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7654379U - 一种用于双侧桡动脉穿刺的臂托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双侧桡动脉穿刺的臂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54379U
CN207654379U CN201720268965.8U CN201720268965U CN207654379U CN 207654379 U CN207654379 U CN 207654379U CN 201720268965 U CN201720268965 U CN 201720268965U CN 207654379 U CN207654379 U CN 2076543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late
support
arm
operating bed
pat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6896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雪清
袁胜
赵艳伟
车向阳
王丽婷
田丽娟
何芳
曾勇
叶益聪
沈珠军
杨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72026896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543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543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5437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双侧桡动脉穿刺的臂托,使用灵活便捷,能够很好地满足双侧桡动脉的穿刺需求。本实用新型包括基板和用于支撑患者手臂的支撑板,所述基板支撑于手术床,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基板铰接,且铰接轴由上至下延伸,以使得所述支撑板绕所述铰接轴转动时,能够改变所述支撑板与手术床的夹角或者将所述支撑板在手术床的左右两侧之间进行切换。其中,支撑板可通过转动调节倾斜角度,使得支撑板与患者的手臂相适应,将患者的手臂支撑在最适应进行穿刺的位置;可以将支撑板由手术床的一侧转动至另一侧,即切换支撑板在手术床的左右位置,满足双侧穿刺的需求,使用更加灵活便捷,尤其可以缩短准备左桡动脉穿刺的时间,提高穿刺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双侧桡动脉穿刺的臂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双侧桡动脉穿刺的臂托。
背景技术
经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需行桡动脉穿刺,以建立桡动脉入路。冠脉介入医生穿刺桡动脉时,患者的上肢需要通过臂托进行支撑,以暴露桡动脉的穿刺点,并保证穿刺部位处于稳固状态。
现有技术中,采用类似L型的臂托,使用时,将该臂托的横部隔垫在手术床的床垫下方,并调整好臂托的竖部相对手术床的倾斜角度,以使得患者躺在手术床上时,患者和床垫的重量能够压紧臂托的横部,以固定该臂托;同时,患者的手臂向外展开一定的角度后恰好能够通过臂托的竖部进行支撑,此时,桡动脉暴露在所需的穿刺位置。
在进行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临床应用中,通常选择患者右手桡动脉为常规穿刺入路,相应地会把臂托置于手术床的右侧。但是,一部分病人由于右桡动脉搏动弱或者之前进行过右桡动脉穿刺,导致右桡动脉痉挛或者迂曲,此时,就会选择左桡动脉进行手术穿刺。在进行左桡动脉穿刺前,需要快速的将臂托移动至左手下方并固定,而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臂托则无法实现快速准确的移动。进行臂托的移动时,首先需要将其从手术床右侧桡动脉下方取出,再移动至手术床左侧,在此过程中需要病人侧身,才能将臂托垫于左手下方,费时费力,还会引起病人的紧张情绪,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可见,采用上述现有的臂托,存在以下缺陷:
一方面,采用上述现有的臂托,当完成一侧的穿刺需要转到另一侧进行穿刺时,必须抽出臂托,然后转到手术床的另一侧,重新安装并调整臂托,使用过程较为繁琐,不利于提高穿刺效率,无法很好地满足双侧穿刺的使用需求;
另一方面,现有的臂托需要通过患者和床垫的重量压紧固定,患者躺在手术床上之后,就很难再调整臂托相对手术床的倾斜角度,而不同的患者穿刺时对应的最佳姿态各异,使用者难以在患者躺在手术床上之前就准确地找到与患者匹配的臂托位置,导致现有的臂托不能满足穿刺对于灵活性的要求;
