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2640330A - 用于测试用户装备性能要求的下行链路信号和噪声控制 - Google Patents

用于测试用户装备性能要求的下行链路信号和噪声控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40330A
CN112640330A CN201980053156.7A CN201980053156A CN112640330A CN 112640330 A CN112640330 A CN 112640330A CN 201980053156 A CN201980053156 A CN 201980053156A CN 112640330 A CN112640330 A CN 1126403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nr
noc
signal
band
noi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31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40330B (zh
Inventor
A·彻尔夫亚科夫
D·贝洛夫
A·普季琳
A·霍里亚夫
唐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ple Inc
Original Assignee
Appl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le Inc filed Critical Apple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640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403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403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403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91Modelling the propagation channel
    • H04B17/3912Simulation models, e.g. distribution of spectral power density or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RSSI] for a given geographic reg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9Performance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系统和方法使得能够测试用户装备(UE)的接收器(Rx)性能要求。测试装备被配置为生成具有功率水平(Es)的射频(RF)信号并且确定人工噪声信号的功率谱密度(Noc)。该Es和该Noc可被选择用于仿真该UE的基带Rx链处的目标信噪比(SNR)并补偿UE RF噪声。该RF信号和该噪声信号可被组合以产生提供给该UE以进行测试的施加的信号。

Description

用于测试用户装备性能要求的下行链路信号和噪声控制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8月10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2/717,174和于2019年2月14日提交的62/805,861的优先权,上述专利申请中的每个专利申请据此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整体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测试用户装备(UE)。
背景技术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使用各种标准和协议以在基站和无线移动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无线通信系统标准和协议可包括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第五代(5G)3GPP新空口(NR)标准;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6标准,该标准通常被行业组织称为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WiMAX);以及用于无线局域网络(WLAN)的IEEE 802.11标准,该标准通常被行业组织称为Wi-Fi。在LTE系统中的3GPP无线电接入网络(RAN)中,基站可包括RAN节点诸如演进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E-UTRAN)节点B(也通常表示为演进节点B、增强型节点B、eNodeB或eNB)和/或E-UTRAN中的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该基站与被称为用户装备(UE)的无线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在第五代(5G)无线RAN中,RAN节点可包括5G节点、新空口(NR)节点或g节点B(gNB),其与无线通信设备(也称为用户装备(UE)通信。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测试系统。
图2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测试系统。
图3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测试系统。
图4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测试系统。
图5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测试系统。
图6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曲线图。
图7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基线测量设置。
图8、图9和图10示出了根据各种实施方案的示例性测试设置。
图11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系统。
图12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系统。
图13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设备。
图14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示例性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所公开的某些实施方案提供了用于在UE测试过程期间控制新空口(NR)UE的下行链路(DL)信噪比(SNR)的方法。本公开的第一部分包括用于NR UE性能要求测试方法的DL SNR、期望信号功率水平(Es)和人工噪声功率谱密度(Noc)控制的实施方案。本公开的第二部分包括用于NR毫米波(mmWave)空中(OTA)UE解调和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性能要求测试方法的DL SNR控制的附加实施方案。
I.用于NR UE性能要求测试方法的SNR、Es和Noc控制
在传统具体实施中(例如,在LTE中),为了确保适当的UE性能,3GPP定义了最小UE解调和CSI报告性能要求。在3GPP TS 38.101-4中定义了相应的NR UE解调和CSI报告性能要求,并且用作UE一致性测试的定义的基础。
NR无线通信系统支持在FR1(频率范围1)和FR2(频率范围2)中的操作,FR1跨越410MHz至7125MHz的载波频率,FR2跨越24.25GHz至52.60GHz的载波频率(并且也称为mmWave范围)。
对于NR技术,考虑了用于UE性能测试(例如,UE解调和CSI报告性能的测试)的两种一般UE测试方法。第一种方法基于传导测试原理,此时测试系统具有与待测设备(DUT)的传导天线连接器的有线连接,其中相应的方法适用于NR FR1设备测试。例如,图1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用于传导测试方法的测试系统100。测试系统100包括测试装备102、DUT104(例如,UE)、Rx链的射频(RF)部件(RF 106)以及Rx链的基带(BB)部件(基带108)。测试系统100包括与DUT的传导天线连接器112的有线连接110。测试系统100的测试装备102可包括例如基站(BS)仿真器、传播信道仿真器和用于性能测量的专用装备。用于传导测试的DUT104通常表示包括UE的RF和BB部件的芯片组具体实施。
第二种方法基于辐射测试,此时在空中(OTA)环境中执行测试,并且其中相应的方法适用于NR FR2设备测试(即,用于mmWave设备)。该测试通常在消声室中进行。例如,图2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用于辐射测试的测试系统200。测试系统200包括在消声室202中的测试装备102和DUT 104(例如,UE)。测试系统200的测试装备102可包括例如BS仿真器、传播信道仿真器和用于性能测量的专用装备。如图2所示,测试装备102可连接至测量和链路天线204以将OTA信号206传播至消声室202中的DUT 104。
如图3所示,用于辐射测试的DUT 104通常表示另外包括UE的天线阵列302、RF 106以及基带108部件的整个设备具体实施。
存在用于UE性能要求定义的附带条件仿真的两种一般方法或模式。模式1是目标SNR或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仿真。测试系统以仿真目标SNR条件的方式发射具有功率水平Es的期望信号和具有功率水平Noc的人工AWGN信号,其中SNR=Es/Noc(线性标度)。模式1适用于一般UE解调和CSI性能要求。可选择Noc以确保其远高于UE RF本底噪声以聚焦于基带性能验证。通常,针对每个测试指定SNR和Noc功率水平。在此类情况下,可基于SNR和Noc水平(Es=SNR*Noc)简单地导出Es功率水平。模式2是无噪声条件仿真,其中测试系统在无人工噪声的情况下发射具有功率水平Es的期望信号。模式2适用于持续数据速率(SDR)要求以及所选择的UE解调和CSI报告要求。Es功率可被指定为每个测试参数。此外,可以确保有效SNR高于某个阈值的方式选择Es功率水平。
UE性能要求通常可相对于基带性能来定义,并指定要针对基带接收器(Rx)链提供的最小SNR。对于模式1操作,测试系统以仿真目标SNR条件的方式发射具有功率水平Es的期望信号和具有功率水平Noc的人工AWGN信号。接收信号通过UE RF链,在该处附加的UE RF噪声被注入到信号中。因此,与输入端SNR相比,在通过RF链传播时在UE基带侧观察到的有效SNR减小。对于模式2操作,测试系统仅发射期望信号,并且理论上,其中的有效SNR水平受到期望信号仿真的准确度(误差向量幅度)的限制。类似地,将附加的UE RF噪声注入RF链中,并且在UE基带Rx链处观察到的SNR受到UE RF噪声功率水平的影响。
本文所述的实施方案可涉及若干系统、装置、技术和/或过程以设置Noc、SNR和Es水平,从而使UE性能测试过程期间UE RF噪声对基带SNR的影响最小化。
在LTE和NR FR1设备测试的传统具体实施中,定义了Es的单个值以及Noc的单个值,以确保对所有现有操作频带(也简称为频带)的适用性。然而,在针对NR FR1使用单个定义的Es和Noc值的情况下,保证基带SNR损耗可忽略是具有挑战性的。
在用于NR FR2的传统具体实施中,以特定于操作频带的方式定义Noc功率水平(即,每个操作频带具有其自己的特定Noc功率水平),并且允许针对不同频带和设备类型调整Noc功率水平。然而,FR2的所定义的Noc值并不区分具有多频带操作支持的设备的情况,并且不能保证基带SNR损耗对于支持多带操作的设备而言可忽略不计。
本文所述的实施方案可包括:设置带特定SNR或Noc值以仿真用于NR FR1设备测试的目标SNR(有效的、在基带Rx链处观察到的)的方法;设置带特定Es值以仿真NR FR1设备测试的无噪声条件的方法;和/或设置用于测试具有多频带操作支持的NR FR2设备的Noc功率水平的方法。本文所述的实施方案可以提供设置SNR、Noc和Es值的自适应方法,这些SNR、Noc和Es值将适用于所有操作带中的测试要求,并且使由于UE RF噪声对有效基带SNR的影响最小化。
I(A).NR FR1设备测试的SNR仿真
UE性能要求通常相对于UE基带性能来定义,并指定要针对基带Rx链提供的最小SNR。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测试系统以仿真目标SNR条件的方式发射具有功率水平Es的期望信号和具有功率水平Noc的人工AWGN信号。由测试系统仿真的SNR可计算为SNR=Es/Noc,其中Es为可用信号功率水平(W/Hz),并且Noc为人工噪声功率水平(W/Hz)。需注意,这些值按线性标度计。
图4示出了与基带108的输入端处的UE基带SNR(SNRBB)相比,由图1中所示的测试系统100仿真的在天线连接器112的输入端处的用于传导测试的DL SNR。类似地,图5示出了与基带108的输入处的SNRBB相比,由图3中所示的测试系统200仿真的在天线阵列302的输入端处的用于辐射测试的DL SNR。在Rx基带处观察到的SNR可以表示为SNRBB=Es/(Noc+PNoiseRF)=SNR/(1+PnoiseRF/Noc)=SNR/(1+A),其中PNoiseRF是UE RF噪声功率水平(W/Hz),并且A=PnoiseRF/Noc。需注意,这些值按线性标度计。
基带SNR劣化可表示如下。以线性标度:ΔSNR=SNR/SNRBB=(1+A)。以dB为单位:ΔSNR(dB)=10*log10(1+A)。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从本文的公开内容中认识到,“log10”或简称“log”是指以十为底的对数。
因此,可观察到Noc水平与实际UE RF本底噪声之间的差值将对在基带中观察到的有效SNR具有影响。例如,假定人工噪声具有超过UE RF噪声功率水平的B dB增益:Noc(dBm/Hz)=PnoiseRF(dBm/Hz)+B(dB)(以dB为单位)。
