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2724457U - 脉冲电流刺激装置 - Google Patents

脉冲电流刺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24457U
CN202724457U CN 201220236288 CN201220236288U CN202724457U CN 202724457 U CN202724457 U CN 202724457U CN 201220236288 CN201220236288 CN 201220236288 CN 201220236288 U CN201220236288 U CN 201220236288U CN 202724457 U CN202724457 U CN 2027244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se current
output electrode
stimulating device
electrode sheet
fixing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23628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征
何伟
敬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Ronghai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Ultrasonic Medic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Ronghai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Ultrasonic Medic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Ronghai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Ultrasonic Medic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Ronghai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Ultrasonic Medic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23628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244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244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2445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脉冲电流刺激装置,属于脉冲电流治疗技术领域,其可解决现有的脉冲电流刺激装置使用麻烦,容易局部电流过高,不便携带,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脉冲电流刺激装置包括:用于产生脉冲电流的脉冲电流产生电路;至少一对与脉冲电流产生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的输出电极片;用于将输出电极片绑定于人体的、可收放的固定单元;壳体,脉冲电流产生电路位于壳体内,输出电极片位于壳体的表面上,固定单元与壳体连接;其中,固定单元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均有一端与壳体连接,且另一端均设有用于相互连接的可拆卸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可用于以脉冲电流刺激人体穴位从而达到治疗、保健的目的。

Description

脉冲电流刺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脉冲电流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脉冲电流刺激装置。 
背景技术
脉冲电流刺激装置可通过脉冲电流刺激人体的穴位,以达到治疗、保健的目的。现有的脉冲电流刺激装置通常包括用于产生脉冲电流的脉冲电流产生电路,以及通过导线与脉冲电流产生电路相连的一对输出电极(一对输出电极为分别作为正负极的两个输出电极),该输出电极为毫针或者皮肤电极的形式。使用时,通过将毫针插入穴位中或者将皮肤电极粘贴在穴位上,即可将脉冲电流导入穴位,从而起到治疗、保健效果。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脉冲电流刺激装置中输出电极为毫针或皮肤电极,其中毫针要刺入人体,需要掌握特殊的针灸技能才能使用,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用户通常难以应用,且会产生疼痛感;而皮肤电极上自带的粘结剂在使用数次(如3、4次)后粘性大大降低,导致皮肤电极与皮肤贴合不良,局部电流过高,产生刺痛感,给用户带来不适。同时,现有的两种输出电极均是外接于脉冲电流产生电路的附件形式,从而导致其容易丢失,不便于携带,使用麻烦,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针对现有的脉冲电流刺激装置使用麻烦,容易局部电流过高,不便携带,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不产生局部电流过高、便于携带,成本低的脉冲电流刺激装置。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脉冲电流刺激装置,包括:用于产生脉冲电流的脉冲电流产生电路;至少一对与所述脉冲电流产生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的输出电极片;用于将所述输出电极片绑定于人体的、可收放的固定单元;壳体,所述脉冲电流产生电路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输出电极片位于所述壳体的表面上,所述固定单元与所述壳体连接;其中,所述固定单元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均有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且另一端均设有用于相互连接的可拆卸连接结构。 
其中,“一对输出电极片”包括两个输出电极片,它们分别与脉冲电流产生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在治疗时分别作为正极和负极。在脉冲电流刺激装置中,可只包括一对输出电极片,也可包括多对输出电极片,从而同时刺激人体的多个穴位。 
