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40367B -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640367B CN111640367B CN202010528252.7A CN202010528252A CN111640367B CN 111640367 B CN111640367 B CN 111640367B CN 202010528252 A CN202010528252 A CN 202010528252A CN 111640367 B CN111640367 B CN 11164036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panel
- light
- backlight module
- shading
- photosensit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9000005357 flat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9000006059 cover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049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06010070834 Sensitisation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313 sensit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5811 Viola adunc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9038 Viola odor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487 Viola odorat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2254 Viola papilionac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069 ear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72 for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13 gla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61 pass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9 top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显示面板、盖板玻璃以及胶层,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背光模组一侧的表面,且具有一感光装置;所述盖板玻璃设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背光模组一侧的表面,且其表面设有一感光区,所述感光区的位置正对所述感光装置;所述遮光部其一部分设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另一部分贴附至所述显示面板及盖板玻璃的侧壁,用以防止所述背光模组及所述盖板玻璃内的光线照射至所述感光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显示装置的感光孔,通常设计在模组顶部。在感光孔对应的位置设有并列的感光传感器(Light sensor)以及P-sensor(Proximity sensor,近物体传感器)。当在足够黑的环境中,Light sensor的感光值降到一定数值,例如,当感光值为0时,系统程序会调用最低电流驱动背光,使显示屏的屏幕显示较弱的光,让用户感觉不会太刺眼,从而提高用户体验。但是,当盖板下模组外侧存在漏光的情况下,Light sensor的感光功能易受干扰而失效。
目前,为了改善模组内部杂散光对感光孔的干扰,一般采取的遮光措施有在感光孔侧边点胶和在感光孔贴遮光胶带两种方式。
在遮光孔侧边点胶的缺陷是:容易受点胶设备和模组结构尺寸的限制,工艺复杂,操作困难;另外,胶厚影响显示装置的间隙设计,占用空间大,成本高。
在感光孔内贴遮光胶带的缺陷是:在贴合的过程中,遮光胶带贴窄了容易脱落,遮光胶带贴宽了容易贴附至盖板下表面,遮盖感光孔,尤其是遮住,影响手机对距离的功能探测,当接听电话的耳朵或者其他物体迫近屏幕时,若P-sensor功能失效不启动熄屏,可能让屏幕被误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侧边点胶的工艺复杂,操作困难,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感光孔内贴遮光胶带,容易将感光孔遮住,并影响P-sensor功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显示面板、盖板玻璃以及胶层,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背光模组一侧的表面,且具有一感光装置;所述盖板玻璃设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背光模组一侧的表面,且其表面设有一感光区,所述感光区的位置正对所述感光装置;所述遮光部其一部分设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另一部分贴附至所述显示面板及盖板玻璃的侧壁,用以防止所述背光模组及所述盖板玻璃内的光线照射至所述感光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感光区为圆形,其表面为油墨层。
进一步地,所述遮光部为黑色的双面胶,其厚度为0.05~0.06mm。
进一步地,所述遮光部包括胶层以及黑色遮光胶;所述胶层设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所述黑色遮光胶其一部分贴附于部分所述胶层上,另一部分贴附至所述显示面板及盖板玻璃的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遮光胶的厚度为0.03~0.05mm。
