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73231U - 电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173231U CN216173231U CN202122574673.6U CN202122574673U CN216173231U CN 216173231 U CN216173231 U CN 216173231U CN 202122574673 U CN202122574673 U CN 202122574673U CN 216173231 U CN216173231 U CN 2161732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ust collecting
- assembly
- collecting plate
- opening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4887 air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3618 particulate mat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Molybdenum Chemical compound [Mo]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656 Respiratory Sound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180 amino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49 cleanli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10 epoxy-amino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0 molybde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33 molybden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61 polyme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60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WFKWXMTUELFFGS-UHFFFAOYSA-N tungsten Chemical compound [W] WFKWXMTUELFFG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21 tungst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7 tungst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设备,包括:集尘机构,包括第一装配件和集尘板,集尘板设于第一装配件上;放电机构,包括第二装配件和与放电件,放电件设于第二装配件上;其中,放电机构通过第一装配件与第二装配件的配合可拆卸地配接于集尘机构上,气流能够从放电件流向集尘板。上述电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设备,第二装配件与第一装配件可拆卸连接。这样,当需要对集尘板进行清洗时,将第一装配件与第二装配件拆卸,此时装配于第一装配件上的集尘板与装配于第二装配件上的放电件分离,清洗集尘板时不易触碰到放电件而造成放电件的损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空气的洁净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空气净化设备应运而生。空气净化设备能够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以净化空气。
空气净化设备主要包括滤网式和电净化式,但是滤网式空气净化设备存在二次污染,后期维护成本高,因而电净化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电净化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集尘板进行清洗,以去除沉积于及集尘板上的颗粒物,但是,传统的电净化装置在对集尘板清洗时,易于触碰到放电电极而损坏放电电极。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在清洗集尘板时易于损坏放电电极的问题,提供一种在清洗集尘板时便于保护放电电极的电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设备。
一种电净化装置,包括:
集尘机构,包括第一装配件和集尘板,所述集尘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件上;
放电机构,包括第二装配件和与放电件,所述放电件设于所述第二装配件上;
其中,所述放电机构通过所述第一装配件与所述第二装配件的配合可拆卸地配接于所述集尘机构上,气流能够从所述放电件流向所述集尘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配件和所述第二装配件其中一者上设有第一配合部,另一者上设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插接或分离以实现所述第一装配件和所述第二装配件的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相互连通的导向部和限位部;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弹性臂,所述弹性臂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和弯曲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装配件或所述第二装配件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部容置于所述导向部内,所述弯曲部与所述限位部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一装配件与所述第二装配件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弹性臂,两个所述弹性臂的所述弯曲部向背向对方的方向弯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配件内设设有集尘腔,所述第一装配件上设有分别与所述集尘腔的两端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集尘板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集尘腔内;所述第二装配件内设有装配腔,所述第二装配件上设有分别与所述装配腔的两端连通的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放电件设于所述装配腔内;