其中,“用于将所述输出电极片绑定于人体的、可收放的固定单元”是指固定单元可形成绑绕在人体上的、与所在的人体部位的形状相适应的结构(例如环形结构),且该结构可向人体施加一定的压力,从而以“绑定”的方式将输出电极片固定在人体表面;同时该固定单元又是可收放的,即其可被松开而从人体取下,或者其形状、长度可调节而能适应不同的情况。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脉冲电流刺激装置中具有固定单元,因此用户可自行将输出电极片准确的定位于穴位处,使用方便;而且,由于具有可收放性,在使用时通过调整固定单元的长度,可使固定单元紧紧地捆绑于人体,从而向输出电极片施加适当压力,保证其与皮肤良好接触,不易脱落,避免局部电流过高,保证治疗效果;另外,固定单元可以类似于“表带”、“皮带”、“护腕”等的方式长期固定在人体上,从而可在用户进行其它活动的同时进行脉冲电流刺激治疗,不影响用户的正常活动。 
优选的是,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为粘扣结构、卡扣结构、绑绳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是,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连接位置。 
优选的是,所述固定单元为固定带、固定绳、固定链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是,所述脉冲电流刺激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脉冲电流产生电路相连的、用于为其供电的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为电池单元和/或用于与外接电源相连的电源接口。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脉冲电流刺激装置,包括:用于产生脉冲电流的脉冲电流产生电路;至少一对与所述脉冲电流产生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的输出电极片;用于将所述输出电极片绑定于人体的、可收放的固定单元;其中,所述输出电极片连接在所述固定单元上,并通过导线与所述脉冲电流产生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固定单元两端设有用于相互连接的可拆卸连接结构。 
优选的是,至少有一个所述输出电极片通过活动连接结构而能移动的连接在所述固定单元上。 
优选的是,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为粘扣结构、卡扣结构、绑绳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是,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连接位置。 
优选的是,所述固定单元为固定带、固定绳、固定链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是,所述脉冲电流刺激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脉冲电流产生电路相连的、用于为其供电的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为电池单元和/或用于与外接电源相连的电源接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脉冲电流刺激装置的电路结 构示意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脉冲电流刺激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脉冲电流刺激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脉冲电流刺激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另一种脉冲电流刺激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脉冲电流刺激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脉冲电流刺激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另一种脉冲电流刺激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另一种脉冲电流刺激装置的滑动环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固定带;11、第一固定带;12、第二固定带;2、输出电极片;21、滑动环;71、尼龙钩带区;72、尼龙绒区;731、扣环;732、扣针;74、孔;81、显示屏;82、按钮;83、USB充电接口;84、导线;9、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脉冲电流刺激装置,包括:用于产生脉冲电流的脉冲电流产生电路;至少一对与所述脉冲电流产生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的输出电极片;用于将所述输出电极片绑定于人体 的、可收放的固定单元。 
由于本实施例的脉冲电流刺激装置中具有固定单元,因此一般用户可自行将输出电极片准确的定位于穴位处,使用方便;而且,由于固定单元具有可收放性,在使用时通过调整固定单元的长度,可使固定单元紧紧地捆绑于人体,从而向输出电极片施加适当压力,保证其与皮肤良好接触,不易脱落,避免局部电流过高,保证治疗效果;另外,固定单元可以类似于“表带”、“皮带”、“护腕”等的方式长期固定在人体上,从而可在用户进行其它活动的同时进行脉冲电流刺激治疗,不影响用户的正常活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脉冲电流刺激装置,如图1至图5所示,其包括脉冲电流产生电路、输出电极片2、固定单元、壳体9。 
