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20711544A - 一种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0711544A
CN120711544A CN202510818532.4A CN202510818532A CN120711544A CN 120711544 A CN120711544 A CN 120711544A CN 202510818532 A CN202510818532 A CN 202510818532A CN 120711544 A CN120711544 A CN 1207115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ct
terminal
module
base station
mobile termin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51081853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翔
曹志林
张�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randstream Networks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randstream Networks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randstream Networks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randstream Networks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51081853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0711544A/zh
Publication of CN120711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7115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DECT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方法包括:在基站模式启动后,通过无线局域网模块向SIP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在注册请求响应成功的情况下,通过DECT模块为本终端和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分配SIP账号;通过DECT模块和无线局域网模块在与SIP服务器以及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的通信连接上,根据SIP账号在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和SIP服务器之间建立通话。克服了对基站的依赖,减少了需要部署的网络设备数量,降低网络管理成本,降低购买设备的成本,且通过提供基站功能的移动终端的可移动性,使得通信范围的限制被打破,通信更加灵活,应用更加广泛。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DECT(Digital Enhanced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s,数字增强无绳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DECT系统通常包括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两部分,其中,移动部分通常为移动终端,固定部分通常为基站。
然而,现在的基于VoIP技术的DECT系统,基站是移动终端彼此之间通信、移动终端与DECT系统外部通信时必不可少的中转设备,而基站是固定设置的,因此,会导致移动终端的通信范围被限制在基站设置位置的一定范围内。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至少有利于克服对基站的依赖,从而减少需要部署的网络设备数量,降低网络管理成本,降低购买设备的成本,同时,通过提供基站功能的移动终端的可移动性,使得通信范围的限制被打破,通信更加灵活,应用更加广泛。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DECT模块和无线局域网模块,所述DECT模块支持DECT基站服务,所述无线局域网模块支持无线局域网服务,所述方法包括:在基站模式启动下后,通过所在的无线局域网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模块,向SIP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在所述注册请求响应成功的情况下,通过所述DECT模块,为本终端和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分配SIP账号;通过所述DECT模块和所述无线局域网模块,在与所述SIP服务器以及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的通信连接上,根据所述SIP账号在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和所述SIP服务器之间建立通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DECT模块和所述无线局域网模块,在与所述SIP服务器以及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的通信连接上,根据所述SIP账号在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和所述SIP服务器之间建立通话,包括:通过所述DECT模块,接收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发送的呼叫请求,以与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DECT通信连接;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模块,根据发送呼叫请求的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的所述SIP账号,向所述SIP服务器发送呼叫请求,以与所述SIP服务器建立SIP通信连接;将与发送呼叫请求的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的DECT通信连接,和基于发送呼叫请求的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的所述SIP账号建立的SIP通信连接进行关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DECT模块和所述无线局域网模块,在与所述SIP服务器以及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的通信连接上,根据所述SIP账号在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和所述SIP服务器之间建立通话,包括: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模块,接收通过所述SIP服务器发送的呼叫请求,以与所述SIP服务器建立SIP通信连接;通过所述DECT模块,寻呼被呼叫的所述SIP账号对应的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以与被寻呼的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DECT通信连接;将与被寻呼的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的DECT通信连接,和通过所述SIP服务器发送的呼叫请求建立的SIP通信连接进行关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DECT模块,为本终端和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分配SIP账号,包括:从本地存储的注册信息中,确定本终端和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的注册信息;通过所述DECT模块,根据所述注册信息,为本终端和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分配所述SIP账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未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的注册请求;根据所述注册请求为所述未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分配所述SIP账号;在与所述SIP服务器以及所述未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的通信连接上,根据所述SIP账号在所述未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和所述SIP服务器之间建立通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DECT模块还支持DECT终端服务,所述方法还包括:在不存在可用的所述SIP服务器,和/或,不存在可用的无线局域网的情况下,与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直接建立通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模块,与其它移动终端建立通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所在的无线局域网为Wi-Fi网络,所述Wi-Fi网络中的接入点与所述SIP服务器通过有线网络连接;和/或,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中的至少一个支持所述基站模式或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均不支持所述基站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DECT模块还支持DECT中继服务,所述方法还包括:在中继器模式下,与基站设备进行配对,以使其它移动终端通过本终端与本终端配对的所述基站设备建立通话,其中,所述基站设备包括DECT基站和/或处于基站模式的其它终端。