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20237463A - 连接器壳体和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壳体和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0237463A
CN120237463A CN202311850620.XA CN202311850620A CN120237463A CN 120237463 A CN120237463 A CN 120237463A CN 202311850620 A CN202311850620 A CN 202311850620A CN 120237463 A CN120237463 A CN 1202374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avity
connector housing
lock
external terminal
positioning fl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5062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灵
祁建佳
张元明
潘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IP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I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IP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5062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0237463A/zh
Priority to PCT/IB2024/061380 priority patent/WO2025141346A1/en
Publication of CN120237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2374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4Securing in base or case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insulating parts having at least one resilient insulating 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Bases; Cases formed as an integral body
    • H01R13/501Bases; Cases formed as an integral body comprising an integral hinge or a frangible 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连接器壳体和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周壁,围成用于插装连接器的外端子的内腔并在其上形成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二次锁卡槽;一次锁,形成在所述周壁的内部并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所述内腔的外端子的第一定位凸缘上,以将所述外端子锁定在所述内腔中;和二次锁,形成在所述周壁的外部并适于在与所述二次锁卡槽接合的锁定位置和与所述二次锁卡槽分离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二次锁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二次锁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所述内腔的外端子的第一定位凸缘上,以将所述外端子锁定在所述内腔中。在本发明中,在锁扣二次锁之前,外端子被一次锁保持在连接器壳体中,不会出现移动,因而保证了连接器的安装质量。

Description

连接器壳体和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壳体以及包括该连接器壳体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同轴连接器通常包括壳体、外端子、绝缘芯体、中心端子(或称为内端子)和线缆。外端子、绝缘芯体、中心端子和线缆被预组装成一个电连接模块,然后该电连接模块被插装到壳体中。中心端子被插装在绝缘芯体中,绝缘芯体被插装在外端子中。中心端子的后端被焊接到线缆的导体芯上,中心端子的前端用于与对配中心端子电接触。外端子的后端被固定到线缆上并与线缆的屏蔽层电连接。
在现有技术中,在焊接中心端子的后端时,焊料,例如焊锡和焊剂会沿中心端子的中心通孔流动到前端,这会影响中心端子与对配中心端子之间的电接触性能。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很难保证外端子上的二个定位凸缘的直径一致,这会导致外端子在插装时会出现倾斜,很容易导致外端子的弹性臂受损。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外端子会在壳体中出现晃动,这会导致电接触不稳定,很容易导致信号瞬断。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壳体中没有能够用于锁定外端子的一次锁,这导致在锁扣上二次锁之前外端子可能会出现移动,影响连接器的安装质量。此外,现有的外端子的制造难度大,成本高,轴向长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壳体。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周壁,围成用于插装连接器的外端子的内腔并在其上形成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二次锁卡槽;一次锁,形成在所述周壁的内部并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所述内腔的外端子的第一定位凸缘上,以将所述外端子锁定在所述内腔中;和二次锁,形成在所述周壁的外部并适于在与所述二次锁卡槽接合的锁定位置和与所述二次锁卡槽分离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二次锁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二次锁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所述内腔的外端子的第一定位凸缘上,以将所述外端子锁定在所述内腔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壳体具有在其轴向上相对的前端口和后端口,所述外端子从所述后端口插装到所述内腔中,所述一次锁和所述二次锁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所述内腔中的外端子的第一定位凸缘的后侧面上,以防止所述外端子被从所述后端口中拔