进一步地,所述遮光胶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胶层的厚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背光模组提供步骤,提供一背光模组;胶层设置步骤,在所述背光模组一侧边缘处的上表面设置一遮光部,所述遮光部其一部分贴附于所述背光模组,另一部分延伸至所述背光模组的外侧;显示面板设置步骤,在所述背光模组的上表面设置一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一侧边缘处的下表面贴附所述遮光部的上表面,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具有一感光装置;盖板玻璃设置步骤,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上表面设置一盖板玻璃,所述盖板玻璃设有一感光区,所述感光区的位置正对所述感光装置;以及贴附步骤,将延伸至所述背光模组的外部的遮光部进行弯折处理,使所述遮光部贴附至所述显示面板及盖板玻璃的侧壁,用以防止所述背光模组及所述盖板玻璃内的光线照射至所述感光装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胶层设置步骤中,所述遮光部为黑色的双面胶,其延伸至所述背光模组的外侧的胶层的上下表面设有局部保护膜;在所述贴附步骤中,撕揭所述局部保护膜,并对所述黑色的双面胶进行弯折处理,所述黑色的双面胶附于所述显示面板及所述盖板玻璃的侧壁。
进一步地,在所述胶层设置步骤中,所述遮光部包括:胶层,设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以及黑色遮光胶,其一部分贴附于部分所述胶层上,另一部分贴附至所述显示面板及盖板玻璃的侧壁,所述黑色遮光胶的上表面设有局部保护膜;
在所述贴附步骤中,
撕揭所述局部保护膜,并对所述遮光胶进行弯折处理,所述遮光胶贴附于所述显示面板及所述盖板玻璃的侧壁。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贴附步骤中,
采用刷子或者条状治具对所述遮光部进行按压处理,使得所述遮光部无间隙的贴附于所述显示面板及所述盖板玻璃的侧壁。
进一步地,在所述贴附步骤中,采用刷子或者条状治具对所述遮光部进行按压处理,使得所述遮光部无间隙的贴附于所述显示面板及所述盖板玻璃的侧壁。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设置一遮光部,该遮光部其一部分设于所述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之间,另一部分无间隙贴附至所述显示面板及盖板玻璃的侧壁,用以防止显示装置侧壁的杂散光(即背光模组及盖板玻璃内的光线)透过所述感光区从而对感光装置造成干扰,提高显示装置的感光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所述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所述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所述感光区的位置正对所述感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1所述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1所述局部保护膜层设于遮光部上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2所述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2所述遮光胶设于胶层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部件标识如下:
1000显示装置; 10挡光结构;
100背光模组; 200显示面板;
300盖板玻璃; 400遮光部;
500光学胶层; 600局部保护膜层;
101铁框; 102胶框;
201下偏光片; 202阵列基板;
203彩膜基板; 204上偏光片;
210感光装置; 301感光区;
302听筒区; 303摄像区;
401胶层; 402遮光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00,其包括背光模组100、显示面板200、盖板玻璃300以及遮光部400。
如图2所示,背光模组100包括铁框101以及胶框102。铁框101用以承载其他背光组件,如反射片、导光板、棱镜片、扩散片等。所述反射片用于反射光线,具有较好的反光性能。所述导光板利用光学级亚克力板材吸取从灯发出来的光在光学级亚克力板材表面的停留,当光线射到各个导光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破坏反射条件由导光板正面射出,通过各种疏密、大小不一的导光点,可使导光板均匀发光。所述扩散片可为显示面板提供一个均匀的面光源。胶框102用以贴合所述背光组件和显示面板200。
如图1-3所示,显示面板200设于背光模组100的上表面,其且设有一感光装置210。感光装置210为光感器。显示面板200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下偏光片201、阵列基板202、彩膜基板203以及上偏光片204。
下偏光片201与背光模组100通过胶框102以及遮光部400粘合在一起。其中下偏光片201和上偏光片204为多层膜反射式偏光片,该多层膜通常和吸收式偏光片贴合在一起,可以显著地提高显示装置的背光利用率。
阵列基板202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每一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层、栅极绝缘层、有源层、钝化层、源漏极层等部件。
彩膜基板203包括彩色滤光层,将光源发出的白光分别转化为红、绿、蓝等单色光,从而实现彩色显示。
盖板玻璃300设于显示面板200的上表面,盖板玻璃300与显示面板200通过一光学胶层500粘合在一起。盖板玻璃300具有四条首尾衔接的第一侧壁310、第二侧壁320、第三侧壁330以及第四侧壁340。其中,第一侧壁310位于盖板玻璃300顶部,第二侧壁320位于盖板玻璃300的底部。第一侧壁310与第二侧壁320相互平行,第三侧壁330与第四侧壁340相互平行。
如图3所示,在盖板玻璃300的上表面且靠近第一侧壁310的处设有感光区301、听筒区302以及摄像区303。其中,感光区301的位置正对感光装置210,感光区301为圆形但不限于此,其表面为特殊的油墨层,用以过滤外部光。简单地来说,该油墨层根据油墨配方不同,光的透过率不同。例如,当感光区301作为IR孔时,所述油墨层所用的颜料为蓝紫色,550nm光的透过率为7±3%,850nm光的透过率为>75%,940nm光的透过率为>75%,起到隐藏效果。当感光区301作为柔光孔时,所述油墨层所用的颜料为半透黑色,厚度为7-10um,550nm光的透过率为15±3%,起到隐藏效果。因此,外部光透过感光区301,被此油墨层透过率过滤,在被所述感光装置的检测光强度,然后做出调整屏幕亮度或者开与关的指操作令。听筒区302用以接听电话;摄像区303用以实现拍摄功能。