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HOST MCU,以及,与所述HOST MCU分别连接的DECT模块、无线局域网通信模块、存储;其中,所述DECT模块和无线局域网通信模块还分别连接天线,所述HOST MCU还支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之外的设备,所述集成电路之外的设备包括以下设备中的一项或多项:键盘、电池和屏幕,所述DECT模块和所述无线局域网通信模块配合以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在移动终端上提供支持DECT基站服务的DECT模块和支持无线局域网服务的无线局域网模块,使得移动终端能够通过无线局域网模块与SIP(Session initialization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服务通信,并提供SIP账号分配服务,从而该移动终端能够在与SIP服务器以及其它移动终端建立的通信连接上,根据SIP账号在其它移动终端和SIP服务器之间建立通话,使得其它移动终端彼此之间通信和移动终端与DECT系统外部通信得到支持,即通过移动终端实现了基站提供的服务,这样就克服了对基站设备的依赖,对于用户而言,DECT系统不再需要在移动终端之外部署基站,减少了需要部署的网络设备数量,降低了管理成本,也降低了购买设备的成本。且通过提供基站功能的移动终端的可移动性,使得通信范围的限制被打破,通信更加灵活,应用更加广泛。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三;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一;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四;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五;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六;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二;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七;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八;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三;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的一种应用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集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图13所示的集成电路结构下的系统架构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集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图15所示的集成电路结构下的系统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申请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可以是任意能够实现本申请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且未采用固定方式部署、可移动的电子设备,例如,该移动终端可以是DECT无绳手机。需要说明的是,该移动终端包括DECT模块和无线局域网模块,DECT模块支持DECT基站服务,无线局域网模块支持无线局域网服务。也就是说,移动终端能够作为无线局域网终端进行通信,也能够作为DECT基站进行通信。从而通过DECT模块和无线局域网模块在移动终端上的配合,实现DECT基站的功能,使得基站设备不再是DECT网络部署的必须,即克服了对基站设备的依赖,因此,对于用户而言,DECT系统不再需要在移动终端之外额外部署基站设备,减少了需要部署的网络设备数量,降低了管理成本,也降低了购买设备的成本。以下将结合不同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在基站模式启动后,通过无线局域网模块,向SIP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
步骤102,在注册请求响应成功的情况下,通过所述DECT模块和所述无线局域网模块,为本终端和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分配SIP账号。
步骤103,通过DECT模块,在与SIP服务器以及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的通信连接上,根据SIP账号在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和SIP服务器之间建立通话。
这样,在移动终端上提供支持DECT基站服务的DECT模块和支持无线局域网服务的无线局域网模块,使得移动终端能够通过无线局域网模块与SIP服务通信,并提供SIP账号分配服务,从而该移动终端能够在与SIP服务器以及其它移动终端建立的通信连接上,根据SIP账号在其它移动终端和SIP服务器之间建立通话,使得其它移动终端彼此之间通信和移动终端与DECT系统外部通信得到支持,即通过移动终端实现了基站提供的服务,这样就克服了对基站设备的依赖,对于用户而言,DECT系统不再需要在移动终端之外部署基站,减少了需要部署的网络设备数量,降低了管理成本,也降低了购买设备的成本。且通过提供基站功能的移动终端的可移动性,使得通信范围的限制被打破,通信更加灵活,应用更加广泛。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图1所示实施例,以下将对其进行解释说明。
在步骤101中,在基站模式启动后,通过无线局域网模块,向SIP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在基站模式之外还提供无线局域网模式,其中,基站模式主要是通过DECT模块支持DECT基站服务,无线局域网模式主要是通过无线局域网模块支持无线局域网服务,而无线局域网的实现在相关技术中已有记载,本申请实施例也不对其进行限定。例如,该无线局域网可以是Wi-Fi等。当然,无线局域网还可以是其它类型的网络,只要该网络并非DECT网络即可,此处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还可以支持DECT终端服务,移动终端在调用DECT终端服务时,其工作与相关技术中给定的DECT网络中的移动终端的工作方式相同,由于相关技术中已有记载,此处也不再一一赘述了。
从而,在不存在可用的SIP服务器,和/或,不存在可用的无线局域网的情况下,移动终端与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直接建立通话。也就是说,在DECT基站服务所需要的SIP服务器、无线局域网中的至少一者无法支持,DECT基站功能无法发挥时,移动终端仍然能够作为普通的DECT终端对外通信,使得移动终端的通信更加灵活,能够为用户提供稳定、实时、可靠、持续的通信服务。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基站模式的启动方式进行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是通过配置的策略等自动启动基站模式,从而执行步骤101,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不对配置的策略进行限定。还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是通过用户的操作指令启动基站模式等,此处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此外,相关技术中对设备如何向SIP服务发送注册请求以及SIP如何进行响应处理等已有说明,此处也不再一一赘述了。
在步骤102中,在注册请求响应成功的情况下,通过DECT模块和无线局域网模块,为本终端和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分配SIP账号。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只有在本终端注册请求响应成功的情况下,才可以利用SIP通信连接,才具有分配SIP账号以建立通话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进行限定。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的数量进行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的数量可以为1、3、6、13等。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也不对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的类型进行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可以是过去一定时间内在本终端上注册成功的其它移动终端。还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还可以是过去所有在本终端上注册成功的其它移动终端。又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还可以是在本终端上一次处于基站模式的过程中,在本终端上注册成功的其它移动终端等,此处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不对SIP账号的分配方式进行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SIP账号的分配是通过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再次发起SIP注册而实现,此时,SIP注册流程在相关技术中已有记载,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了。