图6中示出了根据Noc水平和UE RF噪声水平(B)之间的差值而变化的基带SNR劣化。图6中的曲线图600示出了SNR损耗与B值(UE RF噪声水平上的Noc增益)的关系。从图6中可观察到有效SNR取决于Noc水平与UE RF噪声之间的相对功率差值。UE RF噪声取决于包括频带的多个因素。UE解调和CSI要求通常以频带不可知的方式定义。而对于不同的频带,有效UE RF本底噪声可以是不同的。因此,当定义SNR、Noc和Es值时,应考虑UR RF噪声水平。
可基于3GPP TS 38.101-1中定义的REFSENS要求来导出UE RF噪声功率水平。在本文的某些实施方案中,REFSENS功率水平可定义如下:REFSENS(dBm/Hz)=-174dBm+10*log10(BW)+NF-D+SNRREFSENS+IM,其中REFSENS为TS 38.101-1中定义的参考灵敏度要求,NF为UE噪声系数(dB),BW为接收带宽(BW)(Hz),D为分集增益(例如,对于两个Rx天线为3dB)(dB),SNRREFSENS为用于定义REFSENS要求的SNR(SNR=-1dB)(dB),并且IM为具体实施裕度(dB)。需注意,这些值以dB为单位。
RF噪声功率水平分量可如下导出:PNoiseRF(dBm/Hz)=-174dBm+NF+IM=REFSENS-10*log10(BW)+D-SNR。例如,基于用于NR的TS 38.101-1,RF噪声根据频带在-165dBm/Hz至-153dBm/Hz的范围内。
实施方案可包括但不限于针对NR FR1要求设置Noc和SNR的以下选项。在第一选项中:使用Noc的固定值(例如,针对不同频带的相同或不同值);并且通过SNRNew(dB)=SNR(dB)+ΔSNR(dB)来补偿SNR设置期间的SNR劣化(即,相应地调整由测试装备(TE)仿真的SNR),其中ΔSNR如上定义并且可基于所计算的PNoiseRF针对每个频带来导出。
在第二选项中:以确保仿真SNR与在基带Rx链中观察到的使用Noc(dBm/Hz)=PNoiseRF(dBm/Hz)+X(以dB为单位)的SNR之间的固定SNR劣化的方式使用每频带可变Noc水平,其中X(也称为X因子)为用于调整Noc功率水平(例如,15dB至16dB以实现约0.1dB的SNR劣化)的参数,并且PNoiseRF为上文针对每个频带而导出的RF噪声功率水平。
以举例的方式,使用上文针对NR FR1要求的SNR仿真所述的实施方案,在TS38.101-1中,基于以下等式导出针对操作带、子载波间隔以及信道带宽的最小Noc功率水平:NocBand_X,SCS_Y,CBW_Z=REFSENSBand_X,SCS_Y,CBW_Z-10*log10(12*SCS_Y*nPRB)+D-SNRREFSENSthermal,其中REFSENSBand_X,SCS_Y,CBW_Z为针对TS 38.101-1的表7.3.2-1中指定的频带X、SCSY和CBW Z的REFSENS值(dBm),12为物理资源块(PRB)中子载波的数量,SCS Y为与REFSENS值相关联的子载波间隔,nPRB为与REFSENS值相关联的SCS Y和CBW Z的最大PRB数量,并且在TS 38.101-1的表5.3.2-1中指定,D为等于3dB的分集增益,SNRREFSENS=-1dB为用于模拟REFSENS的SNR,并且Δthermal为所需噪声被设定为高于UE热噪声的dB的量,从而产生总噪声的限定的上升。例如,Δthermal=16dB产生0.1dB的总噪声上升,这被认为是不显著的。在该示例中,该Δthermal对应于上述X因子。
I(B).NRFR1设备测试的无噪声条件仿真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对于无噪声条件仿真的情况(即,当测试系统未发射人工噪声信号时的情况),可以确保在UE基带Rx链处观察到的有效SNR足够高的方式选择期望的信号功率水平E。例如,对于持续数据速率(SDR)测试,期望实现尽可能高的SNR水平。在不发射人工噪声信号的情况下,以下因素可影响SNR:可基于LTE 1024QAM WI典型假设假定测试系统Tx误差向量幅度(EVM)在1.75%至2%的范围内,这将产生约34dB至约36dB的SNR;以及/或者对于UE RF本底噪声,可选择高于UE RF本底噪声的Es功率水平以避免对SNR的影响(例如,建议以实现约35dB的SNR的方式选择Es)。
类似于上文针对FR1要求的SNR仿真的实施方案,UE RF噪声可对有效SNR具有影响。为了允许模拟无噪声条件,本文的实施方案可涉及以确保对于所有选择的操作带可达到有效SNRbound:Es=PNoiseRF(dBm/Hz)+SNRbound dB(例如,约30dB至约35dB)的方式使用每频带可变Es水平。
以使用本文所述的实施方案为示例的方式,在TS 38.101-1中,基于以下等式导出针对操作带、子载波间隔以及信道带宽的最小Es功率水平:EsBand_X,SCS_Y,CBW_Z=REFSENSBand_X,SCS_Y,CBW_Z-10*log10(12*SCS_Y*nPRB)+D-SNRREFSENS+dBEVMthermal,其中REFSENSBand_X,SCS_Y,CBW_Z为针对TS 38.101-1的表7.3.2-1中指定的频带X、SCS Y和CBW Z的REFSENS值(dBm),12为PRB中子载波的数量,SCS Y为与REFSENS值相关联的子载波间隔,nPRB为与REFSENS值相关联的SCS Y和CBW Z的最大PRB数量,并且在TS 38.101-1的表5.3.2-1中指定,D为等于3dB的分集增益,SNRREFSENS=-1dB为用于模拟REFSENS的SNR,dBEVM为由于EVM对所需Es的损害而施加的信号的SNR(例如,允许的EVM为3%,则dBEVM为30.5dB,推导为20*log10(1/0.03),Δthermal为由于EVM对所需Es的损害而被设定为高于UE热噪声的dB的量,从而产生总损害的限定的上升。例如,Δthermal=7.6dB产生0.7dB的总损害上升,这被认为是可接受的。频带n12、15kHz SCS、15MHz CBW的基线的所计算Es值为-113.5dBm/Hz。
I(C).用于测试具有多频带操作支持的NR FR2设备的Noc功率水平的设置
本文的某些实施方案提供了对用于具有多频带支持(即,使用单个天线阵列支持多个不同频带中的操作)的NR FR2设备的辐射测试的Noc的选择。对于解调和CSI要求的辐射测试,实际上可能无法使用足够高的信号水平来使UE的噪声贡献可忽略不计。因此,解调要求被指定为所施加的噪声比TS 38.101-2中的UE峰值EIS水平高出定义的量,使得UE RF本底噪声的影响被限制为不大于指定Noc水平下的值ΔBB。由于UE具有取决于操作带和功率等级的EIS水平,因此Noc水平可取决于操作带和功率等级。FR2 UE的功率等级在TS38.101-2中定义,并且根据RF和天线阵列具体实施来表征UE特性,并且可包括天线阵列面板的此类因素数量、天线阵列中的元件的几何形状和数量、天线元件增益、UE RF噪声系数、RF和天线具体实施损耗以及其他因素。具体地,不同的UE功率等级可具有不同的REFSENS(参考灵敏度)或EIS(有效各向同性灵敏度)性能。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针对ΔBB=1dB,在表1中指定了根据单载波要求的操作带和功率等级的Noc的值,如TS 38.101-4的表4.5.3.2-1中所定义。
Figure BDA0002940237460000081
表1:不同的UE功率等级和频带的Noc功率水平
表1中的Noc值基于操作带的Refsens以及UE功率等级,并且采用频带n260中的UE功率等级3的基线。谱密度Noc=RefsensPC3、n260、50MHz-10Log10(SCSRefsens×PRBRefsens×12)-SNRRefsensthermal,其中RefsensPC3,n260,50MHz为针对TS 38.101-2中的50MHz信道带宽对于频带n260中的功率等级3指定的Refsens值(dBm),SCSRefsens为与TS 38.101-2(表5.3.2-1)中50MHZ的NRB相关联的子载波间隔,选择为120kHz,PRBsRefsens为与TS 38.101-2(表5.3.2-1)中50MHz的子载波间隔120kHz相关联的NRB,并且为32,12为PRB中子载波的数量,SNRRefsens为用于模拟Refsens的SNR,并且为-1dB,并且Δthermal为所需噪声被设定为高于UE热噪声的dB的量,从而产生ΔBB的总噪声上升。Δthermal被选择为6dB,从而产生1dB的总噪声上升。组Y中频带n260中的UE功率等级3的基线的所计算Noc值四舍五入为-155dBm/Hz。
对于单载波情况,可使用以下方法来定义用于操作带X(Band_X)和功率等级Y(PC_Y)的Noc水平:Noc(Band_X,PC_Y)=-155dBm/Hz+RefsensPC_Y,Band_X,50MHz-RefsensPC3,n260,50MHz
虽然现有值对于单载波操作和单频带设备的情况是有效的,但是传统系统尚未提供用于载波聚合的处理或多带弛豫的处理。
FR2 UE可任选地支持多个FR2频带中的操作(即,相同的天线阵列被设计为支持多频带操作)。为了考虑到天线设计的差异,针对此类设备的EIS(有效各向同性灵敏度)要求得以放宽。
对于FR2功率等级3的UE,可通过参考灵敏度弛豫参数ΔMBP,n分别放宽每频带的参考灵敏度(EIS)要求的最低要求,如表2中所示(如TS38.101-2中的表6.2.1.3-4中所定义的)。
Figure BDA0002940237460000091
表2:针对功率等级3的UE的UE多带弛豫因子
关于功率等级3的参考灵敏度功率水平,吞吐量可以为具有表3中指定的峰值参考灵敏度的参考测量信道的最大吞吐量的≥95%(如TS 38.101-2中的表7.3.2.3-1中所定义的)。该要求可用EIS的测试度量进行验证(Link=波束峰值搜索网格,Meas=链路角度)。
Figure BDA0002940237460000092
表3:功率等级3的UE的参考灵敏度
对于支持在多个FR2频带中操作的UE,可通过如TS 38.101-2的6.2.1.3节中指定的参考灵敏度弛豫参数ΔMBP,n按每频带分别增加表3中对参考灵敏度的最低要求。
在本文的某些实施方案中,可根据弛豫程度来调整FR2 Noc功率水平。某些此类实施方案使用与用于RF EIS要求的弛豫因子类似的弛豫因子来调整Noc功率水平。
对于支持在多个FR2频带中操作的UE,如下调整Noc:Noc多频带=Noc单频带+A,其中Noc单频带(也称为NocSB)为针对具有单频带支持的设备定义的Noc,Noc多频带(也称为NocMB)为针对具有多频带支持的设备定义的Noc,并且A为多带弛豫参数。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A=∑MBP,其中∑MBP在TS 38.101-2的6.2.1.3节中有所定义(即,总峰值有效各向同性辐射功率(EIRP)弛豫)。因此,NocMB=NocSB+∑MBP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A=max(ΣMBP,ΣMBs),其中∑MBs在6.2.1.3节中的TS38.101-2中有所定义(即,总EIRP球面覆盖弛豫)。不同的值可应用于不同的频带和UE功率等级。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Noc(Band_X,PC_Y)=-155dBm/Hz+RefsensPC_Y,Band_X,50MHz-RefsensPC3,n260,50MHz+ΣMBP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多频带Noc可被定义为Noc(Band_X,PC_Y)=RefsensBand_X,PC_Y,50MHz-10Log10(SCSRefsens×PRBRefsens×12)-SNRRefsensthermal+ΣMBP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多频带Noc可被定义为Noc(Band_X,PC_Y)=-155dBm/Hz+RefsensPC_Y,Band_X,50MHz-RefsensPC3,n260,50MHz+max(ΣMBP,ΣMBs)。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多频带Noc可被定义为Noc(Band_X,PC_Y)=RefsensBand_X,PC_Y,50MHz-10Log10(SCSRefsens×PRBRefsens×12)-SNRRefsensthermal+max(ΣMBP,ΣMBs)。
本文所述的某些实施方案可应用于附加的频率范围。此外,某些实施方案可应用于其他RAT测试(例如,LTE)。另外,某些实施方案可应用于设备测试的传导或辐射方法。某些实施方案也可应用于测试UE的RRM(无线电资源管理)性能。这些实施方案还可应用于测试其他无线节点。
II.用于NR mmWave OTA UE解调和CSI报告性能要求测试方法的DL SNR控制
开发NR技术的工作包括开发用于UE解调和在mmWave频带中操作的UE的CSI报告性能要求的测试方法。例如,工作可包括启用FR2(频率范围2)的NR一致性测试,该频率范围跨越24.25GHz至52.60GHz的载波频率。另外,可针对其他载波频率来进一步扩展测试方法。
高频设备(例如,在7GHz以上操作的设备)的特征在于比当今LTE设备所见的集成更高的集成水平。此类高度集成的架构可以创新的前端解决方案、多元件天线阵列、无源和有源馈电网络等为特征,这可能不允许用于验证当今设备中的RF要求的相同测试技术。
在LTE和NR FR1(频率范围1)中,当测试装备(测量系统)使用有线连接与待测设备(DUT)直接连接时,通常使用传导方法来完成UE一致性测试和验证。除非下文另外指明,否则待测设备(DUT)是指UE节点。该连接通常可利用芯片组/设备RF输入来完成,因此一致性测试和性能要求不包括设备侧的实际天线具体实施。对于mmWave操作,潜在高度集成的NR设备可能无法将前端电缆连接器物理地暴露于测试装备。即,前端与天线之间的接口可以是天线阵列馈电网络,并且接口可以非常紧密地集成,这可以排除暴露测试连接器的可能性。因此,辐射OTA(空中)测试被认为是NR的基线方法,包括UE解调和CSI测试方法。同意将以下测试设置用于NR中的UE解调和CSI测试。
II(A).测量设置示例
本节中描述的测量设置示例与TR 38.810中描述的测试方法相关。例如,图7示出了用于测试UE 702的示例性基线测量设置700。基线测量设置700包括将102置于双轴定位器706上的测试区704内,以及施加来自双极化天线对(未示出)的无线信号708。对高于6GHz的频带的NR UE解调和CSI特性的基线测量设置700能够在DUT(即,UE 702)与具有到UE 702的一个到达角(AoA)的多个仿真gNB源之间建立OTA链路。
基线测量设置700的某些方面包括:测试可在消声室中进行,其中该测试可在辐射近场或远场中进行,并且/或者最小测量距离可为预定义的;并且具有双极化测量天线的一个传输接收点(TRxP)可指向DUT。传播条件可提供测试方法允许DUT与仿真gNB源之间的以下传播条件的建模:多径衰落传播条件,包括DUT与仿真gNB源之间的多径衰落传播条件可被建模为抽头延迟线(TDL);并且还可使用静态传播条件。
