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2413798B - 水洗空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洗空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13798B
CN112413798B CN202011260383.8A CN202011260383A CN112413798B CN 112413798 B CN112413798 B CN 112413798B CN 202011260383 A CN202011260383 A CN 202011260383A CN 112413798 B CN112413798 B CN 1124137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late
base
air
water b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6038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13798A (zh
Inventor
汪鹏飞
矫立涛
郝本华
张德明
袁小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6038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137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13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137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137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137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洗空气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水箱内的水容易洒落至电控箱上,导致电控箱容易出现漏电短路的问题。本发明的水洗空气装置包括底座、电控箱和挡水组件,其中,底座包括底壁和环侧壁,底壁和环侧壁连接并共同限定出进风风道;电控箱安装在底座的下方;挡水组件位于底座与电控箱之间,挡水组件至少包括挡水板,挡水板位于电控箱的正上方,挡水板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不小于电控箱沿竖直方向的投影;挡水组件与底壁以及环侧壁之间具有通风间隙,通风间隙与进风风道连通。通过上述设置,挡水组件能够遮挡电控箱,有利于减少淋到电控箱上的水,从而有利于降低电控箱因进水而导致漏电短路的风险。

Description

水洗空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洗空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空气处理设备技术的逐渐发展,对空气进行净化、加湿等处理的设备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相关技术中,水洗空气装置利用水对空气进行处理,具体的,该装置包括水箱、底座、水幕形成装置、空气驱动装置以及设置在底座下方的电控箱,水箱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底座上具有供水箱安置的容纳腔,且底座上形成有与进风口连通的进风风道,电控箱用于为水幕形成装置和空气驱动装置供电,水幕形成装置设置在水箱内、并用于将水箱内的水形成水幕,空气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空气由进风风道进入到水箱内,进入水箱内的空气的灰尘、毛发、绒絮等杂质被水幕净化,净化后的空气再从出风口流出。
然而,水箱内的水容易洒出并从落入到电控箱上,电控箱淋水后容易出现漏电短路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水箱内的水容易洒落至电控箱上,导致电控箱容易出现漏电短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洗空气装置,包括:底座、水箱、电控箱和挡水组件,底座包括底壁和环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环侧壁连接并共同限定出进风风道;水箱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电控箱安装在所述底座的下方;挡水组件,位于所述底座与所述电控箱之间,所述挡水组件至少包括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位于所述电控箱的正上方,所述挡水板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不小于所述电控箱沿竖直方向的投影;所述挡水组件与所述底壁以及环侧壁之间具有通风间隙,所述通风间隙与所述进风风道连通。
如上所述的水洗空气装置,其中,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供所述水箱通过的安装口,所述电控箱靠近所述安装口设置。
如上所述的水洗空气装置,其中,所述挡水板的一侧与所述环侧壁的内壁接触,所述挡水板上凸出设置有第一围板,所述挡水板另一侧的边缘设有第二围板,所述第一围板、第二围板与所述挡水板共同围成封闭的接水槽;所述挡水板的另一侧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围板的方向延伸形成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所述接水槽连通,且所述导流槽远离所述第一围板的一端设有导流口。
如上所述的水洗空气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围板呈半圆弧状,所述第一围板的外壁的前侧形成有平面,所述平面与所述环侧壁的内壁相抵接;和/或,所述第一围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围板的高度。
如上所述的水洗空气装置,其中,所述挡水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挡水板紧固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底座可拆卸的连接。