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周壁的内部形成有定位台阶,所述定位台阶具有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轴向垂直的定位面,所述定位面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所述内腔的外端子的第一定位凸缘的前侧面上,以轴向定位所述外端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一个所述一次锁和一个所述二次锁,并且所述一个一次锁和所述一个二次锁在所述内腔的径向上相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一次锁包括:弹臂部,其根部与所述周壁相连并从其根部沿所述轴向朝前延伸预定长度;和凸起部,形成在所述弹臂部的末端上并凸出到所述内腔中,所述凸起部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所述内腔的外端子的第一定位凸缘的后侧面上,以将所述外端子锁定在所述内腔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凸起部具有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轴向垂直的前端面,所述凸起部的前端面与所述定位台阶的定位面轴向相对并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所述内腔的外端子的第一定位凸缘的后侧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周壁上形成有与所述一次锁对应的开口,使得能够通过插入所述开口中的解锁工具将所述一次锁从与所述外端子的第一定位凸缘接合的锁定位置驱动到与所述外端子的第一定位凸缘分离的解锁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二次锁包括:悬臂部,其根部与所述周壁相连并从其根部朝前延伸预定长度;和钩状部,与所述悬臂部的末端相连并适于被卡扣到所述二次锁卡槽中,当所述二次锁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钩状部被卡扣到所述二次锁卡槽中并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所述内腔的外端子的第一定位凸缘的后侧面上,以将所述外端子锁定在所述内腔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钩状部具有限位面;当所述钩状部被被卡扣到所述二次锁卡槽中时,所述限位面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轴向垂直并与所述定位台阶的定位面轴向相对,用于轴向抵靠在插入所述内腔的外端子的第一定位凸缘的后侧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一对所述一次锁和一对所述二次锁,并且所述连接器壳体具有与所述一对二次锁分别对应的一对所述二次锁卡槽;所述一对一次锁在所述内腔的第一径向上相对,所述一对二次锁在所述内腔的第二径向上相对,并且所述第一径向与所述第二径向垂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一次锁包括:锁定凸起,凸出地形成在所述内腔的内周面上,所述锁定凸起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所述内腔的外端子的第一定位凸缘的后侧面上,以将所述外端子锁定在所述内腔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锁定凸起具有平滑过渡的弧形前侧面和弧形后侧面,使得所述外端子的第一定位凸缘能够在预定的轴向力的作用下越过所述锁定凸起,使得所述一次锁的解锁操作不需要任何解锁工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二次锁包括:悬臂部,其根部与所述周壁相连并从其根部朝前延伸预定长度;和钩状部,与所述悬臂部的末端相连并适于被卡扣到所述二次锁卡槽中,当所述二次锁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钩状部被卡扣到所述二次锁卡槽中并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所述内腔的外端子的第一定位凸缘的后侧面上,以将所述外端子锁定在所述内腔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钩状部具有限位面;当所述钩状部被卡扣到所述二次锁卡槽中时,所述限位面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轴向垂直并与所述定位台阶的定位面轴向相对,用于轴向抵靠在插入所述内腔的外端子的第一定位凸缘的后侧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壳体为一体式注塑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前述连接器壳体;和电连接模块,插装到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内腔中。所述电连接模块包括:外端子,形成有径向凸起的第一定位凸缘;绝缘芯体,插装在所述外端子中;和中心端子,插装在所述绝缘芯体中,所述连接器壳体的一次锁和二次锁轴向抵靠在所述外端子的第一定位凸缘上,以将所述电连接模块锁定在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内腔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中心端子包括:管状部,具有在其轴向上相对的前端和后端以及在其前端和后端之间延伸的中心通孔;焊接端,与所述管状部的后端相连,用于焊接到线缆的导体芯上;和接触端,与所述管状部的前端相连,用于与对配中心端子对配和电接触,在所述管状部的周壁上形成有窗口和与所述窗口的侧边相连的阻挡部,所述阻挡部经由所述窗口被弯折到所述中心通孔中并至少部分地阻断所述中心通孔,使得在焊接所述焊接端时焊料不能经由所述中心通孔流动到所述接触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线缆,具有导体芯,所述中心端子的焊接端被焊接到所述线缆的导体芯上,所述外端子套装在所述绝缘芯体上并与所述线缆的屏蔽层电连接,用于与对配外端子对配和电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外端子包括:筒状主体,具有在其轴向上相对的前端和后端,所述筒状主体的前端部用于与所述对配外端子对配和电接触,所述筒状主体的后端部被套装在所述线缆上并被焊接到所述线缆的屏蔽层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凸缘形成在所述筒状主体的外周面上并位于所述筒状主体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之间的中间部位上;在所述筒状主体的后端形成有第二定位凸缘,所述第一定位凸缘和所述第二定位凸缘的外周面抵靠在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内腔的内周面上,以径向定位所述外端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凸缘和所述第二定位凸缘的外周面具有相同的中心轴线和相同的直径,使得被定位在所述连接器壳体内的电连接模块不会出现倾斜和晃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凸缘在所述筒状主体的周向上连续延伸,使得所述第一定位凸缘呈圆环形;在所述第二定位凸缘上形成有多个开槽,所述多个开槽在所述筒状主体的周向上间隔分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外端子为一体式冲压成型件;和/或所述中心端子为一体式冲压成型件。