其中,所述第二装配件具有所述第三开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装配件具有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连接以封闭所述第三开口和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四开口形成气流进口,所述第二开口形成气流出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尘板包括电连接的第一集尘板和第二集尘板,所述第一集尘板与所述第二集尘板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集尘板与所述第二集尘板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
其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集尘板与所述第二集尘板的部分相对,所述第一集尘板与所述放电件错位,所述第二集尘板的部分与所述放电件相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净化装置还包括装配于所述第一装配件上的导电件,所述集尘板与所述导电件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集尘板与所述导电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
其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导电件与所述集尘板至少部分相对;所述导电件与所述放电件的带电类型相同,且所述导电件的电势小于所述放电件的电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导电件与所述集尘板之间的间距为2mm-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件包括导电板及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裹于所述导电板外。
一种空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净化装置。
上述电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设备,第二装配件与第一装配件可拆卸连接,这样,当需要对集尘板进行清洗时,将第一装配件与第二装配件拆卸,此时装配于第一装配件上的集尘板与装配于第二装配件上的放电件分离,清洗集尘板时不易触碰到放电件而造成放电件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净化装置的轴测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电净化装置的局部结构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结构的A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电净化装置的放电机构的轴测图;
图5为图4中所示结构的B处放大图;
图6为图2中所示结构的截面图;
图7为图2中所示结构的另一视角的轴测图;
图8为图1中所示的电净化装置的截面图;
图9为图1中所示的电净化装置中导电件的结构图。
100、电净化装置;10、集尘机构;11、第一装配件;111、集尘腔;112、第一开口;113、第二开口;121、第一集尘板;122、第二集尘板;20、放电机构;21、第二装配件;211、装配腔;212、第三开口;213、第四开口;22、放电件;221、放电丝;30、第一配合部;31、导向部;32、限位部;40、第二配合部;41、弹性臂;411、连接部;412、弯曲部;50、导电件;51、第一避让孔;52、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净化装置100,用于空气净化设备,以净化空气,除去空气中的颗粒物,以提高空气的洁净程度。应当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净化装置100还可以用于需要净化其他气体的净化设备中,对此不作限定。
电净化装置100包括相互连接的集尘机构10和放电机构20,集尘机构10包括第一装配件11和集尘板,集尘板设于第一装配件11上,放电机构20包括第二装配件21和放电件22,放电件22设于第二装配件21上。第二装配件21与第一装配件11连接,以使放电机构20与集尘机构10连接,同时气流能够从放电件22流向集尘板。空气净化设备净化空气时,空气进入空气净化设备内并经过放电件22,放电件22对空气进行电离,产生大量的离子,从而使得空气中的颗粒物带电,带电的颗粒物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集尘板靠近,以被集尘板收集,净化后的空气流出以供用户吸入。
一实施例中,放电件22通正高压电,集尘板接地,放电件22对空气进行电离,产生大量的正离子,从而使得空气中的颗粒物带正电,带正电的颗粒物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集尘板靠近,以被集尘板收集。应当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放电件22也可以通负高压电,集尘板接地,放电件22对空气进行电离,产生大量的负离子,从而使得空气中的颗粒物带负电,带负电的颗粒物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集尘板靠近,以被集尘板收集。
下面以放电件22通正高压电,集尘板接地,对本申请的方法做详细的说明,但是该说明并不会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空气净化设备还包括气体动力装置,当空气净化设备净化空气时,空气在气体动力装置的作用下进入空气净化设备内,放电件22对空气进行电离,产生大量的离子,从而使得空气中的颗粒物带电,带电的颗粒物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集尘板靠近,以被集尘板收集,净化后的空气在气体动力装置的作用下从空气净化设备内流出以供用户吸入。具体地,气体动力装置为风机。
进一步,第二装配件21与第一装配件11可拆卸连接,这样,当需要对集尘板进行清洗时,将第一装配件11与第二装配件21拆卸,此时装配于第一装配件11上的集尘板与装配于第二装配件21上的放电件22分离,清洗集尘板时不易触碰到放电件22而造成放电件22的损坏。