如上所述的水洗空气装置,其中,所述连接部为栅格板,所述栅格板位于所述挡水板的下方;所述水洗空气装置还包括进风格栅,所述进风格栅插设于所述栅格板与所述挡水板之间。
如上所述的水洗空气装置,其中,所述栅格板上凸出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进风格栅相抵接。
如上所述的水洗空气装置,其中,所述凸起为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栅格板连接。
如上所述的水洗空气装置,其中,所述挡水板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均与所述水箱的移动方向平行,所述进风格栅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内、并能够从所述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取出。
如上所述的水洗空气装置,其中,所述水洗空气装置还包括左外壳和右外壳,所述底座以及所述电控箱均位于所述左外壳和所述右外壳之间,所述挡水板的左侧凸出设置有第一卡钩,所述第一卡钩与所述左外壳卡接,所述挡水板的右侧凸出设置有第二卡钩,所述第二卡钩与所述右外壳卡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水洗空气装置包括底座、水箱、电控箱和挡水组件,其中,底座包括底壁和环侧壁,底壁和环侧壁连接并共同限定出进风风道;水箱安装在底座上;电控箱安装在底座的下方;挡水组件位于底座与电控箱之间,挡水组件至少包括挡水板,挡水板位于电控箱的正上方,挡水板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不小于电控箱沿竖直方向的投影;挡水组件与底壁以及环侧壁之间具有通风间隙,通风间隙与进风风道连通。通过上述设置,挡水组件能够遮挡电控箱,有利于减少淋到电控箱上的水,从而有利于降低电控箱因进水而导致漏电短路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水洗空气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水洗空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水洗空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挡水组件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底座、挡水组件以及进风格栅连接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挡水组件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挡水组件与进风格栅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挡水组件在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00:水洗空气装置;
10:底座;101:底壁;1011:漏水孔;102:环侧壁;
20:水箱;201:进风口;
30:出风壳体;
40:挡水组件;401:挡水板;4011:第一卡持板;4012:第二卡持板;402:栅格板;4021:支撑板;403:第一围板;404:抵触板;405:第二围板;406:第一卡钩;407:第二卡钩;
50:电控箱;
60:进风格栅;
70:左外壳;
80:右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水洗空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水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洗空气装置100,该装置采用水对空气进行净化、加湿或者降温。具体的,参照图1至图3,水洗空气装置100包括底座10、水箱20、水幕形成装置、出风壳体30以及空气驱动装置,其中,底座10、水箱20以及出风壳体30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水箱20容置在底座10上。
水箱20的内部具有用于盛装水的容腔,水幕形成装置安装在水箱20的容腔内,水幕形成装置可以将水箱20内的水形成为水幕,以对流经水幕的空气进行净化、加湿或者降温。
底座10上形成有位于水箱20上游的进风风道,水箱20的侧壁上设有与进风风道连通的进风口201,水箱20的顶部设有出风口,出风壳体30上设有位于水箱20下游的出风风道,出风风道与出风口连通。空气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环境中的空气经进风风道进入水箱20内,并将经过水处理后的空气从出风风道送出。由此可知,底座10、水箱20以及出风壳体30共同构成了用于净化空气的流道。
基于上述,当水洗空气装置100工作时,空气驱动装置启动,将外界环境中的空气(例如室内空气)抽入底座10内,空气流入进风风道,再经进风口201进入水箱20内,往出风口流动的空气穿过水幕,空气中的灰尘、毛发或者绒絮等杂质与水幕中的水溶合形成水滴,水滴落回水箱20内,被滤除杂质后的空气携带部分水汽从出风风道流出,从而使得室内空气的质量得到改善。
具体的,如图3所示,底座10可以包括用于承接水箱20的底壁101和环绕在底壁101外侧的环侧壁102,环侧壁102连接于底壁101的至少部分外周,并且环侧壁102与底壁101的外周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安放在底壁101上的水箱20的侧壁与环侧壁102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共同构成底座10的进风风道。其中,水箱20和环侧壁102均呈“U”形,相应的,进风风道也呈“U”形。在该示例中,“U”形环侧壁102的开口的一端与底壁101相连接且构置出能够供水箱20通过的安装口,水箱20沿水平方向通过安装口,以置入到底座10上或者从底座10上取出。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水洗空气装置100在使用时,用户取出水箱20进行换水或者加水完毕后,需将加满水的水箱20重新安放到底座10上,若用户移动水箱20的速度过快,水箱20内的水会大幅晃动而容易从进风口201洒出,导致底壁101上会洒落有水,严重时还会有水从底座10的进风风道洒落。
继续参照图3,底壁101上还设有至少一个漏水孔1011,使得洒落在底壁101上的水从漏水孔1011泄露至底座10下方,以免水积聚在底壁101上而导致底壁101的承重增加。