再者,由于臂托需要相对手术床向外倾斜设置,臂托仅以其横部以及与横部相连的一小部分支撑于手术床,臂托的大部分处于悬空状态,而臂托正是以处于悬空状态的部分对患者的手臂进行支撑,严重影响了对手臂支撑的稳定性,如果臂托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产生了挠性变形,有可能会因穿刺部位的不稳定而导致穿刺失败。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用于双侧桡动脉穿刺的臂托,以便提高使用便捷性和灵活性,更好地满足双侧桡动脉的穿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双侧桡动脉穿刺的臂托,使用灵活便捷,能够很好地满足双侧桡动脉的穿刺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双侧桡动脉穿刺的臂托,包括基板和用于支撑患者手臂的支撑板,所述基板支撑于手术床,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基板铰接,且铰接轴由上至下延伸,以使得所述支撑板绕所述铰接轴转动时,能够改变所述支撑板与手术床的夹角或者将所述支撑板在手术床的左右两侧之间进行切换。
本实用新型的臂托,设有支撑于手术床的基板和与基板铰接的支撑板,其中,基板支撑于手术床,实现臂托的定位,支撑板能够相对基板转动,且支撑板与基板的铰接轴由上至下延伸,以使得支撑板能够绕其与基板的铰接轴在大致平行于水平面的平面内转动;一方面,支撑板的转动可以改变支撑板与手术床的夹角,进而调节支撑板的倾斜角度,使得支撑板与患者的手臂相适应,从而将患者的手臂支撑在最适应进行穿刺的位置;另一方面,可以将支撑板由手术床的一侧转动至另一侧,即切换支撑板在手术床的左右位置,从而使得支撑板可以满足双侧穿刺的需求,在完成一侧穿刺后通过简单的转动即可将支撑板用于另一侧的穿刺,使用更加灵活便捷,辅助提高了穿刺效率。
尤其是,在进行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临床应用中,常规选择患者右手桡动脉为常规穿刺入路,但一部分病人由于右桡动脉搏动弱或者之前进行过右桡动脉穿刺,导致右桡动脉痉挛或者迂曲,此时会选择左桡动脉进行手术穿刺,而在进行穿刺准备时,通常会选择右桡动脉,即将臂托置于右侧,那么,当选择左桡动脉进行穿刺时,就需要快速的将臂托移动至左手下方并固定。针对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臂托能够通过支撑板绕铰接轴的转动而方便快速地由手术床的右侧切换至左侧,并完成对左臂的支撑定位,大大缩短了准备左桡动脉穿刺的时间,提高了穿刺效率。
而且,即使右桡动脉入路失败,当需建立左桡动脉入路时,不需要患者改变体位,只需通过旋转支撑板至患者的左侧即可,使用更加灵活便捷;即使不需要切换穿刺的手臂,通过支撑板的转动即可获取合适的支撑位置,为单侧或者双侧桡动脉穿刺提供了便利条件,节约了单侧或者双侧桡动脉穿刺的准备时间。
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支撑板可拆卸连接的衬垫,所述衬垫设于所述支撑板的顶面,用于支撑患者手臂的腕部。
可选地,所述衬垫在所述支撑板的延伸方向上的位置可调。
可选地,所述衬垫前端具有用于避让床垫的避让部。
可选地,所述衬垫前端的侧面由后至前向外倾斜,以形成所述避让部。
可选地,还包括辅助板,铰接于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端,并具有支撑于手术床的支撑端。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由前至后延伸,所述支撑板的前端与所述基板铰接,以便由手术床的前端转动而在手术床的左右两侧之间进行切换。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基板的铰接处设有支撑自锁件,所述支撑自锁件用于在所述支撑板停止转动后将其锁止;
和/或,所述辅助板与所述支撑板的铰接处设有辅助自锁件,所述辅助自锁件用于在所述辅助板停止转动后将其锁止。
可选地,所述辅助板的长度可调。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的一端设有圆形端头,所述圆形端头与所述基板铰接,且具有两个以上的铰接点,各铰接点在所述圆形端头的周向间隔分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臂托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臂托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和图2所示臂托的主视图。
图1-3中:
基板1、支撑板2、圆形端头21、衬垫3、避让部31、辅助板4、支撑端4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双侧桡动脉穿刺的臂托,使用灵活便捷,能够很好地满足双侧桡动脉的穿刺需求。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介绍,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准确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诚如背景技术所述,现在临床应用的臂托,均为单一的一块L型板材,在医生确定选择左手或者右手进行手术前,将臂托插在手术床垫子的同侧,借助患者和床垫的重量实现压紧固定;由于此臂托为单一结构的板材,在穿刺完成后需用力将此板推到手术床旁,在推动过程中有可能掉落,使用极为不便;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一侧桡动脉穿刺未成功,需准备另外一侧上肢时,需要患者下床,将此板放置对侧后,患者再次上手术床,然后才能进行对侧的穿刺,这使得手术的准备工作变得复杂而繁琐,同时增加了工作量,给患者带来使用不便,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如图1-图3所示,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双侧桡动脉穿刺的臂托,包括基板1和支撑板2,基板1支撑于手术床,支撑板2的一端与基板1铰接,并且,铰接轴由上至下延伸,此时,支撑板2可以绕铰接轴在大致平行于水平面的平面内转动,从而改变支撑板2与手术床之间的夹角,以便将支撑板2置于与患者手臂相对应的位置,有效地支撑患者手臂;或者,支撑板2可以通过绕铰接轴转动而由手术床的一侧转动至另一侧,即支撑板2通过绕铰接轴转动,可以在手术床的左侧和右侧之间进行切换,以满足双侧桡动脉穿刺的需求。
可见,本实用新型的臂托为可调节式的结构,在临床应用中,如果一侧穿刺不顺利需要转变另一侧桡动脉穿刺时,只需转动支撑板2,就能够将支撑板2切换至手术床的另一侧,并可以通过控制支撑板2的转动量调节支撑板2相对手术床的夹角,从而使得支撑板2处于与患者手臂的桡动脉相对应的位置,实现对手臂的有效稳定支撑,便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在支撑板2的整个切换和调整过程中,不需要患者进行任何配合动作,更加省时省力,在给医护人员带来方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了患者的使用舒适度,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臂托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支撑板2相对手术床的夹角,从而能够与患者手臂所处的位置很好的配合,以便将手臂支撑在最适合进行穿刺的位置,将穿刺点暴露给医生,进而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并且,不管是臂托中支撑板2的角度调节亦或是支撑板2在手术床左右两侧之间的切换,均可以通过驱动支撑板2相对其铰接轴转动实现,整个过程简单易行,省时省力,操作灵活便捷,辅助提高了穿刺效率,简化了穿刺前的准备工作,也不会影响患者的正常躺卧,很好地满足了双侧桡动脉的穿刺需求。
结合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设置衬垫3,该衬垫3与支撑板2可拆卸连接,并且设于支撑板2的顶面,用于支撑患者手臂,至少能够支撑患者的腕部。衬垫3也可以具有一定的长度,不限于与腕部完成匹配,可以大于腕部的长度,将患者手臂的小臂部分也予以支撑,以提高患者的使用舒适度。
上述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多样,详细地,衬垫3可以连接卡箍,以卡紧于支撑板2上;衬垫3也可以连接弹性套环,采用套装的方式设于支撑板2上;或者,可以在衬垫3与支撑板2之间设置相互配合的插槽而实现插接,还可以采用粘结等方式进行连接。
如图3所示,衬垫3具有一定的高度,其高度可以为5cm左右,能够将患者的腕部垫高。在桡动脉穿刺时,将患者手臂自然平放于支撑板2上,衬垫3使患者的腕部被垫高,其能使患者的手指掌面呈向下压的状态,手掌背曲为反弓状,最大限度的暴露桡动脉穿刺点,而且还可以保证穿刺部位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并缩短穿刺时间。
衬垫3在支撑板2的延伸方向上的位置可调,以满足不同的臂长,使得衬垫3能够处于与患者的腕部相对应的位置,从而将腕部垫高,而使患者的手指掌面处于自然下压状态。
为实现衬垫3在支撑板2延伸方向的位置调整,在上文所述的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中,当衬垫3采用卡箍或者弹性套环等方式可拆卸连接于支撑板2上时,均可以选择在支撑板2上设置多个定位位置,从而通过解除连接和重新连接的方式调整衬垫3在支撑板2延伸方向上的位置。或者,可以在支撑板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粘结位,衬垫3可以选择不同的粘结位进行粘结,进而调整其在支撑板2延伸方向上的位置。
