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439468B -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39468B
CN113439468B CN202080001595.6A CN202080001595A CN113439468B CN 113439468 B CN113439468 B CN 113439468B CN 202080001595 A CN202080001595 A CN 202080001595A CN 113439468 B CN113439468 B CN 1134394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dci
time
data
scheduling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15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39468A (zh
Inventor
申建平
花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439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94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394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94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接收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第一DCI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第一调度信息,第一资源的类型为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或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接收第二DCI,第二DCI用于指示第二资源的第二调度信息;第二资源的类型为PUSCH,或PDSCH;在第一调度信息与第二调度信息冲突时,根据DCI的可信度、第一资源的时域信息和第二资源的时域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在第一资源上传输数据,或在第二资源上传输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下一代无线(next radio,NR)通信系统中,可以通过网络设备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的方式指示发送的数据所占用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资源,进而,终端设备可以在PUSCH上发送数据;可以通过网络设备发送DCI的方式指示接收的数据所占用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资源,进而,终端设备可以在PDSCH上接收数据。
为保证数据传输不冲突,对于任意两个PUSCH的数据发送或者任意两个PDSCH的数据接收,需保证在时域上不重叠。进一步的,终端设备在PUSCH上进行数据的发送,需遵循先调度先发送的原则,即先盲检到的DCI,指示的PUSCH需要先发送,后检测到的DCI,指示的PUSCH上的数据后发送。并且,针对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HARQ)机制下的数据传输,针对一个相同的HARQ进程,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DCI,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DCI指示的PUSCH上发送数据,在终端设备在该DCI指示的PUSCH上发送数据后,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的发送结果,确定发送相同的HARQ进程的下一DCI,用于指示下一PUSCH资源,例如,若确定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不需要重传,则可以指示该HARQ进程的下一个新传数据所占用的PUSCH资源,若确定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需要重传,则可以指示相同的HARQ进程的下一DCI,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发送重传数据。因此,在终端设备接收到一个DCI后,到终端设备根据该DCI指示的PUSCH发送数据的时间内,不应当收到相同的HARQ进程的其他DCI。
针对终端设备对PDSCH的数据接收,终端设备需遵循先调度先接收的原则,即先盲检到的DCI,指示的PDSCH需要先接收,后检测到的DCI,指示的PDCCH上的数据后接收。并且,针对一个相同的HARQ进程,需要在一个DCI指示的PDSCH上先接收后,再进行下一DCI的指示,保证一个相同的HARQ进程中的数据的接收不冲突。
但是,在实际传输过程中,由于信道条件或终端解析能力等问题,可能出现终端设备先盲检到的第一DCI,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PUSCH上发送数据,后检测到第二DCI,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二PUSCH上发送数据;而第一PUSCH位于第二PUSCH之后,或者,第一PUSCH与第二PUSCH重叠,导致终端设备无法正确的在PUSCH上发送对应的数据。或者,可能出现终端先盲检到的第一DCI,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PDSCH上接收数据,后检测到第二DCI,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二PDSCH上接收数据;而第一PDSCH位于第二PDSCH之后,或者,第一PDSCH与第二PDSCH重叠,导致终端设备无法正确的接收PDSCH上对应的数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以避免终端设备DCI调度的冲突问题,保证终端设备正确接收PDSCH上对应的数据,或终端设备正确的发送PUSCH上对应的数据。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通过接收第一DCI和第二DCI,在第一调度信息与第二调度信息冲突时,根据DCI的可信度、第一资源的时域信息和第二资源的时域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在第一资源上传输数据,或在第二资源上传输数据,所述DCI的可信度包括:第一DCI的可信度和第二DCI的可信度。其中,第一DCI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第一调度信息,第一资源的类型为PUSCH,或PDSCH;第二DCI用于指示第二资源的第二调度信息;第二资源的类型为PUSCH,或PDSCH。
通过上述方法,通过比较第一DCI和第二DCI,确定第一调度信息与第二调度信息冲突时,根据DCI的可信度、第一资源的时域信息和第二资源的时域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在第一资源上传输数据,或在第二资源上传输数据,以避免现有技术中无法获知第一调度信息与第二调度信息是否存在冲突的情况下,在第一DCI指示的第一资源上传输数据,和在第二DCI指示的第二资源上传输数据,导致的传输数据发生错误的问题。
一种可能的设计,第一调度信息与第二调度信息冲突,可以包括: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的类型相同,且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的HARQ进程标识(identification,ID)相同,且接收第二DCI的时间早于在第一资源上传输数据的时间;或者,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的类型相同,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的HARQ进程ID不同,且第一资源与第二资源的时域符号有重叠。或者,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的类型相同,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的HARQ进程ID不同,且第二资源的时域符号早于第一资源的时域符号。
通过上述方法,有利于确认第一调度信息与第二调度信息冲突的不同情况,以避免现有技术中无法获知第一调度信息与第二调度信息是否存在冲突的情况下,在第一DCI指示的第一资源上传输数据,和在第二DCI指示的第二资源上传输数据,导致的传输数据发生错误的问题。
一种可能的设计,在第一DCI的可信度大于或等于第二DCI的可信度时,在第一资源上传输数据;或者,在第一DCI的可信度小于第二DCI的可信度时,在第二资源上传输数据。
通过比较第一DCI的可信度和第二DCI的可信度,将可信度较大的DCI指示的资源,作为传输数据的资源,进而提高传输数据的性能,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第一资源的时域信息包括第一资源的时域符号;第二资源的时域信息包括第二资源的时域符号;在第二资源的时域符号早于第一资源的时域符号,或者,第一资源与第二资源的时域符号有重叠时,在第一资源或第二资源上传输数据。
通过上述方法,在确定第二调度信息之后的第一调度信息调度不存在相同通信类型的调度信息冲突的前提下,再在第一调度信息指示的第一资源上进行第一数据的传输,可以提升数据传输的灵活性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第一DCI的可信度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第一DCI的软解调信息的信噪比,第一DCI的信噪比与历史信噪比的平均值的差值;第二DCI的可信度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第二DCI的软解调信息的信噪比,第二DCI的信噪比与历史信噪比的平均值的差值。
通过DCI的软解调信息的信噪比,或者,DCI的信噪比与历史信噪比的平均值的差值,确定DCI的可信度,进而,可以有效评估DCI上指示的资源的可信程度,结合上述实施例,将可信度较大的DCI指示的资源,作为传输数据的资源时,可以使得终端设备在传输数据时,采用的资源为可信程度高的资源,进而有效提高传输数据的性能,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接收到第一DCI的时间与在第一资源上传输数据的时间的时间间隔,大于第一时长;第一时长为根据终端设备(user equipment,UE)能力确定的;接收到第二DCI的时间与在第二资源上传输数据的时间的时间间隔,大于第二时长;第二时长为根据UE能力确定的。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判断第一DCI与第一资源的时间间隔是否小于终端设备的处理能力,若确定小于终端设备的处理能力,则确定第一DCI指示的第一资源不可用,则对第一DCI指示的第一资源进行丢弃处理。或者,基于判断第二DCI与第二资源的时间间隔是否小于终端设备的处理能力,若确定小于终端设备的处理能力,则确定第二DCI指示的第二资源不可用,则对第二DCI指示的第二资源进行丢弃处理。避免终端设备浪费不必要的处理资源。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的传输装置,该数据的传输装置(以下简称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实例中所执行的步骤的功能。该装置可以位于终端设备中,也可以位于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芯片。上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这些单元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方法示例中第一设备所执行的相应步骤或功能,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第一DCI;第一DCI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第一调度信息,第一资源的类型为PUSCH,或PDSCH;接收第二DCI,第二DCI用于指示第二资源的第二调度信息;第二资源的类型为PUSCH,或PDSCH;处理单元,用于在第一调度信息与第二调度信息冲突时,根据DCI的可信度、第一资源的时域信息和第二资源的时域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在第一资源上传输数据,或在第二资源上传输数据;DCI的可信度包括:第一DCI的可信度和第二DCI的可信度。
一种可能的设计,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第一DCI的可信度大于或等于第二DCI的可信度时,在第一资源上传输数据;或者,在第一DCI的可信度小于第二DCI的可信度时,在第二资源上传输数据。