一实施例中,第一装配件11和第二装配件21其中一者上设有第一配合部30(参阅图2及图3),另一者上设有第二配合部40(参阅图4及图5),第一装配件11与第二装配件21通过第一配合部30与第二配合部40可拆卸连接。即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装配件11与第二装配件21通过第一配合部30与第二配合部40的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应当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第一装配件11与第二装配件21其他连接件实现可拆卸连接,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第一配合部30与第二配合部40插接或分离以实现第一装配件11与第二装配件21的可拆卸连接。当然,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30与第二配合部40还可以采用其他的配合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如通过卡扣扣合或分离以实现可拆卸连接,在此亦不作限定。
一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30设于第一装配件11上,第二配合部40设于第二装配件21上。当然,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30也可设于第二装配件21上,第二配合部40设于第一装配件11上。具体地,第一配合部30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配合部40与第一配合部30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如此,在第一装配件11与第二装配件21装配后,保证第一装配件11与第二装配件21的固定效果。
参阅图3及图5,第一配合部30包括相互连通的导向部31和限位部32,第二配合部40包括弹性臂41,弹性臂41包括连接部411和弯曲部412,连接部411与第二装配件21连接,弯曲部412与连接部411连接。其中,弯曲部412被构造为在经过导向部31时发生弹性形变,且在穿出导向部31后弹性回复与限位部32抵接以限制第一装配件11与第二装配件21分离。即为,当需要第一装配件11与第二装配件21装配时,施加作用力于第一装配件11和/或第二装配件21,弹性臂41的弯曲部412在经过导向部31时发生弹性变形,而当穿出导向部31后弹性回复与限位部32抵接,限制第一装配件11与第二装配件21分离。当需要第一装配件11与第二装配件21分离时,施加与上述作用力相反的作用力于第一装配件11和/或第二装配件21,弹性臂41的弯曲部412发生弹性变形与限位部32分离,并进入导向部31,最后从导向部31穿出,第一装配件11与第二装配件21分离完成。
应当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30与第二配合部40还可以采用其他设置方式,在此亦不作限定。
具体地,第二配合部40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两个弹性臂41,两个弹性臂41的弯曲部412向背向对方的方向弯曲。当需要第一装配件11与第二装配件21装配时,施加作用力于第一装配件11和/或第二装配件21,两个弹性臂41的弯曲部412通过导向部31的过程中相互靠近发生弹性变形,而当穿出导向部31后弹性回复与限位部32的壁抵接,限制第一装配件11与第二装配件21分离。当需要第一装配件11与第二装配件21分离时,施加与上述作用力相反的作用力于第一装配件11和/或第二装配件21,两个弹性臂41的弯曲部412相互靠近发生弹性变形与限位部32分离,并进入导向部31,最后从导向部31穿出,第一装配件11与第二装配件21分离完成。
一实施例中,第一装配件11内设有集尘腔111(参阅图2),第一装配件11上设有分别与集尘腔111的两端连通的第一开口112(参阅图1)和第二开口113(参阅图3),集尘板的至少部分设于集尘腔111内。第二装配件21内设有装配腔211(参阅图4),第二装配件21上设有分别与装配腔211的两端连通的第三开口212(参阅图4)和第四开口213(参阅图1),放电件22设于装配腔211内。第二装配件21具有第三开口212的一端与第一装配件11具有第一开口112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即为,第一配合部30设于第一装配件11具有第一开口112的一端,第二配合部40设于第二装配件21具有第三开口212的一端,当第二装配件21具有第三开口212的一端与第一装配件11具有第一开口112的一端连接时能够封闭第三开口212和第一开口112,第四开口213形成气流进口,第二开口113形成气流出口。
空气净化设备净化空气时,空气在气体动力装置的作用下进入空气净化设备中,并从第二开口113流向放电件22以被电离,产生大量的离子,从而使得空气中的颗粒物带电,带电的颗粒物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集尘板靠近,以被集尘板收集,净化后的空气在气体动力装置的作用下经集尘腔111流向气流出口,并从气流出口流出以供用户吸入。
参阅图1、图6及图7,集尘板包括电连接的第一集尘板121和第二集尘板122,第一集尘板121与第二集尘板122均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集尘板121与第二集尘板122在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在第二方向上,第一集尘板121与放电件22错位,第二集尘板122的部分与放电件22相对。在空气净化设备净化空气时,放电件22通正高压电,第一集尘板121与第二集尘板122接地,由于在第二方向上第二集尘板122的部分与放电件22相对,则便于放电件22对空气进行电离,产生大量的正离子,从而使得空气中的颗粒物带正电,带正电的颗粒物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第一集尘板121和第二集尘板122靠近,以被第一集尘板121和第二集尘板122收集。
具体地,第一集尘板121与第二集尘板122均具有多块,每相邻两块第二集尘板122之间设有多块第一集尘板121,每相邻两块第一集尘板121间隔设置,以增加净化效果。电净化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导电柱,第一导电柱的一端与第一装配件11连接,另一端穿过所有的第一集尘板121及第二集尘板122与第一装配件11连接,全部第一集尘板121及第二集尘板122通过第一导电柱导通。
一具体实施例中,放电件22由金属材料制成。具体地,放电件22包括多根放电丝221(参阅图4),放电丝221为钨丝或钼丝,相邻两个第二集尘板122之间设有一根放电丝221,且在边缘的第二集尘板122与第一装配件11之间也设有一根放电丝221。
