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97685B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497685B CN113497685B CN202010191718.9A CN202010191718A CN113497685B CN 113497685 B CN113497685 B CN 113497685B CN 202010191718 A CN202010191718 A CN 202010191718A CN 113497685 B CN113497685 B CN 11349768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data
- condition
- inactive state
- base s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49 de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该方法包括:在终端处于非激活态和/或有数据需要传输的情况下,若所述终端满足第一条件,则所述终端采用基站配置的上行资源传输数据,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基站为所述终端配置非激活态下的所述上行资源。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多种非激活态下的数据传输方法。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终端在非激活态下的技术特点和数据传输特征,使终端在不同场景下选择不同的非激活态的方法传输数据,大大减小了传输的信令负担,提高了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背景技术
针对需要周期或者不定期传输数据的终端(User Equipment,UE),5G系统新引用了终端的非激活态/非活跃态(Inactive State),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相比原来从空闲态到连接态,非激活态到连接态的状态转换时间将大幅减少,并且可以减少空口和网络接口上的信令负担,使终端在保持和空闲态类似的功耗下,同时减少终端接入的延时。但是,终端如果要在非激活态下传输数据,依然需要通过无线资源管理层(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进入连接态,然后再传输数据,这对于一些频发的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的数据传输,特别是数据量较小的传输来说,信令负担较大,数据传输效率低。
在减小数据传输信令负担、提高数据传输效率方面,现有研究提出了多种可能的方案,如二步随机接入方案、四步随机接入方案等。但是,在如何选择传输方案上,也就是终端在何时、何种情况下该选择如何的方案,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在本方法中,针对终端在非激活态下的技术特点和数据传输特征,使终端在不同场景下选择不同的非激活态的方法传输数据,大大减小了传输的信令负担,提高了传输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终端处于非激活态和/或有数据需要传输的情况下,若所述终端满足第一条件,则所述终端采用基站配置的上行资源传输数据,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基站为所述终端配置非激活态下的所述上行资源。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
所述基站为所述终端配置非激活态下的所述上行资源且所述终端的上行定时提前配置当前处于有效状态。
在该实现方式中,基站为终端配置的上行资源为基站在配置上行授权类型一中配置的资源,终端的上行定时提前配置当前处于有效状态即终端上行定时提前计时器未超时,且终端处于上行同步状态。上述的第一条件除了包括配置的上行资源和终端的有效状态之外,还可以包括终端的当前业务类型属于基站配置的业务类型集合,该业务类型可以由终端的接入层(access stratum,AS)通过非接入层(non access stratum,NAS)传递的业务参数获取,也可以由终端根据该数据业务的服务质量等级标识(QoS class identifier,QCI)属性来判断,也可以取决于终端实现。终端通过采用基站配置的上行资源传输数据,可以降低不必要的系统信令负担,提升传输效率。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采用基站配置的上行资源传输数据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上行资源消耗完毕后还存在数据需要传输的情况下,所述终端选择非激活态的方法传输数据。
在该实现方式中,终端在消耗完上行资源后,再选择非激活态的方法传输数据,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信令负担,提升传输效率。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处于非激活态和/或有数据需要传输的情况下,若所述终端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则所述终端选择非激活态的方法传输数据。
在该实现方式中,若基站未为终端配置上行资源或终端的上行定时提前配置当前不处于有效状态,则终端选择非激活态的方法传输数据。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选择非激活态的方法传输数据包括:
所述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或四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
在该实现方式中,非激活态的方法传输数据可以有多种可能的方案,如二步随机接入方案、四步随机接入方案等,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可选择不同的传输方法。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或四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包括:
在所述基站支持所述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的情况下,若所述终端满足第二条件,则所述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
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二条件中包含了一项或多项条件,终端需要满足基站支持终端采用二步随机接入条件,且终端还需至少满足第二条件中的任意一项条件,也可以满足第二条件中的多项组合条件,在上述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终端选择采用二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或四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包括:
在所述基站不支持所述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或所述终端不满足所述第二条件的情况下,若所述终端满足第三条件,则所述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四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条件为所述基站支持所述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四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的当前信号强度高于所述目标信号阈值,所述终端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目标数据量阈值,所述终端在所述目标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目标数据量阈值,所述终端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业务类型属于所述基站配置的业务类型集合,所述终端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业务类型不属于所述基站配置的业务类型集合,所述终端选择的随机数小于或等于第三目标阈值。
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三条件为基站支持终端采用四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终端在满足第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四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其中,第三条件还可以包括其余的一项或多项组合条件,如终端的当前信号强度高于目标信号阈值,终端当前需要发送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某个目标数据量阈值等,且上述目标信号阈值和目标数据量阈值均可通过广播消息和/或RRC信令传输至终端。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不满足第四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进入连接态传输数据。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条件为所述基站支持所述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和四步随机接入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不满足所述第二条件和所述第三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进入连接态传输数据。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的当前业务类型属于所述基站配置的业务类型集合;