一种可能的设计,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第二资源的时域符号早于第一资源的时域符号,或者,第一资源与第二资源的时域符号有重叠时,在第一资源或第二资源上传输数据;第一资源的时域信息包括第一资源的时域符号;第二资源的时域信息包括第二资源的时域符号。
一种可能的设计,第一DCI的可信度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第一DCI的软解调信息的信噪比,第一DCI的信噪比与历史信噪比的平均值的差值;第二DCI的可信度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第二DCI的软解调信息的信噪比,第二DCI的信噪比与历史信噪比的平均值的差值。
一种可能的设计,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接收到第一DCI的时间与在第一资源上传输数据的时间的时间间隔,大于第一时长;第一时长为根据终端设备UE能力确定的;确定接收到第二DCI的时间与在第二资源上传输数据的时间的时间间隔,大于第二时长;第二时长为根据UE能力确定的。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方法的功能,其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步骤或功能相对应的部件(means)。步骤或功能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硬件(如电路)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和软件结合来实现。其中,该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上的芯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通信单元。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可选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或数据。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与处理器分离设置。本申请并不限定。
另一个可能的实现中,上述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或输入/输出电路收发信号,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运行该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使得该通信装置执行第一方面、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完成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通信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通信单元。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可选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或数据。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与处理器分离设置。本申请并不限定。通信装置可以位于终端设备中,或为终端设备上的芯片。
另一个可能的实现中,上述装置,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或输入/输出电路收发信号,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运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使得该装置执行第一方面、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发端设备或收端设备完成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例如芯片系统等,该装置与存储器相连,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程序,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A-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多个并行的HARQ进行数据发送的示意图;
图3A-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端设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DCI的示意图;
图4A-图4C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时频资源重叠的示意图;
图5A-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发送端设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DCI的示意图;
图6A-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发送端设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DCI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A-图8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的示意图;
图9A-图9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数据的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信(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radio,NR),或者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或其它类似的通信系统等。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无人驾驶(unmanned driving)、辅助驾驶(driver assistance,ADAS)、智能驾驶(intelligent driving)、网联驾驶(connecteddriving)、智能网联驾驶(Intelligent network driving)、汽车共享(car sharing)、智能汽车(smart/intelligent car)、数字汽车(digital car)、无人汽车(unmanned car/driverless car/pilotless car/automobile)、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IoV)、自动汽车(self-driving car、autonomous car)、车路协同(cooperative vehicleinfrastructure,CVIS)、智能交通(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ITS)、车载通信(vehicular communication)等技术领域。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蜂窝链路,也可以应用于设备间的链路,例如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链路。D2D链路或V2X链路,也可以称为边链路、辅链路或侧行链路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的术语都是指相同类型的设备之间建立的链路,其含义相同。所谓相同类型的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到终端设备之间的链路,也可以是基站到基站之间的链路,还可以是中继节点到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为了使得本发明实施例更加清楚,以下对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内容以及概念在此处作统一介绍。
1)终端设备,又称之为终端,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可以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处理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核心网进行通信,与RAN交换语音和/或数据。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V2X终端设备、无线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设备到设备通信(device-to-device,D2D)终端设备、机器到机器/机器类通信(machine-to-machine/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2M/MTC)终端设备、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终端设备、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或用户装备(user device)等。例如,可以包括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终端设备的计算机,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移动装置等。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还包括受限设备,例如功耗较低的设备,或存储能力有限的设备,或计算能力有限的设备等。例如包括条码、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或智能穿戴式设备等,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头盔、智能首饰等。
而如上介绍的各种终端设备,如果位于车辆上(例如放置在车辆内或安装在车辆内),都可以认为是车载终端设备,车载终端设备例如也称为车载单元(on-board unit,OBU)。当终端设备为车载终端设备时,车载终端设备除了可以反馈下行调度对应的HARQ响应信息外,还可以反馈侧行调度对应的HARQ响应信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后文介绍HARQ响应信息,除了可以下行数据对应的HARQ响应信息外,还可以包括侧行数据对应的HARQ响应信息。
2)网络设备,例如包括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设备,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设备,接入网设备例如基站(例如,接入点),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口通过一个或多个小区与无线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基站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网际协议(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终端设备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IP网络。网络设备还可协调对空口的属性管理。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或高级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ved Node B),或者也可以包括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 generation,5G)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中的下一代节点B(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或者下一代演进型基站(next generationevolved nodeB,ng-eNB)、en-gNB(enhanced 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增强的下一代基站;也可以包括云接入网(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loud RAN)系统中的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或者还可以包括中继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核心网设备例如包括对用户的信令和数据进行处理和转发的网络设备。在4G系统中,一种核心网设备例如为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MME是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协议所定义的LTE系统的接入网络的关键控制节点,它负责空闲模式的终端设备的定位和传呼过程等,包括中继。简单地说,MME是负责信令处理部分的核心网设备。或者,在5G系统中,核心网设备例如包括接入管理网元、会话管理网元或用户面网关等核心网设备。用户面网关可以是具有对用户面数据进行移动性管理、路由、转发等功能的服务器,一般位于网络侧,如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或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GW)或用户面网元功能实体(user plane function,UPF)。