研究发现,颗粒物向集尘板靠近并被收集时,由于集尘腔111内的风阻小,大风量条件下,截面通过的风速过快,造成集尘板一次性收集颗粒物的效率不高。参阅图8,进一步,电净化装置100还包括装配于第一装配件11上的导电件50,导电件50位于集尘腔111内且沿第一方向延伸,导电件50与集尘板在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在第二方向上,导电件50与第一集尘板121及第二集尘板122的部分相对。具体地,在相邻两块第一集尘板121时间设有导电件50,同时在相邻的第一集尘板121与第二集尘板122之间设有导电件50。在空气净化设备工作时,导电件50上通正次高压电,由于其极性与带电的颗粒物相同,能给运动的颗粒物施加偏转力,增加其向集尘板运动的速度,从而提高收集效率。且增加导电件50后,导电件50设于集尘板之间,即占据了集尘板之间的部分空间,从而减少了颗粒物在电场内运动的距离,提高了集尘效率。同时,由于导电件50给运动的颗粒物施加偏转力,相应地能够空气施加阻力以延长颗粒物通过电场的时间进而提高放电效率,进一步提高集尘效果。
具体地,在第二方向上,导电件50与集尘板之间的间距为2mm-5mm,即为导电件50与位于其两侧的集尘板的间距均为2mm-5mm,这样,避免导电件50与集尘板之间的间距过小,减少击穿,且避免导电件50与集尘板之间的间距过大(间距过大时,需要施加较高的电压才能达到较好的集尘效果,施加较高的电压时导致整个电净化装置100功率过大,耗能较高),降低电净化装置100的能耗。
电净化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导电柱,第二导电柱的一端与第一装配件11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孔52(参阅图9)穿过所有的导电件50后与第一装配件11连接,全部导电件50通过第二导电柱导通。
进一步,为了便于第一导电柱的穿设,每个导电件50上设有第一避让孔51;为了便于第二导电柱的穿设,每个第一集尘板121与每个第二集尘板122上均设有第二避让孔。
研究还发现,次高压与地极之间存在均匀强电场,大颗粒物进入电场后,携带电荷或者极化产生的电场会在颗粒物附近叠加,而产生局部尖端电场,如果正负极距离比较近,叠加的尖端电场就会击穿正负极的空气间隙,产生放电以及噼啪声音。而为了实现高效过滤,则需要设置强电场及较近的正负极距离,当颗粒物进入电场后,则容易发生空气击穿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若对次高压极进行包覆,可以避免空气击穿现象。
一实施例中,导电件50包括导电板及绝缘层,绝缘层包裹于导电板外。即为,导电件50通过内部的导电板导电,绝缘层包裹于导电板外,能够避免空气击穿现象。
具体地,导电板由金属材质或者导电的塑料材质制成。可对导电板表面喷涂绝缘耐高压的粉末、油性树脂(如环氧树脂、氨基树脂等)油漆等,以在导电板外形成绝缘层。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导电板的表面增加PE、PVC等高分子材料,或者在导电板的表面增加橡胶、硅胶或硅橡胶等形成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电净化装置100的空气净化设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电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尘机构(10),包括第一装配件(11)和集尘板,所述集尘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件(11)上;
放电机构(20),包括第二装配件(21)和放电件(22),所述放电件(22)设于所述第二装配件(21)上;
其中,所述放电机构(20)通过所述第一装配件(11)与所述第二装配件(21)的配合可拆卸地配接于所述集尘机构(10)上,气流能够从所述放电件(22)流向所述集尘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件(11)和所述第二装配件(21)其中一者上设有第一配合部(30),另一者上设有第二配合部(40),所述第一配合部(30)与所述第二配合部(40)插接或分离以实现所述第一装配件(11)和所述第二装配件(21)的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30)包括相互连通的导向部(31)和限位部(32);所述第二配合部(40)包括弹性臂(41),所述弹性臂(41)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411)和弯曲部(412),所述连接部(411)与所述第一装配件(11)或所述第二装配件(21)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部(411)容置于所述导向部(31)内,所述弯曲部(412)与所述限位部(32)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一装配件(11)与所述第二装配件(21)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部(40)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弹性臂(41),两个所述弹性臂(41)的所述弯曲部(412)向背向对方的方向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30) 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部(40)与所述第一配合部(30)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件(11)内设有集尘腔(111),所述第一装配件(11)上设有分别与所述集尘腔(111)的两端连通的第一开口(112)和第二开口(113),所述集尘板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集尘腔(111)内;所述第二装配件(21)内设有装配腔(211),所述第二装配件(21)上设有分别与所述装配腔(211)的两端连通的第三开口(212)和第四开口(213),所述放电件(22)设于所述装配腔(211)内;
其中,所述第二装配件(21)具有所述第三开口(2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装配件(11)具有所述第一开口(112)的一端连接以封闭所述第三开口(212)和所述第一开口(112),所述第四开口(213)形成气流进口,所述第二开口(113)形成气流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板包括电连接的第一集尘板(121)和第二集尘板(122),所述第一集尘板(121)与所述第二集尘板(122)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集尘板(121)与所述第二集尘板(122)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
