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2362918B - 一种测试工装、测试系统及上电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试工装、测试系统及上电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62918B
CN112362918B CN202011205057.7A CN202011205057A CN112362918B CN 112362918 B CN112362918 B CN 112362918B CN 202011205057 A CN202011205057 A CN 202011205057A CN 112362918 B CN112362918 B CN 1123629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ing
power
test
piece
adjust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0505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62918A (zh
Inventor
邱钦涛
刘洪�
杨广明
张�浩
史星
陈合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Chongqing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Chongqing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Chongqing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1120505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629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62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29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629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29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4Housings; Supporting members; Arrangements of terminals
    • G01R1/0408Test fixtures or contact fields; Connectors or connecting adaptors; Test clips; Test socke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282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25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household appliances or professional audio/video equip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sting Of Short-Circuits, Discontinuities, Leakage,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试工装、测试系统及上电测试方法,涉及测试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接线工装不能调整上电工位,种类多、管理难、易用错的技术问题。该测试工装包括工装本体、设置在工装本体上与接线板可接触电连接的至少一个导电体、与供电电源各电位连接的至少一个接线件、与接线件和导电体均传动连接以控制不同的接线件、不同的导电体和接线板之间依次形成电连接的电位切换组件,从而形成测试工装的多种上电电位排序的调整组合;测试系统包括控制系统以及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的测试工装;上电测试方法包括信息录入、机型识别、电位切换、上电测试、复位。本发明用于设备进行上电测试,能够实现自动电位切换、适用多种接线板。

Description

一种测试工装、测试系统及上电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测试工装、测试系统及上电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器设备、家用电器等,必须在厂内进行通电运行测试,主要检测整机的各项性能是否正常,在经过厂内的上电性能测试合格后,产品才能流入后工序及市场销售。在空调通电测试时,将对应的专用快速接线工装手工对接在空调的接线板上,由于不同机型的空调,接线板不同,选择的专用快速接线工装也将不同,即不同的接线板需要采用不同的接线工装才能满足测试上电需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点:
(1)接线板种类较多,接线电位顺序不同;接线工装无法调整上电电位,无法根据接线板种类进行调整,导致接线工装对应种类多,不仅成本高、管理难,而且常常出现用错的情况;