在根据本发明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在锁扣二次锁之前,外端子被一次锁保持在连接器壳体中,不会出现移动,因而保证了连接器的安装质量。
此外,在本发明的前述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中心端子具有用于阻挡焊料流动到接触端的阻挡部,因此,不会影响中心端子的接触端的电接触性能。
此外,在本发明的前述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外端子上的二个定位凸缘的外径一致,外端子在壳体中不会出现倾斜和晃动。
此外,在本发明的前述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外端子的后端的定位凸缘上形成有多个开槽,因此,能够降低外端子的制造难度,还能够缩短外端子的长度,降低制造成本。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作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发明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二次锁处于解锁位置;
图2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轴向剖视图,其中二次锁处于解锁位置;
图3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的轴向剖视图,其中二次锁处于解锁位置;
图4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平面剖视图,其中二次锁处于解锁位置;
图5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的平面剖视图,其中二次锁处于解锁位置;
图6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电连接模块的平面剖视图;
图7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平面剖视图,其中二次锁处于锁定位置;
图8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电连接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中心端子和线缆的轴向剖视图;
图10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二次锁处于解锁位置;
图11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一个轴向剖视图,其中二次锁处于解锁位置;
图12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另一个轴向剖视图,其中显示了一次锁;
图13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的轴向剖视图,其中二次锁处于解锁位置;
图14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的平面剖视图,其中二次锁处于解锁位置;
图15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平面剖视图,其中二次锁处于锁定位置;
图16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电连接模块的平面剖视图;
图17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电连接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18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中心端子和线缆的轴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连接器壳体。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周壁,围成用于插装连接器的外端子的内腔并在其上形成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二次锁卡槽;一次锁,形成在所述周壁的内部并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所述内腔的外端子的第一定位凸缘上,以将所述外端子锁定在所述内腔中;和二次锁,形成在所述周壁的外部并适于在与所述二次锁卡槽接合的锁定位置和与所述二次锁卡槽分离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二次锁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二次锁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所述内腔的外端子的第一定位凸缘上,以将所述外端子锁定在所述内腔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前述连接器壳体;和电连接模块,插装到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内腔中。所述电连接模块包括:外端子,形成有径向凸起的第一定位凸缘;绝缘芯体,插装在所述外端子中;和中心端子,插装在所述绝缘芯体中,所述连接器壳体的一次锁和二次锁轴向抵靠在所述外端子的第一定位凸缘上,以将所述电连接模块锁定在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内腔中。
第一实施例
图1至图9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其中,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二次锁12处于解锁位置;图2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轴向剖视图,其中二次锁12处于解锁位置;图3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1的轴向剖视图,其中二次锁12处于解锁位置;图4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平面剖视图,其中二次锁12处于解锁位置;图5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1的平面剖视图,其中二次锁12处于解锁位置;图6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电连接模块100的平面剖视图;图7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平面剖视图,其中二次锁12处于锁定位置;图8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电连接模块100的立体示意图;图9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中心端子4和线缆5的轴向剖视图。