所述终端的当前业务类型不属于所述基站配置的业务类型集合。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的当前信号强度高于所述目标信号阈值,所述终端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目标数据量阈值,所述终端在目标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目标数据量阈值,所述终端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业务类型属于所述基站配置的业务类型集合,所述终端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业务类型不属于所述基站配置的业务类型集合,所述终端选择的随机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目标阈值。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不满足所述第四条件且不满足第五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进入连接态传输数据。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五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一目标数据量阈值,所述终端在目标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二目标数据量阈值,所述终端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业务类型属于基站配置的业务类型集合,所述终端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业务类型不属于基站配置的业务类型集合。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信号阈值、所述第一目标数据量阈值、所述第二目标数据量阈值、所述第三目标阈值以及所述基站配置的业务类型集合中的至少一个通过广播消息和/或无线资源管理层RRC信令传输至所述终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终端在非激活态下的技术特点和数据传输特征,使终端在不同场景下选择不同的非激活态的方法传输数据,大大减小了传输的信令负担,提高了传输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
传输单元,用于在终端处于非激活态和/或有数据需要传输的情况下,若所述终端满足第一条件,则采用基站配置的上行资源传输数据,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基站为所述终端配置非激活态下的所述上行资源。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上行资源消耗完毕后还存在数据需要传输的情况下,选择非激活态的方法传输数据。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选择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终端处于非激活态和/或有数据需要传输的情况下,若所述终端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则选择非激活态的方法传输数据。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选择单元,具体用于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或四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选择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基站支持所述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的情况下,若所述终端满足第二条件,则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所述第二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终端的当前信号强度高于目标信号阈值,所述终端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一目标数据量阈值,所述终端在目标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二目标数据量阈值,所述终端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业务类型属于所述基站配置的业务类型集合,所述终端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业务类型不属于所述基站配置的业务类型集合,所述终端选择的随机数小于或等于第三目标阈值。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选择单元,具体还用于在所述基站不支持所述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或所述终端不满足所述第二条件的情况下,若所述终端满足第三条件,则采用非激活态下的四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所述第三条件为所述基站支持所述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四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所述第二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终端的当前信号强度高于所述目标信号阈值,和/或,所述终端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目标数据量阈值,所述终端在所述目标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目标数据量阈值,所述终端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业务类型属于所述基站配置的业务类型集合,所述终端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业务类型不属于所述基站配置的业务类型集合,所述终端选择的随机数小于或等于第三目标阈值。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选择单元,具体还用于在所述终端不满足第四条件的情况下,选择进入连接态传输数据,所述第四条件为所述基站支持所述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和四步随机接入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选择单元,具体还用于在所述终端不满足所述第二条件和所述第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进入连接态传输数据。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选择单元,具体还用于在所述终端不满足所述第四条件且不满足第五条件的情况下,选择进入连接态传输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所述数据传输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上述第一方面中可选的实现方式的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所述存储器保存所述数据传输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可选的,所述数据传输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接口,用于支持所述数据传输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条或多条指令,所述一条或多条指令适于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以及上述第一方面中可选的实现方式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的方法。