(2)根据不同型号接线板,需要人工切换接线工装,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工装、测试系统及上电测试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接线工装不能调整上电工位,种类多、管理难、易用错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测试工装,用于与电器设备的接线板连接以进行上电测试,包括工装本体、设置在所述工装本体上与接线板可接触电连接的至少一个导电体、与供电电源各电位连接的至少一个接线件、与所述接线件和所述导电体均传动连接以控制不同的所述接线件、不同的所述导电体和接线板之间依次形成电连接的电位切换组件,从而形成所述测试工装的多种上电电位排序的调整组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位切换组件包括支撑件、顶推件、第一调节模块、第二调节模块、第三调节模块,所述支撑件内贯穿设置有多条轨迹槽,所有的所述接线件分别活动设置在多条所述轨迹槽内,所述接线件一端通过电源线与供电电源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推件导电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模块设置在所述工装本体上,所述第二调节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模块上,能在所述第一调节模块驱动下进行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三调节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模块上,能在所述第二调节模块驱动下进行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三调节模块能以靠近或远离所述接线件方向进行第三方向运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轨迹槽包括横槽和竖槽,所述竖槽数量为多条,平行间隔设置,所有的所述导电体一一对应设置在所有的所述竖槽一端上方;所述横槽与所述竖槽垂直设置,依次连通所有的所述竖槽;所述接线件在初始状态时位于所述竖槽另一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规格大于所述轨迹槽的定位凹槽,所述接线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凹槽规格相适配的定位凸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调节模块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传动齿轮组、第一丝杆、第一连接块、滑杆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丝杆和所述滑杆并排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模块两端,所述第一连接块螺接在所述第一丝杆上,所述第二连接块套接在所述滑杆上,所述第二调节模块与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均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与所述第一丝杆传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调节模块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丝杆、第三连接块、固定限位件;所述固定限位件两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上,所述第二丝杆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限位件内,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丝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块螺接在所述第二丝杆上,且一端穿出所述固定限位件的贯穿开口后与所述第三调节模块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调节模块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第二丝杆之间的第二传动齿轮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调节模块包括依次设置的安装座、伸缩件和定柱件,所述安装座安装在所述第三连接块上,所述伸缩件能控制所述定柱件的伸缩,所述定柱件伸出时能通过限位结构与所述接线件限位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接线件顶部的半球形限位部和设置在所述定柱件底部与所述限位部规格相适配的限位凹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缩件包括推拉式电磁铁或微型气缸。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推件包括呈V字形的弹片,所述导电体与所述弹片接触端为与所述弹片倾斜方向相适配的斜面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装本体包括壳体和盖设在所述壳体敞口处的盖板,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供所述导电体进出的窗口。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测试系统,包括控制系统以及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的所述测试工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系统中存储有不同机型接线板信息以及对应于不同机型接线板的上电电位排序信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上电测试方法,使用所述测试系统进行待测件上电测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信息录入,使用前,将所有的机型接线板信息、接线板的上电电位排序信息预设到控制系统中,进行储存;
