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5609446U - 一种继电器底座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继电器底座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09446U
CN205609446U CN201620312258.XU CN201620312258U CN205609446U CN 205609446 U CN205609446 U CN 205609446U CN 201620312258 U CN201620312258 U CN 201620312258U CN 205609446 U CN205609446 U CN 2056094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ation
relay base
base structure
bobbin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1225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佳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ongfa Electroacou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ongfa Electroacou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ongfa Electroacou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ongfa Electroacou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1225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094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094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094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继电器底座结构,一种继电器底座结构,包括线圈组件,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架、铁芯和铜线,线圈架的一端设有通过第一次注塑形成在线圈架一端的两个能够作为线圈引出脚的铜材质引出片,在线圈组件的另一端设有用来在第二次注塑时能够与注塑模具实现定位的定位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继电器底座结构的改进,能够消除因静簧带形变而在与线圈整体注塑之后所产生的内应力,可以保证整体注塑之后继电器的引出端子平直,从而能够实现高效自动化生产及保证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继电器底座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实现二次注塑时定位稳定及一致性好的继电器底座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电磁继电器的底座部分包括:静簧片、焊接在静簧片上的静触点、静簧片引出端子、线圈组件、线圈引出端子,以及将这部分包裹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塑料部分。其中,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架、绕制在线圈架上的铜线、铁芯和铜质引出片,其中,线圈架是将铁芯和铜质引出片这两部分包裹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塑料部分,线圈架制作成可以绕制铜线的骨架形状。
这种电磁继电器的底座部分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两次注塑工艺。第一次注塑工艺是将铁芯、铜质引出片通过注塑塑料形成一个包含线圈架的整体零件,绕制铜线后形成线圈组件,铜质引出片有四个分别位于线圈架的四角。而第二次注塑工艺是将线圈组件与静簧带注塑在一起,静簧带上包括静簧片、焊接在静簧片上的静触点、静簧片引出端子、线圈引出端子。
参见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这种继电器底座结构,在一次注塑后,线圈组件100有四个铜材质引出片101,这四个铜材质引出片101是在第一次注塑时与线圈架102形成一体,四个铜材质引出片101分布在线圈架102的二端,每端各有二个铜材质引出片101。将线圈组件两端的四个铜材质引出片101放置在静簧带200对应位置,通过铜材质引出片101与静簧带200对应位置进行激光焊接,然后将此整体部分送进模具中进行整体注塑包裹,使得静簧带200上的继电器引出端子201与线圈组件100通过注塑方式再连接成一个整体。
现有技术存在的一大弊端是:线圈组件100与静簧带200进行二次组合注塑成形后,并将静簧带200上多余部分切断后,继电器引出端子201会出现歪斜偏移(如图2、图3所示)。引出端子201出现偏移会导致生产无法实现自动化高效制造,甚至可能会损坏制造设备;同时引出端子201歪斜偏移还会影响客户安装使用继电器,使安装不到位,进而带来质量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继电器底座结构,通过对继电器底座结构的改进,可以保证整体注塑之后继电器的引出端子平直,从而能够实现高效自动化生产及保证继电器性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继电器底座结构,包括线圈组件,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架、铁芯和铜线,线圈架的一端设有通过第一次注塑形成在线圈架一端的两个能够作为线圈引出脚的铜材质引出片,在线圈组件的另一端设有用来在第二次注塑时能够与注塑模具实现定位的定位部。
所述线圈架为包裹铜材质引出片和铁芯的塑料部分,所述定位部为塑料部分的至少一个定位孔。