底座10的下方安装有电控箱,电控箱内设置有电器部件,电器部件通过导线与空气驱动装置和水幕形成装置连接,以为空气驱动装置和水幕形成装置提供电能,从而驱动空气驱动装置和水幕形成装置运行。
然而,这样设置,当用户移动水箱20的速度过快而导致水箱20内的水洒出时,洒出的水经漏水孔1011或进风风道泄露至电控箱上,从而导致电控箱存在进水而造成漏电短路的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洗空气装置100,有利于降低水淋到电控箱的几率,进而降低电控箱进水而出现安全事故的风险。下面阐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水洗空气装置100的优选技术方案。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水洗空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挡水组件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4和图5,本申请实施例的水洗空气装置100还包括挡水组件40,挡水组件40位于底座10和电控箱50之间,挡水组件40至少包括挡水板401,挡水板401位于电控箱50的正上方,且挡水板401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不小于电控箱50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也就是说,挡水板401安装在电控箱50上方,并完全遮挡了电控箱50的顶部。由此,挡水板401能够阻挡从漏水孔1011或者进风风道落下的部分水淋到电控箱50上,进而有利于降低电控箱50进水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减小电控箱50出现漏电短路的风险。
值得说明的是,挡水组件40与底壁101以及环侧壁102之间形成有通风间隙,通风间隙与进风风道连通。换句话说,挡水组件40与底座10之间有与进风风道连通的间隙,也即底座10下方设置的挡水组件40不封堵进风风道,使得进风风道保持通畅,以确保水洗空气装置100能够正常工作。同理,电控箱50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小于底座10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也即电控箱50不完全占据底座10下方的空间,以免进风风道被封堵。
基于此,在本实施例中,挡水板401被配置成与底壁101以及环侧壁102之间能够形成有通风间隙,通风间隙与进风风道连通,使得进风风道保持通风。也就是说,挡水板401被配置成不封堵进风风道,以确保水洗空气装置100能够有效运行。
其中,挡水板401可以平行于水平面设置,或者,挡水板401也可以倾斜设置,只要挡水板401能够遮盖电控箱50的顶部即可。本实施例较佳的实现方式为挡水板401水平设置,如此,有利于确保水洗空气装置100小型化。
以挡水板401水平设置、且挡水板401沿竖直方向的投影等于电控箱50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为例,若电控箱50呈长方体状,相应的,挡水板401呈矩形,若电控箱50呈圆柱体状,相应的,挡水板401呈圆形。由此,挡水板401在能够完全覆盖电控箱50的基础上,还能够确保挡水板401与底座10之间形成较大的通风间隙,使得能够流过通风间隙的风量大,进而有利于确保进风风道的风量。当然,在一些其他的示例中,挡水板401和电控箱50还可以呈方形、U形等规则形状或者其他的不规则形状。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的水洗空气装置100,挡水组件40能够遮挡电控箱50,有利于减少淋到电控箱50上的水,从而有利于降低电控箱50因进水而导致漏电短路的风险。
本实施例对挡水组件40的安装方式也不做限制,例如,挡水组件40可以与底座10的底部连接,挡水组件40也可以与电控箱50连接。或者,底座10的底部与电控箱50的顶部共同限定出用于安装挡水组件40的安装间隙,并且挡水组件40被限制在该安装间隙内,也即挡水组件40不直接与底座10或电控箱50连接,而是被夹紧在底座10与电控箱50之间。
其中,电控箱50可以安装在底座10下方的任意位置,根据电控箱50位置的变化,挡水组件40的结构和安装方法可以有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种示例中,电控箱50可以位于底座10下方的正中间的位置。在该示例中,挡水组件40可以包括挡水板401以及多根连接杆,多根连接杆环绕挡水板401的中轴线均匀分布,连接杆的一端与挡水板401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底座10连接,从而实现挡水组件40与底座10的连接。
在第二种示例中,电控箱50可以位于底座10下方远离安装口的一侧,也即是说,电控箱50位于“U”形环侧壁102远离开口的一侧的位置,相当于设置在整个水洗空气装置100的后侧。这里,后侧指的是朝向放入水箱20的一侧,相反的,前侧指的是背离放入水箱20的一侧,也即朝向取出水箱20的一侧。
在该示例中,挡水组件40可以包括挡水板401以及设置在挡水板401的第一卡接部,底座10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接部配合的第二卡接部。如此设置,挡水组件40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在底座10上,安装方式简单。
示例性地,第一卡接部为凸出设置在挡水板401的顶面和/或底面的弹性凸起,环侧壁102上设有供挡水板401插入的条形通孔,第二卡接部为设置在条形通孔的上孔壁和/或下孔壁的凹陷。在该实施例中,挡水板401的部分插入在条形通孔内,且弹性凸起卡接在凹陷内,进而使得挡水板401与环侧壁102紧固连接。
可以理解的,第一卡接部也可以为设置在挡水板401的顶面和/或底面的凹陷,相应的,第二卡接部为设置在条形通孔的上孔壁和/或下孔壁的弹性凸起。
在第三种示例中,继续参照图4,电控箱50还可以靠近安装口设置,也即是说,电控箱50设置在整个水洗空气装置100的前侧。由此,与上一示例相比,本实施例中电控箱50的大部分位于底壁101的下方,有利于减少从进风风道洒落的水落到电控箱50上,进而有利于降低电控箱50进水的可能性。
具体的,如图4所示,电控箱50靠近安装口设置,并且电控箱50的前侧壁与底座10及水箱20的前侧壁平齐,由此,整个水洗空气装置100较为美观。
在该实施例中,挡水组件40可以仅为挡水板401,且挡水板401被限制在底座10的底部与电控箱50的顶部共同限定出的安装间隙。安装时,仅需将挡水板401插入到安装间隙即可,无需借助工具安装,安装简单。