还如,在一些实施例中,SIP账号的分配是通过对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在过去注册时使用的SIP账号的再利用而实现等,此处也不再一一列举了。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通过DECT模块和无线局域网模块,为本终端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分配SIP账号,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从本地存储的注册信息中,确定本终端和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的注册信息;通过DECT模块,根据注册信息,为本终端和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分配SIP账号。也就是说,利用历史的注册信息分配SIP账号,提高了效率。此外,注册信息由移动终端存储,使得能够快速地获取注册信息,并完成SIP账号分配,通话建立延时低,用户等待时间短,用户体验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本终端也需要分配SIP账号,这样,可以基于本终端的SIP账号与SIP服务器通信,使得能够更好地统一管理与SIP服务器的连接,还能够降低SIP服务器的处理压力。
在步骤103中,通过DECT模块和无线局域网模块,在与SIP服务器以及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的通信连接上,根据SIP账号在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和SIP服务器之间建立通话。其中,与SIP服务器以及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的通信连接,即本终端作为基站所建立的通话包括两部分:本终端与SIP服务器之间建立的SIP通信连接,以及,本终端与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之间建立的DECT通信连接。基于上述连接,则成功打通了从其它移动终端与SIP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连接,从而DECT网络之外的设备能够通过在SIP服务器上注册的SIP账号建立连接,并与DECT网络中的移动终端通信,使得本终端能够提供如相关技术中记载的DECT基站所提供的服务。也就是说,在DECT网络中基于移动终端实现了基站的功能,从而克服了对基站的依赖,使得DECT网络不再必须要部署DECT基站。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移动终端上实现的DECT基站功能,以下将分别结合呼叫发起场景和呼叫响应场景提供示例性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呼叫发起场景,此时,如图2所示,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在基站模式启动后,通过无线局域网模块,向SIP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
步骤202,在注册请求响应成功的情况下,通过DECT模块,为本终端和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分配SIP账号。
步骤203,通过DECT模块,接收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发送的呼叫请求,以与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DECT通信连接。
步骤204,通过无线局域网模块,根据发送呼叫请求的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的SIP账号,向SIP服务器发送呼叫请求,以与SIP服务器建立SIP通信连接。
步骤205,将与发送呼叫请求的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的DECT通信连接,和基于发送呼叫请求的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的SIP账号建立的SIP通信连接进行关联。
由此不难看出,图2所示实施例实际上是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在与SIP服务器以及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的通信连接上,根据SIP账号在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和SIP服务器之间建立通话:通过DECT模块,接收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发送的呼叫请求,以与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DECT通信连接;通过无线局域网模块,根据发送呼叫请求的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的SIP账号,向SIP服务器发送呼叫请求,以与SIP服务器建立SIP通信连接;将与发送呼叫请求的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的DECT通信连接,和基于发送呼叫请求的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的SIP账号建立的SIP通信连接进行关联。
这样,在关联对应的通信连接后,既能够区分不同的移动终端的通信连接,避免其通信过程彼此干扰,又能够通过对关联关系的管理实现更加简洁高效的移动终端管理,能够进一步降低管理的成本。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图2所示实施例,以下将对其步骤进行解释说明。其中,步骤201-步骤202与前述实施例的步骤101-步骤102大致相同,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在步骤203中,通过DECT模块,接收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发送的呼叫请求,以与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DECT通信连接。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发送呼叫请求的接收场景进行限定,可以是每次仅接收一个呼叫请求,也可以是同时接收并发的多个呼叫请求,其中,并发的呼叫请求可以是来自不同移动终端,也可以来自同一移动终端,而相关技术中已对移动终端发起呼叫请求以及呼叫请求的处理提供了说明,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其它移动终端发起呼叫请求的过程,本移动终端(提供基站功能的移动终端)是与其它移动终端建立DECT通信,以支持移动终端发送的呼叫请求。
在步骤204中,通过无线局域网模块,根据发送呼叫请求的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的SIP账号,向SIP服务器发送呼叫请求,以与SIP服务器建立SIP通信连接。其中,向SIP服务器发送的呼叫请求根据对应的移动终端的SIP账号发起,主要是为了在SIP服务器侧区分不同的移动终端,从而不同移动终端发起的请求将能够通过不同的SIP通信连接区分,以避免互相干扰的同时方便管理。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IP服务器侧还可以不区分不同的移动终端的SIP账号,而仅在本终端上通过SIP账号进行区分等,这样,能够降低SIP服务器的处理压力等,此处也不再一一列举了。
在步骤205中,将与发送呼叫请求的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的DECT通信连接,和基于发送呼叫请求的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的SIP账号建立的SIP通信连接进行关联。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不对通信连接的关联方式进行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建立映射表的方式实现,如通过在同一关键词(key)下存储关联的通信连接的标记等实现。此外,关于通信连接的关联动作的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也不进行限定,其可以是移动终端中存在的其它模块,如中央处理器等实现,也可以是DECT模块和无线局域网模块至少一者进行关联等。此处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呼叫响应场景,此时,如图3所示,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在基站模式启动后,通过无线局域网模块,向SIP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
步骤302,在注册请求响应成功的情况下,通过DECT模块,为本终端和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分配SIP账号。
步骤303,通过无线局域网模块,接收通过SIP服务器发送的呼叫请求,以与SIP服务器建立SIP通信连接。
步骤304,通过DECT模块,寻呼被呼叫的SIP账号对应的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以与被寻呼的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DECT通信连接。
步骤305,将与被寻呼的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的DECT通信连接,和通过SIP服务器发送的呼叫请求建立的SIP通信连接进行关联。