所述定位部为塑料部分的一个定位孔。
所述定位部为塑料部分的二个定位孔。
所述定位孔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方形或椭圆形或三角形。
所述定位孔的横截面为多边形。
所述定位部为塑料部分的二个定位方槽。
所述定位部为铁芯上的且是对应于线圈架另一端处的定位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在线圈架的另一端不设置铜材质引出片,而是在线圈组件的另一端设置第二次注塑时用来与注塑模具实现定位的定位部,以在线圈架一端的两个铜材质引出片与静簧带的对应位置采用激光焊接定位时,所述定位部能够在预置的方向上也实现定位。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通过保留线圈架一端的两个铜材质引出端子(即铜材质引出片)进行激光焊接,实现线圈组件与静簧带的定位,防止线圈组件在纵向和横向偏移,使得线圈组件的铁芯端面位置可靠,铁芯端面用做二次组合注塑时注塑模具的定位位置。同时通过设置在线圈组件另外一端的定位部与注塑模具进行另一端的配合,实现线圈组件的整体横向及纵向定位。由于线圈组件仅为一端与静簧带激光焊接,另一端未与静簧带直接接触,因此激光焊接侧的铁芯端面定位时导致的线圈组件轻微位置偏移不会带动静簧带整体跟着偏移。在二次组合注塑后塑料的冷却收缩过程中,塑料的收缩会对线圈组件产生一个挤压变形,使线圈组件位置有轻微偏移。而基于上述同样原因,线圈组件的轻微偏移也不会导致静簧带整体偏移。因此可以有效克服二次组合注塑后形成的继电器底座部分引出端子的扭转偏移问题。
同时,通过在线圈组件未设置铜材质引出片的那一端增加定位部与注塑模具进行配合,实现线圈的整体横向及纵向定位。设置在线圈组件上的定位部与注塑模具进行配合定位,由于该定位未与静簧带直接接触,因此可以在进一步提高注塑精度的时候,不会使静簧带由于线圈组件的偏移以及塑料的收缩而产生偏移扭转。
该定位部没有直接与静簧带连接,实现线圈组件、静簧带与模具两两定位,因此塑料部分注塑时静簧带的形变会通过定位部定位的这一端释放,不会传递到与静簧带连接的继电器引出端子上,可以保证整体注塑之后继电器的引出端子平直,实现高效自动化生产及保证性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继电器底座结构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继电器底座结构在二次注塑前与静簧带相配合时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继电器底座结构在二次注塑后且静簧带剪切后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继电器底座结构在二次注塑后且静簧带剪切后的主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底座结构的线圈组件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底座结构的线圈组件(翻转一面)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底座结构的线圈组件(翻转一面)未绕铜线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底座结构在二次注塑前与静簧带相配合时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底座结构在二次注塑前与静簧带相配合时(翻转一面)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底座结构在二次注塑后且静簧带剪切后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底座结构在二次注塑后且静簧带剪切后(翻转一面)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继电器底座结构的主视图;
图12是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底座结构的线圈组件未绕铜线状态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底座结构在二次注塑前与静簧带相配合时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三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底座结构的线圈组件未绕铜线状态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三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底座结构在二次注塑前与静簧带相配合时的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四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底座结构的线圈组件未绕铜线状态的的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四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底座结构的线圈组件的铁芯的示意图;
图18是实施例四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底座结构在二次注塑前与静簧带相配合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继电器底座结构,包括线圈组件10,线圈组件10包括线圈架1、铁芯2和铜线15,线圈架1的一端设有通过第一次注塑形成在线圈架1一端的两个能够作为线圈引出脚的铜材质引出片11,在线圈组件10的另一端设有用来在第二次注塑时能够与注塑模具实现定位的定位部。
所述线圈架1为包裹铜材质引出片11和铁芯3的塑料部分,所述定位部为塑料部分(即线圈架1)的二个定位方槽12。
本实施例中,该定位部实际上为线圈架1一次注塑后形成在线圈架1的另一端上的二个定位方槽12。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继电器底座结构,是在线圈架1的另一端不设置铜材质引出片,而是在线圈组件10的另一端设置二次注塑时用来与注塑模具实现定位的定位部,以在线圈架一端的两个铜材质引出片与静簧带的对应位置采用激光焊接定位时,所述定位部能够在预置的方向上也实现定位。