双轴定位器706可包括定位系统,使得双极测量天线与DUT之间的角度具有至少两个自由度轴。
与DUT一起,基线测量设置700提供实现从双极化TRxP到UE 702的两条标称正交路径之间的特定隔离的能力,从而实现等级2传输。该能力可使用来自UE 702的每端口功率报告。一旦建立,该设置预期是固定的并且要与UE波束锁一起使用以允许在“虚拟电缆化”场景下测试DUT基带特征。这些能力可包括在初始呼叫设置期间选择最佳UE波束。
对于旨在用于在具有1UL配置的非独立(NSA)模式下测量UE解调和CSI特性的设置,LTE链路天线可用于向DUT提供LTE链路。LTE链路天线在没有精确路径损耗或极化控制的情况下提供稳定的LTE信号。
适用性标准可包括系统至少适用于辐射孔径为D≤15cm的DUT。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使用关于以下元件的制造商声明:制造商声明天线阵列尺寸;并且如果相位相干的多个天线面板被定义为单个阵列,则关于DUT辐射孔径的标准适用于该单个阵列。
对于高于6GHz的频带(例如mmWave),假定传导天线连接器在DUT处不可用,并且OTA测试被视为NR UE解调和CSI测试方法的基线方法。
对于UE解调测试,预期测试装备(TE)仿真具有一定目标DL SNR的UE侧的接收信号。TE以实现一定SNR的方式传输具有一定功率水平的期望(可用)噪声信号和AWGN(人工高斯白噪声)噪声信号的混合物。
在某些具体实施中,测试装备可能够控制参考点(进一步表示为SNRRP)处的SNR,该参考点被定义为对于近场(NF)设置的定位系统的旋转轴的交点并且定义为对于直接远场(DFF)设置的静区(QZ)的几何中心。SNR参考点可与以下内容相关:对于近场设置,SNR的参考点被定义为定位系统的旋转轴线的交点;并且对于远场(直接或间接)设置,SNR的参考点被定义为QZ的几何中心。
图8示出了根据某些实施方案的示例性测试设置800的DL SNR参考点。在该示例中,示例性测试设置800包括从TE 802接收无线DL信号810的UE 702。UE 702包括接收器(RX),该接收器包括天线阵列804、Rx链的RF部件(RF 806)以及Rx链的基带部件(基带808)。
某些测试参数可由用于UE解调和CSI报告测试的测量装备控制,包括参考点处的DL信号810的SNR和衰落的DL信道。对于近场设置,DL信号810的SNR的参考点可被定义为定位系统的旋转轴的交点。对于远场(DFF或IFF)设置,DL信号810的SNR的参考点可被定义为QZ的几何中心。如图8所示,从UE 702的角度来看,参考点是UE的天线阵列804的输入端。
然而,如图9所示,天线阵列804的输入端处的参考点处的仿真SNR(示出为SNRRP)可不同于在UE芯片组基带输入处观察到的SNR(示出为SNRBB)。SNRRP与SNRBB之间失配的原因在于,测试系统可能无法生成具有非常高功率的信号,并且UE的RF缺陷(例如,本底噪声)将另外作为噪声源中的一者贡献。
有关SNR失配的问题和初始分析在TR 38.810 v 2.2.0的章节B.3.1“对可测试SNR范围的评估”中有所描述。为了处理SNR失配,可能有用的是考虑:如何针对UE 702的BB处的所需SNR计算参考点处的SNR(RAN4定义了如何针对所需BB SNR计算TE 802在参考点处设置的SNR的方法);以及如何获取该方法和对应的SNR值。
因此,考虑SNRRP与SNRBB之间失配的定义方法将是有用的。本文的实施方案提供了针对NR FR2 OTA UE解调测试设置SNR水平的若干机制。
默认情况下,TE 802可在参考点处的SNR与在UE基带808处观察到的SNR相同的假设下生成发射器(Tx)信号。如果TE 802在参考点处的SNR(SNRRP)与在UE基带808处观察到的SNR(SNRBB)相同的假设下生成Tx信号,则这些SNR值之间将存在一定的失配。具体地,SNRBB将低于SNRRP,并且存在DUT将由于方法问题而不是由于不正确的UE具体实施而无法通过测试的高风险。
本文的某些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在NR FR2 UE解调和CSI报告测试期间设置DLSNR的方法。在一个实施方案中,TE 802基于下文针对给定测试和UE参数所述的等式从SNRBB导出SNRRP。此类实施方案提供了相对简单的方法来重新计算SNR值。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TE 802基于给定测试和UE参数的查找表从SNRBB导出SNRRP。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TE 802执行涉及UE 702侧的SNR估计的特定校准过程,并且UE 702报告回TE 802以便导出SNRRP与SNRBB之间的映射。此类实施方案提供了基于UE测量/报告的改进方法,这潜在地允许更高的SNR控制准确度以提高测试过程的可靠性。
本文的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导出UE性能测试的SNR的明确方法。该标准化方法可确保所有UE一致性测试在类似的假设下完成,并且提供统一的方法以应用于不同的测试实验室。这些实施方案还可确保相对于测量设置和UE特性来选择SNR,以避免由于UE本底噪声对所测试的基带性能的影响而引起的效应。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以下框架可用于针对NR FR2测试方法的DL SNR控制的各种过程:针对与UE基带SNR(SNRBB)相对应的SNR点(SNRREQ)定义了UE解调和CSI报告性能要求;在测试期间,TE应生成参考点中具有SNRRP的信号;并且以确保SNRBB≥SNRREQ的方式导出SNRRP水平。在一般情况下,TE可努力实现SNRBB=SNRREQ
以下过程可用于导出SNRRP值。
II(B).使用预定义的等式重新计算SNRRP
根据某些实施方案,可使用预定义的等式重新计算SNRRP:SNRRP=F(SNRREQ,AUE,ATE),其中F()为SNRREQ值的函数,AUE为UE具体实施特性,并且ATE为测量设置特性。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SNRRP=SNRREQ(1+A)/(1-A*SNRREQ),并且A=Nktb*AUE/ATE,其中SNRRP为参考点SNR,SNRREQ为UE基带处的目标要求SNR,并且Nktb为热噪声水平。AUE为表征UE具体实施的因素,包括天线增益、具体实施损耗以及本底噪声。例如,AUE=FUE/(GUE*ILUE),其中FUE为UE的噪声系数(NF),GUE为UE接收天线阵列增益,并且ILUE为UE接收器具体实施损耗。ATE是表征TE/测量系统特性的因素,包括TE探针与参考点之间的传播损耗,以及TE探针发射功率。例如,ATE=(PTX_MAX*PL),其中PTX_MAX为TE探针最大Tx功率(每Hz),并且PL为TE与DUT之间的路径损耗(例如,自由空间损耗)。需注意,在上文中,符号表示为线性(非dB)值。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SNRRP=SNRREQ/(1-A*SNRREQ),并且A=Nktb*AUE/ATE,其中SNRRP为参考点SNR,SNRREQ为UE基带处的目标要求SNR,并且Nktb为热噪声水平。AUE为表征UE具体实施的因素,包括天线增益、具体实施损耗、本底噪声。例如,AUE=FUE/(GUE*ILUE),其中FUE为UE的噪声系数(NF),GUE为UE接收天线阵列增益,并且ILUE为UE接收器具体实施损耗。ATE是表征TE/测量系统特性的因素,包括TE探针与参考点之间的传播损耗,以及TE探针发射功率。例如,ATE=(STX*PL),其中STX为TE探针期望信号Tx功率(每Hz),并且PL为TE与DUT之间的路径损耗(例如,自由空间损耗)。需注意,在上文中,符号表示为线性(非dB)值。
可以考虑用于UE参数设置的若干过程。在第一选项中,UE针对测试过程声明UE参数(例如,AUE、FUE、GUE、ILUE)。在第二选项中,测试装备使用可在标准规范中提供的预定义UE参数(例如,最差情况)假设。对于不同的频带、设备类型或UE功率等级,值可以不同。预期测量设置参数在测试期间是已知的。
II(C).使用查找表导出SNRRP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可使用查找表(LUT)从SNRBB导出SNRRP。LUT可例如在3GPP规范中定义。可基于方法A原理导出LUT。
II(D).使用SNR校准过程在SNRRP与SNRBB之间进行映射
图10示出了根据从UE 702到TE 802的反馈1004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示例性测试设置1000。根据某些此类实施方案,测量系统可使用特定SNR校准过程来导出关于SNRRP与SNRBB之间的映射的信息。图10所示的校准过程可包括以下操作:TE 802生成在输入到天线阵列804的参考点中具有一定SNRRP的DL信号;UE 702执行对DL信号SNR(SNREST)的测量;UE702向TE 802报告SNREST;以及TE 802使用报告的SNREST(例如,SNRRP与SNREST之间的差值)在测试期间调整SNRRP以确保实现SNRBB接近SNRREQ
相对于DL SNR测量和报告,UE 702可执行例如在TS 38.215(例如SS-SINR、CSI-SINR)中定义的现有SNR测量。可定义附加的度量(例如,每个接收器端口的SNR或SINR)。在该过程中,假设SNREST等同于SNRBB。可使用用于无线电资源管理(RRM)测量报告的现有报告机制来完成该报告。该报告可作为测试循环模式的一部分来完成。
在该校准过程期间,TE 802可执行对范围SNRRP值的筛选,以便获取关于在UE BB侧观察到的SNREST的信息。TE 802可获取SNRRP与SNREST之间的LUT。
对于针对要求测试的SNRRP设置,TE 802可基于从校准过程(例如,从UE 702)获取的数据来设置SNRRP。TE 802还可进一步调整SNRRP以考虑UE侧的SNREST测量不准确度。
另外,类似的过程可用于任何OTA测试方法,包括RF和RRM(无线电资源管理)测试。上述各种实施方案可应用于NR FR1和LTE OTA测试。此外,可应用所公开实施方案的组合。
图11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方案的网络的系统1100的架构。系统1100包括一个或多个用户装备(UE),在该示例中被示出为UE 1102和UE 1104。UE 1102和UE 1104被示出为智能电话(例如,能够连接到一个或多个蜂窝网络的手持式触摸屏移动计算设备),但是它也可包括任何移动或非移动计算设备,诸如个人数据助理(PDA)、传呼机、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无线手持终端或包括无线通信接口的任何计算设备。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UE 1102和UE 1104中的任一者可包括物联网(IoT)UE,该物联网UE可包括被设计用于利用短期UE连接的低功率IoT应用程序的网络接入层。IoT UE可以利用技术诸如机器对机器(M2M)或机器类型通信(MTC),经由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基于邻近的服务(ProSe)或设备对设备(D2D)通信、传感器网络或IoT网络与MTC服务器或设备交换数据。M2M或MTC数据交换可以是机器启动的数据交换。IoT网络描述了互连的IoT UE,这些UE可包括具有短暂连接的唯一可识别的嵌入式计算设备(在互联网基础结构内)。IoTUE可执行后台应用程序(例如,保持活动消息、状态更新等)以促进IoT网络的连接。
UE 1102和UE 1104可被配置为与无线电接入网络(RAN)(示出为RAN 1106)连接(例如,通信地耦接)。RAN 1106可以是例如演进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网(E-UTRAN)、下一代RAN(NG RAN)或一些其他类型的RAN。UE 1102和UE 1104分别利用连接1108和连接1110,其中每个连接包括物理通信接口或层(在下文进一步详细讨论);在该示例中,连接1108和连接1110被示出为空中接口以实现通信耦接,并且可以与蜂窝通信协议保持一致,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协议、码分多址(CDMA)网络协议、一键通(PTT)协议、蜂窝PTT协议(POC)、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协议、3GPP长期演进(LTE)协议、第五代(5G)协议、新空口(NR)协议等。
在该实施方案中,UE 1102和UE 1104还可经由ProSe接口1112直接交换通信数据。ProSe接口1112可另选地被称为包括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的侧链路接口,该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包括但不限于物理侧链路控制信道(PSCCH)、物理侧链路共享信道(PSSCH)、物理侧链路发现信道(PSDCH)和物理侧链路广播信道(PSBCH)。
示出UE 1104被配置为经由连接1116访问接入点(AP)(示出为AP1114)。连接1116可包括本地无线连接,诸如与任何IEEE 802.11协议一致的连接,其中AP 1114将包括无线保真
Figure BDA0002940237460000171
路由器。在该示例中,AP 1114连接到互联网而没有连接到无线系统的核心网络(下文进一步详细描述)。
RAN 1106可包括启用连接1108和连接1110的一个或多个接入节点。这些接入节点(AN)可以称为基站(BS)、NodeB、演进NodeB(eNB)、下一代NodeB(gNB)、RAN节点等,并且可包括地面站(例如,陆地接入点)或卫星站,其在地理区域(例如,小区)内提供覆盖。RAN 1106可包括用于提供宏小区的一个或多个RAN节点,例如宏RAN节点1118,以及用于提供毫微微小区或微微小区(例如,与宏小区相比具有较小覆盖范围、较小用户容量或较高带宽的小区)的一个或多个RAN节点,例如低功率(LP)RAN节点诸如LP RAN节点1120。
宏RAN节点1118和LP RAN节点1120中的任一者都可终止空中接口协议,并且可以是UE 1102和UE 1104的第一接触点。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宏RAN节点1118和LP RAN节点1120中的任一者可满足RAN 1106的各种逻辑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功能,诸如无线电承载管理、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动态无线电资源管理和数据分组调度以及移动性管理。