步骤200、机型识别,在上电测试前,识别被测件接线板接线位置状态,通过对机型条码扫码识别或手动选择机型,控制系统识别配对设备所对应的接线板信息,识别配对成功后,根据扫码内容读取预存在其内的对应该接线板的上电电位排序信息,并对测试工装中的电位切换组件发出控制信号;
步骤300、电位切换,电位切换组件在控制信号控制下完成电位排序的调整组合,使所需的每一个接线件移动到相对应的导电体下方,并推动导电体从工装本体内伸出与接线板实现电导通,完成所需求的电位切换;
步骤400、上电测试,当所需的所有接线件、导电体和接线板均电导通后,控制系统进行导通状态识别判断,当导通全部成功后,可正常通电实现检测,通电开始,进行上电测试;
步骤500、复位,当上电测试完毕后,控制系统控制电位切换组件沿步骤300中相反的动作运动,使所有的接线件复位到初始位置,等待下一次电位切换和上电测试。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00中接线板的上电电位排序信息包括所需的接线件完成电位排序的行走轨迹以及对应每个行走轨迹所述电位切换组件的动作步骤。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电电位排序信息的预设过程,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步骤600,读取预先录入的接线板信息,获知该接线板的电位排序,生成所需数量和位置的接线件信息,手动控制电位切换组件进行前后左右移动并抵达接线件处,手动控制电位切换组件升降以靠近接线件并与之接触,手动控制电位切换组件进行前后左右移动以带动接线件移动,并抵达所需导电体处使该接线件与导电体电导通接触,依次重复上述动作,完成所需的所有接线件移动到对应的导电体处的排序过程,控制系统记录上述的所有的接线件的行走轨迹以及对应的电位切换组件的动作数据,生成一组上电电位排序信息并进行存储;依照上述步骤完成所有类型的接线板的上电电位排序信息生成和存储过程,并将所有的上电电位排序信息编码区分,等待控制系统调取识别。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测试工装,能够实现自动电位切换,实现接线板上电装置供电端口自由组合排序,根据不同空调接线板,进行自动切换线路,不仅操作简单、实现自动切换过程,无需人为进行电位排序,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本发明提供的测试工装为通用型上电测试工装,实现电位自由切换组合,可根据不同的接线板上接线变化(如零火线位置变化),接线工装可以根据接线板排序进行自由组合满足接线需求,使零火线等进行排序实现位置对应,提高效率,避免人工切换上电装置浪费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测试工装倒放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测试系统立放时将盖板打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测试工装立放时将工装本体拆除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发明测试工装立放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测试工装立放时将工装本体拆除后从侧面看过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测试工装中支撑体中第一支撑板从定位凹槽侧看过去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测试工装中支撑体中第一支撑板从轨迹槽侧看过去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测试工装中接线件和顶推件安装在一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测试工装中第三连接件和第三调节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测试工装中固定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测试工装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装本体;11、壳体;12、盖板;2、导电体;3、接线件;31、定位凸台;4、电位切换组件;41、支撑件;411、轨迹槽;412、定位凹槽;42、顶推件;43、第一调节模块;431、第一电机;432、第一传动齿轮组;433、第一丝杆;434、第一连接块;435、滑杆;436、第二连接块;437、第一固定圈;438、第二固定圈;44、第二调节模块;441、第二电机;442、第二传动齿轮组;443、第二丝杆;444、第三连接块;445、固定限位件;45、第三调节模块;451、安装座;452、伸缩件;453、定柱件;5、电源线;6、限位结构;61、限位部;62、限位凹槽;7、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试工装,用于与电器设备的接线板连接以进行上电测试,包括工装本体1、设置在工装本体1上与接线板可接触电连接的至少一个导电体2、与供电电源各电位连接的至少一个接线件3、与接线件3和导电体2均传动连接以控制不同的接线件3、不同的导电体2和接线板之间依次形成电连接的电位切换组件4,从而形成测试工装的多种上电电位排序的调整组合。