请再参见图1至图3所示,现有技术中,继电器底座结构在一次注塑后,线圈组件100有四个铜材质引出片101,其中一端的两个铜材质引出片101作为线圈引出脚用来连接铜线,另外一端的两个铜材质引出片101不实现继电器需要的功能,这四个铜材质引出片101通常被用来在二次注塑时起定位作用,实现纵向及横向的总体定位,现有技术的这种继电器底座结构,线圈通过四个引出片101与静簧带200焊接定位后虽然定位稳定,但是由于静簧带200本身存在变形问题,且静簧带200的尺寸无法做到完全一致,因此线圈在与注塑模具配合的时候会产生轻微形变,该形变无法通过进一步提高尺寸精度来解决,且改进成本很高。该形变在整体注塑之后,会被塑料包裹固化无法自行消除,因此会产生一个内应力,内应力会导致连接在静簧带上的继电器引出端子201变形扭曲,造成注塑之后继电器的引出端子不平直(如图2、图3所示),在影响性能的同时也无法实现自动化高效制造。
参见图4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继电器底座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通过保留线圈架1一端的两个铜材质引出端子(即铜材质引出片)11进行激光焊接,实现线圈组件10与静簧带2的定位,防止线圈组件10在纵向和横向偏移,使得线圈组件10的铁芯3的铁芯端面31位置可靠,铁芯端面31用做二次组合注塑时注塑模具的定位位置。同时通过设置在线圈组件10另外一端的定位部(即线圈架1的二个定位方槽12)与注塑模具(比如,注塑模具可以通过设置插针或插销来插在二个定位方槽12中)进行另一端的配合,实现线圈组件10的整体横向及纵向定位。由于线圈组件10仅为一端与静簧带2激光焊接,另一端未与静簧带2直接接触,因此激光焊接侧的铁芯端面31定位时导致的线圈组件10轻微位置偏移不会带动静簧带2整体跟着偏移。在二次组合注塑后塑料的冷却收缩过程中,塑料的收缩会对线圈产生一个挤压变形,使线圈组件10位置有轻微偏移。而基于上述同样原因,线圈组件10的轻微偏移也不会导致静簧带2整体偏移。因此可以有效克服二次组合注塑后形成的继电器底座部分引出端子的扭转偏移问题。
同时,通过在线圈组件10未设置铜材质引出片的那一端增加定位部(即线圈架1的二个定位方槽12)与注塑模具进行配合,实现线圈组件10的整体横向及纵向定位。设置在线圈上的定位部(即线圈架1的二个定位方槽12)与注塑模具进行配合定位,由于该定位未与静簧带2直接接触,线圈组件10另一端相对于静簧带2来说就是呈自由活动状态,因此可以在进一步提高注塑精度的时候,不会使静簧带2由于线圈组件10的偏移以及塑料的收缩而产生偏移扭转。
该定位部(即线圈架1的二个定位方槽12)没有直接与静簧带2连接,实现线圈组件、静簧带与模具两两定位,因此塑料部分注塑时静簧带2的形变会通过定位部定位的这一端释放,不会传递到与静簧带连接的继电器引出端子21上,可以保证整体注塑之后继电器的引出端子21平直,实现高效自动化生产及保证性能。
实施例二
参见图12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继电器底座结构,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定位部为塑料部分的二个定位孔,即定位部为线圈架1一次注塑后形成在线圈架的另一端上的二个定位孔13。
其中,该定位孔13为圆形孔,即定位孔的横截面为圆形。或。
当然,定位孔的横截面也可以为方形或椭圆形或三角形,或者是多边形等。
实施例三
参见图14至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继电器底座结构,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定位部为塑料部分的一个定位孔,即定位部为线圈架1一次注塑后形成在线圈架的另一端上的一个定位孔14。
其中,该定位孔14为圆形孔。
实施例四
参见图16至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继电器底座结构,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定位部为铁芯3上的且是对应于线圈架另一端处的定位方槽32。
铁芯3是装在线圈架中,属于线圈组件10的一部分,定位方槽32是设在铁芯3的其中一端,铁芯3的该端也是处在线圈架1另一端处。
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继电器底座结构,包括线圈组件,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架、铁芯和铜线,其特征在于:线圈架的一端设有通过第一次注塑形成在线圈架一端的两个能够作为线圈引出脚的铜材质引出片,在线圈组件的另一端设有用来在第二次注塑时能够与注塑模具实现定位的定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架为包裹铜材质引出片和铁芯的塑料部分,所述定位部为塑料部分的至少一个定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为塑料部分的一个定位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为塑料部分的二个定位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继电器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方形或椭圆形或三角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继电器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的横截面为多边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为塑料部分的二个定位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为铁芯上的且是对应于线圈架另一端处的定位方槽。