根据一些实施方案,UE 1102和UE 1104可被配置为根据各种通信技术,诸如但不限于正交频分多址(OFDMA)通信技术(例如,用于下行链路通信)或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通信技术(例如,用于上行链路和ProSe或侧链路通信),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通信信号在多载波通信信道上彼此通信或与RAN节点1118和LP RAN节点1120中的任一者通信,但是实施方案的范围在这方面不受限制。OFDM信号可包括多个正交子载波。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下行链路资源网格可用于从宏RAN节点1118和LP RAN节点1120中的任一者到UE 1102和UE 1104的下行链路传输,而上行链路传输可利用类似的技术。网格可以是时频网格,称为资源网格或时频资源网格,其是每个时隙中下行链路中的物理资源。对于OFDM系统,此类时频平面表示是常见的做法,这使得无线资源分配变得直观。资源网格的每一列和每一行分别对应一个OFDM符号和一个OFDM子载波。时域中资源网格的持续时间与无线电帧中的一个时隙对应。资源网格中最小的时频单位表示为资源元素。每个资源网格包括多个资源块,这些资源块描述了某些物理信道到资源元素的映射。每个资源块包括资源元素的集合;在频域中,这可以表示当前可以分配的最少量资源。使用此类资源块来传送几个不同的物理下行链路信道。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可以将用户数据和较高层信令承载到UE 1102和UE 1104。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可以承载关于与PDSCH信道有关的传输格式和资源分配的信息等等。它还可向UE 1102和UE 1104通知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有关的传输格式、资源分配以及H-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息。通常,可基于从UE 1102和UE 1104中的任一者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在宏RAN节点1118和LP RAN节点1120中的任一者处执行下行链路调度(将控制和共享信道资源块分配给小区内的UE1104)。可在用于(例如,分配给)UE1102和UE 1104中的每一者的PDCCH上发送下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
PDCCH可以使用控制信道元素(CCE)来传送控制信息。在被映射到资源元素之前,可以首先将PDCCH复数值符号组织为四元组,然后可以使用子块交织器对其进行排列以进行速率匹配。可以使用这些CCE中的一个或多个来传输每个PDCCH,其中每个CCE可以对应于九个的四个物理资源元素集,称为资源元素组(REG)。四个正交相移键控(QPSK)符号可以映射到每个REG。根据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的大小和信道条件,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CCE来传输PDCCH。可存在四个或更多个被定义在LTE中具有不同数量的CCE(例如,聚合级,L=1、2、4或8)的不同的PDCCH格式。
一些实施方案可以使用用于控制信道信息的资源分配的概念,其是上述概念的扩展。例如,一些实施方案可以利用将PDSCH资源用于控制信息传输的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增强的控制信道元素(ECCE)来传输EPDCCH。与以上类似,每个ECCE可对应于九个的四个物理资源元素集,被称为增强的资源元素组(EREG)。在一些情况下,ECCE可以具有其他数量的EREG。
RAN 1106经由S1接口1122通信地耦接到核心网络(CN)(示出为CN 1128)。在多个实施方案中,CN 1128可以是演进分组核心(EPC)网络、下一代分组核心(NPC)网络或某种其他类型的CN。在该实施方案中,S1接口1122被分成两个部分:S1-U接口1124,其在宏RAN节点1118和LP RAN节点1120与服务网关(S-GW)(示出为S-GW 1132)之间承载流量数据;以及S1移动性管理实体(MME)接口(示出为S1-MME接口1126),其为宏RAN节点1118和LP RAN节点1120与MME 1130之间的信令接口。
在该实施方案中,CN 1128包括MME 1130、S-GW 1132、分组数据网络(PDN)网关(P-GW)(示出为P-GW 1134)以及归属订户服务器(HSS)(示出为HSS 1136)。MME 1130在功能上可以类似于传统服务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的控制平面。MME 1130可管理与接入有关的移动性方面,诸如网关选择和跟踪区域列表管理。HSS 1136可包括用于网络用户的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用于支持网络实体处理通信会话的订阅相关信息。根据移动订户的数量、装备的容量、网络的组织等,CN 1128可包括一个或多个HSS 1136。例如,HSS 1136可提供对路由/漫游、认证、授权、命名/寻址解析、位置依赖性等的支持。
S-GW 1132可终止朝向RAN 1106的S1接口322,并且在RAN 1106与CN 1128之间路由数据分组。另外,S-GW 1132可以是用于RAN间节点切换的本地移动锚点,并且还可以提供用于3GPP间移动的锚。其他职责可包括合法拦截、计费和执行某些策略。
P-GW 1134可以终止朝向PDN的SGi接口。P-GW 1134可经由互联网协议(IP)接口(示出为IP通信接口1138)在CN 1128(例如,EPC网络)与外部网络诸如包括应用服务器1142(另选地被称为应用功能(AF))的网络之间路由数据分组。一般来讲,应用服务器1142可以是提供与核心网络一起使用IP承载资源的应用程序的元件(例如,UMTS分组服务(PS)域、LTE PS数据服务等)。在该实施方案中,P-GW 1134被示出为经由IP通信接口1138通信地耦接到应用服务器1142。应用服务器1142还可被配置为经由CN 1128支持针对UE 1102和UE1104的一种或多种通信服务(例如,互联网协议语音(VoIP)会话、PTT会话、群组通信会话、社交网络服务等)。
P-GW 1134还可以是用于策略实施和计费数据收集的节点。策略和计费执行功能(PCRF)(示出为PRCF 1140)是CN 1128的策略和计费控制元件。在非漫游场景中,与UE的互联网协议连接访问网络(IP-CAN)会话相关联的国内公共陆地移动网络(HPLMN)中可能存在单个PCRF。在具有本地流量突破的漫游场景中,可能存在与UE的IP-CAN会话相关联的两个PCRF:HPLMN内的国内PCRF(H-PCRF)和受访公共陆地移动网络(VPLMN)内的受访PCRF(V-PCRF)。PCRF 1140可经由P-GW 1134通信地耦接到应用服务器1142。应用服务器1142可以发信号通知PCRF 1140以指示新服务流,并且选择适当的服务质量(QoS)和计费参数。PCRF1140可将该规则提供为具有适当的通信流模板(TFT)和QoS类别标识符(QCI)的策略和计费执行功能(PCEF)(未示出),该功能开始由应用程序服务器1142指定的QoS和计费。
图12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方案的网络的系统1200的架构。系统1200被示出为包括:UE 1202,其可与先前讨论的UE 1102和UE 1104相同或类似;5G接入节点或RAN节点(示出为(R)AN节点1208),其可与先前讨论的宏RAN节点1118和/或LP RAN节点1120相同或类似;用户平面功能(示出为UPF 1204);数据网络(DN 1206),其可以是例如运营商服务、互联网访问或第3方服务;和5G核心网络(5GC)(示出为CN 1210)。
CN 1210可包括认证服务器功能(AUSF 1214);核心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MF1212);会话管理功能(SMF 1218);网络曝光功能(NEF 1216);策略控制功能(PCF 1222);网络功能(NF)储存库功能(NRF 1220);统一数据管理(UDM 1224);和应用功能(AF 1226)。CN1210还可包括未示出的其他元件,诸如结构化数据存储网络功能(SDSF)、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网络功能(UDSF)等。
UPF 1204可充当RAT内和RAT间移动性的锚定点、与DN 1206互连的外部PDU会话点,以及支持多宿主PDU会话的分支点。UPF 1204还可执行分组路由和转发、分组检查、执行策略规则的用户平面部分、合法拦截分组(UP收集);流量使用情况报告、对用户平面执行QoS处理(例如,分组滤波、门控、UL/DL速率执行)、执行上行链路流量验证(例如,SDF到QoS流映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的传送级别分组标记以及下行链路分组缓冲和下行链路数据通知触发。UPF 1204可包括上行链路分类器以支持将流量流路由到数据网络。DN 1206可表示各种网络运营商服务、互联网访问或第三方服务。DN 1206可包括或类似于先前讨论的应用服务器1142。
AUSF 1214可存储用于UE 1202的认证的数据并处理与认证相关的功能。AUSF1214可有利于针对各种访问类型的公共认证框架。
AMF 1212可负责注册管理(例如,负责注册UE 1202等)、连接管理、可达性管理、移动性管理和对AMF相关事件的合法拦截,以及访问认证和授权。AMF 1212可为SMF 1218提供SM消息传送,并且充当用于路由SM消息的透明代理。AMF 1212还可为UE 1202和SMS功能(SMSF)(图12未示出)之间的短消息服务(SMS)消息提供传送。AMF 1212可充当安全锚定功能(SEA),其可包括与AUSF 1214和UE 1202的交互,接收由于UE 1202认证过程而建立的中间密钥。在使用基于USIM的认证的情况下,AMF 1212可从AUSF 1214检索安全材料。AMF1212还可包括安全内容管理(SCM)功能,该功能从SEA接收用于导出接入网络特定密钥的密钥。此外,AMF 1212可以是RAN CP接口的终止点(N2参考点)、NAS(NI)信令的终止点,并且执行NAS加密和完整性保护。
AMF 1212还可通过N3互通功能(IWF)接口支持与UE 1202的NAS信令。N3IWF可用于提供对不可信实体的访问。N3IWF可以是分别用于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的N2和N3接口的端点,因此可以处理来自SMF和AMF的PDU会话和QoS的N2信令,封装/解封装用于IPSec和N3隧道的分组,在上行链路中标记N3个用户平面分组,并且考虑到与通过N2接收到的此类标记相关联的QoS要求,强制实施与N3分组标记相对应的QoS。N3IWF还可在UE 1202和AMF 1212之间中继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控制平面NAS(NI)信令,并且在UE 1202和UPF 1204之间中继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用户平面分组。N3IWF还提供用于利用UE 1202建立IPsec隧道的机制。
SMF 1218可负责会话管理(例如,会话建立、修改和发布,包括UPF和AN节点之间的隧道维护);UE IP地址分配&管理(包括可选授权);UP功能的选择和控制;配置UPF处的流量转向以将流量路由到正确的目的地;终止朝向策略控制功能的接口;策略执行和QoS的控制部分;合法拦截(对于SM事件和与LI系统的接口);终止NAS消息的SM部分;下行链路数据通知;经由AMF通过N2发送到AN的AN特定SM信息的发起者;确定会话的SSC模式。SMF 1218可包括以下漫游功能:处理本地执行以应用QoS SLA(VPLMN);计费数据采集和计费接口(VPLMN);合法拦截(对于SM事件和与LI系统的接口,在VPLMN中);支持与外部DN的交互,以传输用于通过外部DN进行PDU会话授权/认证的信令。
NEF 1216可提供用于安全地暴露由3GPP网络功能为第三方、内部暴露/再暴露、应用功能(例如,AF 1226)、边缘计算或雾计算系统等提供的服务和能力的装置。在此类实施方案中,NEF 1216可对AF进行认证、授权和/或限制。NEF 1216还可转换与AF 1226交换的信息以及与内部网络功能交换的信息。例如,NEF 1216可在AF服务标识符和内部5GC信息之间转换。NEF 1216还可基于其他网络功能(NF)的暴露能力从其他网络功能接收信息。该信息可作为结构化数据存储在NEF 1216处,或使用标准化接口存储在数据存储NF处。然后,存储的信息可由NEF 1216重新暴露于其他NF和AF,并且/或者用于其他目的诸如分析。
NRF 1220可支持服务发现功能,从NF实例接收NF发现请求,并且向NF实例提供发现的NF实例的信息。NRF 1220还维护可用的NF实例及这些实例支持的服务的信息。
PCF 1222可提供用于控制平面功能的策略规则以执行这些功能,并且还可支持用于管理网络行为的统一策略框架。PCF 1222还可实现前端(FE)以访问与UDM 1224的UDR中的策略决策相关的订阅信息。
UDM 1224可处理与订阅相关的信息以支持网络实体对通信会话的处理,并且可存储UE 1202的订阅数据。UDM 1224可包括两部分:应用程序FE和用户数据储存库(UDR)。UDM可包括UDM FE,该UDM FE负责处理凭据、位置管理、订阅管理等。在不同的事务中,若干不同的前端可为同一用户服务。UDM-FE访问存储在UDR中的订阅信息并执行认证凭据处理;用户标识处理;访问授权;注册/移动性管理;和订阅管理。UDR可与PCF 1222进行交互。UDM 1224还可支持SMS管理,其中SMS-FE实现先前讨论的类似应用程序逻辑。
AF 1226可提供应用程序对流量路由的影响,访问网络能力暴露(NCE),并且与策略框架进行交互以进行策略控制。NCE可以是允许5GC和AF 1226经由NEF 1216彼此提供信息的机制,该机制可用于边缘计算具体实施。在此类具体实施中,网络运营商和第三方服务可被托管在附件的UE 1202接入点附近,以通过降低的端到端延迟和传输网络上的负载来实现有效的服务递送。对于边缘计算具体实施,5GC可选择UE 1202附近的UPF 1204并且经由N6接口执行从UPF 1204到DN 1206的流量转向。这可基于UE订阅数据、UE位置和AF 1226所提供的信息。这样,AF 1226可影响UPF(重新)选择和流量路由。基于运营商部署,当AF1226被认为是可信实体时,网络运营商可允许AF 1226与相关NF直接进行交互。