具体的,导电体2为一种导电材料制成的探针,具体的为铜质探针,探针上设置有上下限位块,如图11所示,工装本体1上开设有供探针伸缩的窗口,内部设置有用于上下限位探针的限位空腔,探针上的上下限位块均位于工装本体1的限位空腔内部,探针通过上下限位块和限位空腔活动限位在工装本体1上,能相对于工装本体1伸缩,当上部限位块抵接在限位空腔顶部时,探针伸出工装本体1,能与接线板的电位接触形成电导通状态,当下部限位块抵接在限位空腔底部时,探针缩回到工装本体1内,与接线板分开处于复位等待状态;接线件3用于与供电电源连接,并且接线件3数量为多个,分别与供电电源的不同电位连接,比如,火线位,零线位,中性线位,由于每个接线板上的火线、零线和中性线的数量以及位置不同,当对不同的电器设备进行上电试验时,需要及时调整测试工装上的上电电位排序,以保证与供电电源连接的接线件排序方式和电器设备上的接线板的电位排序统一,能够顺利进行上电测试,也就需要及时调整测试工装上的多个接线件3排序位置,使其形成正确的电位排序。通过电位切换组件4实现多个接线件3的电位排序调整组合,以使得测试工装适用范围更广,适用于各种接线板的上电测试。通过将铜质探针采用伸缩设计,对不使用的探针,探针自动复位隐藏在工装本体1内,避免使用时全部探针顶出产生干涉,只有使用电位的铜质探针顶出与接线板接触。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测试工装可以如图1所示的摆放方向使用,也可以如图2所示的摆放方向使用。
如图2所示,电位切换组件4包括支撑件41、顶推件42、第一调节模块43、第二调节模块44、第三调节模块45,支撑件41固定在工装本体1内,支撑件41用于承载第一调节模块43、第二调节模块44、第三调节模块45和接线件3,支撑件41内贯穿设置有多条轨迹槽411,所有的接线件3分别活动设置在多条轨迹槽411内,具体的,电位切换组件4能够控制接线件3沿轨迹槽411移动,接线件3一端通过电源线5与供电电源电性连接,另一端与顶推件42导电连接;进一步的,接线件3可采用导电材料制成,也可以采用在接线件3内部设置导电材料,能够与顶推件42之间形成导通电路即可;当然,本发明中,工装本体1最好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第一调节模块43设置在工装本体1上,第二调节模块44设置在第一调节模块43上,能在第一调节模块43驱动下进行第一方向运动;第三调节模块45设置在第二调节模块44上,能在第二调节模块44驱动下进行第二方向运动;第三调节模块45能以靠近或远离接线件3方向进行第三方向运动。
具体的,导电体2与接线件3竖直设置,且导电体2位于上部,接线件3位于下部,第一方向运动为以靠近或远离导电体2同时远离或靠近接线件3方向的水平前后运动,第二方向运动为沿导电体2或接线件3径向方向的水平左右运动;第三运动方向为沿导电体2或接线件3轴向方向的竖直升降运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轨迹槽411包括横槽和竖槽,竖槽数量为多条,平行间隔设置,所有的导电体2一一对应设置在所有的竖槽一端上方;横槽与竖槽垂直设置,依次连通所有的竖槽,横槽和竖槽连接处均为连通结构,使接线件3能沿横槽和所有的竖槽移动;接线件3在初始状态时位于竖槽另一端。
如图6和图7所示,进一步的,为了形成接线件3的限位,防止其从支撑件41的轨迹槽411内脱出,支撑件41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规格大于轨迹槽411的定位凹槽412,接线件3上设置有与定位凹槽412规格相适配的定位凸台31。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定位凹槽412形状与轨迹槽411形状相同;如图8所示,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层叠在一起时,接线件3的定位凸台31位于定位凹槽412内,由于轨迹槽411规格小于定位凹槽412规格,轨迹槽411规格小于定位凸台31规格,使得接线件3被限位在支撑件41上,不会从轨迹槽411的上侧或下侧脱出。
如图3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第一调节模块43包括第一电机431、第一传动齿轮组432、第一丝杆433、第一连接块434、滑杆435和第二连接块436,第一丝杆433和滑杆435并排设置在第二调节模块44两端,第一连接块434螺接在第一丝杆433上,第二连接块436套接在滑杆435上,第二调节模块44与第一连接块434和第二连接块436均连接,第一电机431通过第一传动齿轮组432与第一丝杆433传动连接。使用时,第一电机431转动带动第一传动齿轮组432转动,第一丝杆433跟随转动,第一连接块434和第二连接块436沿第一丝杆433轴向前后移动,并带动第二调节模块44跟随前后移动。
如图4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第二调节模块44包括第二电机441、第二传动齿轮组442、第二丝杆443、第三连接块444、固定限位件445;固定限位件445两端固定在第一连接块434和第二连接块436上,第二丝杆443转动设置在固定限位件445内,第二电机441通过第二传动齿轮组442与第二丝杆443传动连接,第三连接块444螺接在第二丝杆443上,且一端穿出固定限位件445的贯穿开口后与第三调节模块45连接。如图9和图10所示,具体的,第二电机441安装在固定限位件445上,固定限位件445为中空筒体结构,由两个半圆形限位筒对接而成,固定限位件445的顶部和底部均具有贯穿开口,第三连接块444包括筒部、上凸条和下凸条,筒部螺接在第二丝杆443上,且与固定限位件445内部之间具有间隙,上凸条和下凸条相对设置在筒部的顶部和底部,且上凸条和下凸条分别滑动穿设在固定限位件445的顶部和底部贯穿开口处,使得当第二丝杆443旋转时,第三连接块444能够沿固定限位件445轴向移动。第三调节模块45安装在下凸条底部。
如图5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第三调节模块45包括依次设置的安装座451、伸缩件452和定柱件453,安装座451安装在第三连接块444底部的下凸条上,伸缩件452能控制定柱件453的伸缩,定柱件453伸出时能通过限位结构6与接线件3限位连接。