其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集尘板(121)与所述第二集尘板(122)的部分相对,所述第一集尘板(121)与所述放电件(22)错位,所述第二集尘板(122)的部分与所述放电件(22)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净化装置还包括装配于所述第一装配件(11)上的导电件(50),所述集尘板与所述导电件(50)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集尘板与所述导电件(50)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
其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导电件(50)与所述集尘板至少部分相对;所述导电件(50)与所述放电件(22)的带电类型相同,且所述导电件(50)的电势小于所述放电件(22)的电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导电件(50)与所述集尘板之间的间距为2mm-5m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50)包括导电板及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裹于所述导电板外。
11.一种空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电净化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2122574673.6U CN216173231U (zh) | 2021-10-25 | 2021-10-25 | 电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 CN202122574673.6U CN216173231U (zh) | 2021-10-25 | 2021-10-25 | 电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设备 |
Publications (1)
|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 CN216173231U true CN216173231U (zh) | 2022-04-05 |
Family
ID=80889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 CN202122574673.6U Active CN216173231U (zh) | 2021-10-25 | 2021-10-25 | 电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 Country | Link |
|---|---|
| CN (1) | CN216173231U (zh) |
Cited By (1)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13877729A (zh) * | 2021-10-25 | 2022-01-0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电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设备 |
-
2021
- 2021-10-25 CN CN202122574673.6U patent/CN21617323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 CN113877729A (zh) * | 2021-10-25 | 2022-01-0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电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 US7942952B2 (en) | Single stage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 |
| EP2316575B1 (en) | Electric precipitator and air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 |
| CN101472682A (zh) | 集尘装置 | |
| JPH0679196A (ja) | 電気集塵器 | |
| CN208261000U (zh) | 静电除尘器 | |
| KR101082713B1 (ko) | 집진장치 | |
| KR100722863B1 (ko) | 전기 집진기의 콜렉터 셀 유니트 | |
| WO2007073020A1 (en) |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using induction voltage | |
| CN101115564A (zh) | 空气净化装置 | |
| KR20160094615A (ko) | 전기집진기 및 그 전기집진기를 포함하는 공기청정 시스템 | |
| WO2025001003A1 (zh) | 电净化装置、空气净化器以及电净化方法 | |
| CN216173231U (zh) | 电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设备 | |
| JP2009165957A (ja) | 電気集塵機 | |
| US20180015482A1 (en) | Electrostatic air filter design and assembly | |
| CN210994794U (zh) | 静电集尘组件及空气净化装置 | |
| CN113877729A (zh) | 电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设备 | |
| JP2007007589A (ja) | 電気集塵デバイス及びこれを組込んだ空気清浄装置 | |
| KR102331012B1 (ko) | 전기 집진기 | |
| KR102308868B1 (ko) | 전기 집진기 | |
| CN110560265B (zh) | 静电除尘装置 | |
| JP3444511B2 (ja) | 電気集塵装置 | |
| CN110328053A (zh) | 静电除尘装置及空气净化器 | |
| CN214487361U (zh) | 一种静电式油烟过滤器及吸油烟机 | |
| CN210373804U (zh) | 静电除尘模块和空气处理装置 | |
| KR101598188B1 (ko) | 전기집진기 |
Legal Events
|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 GR01 | Patent grant | ||
| GR01 | Patent grant |