如前所讨论,CN 1210可包括SMSF,该SMSF可负责SMS订阅检查和验证,并向UE1202从其他实体或从该UE向其他实体中继SM消息,其他实体诸如SMS-GMSC/IWMSC/SMS路由器。SMS还可与AMF 1212和UDM1224进行交互,以用于通知过程,使得UE 1202可用于SMS传输(例如,设置UE不可达标志,并且当UE 1202可用于SMS时通知UDM 1224)。
系统1200可包括以下基于服务的接口:Namf:AMF呈现的基于服务的接口;Nsmf:SMF呈现的基于服务的接口;Nnef:NEF呈现的基于服务的接口;Npcf:PCF呈现的基于服务的接口;Nudm:UDM呈现的基于服务的接口;Naf:AF呈现的基于服务的接口;Nnrf:NRF呈现的基于服务的接口;以及Nausf:AUSF呈现的基于服务的接口。
系统1200可包括以下参考点:N1:UE与AMF之间的参考点;N2:(R)AN与AMF之间的参考点;N3:(R)AN与UPF之间的参考点;N4:SMF与UPF之间的参考点;以及N6:UPF与数据网络之间的参考点。这些NF中的NF服务之间可存在更多参考点和/或基于服务的接口,然而为了清楚起见,省略了这些接口和参考点。例如,NS参考点可在PCF与AF之间;N7参考点可在PCF与SMF之间;N11参考点可在AMF与SMF之间等;在一些实施方案中,CN 1210可包括Nx接口,该Nx接口为MME(例如,MME 1130)与AMF 1212之间的CN间接口,以便能够在CN 1210与CN 1128之间进行互通。
尽管图12未示出,系统1200可包括多个RAN节点(诸如(R)AN节点1208),其中Xn接口被限定在连接到5GC 410的两个或更多个(R)AN节点1208(例如,gNB等)之间,连接到CN1210的(R)AN节点1208(例如,gNB)与eNB(例如,图11的宏RAN节点1118)之间和/或连接到CN1210的两个eNB之间。
在一些具体实施中,Xn接口可包括Xn用户平面(Xn-U)接口和Xn控制平面(Xn-C)接口。Xn-U可提供用户平面PDU的非保证递送并支持/提供数据转发和流量控制功能。Xn-C可提供管理和错误处理功能,用于管理Xn-C接口的功能;在连接模式(例如,CM连接)下对UE1202的移动性支持包括用于管理一个或多个(R)AN节点1208之间的连接模式的UE移动性的功能。该移动性支持可包括从旧(源)服务(R)AN节点1208到新(目标)服务(R)AN节点1208的上下文传输;以及对旧(源)服务(R)AN节点1208到新(目标)服务(R)AN节点1208之间的用户平面隧道的控制。
Xn-U的协议栈可包括建立在因特网协议(IP)传输层上的传输网络层,以及UDP和/或IP层的顶部上的用于承载用户平面PDU的GTP-U层。Xn-C协议栈可包括应用层信令协议(称为Xn应用协议(Xn-AP))和构建在SCTP层上的传输网络层。SCTP层可位于IP层的顶部。SCTP层提供应用层消息的保证递送。在传输IP层中,使用点对点传输来递送信令PDU。在其他具体实施中,Xn-U协议栈和/或Xn-C协议栈可与本文所示和所述的用户平面和/或控制平面协议栈相同或类似。
图13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方案的设备1300的示例性部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设备1300可包括至少如图所示耦接在一起的应用电路1302、基带电路1304、射频(RF)电路(示出为RF电路1320)、前端模块(FEM)电路(示出为FEM 1330)、一个或多个天线1332以及电源管理电路(示出为PMC 1334)。图示设备1300的部件可被包括在UE或RAN节点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设备1300可包括较少的元件(例如,RAN节点可不利用应用电路1302,而是包括处理器/控制器以处理从EPC接收的IP数据)。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设备1300可包括附加元件,诸如存储器/存储装置、显示器、相机、传感器或输入/输出(I/O)接口。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下述部件可包括在一个以上的设备中(例如,所述电路可单独地包括在用于云-RAN(C-RAN)具体实施的一个以上的设备中)。
应用电路130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应用处理器。例如,应用电路1302可包括电路诸如但不限于一个或多个单核或多核处理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包括通用处理器和专用处理器(例如,图形处理器、应用处理器等)的任何组合。这些处理器可与存储器/存储装置耦接或可包括存储器/存储装置,并且可被配置为执行存储在该存储器/存储装置中的指令,以使得各种应用程序或操作系统能够在设备1300上运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应用电路1302的处理器可处理从EPC接收的IP数据分组。
基带电路1304可包括电路诸如但不限于一个或多个单核或多核处理器。基带电路130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基带处理器或控制逻辑部件,以处理从RF电路1320的接收信号路径接收的基带信号并且生成用于RF电路1320的发射信号路径的基带信号。基带电路1304可与应用电路1302交互,以生成和处理基带信号并控制RF电路1320的操作。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基带电路1304可包括第三代(3G)基带处理器(3G基带处理器1306)、第四代(4G)基带处理器(4G基带处理器1308)、第五代(5G)基带处理器(5G基带处理器1310)或其他现有代、正在开发或将来待开发的代的其他基带处理器1312(例如第二代(2G)、第六代(6G)等)。基带电路1304(例如,基带处理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基带处理器)可处理能够经由RF电路1320与一个或多个无线电网络通信的各种无线电控制功能。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示出的基带处理器的一部分或全部功能可包括在存储器1318中存储的模块中,并且经由中央处理单元(CPU1314)来执行。无线电控制功能可包括但不限于信号调制/解调、编码/解码、射频移位等。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基带电路1304的调制/解调电路可包括快速傅里叶变换(FFT)、预编码或星座映射/解映射功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基带电路1304的编码/解码电路可包括卷积、咬尾卷积、turbo、维特比或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编码器/解码器功能。调制/解调和编码器/解码器功能的实施方案不限于这些示例,并且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可包括其他合适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基带电路1304可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诸如一个或多个音频DSP 1316。该一个或多个音频DSP 1316可包括用于压缩/解压缩和回声消除的元件,并且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可包括其他合适的处理元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基带电路的部件可适当地组合在单个芯片、单个芯片组中,或设置在同一电路板上。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基带电路1304和应用电路1302的组成部件中的一些或全部可诸如在片上系统(SOC)上一起实现。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基带电路1304可提供与一种或多种无线电技术兼容的通信。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基带电路1304可支持与演进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EUTRAN)或其他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个人区域网(WPAN)的通信。其中基带电路1304被配置为支持一种以上无线协议的无线电通信的实施方案可被称为多模式基带电路。
RF电路1320可实现使用调制的电磁辐射通过非固体介质与无线网络进行通信。在各种实施方案中,RF电路1320可包括开关、滤波器、放大器等以促进与无线网络的通信。RF电路1320可包括接收信号路径,该接收信号路径可包括对从FEM电路1330处接收到的RF信号进行下变频并且将基带信号提供给基带电路1304的电路。RF电路1320还可包括发射信号路径,该发射信号路径可包括用于上变频由基带电路1304提供的基带信号并向FEM电路1330提供用于传输的RF输出信号的电路。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F电路1320的接收信号路径可包括混频器电路1322、放大器电路1324和滤波器电路132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F电路1320的发射信号路径可包括滤波器电路1326和混频器电路1322。RF电路1320还可包括合成器电路1328,用于合成供接收信号路径和发射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322使用的频率。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接收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322可被配置为基于合成器电路1328提供的合成频率来将从FEM电路1330接收的RF信号下变频。放大器电路1324可被配置为放大下变频信号,并且滤波器电路1326可以是低通滤波器(LPF)或带通滤波器(BPF),其被配置为从下变频信号中移除不想要的信号以生成输出基带信号。可将输出基带信号提供给基带电路1304以进行进一步处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尽管这不是必需的,但是输出基带信号可以是零频率基带信号。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接收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322可包括无源混频器,但是实施方案的范围在这方面不受限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发射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322可被配置为基于由合成器电路1328提供的合成频率来将输入基带信号上变频,以生成用于FEM电路1330的RF输出信号。基带信号可由基带电路1304提供,并且可由滤波器电路1326进行滤波。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接收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322和发射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322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混频器,并且可被布置为分别用于正交下变频和上变频。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接收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322和发射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322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混频器,并且可被布置为用于镜像抑制(例如,Hartley镜像抑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接收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322和混频器电路1322可被布置为分别用于直接下变频和直接上变频。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接收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322和发射信号路径的混频器电路1322可被配置用于超外差操作。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输出基带信号和输入基带信号可以是模拟基带信号,尽管实施方案的范围在这方面不受限制。在一些另选实施方案中,输出基带信号和输入基带信号可以是数字基带信号。在这些另选的实施方案中,RF电路1320可包括模数转换器(ADC)和数模转换器(DAC)电路,并且基带电路1304可包括数字基带接口以与RF电路1320进行通信。
在一些双模式实施方案中,可以提供单独的无线电IC电路来处理每个频谱的信号,但是实施方案的范围在这方面不受限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合成器电路1328可以是分数N合成器或分数N/N+1合成器,但是实施方案的范围在这方面不受限制,因为其他类型的频率合成器也可以是合适的。例如,合成器电路1328可以是Δ-∑合成器、倍频器或包括具有分频器的锁相环路的合成器。