3)空口资源,在小区中,基站和UE可以通过空口(user to Network interfaceUE,Uu)资源进行数据传输。空口资源可以包括时域资源和频域资源,时域资源和频域资源还可以称为时频资源。频域资源可以位于设置的频率范围,频率范围还可以称为频带(band)或频段,频域资源的宽度可以称为带宽(bandwidth,BW)。
4)时频资源,时频资源可以是资源栅格,包括时域和频域。比如时域单位可以为符号(symbol),频域单位可以为子载波(subcarrier)。资源栅格中最小的资源单位可以称为资源单元(RE)。一个资源块(资源block,RB)在频域上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子载波,比如可以是12个子载波。一个时隙在时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符号,比如NR中一个时隙可以包括14个符号(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的情况下)或者12个符号(扩展循环前缀的情况下)。频域资源通常以正交频分复用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OFDM)符号,子时隙(sub-slot),时隙(slot),子帧(subframe)或者帧(frame)为单位。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时频资源”和“资源”可被互换使用。
5)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是一种将前向纠错编码和自动重传请求相结合而形成的技术。例如,网络设备可以给终端分配并指示用于发送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HARQ响应信息的时频资源,从而终端设备则在该指示的时频资源上发送相应的HARQ响应信息。
为提高通信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引入了HARQ反馈重传机制。示例的,在下行通信中,下行数据反馈重传的过程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网络设备新传下行数据给终端设备。
网络设备在时域位置为时隙n的时频资源上,通过PDSCH发送下行数据。通过PDCCH指示终端设备在时域位置为在时隙n+k的时频资源上反馈该下行数据对应的HARQ响应信息。
步骤2,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的新传的下行数据,对下行数据解码。若解码失败,则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返馈否定确认(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消息。
当终端设备在时域位置为时隙n的时频资源上接收到该数据时,则在时域位置为时隙n+k的时频资源上反馈HARQ响应信息。例如,若确定解码失败,则终端设备可以在时域位置为时隙n+k的时频资源上反馈的HARQ响应信息为NACK消息;若确定解码成功,则终端设备可以在时域位置为时隙n+k的时频资源上反馈的HARQ响应信息为肯定确认(acknowledgement,ACK)消息。
步骤3,网络设备接收到NACK消息后,重传下行数据给终端设备。
步骤4,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重传的下行数据后,若对重传的下行数据解码成功,则向网络设备返回ACK消息。
示例的,在上行通信中,上行数据反馈重传的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网络设备在PDCCH上调度终端设备用于上行数据的新传数据。
具体的,网络设备可以通过PDCCH向终端设备发送DCI,该DCI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PUSCH上传输新传数据。
步骤2,终端设备基于步骤1的调度,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终端设备对网络设备发送的DCI进行解码,获得DCI指示的第一PUSCH,并确认在该第一PUSCH上传输的数据为新传数据,进而,终端设备在第一PUSCH上发送新传数据。
步骤3,网络设备接收到上行数据后,对上行数据解码。若解码失败,则网络设备在PDCCH上调度终端设备用于上行数据的重传。
步骤4,终端设备基于步骤3的调度,向网络设备重传上行数据。
以下通过(a)至(b)两部分内容对与HARQ相关的内容具体进行介绍。
(a)HARQ进程(HARQ process)
HARQ使用停等协议(stop-and-wait protocol)来发送数据。在停等协议中,发送端设备发送一个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后,就停下来等待确认信息。接收端会对该TB反馈HARQ响应信息,例如,接收端对该TB反馈ACK消息,或者,接收端对该TB反馈NACK消息。但是每次传输后发送端设备就停下来等待确认,会导致吞吐量很低。因此,可以使用多个并行的HARQ进程:当一个HARQ进程在等待确认时,发送端设备可以使用另一个HARQ进程来继续发送数据。示例性的,参见图2,可以使用多个并行的HARQ进程:当一个HARQ进程在等待确认信息时,发送端设备可以使用另一个HARQ进程来继续发送数据。多个并行的HARQ进程可以组成为一个HARQ实体,每个终端设备可以有一个HARQ实体,它可以维护一定数量的并行HARQ进程,每一个进程有一个标识(identity,ID),HARQ实体会把HARQ响应信息以及在DL-SCH上收到的传输块送到相应的HARQ进程。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HARQ实体维护或管理K个HARQ进程(HARQ process),以实现HARQ反馈重传机制。其中,K为正整数,K的取值可以通过协议预先约定好,也可以是由网络设备给终端设备配置的。例如,K的取值可以为16。例如,对于一个终端设备来说,可以包括M个针对侧行链路(sidelink)通信的HARQ实体和N个针对空口Uu通信的HARQ实体。在载波聚合中,每个载波聚合单元有各自的HARQ实体,通常一个通信载波对应一个HARQ实体。以下行链路通信为例,用于下行链路通信的载波为一个时,一个终端设备上包括一个针对下行链路通信的HARQ实体。再比如,用于在下行链路通信的载波为Q个时,一个终端设备上可以包括针对下行链路通信的Q个HARQ实体。如果在物理层定义了空间分集,在一个子帧内,可以收到一个或者二个传输块,该传输块都和一个HARQ实体相关。若在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in terval,TTI)上并行传输2个TB,此时每个TB有各自独立的HARQ确认信息,1个HARQ实体包含2个HARQ进程集合。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对于侧行链路通信还是Uu口通信来说,一个HARQ进程用于一个TB的通信。例如,HARQ进程1用于TB1的通信,在TB1的传输结束后,HARQ进程1才能够用于其它TB的通信。而TB1的传输未结束前,其它TB的传输无法占用HARQ进程1。也就是说,HARQ进程1被TB1的传输占用后,则在该TB传输结束之前,不能够再用于其它TB的传输。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HARQ进程ID指示HARQ进程,同一个HARQ实体维护的不同的HARQ进程的HARQ进程ID不同。
(b)接收端设备对新传数据和重传数据的处理机制
每个HARQ进程在接收端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有对应的缓冲器(例如,HARQ buffer或soft buffer),以便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软合并解码。
接收端设备接收到发送端设备采用一个HARQ进程发送的新传数据后,可以将接收到的新传数据放入该HARQ进程对应的缓冲器(例如,HARQ buffer或soft buffer)中,接收端设备可以使用所存储的数据来与最后接收到的数据(例如,当前接收的数据)进行联合处理(例如,可以为组合的方式,也可以为合并的方式)以便增强解码可靠性。若解码失败,再次接收到该新传数据的重传数据时,可以将接收到的重传数据和之前存储在缓存中的新传数据进行合并,放入缓冲器中,再次解码,这种方式可以称为软合并解码。具体的,HARQ机制可以包括追逐(chase combining)HARQ和增量冗余(incremental redundancy,IR)HARQ。对于追逐HARQ,发射端(例如,编码器)在每次重传时重复发送相同的数据。接收端设备(例如,解码器)通过组合所有先前收到的数据来执行解码(例如,尝试解码)数据。例如,解码器将当前收到的经重传数据与来自先前传输的历史(例如,先前收到并存储的)错误传输的数据相组合,进行解码。解码时,可以采用对数似然比(likelihood rate,LLR)进行软解码。LLR用于指示编码比特为1还是0的可能性的软判决。在长期演进(LTE)系统中,整个往返时间(round-trip time,RTT)的LLR可存储在缓冲器中,例如,LLR可被缓冲在物理层HARQ LLR缓冲器中。通过采用LLR,对解码比特进行软合并(例如,筛选LLR低于预设阈值的比特,根据LLR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比特进行解码,或者,根据LLR对解码比特进行加权平均),进而提高软合并的解码成功率。对于增量冗余(IR)HARQ,在每次重传时,发射段可以发送由新的奇偶校验比特构成的数据。接收端设备存储所有先前收到的数据。例如,在每次重传中传送附加的冗余信息以增加信道编码增益,其中重传由来自信道编码器的新的奇偶校验比特构成。不同的比特(例如,新的奇偶校验比特)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速率匹配(穿孔)模式来传送,可以实现在发送较少的重传数据而提高有效码率。
相比于单独解码(即每次传输的数据都单独解码,不和之前的数据合并进行解码),提高了解码成功的几率。同样,若解码仍然失败,可以继续重复上述过程,将新接收到的重传数据与缓存中的数据进行软合并,并再次解码。
5)时间窗口,可以指一个时间范围或者说时间段,该时间段有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时间窗口的长度即为开始时间到结束时间的长度。一个时间窗口可以包含有一个或多个时间单位,时间单位包括时隙,符号,子帧等。
6)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可被互换使用。“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对本申请的应用场景进行说明。
请参见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图1A中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可以相互通信。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后,终端设备根据对该下行数据的接收情况向网络设备反馈HARQ响应信息,HARQ响应信息包括ACK消息和NACK消息两种。如果终端设备对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接收成功,则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回复ACK,则网络设备可以继续传输新的数据,或者结束传输过程。而如果终端设备对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接收失败,则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回复NACK,则网络设备可以重传上次传输的数据,从而尽量提高数据传输的成功率。如果基站未收到任何反馈,则认为终端设备处于非连续发送(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DTX)状态。
请参见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图1B中包括网络设备、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其中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2均可以和网络设备相互通信,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还可以直接相互通信(即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直接通信的链路为侧行链路。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1发送DCI,用于指示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的传输资源,例如,DCI用于调度终端设备1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该下行数据的对应的HARQ响应信息可以由发送设备即终端设备1上报给网络设备。或者,DCI用于调度终端设备2发送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的对应的HARQ响应信息可以由发送设备即终端设备1上报给网络设备。或者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1向终端设备2发送DCI,用于指示侧行链路的传输资源,调度终端设备1发送向终端设备2发送侧行数据,该侧行数据的对应的HARQ响应信息可以由发送设备即终端设备1上报给网络设备。