如图1至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公开一种连接器壳体1。该连接器壳体1包括:周壁10、一次锁11和二次锁12。周壁10围成用于插装连接器的外端子2的内腔101,并在周壁10上形成有与内腔101连通的二次锁卡槽10b。一次锁11形成在周壁10的内部并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内腔101的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上,以将外端子2锁定在内腔101中。二次锁12形成在周壁10的外部并适于在与二次锁卡槽10b接合的锁定位置和与二次锁卡槽10b分离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二次锁12处于锁定位置时,二次锁12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内腔101的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上,以将外端子2锁定在内腔101中。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壳体1具有在其轴向上相对的前端口和后端口,外端子2从后端口插装到内腔101中,一次锁11和二次锁12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内腔101中的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的后侧面21b上,以防止外端子2被从后端口中拔出。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周壁10的内部形成有定位台阶13,定位台阶13具有与连接器壳体1的轴向垂直的定位面13c,该定位面13c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内腔101的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的前侧面21a上,以轴向定位外端子2。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壳体1包括一个一次锁11和一个二次锁12,并且一个一次锁11和一个二次锁12在内腔101的径向上相对。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一次锁11包括:弹臂部11a和凸起部11b。弹臂部11a的根部与周壁10相连并从其根部沿轴向朝前延伸预定长度。凸起部11b形成在弹臂部11a的末端上并凸出到内腔101中。凸起部11b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内腔101的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的后侧面21b上,以将外端子2锁定在内腔101中。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凸起部11b具有与连接器壳体1的轴向垂直的前端面11c,凸起部11b的前端面11c与定位台阶13的定位面13c轴向相对并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内腔101的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的后侧面21b上。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周壁10上形成有与一次锁11对应的开口,使得能够通过插入开口中的解锁工具将一次锁11从与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接合的锁定位置驱动到与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分离的解锁位置。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二次锁12包括:悬臂部12a和钩状部12b。悬臂部12a的根部与周壁10相连并从其根部朝前延伸预定长度。钩状部12b与悬臂部12a的末端相连并适于被卡扣到二次锁卡槽10b中。当二次锁12处于锁定位置时,钩状部12b被卡扣到二次锁卡槽10b中并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内腔101的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的后侧面21b上,以将外端子2锁定在内腔101中。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钩状部12b具有限位面12c。当钩状部12b被被卡扣到二次锁卡槽10b中时,限位面12c与连接器壳体1的轴向垂直并与定位台阶13的定位面13c轴向相对,用于轴向抵靠在插入内腔101的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的后侧面21b上。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壳体1为一体式注塑件。
如图1至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主要包括:连接器壳体1和电连接模块100。电连接模块100插装到连接器壳体1的内腔101中。电连接模块100包括:外端子2、绝缘芯体3和中心端子4。外端子2形成有径向凸起的第一定位凸缘21。绝缘芯体3插装在外端子2中。中心端子4插装在绝缘芯体3中。连接器壳体1的一次锁11和二次锁12轴向抵靠在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上,以将电连接模块100锁定在连接器壳体1的内腔101中。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中心端子4包括:管状部40、焊接端41和接触端42。管状部40具有在其轴向上相对的前端和后端以及在其前端和后端之间延伸的中心通孔401。焊接端41与管状部40的后端相连,用于焊接到线缆5的导体芯51上。接触端42与管状部40的前端相连,用于与对配中心端子(未图示)对配和电接触。在管状部40的周壁10上形成有窗口402和与窗口402的侧边相连的阻挡部43,阻挡部43经由窗口402被弯折到中心通孔401中并至少部分地阻断中心通孔401,使得在焊接前述焊接端41时焊料不能经由中心通孔401流动到接触端42。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还包括线缆5,线缆5具有导体芯51。中心端子4的焊接端41被焊接到线缆5的导体芯51上。外端子2套装在绝缘芯体3上并与线缆5的屏蔽层52电连接,用于与对配外端子(未图示)对配和电接触。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外端子2包括筒状主体20,筒状主体20具有在其轴向上相对的前端和后端。