合成器电路1328可被配置为基于频率输入和分频器控制输入来合成输出频率,以供RF电路1320的混频器电路1322使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合成器电路1328可以是分数N/N+1合成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频率输入可由电压控制振荡器(VCO)提供,尽管这不是必须的。分频器控制输入可由基带电路1304或应用电路1302(诸如应用处理器)根据期望的输出频率提供。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基于由应用电路1302指示的信道来从查找表中确定分频器控制输入(例如,N)。
RF电路1320的合成器电路1328可包括分频器、延迟锁定环路(DLL)、复用器和相位累加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分频器可以是双模分频器(DMD),并且相位累加器可以是数字相位累加器(DPA)。在一些实施方案中,DMD可以被配置为将输入信号除以N或N+1(例如,基于进位),以提供分数除法比。在一些示例实施方案中,DLL可包括级联的、可调谐的、延迟元件、鉴相器、电荷泵和D型触发器集。在这些实施方案中,延迟元件可以被配置为将VCO周期分成Nd个相等的相位分组,其中Nd是延迟线中的延迟元件的数量。这样,DLL提供了负反馈,以帮助确保通过延迟线的总延迟为一个VCO周期。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合成器电路1328可被配置为生成载波频率作为输出频率,而在其他实施方案中,输出频率可以是载波频率的倍数(例如,载波频率的两倍,载波频率的四倍)并且可与正交发生器和分频器电路一起使用以在该载波频率上生成相对于彼此具有多个不同相位的多个信号。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输出频率可为LO频率(fLO)。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F电路1320可包括IQ/极性转换器。
FEM电路1330可包括接收信号路径,该接收信号路径可包括电路,该电路被配置为对从一个或多个天线1332处接收的RF信号进行操作,放大接收到的信号并且将接收到的信号的放大版本提供给RF电路1320以进行进一步处理。FEM电路1330还可包括发射信号路径,该发射信号路径可包括电路,该电路被配置为放大由RF电路1320提供的、用于由一个或多个天线1332中的一个或多个天线进行发射的发射信号。在各种实施方案中,可仅在RF电路1320中、仅在FEM电路1330中或者在RF电路1320和FEM电路1330两者中完成通过发射或接收信号路径的放大。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FEM电路1330可包括TX/RX开关,以在发射模式与接收模式操作之间切换。FEM电路1330可包括接收信号路径和发射信号路径。FEM电路1330的接收信号路径可包括LNA以放大接收到的RF信号并且提供经放大的接收到的RF信号作为输出(例如,给RF电路1320)。FEM电路1330的发射信号路径可包括功率放大器(PA)以放大输入RF信号(例如,由RF电路1320提供),以及一个或多个滤波器以生成RF信号用于随后的发射(例如,通过一个或多个天线1332中的一个或多个天线)。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PMC 1334可管理提供给基带电路1304的功率。具体地,PMC1334可以控制电源选择、电压缩放、电池充电或DC-DC转换。当设备1300能够由电池供电时,例如,当设备1300包括在UE中时,通常可包括PMC 1334。PMC 1334可以在提供期望的具体实施大小和散热特性时提高功率转换效率。
图13示出了仅与基带电路1304耦接的PMC 1334。然而,在其他实施方案中,PMC1334可附加地或另选地与其他部件(诸如但不限于应用电路1302、RF电路1320或FEM电路1330)耦接并且针对这些部件执行类似的电源管理操作。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PMC 1334可以控制或以其他方式成为设备1300的各种省电机制的一部分。例如,如果设备1300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其中该设备仍连接到RAN节点,因为它期望立即接收流量,则在一段时间不活动之后,该设备可进入被称为不连续接收模式(DRX)的状态。在该状态期间,设备1300可以在短时间间隔内断电,从而节省功率。
如果在延长的时间段内不存在数据流量活动,则设备1300可以转换到RRC_Idle状态,其中该设备与网络断开连接,并且不执行操作诸如信道质量反馈、切换等。设备1300进入非常低的功率状态,并且执行寻呼,其中该设备再次周期性地唤醒以收听网络,然后再次断电。设备1300在该状态下不能接收数据,并且为了接收数据,该设备必须转换回RRC_Connected状态。
附加的省电模式可以使设备无法使用网络的时间超过寻呼间隔(从几秒到几小时不等)。在此期间,该设备完全无法连接到网络,并且可以完全断电。在此期间发送的任何数据都会造成很大的延迟,并且假定延迟是可接受的。
应用电路1302的处理器和基带电路1304的处理器可用于执行协议栈的一个或多个实例的元件。例如,可单独地或组合地使用基带电路1304的处理器来执行层3、层2或层1功能,而应用电路1302的处理器可利用从这些层接收到的数据(例如,分组数据)并进一步执行层4功能(例如,传输通信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层)。如本文所提到的,第3层可包括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下文将进一步详细描述。如本文所提到的,第2层可包括介质访问控制(MAC)层、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和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DCP)层,下文将进一步详细描述。如本文所提到的,第1层可包括UE/RAN节点的物理(PHY)层,下文将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4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方案的基带电路的示例性接口1400。如上所述,图13的基带电路1304可包括3G基带处理器1306、4G基带处理器1308、5G基带处理器1310、其他基带处理器1312、CPU 1314以及所述处理器使用的存储器1318。如图所示,处理器中的每个处理器可包括相应的存储器接口1402以向存储器1318发送或从该存储器接收数据。
基带电路1304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以通信地耦接到其他电路/设备,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口诸如存储器接口1404(例如,用于向基带电路1304外部的存储器发送或从该存储器接收数据的接口)、应用电路接口1406(例如,用于向图13的应用电路1302发送或从该应用电路接收数据的接口)、RF电路接口1408(例如,用于向图13的RF电路1320发送或从该RF电路接收数据的接口)、无线硬件连接接口1410(例如,用于向近场通信(NFC)部件、
Figure BDA0002940237460000301
部件(例如,
Figure BDA0002940237460000302
Low Energy)、
Figure BDA0002940237460000303
部件和其他通信部件发送或从这些部件接收数据的接口)以及电源管理接口1412(例如,用于向PMC 1334发送或从该PMC接收功率或控制信号的接口)。
IV.附加实施例
对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在前述附图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示出的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可被配置为执行如下示例部分中所述的一个或多个操作、技术、过程和/或方法。例如,上文结合前述附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基带电路可被配置为根据下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操作。又如,与上文结合前述附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UE、基站、网络元件等相关联的电路可被配置为根据以下在实施例部分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操作。
以下实施例涉及另外的实施方案。
实施例1是一种用于测试装备(TE)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存储器接口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接口用于向存储器设备发送或从所述存储器设备接收对应于操作带、子载波间隔以及信道带宽的用于测试用户装备(UE)的数据。所述处理器用于基于以下等式来确定要施加到所述UE以在所述操作带、所述子载波间隔以及所述信道带宽处进行测试的人工噪声信号的功率谱密度(Noc):Noc=REFSENS-10*log10(BW)+D-SNRREFSENS+X,其中:REFSENS表示对应于所述UE的接收器的针对所述操作带、所述子载波间隔以及所述信道带宽的参考灵敏度功率水平;BW表示接收带宽;D表示所述接收器的分集增益;SNRREFSENS=-1dB对应于用于模拟所述REFSENS的信噪比(SNR);并且X表示高于所述UE的热噪声的期望值。
实施例2是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装置,其中基于物理资源块(PRB)中的子载波的数量、所述子载波间隔以及与所述REFSENS相关联的PRB的最大数量来确定所述BW。
实施例3是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为在约15dB至16dB的范围中选择X以选择性地设置约0.1dB的总噪声。
实施例4是一种用于测试装备(TE)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存储器接口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接口用于向存储器设备发送或从所述存储器设备接收对应于操作带、子载波间隔以及信道带宽的用于测试用户装备(UE)的数据。所述处理器用于基于以下等式来确定要施加到所述UE以在所述操作带、所述子载波间隔以及所述信道带宽处进行测试的信号的功率水平(Es):Es=REFSENS-10*log10(BW)+D-SNRREFSENS+SNRbound,其中:REFSENS表示对应于所述UE的接收器的针对所述操作带、所述子载波间隔以及所述信道带宽的参考灵敏度功率水平;BW表示接收带宽;D表示所述接收器的分集增益;SNRREFSENS=-1dB对应于用于模拟所述REFSENS的信噪比(SNR);并且SNRbound表示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TE的发射器(Tx)的误差向量幅度(EVM)的与所述信号相关联的SNR值。
实施例5是根据实施例4所述的装置,其中基于物理资源块(PRB)中的子载波的数量、所述子载波间隔以及与所述REFSENS相关联的PRB的最大数量来确定所述BW。
实施例6是根据实施例4所述的装置,其中针对第一频率范围(FR1)在约30dB至35dB范围中选择所述SNRbound。
实施例7是一种用于测试装备(TE)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存储器接口和处理器。存储器接口用于向存储器设备发送或从所述存储器设备接收对应于多带弛豫参数的数据。所述处理器用于基于以下等式来确定针对多带可用的用户装备(UE)的人工噪声信号的多带功率谱密度(Noc):NocMB=NocSB+∑MBP,其中:NocMB表示要施加到所述多带可用的UE以进行测试的Noc;NocSB表示对应于单带可用的UE的单带Noc;并且∑MBP表示对应于峰值有效各向同性辐射功率(EIRP)的所述多带弛豫参数。
实施例8是根据实施例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NocMB用于在7GHz或高于7GHz的第二频率范围(FR2)中无线地测试所述多带UE。
实施例9是一种用于测试用户装备(UE)的接收器(Rx)性能要求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生成具有功率水平(Es)的射频(RF)信号和具有功率谱密度(Noc)的人工噪声信号;确定所述RF信号的所述Es以及所述人工噪声信号的所述Noc,其中所述Es和所述Noc被选择用于仿真所述UE的基带Rx链处的目标信噪比(SNR)并补偿UE RF噪声;将所述RF信号和所述噪声信号组合以产生施加的信号;以及向所述UE提供所述施加的信号。
实施例10是根据实施例9所述的方法,其中向所述UE提供所述施加的信号包括直接向所述UE的传导天线连接器提供所述施加的信号,以进行包括UE解调或信道状态信息(CSI)要求的UE性能要求的传导测试。
实施例11是根据实施例10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Noc包括基于所述UE RF噪声的功率水平(PNoiseRF)导出每频带可变Noc。
实施例12是根据实施例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每频带可变Noc产生固定SNR误差。
实施例13是根据实施例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从对应于所述UE的接收器的参考灵敏度功率水平(REFSENS)导出所述PNoiseRF。
实施例14是根据实施例13所述的方法,其中:PNoiseRF=REFSENS-10*log10(BW)+D-SNRREFSENS,其中REFSENS以dBm/Hz为单位,BW对应于以Hz为单位的接收带宽,D表示以dB为单位的所述接收器的分集增益,并且SNRREFSENS=-1dB对应于用于模拟所述REFSENS的SNR。
实施例15是根据实施例14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物理资源块(PRB)中的子载波的数量、与所述REFSENS相关联的子载波间隔以及与所述REFSENS相关联的PRB的最大数量来确定所述BW。