在本申请中,针对终端在非激活态下的技术特点和数据传输特征,使终端在不同场景下选择不同的非激活态的方法传输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终端的移动性管理复杂度和信令负担以及传输数据的信令负担,提高了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终端的状态转换流程示意图;
图1b为终端由非激活态进入连接态的流程示意图;
图2a为基于控制面方案的四步随机接入流程示意图;
图2b为基于用户面方案的四步随机接入流程示意图;
图2c为基于竞争接入的二步随机接入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申请的说明书实施例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优先级。本申请的说明书实施例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申请的方案,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a,图1a为终端的状态转换流程示意图。如图1a所示,5G系统新引用了UE的非激活态,用于针对周期或者不定期发送少量数据的用户终端。其中,非激活态的主要特征包括UE上下文信息存储在无线接入网络(Radio Access Network,RAN)侧,具体的,UE上下文信息存贮了UE的无线配置和5GC的核心网信息,从而允许在没有核心网介入的情况下实现UE在非激活态和连接态之间的状态转换;非激活态的主要特征还包括UE自主的移动性,例如在非激活态下的小区选择、小区重选过程;非激活态的主要特征还包括非激活态和连接态之间的状态、移动性管理以及UE处于非激活态均对核心网透明。此外,由图1还可知UE状态转换的大致流程,首先在空闲态下UE发起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请求,从而进入连接态传输数据,传输数据完毕后释放RRC连接请求,UE重回空闲态。还有一种可选的方式为UE在非激活态下发起RRC连接请求,以进入连接态进行数据传输,再延时释放RRC连接请求以重新回到非激活态,若非激活态拒绝该延时释放RRC连接请求,则通过释放RRC连接请求回到空闲态。这样做的优势在于相比原来从空闲态到连接态,非激活态到连接态的状态转换时间将大幅减少,且可以减少空口和网络接口上的信令负担,使UE在保持和空闲态类似的功耗下,同时减少UE接入的延时,提高传输效率。
具体的非激活态下的UE进入连接态以传输数据的流程可参阅图1b,图1b为终端由非激活态进入连接态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b所示,终端处于非激活态下需要获取上一个服务基站gNB分配的I-RNTI,故向当前gNB发起RRC连接请求,如果当前gNB能够解析I-RNTI中包含的gNB标识,它将请求上一个服务gNB提供UE上下文数据,然后由上一个服务gNB提供UE上下文数据的具体信息,到此当前gNB和UE已完成了RRC连接的恢复。但是如果要防止上一个服务gNB中的用户数据丢失,则当前gNB需提供转发地址,具体的可以由当前gNB向接入管理功能(access management function,AMF)发送路径切换请求,得到AMF的路径切换请求回复后,gNB执行路径切换,路径切换完成后由gNB在上一个服务gNB时触发UE资源的释放。
本发明中所述的四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是指基于四步的随机接入过程而直接传输数据的方法。请参阅图2a,图2a为基于控制面方案的四步随机接入流程示意图。本方法是基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早期数据传输(early datatransmission,EDT)方案,通过在四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3(MSG3)发送无线资源管理层的早期数据请求(RRC Early Data Request)消息中夹带少量数据,流程示例如图2a所示:当上层发出移动数据的连接建立请求时,UE启动早期的数据传输过程,并选择为EDT配置的随机访问序言;步骤1为UE发送无线资源管理层的早期数据请求消息,将用户数据连接到公共控制信道(common control channel,CCCH)上;步骤2为基站eNB启动S1-AP初始UE消息过程来转发非接入层(non access stratum,NAS)消息并建立S1连接,eNB可以在此过程中指出此连接是为EDT触发的;步骤3为移动管理实体(mobile management entity,MME)请求服务网关(serving-gateway,S-GW)为UE重新激活演进分组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EPS)承载;步骤4为MME将上行数据发送给S-GW;步骤5为如果下行数据可用,S-GW将下行数据发送给MME;步骤6为如果从S-GW接收到下行数据,MME通过下行链路(down link,DL)非接入层NAS传输过程将数据转发给eNB,并可能指示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数据,否则,MME可能触发连接建立指示程序,并指示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数据;步骤7为如果没有更多的数据,eNB可以在CCCH上发送无线资源管理层的早期数据请求消息,以将UE保存在RRC_IDLE中,如果下行数据是在步骤6中接收到的,则将它们连接到无线资源管理层的早期数据完成消息中;步骤8为S1连接被释放,EPS承载停用。
请参阅图2b,图2b为基于用户面方案的四步随机接入流程示意图。本方法是通过在四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MSG3发送无线资源管理层的连接恢复请求消息中夹带少量数据,该方法将恢复UE的数据和信令承载,数据在专用业务信道(dedicated traffic channel,DTCH)上传输,流程示例如图2b所示:当上层发出移动数据的连接恢复请求时,UE启动早期数据传输过程,并选择为EDT配置的随机访问序言;步骤1为UE向eNB发送一个无线资源管理层的连接恢复请求,包括它的恢复ID、建立原因和一个认证令牌,UE恢复所有srb和drb,使用之前连接的无线资源管理层的连接释放消息中提供的下一个opchainingcount派生新的安全密钥,并重新建立AS安全性,用户数据在DTCH复用上加密并传输,在CCCH上使用无线资源管理层的连接恢复请求消息;步骤2为eNB启动S1-AP上下文恢复过程以恢复S1连接并重新激活S1-U承载器;步骤3为MME请求S-GW为UE重新激活S1-U承载;步骤4为MME确认UE上下文恢复到eNB;步骤5为上行数据被传送到S-GW;步骤6为如果下行数据可用,S-GW将下行数据发送给eNB;步骤7为如果预计从S-GW没有进一步的数据,eNB可以启动S1连接的暂停和S1-U承载的停用;步骤8为eNB发送无线资源管理层的连接释放消息以将UE保存在RRC_IDLE中,该消息包括设置为rrc-Suspend的releaseCause、resumeID、下一个opchainingcount和drb-ContinueROHC,它们由UE存储,如果下行数据在步骤6中接收到,它们将在DTCH复用上加密发送,并在DCCH上发送无线资源管理层的连接释放消息。
可选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了配置上行授权类型一(Configured Grant Type 1,CGType 1)/非调度传输类型一(Transmission Without Grant Type 1,TWG Type 1)方法,本发明中所指的“基站配置的上行资源传输数据”即指此种方法。该种方法在NR新空口中引入,此种方法非常类似LTE中的半持续调度,网络为UE周期性的分配固定传输/调度资源,并通过RRC消息指示。配置后,UE无需再根据PDCCH中的下行控制指示(downlink controlindicator,DCI)确定上行传输资源,而可以直接根据RRC消息中指示的资源传输数据。与Configured Grant Type 2不同,该配置也无需通过物理层信令激活/去激活。此种调度方法非常适合具有固定传输周期/模式的低延时高可靠业务,比如VoIP等,或周期性的“心跳”、“位置报告”、“传感器数据”等反馈信息。
本发明中所述的二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是指基于二步的随机接入过程而直接传输数据的方法。请参阅图2c,图2c为基于竞争接入的二步随机接入流程示意图。本方法是对原有四步随机接入方法进行改进,得到的二步随机接入方法。如图2c所示,该方法过程在MSGA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信号的同时,在上行共享数据接入信道PUSCH上可以一并发送少量数据,当UE收到网络的确认,则认为竞争接入及数据发送成功,从而实现基于竞争的数据接入,而减少了不必要的信令负担。
上述图2a、图2b以及图2c中的几种方法,使UE在保持非激活态下而直接发送少量上行数据成为可能。但是,在如何选择传输方法上,也就是UE在何时、何种情况下该选择如何的方法,并没有相应的讨论和方法。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01、在终端处于非激活态和/或有数据需要传输的情况下,若终端满足第一条件,则终端采用基站配置的上行资源传输数据,该第一条件为基站为终端配置非激活态下的上行资源。