在上述应用场景中,以第一设备作为数据发送端设备,第二设备作为数据接收端设备为例,第一设备可以同时和多个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即,第一设备可能同时和一个或多个第二设备进行多个单播通信或多个组播通信或多个广播通信,因此,第一设备可对应一个或多个源地址,分别用于与不同的接收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第二设备作为数据接收端设备,可能同时和多个发送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即,第二设备可能同时和一个或多个发送终端设备进行多个单播通信或多个组播通信或多个广播通信,因此,第二设备可对应一个或多个目的地址,分别用于与不同的接收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当第一设备作为数据发送端设备,同时进行不同通信类型的通信时(例如,一个单播通信和一个组播通信),不同的通信类型所对应的源地址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本申请并不限定。同理,对于第二设备来说,当第二设备作为数据接收端设备,同时进行不同的通信类型的通信时(例如,一个单播通信和一个组播通信),不同的通信类型所对应的目的地址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本申请同样不作限定。例如,第一通信类型可以为单播、组播、广播中的任一种或几种,通信类型也可以称为播类型cast-type或发送方式或传输方式等,或者也可以具有其他名称,本申请并不限定。
在5G系统中,HARQ响应信息的反馈时间可以由网络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配置,或者是通过动态信令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来指示。DCI的传输一般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PDCCH)来完成,但是PDCCH的传输并非完全可靠,终端设备受信道条件、终端设备对DCI的解析算法等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终端设备接收不到PDCCH以及接收到但是无法正确解析DCI的情况,或者,网络设备并未发送针对终端设备的DCI,但是终端设备解析出了循环冗余码校验(cyclical redundancy check,CRC)对应的DCI,导致终端设备解析出的DCI指示的PUSCH或PDSCH与其他DCI指示的PUSCH或PDSCH资源冲突,进而,终端设备在资源冲突的PUSCH或PDSCH上传输数据时,则会导致数据的传输错误,从而增加不必要的重传,影响传输效率和性能。
下面举例来说明存在调度信息冲突的场景:
第一种调度信息冲突的场景,若确定对于任意两个PUSCH发送或者PDSCH接收,在时域上重叠。例如,若确定第二设备在不同时间检测到的DCI指示了相同时间的PUSCH发送时间或者PDSCH接收时间,则确定调度信息冲突。如图3A所示,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检测到的DCI1指示了第一资源PUSCH1,第二设备在第二时间检测到的DCI2指示了第二资源PUSCH2,PUSCH1和PUSCH2在时域上有重叠,则确定DCI1和DCI2的调度信息冲突。或者,如图3B所示,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检测到的DCI1指示了第一资源PDSCH1,第二设备在第二时间检测到的DCI2指示了第二资源PDSCH2,PDSCH1和PDSCH2在时域上有重叠,则确定DCI1和DCI2的调度信息冲突。
以第一DCI指示第一资源,第二DCI指示第二资源为例,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发生冲突,可以为资源在时域上重叠,或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位于同一时间窗口内,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在时域重叠的方式可能有多种,只要是在时域上至少有一个OFDM符号是相同的,就可以认为是在时域上重叠。第一种、第一资源与第二资源在时域部分重叠,例如图4A;第二种、第一资源与第二资源在时域完全重叠,例如图4B。应理解,第一资源与第二资源位于不同的服务小区或者载波,不同的服务小区或者载波具有不同的子载波间隔SCS,那么无论哪一子载波对应的符号,第一资源与第二资源在时域上只要有一个符号在时域位置上是相同的,就认为第一资源与第二资源是在时域上重叠,例如图4C。
第二种调度信息冲突的场景,NR对网络调度有如下限制:对于任意的两个HARQ进程ID,先收到DCI的PUSCH/PDSCH先发送/接收,后检测到DCI的PUSCH/PDCCH后发送/接收,遵循先调度先发送/接收的原则。因此,若终端设备先检测到的DCI指示了较晚的PUSCH发送时间或者PDSCH接收时间,则确定存在调度信息冲突的问题。如图5A所示,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检测到的DCI1指示了第一资源PUSCH1,第二设备在第二时间检测到的DCI2指示了第二资源PUSCH2,第一时间早于第二时间,PUSCH1所在的时隙晚于PUSCH2所在的时隙,即第二资源的时域符号早于第一资源的时域符号,则确定DCI1和DCI2的调度信息冲突。或者,如图5B所示,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检测到的DCI1指示了第一资源PDSCH1,第二设备在第二时间检测到的DCI2指示了第二资源PDSCH2,第一时间早于第二时间,PDSCH1所在的时隙晚于PDSCH2所在的时隙,则确定DCI1和DCI2的调度信息冲突。
第三种调度信息冲突的场景,发送端设备需要在接收到接收端设备反馈的HARQ响应信息后,确定下一次发送的数据是否需要发送第一数据的重传数据,若确定需要发送第一数据的重传数据,则可以生成第二DCI,第二DCI用于指示第二资源,并在第二资源上传输第一数据的重传数据。举例来说,若接收端设备反馈的HARQ响应信息为ACK消息,则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发送端设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第一DCI,第一DCI包括:HARQ进程标识HARQprocess ID1。
具体的,接收端设备可以按照网络设备的指示的第一DCI,确定第一DCI指示的PUSCH或PDSCH上传输的数据对应的HARQ进程标识。
HARQ进程ID的信息可以以显式或隐式的方式携带,例如,第一DCI中可以在对应的字段指示HARQ进程标识,进而发送端设备或接收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DCI中对应指示HARQ进程标识的字段,确定HARQ process ID1。再比如,若第一DCI中不包括HARQ进程标识,终端设备可根据DCI中的初传与重传之间的时间间隔(例如,time gap between initialtransmission and retransmission)、初传与重传的频域资源位置(例如,frequencyresource location of initial transmission and retransmission)来确定HARQ进程标识。即将本申请中的HARQ进程标识替换为上述初传与重传之间的时间间隔和初传与重传的频域资源位置。
步骤二:发送端设备根据第一DCI指示的第一资源,向接收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例如,data1),data1为新传数据。
步骤三:接收端设备在第一DCI指示的第一资源上接收第一数据,若确定接收成功,则向发射端设备发送该次传输的ACK反馈。
步骤四:若发送端设备接收到了来自接收端设备的针对该次传输的ACK反馈,发送端设备UE1认为步骤二中的第一数据的传输成功。
步骤五:发送端设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第二DCI,用于指示接收端设备在第二DCI指示的第二资源上接收第二数据。第二DCI包括:HARQ process ID1。
步骤六:发送端设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第二数据(例如,data2),data2为新传数据。
举例来说,若接收端设备反馈的HARQ响应信息为NACK消息,则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发送端设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第一DCI,第一DCI包括:HARQ processID1。
步骤二:发送端设备根据第一DCI指示的第一资源,向接收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例如,data1),data1为新传数据。
步骤三:接收端设备在第一DCI指示的第一资源上接收第一数据,若确定接收失败,则向发射端设备发送该次传输的NACK反馈。
步骤四:若发送端设备接收到了来自接收端设备的针对该次传输的NACK反馈,发送端设备认为步骤二中的第一数据的传输失败。
步骤五:发送端设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第二DCI,用于指示接收端设备在第二DCI指示的第二资源上接收第一数据。第二DCI包括:HARQ process ID1(HARQ process ID)。
步骤六:发送端设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例如,data1),data1为重传数据。
由上可以看出,在相同HARQ进程中,由于每次发送的数据可能是新传数据,也可能是重传数据,发送端设备可能需要根据上一次接收端设备接收数据的情况,确定下一次发送的数据;接收端设备需根据上一次发送的数据,解析下一次发送的数据,因此,同一个HARQ进程的PUSCH/PDSCH调度,网络需保证串行执行,不应存在同一个HARQ的PUSCH/PDSCH还未调度的时候,又解析到相同HARQ进程的调度信息。但是,一种可能的情况中,如图6A-图6B中,DCI1的接收时间出现滞后,解析出的DCI1对应的第一资源的起始位位于时隙n+2。而在时隙n+1,终端设备解析出了相同HARQ进程的DCI2,而终端设备无法在第一数据未接收时,即向第一设备反馈HARQ响应信息,因此,在第一资源之前,不应当解析出DCI2。因此,在相同HARQ进程中,先检测到DCI对应的PUSCH发送或者PDSCH接收还未结束,检测到新的相同HARQ进程的DCI,用于指示PUSCH上的数据的发送或者PDSCH上的数据的接收,则确定存在调度信息冲突。例如,如图6A所示,第一DCI指示HARQ进程ID1,第二DCI指示HARQ进程ID1,第一DCI指示的PUSCH对应的时间晚于第二DCI的检测时间,因此,可以确定第一DCI指示的调度信息与第二DCI指示的调度信息冲突。如图6B所示,第一DCI指示HARQ进程ID1,第二DCI指示HARQ进程ID1,第一DCI指示的PDSCH对应的时间晚于第二DCI的检测时间,因此,可以确定第一DCI指示的调度信息与第二DCI指示的调度信息冲突。
请参见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数据发送、接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S101、接收第一DCI;第一DCI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第一调度信息,第一资源的类型为PUSCH,或PDSCH;
第一设备获得第一DCI后,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DCI指示的调度信息。
其中,第一DCI中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HARQ进程ID,第一时域资源的指示信息。HARQ进程ID可以用于指示在第一时域资源上传输的数据对应的HARQ进程。
针对上行数据的调度,第一时域资源的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时域资源的通信类型,即可以为PUSCH。
第一时域资源的指示信息还可以包括:PUSCH的发送时间,PUSCH的发送时间的信息可以以显式或隐式的方式携带,例如,在DCI中作为一个字段显式地存在,也可以通过加扰DCI的方式隐式地存在。或者,第一DCI也可为UL grant,此时,PUSCH的发送时间可以根据第一DCI的检测时间(例如时隙n)确定(时隙n+4)。本发明实施例这里不做限制。当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刻接收UL grant时,第一信道可以是上行共享信道,即UL grant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发送上行共享信道的第一资源。