脉冲电流产生电路用于产生脉冲电流;其可采用现有的脉冲电流刺激装置中的电路。如图1所示,脉冲电流产生电路主要包括电源管理单元、控制单元、恒流输出管理单元;其中,电源通过电源管理单元用于控制电源(如电池、交流电源等)对脉冲电流产生电路的供电,恒流输出管理单元可将电源管理单元送出的电压转化为电流,控制单元则可对电流输出模式(频率、脉宽、大小等)进行控制。当然,脉冲电流产生电路还可包括其它结构,例如,脉冲电流产生电路可包括用于显示其工作模式的指示单元,该指示单元可连接指示灯、显示屏81等;再如,脉冲电流产生电路还可包括用于调整其工作模式的模式选择单元,该模式选择单元可连接按钮82等。如前所述,脉冲电流产生电路的电路原理是已知的,其具体结构也是多样的,例如其可采用南京济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HANS-100A”、商品名为“疼痛治疗仪”的脉冲电流刺激装置中的脉冲电流产生电路,当然,已知的脉冲电流产生电路的电路形式是多样的,故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优选的,如图1所示,脉冲电流刺激装置还包括与脉冲电流产生电路相连的、用于为其供电的供电单元,该供电单元可为电 池单元、电源接口等形式;其中,电池单元是指可为脉冲电流产生电路供电的电池,而电源接口是指可与外接电源(如220V的民用交流电源)相接的端口。当供电单元为电池单元时,脉冲电流刺激装置不必再与交流电源相连,可成为便携式的装置,使用方便;而且,电池单元还可与用于为电池充电的充电电路相连,该充电电路可通过USB充电接口83与外接电源相连。当供电单元为电源接口形式时,脉冲电流刺激装置中不必设置电池,故重量可较轻、体积可较小。当然,供电单元也可同时包括电池单元和电源接口,这样可根据需要随时切换脉冲电流刺激装置的供电方式。由于电池单元、充电电路、电源接口等可采用已知结构,故在此不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优选的,脉冲电流产生电路产生的脉冲电流的脉冲频率在2Hz~200Hz,脉冲宽度在50μs~600μs,电流大小在0.1mA~50mA。符合上述条件的脉冲电流通常称为低频脉冲电流,经实践发现其比较适用于人体,如果频率或电流过大,可能引发刺痛感等不良反应。 
如图3至图5所示,输出电极片2为一对(两个),为片状,并分别与脉冲电流产生电路的输出端相连(即两个输出电极片2分别为正负极),从而其可将脉冲电流产生电路所产生的脉冲电流导入人体穴位。输出电极片2的形状可为矩形(如图3所示)、圆形、半圆形(如图5所示)、同心环形等,其可根据所要刺激的穴位具体设定。当然,脉冲电流刺激装置中也可同时设有多对输出电极片2(它们均应与脉冲电流产生电路的输出端相连),从而使其可同时刺激多个穴位。 
固定单元可将输出电极片2绑定于人体,并且其是可收放的;也就是说,指固定单元可形成绑绕在人体上的、与所在的人体部位的形状相适应的结构,且该结构可向人体施加一定的压力,从而以“绑定”的方式将输出电极片2固定在人体表面,并使输出电极片2贴在人体穴位处,以将脉冲电流导入人体而起到治疗、保健效果;同时,固定单元又是可收放的,即其可被松开而从人 体取下,或者其形状、长度可调节而能适应不同的情况。 
优选的,固定单元为固定带1的形式。也就是说,固定单元优选是具有一定宽度的、柔性的“带状结构”。根据所要刺激的穴位的不同,固定带1可有不同的尺寸,从而可绑定在手、手腕、胳膊、脚、脚腕、腿、躯干、脖子、头等不同部位。 
由于固定带1具有一定的宽度,故其可比较稳定的绑定输出电极片2,且对人体的压力较小,舒适性好;另外,其又是柔性的,故不会对人体的正常活动产生影响。 
当然,固定单元也可为其它的形式,例如固定绳、固定链(图中未示出)等。其中,固定绳是指宽度较细的绳状结构,而固定链是指由刚性的链节活动连接而成的链状物。由于固定绳、固定链的作用原理、结构等与固定带1类似,故在实施例中只以固定带1作为固定单元的具体例子来说明脉冲电流刺激装置的结构。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脉冲电流产生电路位于壳体9内,输出电极片2则位于壳体9的表面上,固定带1与壳体9连接;当然,如果有电池单元、充电电路等,其也可位于壳体9内。也就是说,输出电极片2、固定带1、脉冲电流产生电路等集成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输出电极片2不再是外接于脉冲电流产生电路的附件,从而其不易丢失,便于携带,使用方便,成本低。显然,由于按照本实施例的方式,壳体9设有输出电极片2的一面在使用时应与人体接触,因此上述的显示屏81、按钮82、USB充电接口83等应设在壳体9与输出电极片2相对的面或者侧面上。 
如图2至图5所示,固定带1分为第一固定带11(即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带12(即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带11和第二固定带12均有一端与壳体9连接,且另一端均设有用于相互连接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其中,“可拆卸连接结构”是指可在不被破坏的情况下,随时能断开或连接在一起的结构。 
优选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可为粘扣结构、卡扣结构、绑绳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连接位置。由 于可拆卸连接结构可从多个不同的位置相互连接,从而连接后的固定带1形成的环状结构(当然也可为其它形状的结构)的大小可调节,即固定单元是可“收放”的,因此固定带1在绑定与人体时可根据个人体型等因素的差异进行长度调整,以保证良好的绑定效果。 
具体的,粘扣结构是指在接触时可粘合在一起,但在一定力量作用下又可被撕开的结构。例如,如图2至图4所示,粘扣结构可为尼龙粘扣,尼龙粘扣包括分别设在第一固定带11一端和第二固定带12一端的尼龙钩带区71和尼龙绒区72,当尼龙钩带区71和尼龙绒区72相遇时可粘合在一起,以将第一固定带11和第二固定带12的端部连接,从而第一固定带11、第二固定带12、壳体9形成环形并将脉冲电流刺激装置绑在人体上,使壳体9上的输出电极片2接触穴位而进行治疗;治疗完成后,只要将尼龙钩带区71和尼龙绒区72撕开即可将脉冲电流刺激装置解下。优选的,尼龙粘扣中尼龙绒区72的长度可较大,从而尼龙钩带区71可粘在尼龙绒区72的不同位置处(也就是可拆卸连接结构具有多个不同的连接位置),以使连接后固定带1的长度可变,故脉冲电流刺激装置的适用性好;当然,如果尼龙钩带区71的长度较大也是可行的。另外,为了使用方便,尼龙钩带区71和尼龙绒区72优选设在固定带1的不同面上。 
卡扣结构是指类似皮带扣、表带扣的结构,通过不同部件的卡接而连接在一起,其具体形式是十分多样的。例如,卡扣结构可如图5所示,第一固定带11一端设有扣环731和扣针732,而第二固定带12一端设有供扣针732穿过的孔74,只要使第二固定带12穿过扣环731,并使扣针732插入孔74中,即可将第一固定带11和第二固定带12连接在一起;优选的,可第二固定带12的不同位置设置多个孔74,从而使连接后固定带1的长度可变(也就是可拆卸连接结构具有多个不同的连接位置)。再如,卡扣结构也可由设在第一固定带11上的多个凹口以及设在第二固定带12上的能卡入凹口中的凸起组成(图中未示出),通过将凸起卡入不同凹 口中,即可将第一固定带11和第二固定带12连接在一起。当然,卡扣结构也可为其它的形式,因其具体形式众多且可采用已知的结构,故在此不再逐一详细描述。 
绑绳是指可“系”在一起的绳结构,通过将第一固定带11和第二固定带12上的绑绳捆系在一起,即可将第一固定带11和第二连接。显然,对于绑绳式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只要将两绑绳的不同位置系在一起,即可改变连接后固定带1的长度。 