CN201620312258.XU 2016-04-14 2016-04-14 一种继电器底座结构 Active CN2056094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12258.XU CN205609446U (zh) 2016-04-14 2016-04-14 一种继电器底座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12258.XU CN205609446U (zh) 2016-04-14 2016-04-14 一种继电器底座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09446U true CN205609446U (zh) 2016-09-28

Family

ID=56972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12258.XU Active CN205609446U (zh) 2016-04-14 2016-04-14 一种继电器底座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09446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24687A (zh) * 2017-03-30 2017-09-0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连接弹片的产品的注塑成型方法、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CN107833795A (zh) * 2017-10-27 2018-03-23 厦门宏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线圈脚嵌件注塑成型的电磁继电器
USD1042364S1 (en) 2022-06-17 2024-09-17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Relay
USD1042363S1 (en) 2022-06-17 2024-09-17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Relay
USD1062654S1 (en) 2022-06-17 2025-02-18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Relay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24687A (zh) * 2017-03-30 2017-09-0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连接弹片的产品的注塑成型方法、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CN107124687B (zh) * 2017-03-30 2019-05-0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连接弹片的产品的注塑成型方法、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CN107833795A (zh) * 2017-10-27 2018-03-23 厦门宏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线圈脚嵌件注塑成型的电磁继电器
CN107833795B (zh) * 2017-10-27 2020-02-18 厦门宏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线圈脚嵌件注塑成型的电磁继电器
USD1042364S1 (en) 2022-06-17 2024-09-17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Relay
USD1042363S1 (en) 2022-06-17 2024-09-17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Relay
USD1062654S1 (en) 2022-06-17 2025-02-18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Relay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09446U (zh) 一种继电器底座结构
CN106206166A (zh) 一种注塑轭铁的电磁继电器
CN207567108U (zh) 热弯模具及玻璃热弯制备系统
CN101997214B (zh) 汽车发动机控制模块连接器总成的加工方法
CN107147222A (zh) 一种分体式直线电机铁芯
CN203103621U (zh) 一种嵌件注塑定位的连接器
CN105826132B (zh) 能够实现二次注塑时定位稳定及一致性好的继电器底座结构
US11380505B2 (en) Ultra-small electromagnetic relay with high stationary contact positioning precision
CN203125793U (zh) 塑料模具螺纹套轴向定位结构
CN201868625U (zh) 刀式连接器
CN202088357U (zh) 一种斜销退出机构
CN203140600U (zh) 一种便于放料的气动式传感器焊针冲压模具
CN206271916U (zh) 一体注塑式USB Type‑C母座
CN204390999U (zh) 一种采用h形推动架的继电器
CN204145101U (zh) 定子冲片和具有其的定子铁芯、定子冲片生产排模组
CN205488687U (zh) 电连接器
CN202957120U (zh) 一种新型电磁线圈骨架插片结构
CN208855004U (zh) 一种线槽模具分体口模
CN209718509U (zh) 一种具有倒扣脱模功能的注塑模具
CN206789501U (zh) 静触点定位精度高的超小型电磁继电器
CN208073651U (zh) 定位机构
CN201910510U (zh) 一种汽车遥控车门连接器用的接触端子料带
CN202250805U (zh) 车用组合活塞
CN203103571U (zh) 一种用于汽车连接器的pin针
CN220642897U (zh) 一种玻璃瓶制作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