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161798B - 一种齿套及接触件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齿套及接触件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1798B
CN113161798B CN202110443892.2A CN202110443892A CN113161798B CN 113161798 B CN113161798 B CN 113161798B CN 202110443892 A CN202110443892 A CN 202110443892A CN 113161798 B CN113161798 B CN 1131617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window
gear sleeve
tooth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4389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61798A (zh
Inventor
唐继
蒋芳芳
李圣强
马波
张光杨
吴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Huaf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Huaf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Huaf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Huaf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4389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617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61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17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617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17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93Means f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at the end of 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 e.g. zero insertion force or no friction

Landscapes

  • Gears, Cams (AREA)
  • Hand Tools For Fitting Together And Separating, Or Other Hand Tools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触件组件,包括安装板和接触件,还包括齿套,安装板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上筒体和下筒体连接,下筒体上设置有径向外凸的凸环,且凸环靠近上筒体,下筒体上靠近凸环的一端开设有一窗口,窗口的弧度为劣弧,位于窗口处的下筒体上开设有径向外扩的扩槽,扩槽上靠近窗口的两端均开设有卡孔,接触件安装在安装板内,齿套安装在下筒体上,且外臂卡在窗口处,内臂位于扩槽内,卡齿与卡孔配合,上齿臂的上端部抱紧接触件,还公开了一种齿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齿套拆装方便,无需专用工具,因此使得接触件组件拆装方便,并且拆卸后的齿套还可以多次重复利用,从而节省了耗材,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齿套及接触件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特别是一种齿套及接触件组件。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的接触件安装与拆卸一直是连接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接触件要达到安装方便、牢固可靠,又要达到易于拆卸、可多次重复利用的效果,主要依赖于接触件与安装板之间的连接装置,即齿套。齿套的结构直接影响接触件的安装、拆卸。目前的连接器基本采用外齿或内齿的结构,其拆卸均需要配套专用工具,且使用寿命有限;另外一种较常用的结构是在安装板上增加具有弹性的齿,代替齿套固定接触件,但这种结构安装板结构复杂,增加设计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齿套及接触件组件。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齿套,包括外臂、内臂和连接筋,内臂包括具有开口的支撑环,支撑环的上表面安装有若干呈圆周间隔分布的上齿臂,上齿臂的上端部径向内扣,支撑环的下表面安装有若干呈圆周间隔分布的下齿臂,外臂与内臂通过连接筋连接,连接筋与支撑环的外侧壁连接,外臂的圆周方向的两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卡齿,外臂的轴向两端面上均轴向开设有拗开槽。
可选的,拗开槽的中轴线和开口的中轴线所在平面为对称面,外臂关于对称面对称,卡齿为两个,且两卡齿关于对称面对称。
可选的,拗开槽在径向方向上的侧壁上设置有斜面和台阶面,斜面的一端与支撑环齐平,斜面的另一端与台阶面连接。
可选的,连接筋延伸至下齿臂的端部,且连接筋将位于外臂处的下齿臂之间的间隙填满。
可选的,下齿臂的下端部径向外翻。
可选的,位于拗开槽处的上齿臂和下齿臂均开设有缺口。