当然,以上只是举出了可拆卸连接结构的部分例子,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将其它已知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用于固定带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脉冲电流刺激装置,其具有与实施例2的脉冲电流刺激装置类似的结构,其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的脉冲电流刺激装置的固定带(即固定单元)只有一条,其一端连接在壳体上;而固定带的另一端以及壳体上则设有用于相互连接的可拆卸连接结构。 
优选的,可拆卸连接结构也可为实施例2中的粘扣结构、卡扣结构、绑绳中的任意一种,且可拆卸连接结构优选可从多个不同的位置相互连接;其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将部分可拆卸连接结构由固定带上移动到了壳体上。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脉冲电流刺激装置,其具有与实施例2的脉冲电流刺激装置类似的结构,如图6所示,其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其固定带1两端均连接壳体9,且固定带1为松紧带(即松紧件)。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脉冲电流刺激装置中没有“可拆卸连接结构”,而是使固定带1两端均与壳体9连接,且固定带1为松紧带,故固定带1可自行收缩而绑定在人体上(即固定单元是可 “收放”的),并将脉冲电流刺激装置以类似“护腕”的形式绑定在人体上。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脉冲电流刺激装置,如图7至图9所示,其具有与上述实施例的脉冲电流刺激装置类似的结构,区别在于: 
第一、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脉冲电流刺激装置中优选具有两对(四个)输出电极片2,因此可同时用于刺激的两个穴位。当然,如果脉冲电流刺激装置中具有三对或更多的输出电极片2也是可行的。 
第二、本实施例的脉冲电流刺激装置的输出电极片2不是设在壳体9上,而是连接在固定带1(即固定单元)上,并通过导线84与脉冲电流产生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显然,将输出电极片2连接在固定带1上的方法是多样的,在此就不再逐一描述。 
此时,脉冲电流产生电路等也可设在一个壳体9中,但该壳体9并不直接与固定带1相连,即其使用时不需要被绑定在人体上。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输出电极片2不是设在用于容纳脉冲电路产生电路的壳体9上,而是设在固定带1上,并通过导线84等与脉冲电流产生电路相连;只要将固定带1绑定在人体上,则输出电极片2也就可与人体接触。实际上,本实施例中的输出电极片2和固定带1是外接于脉冲电路产生电路的附件的形式;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首先,脉冲电流产生电路不被绑定在人体上,体积可以较大,故可具有更复杂的功能;而且,如果输出电极片2设在壳体9上,则两个输出电极片2间的距离只能是固定且较小的值,当所需刺激的穴位间的距离与输出电极片2间的距离不匹配时就无法使用,而若将输出电极片2设在固定带1上,则其间距可较大且可调整,从而可适用于不同的穴位,适用范围广;另外,由于输出电极片2和固定带1是附件形式,因此一个脉冲电流产生电路可配备多套不同的输出电极片2和固定带1,从而其适用性好,且输出电极片2和固定带1发生故障时只要更换 相应的部件即可,维修方便、成本低。 
优选的,与输出电极片2相连的导线84可有一部分埋设在固定带1中(图中未示出),以使两个输出电极片2的导线84在固定带1中汇聚后一起导出并连接脉冲电流产生电路,从而减少可见的导线84数量,简化产品结构。 
优选的,至少有一个输出电极片2通过活动链接结构而可移动的连接在固定带1上。也就是说,至少有一个输出电极片2是可沿固定带1移动的,从而两输出电极片2间的距离可根据所要刺激的穴位而具体调节,使脉冲电流刺激装置的使用更加方便。 
上述的活动链接结构可有多种不同的具体形式;例如,如图8、图9所示,输出电极片2可设在一个滑动环21上,而滑动环21套在固定带1上,滑动环21可沿固定带1滑动,因此其可带动输出电极片2沿固定带1移动(如图中箭头所示);再如,固定带1内侧可设有尼龙绒区(图中未示出),而输出电极片2背面设有尼龙钩带区,从而输出电极片2可被粘在固定带1的不同位置处。由于活动链接结构的具体形式是多样的,且可采用已知的结构,故在此不再逐一详细描述。 
显然,由于壳体9不连接固定带1,因此固定带1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也略有不同。 
优选的,如图7所示,固定带1两端可设有用于相互连接的可拆卸连接结构;该可拆卸连接结构可为上述的粘扣结构、卡扣结构、绑绳等,从而其可将固定带1的两端相连,使固定带1成为环形并绑定于人体上,同时将输出电极片2固定在人体表面。 
优选的,如图8所示,固定带1也可为环状的松紧带(即松紧件);也就是说,固定带1可以类似“护腕”的形式绑定于人体上,同时将输出电极片2固定在人体表面。 
显然,当输出电极片2通过活动链接结构连接在固定带1上时,或者固定带1为松紧带时,导线84不应埋设在固定带1内,因为这样其难以随输出电极片2移动或者随固定带1伸缩。 
在以上实施例中,列举出了多种不同形式的固定带,但应当理解,这些只是固定带的部分具体例子,固定带还可采取许多其它的形式;但只要固定带可将输出电极片绑定于人体上,其即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户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脉冲电流刺激装置,包括:
用于产生脉冲电流的脉冲电流产生电路;
至少一对与所述脉冲电流产生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的输出电极片;
用于将所述输出电极片绑定于人体的、可收放的固定单元;