进一步的,第一设备可以按照网络设备的指示的第一DCI,确定第一DCI指示的PUSCH或PDSCH上传输的数据用于新传或重传,和/或,用于HARQ进程ID对应的HARQ进程。例如,网络设备通过第一DCI调度了第一DCI,该第一DCI通过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network tempory identity,RNTI)加扰,第一设备获得该第一DCI,第一DCI为传输链路的动态授权资源,第一DCI中可能指示了对应的HARQ进程ID。第一设备可以根据RNTI、HARQ进程ID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第一DCI用于新传还是重传,和/或确定该第一HARQ进程。
再比如,HARQ进程ID的信息可以以显式或隐式的方式携带,若DCI中不包括HARQ进程ID的字段,终端设备可根据DCI中的初传与重传之间的时间间隔(例如,time gapbetween initial transmission and retransmission)、初传与重传的频域资源位置(例如,frequency resource location of initial transmission and retransmission)来确定HARQ进程ID。即将本申请中的HARQ进程的标识替换为上述初传与重传之间的时间间隔和初传与重传的频域资源位置。
针对下行数据的调度,第一资源的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PDSCH的接收时间的信息,PDSCH的接收时间的信息可以以显式或隐式的方式携带,例如,在DCI中作为一个字段显式地存在,也可以通过加扰DCI的方式隐式地存在。
本发明实施例中,下行调度可以是以下几种至少一种:PDSCH接收或者半静态PDSCH的释放以及与之关联的下行控制信息DCI的所在服务小区与下行控制信道监测机会的组合;用于调度PDSCH接收或者半静态PDSCH释放的DCI;承载DCI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PDCCH;PDSCH接收或者半静态PDSCH的释放。
针对侧行数据的调度,第一资源的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当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刻接收侧行授权(sidelink grant,SL grant)时,第一信道可以是侧行共享信道,即SL grant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发送侧行共享信道的第一资源。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侧行调度可以是以下几种至少一种:物理侧行共享信道PSSCH/物理侧行控制信道PSCCH接收或者半静态PSSCH的释放以及与之关联的下行控制信息DCI的所在服务小区与下行控制信道监测机会的组合;用于调度PSSCH接收或者半静态PSSCH释放的DCI;承载DCI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PDCCH;PSSCH/PSCCH接收或者半静态PSSCH的释放。
进一步的,终端设备在确定接收到第一DCI的时间与在第一资源上传输数据的时间的时间间隔大于第一时长时,确定满足终端设备能力;终端设备在确定接收到第二DCI的时间与在第二资源上传输数据的时间的时间间隔大于第二时长时,确定满足终端设备能力;其中,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可以为根据UE能力确定的,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做限定。UE能力可以包括UE网络能力和UE无线接入能力,例如,UE支持的3GPP版本,UE等级,基站和UE之间通过UE等级确定UE的传输能力,UE的ROCH能力,UE射频能力,表示UE支持的band指示、双工模式,UE的测量能力:是否需要gap,UE的处理能力等。以UE的处理能力为例,终端设备可以判断第一DCI与第一资源的时间间隔是否小于终端设备的处理能力,若确定小于终端设备的处理能力,则确定第一DCI指示的第一资源不可用,则对第一DCI指示的第一资源进行丢弃处理。具体的,接收端设备在接收到数据后,进行信道估计、解调和译码等处理,然后根据译码结果反馈HARQ响应信息。其中,接收端设备的接收处理时间被当前标准定义为:从发送端设备发送的数据(例如,业务数据)最后一个符号(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到接收端设备反馈HARQ响应信息的第一个符号的间隔大小,这里接收端设备的接收处理时间可以认为是接收端设备的处理能力。终端设备的接收处理时间,可以定义为从业务数据(例如PDSCH数据)最后一个符号到反馈HARQ响应信息的信道(例如PUCCH)的第一个符号的间隔大小,其间隔是按照终端设备的能力(capability 1,UE CAP#1)来确定,例如,当前R15中,该间隔的取值可以见下表1和2所示:
表1 PDSCH的处理时间(capability 1)
Figure BDA0002638858140000141
表2 PDSCH的处理时间(capability2)
Figure BDA0002638858140000151
其中μ代表数据信道的子载波间隔,该间隔的计算方法可以为15KHz*2^μ。
由于在接收端设备接收到数据的最后一个符号,到开始接收或发送第一数据,需要一定的时间间隔,其中时间间隔的大小依赖于接收端设备的处理能力,目前标准上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时,时间间隔至少需要三个符号。
第一时间间隔小于设定时间阈值,第一时间间隔是第N个业务数据结束的时刻与接收端设备向发送端设备发送第一个数据或者信号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其中,第一个数据,可以是业务信道数据(如PUSCH信道数据,或者PSSCH信道数据),第一个信号,可以是探测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或者信道状态信息测量参考信号(channelstate indic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或者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信号(physical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
进一步的,第一设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第一DCI的可信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解析第一DCI时确定的软解调信息的信噪比,确定第一DCI的可信度的取值。
具体的软解调信息可以为终端设备通过对其收到的第一DCI的基带数据进行解调时,可以得到每一信息比特取值概率的软信息;即将解调结果量化为一个区间的整数,例如以整数M对应比特1,以-M对应比特-1,(-M,M)区间内的值的绝对值表征了解调结果为1或-1的概率。对于高阶调制信号的解调软信息,可以采用基于最大后验概率准则的对数似然比算法计算得到软信息,软信息的绝对值可以用于表征软判决的可信度。解调方式可以根据第一DCI预先确定的调制方式确定,例如,调制方式可以为:双相移相键控BPSK(Binary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键控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和正交幅度调制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等调制方式以提高带宽,分别适应于不同情况的信道。
进一步的,在确定每个信息比特取值概率的软信息时,还可以通过信道估计的方法确定每一比特对应的软信息的信噪比,进而,确定第一DCI的软解调信息的信噪比。
只有在信噪比较高和编码的纠错能力较强的情况下才能够认为编码后的数据与发射端发射的数据相一致。因此,一种可能的方式,在确定第一DCI的软解调信息的信噪比低于第一信噪比阈值时,可以确定第一DCI的误码率过高,第一DCI的可信度过低,可以丢弃第一DCI。
在第一DCI的软解调信息的信噪比大于或等于第一信噪比阈值,则可以根据软解调信息的信噪比与可信度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DCI的可信度的取值。其中,软解调信息的信噪比与可信度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区间映射的方式确定,例如,第一DCI的可信度也可以为一个区间的数,根据软解调信息的信噪比的取值区间,映射到可信度的取值区间,确定软解调信息的信噪比与可信度的对应关系。
其中,软解调信息的获取方式可以包括:根据接收数据输出各比特的概率软信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将第一DCI的信道估计确定出的信噪比,与历史信道估计确定的平均信噪比进行比较,确定出第一DCI的信噪比与平均信噪比间的差值,作为第一DCI的可信度的指标。
其中,历史信道估计确定的平均信道比可以为根据传输DCI对应的资源上确定的多个信道比确定的。例如,在接收第一DCI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内,终端设备接收了N个DCI,在解调N个DCI时,可以确定N个信噪比,进而可以根据N个信噪比,确定出N个信噪比的平均值,以及N个信噪比间的历史方差。其中,预设时间段可以根据DCI指示的HARQ进程的往返时间确定,例如,LTE中为8-10ms,也可以为根据大数据确定的,例如,根据第一DCI之前的1个月内的历史数据中,终端设备在相同时间段(例如,上午8:00-8:01)内,终端设备接收了10个DCI,在解调10个DCI时,可以确定10个信噪比,进而可以根据10个信噪比,确定出10个信噪比的平均值,以及10个信噪比间的历史方差。
一种可能的方式,在进行第一DCI的信噪比与平均信噪比进行比较时,可以将第一DCI的信噪比与N个信噪比的平均值间的差值作为第一DCI的可信度的指标。例如,建立第一DCI的信噪比与平均信噪比间的差值与第一DCI的可信度的对应关系,其对应关系为负相关,即若确定第一DCI的信噪比与平均信噪比间的差值越大,则第一DCI的可信度的取值越低。例如,可以对可信度进行分级,以分三级为例,若确定第一DCI的信噪比与N个信噪比的平均值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确定第一DCI的可信度为第三级;若确定第一DCI的信噪比与N个信噪比的平均值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第一DCI的可信度为第二级;若确定第一DCI的信噪比与N个信噪比的平均值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第一DCI的可信度为第一级。其中,第一级的可信度大于第二级的可信度,第二级的可信度大于第三极的可信度。当然,第一DCI的可信度还可以为一个区间,具体的取值,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精度,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考上述软解调信息的信噪比与可信度的对应关系的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也可以将第一DCI的信噪比与平均信噪比间的方差,作为第一DCI的可信度的指标。具体的,在进行第一DCI的信噪比与平均信噪比进行比较时,也可以将第一DCI的信噪比与N个信噪比间的第一方差,与N个信噪比间的历史方差进行比较,将第一方差与历史方差间的差值,作为第一DCI的可信度的指标。其中,第一方差与历史方差间的差值与可信度的对应关系也为负相关。
上述方式仅为举例,第一DCI的可信度还可以根据DCI在解调过程中确定的其他参数确定的,在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DCI解析获得的第一资源的指示信息,第一DCI的检测时间,第一DCI的可信度,第一DCI指示的HARQ进程ID作为第一DCI指示的第一调度信息。
S102、接收第二DCI,DCI用于指示第二资源的第二调度信息;第二资源的类型为PUSCH,或PDSCH;
其中,第二DCI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HARQ进程ID,第一时域资源的指示信息。第二DCI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二资源上传输数据。终端设备对第二DCI的解析过程可以参考第一DCI的解析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同理,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二DCI解析获得的第二资源的指示信息,第二DCI的检测时间,第二DCI的可信度,第二DCI指示的HARQ进程ID作为第二DCI指示的第二调度信息。
S103、在第一调度信息与第二调度信息冲突时,根据DCI的可信度、第一资源的时域信息和第二资源的时域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在第一资源上传输数据,或在第二资源上传输数据。
其中,所述DCI的可信度包括:第一DCI的可信度和第二DCI的可信度。具体的判断是否存在与第一调度信息冲突的调度信息的过程,可以包括以下多种实施方式。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终端设备可以为解析DCI获得的调度信息创建调度信息缓存队列。例如,针对下行数据的调度,终端设备可以创建PDSCH调度信息缓存队列,针对上行数据的调度,终端设备可以创建PUSCH调度信息缓存队列。