可选的,外臂上靠近上齿臂的端面外侧还设置有两个凸齿,两个凸齿关于对称面对称。
一种接触件组件,包括安装板和接触件,还包括上述的齿套,安装板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上筒体和下筒体连接,下筒体上设置有径向外凸的凸环,且凸环靠近上筒体,下筒体上靠近凸环的一端开设有一窗口,窗口的弧度为劣弧,位于窗口处的下筒体上开设有径向外扩的扩槽,扩槽上靠近窗口的两端均开设有卡孔,接触件安装在安装板内,齿套安装在下筒体上,且外臂卡在窗口处,内臂位于扩槽内,卡齿与卡孔配合,上齿臂的上端部抱紧接触件。
可选的,扩槽包括弧形段和直壁段,弧形段的周向两端均连接有一直壁段,直壁段的端部与窗口的端部齐平,卡孔开设在直壁段上,直壁段上靠近窗口的一端开设有导向口,导向口具有斜面,且靠近窗口一端的导向口的壁厚最薄,导向口和卡孔位于同一圆周上。
可选的,凸环上轴向开设有凹槽,凹槽轴向延伸至窗口,窗口在轴向方向上的两内壁上设置有突齿,拗开槽、突齿与凹槽的中垂面重合。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的接触件组件,齿套拆装方便,无需专用工具,因此使得接触件组件拆装方便,并且拆卸后的齿套还可以多次重复利用,从而节省了耗材,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齿套环抱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 为齿套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 为齿套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 为齿套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6 为图5中A-A的结构示意图;
图7 为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 为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 为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0为图9中A-A的剖视示意图;
图11 为安装板的半剖示意图;
图中,100-齿套,200-安装板,300-接触件,101-内臂,102-缺口,103-支撑环,104-上齿臂,105-下齿臂,106-开口,111-外臂,112-薄壁,113-凸齿,114-拗开槽,115-卡齿,116-连接筋,117-斜面,118-限位台阶,201-上筒体,202-凸环,203-下筒体,204-窗口,205-卡孔,206-导向口,207-凸块,208-定位齿,209-凹槽,210-扩槽,211-直壁段,212-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接触件组件,包括安装板200、接触件300和齿套10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5所示,齿套包括外臂111、内臂101和连接筋116,外臂111、内臂101和连接筋116均为塑料件,内臂101包括具有开口106的支撑环103,优选的,支撑环103为具有开口106的圆环,支撑环103的上表面安装有若干呈圆周间隔分布的上齿臂104,支撑环103的下表面安装有若干呈圆周间隔分布的下齿臂105,优选的,上齿臂104和下齿臂105均均匀间隔设置在下齿臂105上,外臂111与内臂101通过连接筋116连接,连接筋116与支撑环103的外侧壁连接,与连接筋116连接的支撑环103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不易折弯,而没有与连接筋116连接的支撑环103则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将支撑环103从开口106处往两侧掰开,从而改变内臂101的形状,从而便于插入到安装板中,而且当内臂101失去外力后,内臂101又可在恢复到初始状态,而且当内臂101受到挤压后,内臂101会压缩变形,从而能够夹持接触件,而且由于与连接筋116连接的支撑环103不发生形变,依然保持原有的弧度,而该弧度又与接触件的筒体弧度相匹配,从而保证了接触件安装的同轴度,在本实施例中,为提高外臂111与内臂101连接的稳定性,连接筋116延伸至下齿臂105的端部,且连接筋116将位于外臂111处的下齿臂105之间的间隙填满,进一步的增加了连接环在内臂101处的结构强度,以及外臂111与内臂10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外臂111的圆周方向的两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卡齿115,卡齿115沿圆周方向设置,且卡齿115在圆周方向上的两个端面均为楔形面,因此在安装时,便于进入和退出安装板200上的定位孔。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外臂111上靠近上齿臂104的端面外侧还设置有凸齿113,凸齿113的内侧壁具有与安装板200筒体匹配的弧度,在实际使用时,凸齿113用来定位,凸齿113抵在安装架的安装基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外臂111的轴向两端面上均轴向开设有拗开槽114,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拗开槽114在径向方向上的侧壁上设置有斜面117和台阶118面,斜面117的一端与支撑环103齐平,斜面117的另一端与台阶118面连接,斜面117便于平口工具伸入,同时平口还可沿斜面117滑动,从而避免拗开槽114被拗坏,当齿套100与安装板200安装好后,齿套100的拗开槽114与安装板200之间则形成了空腔,对应的在安装板200上开设一槽口,就可将空腔漏出,当需要拆卸齿套100时,用一字改刀从拗开槽114处进入,直接用力向外将齿套100坳出即可,从而使得齿套1004的拆卸方式简单,无需专用工具,同时拆卸方式简单,一步到位。