由此不难看出,图3所示实施例实际上是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在与SIP服务器以及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的通信连接上,根据SIP账号在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和SIP服务器之间建立通话:通过无线局域网模块,接收通过SIP服务器发送的呼叫请求,以与SIP服务器建立SIP通信连接;通过DECT模块,寻呼被呼叫的SIP账号对应的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以与被寻呼的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DECT通信连接;将与被寻呼的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的DECT通信连接,和通过SIP服务器发送的呼叫请求建立的SIP通信连接进行关联。
还不难看出,图3所示实施例与图2所示实施例的步骤对应相同,只是发起流程的对象不同,因此,此处也不再一一赘述了。
这样,在关联对应的通信连接后,既能够区分不同的移动终端的通信连接,避免其通信过程彼此干扰,又能够通过对关联关系的管理实现更加简洁高效的移动终端管理,能够进一步降低管理的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以进入基站模式时,移动终端对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的处理为例提供相关的说明,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还包括:接收未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的注册请求;根据注册请求为未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分配SIP账号;在与SIP服务器以及未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的通信连接上,根据SIP账号在未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和SIP服务器之间建立通话。也就就是说,本终端开放注册权限,以支持新的移动终端注册,使得通信更加灵活、覆盖范围更广。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以下将结合图4所示的场景进行举例说明。其中,如图4所示,在某个Wi-Fi网络构成的无线局域网中,存在移动终端(DECT手机(基站模式)和DECT手机1)位于该Wi-Fi网络的覆盖范围内,且DECT手机(基站模式)具有接入该Wi-Fi网络的接入点(Wi-Fi AP)的能力和权限。同时在该Wi-Fi网络的覆盖范围之外还存在移动终端(DECT手机2,……,DECT手机N)。DECT手机(基站模式)、DECT手机1,DECT手机2,……,DECT手机N处于同一个DECT网络的覆盖范围。为了更好地支持与SIP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假设Wi-Fi AP与SIP之间通过有线网络连接,此处就不限定有限网络的连接方式,可以是铜线,也可以光纤等,此处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在图4所示的场景下,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可以涉及以下内容:
步骤S101:用户在DECT手机上通过菜单界面选择DECT基站模式。
步骤S102:DECT手机(基站模式)加载DECT基站软件。
步骤S103:DECT手机(基站模式)打开Wi-Fi模块保持Wi-Fi网络连接。
步骤S104:DECT手机(基站模式)启动SIP软件注册SIP帐号到SIP服务器。
步骤S105:如果以前有DECT手机1,DECT手机2等注册到这个DECT基站,则把这些手机的注册信息写到DECT手机(基站模式),同时DECT手机(基站模式)打开DECT基站的新手机注册模式。
通过这种方式将以前注册到DECT手机(基站模式)的其它DECT手机,在DECT基站软件启动完成后,自动注册到这个基站;将还没有注册到DECT手机(基站模式)的其它DECT手机,通过其基站注册界面,完成注册。
步骤S106:DECT手机(基站模式)根据注册信息中的注册的手册号和配置信息分配相应的SIP帐号给对应的DECT手机。同时,DECT手机(基站模式)也会被分配SIP账号。
这样,所有手机就都可以通过DECT手机(基站模式)对DECT网络之外的设备进行VoIP通信。
步骤S107:其它DECT手机拨出电话时,先与DECT手机(基站模式)通过呼叫建立DECT通信连接。
步骤S108:DECT手机(基站模式)根据其它DECT手机呼叫拨出的号码(涉及SIP账号)与SIP服务器建立SIP连接。
步骤S109:DECT基站把SIP通信连接与DECT呼叫关联在一起。
这样,SIP通信连接上呼叫的双向RTP语音码流能够与DECT呼叫连接,达到双向通话的目的。
步骤S110:当DECT手机(基站模式)的SIP软件收到外界的SIP呼叫时,DECT手机(基站模式)根据SIP帐号配置寻呼相对应的DECT手机,建立与DECT基站DECT呼叫并振铃。
步骤S111:振铃DECT手机应答后,DECT基站把与来电的SIP通信连接与DECT通信连接关联在一起。
与前述类似,此时通过响应呼叫也可以达到双向通话的目的。
由上述示例可以看出,使DECT手机和DECT基站合二为一,充分利用手机上的硬件资源,通过软件的灵活配置,用户可以灵活部署,节约了客户的硬件采购成本和管理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示例中,其它DECT手机可以是不具有DECT基站功能的DECT手机。也就是说,在一些实施例中,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中的至少一个支持基站模式或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均不支持基站模式。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DECT通信系统中,还可能涉及中继器,中继器可以作为终端和基站之间的中介,能够扩大基站的覆盖范围。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DECT模块还支持DECT中继服务,相应地,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还包括:在中继器(repeater)模式下,与基站设备进行配对,以使其它移动终端通过本终端与本终端配对的基站设备建立通话,其中,基站设备包括DECT基站和/或处于基站模式的其它终端。
此时,在中继器模式下,移动终端是原始基站和其他终端之间的一个桥梁,它同时与原始基站和其他终端建立通信,把终端和基站之间通话语音和控制信息转发给另一方,从而达到扩大基站的覆盖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DECT终端配置为中继器模式时,假设DECT终端为DECT手机,此时,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1,用户在DECT手机上通过菜单界面选择中继器模式。
步骤S112,DECT手机(中继器模式)加载DECT中继器软件。
步骤S113:当DECT手机(中继器模式)被放置到适当的位置后,DECT手机(中继器模式)将基于DECT中继器软件与基站设备的配对。
步骤S114:在配对的所述基站设备与其它终端之间建立通话。
这样,DECT手机(中继器模式)就可以扩展基站设备的覆盖范围,其它DECT手机就可以通过DECT手机(中继器模式)与基站设备通信。
不难发现,上述实施例主要是针对基于VoIP技术的DECT通信方案,在以移动终端提供DECT基站所提供的功能时,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支持DECT网络内部的通信方式,尤其是支持双工对讲通信方案。具体参考以下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在基站模式下,接收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的对讲呼叫请求。
步骤502,在与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的通信连接上,根据对讲呼叫请求,在本终端和/或其它的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与发起对讲呼叫请求的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之间建立全双工对讲通话。
这样,移动终端支持DECT基站服务,因此,在基站模式下,移动终端在接收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的呼叫请求后,能够在与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的通信连接上,根据接收到的呼叫请求在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之间建立通话,即其它移动终端彼此之间通信得到支持,即通过移动终端实现了基站提供的服务,这样就克服了对基站的依赖,对于用户而言,DECT系统不再需要在移动终端之外部署基站,减少了需要部署的网络设备数量,降低了管理成本,也降低了购买设备的成本。且通过提供基站功能的移动终端的可移动性,使得通信范围的限制被打破,通信更加灵活,应用更加广泛。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图5所示实施例,以下将对其步骤进行解释说明。