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择其他方式实现衬垫3与支撑板2的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改变衬垫3在支撑板2的延伸方向上的位置,上述举例仅是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不应该理解为对衬垫3与支撑板2连接方式的限制。所述支撑板2的延伸方向即支撑板2的长度方向,与患者手臂的延伸方向一致。
为便于描述,本文以手术床的床头指向的方向为前,床尾指向的方向为后,以患者躺在手术床上时左手所在的一侧为左侧,右手所在的一侧为右侧;以手术床的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为参照,在左右方向上,靠近该中轴线的一侧为内侧,远离该中轴线的一侧为外侧。
如图1所示,衬垫3的前端可以设有避让部31,用于避让床垫。具体可以使得衬垫3的前端的侧面由后至前向外倾斜,以形成该避让部31。
由于衬垫3本身具有一定的厚度,手术床上通常都铺有床垫,当支撑板2的外展角度较小时,即支撑板2与手术床相贴近时,床垫有可能会对衬垫3造成阻挡干涉,使得支撑板2无法稳定可靠地保持在所需的外展角度处,影响对患者手臂的支撑,严重时甚至会影响穿刺。
针对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设有避让部31,在衬垫3的内侧形成避让空间,即使支撑板2的外展角度很小,当支撑板2贴近手术床时,避让部31也可以提供床垫的容置空间,避免床垫向外抵顶衬垫3而产生干涉,保证支撑板2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际上,由于该臂托中的支撑板2可在手术床的左右两侧之间切换,那么,设于衬垫3的避让部31也应当有两个,并分别位于衬垫3前端的两侧面,以便于该臂托2在手术床左右两侧的使用。
在上述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设置辅助板4,该辅助板4铰接于支撑板2远离基板1的一端,并且具有能够支撑于手术床的支撑端41。
使用时,支撑板2需要相对手术床外展,此时,支撑板2远离基板1的一端与手术床脱离接触,通常处于悬空状态。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设有辅助板4,将辅助板4铰接于支撑板2远离基板1的一端,然后将辅助板4的支撑端41支撑于手术床,从而通过辅助板4对支撑板2的悬空部分进行支撑,提高了支撑板2的稳定性,辅助支撑板2承载患者的手臂重量。其中,支撑端41可以为与辅助板4的铰接端相对的一端,能够搭接而支撑于手术床。
换言之,辅助板4可以为术者在入路口悬空部分操作时提供支撑桥段。详细地,从桡动脉入路到导管室诊断平面之间存在5~10cm间距的悬空部分,通过术者近端的支撑板2及与该支撑板2连接的辅助板4可以为入路及手术床间架起桥段。
并且,由于辅助板4与支撑板2铰接,可以通过转动辅助板4而调节辅助板4与支撑板2之间的角度,进而调节辅助板4与手术床的搭接点,从而适应支撑板2与手术床之间的间距,实现稳定可靠的支撑。
如图2所示,辅助板4的长度与支撑板2至手术床之间的距离、以及辅助板4与支撑板2的铰接点相关,其长度较短,只要能够通过手术床对支撑板2的悬空部分进行支撑即可。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辅助板4的长度,或者说辅助板4的长度可调,以根据支撑板2的外展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进而适应支撑板2与手术床之间的间距,保证对支撑板2进行有效支撑。
辅助板4可以采用伸缩板的结构形式,以实现长度可调,也可以采用两个以上拼接板的形式以实现长度可调。
此外,为提高使用便捷性,支撑板2可以由前至后延伸,并以支撑板2的前端与基板1铰接,则可以将支撑板2经由手术床的前端由手术床的一侧转动至另一侧,即支撑板2由手术床的前端转动而完成左右两侧的切换。一方面,手术床的前端具有足够的闲置空间,便于支撑板2进行大角度转动而由手术床的一侧切换至另一侧;另一方面,支撑板2由手术床的前端转动时,不会影响患者的正常躺卧,操作更加灵活便捷。
再者,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为支撑板2和辅助板4设置自锁功能。
具体而言,支撑板2与基板1的铰接处可以设有支撑自锁件,该自锁件用于在支撑板2停止转动后将其锁止,以固定支撑板2的位置,避免支撑板2在使用过程中在其转动方向上发生晃动,提高使用的稳定性。同时,该支撑自锁件还可以具有自解锁功能,当有外力驱动支撑板2转动时,即可克服这种自锁而重新转动,并在下一个转动停止的位置锁止。同理,辅助板4与支撑板2的铰接处也可以设有辅助自锁件,该辅助自锁件用于在辅助板4停止转动后将该辅助板4锁止。