针对非激活态下的UE,保持非激活态而直接传输上行数据可以极大的减少在特定场景下的信令负担,提高传输效率。例如在智能手机应用方面包括了及时消息数据(QQ、微信等),及时通讯、电子邮件软件的Heart-beat/keep-alive数据,以及多种应用的推送通知;在非智能手机应用方面包括了可穿戴设备的数据(周期性的定位信息等),传感器(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周期性或者事件触法性的传输温度、压力等),以及智能仪表和智能仪表网络(周期性的发送仪表读数)。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在上述场景下的信令负担。具体流程为UE接收基站下发的数据传输配置信息,当上述终端处于非激活态,且有上行数据需要传输时,UE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条件,若满足上述第一条件,则UE保持在非激活态,并采用基站在配置上行授权类型1(Configured Grant Type 1,CG1)中配置的上行资源块传输相应的上行数据。其中,上述的第一条件为基站为UE配置了非激活态下的CG1资源且UE的上行定时提前配置当前处于有效状态,该有效状态即UE上行定时提前计时器未超时且UE处于上行同步状态。可选的,上述第一条件还可以包含其余的一项或多项组合条件,例如UE的当前业务类型是否属于基站配置的业务类型集合,该业务类型可以由UE的AS层通过NAS层传递的业务参数获取,也可以由UE根据该数据业务的QCI属性来判断,也可以取决于UE实现。该业务类型集合基于基站配置,该配置信息可以通过系统广播消息、RRC信令等方式发送。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01、终端接收来自基站的数据传输配置。
402、判断终端是否处于非激活态和/或有上行数据传输。
若终端处于非激活态和/或有上行数据传输,执行下述步骤403,若终端不处于非激活态和/或有上行数据传输,执行下述步骤404。
403、判断终端是否满足第一条件。
在终端处于非激活态和/或有上行数据传输的情况下,判断终端是否满足第一条件。若终端满足第一条件,则执行下述步骤405,若终端不满足上述第一条件,则执行下述步骤407。具体的,上述第一条件为基站为UE配置了非激活态下的CG1资源且UE的上行定时提前配置当前处于有效状态,该有效状态即UE上行定时提前计时器未超时且UE处于上行同步状态。可选的,上述第一条件还可以包含其余的一项或多项组合条件,例如UE的当前业务类型是否属于基站配置的业务类型集合,该业务类型可以由UE的AS层通过NAS层传递的业务参数获取,也可以由UE根据该数据业务的QCI属性来判断,也可以取决于UE实现。该业务类型集合基于基站配置,该配置信息可以通过系统广播消息、RRC信令等方式发送。
404、终端进入连接态传输数据。
在终端不处于非激活态和/或有上行数据传输的情况下,终端进入连接态传输数据。
405、终端采用基站配置的上行资源传输数据。
在终端处于非激活态和/或有上行数据传输、且满足第一条件中的一项或多项组合条件的情况下,终端采用基站配置的上行资源传输数据,如此可以降低不必要的系统信令负担,提升传输效率。
406、判断上行资源用完后是否还有剩余数据未传输。
若上述上行资源用完后没有剩余数据需要传输,则表示此次数据传输已完成,若上述上行资源用完后还有剩余数据需要传输,则执行步骤407。
407、终端选择非激活态下的方法传输数据。
在上述上行资源用完后还有剩余数据需要传输的情况下,终端选择非激活态下的方法传输数据。具体的,非激活态下的传输方法又包含了多种可能,如二步随机接入、四步随机接入等传输方法,在满足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应用到相应的场景中以实现数据传输。
408、完成数据传输。
请参阅图5a,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501、终端选择非激活态下的方法传输数据。
同上述步骤407。
502、判断基站是否支持终端采用二步随机接入且该终端满足第二条件。
若基站支持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且该终端满足第二条件,则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若基站不支持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或该终端不满足上述第二条件,则继续判断终端是否满足第三条件以做出相应的非激活态下的传输方法选择。其中,上述第二条件有多种可能,包含了以下至少一项条件或多项组合条件,具体的:UE的当前信号强度高于目标信号阈值,UE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一目标数据量阈值,UE在目标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二目标数据量阈值,UE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业务类型属于基站配置的业务类型集合,UE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业务类型不属于基站配置的业务类型集合,终端选择的随机数小于或等于第三目标阈值。
UE判断当前信号强度是否高于目标信号阈值,当前信号强度可依据UE测量的基站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等测量得到,上述目标信号阈值由基站配置,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目标信号阈值不同,其可以通过系统广播消息、RRC信令等方式发送,此种方法,可以保证非激活态的小数据传输仅在信号较好的UE上进行,保证数据传输成功率和质量。UE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一目标数据量阈值,该第一目标数据量阈值来自于网络配置,可以通过系统广播消息、RRC信令等方式发送。UE在目标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二目标数据量阈值,该目标时间和第二目标数据量阈值均来自于网络配置,可以通过系统广播消息、RRC信令等方式发送。UE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业务类型属于基站配置的业务类型集合,该业务类型可以由UE的AS层通过NAS层传递的业务参数获取,也可以由UE根据该数据业务的QCI属性来判断,也可以取决于UE实现,该业务类型集合基于基站配置,该配置信息可以通过系统广播消息、RRC信令等方式发送,此种方法,将非激活态下的数据传输仅控制在特定的业务类型(比如偶发的少量的“心跳消息”),可以更好的平衡系统负担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可选的,上述第二条件还可以是UE任意选择一个随机数,并判断该随机数值是否超过第三目标阈值,即预设门限K,该预设门限K值由基站配置,该配置信息可以通过系统广播消息、RRC信令等方式发送,此种方法可以在一定概率上,控制整个小区的非激活态下的数据传输规模,避免在大量终端同时在非激活态下传输数据带来的随机接入碰撞及传输失败。
503、终端采用二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
在基站支持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且该终端满足第二条件中的一项或多项组合条件的情况下,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
504、判断终端是否满足第三条件。
在基站不支持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或该终端不满足上述第二条件中的一项或多项组合条件的情况下,判断终端是否满足第三条件。若终端满足上述第三条件,则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四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若终端不满足上述第三条件,则终端进入连接态传输数据。其中,上述第三条件为基站支持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四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具体可表现为基站为UE配置了四步随机接入配置或基站允许UE使用四步随机接入配置。
可选的,上述第三条件还可以包含UE判断当前信号强度高于目标信号阈值,该信号强度可依据UE测量的基站下行RSRP、RSRQ等测量得到;该目标信号阈值由基站配置,可以通过系统广播消息、RRC信令等方式发送,此种方法,保证非激活态下的小数据传输仅在信号较好的UE上进行,保证数据传输成功率和质量。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条件仅为第三条件的一个非必须的可选项条件。
可选的,上述第三条件还可以包含UE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三目标数据量阈值,该第三目标数据量阈值来自于网络配置,可以通过系统广播消息、RRC信令等方式发送。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条件仅为第三条件的一个非必须的可选项条件。
505、终端采用四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
在基站不支持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或该终端不满足上述第二条件中的一项或多项组合条件的情况下,若终端满足上述第三条件,则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四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
506、终端进入连接态传输数据。
在基站不支持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或该终端不满足上述第二条件中的一项或多项组合条件的情况下,若终端不满足上述第三条件,则终端进入连接态传输数据。