在本实施例中,拗开槽114的中轴线和开口106的中轴线所在平面为对称面,外臂111关于对称面对称,凸齿113和卡齿115均为两个,且两凸齿113关于对称面对称,两卡齿115关于对称面对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外臂111在圆周方向上的端部为薄壁112,卡齿115安装在对应的薄壁112上,由于薄壁112的存在,当内臂101发生形变时,薄壁112处的外臂111也会发生轻微的形变,从而便于卡齿115的进入和退出,而且薄壁112与上齿臂104之间具有间隙,卡齿115则往上齿臂104方向设置,因此当卡齿115受力后,位于卡齿115处的薄壁112更容易产生形变。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上齿臂104的上端部径向内扣,从而紧扣接触件300,进一步的,下齿臂105的下端部径向外翻。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位于拗开槽114处的上齿臂104和下齿臂105均开设有缺口102,即在拗开槽114处的支撑环103上不设置上齿臂104和下齿臂105,从而在坳出齿套100时,工具不会与上齿臂104或下齿臂105发生干涉,从而避免齿条被坳坏,因此,被坳处的齿套100还可以多次重复利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图8和图9所示,安装板200包括上筒体201和下筒体203,上筒体201和下筒体203连接,下筒体203上设置有径向外凸的凸环202,且凸环202靠近上筒体201,下筒体203上靠近凸环202的一端开设有一窗口204,窗口204的弧度为劣弧,位于窗口204处的下筒体203上开设有径向外扩的扩槽210,扩槽210上靠近窗口204的两端均开设有卡孔205,当齿套100安装好后,接触件300安装在安装板200内,齿套100安装在下筒体上,且外臂卡在窗口处,内臂101位于扩槽210内,卡齿115与卡孔205配合,上齿臂104的上端部抱紧接触件300,安装时,先将接触件300安装在安装板200内,接触件300可以通过腰形鼓套初步轴向定位,接触件300与扩槽210则具有安装齿套100的间隙,然后将内臂101掰开,使得内臂101的两端从窗口处插入到扩槽210内,内臂101在插入过程中,上齿臂104的上端部为内扣结构,此时内扣结构则与接触件300的外圆周接触,并且接触件300上具有限位台阶,内扣结构的端面则与限位台阶接触,当卡齿卡入对应的卡孔205后,齿套100安装到位,此时上齿臂的内扣结构则抱紧接触件300,避免接触件300在插合过程中轴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扩槽210包括弧形段和直壁段211,弧形段的周向两端均连接有一直壁段211,直壁段211的端部与窗口204的端部齐平,卡孔205开设在直壁段211上,优选的,弧形段的弧度为180°,直壁段211有利于齿套100的插入端插入,为便于卡齿115的插入,在直壁段211上靠近窗口204的一端开设有导向口206,导向口206具有斜面,且靠近窗口204一端的导向口206的壁厚最薄,导向口206和卡孔205位于同一圆周上,因此当卡齿115进入到导向口206后,卡齿115则随着斜面移动,使得卡齿115插入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凸环202上轴向开设有凹槽209,凹槽209轴向延伸至窗口204,进一步的,窗口204在轴向方向上的两内壁上设置有突齿208,且突齿208与凹槽209的中垂面重合,凹槽209能够使得齿套100的拗开口漏出,可以通过平头工具从凹槽209处插入到拗开口内,然后以突齿208为支点,从而将安装板200上的齿套100拗开,为便于拗开齿套100,在突齿208的支撑面上设置有楔形面,这样工具就可以倾斜的插入到拗开口内。
在本实施例中,两导向口206、两卡孔205和窗口204均关于凹槽209对称,从而便于安装板200的加工,进一步的,拗开槽114、突齿208与凹槽209的中垂面重合,当齿套安装好后,突齿208位于拗开槽114内,并且突齿208与拗开槽114之间具有平头工具插入的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凸环202上还设置有凸块207,凸块207与凹槽209之间的角度为180°,凸块207与安装架2安装基面上设的缺口配合,限制安装板200向上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上筒体20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径向外凸的键212,在连接器对插时起到定位作用。
本发明的拆装过程如下:安装接触件300时,先将接触件300安装在安装板200内,此时接触件300可以通过腰形鼓套实现初步的轴向定位,然后将齿套100的内臂101从开口处掰开,从而使得内臂101具有了弹性回复力,然后将内臂101的端部从窗口处插入到扩槽210内,由于扩槽210与接触件300之间具有内臂101周向移动的空间,因此内臂101插入较为方便,而且由于内臂101具有弹性回复力,因此内臂101在插入过程中始终具有环抱接触件300的趋势,随着内臂101的插入,卡齿115则从导向口206进入到直壁段部分,此时用力下压,从而使得两卡齿115进入到对应的卡孔205内,齿套100安装好后,齿套100在扩槽210的挤压下,从而使得上齿臂104上端部的内扣结构抱紧接触件300,从而增加了接触件300安装的稳固性,避免接触件300在插合过程中轴向移动了;拆卸时,从平头工具从拗开槽114处插入,然后用力往上拗,卡齿115则退出卡孔205,从而将齿套100拗出,因此齿套100拆装方式简单、从而使得接触件300拆装方便,无需专用工具,拆卸后的齿套100可以多次重复利用,从而节约生产成本。