具体使用时,需要控制接线件3移动时,通过第一调节模块43和第二调节模块44以带动第三调节模块45移动到接线件3顶部,然后第三调节模块45中的定柱件453下降并利用限位结构6将接线件3定位,此时,再通过第一调节模块43和第二调节模块44的前后左右移动以带动接线件3沿轨迹槽411的横槽和竖槽移动,以移动到对应的导电体2下方。为了保证能够实现电导通,顶推件42顶部高于导电体2底部,使得当接线件3移动到导电体2底部时,顶推件42能够将导电体2顶推出工装本体1。
通过使用电机、丝杆、齿轮组带动推拉式电磁铁前后左右移动,以此为接线件3的前后左右移动提供动力,并保证运行的稳定。
如图9所示,进一步的,限位结构6包括设置在接线件3顶部的半球形限位部61和设置在定柱件453底部与限位部61规格相适配的限位凹槽62。
如图8所示,通过将接线件3一端采用凸球面的半球形限位部61结构设计,推拉式电磁铁底部的定柱件453端面设计为凹型半球面的限位凹槽62,接线件3一端与定柱件453接触点采用球面接触,当推拉式电磁铁顶出时定柱件453端面能有效与接线件3顶面接触牢固,保证前后左右移动推动接线件3移动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伸缩件452包括推拉式电磁铁或微型气缸。
如图8所示,进一步的,为了保证顶推动作的顺利完成以及顶推完成后的顺利分离,顶推件42包括呈V字形的弹片,导电体2与弹片接触端为与弹片倾斜方向相适配的斜面结构。
如图4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工装本体1包括壳体11和盖设在壳体11敞口处的盖板12,壳体11上开设有供导电体2进出的窗口。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测试系统,包括控制系统7以及与控制系统7电性连接的测试工装。再此需要说明的是,控制系统7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产品经编程实现。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测试系统的自动运行,控制系统7中存储有不同机型接线板信息以及对应于不同机型接线板的上电电位排序信息。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测试工装中的电源线5被螺钉固定在接线件3的一端上,弹片固定在接线件3的另一端上,盖板12、壳体11作为外壳保护测试工装的内部机构,控制系统7主要控制自动电位切换组件4的运行实现电位任意组合,第一电机431安装在壳体11上,第一传动齿轮组432中的一个齿轮安装在第一电机431上,另一个齿轮安装在第一丝杆433上,第一固定圈437分别安装在盖板12和壳体11上(实现第一丝杆433两端定位),第一丝杆433安装在第一固定圈437上,第一连接块434安装在第一丝杆433上,第二电机441安装在中空筒形固定限位件445上,支撑件41安装在壳体11上,安装座451通过第三连接块444安装在第二丝杆443上,推拉式电磁铁安装在安装座451上,第二固定圈438分别安装在盖板12和壳体11上(实现滑杆435两端定位),滑杆435安装在第二固定圈438上,第二连接块436安装在滑杆435上,第二传动齿轮组442中的一个齿轮安装在第二电机441上,另一个齿轮安装在第二丝杆443上,半圆筒形固定限位件445和第二丝杆443安装第一连接块434和第二连接块436上,探针安装在壳体11的限位空腔内。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上电测试方法,使用测试系统进行待测件上电测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信息录入,使用前,将所有的机型接线板信息、接线板的上电电位排序信息预设到控制系统中,进行储存;其中接线板的上电电位信息包括所需的接线件完成电位排序的行走轨迹以及对应每个行走轨迹电位切换组件4的动作步骤;具体的,也就是在使用前,将不同机型接线板的电位排序路径预设在控制系统中进行储存;
步骤200、机型识别,在上电测试前,识别被测件接线板接线位置状态,通过对机型条码扫码识别或手动选择机型,控制系统识别配对设备所对应的接线板信息,假如识别配对失败则再次进行识别配对,假如识别配对成功,控制系统根据扫码内容读取预存在其内的对应该接线板的上电电位排序信息,并对测试工装中的电位切换组件发出控制信号;
步骤300、电位切换,电位切换组件在控制信号控制下完成电位排序的调整组合,使所需的每一个接线件移动到相对应的导电体下方,并推动导电体从工装本体内伸出与接线板实现电导通,完成所需求的电位切换;具体的,控制系统按照预存的行走路径向电位切换组件中的三个调节模块依次发送动作信号,完成相应的前后、左右和升降移动动作,将第三调节模块移动到对应的待用接线件处并与接线件限位连接,控制系统再次向第一和第二调节模块发出动作信号,进行相应的前后左右移动将接线件移动到使用位,也就是导电体下方并顶推相应的导电体;在电位切换组件启动前,各个接线件均在轨迹槽内,且位于远离探针的竖槽一端,当控制系统扫码获取接线板电位信息后,第一电机启动转动,第一电机带动第一传动齿轮组转动,第一传动齿轮组带动第一丝杆转动,第一丝杆带动第一连接块向前移动,第一连接块带动第二丝杆、固定限位件、第三连接块和第二电机向前移动到设定位置。第二丝杆带动第三连接块向右(向左)移动,第三连接块带着推拉式电磁铁向右(向左)移动,直到推拉式电磁铁到达设定接线件的正上方。
推拉式电磁铁启动顶出使定柱件与接线件的球面连接(连接处定柱件底部为半球凹型设计,接线件顶部为圆球凸型设计,保证接触可靠)。然后,第一电机启动转动,第一电机带动第一传动齿轮组转动,第一传动齿轮组带动第一丝杆转动,第一丝杆带动第一连接块向后移动,第一连接块带动第二丝杆、固定限位件、第三连接块和第二电机向后移动,第二丝杆带动第三连接块和接线件向后移动直到到达设定位置(轨迹槽的中间位置)。
第二电机启动,第二电机带动第二传动齿轮组转动、第二传动齿轮组带动第二丝杆转动,第二丝杆带动第三连接块向左(或右)移动,第三连接块带动推拉式电磁铁向左(或右)移动,推拉式电磁铁带动接线件向左(或右)移动,直到接线件到达某一待顶出探针对应的竖槽处)。