特别的,通过对图5a提供的实施例中的条件进行修改,可以延伸出其他数据传输方法,此种方法应当视为图5a中的实施例的一种合理变形,亦属于本实施例的覆盖范畴。请参阅图5b,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也是基于图5a的合理变形。如图5b所示,将图5a提供的实施例中的第二条件设为基站为终端配置了二步随机接入配置且终端当前信号强度高于目标信号阈值,将第三条件设为基站为终端配置了四步随机接入配置。故在终端选择非激活态下传输数据的情况下,若满足基站为终端配置了二步随机接入配置且终端当前信号强度高于目标信号阈值,则终端采用二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若不满足基站为终端配置了二步随机接入配置且终端当前信号强度高于目标信号阈值的条件,但满足基站为终端配置了四步随机接入配置,则终端采用四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若不满足基站为终端配置了二步随机接入配置且终端当前信号强度高于目标信号阈值的条件,同时也不满足基站为终端配置了四步随机接入配置,则终端进入连接态传输数据。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601、终端选择非激活态下的方法传输数据。
在终端不满足预设条件1的情况下,终端选择非激活态下的方法传输数据。其中,预设条件1包括了基站为UE配置了非激活态下的Configured Grant Type 1/TWG Type 1资源,且UE的上行定时提前配置当前处于有效状态,该有效状态指的是UE上行定时提前计时器未超时且UE处于上行同步状态。同时,上述预设条件1还可以包含其余的一项或多项组合条件,即其余均为可选项条件,例如,UE的当前业务类型满足特定类型范畴,该“业务类型”可以由UE的AS层通过NAS层传递的业务参数获取,也可以由UE根据该数据业务的QCI属性来判断,也可以取决于UE实现,该业务类型范畴基于基站配置,该配置信息可以通过系统广播消息、RRC信令等方式发送。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预设条件1即为本申请文件中的“第一条件”,二者对终端所需满足的条件本质是相同的。
602、判断终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2。
在终端选择非激活态下的方法传输数据的情况下,具体采用何种非激活态下的方法传输数据还需要对终端进行判断,判断终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2。其中,预设条件2包括基站为UE配置了/准许UE使用二步随机接入方案或者四步随机接入方案的至少一种,该条件即为本申请中的“第四条件”,二者对终端所需满足的条件本质是相同的。同时,上述预设条件2还可以包含其余的一项或多项组合条件,即其余均为可选项条件,例如:UE当前需要发送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数据量门限D1,该门限D1来自于网络配置,可以通过系统广播消息、RRC信令等方式发送;UE在最近一段时间T1内的已发送数据量小于或等于数据量门限D2,该时间间隔T1,数据量门限D2来自于网络配置,可以通过系统广播消息、RRC信令等方式发送;UE的当前业务类型属于或不属于预先配置的业务类型范畴,该“业务类型”可以由UE的AS层通过NAS层传递的业务参数获取,也可以由UE根据该数据业务的QCI属性来判断,也可以取决于UE实现,该业务类型范畴基于基站配置,该配置信息可以通过系统广播消息、RRC信令等方式发送。上述预设条件2包含的可选项条件即为本申请中的“第五条件”,二者对终端所需满足的条件本质是相同的。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预设条件2即为本申请文件中的“第四条件”和“第五条件”的结合,其对终端所需满足的条件本质是相同的。
603、判断终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3。
在终端满足预设条件2的情况下,继续判断终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3。其中,预设条件3包括基站是否为UE配置了或者准许UE使用二步随机接入配置。同时,上述预设条件3还包含下列的一项或多项组合条件,例如:UE判断当前信号强度满足预设门限值P1,该信号强度可依据UE测量的基站下行RSRP,RSRQ等测量;该门限值P1由基站配置,可以通过系统广播消息、RRC信令等方式发送,此种方法,保证非激活态的小数据传输仅在信号较好的UE上进行,保证数据传输成功率和质量;UE当前需要发送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数据量门限D3,该门限D3来自于网络配置,可以通过系统广播消息、RRC信令等方式发送;UE在最近一段时间T2内的已发送数据量小于或等于数据量门限D4,该时间间隔T2、数据量门限D4来自于网络配置,可以通过系统广播消息、RRC信令等方式发送;UE当前需要发送的数据业务类型属于或不属于预先配置的业务类型范畴,该“业务类型”可以由UE的AS层通过NAS层传递的业务参数获取,也可以由UE根据该数据业务的QCI属性来判断,也可以取决于UE实现,该业务类型范畴基于基站配置,该配置信息可以通过系统广播消息、RRC信令等方式发送,此种方法,将非激活态数据传输仅控制在“特定”的业务类型,比如偶发的少量的“心跳消息”,更好的平衡了系统负担和数据传输效率;UE随机选择一个随机数,并判断其值是否超过预设门限K,该门限值K由基站配置,该配置信息可以通过系统广播消息、RRC信令等方式发送,此种方法可以在一定概率上,控制整个小区的非激活态数据传输规模,避免在大量终端同时在非激活态发送数据带来的随机接入碰撞及发送失败。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预设条件3即为本申请中的“第二条件”,二者对终端所需满足的条件本质是相同的。
604、判断终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4。
在终端满足预设条件2但不满足预设条件3的情况下,继续判断终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4。其中,预设条件4包括基站是否为UE配置了或者准许UE使用四步随机接入配置。同时,上述预设条件4还可以包含其余的一项或多项组合条件,即其余均为可选项条件,例如:UE判断当前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预设门限值P2,该信号强度可依据UE测量的基站下行RSRP,RSRQ等测量,该门限值由基站配置,可以通过系统广播消息、RRC信令等方式发送,此种方法,保证非激活态的小数据传输仅在信号较好的UE上进行,保证数据传输成功率和质量;UE当前需要发送的数据量是否小于或等于数据量门限D5,该门限D5来自于网络配置,可以通过系统广播消息、RRC信令等方式发送。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预设条件4即为本申请中的“第三条件”,二者对终端所需满足的条件本质是相同的。
605、终端采用二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
基于上述对终端满足何种条件的判断可以得到,在终端满足预设条件2和预设条件3的情况下,终端采用二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
606、终端采用四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
基于上述对终端满足何种条件的判断可以得到,在终端满足预设条件2但不满足预设条件3,且同时满足预设条件4的情况下,终端采用四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
607、终端进入连接态传输数据。
基于上述对终端满足何种条件的判断可以得到,在终端不满足预设条件2的情况下,终端进入连接态传输数据;在终端满足预设条件2但不满足预设条件3,且同时不满足预设条件4的情况下,终端也采用四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
上述详细阐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下面提供了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
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传输单元71。其中:
传输单元71,用于在终端处于非激活态和/或有数据需要传输的情况下,若上述终端满足第一条件,则上述终端采用基站配置的上行资源传输数据,上述第一条件为上述基站为上述终端配置非激活态下的上述上行资源。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还包括:
选择单元72,用于上行资源消耗完毕后还存在数据需要传输的情况下,选择非激活态的方法传输数据。
进一步的,上述选择单元72,还用于在上述终端处于非激活态和/或有数据需要传输的情况下,若上述终端不满足上述第一条件,则选择非激活态的方法传输数据。
进一步的,上述选择单元72,具体用于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或四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
