Luria肉汤(LB)琼脂平板用于培养。在37℃下孵育24h后,评估抑菌圈直径,计算抑菌率,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无纺布样品的抑菌率
由表1可知,通过比较实施例1和对比1说明纺丝后在180~250nm的紫外光下照射40分钟对于改善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抗菌性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比实施例1、对比例2-5,说明硝酸银、茶多酚、石墨烯、氯化锂在改善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抗菌性能中是必不可少的,起到了协同效果;通过比较实施1-实施例5,说明当所述混合溶液A中硝酸银的质量浓度为1.0%~2%时,制备得到的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抗菌效果更好;通过比较实施例1、实施例6-8,说明当混合溶液A中茶多酚的质量浓度为3.0%~3.5%,制备得到的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抗菌效果更好;通过比较实施例1、实施例9-11,说明当石墨烯和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0.1~0.15):100时,制备得到的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抗菌效果更好。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5)
1.一种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茶多酚、硝酸银和氯化锂制备得到混合溶液A,所述混合溶液A中硝酸银的质量浓度为1.5%,所述混合溶液A中茶多酚的质量浓度为3.0%,所述混合溶液A中氯化锂的质量浓度为0.3%;
(2)将聚乙烯醇溶解在混合溶液A中,得到混合溶液B,并在80~100℃下搅拌3~5小时,所述聚乙烯醇与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12:100;
(3)向混合溶液B加入石墨烯分散均匀后静置;
(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液进行纺丝后在紫外光下照射,得到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
所述步骤(3)中,所述石墨烯的用量为:所述石墨烯和所述混合溶液A的重量比为0.1: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静置的时间为6~12小时,所述步骤(4)中,所述紫外光的波长为180~250nm,紫外光照射的时间为0.5~1.5小时。
3.一种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
4.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制备得到的无纺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纺布在医用防护品中的应用,所述医用防护品包括口罩、防护服和防护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2010200387.0A CN111254512B (zh) | 2020-03-20 | 2020-03-20 | 一种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2010200387.0A CN111254512B (zh) | 2020-03-20 | 2020-03-20 | 一种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Publications (2)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11254512A CN111254512A (zh) | 2020-06-09 |
| CN111254512B true CN111254512B (zh) | 2022-05-13 |
Family
ID=70947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2010200387.0A Active CN111254512B (zh) | 2020-03-20 | 2020-03-20 | 一种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 Country | Link |
|---|---|
| CN (1) | CN11125451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12048821A (zh) * | 2020-08-24 | 2020-12-08 | 浙江隆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生物抗菌成分的无纺布的制备工艺 |
| CN113605094B (zh) * | 2021-08-28 | 2023-04-28 | 苏州鱼得水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抑菌可降解的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5491897B (zh) * | 2022-08-22 | 2023-05-12 | 新乡医学院 | 一种紫外线辅助制备医用织物银/铜-石墨烯复合抑菌涂层的方法 |
Citations (5)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2345175A (zh) * | 2010-08-05 | 2012-02-08 | 同济大学 | 一种构筑负载茶叶活性组分微纳纤维的方法 |
| CN104313720A (zh) * | 2014-11-07 | 2015-01-28 | 刘秀珠 | 一种抗菌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
| WO2015091181A2 (en) * | 2013-12-20 | 2015-06-25 | Dsm Ip Assets B.V. | Blood filtration |
| CN106048892A (zh) * | 2016-07-15 | 2016-10-26 | 东华大学 | 一种载有纳米银粒子的go/sa/pva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 |
| CN110667213A (zh) * | 2019-10-25 | 2020-01-10 | 福建冠泓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高性能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US20080241225A1 (en) * | 2007-03-31 | 2008-10-02 | Hill Gregory A | Basic processes to prepare antimicrobial contact lenses |
-
2020
- 2020-03-20 CN CN202010200387.0A patent/CN11125451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2345175A (zh) * | 2010-08-05 | 2012-02-08 | 同济大学 | 一种构筑负载茶叶活性组分微纳纤维的方法 |
| WO2015091181A2 (en) * | 2013-12-20 | 2015-06-25 | Dsm Ip Assets B.V. | Blood filtration |
| CN104313720A (zh) * | 2014-11-07 | 2015-01-28 | 刘秀珠 | 一种抗菌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
| CN106048892A (zh) * | 2016-07-15 | 2016-10-26 | 东华大学 | 一种载有纳米银粒子的go/sa/pva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 |
| CN110667213A (zh) * | 2019-10-25 | 2020-01-10 | 福建冠泓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高性能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 Title |
|---|
| "聚氨酯抗菌纳米纤维及其空气过滤性能";邵伟力 等;《上海纺织科技》;20191130;第47卷(第11期);第27-30页 * |
Also Published As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11254512A (zh) | 2020-06-09 |
Similar Documents
|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 CN111254512B (zh) | 一种抗菌复合聚乙烯醇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 CN103614927B (zh) | 一种含纤维素纤维纺织品抗菌整理方法 | |
| US5985301A (en) | Antibacterial cellulose fiber and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of | |
| CN101927029B (zh) | 一种含纳米银的壳聚糖/聚乙烯醇海绵敷料的制备方法 | |
| CN107217325A (zh) | 一种负离子、抗菌防螨复合型聚酯功能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 |
| CN101352630A (zh) | 一种多功能纳米滤材及其制备方法 | |
| CN102560724A (zh) | 一种无机纳米光响应型自清洁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 | |
| CN110306340A (zh) | 表面修饰龙脑的抗菌天然纺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 CN101225604A (zh) | 一种含抗菌肽的涂层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 |
| CN107488890A (zh) | 一种含有纳米金刚石的医用涤纶抗菌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
| WO2021120446A1 (zh) | 一种甲壳素改性pp纺粘无纺布 | |
| CN109758838A (zh) | 一种抗菌可重复使用的空气净化滤网及其制备方法 | |
| CN102493014B (zh) | 一种ε-聚赖氨酸聚乙烯醇复合生物抗菌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
| CN105536032A (zh) | 一种含纳米银的丝胶蛋白和聚氧化乙烯共混纳米纤维抗菌敷料的制备方法 | |
| CN110406215A (zh) | 一种全降解抗菌无纺布 | |
| TW201016921A (en) | Electrospinning composition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nanofibers and the applications thereof | |
| CN108411626A (zh) | 一种季铵盐-n-卤胺型纳米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
| Alipour et al. | Silver sulfadiazine-loaded PVA/CMC nanofibers for the treatment of wounds caused by excision | |
| CN113403850B (zh) | 一种弹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 Morad et al. | Producing Ofloxacin Loaded Gum Tragacanth/Bassorin Electrospun Nano Fibers and Evaluation It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 |
| CN112891062B (zh) | 一种多功能纳米纤维基复合止血贴及其制备方法 | |
| CN111607977B (zh) | 一种抗菌抗病毒皮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 CN111235676B (zh) | 基于石墨烯的肺炎病菌防护用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 |
| CN102345175A (zh) | 一种构筑负载茶叶活性组分微纳纤维的方法 | |
| CN110820069A (zh) | 一种冷鲜肉托盘包装的抑菌吸水垫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Legal Events
|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GR01 | Patent grant | ||
| GR01 | Patent grant |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518000 Xili street xilihu town xilihu bank,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Shenzhe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hahe West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POLYTECHNIC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