然后,第一电机启动转动,第一电机带动第一传动齿轮组转动,第一传动齿轮组带动第一丝杆转动,第一丝杆带动第一连接块向后移动,第一连接块带动第二丝杆、固定限位件、第三连接块和第二电机向后移动,第二丝杆带动第三连接块和接线件向后移动,直到弹片与探针接触,弹片将探针从壳体11的窗口内顶出到设定距离,然后,推拉式电磁铁回缩,使定柱件的凹面与接线件的凸球面脱离,此时,接线件通过定位凸台被卡在定位凹槽内,防止接线件随意滑动和上下脱出,实现探针与弹片第一组接触导通。然后循环上述动作过程,沿预设路径吸附接线件进行前后左右移动开始循环第二组、第三组电位切换,直到完成所有需求电位切换;
步骤400、上电测试,当所需的所有接线件、导电体和接线板均电导通后,控制系统进行导通状态识别判断,识别接线件未到位时则再次进行识别判断,识别接线件到位后也就是当导通全部成功后,可正常通电实现检测,通电开始,进行上电测试;
步骤500、复位,当上电测试完毕后,控制系统控制电位切换组件沿步骤300中相反的动作运动,使所有的接线件复位到初始位置,等待下一次电位切换和上电测试。
步骤100中接线板的上电电位排序信息包括所需的接线件完成电位排序的行走轨迹以及对应每个行走轨迹电位切换组件的动作步骤。
上电电位排序信息的预设过程,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步骤600,读取预先录入的接线板信息,获知该接线板的电位排序,生成所需数量和位置的接线件信息,手动控制电位切换组件进行上下左右移动并抵达接线件处,手动控制电位切换组件靠近接线件并与之接触,手动控制电位切换组件进行上下左右移动以带动接线件移动,并抵达所需导电体处使该接线件与导电体电导通接触,依次重复上述动作,完成所需的所有接线件移动到对应的导电体处的排序过程,控制系统记录上述的所有的接线件的行走轨迹以及对应的电位切换组件的动作数据,生成一组上电电位排序信息并进行存储;依照上述步骤完成所有类型的接线板的上电电位排序信息生成和存储过程,并将所有的上电电位排序信息编码区分,等待控制系统调取识别。
这里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向内”是朝向容置空间中央的方向,“向外”是远离容置空间中央的方向。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2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测试工装,用于与电器设备的接线板连接以进行上电测试,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装本体、设置在所述工装本体上与接线板可接触电连接的至少一个导电体、与供电电源各电位连接的至少一个接线件、与所述接线件和所述导电体均传动连接以控制不同的所述接线件、不同的所述导电体和接线板之间依次形成电连接的电位切换组件,从而形成所述测试工装的多种上电电位排序的调整组合;
所述电位切换组件包括支撑件、顶推件、第一调节模块、第二调节模块、第三调节模块,所述支撑件内贯穿设置有多条轨迹槽,所有的所述接线件分别活动设置在多条所述轨迹槽内,所述接线件一端通过电源线与供电电源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推件导电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模块设置在所述工装本体上,所述第二调节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模块上,能在所述第一调节模块驱动下进行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三调节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模块上,能在所述第二调节模块驱动下进行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三调节模块能以靠近或远离所述接线件方向进行第三方向运动;
电位切换,电位切换组件在控制信号控制下完成电位排序的调整组合,使所需的每一个接线件移动到相对应的导电体下方,并推动导电体从工装本体内伸出与接线板实现电导通,完成所需求的电位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规格大于所述轨迹槽的定位凹槽,所述接线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凹槽规格相适配的定位凸台;
所述轨迹槽包括横槽和竖槽,所述竖槽数量为多条,平行间隔设置,所有的所述导电体一一对应设置在所有的所述竖槽一端上方;所述横槽与所述竖槽垂直设置,依次连通所有的所述竖槽;所述接线件在初始状态时位于所述竖槽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模块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传动齿轮组、第一丝杆、第一连接块、滑杆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丝杆和所述滑杆并排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模块两端,所述第一连接块螺接在所述第一丝杆上,所述第二连接块套接在所述滑杆上,所述第二调节模块与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均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与所述第一丝杆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模块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丝杆、第三连接块、固定限位件、第二传动齿轮组;所述固定限位件两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