壳体,所述脉冲电流产生电路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输出电极片位于所述壳体的表面上,所述固定单元与所述壳体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单元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均有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且另一端均设有用于相互连接的可拆卸连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电流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为粘扣结构、卡扣结构、绑绳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电流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连接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电流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单元为固定带、固定绳、固定链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电流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脉冲电流产生电路相连的、用于为其供电的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为电池单元和/或用于与外接电源相连的电源接口。
6.一种脉冲电流刺激装置,包括: 
用于产生脉冲电流的脉冲电流产生电路;
至少一对与所述脉冲电流产生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的输出电极片;
用于将所述输出电极片绑定于人体的、可收放的固定单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电极片连接在所述固定单元上,并通过导线与所述脉冲电流产生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固定单元两端设有用于相互连接的可拆卸连接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脉冲电流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有一个所述输出电极片通过活动连接结构而能移动的连接在所述固定单元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脉冲电流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为粘扣结构、卡扣结构、绑绳中的任意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脉冲电流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连接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脉冲电流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单元为固定带、固定绳、固定链中的任意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脉冲电流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脉冲电流产生电路相连的、用于为其供电的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为电池单元和/或用于与外接电源相连的电源接口。 
CN 201220236288 2012-05-23 2012-05-23 脉冲电流刺激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244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36288 CN202724457U (zh) 2012-05-23 2012-05-23 脉冲电流刺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36288 CN202724457U (zh) 2012-05-23 2012-05-23 脉冲电流刺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24457U true CN202724457U (zh) 2013-02-13

Family

ID=47650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236288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24457U (zh) 2012-05-23 2012-05-23 脉冲电流刺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24457U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8082A (zh) * 2012-05-23 2013-12-04 重庆融海超声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脉冲电流刺激装置
CN103432683A (zh) * 2013-08-05 2013-12-11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神经肌电治疗用电极片的约束带
CN108836828A (zh) * 2018-07-13 2018-11-20 惠州学院 一种经络按摩装置
CN111407633A (zh) * 2020-04-29 2020-07-14 王玉傲 一种体能提升装置及方法
CN112915380A (zh) * 2015-06-10 2021-06-08 卡拉健康公司 用于外周神经刺激以利用可拆卸治疗和监测单元治疗震颤的系统和方法
US12109413B2 (en) 2014-06-02 2024-10-08 Cala Health,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 to treat tremor
US12161858B2 (en) 2013-01-21 2024-12-10 Cala Health,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tremor
US12161865B2 (en) 2017-04-03 2024-12-10 Cala Health,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eripheral neuromodulation
US12233265B2 (en) 2016-08-25 2025-02-25 Cala Health,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cardiac dysfunction through 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