作为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挡水组件40还可以包括与挡水板401紧固连接的连接部,连接部与底座10的底部可拆卸的连接。这样,挡水组件40能够从底座10上拆卸下来,进而便于对风机(参照下文描述)进行维护。
可选的,参照图5,连接部可以为栅格板402,栅格板402上具有孔洞,也即形成有通风间隙,从而避免阻挡空气进入进风风道。
具体而言,栅格板402与底座10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紧固件进行螺接。例如,栅格板402上形成有多个连接通孔,环侧壁102的底部形成有多个螺纹孔,每一连接通孔的中轴线均与一个螺纹孔的中轴线同轴,且连接通孔的中轴线垂直于水平面,紧固螺钉穿过连接通孔后与螺纹孔螺接,以实现栅格板402与底座10的连接。
值得说明的是,在上文描述的三种示例的任一示例中,挡水组件40还可以替换成其他结构,并且挡水组件40与底座10或者电控箱50均可以通过螺接、卡接或者其他的方式进行连接,本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另外,值得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环侧壁102包括自底壁101向上延伸的上侧壁和自底壁101向下延伸的下侧壁,挡水组件40与环侧壁102的下侧壁相连。例如,在第二种示例中,下侧壁上设有条形通孔,挡水板401插装在下侧壁上。由此,下侧壁与底壁101可以共同围成供空气驱动装置安装的安装腔体,进而提高了底壁101下方的空间利用率。其中,空气驱动装置可以为风机,风机安装在安装腔体内,以驱动空气穿过挡水组件40的栅格板402后,将空气送入进风风道。这样,使用时,可以将挡水组件40拆除下来,进而便于对位于安装腔体内的风机进行维护。
下面参照附图对第三种示例中挡水组件4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底座、挡水组件以及进风格栅连接的剖视图。图4和图6所示的示例中,电控箱50设置在整个水洗空气装置100的前侧,挡水板401也设置在水洗空气装置100的前侧时,挡水板401的一侧(也即图6所示的左侧)与环侧壁102的内壁接触。由此,容易找准挡水组件40的安装位置。进一步地,挡水板401一侧的边缘向上延伸形成有抵触板404,抵触板404与环侧壁102的内壁相抵,由此,抵触板404能够起到一定的导向和定位作用。
挡水板401上还凸出设置有第一围板403,第一围板403将挡水板401划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位于水洗空气装置100的前侧,第二部分位于水洗空气装置100的后侧。挡水板401的另一侧(也即图6所示的右侧)的边缘还设有第二围板405,第一围板403、第二围板405以及挡水板401共同围成封闭的接水槽。由此,接水槽能够接住从底座10上洒落的水。
本实施例较佳的实现方式为,第一围板403的高度远高于第二围板405的高度,这样,从上方洒落的水容易从挡水板401的另一侧落入至接水槽内,并且第一围板403能够阻挡水越过第一围板403洒落至第一部分,使得水只能落入到接水槽内,限制了水洒落的范围。
进一步地,挡水板401的另一侧朝向远离第一围板403的方向延伸形成有导流槽,导流槽与接水槽连通,导流槽远离第一围板403的一端设有导流口。如此设置,落入到接水槽内的水能够流入导流槽,并经导流槽的导流口流出。这样,一方面,与落至挡水板401上的水直接从挡水板401的边缘落下相比,本实施例中挡水板401上的水能够导流至远离挡水板401的位置,进而有利于降低从挡水板401的边缘落下的水重新溅到电控箱50上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避免水积聚在挡水板401上而导致挡水板401的承重增大。
其中,导流槽可以为多个,以快速地导出接水槽内的水。例如,导流槽为两个,两个导流槽分别设置在挡水板401的左右两侧。这里的左侧是水洗空气装置100的左侧(也即图4所示水箱的左侧),相反的,右侧是水洗空气装置100的右侧(也即图4所示水箱的右侧)。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挡水组件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和图7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围板403的形状为半圆弧状,半圆弧状的第一围板403的外壁的前侧形成有平面,该平面与环侧壁102的内壁相抵接。由此,将挡水组件40安装到底座10上时,第一围板403能够起到一定的导向和定位作用。
当然,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示例中,第一围板403也可以包括相连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呈一定的角度,且该角度为锥角。或者,第一围板403还可以呈其他的形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具体的,如图5所示,栅格板402可以包括一个半圆形栅条、至少一个环形栅条和多个径向栅条,半圆形栅条的两端分别与挡水板401的左右两侧连接,至少一个环形栅条位于挡水板401和半圆形栅条之间,多个径向栅条环绕环形栅条的中轴线均匀分布,径向栅条的一端与环形栅条连接,径向栅条的另一端与半圆形栅条连接。其中,半圆形栅条和第一围板403可以大体上组成一个圆形,使得整个挡水组件40更美观。
其中,各个栅条上均可以设置有凹槽,凹槽可以用于接住从底座10上落下的部分水,以免这部分水继续下落至电控箱50上,从而尽可能的降低水落到电控箱50上的概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水洗空气装置100还包括进风格栅60,进风格栅60水平设置在底座10和电控箱50之间,则进风格栅60也安装在风机的下方,进风格栅60对设置在安装腔体的风机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其他的结构触碰风机而导致风机无法正常工作。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挡水组件与进风格栅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栅格板402位于挡水板401的下方,且进风格栅60插设于挡水板401与栅格板402之间。换句话说,进风格栅60设置在挡水板401下方,且位于栅格板402上方。由此,挡水组件40上提供了用于安装进风格栅60的空间,与进风格栅60位于整个挡水组件40的下方相比,节省了空间。