如图2所示,遮光部400其一部分设于显示面板200与背光模组100之间,另一部分弯折延伸至盖板玻璃300的顶部侧壁,用以防止杂散光干扰所述感光装置。具体的,遮光部400无间隙的贴附于显示面板200顶部的侧壁及盖板玻璃300顶部的侧壁,且不能覆盖所述感光区,遮光部400用以防止显示装置侧壁的杂散光对与所述感光区对应的感光装置造成干扰,从而提升显示装置的感光效果。遮光部400为黑色的双面胶,其厚度为0.05~0.06mm。优选地,所述黑色的双面胶为口字胶,其厚度为0.05mm、0.052mm、0.054mm、0.056mm、0.058mm,遮光部400在遮挡杂光进入所述感光区的同时不增加显示装置顶部的厚度,从而有利于实现窄边框的显示装置。
本实施例中,将遮光部400设于显示面板200与背光模组100之间,即遮光部400直接贴附在背光模组200的胶框上,简化显示装置的组装工艺,从而节省人力成本,提高组装效率。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1)-S15)。
S11)背光模组提供步骤,提供一背光模组。所述包括铁框以及胶框等部件。
S12)遮光部设置步骤,在所述背光模组一侧边缘处的上表面设置一遮光部,所述胶层其一部分贴附于所述背光模组,另一部分延伸至所述背光模组的外侧。
如图5所示,遮光部400为黑色的双面胶,其一部分设于显示面板200与背光模组100之间,另一部分弯折延伸至盖板玻璃300的顶部侧壁,用以防止杂散光干扰所述感光装置。被延伸至背光模组100的遮光部400的上下表面具有局部保护膜600。其中,局部保护膜600用以保护延伸至所述背光模组的外侧的遮光部400的粘附力,防止遮光部400在未粘附之前被粉尘污染或者粘附其他物质,从而提高遮光部400的粘附力,防止遮光部400后续出现粘附不佳的现象。
S13)显示面板设置步骤,在所述背光模组的上表面设置一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一侧边缘处的下表面贴附所述胶层的上表面,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具有一感光装置。所述显示面板的下表面与所述背光模组通过所述胶框以及所述遮光部粘合在一起。所述显示面板从下至上依次包括下偏光片、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上偏光片。
S14)盖板玻璃设置步骤,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上表面设置一盖板玻璃,所述盖板玻璃的顶部的上表面设有一感光区,所述感光区的位置正对所述感光装置的位置。
S15)贴附步骤,将延伸至所述背光模组的外部的遮光部进行弯折处理,使所述遮光部附于所述显示面板及盖板玻璃的侧壁,用以防止所述背光模组及所述盖板玻璃内的光线照射至所述感光装置。
具体的,撕揭所述局部保护膜,并对所述遮光部进行弯折处理,所述遮光部贴附于所述显示面板及所述盖板玻璃的侧壁。然后,采用刷子或者条状治具对所述遮光部进行按压处理,使得所述遮光部无间隙的贴附于所述显示面板顶部的侧壁及所述盖板玻璃顶部的侧壁,且不能覆盖所述感光区。所述遮光部用以防止显示装置侧壁的杂散光对与所述感光区对应的感光装置造成干扰,从而提升显示装置的感光效果。所述遮光部为黑色的双面胶,其厚度为0.05~0.06mm。优选地,所述黑色的双面胶为口字胶,其厚度为0.05mm、
0.052mm、0.054mm、0.056mm、0.058mm,所述遮光部在遮挡杂光进入所述感光区的同时不增加显示装置顶部的厚度,从而有利于实现窄边框的显示装置。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之间的遮光部,且被弯折延伸至所述盖板玻璃顶部的侧壁,用以防止所述背光模组及所述盖板玻璃内的光线照射至与所述感光区对应的感光装置,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感光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实施例1显示装置的大部分技术方案,其区别在于,所述遮光部包括胶层以及黑色遮光胶。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遮光部400,其一部分设于显示面板200与背光模组100之间,另一部分贴附至所显示面板200及盖板玻璃300的侧壁,用以防止背光模组100及盖板玻璃300内的光线照射至所述感光装置。
具体的,遮光部400包括胶层401以及遮光胶402。胶层401设于显示面板200与背光模组100之间,遮光胶402被弯折延伸贴附至所显示面板200及盖板玻璃300的侧壁。其中,遮光胶402无间隙的贴附于显示面板200顶部的侧壁及盖板玻璃300顶部的侧壁,遮光胶402的厚度小于或等于胶层401的厚度,其中,遮光胶402的厚度为0.03~0.05mm。遮光胶402用以防止显示装置侧壁的杂散光对与所述感光区对应的感光装置造成干扰,从而提升显示装置的感光效果。优选地,遮光胶402为0.035mm、0.038mm、0.04mm、0.042mm、0.045mm、0.048mm,遮光胶402在遮挡杂光进入所述感光区的同时不增加显示装置顶部的厚度,从而有利于实现窄边框的显示装置。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实施例1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的大部分技术方案,其区别在于,在所述胶层设置步骤中,所述挡光结构还包括遮光胶。
如图7所示,在所述遮光部设置步骤中,遮光部400包括胶层401以及遮光胶402。胶层401设于显示面板200与背光模组100之间,遮光胶402被弯折延伸贴附至所显示面板200及盖板玻璃300的侧壁。其中,遮光胶402的上表面具有局部保护膜600,遮光胶402的下表面不具有粘性,局部保护膜600用以保护所述遮光胶的上表面的粘附力,防止遮光胶402的上表面在未粘附之前被粉尘污染或者粘附其他物质,从而提高遮光胶402的粘附力,防止后续出现遮光胶402粘附不佳的现象。
在所述贴附步骤中,撕揭所述局部保护膜,并对所述遮光胶进行弯折处理,所述遮光胶贴附于所述显示面板及所述盖板玻璃的侧壁。然后,采用刷子或者条状治具对所述遮光胶进行按压处理,使得所述遮光胶无间隙的贴附于所述显示面板及所述盖板玻璃顶部的侧壁,且不能覆盖所述感光区。所述遮光部用以防止所述背光模组及所述盖板玻璃内的光线照射至与所述感光区对应的感光装置,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感光效果。所述遮光胶的厚度为0.03~0.05mm,优选为0.035mm、0.038mm、0.04mm、0.042mm、0.045mm、0.048mm。所述遮光胶在遮挡杂光进入所述感光区的同时不增加显示装置顶部的厚度,从而有利于实现窄边框的显示装置。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之间的遮光部,且被弯折延伸至所述盖板玻璃顶部的侧壁,用以防止所述背光模组及所述盖板玻璃内的光线照射至与所述感光区对应的感光装置,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感光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光模组;