其中,支撑锁止件和辅助锁止件可以采用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形式,具体可以采用锁止杆或者类似棘轮棘齿的结构形式。
此外,支撑板2的一端可以设有圆形端头21,该圆形端头21与基板1铰接,并且,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铰接点,使得各铰接点在该圆形端头21的周向间隔分布,如图1所示。此时,支撑板2与基板1的铰接点较为分散,且与支撑板2的转动轨迹相适应,能够提高支撑板2的转动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臂托的临床应用具体如下:
临床应用中,进行桡动脉穿刺建立桡动脉入路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前,护士需协助患者平躺于手术床上,完成手术体位及桡动脉入路位置准备工作。此时,将选择进行穿刺的桡动脉所在的上肢放置于本实用新型的臂托上,通过转动臂托的支撑板2,使患者手臂呈自然外展状态,大致与身体呈10度~30度的夹角,由于通常情况下患者平行于手术床平躺,也就是说,可以调整支撑板2的内侧与手术床大致呈10度到30度的夹角。
与此同时,患者的腕部置于衬垫3上,衬垫3垫高,患者的掌面自然下垂,然后,护士将患者手掌的掌面向下压,使得手掌背曲呈反弓状,除拇指外的其余四指指尖并拢,通过调节衬垫3沿患者拇指根部将手掌横向固定在臂托上。
接着,由术者使用络合碘消毒前臂、手掌及五个指间,之后再使用75%的酒精脱碘,将手术洞巾平铺于患者前臂,洞巾开口正对手术穿刺部位,连接压力传感器,进行局部麻醉,指导患者手掌背曲呈反弓状,桡动脉穿刺成功后置入桡动脉鞘管,成功建立桡动脉入路,待成功建立入路后协助患者将手臂移回手术床,进行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
而且,即使右桡动脉入路失败,当需建立左桡动脉入路时,不需要患者改变体位,只需通过旋转支撑板2至患者的左侧即可,使用更加灵活便捷。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用于双侧桡动脉穿刺的臂托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双侧桡动脉穿刺的臂托,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和用于支撑患者手臂的支撑板(2),所述基板(1)支撑于手术床,所述支撑板(2)的一端与所述基板(1)铰接,且铰接轴由上至下延伸,以使得所述支撑板(2)绕所述铰接轴转动时,能够改变所述支撑板(2)与手术床的夹角或者将所述支撑板(2)在手术床的左右两侧之间进行切换;还包括辅助板(4),铰接于所述支撑板(2)远离所述基板(1)的一端,并具有支撑于手术床的支撑端(4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支撑板(2)可拆卸连接的衬垫(3),所述衬垫(3)设于所述支撑板(2)的顶面,用于支撑患者手臂的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臂托,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3)在所述支撑板(2)的延伸方向上的位置可调。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臂托,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3)前端具有用于避让床垫的避让部(3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臂托,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3)前端的侧面由后至前向外倾斜,以形成所述避让部(31)。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臂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由前至后延伸,所述支撑板(2)的前端与所述基板(1)铰接,以便由手术床的前端转动而在手术床的左右两侧之间进行切换。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臂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与所述基板(1)的铰接处设有支撑自锁件,所述支撑自锁件用于在所述支撑板(2)停止转动后将其锁止;
和/或,所述辅助板(4)与所述支撑板(2)的铰接处设有辅助自锁件,所述辅助自锁件用于在所述辅助板(4)停止转动后将其锁止。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臂托,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板(4)的长度可调。