进一步的,上述选择单元72,具体用于在上述基站支持上述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的情况下,若上述终端满足第二条件,则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上述第二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上述终端的当前信号强度高于目标信号阈值,上述终端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一目标数据量阈值,上述终端在目标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二目标数据量阈值,上述终端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业务类型属于上述基站配置的业务类型集合,上述终端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业务类型不属于上述基站配置的业务类型集合,所述终端选择的随机数小于或等于第三目标阈值。
进一步的,上述选择单元72,具体还用于在上述基站不支持上述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或上述终端不满足上述第二条件的情况下,若上述终端满足第三条件,则采用非激活态下的四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上述第三条件为上述基站支持上述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四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上述第二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上述终端的当前信号强度高于上述目标信号阈值,上述终端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上述第一目标数据量阈值,上述终端在上述目标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上述第二目标数据量阈值,上述终端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业务类型属于上述基站配置的业务类型集合,上述终端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业务类型不属于上述基站配置的业务类型集合,所述终端选择的随机数小于或等于第三目标阈值。
进一步的,上述选择单元72,具体还用于在上述终端不满足第四条件的情况下,上述终端进入连接态传输数据,上述第四条件为上述基站支持上述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和四步随机接入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上述选择单元72,具体还用于在上述终端不满足上述第二条件和上述第三条件的情况下,上述终端进入连接态传输数据。
进一步的,上述选择单元72,具体还用于在所述终端不满足所述第四条件且不满足第五条件的情况下,选择进入连接态传输数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图3、图4、图5a、图5b以及图6中终端执行的方法所涉及的各个步骤均可以是由图7所示的装置中的各个单元来执行。例如,图3中所示的301由图7中所示的71来执行;又如,图4中所示的407由图7中所示的72来执行。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图7所示的装置中的各个单元可以分别或全部合并为一个或若干个另外的单元来构成,或者其中的某个(些)单元还可以再拆分为功能上更小的多个单元来构成,这可以实现同样的操作,而不影响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技术效果的实现。上述单元是基于逻辑功能划分的,在实际应用中,一个单元的功能也可以由多个单元来实现,或者多个单元的功能由一个单元实现。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基于终端也可以包括其它单元,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功能也可以由其它单元协助实现,并且可以由多个单元协作实现。
基于上述方法实施例以及装置实施例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终端800对应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终端,该终端8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801,例如CPU,至少一个网络接口804,用户接口803,存储器805,至少一个通信总线802。其中,通信总线8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用户接口8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设备,可选用户接口8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804可选地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8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805可选地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801的存储装置。如图8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8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设备控制应用程序。
在图8所示的终端800中,网络接口804主要用于连接其他终端设备;而用户接口8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而处理器8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805中存储的设备控制应用程序,以实现:在终端处于非激活态和/或有数据需要传输的情况下,若所述终端满足第一条件,则所述终端采用基站配置的上行资源传输数据,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基站为所述终端配置非激活态下的所述上行资源。应当理解,终端800可以执行前述实施例中终端执行的操作,例如图3中终端执行的操作。
此外,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且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前文提及的终端所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且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时,能够执行前文图3或图4或图5a或图5b或图6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数据传输方法的描述,因此,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对于本申请所涉及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23)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终端处于非激活态且有数据需要传输的情况下,若所述终端满足第一条件,则所述终端采用基站配置的非激活态下的配置授权类型1资源传输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基站为所述终端配置非激活态下的配置授权类型1资源,且所述终端的配置授权类型1资源的定时提前当前处于有效状态;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终端处于非激活态且有数据需要传输的情况下,若所述终端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则所述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或四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采用基站配置的非激活状态下的配置授权类型1资源传输数据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非激活状态下的配置授权类型1资源消耗完毕后还存在数据需要传输的情况下,所述终端选择非激活态的方法传输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或四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包括:
在所述基站支持所述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的情况下,若所述终端满足第二条件,则所述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或四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包括:
在所述基站不支持所述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或所述终端不满足所述第二条件的情况下,若所述终端满足第三条件,则所述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四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条件为所述基站支持所述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四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终端的当前信号强度高于目标信号阈值,所述终端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一目标数据量阈值,所述终端在目标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二目标数据量阈值,所述终端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业务类型属于所述基站配置的业务类型集合,所述终端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业务类型不属于所述基站配置的业务类型集合,所述终端选择的随机数小于或等于第三目标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不满足第四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进入连接态传输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条件为所述基站支持所述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和四步随机接入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不满足所述第二条件和所述第三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进入连接态传输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的当前业务类型属于所述基站配置的业务类型集合;
所述终端的当前业务类型不属于所述基站配置的业务类型集合。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的当前信号强度高于目标信号阈值,所述终端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一目标数据量阈值,所述终端在目标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二目标数据量阈值,所述终端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业务类型属于所述基站配置的业务类型集合,所述终端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业务类型不属于所述基站配置的业务类型集合,所述终端选择的随机数小于或等于第三目标阈值。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不满足所述第四条件且不满足第五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进入连接态传输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一目标数据量阈值,所述终端在目标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二目标数据量阈值,所述终端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业务类型属于基站配置的业务类型集合,所述终端当前需要传输的数据业务类型不属于基站配置的业务类型集合。
14.根据权利要求6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信号阈值、所述第一目标数据量阈值、所述第二目标数据量阈值、所述第三目标阈值以及所述基站配置的业务类型集合中的至少一个通过广播消息和/或无线资源管理层RRC信令传输至所述终端。
15.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输单元,用于在终端处于非激活态且有数据需要传输的情况下,若所述终端满足第一条件,则采用基站配置的非激活态下的配置授权类型1资源传输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基站为所述终端配置非激活态下的配置授权类型1资源,且所述终端的配置授权类型1资源的定时提前当前处于有效状态;
所述装置还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在终端处于非激活态且有数据需要传输的情况下,若所述终端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则所述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或四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在所述非激活状态下的配置授权类型1资源消耗完毕后还存在数据需要传输的情况下,选择非激活态的方法传输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具体还用于在所述基站支持所述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的情况下,若所述终端满足第二条件,则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具体还用于在所述基站不支持所述终端采用非激活态下的二步随机接入或所述终端不满足所述第二条件的情况下,若所述终端满足第三条件,则采用非激活态下的四步随机接入传输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终端不满足第四条件的情况下,选择进入连接态传输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终端不满足所述第二条件和所述第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进入连接态传输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终端不满足所述第四条件且不满足第五条件的情况下,选择进入连接态传输数据。
2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条或多条指令,所述一条或多条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2010191718.9A CN113497685B (zh) | 2020-03-18 | 2020-03-18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
| CN202080098659.9A CN115298993B (zh) | 2020-03-18 | 2020-03-31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PCT/CN2020/082302 WO2021184417A1 (zh) | 2020-03-18 | 2020-03-31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2010191718.9A CN113497685B (zh) | 2020-03-18 | 2020-03-18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
Publications (2)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13497685A CN113497685A (zh) | 2021-10-12 |
| CN113497685B true CN113497685B (zh) | 2024-11-29 |
Family
ID=77771509
Family Applications (2)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2010191718.9A Active CN113497685B (zh) | 2020-03-18 | 2020-03-18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
| CN202080098659.9A Active CN115298993B (zh) | 2020-03-18 | 2020-03-31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2080098659.9A Active CN115298993B (zh) | 2020-03-18 | 2020-03-31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2)
| Country | Link |
|---|---|
| CN (2) | CN113497685B (zh) |
| WO (1) | WO202118441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17527139A (zh) * | 2022-07-28 | 2024-02-06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终端 |
Citations (3)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7371264A (zh) * | 2016-05-12 | 2017-11-2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