在步骤501中,在基站模式下,接收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的对讲呼叫请求。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发起对讲呼叫请求的其它移动终端进行限定,而移动终端发起对讲呼叫请求在相关技术中已有说明,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在步骤502中,在与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的通信连接上,根据对讲呼叫请求,在本终端和/或其它的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与发起对讲呼叫请求的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之间建立全双工对讲通话。其中,可以理解的是,本终端作为基站,获取有相关移动终端的注册信息,在需要时(即存在其它移动终端具有通话需求时),可以根据注册信息寻呼,并建立通话,相关技术中对寻呼、通话建立已有说明,此处不再一一赘述了。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不对需要建立全双工对讲通话的移动终端的确定方式进行限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本终端预存有相关需要进行多方通信的终端的小组信息,当接收该小组中的移动终端的呼叫请求时,即触发该小组的多方通信。还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发起呼叫请求的移动终端在请求中携带需要参会的移动终端的标识,基于请求中的标识为对应的移动终端建立通话,以形成对应的多方通信。当然,以上仅为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它实现方式,此处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建立全双工对讲通话的方式进行限定,可以如前述实施例所述,通过对连接进行关联的方式实现,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全双工对讲的建立,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对参与全双工对讲的本终端和/或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进行通信连接的关联。此时,需要关联的通信连接如前所述,可以基于呼叫请求直接携带对应的信息,也可以是预先记录的信息,只是由对讲呼叫请求触发等,此处也不再一一赘述了。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参与全双工对讲通话的移动终端进行限定,其可以包括本终端,也可以不包括本终端等,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还可以理解的是,可能存在多方通信过程中新用户参加通话的需求,此时,如图6所示,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在基站模式下,接收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的对讲呼叫请求。
步骤602,在与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的通信连接上,根据对讲呼叫请求,在本终端和/或其它的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与发起对讲呼叫请求的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之间建立全双工对讲通话。
步骤603,接收当前未参与全双工对讲通话的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的对讲呼叫请求。
步骤604,在与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的通信连接上,在当前未参与全双工对讲通话的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与参与全双工对讲通话的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之间建立全双工对讲通话。
这样,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新移动终端参与通话的方案,使得通信更加灵活便捷,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不难发现,步骤601-步骤602与前述实施例的步骤501-步骤502大致相同,步骤603-步骤604与前述实施例的步骤501-步骤502对应相同,此处就不再对其一一进行赘述了。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上述实施例,以下将结合建立通话后的具体消息交换过程对通信过程提供示例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1,在基站模式下,接收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的对讲呼叫请求。
步骤702,在与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的通信连接上,根据对讲呼叫请求,在本终端和/或其它的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与发起对讲呼叫请求的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之间建立全双工对讲通话。
步骤703,接收参与全双工对讲通话的一个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发送的语音消息。
步骤704,通过关联的通信连接,向参与全双工对讲通话的非语音消息发送方的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发送语音消息。
这样,通过将一个移动终端发送的语音消息发送至关联的通信连接中的其它移动终端,使得能够支持多方会议,有利于丰富通信方法,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一个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发送的语音消息的同时,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还包括:接收参与全双工对讲通话的另一个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发送的语音消息;和/或,发送参与全双工对讲通话的另一个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的语音消息。也就是说,利用当前的DECT移动终端实现全双工的对讲功能,也不需要额外的DECT基站,方便携带和户外使用,用户可以使用已有的DECT移动终端进行双工对讲,达到一机多用的效果,节约了用户的硬件采购成本,尤其是克服了基站总是固定设置导致通信范围受限的问题,在更广的范围内支持了基于DECT的全双工对讲通话,适用性更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方便用户的使用,避免误碰等导致的问题,可以配置语音消息在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上的采集和发送由用户的对讲按键操作触发。从而通过明确的操作更便捷可靠地进行对讲,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还支持DECT终端服务,对应的,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还包括:在基站模式和终端模式之间切换,其中,在终端模式下,DECT终端服务被调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基站模式下,接收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的对讲呼叫请求之前,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还包括:根据用户指令,加载DECT基站服务,以进入基站模式。也就是说,在用户的指示下进入基站模式,基站模式更加稳定可控,用户体验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中的至少一个支持基站模式或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均不支持基站模式。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参与全双工对讲通话的移动终端进行限定,只要有一个支持DECT基站服务的移动终端即可实现任意位置范围内的多方全双工对讲通话,限制更小,适应性更强,应用更加灵活。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以下将结合图8所示的场景进行说明。其中,如图8所示,在一个DECT网络中,存在提供基站服务的移动终端(即DECT手机(基站模式)),以及其它移动终端(DECT手机1,……,DECT手机N)。
此时,DECT网络中各设备涉及如下操作:
步骤S201:DECT手机(基站模式)通过菜单界面选择DECT基站模式。
步骤S202:DECT手机(基站模式)加载DECT基站软件。
步骤S203:DECT手机1,……,DECT手机N分别注册到DECT手机(基站模式)。
步骤S204:DECT手机(基站模式)或者DECT手机1,……,DECT手机N中的一个通过按键操作发起对讲呼叫。
步骤S205:DECT手机(基站模式)收到对讲呼叫请求后,与DECT手机1,……,DECT手机N中所有参与对讲的手机发起寻呼,并建立多方会议系统。
步骤S206:当DECT手机1,……,DECT手机N中的一个需要对讲时,采集用户按下对讲按键就可以开始语音对讲,通过DECT手机(基站模式)向DECT手机1,……,DECT手机N对应的手机发送采集到的语音消息,即实现对讲。
其中,当对讲结束时,用户释放对讲按键,即结束当前的对讲流程。
步骤S207:在其它手机正在对讲时,若另一个手机也需要对讲,则通过用户直接按下对讲键就可以加入对讲通话。
这样,DECT网络内支持多方会议系统,允许同时多个人对讲,唯一和多方会议系统的区别是当一方需要说话时需要按下对讲按键才能对讲。