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齿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臂、内臂和连接筋,所述内臂包括具有开口的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上表面安装有若干呈圆周间隔分布的上齿臂,所述上齿臂的上端部径向内扣,所述支撑环的下表面安装有若干呈圆周间隔分布的下齿臂,所述外臂与所述内臂通过所述连接筋连接,所述连接筋与所述支撑环的外侧壁连接,所述外臂的圆周方向的两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卡齿,所述外臂的轴向两端面上均轴向开设有拗开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拗开槽的中轴线和所述开口的中轴线所在平面为对称面,所述外臂关于所述对称面对称,所述卡齿为两个,且两所述卡齿关于所述对称面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拗开槽在径向方向上的侧壁上设置有斜面和台阶面,所述斜面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环齐平,所述斜面的另一端与所述台阶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延伸至所述下齿臂的端部,且所述连接筋将位于所述外臂处的所述下齿臂之间的间隙填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齿臂的下端部径向外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套,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拗开槽处的上齿臂和下齿臂均开设有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齿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臂上靠近所述上齿臂的端面外侧还设置有两个凸齿,两个所述凸齿关于所述对称面对称。
8.一种接触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和接触件,还包括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齿套,所述安装板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连接,所述下筒体上设置有径向外凸的凸环,且所述凸环靠近所述上筒体,所述下筒体上靠近所述凸环的一端开设有一窗口,窗口的弧度为劣弧,位于所述窗口处的下筒体上开设有径向外扩的扩槽,所述扩槽上靠近所述窗口的两端均开设有卡孔,所述接触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板内,所述齿套安装在所述下筒体上,且外臂卡在所述窗口处,内臂位于所述扩槽内,卡齿与卡孔配合,上齿臂的上端部抱紧所述接触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槽包括弧形段和直壁段,所述弧形段的周向两端均连接有一直壁段,所述直壁段的端部与窗口的端部齐平,所述卡孔开设在所述直壁段上,所述直壁段上靠近窗口的一端开设有导向口,导向口具有斜面,且靠近窗口一端的导向口的壁厚最薄,所述导向口和所述卡孔位于同一圆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触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环上轴向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轴向延伸至所述窗口,所述窗口在轴向方向上的两内壁上设置有突齿,所述拗开槽、所述突齿与所述凹槽的中垂面重合。
CN202110443892.2A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齿套及接触件组件 Active CN1131617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3892.2A CN113161798B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齿套及接触件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3892.2A CN113161798B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齿套及接触件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1798A CN113161798A (zh) 2021-07-23
CN113161798B true CN113161798B (zh) 2022-11-11

Family

ID=76870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43892.2A Active CN113161798B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齿套及接触件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61798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3849A (zh) * 2000-04-15 2003-06-11 安东-胡梅尔管理有限公司 具有护套的插头
JP2006302824A (ja) * 2005-04-25 2006-11-02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WO2007043980A2 (en) * 2005-10-07 2007-04-19 Mkem, Spol. S R.O. Contact handle with retaining comb and socket
CN101589519A (zh) * 2007-01-19 2009-11-25 泰科电子公司 三位置电连接器组件
WO2012000597A1 (de) * 2010-06-28 2012-01-05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 Co. Kg STECKVERBINDER MIT AUßENLEITERSCHIRM