显示面板,设于所述背光模组一侧的表面,且具有一感光装置;
盖板玻璃,设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背光模组一侧的表面,且其表面设有一感光区,所述感光区的位置正对所述感光装置;以及
遮光部,其一部分设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另一部分贴附至所述显示面板及盖板玻璃的侧壁,用以防止所述背光模组及所述盖板玻璃内的光线照射至所述感光装置;
其中,所述感光区的表面为油墨层;
当所述感光区作为IR孔时,所述油墨层所用的颜料为蓝紫色,550nm光的透过率为7±3%,850nm光的透过率为>75%,940nm光的透过率为>75%,以对所述感光装置实现隐藏效果;
当所述感光区作为柔光孔时,所述油墨层所用的颜料为半透黑色,厚度为7-10um,550nm光的透过率为15±3%,以对所述感光装置实现隐藏效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光区为圆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光部为黑色的双面胶,其厚度为0.05~0.06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光部包括:
胶层,设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以及
黑色遮光胶,其一部分贴附于部分所述胶层上,另一部分贴附至所述显示面板及盖板玻璃的侧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光胶的厚度为0.03~0.05m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光胶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胶层的厚度。
7.一种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背光模组提供步骤,提供一背光模组;
遮光部设置步骤,在所述背光模组一侧边缘处的上表面设置一遮光部,所述遮光部其一部分贴附于所述背光模组,另一部分延伸至所述背光模组的外侧;
显示面板设置步骤,在所述背光模组的上表面设置一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一侧边缘处的下表面贴附所述遮光部的上表面,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具有一感光装置;
盖板玻璃设置步骤,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上表面设置一盖板玻璃,所述盖板玻璃设有一感光区,所述感光区的位置正对所述感光装置;以及
贴附步骤,将延伸至所述背光模组的外部的遮光部进行弯折处理,使所述遮光部贴附至所述显示面板及盖板玻璃的侧壁,用以防止所述背光模组及所述盖板玻璃内的光线照射至所述感光装置;
其中,所述感光区的表面为油墨层;
当所述感光区作为IR孔时,所述油墨层所用的颜料为蓝紫色,550nm光的透过率为7±3%,850nm光的透过率为>75%,940nm光的透过率为>75%,以对所述感光装置实现隐藏效果;
当所述感光区作为柔光孔时,所述油墨层所用的颜料为半透黑色,厚度为7-10um,550nm光的透过率为15±3%,以对所述感光装置实现隐藏效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遮光部设置步骤中,
所述遮光部为黑色的双面胶,其延伸至所述背光模组的外侧的胶层的上下表面设有局部保护膜;
在所述贴附步骤中,
撕揭所述局部保护膜,并对所述黑色的双面胶进行弯折处理,所述黑色的双面胶附于所述显示面板及所述盖板玻璃的侧壁。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遮光部设置步骤中,所述遮光部包括:
胶层,设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以及
黑色遮光胶,其一部分贴附于部分所述胶层上,另一部分贴附至所述显示面板及盖板玻璃的侧壁,所述黑色遮光胶的上表面设有局部保护膜;
在所述贴附步骤中,
撕揭所述局部保护膜,并对所述遮光胶进行弯折处理,所述遮光胶贴附于所述显示面板及所述盖板玻璃的侧壁。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贴附步骤中,
采用刷子或者条状治具对所述遮光部进行按压处理,使得所述遮光部无间隙的贴附于所述显示面板及所述盖板玻璃的侧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2010528252.7A CN111640367B (zh) | 2020-06-11 | 2020-06-11 |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2010528252.7A CN111640367B (zh) | 2020-06-11 | 2020-06-11 |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11640367A CN111640367A (zh) | 2020-09-08 |
| CN111640367B true CN111640367B (zh) | 2022-07-12 |
Family
ID=72328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2010528252.7A Active CN111640367B (zh) | 2020-06-11 | 2020-06-11 |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 Country | Link |
|---|---|
| CN (1) | CN11164036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12530290B (zh) * | 2020-12-15 | 2025-06-03 | 深圳市康冠商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屏幕贴合方法及显示屏幕 |
| CN117666196A (zh) * | 2022-08-31 | 2024-03-08 |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 CN115855814B (zh) * | 2022-11-28 | 2025-09-16 | 北京讯通安添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TP盖板的P/L sensor孔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Citations (6)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205155704U (zh) * | 2015-10-30 | 2016-04-13 | Tcl显示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 显示设备及其背光模组 |