为了与底座10以及水箱20相适配,本实施例的进风格栅60也呈“U”形,“U”形进风格栅60的“U”形开口端的边缘形成有止抵板,止抵板与底座10的前侧壁相抵接。通过设置止抵板,限制了进风格栅60的安装位置,并且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抓持止抵板将进风格栅60从挡水组件40下取下来。
其中,挡水板401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均与水箱20的移动方向平行,进风格栅60插入在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内,并能够从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取出,从而便于拆装进风格栅60。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挡水组件在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可选的,如图9所示,挡水板401底部的左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持板4011,第一卡持板4011水平设置,第一卡持板4011与挡水板401的底面共同围成第一插槽;挡水板401底部的右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持板4012,第二卡持板4012水平设置,第二卡持板4012于挡水板401的底面共同围成第二插槽。
当第一卡持板4011和第二卡持板4012仅设有一个时,第一卡持板4011和第二卡持板4012均可以自挡水板401的一侧延伸至挡水板401的另一侧;或者,如图9所示,第一卡持板4011和第二卡持板4012均设置有3个,3个第一卡持板4011和第二卡持板4012沿水箱20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栅格板402上还凸出设置有凸起,凸起与进风格栅60相抵接。由此,在卡持板为进风格栅60的前侧提供支撑的基础上,进风格栅60的后侧能够受到凸起的支撑,使得进风格栅60能够稳定的安装在挡水组件40上。
具体的,凸起可以为块状结构,凸起也可以为杆状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图5所示的示例中,凸起为支撑板4021,支撑板4021具体设置在栅格板402的径向栅条上,并且进风格栅60与栅格板402的形状相类似,支撑板4021对进风格栅60的径向栅条进行支撑。因为进风格栅60和栅格板402类似,所以支撑板4021能够被设置成对进风格栅60的栅条一一对应支撑。进一步地,支撑板4021的两侧还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的一端与栅格板402连接,以提高支撑板4021的强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水洗空气装置100还包括左外壳70和右外壳80,底座10、水箱20以及电控箱50均位于左外壳70和右外壳80之间。由此,水洗空气装置100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部件,则水洗空气装置100能够单独使用以对空气进行处理。
其中,挡水板401的左侧凸出设置有第一卡钩406,第一卡钩406和左外壳70卡接,挡水板401的右侧凸出设置有第二卡钩407,第二卡钩407与右外壳80卡接。这样设置,安装时,可以预先完成底座10、水箱20以及电控箱50的安装,然后再移动左外壳70和右外壳80使其与卡钩卡接,安装方便。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水洗空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包括底壁和环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环侧壁连接并共同限定出进风风道;
水箱,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电控箱,安装在所述底座的下方;
挡水组件,位于所述底座与所述电控箱之间,所述挡水组件至少包括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位于所述电控箱的正上方,所述挡水板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不小于所述电控箱沿竖直方向的投影;所述挡水组件与所述底壁以及环侧壁之间具有通风间隙,所述通风间隙与所述进风风道连通;
所述挡水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挡水板紧固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栅格板,所述栅格板位于所述挡水板的下方;所述水洗空气装置还包括进风格栅,所述进风格栅插设于所述栅格板与所述挡水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洗空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供所述水箱通过的安装口,所述电控箱靠近所述安装口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洗空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的一侧与所述环侧壁的内壁接触,所述挡水板上凸出设置有第一围板,所述挡水板另一侧的边缘设有第二围板,所述第一围板、第二围板与所述挡水板共同围成封闭的接水槽;