终端设备在确定第一DCI满足终端设备的处理能力后,可以将第一DCI对应的第一调度信息存储至对应的调度信息缓存队列中,例如,如图8A所示,假设第一DCI指示的第一时域资源为PUSCH,则将第一指示信息存入PUSCH调度信息缓存队列中,存放的方式可以基于提高判断调度信息冲突的效率确定。例如,可以根据DCI的检测时间的顺序存放调度信息,例如,在终端设备获取第一DCI之前,终端设备还在PUSCH调度信息缓存队列中存入了3个调度信息,例如,第二调度信息,第三调度信息,第四调度信息,则可以将第一调度信息存入第四调度信息之后。当然,还可以根据DCI指示的时域资源进行排序,对应存入调度信息缓存队列,在此不做限定。
一种可能的场景,终端设备在解析第一DCI之后,确定第一DCI指示的第一资源为PUSCH,则终端设备若在PUSCH调度信息缓存队列中确定不存在调度信息,则可以确定不存在与第一调度信息冲突的调度信息。
一种可能的场景,终端设备在解析第一DCI之后,确定第一DCI指示的第一资源为PUSCH,则终端设备在PUSCH调度信息缓存队列中,遍历PUSCH调度信息缓存队列中的调度信息,比较是否存在与第一调度信息冲突的调度信息。
举例来说,以上述实施例中提及的3种冲突场景为例,终端设备可以先确定是否存在与第一调度信息中的第一HARQ进程ID相同的调度信息,例如,若确定第二调度信息的HARQ进程ID与第一HARQ进程ID相同,则判断第一调度信息中的第一时域资源对应的时间是否晚于第二DCI的检测时间。若确定第一时域资源对应的时间晚于第二DCI的检测时间,则确认第一调度信息与第二调度信息冲突。此时,还需进一步比较第一调度信息是否还与调度信息缓存队列中的其他调度信息冲突。
进一步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比较调度信息缓存队列中的各调度信息中的时域资源是否与第一时域资源重叠,确认是否存在冲突的调度资源。例如,若终端设备确定存在第三调度信息,第三调度信息的第三时域资源与第一调度信息的时域资源重叠,则确认第一调度信息与第三调度信息冲突。
再比如,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比较调度信息缓存队列中的各调度信息中的时域资源对应的时域符号是否晚于第一时域资源对应的第一时域符号,确认是否存在冲突的调度资源。例如,若终端设备确定存在第四调度信息,第四调度信息的第四时域资源对应的第四时域符号晚于第一调度信息的时域资源对应的时域符号,则确认第一调度信息与第四调度信息冲突。
在遍历完成后,确认在调度信息缓存队列中与第一调度信息冲突的调度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比较的过程仅为举例,可以根据具体冲突的场景,确认具体采用的确认调度信息冲突的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终端设备可以为解析DCI获得的调度信息创建调度信息缓存表,并根据各调度信息中的不同内容的类型,生成对应的表项,进而将对应的调度信息的不同内容存储至表项中的位置,以便提高遍历调度信息的效率。以第一DCI为PUSCH例,第一DCI对应的第一调度信息可以包括以下4项:PUSCH1的发送时间,第一DCI的检测时间,第一DCI的可信度,第一DCI指示的HARQ进程ID;则可以写入PUSCH调度信息缓存表的4项中,当然,还可以增加第一调度信息的使用记录表项,例如,若确定第二调度信息已用于传输数据,则可以在第二调度信息对应的使用记录表项中,增加已使用,在比较是否存在第一调度信息冲突的调度信息时,可以将已使用的调度信息排除。
上述方案,使得终端设备在基于第一DCI确定第一调度信息时,可以先判断是否存在调度信息的冲突,避免了未发送的传输资源的调度信息间的冲突的情况下,仍进行数据的传输,起到了校验的功能,提升了通信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下面以第一调度信息和第二调度信息指示的PUSCH为例,说明通过比较第一DCI和第二DCI的解析结果确定第一调度信息存在冲突后的解决方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终端设备若确定第一调度信息与第二调度信息冲突,则可以随机丢弃一个调度信息,例如,若终端设备将第二调度信息丢弃,则可以将第二调度信息从调度缓存队列中删除,若删除第二调度信息后,确定第一调度信息不存在冲突的调度信息,则可以在第一调度信息对应的第一时域资源上传输第一DCI指示的数据。
一种可能的设计,可以在第二资源的时域符号早于第一资源的时域符号,或者,第一资源与第二资源的时域符号有重叠时,终端设备确定在第一资源或第二资源上传输数据。
进一步的,若终端设备确定在第一调度信息对应的第一时域资源上传输第一DCI指示的数据,则可以将调度缓存队列中的第一调度信息删除,以避免影响调度缓存队列中调度信息冲突的判断。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终端设备若确定第一调度信息与第二调度信息冲突,则可以根据第一DCI的可信度和第二DCI的可信度,将可信度低的DCI对应的调度信息丢弃。例如,若终端设备确定第一DCI的可信度大于第二DCI的可信度,则将第二调度信息从调度缓存队列中删除,若删除第二调度信息后,确定第一调度信息不存在冲突的调度信息,则可以在第一调度信息对应的第一时域资源上传输第一DCI指示的数据。进一步的,若终端设备确定在第一调度信息对应的第一时域资源上传输第一DCI指示的数据完成后,则可以将调度缓存队列中的第一调度信息删除,以避免影响调度缓存队列中调度信息冲突的判断。再比如,若终端设备确定第一DCI的可信度与第二DCI的可信度相等,则可以随机丢弃一个调度信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终端设备若确定第一调度信息与第二调度信息冲突,则可以将第一调度信息与第二调度信息全部丢弃,例如,若第一调度信息指示的第一资源和第二调度信息指示的第二资源中,第一资源与第二资源为同一资源,此时,可以将第一调度信息与第二调度信息全部丢弃。再比如,若确定第一调度信息与第二调度信息为同一HARQ进程,则可以将第一调度信息与第二调度信息全部丢弃。
进一步的,若第一调度信息与第二调度信息和第三调度信息都冲突,则可以根据调度信息的优先级对冲突的调度信息进行处理。优先级可以包括第一DCI的可信度确定的优先级,还可以包括根据调度信息的指示的资源类型预先设定的优先级等。例如,一种可能的方式,若确定第一DCI的可信度大于第一阈值,则可以将第一调度信息的优先级设为高优先级,若确定第一DCI的可信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则可以将第一调度信息的优先级设为中优先级,若确定第一DCI的可信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且大于第三阈值,则可以将第一调度信息的优先级设为低优先级。另一种可能的方式,若确定第一调度信息指示的第一资源为用于传输新传数据的资源,则可以将第一调度信息的优先级设为高优先级,若确定第一调度信息指示的第一资源为用于传输重传数据的资源,则可以将第一调度信息的优先级设为中优先级;若确定第一调度信息指示的第一资源为用于传输反馈信息的资源,则可以将第一调度信息的优先级设为低优先级。上述仅为举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其他参数,确定调度信息的优先级,例如,根据DCI的可信度确定优先级等。
当然,还可以根据DCI的可信度和调度信息的指示的资源类型综合确定DCI对应的调度信息的优先级。例如,可以先根据DCI的可信度,确定第一级优先级,再根据调度信息的指示的资源类型,确定第二级优先级,每一级的优先级的确定方式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考虑第一DCI的第一调度信息可能与多个调度信息冲突,不同的冲突方式可以设置不同的处理方案。例如,若确定第一调度信息与第二调度信息冲突,第一调度信息与第三调度信息冲突,但是第二调度信息和第三调度信息不冲突,则可以丢弃第一调度信息。再比如,若第一调度信息、第二调度信息、第三调度信息相互间都存在冲突,则可以根据第一调度信息、第二调度信息、第三调度信息对应的可信度,保留可信度最高的一个调度信息,丢弃其他2个。
在对冲突的调度信息进行处理后,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调度信息缓存队列中的调度信息进行调度,例如,若对冲突的调度信息进行处理后,确定第一调度信息存储于调度信息缓存队列,则可以在第一调度信息指示的第一资源上传输数据。若对冲突的调度信息进行处理后,确定第二调度信息存储于调度信息缓存队列,则可以在第二调度信息指示的第二资源上传输数据。
上述方案中,通过比较第一DCI和第二DCI的解析结果,确定使用第一DCI或第二DCI的解析结果,确定第一数据的传输,进而在确定第二调度信息之后的第一调度信息调度不存在相同通信类型的调度信息冲突的前提下,再在第一调度信息指示的第一资源上进行第一数据的传输,相较于现有技术无法避免第一DCI和第二DCI可能的调度信息冲突的问题,本申请提供新的数据传输方案,可以提升通信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如图9A所示,包括:
步骤201:获取第一DCI。
其中,第一DCI对应的第一调度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PUSCH调度的HARQ进程ID;DCI检测时间;DCI检测得到的可信度,PUSCH的发送时间。如图8B所示,可以在时隙n上检测第一DCI。
步骤202:判断DCI到PUSCH调度的时间间隔是否小于终端设备的处理能力。若是,则执行步骤207;若否,则执行步骤203。
步骤203:根据第一调度信息,判断PUSCH调度信息缓存队列是否为空,若是,则执行步骤206;若否,则执行步骤204。
步骤204:将第一调度信息存入PUSCH调度信息缓存队列,并判断PUSCH调度信息缓存队列是否存在与第一调度信息冲突的调度信息;若是,则执行步骤205;若否,则执行步骤206。
步骤205:对第一调度信息及与第一调度信息冲突的调度信息进行处理。
处理的过程可以根据具体的场景确定,例如,可以丢弃第一调度信息,保留PUSCH调度信息缓存队列中的与第一调度信息冲突的调度信息。或者,可以丢弃PUSCH调度信息缓存队列中的与第一调度信息冲突的调度信息,保留第一调度信息。再比如,可以丢弃第一调度信息和PUSCH调度信息缓存队列中的与第一调度信息冲突的调度信息。
进一步的,可以根据冲突的调度信息中的DCI的可信度,确定丢弃的调度信息。例如,若确定第一调度信息的可信度大于PUSCH调度信息缓存队列中的与第一调度信息冲突的调度信息的可信度,则丢弃PUSCH调度信息缓存队列中的与第一调度信息冲突的调度信息,保留第一调度信息。
步骤206:终端设备根据PUSCH调度信息缓存队列中的调度信息,在调度信息指示的传输资源上发送调度信息中DCI指示的数据。如图8B所示,例如,若此时采用的调度信息为第一调度信息,则在发送数据之后,或在采用第一调度信息发送数据完成后,将第一调度信息从PUSCH调度信息缓存队列中删除。
步骤207:流程结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的接收方法,如图9B所示,包括:
步骤301:获取第一DCI。
其中,第一DCI对应的第一调度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PDSCH调度的HARQ进程ID;DCI检测时间;DCI检测得到的可信度,在PDSCH第一资源上接收数据的时间。
步骤302:判断DCI到PDSCH调度的时间间隔是否小于终端设备的处理能力。若是,则执行步骤307;若否,则执行步骤303。
步骤303:根据第一调度信息,判断PDSCH调度信息缓存队列是否为空,若是,则执行步骤306;若否,则执行步骤304。
步骤304:将第一调度信息存入PDSCH调度信息缓存队列,并判断PDSCH调度信息缓存队列是否存在与第一调度信息冲突的调度信息;若是,则执行步骤305;若否,则执行步骤306。
步骤305:对第一调度信息及与第一调度信息冲突的调度信息进行处理。
处理的过程可以根据具体的场景确定,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参考上文的实现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6:终端设备根据PDSCH调度信息缓存队列中的调度信息,在调度信息指示的传输资源上接收调度信息中DCI指示的数据。例如,若此时采用的调度信息为第一调度信息,则在接收数据之后,或在开始采用第一调度信息接收数据时,将第一调度信息从PDSCH调度信息缓存队列中删除。
步骤307:流程结束。
上述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以实现不同的技术效果。
以上结合图7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的传输方法,基于与上述数据的传输方法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如图10所示,通信装置1000中包含处理单元1001和收发单元1002,通信装置1000(以下简称装置1000)可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所执行的方法。装置1000可以为终端设备,也可以位于终端设备内,或为接收端设备或发送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1000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应用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者其他具有上述终端设备功能的组合器件、部件等。当装置1000是终端设备时,收发单元可以是收发器,可以包括天线和射频电路等,处理模块可以是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当装置1000是具有上述终端设备功能的部件时,收发单元可以是射频单元,处理模块可以是处理器。当装置1000是芯片系统时,收发单元可以是芯片系统的输入输出接口、处理模块可以是芯片系统的处理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10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接收端所执行的步骤,或执行发送端设备所执行的步骤。