CN202695766U (zh) * 2012-05-19 2013-01-23 合肥博仑微波器件有限公司 用于可调谐滤波器上的内置式簧片
CN202817298U (zh) * 2012-08-22 2013-03-20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可拆卸接触件式固定安装结构的电连接器
CN202917699U (zh) * 2012-11-26 2013-05-01 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 多爪弹性定位一体型齿套
CN210607829U (zh) * 2019-11-26 2020-05-22 绵阳市华永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连接器的卡簧接触件
CN212626200U (zh) * 2020-05-22 2021-02-26 苏州泰莱微波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毛纽扣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04790B2 (en) * 2004-05-28 2006-02-28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 retention
US20180034183A1 (en) * 2016-07-27 2018-02-01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ntegrated anti-decoupling feature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3849A (zh) * 2000-04-15 2003-06-11 安东-胡梅尔管理有限公司 具有护套的插头
JP2006302824A (ja) * 2005-04-25 2006-11-02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WO2007043980A2 (en) * 2005-10-07 2007-04-19 Mkem, Spol. S R.O. Contact handle with retaining comb and socket
CN101589519A (zh) * 2007-01-19 2009-11-25 泰科电子公司 三位置电连接器组件
WO2012000597A1 (de) * 2010-06-28 2012-01-05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 Co. Kg STECKVERBINDER MIT AUßENLEITERSCHIRM
CN202695766U (zh) * 2012-05-19 2013-01-23 合肥博仑微波器件有限公司 用于可调谐滤波器上的内置式簧片
CN202817298U (zh) * 2012-08-22 2013-03-20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可拆卸接触件式固定安装结构的电连接器
CN202917699U (zh) * 2012-11-26 2013-05-01 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 多爪弹性定位一体型齿套
CN210607829U (zh) * 2019-11-26 2020-05-22 绵阳市华永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连接器的卡簧接触件
CN212626200U (zh) * 2020-05-22 2021-02-26 苏州泰莱微波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毛纽扣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1798A (zh) 2021-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40362A1 (en) Bell and spigot type pipe joint, mounting and dismounting methods thereof, mounting clamp and dismounting tool
CN113161795B (zh) 一种接触件安装结构、插头、插座及电连接器
CN113161798B (zh) 一种齿套及接触件组件
US6705574B2 (en) Cable mounting structure
CN214378977U (zh) 一种齿套
CN212941443U (zh) 一种卡接装置
CN216488627U (zh) 一种信号稳定的连接器
US7008242B2 (en) Conductive clip
CN216055319U (zh) 免工具安装连接器插座
CN106175732B (zh) 一种血压计袖带快速拆装用转接板
CN112582840B (zh) 一种插接组件及插座
CN217234049U (zh) 一种轴用弹性挡圈
CN213584288U (zh) 一种灵活可拆卸接触件组装结构
KR200404801Y1 (ko) Pcb 간격 유지장치
CN117728216A (zh) 一种接触件的固位、防偏摆及可拆卸结构
CN218124403U (zh) 一种能拆卸的无线充电组件
CN115126763B (zh) 垫片
CN222868279U (zh) 用于转换双插脚灯具的转换头
CN117462034A (zh) 马桶盖板旋转轴轴向锁位安装结构
CN119674594A (zh) 一种带锥形齿套的连接器接触件及连接器接触件的制作方法、制作工装
JP2001020817A (ja) 燃料供給装置
CN217728745U (zh) 机器人
CN211543235U (zh) 安装结构
CN223014554U (zh) 车辆
CN211404037U (zh) 一种压电式蜂鸣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