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00925U - 半入耳式耳塞及耳机 - Google Patents
半入耳式耳塞及耳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200925U CN207200925U CN201721089549.8U CN201721089549U CN207200925U CN 207200925 U CN207200925 U CN 207200925U CN 201721089549 U CN201721089549 U CN 201721089549U CN 207200925 U CN207200925 U CN 2072009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ssage
- earplug
- half built
- ear
- du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10000000883 ear external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519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45 absorb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50 absorb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159 anterior chamb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9 sof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872 soft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63 transdu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耳机的半入耳式耳塞及耳机。该半入耳式耳塞包括:用于被放置在外耳和耳道至少一个之中的第一部分;以及用于朝向耳朵的外部放置的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的外表面被穿孔以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通气孔,并且第二部分的外表面被穿孔以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通气孔,并且其中,第一通气孔经由第二通气孔连接至耳朵的外部。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用途是用于耳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耳机的半入耳式耳塞及耳机。
背景技术
半入耳式耳机或入耳式耳机通常具有半入耳式耳塞。该半入耳式耳塞由例如位于耳道和外耳的部分以及朝向耳朵外部的另一部分组成。通常,一部分包括耳塞的前端和耳塞柄,而另一部分包括耳塞的后端。
半入耳式耳机依赖于耳塞的外部表面和耳道以及外耳之间的耦合,以均停留在适当位置上,并且有效地递送声音。在这方面,耳塞的外部表面与外耳和/或耳道中的软组织(皮肤)紧密接触,并且会发生热量和水分的积聚,使用户不舒服。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半入耳式耳塞的新的解决方案,来解决现有技术中至少一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半入耳式耳塞的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耳机的半入耳式耳塞,包括:用于被放置在外耳和耳道至少一个之中的第一部分;以及用于被朝向耳外放置的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的外部表面被穿孔以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通气孔,而第二部分的外部表面被穿孔以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通气孔,并且其中,第一通气孔经由第二通气孔连接至耳外。
可替代地或可选地,第一通气孔形成在第一部分中用于被放置成与外耳和耳道中至少一个的表面接触的外表面上。
可替代地或可选地,第一部分还包括连接至半入耳式耳塞的换能器的至少一个声孔,并且该声孔不与第一通气孔连通。
可替代地或可选地,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之间的通气路径与换能器的前部腔体相隔离。
可替代地或可选地,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之间的通气路径与换能器的后部腔体相隔离。
可替代地或可选地,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中的至少一个用网状物覆盖。
可替代地或可选地,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中的至少一个通气孔的形状包括正六边形、圆形孔形、狭缝和三角形中的至少一种。
可替代地或可选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外表面由软或硬材料制成。
可替代地或可选地,与耳道接触的第一部分的一部分是实心的,以隔离从换能器到耳道的声音路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耳机,其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半入耳式耳塞。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半入耳式耳塞的示意性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半入耳式耳塞沿着图1中A-A'线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半入耳式耳塞的示意性的透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半入耳式耳塞的示意性的三维视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位于耳朵中的半入耳式耳塞。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半入耳式耳塞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将参照图1至图5对半入耳式耳塞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半入耳式耳塞的示意性的主视图。图2示出了半入耳式耳塞沿着图1中A-A'线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半入耳式耳塞100包括:第一部分110,其用于被放置在外耳和耳道至少一个之中;以及第二部分120,其用于朝向耳外放置。这里,第一部分110是要放置在耳朵内部的部分,第二部分120是要放置在耳朵外部的部分。例如,在一个示例中,第一部分110可以刚好放置在外耳中。在另一示例中,第一部分110可以放置在外耳和耳道两者中。
第一部分110的外表面被穿孔以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通气孔101。图1示出了多个第一通气孔101。第二部分120的外表面被穿孔以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通气孔102。图1示出了多个第二通气孔102。
如图2所示,第一通气孔101经由第二通气孔102连接至耳外,从而使第一通气孔通过第二通气孔与外界大气连通。例如,图2示出了从第一通气孔101到第二通气孔102的通气路径105。例如,第一、第二部分的外表面和内部部件(如图2所示的换能器的前部腔体106)之间存在的间隙。这些间隙连通并且连接至第一通气孔101和第二通气孔102。这些间隙可以形成通气路径105。