具体的,收发单元1002,用于接收第一DCI;第一DCI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第一调度信息,第一资源的类型为PUSCH,或PDSCH;接收第二DCI,第二DCI用于指示第二资源的第二调度信息;第二资源的类型为PUSCH,或PDSCH;处理单元1001,用于在第一调度信息与第二调度信息冲突时,根据DCI的可信度、第一资源的时域信息和第二资源的时域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在第一资源上传输数据,或在第二资源上传输数据;DCI的可信度包括:第一DCI的可信度和第二DCI的可信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调度信息与第二调度信息冲突的判断可以参考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判断方式,也可以为其他判断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一种可能的设计,处理单元1001,具体用于:在第一DCI的可信度大于或等于第二DCI的可信度时,在第一资源上传输数据;或者,在第一DCI的可信度小于第二DCI的可信度时,在第二资源上传输数据。
一种可能的设计,处理单元1001,具体用于:在第二资源的时域符号早于第一资源的时域符号,或者,第一资源与第二资源的时域符号有重叠时,在第一资源或第二资源上传输数据;第一资源的时域信息包括第一资源的时域符号;第二资源的时域信息包括第二资源的时域符号。
一种可能的设计,第一DCI的可信度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第一DCI的软解调信息的信噪比,第一DCI的信噪比与历史信噪比的平均值的差值;第二DCI的可信度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第二DCI的软解调信息的信噪比,第二DCI的信噪比与历史信噪比的平均值的差值。
一种可能的设计,处理单元1001,还用于:确定接收到第一DCI的时间与在第一资源上传输数据的时间的时间间隔,大于第一时长;第一时长为根据终端设备UE能力确定的;确定接收到第二DCI的时间与在第二资源上传输数据的时间的时间间隔,大于第二时长;第二时长为根据UE能力确定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基于与上述数据的传输方法相同的构思,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1100。通信装置1100(以下简称装置1100)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执行的方法,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其中装置1100可以为终端设备,或者可以位于终端设备中,可以为发送端设备或接收端设备。
装置11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1。处理器11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等。例如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装置(如,基站、终端、或芯片等)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通信装置1100可以包括收发单元,用以实现信号的输入(接收)和输出(发送)。例如,收发单元可以为收发器,射频芯片等。
装置11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1,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1可实现上述所示的实施例中发送端设备或接收端设备执行的方法。
可选的,处理器1101除了可以实现上述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方法,还可以实现其他功能。
可选的,一种设计中,处理器1101可以执行指令,使得装置11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执行的方法。该指令可以全部或部分存储在处理器1101内,如指令1103,也可以全部或部分存储在与处理器1101耦合的存储器1102中,如指令1104,也可以通过指令1103和1104共同使得装置11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执行的方法。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1100也可以包括电路,该电路可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功能。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装置1100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102,其上存储有指令1104,该指令可在处理器上被运行,使得装置11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数据的传输方法。可选的,存储器中还可以存储有数据。可选的,处理器中也可以存储指令和/或数据。例如,上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102可以存储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关联或对应关系,或者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相关的参数或表格等。其中,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或耦合在一起。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装置1100还可以包括收发单元1105。处理器1101可以称为处理单元,对装置(终端或者基站)进行控制。收发单元1105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用于实现装置的收发。
例如,如果装置1100为应用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者其他具有上述终端设备功能的组合器件、部件等,装置1100中可以包括收发单元1105。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装置1100还可以包括收发单元1105以及天线1106。处理器1101可以称为处理单元,对装置进行控制。收发单元1105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用于通过天线1106实现装置的收发功能。
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方法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应用于发送端设备或接收端设备的任一方法实施例的数据的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应用于发送端设备或接收端设备的任一方法实施例的数据的传输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该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该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应用于发端设备或第一设备的任一方法实施例的数据的传输方法。
应理解,上述处理装置可以是一个芯片,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实现,该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位于处理器之外,独立存在。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3)

1.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所述第一DCI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资源的类型为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或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
接收第二DCI,所述第二DCI用于指示第二资源的第二调度信息;所述第二资源的类型为PUSCH,或PDSCH;
在所述第一调度信息与所述第二调度信息冲突时,根据DCI的可信度、第一资源的时域信息和第二资源的时域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在所述第一资源上传输数据,或在所述第二资源上传输数据;所述DCI的可信度包括:第一DCI的可信度和第二DCI的可信度;
其中,所述第一调度信息与所述第二调度信息冲突,包括以下内容中的一项:
所述第一资源和所述第二资源的类型相同,且所述第一资源和所述第二资源的混合自动反馈重传HARQ进程标识ID相同,且接收所述第二DCI的时间早于在所述第一资源上传输数据的时间;
所述第一资源和所述第二资源的类型相同,所述第一资源和所述第二资源的HARQ进程ID不同,且所述第一资源与所述第二资源的时域符号有重叠;或,
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符号;所述第二资源的时域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资源的时域符号;所述第一资源和所述第二资源的类型相同,所述第一资源和所述第二资源的HARQ进程ID不同,且所述第二资源的时域符号早于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符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DCI的可信度、第一资源的时域信息和第二资源的时域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在第一资源上传输数据,或在第二资源上传输数据,包括:
在所述第一DCI的可信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DCI的可信度时,在所述第一资源上传输数据;或者,
在所述第一DCI的可信度小于所述第二DCI的可信度时,在所述第二资源上传输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符号;所述第二资源的时域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资源的时域符号;所述根据DCI的可信度、第一资源的时域信息和第二资源的时域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在第一资源上传输数据,或在第二资源上传输数据,包括:
在所述第二资源的时域符号早于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符号,或者,所述第一资源与所述第二资源的时域符号有重叠时,在所述第一资源或所述第二资源上传输数据。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DCI的可信度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所述第一DCI的软解调信息的信噪比,所述第一DCI的信噪比与历史信噪比的平均值的差值;
所述第二DCI的可信度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所述第二DCI的软解调信息的信噪比,所述第二DCI的信噪比与历史信噪比的平均值的差值。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到所述第一DCI的时间与在所述第一资源上传输数据的时间的时间间隔,大于第一时长;所述第一时长为根据终端设备UE能力确定的;
接收到所述第二DCI的时间与在所述第二资源上传输数据的时间的时间间隔,大于第二时长;所述第二时长为根据UE能力确定的。
6.一种数据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第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所述第一DCI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第一调度信息,所述第一资源的类型为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或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接收第二DCI,所述第二DCI用于指示第二资源的第二调度信息;所述第二资源的类型为PUSCH,或PDSCH;