所述挡水板的另一侧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围板的方向延伸形成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所述接水槽连通,且所述导流槽远离所述第一围板的一端设有导流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洗空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板呈半圆弧状,所述第一围板的外壁的前侧形成有平面,所述平面与所述环侧壁的内壁相抵接;和/或,所述第一围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围板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水洗空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底座可拆卸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洗空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格板上凸出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进风格栅相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洗空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栅格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洗空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均与所述水箱的移动方向平行,所述进风格栅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内、并能够从所述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取出。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水洗空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洗空气装置还包括左外壳和右外壳,所述底座以及所述电控箱均位于所述左外壳和所述右外壳之间,所述挡水板的左侧凸出设置有第一卡钩,所述第一卡钩与所述左外壳卡接,所述挡水板的右侧凸出设置有第二卡钩,所述第二卡钩与所述右外壳卡接。
CN202011260383.8A 2020-11-12 2020-11-12 水洗空气装置 Active CN1124137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60383.8A CN112413798B (zh) 2020-11-12 2020-11-12 水洗空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60383.8A CN112413798B (zh) 2020-11-12 2020-11-12 水洗空气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13798A CN112413798A (zh) 2021-02-26
CN112413798B true CN112413798B (zh) 2022-03-29

Family

ID=74832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60383.8A Active CN112413798B (zh) 2020-11-12 2020-11-12 水洗空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137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66301B (zh) * 2021-07-15 2023-03-2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内机及空调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41996C2 (de) * 1981-10-22 1985-10-24 Bosch-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7000 Stuttgart Kochtableau
GB0618633D0 (en) * 2006-09-21 2006-11-01 Sideland Engineering Ltd Air filtration systems
CN207962863U (zh) * 2018-01-30 2018-10-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柜机
CN108458422A (zh) * 2018-05-03 2018-08-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电控盒以及空调器
CN210832270U (zh) * 2019-07-22 2020-06-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110410956B (zh) * 2019-07-31 2021-05-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13798A (zh) 2021-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64320U (zh) 三面进风的多功能冷风扇
CN112413798B (zh) 水洗空气装置
CN110477798B (zh) 一种吸尘器的电机组件、排气组件、排气方法及吸尘器
CN210385216U (zh) 一种电气设备高效散热除尘装置
CN118463320A (zh) 集成灶
CN218669878U (zh) 风机及台式净烟机
CN217004600U (zh) 一种集成灶
CN214426103U (zh) 多功能一体式移动空调
CN212812489U (zh) 一种内置散热结构的电气控制柜
CN214038668U (zh) 新风模块和空调器
CN214700880U (zh) 抽油烟机
CN211239023U (zh) 一种前封堵式有源滤波柜
CN210224750U (zh) 一种具有烟雾报警功能的智能节电器
CN209042479U (zh) 侧吸式吸油烟机
CN211557280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中控路由器
CN112628875A (zh) 多功能一体式移动空调
CN220338514U (zh) 一种蒸汽管道隔离式集成灶
CN112524689A (zh) 立式空调
CN217818239U (zh) 一种环保型冷却塔
CN218514752U (zh) 一种烹饪设备的进风系统
CN221403175U (zh) 油烟过滤结构及烹饪设备
CN218882560U (zh) 风机及台式净烟机
CN215916279U (zh) 一种具有灭火机构的火花捕捉器
CN222392951U (zh) 油烟净化一体烟罩
CN223409923U (zh) 熨烫装置及熨烫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