9.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臂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的一端设有圆形端头(21),所述圆形端头(21)与所述基板(1)铰接,且具有两个以上的铰接点,各铰接点在所述圆形端头(21)的周向间隔分布。
CN201720268965.8U 2017-03-17 2017-03-17 一种用于双侧桡动脉穿刺的臂托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543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68965.8U CN207654379U (zh) 2017-03-17 2017-03-17 一种用于双侧桡动脉穿刺的臂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68965.8U CN207654379U (zh) 2017-03-17 2017-03-17 一种用于双侧桡动脉穿刺的臂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54379U true CN207654379U (zh) 2018-07-27

Family

ID=62936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68965.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54379U (zh) 2017-03-17 2017-03-17 一种用于双侧桡动脉穿刺的臂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543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53527A (zh) * 2021-11-18 2022-02-18 重庆市人民医院 一种适用于picc置管术和动脉穿刺置管术的多点固定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53527A (zh) * 2021-11-18 2022-02-18 重庆市人民医院 一种适用于picc置管术和动脉穿刺置管术的多点固定装置
CN114053527B (zh) * 2021-11-18 2023-07-07 重庆市人民医院 一种适用于picc置管术和动脉穿刺置管术的多点固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01488U (zh) 经右侧桡动脉介入手术手臂固定架
US20180055708A1 (en) Upper Extremity Positioner
US9878111B2 (en) Upper extremity support device for vascular imaging
CN204501489U (zh) 经左侧桡动脉介入手术手臂固定架
CN211610671U (zh) 一种腿部护理架
CN207654379U (zh) 一种用于双侧桡动脉穿刺的臂托
CN221357544U (zh) 一种方便调节操作的桡动脉穿刺平台
CN212140618U (zh) 一种用于手术患者手臂的固定结构
CN209770803U (zh) 手术托手板
CN207323677U (zh) 一种用于双侧桡动脉穿刺的臂托
CN215018684U9 (zh) 一种桡动脉穿刺手术专用体位垫
CN211409585U (zh) 一种带有肢体固定保护装置的多功能手术牵引床
CN209107960U (zh) 一种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术手臂支撑装置
CN109431586B (zh) 一种便携式外周血管穿刺辅助装置
CN215840176U (zh) 一种医用糖尿病足换药治疗桌
CN210056659U (zh) 一种dsa手术可卸抽拉式上肢托起固定支具装置
CN201139724Y (zh) 介入治疗床多功能支架
CN207768689U (zh) 一种医用多功能体位架
CN204971767U (zh) 一种便携式骨科护理固定支架
CN220275600U (zh) 一种上肢静脉穿刺支具
CN215384140U (zh) 影像检查体位自动摆放辅助装置
CN112603721B (zh) 心血管介入手术治疗床
CN209316086U (zh) 一种用于手术的手部固定装置
CN216455887U (zh) 一种辅助患者侧卧位用手术体位支架
CN219185352U (zh) 一种医用托手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7

Termination date: 202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