实施例16是根据实施例14所述的方法,其中Noc=PNoiseRF+X,其中X表示用于选择性地设置由于UE RF噪声而在所述UE基带处观察到的期望SNR劣化的参数。
实施例17是根据实施例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约15dB至16dB的范围中选择X,其中所述期望SNR劣化为约0.1dB。
实施例18是根据实施例10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Noc包括将所述Noc设置为零以仿真无噪声条件,所述方法还基于所述UE RF噪声的功率水平(PNoiseRF)来选择所述Es的带特定值。
实施例19是根据实施例18所述的方法,其中Es=PNoiseRF+SNRbound,其中SNRbound表示至少部分地基于测试装备(TE)发射器(Tx)的误差向量幅度(EVM)的与所述施加的信号相关联的SNR值。
实施例20是根据实施例1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针对第一频率范围(FR1)在约30dB至35dB的范围中选择SNRbound。
实施例21是根据实施例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RF信号在第二频率范围(FR2)内,并且其中向所述UE提供所述施加的信号包括将所述施加的信号无线地发射到测试装备(TE)室中的所述UE,以进行解调或信道状态信息(CSI)要求的辐射测试。
实施例22是根据实施例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UE支持在多个FR2带中的操作,并且其中确定Noc包括确定多带可用的设备的Noc(NocMB),使得:NocMB=NocSB+∑MBP,其中NocSB表示对应于单带可用的设备的单带Noc,并且∑MBP表示对应于峰值有效各向同性辐射功率(EIRP)的多带弛豫参数。
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个实施例可与任何其他实施例(或实施例的组合)组合。一个或多个具体实施的前述描述提供了说明和描述,但是并不旨在穷举或将实施方案的范围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鉴于上面的教导内容,修改和变型是可能的,或者可从各种实施方案的实践中获取修改和变型。
应当认识到,本文所述的系统包括对具体实施方案的描述。这些实施方案可组合成单个系统、部分地结合到其他系统中、分成多个系统或以其他方式划分或组合。此外,可设想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使用一个实施方案的参数/属性/方面等。为了清楚起见,仅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描述了这些参数/属性/方面等,并且应认识到除非本文特别声明,否则这些参数/属性/方面等可与另一个实施方案的参数/属性等组合或将其取代。
虽然为了清楚起见已经相当详细地描述了前述内容,但是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某些改变和修改。应当指出的是,存在实现本文所述的过程和装置两者的许多另选方式。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应被视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说明书不限于本文给出的细节,而是可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和等同物内进行修改。

Claims (22)

1.一种用于测试装备(TE)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存储器接口,所述存储器接口用于向存储器设备发送或从所述存储器设备接收对应于操作带、子载波间隔以及信道带宽的用于测试用户装备(UE)的数据;和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基于以下等式来确定要施加到所述UE以在所述操作带、所述子载波间隔以及所述信道带宽处进行测试的人工噪声信号的功率谱密度(Noc):
Noc=REFSENS-10*log10(BW)+D-SNRREFSENS+X,其中:
REFSENS包括对应于所述UE的接收器的针对所述操作带、所述子载波间隔以及所述信道带宽的参考灵敏度功率水平;
BW包括接收带宽;
D包括所述接收器的分集增益;
SNRREFSENS=-1dB对应于用于模拟所述REFSENS的信噪比(SNR);并且
X包括高于所述UE的热噪声的期望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基于物理资源块(PRB)中的子载波的数量、所述子载波间隔以及与所述REFSENS相关联的PRB的最大数量来确定所述BW。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为在约15dB至16dB的范围中选择X以选择性地设置约0.1dB的总噪声。
4.一种用于测试装备(TE)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存储器接口,所述存储器接口用于向存储器设备发送或从所述存储器设备接收对应于操作带、子载波间隔以及信道带宽的用于测试用户装备(UE)的数据;和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基于以下等式来确定要施加到所述UE以在所述操作带、所述子载波间隔以及所述信道带宽处进行测试的信号的功率水平(Es):
Es=REFSENS-10*log10(BW)+D-SNRREFSENS+SNRbound,其中:
REFSENS包括对应于所述UE的接收器的针对所述操作带、所述子载波间隔以及所述信道带宽的参考灵敏度功率水平;
BW包括接收带宽;
D包括所述接收器的分集增益;
SNRREFSENS=-1dB对应于用于模拟所述REFSENS的信噪比(SNR);并且
SNRbound包括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TE的发射器(Tx)的误差向量幅度(EVM)的与所述信号相关联的SNR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基于物理资源块(PRB)中的子载波的数量、所述子载波间隔以及与所述REFSENS相关联的PRB的最大数量来确定所述BW。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针对第一频率范围(FR1)在约30dB至35dB的范围中选择所述SNRbound。
7.一种用于测试装备(TE)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存储器接口,所述存储器接口用于向存储器设备发送或从所述存储器设备接收对应于多带弛豫参数的数据;和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基于以下等式来确定针对多带可用的用户装备(UE)的人工噪声信号的多带功率谱密度(Noc):
NocMB=NocSB+∑MBP,其中:
NocMB包括要施加到所述多带可用的UE以进行测试的Noc;
NocSB包括对应于单带可用的UE的单带Noc;并且
∑MBP包括对应于峰值有效各向同性辐射功率(EIRP)的所述多带弛豫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NocMB用于在7GHz或高于7GHz的第二频率范围(FR2)中无线地测试所述多带UE。
9.一种用于测试用户装备(UE)的接收器(Rx)性能要求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具有功率水平(Es)的射频(RF)信号和具有功率谱密度(Noc)的人工噪声信号;
确定所述RF信号的所述Es以及所述人工噪声信号的所述Noc,其中所述Es和所述Noc被选择用于仿真所述UE的基带Rx链处的目标信噪比(SNR)并补偿UE RF噪声;
将所述RF信号和所述噪声信号组合以产生施加的信号;以及
向所述UE提供所述施加的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向所述UE提供所述施加的信号包括直接向所述UE的传导天线连接器提供所述施加的信号,以进行包括UE解调或信道状态信息(CSI)要求的UE性能要求的传导测试。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Noc包括基于所述UE RF噪声的功率水平(PNoiseRF)来导出每频带可变Noc。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每频带可变Noc产生固定SNR误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从对应于所述UE的接收器的参考灵敏度功率水平(REFSENS)导出所述PNoiseRF。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
PNoiseRF=REFSENS-10*log10(BW)+D-SNRREFSENS,其中REFSENS以dBm/Hz为单位,
BW对应于以Hz为单位的接收带宽,
D包括以dB为单位的所述接收器的分集增益,并且
SNRREFSENS=-1dB对应于用于模拟所述REFSENS的SNR。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物理资源块(PRB)中的子载波的数量、与所述REFSENS相关联的子载波间隔以及与所述REFSENS相关联的PRB的最大数量来确定所述BW。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Noc=PNoiseRF+X,其中X包括用于选择性地设置由于UE RF噪声而在所述UE基带处观察到的期望SNR劣化的参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约15dB至16dB的范围中选择X,其中所述期望SNR劣化为约0.1dB。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Noc包括将所述Noc设置为零以仿真无噪声条件,所述方法还基于所述UE RF噪声的功率水平(PNoiseRF)来选择所述Es的带特定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Es=PNoiseRF+SNRbound,其中SNRbound包括至少部分地基于测试装备(TE)发射器(Tx)的误差向量幅度(EVM)的与所述施加的信号相关联的SNR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针对第一频率范围(FR1)在约30dB至35dB的范围中选择SNRbound。
2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RF信号在第二频率范围(FR2)内,并且其中向所述UE提供所述施加的信号包括将所述施加的信号无线地发射到测试装备(TE)室中的所述UE,以进行解调或信道状态信息(CSI)要求的辐射测试。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UE支持在多个FR2带中的操作,并且其中确定所述Noc包括确定多带可用的设备的Noc(NocMB),使得:
NocMB=NocSB+∑MBP,其中
NocSB包括对应于单带可用的设备的单带Noc,并且
∑MBP包括对应于峰值有效各向同性辐射功率(EIRP)的多带弛豫参数。
CN201980053156.7A 2018-08-10 2019-08-08 用于测试用户装备性能要求的下行链路信号和噪声控制 Active CN1126403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717174P 2018-08-10 2018-08-10
US62/717,174 2018-08-10
US201962805861P 2019-02-14 2019-02-14
US62/805,861 2019-02-14
PCT/US2019/045651 WO2020033643A1 (en) 2018-08-10 2019-08-08 Downlink signal and noise control to test user equipment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40330A true CN112640330A (zh) 2021-04-09
CN112640330B CN112640330B (zh) 2022-05-13

Family

ID=69415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3156.7A Active CN112640330B (zh) 2018-08-10 2019-08-08 用于测试用户装备性能要求的下行链路信号和噪声控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40330B (zh)
WO (1) WO2020033643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8622A (zh) * 2019-02-14 2021-12-03 苹果公司 用于nr性能要求的snr、es和noc设置的方法
CN115243282A (zh) * 2021-04-23 2022-10-25 苹果公司 用于使非地面网络通信符合地面标准和规定的方法
CN116419324A (zh) * 2022-01-10 2023-07-11 Lg 电子株式会社 Ue的接收的标准
US12219500B2 (en) 2021-04-23 2025-02-04 Apple Inc. Methods for conforming non-terrestrial network communication to terrestrial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US12231222B2 (en) 2021-04-23 2025-02-18 Apple Inc. Methods for conforming non-terrestrial network communication to terrestrial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1634B (zh) * 2020-03-26 2022-11-04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射频功率控制电路