由上述示例不难发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把DECT基站集成到DECT移动终端上,DECT手机同时具有手机和DECT基站功能,可以与其它对讲的DECT手机一起移动,解决采用DECT技术的全双工对讲功能的使用范围的限制,可以在室内或者户外移到使用。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分别从与DECT网络之外的设备进行通信以及在DECT内部进行通信两个角度对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进行说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上述两种通信方式只能择一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同时指示与DECT网络之外的设备进行通信以及在DECT内部进行通信。例如,在一些例子中,在基站模式下,接收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的呼叫请求的步骤之后,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与SIP服务器以及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的通信连接上,根据分配给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的SIP账号在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和SIP服务器之间建立通话。至于是否经过SIP服务器建立通话,则可以根据其它移动终端发起的呼叫请求指示的呼叫对象进行判断,或者,呼叫请求中携带特殊的字段,其能够指示对外通信还是在DECT网络内部进行通信等。当然,以上仅为上述实施例的结合实例,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进行结合,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说明并不意味着移动终端只支持基站模式,可以理解的是,该基站模式是根据需求进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基站模式之外,移动终端还能够支持一般的DECT终端的工作方式,和/或,支持无线局域网通信方式。以下将结合相关的实施例,对其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基于DECT和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901,检测当前所在的DECT网络中是否存在可用的基站,其中,可用的基站为当前处于基站模式且本终端已注册过的其它移动终端,或,DECT基站设备。若是,执行步骤902,若否,执行步骤903。
步骤902,通过可用的基站与可用的基站上注册的当前所在的DECT网络中的其它移动终端或当前所在的DECT网络外的设备建立通话。
步骤903,根据无线局域网的配置信息,接入无线局域网,并通过无线局域网建立通话。
这样,通过检测当前所在的DECT网络中是否存在可用的基站,其中,可用的基站为当前处于基站模式且本终端已注册过的其它移动终端,或,DECT基站设备;使得在存在可用的基站的情况下,通过可用的基站与可用的基站上注册的当前所在的DECT网络中的其它移动终端或当前所在的DECT网络外的设备建立通话,或者,在不存在可用的基站的情况下,根据无线局域网的配置信息,接入无线局域网,并通过无线局域网建立通话。从而,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作为基站提供DECT通信服务,而不再局限于DECT基站设备本身,克服了对基站的依赖,对于用户而言,DECT系统不再需要在移动终端之外部署基站,减少了需要部署的网络设备数量,降低了管理成本,也降低了购买设备的成本。同时,由于能够自动选择通信方式,使得通信更加具有保障、更加稳定,提高了通信的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基于DECT和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1,检测当前所在的DECT网络中是否存在可用的基站,其中,可用的基站为当前处于基站模式且本终端已注册过的其它移动终端,或,DECT基站设备。若是,执行步骤1002,若否,执行步骤1003。
步骤1002,检测可用的基站的信号质量,以确定其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若是,则实现步骤1004,若否,执行步骤1003。
步骤1003,根据无线局域网的配置信息,接入无线局域网,并通过无线局域网建立通话。
步骤1004,通过可用的基站与可用的基站上注册的当前所在的DECT网络中的其它移动终端或当前所在的DECT网络外的设备建立通话。
这样,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基站质量检测,使得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下才会利用基站进行通信,从而能够避免在基站质量不好的情况下利用基站进行低质量的通信,能够保障通信的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第一预设条件进行限定,其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用户需求等对可用的基站的不同方面进行限定,如限定可用的基站的信号强度、信噪比等,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类似的需求,还可以对无线局域网的质量进行检测,以保障通信的质量。即在根据无线局域网的配置信息,接入无线局域网之前,基于DECT和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还包括:检测无线局域网的信号质量。对应的,根据无线局域网的配置信息,接入无线局域网,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在无线局域网的质量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无线局域网的配置信息,接入无线局域网,并通过无线局域网建立通话。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第二预设条件进行限定,其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用户需求、无线局域网的类型等对无线局域网的不同方面进行限定,如限定信号强度、信噪比、覆盖范围等,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还可以理解的是,随着通话的进行,无线局域网或者可用的基站的质量可能会发送变化。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无线局域网的信号质量之后,基于DECT和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还包括:在无线局域网的质量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返回执行检测当前所在的DECT网络中是否存在可用的基站。即在无线局域网不行时,尝试进行DECT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在接入无线局域网或者作为DECT网络中的基站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还可以调整当前的模式。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无线局域网的配置信息,接入无线局域网之后,基于DECT和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还包括:通过所在的无线局域网,返回执行检测当前所在的DECT网络中是否存在可用的基站。也就是说,在无线局域网中,尝试连接可用的基站,以切换通信方式,进入DECT网络,进行基于DECT的通信。当然,在作为DECT网络中的基站提供服务,或者,作为DECT网络中的普通移动终端进行通信时,也可以检测无线局域网的质量,从而切换到接入无线局域网络进行通信等,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此处就不再一赘述了。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移动终端在当前处于基站模式的其它移动终端上的注册状态是通过发起注册实现的。也就是说,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DECT和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还包括:向当前处于基站模式的其它移动终端发送注册请求,以注册到当前处于基站模式的其它移动终端。从而注册状态为移动终端主动发起,通信的方式更加可控,用户体验更好。
而在发起注册后,为了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利用支持DECT基站服务的移动终端实现通信,在向当前处于基站模式的其它移动终端发送注册请求之后,基于DECT和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还包括:在注册请求响应成功的情况下,接收当前处于基站模式的其它移动终端下发的SIP账号;根据SIP账号,向SIP服务器发起注册。从而既在处于基站模式的其它移动终端上完成注册实现SIP账号分配,又在SIP服务器上通过SIP账号完成注册,后续在使用DECT通信方式时,可以通过SIP账号,打通从一个移动终端到另一个移动终端的通信路径,维持高质量的通话。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注册并非一定会成功,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考虑注册失败的情形,此时,向当前处于基站模式的其它移动终端发送注册请求之后,基于DECT和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还包括:在注册请求响应失败的情况下,根据无线局域网的配置信息,接入无线局域网,并通过无线局域网建立通话。从而始终都可以利用可用的网络进行通信,以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高质量通话。
需要说明的是,注册请求响应失败的情况,可以是SIP账号分配失败,也可以是处于基站模式的其它移动终端拒绝注册,还可以是向SIP服务器注册失败等,或者,包括以上情形中的两者或全部等,此处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需要说明的是,注册失败只是一种可能的情形,还存在一种可能的情形,即并未查找到可以注册的处于基站模式的其它移动终端。也就是说,在一些实施例中,向当前处于基站模式的其它移动终端发送注册请求之前,基于DECT和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还包括:检测是否存在当前处于基站模式的其它移动终端。相应的,向当前处于基站模式的其它移动终端发送注册请求,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在当前处于基站模式的其它移动终端存在的情况下,向当前处于基站模式的其它移动终端发送注册请求。