筒状主体20的前端部用于与对配外端子对配和电接触,筒状主体20的后端部被套装在线缆5上并被焊接到线缆5的屏蔽层52上。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凸缘21形成在筒状主体20的外周面上并位于筒状主体20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之间的中间部位上。在筒状主体20的后端形成有第二定位凸缘22,第一定位凸缘21和第二定位凸缘22的外周面抵靠在连接器壳体1的内腔101的内周面上,以径向定位外端子2。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凸缘21和第二定位凸缘22的外周面具有相同的中心轴线和相同的直径,使得被定位在连接器壳体1内的电连接模块100不会出现倾斜和晃动。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凸缘21在筒状主体20的周向上连续延伸,使得第一定位凸缘21呈圆环形。在第二定位凸缘22上形成有多个开槽22a,多个开槽22a在筒状主体20的周向上间隔分布。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外端子2为一体式冲压成型件。中心端子4为一体式冲压成型件。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中心端子4上的窗口402是在冲压成型阻挡部43时产出的冲切口,不是故意成型的窗口402。也就是说,与窗口402对应的材料被冲压成型为阻挡部43。
第二实施例
图10至图18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其中,图10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二次锁12处于解锁位置;图11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一个轴向剖视图,其中二次锁12处于解锁位置;图12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另一个轴向剖视图,其中显示了一次锁11;图13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1的轴向剖视图,其中二次锁12处于解锁位置;图14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1的平面剖视图,其中二次锁12处于解锁位置;图15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平面剖视图,其中二次锁12处于锁定位置;图16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电连接模块100的平面剖视图;图17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电连接模块100的立体示意图;图18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中心端子4和线缆5的轴向剖视图。
如图10至图1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公开一种连接器壳体1。该连接器壳体1包括:周壁10、一次锁11和二次锁12。周壁10围成用于插装连接器的外端子2的内腔101,并在周壁10上形成有与内腔101连通的二次锁卡槽10b。一次锁11形成在周壁10的内部并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内腔101的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上,以将外端子2锁定在内腔101中。二次锁12形成在周壁10的外部并适于在与二次锁卡槽10b接合的锁定位置和与二次锁卡槽10b分离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二次锁12处于锁定位置时,二次锁12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内腔101的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上,以将外端子2锁定在内腔101中。
如图10至图1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壳体1具有在其轴向上相对的前端口和后端口,外端子2从后端口插装到内腔101中,一次锁11和二次锁12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内腔101中的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的后侧面21b上,以防止外端子2被从后端口中拔出。
如图10至图1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周壁10的内部形成有定位台阶13,定位台阶13具有与连接器壳体1的轴向垂直的定位面13c,该定位面13c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内腔101的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的前侧面21a上,以轴向定位外端子2。
如图10至图1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壳体1包括一对一次锁11和一对二次锁12,并且连接器壳体1具有与一对二次锁12分别对应的一对二次锁卡槽10b。一对一次锁11在内腔101的第一径向上相对,一对二次锁12在内腔101的第二径向上相对,并且第一径向与第二径向垂直。
如图10至图1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一次锁11包括锁定凸起11’,该锁定凸起11’凸出地形成在内腔101的内周面上。锁定凸起11’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内腔101的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的后侧面21b上,以将外端子2锁定在内腔101中。
如图10至图1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锁定凸起11’具有平滑过渡的弧形前侧面11a’和弧形后侧面11b’,使得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能够在预定的轴向力的作用下越过锁定凸起11’,使得一次锁11的解锁操作不需要任何解锁工具。这样,可以简化一次锁11的解锁操作。
如图10至图1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二次锁12包括:悬臂部12a和钩状部12b。悬臂部12a的根部与周壁10相连并从其根部朝前延伸预定长度。钩状部12b与悬臂部12a的末端相连并适于被卡扣到二次锁卡槽10b中。当二次锁12处于锁定位置时,钩状部12b被卡扣到二次锁卡槽10b中并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内腔101的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的后侧面21b上,以将外端子2锁定在内腔101中。