JP7229965B2 (ja) * 2020-05-22 2023-02-28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試験装置及び試験方法
CN115225134B (zh) * 2021-04-16 2024-06-18 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克服雨衰的功率谱密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US20230093058A1 (en) * 2021-09-17 2023-03-23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ligning test environments
CN115833965A (zh) * 2021-09-17 2023-03-21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校准测试环境的方法及其系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13048A2 (en) * 2001-07-31 2003-02-13 Globespan Virata Incorporated Power backoff method and system for g.shdsl modem using frequency domain geometric signal to noise ratio
US20070127559A1 (en) * 2005-12-02 2007-06-07 Chang Paul 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esting the performance of and simulat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2197621A (zh) * 2008-08-25 2011-09-21 阿威尔有限公司 基于分组的ofdm系统中的传输psd上限
US20140078880A1 (en) * 2012-09-14 2014-03-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multi-antenna enhancements using multiple processing units
WO2014068532A1 (en) * 2012-11-02 2014-05-0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of obtaining measurements in the presence of strong and/or highly varying interference
US20140148212A1 (en) * 2012-11-29 2014-05-29 At&T Mobility Ii Llc Adjustment of transmit power parameter
EP3031251A1 (de) * 2013-08-09 2016-06-15 EnOcean GmbH Verfahren zum senden und empfangen von nachrichten eines energieautarken funksystems bzw. eines empfängersystems sowie entsprechendes funksystem und empfängersystem
WO2017026813A1 (ko) * 2015-08-11 2017-02-16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8063997A1 (en) * 2016-09-29 2018-04-05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selecting a measurement bandwidt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70081B2 (en) * 2004-04-02 2012-05-01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DIDO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based on signal strength measurements
US8983395B2 (en) * 2011-12-12 2015-03-17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radio-frequency power amplifier performance
US20160301588A1 (en) * 2015-04-13 2016-10-13 Litepoint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sting wireless data packet signal transceiver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13048A2 (en) * 2001-07-31 2003-02-13 Globespan Virata Incorporated Power backoff method and system for g.shdsl modem using frequency domain geometric signal to noise ratio
US20070127559A1 (en) * 2005-12-02 2007-06-07 Chang Paul 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esting the performance of and simulat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2197621A (zh) * 2008-08-25 2011-09-21 阿威尔有限公司 基于分组的ofdm系统中的传输psd上限
US20140078880A1 (en) * 2012-09-14 2014-03-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multi-antenna enhancements using multiple processing units
WO2014068532A1 (en) * 2012-11-02 2014-05-0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of obtaining measurements in the presence of strong and/or highly varying interference
US20140148212A1 (en) * 2012-11-29 2014-05-29 At&T Mobility Ii Llc Adjustment of transmit power parameter
EP3031251A1 (de) * 2013-08-09 2016-06-15 EnOcean GmbH Verfahren zum senden und empfangen von nachrichten eines energieautarken funksystems bzw. eines empfängersystems sowie entsprechendes funksystem und empfängersystem
WO2017026813A1 (ko) * 2015-08-11 2017-02-16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8063997A1 (en) * 2016-09-29 2018-04-05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selecting a measurement bandwidth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NTEL CORPORATION: "NR Test Methods UE Demodulation and CSI testing methodology", 《3GPP TSG-RAN WG4 MEETING AH 1807 R4-1808746》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8622A (zh) * 2019-02-14 2021-12-03 苹果公司 用于nr性能要求的snr、es和noc设置的方法
CN113748622B (zh) * 2019-02-14 2025-06-17 苹果公司 用于nr性能要求的snr、es和noc设置的方法
CN115243282A (zh) * 2021-04-23 2022-10-25 苹果公司 用于使非地面网络通信符合地面标准和规定的方法
US12219500B2 (en) 2021-04-23 2025-02-04 Apple Inc. Methods for conforming non-terrestrial network communication to terrestrial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US12231222B2 (en) 2021-04-23 2025-02-18 Apple Inc. Methods for conforming non-terrestrial network communication to terrestrial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CN116419324A (zh) * 2022-01-10 2023-07-11 Lg 电子株式会社 Ue的接收的标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40330B (zh) 2022-05-13
WO2020033643A1 (en) 2020-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40330B (zh) 用于测试用户装备性能要求的下行链路信号和噪声控制
JP7598445B2 (ja) V-pol/h-pol仮想化によるfr2のためのビーム管理拡張
CN111096023B (zh) 用于参考信号的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US12101153B2 (en) Group based beam reporting an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in new radio systems
US10886993B2 (en) Inter-cell beam management
US1101874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1-RSRP measurement accuracy for beam detection
US11848736B2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oncatenation and antenna port measurement
EP3454477B1 (en)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s in new radio systems
EP3272158B1 (en) Procedures to provision and attach a cellular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 to a cloud service provider
US20210336707A1 (en) Downlink signal and noise control to test user equipment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US20190394834A1 (en) Measurement gap sharing
US11930522B2 (en) Reduced CSI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S (reference signal) density support for FD (full dimensional)-MIMO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ystems
CN109804592B (zh) 用于无线电资源管理测量的配置的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096033A (zh) 用于波束失效恢复的方法和装置
CN112740578A (zh) 基于l1-rsrp的波束报告的测量周期和精度的系统和方法
CN112567870A (zh) 基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dch)命令的随机接入过程
CN111165031B (zh) 在载波聚合或双连接下针对缩短的传输时间间隔的定时提前调节延迟
CN112534878A (zh) 用于小区标识延迟要求的ue能力指示的系统和方法
JP2022546270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でpduセッションをハンドリング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CN117546577A (zh) 用于增强型相位跟踪参考信号操作的技术
CN112753180B (zh) 用于不使用专用参考信号的nr v2x csi反馈的系统和方法
CN110999398A (zh) 支持接入等级和限制的multefire架构
CN118764150A (zh) 用于新无线电的smtc配置的增强
US20240214050A1 (en) Ue capability reporting
US20240032002A1 (en)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