当然,还可以理解的是,在当前处于基站模式的其它移动终端不存在的情况下,还可以继续检查是否存在基站设备,若是也不存在基站设备,那么只能使用无线局域网进行通话等,此处就不再针对各种不同的情形一一进行列举了。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以下将结合图11所示的流程,对一个移动终端启动后入网通信的过程中的检测和模式切换进行说明。其中,如图11所示,存在无线局域网(其覆盖范围为基于Wi-Fi AP提供的通信覆盖范围),以及DECT网络(其覆盖范围为基于DECT基站(设备)提供的通信覆盖范围),其中,DECT手机1仅位于无线局域网的覆盖范围中,DECT手机2位于无线局域网和DECT网络的覆盖范围中,DECT手机3仅位于DECT网络的覆盖范围中。
在启动时,DECT手机1、DECT手机2、DECT手机3均进行如图12所示的下述处理:
步骤S301:注册到DECT基站。
步骤S302:设置Wi-Fi网络。
步骤S303:给手机分配SIP帐号,并注册到SIP服务器。
步骤S304:检查周围的注册DECT基站的信号,如果DECT信号好,手机关闭Wi-Fi,手机进入DECT模式只使用DECT进行通信;如果注册DECT基站的信号不好或者没有,执行步骤S305。
步骤S305:检查周围的Wi-Fi网络,如果有配置的Wi-Fi网络,则连接Wi-Fi网络,手机进入Wi-Fi模式使用Wi-Fi网络进行通信;如果没有配置的Wi-Fi网络,执行步骤S304。
步骤S306:手机通过Wi-Fi网络检查它注册的DECT基站是否存在,如果它发现注册的DECT基站,执行步骤S304。
步骤S306:如果没有发现注册的DECT基站,手机保持Wi-Fi模式,如果Wi-Fi信号失联,执行步骤S304。
基于上述处理,DECT手机1将可以基于无线局域网进行通信、DECT手机2可以基于无线局域网进行通信或作为DECT网络中的普通终端进行通信(此时由于存在DECT基站,因此,DECT手机2可以不工作在基站模式下,若不存在DECT基站,则DECT手机2可以选择进入基站模式,以为DECT手机3提供基站服务)、DECT手机3可以注册到DECT基站,作为DECT网络中的普通终端进行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示例中Wi-Fi模式即接入Wi-Fi网络,进入DECT模式即按照DECT网络中普通移动终端进行工作,当然,也可以是进入前述实施例的基站模式,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示例中并未进一步描述进入Wi-Fi模式或进入DECT模式后的进一步处理,但这不并不意味着不进行后续处理。例如,进入DECT模式后还可以检测是否需要进入基站模式,或者,在进入Wi-Fi模式后,还可以进一步基于Wi-Fi网络进入前述实施例的基站模式等,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此外,上述实施例为便于理解,将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描述为信号好,当然,其仅为一种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用户需求等进行配置,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括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通信设备是为了支持上述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或基于DECT和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支持的通信方法不同,通信设备可以具有不同的组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通信设备可以包括:HOST MCU,以及,与HOST MCU分别连接的DECT模块、无线局域网通信模块(图13中以Wi-Fi模块作为无线局域网通信模块的示例,并不意味着无线局域网通信模块只能说Wi-Fi模块)、内存、Flash(图13中仅内存、Flash作为存储模块的示例,并不意味着存储模块只能是内存、Flash);其中,DECT模块和无线局域网通信模块还分别连接天线,HOST MCU还支持连接通信设备之外的设备,通信设备之外的设备包括键盘、电池和LCD屏幕(图13中仅LCD屏幕作为显示模块的示例,并不意味着显示屏幕只能是LCD屏幕)。
需要说明的是,图13仅为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设备之外的设备还可以是包括以下设备中的一项或多项:键盘、电池和显示屏幕,而非包含全部,或者仅包含这三项,此处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还需要说明的是,图13仅为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DECT模块和无线局域网络模块还可以共用天线等,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在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时,通信设备对应的系统架构即如图14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通信设备还可以包括:HOST MCU,以及,与HOST MCU分别连接的DECT模块、内存、Flash(图15中仅内存、Flash作为存储模块的示例,并不意味着存储模块只能是内存、Flash);其中,DECT模块还连接天线,HOST MCU还支持连接通信设备之外的设备,通信设备之外的设备包括键盘、电池和LCD屏幕(图15中仅LCD屏幕作为显示模块的示例,并不意味着显示屏幕只能是LCD屏幕)。
需要说明的是,图15仅为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设备之外的设备还可以是包括以下设备中的一项或多项:键盘、电池和LCD屏幕,而非包含全部,或者仅包含这三项,此处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在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时,通信设备对应的系统架构即如图16所示。
不难发现,图15所示的通信设备是在图14的基础上减去无线局域网模块,根据需求、应用场景的不同,可以灵活地在图14和图15所示的通信设备中选择,以应用到移动终端上,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不难发现,本实施例为与方法实施例对应的电路实施例,本实施例可与方法实施例互相配合实施。方法实施例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例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例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方法实施例中。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各模块均为逻辑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一个逻辑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的组合实现。此外,为了突出本申请的创新部分,本实施例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申请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例中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例是实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DECT模块和无线局域网模块,所述DECT模块支持DECT基站服务,所述无线局域网模块支持无线局域网服务,所述方法包括:
在基站模式启动后,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模块,向SIP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
在所述注册请求响应成功的情况下,通过所述DECT模块,为本终端和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分配SIP账号;
通过所述DECT模块和所述无线局域网模块,在与所述SIP服务器以及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的通信连接上,根据所述SIP账号在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和所述SIP服务器之间建立通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DECT模块和所述无线局域网模块,在与所述SIP服务器以及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的通信连接上,根据所述SIP账号在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和所述SIP服务器之间建立通话,包括:
通过所述DECT模块,接收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发送的呼叫请求,以与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DECT通信连接;
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模块,根据发送呼叫请求的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的所述SIP账号,向所述SIP服务器发送呼叫请求,以与所述SIP服务器建立SIP通信连接;