| WO2018139432A1 (ja) * | 2017-01-27 | 2018-08-02 |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 CN208156936U (zh) * | 2018-01-24 | 2018-11-2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09671359A (zh) * | 2019-02-28 | 2019-04-23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0673389A (zh) * | 2019-09-09 | 2020-01-10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11045244A (zh) * | 2019-12-13 | 2020-04-21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7340643A (zh) * | 2017-08-26 | 2017-11-10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与显示器 |
-
2020
- 2020-06-11 CN CN202010528252.7A patent/CN11164036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205155704U (zh) * | 2015-10-30 | 2016-04-13 | Tcl显示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 显示设备及其背光模组 |
| WO2018139432A1 (ja) * | 2017-01-27 | 2018-08-02 |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 CN208156936U (zh) * | 2018-01-24 | 2018-11-2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09671359A (zh) * | 2019-02-28 | 2019-04-23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0673389A (zh) * | 2019-09-09 | 2020-01-10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11045244A (zh) * | 2019-12-13 | 2020-04-21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11640367A (zh) | 2020-09-08 |
Similar Documents
|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 US11188118B2 (en) | Displays with polarizer windows and opaque masking layer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 |
| CN111640367B (zh) |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
| WO2021056695A1 (zh) |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点胶方法 | |
| US9690024B2 (en) | Displays with polarizer layer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 |
| TW202032231A (zh) | 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 |
| CN110687710A (zh) | 显示装置 | |
| US20210149089A1 (en) | Display device | |
| KR20170066602A (ko) | 디스플레이 스크린, 디스플레이 스크린 조립체 및 단말기 | |
| CN102109705A (zh) | 液晶显示器 | |
| CN110853502B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 CN108269500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
| CN111708208A (zh) | 显示装置 | |
| JP2007304519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 US20170199607A1 (en) |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panel | |
| JP2919092B2 (ja) | 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 |
| CN113009738A (zh) | 反射式显示屏及反射式显示装置 | |
| AU2013203534B2 (en) | Displays with Polarizer Windows and Opaque Masking Layer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 |
| KR20080058519A (ko) | 편광접합유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 |
| CN223244927U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 US12092915B1 (en) |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 JP2017069890A (ja) | 電子機器 |
Legal Events
|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GR01 | Patent grant |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