如图10至图1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钩状部12b具有限位面12c。当钩状部12b被卡扣到二次锁卡槽10b中时,限位面12c与连接器壳体1的轴向垂直并与定位台阶13的定位面13c轴向相对,用于轴向抵靠在插入内腔101的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的后侧面21b上。
如图10至图1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壳体1为一体式注塑件。
如图10至图18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主要包括:连接器壳体1和电连接模块100。电连接模块100插装到连接器壳体1的内腔101中。电连接模块100包括:外端子2、绝缘芯体3和中心端子4。外端子2形成有径向凸起的第一定位凸缘21。绝缘芯体3插装在外端子2中。中心端子4插装在绝缘芯体3中。连接器壳体1的一次锁11和二次锁12轴向抵靠在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上,以将电连接模块100锁定在连接器壳体1的内腔101中。
如图10至图1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中心端子4包括:管状部40、焊接端41和接触端42。管状部40具有在其轴向上相对的前端和后端以及在其前端和后端之间延伸的中心通孔401。焊接端41与管状部40的后端相连,用于焊接到线缆5的导体芯51上。接触端42与管状部40的前端相连,用于与对配中心端子(未图示)对配和电接触。在管状部40的周壁10上形成有窗口402和与窗口402的侧边相连的阻挡部43,阻挡部43经由窗口402被弯折到中心通孔401中并至少部分地阻断中心通孔401,使得在焊接前述焊接端41时焊料不能经由中心通孔401流动到接触端42。
如图10至图1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还包括线缆5,线缆5具有导体芯51。中心端子4的焊接端41被焊接到线缆5的导体芯51上。外端子2套装在绝缘芯体3上并与线缆5的屏蔽层52电连接,用于与对配外端子(未图示)对配和电接触。
如图10至图1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外端子2包括筒状主体20,筒状主体20具有在其轴向上相对的前端和后端。筒状主体20的前端部用于与对配外端子对配和电接触,筒状主体20的后端部被套装在线缆5上并被焊接到线缆5的屏蔽层52上。
如图10至图1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凸缘21形成在筒状主体20的外周面上并位于筒状主体20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之间的中间部位上。在筒状主体20的后端形成有第二定位凸缘22,第一定位凸缘21和第二定位凸缘22的外周面抵靠在连接器壳体1的内腔101的内周面上,以径向定位外端子2。
如图10至图1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凸缘21和第二定位凸缘22的外周面具有相同的中心轴线和相同的直径,使得被定位在连接器壳体1内的电连接模块100不会出现倾斜和晃动。
如图10至图1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凸缘21在筒状主体20的周向上连续延伸,使得第一定位凸缘21呈圆环形。在第二定位凸缘22上形成有多个开槽22a,多个开槽22a在筒状主体20的周向上间隔分布。
如图10至图1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外端子2为一体式冲压成型件。中心端子4为一体式冲压成型件。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中心端子4上的窗口402是在冲压成型阻挡部43时产出的冲切口,不是故意成型的窗口402。也就是说,与窗口402对应的材料被冲压成型为阻挡部43。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图10至图18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电连接模块100与图1至图9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电连接模块100相同。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这些变化理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23)

1.一种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周壁(10),围成用于插装连接器的外端子(2)的内腔(101)并在其上形成有与所述内腔(101)连通的二次锁卡槽(10b);
一次锁(11),形成在所述周壁(10)的内部并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所述内腔(101)的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上,以将所述外端子(2)锁定在所述内腔(101)中;和
二次锁(12),形成在所述周壁(10)的外部并适于在与所述二次锁卡槽(10b)接合的锁定位置和与所述二次锁卡槽(10b)分离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
当所述二次锁(12)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二次锁(12)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所述内腔(101)的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上,以将所述外端子(2)锁定在所述内腔(10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壳体(1)具有在其轴向上相对的前端口和后端口,所述外端子(2)从所述后端口插装到所述内腔(101)中,所述一次锁(11)和所述二次锁(12)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所述内腔(101)中的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的后侧面(21b)上,以防止所述外端子(2)被从所述后端口中拔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周壁(10)的内部形成有定位台阶(13),所述定位台阶(13)具有与所述连接器壳体(1)的轴向垂直的定位面(13c),所述定位面(13c)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所述内腔(101)的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的前侧面(21a)上,以轴向定位所述外端子(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壳体(1)包括一个所述一次锁(11)和一个所述二次锁(12),并且所述一个一次锁(11)和所述一个二次锁(12)在所述内腔(101)的径向上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次锁(11)包括:
弹臂部(11a),其根部与所述周壁(10)相连并从其根部沿所述轴向朝前延伸预定长度;和
凸起部(11b),形成在所述弹臂部(11a)的末端上并凸出到所述内腔(101)中,
所述凸起部(11b)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所述内腔(101)的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的后侧面(21b)上,以将所述外端子(2)锁定在所述内腔(101)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部(11b)具有与所述连接器壳体(1)的轴向垂直的前端面(11c),所述凸起部(11b)的前端面(11c)与所述定位台阶(13)的定位面(13c)轴向相对并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所述内腔(101)的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的后侧面(21b)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周壁(10)上形成有与所述一次锁(11)对应的开口,使得能够通过插入所述开口中的解锁工具将所述一次锁(11)从与所述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接合的锁定位置驱动到与所述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分离的解锁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次锁(12)包括:
悬臂部(12a),其根部与所述周壁(10)相连并从其根部朝前延伸预定长度;和
钩状部(12b),与所述悬臂部(12a)的末端相连并适于被卡扣到所述二次锁卡槽(10b)中,
当所述二次锁(12)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钩状部(12b)被卡扣到所述二次锁卡槽(10b)中并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所述内腔(101)的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的后侧面(21b)上,以将所述外端子(2)锁定在所述内腔(101)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钩状部(12b)具有限位面(12c);
当所述钩状部(12b)被被卡扣到所述二次锁卡槽(10b)中时,所述限位面(12c)与所述连接器壳体(1)的轴向垂直并与所述定位台阶(13)的定位面(13c)轴向相对,用于轴向抵靠在插入所述内腔(101)的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的后侧面(21b)上。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壳体(1)包括一对所述一次锁(11)和一对所述二次锁(12),并且所述连接器壳体(1)具有与所述一对二次锁(12)分别对应的一对所述二次锁卡槽(10b);
所述一对一次锁(11)在所述内腔(101)的第一径向上相对,所述一对二次锁(12)在所述内腔(101)的第二径向上相对,并且所述第一径向与所述第二径向垂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次锁(11)包括:
锁定凸起(11’),凸出地形成在所述内腔(101)的内周面上,
所述锁定凸起(11’)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所述内腔(101)的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的后侧面(21b)上,以将所述外端子(2)锁定在所述内腔(101)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凸起(11’)具有平滑过渡的弧形前侧面(11a’)和弧形后侧面(11b’),使得所述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能够在预定的轴向力的作用下越过所述锁定凸起(11’),使得所述一次锁(11)的解锁操作不需要任何解锁工具。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次锁(12)包括:
悬臂部(12a),其根部与所述周壁(10)相连并从其根部朝前延伸预定长度;和
钩状部(12b),与所述悬臂部(12a)的末端相连并适于被卡扣到所述二次锁卡槽(10b)中,
当所述二次锁(12)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钩状部(12b)被卡扣到所述二次锁卡槽(10b)中并适于轴向抵靠在插入所述内腔(101)的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的后侧面(21b)上,以将所述外端子(2)锁定在所述内腔(101)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钩状部(12b)具有限位面(12c);
当所述钩状部(12b)被卡扣到所述二次锁卡槽(10b)中时,所述限位面(12c)与所述连接器壳体(1)的轴向垂直并与所述定位台阶(13)的定位面(13c)轴向相对,用于轴向抵靠在插入所述内腔(101)的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的后侧面(21b)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1)为一体式注塑件。
16.一种连接器,其特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壳体(1);和
电连接模块(100),插装到所述连接器壳体(1)的内腔(101)中,
所述电连接模块(100)包括:
外端子(2),形成有径向凸起的第一定位凸缘(21);
绝缘芯体(3),插装在所述外端子(2)中;和
中心端子(4),插装在所述绝缘芯体(3)中,
所述连接器壳体(1)的一次锁(11)和二次锁(12)轴向抵靠在所述外端子(2)的第一定位凸缘(21)上,以将所述电连接模块(100)锁定在所述连接器壳体(1)的内腔(101)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端子(4)包括:
管状部(40),具有在其轴向上相对的前端和后端以及在其前端和后端之间延伸的中心通孔(401);
焊接端(41),与所述管状部(40)的后端相连,用于焊接到线缆(5)的导体芯(51)上;和
接触端(42),与所述管状部(40)的前端相连,用于与对配中心端子对配和电接触,
在所述管状部(40)的周壁(10)上形成有窗口(402)和与所述窗口(402)的侧边相连的阻挡部(43),所述阻挡部(43)经由所述窗口(402)被弯折到所述中心通孔(401)中并至少部分地阻断所述中心通孔(401),使得在焊接所述焊接端(41)时焊料不能经由所述中心通孔(401)流动到所述接触端(42)。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线缆(5),具有导体芯(51),
所述中心端子(4)的焊接端(41)被焊接到所述线缆(5)的导体芯(51)上,