上,所述第二丝杆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限位件内,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与所述第二丝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块螺接在所述第二丝杆上,且一端穿出所述固定限位件的贯穿开口后与所述第三调节模块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调节模块包括依次设置的安装座、伸缩件和定柱件,所述安装座安装在所述第三连接块上,所述伸缩件能控制所述定柱件的伸缩,所述定柱件伸出时能通过限位结构与所述接线件限位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接线件顶部的半球形限位部和设置在所述定柱件底部与所述限位部规格相适配的限位凹槽,所述伸缩件包括推拉式电磁铁或微型气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本体包括壳体和盖设在所述壳体敞口处的盖板,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供所述导电体进出的窗口。
8.一种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以及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的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测试工装,所述控制系统中存储有不同机型接线板信息以及对应于不同机型接线板的上电电位排序信息。
9.一种上电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系统进行待测件上电测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信息录入,使用前,将所有的机型接线板信息、接线板的上电电位排序信息预设到控制系统中,进行储存;
步骤200、机型识别,在上电测试前,识别被测件接线板接线位置状态,通过对机型条码扫码识别或手动选择机型,控制系统识别配对设备所对应的接线板信息,识别配对成功后,根据扫码内容读取预存在其内的对应该接线板的上电电位排序信息,并对测试工装中的电位切换组件发出控制信号;
步骤400、上电测试,当所需的所有接线件、导电体和接线板均电导通后,控制系统进行导通状态识别判断,当导通全部成功后,可正常通电实现检测,通电开始,进行上电测试;
步骤500、复位,当上电测试完毕后,控制系统控制电位切换组件沿步骤300中相反的动作运动,使所有的接线件复位到初始位置,等待下一次电位切换和上电测试。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电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0中接线板的上电电位排序信息包括所需的接线件完成电位排序的行走轨迹以及对应每个行走轨迹所述电位切换组件的动作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上电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电位排序信息的预设过程,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步骤600,读取预先录入的接线板信息,获知该接线板的电位排序,生成所需数量和位置的接线件信息,手动控制电位切换组件进行前后左右移动并抵达接线件处,手动控制电位切换组件升降以靠近接线件并与之接触,手动控制电位切换组件进行前后左右移动以带动接线件移动,并抵达所需导电体处使该接线件与导电体电导通接触,依次重复上述动作,完成所需的所有接线件移动到对应的导电体处的排序过程,控制系统记录上述的所有的接线件的行走轨迹以及对应的电位切换组件的动作数据,生成一组上电电位排序信息并进行存储;依照上述步骤完成所有类型的接线板的上电电位排序信息生成和存储过程,并将所有的上电电位排序信息编码区分,等待控制系统调取识别。
CN202011205057.7A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测试工装、测试系统及上电测试方法 Active CN1123629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05057.7A CN112362918B (zh)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测试工装、测试系统及上电测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05057.7A CN112362918B (zh)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测试工装、测试系统及上电测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62918A CN112362918A (zh) 2021-02-12
CN112362918B true CN112362918B (zh) 2025-03-14

Family

ID=74514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05057.7A Active CN112362918B (zh)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测试工装、测试系统及上电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629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5166B (zh) * 2021-10-13 2022-02-01 佛山市铧昌电器有限公司 电机测试工装