US12251560B1 (en) 2019-08-13 2025-03-18 Cala Health, Inc. Connection quality determination for wearable neurostimulation systems
US12357824B2 (en) 2016-01-21 2025-07-15 Cala Health,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eripheral neuromodulation
US12420082B2 (en) 2015-09-23 2025-09-23 Cala Health,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 in the finger or hand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8082A (zh) * 2012-05-23 2013-12-04 重庆融海超声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脉冲电流刺激装置
US12161858B2 (en) 2013-01-21 2024-12-10 Cala Health,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tremor
CN103432683A (zh) * 2013-08-05 2013-12-11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神经肌电治疗用电极片的约束带
CN103432683B (zh) * 2013-08-05 2016-03-30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神经肌电治疗用电极片的约束带
US12109413B2 (en) 2014-06-02 2024-10-08 Cala Health,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 to treat tremor
CN112915380A (zh) * 2015-06-10 2021-06-08 卡拉健康公司 用于外周神经刺激以利用可拆卸治疗和监测单元治疗震颤的系统和方法
US12157001B2 (en) 2015-06-10 2024-12-03 Cala Health,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 to treat tremor with detachable therapy and monitoring units
US12420082B2 (en) 2015-09-23 2025-09-23 Cala Health,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 in the finger or hand
US12357824B2 (en) 2016-01-21 2025-07-15 Cala Health,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eripheral neuromodulation
US12233265B2 (en) 2016-08-25 2025-02-25 Cala Health,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cardiac dysfunction through 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
US12161865B2 (en) 2017-04-03 2024-12-10 Cala Health,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eripheral neuromodulation
CN108836828B (zh) * 2018-07-13 2020-06-23 惠州学院 一种经络按摩装置
CN108836828A (zh) * 2018-07-13 2018-11-20 惠州学院 一种经络按摩装置
US12251560B1 (en) 2019-08-13 2025-03-18 Cala Health, Inc. Connection quality determination for wearable neurostimulation systems
CN111407633A (zh) * 2020-04-29 2020-07-14 王玉傲 一种体能提升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24457U (zh) 脉冲电流刺激装置
US20080058915A1 (en) Membrane mask with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function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CN103068440B (zh) 功能性电刺激系统
US9364657B2 (en) Cuff unit for a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ystem
CN107998504A (zh) 一种穿戴式中医腕踝针智能电刺激仪
KR102379465B1 (ko) 웨어러블 장치
KR101977734B1 (ko) 근육 운동을 위한 전기 자극기
CN104799835A (zh) 一种智能健康腕带
CN103418082A (zh) 脉冲电流刺激装置
CN204073103U (zh) 面瘫电子理疗器
CN211409690U (zh) 一种中药熏蒸眼罩
CN208809028U (zh) 一种振动按摩器
CN219700826U (zh) 一种治疗或预防头痛的可穿戴设备
CN202822490U (zh) 产生电刺激的电疗装置
CN202603960U (zh) 一种按摩双肩包改进结构
CN209108412U (zh) 促进肌肤修复再生长紧致瘦身仪器
CN211180547U (zh) 一种带按摩功能的智能手表
CN213604966U (zh) 一种瘦脸套
CN213609413U (zh) 一种功能性电刺激上肢康复仪
CN211836152U (zh) 一种多功能训练手套
CN203564649U (zh) 一种神经损伤后肌力康复装置
CN210447358U (zh) 一种多功能理疗眼罩
CN202603881U (zh) 按摩双肩包
CN201350289Y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电疗保健仪
CN202341071U (zh) 一种腰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