所述外端子(2)套装在所述绝缘芯体(3)上并与所述线缆(5)的屏蔽层(52)电连接,用于与对配外端子对配和电接触。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端子(2)包括:
筒状主体(20),具有在其轴向上相对的前端和后端,
所述筒状主体(20)的前端部用于与所述对配外端子对配和电接触,所述筒状主体(20)的后端部被套装在所述线缆(5)上并被焊接到所述线缆(5)的屏蔽层(52)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凸缘(21)形成在所述筒状主体(20)的外周面上并位于所述筒状主体(20)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之间的中间部位上;
在所述筒状主体(20)的后端形成有第二定位凸缘(22),所述第一定位凸缘(21)和所述第二定位凸缘(22)的外周面抵靠在所述连接器壳体(1)的内腔(101)的内周面上,以径向定位所述外端子(2)。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凸缘(21)和所述第二定位凸缘(22)的外周面具有相同的中心轴线和相同的直径,使得被定位在所述连接器壳体(1)内的电连接模块(100)不会出现倾斜和晃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凸缘(21)在所述筒状主体(20)的周向上连续延伸,使得所述第一定位凸缘(21)呈圆环形;
在所述第二定位凸缘(22)上形成有多个开槽(22a),所述多个开槽(22a)在所述筒状主体(20)的周向上间隔分布。
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连接模块(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端子(2)为一体式冲压成型件;和/或
所述中心端子(4)为一体式冲压成型件。
CN202311850620.XA 2023-12-29 2023-12-29 连接器壳体和连接器 Pending CN1202374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50620.XA CN120237463A (zh) 2023-12-29 2023-12-29 连接器壳体和连接器
PCT/IB2024/061380 WO2025141346A1 (en) 2023-12-29 2024-11-15 Connector housing and connect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50620.XA CN120237463A (zh) 2023-12-29 2023-12-29 连接器壳体和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0237463A true CN120237463A (zh) 2025-07-01

Family

ID=93799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50620.XA Pending CN120237463A (zh) 2023-12-29 2023-12-29 连接器壳体和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20237463A (zh)
WO (1) WO202514134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82180B2 (en) * 2008-04-29 2010-03-23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ntegral terminal retention and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JP6750540B2 (ja) * 2017-03-10 2020-09-0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シールド端子及び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2021118155A (ja) * 2020-01-29 2021-08-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12237608B2 (en) * 2022-06-21 2025-02-25 Aptiv Technologies AG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flexible and rigid terminal locking featur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5141346A1 (en) 2025-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48345B2 (ja) 直角型同軸電気コネクタ
CN102077425B (zh) 具有弹簧装载的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件
JP3995174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5105465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08832387B (zh) 连接器组件
CN206148708U (zh) 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壳体组件及电连接器
US20210083440A1 (en) Over-molded coaxi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10311248A (zh) 连接器
EP3629423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lastic latch integrated into contact cavity
JP6271604B2 (ja) コネクタの防水構造
CN217788853U (zh) 连接器壳体组件和连接器
CN216958665U (zh) 密封圈端盖、连接器壳体组件和连接器
CN120237463A (zh) 连接器壳体和连接器
CN115133293A (zh) 电连接器
KR20030070538A (ko) 점화장치용 커넥터 조립체 및 단락조립체
JP3447040B2 (ja) バルブソケットの製造方法
CN120237462A (zh) 中心端子、电连接模块和连接器
CN221574281U (zh) 连接器壳体和连接器
CN221574280U (zh) 中心端子、电连接模块和连接器
JPH11162569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7620848B2 (ja) 同軸コネクタ
CN114628936A (zh) 具有插针固定结构的连接器壳体
CN211655247U (zh) 一种Fakra连接器
JPH08250187A (ja) 改良された端子ラッチ機構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CN221727514U (zh) 端子保持结构和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