CN114509583B (zh) * 2021-12-29 2025-04-08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一种用于提高产品出厂质检抽查效率的测试工装
CN115932667B (zh) * 2023-01-09 2024-01-12 广东氧迪力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电气元器件接线关系检测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4174451U (zh) * 2020-11-02 2021-09-10 格力电器(重庆)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工装及包含其的测试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34651A (en) * 1986-06-30 1988-03-29 Amp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tinuity and short circuit testing
ATE224588T1 (de) * 1994-10-21 2002-10-15 Minnesota Mining & Mfg Modularer anschlussblock für die nachrichtentechnik
JP2010164406A (ja) * 2009-01-15 2010-07-29 Micro System:Kk プローブユニット及び配線確認システム
US9562916B2 (en) * 2011-06-01 2017-02-07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rporation Full-automatic detec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former
CN103576010B (zh) * 2012-07-23 2016-06-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测试运行的上电装置及其上电方法
CN108899840A (zh) * 2018-08-24 2018-11-27 镇江华翔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插接转换功能的母线槽
CN209607925U (zh) * 2019-05-27 2019-11-08 中石化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 接线板
CN111262107B (zh) * 2020-03-17 2025-06-24 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电能切换构件及具有该电能切换构件的工具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4174451U (zh) * 2020-11-02 2021-09-10 格力电器(重庆)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工装及包含其的测试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62918A (zh) 2021-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62918B (zh) 一种测试工装、测试系统及上电测试方法
JP3251926B2 (ja) 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の試験および、またはソフトウエアインストールに使用するパレット、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3029081B2 (ja) コネクタ検査具
CN214174451U (zh) 一种测试工装及包含其的测试系统
CN106785680B (zh) 充电座活动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浮动连接器
CN217931943U (zh) 一种pcb板测试插接装置
CN108226686A (zh) 一种手机充电器测试设备
CN112285609A (zh) 一种插植线束的导通检测装置、方法、控制器及组装装置
CN108132446A (zh) 一种手机充电器测试系统
CN218037216U (zh) 一种微型电机加载测试装置
US20120043986A1 (en) Junction box with test contact
WO2024114760A1 (zh) 电能传输连接机构
CN105048156B (zh) 一种插片式移动插座
CN207992345U (zh) 一种手机充电器测试设备
CN207992346U (zh) 一种手机充电器测试装置
CN208489476U (zh) 一种插孔模块及插座
CN205811069U (zh) 开关插座
CN205376896U (zh) 一种充电插头
CN113921342B (zh) 一种接线端子和断路器
KR102021084B1 (ko) 피검사체의 단자부 테스트 장치
JP2013016350A (ja) 接触式コネクタ
CN218099266U (zh) 摄像头检测工装及摄像头检测系统
US6244884B1 (en) Self dock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20544423U (zh) 一种转接装置及充电桩
CN222689798U (zh) 一种测试治具的插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