将与发送呼叫请求的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的DECT通信连接,和基于发送呼叫请求的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的所述SIP账号建立的SIP通信连接进行关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DECT模块和所述无线局域网模块,在与所述SIP服务器以及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的通信连接上,根据所述SIP账号在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和所述SIP服务器之间建立通话,包括:
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模块,接收通过所述SIP服务器发送的呼叫请求,以与所述SIP服务器建立SIP通信连接;
通过所述DECT模块,寻呼被呼叫的所述SIP账号对应的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以与被寻呼的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DECT通信连接;
将与被寻呼的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的DECT通信连接,和通过所述SIP服务器发送的呼叫请求建立的SIP通信连接进行关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DECT模块,为本终端和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分配SIP账号,包括:
从本地存储的注册信息中,确定本终端和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的注册信息;
通过所述DECT模块,根据所述注册信息,为本终端和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分配所述SIP账号。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未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的注册请求;
根据所述注册请求为所述未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分配所述SIP账号;
在与所述SIP服务器以及所述未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建立的通信连接上,根据所述SIP账号在所述未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和所述SIP服务器之间建立通话。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ECT模块还支持DECT终端服务,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不存在可用的所述SIP服务器,和/或,不存在可用的无线局域网的情况下,与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直接建立通话。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模块,与其它移动终端建立通话。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所在的无线局域网为Wi-Fi网络,所述Wi-Fi网络中的接入点与所述SIP服务器通过有线网络连接;
和/或,
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中的至少一个支持所述基站模式或所述已注册到本终端的其它移动终端均不支持所述基站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ECT模块还支持DECT中继服务,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中继器模式下,与基站设备进行配对,以使其它移动终端通过本终端与本终端配对的所述基站设备建立通话,其中,所述基站设备包括DECT基站和/或处于基站模式的其它终端。
10.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HOST MCU,以及,与所述HOST MCU分别连接的DECT模块、无线局域网通信模块、存储模块;
其中,所述DECT模块和无线局域网通信模块还分别连接天线,所述HOST MCU还支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之外的设备,所述集成电路之外的设备包括以下设备中的一项或多项:键盘、电池和屏幕,所述DECT模块和所述无线局域网通信模块配合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
CN202510818532.4A 2025-06-18 2025-06-18 一种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Pending CN1207115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510818532.4A CN120711544A (zh) 2025-06-18 2025-06-18 一种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510818532.4A CN120711544A (zh) 2025-06-18 2025-06-18 一种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0711544A true CN120711544A (zh) 2025-09-26

Family

ID=97124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510818532.4A Pending CN120711544A (zh) 2025-06-18 2025-06-18 一种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071154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160974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еспечения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ного интерфейса вызывающего абонента в стационарной сотовой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EP0656166B1 (en) Reestablishment of call after disconnect
EP0647077B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mobile integrated voice and data (IVD) system having a plurality of personal station (PS'S)
US5771465A (en)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mobility adjunct for the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JP3313370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の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固定ユニットおよび移動ユニット
US8050677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call handover method
CN101568075A (zh) 可自动建立电话会议的移动电话及其相关建立方法
US20060072537A1 (en) System for providing wireless internet mobile communication service and method of the same
US20010055279A1 (en) Multiplexing technique for audio teleconferencing
CN120711544A (zh) 一种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20711545A (zh) 一种基于dect和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20711546A (zh) 一种基于dect的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01316294B (zh) 基于码分多址网络的移动终端通话状态管理方法及装置
KR100430614B1 (ko) 블루투스 억세스 포인트를 이용한 사설 자동 교환망 시스템
JPH09247748A (ja) 緊急呼制御方式
KR20000051906A (ko) 무선 가입자망 시스템에서의 일제 지령 방법
JP3336938B2 (ja) 移動電話システム
KR100320908B1 (ko) 사설교환망과 이동통신망간의 호 처리 방법
JP2011066575A (ja) 移動端末装置および移動端末装置用プログラム
KR100248102B1 (ko) 구내교환기에서 씨티-2국선 및 일반국선 선택사용장치 및 방법
JP2002165270A (ja) Phs端末及びphs通話中の通話方式自動切替方法
JP4447335B2 (ja)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緊急通信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2734376B2 (ja) 携帯電話方式の接続制御方法とその装置ならびに方式
JPH0423527A (ja) 移動無線制御方式
KR100313915B1 (ko) 무선가입자망에서의메시지처리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