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调度信息与所述第二调度信息冲突时,根据DCI的可信度、第一资源的时域信息和第二资源的时域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在所述第一资源上传输数据,或在所述第二资源上传输数据;所述DCI的可信度包括:第一DCI的可信度和第二DCI的可信度;
其中,所述第一调度信息与所述第二调度信息冲突,包括以下内容中的一项:
所述第一资源和所述第二资源的类型相同,且所述第一资源和所述第二资源的混合自动反馈重传HARQ进程标识ID相同,且接收所述第二DCI的时间早于在所述第一资源上传输数据的时间;
所述第一资源和所述第二资源的类型相同,所述第一资源和所述第二资源的HARQ进程ID不同,且所述第一资源与所述第二资源的时域符号有重叠;或,
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符号;所述第二资源的时域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资源的时域符号;所述第一资源和所述第二资源的类型相同,所述第一资源和所述第二资源的HARQ进程ID不同,且所述第二资源的时域符号早于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符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一DCI的可信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DCI的可信度时,在所述第一资源上传输数据;或者,
在所述第一DCI的可信度小于所述第二DCI的可信度时,在所述第二资源上传输数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二资源的时域符号早于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符号,或者,所述第一资源与所述第二资源的时域符号有重叠时,在所述第一资源或所述第二资源上传输数据;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资源的时域符号;所述第二资源的时域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资源的时域符号。
9.如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DCI的可信度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所述第一DCI的软解调信息的信噪比,所述第一DCI的信噪比与历史信噪比的平均值的差值;
所述第二DCI的可信度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所述第二DCI的软解调信息的信噪比,所述第二DCI的信噪比与历史信噪比的平均值的差值。
10.如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确定接收到所述第一DCI的时间与在所述第一资源上传输数据的时间的时间间隔,大于第一时长;所述第一时长为根据终端设备UE能力确定的;
确定接收到所述第二DCI的时间与在所述第二资源上传输数据的时间的时间间隔,大于第二时长;所述第二时长为根据UE能力确定的。
1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
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输入和/或输出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12.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收发器和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指令,以执行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计算机调用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80001595.6A 2020-01-23 2020-01-23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4394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074029 WO2021147104A1 (zh) 2020-01-23 2020-01-23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39468A CN113439468A (zh) 2021-09-24
CN113439468B true CN113439468B (zh) 2023-02-03

Family

ID=76991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1595.6A Active CN113439468B (zh) 2020-01-23 2020-01-23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39468B (zh)
WO (1) WO20211471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16753B2 (en) * 2021-01-26 2023-08-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methods for subband full duplex systems
CN118303102A (zh) * 2021-12-09 2024-07-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3131251A1 (zh) * 2022-01-10 2023-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568028A (zh) * 2022-09-29 2023-01-0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8175593A (zh) * 2022-12-09 2024-06-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8540803A (zh) * 2023-02-21 2024-08-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9676849A (zh) * 2023-09-13 2025-03-2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通信装置
WO2025102327A1 (zh) * 2023-11-16 2025-05-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指示发送、接收方法、终端、通信系统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1805A (zh) * 2017-07-14 2017-10-10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上行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9644485A (zh) * 2016-11-04 2019-04-16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多个dci的冲突处理
CN110035531A (zh) * 2018-01-12 2019-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86798B1 (en) * 2015-01-14 2017-06-20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llision-avoid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EP4255086B1 (en) * 2016-10-25 2024-10-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llision avoidance adaptation for autonomous transmission systems
US10841934B2 (en) * 2017-11-27 2020-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iority rule for signal repetition collisions
US11025456B2 (en) * 2018-01-12 2021-06-01 Apple Inc. Time domain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4485A (zh) * 2016-11-04 2019-04-16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多个dci的冲突处理
CN107241805A (zh) * 2017-07-14 2017-10-10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上行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0035531A (zh) * 2018-01-12 2019-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47104A1 (zh) 2021-07-29
CN113439468A (zh) 2021-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39468B (zh)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230040839A1 (en) Fountain harq for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CN110447198B (zh) 用于高可靠性低等待时间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传输
US9992004B2 (en) Code block cluster level HARQ
CN110313213B (zh) 关于移动宽带与低等待时间通信复用的穿孔后指示
CN110447283B (zh)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网络节点和方法
US10541791B2 (en) Techniques for reducing latenc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2619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ilot signal and control data retransmission
JP2019514279A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無線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れらにおいて実行される方法
CN115843419B (zh) 跨不同解码级别的分层混合自动重复请求
US934412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istorical signa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IC)
CN114630439A (zh) 用于关键任务信息的混合复用的方法、装置及其存储介质
EP4107884A1 (en) Codebook construction for enhanc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WO2021056568A1 (zh) 发送和接收侧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终端装置和系统
CN115104353A (zh) 用于半持久调度的下行链路触发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
WO2018141291A1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10659198B2 (en) Puncture bundling of data for a first service in a transmission of a second service
US10892874B2 (en) Discarding and retaining physical data channels
CN109802772B (zh) 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及设备
WO2018000119A1 (zh) 上行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3676291A (zh) 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