在现有技术中,半入耳式耳塞将用其外表面阻塞外耳。由于半入耳式耳塞的表面与外耳和/或耳道的表面紧密贴合,所以没有空气传输的空间。这样,会发生热量和水分的积聚,其使用户感觉不舒服。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穿孔半入耳式耳塞的接触表面以生成孔,并且通过这些孔连接至外部自由空气,可以便于热量和水分通过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被运输至外部自由空气,其使佩戴具有这种耳塞的耳机的用户更舒服。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半入耳式耳塞的示意性的透视图。在图3中,半入耳式耳塞100放置在耳朵200中。
这里,未示出半入耳式耳塞的内部结构。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半入耳式耳塞的示意性的3D视图。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耳朵中的半入耳式耳塞。如图4所示,半入耳式耳塞100包括第一部分110和第二部分120。第一部分110具有多个第一通气孔101,而第二部分120具有多个第二通气孔102。
如图4所示,第一通气孔101和第二通气孔102可以在同一制造过程中被穿孔。它们可以仅基于它们的位置被相互区分开。例如,设置在与耳朵的组织接触的外表面上的孔被认为是第一通气孔。如图5所示,第一通气孔101形成在第一部分110中用于被放置成与外耳和耳道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接触的外表面上。
类似地,设置在外表面上以指向耳外的自由空气的孔被认为是第二通气孔。在示例中,第二通气孔可以是耳塞的后端上的开口。在实施例中,第二通气孔102没有被阻塞,并且指向自由空气。
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部分110还包括至少一个声孔103。在附图中,仅示出了一个声孔103。
声孔103与通气孔不同。第一通气孔101和第二通气孔102没有连接至换能器。第一通气孔101和第二通气孔102能够在耳朵表面和外部空气之间提供通气路径。这种路径在常规耳塞设计中会被阻塞。
声孔103连接至半入耳式耳塞的换能器(未示出)。它被用于从换能器到耳道的声音路径。如图2所示,声孔103不与第一通气孔101连通。即,声孔103与通气孔101或通气路径105相隔离。
图2示出了换能器的前部腔体106。如图2所示,第一通气孔101和第二通气孔102之间的通气路径105与前部腔体106相隔离。
类似地,第一通气孔101和第二通气孔102之间的通气路径105还可以与换能器的后部腔体(未示出)相隔离。
在该示例中,由于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未连接至前部腔体或后部腔体,因此不能将其视为前部泄漏口或后部放出口。因此,耳机的性能不会受穿孔影响。
在示例中,第一通气孔101和第二通气孔102中的至少一个用网状物覆盖。这不但赋予耳机一定美感,并且使耳机对用户更具吸引力。网状物还可以为半入耳式耳塞提供防尘功能。
在示例中,网状物可以由吸水材料制成。在这方面,它可以进一步改善使用具有这种半入耳式耳塞的耳机的体验。
从图4中可以看出,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的形状为正六边形,其整体布局可以形成蜂窝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蜂窝仅仅是个示例,并不会限制本实用新型。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的布局不限于蜂窝。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还可以是圆孔形、狭缝形或三角形。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的数量、设计和/或尺寸是任意的。孔可以是硬的还是软的,并可以用网状物覆盖以获得一定美感。第一通气孔101和第二通气孔102可以在单一处理中形成,并且可以通过相同的工艺形成。基于半入耳式耳塞的外部形状,当它被用户佩戴时,一些孔与外耳或耳道的组织接触,成为第一通气孔101,而当被用户佩戴时,其他孔将暴露于外部自由空气,将成为第二通气孔102。当用户佩戴耳塞时,只要至少一个孔与耳朵的组织接触并且至少一个孔暴露于外部自由空气,就将被这里所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所覆盖。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外表面可以由柔软材料或硬质材料制成。对于这两种材料,拓扑优化设计可以使得耳塞更具局部兼容性,以使得更符合各种外耳和耳道的几何形状。
如图5所示,与耳道接触的第一部分110的一部分104是实心的,以隔离从换能器到耳道的声音路径。如图1至图5所示,该部分104围绕在声孔103周围。这里,“实心”是指其中没有穿孔。因为与耳道接触的半入耳式耳塞100的部分104是实心的,所以仍然可以建立与现有技术相同的隔离。
在实施例中,由于耳机上的半入耳式耳塞的仅一部分被阻塞,所以可以有效地运输外部空气。这将由未阻塞区域(第二部分120)向第一部分110导通空气。在现有技术的耳塞设计中,第一部分110和第二部分120将被堵住(没有任何孔)。
上文参照图1至图5,对根据实施例的半入耳式耳塞100进行描述。耳塞100可以是耳机的一部分。在这方面,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耳机,其包括如上文所描述的至少一个半入耳式耳塞。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制造半入耳式耳塞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6所示,在步骤S1100中,形成用于放置在外耳和耳道至少一个之中的第一部分。
在步骤S1200中,形成用于朝向耳外放置的第二部分。
在步骤S1300中,第一部分的外表面被穿孔以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通气孔。
在步骤S1400中,第二部分的外表面被穿孔以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通气孔。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明显的,可以同时执行上述步骤中的一些步骤。例如,可以在单一步骤中执行步骤S1100和S1200,并且可以在单一步骤中执行步骤S1300和S1400。
成品半入耳式耳塞可以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通气孔经由第二通气孔连接至耳外。例如,第一通气孔形成在第一部分的外表面上,其要被放置成与外耳和耳道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接触。
该制造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第一部分中形成至少一个声孔;在半入耳式耳塞内部放置换能器。声孔连接至换能器,并且不与第一通气孔连通。
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制造步骤的顺序,并且该顺序不是实施例所关心的。因此,该顺序将不会对本申请构成限制。
在制造方法中,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之间的通气路径与换能器的前部腔体相隔离。可选地,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之间的通气路径与换能器的后部腔体相隔离。
例如,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用网状物覆盖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中的至少一个。
如上文所描述的,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中的至少一个的形状包括正六边形、圆形孔形、狭缝形和三角形中的至少一种。例如,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外表面由软质材料或硬质材料制成。
在示例中,与耳道接触的第一部分的一部分可以被制成是实心的,以隔离从换能器到耳道的声音路径。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耳机的半入耳式耳塞,其特征在于,包括:
被放置在外耳和耳道至少一个之中的第一部分;以及
朝向耳外放置的第二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外表面被穿孔以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通气孔,并且所述第二部分的外表面被穿孔以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通气孔,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通气孔经由所述第二通气孔连接至耳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入耳式耳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孔形成在所述第一部分中用于被放置成与所述外耳和所述耳道中至少一个的表面接触的外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入耳式耳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还包括连接至所述半入耳式耳塞的换能器的至少一个声孔,并且所述声孔不与所述第一通气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入耳式耳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孔和所述第二通气孔之间的通气路径与所述换能器的前部腔体相隔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入耳式耳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孔和所述第二通气孔之间的通气路径与所述换能器的后部腔体相隔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入耳式耳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孔和所述第二通气孔中的至少一个用网状物覆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入耳式耳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孔和所述第二通气孔中的至少一个的形状包括正六边形、圆孔形、狭缝形和三角形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入耳式耳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外表面由软质或硬质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入耳式耳塞,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耳道接触的所述第一部分的部分是实心的,以隔离从换能器到所述耳道的声音路径。
10.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入耳式耳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1721089549.8U CN207200925U (zh) | 2017-08-28 | 2017-08-28 | 半入耳式耳塞及耳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1721089549.8U CN207200925U (zh) | 2017-08-28 | 2017-08-28 | 半入耳式耳塞及耳机 |
Publications (1)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207200925U true CN207200925U (zh) | 2018-04-06 |
Family
ID=61795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1721089549.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200925U (zh) | 2017-08-28 | 2017-08-28 | 半入耳式耳塞及耳机 |
Country Status (1)
| Country | Link |
|---|---|
| CN (1) | CN207200925U (zh) |
Cited By (1)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WO2019041365A1 (en) * | 2017-08-28 | 2019-03-07 | Goertek. Inc | SEMI INTRA-AURICULAR TIP, EART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
-
2017
- 2017-08-28 CN CN201721089549.8U patent/CN207200925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1)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WO2019041365A1 (en) * | 2017-08-28 | 2019-03-07 | Goertek. Inc | SEMI INTRA-AURICULAR TIP, EART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
Similar Documents
|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 US9743168B2 (en) | Flexible earphone cover | |
| CN111656802B (zh) | 自冷式耳机 | |
| CN102378077A (zh) | 耳机定位和保持 | |
| CN108111937A (zh) | 提供耳道减压及提高自然音质的耳机及其制作方法 | |
| CN104585900A (zh) | 用于胸罩的透气衬垫 | |
| CN207200925U (zh) | 半入耳式耳塞及耳机 | |
| TWM540440U (zh) | 耳塞 | |
| CN108650577A (zh) | 耳机套及耳机组件 | |
| CN204033594U (zh) | 不会耳鸣的减少噪音耳塞 | |
| CN107484100A (zh) | 半入耳式耳塞、耳机及其制造方法 | |
| CN209731515U (zh) | 一种耳机保护套 | |
| CN201160318Y (zh) | 耳机耳罩 | |
| JP7448270B1 (ja) | ワックスガードを含む二重構造tpeイヤーチップ | |
| JP2021170762A (ja) | イヤーピース | |
| CN203446005U (zh) | 一种入耳式耳机的耳塞套 | |
| CN201426385Y (zh) | 带耳机的服装 | |
| CN217159966U (zh) | 耳塞及入耳音频设备 | |
| CN202979247U (zh) | 耳机 | |
| CN211580184U (zh) | 一种肤质分析商务蓝牙耳机 | |
| CN213368080U (zh) | 可更换耳塞的耳机 | |
| CN205017532U (zh) | 一种耳机耳套结构 | |
| CN103747386A (zh) | 一种耳塞型半入耳闭塞式耳机 | |
| CN203563179U (zh) | 耳机 | |
| CN105684461B (zh) | 耳罩 | |
| CN207677948U (zh) | 舒适耳帽 |
Legal Events
|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 GR01 | Patent grant | ||
| GR01 | Patent grant |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0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128 |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0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