| CN108696340A (zh) * | 2017-04-05 | 2018-10-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反馈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
| CN110139365A (zh) * | 2018-02-08 | 2019-08-16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在非激活状态下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WO2014056426A1 (zh) * | 2012-10-08 | 2014-04-17 |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 |
| US9762344B2 (en) * | 2013-01-22 | 2017-09-1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multi-cell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 US20160381191A1 (en) * | 2015-06-26 | 2016-12-29 | Intel IP Corporation | Dynamic management of inactivity timer during inter-processor communication |
| US10728927B2 (en) * | 2016-11-11 | 2020-07-28 |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 Data packet delivery in RRC inactive state |
| CN108282901B (zh) * | 2017-01-06 | 2019-08-09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随机接入响应方法和装置 |
| CN108924963B (zh) * | 2017-03-23 | 2024-03-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保持空口状态同步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
| CN108834090B (zh) * | 2017-05-05 | 2021-03-3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辅助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 US11219062B2 (en) * | 2018-08-09 | 2022-01-04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Channel selection using a listen before talk procedure |
| CN110536471B (zh) * | 2019-03-28 | 2023-02-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传输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基站、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10536385A (zh) * | 2019-07-31 | 2019-12-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装置、第一节点及第二节点 |
-
2020
- 2020-03-18 CN CN202010191718.9A patent/CN113497685B/zh active Active
- 2020-03-31 WO PCT/CN2020/082302 patent/WO2021184417A1/zh not_active Ceased
- 2020-03-31 CN CN202080098659.9A patent/CN11529899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07371264A (zh) * | 2016-05-12 | 2017-11-2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
| CN108696340A (zh) * | 2017-04-05 | 2018-10-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反馈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
| CN110139365A (zh) * | 2018-02-08 | 2019-08-16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在非激活状态下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115298993B (zh) | 2024-08-20 |
| CN113497685A (zh) | 2021-10-12 |
| WO2021184417A1 (zh) | 2021-09-23 |
| CN115298993A (zh) | 2022-11-04 |
Similar Documents
|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 US10149339B2 (en) |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random access | |
| KR102214371B1 (ko) | 정보 보고 방법과 디바이스, 및 불연속 전송 방법 | |
| CN104322132B (zh) | 控制请求上行授权资源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
| JP5969394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システムスループットに対する電力の優先順位付け | |
| WO2017133297A1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
| JP7540502B2 (ja) | 端末装置及び基地局 | |
| KR20210040433A (ko) | 유휴 모드 송신을 위한 사전 구성 전용 자원 | |
| EP3490311B1 (en) |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method | |
| EP2989835B1 (en) |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method | |
| CN109155958A (zh) | 一种切换到中继节点的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 |
| JP7599549B2 (ja) | データ伝送タイプの設定方法と端末 | |
| US20190174469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
| JP7645287B2 (ja) |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ページングリソース選択およびシステム情報伝送/入手のための方法、デバイス、システム | |
| JP7697597B2 (ja) | 端末装置、通信装置及び端末装置の方法 | |
| CN113497685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 |
| CN116801385A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 |
| EP3979751A1 (en) | Transceiver device and scheduling device involved in transmission of small data | |
| CN105307154A (zh) | 一种基于td-lte集群系统的终端上报方法 | |
| JPWO2021189462A5 (zh) | ||
| CN113906816B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 CN117178624A (zh) | 用于非连接状态中的数据发射的方法及设备 | |
| US20230397045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
| CN117998681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 JP2015149760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システムスループットに対する電力の優先順位付け | |
| WO2020042113A1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PB01 | Public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 GR01 | Patent grant |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